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

2024-06-17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精选12篇)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 第1篇

1 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居住区建设者不惜用高价对居住区进行“包装”,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总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这些问题主要是:

1.1绿化用地或绿化率“缩水”。这是现在房地产业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种种原因, 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比如: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约占居住区总面积的60%, 绿化率的标准不低于30%, 而不少居住区却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1.2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 最好的配套设备, 最时尚的设计风格, 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 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 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 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 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 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 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 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生化设计, 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各类园林花卉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 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的布置形式, 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 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 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取得最佳的环境效果和视觉效果, 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实上, 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 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 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 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 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 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 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 而是注重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 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 以求迷惑市民的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 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1.4选用树种、花卉不当。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 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由于居住区内居住楼的数量、高低、方位、空间大小等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局部环境, 且造园植物又各有其特有的生长环境。因此植物的种植和艺术配置要依据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来进行。居住区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 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的功能, 增加生态作用。居住区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 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 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 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 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 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多采用藤本植物和各式花卉进行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 并且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种造景形式来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 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

1.5滥用园林雕塑小品。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区内很普遍, 在小区绿化中, 如果合理地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 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 烘托主题, 意境的作用。但我们却常常见到一些居住区内滥用园林小品, 或者排成一行似展览会, 没有主次节奏, 或者与环境格调不一致, 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或者粗制滥造, 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 居住区内园林雕塑小品的选择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位置等方面推敲, 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要下功夫。

1.6各园林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及人文环境难以和谐统一。当前一些居住区绿化忽略了这一点, 更有甚者, 盲目遵循“什么时尚做什么, 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 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 结果使环境反而显得杂乱无章, 不成体系, 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

2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要点:

2.1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坚持因地制宜是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 降低维护成本, 而且显得朴实无华, 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 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 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 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 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 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3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人口, 直到分户人口, 都要进行绿化, 使人们尽量接触绿色, 多看到园林景观, 可以随时随时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2.4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 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 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 三四个花坛, 而是要求高标准, 高质量。一般情况下, 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 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的前提下, 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 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 景随步移的效果凸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于放性格局, 布置文华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 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 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 因此, 以绿为主是居住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 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 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

事实上, 乔木下面有灌木, 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 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 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要小品, 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 通过色彩, 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 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 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 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 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 从而提高居住小区的生态效益。

2.5强调创新居住小区, 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设计来。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 它应以自然为主线,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 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这就要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要头脑灵活, 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 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总之, 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 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 为人们创造一个, 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展开分析, 提出了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点把握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强调人性化、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强调创新居住小区等五项要点。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

参考文献

[1]罗水木.浅谈城市居民小区的绿化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20.

[2]汪辉, 吕康芝.浅谈小区入口的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 2008, 5.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 第2篇

一、目的通过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选题——阜新市某建成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设计

选择阜新市某建成小康型居住小区进行调查,通过绘图、照片及文字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说明。

三、调研报告内容

1.从城市总体布局着眼,分析本小区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规划小区地段的外部环境有合理认识,认真收集和分析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绘出区位分析图。

2.调查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及小区人口规模,了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对各项功能及组团外部空间的组织。分析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分配、服务设施配套及交通组织方式,绘制居住小区规划结构图。

3.对居住小区及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进行调查:小区道路系统规划结构、道路断面形式、小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布置形式。分析小区道路系统规划是否有利于居住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评价小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度。

4.调查居住小区的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小区住宅设计是否具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考虑住宅节能;住宅组群布局如何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空间环境的创造等因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5.调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规模和规划布置方式。公共建筑的配套是否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并方便经营、使用和社区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有什么特色。

6.调查居住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环境小品设计,创造适用、方便、安全、舒适且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公共绿地及其它休闲活动地的布置,包括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和住宅组群中的绿化用地,以及相应的环境设计。

7.充分考虑阜新的城市性质、气候、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地方特点及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规划方案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创新。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居住区的住宅组群,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以及和谐的居住环境,突出“人、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规划设计主题。

8.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调研成果表现应明确、清晰表达。内容如下:

(一)抄绘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不小于A2幅面)。

(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分析图:小区区位图、规划结构图、道路交通结构图。

(三)住宅单元选型(可复印)

(四)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不少于1500字)。

(五)小区规划设计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层数、层高

浅析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规划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自然;资源;精神

居民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的约束下改造客观世界。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中大家对于“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过前者。总之,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一、生态居住小区定位和目标

生态化居住小区景观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住区概念的上,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除了强调自然生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实现环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目前生态居住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生态居住小区,有很多解释和说法,大家对生态概念认识还很模糊。居住小区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居住区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由植被、河道、道路和建筑等构成。因为部分开发商的片面认识,当下很多居住小区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一味地建绿地,一味地种大树名树,盲目追求绿地率,然而,生态并不是单单指绿化。部分居住小区因欠缺对水循环和更新问题的考虑,再加上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成本较高,小区内的水体景观久而久之,经常出现池中无水、水质恶化、水中无鱼等尴尬局面,影响整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在植物配植前期缺乏对小区户外景观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考虑,伴随着花草树木的不断成长,会导致比例失调、空间拥挤等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居住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小区内道路流线不合理、建筑间距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违反居住小区设计规范的设计以及居住区周边对居住区造成的声光污染更是对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障碍。

三、尊重并提升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

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植被等的情况。

景观设计要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因为破坏后再重建生态系统要困难得多。在景观设计上重生态性,尽可能尊重自然原环境而不盲目的建造人工景观,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费用、体现经济原则,同时也是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融合的重要前提。

尊重原场地的地形,要注意水土的保持,不要做过分的开挖堆叠,污染土质和水质的设计。例如:小区道路和驳岸的设计过渡要自然。道路景观应该与小区内部的生态支持系统联合起来形成具有特殊景观的生态廊道,当与水脉相融合丰富居住小区道路景观的内容。生态驳岸把驳岸上的植被和水域中的植被连成一体,在排水上尽量让绿地中的地表径流通过侧渗进入水域,可为各种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自然生境,利用水生植物使水体可以“自净化”,形成水路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在植被方面要尊重现有的植物,对植物配植选择上应该以也以乡土植物为主,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配植植物时要模拟自然的结构形式,形成稳定的、抗性强的植物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要合理搭配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活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四、节约资源

例如:居住小区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等方式。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专用容器等汇集的天然雨水,经收集一输水一净水一储存等渠道积蓄并净化的雨水,为绿地浇灌、营造水景、清洁道路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循环利用是小区中最常见的中水的处理方式。“中水”指处理过的污水能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满足部分使用要求的水。常见做法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汽车清洗,消防,工业用水等。

