质量意识质量管理

2024-08-28

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精选12篇)

质量意识质量管理 第1篇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卷烟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 思想决定行动。因此, 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控制意识的形成。

1 意识决定行为, 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而按照ISO9000给出的定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意识是企业及其员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管理中, 全员质量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企业员工对于日常工作及产品优劣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质量意识, 它引导和规范着员工的质量行为。意识是人对自我行为的评价方式, 它属于内在心理活动。“态度决定一切, 思想决定行动”。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向主要取决于意识的引导作用。思想控制行为, 人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受到思想观念的控制。企业要发展, 就离不开人, 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对于企业来说, 也应从“人”的质量意识的培养着手强化质量管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10年, 企业员工新老交替, 每个岗位都有一部分新进员工, 为了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提升, 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从细处着手, 坚持强化质量管理工作, 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活动, 增加其质量知识储备, 在广大员工中树立严谨的质量管理意识。“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产品质量的管理, 先要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宽泛地来讲, 企业形象可以通过员工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重视程度体现出来。员工质量意识也是其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

当前, 大多数企业似乎已达成一个共识, 认为加强检查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唯一的有效的途径。实际上这个观念是不科学的。要知道, 质量是干出来的, 不是检查出来的。频繁的检查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长此以往, 难免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疲于应付检查。而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规范员工质量行为, 是从员工的思想观念着手, 将质量管理意识植入员工的思想观念当中, 再通过其自身的质量观念来控制其质量行为, 进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事实也证明:技术因素并不是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意识才是关键因素。很多不合格品的出现, 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不尽心, 或者是一些侥幸心理造成的, 这些都说明:员工的观念意识及工作态度是何等重要。

2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员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 其根源除了在于员工自身质量观念落后, 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是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 企业中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机制。企业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 目的是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只是产品质量培训内容之一, 重要的是通过定期举办的培训活动经常性的强调生产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观念, 以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工作行为, 督促其始终绷紧质量控制的“弦”。企业可以尝试主题演讲、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 多渠道、多途径的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教育, 在企业内部营造“质量第一”的环境氛围, 使员工耳濡目染, 自主接受关乎质量管理思想观念, 久而久之, 员工的整体素质就会有显著的改善。

企业要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应该现在企业内部营造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文化氛围。管理阶层一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 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奖励质量控制先进

浅谈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方法

Problems in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Enterprises and the Solving Methods

吴玉琼WU Yu-qiong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510000)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Guangzhou 510000, China)

摘要: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 但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和时代的改变, 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会使企业出现诸多问题, 阻碍企业的发展。文章针对家族企业因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不当产生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法。

Abstract:Many successful companies are developed by the family business, bu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sca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ing times,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the family business brings many problems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ncorr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family enterprise and proposes solutions.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1 家族企业因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不当可能产生的几点问题

1.1 家族一股独大、联合经理人, 控制董事会, 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家族企业中家族往往持有企业最大比例的股份, 而其他股东全部都只占很小的比例, 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时, 家族企业的经理人往往出自家族内部或是由家族推选出来的, 他们与家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与家族站在同一阵线。一旦家族成功控制董事会, 家族就可以完全控制公司经营、随意侵占小股东利益。

1.2 家族内部出现矛盾, 家族内部争斗损害公司利益

作者简介:吴玉琼 (1992-) , 女, 广东潮阳人,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及

管理学院, 本科, 从事金融学、管理学学习及研究。

个人或部门团体, 进而以点带面, 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态势;同时, 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 并配套制定绩效测评制度, 使质量管理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 促使员工树立竞争意识, 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企业管理阶层应该密切关注员工的行为表现, 适时表彰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 同时为相对落后的员工提供指导和帮助, 严厉惩处不配合、不作为的行为表现。

企业管理阶层应该认识到, 无论是质量控制过程还是最终结果, 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都非常重要。在企业内部初步形成全员的质量意识以后, 应该以更高的质量目标来自我加压, 使产品质量满足更高的行业标准;同时, 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 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质量目标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以增加自身产品质量知识储备, 从根本上转变质量观念。

全体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在于全体员工对产品质量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规范的执行情况。鉴于此, 企业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质量意识, 强化质量管理, 首先应该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 并将其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 企业可通过开展

文章编号:1006-4311 (2013) 05-0140-02

家族企业中家族虽占有企业绝大部分的股份, 但这部分股份却分散在各位家族成员手中, 一旦家族内部成员出现意见不合将比其他股东意见不合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家族企业的定义强调企业的股权和控制权为家族力量所控制, 因此家族成员自然对企业有着天生的控制欲, 可家族成员却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对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意见, 一旦家族成员间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将容易引发家族内部斗争, 就会对公司产生极不好的影响。

