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教练员论文

2024-05-12

武术散打教练员论文(精选9篇)

武术散打教练员论文 第1篇

张根学1965年5月28日出生于西安市北郊枣园村。1981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连,1984年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某支队擒敌技术教员,1985年任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保安公司擒拿技术总教练,1988年任西安市特警队擒拿技术教官。1994年2月创建陕西省专业武术散打队,任主教练。1995年任国家武术散打队教练,2001年评为高级教练,任国家武术散打队主教练,兼任陕西省武术院院长。2004年任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2006年12月评为国家级教练,任陕西省武术散打套路总教练。2007年3月任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

张根学幼年师从摔跤教练赵安利(现任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副局长、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训练基本功,并于上世纪70年代跟随陕西省著名摔跤教练陈建虎练就了过人的本领。1981年应征入伍后,在军队的格斗比武中战胜数名高手。1984年10月在武警北京总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85年退役后到西安公安战线工作,曾只身擒获6名窃贼,空手夺刀制服歹徒,获得西安市公安局十大治安标兵称号。

他所培养的陕西武术散打队员在1995年8月美国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一举拿下武术散打52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三个级别的冠军。2007年,国家武管中心把中国武术散打队的集训基地放在了陕西,从此,以张根学为总教练的中国武术散打队在亚锦赛、亚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中大显身手。截至2011年底,成就世界冠军60个,洲际比赛冠军19个,全国冠军13个,确立了中国武术散打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竭忠尽孝谓之人

外界把张根学看成是一个传奇性的风云人物,是由于他最早的农民身份和部队出身,正是他的这种身份和出身,使他身体里流淌着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勤苦、孝悌、坚韧坚毅的血液,成就了他忠诚仁厚的高尚情操。

张根学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是单位主任,还兼任党支部书记,忠诚于党的武术事业,为武管中心牢牢把握着前进的舵盘。每当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陕西省体育局布置各项工作任务时,他都细致、周详地安排,全力以赴地完成,认真履行职责。

他经常教育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抓住机遇,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在国际大赛上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立党为公,从不以权谋私,不越权多开支一分钱,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相反地,他却十分关心有困难的运动员的生活,经常掏腰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队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曾经为陕西体育训练中心厨师长李新奇治病募捐善款600元,先后两次向地震灾区捐款1200元。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的博大胸怀。

2010年7月,在国家武管中心武术协会工作陕西调研会上,张根学作为陕西省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旗帜鲜明地要求全省各级武术组织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努力构建和谐武术,全面推进陕西武术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此后,陕西省武术协会在基层组织管理、组队参加比赛、全民健身日活动、段位制教程普及、标准化建设、宣传挖整报道等各项工作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被中国武术协会、国家武管中心连续评为先进单位。

张根学是一名孝子,与老母亲感情很深,虽说母亲家离训练基地不到二十里,但因为训练任务重时间紧,不能每天回家探望母亲,他只好托付姐姐照顾,以尽孝子之情。他十分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备战奥运会,就是母亲住院,他也义无反顾的坚持在京训练,嘱托姐姐代他床前尽孝。在家庭与事业上,他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备战训练,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奥运会结束后,朋友提起此事,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汉子却泪水夺眶,只说了一句话:值!为祖国利益争得荣誉。值!

2010年,他母亲辞世,他怀着巨大的悲痛,为慈母行孝。当时在张老太太追悼会上,看到他形容枯槁,心在流泪,无以言表。勇者的悲痛化成力量,他毅然率领全队忘我地训练和比赛,终于在当年的多个国际武术散打比赛中获得巨大成功。他为国家和人民争得了荣誉,也同样报答了老母亲的养育之恩。大忠大孝兼而得之,为常人所不及。

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是首先做一个真正的人,张根学做到了,就是因为他竭忠尽孝。

安危定变谓之才

人的机缘往往为准备充分的人所把握。张根学从小热爱武术,曾经在全军格斗比赛中脱颖而出,完善地完成了一个团近一万余战士的步法操练;他担任过武警部队、公安部门的技术教官和擒拿总教练,建功无数。他是一个认真干事且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具有开拓者和跋涉者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1994年初,张根学拉起了陕西省第一支专业武术散打队,而这支队伍最初可以说是一支“三无”队伍,无编制,无经费,无场地。正是凭着张根学的惊人毅力,克服多个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把这支队伍扶植成为陕西省的重点运动队,全运会的重要夺金点。在他的争取下,2001年,全队有了编制,有了经费,建成了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和训练场馆,陕西武术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三秦大地崇德尚武之风得以有效组合,得以振兴,重新奏响了秦韵武魂,面貌一新的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令全国武术界乃至体育界刮目相看。

2007年3月,张根学就任中国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后,他把国家武术散打训练基地放在了陕西自己家门口,使陕西成为第一个国家武术基地。2012年2月25日,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正式成立并落户于西安,这与他配合国家整体规划,积极组建国家武术散打队,为建设铁军而投入长期的正规化、标准化科学训练是决然分不开的。

当武术散打运动在全球方兴未艾之时,当武术作为奥运会八个预选项目之首已经有望进入奥运会之时,武术散打国际间的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由于人种方面的差异,一些欧洲优秀选手一旦掌握了中国武术散打的运动奥秘,他们凭着自身较好的身体先天优势,极有可能对中国武术散打的霸主地位形成冲击,特别是在大级别的比赛中威胁更大。作为总教练,张根学远虑近忧,他以不可懈怠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实战是散打的命根子,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年来,以“搂抱变摔”灵活、多变、奇诡的招数,以我为主,控制过程,强化技艺,实现积极性攻防,达到化打合一,凭借坚强意志、强化战术提升中国散打的实力,冲破欧美大级别垄断。

安散打武术之危,定散打发展之变,非英武之才不可为矣。

治国安邦谓之学

张根学有着丰富的管理学识和经验,作为中国武术散打和陕西武术的领头人,对于武术管理,他聚集贤才,分级管理,以确保机关建设出人才,散打前线猛冲锋。

为加强领导力量,2011年5月,他设法让上级组织从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挖调人才充实到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几位极富才干的中层干部委以重任,让他们在武术散打队伍建设中大展拳脚。

他在执教中始终把目标瞄准在世界冠军这一目标之上,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为了能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他既要亲自抓好训练,又要管好全队日常生活。每年的冬训,他都事必躬亲,从严训练,从严管理队伍。在长期的训练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科学训练为指导,吸取传统训练和国外训练的先进经验,刻苦钻研,总结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训练方法。他务实能干,抓好每节训练课,从平时训练中要成绩,从实战出发,挑战极限,把国家武术散打队煅造成了一支铁军,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他的倾心执教和无私关怀,一个个冠军才得以脱颖而出,他也因此而深受队员们的尊敬和爱戴。几年来,陕西武术在他的带领下大踏步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武术散打队战绩辉煌,捷报频传。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行的2012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上,46支代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体协的495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比赛,所有金牌全部由国家队选手获得,显示出新组建的武术散打国家队的强劲实力和高水准的训练效果。

他治的是武术,平的是散打的天下。自1997年至2011年连续15年,在陕西省体育局年度考核中,他连年被评为“优秀”。2003年,他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他又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2007年,张根学荣享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08奥运圣火陕西传递手。

无论从振奋民族精神层面,还是在丰富的技法表现层面,武术散打都称得上是武术的主打项目。如果武术可进奥运,那么散打必将成为最先入奥的中国武术项目。若干年后,当武术走进奥运会大门的那一激动时刻,人们会首先想起这支队伍里曾经有位先驱者张根学。

经天纬地谓之文

现在国家提倡大武术观,其核心是大武德观。在张根学领导下,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武术协会,以中华气节和民族精神为脊梁,政治上跟党走,服从组织,服从上级,尊重领导,追求道德情操,严格纪律,健康武风。唯此,一个单位才会有程式、有序、持续、有效运转。试看运动队整装待发,一路号令,作风雄美,顽强操练,不以武咄咄逼人,不以身试规试法,训练有素,形神兼备,时刻牢记自己是国家的体育形象人,外似安逸儒雅,内有浩然正气。这才是武术的根本。此乃经天之文。

