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配置与管理

2024-08-09

设备配置与管理(精选12篇)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1篇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加快, 公路路网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也在逐年提高, 对筑路工程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 做到科学管理, 合理使用, 及时保养, 是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促进公路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的保证。

1 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

近几年来, 我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成本核算, 使用治理、可以加快工程项目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 从而节省劳动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造价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加速工程项目建设, 改变公路交通面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机械自身的条件, 一方面是机械本身设计制造时的条件, 主要是科技含量的多少、性能的高低等。这就要求使用者在购买时要选择那些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及公路建设发展趋势的设备, 既要有工程机械的管理超前意识, 又要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则是使用期内的自身条件, 主要是机械的完好率、工作效能的发挥等, 而正确的操作及时的保养与维修, 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避免因机械的技术水平低或维修率高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1.2 施工机械的选型, 不同机械和同一类机械的不同型号, 都有各自最合理的作业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 不是造成机械资源的浪费, 就是造成工期浪费工程质量保证率低所以在施工时, 要根据其自身的性能特点.并结合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经济效益进行机种、机型的合理选择.以发挥出机械施工的最大效益。施工机械的配套机械化施工不仅是单机操作.更主要的是配合作业, 因此, 除正确选型外, 还要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进行合理搭配, 形成单项工程机械化搭配不当就容易引起资源浪费, 影响质量和工期。例如沥青路面施工如果拌和设备生产能力或运输能力较摊铺设备的能力小, 势必影响施工的连续性横缝较多, 处理不当, 就会影响面层平整度, 同时也影响工程质量进度。

2 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措施

2.1 机械设备维护措施

应对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实行定期保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是一些利用率高并且容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 并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现场抢修。通常公路工程的机械故障大多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 所以对机械的合理润滑是机械保养维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程机械各零部件进行合理的润滑, 能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 从而减少机械故障。为此, 一定要合理选用润滑剂, 还应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 及时补充或更换。公路工程中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 其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而这些严重的机械故障往往是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而引发的。因此, 在维修方面, 一定要对小故障及时处理, 切不可因故障小不影响使用, 而让设备带病作业, 最后造成大故障, 使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这样不但会延误工期, 影响工程进度,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应做到养修并重, 预防为主, 根据零件磨损和机械损坏规律, 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还应进行预防性维修, 即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来控制的维修方式, 这样能避免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在检修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先进技术的不解体检测和保修, 并加强工程修理车的利用, 以便对故障机械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维修, 大大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相应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一些大型的设备, 应利用施工间歇时间和下雨天, 执行计划预防保养制度, 减小事故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首先应积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在初期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 做好项目组织计划工作, 根据工程需要来确定机械种类和数量, 编排机械总量控制, 及时上报组织计划, 还应对各机械技术状态深入了解, 将不合格机械进行撤换, 以保证公路工程顺利进行。

其次, 还应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 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机构, 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还可对工程机械实行包机责任制, 将责任人的经济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维修等各项费用挂钩, 增强其责任心, 促使规范性操作, 对机械设备更加爱护, 调动对设备维护管理的积极性。可以给每台机械设备设置一张设备例行保养登记卡, 由相关负责人来填写, 以对设备实现动态跟踪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奖惩制度, 对那些技术指标好的操作者, 给与相应的奖励, 对操作不当者要给予及时处理, 对于操作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本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再次,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注意, 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下使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能否正确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因此,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 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 不能使机械在超负荷状态下进行工作, 操作手要严格按照规章操作, 时刻关注机械状况,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还应对他们加强岗前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 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使操作人员不仅仅会操作使用, 还要对机械的构造、原理和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并掌握基本的保养和检查方法, 会排除故障, 这样能从源头上减少机械故障。

3 总结

总之, 工程项目部一定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充分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加强对机械设备全方位的管理, 并对各种不同设备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同时设立机械维修基金,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的成本核算, 并执行单机登记, 对每台机械设备以及全部设备的油耗、修配费用以及完成的产量等基础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并定期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每台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 以便进行比较和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证设备能更加经济、安全和高效地为公路建设服务, 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潜能,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公路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国各地公路建设正在蓬勃开展的同时, 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被运用于公路工程当中, 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工程机械在公路工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配置,机械设备管理,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宏春.公路机械化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12) .

[2]董维恕.公路施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 (12) .

[3]JTJ-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2篇

卫规财发[2004]474号

颁布日期:20041231 实施日期:20050301 颁布单位: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财政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总则 配置规划 配置审批 使用管理 监督管理 附则

为进一步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制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各地,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大型医用设备,控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维护患者权益, 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用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用设备,以及尚未列入管理品目、省级区域内首次配置的整套单价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用设备。

第三条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调整和公布。

第四条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甲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管理品目中的其他大型医用设备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有关分类情况见附件。

第五条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六条 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第七条 医疗机构要加强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管理,严格操作规范,保证设备使用安全、有效。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性质的医疗机构。

第二章 配置规划

第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编制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规划和提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

第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定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中介组织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和适宜性进行专业技术论证,定期发布阶梯配置入选机型,指导配置工作。

第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情况,结合技术发展和我国国情适时公布淘汰机型。

第三章 配置审批

第十三条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审批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依据配置规划,经过专家论证,按管理权限分级审批。

第十四条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程序是:

一、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医疗机构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可购置大型医用设备。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复。

第十六条 申请材料及主要内容

一、新增大型医用设备

1、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机构基本情况;拟申请设备名称、规格和主要配件;相关辅助配套设备名称、数量和使用人员取得岗位培训证书情况;

2、可行性论证报告、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申请配置的主要理由;所申请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预期使用率;人员取得岗位资质情况;购置经费来源以及经济分析等。

二、更新大型医用设备

1、设备的更新理由、购置时间;

2、申请更新设备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复印件;