1.3 家族与经理人等管理层间出现分歧, 管理层为脱

离家族控制, 利用其手中的控制权削弱家族股权, 损害家族的利益按照《公司法》规定, 公司必须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以保证企业能在各方平衡下良好地发展。而家族企业往往任用其信得过但表面与家族无关的人作为企业的经理人, 以此方式保证控制权为家族力量所控制。可是, 专题演讲、讲座和培训学习等途径, 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 选择重点内容, 反复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 让他们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充分领略到如何去有效执行质量管理, 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竞争力, 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

3 结束语

产品的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 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观念和态度, 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 则产品体系再完善, 质量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一个人的意识将直接影响着其行为和结果。因此, 管理上要从“管人的行为”转向“管人的思想”, 管理方式要从命令、控制、惩罚为主转向引导、激励为主。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有了良好的意识, 它将始终伴随着我们, 时刻提醒我们对工作的严谨和责任, 促使我们去不断追求完美的目标。

摘要:质量管理属于行为意识的管理, 人的意识、观念对其行为活动及其导致的最终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的技术装备知识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树立严谨的质量控制意识、端正服务态度,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 从而打造出优质的服务品牌。因此, “人”的质量意识的形成和提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质量,质量意识,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段全德, 方涛, 李合民.企业职工应全员参与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9) .

[2]黄建辉.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J].日本研究, 1992, (02) .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试题--答案 第2篇

一.填空.(40分)

1.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

2.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质量改进是(合理利资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增加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3.奥其斯的口号是(创民族品牌,树科学观念)。

4.美国提出(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美国要重振经济,靠贸易保护不行,关键 提高产品质量

5.中国提出(质量兴国)的方针并把提高质量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7.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满意的产品。日本人提出(用户是帝王)就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

8.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是(品质的定义)(质量系统)(工作标准)(质量的衡量).二,问答题.(60分)

1.列举10个以上不符合要求将付出的代价?(10分)

答:(1)重新加工(2)赶工(3)临时服务(4)工作重复运行(5)存货过多(6)顾客抱怨(7)退货8)停工时间(9)调解(10)保证

2零缺陷行动六要素是?(10分)

答:(1)仔仔细细制定要求(2)与他人协调工作以符合要求为准则(3)报告错误时无需害怕

(4)非常重视预防工作(5)避免双重标准(6)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3.品质成本分哪两大类?(5分)

答:运作品质成本和外部保证品质成本

4成本与哪四种质量有关系?(10分)

答:1.设计质量 2制造质量3运作质量4外部质量保证

5我们应具有那些意识?(列举5个以上)(15分)

答:

1、购入不好的材料,就难有好的成品。

2、不依照标准的作业方法操作,不良率会增高。

3、工作场所不讲究(清理),会造成更多的不良。

4、机器、工具、模具平时不保养,生产不出好产品。

5、不良品多,效率就低,生产奖金受影响。

6、不良品多,经常返修补货,交期有问题,就得加班赶生产。

7、不良品多,是一种不光荣的事情。8、以厂为家,以厂为荣.6.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什么?(10分)

答:1.你所做的工作,自己是否满意?

2、你所做的工作,后工序的人是否满意?

强化管理责任意识大力提高征管质量 第3篇

一、当前税收管理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1.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控作用产生了依赖性。计算机在税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成效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也使少数干职工步入另一误区,将管理信息系统监控视为税收工作的“万能之神”,产生了重计算机、轻人员管理的误区。一部分干职工产生了电脑依赖症,认为只要将所有涉税事项从电脑中走走程序,管理也就完成了。认为税收管理人员就是一个计算机操作员,管理系统如何提示,人们就怎么做,跟着机器走。人的主观能动性削弱了,再加上税收责任管理不到位,许多计算机不能触及的领域,如漏征漏管户、隐瞒不报的销售收入、不按规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极容易成为税收管理的盲点。

2.管理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税收征管业务的需要。税收管理不仅具有专业性,必须熟悉掌握税收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程序和方法,而且应该熟练掌握企业的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备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需要的现象较为明显。一些税务干部对最基本的销售、成本、费用的逻辑性不合理也不能有效监控。至于工作中存在的拈轻怕重,怕吃苦思想更是时有体现。

3.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不相称。由于岗位职责不同,客观上税收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存在不相称。尽管制定了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但是由于执法检查的力度、范围、频率不够,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不能从根本上对执法人员带来实质上影响,容易导致税收管理人员存在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造成应该管的不去管,应该深入细化的管理却实施粗放型管理。