张根学以“德、识、力、功、艺、传”的古代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影像、生化、医疗手段紧密结合,实施军事化封闭式科学管理和训练,提升混养代谢水平,追求动作精细化,以中国崛起的现代竞技水平,在世界武坛与泰国拳、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西洋拳击、美国自由搏击、俄罗斯散打分庭抗礼。他深谙踢打摔拿靠的五大技法,遵循“远拳近肘贴身靠”的原则,不停地考察和研究外国的先进技法,分析中国散打与国际搏击的区别,研究市场化规则与擂台规则的异同点。先后撰写大量武术论文,从理论上丰富提升中国散打技法,实现技术上的先进。

霁月光风谓之度

2011年12月1日,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与参加全国武术散打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在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武术散打馆,一同观摩了张根学执教国家武术散打队实地训练全过程。在张根学有序有度有节奏地号令声中,数十个散打顶尖运动员滚打搂摔,动作整齐,吼声震天。他手把手施教,亲发口令量秒表。同时,他也会演示用最先进的摔打技法在一瞬间巧妙地把一位运动员摔倒在地,让运动员长了见识,增长了本事,从而博得全体选手的尊敬和爱戴。

张总教练深知细节决定成败。他要求运动员注重礼仪,统一服饰,运动员宿舍不放电视机,晚间集体定时上网,为的是保证充分休息。训练中一丝不苟,生活中合理调节饮食,夜半时分查看寝室是否有队员打呼噜,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过程了如指掌,呵护有加。他用自己的积蓄奖励优秀运动员,经常与运动员谈心,问寒嘘暖。总之,张根学总教练总是在威严中透出深情的爱。

为了保证平时紧张而有序地训练,张根学总教练的办公室常常在子夜时分方才熄灯,特别是在国际武术大赛的前夜,他经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武术作文:学散打 第2篇

下午,我们刚到武馆门口就听到馆内呐喊声响成一片,我顿时三步并成两步,一下子冲了进去,只见和我一样大的学生早就开练了,我赶紧换上训练服,赤脚走上软垫。教练先让我们跳绳,跳了十分钟。我拿起绳子,竭尽全力地跳了起来。我看见教练手上拿了一根木剑,我边跳边想:这里的教练好凶啊!我一定要听教练的话把动作做好,否则就要挨打了。过了好久,十分钟才到,我的脚都非常酸了,还没轮到休息一会儿,教练又让我们到把杆那边练基本功。教练先让我屁股靠墙,让我把脚打开,然后把我的膝盖弄直,最后再一屁股坐了下来,直疼得我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我看到爸爸用口型对我说:“男孩子,不许哭!”我赶紧把眼泪擦干,就这样过了几分钟,教练让我起来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站不起来了。

全部的热身运动结束后,总教练当众宣布散打训练正式开始。教练让我们做蹲下跳起加俯卧撑的动作,每组25个,共做4组,我想一共要做100个啊,太夸张了吧,真多!每组一做完,我累的脚都软了,只能一个劲的喝水。终于等到全部做完了,教练开始教我们散打的基本架式,我认真地学着,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动作,教练又接着教我们左手出拳,我也很认真地学着,很快也学会了。这时一个教练走过来,看到我这么认真,就提前教我左右手连续出拳,我按照要领,对准教练的手掌心全力出拳,教练不断地纠正着我的动作,我也打得越来越有感觉了。

武术散打教练员论文 第3篇

每一事物的存在都会有其相适应的人群, 而只有了解该事物在社会中适合的人群, 在推广策略上进行合理定位, 才能使该事物进行最优化推广。散打项目也是如此, 要想使散打项目更好的推广, 就应该了解其受众群体, 了解向传播群体传播者的基本情况。所以, 本研究选择开封市各俱乐部散打项目的学员和教练员进行了调查, 以了解散打项目的受众群体, 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2、各健身俱乐部散打项目学员年龄分布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按照7-15岁的初中、小学期, 15-22岁的高中、大学期, 及22-35岁的步入社会工作期、35岁以上的稳定期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俱乐部散打项目学员中以15-24岁的人群为最多, 其次是24-35岁的人群, 再者是7-15岁的人群, 最后是35岁以上的人群。散打项目的人群特征的分布状况表明, 15~22岁是散打运动的习练者最多, 这可能是因为15-22岁一般属于高中与大学阶段, 高中阶段是一个向社会生活过度的准备时期, 是一个人自主思考未来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时期, 此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并逐渐成熟;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阶段其社会交往上升到了第一位, 情感和学习转为第二位;社会交往的增多使他们对各种人或事产生不同的心理价值与对抗; 同时由于学习、情感、工作等问题的困扰, 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了压抑。由表中可以看出24-35岁之间的人群排在第二位, 这类人群大多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 对社会生活处于一种适应阶段, 从一个由被养过渡到自养, 由他定向自我的过渡, 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同时, 自我独自活动的增加对安全问题需要特别考虑。以上的两类人群选择散打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价值, 社会学的研究者将其称为:社会安全阀, 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类制度或习俗, 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 能为社会或群体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 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 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 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以上的两类人群处于人生的不断改变、过渡阶段, 心理及其烦躁, 散打运动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途径。表中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7-15岁和35岁以上这两类人群, 前者的自主性完全由家长来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练习散打运动取决于他们的家长, 家长如果认为孩子学习散打运动能够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并且很有必要, 那么家长就会让孩子去练习, 反之, 就不会让孩子去练习;后者, 处于人生中的基本定型阶段, 已经适应了工作和生活, 工作上可以处于一种繁忙的状态, 心理上有寻求散打运动刺激的倾向, 但由于生理结构、人生价值的转变, 对散打运动的实践练习已经产生惰性或失去兴趣。

3、各俱乐部散打项目教练员状况分析

练习员反应了某地区散打运动发展的基本状况, 对开封市健身俱乐部散打项目教练员的分析有利于更精确的把握该地区散打运动的基本状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由表2可知, 教练员在年龄分布上表现为青年教练员较多, 占教练员总数的76%, 这可能是由于近代散打起步较晚造成的, 23岁以下的教练员有四名, 虽然他们的年龄年青, 但这其中大多数是学生, 来自河南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在校生, 他们经过了长期的专业训练, 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上虽然他们经验缺乏, 但表现出了新式的教学方式与科学系统性。33岁以上的教练员只占总数的23%, 这也可能是由于近代散打起步较晚所造成。从教练员年龄的分布来看, 开封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分步较为合理, 对于促进现在散打运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教练员等级的调查中, 二级以上的教练员占到了总数的77%, 说明了开封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高专业性, 表明开封地区开始全面的进行了现代散打运动项目的推进, 同时也表明传统散打在开展中没有顺应时代的革新而逐渐退出了现代健身行列。在学历调查中表明开封健身俱乐部散打项目的教练员具有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人员占到了53%, 说明开封地区的教练员队伍大多数接受了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学习, 对生理生化、解剖、营养、心理等学科有一定了解, 这对于俱乐部中散打训练的科学化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在练习员是否参加进修的调查中, 占61%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进修, 这说明俱乐部较少给教练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等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机会。总的来说开封健身俱乐部散打项目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较高, 结构合理, 这有利于散打运动更好地在开封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散打职业俱乐部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可行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传统武术PK散打 第4篇

这里我所说的武术主要是指传统武术,她包括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并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各种拳种,以及各种武术竞赛套路。

散打是指目前被国家体育局武术研究会所提倡和推广的武术技击项目。她是在我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国拳等外来拳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再加上我国所特有的摔跤技法等内容而后形成的一种近代搏击术。她讲究的是远腿近手贴身摔。她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一招制敌”、“江湖绝招”或是以“性命相搏”的“生死无论、各由天命”的江湖式比武。而是在一定规则下,以自己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灵敏度等为基本素质;以各种拳法、腿法、摔法为基本支撑的技术活动。其实质更是一种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与散打运动也是各有特色。