3、使用情况:包括每年的检查治疗人次,开机天数,故障停机天数;

4、对更新设备的处理意见和拟装备设备的档次。

第十七条 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生产或进口注册证;必须按国家规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政府拨款资助的设备采购必须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配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不得安排资金。

第十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情况。

第二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大型医用设备审批情况。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包括医生、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第二十二条 大型医用设备必须达到计(剂)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三条 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费项目,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列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费的作价办法,指导地方的作价行为。具体定价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

第二十四条 严禁医疗机构购置进口二手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其他医疗机构更新替换下来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配置审批。

第二十五条 严禁使用国家已公布的淘汰机型。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同级相关部门监管;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同级相关部门监管。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和操作规范情况以及应用质量的安全、有效、防护进行监督和评审;对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取得资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县以上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时的收费价格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拨款资助的大型医用设备购置的资金、投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要及时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准部门报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应用事件。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超规划、越权审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主要负责人、经办人通报批评,并有权撤消其批准决定。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责令其停止使用、封存设备。处理情况应通过媒体公布。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没收其所获取的相应检查治疗收入,并处以相应收入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淘汰机型和不合格的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封存该设备,吊销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没收其获取的相应检查治疗收入,并处以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聘用不具备资质人员操作、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封存其大型医用设备,并吊销《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颁布后,医疗机构需重新办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按管理权限办理配置许可证。在本办法生效以前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但因本地区配置总量限制仍不能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发给《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具有《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相应设备的诊疗收入按营利性机构纳税,该设备到期报废不得更新。

第三十六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归口管理,其配置规划和审批情况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印制。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

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卫生部令第43号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LED封装专业教学与设备配置研究 第3篇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适应LED行业的高级技能人才,根据LED封装工艺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优化一体化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LED封装 教学实践 优化教学设备

中国是半导体照明(LED)封装大国。2012年,我国LED封装产业规模达到320亿元。2012年年12月,全国有LED规模企业达到5000家,其中封装企业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目前的200多万人。而2014年,我国LED产业规模为350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LED外延芯片市场规模138亿元,占比3.91%;LED封装市场规模517亿元,占比14.74%;LED应用市场规模2852亿元,占比81.32%。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LED 封装基地。

2012年3月13日,“广东省半导体照明(LED)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在惠州市技师学院挂牌,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半导体照明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因为珠三角地区LED封装企业数量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依照职业研发基地的任务要求,笔者对LED封装职业与相关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惠州CREE光电、LG伊偌特等公司的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与待遇结构进行了调研。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在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LED产业的高级技能人才进行了大胆探索,就如何设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设备配置、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创新思路。下面就LED封装专业高级班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设备配置,谈谈笔者学校的做法。

一、LED封装工艺流程与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在LED照明产业链中,封装技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上游生产的LED 芯片必须封装成LED灯珠器件,才能制成各种照明产品。

1.LED封装工艺流程

LED封装形式有Lamp直插式、SMD式、hi-power LED功率型、COB板载芯片封装、集成封装等形式。不同封装形式的LED,其应用场合也不同。因功率型封装的LED主要应用在照明中,故将功率型LED封装作为高级工的教学内容,最符合产业的实际。

功率型LED封装工艺流程,主要由固晶、固晶封烤、焊线、荧光粉涂布、荧光粉烘烤、透镜安装或灌胶成型、胶体封烤、切脚、测试、包装等组成。

对于功率型LED封装工艺,可以选择一种典型结构,比如仿流明结构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因为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在有差异的地方要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一种LED封装结构的生产,来加深理解其他结构。

2.确定LED封装教学模块

按照工艺流程和工位涉及的主要设备,进行整体设计学习,共提炼出六个一体化学习模块。六个模块分别是LED封装基础相关知识与芯片检测技能训练、LED固晶设备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训练、焊线设备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点胶工序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封胶工序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光工序、包装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

3.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1)分好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以上六个一体化教学的模块,仅仅是企业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但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包含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改善能力、沟通能力、基本的管理能力等。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接受一项指定的技能操作训练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项目小组有一位小组长,安排学校的实训工厂给每一组配一位实训指导师傅,小组的所有任务包括项目推进计划制订、设备操作指南、SOP作业指导书制作、项目完成后实习总结。实习总结包含小组计划与分工,小组所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对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管理的理解等。以上项目小组的所有任务要求,在老师规定期限内完成,小组可以协商,老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规范,实习结束后教师会对小组长和成员给予评价和考核。

这里设计的六个项目教学过程,一定要注重小组长的计划、协调、组织、沟通、管理能力,以及成员的配合能力的培养。每个成员要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在观摩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重要模块加强训练。LED封装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在进行具体的内容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培养对象的差异性问题,需要针对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和与中级工的差别来取舍;企业与生产线设备的差异性问题,在工业化的现代工厂,有规模的LED封装企业可能有几十、上百条封装生产线,有自动化、半自动化、手工生产设备的组合,在一条生产线中,不同设备操作的难度有差异;LED封装生产线设备操作难易问题,一般的设备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主要的生产操作要领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固晶机、焊线机这一类设备掌握操作要领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在安排教学时,重要的固晶机、焊线机模块要加强训练。在操作实训教学中,对固晶机技能操作学习的重点有,光学照相、取晶三点、置晶三点、顶针高度、点胶高度、取晶高度、置晶高度、材料路径、芯片路径等调试内容,以及设备的编程、设备的维护与简单故障处理内容。焊线机技能操作重点学习内容有,开关机程序、工件夹具与料盒、进出料盒凹槽、示教焊接位置、芯片参考系统、引线操作点、示教焊线、矩阵焊线、编辑焊接、瓷嘴与EFO校准、USG与十字准线校准等参数的设置,以及对穿金线、切线、削球、单片试做、首件测试、金球球形与焊点形状检测、拉力大小测试等内容要进行专题训练。