4.行政许可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手续,在方便纳税人、提高税务部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原先在审批过程中執行的管理职能消失了。简化了审批手续以后,税务部门对于一些应该履行的管理职能不加以履行,后续管理不能及时跟上,必将造成税务管理的某些环节产生脱节。

二、强化税收管理责任,提高税收管理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最终仍要由人来完成,只有强化税收责任管理,才能发挥税收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真正抓住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切入点。

1.确定税收责任管理的关键落实点。税收征管系统所设置的工作职责分工是维系税收工作的基础,目前已经运行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等进行了成功的监控。按照精细化的要求,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不应只停留在征管软件规定的工作内容和上级税收计划能否完成方面。如果要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努力克服计算机监控的盲区,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调动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某些环节强化责任管理,比如关联企业之间转移税负、优惠政策的执行、漏征漏管户、企业利用不开发票偷漏税款影响等等这些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难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责任意识,并将责任管理逐项落实到人,避免职责不清,出现管理问题却无从追究的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切实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减少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人浮于事现象。

2.加强责任管理的考核力度。对于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管理考核制度,从根本上触及管理责任人的利益。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管理。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有效提高干职工的积极性及工作责任心,完善管理责任,科学地对管理过错实施追究,增强税收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3.强化对管理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正确的衡量税收管理人员所从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并为责任管理的追究提供依据。必须强化对管理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的形式上,除上级对下级开展的执法检查及管理质量的专项评议考核外,各级税务部门必须加强对本单位税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风险意识,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细致认真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

浅议全民质量意识 第4篇

近年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国内市场大肆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毒奶粉”、“毒大米”等产品的频现,到国际市场中国造产品引发的一系列“质量门”事件,使中国产品遭遇空前信用危机,均暴露出我们产品质量存在的隐患。还有一个更值得普遍关注的现象,在国内市场,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中,除去中国本土的一些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还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跨国公司也赫然榜上有名。在指责监管不力、法律缺位等诸多声音背后,笔者认为造成现今现状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全民质量意识。正是全民质量意识不高,对许多产品、事件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才造就了今日的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质量事件频发的现象。

公司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一般从三个层次分析其所处的环境,经过论证后作出最后的决策。其中的一个层次是研究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分别从政治、法律、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角度剖析。对于社会文化,跨国公司重点关注的项目中,就涉及到社会对质量的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等。作为公司而言,以最小的社会责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始终是其追求的目标。中国消费者长期传递给商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温和、谦逊、友好和忍耐的形象,这就使经营者对中国消费者产生误区,认为中国消费者对质量所持的态度是“过得去”型,只要不伤及人命,不涉及财产损失,产品小有瑕疵,中国的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不太会去维护,损害了其利益并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效应。笔者仍清晰的记得,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引发之后,肯德基仍是食客爆满,雀巢奶粉被查碘超标后,其他产品销售仍旺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知名企业在利润驱使下,以牺牲产品质量,损害“上帝”为代价,获取短期的高额利润;跨国公司在华销售产品采取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当产品被查出质量问题时,有的企业辩解为“适应中国市场特点做出的调整”。

一、全民质量意识提升的意义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市场特点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调整?”答案中应包含这一条“全民质量意识不高,可以实施差别待遇。”当我们的法律体系尚需时日加以健全完善,当我们的监管体系尚不能从容应对处理众多的质量问题时,全社会的质量监管成为解决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有效途径之一,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普遍提升,成为减少和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利器。

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时,其制造的产品质量极为低劣,当时的“东洋货”被世人视为“低劣产品”的代称。但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到20世纪60年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TQC”、“CWQC”和“全社会质量管理”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家电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欧美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也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究其原因,对产品质量的执著追求功不可没。这种执著,不仅仅是来源于企业自身,而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塑造了今日日本产品高质量的国际形象,成就了日本经济强国的地位。

与日本类似的,还有诸如以色列、亚洲“四小龙”等国家。中国现在已然是制造大国,但想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质量问题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克服的。综观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已进入到质量型经济发展阶段。数量型经济与质量型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发展以数量增加为主还是以质量提高为主。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一种具有内在规律性的普遍趋势,它是由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国际贸易和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质量问题将取代数量问题而上升到首位。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这个时期不能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的有效增长,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不利于中国向制造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

二、全民质量意识提升的途径

质量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质量仅认为是企业的本职工作,政府的职责所在。质量,也不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企业或某项技术就能做好的。只有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和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共同关注,全面提升质量意识,我们的质量,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是生活质量,才可能有一个质的提升。

