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范文

2024-06-01

微信用户范文(精选11篇)

微信用户 第1篇

拥有超过3亿活跃用户的微信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微信支付是2013年8月由腾讯基于微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 推出的移动支付新产品。用户只需在微信中绑定银行卡, 设定支付密码, 就可以将微信转变成移动钱包, 即可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 用户在支付时只需在输入微信支付密码, 即可完成无卡支付, 过程简单流畅。

2013年是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突飞猛进的一年, 交易额达9.64万亿元, 同比增长317.56%。随着4G时代的到来, 智能终端的全面普及, 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线上线下业务形态不断创新, 移动支付业务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传统方式是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 通过SMS、IVR、WAP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交易活动。

微信支付是移动支付融入移动社交、移动电商等热点领域的创新应用。不管是基于拥有6亿用户的微信还是交易额过万亿的移动支付, 微信支付的想象都是无限的, 本文希望通过关注微信支付实际使用环境, 结合技术接纳模型等理论, 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人们对其接受和使用, 并为微信支付寻求增强用户持续使用的方法。

1 微信支付技术采纳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外对基于社交平台的移动支付的研究还很少, 但鉴于微信支付是社交与移动支付的结合, 因此学者们对社交平台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对本研究都有指导意义。

梳理移动支付技术相关研究可知, 理论框架主要对技术接受模型 (TAM) 扩展和延伸。Davis[1]等学者于1986年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 (TAM) 始于研究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关键因素, 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根本上决定用户使用某种特定技术和服务的倾向。感知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意指企业和个体相信使用该特定技术和服务可以提高绩效或生产率;感知易用性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 则指这项技术和服务的采纳过程不需耗费过多的努力成本, 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用户的实际使用。模型如图1所示。

技术接受模型在移动支付领域得到了学者们的使用和验证, 并在解释和发现用户接纳行为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正。Shin在研究模型中, 加入信任和感知安全等变量[2]。Kim、Mirusmonov和Lee在研究中证实了创新意识、消费者知识、移动性、可接入性、便利性是TAM模型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前因变量[3]。Kleijnen发现用户的感知有用性、系统质量和社会影响对用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4]。Moon&Kim即时通讯 (IM) 的使用行为涉及工作和娱乐两方面, 使用动机无法只以感知有用性考虑[5]。Davis认为娱乐行为的使用意图受感知娱乐性影响显著, 于是在1989年的研究中, 追加了第三个影响系统使用意图的要素:感知娱乐性。

2 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架构将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扩展, 结合微信支付的使用特点和情境理论, 补充了几个影响微信支付使用意愿及实际使用的因素。得到如图2所示的研究模型。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的“态度-意向-行为”结构基础, 本研究认为使用意愿会对微信支付的实际使用行为有直接作用。可提出如下假设:

H1:使用意愿对微信支付的实际使用有显著正面影响。

借鉴了学者们应用技术接受模型对移动支付的研究, 综合判断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变量包括以下6个:

(1) 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相信使用微信支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是TAM模型中直接影响使用意愿的最基本因素。得到如下假设:

H2:感知有用性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2) 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性是TAM模型中对使用意愿起正向作用的因素, 在此可理解为使用微信支付的难易程度。提出如下假设:

H3:感知易用性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图有显著正面影响。

(3) 使用情境。微信支付是基于微信这个即时通讯产品的移动支付方式, 会受特定的情境因素影响。比如用户身边没有其他可选择支付方式时, 用户的使用行为会受影响。马年新年的应景产品—微信红包, 用户只能通过绑定微信支付才能使用, 可以说是情境影响使用。Mallat和Rossi等发现与技术匹配的情境出现时, 用户对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增加[6]。Shang Gao认为, 移动服务过程中, 情境通过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7]。因此, 本研究提出假设4和假设5:

H4:使用情境对微信支付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面影响。

H5:使用情境对微信支付的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面影响。

(4) 感知娱乐性。Moon和Kim互联网用户的使用行为时, 动机理论认为感知娱乐性是影响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微信是移动社交工具,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娱乐性对用户的吸引从微信“摇一摇”和红包的火爆中得以体现。同时使用情境本身会正向影响感知娱乐性,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6和假设7:

H6:使用情境对微信支付的感知娱乐性有显著正面影响。

H7:感知娱乐性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5) 感知风险。在过去学者们对移动支付的用户采纳研究影响因素中, 用户的财务风险、隐私风险是个关键因素。微信支付更是存在交易过程中因安全隐患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还有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骚扰风险。同时还包括了用户选择的网络稳定性环境, 是影响用户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提出如下假设:

H8:感知风险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负面影响。

(6) 社会影响。Webster和Trevino在移动支付的研究中, 指出社会影响对新技术的采纳有显著影响[8]。由于微信支付刚刚推出, 社会影响指用户受重要的人支持其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H9:社会影响对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H10:社会影响对微信支付的感知风险有显著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模型的变量说明及国内外有关移动支付的研究中的使用, 得到问卷量表如表1所示。量表所有题项采用Liker5级量表进行测量。

3 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2013年11月-2014年2月, 本人对工商管理学院2011-2012级在校生及毕业3年内的师兄师姐们进行了调研, 发放问卷198份, 回收165份, 有效问卷146份, 回收问卷率83.3%, 有效问卷率73.7%。样本特征分析, 男性占40.41%, 女性占59.59%;学生占67.5%, 在职工作者有32.5%;使用过移动支付的用户有超过52%, 但微信支付的用户只占9.59%, 这主要跟微信支付推出的时间短暂有关。统计样本数据符合本次对微信支付采纳因素研究。

采用PLS软件对得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以Cronbachα系数来判断量表的一致性信度[12]。计算量表的信度, 可得到所有因素的α系数见表2均在0.6以上, 为可信量表。

然后使用平均萃取变差 (AVE) 考核模型的会聚效度和判别效度, 量表各影响因素的AVE值如表三所示均大于0.5, 因此认为模型的聚合效度检验通过。同时, 所有因素的AVE值平方根大于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 认为模型的判别效度较好。因此, 本模型的效度符合要求, 可以继续进行假设检验。

由于测量指标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 因此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结果如图3, 呈现了各个变量因素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标准化路径系数, 并得到模型拟合结果:除了H3没有得到验证外, 其他假设都在特定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路径系数提供的研究结果包括: (1) 微信支付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 使用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2) 使用情境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的前者因素, 有显著积极作用; (3) 用户的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作用, 感知风险受社会影响因素负向作用。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将TAM理论应用于微信支付的研究, 考虑其基于移动社交的平台, 加入感知娱乐性和使用情境因素, 构建了用户采纳因素研究模型。结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 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风险、社会影响及使用场景是影响用户采纳微信支付的重要因素, 感知易用性对初次接触和了解微信支付的用户不具影响, 与文献综述中学者们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微信支付是基于移动社交的交易工具, 是对微信沟通交流及社交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有用性指能够真正帮助用户解决实际交易问题, 感知娱乐性则是指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娱乐性, 唤起用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用户必然不会将微信支付当作简单的移动支付工具, 而是享受其功能及娱乐效果。

注:***表示p<1%.

此外, 研究还表明社会影响除了直接对微信支付使用意愿起作用, 还会影响用户的感知风险。微信支付基于它的移动社交媒体属性, 具有传播及影响快速和广泛的特点。对于潜在用户而言, 社会舆论中如果大多是有关微信支付正面积极的评价, 在使用微信支付前的感知风险会明显降低, 使用意愿就会增强。因此, 对于微信支付服务提供商而言, 构建一个微信支付用户之间交流平台;通过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及保险公司的合作和宣传为用户营造安全可信的支付环境;基于微信的移动社交属性, 传播正面的口碑信息都对增加用户采纳微信支付有重要作用。

使用情境正向影响微信支付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 这与Mallat研究移动支付的接受行为得到的结论相似[6]。这说明丰富、便捷、有趣的场景, 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接纳微信支付的使用。微信支付提供商, 包括企业商家这样的合作伙伴在宣传推广微信支付时, 强调技术的有用性和安全性是不够的, 必须考虑加大在购物、学习办公等容易让用户遇到有移动支付需求等场所开展微信支付布局, 减少使用场景对感知的影响力。比如现在的微信会员卡、嘀嘀打车等产品, 都是情境使用的典型案例。

摘要:微信支付作为2013年度互联网创新大奖产品, 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手段, 与移动社交、LBS、O2O, 以及传统行业相结合, 有着大量创新的应用场景。在2014年伊始微信红包点爆移动支付市场之前, 本文以问卷加访谈方式收集了以中青年消费群体为主的意见, 构建出微信支付用户采纳模型 (TAM) 。该模型为微信支付在短时间内构建标准规范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对不仅仅是微信本身, 还包括企业商家这样的合作伙伴改善服务内容的帮助, 提高用户使用度和满意度。