再例如:居住小区废弃物处置与垃圾源头分捡。根据2001年5月27日建设部最新通过的《绿色生态住宅住宅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关于此方面的要求,居住小区内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办法,将垃圾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等);第二类,厨房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剩饭、菜叶等);第三类,其它难降解垃圾(塑料、金属、木、石等)。有了分类标准,就可以分类处理。第二类垃圾由设置在厨房洗池中的粉碎器粉碎后直接由下水管道排走,这部分污水可以与粪便污水一起进入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住宅区内的绿地落叶叶等垃圾采用厌氧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腐熟的肥料作为盆栽花卉植物用腐殖土及花草培养肥料。

五、居住小区精神生态环境的营造

(一)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二)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户外活动为人们轻松自然地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要搞好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要有亲切感、归属感而不感到陌生的生活空间先要从分析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入手。领域感、私密感、归属感、空间距离感,都是影响居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此为出发点。

(三)场所功能的强化

使居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起步区规划中重点处理住宅与绿化,中心绿化与配套商业设施的结合,水面与中心绿化的结合,中心绿化与主要城市道路绿化的结合,使居民的居住、休闲、购物、邻里交往建立起便捷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居住系统。为加强小区的归属感,增强小区可识别性同样也很重要。结合绿化或水面布置中高层住宅,使高层住宅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通风条件,在现今高层住宅不好销售的状况下,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卖点。成组布置的高层住宅成为各小区的景观标志区,多层住宅围绕中高层住宅周围布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围绕组团绿地成组团布置,通过对住宅端头的退层处理、前后的错落,形成不同风格的多层组团。不同形式的住宅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形成舒适、优美、良好归属感的居住环境。

六、结语

专业人员,而其设计决定了各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措施能否得到实施。对于生态设计的具体措施、方法、形式和标准,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或许会多种多样,但需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生态认识,把尊重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稳定、协调和平衡当作最终目的,脚踏实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可以获得巨大的进步。创造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围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跟进。时至今日,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進展,研究成果也相对成熟,设计人员对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理论都已经被付诸于实践,受理论指导和影响,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心,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杨洋,《基于生态原则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周文娟,《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的营造》,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居住小区生态园林化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生态园林化,绿化设计,植物选择与配置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 由社会、经济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 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 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随着世界人口增多, 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 并不断加剧, 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 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 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一是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衰减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三是美化景观, 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游览观赏价值、社会公益效益、保健休养功能等,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近10~20年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加剧,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 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 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 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人们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 已经身心疲惫, 需要找寻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来调节身心。对于人居和人聚的2个相关问题在园林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居住小区的绿化问题直接影响着聚居的质量。在考虑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时候要对居住小区的绿化进行生态的设计, 这样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 使人与自然更加接近。并且在设计中配置的植物应尽量达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调节身心的目的。

1 城市生态园林化的趋势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 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 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 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 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的环境。居住区绿化中, 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 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 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 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 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 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一个实用、美观的园林小区设计, 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 以人为立足点, 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 在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1.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世纪以来, 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 即“把追求GDP的增长看作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 在这种思想导向下, 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但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1972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82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第1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合理地规划让景观呈现空间结构, 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 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 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适于人类聚居。

1.3 城市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02年, 在全国做了1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 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由此可见, 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 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 保持健康有一定难度。为此在园林设计中, 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 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 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以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1.4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 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 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 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 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 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 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 我国不少城市, 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2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空间设计

2.1 控制硬质景观, 保证小区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 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 小区绿化应确保35%以上的绿化率, 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 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 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 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 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 必须认真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终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对于居民用户的汽车, 必须建设车库。在设计中可以将车库转入地下, 或转向立体停车场, 这样既可减少噪音, 又能增加交通安全。通过这样的设计, 可以使得小区中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最大限度地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 更符合现代小区设计的要求。

2.2 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 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 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环境, 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 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 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 成为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 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 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在小区绿化造景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2.3 小区原始状态的改造

现在有些小区在建设之初, 一般只是初步地考察一下地形后将地推平, 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 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积淀, 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 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2.4 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 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 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 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 对应这样的需要就是尽量地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 即现在经常讨论的“人居”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的需要。

3 居住小区中绿化植物的选择

3.1 尊重居民喜好, 体现当地特色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 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 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选择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 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例如, 在小区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 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 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墓地的感觉, 被居民所排斥, 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但松柏在小区绿化中进行孤植, 作为焦点景物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园林表达效果。

3.2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本地代表树种为主体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2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 因而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 因而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为1∶1~2。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 枝干、树形越迷人, 越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 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时, 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 多则杂、杂则乱, 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 选3~4种辅助树种。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 尤其是南北窗户, 在南面窗户外5m不得种植乔木。

3.3 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 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 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 既利于人体保健, 又可调节身心, 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有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 还应注意应用花期较长及彩叶的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溲疏、喷雪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3.4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指2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存, 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 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 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 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4 城市居民小区中绿化植物的配置

4.1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 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 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 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时, 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以1∶ (3~6) 为宜, 草皮面积 (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 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 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 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但是色块的处理手法仍然在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 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 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 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 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 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 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 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 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还有适合当地生长自产的草本花卉。

4.2 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荫好乘凉, 秋季多变看叶果, 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园林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另外, 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 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 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 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4.3 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 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控制, 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进行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 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 还应该考虑其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组合之间的关系。

4.4 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 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 可以是水景, 也可以是山石景, 还可以是植物造景, 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 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 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 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 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生态园林小区氛围, 才能表达出主题。

5 结语

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一部分,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具有调节小气候、有效调控城市“碳循环”、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丰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休闲游憩、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功能, 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有园林设计师尊重生态学的观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 不断进取, 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曲仲湘, 吴玉树, 王焕校, 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2]李军, 张东煌.城市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J].河南建材, 2008 (6) :95-96.

[3]吴建芬.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5) :98-99.