质量意识实际是指人们对质量问题的主观认识。很多时候,对于质量问题和质量意识,我们大都认为这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当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去指责的是生产厂商和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企业对质量的忽视和对金钱超乎一般的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质量意识由消费者、企业、政府的质量意识所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消费者要求企业能够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向政府要求保护合法的权益;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同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并且要求政府保护合法的权益;政府在对企业监督、检查并给予奖励的同时,必须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三个基本成分的质量意识存在着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事实上是形成了社会质量意识链,这个链的正常运转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在这个链条中,每一个成分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扮演着这三个角色中的某一个,并非一成不变。在这个链条中,消费者的质量意识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质量的产品需求越来越旺盛,但对于产品质量知识,相对而言是匮乏和贫瘠的,对于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是淡薄的。

加强质量培训与教育工作是解决质量意识的途径之一。通常,质量培训与教育工作包括三个层次与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层次是高、中、低(即普及型)。三个方面是学历教育、专题培训和全民质量意识教育。一般来说,高、中级质量专业技术教育,质量博士、硕士、学士和大中专学历教育应由高、中等院校承担,专题培训班和普及型质量技术教育可由行业、地区以及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协会培训机构承担;而低层次的质量培训与教育,即全民质量意识教育则必须由各级政府支持和倡导,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介等来共同承担,受众则是全社会所有人员,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原材料供应商到产品生产者,从产品经销商到产品消费者,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老人还是小孩等。我们国家目前质量培训与教育的现状则是高、中层次匮乏,低层次缺乏;学历教育刚刚起步,专题培训有限开展,而全面质量意识教育则有待开展。作为与质量培训与教育低层次相对应的全面质量意识,在中国尚未形成普遍共识。社会质量意识链上消费者质量意识薄弱,企业为获取短期利益,缺乏自主提高质量的意识,政府质量意识不到位,即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即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制度尚待建立和健全。应该说,全民质量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高层次质量培训与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开展也缺乏相应的动力和压力。

因此,树立全民质量意识,开展全民质量意识培训与教育,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有利于减少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实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无小事,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杜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民质量意识[J].中国质量,1997.

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第5篇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结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有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总是不断地、重复地提出: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发展的核心。

第一,要树立产品质量是命脉意识。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所以我们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做得更好。第二,树立质量是客户意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华兴公司在开展四质创优工作中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重视培训学习。在质量培训中提高员工对工作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意识,因为人的行动受到大脑意识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质量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能力,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可想而知,质量意识对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 问题意识 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如何提出问题却往往感到困难。学生不能从书本知识的学习中产生问题以激发思考,深入对教材的理解;不能从相关的材料中看出问题,更不能演绎问题;不能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国内外时事政治现象中及时发现与政治理论相关的问题;无法正确解释社会上的经济、政治现象与已学的政治理论的冲突所在;等等。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讲概念、讲重点、讲理论、讲事例、讲问题的标准答案,一直讲到让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静听、接受、服从。这样势必培养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呆子。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课外,拓宽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纠正学生对问题意识理解的偏差。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不少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如。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的思维毫无锻炼。只有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去问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设问的态度和能力。

二、营造“问”的氛围,创设“问”的情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竞相提问的教学氛围中,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的人会大大增加。那么,如何营造“问”的氛围呢?

(一)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赞扬其敢提问题的勇气。这样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表意见,才能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和评价,允许他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提倡自主讨论、自主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三、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善提问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提问题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授之以渔”,教会其提问的技巧,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要为学生作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对教材中的观点、概念、结论、原理等进行质疑。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二)从比较中寻找问题。比较的过程既是事物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品课教师应负起责任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体现思品课的思辨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挖掘智慧火花。适时总结评价,使学生“乐问”

首先,要熟读课本,理解课文,把握观点,掌握知识,这是理论武器。

其次,要看新闻联播、报纸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把课本上讲的与社会现实、自己的认识相对照,看二者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致,由此发现问题。再多角度思考,进行联想,从某一事实人手,由此及彼,由现象入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表明学生就不要思考了,教师应该正确去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点拨的办法,启发学生正确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适时补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动例子和材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解答问题。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逐渐体验到“提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开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之,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做到表扬要讲究“度”即表扬要真实真诚,要发自老师的内心,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需要老师带有真情的、恰到好处的、中肯的表扬。这种表扬才显得珍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强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第7篇

关键词:法律意识,护理,质量

随着国家法制体系的日益完善, 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 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 因此, 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处理已纳入到法制轨道。然而, 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简单地一切服从和认真执行医嘱, 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每名合格的护士不仅应该熟知国家法律的条文, 而且更应明确认识到在自己实际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 自觉地遵纪守法, 避免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必要时保护自己的一切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的尊严。故而掌握如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在护理服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1 提高防范意识