(3)结合企业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制作SOP和设备操作指南,目的是为了解决各个工厂设备选型的差异化问题,学生们学会了制作SOP以及设备操作指南的方法,也就学会了企业需要的一项关键技能——ISO工艺文件制作与设备操作步骤分解方法。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设备操作技能学习六个模块可以按照学期任务进行调整,即每个小组并不需要全部学完六个模块的操作,重点是要掌握设备操作指南制作与SOP制作的要领,以及关键设备操作技能。

(4)总结环节规范化。在实训结束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每个总结报告必须涵盖小组成员的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管理、团队合作、问题发现与改善等内容,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一体化教学设备配置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解决一体化教学生产线建设的资金问题

学生要学习好LED封装技能,应该有相应的实训设备,但完整的LED封装生产线价格不菲,因此一般职业院校望而止步。笔者学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对LED产业的扶植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可以解决学院内生产线的建设问题。

2.优化一体化教学生产线设备的配置

有了资金,如何配置适合产教研的生产线?笔者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要考虑工厂的需要,第二方面要考虑教学成本需要,第三还要考虑设备的通用性与专业性。

目前,半导体照明市场以大功率LED为主,故培养学生的设备也应该以大功率LED生产线为主。学院的大功率LED生产线配置了固晶机、焊线机、显微镜、烘烤机、封胶机、搅拌脱泡机、点胶机、分选机、编带机、光电综合测试、荧光补粉测试、盖透镜机、压边机等设备。

固晶机与焊线机是设备关键,也是投资一条大功率生产线的主要资金所在。固晶机是一个光、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通过历次的技术改进与优化后,目前国产固晶机完全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焊线机是LED封装生产中关键工序的设备,对产品可靠性影响最大,封装企业一般使用进口设备。

固晶机与焊线机以国外的ASM公司、K&S公司技术最成熟,是封装生产线采购的首选品牌。国产厂商主要有深圳市新益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翠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

生产线中的显微镜、光电综合测试、荧光补粉测试等检测设备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因此可以按照资金支付能力来选择,一般中小企业选择国产化的检测设备较多,因此推荐使用国内的设备,如深圳市大族光电、杭州中为光电、杭州远方等品牌,都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生产线中所用的烘烤机、封胶机、搅拌脱泡机、点胶机、分选机、编带机、盖透镜机、压边机等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其性价比已可与国外同类设备比拟。

3.深化校企合作,既出产品又出人才

有了LED封装生产线,如何开展产教研工作?因为LED封装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能高,单独一条大功率线一个月材料费多达几百万,一般院校不可能承担起LED封装工厂运营的高额费用。笔者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将LED封装企业引进学院,办教学工厂,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引进的企业负责生产线正常运作的各项工作与费用,包括生产管理、材料采购等,学生定期到教学工厂进行零距离实训,老师与教学工厂的师傅一起指导培养学生,开展产教研工作,既出产品,又出人才。

LED封装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也是国家与地方的紧缺专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设备的选型,进行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4篇

中职《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是一门技能化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传统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课程知识点基本没有连贯性, 知识点实训内容多与实践工作不符, 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培养无法综合实现。我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组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企业人才和岗位需求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训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确定培养目标

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忽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学科体系的培养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企业人才和岗位需求的现代职业人才, 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组针对用人单位和用人岗位进行充分调研, 与行业、企业专家小组共同分析研讨。以就业为导向, 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结构和就业岗位需求, 确定了该课程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目标。通过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重新制定新的教材内容, 综合运用并创新教学方法, 将素养、技能和知识目标融入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中。

2 重定位教材内容

传统学科或模块式体系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本课程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组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实训条件重新设计并采用六步法组织教材内容。全部教材内容以一个大的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 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 以子任务作驱动, 体现整体项目的实际工作过程。子项目体系从简单网络逐步完善过渡到中型复杂网络, 并将知识点融入和贯穿其中 (见第30页表1) 。

3 培养目标融入教法

教学时学生分组完成子项目工作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 根据任务采用不同教法。

1) 知识信息准备阶段。知识信息内容针对项目任务设置, 教师采用教授法、提问法、分组讨论、师生讨论、案例演示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培养综合素养的方法, 如通过提问法带动学生思考问题,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师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等。

2) 规划设计网络阶段。以小组讨论法为主, 师生互动法为辅, 教师以引导方式参与到小组讨论规划设计网络中, 通过设计网络结构拓扑,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技术方案决策阶段。采用分组法, 组内讨论提出决策方案, 如采用何种技术完成。组内讨论形成方案后, 可由组长将方案提交组间讨论, 对比分析方案的优劣。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决策能力和交流等能力。

4) 任务实施阶段。在教师引导下, 组内根据工作任务各岗位分工实施, 组长负责控制组织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互换工作岗位角色, 人人动手实践。根据实施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实践等能力。

5) 检测总结阶段。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 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 分析总结工作中采用的重要技术和工作步骤, 分析故障原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6) 评价及提高阶段。由各组选派人员汇报各组规划和技术方案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特点, 组间给出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分析各组技能掌握情况, 各组技能运用的优缺点, 及应遵守的职业规范等。并由教师分析提出技术中的难点疑点, 与学生探讨新方法新观点,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

4 丰富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过程。教学过程采用六步法, 信息准备阶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如网络教学课件、网络微课视频、网络平台知识点积件学习等手段进行学习, 使学生能在课前和课后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中积极采用PPT、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专业公司提供的, 如锐捷网络教学平台, 思科、华为路由模拟器等仿真软件供学生在课前课后时间实现再学习、再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向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福建电脑, 2012 (7) :204-205.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5篇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利用公路工程机械是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点。但在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不断投入到运用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往往变得困难,因为各项机械设备比较复杂,在机械设备配置与维护管理中,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确保配置与维护管理的工作能有效进行,因此,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机械的配置进行分析,并着重研究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管理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公路建设的工作效率,必不可少地会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因而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因为只有保证这些机械设备的运作,公路施工才能有效进行,并且对公路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在另一方面也能为公路建设工程减少设备维修与换新资金的投入,为公路工程建设带来效益。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人才配置管理 第6篇

