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范文

2024-06-24

测量管理体系范文(精选12篇)

测量管理体系 第1篇

测量活动从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原材料入厂检验, 制造过程监督与控制, 到出厂最终检验, 贯穿产品实现全过程。建立良好的测量管理体系, 可以为企业节省制造费用, 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品质保证的基础, 也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组织

建立组织, 明确各部门权力和职责, 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加以规定。测量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目标, 方针和计划, 具体目标值应随年度修改, 在每年的年终, 根据上一年企业年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拟定下一年度具体质量目标值。各部门共同协作推进测量管理工作。

3 测量仪器管理

3.1 按照法规要求区分:

a.强制检定测量仪器。b.非强制检定测量仪器。

3.2 根据准确度区分:

a.计量标准。b.工作用计量器具。

3.3 根据重要程度区分

a.A类测量仪器。b.B类测量仪器。c.C类测量仪器。

3.4 按照基本物理量区分

a.几何类测量仪器。b.时间频率类测量仪器。c.力学类测量仪器。d.温度类测量仪器。e.电磁类测量仪器。f.化学类测量仪器等。

4 测量仪器的选购

测量仪器在选择过程中, 测量体系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准确度控制, 成本控制方面, 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降低了经营费用。

4.1 准确度控制

选择测量仪器时, 使用部门要以产品技术规格为基准, 研讨使用目的, 使用条件, 相关联法规及要求精度, 允许误差等, 向计量部门提出, 并得到计量部门的承认。制定专门的《测量仪器购入研讨单》, 《测量仪器购入研讨书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量仪器购入目的, 使用部门和放置场所。 (2) 供方技术力量及售后服务体制确认, 优先选用具有相关认可资格 (GBT/ISO) 的供方。 (3) 产品技术规格参数转化为计量要求, 制造条件符合性等。 (4) 测量仪器使用条件、测量对象、频度、准确度及误差要求范围等。 (5) 要考虑校正方法操作方法。

4.2 成本控制

(1) 测量仪器购入成本:包括价格, 安装费用等。 (2) 测量仪器校正成本:包括外部委托校正费用等。 (3) 测量仪器使用成本:使用条件, 使用人员, 使用耗材等。

5 测量仪器验收

购入后的测量仪器要实施验收检定或校准, 购入部门或仪器使用部门要将测量仪器相关信息提供给计量部门, 计量部门应出具《检验登记单》, 确认测量仪器性能、外观、数量、精度等, 实施验收检查并将验收检定结果反馈给使用部门和购入部门, 验收合格的测量仪器方可使用。具有国家认可的合格证明或出厂合格证明的也要做必要的确认, 如出厂合格证明, 专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数据等。

5.1 验收项目

供方信息:制造公司、资质证明、购入价格等。

仪器信息:规格、型号、数量、出厂编号、量程、准确度等。

管理信息:检定方式 (强检或非强检、自校或外校、ABC管理级别等) 。

检定信息:误差、检定日期、检定人员等。

5.2 结果处理

合格——使用部门 (操作人员培训后使用) 。

——购入部门 (付款) 。

——计量部门 (检定合格证明、纳入台账, 制定检定周期等)

不合格——购入部门 (退回供方、更换或修理) 。

——计量部门 (检定数据、检定不合格证明) 。

6 测量仪器检定和校准

6.1 合格标签

购进测量仪器后, 计量部门要进行验收检查, 检定或校准合格的, 贴上合格证标签, 标签内容至少应包括:

测量仪器管理编码;有效的检定间隔;合格或不合格;校准人员或机构。

6.2 管理编码制定原则

需要管理的测量仪器, 要分别制定管理编码, 管理编码要有唯一性, 可识别性, 提供基本的测量仪器信息。测量仪器管理编码设定方法举例如下:

测量仪器管理识别号为8位:其中使用部门识别号2位, 测量仪器类别识别号2位, 流水号2位, 使用场所识别号2位。

例:PBYL-01-JY

PB:品质保证部。

YL:压力类测量仪器。

01:第01件测量仪器。

JL:用于计量室的测量仪器。

6.3 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

测量仪器管理部门要将仪器管理编码、仪器名称、规格、购入时登记时间、检定或校准时间及设置场所等必要事项都记入管理底帐。管理底帐的原本应由测量仪器管理部门保管, 测量仪器变更时台账也应及时更新, 保持现时、现物、台账的动态一致。管理台账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检定人员工作强度。

6.4 检定和校准

6.4.1 检定和校准的周期

将需要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按照相关要求和测量仪器使用情况制定检定周期, 检定周期以月或年为单位较为合适, 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应提前下发给使用部门, 以便使用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安排检定或校准。

应制定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指标——周期检定率、周期检定合格率

周期检定率 (%) =已检数量/应检数量×100%

周期检定合格率 (%) =合格数量/检定数量×100%

周期检定计划达成指标应按照月推移进行计算与考核, 每年要有年度的计算与考核。

6.4.2 检定和校准要求

检定:检定的目的是验证测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 使其始终小于有关测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校准:校准不具有强制性, 属于企业自愿的溯源行为。企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从而节省较大费用。企业进行自行校准应注意必要的条件, 而不是对计量器具的管理放松要求。在多数测量领域, 标准器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被确认设备在使用时误差的1/3至1/10。此外, 对校准记录和标识也应作出规定。通过以上规定, 确保量值准确。

6.4.3 检定和校准种类

a.定期检定或校准;b.临时检定或校准;c.修理检定或校准;d.接收检定或校准。

6.4.4 检定和校准条件

检定或校准测量仪器时, 原则上在测量仪器管理室 (或标准室) 实施, 但对不便移动的仪器, 可在通常的使用场所, 进行检定或校准。

标准室的环境条件, 一般对温度、湿度、振动、灰尘、光照等提出要求, 仪器放入标准室后, 要放置一定时间, 使其平衡于标准室的环境之后, 再实施检定或校准。

6.5 合格测量仪器处理

合格的测量仪器, 要将其检定或校准结果、检定或校准年月日、其他必要事项记录在成绩表上, 并贴上记载了新的有效期限的合格证。为保护调整后的设定, 防止因不当调整, 使设定值失去作用, 必要时, 可将提示文字、封条贴在仪器上, 进行保护。必要时, 对影响准确度的可调部件进行铅封处理。

6.6 不合格测量仪器处理

检定或校准结果判定为不合格的仪器, 要贴上停用标签, 为防止误用要进行隔离, 尽快修理或作废弃处置。再由测量管理部门发行“测量仪器异常联络单”进行联络汇报。即使是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仪器, 如果在日常使用的范围内是合格的, 要由测量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经协商之后, 可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使用。但在允许限定使用时, 要确定使用范围, 并用标签明确地标示出属“限定使用合格品”。另外, 还要明确记录于检查成绩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测量仪器管理部门要对不合格测量仪器测试过的产品妥当性进行评价。确认对产品没有影响后, 不用对产品进行处置。如有可能对产品造成影响, 应根据产品的“异常管理标准”进行处置。