1.1 对医疗事故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医疗事故与差错事故一旦发生, 无论其为何种程度, 都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 患者家属亦会受到身心上的创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六章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1]。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学习有关法律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1.2 法律观念的差别

1.2.1 患者的法律观念

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与全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 使患者牢固树立了“患者优先, 患者至上”的观念。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 许多患者及家属把自己看作医疗服务的消费者, 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

1.2.2 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较淡薄。由于多年来, 我们只注重护理工作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培养, 而忽视了护理工作的服务特殊性。相对于全社会法制意识的逐渐提高, 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大大增强,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却明显滞后。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护理行为没有因为社会对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期望的提升而转变。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2.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护理纠纷事件也逐渐上升。医疗纠纷的处理也因此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护士作为国家公民, 必须知法、懂法、守法,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既是对患者负责, 也是确保自身权益的条件。

2.2 护理服务的需要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应用, 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服务对象不断增多, 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将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复杂[2]。如果护理人员熟知相关法律知识, 在独立护理行为开始之前, 了解自身行为的社会要求及社会规范, 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有必要的预见, 就会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保障被服务者的合法权益, 从而避免无意识地触犯法律法规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3]。

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 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打针、发药过程, 要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 与患者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时都应做好解释工作, 由患者自己或家属决定并在其同意下进行。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对某些重要护理决定可能不理解甚至抵触, 应反复向患者说明、解释、帮助患者作出接受治疗的决定。对于经多方解释仍不能接受的护理, 应尊重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并以文字形式记录或形成契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 要时刻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言行。

3 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1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我院把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规范、部门规章和医德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 我院每年两次举行法律知识学习班, 并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要求人人参加, 并签名记录。使护理人员懂得用法律知识和医疗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3.2 把护理人员掌握法律知识与工作规范纳入考核内容

讲座结束进行答题考核, 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与继续医学教育相结合, 开展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培训[4], 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减少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法律知识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3.3 加强职业道德

医疗职业是一种高尚的且高风险的职业, 医疗护理活动直接面对的是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尤其是护理人员, 在执行医师医嘱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同患者直接接触时间长, 容易产生矛盾[5,6]。认真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对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相当重要。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护理工作作风, 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 高尚的医德医风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争取患者在治疗上的配合, 也有利于化解护患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2]王光霞.论护理专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7) :110-111.

[3]刘胜春.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 33 (5) :428-430.

[4]梅永珍.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4) :111-112.

[5]孔棉玲, 原爱丽, 高青.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3) :101-102.

浅谈意识加强与质量提升 第8篇

虽然说质量标准是人定的, 但是质量肯定是由人控制的。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 人决定质量, 而非机器决定质量。同时, 质量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职工通过安装操作实现的, 而不是靠各种设备检测出来的。因此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是质量工作必须重点投入精力的, 从而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认真重视, 才能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设备检修工作的完成不仅仅要从操作时间的角度考察, 更应该从设备的运行效率进行考察, 这才是质量工作的生命线, 过于细究操作时间的效率控制而忽视质量时间的效率, 这样的管理是不经济的。

从“人的责任心”来论述提高质量工作这个观点。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想方设法的从其他的角度去寻求借口, 怪生产的操作有问题, 还是设备设计的原因都是不合理的。时常去找借口, 恰恰说明了责任心不强。我们在管理中时常发现职工犯了错误却拒绝承认,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首先, 从制度上我们对出现错误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 而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从技术的角度着手, 而是上升到政治层面, 经常会说:“素质有问题啊, 责任心不强”。从形而上的角度去解释问题, 而行而下的东西往往会忽视, 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是否到位?有没有时常去巩固?思想建设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使用过于官僚化的管理模式, 却对管理者自身的问题避而不谈, 就是为了免责。实际上这恰恰就是错误的根源, 上梁不正下梁歪, 职工怎么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认识错误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中国人更不愿意认错。在中国以往的政治斗争中, 如果认错就要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现在, 在中, 往往认错就代表牺牲。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或者管理者, 应该先学习如何认错, 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其次, 不能由于认错而指责某人, 也不应该由于认错而要其负起过失的责任, 把矛头指向他。多数情况下认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来看看一个孩子撞桌子的故事: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 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 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 可是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 是桌子撞了孩子, 不是孩子的错, 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 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3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儿跑步的速度太快, 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儿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是小孩儿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是哪一种呢?”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 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桌子是没有生命的, 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 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而我现在从“人的责任心”这个角度来论述质量在我自己的掌握中, 就是培养和总结我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每个人都要为质量工作负责, 但是, 不要把质量问题推给别人, 因为:我的责任心才是质量工作的主体。