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 第2篇

腾讯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而CuriosityChina则根据这份报告制作了2015微信用户数据,具体如下。

1、微信2015表现

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2、微信使用人群分析

微信用户的男女比例为1.8:1,男性用户约占了64.3%,而女性用户则只有35.7%,用户整体以男性为主。

年龄方面,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

职业方面,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占据了80%的用户,此外,80%的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在使用微信。

3、微信对社交的影响力

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微信作为中国微信用户强大的社交工具,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57.3%的用户通过微信认识了新的朋友,或联系上多年未联系的老朋友。

4、移动信息消费行为

54%的用户认为使用微信后,移动流量的用量增加了。40%的用户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全部流量30%以上。

微信成为近30%用户手机上网使用流量最多的应用。用户在微信上的流量为所有应用中的最高,远高于微博,购物,视频,地图,邮件等服务。

5、微信对娱乐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微信表情方面,56.5%的用户未使用过微信表情,38.3%的用户使用免费微信表情,而只有5.2%的用户愿意为微信表情付费。

微信直接带动的消费支出中,娱乐占了53.6%、公众平台占了20.%、购物占了13.2%、出行占了11.3%、餐饮只有2%。据统计,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达到110亿元、其中娱乐消费时最大支出,规模为58.91亿元。

另外在微信打车用户中,每月消费100元左右的用户比例达到34.3%。

6、微信提供的公共服务

2015年第一季度末,通过微信已实现大部分城市的当地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交通、生活设施缴费、医疗、市政等服务。

微信“摇一摇”功能也被扩展,继而使得商家可以为用户提供优惠券等促销活动。

7、微信支付和钱包

微信支付和钱包功能通过新年红包等交互活动获得了用户的广泛欢迎。

8、微信公众号

关注比例方面,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25.4%的用户关注了认证媒体、20.7%的用户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而5.9%的用户则关注了营销推广类账号。

可以说,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73.4%。

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41.1%,其次是方便生活的36.9%和学习知识的13.7%。

微信公众号的消费比例方面,公众平台账号服务收费偏向于低单价模式,42.1% 的用户每月消费低于10元。

年长用户玩微信首选 第3篇

外形圆润!操控、手感出色

与以往的有棱有角的荣耀3C不一样,荣耀3C畅玩版外观呈圆角式设计,机身边角也加入了圆润和缓的设计元素,整机给人的感觉更加紧凑。相比起其它同样价位的手机,荣耀3C畅玩版的个性风格更加强烈。其后盖表面经过高光烤漆工艺处理,显得非常时尚,同时还从人体工程学方面考量,在背盖部分加入了适当的弧度设计,非常适合单手握持使用。拇指在屏幕上的有效操控范围也要比屏幕在5.0英寸以上的机型方便很多。

手机顶部设计有一个3.5mm标准耳机插孔。它的降噪麦克风则设计在了主摄像头的正上方。两个实体按键在手机的同一侧,位置选择不错,单手可以轻松碰触到。两组按键均有一定凸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馈感非常明显,键程设计也很合理。而荣耀3C畅玩版采用双SIM卡(Micro卡)设计,在网络方面具备双卡双待功能。

720p显示屏幕让人满意

屏幕方面,荣耀3C畅玩版采用5.0英寸720p显示屏幕,相比很多千元级机型而言,它显示效果让人满意。毕竟因为价格的关系并不能跟很多全高清的机型对比。

“简易操作”模式非常适合老人使用

至于系统方面,荣耀3C畅玩版采用基于Android 4.2.2深度优化过的EMUI 2.0,没有二级主界面,改用更加简单明了的单级界面,所有图标都直接显示在主屏幕中,主界面中的UI图标设计应该是介于拟物风格与扁平风格之间。此外,如对老年用户非常实用的“简易操作”模式,在3C畅玩版中也可以使用。在荣耀3C畅玩版中还加入了一个更加有爱的功能,它叫做“亲情关怀”模式,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一个“远程协助”,类似于PC端常用的QQ远程协助。如果父母感觉自己的手机哪里不会操作,子女们就可以一键进入“亲情关怀”模式协助父母完成手机中的操作。

性能足够日常使用 续航出色

荣耀3C畅玩版搭载了一颗1.3GHz四核MT6582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PU)为ARM Mali400-MP2,送测的机型运行存储为1GB,4GB机身存储。配置不算太高,不过还是可以保证手机运行流畅,工作之余拿它玩玩小型的2D游戏,也完全足够。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3C畅玩版虽然配备的电池容量仅为2000mAh,但同时配上华为特有的智电2.0,可以让手机续航能力提升30%,这也使得它续航方面的表现非常抢眼,平常使用可以维持在46-66小时之间。

800万像素拍照“贴面速传”很实用

拍照的性能上,荣耀3C畅玩版具备一颗800万像素(F2.0)的主镜头,同时还加入智像2.0图像处理引擎。在一些对微距、景深以及对焦有很高要求的拍摄上,荣耀3C畅玩版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此外,它还有内置的 “贴面速传(魅影快传)”功能,其传输速度,远远超过蓝牙传输。

总结:

599元售价性价比出众 适合老年用户

微信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第4篇

不得不说微信, 它的出现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有很大的便利, 同样在人们联系方面和社交的方式上也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 微信的信息传播特点异常明显, 主要有强关系传播, 联合性, 到达率高, 即时性的特点。强关系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 可以让一个人对接受的信息高度信任, 微信的交流模式是一对一, 使用者有选择性的关注, 这样使得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另外, 微信中的好友通讯录大多是相互认识的, 也只有认识的朋友才能互相关注, 所以, 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只有互相关注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一些虚假恶意或不良的信息传播, 能使微信用户产生一定的信任度。微信手机功能是最大的使用, 除了即时通讯, 设置了一个娱乐功能, 具有多种功能和相互连接, 形成一个全面的平台。另外微信主要是使用对话和沟通, 是一对一即时通讯, 所以消息的推进和到达率相对较高, 还有就是微信是通过发布消息, 然后等待用户的评价、更新等一系列程序进行沟通, 微信用户往往集中于很多人, 信息量比较大, 信息到达率相对较低。微信的传播具有实时性,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信息传输, 使信息的更新也具有实时性, 语音视频、文字、图片、主题推送等信息的快速特性也使得信息反馈更加便捷。

微信面世以来所得到的巨大发展, 使得众多人看到了完美的商机。未来还会有继续攀升的趋势。微信的发展受到许多的媒体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目前相关学者对微信的定位确定为:一是媒体派, 也就是将微信作为一种媒介工具, 其属于传播信息的, 是建立在媒体基础上的, 其属于媒体内涵范畴, 比如目前存在的微信信息传播功能就是微信定位的概述;二是通信工具派。他们认为微信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通信的工具, 通过此种工具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盈利态势, 比如当前微商的快速发展就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如论学术界对微信定位的层面属于那种, 其认识都是基于微信功能的表现形式而言, 因为微信具有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尤其是微信传播的速度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加快捷性的特点, 因此微信的营销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通过微信可以为市场营销创建一个很好的环境, 尤其是微信的互动性属于商业价值的延伸。

对于化妆品行业, 企业可以利用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以及建议, 可以更好地利用微信营销提升行业的业绩以及影响, 从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研究成果

消费者感知就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件刺激所形成的情感, 一般消费者感知程度越高, 其购买的意愿行为就会越高。Fishbein (1999) 模型是当前被认为适合测量消费者用户感知态度的模型之一, 其被广泛的应用到市场营销领域中, 阐述了游客的感知态度对他们购买纪念品的意愿层次。

Garretson&Clow (1999) 在研究中也指出, 消费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所感知到各种风险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购买意愿, 消费者主观上感知到的风险越显著, 对购买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就会越大。

Sondergaard (2005) 通过研究公众对酶制品的购买意愿, 总结出来人购买消费的行为意愿, 即人在决定购买消费行为时首先需要对该消费产生一个基本的态度, 然后对消费产品进行评估, 最后再形成购买的意愿, 最后才决定购买, 因此从消费的循环本质而言, 消费的过程中人的态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态度上对消费认可才能进行购买。

中国学者关于微信营销的商业应用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可行性和方法两方面。

(1) 可行性。将微信应用到市场营销中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具体代表, 也是贯彻“互联网+”的具体体现。微信具有传播速度快, 传播途径广以及使用对象广泛的特点, 因为将微信应用到商品营销中具有必然的可行性。

熊涛、张兵 (2012) 等对微信应用到商品营销中的态度是:成本低廉。微信的使用对象非常广泛, 通过微信可以将商品信息广泛的传递到各个层次, 因此信息传播的成本非常低;内容丰富。微信可以传递不同形式的内容, 这样可以将商品的信息快速的传递出去, 达到了准确、全面介绍产品的目的;传递的范畴比较宽。微信信息既可以向微信好友传递, 也可以通过特定功能向特定的用户传递, 以此保证了微信传递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提高了推送对象的特定性, 提高了产品信息传递的效益。