摘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品质保证的基础, 文章主要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几方面对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品质,测量,计量,检定

参考文献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 第2篇

公司测量管理检测体系内部审核自2013年11月8日开始,历时3天,现已结束。在审核期间,得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感谢。

一、重申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1.审核目的:检查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是否能按GB/T19022的要求提供保证,是否满足TS16949标准对计量工作的要求和是否满足测量管理体系确认的条件。

2.审核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要求》、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计量管理考核办法》

3.审核范围: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求。

二、审核的局限性

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审核组尽可能使抽样具有代表性,保持审核结果的公正。没有不合格项的单位,并不说明不存在问题,有的不合格项具有代表性。

三、审核情况和不合格项

这次审核之前,于10月27日下发了《关于进行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通知》,各部门接到通知后,都做了认真的组织准备工作。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部门的计量工作比较重视,对计量程序文件比较熟识,并且陪同审核组一直审完本部门。

从审核的情况看,各部门在最近一周都做了大量的整改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例如:在计量器具台帐管理方面,各部门都利用微机进行管理,打印出的台帐清晰、准确。计量检测设备的台帐、封存、报废、月变动表管理的较好。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状态控制的较好。按照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明年公司的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进行修订,要增加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因此这次审核过程中增加了对测量数据、记录的检查。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在计量单位的使用方面:

《计量法》明确规定: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技术中心标准化室也下发了“法定计量单位”,但是在这次审核中仍然发现计量单位符号不正确的,如:kW错写KW,k应小写,大写K是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的符号;质量单位t,错写成T,T是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的符号,上述问题在试车记录和能源记录中都出现过,为了不出现问题,建议相关计量单位的记录文件,要经过标准化室审核,确保不发生类似情况。

2.在测量设备的抽查中,发现有的测量设备没有合格证;个别测量设备有有效合格证和超期合格证并存的现象;有个别部门的计量器具台帐不清,有帐、物不符现象。

3.在测量设备标识的检查中,发现有标识不清、标识超期和无标识现象;有的封存计量器具没有贴标识。

4.在不合格测量设备管理中,文件规定:使用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评定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的数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经确认数据不影响产品的预期使用要求时,不予追溯。当数据影响产品的预期使用功能时,使用部门应对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测量,并及时把评定结果报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当测量产品合格时,停止追溯。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在对报废计量器具检查中,发现卡尺、千分尺等报废原因是示值严重超差或磨损严重,审核员问计量管理员说是周期检定报废的。但对周期检定前示值超差时对产品的测量,可能出现的错误测量结果没有进行追溯,也没有记录,按程序文件要求评定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数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5.对现场检查计量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有的车间操作者在用的千分尺零点对不上,差5格;卡尺的游标部分松动,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在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将导致测量不准确,出现成批质量不合格。这一点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防止不合格计量器具的使用,要加强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提高操作者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和判别是否合格的技能。

对现场审核中发现的观察结果,经审核组评审,确定4个不合格项。对不合格项的要求:对发现有不合格项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整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在11月18日前整改完成。对这次审核进行封闭。

这次审核没有发现不合格项的单位,并不能说明计量工作不存在问题,有些问题审核组认为是比较严重的,考虑很难整改,所以没有开不合格项,但在前面谈的存在问题中已说过了,因此要求没有不合格项的单位,也要结合这次审核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做细部门的计量工作,确保顺利通过11月28日进行的TS16949认证审核。TS16949认证对计量工作的检查除计量体系要求外,还要做好MSA测量系统的分析工作,这也是TS16949标准对计量工作要求的一个重点,从现在的进度情况看,MSA测量系统分析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各部门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并进行督促,确保按期完成。

四、审核结论:

经过这次内审,审核组认为公司的计量检测体系,总体上有了较大提高,计量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能够按照GB/T19022-2003的要求提供计量保证,能够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料消耗,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计量保证。

浅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测量管理 第3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库为数众多,它们分布的区域广,坝型多样。这些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也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也在防洪、发电、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缺乏经验,造成许多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急需加固除险。因此,病险水库的加固,实属当务之急。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测量;管理

水利工程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水库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调节和利用水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水源,同时更是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就当前的水库作用进行分析,它除了发挥出巨大的防洪、兴利作用之外,更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的利益,同时其大坝失事而引发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为严重。就这种问题的出现分析,它主要是因为水库长期无人看管、坝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造成了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的状态,最终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水利事业和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

1、水库除险加固的目的及意义

在发达国家,水库病险问题解决方案大多是拆除重建,国外很少有值得借鉴的除险加固技术,我们国家虽然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经济底子还是比较薄弱,其次,从科学角度进行经济分析表明,除险加固成本上要比拆除重建低,效益却是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先进的施工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功率施工机械、能专门针对性设计的机械设备和模版、一大批新型的施工材料,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前所未有的施工前景,能实现前人不能实现的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在近年来的水库除险加固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技术的成熟,为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和运行提供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保证,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成熟的经验表明水库除险加固能使水库防洪能力、工程效益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因此在近几年,水库除险加固已经成为我国在21世纪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病险水库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同时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可恢复或加强水库的防洪功能,充分发挥水库的灌溉、发电、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造福与人民。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测量方法

2.1平面轴线的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基准点,用全站仪放出施工控制轴线,按照设计图纸放出相关控制轴线及控制点等,并确保其满足施测精度,在施工时应保护好全部控制基准点和增设的控制点,对主要轴线点打设保护桩,使万一原点破坏时也能很快恢复,几条主要轴线测定后请监理工程师复测并认可后方能继续施工。

2.2高程的控制利用水准仪控制高程,在工程区域内不易破坏的位置分别打设钢管桩作为临时水准点,从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引测高程到临時水准点,对所设临时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闭合调差,并定期进行校核,以该临时水准点作为施工时的高程控制。

2.3座标点、高程控制点设置原则座标点、高程控制点设置在坚实地基,且不受施工影响、不易被损坏、便于复测、视线好的地方,并浇好砼基础保护,同时设置好保护桩。

2.4测量放样人员组成工程测量放样的好坏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能否达到预定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拟成立了专门测量放样小组,测量组由测量工程师负责,并配备2名有实际施工测量经验的测量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放样和复测。

3、如何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测量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测量管理,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的做好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具体如下:

3.1加强测量工作人员管理

3.1.1提高测量放线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合格的、专业的测量员,应懂得施工生产的工艺过程,对水利工程的各分部、分项的施工程序有明确的了解,能在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工种协调配合,提供所需的测量服务。

3.1.2提高认识,从领导到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应提高对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到反复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3.2加强施工过程测量管理

3.2.1要严格遵守《水利工程测量规范》,按照规范规定建立充分满足使用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3.2.2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设计院移交的桩橛妥善保管,经常复核,检查其可靠性。

3.2.3在上报开工报告前,应在测量监理工程师的旁站监督下进行施工图放样,若发现水库工程的地面线和位置与施工图不一致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设计单位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会堪,按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程序办理。