居住小区建筑、规划调研报告 第5篇

※※ 2008级学生

※※※※※※※※※ 《城市设计概论》 课程论文 ※ ※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论文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吕晨炜 0801102-0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 郭建东

2012 年 05 月 27 日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专业:城市规划学号:0801102-01姓名:吕晨炜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好居住小区的规划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居住小区的规划需要注意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住宅布置上要满足当地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不受污染等要求;要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地;要考虑防火、防震、防空、防盗等安全上的要求。

2、设置一套齐全、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些文化、商业服务设施一般采取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早点等服务网点要分散布置;占地较大的学校、锅炉房等布置在居住区内的独立地段。

3、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热、供燃气、垃圾清除、路灯、汽车及自行车停车场地等。私人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居住区,采取车行道和步行道分离的设计原则,有的还设计专用的自行车道。居住区内市政工程管线要布置合理,便于维修。

4、要形成丰富、优美的建筑空间,外观上注意完整、统一并富于变化。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应给人以亲切感,并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别重视绿化,改善卫生条件。低密度的居住区还可提供宅园用地。

5、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规划上采取适当的标准,布局紧凑,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下面我以益阳碧桂园小区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益阳碧桂园小区城坐落于益阳市迎宾东路501号。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它呈优美的U字形,向董铺万亩水面张开怀抱,同时,小区内还建造了130亩的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400亩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400亩生态园。

在整个小区的规划上,益阳碧桂园小区规划分东南西北中五个组团,北欧城

堡式的建筑群整呈U型环绕与董铺湖端头,把400亩的生态园林景区紧密的与湿地保护区紧密结合,围合在小区内部,既是迎合了中国以水主财的历史文脉,更是实现了优美环境的充分共享,让每一户业主都拥有足够阳光、绿色和清新的空气。小区种植成年桂花、木瓜、紫薇等名优树种,更是从大别山区植物园优选数千株成年香樟,营造出社区内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现在益阳碧桂园小区已绿化面积达到285000㎡,绿化覆盖率约为55%,园建面积80000多平方米。

益阳碧桂园小区各组团内部的楼宇打破了呆板的兵营式布局,采用了自然流动的弧线型设计,保温墙体、双层窗玻,提高了采光和通风效果,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小区景观的完美共享。橘色的穹型屋顶、米色的外墙和深褐色的页岩贴面,一切都在展示着这里浪漫的北欧气息,而亭台和人物雕塑又洋溢着浓郁的马来风情,东西结合的建筑文脉更贴近了小区的主题——碧桂园。完美的规划布局,打造出毫无遮挡的山水风景。

益阳碧桂园小区的规划思想:

1、倡导水岸绿地的生态景观。规划充分考虑水和绿这两个自然要素,倡导生态和景观的优化概念。在设计中,运用水景链、绿地环境、智能建筑、环保住宅、情感链等人性化元素,构建社区的景观空间。

2、构建贯穿南北的生态绿廊。结合基地狭长不规则的特点,以一条贯穿南北的绿地廊道联系社区的各个组团,既是一条通风走廊,又是一条视觉廊道和各个组团住户活动的主要空间。

3、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强调居住均好性的家园人情味和亲切感,使住户有回家的感觉。

4、注重市场规律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从总体布局到单体类型的选择与排布,充分考虑地区的居住特点,注重人们“亲水”、”近绿“的自然倾向研究,让更多住户欣赏到美好的景色。

益阳碧桂园小区的规划要点:

1、总体框架。由于狭长的规划用地缺乏向心力,规划通过强烈的人口空间,对东西二片进行整合。其中东片呈南北走向,以条景观中轴贯穿全区,将各组团连成一体;西片呈东西走向,分为两个组团,设置一条东西景观轴线。通过简明的规划结构,把不规整的用地整体化,使其具备分期开发的机动性和功能分区的完整性,兼顾各组团的均好性。

2、交通组织。④根据地形特点,结合底层架空空间,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营造组团内通而不畅,步移景迁的园林步道系统。②强调人车分流。人走中,车行外,将车流的影响降至最低,营造组团内部安居休闲的居住环境。⑧考虑使用的日常性与应急性,将区内步行主干道作日常休闲观景的步道,但其宽度、构造及与外环车道的连接,都考虑了在应急状况下车行的可能性,为急救、消防、搬迁等创造条件。④最大程度的园林化。柔化环状车道以外的所有道路,都成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路边停车按生态停车设计,上面大树遮荫,下面青草、多孔砖铺底。

浅谈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的设计 第6篇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5-1

1 小区园林现状

园林设计不是种些花或种些草,挖个湖,堆个山,摆放点石头那么简单。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带着浓厚的欧洲风格的园林小区应运而起,如欧风花园、罗兰香谷,等等这样的小区一个个的建了起来,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有一些园林小区的设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所以在这里我把对样设计一个又优美又人性化小区的园林设计提出一点小小的看法。

2 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现在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不再是以往的只是为了吃饱,穿暖,现在人们追求的是精神生活,追求健康。我们的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设计的。人的需求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点:

2.1 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保安系统,外来人员管理情况,并考虑到监控录像。

2.2 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等等,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更重要的是,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安装不同的健身器材,还有一些高等小区修建了游泳馆,健身馆和各种球馆等,来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2.3 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配套齐全,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给人最好的印象,在视觉上满足人们对自己居住小区的需求。

2.4 便利性

便利性保障着小区人们出行方便。四通八达的居住环境是人们选择小区的一个主要因素,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即要有利出行,更要视野开阔,如果交通不便,便影响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2.5 和谐性

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风格设计,土不土,洋不洋的小区会和你原本小区的风格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色彩的统一。

2.6 文化性

居住周边环境的文化教育场所是当今天年轻夫妇选住房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的文化教育场所,一般家庭都以孩子的上学问题作为选择住房的标准,所以良好文化氛围必不可少。

3 人性化设计场所

基本设计需求满足之后,我们开始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在这里我们注重几个问题。

3.1 认识人性

从心理到行动上的人性化,包括了各功能区域的划分、色彩的搭配、各种材质的搭配,这其中还包括了人本工程学中的各种模数。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从他们的内心出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休息;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爱徒步、穿障碍、过桥梁。喜欢涉水;喜欢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同时,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其实设计就是要多花心思放在细节的处理上。

3.2 停车场的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便成了首要问题,所以一些小区采用了地下停车场,这便是个很人性化的设计,不占用空间园林的设计,并配以相应的制度,如果没有制度,人们把车随意停放,便会严重影响小区的居住质量,不能因为经济效益,不付钱就不能使用的情况,就会缺少亲切宜人的效果。使人们消极的对待小区环境。

3.2 适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

在生活中,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区中,商业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大的超市,各种材料设备齐全的农贸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总而言之,我们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郭婷婷.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

[4] 曹煦雯.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5] 郑义.园林设计中自然美的运用[J].吉林农业,2011,(01).

[6] 卜复鸣.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03).

[7] 刘海青.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技艺特点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1,(01).

[8] 孙岱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1,(09).

[9] 于阳.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几点研究[J].民营科技.2010,(03).