吴荆棘、王朝 (2012) 阳等对微信的阐述是“微信在营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从微信的功能特点方面阐述了将微信应用到市场营销中的可行性, 并重点阐述了微信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功能。

(2) 方法。目前学术界对于微信应用到产品营销中的方法比较集中, 通过研究与总结相关文献, 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张艳从营销的四种模式角度分析, 提出利用二维码营销、通过相关平台互动营销、漂流瓶营销以及通过查找附近人进行商品信息植入营销;

金雨希、张燕 (2012) 等人从传统媒体与微信融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相关的措施实现传统媒体与微信融合模式的营销, 即完善用户体验、完善产业链以及挖掘用户的价值;

但是我国在微信政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截止到目前为止, 通过搜索我国学术资料库, 发现关于微信政务的文献资料还不足20篇, 而且其研究点主要集中在政务微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而没有对于其深层次的问题进行阐述。例如邹巍、祎秋 (2013) 等从微信的功能角度对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提出政务微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新渠道。

2.2 文献分析总结

从国内相关研究中看微信的商业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行性和方法两方面。

从可行性分析得知, 微信营销有四大优势, 即, 内容, 成本, 受众和推送, 从方法上可以看出学者均围绕着由熊涛, 张兵提出的三步走思想, 来贯彻“注重用户体验, 加强互动交流和突出品牌理念”的方式来开展微信营销。

国内对于微信的研究, 虽然略有贡献, 但是微信是一款新生app, 在研究上有一定漏洞, 本文对此总结出以下几点:

(1) 肤浅性。总结当前的研究文献, 虽然学术界对微信研究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但是从研究成果的质量来看, 其内容缺乏创新性, 尤其是缺乏富有深度的研究。从研究的效果看, 目前很多文献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 很多人研究微信的目的是为了赶时髦、应付科研等, 缺乏对微信内涵的深度把握。例如笔者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资料随机选择10篇关于微信的论文, 发现其阐述的观念基本一致, 甚至一些论文在文字表述上都存在严重的相似度。

(2) 功利性。功利性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普遍现象,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注重微信的应用研究。第二十世纪的“媒介即信息”的命题, 是麦克卢汉的原始媒介。对于一个新的交流工具来说, 微信所给世界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其带动了信息传播速度, 也不是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而是微信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变革, 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微信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际应用方面, 而缺乏对微信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带来的变化的关注;二是比较注重微信的商业价值, 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应用价值。目前关于微信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促进商业发展方面, 而关于其它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尤其是关于微信社会功能方面的研究, 例如关于政务应用研究的成果更是屈指可数。

(3) 滞后性。滞后性主要是针对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发展速度而言的, 由于微信依赖于互联网技术, 而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我国对于微信的研究却落后于实际技术的发展速度, 例如我国微信经过3、4年的发展速度, 目前微信已经推出了5.0版本, 从最初的单聊到群聊, 然后发展到公共平台可用于发送信息。微信的功能越来越多, 越来越完善, 但是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 以“微信”的定义为例, 很多文献将微信定义为其主语一种社交的工具, 达不到其媒体的属性。这一结论可能是真实的, 但在微信发展到公共信息平台共享阶段那就是不准确或片面的。因为通过微信的人不仅可以获得腾讯微博的消息, 浏览腾讯微博的内容, 而且微信公众号可以发送信息, 这显然不是社交工具可以覆盖, 也无法解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 政府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等。因此, 它的结论是, 微信只具有社会属性, 而不是媒体属性。它是研究落后于微信发展的结果。

3 研究方法设计

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 了解微信营销、在线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为本研究设计、逻辑分析和模型提供理论支持。

3.2 问卷调查法

由于化妆品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隐私, 所以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 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 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 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 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根据上述文献所提出的假设以及学者们研究得到的结论, 找出符合本文的量表, 结合访谈结果修正量表, 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预调研和正式调研收集数据。平台有一定的了解。问卷建立主要在问卷网进行设计发放。

3.3 资料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信度分析证明所调查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运用效度分析验证因子结构, 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进行变量间关系的证明以及假设的检验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信度、效度分析

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447份, 回收380分, 有效问卷300份, 无效问卷剔除条件:10道及以上连续重复答案, 有效问卷回收率78.9%。本研究采用的问卷Cronbach’sα系数均超过0.7。说明本问卷有着良好的信度保障。通过varimax旋转得出自变量微信营销可以划分为6个维度, 根据测量题项的含义分别将成分定义为“兴趣、品牌、促销、信息、互动、领袖意见, 没有同时大于0.5的指标, 此量表效度有效。

4.2 人口统计分析

男女所占比率分别为34.34%与56.66%, 女性数量略高, 说明在微信上的化妆品营销上, 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关注, 在年龄上看可以发现, 主要集中在18-34岁之间, 总人数201人, 占总人数的73.66%, 说明微信上化妆品的关注上多数为年轻人。在学历上, 主要集中于大专和本科以上的, 分别为100人与172人, 占总比率的33.33%与57.33%, 说明关注化妆品微信营销的人群当中, 多数为学历相对较高者。

在受访人群中, 关注化妆品微信的有204人, 占总比率的68.20%, 人数多, 如此可以为本研究对于微信化妆品营销的结果带来较真实调研。从游览微信的时间角度来看, 人群相对比较平均, 主要在1小时以下, 1-2个小时, 3-4个小时, 分别为75人, 125人, 70人, 占总比率的25%、41.66%、23.33%, 由此可以说明, 微信的使用人数多数集中于1-4个小时, 使用相对频繁, 可以提供一些准确的相关信息, 为本研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4.3 因子分析

用户感知的KMO样本检测值为0.865, 介于0.8-0.9的指标。Barlett球形检测值为654.158, 显著性为0.000, 累计解释总变量为63.548%, 此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购买意愿的KMO样本检测值为0.754, 介于0.7-0.8的指标。Barlett球形检测值为321.245, 显著性为0.000, 累计解释总变量为63.548%, 此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4.4 相关性分析

微信营销与用户感知之间相关系数0.546, 达到0.01显著水平, 说明微信营销与用户感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微信营销与购买意愿之间相关系数0.432, 达到0.01显著水平, 说明微信营销与购买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用户感知与购买意愿之间相关系数0.396, 达到0.01显著水平, 说明用户感知与购买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4.5 回归分析

微信营销对用户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F值为185.644, 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 DW值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 t值为9.601, 说明回归方程系数显著, R方为0.544, 说明自变量可以54.4%解释因变量。

用户感知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F值为176.522, 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 DW值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 t值为5.017, 说明回归方程系数显著, R方为0.537, 说明自变量可以53.7%解释因变量。

用户感知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F值为166.755, 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 DW值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 T值为4.181, 说明回归方程系数显著, R2为0.524, 说明自变量可以52.4%解释因变量。

4.6 研究总结

(1) 微信营销对购买意愿具有直接 (部分) 正向显著影响作用成立。

(2) 微信营销对用户感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作用成立。

(3) 用户感知对购买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作用成立。

(4) 用户感知作为中介变量 (部分) 影响微信营销对购买意愿的关系成立。

5 研究结论

微信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即时性强、交互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 己成为许多企业网络营销的重要选择平台。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本文对化妆品企业微信营销从6个方面提出营销建议, 具体如下:

5.1 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品牌对用户的认知、情感、信任都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微信营销中进行品牌推广, 提高品牌知名度, 提升品牌影响力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的举措以下几个方面:

5.1.1 进行官方微信企业账号认证

根据作者观察, 企业账号认证具有更高的关注和转发。其发布的内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用户会更愿意转发其微信, 同时, 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也愿意向官方微信求助, 如通过评论、私信等。

5.1.2 推出品牌微信

对于一些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和企业和产品, 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微信进行宣传与介绍, 这样可以使其品牌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提升。同时, 企业或产品微信与官方微信相互联动, 可以更有效地树立企业整体品牌的形象。

5.1.3 统一形象、深化内涵

通常企业或产品进行微信营销时会根据企业或产品的情况建立多个微信, 例如会开设领导人微信帐号、企业账号、品牌微信等。传递企业信息和服务也是通过这些微信账户会在微信平台上进行联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联动的过程中, 企业或产品的多个微信账户需要统一品牌形象, 这样才能更好地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同质的品牌内涵, 也会增加消费者或用户对品牌的良好印象, 如果形象不够或不能统一, 针对企业或产品传递信息不一致, 会导致消费者或用户对企业或产品的不信任, 这样只能使得微信营销起到反作用。

5.2 优化内容, 提高信息质量

我们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用户的认知、情感、分享意愿等都会受到微信信息内容的影响。本文中主要阐述的是微信营销和微信使用经验两个方面, 所以微信营销的灵魂应该是信息内容。那么如何针对优化微信内容, 提高微信中的信息质量, 以下是我的几个建议:

图文并茂:

我们以化妆品为例, 当用文字表述出产品的各种好处与注意事项后, 如果配以图片, 加上高品质的产品、包装马上会让消费者或用户眼前一亮。现在我们浏览微信的内容, 经常会发现文字说明加上真实的图片已经是微信营销的必用手段。但就目前的微信内容来看其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有些产品微信宣传的内容中图片与文字说明并不匹配, 这样会让消费者或用户的理解性大大降低, 有的化妆品甚至在微信中滥发图片, 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造成了消费者或用户的视觉疲劳。所以, 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图文并茂, 文字的阐释, 再加上用图片进行升华。当然并非是所有微信都需要图片。

5.3 微信促销, 扩大影响

本研究对化妆品企业进行微信促销有以下几条建议:

5.3.1 促销有诚意

某企业的促销有送房子、送豪车等促销方式我们也经常看到, 同样也在微信上出现过, 但在微信上这样的促销方式虽然赚足了广大用户的眼球, 但是用户对这样的促销和宣传并不认可, 因为用户认为微信的这种促销可信度低, 只是嘘头, 反之到是一些送小礼品的促销活动和手法却一直盛行, 广大消费用户对这样的活动也比较有热情, 因为他们感觉这类活动有一定的真实性。

5.3.2 多平台促销

促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基于微信中存在的固有缺陷, 笔者建议微信营销应该侧重多种平台的促销, 例如在将促销信息发布到微信平台的同时, 大力发展线下促销活动, 在微信上发布促销信息或者促销凭证, 让用户可以凭微信转发或者促销凭证现场参加促销。

5.3.3 跟进促销后续, 提升满意度

微信是促销信息的发布平台, 也是促销的后续跟进平台。特别对于因微信而参加促销的用户来说, 以微信发布相关后续跟进信息更容易被用户获悉, 从而提升用户对本次促销活动的满意度,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5.4 互动营销, 建立良好关系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互动对用户的信任、分享意愿有直接影响, 对购买意愿都有间接影响。

5.4.1 巧妙利用热门话题

微信平台上的信息很多, 更新速度也快,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起用户的关注已十分困难, 要与用户互动则难上加难。对此, 本文建议, 巧妙利用热门话题, 选择与行业相关、或者企业相关的热门话题, 发表独到见解, 引起用户关注, 进而与用户进行互动。

5.4.2 互动即时性

即时性是微信的一个重要特征, 微信用户普遍对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敏感。所以与用户互动一定要做到即时。今天的问题明天才得到反馈, 会让用户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或者觉得企业对微信平台不重视, 既然转移到其他企业或其他平台。

5.5 关注潜在客户, 精准营销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兴趣对用户的信任、分享意愿有直接影响。在微信营销中, 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微信找到对化妆品有兴趣的群体, 进行精准营销。这一群体将变为化妆品企业的潜在客户。

5.5.1 加微信性能

添加微信是提升客源的有效办法, 通常一个微信账户去添加另一微信账户会得到另一账户对该账户的关注, 即相互添加。相互添加后, 双方可看到彼此发布的微信信息。因此选择对化妆品有兴趣的微信账户进行关注, 对吸引潜在客户非常有效。

5.5.2 微群

微群是将多个感兴趣的用户集中在一起, 通过微群可以实现促销信息的针对性, 提高消费行为的实现率。因此企业通过加入微群可以更好的提高产品信息的传递, 促进产品交易的完成。但是一般微群具有特定的管理员, 企业在进入微群时需要经过管理员的认可, 因此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策略进入该群, 同时在产品信息传播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以软营销的方式进行。

5.6 利用营销手段提高客户兴趣

现在社会男性女性消费者都喜爱追溯潮流, 喜欢化妆, 对于化妆较以前相比均都感兴趣, 企业应抓住这一点, 对于化妆品应该加强广告的宣传以及力度, 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让更多的顾客来购买。

参考文献

[1]王立影.浅谈企业微信营销的团队架构设计[J].今日财富, 2013 (11) :103-104.

[2]孙安龙.王佳微信益利模式当[J].企业导报, 2013 (3) :132-133.

[3]李倩茹, 李培亮, 来向武.微信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探析[J].理论导刊, 2011 (4) :93-99.

[4]李红.论品牌效应与顾客的消费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12 (14) .

[5]陈超贤.关于网络消费的理论解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3) :6-10.

[6]余眺.微信及其盈利模式研究[J].新闻与写作, 2013 (03) :47-49.

[7]李晶.微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维系研究[J].新闻期刊, 2011 (32) :38-39.

[8]金雨希, 张燕.微博营销的理论基础和传播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4) :275-277.

[9]Bettman and park.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Boston.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rward University, 1979:176-210.estic and imported brand clothing.Eur J Mark, 2014, 38 (1/2) :239-521.

政府用户如何申请微信公众账号 第5篇

1.运营者身份证

2.相机或手机(拍照用)3.手机 4.电脑

需要登记的表格: 1.《政府信息登记表》

2.《授权运营书》(此处需要加盖鲜章)微信公众平台地址为:http://weixin.qq.com/ 申请地址为:https://mp.weixin.qq.com/cgi-bin/readtemplate?t=wxm2-realname-reg&lang=zh_CN

第一步:

打开上述网页,按要求填写下面的信息:

第二步:

点击“注册”按钮,登陆所填写的邮箱里,点击激活。

第三步:

激活完毕之后,即可进入申请公众账号的第三步操作“用户信息登记”,此处选择“政府”,如下:

此处需要填写的内容有: 1.营运者身份证姓名 2.营运者身份证号码

3.证件照片(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清晰可见,必须能看清证件号。照片需免冠,建议未化妆,手持证件人的五官清晰可见。照片内容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支持.jpg.jpeg.bmp.gif格式照片,大小不超过5M。)4.手机号码

5.短信验证码(点击后边“发送验证码”即可获得)需要下载填写后上传的文件有:

6.《政府信息登记表》

7.《授权运营书》(此处需要加盖鲜章)第四步:

填写完毕之后,点击“继续”,等待审核就可以了。

数百万意大利用户青睐中国微信 第6篇

位于米兰的腾讯意大利分公司是微信海外部署的重要一站,也是开发欧洲市场的试验田。经过为期一年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运作,微信逐渐在意大利落户生根,注册用户数量逐渐上升,稳步向1000万的目标迈进,也得到了众多用户的好评。

根据全球性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comScore近日发布的统计数字,在欧盟智能手机用户中,意大利用户比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其他欧盟国家更频繁地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媒体平台,人们使用聊天软件的比例高于60%的欧盟平均水平。

安德里亚·吉佐尼是微信意大利的领头人,他曾在麦肯锡和外国知名电信及高科技公司工作。相较于以前的工作,他更看好微信在全球手机移动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成为微信的一分子,他见证着这个中国软件的海外发展历程。

吉佐尼说:“尽管意大利的90后、00后非常喜欢使用聊天软件,但是大多数意大利用户对使用这类手机软件并不是很熟悉,因此进入这个市场的一个最艰巨任务就是教会用户如何用好微信。”

安娜·曼尼盖蒂是一位忙碌的主妇,她告诉记者,自己妹妹经常在中国旅行,她非常喜欢妹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各种中国风景图片。与朋友们使用的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她觉得微信更灵活、更有包容性。

面对WhatsApp、Facebook等强大对手,微信在意大利的策略立足于让用户发现并体验使用的乐趣。尽管微信用户的增长不那么迅速,但它的意大利用户群非常稳定。

吉佐尼说:“我们想要告诉意大利用户,微信究竟是怎么样的产品,它究竟有怎么样的影响力。”基于此,微信逐步与《晚邮报》《Radio105》和《时尚》杂志意大利版,主流网购品牌YOOX、 Zalando,以及意甲球队罗马队等本土知名品牌开展合作,开设公众号,通过这种方式,覆盖更广泛人群,获得越来越多的高活跃度用户。

卡洛·法契尼是意大利知名作曲家,也是“艰苦时代”乐队的灵魂人物。他说:“我第一次去中国就用上了微信,因为在那里人人都用微信,要想跟我的中国朋友交流,它必不可少。”

法契尼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他的联络人名单,百余名好友中既有中国人也有意大利人。“微信能发送各种文件,尤其是歌曲,简直就是为我量身订制的。”

据介绍,凭借往来日益频繁的中意经贸交流,以及5.49亿微信活跃账户的群体优势,微信还为意大利品牌量身订制了市场拓展方案,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机构用户入主微信平台。

如果微信意大利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它将成为今后在欧洲开疆拓土的利器。下一步,微信计划为意大利用户增设支付功能。

意大利游戏软件开发公司“数字兄弟”大中国区总经理马斯·罗森塔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早就开始使用微信了,现在它已经成为我拓展业务社交圈的主要方式……现在,我跟合作伙伴相互加为微信联系人,连名片都省了。”他羡慕地表示,“听说在中国微信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当钱包用,希望以后在意大利也能这么方便。”