3.2.4在施工过程中,应和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共同定期对施工单位所放样的位置和限界进行复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2.5施工测量完成,必须由他人进行位置、标高复核测量,作出复测记录、签字认可。重大工程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复测、签字确认。复测确认后应对控制网(点)进行妥善保护,避免移动破坏。

3.3加强竣工测量及其他管理

本标段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在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的旁站监督下,按照《水利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工程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深度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要求。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必须满足《测规》规定和要求。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双检复核。所有测量的原始资料必须归档,统一交由资料室保存。

4、水库加固除险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4.1对发包人或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首先进行复核校验,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控制网点要做醒目标志,并采取保护措施。

4.2测量作业完成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审批合格后方可作为各项工程定点放样的依据。

4.3测量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结果一致后方可进行实地测量放样。

4.4所有观测记录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5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录簿、放样单、放样记载簿),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以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建档。

4.6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5、结语

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 第4篇

1 工程测量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为因素。工程测量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往往由其他技术人员兼职工程测量工作,由于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对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测量方法一知半解,无法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其次,仪器设备因素。测量仪器的精度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决定性影响,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测量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校准,保证仪器的灵敏度;最后,测量方法。实际工程测量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测量方法,实现各个环节操作步骤的协调发展,才能将测量操作失误率降至最低。大部分工程都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工序复杂等特点,工程测量也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组织实施。

2 提高工程测量质量的策略

在工程测量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工程测量的质量。

2.1 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人为因素是影响工程测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在测量操作、成果交接、复测、施工检查等各个环节,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标准化流程,对测量作业行为予以规范。工程测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测量仪器的配置、调拨、使用、保养与管理,加强仪器的维护保养,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点位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等复查制度,主要目的是强化复测工作的有效性;再次,针对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加强管理,注意测量成果的审核及批准;最后,强化人员管理,针对工程测量人员、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

2.2 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随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工程中可用的测量方法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结构控制法。工程建设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对工程测量的精度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采用对应的测量控制方法,比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其次为混凝土结构、土石方结构等;其次,误差控制法。工程测量中误差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误差的影响。以建筑工程为例,其主要建筑材料就是水泥,可以以材料误差为中心进行测量控制,混凝土柱、梁、墙的施工总误差控制在10~30 mm以内;再次,数据控制法。在数据控制法中,原始数据是工程测量的重点,其体现出精度控制法的应用价值。即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根据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其精度要求,如果没有施工规范,则由设计方、测量单位、施工单位、构件制作单位等共同协商,决定误差分配,保证测量质量标准;最后,验收控制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完成所有测量操作后,对测量结果进行验收、分析,剔除客观性误差因素,增加必要的数据控制及处理流程。一般情况下,测量人员要向施工单位及时提供验收测量数据,使其及时了解施工误差情况,以提高施工质量。

2.3 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测量管理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不断提高测量精度,从而提高工程测量管理质量。现阶段在工程测量领域应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首先,GPS数字定位技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其发展及应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我国的工程测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GPS接收机观测。工程测量时应用GPS技术要注意几个问题点:一是针对定位问题要以明确的实地观测为前提,尤其是树木、通信设备等地形条件的限制;二是要充分考虑到GPS测量的误差问题。由此可见,尽管GPS技术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在实际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并有必要对测量数据进行人工推算;其次,RTK技术。严格意义上讲,RTK技术是GPS测量的创新应用,RTK即实时动态差分法,其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进行测量,可在野外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并且可实时获得数据,有效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中的缺陷问题,大大提高了外业作业的效率。应用RTK技术同样要注意,一是要保证准确的数据初始化,要对实时计算进行全面的数据复查;二是数据形成过程中要对测区周边的静态点进行联测,至少要取5~8个静态点,利用GPS已知点测出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再根据比较结果提交基本测量数据;最后,全站仪的应用。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顾名思义全站仪一次安置即可完成该测站上所有测量工作,其可测量水平角、垂直角、斜距、平距、高差等,集光、机、电为一体,大幅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全站仪测距2 000 m仅需2 s,并且计算过程简单,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测绘仪器系统,在各类工程勘察测量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全站仪的应用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保证内业计算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放样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注意正确设置仪器的各项工作参数,棱镜与仪器要匹配,且支架与角架要可靠连接等。

3 结语

总之,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提高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把计算机技术及测绘技术融入到工程测量中,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日华.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J].世界家苑,2011(4):150.

测量管理制度 第5篇

测量管理制度

一、总 则

1、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外业施工测量及测量成果,以及测量设备的管理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所属行业相关测量规范及验收标准。

二、测量岗位职责

1、施工测量基本准则:

1)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3)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

4)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 5)检查、校核与放线测设分开的原则;

6)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2、指导、检查各工区的施工测量工作;

3、负责引进测量新技术、新设备,并推广应用;编写技术复杂、重点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总结;

4、承担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测量船装备管理文化建设研究 第6篇

关键词:测量船 装备 文化

中图分类号: U67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77-02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测量船装备文化则是测量船在装备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基本制度、管理方法,以及测量船装备在设计、研制、管理阶段特有的质量要求及其成效。但由于对文化功能认识不足,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文化探索不够系统深入,测量船装备文化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装备文化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不能发挥其“魂”和“纲”的作用来统领测量船的装备管理工作。所以,研究测量船装备文化,大力推进测量船装备文化建设对科学化管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沉淀形成鲜明的组织管理文化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在测量船装备管理活动中只有把装备文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并举,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1)以系统化的方式统筹要素资源。装备管理是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在管理中不仅涉及经费、物资、器材等有形资产,同时还涉及人力、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这些资源中,人始终是核心,只有将人力资源与财力、物力资源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如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力量薄弱,就很难确保装备质量和日常检查维护的效果;如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落实制度不严格,再好的制度规章也只是一种虚设;如果组织文化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就很难激发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高质量、高标准地实施装备管理。所以,相对于“以物为中心”的“人本管理”需要在运用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发挥,营造良好的组织管理文化。

(2)以制度化的方式规范职责要求。在文化本身的领域中,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则是个体与他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包括参与工作的方式、日常行为方式和基本的规章制度等。所以,要使所有的装备要素资源能协同工作,则需要加强对这些要素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確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定位及相互关系。装备管理是具有严谨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实践活动,没有规范就没有依据,只有健全装备管理法规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职责要求,以强化监督、督促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通过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以专业化的方式提升人员技能。测量船装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层面多、范围广、纵深大,专业素质要求高,既要有组织型的管理骨干,又要有专家型的技术能手。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测量船的装备管理水平,只有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装备专业人才队伍才能确保装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组织管理文化建设就需要培训和发掘测量船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2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挖掘形成独特的知识管理文化

知识是融入了人的智能的信息,知识管理是促进文化形成、传递必然途径。装备知识是装备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推进测量船装备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知识管理,通过知识集约汇聚文化资源,通过知识应用体现文化价值,通过知识创新展示文化魅力[2]。

(1)通过知识集约丰富学习资源。知识集约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知识集约过程是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是隐形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的知识转化过程。知识集约就是要不断地搜寻、发现和挖掘装备学习资源,创新方法、开辟途径不断地汇聚、整理装备资料,并形成丰富的装备知识库。