结合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再加上笔者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配置好管理人才,共同营建一个极积向上的企业管理机制,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完善员工的自律性。

一个企业的发展因素主要涵盖:资金、人才管理、业务。其中以人才管理为首要。企业如何在构架中更好的配置、管理人才、挖掘人才潜能是企业发展的成败所在。

在西方,成功的企业CEO普遍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公司人才的经营。史丹福大学Mr.Jim Collins教授指出,要成为卓越的公司。要先拥有一群优秀的员工。前GE的CEO杰克,威尔奇更亲自花了近10年的时间来建构GE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培育各阶层的人才。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企业加以深思与学习的。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直接带动了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和企业营销费用的高企不下。各项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利润收入日渐微薄,大量中小型企业苦不堪言。如何在行业巨头的笼罩下求生存、谋发展?

由于中小型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员工遴选机制和培训体系,员工素质普遍低下。实现的是一种家族式、传统人事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面向的是接受教育水平和素质层次较低的员工,这种体制下产生诸如员工自觉性有待提高、员工积极性很难调动、现代激励机制不“兼容”等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不断创新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创新管理。

选培高素质核心人才

毋庸置疑,人是有素质高下之分的,良好的企业培训体系固然能提升一部分员工的能力,但是要从根本上塑造一个员工形象并不太可能。因此,企业一定要找到一些相对具备良好道德品质、职业修养和工作能力的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培养核心员工,就必须给这些员工创造条件,包括良好的待遇、工作环境、晋升平台和各种劳动保障,让员工有归属感,能够安心的为企业发展而工作。有些企业的领导,总是抱着投机的心理,又想用人才,又不愿意给人才待遇,谈及待遇,要么就打击人的积极性,让使对自身的评价降低,从而期望降低,或者,许以口头上的发展机遇,例如:等将来公司做大了如何如何。无论是故意贬低人才价值,还是画饼以安稳人心,其实最终导致的只是人才对企业及对老板的失望,甚至不屑,不久就会弃企业而去。对于企业来讲,是真正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白留人之道,投资之道。

建立平等约束机制

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根本,因为它不仅对员工是一个约束机制,对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也同样更是一种约束机制。而实事却常常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不认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他们的约束效力,而这往往会影响了制度制定者的初衷,淡化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公平性。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员工感到在企业不能受到尊重,以及由心理失衡而引起的无视企业制度等后果。

其实,客观而言,制度制定的初衷并不是约束。而是希望借此包括领导层和管理层在内的所有员工都明白制度是有规范性和后续执行力的,是不允许某些人因为特殊的原因和关系来破坏它的。所以在制度的执行上,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严格配合制度的执行。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高需要有五种。企业可据此理论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员工的实际利益清晰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表现在公司的具体操作上就是,在工资激励上可以试着采用与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制,在保证员工拿到相对较高的工资的同时,仍然有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指引着他们。当然,为防止员工上进心不够的现象,还可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另外,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气氛、在上下级间营造即时互动的交流环境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做好了这些工作后,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可以考虑委员共创造和提供实现他们“自我实现”的平台和舞台——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晋升机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企业组织内部的“全员智慧”是一种最直接的内部资源,也是最直接的免费资源。因此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并建立配套的参与、晋升体系,通过选拔提升公司需要的高素质得力中层管理者,这样不仅能增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力。

提升组织竞争力

在企业中,受内部各种利益影响,企业内部常常会出现“小团体”既非正式组织。这些“小团体”如果管理不当,仍其自由发展,往往会侵蚀公司的正常组织机制,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这也是企业管理者最头疼也最希望解决好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设置员工关系管理专员,通过其与企业各阶层员工纵深、网状的沟通,不仅可以解决困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对立面问,题从而有效的防止官僚作风的形成和蔓延,而且也会对管理者起到威慑、监督的作用。此外,设置员工关系管理专岗,还可以达到和谐组织、加强沟通、高效薅作、管理纠偏、抵制官僚作风等五大效应,有助于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组织竞争力。

举例来讲,如果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首先导致员工满意度的下滑,这些在第一线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会把对公司的不满、怨气传递到顾客身上,这时谈论CS(顾客满意)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顾客、员工、股东三组人员中,企业应当首先使员工满意。只有员工满意,才能形成和谐组织,才能实现企业的成功。

而设置专职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以后,管理专员与员工能够保持持续的情感沟通。帮助员工有一个正确的角色认识,让员工体会到他们的生活、工作被时刻关注,缩小员工与企业间的角色差距与思想隔阂,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此外,员工关系管理专员通过长期的工作,可以和员工之间建立和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机制,在这种情感交融层次的基础之上,员工关系专员往往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管理者的管理偏差。随后,员工关系管理专员通过与管理者直接沟通、向企业管理部门汇报等方式及时改变这种偏差。

提升老板领导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势不可挡,企业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真正的主体组织,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们开始为这如何管理自己手下的员工而感到万分棘手的时候,领导力的话题引起了商界的广泛关注。

无论一个企业组织是大是小,它都要有自己的领导者。也就是自己的老板,而老板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生死成败。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还有经典描述为:顶尖的领导者领导员工的思维,普通的领导者看管员工的行为!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7篇

1 课程开发思路以及拟实现的目标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 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而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系列课程实际特点以及网络管理员的工作特点, 课程开发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程标准和课程项目设计。根据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施这些任务的步骤, 归纳出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技能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例如:在网络组建初期可以设计调查研究型项目, 在网络需求分析阶段策划实践型项目, 在网络详细设计阶段采用合作交流型项目等。