传统武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延习,历代不乏高人对其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具有实战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并将各种攻防、锁拿、掷跌、踢打等技法融入套路之中,进行全面训练。其特点是:重心低、步法大、站桩立马、腰马配合、力从腰发、踢腿不过膝。更注重绝对力量、硬度、强度的训练。比如,举石锁、打树干、蹲马步、绑沙袋。与人较技,先立门户,主要是以力量取胜。因此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而散打的特点是:重心较高、步伐灵活、进退自如,攻守转换快、攻人意识强。拳法以直拳、勾拳、摆拳为主,简单凝练、紧促有效、直接快捷、攻杀凌厉。讲究:短、平、快、狠、稳、准。干净利索,便于连续攻击,常常是一击必中。其腿法以正蹬、侧踢、鞭腿、勾踢、转身后踢等踢法为主,打法凶悍、刚猛强劲,其中犹以侧踢、高鞭腿、转身后踢等杀伤力最大。讲究的是踢罢就收,以攻敌头部为佳,以攻敌胸肋为次,敌之大腿、小腿、膝、足都为我攻击之目标。腿较臂,长而有力,因此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之说。其摔法更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常用的有:抱腿别摔、抱腿打腿摔、抱腰过背摔、夹颈过背摔、抱腿勾踢摔、抄腿钩踢摔等。讲究的是贴身近战,破坏对方重心。手法准、上步快,料敌先机、一击必中。可在心理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慑力,彻底摧垮对方的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有“宁挨十下,不挨一摔”之说。

但,他们也各有其缺点。

传统武术攻敌速度慢,攻防转换慢。绝对力量大,但爆发力较小,不能够连续攻敌,对头部防守不够。这也正是由于传统武术重心低、步法大、大弓大马所必然导致的恶果。另外,练传统武术的人很难有实战机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没有对敌经验,一旦与人实战,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束手束脚、被动挨打。这也是平时只注重套路训练而不注重实战的必然结果。

而现代散打,由于其步法小、重心高、拳法紧凑,就必然导致攻防转换快、攻敌速度快,可以连续击打对方。但也正是由于这样,她才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稳度不够,容易被对方破坏重心而摔倒。特别是在其使用腿法时,由于单腿支撑,下盘严重不稳,稍被对方攻击,就很容易摔倒。但由于散打重实战,经常捉对厮杀,因此其对敌经验相当丰富。真可谓见多识广。一旦与人较技,则不慌不忙,沉着应战,心不跳,手不慌。心态一放松,就全身皆松,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因此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亦或是武术大师一旦与散打选手对阵,则一定是败多胜少。还有一点请不要忘了,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往往是饮食不科学、训练不系统、体力和耐力不足。而散打呢?往往是运动员出身,其饮食合理、训练全面、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一跑就是十几里,其体力和耐力要远远高于传统武术爱好者。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一旦与散打爱好者对垒,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可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请广大武术爱好者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身法,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步法、拳法和腿法。传统武术练的是贴身近战,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放长远击。因此,传统武术爱好者应该以身法迎敌而上,贴着对方身体和对方近战肉搏,臵对方拳法、腿法于无用武之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第二,传统武术重心低、力量大,而散打运动则是重心高,力量小。因此,我方贴身近战后,猛攻其下三路。臵对方于时时刻刻有被击倒的危险境地,让对方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使对方有力使不出,有劲使不上。

第三,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功力,一进俱进,一退具退,上下齐动,左右齐攻。而散打运动练的是稍节劲,以拳,脚攻人。毕竟是肢体运动,其打击力毕竟有限。一旦贴身后,我方将内功运至于掌、拳、肘、腿之上,运用整体功力,使内劲猝发,刚烈猛狠、惊炸冷脆,必然是一击必中,迅速结束战斗。

第四,闲暇之余,多看看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截拳道等其他拳种的书籍。一是以便于做到胸中有数,对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二是能学习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武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武学技能。

武术散打心理训练浅探 第5篇

1 散打心理训练的必要性和作用

散打运动是一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运动,它表现在技法、智能和胆勇上的对抗,是以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对抗运动。身体接触性强、危险性大,从而对练习散打的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怕受伤、怕摔倒等。形成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造成精神负担,严重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慌乱、步法笨重、反应迟钝、进攻防守不果断等,影响了训练效果。另外,在平常的散打训练、比赛中常常看到或听到某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都很高的情况下,由于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动作变形等情况而惨败于比自己差的运动员的情况,令人惋惜和感叹。所以在日常散打训练和训练中除注重运动员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的训练外,还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科目和内容来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散打训练的始终,使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散打运动水平。通过对散打队员的观察、试验和调查,结果证明有心理训练的运动员无论从完成倒功、实战精神面貌、抗打能力、训练比赛等方面都比无心理训练的队员要好,充分证明了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散打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水平。在激烈的散打对抗中运动员的心理上受到强烈、紧张的刺激,从而导致心理压抑状态出现,心理活动水平降低。心理训练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实战的情景使运动员得到心理锻炼,调节心理活动强度,提高心理活动水平。(2)培养运动员优良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养成勇敢、大胆、坚定、顽强、沉着、果敢、机智、坚韧等心理品质。为提高散打运动水平打下基础。(3)克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训练和比赛中强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造成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动作迟钝、反应慢等),心理训练是克服心理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2 散打对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2.1 高度的注意力和坚定的信念与自信

散打运动是一种危险性、复杂性的运动,对手的情况各种各样,可能遇到比自己实力差的对手,也可能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如果遇到比自己实力差的对手就看不起,傲气十足,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那么在关键时刻同样遭到失败。只有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保持心理的适度紧张、把握战机、积极主动战胜对手。如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时,思想上就有很大压力,失去战胜对手的信念和信心,造成不战而败的局面。而只有坚定的信念与自信心,才能带来顽强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敢行动,从而在心理上战胜对手。才能反败为胜,彻底战胜对手。

2.2 稳定的情绪和自控力

比赛是错综复杂的。在比分落后或领先于对手时,我们都要保持沉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及时稳定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加强自制力、耐性和对干扰的承受力,理智地分析会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准确地判断出潜在危险,果断地决定出对策。所以只有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适度的自控力和稳定的心理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战胜对手。

2.3 冷静观察,正确分析,及时果断判断

在激烈的对抗中,通过对对手多方面的观察(对手神态、表情、性格、个人素质、技术特点等),并在观察分析正确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情况的发展趋向及程度,了解对手的意图后,才能准确判断出对手的薄弱点,从而把握最佳的时机,扬长避短、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手。如我们遇到了比自己个子高的对手时,通过观察分析出其臂长、腿长的优势和动作慢的缺点,从而找出自己进攻重点。用灵活步法不断变换角度去打击对手,并且多做近身摔、靠身摔等技法,只有这样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地进行击打才能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2.4 灵活机敏反应能力和顽强的斗争意志

心理上的反应称为心灵反应,它是通过动作速度来体现的,反应速度快,动作速度自然会快,只有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激烈复杂的散打训练和比赛。而要想达到最后的成功,除具备机智的反应能力外,还要有顽强的斗志。如在倒功、手脚靶和实战训练中,运动员手肘磨破了皮,身上受了伤的情况下,只有凭着顽强斗志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 在散打训练中进行心理训练的体会