(2)通过知识应用拓展管装方法。知识应用过程是利用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显性知识内部化的过程。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和创造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在装备管理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开创性地进行装备维护,不断提升驾驭装备的能力。

(3)通过知识交流提升能力素质。知识交流是扩展组织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要丰富知识集约,要拓展知识应用,要激发知识创新就必须提供和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加快知识的流动,激发创新的灵感,碰撞智慧的火花。装备管理不能“闭门造车”,装备管理更不能“因循守旧”,在装备管理中要善于开启知识交流的大门,通过技术交流对话、管理经验交流、设备故障排查方法推广等形式相互借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论坛、开发装备知识管理系统等,为知识交流开拓空间。

3 推进装备管理文化建设需培育形成先进的质量管理文化

装备质量管理工作中,不仅是要遵循装备维护规律,严格落实制度和标准,关键是要领会质量文化的内涵,把握质量管理的实质,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追求卓越,形成全人员、全组织、全过程、多方法的全面质量管理氛围[3]。

(1)科学管理与质量理论发展同行。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科学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无限趋近,坚持装备科学管理就是实施装备质量管理。科学管理探索的过程就是质量理论发展的过程。随着我们对装备科学管理认识的深化,装备质量已扩展到装备工作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经济性和服务保障的范围,同时也把装备生产过程延伸到论证、研制、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预防性维修和风险控制已成为测量船装备管理的重点。

2)流程改造与质量标准改进并举。质量实践体现为确保实体与需要和期望有关的性质得到持续满足的完整过程。作为八项质量原则中的“持续改进”,强调对流程活动、项目的不断优化,是一个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在装备管理活动中要遵循PDCA和SDCA循环,不断地改进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断改进影响装备管理的标准、流程和制度,并把“零缺陷”和六西格玛等理论引入装备管理过程中,以先进理念促进装备管理[1]。

3)质量实践与质量文化发展协力。文化具有信息传递功能、教化培育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要促使装备管理持续改进,就要有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机制,而这种改进的原动力就是要有与之适应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质量目标没有尽头,质量追求永不停歇,质量工作永无止境,在装备质量工作中一方面要遵照质量规范,落实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前进意识,不断确立新目标,不断超越新期望。

参考文献

[1]曹永一.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1).

[2]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测量管理制度 第7篇

1 测量成果的交接

公司所属项目、工程公司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原始记录资料, 各种内业成果, 测量技术交底, 测量桩橛、点等记录和各种精度分析、评定资料等。要做好交接工作。

1.1 设计单位测量成果交接及交接方式。

当项目部工程部收到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后, 必须在开工前办理测绘资料的移交手续, 并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一起到现场点交测量桩橛, 办理相应的手续。由公司精测队组织项目部测量队立即进行全线的复测, 复测时要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以及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一般情况下以设计单位交给的控制资料精度进行复测。复测应遵循《工程测量规范》、《公路勘测规程》等标准规范。复测过程中, 完成测量桩橛的点交和补齐工作。复测完成后由公司精测队向项目测量队办理交接手续。

1.2 内部控制测量的交接及交接方式。

当完成复测工作, 控制测量的精度满足设计文件及测量规范的情况下, 有必要由公司精测队牵头, 组织项目测量队尽快完成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导线成果测量精度应与复测精度相一致, 并由精测队向项目测量队办理控制测量移交手续, 且精测队应备存一份内部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项目测量队在接到控制测量成果后, 应该核实资料内容、平差计算情况以及现场桩橛的实际情况, 确认无误后由项目测量队把控制测量成果交给各施工队并签认, 由各施工队负责保护好所管辖的控制桩橛, 测量标志等, 项目测量队定期检查控制桩位是否发生错位移动。

1.3 竣工测量成果的移交。

工程竣工验收时, 由项目部测量队完成各种竣工测量桩橛、标志桩、测量标志和永久水准基点的点验工作, 并复核控制测量桩位有无移动, 在监理单位的参与下办理工程控制桩位的验收手续。对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 应先办理竣工测量资料的移交, 再办理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手续。工程竣工测量资料应给公司精测队一份归档。

1.4 交接范围。

线状建筑物一般对公路来说, 定测转向角处的交点桩、直线上的转点桩都不给出, 只给出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和所有控制以及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永久水准基点, 国家各等级三角点、水准点。

各种重要测量桩橛的点之记。

1.5 交接要求。

桩橛交接时, 由公司精测队组织项目部测量队参加, 按成果资料和交接桩表在现场逐点点交。点交时, 必须置镜核实无误且点之记, 桩橛标志均正确无误后方可接受。对于重要桩橛, 如发现桩橛松动或被破坏丢失, 应由设计单位负补齐。每交接一个桩应把桩位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交接的桩橛应在管区外延伸至少两个重要桩橛做为护桩。

控制测量成果中要有精度评定和可靠性分析资料及最终控制效果的业余度估算资料。最终控制效果的估计精度应优于设计要求。

交接手续要齐全, 签署完善, 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 记录字迹清晰, 文字简练。

桩橛标志明显, 符合规定, 刻画工整, 标准统一。自行制定的标准和标志式样, 交接时必须有必要的说明资料。

测量资料必须有测量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视有效。

交接完成后办理交接纪要, 加盖双方单位公章。项目部测量队留有原件一份, 公司业余测队保留复印件一份归档。

1.6 成果保存。

工程竣工后, 按机关行业部门“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要求, 备齐有关资料, 必要时与接管单位协商具体内容, 测量成果资料附竣工资料一并交验接管单位, 竣工测量资料一份报公司业余测队负责归档保存。

2 复核制度

2.1 桩橛复测。

工程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 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精测队要求导线复测, 精测队应立即组织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桩橛进行同精度的导线复测。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面三刀人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

一般的公路、铁路等线形工程, 随着测距仪与全站仪的日完善和普及, 平面控制广泛地采用导线, 对施工而言, 包括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的复测, 施工阶段的加密导线测量。

当然复测就是复核测量工作, 其目的主要是检查个别点位有无大的变动和移位, 复测的任务就是进行距离复测、角度复测、成果检算和对比。因此不能对导线复测理解为一次导线测量, 笼统地以新测成果取代原测成果, 是对导线复测的一种误解。

导线复测工作应尽快完成, 只有当复测成果批准后, 方可以定位放线, 在复测时, 由公司精测队负责复测成果的比较、衡量、评定, 对每个测站的复测值与反算值进行比较, 严格控制较差, 要特别注意长隧道、特大桥和桥隧和相连地段的测量, 以及各分段工程结合部的贯通测量。

当复测工作完成后, 应由精测队协同项目部测量队完成复测成果的整理、上报。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 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的交接手续, 如果发现复测的个别桩橛位置不对, 或精度不够时, 应由精测队提出, 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及时请设计单位处理, 已被处理妥善后, 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复测工作完成后, 及时固桩和护桩, 并在批准复测成果后进行导线的加密工作。