我们不怕出现失误, 关键在于出现失误后所持的态度和整改的决心和方法。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抱有和谐中庸的情结, 但在工作质量面前, 如果对于出现的问题没有承担的勇气和改进的方案, 那么看似繁忙充实的维修任务。实质是在重复维修而找不出原因。所以质量是不能妥协的事情。必须勇于承担才能正视问题, 解决问题。只有坚持严谨踏实的作风, 重视用数据判定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只有严格检修工艺, 才能把各种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达到正常寿命, 否则就是恶性循环。比如我们平时维修更换轴承的时候, 没有正确的把握轴承间隙, 从而使轴承的使用寿命下降, 只要没有发生烧坏轴承之类的恶性事件, 就不去仔细调整到规范要求的范围内;皮带粘接没严格按照工艺, 断了又补;机封更换没严格控制好轴震动串动等问题, 达不到理论寿命。不从根本上找出问题, 又怎能有效的排除故障呢?我们很多的工作就是由于不断的重复这些错误而提高了工作强度的。

记得日本一位企业家土光敏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沉不了的船, 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 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质量控制, 环环相扣, 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 稍有不甚, 就会造成事故隐患。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 把每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质量与我们的每次操作都密切相关, 只要我们严把质量关,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就一定能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我们把质量意识常放心中。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苦练基本功, 从每一道工序, 每一个班组开始。对于质量, 我们不光要“心动”, 更重要的是“集体行动”。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 没有了市场, 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那么这么多员工将何去何从, 将近千百个家庭的生活将如何维持。因此就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思路:

1) 从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切实的做好质量工作, 改善奖惩机制, 推动质量工作, 更多的从技术角度去分担责任, 少一些形而上的主观臆测, 真正的互相关心及体谅。使职工不再拒绝承认错误, 让错误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并且去改善的动力, 在做任何的经济处罚必须以技术的角度去分析, 是不懂, 还是责任心不强?管理者也切实的去分担错误带来的危害,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2) 就事论事, 不做人身攻击。让被管理者不要因为错误背负更多的精神压力,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以端正的态度去改善。

3) 鼓励正确的做法, 并推广。好孩子永远是夸出来的, 称赞带来的满足感, 往往比经济奖励的效果更好, 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人的创造力就被开发出来, 更好的方法也会应运而生, 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善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对质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 重视细节控制, 将质量时间管理提到更重的考核位置, 避免为了眼前的时间利益忽视质量的时间利益。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 我们必须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深切贯彻我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源于细节”。

摘要:我们希望的维修质量是能够按照设备设计的最大负载能力实现在生产中的运行, 然而, 实际情况是, 经过检修后的设备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而且距目标还比较远,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检修质量的不稳定呢?是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规范, 还是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呢?从目前工作的现状中, 我个人觉得, 现有的技术条件是比较成熟的, 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 因而还是在执行层面有漏洞。因而提升检修质量还是要从执行的主体着手, 即职工的职业素养。

质量意识质量管理 第9篇

1 新护士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

新护士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年轻人, 有的甚至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年轻人, 在家是独生女、父母的宝贝, 有着较独立的个性、张扬的性格。必须先帮助她们完成由一名“实习护士”的角色向一名“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的护士角色转变。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已不再是一名护生, 而是一名为病人提供服务、解决他们心身病痛的护士。对护士的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现代护士的工作不再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 而是根据病人心理、生理等情况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帮助新护士树立职业的自豪感、荣誉感, 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 使她们能热爱自己的职业, 自觉自愿地为病人服务。

2 深刻理解护理服务的内涵

要提高新护士的服务意识, 必须先使其理解护理服务的内涵。护理服务指护理人员借助各种资源向护理需求者提供各种服务。护理服务社会价值的核心是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 进行健康促进、健康维护。

可以通过护理老前辈的经验介绍、组织听护理先进事迹报告后会、结合临床一些护理案例的分析等让新护士理解护理服务的内涵, 使护理的服务价值和成就感成为一种精神动力。从而转变工作作风, 变“要我去做”为“我要去做、要用心地去做”。

3 提高专业技能、保证护理质量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身体照顾的提供者和监督者, 在工作中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让病人增加痛苦, 新护士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 有时会因为技术原因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如静脉穿刺水平差, 造成穿刺失败,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由于抢救技术的不熟练, 延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等, 因此新护士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才能确保护理质量。

