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2024-07-06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精选12篇)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1篇

紫花苜蓿系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中寿牧草, 一般第二至第四年生长最茂盛, 第五年后生产力逐渐下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 主根粗大, 有较强的耐寒、抗旱和再生能力。株高为100~150㎝, 茎上多分枝, 茎直立、光滑。叶量多, 全株叶片占鲜草重量的46~55%。三出复叶, 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呈总状花序, 有小花20~30朵, 花紫色, 异花受粉植物[1]。荚果螺旋形, 内含种子2~9粒, 种子为肾形, 黄褐色。喜温暖半干旱气候, 日均温15-20℃最适生长, 年降水量300~800毫米、都可以种植。高温、高湿对其生长不利。抗寒性强, 其耐寒品种可耐-20~-30℃, 有雪覆盖时可耐-40℃的低温。主根粗壮, 根系发达, 入土达3~6m, 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 故抗旱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沙土、粘土均可生长, 但最适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 除重黏土、强酸强碱地外其他土壤可生长。

2 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 播前要求精细整地, 并保持土壤墒情, 在贫瘠土壤上需施适量厩肥或磷肥用做底肥。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少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较迟的地区可在雨季末播种;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可于8月下旬到9月中旬播种, 秋播墒情好, 杂草危害较轻;也可在初冬土壤封冻前播种, 寄籽越冬, 利用早春土壤化冻时的水分出苗。

2.1 播种

播种前每667平方米面积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作基肥, 耕翻15~18厘米, 耙平整细, 作高10厘米的高畦, 以利排水。苜蓿种子瘪籽和坏籽较多, 播前需先选种, 可用55~60℃温水浸种5分钟, 淘汰浮在水面上的浮籽。晚春和早秋播种的, 气温较高, 土壤干旱, 往往造成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现象, 为此应进行低温浸种催芽。可将种子用冷水浸8~12小时后, 再置于12~17℃温度下催芽2~3天, 然后撒播, 播后用齿耙整平畦面, 然后用脚踏实。播种量因不同季节差别很大, 早春和晚秋播种气候条件较适宜, 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千克左右, 晚春和早秋播种气候条件较差, 须加大播种量, 每667平方米需用种40~50千克。

2.2 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足够的土壤温度, 以加快出苗。早春播种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 以利保温、保湿;晚春或秋播的, 最好覆盖稻草, 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出苗后每天仍要浇水一次, 6~7天后可停止浇水。当2~3片真叶以后, 应分期施用速效性肥料2~3次。以后每采收一次, 在收后的2天施液肥一次。注意不要采后立即施肥, 以避免植株腐烂[2]。

3 经济价值

紫花苜蓿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 以“牧草之王”著称, 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 而且富含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 氨基酸含量丰富。赖氨酸含1.05~1.38%, 比玉米高4~5倍。l公斤优质的干苜蓿草粉, 可代替0.8公斤精料, 苜蓿可消化总养分的含量为大麦的55%。我国紫花苜蓿重点产区的产量相当高, 按其粗蛋白质占干草重的20%左右计算, 每亩产蛋白质约150公斤。苜蓿干物质消化率一般为60% (55~64%)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5%~25%, 相当于豆饼的一半, 比玉米高1~1.5倍。适口性好, 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幼嫩的苜蓿饲喂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苜蓿草粉可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在放牧草地上一般采用苇状羊茅、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 这样既可提高饲草的饲用价值, 又可防止家畜因食用苜蓿过量引起膨胀病[3]。

苜蓿根须强大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紫花苜蓿能改土培肥, 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苜蓿的根系入土深广, 其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一亩苜蓿三年能固定14~18公斤氮素, 相当于30~39公斤尿素。三年生苜蓿每亩还能留根茬1500公斤左右, 给土壤留下大量有机质, 使土壤含氮量增长2.5倍以上。生长6年的苜蓿土壤有机质增加2.1倍, 水解氮增加27.7%, 速效磷增加60%。我国西北、华北不少地区把苜蓿作为轮作倒茬的主要作物。紫花苜蓿根系茂密, 盘根错节, 能保持水土, 凡有苜蓿覆盖的地方, 地面无冲刷现象, 紫花苜蓿花期长, 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根上长有根瘤, 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除满足自身所需氮素之外, 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氮, 因此也是很好的绿肥植物。苜蓿芽菜和早春幼嫩苜蓿枝芽也可作为绿色食品供人们食用。

参考文献

[1]王鑫.陇东地区紫花苜蓿栽培利用现状及对策[J].草业科学, 2004, 21 (1) :7-9.