未经桩橛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2.2 测量资料的复核。

(1) 复测资料。复测控制测量成果应由公司精测队负责平差计算, 加密导线控制测量成果由项目测量队负责完成, 由精测队队长负责检查复核并报项目总工程师审核, 批准上报。检查主要内容有: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 测量方法是否合理, 记录是否真实可靠, 标注是否清楚明显, 计算是否正确, 签署是否完善, 图表是否齐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 复核的主要内容: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 成果是否正确, 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 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复测资料复核完成后, 由精测队人员填写《控制测量复核评价记录表》。 (2) 大桥及隧道控制测量资料。大桥及隧道控制测量可以设立独立坐标系控制, 也可以随线路统一在大地坐标系系统内, 桥隧控制测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桥轴线长度放样, 桥梁墩台定位的精度, 以及隧道贯通误差达到限差内的要求。

大桥及隧道等特殊工程的控制测量由精测队组织项目部测量队选点、选标、埋石等工作, 并进行控制测量的测设, 大桥、隧道等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应由公司精测队负责整理, 由公司精测队队长负责检查、复核, 并报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 方可实施。

检查主要内容:外业点位控制网布置是否合理, 外业记录与内业资料是否规范, 测量方法是否合理, 记录是否真实可靠, 记注是否清楚明显, 计算是否正确。大桥、隧道特殊工程分项工程测量资料由项目测量队负责计算, 公司精测队负责复核, 并报项目总工审核批准。

复核的主要内容:桥轴线长度及桥梁墩台定位精度的确定方法是否正确;长大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估算方法是否正确, 复核控制测量平差是否合理, 成果是否正确可靠。

2.3 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

线路中线逐桩坐标, 小桥及涵洞的放样计算资料应报公司精测队备查, 由项目部测量队负责, 线路测量引伸, 路基填筑开始, 隧道掘进引伸和衬砌时的曲线 (含缓和曲线) 起始、, 桥梁墩台、涵洞等建筑物的控制点;基底、基顶、墩台顶建筑物竖向特殊变化部位的高程等, 一定要采用换手复测 (换人或更换方法) 对工程部位点位的计算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算, 或用同一种方法的控制点加以检核, 确认无误后, 由项目部测量队填写测量技术交底交给施工队技术人员, 并办理签认手续, 做好施工记录后, 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4 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 项目部测量队队长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 核定结果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杨帆

摘要:工程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第8篇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以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即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给出的测量结果进行管理,对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进行控制,使影响组织产品质量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

ISO 10012:2003标准采用了以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以及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等四大过程为基础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实现测量过程的管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用以支持和证明组织满足了顾客提出的计量要求,最终实现顾客满意。ISO 10012:2003标准是对测量和测量过程的最高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明确规定: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体系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同时在国家名优产品评比及节能降耗评价过程中,对企业是否通过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也都有明确要求。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计量保障,是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测量管理体系(MMS)和ISO 9001:2000标准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QMS)模式与ISO 14001:1996采用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一样,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可以充分发挥和体现企业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作用。遵从ISO 10012:2003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ISO 90001:2000的第7.6条款和ISO14001:1996的第4.5.1条款。

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采油院)设有国家电动潜油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射孔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技术机构,分别从事电动潜油泵、井下工具、射孔器材等采油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建成了压裂酸化、堵水调剖、分层开采、封隔器胶筒高温油近视眼、螺杆泵检测等高水平的实验室和1200米模拟试验井,每年都要用大批量的仪器设备对各类产品进行检定、测量。因此,采油院应该高度重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提高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结合起来、把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与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结合起来、把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与提高产品质量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以建立和实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和健康安全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

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目前采油院贯彻ISO 10012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根据实际,领导决策,统一思想

要按照2003版ISO 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或实施标准的转换,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统一思想,做出决策,要明确贯标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必须认清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目的,通过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须明确目标和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贯彻标准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对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建立原则提出计划任务书论证报告,以证明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作为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根据计划任务书和论证报告制定体系文件—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2 培训审核员

内审员是企业进行贯标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2003版标准在标准思路及结构内容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采用过程方法或过程模式建立新的体系结构,都涉及到思想认识要提高、思想观念要转换等问题。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则必须培训贯标的骨干人员,抓好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培训要让计量人员真正掌握2003版ISO 10012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审核的技巧方法,确保参加贯标的计量人员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或标准转换做好准备。

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就要针对不同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首先抓测量管理体系骨干力量的培训,建立GB/T 19022-2003内部审核员骨干队伍,编制印发GB/T 19022-2003系列培训教材,同时,还要特别针对测量管理体系的难点和重点部门(设计/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进行培训,让这些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理解和参与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 建立健全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工作班子

2003版标准十分强调“领导作用”,所以开展贯标工作或对已通过认证/注册的企业实施标准转换,首先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班子。应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的贯标或转换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组织实施工作。能否建立这一工作班子是贯标的关键,有了工作班子就有了贯标的基础,就有了成功的把握。同时,必须强化计量主管部门的核心作用,设立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来实施管理,有时计量部门也可以与其他部门(如质管部门)合并设置,但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4 制定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实施计划

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其内容一般可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培训;

(2)进行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3)编制或编写修改完善体系文件;

(4)试运行;

(5)开展审核与管理评审;

(6)申请确认审核或复评换证。

计划应提出具体的进度安排、具体的责任部门分工情况、任务落实的部门或人员、监督执行的部门等等,计划要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然后进行实施。

通常作为初次开展贯标工作的企业,一般要求体系文件批准后有3~4个月的试运行期,要具体有体系运行充分的客观证据,加上标准学习文件的编制、培训、实施,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等,通常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

5 组织培训

组织培训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的重要内容,是能否按ISO 10012标准建立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培训要针对全体员工进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

(1)管理层:即计量职能部门和贯标的骨干队伍(内审员、各个体系覆盖部门的主要领导等),这是培训的重点,要使他们真正吃透标准,识别新标准中新增或变化的内容,并能自如的应用和不断改进完善,达到了这种效果,培训工作就是成功的。

(2)执行层:即具体从事实施和操作的人员,如一般管理人员、测试人员、检验人员,他们主要是要理解和掌握本职工作的要求和程序,能严格按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增强了参与意识、计量意识和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就足够了。培训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效果,做好记录,就为贯标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6 建立正规计量体系,迎接审核

完成培训工作之后,就要重点建立一个正规的计量体系。为此,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具有完整的计量体系文件;

(2)文件控制、文件更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3)实际活动与书面文件或非书面承诺应一致;

(4)必要的运作情况应有可以追溯的记录。

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

(3)实施结果是否满足生产经营对计量的要求。

鉴于采油院已于1998年8月和2004年11月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0012:2003标准是ISO 9001:2000标准的支持性标准,一个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子体系。测量管理体系(MMS)与质量管理体系(QMS)可以兼容,在MMS文件建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QMS文件,以节省重复编写文件的时间,也便于MMS与QMS两个体系文件的协调。

全员参与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可靠动力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既是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管理应达到的效果。人人参与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必要条件。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以测量过程为中心的体系,采油院生产经营中的测量过程分布在院内的各部门、各单位,其形成和控制的过程涉及到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每一个员工,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理解和全员的行动。