3.1 教员诱导与运动员自觉参与的训练原则

散打训练中,运动员产生不同心理困素是多方面的,也比较复杂,但教练员诱导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员应主动做好几项工作:(1)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运动员情绪,所以必须以身作则,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示范动作准确无误,并多层面进行示范。即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又要对运动员亲切,使运动员在没有压力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和训练。(2)训练中采用切实的保护措施,如在倒功练习中,开始要在两名同学的保护下练习,以减轻运动员开始练习中的心理压力,帮助运动员较好地完成动作,又可避免事故的发生。(3)认真钻研教材,改进训练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运动员心理,灵活运用多样训练形式。如,根据散打项目的动作难度,对意志品质薄弱和胆小怕事运动员采用教育帮助、分解练习等方法,帮助消除思想顾虑,减小动作难度,逐渐地磨练其意志品质,提高技艺水平。当然,教练员诱导作用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积极态度和主动配合上。因为运动员必定是我们心理训练的主体,所以平常要加强对运动员训练兴趣的培养和对训练意义的认识,增强其自觉性积极配合教练员做好心理训练工作,提高训练效果。

3.2 因人而宜,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心理训练。因人而宜,分别对待,“对症下药”地发展运动员的心理潜力,促进心理平衡发展。如对产生恐惧心理表现畏缩、胆怯、紧张、惊慌失措的运动员除给他们分析动作要领外,还要让与其身体条件相近的同学多做示范,采取多种保护措施等方法帮助其克服畏难、恐惧心理,大胆地练习;对不相信自己能力,对训练、比赛缺乏信心的运动员,要多采取表扬鼓励,帮助的方法使其鼓足勇气。还可通过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来重新认识自己,增强其自信心,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对活泼好动的运动员,除少表扬外,还要正确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投人训练。如“重音”训练法,信号训练法都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3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在平常的训练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现实水平进行训练,不能开始就片面要求训练强度和难度,使其高于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从而使运动员望而生畏,失去信心。所以要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增大训练难度和强度,安排好运动量,既不要出现“吃不消”的现象,也不要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让运动员在宽松的心理状态下,感到自己在进步,迸一步增强其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在训练中还要注意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运动员训练具有连续性。即使在十分疲劳,连续失败而失去信心时,教员也要给予鼓励和战术指导,使之坚持到底,从而使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

3.4 采用多种训练形式有助于心理训练

根据运动员心理特征、活动规律和训练内容采用不同训练形式,诱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促进其技击水平的提高。(1)加强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就是贯彻训练情景与实战条件相统一原则下进行训练,模拟实战外部景象。如竞赛场地、环境、音乐等。也可模拟实战中各种困难情况,增加突然性因素等。创造近似于实战的心理环境,使运动员的情绪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并通过训练学会自我调整,从而使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就是要静下来,两目微合,脑子中像放电影一样把自己训练中的各种正确技术动作、组合动作和击打顺序想一遍,或假想两人正在实战,对手出现空当,我用组合技术将对手击倒。这时,要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把自己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每一个步伐都要想象到。(3)加强配对练习。散打运动就是两个人对抗的运动,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多采用领作、相近、差级等配对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采取大个对小个、技击好对技击差,胆大对胆小的配对原则下进行训练。增强了运动员的胆识观念和自控能力。(4)加强计量训练和奖惩措施,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定时或定量的方法进行练习,并对超额按质按量完成动作的运动员进行奖励,而对完不成动作的运动员进行惩罚,从而既锻炼了他们意志品质,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训练兴趣。

一般来讲,散打的心理训练不是一个独立的训练科目,而应贯穿于整个散打技战术训练中,只有在平常的训练训练中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心理训练水平,使心理训练成为推动散打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散打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散打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把心理训练纳入散打训练的各个阶段,才能充分提高散打训练质量。

关键词:散打,心理训练,表象训练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祝蓓里,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的分析 第6篇

1 散打运动的时间特征

散打作为竞技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每局比赛里,要尽可能地重创对手以期获得优势胜利,或尽可能多地击中对手以点数获胜。根据散打竞赛规则,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商业性比赛和团体赛除外)都是采用三局两胜制,即在一场比赛里先胜两局(优势胜利除外)的选手获得胜利。每局净打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根据李勤等所作的统计,散打每局比赛总对抗时间占每局比赛时间的28.6%,平均每次对抗时间(4.29±2.93)秒,总间歇时间占每局比赛时间的71.4%,每次平均间歇时间(10.71±4.58)秒,而且一局比赛中每次对抗时间越长对抗次数就越少,比赛就越剧烈。

除对抗时间外,加上每局由于倒地、先后倒地、强制读秒和有可能的犯规、下台等所需的暂停时间,每局比赛时间大概需要3分钟左右,根据竞赛规则规定的每场的前两局都是同一选手获胜的不进行第三局比赛,每场比赛大概需要7(两局)至11(三局)分钟的时间,但比赛中出现选手被KO、优势胜利、犯规或受伤中止比赛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在这些状况出现的情况下,比赛的时间就很难确定。另外,如果在三局比赛中出现平局,将会加赛一局,直到比出胜负为止,这样一场的比赛时间将超过15分钟。

所以,散打每局比赛属于变速运动,大约1/3的时间做快速运动,2/3的时间速度平稳,而每场比赛属于间歇性(局间休息1分钟)的变速运动,比赛时间表现出区域集中性的特征———每场比赛所需时间主要集中在7至11分钟的时间区域内,分布在大于1秒的时间区域上。

2 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

散打运动的比赛是在高60公分,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的,双方运动员必须在激烈的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保持自身的平稳,一方面要尽可能通过合理技、战术的应用击中、摔倒对手或迫使对手下台,又要防止自己在快速移动中滑落或被对手击落擂台(竞赛规则规定一方运动员下台,台上的运动员得两分,如果在一局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先下台两次则另一方获胜),所以,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首先表现在运动员的移动上,运动员在场上不仅要抓住每一次得分机会进行猛烈的攻击,而且在后退防守时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擂台上的位置,以弧线后退为主,既可以躲过对手的直面攻击,又防止自己跌落擂台或身处擂台边缘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为自己的反击赢得空间距离和时机。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其次表现在运动员的形体上,散打运动员一般有相对较长的四肢,正所谓“腿长臂长,拳脚为王”,较长的四肢放大了可以进攻的有效距离和防守范围。

散打运动的场地空间较小,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很容易跌落或被击落擂台,因此,运动员的移动要快速、灵活,击打要凌厉、凶狠,阻击要果断、快速,战术要全面、娴熟,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给予对手最有效的打击。这不仅说明散打运动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灵敏和柔韧素质有很高要求,而且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抗击打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在战机出现时果断出击。

3 散打运动的体能特征

3.1 散打运动的供能特征

根据我国著名的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具有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级和优势胜利的比赛特点,且在比赛中相持而无进攻动作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8秒(竞赛规则规定),因而,间歇时间短、回合多、攻防转换快是散打比赛的显著特征,根据有关统计研究,一局比赛中选手有平均10次以上的交锋和相应的间歇次数,每次平均对抗时间为(4.29±2.43)秒,最长对抗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每次间歇时间平均为(10.71±4.59)秒。这说明散打比赛是一项强度大、时间短、速度力量型的对抗期和非对抗期组成的变速运动,这样的项目特征决定了散打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功能为辅的混合供能,但由于比赛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在实际比赛中很难对其功能特点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根据李勤等的研究,散打运动的无氧供能约占84.7%,有氧供能约占15.3%,该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在其测定的30秒和60秒极限运动后散打运动员的血乳酸与200米运动员最为相近,且个体乳酸域也基本相同,说明散打运动员的无氧功能更偏向于ATP-CP供能系统。从技术特征看,快和狠是散打运动的重要技术特征,在比赛中表现为起动突然、移动快、回防快、反击快和击打力量大、迅猛,这些动作都需要运动员有很好的爆发力,而爆发力是指身体在最短时间内的最大用力,ATP-CP系统的供能是肌肉发挥爆发力的基础,是爆发力动作的能量主要供应系统,但它在人体的含量少,在激烈运动中,肌肉内的ATP-CP只能维持10秒左右的时间,消耗后的20-30秒内合成一半,2-3分钟可完全恢复。而散打比赛每局比赛需要持续3 min,时间较长,因此该项目既依赖于磷酸原系统又需要乳酸能系统供能。一般认为,在极量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乳酸能系统即可参与供能,在运动30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