2)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工作项目实施为载体的教学环境开发。包括教学软环境开发, 如在职业技能分析的基础上按知识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形成规律编写课程标准、教材、案例汇编、实训指导计划、技能学习指导书等;教学硬环境开发, 如别具匠心的教室设计、实训场所的设计等。

3) 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方案和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开发。

4) 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通过企业调查、企业实践、企业服务、企业指导等途径, 以课程项目化实践为载体, 参与企业网络建设。

根据课程的特点, 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来实现的教学目标, 每个阶段设计一个综合企业应用项目。做到每个项目能够在实际场合中应用。企业应用的项目不论是简单的网络应用还是复杂的网络设计, 都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体的目标如下:

1) 完成一套明确工作技能的教学相关资料如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依据这些教学相关资料可以更加突出教学目标, 并可以指导教师在课堂组织中的节奏和方法控制。学生根据这些目标则可以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从书本学习, 从实践学习,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 建立起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行之有效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实施的技能特点有所不同。拟在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改革的基础上, 摸索出一套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考核方案, 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要融合企业的合作。在项目实施前期让学生参与企业调查, 在相关项目实施时把企业的项目设计书作为案例分析, 请相关企业专家来课堂讲课。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能够和企业真正的实施过程一致

2 课程开发实现

准确把握网络管理员职业行动内涵, 是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关键。开发的核心是学生工作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项目内容开发、教学环境开发与教学评价。包括课程改编与整合、课程补充、拓展与创编, 教学软环境开发, 教学硬环境开发等。如何建立一套与能力本位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项目设计中实施分层、分能力, 将该体系建设成既能辐射大部分学生, 又能开拓优秀学生的发展空间, 体现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能因地因时制宜, 充分挖掘校内、企业所蕴涵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隐性的课程资源, 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如何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请企业专家讲课, 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建设, 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关键能力。

通过调查了解高职网络专业学生社会能力需求的现状, 以及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高职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分析。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特点。最终确定《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对应三个综合项目以及工作任务:组建小型家庭/办公室简单网络、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跨区域园区网络。根据课程的特点, 课程工作任务以及实际工作步骤如表1、表2。

项目设计以及工作任务从难度上从组建小型家庭简单网络, 中型企业网络, 到复杂企业网络并实现综合应用依次加深。所设置实践项目需求技能递进式增加, 复杂应用技能要以掌握简单技能为出发点, 学生技能在反复的实战中逐步加强。

工作任务递进关系如图1。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三个递进关系的工作任务把局域网技术、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网络工程管理等知识融合在一起, 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先知其然, 然后知其所以然。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达到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目的。以适应企业对网络管理员岗位的需求。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流。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必经之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 以组建企业网络为工作过程, 以递进式的项目任务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忠实真实的企业工程案例,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 2006 (1) :7-9.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8篇

一、初中音乐教育设备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 音乐教育设备也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关注度依旧不够,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育设备的基本配置方面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音乐设备单一

我们都知道, 音乐器材门类多样, 种类繁多, 如笛子、风琴、钢琴、吉他、电子琴等。但是在初中音乐教育设备配置中, 由于对于音乐教育的忽视, 学校对于音乐器材的采购并不重视。现在学生对于乐器学习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采购时往往只是对某类器材进行集中购置。很多学校将音乐当做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因此在设备采购上面并没有花费很大的心思。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 音乐课以大班教学为主, 往往只配备一架钢琴或者电子琴等。在音乐设备如此单一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音乐, 甚至也认为音乐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2. 音乐设备匮乏

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 学习乐器也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有的学校缺乏师资力量或者资金, 音乐设备的配置更是无从谈起。在音乐课堂上, 往往只有非专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唱歌, 或者是说教式的介绍乐器, 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降低。比如, 在一些边远地区, 音乐设备是根本不存在的, 甚至连音乐教师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自然无法对音乐产生兴趣。

3. 音乐设备维修、管理的缺位

目前, 初中音乐设备缺少基本的维修和管理。很多学校领导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 只要购置了音乐设备就可以了。但是音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 特别是乐器的学习, 对于器材的要求非常高, 任何一个部位的损坏, 都可能导致音色发生变化。此外, 在初中阶段, 学校一般都非常重视文化课, 音乐课经常被占用, 而音乐设备也可能被闲置, 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时维护、管理, 使得音乐设备处于一种管理的真空状态。

4. 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不够

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是“器乐进课堂”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 失去了这一保证, 器乐教学将无法进行。初中音乐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 不可能做到每种乐器都会, 每种乐器都懂。比如“竖笛教学”, 竖笛分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 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三种不同音高的笛子, 首先得教师自己要会, 这样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有的学校虽然注重音乐设备的配备, 但是出现教师没法教的局面, 不能真正实现器乐进课堂。

二、解决当前初中音乐设备配置和管理问题的策略

上述初中音乐设备配置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国当前的初中音乐教育中并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普遍问题。我们只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才能够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 设立专门职位

从中国当前初中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 音乐设备的管理是缺位的。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 对音乐器材的采购、维修、更新及时进行登记, 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音乐设备坏了却不知道找谁修、音乐设备无人看管的局面, 才能保障音乐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使用。

2. 与时俱进, 使用新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海量的网络资源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音乐设备的更新可以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方便性与快捷性。一些初中学校在音乐教育中采用视频教学, 这对音乐设备的配置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因为这样学校在采购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时, 不用担心可能带来的浪费, 甚至可以结合新媒体进行音乐设备的更新, 比如运用互联网编排钢琴曲目。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 初中音乐设备的配置应该与时俱进, 采用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设备。