[10] 杨烁.中国现代园林发展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作者简介:王春庆(1973-),男,满族,就职于吉林省柳河县环保局。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 第7篇

1.1 绿化规划的原则。

首先, “突出化”的生态效益原则。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 生态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得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能得到完善, 促进生态平衡, 就要求生态效益的强化。其次, 结合“绿化”与“美化”的原则。为了有效使居住环境具备美观、清洁、气候宜人、安静等有点, 就要求集中块状绿地建设与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进行全面研究。最后, “确保活动场地合理化”原则。在进行公共绿化地及活动地区的规划中, 要确保其空间协调性科学, 切实结合居民生活需求, 并且保障小区绿地面积中十分之一内是活动地区面积。

1.2 植物配置的概念。

在植物生态习性、园林综合功能、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等方面的基础上, 搭配好人居、植物方面的需求, 从而使得所建的植物部落适合人居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 植物配置需要关注的问题众多, 主要包括了:景色季相改变、视错觉效果、空间布局等植物间搭配及排序方面;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外围建筑三者的搭配方面。

2 中小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

2.1 绿化植物的优选。

优选绿化植物是植物配置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是基本内容。众所周知, 植物的类型多种多样, 居民小区植物配置能否完善, 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植物优选的质量水平。一般在进行绿化植物优化过程中, 绿化植物季相变化分布是否合理、以人为本基础原则、使所有居民喜好得到满足;绿化植物应尽可能选择保健植物即无刺、无毒、无害, 如雪松、香樟树、枇杷树、迎春花、桂花、月季花、腊梅等植物, 这些方面内容是其主要考虑的问题。

2.2 绿化树种配置关系的合理确定

2.2.1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关系。

在四季变化中, 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点是极不相同的。所以, 笔者以为, 若想有效的实现树种的层次感与季相变化更加丰富多样, 将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在一起是第一选择。有实践表示:7∶3是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最佳比例。

2.2.2 植物造景与建筑区的关系

(1) 居住区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通常来讲, 居民室外娱乐休场所主要为面积大、视野广阔的区中心绿地。其中, 首先中心区四周要布满草坪或是植物, 而最中间的乔木要美观健康, 其次, 为了分割开住宅与绿地, 就要在外围种植上灌木。上述这些便是中心绿地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 (2) 住宅小区主次道路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 住宅小区主次道路的基础功能特点不尽相同, 所以其相关绿化功能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举例而言, 主干道所种植的树木以高大、枝繁叶茂的乔木为主, 因为其目的是遮荫避暑。而次要道则主要是为了实现装饰效果, 所以其主要选择的乔木或灌木通常是矮小并开花的。

3 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

3.1 平面布置。

规则式布置是居住区楼以及道路中最常见的, 而规则式。混合式、自由式则是园林景观规划中普遍存在的。第一, 规则式, 便是几何图案, 通过明显的主轴线, 加之根据固定几何图案对水体、园路、广场等内容展开布置, 从而使人们感觉明快整齐。第二, 自由式, 这种形式更加灵活, 室外空间通过巧妙运用曲折迂回的园路实现分割, 同时, 人们会在植物绿化自由配置中感受到自由轻快、满富自然的感觉。第三, 混合式, 这种布置结合了上述两种形式, 将规则式、自由式中整齐、灵活的特点合而为一。使得周边楼群在园林建筑、道路、小品、广场、绿化等布置下实现和谐。

3.2 小区道路及园路的规划。

首先, 小区道路方面。为了使得人们步行、车辆进出, 就要保证居住区道路主次区别明显, 有较强的领导力。小区道路要选用还行道或者人车分流等形式, 才能确保其交通宽度的同时, 保障道路安全。其次, 园路方面。其宽度以及路面铺装等方面与小区道路存在极大的区别, 绿地空间、空间形状要通过流畅线性、曲折形式等形式被分割与改变。并且, 其园林景观要依靠不同植物配置创造而出, 从而带来移步换景的效果, 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园路还有一大作用便是连接类似于亭、花架、廊等建筑以及水体、小品、铺地等景点。从而, 为了确保休闲游览中不会产生“走回头路”以及“遇死路”等问题, 就要确保园路为环形状态。

3.3 园林绿化规划。

乔灌木主导, 加之植物覆盖地面应是居住区绿化的内容。在其种植方面, 种植方式应当选用丛植、孤植、群植等, 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更与自然相近, 达到虚实相衬的和谐氛围。同时, 常绿树与落叶树数量的搭配也是植物配置中重要问题, 为了使得季相变化以及层次感被展现, 就要通过色叶、观花、观果等类型植物。为了增加社区内生动活泼、美丽自然的特点, 就要根据建筑环境的差异来选择园林植物相匹配, 对树种姿态、枝干的美感要进行甄选, 使得园林景观意境丰富。然而, 不仅要关注种植方式, 绿化规划养护工作也值得关注, 为了既保障人民居住环境景观和谐, 又能够实现低成本、便捷的养护, 就要确保种植方式的科学性, 采取乡土树种, 尽可能适地适树。

3.4 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使人与自然更近距离, 就要运用仿树桩的座椅及桌子, 使小区的配套设施能够更加自然, 更加质朴。同时, 铺地的多样性要在空间开合处体现出来, 达到优化环境基调的目的。健身器的建设也要完善, 从而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不仅如此, 还要优化灯光照明、绿地喷灌等相应小区内需要的设备构建, 确保社区硬件能够满足住户的需求, 提升生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专业性、综合性是中小型城市小区绿化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 从而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色都可以由此体现。同时, 植物的配置状况也是该类城市绿化规划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其绿化规划是否科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着合理优化的植物配置。鉴于此, 为了有效的使得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加强, 推动其发展, 就要求中小城市小区绿化规划水平得到提升, 完善加强植物配置的研究。

摘要:现如今,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整个城市范围中, 人们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其整体环境三者密不可分, 鉴于此, 绿地数量、植物搭配、景致建设等绿化规划行为及植物配置工作在城市居住小区中占有关键位置。本文针对中小型城市展开探讨, 从而对其居住小区绿化规划问题以及相关植物配置工作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中小城市,绿化规划,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第8篇

1 把握小区规划的宏观整体性

1.1 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规划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 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目前我们的很多已建或在建小区, 根本看不出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模式, 都是内陆学习沿海的, 沿海学习国外的。从南至北, 从东至西, 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虽有某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大同小异, 互相雷同, 地方特色不明显, 根本体现不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淀积。

1.2 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 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 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形条件的同时, 加以利用, 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2 把握小区规划的微观整体性

对于小区规划工作本身, 要把有关小区内部各种要素组成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此点可称之为把握好小区规划微观整体性。具体表现如下:

2.1 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相互组合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是小区空间按功能要求所划分出的四个等级

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如小区的公共干道、集中的绿地或游园。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要注意与原有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 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一定公共性限度的小区空间, 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 它是居民相互交流的地方,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 同时半公共空间通过其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成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注意要保证半公共空间的交通畅通及功能上齐全。半私用空间是小区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活动、健身和休息的场所, 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 在规划时把它变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喜欢的植物, 增加了组团内的景观, 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则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2.2 小区规划应注重灵活布局