所以,散打运动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功能为辅,且无氧功能更偏向于ATP-CP供能系统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训练中要注重对无氧供能力尤其是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同时又要强调动作技能的提高,因为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运动员在运动中能量消耗会减少,机体利用能量的效率会提高。

3.2 散打运动员的体形特征

竞技运动就是要充分挖掘人体的潜能,逼近人体的极限,创造超人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即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决定了一个运动员将来能取得的成绩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进行运动选材的依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即对潜在竞技能力的充分挖掘,它是让运动员表现出超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决定着运动员潜在的能力能否表现以及表现时间、充分程度和保持的年限,这也是为什么训练要科学化的原因。

运动员的身体是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物质条件,也是潜在的运动能力物质载体和表现工具,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即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从事某项竞技运动。贺子文在“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原理”中指出,格斗项群运动员要求有较高的身高与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这符合结构决定功能论,即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定的形态结构实现特定的机能活动。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告诉我们,功能反过来又促进结构的适应性改变,“用进废退”是整个生物界进化的规律。

赵发田等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中选取了29项反映身体形态的测试指标,经过与普通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发现: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长度指标虽然大于一般运动员的指标,但四肢、躯干比例匀称。优秀散打运动员帕格休指数、臂围指数较一般运动员大,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的体型比较粗壮,上臂肌肉体积和横断面积大,肌肉发达,收缩能力强。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3×1 000)和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 000]这2项指数都较一般运动员大,说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的充实度和发育发达程度较一般运动员好。另外,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体型分值均数为1.65-4.41-2.60,一般运动员体型均值为1.82-4.34-2.77。说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体型趋向于粗壮型发展,肌肉力量大,击打与抗击打能力强。

高亮等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中,经初选指标和有关专家的经验筛选,选取了身高、胸围、皮褶厚度等20项测试指标,经研究发现: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首先是以身体围度为主,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围度都较大,尤其以上肢围度和胸围表现突出;其次,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比较高大、上肢长和小腿长相对较长;再次,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脂含量相对较少。

综上,身体较高大、粗壮,四肢较长、围度较大,体脂含量少、身体充实度高,身体比例匀称是优秀散打运动员的体形特征。这不仅可以作为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外在体形特征的依据,也为日常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3.3 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如心血管器官、呼吸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工作能力。它是人体承载运动负荷与强度的内在器官和系统,其功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与强度极限。由于在运动训练中,涉及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没有心率那样简便、易操作,而且能够直接控制和反映运动强度,所以在运动实践中,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器官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

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是反映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房斌在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安静状态下某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试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循环、心肌收缩力,较低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心脏具有良好的做功储备能力。而且微循环指数略低于普通值,并有大动脉顺应性较好的特征,这可能是散打运动员心血管功能适应长期训练的结果。

赵光圣等在研究中推算散打比赛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为96%左右,练习时应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间歇至心率达120~140次/分,以此间歇训练方可提高成绩,并建议用比赛心率值监测训练强度,用运动员的心率恢复来监测其疲劳程度。赵发田等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中,经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选取了心率、肺活量、反应时、运动时等四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经分析发现:优秀散打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显著低于一般运动员,心力储备高;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肺活量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的肺活量,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活量较大;优秀散打运动员反应时和运动时的均值都小于一般运动员,反应和动作速度快。

综上所述,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可以概括为:心血管系统功能好,心力储备高;肺活量高,呼吸肌的力量大;神经系统灵敏,反应时小,动作速度快。这些特征都很好地反映了武术散打的对抗格斗特征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要求,既要有良好的体能做基础,又要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与行动。

此外,由于武术散打是一项集踢、打、摔和防守技术于一体的徒手对抗项目,身体对抗十分激烈,经过长期训练和比赛的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身体机能方面还具有以下特征:内脏器官的抗震性能好,可以抵抗身体被摔倒时或受到重击时对内脏器官造成的震荡和冲击力;应急能力的适应性强,表现在运动员一旦进入实战状态,血液中血糖增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应对各种刺激对身体危害的能力加强;触觉加强,表现在与对手交手时,可以通过肢体接触感觉对手的进攻意图和发力方向;痛觉减退,表现在抗击打能力的增强,不但能经受住常人不能忍受的重创,而且身体反应较小;前庭分析器的稳定高,主要表现在快速的击打、移动以及受到重击或摔倒对方时对自己重心稳定的把握。

3.4 散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

如果说运动员的身体是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物质条件,那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便是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力和保证。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由于散打运动独特的技术特征,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带有明显的专项性特征。

3.4.1 散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与身体素质

随着散打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对散打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散打技术已趋向成熟。江正等在论当代武术散打运动的技术发展特征中,把散打技术可分为预备姿势、步法、拳法、腿法、摔法和防守技术等六类,并认为散打各种技术虽然有其各种不同的具体特征,但总的看来可以归纳为:“快”、“狠”、“准”、“巧”、“全”、“稳”、“隐”等特征。

“快”是散打技术的核心,表现为起动快、击打快、回防快和移动快等,只有快才能制造和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才能赢取主动,保持优势。拳谚“踢腿如放箭,回腿不见面”、“打拳如放炮,收拳如火烧”等便是对“快”的最佳诠释。这些快速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有非常好的爆发力,所以爆发力的训练是散打力量训练的重点。

“狠”是指击打动作要凌厉、迅猛,它可以给对手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和威慑力,从而占据场上主动的最佳途径,“一力降十会”便是这个道理。这不仅需要运动员要有很大的绝对力量,而且对相对力量的要求更高,因为散打运动比赛采用的是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级比赛的方式,所以,力量素质特别是相对力量的训练也是散打运动素质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准”不但要求击打动作要准确,而且要判断准确。只有击打准确才能在拳来腿往的交手中避实击虚,只有判断准确,才能有效克制对手的进攻,从而占据主动。

“巧”是技术应用效率的最大化,即用最合理的技术去克制另一种技术的发挥。江正等认为“准”是得分取胜的关键;而“巧”涵盖着“活”的内容,“活”是指身体的转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快速转换要求灵活敏捷。动作击打准确需要神经系统对肌肉的确准调控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而动作的灵活多变则需要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快速准确的交替,这些在运动员身上则表现为散打运动员要有较好的灵敏和协调素质。

“稳”是指完成技术动作和快速移动时,对身体重心稳定的保持,它是各种技术发挥得以稳定发挥的前提。这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和感知觉能力以及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

“隐”是指击打动作的预兆小、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其看作是“快”的延伸。正所谓“千有千来解,万有万来解,一快则无解”。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的要求。

“全”是指运动员技术的全面性而言,全面技术是特长技术发挥的基础,没有较高水平的全面技术,特长技术就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在双方交手时由于一方技术不全面,其特长技术还未运用之前已经落败;同时全面技术还是战术灵活、多变的基础,因为灵活多变的战术是各种技术的变异组合,如果运动员的技术不全面,在比赛中就不可能运用出灵活多变的战术。技术的全面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从技术特征看,武术散打是一项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全面的运动项目,最大力量、相对力量、爆发力、协调和灵敏素质尤为重要,是日常训练的重点内容。

3.4.2 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赵光圣等在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模式与标准中,对78名运动员的10 s立卧撑、10 m×4次折回跑、纵叉、横叉、立定跳远、双臂曲伸、1 min仰卧起坐、50 m、10 s高抬腿、400 m、800 m、1500 m、3000 m等项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速度耐力、耐力对散打运动水平影响最大,其次是速度与力量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对专项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赵发田等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中,经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选取了深蹲、卧推、10 s立卧、10 s鞭腿、10 s冲拳、100 m和400 m等9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经过测试并与一般散打运动员相应指标的测试结果的比对发现,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优于一般运动员。绝对力量大可以提高动作速度,不但增加了得分几率和动作的威慑力,也可以给对手造成重创的前提;较高的速度耐力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较长时间保持动作速度,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较高的灵活性可以让运动员随机应变的完成各种动作和组合,是出奇制胜的法宝之一。