利用系统方法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GB/T 19022-2003标准的重要特征是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和管理。在推进测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始终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分析和改进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加以识别和控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顾客满意为输出,以此评价采油院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按照矩阵式的结构来搭建公司组织机构构架。采油院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生产经营中涉及测量过程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同时也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能,强化了各级机构在测量过程控制中的职责,形成了采油院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和控制构架。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通过PDCA循环得以实现的。采油院在测量管理体系内审中,编制下发《测量管理体系内审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定量化,通过量化的数据来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内审评价标准的转化,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使测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新形势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通过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测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测量管理体系 第9篇

作为现在高职院校测量实验室来说, 实验室常规配置仪器主要是光学水准仪、光学经仪、全站仪、静态GPS等常用仪器。光学水准仪又分为微倾式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 光学经纬仪也分为带指标水准管式和带自动补偿装置两种。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浅谈我校测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仪器维护。

首先,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

(1) 对实验室所管理的仪器进行登记、造册, 并根据各种仪器的型号规格进行编号。

(2) 根据各个院校的要求, 制定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明确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要求、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具体要求和措施。

(3) 在仪器的借领过程中, 以每台仪器为单位对仪器编号进行登记并要求学生进行签名、登记, 落实每台仪器的使用人, 从而避免仪器发生损坏后, 无法追究责任人的情况。

(4) 在仪器归还过程中, 要注意对仪器的各个要件进行检查, 特别是对仪器易损坏的部件, 如制动螺旋、脚螺旋以及仪器脚架等。对于发生损坏的的仪器, 应登记备注, 由损坏人签名确认后, 根据损坏情况, 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其次, 在仪器的日常维护方面, 主要是对各类仪器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方法不正确以及搬运途中仪器的震动等原因造成的仪器精度降低、各部件螺丝松动等情况进行维护和校正。

1 对水准仪的校正

在水准仪的校正中, 主要是对仪器的圆水准器、十字丝、i角进行进行检校。

(1) 对圆水准气泡的检校, 首先安置仪器后, 让望远镜平行于基座的两个脚螺旋, 调节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望远镜旋转180°, 检查气泡是否居中, 气泡居中则圆水准器达到要求, 如果气泡偏移, 则圆水准气泡需要校正。根据气泡偏移方向和偏移量的大小, 分别用脚螺旋和圆水准器调节螺丝调节气泡居中。注意, 调节方向和气泡偏移方向相反, 调节量脚螺旋调一半, 调节螺丝调一半。

(2) 十字丝的检校, 安置好仪器后, 在远处悬挂一垂球, 照准垂线, 上下移动十字丝, 观测十字丝竖丝同垂线的重合情况, 如果偏移则十字丝需要校正, 松开望远镜目镜旁十字丝固定螺丝, 整体旋转十字丝分划板, 让十字丝竖丝同垂线重合。

(3) i角的检验是利用水准观测中前后视距相等i角误差为零的原理, 先用钢尺量一段距离, 在该段中间架设仪器, 两端安置水准尺, 测出前后端点的高差, 然后在前后某一端点旁架设仪器, 再测一次前后端点的高差, 比较两次高差, 根据公式求出i角, 如果i角大于15″则需要校正。校正时, 仪器架设在某一端点旁, 以靠近该端点的读数为正确读数, 以第一次观测的高差为正确高差, 算出另一端点的正确读数, 用望远镜横丝瞄准该读数, 此时仪器管水准器气泡偏移, 调节管水准器调节螺丝, 使气泡居中。

(4) 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来说, 仪器的检校主要是上述的1、2两项, 由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自动补偿装置, 仪器的i角误差能有效得到克服, 因此i角一般不需要校正。

2 光学经纬仪的校正

光学经纬仪的校正主要有光学对点器、圆水准气泡、管水准气泡、2C、指标差这几项。

(1) 光学对点器, 首先安置好仪器后, 让对点器中心与目标重和, 仪器旋转180°, 观测对点器中心是否与目标重和, 如果相差大于2mm, 则对点器需要校正。旋开对点器护盖, 有四个调节螺丝, 首先, 根据二者的偏移情况用脚螺旋调节对点器中心向目标移动偏移量的一半, 再用对点器的四个调节螺丝让对点器中心与目标重和。注意, 在用调节螺丝调整时, 相对的两个螺丝旋转方向相反, 调整完成后确保调节螺丝都固定紧。

(2) 圆水准器, 当仪器整平完成, 管水准气泡在任意方向居中而圆水准气泡出现偏移时, 则需要对圆水准气泡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同水准仪圆水准器相同。

(3) 管水准器, 在仪器整平过程中, 当仪器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 让管水准器同基座的任意两个脚螺旋相互平行, 调节这两个脚螺旋, 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仪器旋转180°, 观测管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 如果气泡偏移超过管水准器分划值一格, 则管水准器需要校正。校正方法和圆水准器一样, 脚螺旋调一半, 管水准器调节螺丝调一半。

(4) 2C的校正, 安置整平仪器后, 盘左盘右分别用望远镜的竖丝瞄准同一目标, 读出盘左、盘右水平角读数, 2C=L-R±180°, 2C绝对值的大小主要是在角度测量中只测半测回的时候影响比较大, 其影响和2C绝对值的大小以及距离有关。一般, 光学经纬仪的2C绝对值不超过30″, 如果超过就必须校正。校正方法, 首先算出2C值, 根据公式:R (正确) =R+C, 算出正确的盘右读数, 利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仪器, 使仪器盘右读数为R (正确) , 此时, 仪器竖丝已经偏移了瞄准目标, 松开十字丝护盖, 有四个十字丝调节螺丝, 调节左右两个十字丝调节螺丝, 让十字丝竖丝移动到瞄准目标。注意, 左右十字丝调节螺丝旋转方向相反, C值的正负号带入计算公式。

(5) 指标差的校正, 安置整平仪器后, 盘左盘右分别用望远镜的横丝瞄准同一目标, 读出盘左、盘右天顶距读数, i= (R+L-360°) ÷2, 指标差同2C一样, 也是在只做半测回观测时产生影响, 其绝对值一般也不超过30″。校正方法, 首先算出i值, 根据公式:R (正确) =R-i, 算出正确的盘右天顶距读数, 对于带指标水准管的经纬仪, 调节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 使竖盘盘右读数为R (正确) , 此时,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已经不重合, 调节指标水准管校正螺丝, 让指标水准管气泡重和。对于带补偿装置的经纬仪, 算出R (正确) 后, 通过调节补偿装置上的两个调节螺丝, 使盘右读数达到R (正确) , 从而完成指标差的校正。

3 全站仪的校正

全站仪的校正基本和经纬仪的检校内容基本相同, 同样是光学对点器、圆水准器、管水准器、2C、指标差这几项内容。由于现在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 全站仪的校正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对于带激光对点、电子管水准器的全站仪, 如Leica全站仪, 其仪器校正是通过其仪器内部的自带程序完成。