事实上,掌握新的服务内容需要用户改变使用习惯,这对于新进入欧洲的微信是一个挑战。“例如,一个微信的新用户,他所有的朋友可能都在另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上。但是,如果在微信上读取新闻很方便,各种功能也非常齐全,那么它就可能成为用户今后最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软件。”吉佐尼解释道。

微信用户 第7篇

关键词:微信,媒介批评,异化,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媒介依赖

微信是一种免费应用程序,用于为智能终端如移动设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它集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身,还可以通过“公众平台”、“朋友圈”、“摇一摇”等服务插件,实现信息的交流或共享。[1]可谓是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复合体。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微信的出现必然引起信息传播系统的变革,给整个社会系统带来影响,人做为微信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作为社会系统和传播系统的一份子,必然受到微信的影响。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微信的存在同样如此,它有益的一面,亦有害的一面。微信集即时通讯、信息浏览、生活服务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这些优点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要,但同时用户被满足的过程,也是主动性消减、被异化的过程。而媒介批评的任务就是捍卫人的主体地位,警惕外化的客体对人的主动性、批判性的消减和颠覆。据腾讯5月中旬公布的业绩报告,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5.49亿,55.2% 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25% 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90% 以上的智能手机已被微信覆盖。[2]这一方面说明微信这种媒介工具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纳。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微信已产生强依赖性,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微信所约束和控制。由此,急需对微信展开批评研究。

既然是对微信进行媒介批评研究,那么理应对其媒介价值进行诠释、评价、评说、欣赏和修正,应该既要指出好,也要指出坏。不过本文主要侧重对“坏”的评论。也就是主要探讨微信用户被异化的问题,以此来惊醒“微信控”使用微信应适度。

一、“异化”的理论框架

“异化”最早是出现在中世纪的神学界,来源于柏拉图的 《理想国》,于十九世纪进入德国哲学界,黑格尔系统建立了 “异化理论”,他对“异化”持肯定态度,认为人可通过异化实现自我超越。其继承者费尔巴哈的观点与黑格尔的观点相悖,他认为“异化”是主体的丧失,而这种丧失是永恒的,他所持的是彻底悲观的态度。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人异化概念中的合理内容,并给予了异化概念新的阐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还将“劳动异化”划分为四种状态,并对这四种状态做了阐述,分别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及“人与人的异化”,主要意思是指资本本来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是劳动者却无法控制资本,反而要受到资本的控制。此后,结合“劳动异化”的概念,马克思提出了科技异化的思想。

20世纪卢卡奇在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物化理论”,主要是探讨人在工业社会中的物化,或者说异化。后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地承袭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并发展出具有强烈文化批判色彩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以此理论来看,所有对人具有控制或约束作用的事物都是他们批判的对象。在技术异化理论方面,典型代表主要是: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启蒙辩证法”、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的“单向度的人” 以及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被视为意识形态的科技”。 在赫伯特·马尔库塞看来“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3]而尤尔根·哈贝马斯则视科技为一种通过意识形态作用于人的新式的控制形式。他们都以人作为关注点, 以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为核心。

“异化”在1963年被引入到中国,最简单的解释是“主客易位”,指“主体因对立统一的矛盾性而衍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即客体,而这个外化的客体却反过来约束、控制主体,这便是‘异化’”。[4]异化包括两个对象:主体和客体。异化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客体是由主体产生的从属于人的客观存在。“异化是一种进行时,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导致二者从属地位的颠倒,使主体成为被约束控制的客体,即主体被客体所异化,而客体演变成一种控制主体的力量,这便是异化负面性的表现。”[5]

微信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属于媒介的一种。它以技术的形式存在,通过技术控制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科技。不论是从马克思的科技异化思想、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还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来看,微信都是他们批判的对象,因为它是对人具有控制作用的事物。在技术异化理论中, 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其主要关注点。就微信而言,异化的主体是人(微信的用户),客体指人所创造的微信。人创造了微信,并将微信作为一种工具广泛使用,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沉迷其中,并产生依赖,进而被其控制,导致“主客易位”。异化是一个过程,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被异化,这种异化会在用户的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上表现出来。

另外,为了叙述的流畅和形象性,在以下行文中,用“我” 来指代微信用户,即所有接触并使用微信的人,特别是那些与微信保持着定期接触并且在态度和实际行动上受到了微信影响的人。

二、人内传播的异化:“我”对自己产生了认知偏差

“作为主语的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占有物所体现出来的我”。[6]我的微信号属于我也代表着我,在微信中“我”是一个由“头像”和“昵称”组成的符号,我的长相就是我的“二维码”。 微信帐号作为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代表甚至部分替代了现实中的“你”、“我”、“他”。

“秀”是一个很好的词,在《新华字典》中,“秀”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词性,作为形容词有俊秀、秀丽、秀美之意,作为名词指草木之花、秀者之意,作为动词,是会意字,上为 “禾”下象禾穗摇曳,指谷物抽穗扬花。但是在现代网络用语中它还有另一个意义,“秀”恰好是“show”的音译,为“展示, 炫耀”之意。“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秀”处理过的自拍,“秀”各种想展示给他人的生活状态,朋友为我的“秀”点赞、评论、互动,“我”会恍惚觉得朋友眼中的我就是“秀”出来的那个 “我”,然后我对自己的认知就偏差了,就会觉得“秀”出来的那个我就是真实的“我”。 正如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我理论”所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形成的,是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映。”

微信号是我创造出来的代表我身份的一个指代符号,我在微信的虚拟空间中用心经营塑造这个指代符号的形象,让它朝着理想的那个“我”发展。就像纳西塞斯迷恋上自己的影子一样,我也爱上了微信中那个理想的“我”。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现实的我会与微信号(也就是符号“我”)发生互动, 微信号是我的延伸,微信号就是我,然后认为我就是微信号中的那个虚拟的人 。如,让·博德里亚尔在 《完美的罪行》 (《Le Crime Parfait》)中所言:“符号与现实的距离日渐疏远, 仿真物逐渐取代了现实的事物,而且比现实的事物更加真实。”[7]这种错觉让我更加沉浸在微信中,更废寝忘食地去塑造那个帐号:绞尽脑汁在发朋友圈中发自己的动态、为朋友点赞互动……微信中的那个“我”是光鲜亮丽了,现实中的我却更加目光呆滞了。

三、人际传播上的异化:微信使“我”在人际传播上出现了障碍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通过微信进行的交流是属于间接传播。人际传播的异化指用户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互动,意识和情感却被微信所控制。

微信构建的关系网主要是基于现实中的人际圈,是一种真实性的强关系网。微信中的交往属于一种代替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虚拟通讯交往。利用微信进行交流可以直接代替现实中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微信中的虚拟通讯交往面临着两个平台,一个是现实的平台,一个是虚拟的平台;面临着两个我,一个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我,一个是虚拟平台上以微信帐号为代表的符号化存在的我。虽然微信通过即时语音、视频聊天等方式极力让虚拟交流更便捷更真实,但是与现实交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别,在微信中,交流双方不能像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那样,通过对方的着装打扮、语言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多种语言、非语言符号来认知彼此的真实想法或情绪状态。 正如麦克卢汉所问:“鱼儿知道他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面对媒介这个大环境我们常常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微信用户自是在微信中聊得畅快, 只是不曾意识到他又说又笑的对象是一个手机或平板电脑。

沉浸于微信交流之中,会变成只会浅层交流的“容器人”。当表情、眼神、动作被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表情代替了,交谈的内容通过网络瞬间送到了,交谈者的情感却被搁浅了。微信作为“我”与人交流的工具却反过来控制了“我”的情感,这就是现实。这种“泛化”的交往,如蜻蜓点水般,交流不交心。这就像日本学者野牧曾经提出的“容器人”一样,孤立而封闭,他们想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来逃离这种孤独的状态,但事实是他们的接触只不过是容器外壁的触碰,没有内心情感的真正交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总是面对着近在咫尺的A朋友,却与远在天涯的B朋友聊的欢畅。我们在线上相谈甚欢。好不容易寻得一个难得的机会聚会,大家见面了却似乎找不到什么好话题,反而是埋头只顾发微博、微信。尔文·戈夫曼把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区”或台上行为;另一种是“后区”或后台行为。人的行动会被这种特定的环境或者说场景所约束控制,人的社会生活是否能正常运转取决于人在这个场景中的角色扮演,而演员的差别不是在于表演,而是在于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态度。[8]微信交流的增多,使“我”局限于(或者习惯于)这种媒介场景中的交流,无法流畅地从“屏对屏的角色”转到“面对面的角色”,导致无法在现实中与人正常的交流。