李国强等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模型研究中,经过测试分析认为,作为反映散打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的8m×40往返跑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是立定跳远,体脂率和心功能指数所占的权重最小,对专项体能的作用相对较小些。

从上面的实验比对研究可以看出,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是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核心,而柔韧素质对专项水平的影响较小。

4 散打运动的战术特征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的逐步成熟,散打战术也表现出了鲜明的项目特征,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主动性、迷惑性、应急性、多变性、层次性和隐蔽性。

“主动性”是散打战术的首要特征,也是战术实施的核心。双方交手在于制人而不制于人,通过自己主动的、有目的的快速移动或真假动作的施展达到战术目的的实现。在实战中,能否调动对手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比赛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作为基础,更需要聪明灵活的头脑根据对手的不同技、战术特点采取合理的战术,并适当应用于实战中才能占据场上的主动。战术特征的主动性,具体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一定都是先发制人,在很多情况下也表现为后发先至,无论是哪种战术的施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对手,形成有利于己方的态势。

“迷惑性”是散打战术实施的手段。只有在实战中迷惑对方,才能隐藏自己的进攻意图,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即“兵不厌诈”,在散打实战中则表现为合理的利用竞赛规则,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计谋使自己的技术得以发挥,而使对手技术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或抑制,从而占据优势,取得比赛胜利。

“应急性”是指战术应用的灵活性,是战术实施的关键。在实战中不能死搬硬套按照赛前准备的战术进行比赛,而要根据对手的战术变化做出快速的变化和反应。“应急性”包括“变”和“快”两方面的含义:“变”是指战术的“多变性”,是制敌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快”是技击制胜的决定因素,只有快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武谚曰:“千有千来解,万来有万解,一快则无解。”现代散打中,突袭战术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突然进攻,出其不意,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层次性”是武术散打战术实施的保障,在实战中表现为攻中带防,防中有攻,攻守兼备。拳谚曰:“只攻不守失误多,只守不攻取胜难”。所以在你来我往的攻防转换过程中,只有做到在进攻的时候注意防守,在防守的时候伺机进攻才能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

“隐蔽性”是指战术实施过程中的预兆性要小或者没有预兆。它不仅是战术奏效的前提,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预兆小或者没有预兆,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其中还包括“快”的含义,即战术实施一定要迅速,才能起到“拳打人不知”的效果。

5 结语

武术散打的运动特征是其运动规律的生动表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武术散打的运动特征,是深化认识武术散打运动规律的前提和重要手段。本文从武术散打运动的时间、空间、体能、技术和战术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较具体全面地展现了各部分的本质特征。此外,果敢精神和聪明灵活的头脑也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必备的素质。

摘要:随着对武术散打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竞赛规则的完善,武术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日趋成熟,在比赛中表现出独特的时间、空间、体能、技能和战术特征。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散打运动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武术散打文化缺失之思辨 第7篇

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正处在备受西方体育思想冲击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武术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竞争力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内敛而儒雅的和文化, 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整体观。经过几千年来的无断代传承, 中国先进的文化思想早已融入到武术之中, 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道德观念:武德。散打作为单独的武术比赛项目, 开展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 跟国外格斗项目的传播效果相比起来并不占太大的优势。但是, 散打运动对于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那么, 如何发现这项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并将其推向一定的高度, 是散打运动扩大受众广度的一条必经之路。早在2006年, 邱丕相教授就说道:“武术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正在被单一的西方体育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武术所掩埋和替代。”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今天的散打赛场上。

1 当下散打文化缺失现象的具体体现

1.1 过分注重体育性而忽略了民族性与传统性

体育性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首要属性, 也是武术散打的首要属性, 但并不代表“体育性”就是该项目的唯一属性。目前中国散打发展逐渐呈现出“商业化、竞技化、娱乐化”的态势,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当下社会已经呈现出弊端。纵观历史, 从马良的新武术改革到之后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武术的竞技化走向越发偏离。散打运动在一味的追求奥运精神下强化了体育的属性, 但在无形之中散打运动弱化了其本该有的民族特色。散打试点之初是为了克服中华武术“能打不能练的”尴尬境、凸显中华武术的技击本质而设立的武术竞技运动项目。现如今在西方竞技体育的运作模式下, 该运动逐渐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 在追求商业化的道路上面也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迷失了自我。陈振勇教授运用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来诠释了当下武术发展的三个态势:和谐发展 (武术的技击性与养生调节功能是武术的基本功能, 这些是不会因为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而改变的) ;负向偏离 (武术文化性与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与碰撞, 二者是相对立的, 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 ;正向偏离 (武术为了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过分的抛弃自己的文化个性) 。笔者认为, 如今的散打运动已然趋向于“正向偏离”态势。虽然自1979年以来散打的运作方式是按照西方竞技体育模式来展开的, 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散打民族传统的本质。散打运动凸显的是应该是“武术”的技击性。

郭玉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特色’问题, 这种‘特色’既源于文化传承, 亦可来自外来文化的融入。”体育化的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之中的一种运动形式, 这同样说明了武术的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是其基本属性, 是要平等对待、公平发展的。但如今看来, 武术散打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所呈现出来的弊病越发明显, 该运动的发展由于过分的追求体育性而忽视了其“特色”———民族性与传统性———的继承。各种散打商业赛事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无形的夸大了散打中血腥暴力的一面, 这样的发展模式会使散打运动越发偏离“武术技击”的发展轨道而迈入“西方格斗”的发展轨道。另外, 郭玉成教授在概括武术文化基本特征时, 将其归结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现如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 散打赛场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十分薄弱, 我们可以看到散打运动承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共同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在一味追赶西方的同时造成了民族性的流失, 过多地融合了西方体育思想而忽视了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分为以下三层:武技、武德、武道。也许当下的竞技武术散打并不需要像传统武术那样如此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培养, 并不需要通过练习散打来达到在精神方面的至高追求。但是也不能因此而逐渐弱化武术散打的人文精神。否则, 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方向越发的“现代化”, 其文化发展空间就会越狭小, 这注定会使散打在西方格斗运动的大潮之中被淹没。

1.2 新规则的制定不利于散打运动的民族性体现

散打比赛中的激烈竞争氛围与比赛刺激程度冲破了传统文化对个人意志的束缚, 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 显示当代体育化武术崭新的一面。纵观散打发展历史, 从其技术动作的不断完善到散打规则的不断完善,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呈现出越发成熟的竞赛机制与高质量的观赏性。目前, 散打运动与国外格斗项目的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侧踹腿、快摔、下擂等动作上。在2011年,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制订了新的散打比赛规则, 笔者认为其中有些内容的变动是不合理的。新规则较之以前变动主要有有以下三点, 大幅度地变更了散打比赛的形式, 做以下简要介绍: (1) 消极进攻的时间由以前的8秒减少为5秒; (2) 取消了平局; (3) 取消了先后倒地的判罚。毫无疑问, 这三大主要变动影响了整个散打比赛运用技术动作的格局, 令散打比赛“焕然一新”:加快乐比赛节奏、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增加乐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并提高了比赛公平性。但是, 此次的规则之中有些变动并不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以及该项目传统特点的体现。例如, 先后倒地的取消使得散打比赛中的摔法技术具有抑制作用, 武术散打快摔技术目前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不利于散打技术特色的形成。

1.3 散打的运动设施没有体现出该项目的民族特点

虽然散打比赛精彩而激烈, 其运动装备都是为了最大化减少运动阻力而设计的。但是,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子项目, 如何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民族特点与传统风格也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例如, 现如今散打拳套等运动器材与西方拳击手套的差别并不大, 护具、裁判服装上也并不能体现该项目的民族特点, 相比较而言, 武术散打可以借鉴武术套路比赛的着装风格, 在运动装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更好地突显其民族特点。