小区规划应注重加强建筑色彩的运用, 注意建筑小品的安排, 加强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以及小区绿化。当前一段居住建筑多是小开间, 并采用定型预制砼建筑构件, 起来形式比较雷同。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产生, 除了将住宅平面加以错开布置外, 在建筑立面装修上采用不同的建筑色彩处理也是必要的。加强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利用小区的周边, 适当安排一些公共建筑项目。这也是小区规划多样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如设置医院、邮电局、银行, 并小区道路加以分隔, 这样不仅减小了街道行驶车辆的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使小区内更为宁静, 同时对城镇街景也有所美化, 小区的布局也灵活了。充分利用地形, 采用多种室外工程设施, 适当布置点式住宅, 也是丰富小区内容、使小区多样化的手段之一。加强小区绿化, 巧妙布置绿地。居住坏境的绿化目前已开始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它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 而且还能调节小气候, 使居民得到较多绿地, 同时巧妙地与商业服务建筑、托幼建筑配合, 起到分隔居住组团的作用。在一般城市里, 这种手法也是小区规划多样化的一种手段, 如果适当与高层建筑配合, 再加上小区公共建筑的布置, 即使在地形平坦的地段, 一个正方形的地块, 也能利用单一标准化条形单元组合布置出多样化的平面来, 这样多样化小区, 人们人内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绿地, 会给人一种舒适宁静之感受。

2.3 小区规划应注重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的关系

小区规划应注重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的关系。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 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通常习惯于方格网棋盘式布置道路。这种布置方式是道路规划中最为简单、合理的一种手法。它可以保证车辆交通安全和较快的速度行驶, 在坡地地带居住区内采用这种手法就不合理。在方格道路网中布置条形标准化住宅, 如无点式住宅、区级公建、高级住宅与之相配合, 难免会显得十分单调。这样布置方式, 虽然建筑朝向条件保证了。但街景还是一排山一样, 就如兵营一样。如果道路随地形修建成另一种形式, 环型布置或道路带有一定的弯曲, 即使同样是条形组合, 效果也不一样。它不仅可以保证好的朝向, 整个小区也活跃得多了。由此可见, 城市道路系统的布置, 小区规划布局形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在修建一个新城镇时, 不能因为原有道路曲折, 就硬要修直它。其道理是:适应交通发展而采用直线形。如果原有道路是结合地形布置的。我们的新规划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利用, 或在此基础上扩建。其次, 要综合分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建成后的空间布置效果。这样, 不仅可以避免大开大挖, 还可节约基建费用.加速规划区建设。

2.4 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 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 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 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 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人口附近, 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的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 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途径, 而汽车应设专门的汽车库或采取地面停车的方式。如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近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 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 影响居住环境,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 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 造成污染的扩散。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 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而不只是抄一些表面的手法, 玩弄一些不切实际的概念。

摘要:如何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能得到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以下对如何做好小区规划设计, 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规划,整体性,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李莲秀, 吴盛伟.城市小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 2005 (16) .

未来居住小区绿地设计规划 第9篇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居民的住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居住小区环境的设计应积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个人、群体和环境的和谐, 倡导低碳生活新观念, 体现人与自然共享, 天为合一的新理念, 营造居民优美自然环境。

2 居住小区绿地规划

小区园林绿地规划应遵循人性化理念, 从居民的安全、卫生、清洁、改善城市小气候出发, 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 创造一个舒适、美观、益于健康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自然与人的完美融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同时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

2.1 居住区绿地功能分区设计

2.1.1 生态绿地

生态化是今后园林绿化的首选, 它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 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 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 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植物的配置有保健植物群落、香花植物群落、赏心悦目的植物群落等。

2.1.2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设计效果应该是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四季青翠、清新宜人的。尽量采用防水、防漏、调解温度的环保材料, 栽植的树木不适过大, 草坪比重大些, 其余用矮化树种做模纹, 可以说屋顶绿化已经成为城市三维立体绿化的重要部分, 也是城市环境绿化的新趋势。

2.1.3 中心广场绿地

居住小区应设2~3个集中整块绿地, 体现其用于人们的晨练、小型集会、游嬉的功能, 设计当中考虑硬化比重大些。

2.1.4 休闲、游息功能绿地

住宅区的植物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尊重自然, 同时为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身能融于其中的小环境, 为居民的休闲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2.1.5 标志功能绿地

居住区的标志功能绿地主要布置在居住区服务机构, 主干道路应通过植物种植, 形成各具特色的街道, 既便于居民识别, 又可起到很好的绿化美化作用。交叉路口、回车道是视线最容易集中的地方, 应布置质量较高的植物种类, 且外形特征显著或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景。小区主要出入口, 居住建筑出入口, 小区主要出入口绿地, 这里既是小区的出入口, 也是小区的对外窗口。设计上应采用时令花草、珍稀花草、整形盆栽植物、列植、丛植等植物。防护绿地, 公建设施, 如变电站、水泵房、车库等, 以“绿装”修饰成防护功能绿地, 也可用蔓藤隐饰为“景观”, 即保证居民安全, 又不破坏总体景观要求。隔离防护功能绿地, 规划复层结构植物“墙”, 上层选用常绿乔木, 中层灌木选用带刺种类, 起到隔离、防盗双重功能。

2.2 居住区绿地的景观设计

2.2.1 总体设计

为了与建筑平面线条和谐统一, 并在密集的高楼中营造一块视野开阔的构图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上要考虑平面轮廓线条, 尽量与建筑协调, 如以乔木、灌木沿高层建筑群栽植边缘作隔离带, 绿地中间铺设大片草坪, 草坪上点缀树形优美的孤植乔木或丛植灌木, 或色叶小乔木, 必要时增添少量山石。形成特色鲜明的疏林草地、树石草地、色叶树丛草地等视线开阔的交往空间, 使人们来中心绿地里有一种似投入自然怀抱, 远离高层的感觉。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在小区内应增设一些休息和健身的设施。

2.2.2植物种植设计

(1) 植物景观的竖向结构上, 除强调乔、灌、草多层结构外, 还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 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在林缘线的曲折变化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花灌木近边缘栽植, 利用矮小、密枝的水蜡等配置密植, 使之形成一条自然变化的曲线。运用塔形、柱形、球形植物或利用地形高差变化, 布置不同植物, 获得响应的林冠线变化。

(2) 在居住区绿地绿化总体设计中, 应当保护、尊重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参与意识, 使居民通过营建“私人花园”而获得美学享受、经济效益和自我实现。同时也更加珍惜公共绿地的价值, 减少对绿地的破坏。充满居民家庭或个人信息的“私人花园”应当是居住区绿地的组成要素, 从而减轻了社会的经济压力。居民的自发参与大大丰富了环境中的信息量, 使居住区环境更富有人情味。但是一些新建小区的底层住房院落被高墙所围, 也就阻断了这些居民家庭生活的向外延伸, 减少了居民的向外延伸, 减少了居民的参与性活动。

3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 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在选择尺度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 是否和谐, 是否绿意盎然, 是否富有活力等方面有更严格的标准。这种生态的现代居住观, 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同时, 也给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筹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张文华.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J].住宅科技, 2001 (6) :44~46.