(2) 对于不带电子管水准器的全站仪, 如TOPCON、南方等全站仪, 其仪器的校正部分和光学经纬仪相同, 部分靠仪器内部的自带程序来完成。具体方法如下:

①光学对点器、圆水准器、管水准器、2C这几项的校正和光学经纬仪一样。

②指标差的校正则是通过调用仪器自带的校正程序来完成, 按住F1键开机, 进入垂直角校正程序, 按提示步骤, 盘左、盘右观测天顶距, 观测完成后按设置键即可。

注意, 由于全站仪的照准分别是光学照准、电照准, 因此在全站仪的校正中, 除2C的校正可以通过调节十字丝的左右调节螺丝来完成, 指标差的校正不允许调节十字丝上下调节螺丝, 否则可能会导致仪器光学照准和电照准出现偏差, 当仪器望远镜瞄准棱镜中心后, 仪器观测无接受信号, 距离无法测出。其校正方法, 安置整平仪器, 并瞄准远处的棱镜中心, 利用竖直微动螺旋, 上下转动仪器直到仪器能接受到反射信号, 此时, 望远镜的十字丝已经偏离了棱镜中心, 调节十字丝上下调节螺丝, 使十字丝中心同棱镜中心重合, 校正完成。

4 GPS接收机、RTK的校正

GPS接收机的基座、RTK的基座的校正和光学经纬仪的校正方法一样, 都是对光学对点器、圆水准器、管水准器进行校正。其校正方法和上述方法一致, 但对于RTK移动站对中杆来说, 现在实际测量作业中, 经常利用RTK移动站配合对中杆来进行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因此所用对中杆气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所测图根控制点的精度, 对于对中杆的气泡校正, 可把对中杆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到经过校正的RTK基座上, 以基座气泡为标准, 来完成对中杆气泡的校正, 方法同圆水准气泡一样。

5 仪器脚架的维护

水准仪脚架, 由于现在水准仪脚架使用时间过长后经常出现脚架伸缩固定螺丝滑丝的情况, 而厂家生产的脚架固定螺丝都没有单独配件, 因此对脚架的维修比较困难, 当仪器脚架固定螺丝滑丝时, 可以把固定螺帽反过来用, 或者把几个都滑丝的螺帽相互交换来使用, 具体情况以实际效果为准。

经纬仪、全站仪脚架在脚架伸缩固定螺旋方面, 其设计没有螺帽, 因此, 它们的使用情况要比水准仪的脚架稳定很多, 一般不会出现脚架滑丝的情况, 但由于长时间的搬动, 脚架其它不件的螺丝容易松动, 脱落。因此, 需要定时的对脚架螺丝检查。

提高测量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 第10篇

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加强施工测量管理,对提高工程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防止测量事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目前,随着建筑物结构越来越复杂,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测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证。

2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施工控制网建立、建筑物的放样、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2.1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一般是三角网和导线网。高程控制网大多是水准网。然后由首级控制网建立独立控制网,它是保证全工地有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其施测精度常高于首级网。

2.2 建筑物的放样

把设计图上所确定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和形状标定到实地上去的测量工作,又称施工放样或测设。主要内容为平面位置、高程以及竖直轴线的放样。平面放样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和交会法等。高程放样可以用长钢尺或水准尺测设。竖直轴线放样可以采用吊锤、光学投影仪、激光垂线仪等设备。

2.3 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或建成后为竣工验收所做的测量工作。竣工测量的成果主要是竣工图和特征点坐标、高程明细表。竣工测量的资料可用于工程量的统计,又为工程管理和维修所必需。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基础等隐蔽部分的竣工资料尤为重要。

2.4 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

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为对重要的建筑物从基坑开挖到建成期间所进行的变形观测。主要内容是测定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在施工期间荷载逐步加大过程中的变形量观测资料可用来分析变形同荷载和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长期变形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数据处理

1)原始记录的复核。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簿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2)图纸复核。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3)测量成果编制。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应由编制者自检,然后与计算复核者完成最终成果书的复核校对工作并签字确认。

3 加强施工测量的途径

3.1 建立完善的施工测量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搞好测量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组须由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组成,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测量技术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全面测量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以下五项规章制度:1)测量工作技术岗位责任制;2)原始记录和测量成果标准化评定标准;3)测量成果成图验审制度;4)测量成果质量奖惩实施细则;5)测量管理奖惩制度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3.2 测量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方案:制定的测量方案、细则中不仅要建立工程质量的保障体系,还要以现行测量规程为依据,按照现有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等情况,按规程的限差要求作为测量的技术依据,编定施工测量计划书。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测量工作,保证测量精度和数据的完整性,切实为施工做好数据上的支持。2)统一规范和依据:要以现行测量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作业依据,以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应的“测量规范”“图式”为基础,工程特点和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等情况,按规程的限差要求作为测量的技术依据。

3.3 过程控制

1)施工承包单位对提供的基准点、基准线及其参考点等进行复核、校对,并对所作的任何一级施工控制网进行审核、评定。2)复核原始记录应对记录簿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一般采用双记录复核。3)测量成果的计算应由具备测量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来完成,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平差计算等。完成后首先应由编制者自检,然后与计算复核者完成的最终成果书复核校对并签字确认。4)测量成果编制完后要交给项目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成果报告要求记录和计算的内容应完整、真实、清晰,并作100%的检查。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测量成果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预期质量。

3.4 提高人员素质

具体施工测量的技术及人员因素在确立了合理的施工测量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更应从细节角度出发,加强具体工程测量的技术及人员环节的建设,首先,配备具有读图能力强,质量意识强的高素质的测量放线人员,还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和奖励制度等方式提高测量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力量。

3.5 选用先进设备

尽量采用先进,质量高的测试仪器。高质量的测量仪器一方面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的重复性和拖拉性,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测量成果的精度,保证了测量成果的质量。

4 结语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施工测量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创优的保障因此,建立完善的测量组织体系,保证测量过程控制、提高测量人员素质及选用先进的测量设备是保证施工测量质量的根本,而重视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测量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消防测量安全管理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消防;测量;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而消防管理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安全性。测量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通常在实践中,对具体的施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既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核对,以便为之后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数据,测量工作可以说连接建筑工程图纸和实际施工的桥梁,同时它对于之后建筑工程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即使投产,也应该适时检测,这种检测更像是一种监测行为,保证建筑过程的安全可靠,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作当中,要提高认识,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规划好测量工作,只有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够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1 建筑工程消防、测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消防管理安全意识不高,不够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比较重视工程的资金管理、选购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等环节。然而对消防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不够,甚至出现偷工减料不按规程制度办事的情况。工程施工人员一般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数为农民工或者临时工。这部分工人很少会受到消防知识的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这就不可避免的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选择消防器材上节约成本,会选择质量不过关的产品,甚至选择那些已经不能正常使用的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灾,没有严格的消防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消防管理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需要。

1.2 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2.1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且人员缺乏