四、技术话语下的批判力减弱:“我”被微信所奴役

赫胥黎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厌弃的,而是我们所热爱的。”[9]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印刷媒介延伸了人的视觉,广播延伸了人的听觉,可以说微信是“听说读写看想”全方位满足,听觉视觉触觉全方位延伸。微信满足了“我”的认同需求和娱乐需求,我对其产生了依赖,作为主体的“我”丧失了主体性,开始沉溺其中,沉溺其中的过程也是被其控制、异化的过程。

微信是我的获取信息,同他人交流的工具,它为我服务, 正确的表现是:我出于一定的目的(如与朋友商谈事务),去使用微信。但现状却是:我对微信上瘾了,会时不时无任何目的地去点开微信,刷刷朋友圈,点点赞,发发评论,或在群聊圈里说句不疼不痒的话。为我服务的微信反客为主控制了我。表面上是我主动使用微信,实际上却是因为上瘾被微信强迫、被微信干扰。

正如桑德拉·鲍尔 - 洛基奇 (Sandra Ball- Rockeach)和梅尔文·德福勒(Melvin De Fleur)提出的“媒介依赖论”所言,新的媒介出现并被逐步接受后,人和媒介会彼此产生一种依赖关系,这是一种双向性的关系,但在这个关系中强势的一方是媒介,它以传播内容来约束人,“在人们非常希望收到有用信息的情况下,只要愿望没有落空,他们对该媒介的依赖性就益发强烈。”[10]或者如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所说:“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使人们产生痛苦的不是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思考”。

我为什么不再思考。因为惰性和依赖伴生,惰性使人依赖,依赖使人不再思考。不思考的人是丧失了主动性的人,没有了主动性的人,只能让出主体者的宝座,成为被控的客体。

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文明时代:“ 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人原本是多向度的,是有抵御外部控制的能力的,但是在技术的强势作用下, 私人空间被侵占,随着人所具备的理性批评能力的消解,和否定性思考能力的丧失,人的内心向度逐渐消失了,而放弃了对技术的理性思考,放弃了对外部控制的抵御,屈从于技术的控制。成为了一种 "单向度的人”。沉溺与微信中的“我”, 失去了判断力、自控力、思考力,同样成为了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个“单向度的人”,成为了微信的奴隶。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用户 第8篇

1 微信内容及功能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 年1 月21 日推出,它是一个在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可以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免费文字、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它还设有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功能。

2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用户的原因

2.1 微信用户特征

从用户数量看,微信自从2011 年推出到现在,已经有5 亿国内用户,1 亿海外用户,微信拥有众多用户,覆盖了中国主流网民群体。高校用微信这个服务平台推广自己,可见要比其他平台来得快;从用户年龄看,微信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26 岁,18~26 岁之间的占到总人数的86.2%,50 岁以下的微信用户占97.7%,可见微信用户年轻化,毕竟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偏爱、能更快接受新鲜事物,做到与时俱进。而高校学生年龄在18~26 岁之间,说明高校学生正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从用户学历看据相关资料显示,微信用户专科以上学历占70% 以上,高校作为高学历聚集的场所,可见高校图书馆更要充分应用微信服务用户。

2.2 图书馆发展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再也不只是以单纯的实体形式存在了,图书馆有很多形式,例如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笔者认为最终发展模式就是复合式图书馆,包容一切图书馆存在形式,而不是数字图书馆取代实体图书馆。介于实体图书馆要保证自己完好的情况下,充分与时代接轨,高校图书馆作为实体图书馆之一,要想尽一切可以宣传自己,扩大自己利用率的办法,微信作为新时代新事物。笔者认为本着图书馆发展模式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也要应用微信为用户服务。

2.3 微信便捷性

微信的公众账号有3 种,分别是服务号和订阅号、企业号。服务号一个月内能发4 条群发消息;而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1 条群发消息;企业号是为企业或组织提供移动应用入口,帮助企业建立与员工、上下游供应链及企业应用间的连接。图书馆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而用户的日常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读者群对社交网络发展快速适应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微信服务可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推广自己,大大起到了宣传作用。

2.4 微信服务成本低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面向名人、企业、媒体、政府等机构推出的服务平台,对于有宣传需要的名人,企业等机构,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开通服务号、订阅号或企业号,然后经过认证,即可对关注过的用户进行群发信息,成本非常低。众所周知,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其经费有限,高校图书馆经费由所在高校提供,多数经费都用来采购图书和新设备,很明显微信平台很适合高校图书馆宣传自己,这样不仅扩大了宣传面,而且大大减少了宣传费用,有效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3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服务用户的建议

3.1 扩大宣传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服务用户的范围,这样能在实体图书馆服务用户的基础上,加大图书馆的利用率,当然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宣传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用户首先要关注此高校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前期宣传,让用户加关注,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平台发挥有效作用。例如,可在高校图书馆的官方网页、微博上面做宣传、高校图书馆做新生培训时候做好宣传、在学校流动性大的地方做关注有奖的活动等。

3.2 开发新功能

高校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好微信平台,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需求开发一些新的功能和特色功能。微信平台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为各企业、机构余留了子类目文件夹,就是为了让各企业、机构能最大限度地应用微信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挖掘更多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功能,例如,在线答疑、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数据库资源下载、美文音频欣赏等更专、更深、互动性更强的服务功能。

3.3 界面友好

微信作为一款网上交流客户端,它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高校在应用此平台时界面要更趋于现代流行特点,色彩要鲜明;使用的语言要更有趣,善于利用网络用语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要文字、图片、动画相结合,丰富的资源才能稳固用户的心;群发送的信息要有价值,否则盲目推送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导致退订;群发送信息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给用户带来负担。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承载着服务广大师生的重任,应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微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高校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应用微信平台更全面、更有效地服务广大用户。

摘要:微信是目前我国首屈一指的社交工具,本文主要从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用户的原因、现状出发,提出对于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的建议,使高校图书馆更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价值,全方位服务广大用户。

微信用户 第9篇

截至2016年5月12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网上营业厅(电力微信+掌上电力)用户注册数突破10万户,达到12.924 5万户,该公司网上营业厅推广应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以来,该公司努力构建互联网服务新机制,充分发挥网上营业厅实时、透明、智能等优势,大力推广“掌上电力”APP、电力微信、95598智能网站注册与应用等多种网络营销服务平台,积极适应不同类型电力客户的服务需求,全面推行营销全业务移动作业,延伸供电营业空间,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为更好更快地做好网上营业厅(电力微信+掌上电力)推广应用工作,国网青海电力各供电公司结合地区实际,紧扣客户需求,持续丰富服务内容。发动一线工作人员到小区、商场、农村集镇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点,深入客户身边,积极向客户介绍演示“掌上电力”相关功能,现场帮助下载安装及注册交费;在供电所营业厅提供WIFI网络服务,通过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单、在宣传材料上印制二维码、安排专人协助客户下载安装及注册,传播推广网上营业厅应用;适时采取进商场、进社区、访客户等形式,积极开展网上营业厅传播活动,并安排95598藏语坐席人员做好咨询解释和推广宣传工作。同时,下达推广指标,责任到人,每周通报推广情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确保辖区内客户一般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微信用户 第10篇

(一) 目的

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至上”的理念, 调查分析师生用户对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号的真实使用习惯和偏好差异, 从分众化、差异化中找到医学院校公众号运营工作的触点、重点和落脚点, 为调整创新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以河北医科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用户为调查对象。

具体调查了解五个方面的内容:用户的微信公众号使用黏度和查阅习惯;用户对学校各微信公众号的认知程度和渠道;用户对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的相关诉求与偏好;作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用户传播行为;用户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评价及建议。

(三) 调查方法

本调查研究采取无记名抽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问卷采用单选、多选和简答题的形式。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其中学生400份, 教职工100份。总共回收有效问卷48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4%, 其中学生390份, 教职工92份。

(四)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EXCEL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单项选择题分析时, 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资料, 采用c2检验;等级资料,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项选择题分析时, 以各个选项为分析指标, 拆分成n个四格表, 采用独立样本四格表的c2检验。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二、调查结果

(一) 师生用户的微信公众号使用黏度和查阅习惯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师生用户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个数、查阅频率、日平均阅读时长和通常每天查阅时间段的调查, 形成对医学院校用户使用黏度和日常查阅习惯的基本认知和判断。

在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方面: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数量为1~5个的比例最大, 为42.30%;而教职工关注微信公众号数量为5~10个的比例最大, 为43.48%。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0.359,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关注公众号数量方面不同。

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查阅频率方面:学生中偶尔想起来才会看的比例最大, 为54.62%;而教职工每天查看所占的比例最大, 为42.39%。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5.081, P<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公众号阅读频率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日平均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时间情况方面:师生用户日平均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时间均以15分钟以内所占比例最大, 但就比例而言, 学生为67.95%, 教职工为55.43%。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2.457,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日平均阅读公众号方面有差异。

在这里, 我们把用户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长及查阅频率, 作为影响微信公众号用户使用黏度的因素来考察。学生用户群的使用黏度低于教职工用户群。