4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有效地沟通就是能用语言表达出对当事人的理解, 使病人感到温暖、减轻了痛苦,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2]。护患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和护理质量, 沟通的技巧来源于知识的充实, 因此新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心理学、伦理学等,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要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 特别是要注重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的培训。教会新护士通过肢体语言、倾听、微笑等技巧, 应用于询问病史、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护理活动中, 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有助于减少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 拉近护患关系[3]。

5 提高法律意识、保障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潜在的法律问题, 因此必须提高法律意识, 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通过组织新护士学习医疗法律、法规,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 使她们能自觉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范、医疗法规,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 谨防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障病人的安全。

6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协作性, 发挥团队的作用对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 要加强团结, 营造一个良好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 这样不仅有利于更高质量地完成护理工作, 更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在她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 老同志及时地帮一把, 对她们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给予一个提醒, 这样既可以及时钝化护患之间矛盾, 又可以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 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又增强了新护士的自信心, 使她们真正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更有利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目标的完成。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培训, 强化她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的自觉性、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她们的各人的成长, 更有助于护理质量提高与改进, 更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刘琴, 张爱勤, 卢清丽.如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J].现代护理, 2008, 14 (5) :13.

[2]王海红.浅谈人性化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 2008, 11 (1) :2.

质量意识质量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标,职高数学,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 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也就是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没有问题就没有高质量的思维, 就没有创新。所以, 职高数学教学中,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 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产生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职高生的文化基础薄弱, 特别是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再加上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 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提不起学习的热情, 更不用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从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低的原因出发, 深入探讨职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一、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低的原因

(1) 学生自身的知识原因。与普高学生相比, 职高生的平均入学成绩要低, 特别是数学基础更为薄弱。进入职高后, 心里感觉到自卑,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对学生没有信心, 不愿意学, 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习。在这样的状态下,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差, 也就缺少了问题意识。

(2) 教学方法的原因。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有些数学教师在上课时, 为了节省时间, 会在有限的时间内, 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在此过程中,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这样很容易会出现学生吸收不了的现象。而且, 比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传统教学观念的原因。传统教学观念比较注重学习的结果, 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 有些教师也把问题渗入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都能提出问题, 都有反问的机会, 最后由教师释疑、总结。此法也能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但是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富有挑战性、探究性, 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也会削弱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途径

(1) 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引导学生能问。职高生的数学基础差, 对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 探究知识也缺乏热情, 使得学生发现不了问题, 也提不出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职高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 以便真正掌握学生情况, 对症下药。同时, 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普遍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点, 进行补充教学, 对于个别学生欠缺的知识点, 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原则。对于新知识的教学, 应注重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 在掌握好、理解透基础知识后, 引导学生逐步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 指导学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 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才有可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能提出问题。

(2)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敢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积极主动的重要性。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同时,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 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 千万不能古怪, 不要指责回答错误的学生, 因为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能提出创新性问题, 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要及时反馈, 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讲授一些问题时, 可以让学生分组, 互相质疑、交流、讨论, 教师给予适时引导, 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出答案, 并指出探究的过程。通过创设这样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

(3) 培养学生问的兴趣, 引导学生乐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让学生乐问。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 刺激学生的感官, 活跃学生的思维, 产生质疑的火花,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学生敢问、愿问、乐问。比如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小王和小丽两个人商量, 小王每个月给小丽捡200只贝壳, 小丽只要在第一个月给小王3只, 第二个月给小王6只, 第三个月给小王12只, 依此类推, 那小王和小丽谁划算呢, 为什么?问题提出来后, 学生的热情高涨, 都积极主动地开始计算, 但是发现过程非常麻烦,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了。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会问。教师可以通过习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研究习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这样提问, 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者更简捷的方法?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这个解题的方法能否用于解决其他问题?某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 通过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解答。同时, 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 数学问题主要有猜想型、概括型、探究型等,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这样的推广联想, 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 职高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齐行艳.新课程背景下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 2010 (8) .

让质量意识根植于心 第11篇

:企业质量控制部门不仅关系到企业运营中的纵向把控,更涉及横向协调,您如何看待质量控制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郭彬:不同企业的质量控制部门地位也不同,从我理解的角度,质量部门是一个支持部门,它是企业主业务部门(对内是研发和制造,对外是销售)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不同企业,质量部门的地位千差万别。比如在外资企业,它们的质量部门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权,但在我们国内的某些中小企业,质量部门甚至变成了可有可无。尤其在一些一味追求产量的企业,质量部门更是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这时,质量部门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我认为质量部门应该对自己有这么几个定位。第一,协助主营业务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公司创造价值;第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第三,同时作为企业的监督部门,起到“企业警察”的作用。