2 散打文化内涵对于散打发展的重要性

武术散打的文化内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支撑技术体系按照一定轨迹发展的、以技术和理论折射出来的伦理、道德与精神。武术散打外在的技术行为和内在的思想观念完美结合决定了散打文化内涵的“立体感”, 所以, 散打是中华武术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的完美融合, 是中国文化之下的武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古以来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文化形态, 在结合了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后发展而来的, 其发展特点是长期性与封闭性。然而, 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冲突加剧, 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速度加快, 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武术散打。郭玉成教授认为, “中国武术应有一种文化自觉。竞技武术可以作为当代体育发展的时尚标识, 但决不是武术发展的全部。”可见, 坚持武术散打的文化性研究是决定散打未来正确走向的基础。

2.1 散打的文化内涵是散打运动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根本

武术散打中的文化内涵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 主要包括了我国古典哲学和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蕴含了以人为善、尊师重道、仁爱谦和、重偌守信、坚毅恒勤、侠义勇敢、重节爱国等传统观念与思想道德。作为中华武术技击性的现代化产物, “远踢近打贴身摔”正体现了散打技术的全面特征。但仅凭此并不足以将散打与世界其他的格斗项目区分开来。散打运动的文化性体现程度与传播程度是散打运动立足于世界格斗运动之林的根本, 否则, 散打只能被看作“拳击、跆拳道与中国式摔跤的整合”。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写到:“拳道之大, 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 学术之国本, 人生哲学之基础, 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 抒发感情, 改造生理, 发挥良能, 使学者神明体健, 利国利群, 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可见, 自古以来中国武术文化并不仅仅强调的是其技击性, 对人格的塑造同样重要。武术散打来源于中国武术之中, 虽然其发展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大背景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 散打的发展立足于中华传统思想之中, 否则, 注定会导致散打运动的发展之路出现偏差。

2.2 散打文化内涵是使其独立于其他格斗术之外的根本

武术散打是我国目前为止开展最为火热的一项竞技武术项目, 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众多项目的一种, 这说明, 其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是散打运动的根本项目属性。但是, 单单将体育化的散打运动拿出来与世界其他格斗项目对比并不占优势, 甚至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毫无疑问, 过度体育化的武术散打在世界体育之林的话语权正逐渐弱化。每项民族体育项目最终的发展方式往往还是要归结到自己民族的特点上去。比如说, 日本的柔道运动起初是以日本古代柔术为原型而开展起来的, 现如今已然入奥了。纵观柔道的发展历史, 该项目的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嘉纳治五郎的努力, 从一个多世纪前讲道馆柔道的创立到现在, 如果开始只是柔道技术的不断改良, 而没有重视柔道礼仪文化的规范以及日本武道的完美体现, 柔道恐怕根本无法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可见, 带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想要在当下站稳脚跟, 就必须要经受得住东西方体育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要想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就必须要强化自己的民族文化尊严。正如柔道着重体现日本的“武道”精神一样, 中国散打也要吸取其他东方运动项目的成功开展经验, 突出自己的文化特点。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都是自己文化的发展。要想在世界其他格斗项目之中展现“中华武术”运动风格, 就要树立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文化风气。

2.3 散打文化内涵是保证其不脱离中华武术的根本

简单来说, 追求击打效果、磨练意识品质等特点并不能将散打与世界其他格斗项目区分开来。抛开其体育性, 散打运动的民族性与传统性是将散打独立于野蛮格斗之外的基本性质。散打运动是以突出武术技击特性为目的而开展的, 最终的归宿不仅仅是技击内涵, 还是中华武术文化内涵与技击内涵的统一。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 随着散打运动职业化与商业化的不断发展, 对竞技成绩和利益的追求绝不是散打运动的唯一目标, 传统武术中武术和武道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培养应贯穿于散打运动的全过程。武术散打的生存土壤是中华武术, 而中华武术传承过程中是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的。所以, 蕴含在武术散打中的文化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重视散打民族性与传统性的发展是散打运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以此为目标可以帮助散打确定清晰的发展方向, 从而防止该运动的异向发展。

3 结语

自古以来, 中华武术是以技击特性为生存土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生存空间、以长时期农耕经济与闭关锁国为生存背景, 长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武术的技击目的是立足于中华文化内涵之中的, 是强调“止戈为武”、以暴力匡扶正义的文化精神。随着我国“举国体制”的开展, 竞技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但是, 以东方思想为体育精神开展起来的运动 (如武术、跆拳道、柔道等) 要想得到世界上的认可就必须要明白自己文化自尊的重要性。

武术散打作为诸多竞技项目的一种, 因为其开展时间较短, 想要在世界上长期生存下来并不容易。作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 散打的文化内涵是该运动项目的精神支柱、是保留其项目特色的根本、更是将其作为武术散打的根本。但是, 如今的散打运动越发的“现代化”就越偏离该运动的民族特色, 蕴含在散打中的中华文化缺失现象越发严重。如此看来, 散打的文化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正确认识武术散打的发展侧重点, 是提升该项目生命力的根本, 正确认识并加强散打的文化内涵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马文国, 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1-3.

[2]陈振勇.奥运语境下武术文化的发展与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82.

[3]郭玉成.散打运动的中国特色[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10) :86.

[4]郭玉成.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6) :1-5.

[5]阮胜.传统武术文化在散打运动中的价值取向[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26) :571-572.

[6]铁斐祎, 郭玉成, 毛爱华.新规则下我国青少年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48) :78-83.

[7]郑刚.对武术散打文化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37-38.

[8]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43) :25-28.

论武术散打比赛战术的制定 第8篇

散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技击表现形式,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训练水平的提高,竞技水平已相等的接近,单纯依靠体能优势或技术水平击败对手的概率愈来愈小,赛前双方战术的制定成功与否,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散打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总能根据对方运动员的的竞技能力和比赛中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比较合理、适合自己的比赛战术。也就是说,运动员在赛场是否具有战略意识已成为其能否跻身于高水平运动员行列的重要条件。散打是运动员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制服或战胜对手的一项斗志斗勇的徒手格斗运动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在战术的制定中除了领会与利用已有的规则外,还要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研究并制定不同的战术,比赛对手的特点是我们制定战术的重要依据。根据自己多年带队与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近年来对各类比赛的研究,把运动员按照身体形态、实战类型、精神气质等分为不同的运动类型,并且对不同类型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比赛战术,为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提供帮助。

二、结果与分析

(一)按身体形态划分:高大型和矮小型

1. 身体高大型的对手。

身体高大是相对同一级别的其他运动员和运动员的自身条件而言,其优点是四肢较长,打击距离远、攻击面大,擅于中长距离的进攻;弱点是力量较差、协调性差、动作的初始速度慢、身体重心高,害怕对手贴身进攻。针对这一类型的运动员的特点,应采用灵活的步伐和快速的移动、不断变化进攻角度、尽量的从两侧或者是身后进攻对手、破坏对手的攻防节奏,寻找机会来弥补自己攻防距离短的缺点,直至击垮对手赢的比赛的胜利。散打非常重视身体的协调性,在进攻的过程中,自己要做到进攻动作快速有力、虚实结合、拳腿配合、声东击西,并尽可能的利用技术进行贴身进攻。如果对手的摔法较好,在攻击后要快速远离对手,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好准备。

2. 身体矮小的对手。

身体矮小的对手一般动作敏捷、步伐灵活、体能充沛、动作快速有力,个子矮、重心低、擅于抱摔,被攻击面相对较少,有利于防守,进攻时一般采用近距离的“拳”加“快摔”的组合技术。针对这一特点:首先在中距离时,就必须利用自己打击距离长的优势,阻击其贴身,并使用拳法和腿法去攻击对手,致使对手不能靠近,发挥不了其近战贴身的优势。如果被对手贴身要迅速的降低重心,做好防守,以免被对手摔倒失分。总之,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止对手不让其发挥优势,并想办法迫使对手暴露破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攻击对手;还要做到积极隐蔽自己的弱点,扬长避短。致使对手不能正常的发挥,已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二)按实战的类型划分:主动进攻型和被动防守型