[3]程先明.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 2001 (1) :13~15.

金色长风居住小区规划探析 第10篇

南上庄位于长风商务区西南部,位置得天独厚,此为“地利”;伴随着长风西大街和千峰南路的打通,旧村改造及村民安置问题成为南上庄居委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紧跟城市发展脚步,提高城市形象成为该项目进行的“天时”;南上庄居委会与时俱进,紧密团结,决心将“南上庄金色长风小区”打造成为河西地区“旗舰”小区,体现“人和”风貌。

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有利因素,南上庄居委会根据该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以居住生活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形象为前提,结合新的规划思想,在对市场及消费群体作了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南上庄居委会筹备建设“南上庄金色长风居住小区”,并精心打造,使其成为太原市河西地区城市建设的标杆,并带动周边区域城市建设及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

1 现状概况与区位分析

1.1 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太原市城区西部,隶属于万柏林区,距太原市人民政府直线距离约5.6 km;距山西省人民政府直线距离约7.1 km;距武宿飞机场直线距离约11.5 km;距火车站直线距离约7.8 km。

规划范围东起旧晋祠路,西邻太原锅炉厂宿舍东界、千峰南路(道路红线40~50 m)义井西里南段;北邻新庄君宇万象城小区、警官训练场南界,南至义井东街(道路红线30 m)。规划总用地44.4 hm2。

1.2 周围关系

规划区跨长风西街两侧,绝大多数用地位于南上庄、南屯片区,与南屯村、新庄村、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化二建宿舍等单位毗邻。用地东南侧为长风文化商务区、市府南街商业组团等大型城市公共区。周边分别有丽华苑居住组团、警校居住组团、新庄居住组团、太化居住组团和南屯居住组团。周围生活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服务半径范围内有规划的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及多处规划的公共绿地,地理环境优越。

在交通方面,规划区与市中心和外围连接极为便利,城市快速路滨河西路位于项目东侧。东西向有长风西街(道路红线80 m)、市府北街(道路红线40 m)、市府南街(道路红线40 m);南北向有新晋祠路(道路红线50 m)、千峰南路(道路红线40~50 m)、和平南路(道路红线50 m)。

规划处于城市南部河西地区的综合发展区域,周围配套完善,交通便捷,在规划期内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3 现状概况

1.3.1 用地

现状用地权属为南上庄村集体土地,主要包含南上庄村村民住宅、农田、仓储、工业厂房与大型市场等用地。用地内有南上庄村旧村村民住宅、村委会、小学、幼儿园、新村多层住宅、新华变压器厂、木材市场和部分弃置地等。

1.3.2 地形地貌

现状地形不规则,东西长约1 150 m,南北长约850 m,地势较平坦,中间略有坑洼。最高点位于用地的西北角,高程为787.6 m,最低点位于用地的西南角,高程为779.3 m,最大高差约8.3 m。

1.3.3 道路

规划区内旧村道路系统性差,路面宽度较窄,且部分路段路面损坏严重,坑洼不平,通行不畅;长风西街、千峰南路在规划范围内路段已打通,给项目的发展带来机遇。

1.3.4 公共设施和市政配套

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沿道路布置,以零售为主,但大部分是临时性建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管理和经营还未步入正轨。

文化娱乐:村里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沿街开设有录像厅、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活动场所,但设施简陋,消防等方面安全隐患大,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教育设施:村内现有一所12班小学和一所8班幼儿园,条件简陋。

用地内市政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电线电缆均为明线,线路混杂无序,缺乏合理的规划,给火灾、触电带来了隐患;上下水设施缺乏,生活污水、雨水自由沿街排放,每至雨水过后,经常发生排水管道阻塞,道路泥泞难行;供热方式主要为小型锅炉及小煤炉;村民生活大都采用小煤炉。

由于地块内现状公共设施简陋,市政设施滞后,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的生活需求,亟待改造[1]。

2 规划设计

2.1 规划目标

规划力求将居住小区开发建设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动态体系中,将居住小区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住区环境”组成因素之一,使其与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视觉环境、道路交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等诸多“住区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体现当代社会对“住区环境”动态前瞻性的一种追求。

1)丰富城市肌理,提升河西主干道(长风西大街、千峰南路)周边地块价值潜力。

2)继承和创新传统的院落空间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现代居住空间。

3)创造“以人为本”共享亲和的绿化空间环境,采用自然式环境绿化手法,强化庭院空间环境,把握宜人尺度,达到小区绿化均好性和亲和性。

4)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力求将该组团规划成优雅的新型高尚社区。

2.2 规划立意

以《城市综合体》理论为基础,结合用地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向,充分发挥土地自身内在价值,构成晋源区的城市新地标,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领域,传统的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高复合、高效率、高品质的要求;其次,回归文化性与人性化的追求,价值观的多样性,要求城市的居住区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形成对城市复合功能的集约性要求,即学校、酒店、商务、商业、休闲、市民活动等多功能的综合,以打造国际顶级的品质社区,提供顶级的配套与物业,为广大业主提供尊崇服务。

2.3 规划理念

今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传统居住空间和社会生活、社会网络的再造,需要建立在对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上。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正在混淆“街区”和“社区”。旧时人们强烈的地缘、亲缘的联系,已经转变成为今日“超空间”的网络形式,即同一个群体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所以,社会网络的组织需要一种更加富有“层次”的方式。

现代城市住区,住户来自四面八方,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购买了同一小区的住宅,小区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社会结构,它有明显的住区边界,但没有明显的群体规范,社会关系是松散的、非正式的、非人格化的。住区邻里之间缺乏其他社会关系联系,往往充满戒心和冷漠。

规划借鉴了“居住单元细胞”的规划理念,合理安排社区的各种功能,塑造了一个有机、和谐的空间形态。

以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为纽带,将不同的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公共开放空间以绿地为依托,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等级,分为外向公共空间,内向公共空间和内向组团半开放空间3个层次,动静分明,以满足各种类型的需求。

2.4 总体规划布局

小区的整体设计宗旨是建设一个功能合理、城市形象鲜明、设施完善、品位高尚、尺度宜人、城市形象佳的居住社区。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太原市城市格局进行分析,通过研究长风西街城市设计,商务、居住及休闲活动等空间模式和景观环境各要素,从现代城市功能、景观要求出发,对南上庄村用地规划进行整体设计,并进一步深入规划修建性详规,使该项目成为长风西街一道亮丽的风景。