: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但质量问题让人头疼,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郭彬: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社会环境引起的,从社会发展阶段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激进的发展时期,各种社会规则还不规范,这给一些企业家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另外,从人文环境出发,中国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力极其低下,生活资料极其匮乏的封建社会发展而来,容易产生短视思维,质量意识变成了一种阶段性思维,而不是自始至终的企业基因。

现在媒体曝光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像轻工、纺织、食品之类的问题,这些产品在工艺上完全不存在技术难度,质量问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最后却出了问题,其原因只能是人为的因素。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了企业发展中对产品质量的漠视,而当这种心态常态化的时候那就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了。

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因素,这涉及人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可能会觉得产品质量的增加会对企业成本造成压力。事实情况是,在企业发展初期,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时建立质量体系正好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达到一个临界点,产品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对产品质量标准再提出进一步要求时(比如产品不合格率万分之一以上),肯定会增加生产成本。但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还达不到这个临界点,他们大多还处于通过质量改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阶段。

:您认为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郭彬:我曾经在中兴和富士康工作过,这些大的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差别不大,他们的产品质量体系都已经比较规范了,区别最大的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在外资企业中,社会进程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企业在建立初期就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运行机制,其中就包括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这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企业都遵循这一规则,否则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这种意识已经融入他们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因此外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首先是社会文化在起决定因素,再配以相应的质量管理人才,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社会法则下的产品质量体系构建。

在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中,社会法则不完善,社会大众对品质意识还没有达到足够高度,产品质量管理首先是人来主导。在企业中有两个人对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企业老板,另一个是企业质量负责人,这两个人之间的配合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最终走向。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国内中小企业连这基本的两个人为因素都不具备,那质量管理体系就无从谈起了。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负责人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在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也决定了中外资企业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不一样。从整体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产品的附加值高,中国制造在目前扮演的角色还是相对低端一些,产品投入也决定了产出,这也形成了不同企业之间产品质量体系的差异化。正是这些促使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这是必然的结果。

:当前,国际检测认证巨头(如SGS、T?V Rheinland、Intertek等)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对国内产品质量提升及质量体系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

郭彬:这些外资检测认证机构的进入对中国企业构建产品质量体系肯定是有帮助的。据我所知,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对产品的检测认证要求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还对产品的整个供应链提出要求,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注重自身产品质量,还有与产品相关的上下游链条(比如原材料供应商),这使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我们公司目前产品出口北美地区,这其中就涉及UL认证,他们对产品认证的要求就不仅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包括对产品上下游供应商的规范性要求,比如在企业用工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这使得产品从源头到成品都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下,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中国企业最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郭彬:从总体来说,目前多数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上还处于被动阶段,它们往往是基于出口目的国或采购商的强制性要求而不得不进行的一项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他是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生产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自发行为。因此,中国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上需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外部的促进因素,也可能是内部的自发因素。现在有些企业面临的产品质量质疑导致产品的召回,这种外部因素将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质量改进。内部因素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进行的提升,是企业的一种阶段性要求。中国的企业家们在产品质量体系构建中需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重视企业质量管理,善待质量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个百年老店,形成中国制造的高贵品质。

质量意识质量管理 第12篇

暑假期间, 在两位教师的指导下, 高分子加工技术122班学生张挺和他的6名同学完成了1.9万件塑料产品的制作生产, 其中包括送给学弟学妹的7600个脸盆。

张挺说:“每一个脸盆都是我们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要保证能够用得久、够结实, 让学弟学妹们觉得学校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就是过硬、就是放心, 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感到自豪, 这是一辈子也用不坏的脸盆。”

作为送给新生的见面礼, 他们从产品结构的设计、原材料的选取、配方的设计到生产的过程, 都经过反复论证和严格监控。其间, 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机械原因导致产品问题的2000个脸盆被全部粉碎, 但粉碎材料并未用于制作新脸盆, 而是投入新材料生产。

该校材料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聂恒凯教授说:“严格的质量把控, 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技术员, 同时也是为了把质量意识的理念传递给新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技术人才, 要知道生产优质产品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 这都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据了解, 从2007年起, 该校依托材料工程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校中厂, 以真实产品生产为典型案例投入到教学中, 开展项目化教学,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从产品的模具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配方设计、过程工艺、产品生产、检测与质量控制到最终的产品包装, 学生都全程参与其中, 并承担具体生产任务。

通过真实的产品生产, 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全面实践, 并通过独立的操控机器生产, 了解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 进而学会如何稳妥处理, 突出培养了学生的产品意识和工程管理意识, 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

上一篇: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下一篇:世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