在用户习惯查阅微信公众号的时间段情况方面:习惯20:00以后查阅公众号的学生比例为82.05%, 教职工为79.35%。经c2检验, c2=0.361,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时间段的查阅习惯有差异。习惯在12:00~14:00查阅的学生比例为33.33%, 教职工为20.65%。经c2检验, c2=5.605,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时间段的查阅习惯有差异。

(二) 师生用户对校各微信公众号认知程度和渠道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师生用户对校内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个数、关注类别、关注程度以及关注方式四个维度的调查分析, 得出医学院校用户对微信公众号认知程度和接触渠道的具体判断。

在用户关注校内微信公众号个数的情况方面:学生中, 关注校内公众号为1~5个的构成比为81.54%, 教职工中构成比为82.61%。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0.05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关注校内公众号数量方面不同。

在用户所关注的校内微信公众号的类型方面:学生和教职工用户票选的最受关注微信公众号类型均为学校官方微信。学生关注官微的比例为53.59%, 教职工为56.52%。经c2检验, c2=0.258,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选项方面有差异。学生投票结果中排列在第二、第三名的分别是学生团体类 (32.56%) 和职能服务类 (29.23%) 。教职工投票结果中, 位列第二、第三名的分别是二级学院 (31.52%) 和党团思政类 (22.83%) 的微信公众号。经c2检验, 二级学院 (c2=15.696, P<0.001) , 职能服务 (c2=4.349, P<0.05) , 学生团体 (c2=25.269, P<0.00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这些选项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对校各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的关注程度方面:选择对校内各公众号的关注程度为一般水平的构成比最大, 在学生中为44.87%, 教职工中为40.22%。选择不太关注的构成比在学生中为35.38%, 教职工为13.04%。选择比较关注的构成比在学生中为5.64%, 教职工为32.60%。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5.672, P<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微信公众号关注程度方面不同。

在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方面:组织通知分别以41.03%和41.30%的比例优势, 在学生和教职工两个用户群的票选结果中位列榜首。排在第二位的均为朋友推荐, 所不同的是位于第三位的关注方式:在学生群体中是推广活动, 而在教职工群体中则为校内媒体。经c2检验, 推广活动 (c2=9.052,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选项有差异。

(三) 师生用户对公众号消息推送相关诉求与偏好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师生用户习惯的微信公众号的消息阅读途径、所喜爱的主题内容、推送形式、语言风格和认可的推送频率的调查, 得出医学院校用户对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的相关诉求与偏好。

在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途径方面:学生中选择通过以微信公众号为阅读途径的比例为71.28%, 教职工为61.96%。经c2检验, c2=3.054,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阅读途径方面有差异。通过朋友圈阅读消息的学生比例为28.72%, 教职工比例为51.09%。经c2检验, c2=16.850, P<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选择上有差异。

在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方面:学生和教职工最感兴趣的消息内容主题迥异。学生群体最感兴趣的前三项主题分别为:实用信息 (62.31%) 、医学资讯 (52.56%) 、励志美文 (41.79%) ;而教职工群体则为:院校新闻 (70.65%) 、大学精神和文化 (45.65%) 、讲座通告 (35.87%) 。经c2检验, 院校新闻 (c2=29.163, P<0.001) , 实用信息 (c2=32.822, P<0.001) , 大学精神和文化 (c2=14.344, P<0.001) , 医学资讯 (c2=17.617, P<0.001) , 讲座通告 (c2=5.311, P<0.05) , 励志美文 (c2=12.713, P<0.00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这些选项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喜爱的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形式方面:喜爱图文消息这一形式的构成比最大, 在学生中为80.00%, 教职工为86.96%。经c2检验, c2=2.372,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这一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喜爱的微信公众号语言风格方面:学生中, 喜爱网络流行语的比例最大, 为34.10%。教职工中喜爱正式消息体的比例最大, 为42.39%。经c2检验, 网络流行语 (c2=0.268,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这一方面有差异。正式消息体 (c2=9.148,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理想中的学校各微信公众号推送频率方面:选择灵活决定不时推送构成比最大, 在学生中为58.97%, 在教职工中为66.30%。经c2检验, c2=1.672,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四) 作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师生用户传播行为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师生用户转发文章的类型及原因、推荐微信公众号给他人的意愿、与公众号互动的情况、取消关注的行为和动机的调查, 分析作为主体的师生用户的传播行为。

在用户通常会转发的文章类型方面:学生用户通常会转发的前三类文章为情感励志 (40.00%) 、美图美文 (34.10%) 、生活百科 (28.97%) ;教职工群体则为生活百科 (43.48%) 、新闻资讯 (42.39%) 、情感励志 (33.70%) 。经c2检验, 新闻资讯 (c2=22.743, P<0.001) , 生活百科 (c2=7.227,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这些选项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的转发动机方面:选择转发动机为文章内容与自己相关的比例最大, 学生为66.15%, 教职工为72.83%。经c2检验, c2=1.509,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是否曾经把校微信公众号推荐给他人方面:学生中没有推荐过校微信公众号给他人的比例为65.90%, 教职工为57.61%。经c2检验, c2=2.228,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与学校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情况方面:选择没有和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互动过的比例最大, 学生中为66.15%, 教职工为59.78%。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1.238,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是否取消关注过校微信公众号方面:选择没有取消关注过校微信公众号的比例最大, 学生中为76.67%, 教职工为89.13%。经c2检验, c2=6.982,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在学生和教职工中, 因为内容不吸引人而取消关注的所占比例最大, 学生为33.85%, 教职工为26.09%。经c2检验, c2=6.41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五) 师生用户对学校微信公众号评价与建议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师生用户对校内微信公众号的总体评价及改进方向建议的调查, 深入具体地了解用户的内心期望, 明确学校各微信公众号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用户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总体评价方面:对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评价为一般的, 在学生中构成比最大, 为52.31%, 而在教职工中则为36.96%。评价为比较满意的, 在教职工中构成比最大, 为50.00%, 在学生中则为33.33%。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1.676,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总体评价方面有差异。

在用户最希望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的改进方向方面:学生中希望学校各微信公众号能够具有独特的风格, 可以引领用户的思想观点的比例最大, 为35.64%。而教职工最希望公众号可以深化医大的文化底蕴并且能够彰显出大学精神, 比例为50.00%。经c2检验, 独具风格引领思想观点 (c2=0.002,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尚不能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选项方面有差异。而深化文化底蕴和彰显大学精神 (c2=18.907, P<0.00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学生和教职工在此方面有差异。

三、思考

研究者在以上五项内容统计结果的基础上, 根据用户思维, 对河北医科大学校内微信公众号师生用户使用特点及公众号的现状和改进方向作了如下思考:

从用户的微信公众号使用黏度和查阅习惯的分析结果看:学校师生用户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偏少, 使用黏度较低。相比教职工, 学生用户的水平更低。这一现象与医学院校学生的课业压力大、专业度要求较高、思想活跃度较低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用户的习惯查阅时间多在20:00以后, 选择12:00~14:00查阅的学生比例大于教职工, 运营管理者可据此调整消息推送的时间点和目标用户, 争取增加阅读量。

从用户对学校各微信公众号的认知程度和渠道的分析结果看:师生用户对校内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数量普遍偏少。大部分用户对校内公众号的关注水平仅为一般, 教职工用户的关注水平稍高于学生用户, 公众号的普及范围和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师生最关注的公众号类型均为官方微信, 但之后的排名二者不同:教职工较关注学院和党团思政类的公众号, 方便其及时根据相关新闻和动态调整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而学生群体较关注学生团体和职能服务类公众号, 他们的注意力多专注于学业和自身发展。从关注程度和关注类别上看, 教职工体现出更为明显的“组织人”特点。组织通知在两个群体的关注方式中均排第一位。这一传播方式属于下行传播, 较传统正式, 说明学校的新媒体推广还处在尝试和起步阶段, 在方式和技巧运用上还不灵活。朋友推荐的方式对于一款社交类APP而言应更重视。

从用户对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的相关诉求与偏好的分析结果看:学生和教职工在公众号消息的阅读途径、推送形式和推送频率上选择偏好一致, 在最喜爱的消息内容和语言风格上诉求有差异。运营者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适宜的方法来兼顾、调和、侧重。调查发现, 与艾瑞咨询《2015年微信公众号媒体价值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相反, 河北医科大学用户优先选择从公众号直接阅读, 其次才是通过朋友圈。分析认为, 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公众号, 校内公众号是师生用户所属组织单位自办, 其消息推送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用户直接阅读公众号可以保证获取信息的全面完整。另外, 这也与河北医科大学用户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偏少, 其阅读注意力可以达到“有关”。选择朋友圈为阅读途径的教师比例高于学生, 这一现象与教职工的社交需求较学生而言更强, 其社交的频率和紧密程度更高有一定关系。