2.4.1 功能结构

该规划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十组团”。

“一心”指在规划区域中心以城市广场结合商业设施形成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满足居民便利生活、休闲娱乐。在中心广场有绿化、水体、叠石等,并通过组团绿化廊道渗透到组团绿地中,以形成园中有园,景外有景。高层住宅楼与中心广场形成对景,同时为城市增添色彩,实现建筑与园林的有机相融。

“两轴”沿长风西街结合两侧30 m城市绿带布置公建,二者交相辉映形成的联系规划区东西的景观轴线,使之成为太原西部城市极富魅力的街景,同时成为太原城市西部门户形象。

沿千峰南路贯穿地块南北形成配套商业轴线,辐射各组团内部道路两侧设置小型商业、邮政、银行等便民设施,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交往、沟通的重要途径。

“十组团”指由城市规划路自然分隔成一个小学组团和九个独立的高档居住组团,各个组团均规划为1~4个单元的短板式住宅楼,住宅楼结合绿地灵活布置,既方便居民出行,又强调空间景观。

整个规划区以具有北方特色的南北向高层板式住宅为主,住宅之间形成的院落作为小区居民公共活动的邻里空间。整个小区强调建筑自然采光,保证每户有较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结合组团绿地及公共绿地,形成流畅的室外空间。

2.4.2 道路结构

1)道路分级。规划区域内道路分为五级,分别是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小区级道路、组团路、步行路。

城市主干道:规划区域内有长风西街(道路红线80 m),千峰南路(道路红线40~50 m)。

城市支路:划分各个居住组团地块(道路红线20 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为7 m。

组团路:路面宽度为3~5 m。

步行路:为居民的休闲散步道路,路面宽度为1.5~3 m,以蜿蜒曲折的园路为主。

小区级道路与出入口广场、街头绿地、公共绿地等连接,将绿化引入到庭院内及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中,体现对人的关怀。

2)出入口设置。小区各组团分别设置了主、次出入口和步行出入口,均设在城市次干道上。

3)静态交通。小区停车率达到100%,住宅按1辆/户,公建按0.6辆/100 m2,共需停车位11 766个,其中公建车位2 413个,住宅车位9 353个,其中地面设有车位478辆,地下停车场可泊车位11 288辆。

非机动车停放规划设于地上住宅单元入口庭院内和住宅的地下室,由住宅山墙边设坡道进入,设计标准按2辆/户,1.8 m2/辆。

2.4.3 绿化景观布局

该规划区绿地系统由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庭院绿地组成。

防护绿地按《南屯、南上庄片区用地控制规划》中确定的长风西街南、北两侧各30 m绿化带控制。

公共绿地位于各个组团中,设计有广场、喷泉、小品等设施,以草坪和乔木结合,其间布置小型广场和休闲健身区,或叠山造水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并延续本地的山水文化。

庭院绿化空间,使绿化系统贯穿于住宅之间,便于住户临近绿化,享受绿化。创造一种特有的居住景观环境,规划充分利用建筑形式,形成对比强烈、变化丰富的建筑空间,并结合精心设计的组团绿化,形成良好的环境[2]。

2.4.4 景观设计

整个项目着眼于城市功能和发展构架,依托基地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资源,重视城市景观价值的提升与营造,强调城市景观,公园景观,社区景观三者之间的交融互动,使社区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配合现代化建筑本身及业主的国际化开发理念,用现代化景观理想,手法和材料成就一种简洁、浪漫和丰富的现代景观,以简洁弧线,流线等造型理念达到整个大环境微景观的整体性。

2.4.5 配套设施

1)教育设施。该小区规划一所54班小学,用地1.83 hm2;两所幼儿园,一所21班,用地0.55 hm2,另一所25班,用地0.66 hm2。可满足该小区配套需求。

2)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小区商业设施分地块沿规划路布置,以临街底商的形式安排日用百货、餐饮、娱乐、书报、邮政、金融等商业服务设施,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又富于商业气息,积聚人气,可谓三全齐美。

另外,在小区住宅底层公共建筑内设物业管理、综合服务、文化活动、卫生站等项目,满足该区和周边居民需求。

3)其他设施。用地内设置公厕、煤气调压站、开闭所、变电室、换热站等市政公用设施,沿小区主、次道路规划多处垃圾收集点。利用小区地下室包括建筑地下室和地下车库,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规划为地下人防设施[3]。

2.4.6 非配套设施

1)酒店。位于地块六,旧晋祠路与长风西街西北角,规划一座超高层高档五星级酒店。

2)写字楼。一处位于地块六、规划酒店西侧,紧临长风西街绿化带,为两栋高层写字办公楼。

一处位于地块八,长风西街与千峰南路东南角,为一栋高层写字办公楼。

3)公寓。分别规划3幢公寓楼,一处位于地块二(20层公寓楼);一处位于地块五(24层公寓楼);一处位于地块八(29层酒店式公寓)。

2.4.7 住宅布局

1)住宅类型。规划住宅以板式高层为主,层数为18~33层,住宅排列形式尽量采用1~4个单元的短板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以减轻高层住宅的体量感,兼顾人的心理感受。同时,住宅为南北朝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及园林景观视觉通廊的要求。

2)造型风格。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感及环境特色,及简洁、清新自然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在阳台、檐口门头等重点部位,应予以强调[4,5,6,7,8,9,10,11,12]。

3 结束语

只有在正确的规划理念指导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才能更加完美,在该地块的安置规划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起到了影响和指导作用,规划的实施将提升该地块的整体形象,使这里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摘要:介绍了金色长风居住小区的现状概况与区位分析,阐述了该规划设计的目标、立意、理念、总体规划布局,借鉴了“居住单元细胞”的规划理念,合理安排了社区的各种功能,塑造了一个有机、和谐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住区环境”动态前瞻性的追求。

关键词:新城市中心,住区环境,居住单元细胞

参考文献

[1]原玉廷,周娟.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变迁、缺陷及完善[J].理论探索,2010(5):96-99.

[2]吕晋生.浅议别墅及庭院园林设计[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7):68-70.