现在测量工作存在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前的从业人员素养不高,并且测量人员比较少。这从根本上造成了测量工作的一些问题。实践中有很多的建筑工程都出于成本及其其他方面的考虑,任用一些其他岗位的没有丝毫经验的来进行测量。由于这些人员本身不专业并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那么测量结果可想而知。

1.2.2 测量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现在很多的建筑公司没有具备相应的测量设备,大部分通过临时租赁来应付了事。而有的企业测量设备没有及时更新,非常的陈旧,这都对测量的准确性造成了隐患。如果不具备相应设备的企业设备有一些不足,那么就得寻找更加精密的设备,这影响了测量的进度。

1.2.3 测量仪器操作与保养不当

测量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设备的是高精密仪器并且操作人都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具备操作知识操作失误,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失误,测量出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有的精密仪器在使用完后要进行规范的保养和存放,否则会影响测量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操作人员并未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导致精密度受到影响。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注重保养事宜,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

1.2.4 测量的质量控制被忽视

现阶段,大部分的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并未着重的对测量质量进行检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这一点。这导致了建设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也不太重视,从而当前的测量标准都经不起检验,大部分都没有达到测量标准和要求,严重的阻碍了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进步。

2 建筑工程消防、测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2.1 健全法规建设,加强行政监管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详细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违反建筑工程消防管理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惩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部门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对建筑工程消防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对施工人员严格要求,保障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还要实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细化消防管理的工作,将每个部分的工作责任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追究相关负责人员。

2.2 消防器材采购必须严格要求

施工单位选择消防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合格的消防器材进行安装,严格按照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进行施工,不能擅自进行修改,偷工减料,严禁安装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消防设计施工图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消防器材的检查力度,对劣质的消防器材要进行及时清理销毁,对施工单位责令整改或做出相应处罚。

2.3 加强管理杜绝隐患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地规划各个施工作业区域。还要预留消防通道,严禁烟火。电气焊割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进行电焊工作前应该清除易燃物品,检查用电线路是否安全,还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等。

2.4 培养管理型人才,加强学习和创新

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管理者不仅要懂消防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施工工程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培养其整合协调能力。消防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将科学合理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2.5 强化对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的认识

测量工作必须在思想上力求科学,正确的认识。我们要让相关工作者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让人们意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从根本上转变其思想,扭转当前测量的窘境。

2.6 加强仪器保养、提高人员素质

现阶段,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福音。技术的提高,对测量工作的精确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测量设备仪器的投入。以适应仪器设备快速发展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准确性的要求,保证了测量准确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

3 结语

提高消防管理水平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加强消防管理,有效地消除建筑工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的与时俱进,改进测量方式和测量技术,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

内乡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 河南省内乡县 474350

测量管理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QC小组,测量管理体系,创新型

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它是具体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企业质量改进,经济效益和业绩改善,技术和管理人才锻炼和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QC小组从试点阶段、推广阶段、发展阶段到深化阶段,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深入推进,并呈现出更加注重提高职工素质,更加强调QC小组活动自主性,涉及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等3大发展动向[2]。

实践证明,课题选择往往决定QC小组活动的实际效果[3]。按照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创新型”课题成为QC小组活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是公司下属生产服务保障单位之一,作为公司油气田建设技术监测和质量监督的专业机构,业务宽泛,涉及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产品入场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节能监测、环境监测及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等。其工作质量,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稳定、数据精准可靠、结论科学准确,同油田质量、安全、计量、节能、环境等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和相关核心利益息息相关,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业务范围内的几乎全部工作都必须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执业资格的监测人员借助合格的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然而,中心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对实施测量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和环节尚缺乏更加系统、严格的管理。因此,将中心所有计量确认活动和所有测量过程的控制过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构想进行设计或策划,进行整体实施和系统地审核和评价,以达到各个过程单独活动所不可比拟的效果,显得十分必要[4]。为此,确定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英文缩写为“MMS”),并通过AAA认证的目标。

中心业务决定了各专业相互独立、体系完善、缺乏相容性的特点,分专业成立QC小组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由业务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组织能力与实际工作经验的QC小组组长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分专业依据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测量管理体系,才有助于完成上述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 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2 选择课题

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明确了所有测量过程都要控制,只是控制方式可以不同。那么,对于中心数量庞大的测量过程,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控制成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

为此,根据不同重要程度将测量过程划分为高度控制测量过程和一般测量过程。QC小组重点选择了1.6级压力表检定、压力容器壁厚测定等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测量过程数据准确性。

3 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开展遵循“PDCA循环”的步骤,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3.1 教育培训

教育是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为深入推进“质量兴企”战略,小组成员真正意识到“质量第一”的内涵,迅速掌握MMS建立所必备基础知识和思想意识,先后通过送外培训和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QC小组成员培训。

3.2 目标量化

中心QC小组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策划了测量管理方针,明确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宗旨和方向,在此框架内建立了相应的量化质量目标,同时建立了文件编写、评审机制和运行检查机制,确保了QC小组活动的有序、有效实施。各专业QC小组则认真分析专业现状,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分析与改进方面,分别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量化质量目标,并提出了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3.3 分析原因

QC活动小组分别分析了1.6级压力表检定,压力容器壁厚测定,COD测定标准溶液配置等高度控制测量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确认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测量过程控制为两项要因,具体表现在,测量设备计量要求导出不够明确、测量过程要素识别不够全面,测量过程的监视方法和频次未明确规定等方面。此外,部分检验检定人员虽能严格按照检验检定规程开展工作,但对过程要素的了解和控制缺少必要的认识和手段。

3.4 制定对策

通过分析,QC小组重点制定了如下对策(表3)。

为确保实施效果,QC小组还制定、下发体系建立实施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控制进度,落实责任。

3.5 对策实施

为检验工作计划实施的阶段性效果,QC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计划进度和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与改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

(1)员工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不仅完成上述3项被测参数计量要求导出,而且举一反三,共导出38个关键参数测量的计量要求,使检验人员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深化理解。

(2)测量过程的控制要素进一步清晰。实现从注重依照检规开展工作向更注重测量过程各要素控制的良性转变,检验检定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消减控制措施进一步得到明确。

(3)编制并发布测量过程控制规范。《1.6级压力表示值误差检定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制完成并正式发布,作为测量管理体系文件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检验检定工作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4 QC成果巩固

经过QC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心建立了符合CMS《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准则要求的文件化的测量管理体系,编写完成《MMS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汇编》,并完成当年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的编制与实施,按照计划完成了计量要求的转化并开展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通过测量过程的设计开展了测量过程控制工作,从而巩固了中心建立MMS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并为体系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的奠定了基础。

5 结论

(1)在建立与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QC小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效发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必将成为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强有力保障。

(2)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开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领导重视始终是推动小组活动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领导重视程度高的QC小组,活动开展更加顺利,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找到出路和对策。

(3)持续学习是创新型QC小组的力量源泉。面对新问题,新技术和新要求,学习氛围浓厚的QC小组较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QC小组,思想解放更快,掌握知识更灵活,活动开展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3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107.

[2]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264-267.

[3]杨陈.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16.

上一篇:生物样本论文下一篇:形象思维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