1. 主动进攻型。

主动进攻型的特点是:进攻凶狠、勇猛顽强、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其比赛的宗旨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赢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的过程中,采用快速逼近、狂追猛打、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使对手无还手的能力。根据对手的这一特点,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沉着冷静、集中注意力做好防守;不被对手的气势吓倒,尽量避其锋芒、减少近战、不与其过多的在一起纠缠。其次是利用快速灵活的步伐与其周旋,保持距离、或左或右进行躲闪。采用游击战术,消耗对手的体能,时刻准备着寻找时机进行反击,重挫对手的锐气。值得注意的就是:一旦出现机会就要彻底击垮对手,不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具体的做法是:要利用对手的强攻尽量多的消耗其体能,待其步伐、拳法、腿法出现混乱无力、攻势减弱时再进行反击;在后撤时要积极反攻,尽可能的利用直线形腿法、拳法进行反击,并且要做到准、狠、有力地击中其要害。

2. 被动防守型。

被动防守型的对手一般是比较稳重、比赛经验丰富、不善于进攻;对防守技术的掌握、打击距离、反攻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掌握的较好。但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比赛经验等方面要求较高。敏捷的反应、准确的判断是被动防守型运动员的制胜法宝。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进攻时要做到不露空当、如水银泻地一般无孔不入,以迅猛的攻击压制对手、使其不知所守,并打乱其防守的节奏,抓住有利时机撕开对手的防线。进攻之后要远离对手,做好下一次进攻的准备。可采用虚假动作诱使其上当,再实施一轮进攻,就是所谓的“二次进攻”。总之,与这样的对手交战,要做到快而不慌、忙而不乱、急而不燥。

(三)按精神气质分为:灵活性和力量型

1. 灵活性。

灵活性对手的特点是反应敏捷、身体协调、步伐移动灵活、动作速度快、打完就走,从不与对手纠缠。不足之处是打击力量小、很难形成重击、害怕对猛追猛打、威慑力不够、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体能要求较高,容易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针对这一类型运动员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方法首先是自己要不急不躁、以不变应万变、尽量延长时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消耗对手的体力,比赛时间越长对自己越有利。通过从对手的不断移动中,积极寻找破绽给对手致命一击;再有就是想办法接近对手,利用贴身进攻技术攻击对手来赢的比赛的胜利。

2. 力量型。

力量型对手的特点是身体强壮、肌肉发达、抗击打能力强、敢于拼搏、勇猛顽强、动作力量大、经常能给对手重击。不足之处是动作速度慢、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差,技术不全面、进攻方法较为单调、断断续续不连贯,通常只有一两个动作是杀手锏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这一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时首先要做到灵活多变,不和对手硬拼、多利用灵活的方法去攻击对手,如有机会施以重拳打击其头部,但不能给对手留下反击的机会,更不能让对手击中;可以利用虚假动作引诱其先发动作,继而针对其速度慢的缺点利用截击技术进行反击,运用简捷的技术直接进行反击。但值得注意的是要与对手保持距离,保持在对手的打击距离之外,利用自己灵活的步伐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三、结束语

《孙子兵法》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高而趋低,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故变化而取胜之谓之神。”战术的制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战术制定后还要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成功战术运用的目的就是要大量消耗对手的体能、伴随着体能的下降就是反应变得迟钝、攻势减弱、开始出现漏洞与破绽,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会战胜对手。关于散打战术理论要逐步做到认识、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散打竞技能力与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并涌现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

参考文献

[1]白成良.从散打之争霸赛透视散打比赛技战术[J].渝西学院学报, 2003, (1) .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3]运动心理学[R].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

武术散打针对性训练方法探讨 第9篇

关键词:武术散打,个性特征,针对性训练方法

武术散打是指两人相互使用踢、打、摔等武术技击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的功防对抗性竞技运动。中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提升学生的柔韧、灵敏、快速、协调和准确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更能为高等体育院校输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

散打运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并针对其进行训练,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且有效地应用,否则就不能正确组织学生训练与教育。本文探讨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实施相应的训练,使其向着最佳散打运动员方向发展。

人的个性特征通常可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最佳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模式是个性外向情绪平衡型,而四种个性类型既各有优点又各有缺点,在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对四种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兴奋型

一种好斗善战型。富有热情,具有强烈情感,动作思维很敏捷,性情急躁,情绪易动。赛前受各种刺激,易引起升高心理紧张激情,情绪产生失控。缺点是性情急躁,情绪易被激动。在训练上就该克服其缺点,发扬其长处。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具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强烈愿望,有一种为实现理想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精神。

(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如有同伴练习的训练法,与不同的对手进行训练,适应不同的对手和战术,与每个对手训练都要拿出耐心和信心,设想对方就是敌人,努力做到战胜对方,培养顽强的品质。

(三)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猎取情报,收集信息,积累临场经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因素,调节情绪状态。

(四)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控制,把握好兴奋点,在练习次数和强度上努力完成,在技战术训练上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力求技术规范化,战术多样化。

(五)提高学生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在训练中应多安排紧张、困难和复杂的条件。如条件实战中让不同级别的学生实战,提高要求。

二、活泼型

情绪易于爆发和外露,当训练比赛有兴趣时,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效率高;反之厌倦怠情,心境情绪变换转折较快,产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所以,此种个性特征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去做,在训练中应针对这一点进行训练。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在训练中要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其在个人意志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对自己的约束力,如在练习一个技术动作时,达不到要求,就不许休息,在与对手的教学比赛中,必须要求达到多少次有效击打等。

(二)针对学生不同的动机,教师要指导他们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的关系。要使学生保持客观、适宜的情绪状态,对主客观条件、因素详细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奋斗目标。在具体训练中,如模拟训练法,有针对性地使人模仿可能遇到的优秀运动员动作、特征而进行的实战训练,让此种个性的学生去对抗,尽量使对手水平高的上场,对其具有一定的压力,以此锻炼其意志,调节其情绪稳定。

(三)要帮助学生有意地改变注意指向性,把注意力转移到具有积极作用的刺激上来,建立新的兴奋中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用专门练习和语言对心理施加压力,集中思维内容,调节稳定情绪。在训练中可采用低声发令法、视觉追踪法、意守法等。

三、安静型

表现为情绪稳定,具有内抑制、兴奋与抑制较强,不易被激动,情感发展较慢,一般不外露情感,但灵活性不够强、反应不敏捷。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偏向“安静型”的学生要积极调动意志力量,鼓足信心,排除干扰。在训练中利用意念法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完成学习任务,在不断克制性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另外,在训练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采用多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自信心在技战术提高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二)“安静型”学生应多进行能提高灵活性和敏捷性的练习,如在条件实战中,一方出动作,一方防守,在防守中练习自己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条件性和非条件性的反应练习和游戏、格斗技法表象练习、击活动靶的动觉练习、两人距离跟踪游戏、战术模式练习、位移预测判断练习、缩小场地模拟比赛练习等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对提高灵活性、反应能力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三)利用心理训练中的集中注意力法进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调节和锻炼自己的脑部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敏捷性提高的效果。教师对“安静型”学生特别安排较多的灵活性训练内容,在任务和要求上对其施加压力,迫使其灵活性得以改善。

四、抑制型

表现为情感体验较深,兴奋与抑制较弱。情感发生不易外露,不易动情,往往产生赛前紧张、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等情绪。此类型的学生是不适合于练散打的,但对于其还可以在训练中逐渐改善其个性特点。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偏向于“抑制型”的学生要消除训练中的紧张度和克服悲观失望,多做情绪饱满的练习,促进训练中情绪兴奋。在特长方面应多加练习,增长自信心,树立良好的情绪状态,在弱点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消除悲观情绪。

(二)教师用语言指示法,鼓励其训练,尽量帮助其卸掉包袱和各种思想负担,在训练中以安慰、表扬、鼓励为主,使其得到充分的心理安慰,逐步克服悲观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小学生个性阅读与写作下一篇: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