[3]崔霞.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思考——以山西省为例[J].理论探索,2010(6):102-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180—19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7]张家骥.中国建筑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8]郭志明,陈新.2010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9]郭志明,陈新.2009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0]郭志明.2008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1]韩秀琦,郭志明,陈新.2007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 第11篇

我国的小区园林建设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氛围。随着人们生活追求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条件不断提升。房产商想方设法通过园林规划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而购房者也在不断的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规划设计除要紧密结合居住环境的特征,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外,还要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应用各种艺术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景观。

1.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1.1规划协调而统一

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1.2规模大而功能全

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1.3综合光照强而面广

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2.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2.1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一些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2.2模仿性强,缺乏创新

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许多园林规划设计上都是在不切实际的刻意模仿,没有因地制宜。有的小区为了跟风,不惜将原来的树木砍光建草坪。也有的小区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栽植棕榈类植物,没有考虑气候原因,结果一到冬季,都死光了。

2.3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3.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其设计思路决定了设计效果,决定了设计者的水平,所以设计思路是设计基础。但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到基地实地踏勘,了解小区构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分析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够有好的思路。

3.1定位——人为本

进行一个项目的园林设计首先要确定这个项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其设计才能丰满起来。居住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所服务对象也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单纯的由设计师根据个人主观设计。

3.2风格——环境与自然相结合

园林风格与居住小区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园林主题等密切相关。如苏州的园林,常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故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精巧,不重对称,免呆滞之感,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感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四周景观特色,并将其引入到园林造景中,将园林自然山水融合,形成多层次,丰富且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3.3布局与分区——实用与艺术兼备

居住小区的每个区域和景点的具体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统一协调性和可行连贯性。居住小区园林设计不同于公园设计,在居住小区设计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现代人趋向于情感与文化品位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4.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艺术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要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要求,节约,就地取材,植物造景为原则,再加上专业的设计艺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1因地制宜——结合居住场地特征

一块场地有他的独特的内涵,在进行设计时要挖掘出所蕴涵的内涵,才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合适的园林景观。准确的把握场地特征、因势利导。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小区的交通和人文关怀。

4.2因时制宜——结合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不一样,植物所适应的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切忌盲目引用北欧风情、海南风光。

4.3民族特色——结合地方特征

近年来国内园林建设中出现许多不切实际的现象,如在住宅绿地设计中出现“欧陆风”城市建设中出现“广场风”,一些园林设计作品追求西化,追求气势,追求整齐划一,缺乏个性、没有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随处可见。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民族特色,设计突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建筑独特,民族风味十分明显,其园林设计就要摆脱完全的西化,在保留民族味的建筑中搭配协调的园林设计。

4.4节约——挖掘乡土资源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盲目的引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不高,浪费资金,而且破坏生态平衡,澳大利亚野兔引种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有利于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目前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

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第12篇

1 小区的绿化

在房地产开发中,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供销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窗外的景色,贴近自然,已经成为购房者的基本条件,入住人们的眼光多放在宅前绿地,公共绿地的使用并不频繁。大面积的草坪,不能入内,缺乏亲近感,在绿地游戏的多为小孩,所以应多设计面积不大,大人又能观察到的小游乐区。房地产商开发居住区的时间不长,在绿地上难见到绿树成荫的现象,因此在绿地植物的配置上应提倡种植树木,树木相对草坪在时间上有一定的优势,树木能建立私密空间,吸引人们参与自然,设计绿地应加入山石、水体、休息区等设施,“规范”应对绿地面积有详细的规定,让架空层的绿地、屋顶的绿化、宅前绿地的计算明确化,使开发商和设计师既保证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2 小区设计要注意居民居住行为的研究

行为是通过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这里指的人代表一群人。规划师比较注意一群人,着重一群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例如我国城市居民仍以城市公交、自行车和步行为主,人们出入都有抄近路、走便道的习惯,因此对道路的通顺、便捷更有其特殊意义。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使私人小汽车渐渐增多,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便提出了新的需要与问题。又如,因工业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居民往往利用上下班前后购物或顺道购物,这又决定了商业服务设施布点与公交枢纽及人流集散的关系,以及对实现小区综合配套,方便居民一次性购物提出了要求,同时居民购物往往兼有多种内容(散步、浏览、小吃等),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亦显得十分重要。规划师、建筑师应自觉适应上述种种居住行为和需求变化动向,把握好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住宅小区规划更切合人的需求与时代的需要。

3 道路布置及原则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城市道路的末梢之一。它具有道路交通的普遍功能,但住宅小区道路又有与城市道路不同的要求。居民对小区道路布置,一方面希望能顺利地进入城市道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无关的车辆与人流入居住区,干扰他们的居住安静,影响他们的安全。对必须进入的车辆要迫使他们不得不降低速度。所以小区道路的布置原则应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采取T形、L形、Y形、风车形、折线形或蛇行等曲折线形,不但可避免穿行,还能使街景发生变化,丰富空间环境。但是采取折线形或蛇行要保持必须的转折长度,以利车辆顺利通过。

4 智能化设计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将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我们的住宅设计。随着国家住宅产业化的推进,目前很多新的小区都采用了“四新”推荐的有关该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如:防盗、防泄漏、防火报警、三表远程计量、停车管理、出入口管理、门禁/访客、可视对讲门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但在设计与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以下问题:布线方面的浪费,电视、电话、消防以及上述各种系统很多都是各有各布线、各有各施工,这样导致各种弱电管线很多、重复投资、成本增大,也不利于日后的维护管理。目前的有线电视HFC网络,由于其频带宽,具有多次开发的余地,作为小区的信息传输网,不仅在功能上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小区布线,节约了成本,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小区传输网络技术,值得加以推广、完善。

5 可持续发展设计

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在居住区中采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规划,建立健全管理政策,节约利用土地,兴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革新建筑方式,充分利用地上、地面、地下面积。随着经济水准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使用小汽车的行列,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其中小汽车的停放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由于居民环境意识增强,路面停放特别是路旁停车逐渐受到普遍反对,可以预测,在小汽车密度较低的居住区,以住宅底层(包括地面,地下和半地下)车库取代路面停车将成为趋势。这样,可有效缩短住宅与车库之间的步行距离,并完全避免不良气候干扰,最大限度地体现汽车门到门联系的优越性。这类车库顶部可以用作住宅组团的游憩场地,同时也是联系住宅组团内外乃至整个居民区的全步行空间,相对较高的车库建设和使用费用由拥有汽车的家庭承担,车库服务条件和居住环境均得到提高。2)加强居住区的净化、美化、清洁,在居住区居民中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倡导居民节约用水,节约各种资源。3)对能源的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充分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作为能源。

6 研制新型生态住宅

我国人口众多,住宅需求量大,而我们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又较少,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第82位。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讲生态和环保。住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是人类工作以外消耗能源和水资源的居住地。

研制新型生态住宅,我们不妨从利用太阳能和收集雨水入手,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太阳能电池板及时为电气设备供电,用不了的电由高性能蓄电池储存,即使阴雨天太阳能电池不工作,蓄电池也可保证6 d用电;收集雨水、循环利用———雨水汇集到房下的储水槽,然后送到厨房,使用后经净化再冲厕所或浇灌植物。在学习、借鉴外国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态住宅。

7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规划是居住小区的关键,规划师必须理性对待,建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在设计中保证居住小区环境舒适、居民身心健康,同时也要体现小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骁晔,常江,张金伟.映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24):8-9.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上一篇:评价体系模型下一篇:整合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