企鹅智酷的《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显示, 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方便生活和学习知识。而本研究相关调查则显示, 河北医科大学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主题为实用信息、新闻资讯、精神文化。可见精神文化类内容是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特色, 务必要编排。调查显示, 大学生需要精神的鼓舞和理想信念的指引, 教职工则站位更高、看得更远, 他们更关心大学文化氛围的浓淡和大学精神的源远流长。

从作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用户传播行为的分析结果看:内容与己相关是师生用户转发的主要动机。从师生用户转发分享的内容类型不难发现, 不同的用户群倾向于不同的相关信息:学生群体倾向于情感励志类, 教职工则倾向于生活百科类。运营者不妨在消息选题编排上, 多发些能够引发共鸣转发的文章, 以提高阅读量, 扩大影响面。师生中大部分用户没有推荐过校内公众号给他人, 而如取消关注则因内容的精彩度不够, 因此运营者需思考如何提升公众号的内容和服务水平, 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满意度, 使用户能自发对公众号做口碑传播推荐。另外, 校内各公众号之间的互推值得一试。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增强和用户的互动并培养起用户的互动习惯也很有必要。

从用户对学校微信公众号总体评价及建议的分析结果看:用户对校内微信公众号的总体评价还差强人意。教职工群体对校内公众号的改进期待在深化文化底蕴和彰显大学精神方面上更强, 这需要运营者在以学生为主, 以教职工为导, 以师生为本的前提上调和差异、综合考虑。可通过开设不同特色专栏的方式, 来协调并实现两个群体在改进方向上的不同诉求。

四、结语

根据本次对河北医科大学校内微信公众号师生用户使用特点的调查分析, 可方便广大医学院校公众号的运营者有的放失地调整运营策略, 有利于提高公众号用户的关注度、满意度和使用黏度, 促使医学院校的微信公众号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摘要: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师生用户微信公众号使用特点的调查, 系统了解并客观分析师生用户真实的使用习惯和诉求偏好。结合互联网思维和医学院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调整医学院校公众号运营策略, 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确保传播的实效性。

关键词:用户,微信公众号,传播,高校,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2015年微信公众号媒体价值研究报告[DB/OL].艾瑞咨询, http://mt.sohu.com/20150706/n416237912.shtml, 2015-07-06.

[2]契约.2014年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D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43889.html, 2015-04-14.

[3]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DB/OL].企鹅智酷, http://www.icaijing.org/entrepreneurship/article2566522/.

[4]沃纳·赛佛林 (美) , 小詹姆斯·坦卡德 (美)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 等,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112-128.

微信用户 第11篇

微信之所以推出企业微信,在微信官方看来,这与微信的发展有关。因为随着微信的应用渗入每个人的生活,生活与社交以及工作交流都在微信上,“特别是非工作时间,免不了因为同事们都在群里讨论工作,而参与进去。”微信认为,微信企业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人们私人空间,让工作和生活可以适当分开,避免带来太多的负担,这就是有更加纯粹的工作沟通环境的企业微信的推出背景与原因。

但企业微信推出的背景显然还不止这些。年初在“微信公开课 Pro”上现身的腾讯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说:“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我很担心。”表示要给微信用户减负。而企业微信这款产品的初衷,很显然包括了多种目的,一方面是卡位竞争对手,虽然阿里钉钉目前的企业用户数尚不足以成气候,但在发展之中,社交毕竟是腾讯的主战场,这一地盘不容他人觊觎。其次是在国外的Slack目前的发展势头也还不错,目前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目前业界也不断传出微软想要以 80 亿美元价格收购的消息。显然在微信看来,Slack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国内,因为国内潜在市场大,企业级市场是一个被业界认定的“万亿级”的市场,微信方面表示,中国的成规模企业至少有数百万家,但真正实现办公移动互联网化的屈指可数,中国企业里面还没有成长出一个巨人出来。

但是在笔者看来,在用户体验层面,企业微信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更重的职场社交焦虑。

很明显,腾讯不是阿里,对于腾讯来说,培育社交黏性可能是它旗下所有社交类产品的一个终极目标,而社交黏性的产生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大大小小的熟人圈子,你加入之后就离不开它。但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不同在于,企业微信它可能是一个让人充满焦虑的产品,因为它关乎职场中的人性与心理。因为作为职场人,必须经常关注公司的动态,同时关注最新讨论与谈话,关注事态最新进展,不愿意错过任何消息,这关于每个人在职场中的发展前途与位置,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的员工时刻在企业微信上讨论,你就必须参与进去,因为你不关注,就可能会有社交压力,这样一来,职场人会变成全天候24小时都关注企业微信的消息, 如果源源不断的消息在企业微信产生,这会让你产生社交焦虑与疲惫,如果你不参与进去,这可能会造成你的职场社交的孤立状态。

这里我们可以看国外的Slack,有一位Slack用户吐槽表示,Slack正在把我的注意力分散成一千个小碎片,在变成了一种永动的反馈回环:聊天越多,想参与的人就越多。每天都处于开会的状态消耗掉的时间实际上比你替我省下的开会时间还要多。如此周而复始。同时应付 10 几个聊天对话,你把我的工作时间搞成了一场没完没了的会议。

说回企业微信,如果职场中人重度参与到企业微信之中,这显然就已经偏离了企业微信的初衷,即这款产品并没有将工作与生活分开,而是走向了反面:人们为了避免遭受职场社交孤立,进而被迫重度参与到工作职场的状态更新,当你决定使用企业微信的时候,你就要开始做好全天候24小时关注企业微信的准备。你如果对职场参与置之不理,你会感受到巨大的职场社交压力。

另外,企业微信还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因为自身产品左右互搏而造成对用户多重打扰的压力,与减负与高效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们知道,腾讯本身有企业级社交产品,就是2003年推出的办公沟通软件 RTX 。RTX虽然也有移动端APP,但其属性相对于稍微偏向于PC端,在职场之外的人群中普及度与知名度相对有限,而通过推出一款以微信命名的移动端进化版的办公产品,更容易引发全民关注的传播效应并快速打响知名度。但事实上,这样一来,腾讯则有三款产品左右互博:微信、企业微信与RTX。当然这是腾讯一贯的运营思路,对于有钱有资源的腾讯来说,所谓运营的成本与资源的内耗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腾讯的想法是好的,比如说,让职场与生活分开,但事实上,对于办公人士来说,一般不会暂时放弃任何一个职场沟通工具。而对于微信这款架构了所有熟人社交关系链的重度社交产品而言,你要真正分开职场与工作很难,你即便有企业微信,但在你的微信社交里面,你的同事工作群与讨论小组依然会不断出现未读消息,你不可能因为企业微信而解散你的同事工作群与删除你的微信同事,甚至你也会保留RTX,因为每一种社交方式的背后,它都需要一个备份与备选的工具。这样一来,则导致工作消息会从RTX、微信与企业微信各种社交入口源源不断出现,继而造成持续重复的骚扰。另外企业微信推出“休息”的功能,就其初衷是可以让员工在休息期间不受打扰,可以不用接收信息,帮员工区分工作和生活,但这可能不讨领导喜欢,领导或老板喜欢员工随时在线,无时无刻为公司分忧,如果在关键时刻,老板找不到员工,无疑又会重回微信渠道处理工作事务。

因此,从用户体验的层面来看,企业微信可能会使得用户被多个社交产品骚扰,多重打扰而导致用户疲惫不堪,企业微信的初衷是为用户社交减负,干扰更少,效率更高。但可能出现的情况则是走向反面:打扰更多,效率更低,用户更疲惫,也更焦虑,微信显然并未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好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另外则是,企业微信一旦做大,必然会分流微信使用时间,降低微信的活跃度,毕竟从KPI与外界给予的估值来看,微信的高活跃度、占有时长与深度用户沉淀则是其想象空间与高估值与商业化前景的核心要素,张小龙认为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了,所以要减负。我们看到,比如微信上的小红点可能一半是工作事务一半是私人生活,工作生活搅拌在一起,这是微信的社交困境。但如果职场用户过度关注企业微信的职场社交, 可能会降低微信活跃度与用户参与度时长,这可能导致微信本身的广告收益受到影响,包括广点通接入微信公众号的展示广告与朋友圈商家广告。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

事实上,为了要解决把生活与工作分开的这种用户社交困境,目前Facebook也在绞尽脑汁。我们看facebook的做法,Facebook上此前推出了 Work Chat for Android,让用户在“度假或专注工作时,可关闭不想看的消息通知”。而用户需要Facebook提供的企业协作工具Facebook at Work的工作账户才能使用这个应用。这里可以思索一下微信的解决方案,能否为微信开通两套账号体系,这两套账号体系分别面向生活与工作,自由切换,一旦切换到工作账号体系,即屏蔽生活类消息的打扰。很显然,社交困境自然有它的解决办法,所以企业微信的推出,可能其核心战略在于企业级市场的营收方面。

上一篇:地方信息资源下一篇:道路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