3. 配合音乐课程需要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 音乐设备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的质量。但是同时, 音乐设备并不是以多和贵为好, 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课程的需要进行采购。现在的学生个性差异非常大, 兴趣爱好广泛。那么学校在采购音乐设备时, 可以以“小乐器、大梦想”为原则。也就是说, 学校可以采购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 比如口琴、吉他等, 因为初中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所以在采购设备时, 要配合音乐课程需要, 适当考虑学校经费, 以培养学生音乐爱好为主要目的。

4. 建立专门乐器室

音乐设备应该是物尽其用, 而不是只在课堂上才面对学生开放。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大好时机, 对于音乐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成立专门的乐器室, 一方面, 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 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放松。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得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 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养

随着初中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采取相关政策, 推动初中音乐教师深入体悟器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采用激励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器乐演奏水平与教学技能。例如, 可以开展各种级别的基本功比赛、课外展演、科研论文及器乐优秀课例评选, 以及对外器乐文化交流、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活动, 促进音乐教育设备的充分利用。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时候, 完善音乐设备配置是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改进音乐设备, 才能够更好地为初中音乐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莫芬芳.手风琴、电子琴同步教学新尝试:高师音乐专业器乐教改谈[J].艺术探索, 2001 (5) :29-30.

[2]钮小静.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张玉春.如何挖掘音乐课程资源[J].中国音乐教育, 2004 (11) :43.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9篇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专业方向定位:本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道路:硬件设备的配置管理方向、操作系统的运行维护方向、网页网站的开发设计方向。这门课程就是为硬件设备这个方向做支撑的。

课程在设备方向的定位:这门课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这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次课在课程中的定位:这次说课就是在第一个模块办公室网络组建中的第二个任务网络设备的访问。它很重要, 是先决条件、是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各种网络互连介质的特性;理解网络设备各种接口的基本功能;掌握网络设备的访问方法和基本命令。

能力目标:正确选择线缆类型;分辨设备上各种接口的用途;能够熟练访问网络设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网络设备的热情。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做任何设计之前, 我们都有必要搞清楚设计应用的对象。对于授课对象, 我调查和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生前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兴趣和需要

(3) 认知倾向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网络设备的访问方法;熟练使用访问设备的基本命令。

难点:正确选择互连介质类型;分辨设备上各种接口的用途。

3、设计思路

根据对学生情况和课程情况的分析, 本次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路由器的访问为主线, 通过三次思考引入两个子任务和一个隐含任务:近端访问、远程访问、设备访问的安全保障。

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第三个隐含任务:设备访问的安全保障。在网络设备的访问中不同的密码种类会限制不同的登陆方式, 在隐含任务中刚好可以穿插对各种密码的使用和验证。三次思考, 既巩固了这次课的内容, 又为下一次课的任务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实施

1、教材资料

教材: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路由协议和概念》《LAN交换和无线》

参考书:《CCNA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

2、学习场所

1-2节课让学生在班级综合实训室, 进行必要的理论讲授, 开展互动讨论, 使用学生自己机器里安装的模拟器完成任务。3-4节课使用网络设备实训室进行真实设备的练习, 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 加深理解。有了模拟器的基础, 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也是对实训室中的网络设备的一种保护。

3、实施过程

知识回顾→新课讲解→实践操作&引导讨论→反馈小结→作业布置

4、组织方法

下面总结一下我在这次课里用到的一些组织方法, 分为教、学、互动三个方面来说。

(1) 教

首先要精心的选择既典型又实用, 学生又觉得有意思的任务。这次课我就用一近一远的两种情况去访问路由器做了子任务, 它们典型、实用。隐含的密码权限子任务又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上课的过程中, 我尽可能做到离开讲台、移动教学, 起初是为了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后来发现同时也能很好的监控课堂秩序, 一举两得。

另外, 我要求学生讲、练、记结合。因为我发现课上你给他讲的他听懂了, 教他练的他练会了, 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还给我了, 所以一定督促他们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把所讲所练记录下来, 纸质、电子, 图文并茂都可以。

(2) 学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设备访问密码设置环节, 我只讲授演示一种密码的设置, 其它几种让学生通过我提供的引导材料自行设置并验证功效, 让孩子们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上采用反馈补救法。学的好的同学掌握的快, 那就让他们去帮助那些还没能透彻理解的同学, 不仅满足了学生能力的各有不同, 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作业个性化。我自己设计使用了项目规划及实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最大的不同要数角色扮演了。在分组实训项目时, 每个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而且各种角色在不同项目中也要求组内轮换。分工各有不同, 各司其职, 提交上来的报告内容当然不会千篇一律。把这份报告和学校统一格式的实训报告结合起来, 作为这次课的作业, 既可以巩固知识技能, 也有效的避免了抄袭。

(3) 互动

在上课过程中, 我采用接力问答。就是由上一个已经回答完问题的同学随机指定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谁都会有“机会”, 而且“机会”随时可能来到, 这样就间接的迫使学生认真听课。

在设备的简单配置演示中, 我采用“你说我做”的方式,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指挥我来完成, 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

当然有时会出问题, 但千万不要害怕出问题, 边出问题边解决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而且一个知识点如果是几经周折才掌握的话, 往往会印象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后,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体会

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10篇

1CBE模式的简介

CBE模式是以能力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 CBE产生于20 个世纪60-70 年代的北美,盛行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在学习和应用,它是以岗位技能和能力为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的方法。 在CBE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的知识、态度、技能、反馈。 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

CBE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理论,轻实践性的内容,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而CBE模式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并且采用自我评估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对手能力和反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再由学生综合评定。

现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上课,实现理论上的目标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学生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2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岁这门课程进行编订教学大概和教学计划,但是这门课程仍处在起步的阶段,在课程教学上缺乏一定的经验,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偏理论性,实践活动少,这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对着门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借鉴CBE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 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教师通过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是积极的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解决设备问题时无从下手。

(2)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的目标。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对着门课程充分理解和分析,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有利于课程的设置,确定教学的目标。 确定好教学的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能力。 教师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对课程教学做出改变,及时调整课程系统,增强实用性和技能型。

(3)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 对血神基础知识的考核,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实践操作的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做出评估考核,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热爱度也要有一定的评价。 CBE模式对教学能力的考察,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保障了CBE理念的教学质量。

(4)在教学组织上,构建模块化的实验课程。 在组织模块化课程要使用合适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要编排合理,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能力为主。 模块化的教学使得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的而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得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借鉴CBE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对实际操作的营运,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通过对CEB模式的借鉴和学习,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学目标上、教学方法等都做出一些改变,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把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学理论的培养,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成基友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BE的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学,借鉴这种模式的教学思想好教育的方法,结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了课程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专业性人才。

摘要: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课程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可借鉴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主要介绍了CBE模式,分析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

通胀环境下的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 第11篇

寻求专业机构提供高效配置方案

上海瑞盈财富管理有限公司CEO王薇表示,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结构,与国际上高净值人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高净值人群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为之提供专业的财富配置咨询服务。这就导致这了一些富裕群体,只能根据自身掌握的经验、资讯资源和主观判断来进行财富配置。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产配置,有可能导致资产收益低下、保值存在通胀等风险。比如,近期的金融危机就导致了很多外向型投资的高净值人士损失惨重。

瑞盈财富通过这几年的专业服务以及对珠三角地区富裕人群的调查,认为目前高净值人群对于专业操作的股权投资基金是有着高度认同的,只是对于一些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营团队、经验等缺少充分的了解。

王薇将瑞盈定位为一个帮助高净值人群甄选投资产品的机构,以帮助他们寻找最优秀的基金和管理团队。在甄选产品的过程中,为高净值人群从PE的管理领导团队、PE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风险、流动性等各项指标进行多维度、量化考核,以求提供安全、高效的资产配置方案。

打造财富管理平台有效优化资产结构

“我非常看好PE等新型财富配置方式的前景” ,越秀金融集团总经理王恕慧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富裕人士资产配置类型主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现金/存款、房地产和以PE基金为代表的另类资产等,十分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欧美富裕人士越来越重视对PE基金的配置,使其资产间接分散到更多的行业,更进一步降低风险,优化其资产结构。

他认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人数和资产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他们理财的理念和偏好已经从下意识追求财富积累步入到有意识的财富管理新阶段。在高净值人群中,传统投资类别从2009年的占比80%下降至2011年的70%左右;与此同时, PE基金投资2011年较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相应地,越秀集团旗下的基金、证券、期货、房产、担保融资等业务板块,能够为国内高净值人群提供全方面的资产配置服务。未来,越秀集团将会以越秀金融集团为框架,打造一个财富管理平台,打通各业务板块,为珠三角高净值人群提供一站式的资产配置服务。

识别高质PE实现财富增值

而作为高净值人群的典型,越秀卓越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著名企业家李杰鸿也非常关注用PE等新型手段来配置资产。李杰鸿表示,在目前通胀及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家切实感受到了经营企业的不易。因此,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要切实做好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以求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他认为通过PE投资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一个可靠的渠道。相对于民营企业家各自为战式的投资,李杰鸿认为,PE有专业的投资运营团队来操作,在投资项目的选择、运作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专业优势。

针对目前杂乱PE状况,企业家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PE呢?李杰鸿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能够把握新兴产业投资机遇,持续发现和提升企业价值;二是要能够持续对接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三是要有专业的团队;四是要有敏锐的风险把控能力,五是要有对投资者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摄影/SMEIF记者赵瑞强)

设备承包企业资源配置管理探讨 第12篇

20世纪80年代, 项目管理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阶段, 有关项目的集成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和计划管理等思想和知识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全面整合, 项目管理从传统阶段过渡到现代项目管理阶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项目管理方法, 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应用, 得到广泛的实践验证。

今天, 很多项目几乎不再是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了, 甚至项目公司 (部) 本身并不完成项目的具体工作, 只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 项目的实体工作完全由不同的专业承包商来完成。在承包商中, 有一类这样的承包商:他们是设备制造公司, 单个产品比较成熟, 然而要将产品销售到各个项目中, 而且项目销售是公司业绩的主要的来源。一方面, 设备生产企业从发包方 (项目管理公司) 承揽业务, 必然被纳入发包方的项目管理中, 甚至是子项目;另一方面, 设备生产企业为了配合发包方的项目建设, 必须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本文旨在探索这类企业的项目管理应用, 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二、设备承包企业的项目管理现状

如今, 设备生产企业仅仅停留在研发、生产、销售的传统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竞争的要求, 甚至无法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企业要想把设备销售给客户, 必须做好服务。所谓的服务就是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具体来说, 在项目设计阶段, 企业要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去, 做好方案策划、承包范围内的费用估算、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等工作;在项目公司的项目采购过程中, 配合发包方完成竞标准备并参与公开的招投标, 在公开竞标的基础上赢得合同;在合同执行阶段, 根据项目的总体要求, 响应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控制, 同时配合其他相关承包商的工作, 完成合同设备的供应后, 随项目的整体结束完成销售;项目投入实际运营后,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直到设备生命期的结束或者项目生命期的结束。

与项目公司随着项目完成而完成其使命不同, 一方面企业不会也不能随着一个项目的结束而解散;另一方面, 企业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而增加项目承揽的能力, 增加知名度和提高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赢得发展壮大的机会。因此, 一个项目结束, 会有下一个甚至更多的项目进来, 保持企业的生存、发展, 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从设备承包企业本身来说, 他依然是传统的设备制造业, 遵循着传统制造业的优点:具有过硬的技术部门、研发部门、产品制造部门, 产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标准化程度高, 等等。从制造业本身来说, 传统管理在企业和产品生产阶段的应用无可替代。传统管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企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 项目管理的阻力将不可避免。

三、组织结构的变更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包括资本的竞争力、技术的竞争力、服务的竞争力、渠道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等。在前述的各种竞争力中, 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根本, 只有这一资源的竞争力充分发挥, 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利用。因此, 必须重视组织结构中的项目管理组织。实际工作中存在多种组织结构形式, 项目组织形式对项目的成败有很大影响, 但目前却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项目特点, 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图1所示是设备承包企业的一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矩阵嵌套结构。其特点是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 增加了独立的项目事业部, 项目事业部独立运作, 销售、策划、项目管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公司的项目销售和项目实施的管理, 同时, 在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 项目事业部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这种设备承包企业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1) 具体的项目团队人员来自各职能部门, 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保持与公司的一致性, 从而保证高层领导对项目的指挥和控制。

(2) 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 公司可以整合项目, 统筹安排, 实现多项目情况时的资源配置、计划协调、进度控制以及费用和质量保证。

(3) 可以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人员调度, 避免人员冗余。

(4) 项目结束后人员可去职能部门或参与新的项目, 避免人才流失。

(5) 对于变化、冲突能够快速反应, 冲突通常可以通过垂直部门的行政命令解决。

四、企业项目计划

企业层面的项目计划包括企业战略计划和项目整合计划。企业战略计划一方面是指根据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经营范围、资金能力、管理能力和设备规模等情况, 选择合适本企业的项目。超越企业自身承载能力承揽项目的结果是项目实施困难, 企业赢利能力下降, 最终会降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导致企业生存困难。另一方面, 企业战略计划要求不能盲目地扩大企业规模, 虽然把企业做大是最高管理层的愿望, 但在做大之前先要做强。因此, 在市场景气的时候, 要挑选适合本企业且利润空间大的项目来做;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适当减少市场份额, 减轻企业负担。另外, 企业战略计划还要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情况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 (一般以一年) 的市场预测, 确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企业销售计划, 这样就可以大概确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企业各方面资源的总体需求计划。

经过企业战略计划的过滤, 企业的市场定位就比较清楚, 承揽的项目就会有较多的共性和类似特点。对于特定企业来说, 一方面所承揽的项目具有相同的流程和里程碑事件, 如图2、图3所示。另一方面, 特定企业所承揽的项目的功能也会相似, 供给发包方的设备也相似, 在执行合同中使用的物质资源也有相似之处。因此, 当有若干个同时发生或部分搭接的项目在进行时, 这些项目可能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也有可能没有逻辑关系, 但只要充分挖掘项目的共性和类似特点, 就能够把同时进行或搭接进行项目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类组合, 形成若干个项目组合。在企业层面, 可以对这若干个项目组合进行优化管理, 并将随后承揽的新项目加入某个项目组合或者新建项目组合, 从而不断进行滚动、改进、完善, 实现企业层面的项目整合计划和项目组合计划更新。

五、统一资源配置

如前所述, 现代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于企业拥有各项资源的数量。然而, 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 企业拥有或者可以获得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成本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而要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因此必须在企业层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达到项目的目标。从承揽企业来说, 就是既要达到承揽合同规定的项目实施范围、质量要求、时间目标、费用范围等要求, 又要达到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一定范围内, 质量、成本、进度三者是相互制约的。当进度要求不变时, 质量要求越高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 质量要求越高进度越慢;当质量要求不变时, 进度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管理就是要在发包方的项目管理和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寻求快、好、省的有机统一和均衡。

单个项目管理的质量、成本、进度之间的关系同样适合项目组合甚至多个项目组合的情况。项目组合的情况下, 采用同类合并和计划优化的方法, 可以实现企业层面的最优计划。

制订计划的目的是按照计划实施, 达到合同要求的目标。为了达到合同目标必须适时监督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项目控制则是以基准计划来监督项目的执行情况。二者的结合点便是资源的配置。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而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而控制则是通过资源配置调整来保证按计划实现合同目标。项目组合 (或者多个项目组合) 的控制就是要实现公司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层面的资源优化配置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或者可以获得资源的总量。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很多企业受利润目标的驱使, 常常承揽超过企业资源承载能力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承载能力, 对工作有所取舍, 努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 项目、项目组合的动态性。一方面, 承包企业承揽的合同, 在企业来说是一个项目, 而在发包方来说这项工作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采购, 充其量只是一个子项目, 对不同的发包方来说, 其受重视程度并不相同。外部环境是变化的, 有些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推迟或者更改, 甚至终止。另一方面, 项目会交付完成, 随时可能有新项目加入。企业能控制和调度的只能是自身的资源, 对于外部环境只能努力适应。

(3) 企业拥有的或者可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动态变化的。

基于前面所述的原因, 资源必须动态地配置, 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和变更情况, 避免出现停工项目有库存积压, 工期推迟的项目出现资源闲置, 工期提前的项目却无资源可用的现象。

六、结 语

设备承包型企业会在一定时间内承揽多个项目, 多个项目产生交叉将不可避免, 因此如何协调好多个项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项目之间具有很多共性, 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共性进行协调管理, 进行全局范围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组合或者多个项目组合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项目事业部的管理体系最终会成为多项目组合管理体系, 并最终独立于企业的制造系统之外。将设备制造企业作为项目事业部的一个主要供应商, 在项目事业部内采用项目组合管理。

设备承包型企业必须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并做好项目管理, 只有如此才能配合发包方的工作, 顺利完成发包方的项目, 取得合作优势,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承包企业只有做好项目组合管

理, 才能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 增加企业的利润, 使得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 赖一飞, 程鸿群.新编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Harold Kerzner.项目管理——计划、进度、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 杨磊, 王增东, 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中国 (双法) 项目管理研究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机组监控下一篇:银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