[2]王鑫.陇东紫花苜蓿的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J].草业科学, 2004, 21 (8) :30-32.

辽宁地方志的价值与利用 第2篇

1.1 行政区划沿革

辽宁省行政区划沿革的变化是很大的。它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人口3966多万人(1992)。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辽宁地区繁衍生息。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反映出早在六七千年前,辽宁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了郡、县的行政区划建置。战国时期的燕国,开拓辽河流域,置辽东郡和辽西郡,出现了襄平(今辽阳)这样初具规模的古老城邑。两汉、三国时辽宁属幽州。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被公孙氏所据。辽西被前燕、后燕所据,后辽东被高句丽所占。唐初征服高句丽,恢复了对辽东的统治,置安东都护府。辽代置东京道、中京道。金代置东京路、北京路。元代设辽阳行中书省,置辽阳路、沈阳路、广宁路、开原路等。明代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清代,辽宁为其肇兴之地。16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来进入了辽沈地区,把都城迁至辽阳又迁至沈阳。清初设盛京将军,光绪33年(1907)置奉天省。民国(l929)改称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置辽东、辽西二省,1954年并为辽宁省。现辖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葫芦岛等14个市,44个县(其中包括16个县级市、6个满族自治县和2个蒙古族自治县)。此外,属于县级的市辖区还有56个。政区的变化是了解方志概况的钥匙。据调查,上述100个县级市、县、区都编有新的地方志,还有大量县级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也编有志书。

1. 2 清以前的辽宁方志

辽宁早期的方志中属于通志型的有元代的《辽阳图志》。元代设辽阳行中书省,统七路,包括了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故《辽阳图志》实质是东北三省的方志。

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是明代的《辽东志》和《全辽志》。《辽东志》初修于明正统8年(1443),又经弘治元年(1488),嘉靖8年(1529)两次续修。现在能见到的是嘉靖16年(1537)本。而《全辽志》是《辽东志》的嘉靖45年(1566)续修本。此二书是现存最早的东北通志,然而就其篇幅来看,还是以辽宁为中心,内容多叙辽宁史事,对研究东北及辽宁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和资料价值。

东北是女真族的发祥地,辽宁又是清建国基地。入关后,盛京做为陪都,成为清朝统治东北的中心所以清统治者对东北和辽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纂修东北地方志尤其重视。

清修《盛京通志》自康熙23年至乾隆49年百年间经过五次续修,逐渐完善。历修《盛京通志》均包括辽、吉、黑三省,“合东三省事并记之,然皆以盛京为主,吉林及黑龙江特从附载。”

此外,清以前的辽宁方志还有咸丰2年(1852)隋汝龄的《辽海志略》,光绪(1891)龚柴的《满洲考略》、《盛京考略》,宣统元年(1909)吴廷燮的《奉天郡邑志》,民国4年(1915)徐曦的《东三省纪略》等20余种。

清以前的州府县志如元代《沈阳路图册》、《辽阳路图册》、《开元志》、《广宁图册》、《广宁旧志》、《广宁志》等早已亡佚。明修县志较少,只有《开原新志》。辽宁现存的府县志,大都是清代纂修的,如康熙16年(1677)的《铁岭县志》。现存东北最早的《广宁县志》及《盖平县志》、《海城县志》、《锦州府志》、《锦县志》、《宁远州志》、《承德县志》等。

1.3 民国时期的辽宁方志

光绪末年东北三省建置之后,奉天省就开始议论修志,直到1928年通志馆才正式成立开始纂修当时拟名为《辽宁通志》。中间经过日本侵略,底稿散失不少,后由金毓黻补充纂辑,1934到年成书,1937年刊行,定名为《奉天通志》。

《奉天通志》是辽宁省志书中既完备又系统的通志。全书260卷10函100册,洋洋数百万言,该志全面记录了辽宁历史沿革,山川地貌,天文气象,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保留了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的各方面资料。大事叙至清末,其他各志从其断限不宜分者间亦叙及近代,所以其资料性相当充实。大事志,人物志,记录了上自秦汉下至清末涉及到辽宁的内政、外交、民事、军事等各种事件,记录了二千年来活跃于辽宁历史舞台上的勋阀、乡宦、文学、武材、社会名流等一万多人的传记资料;金石志搜集了历代的金石碑刻,保留了很多的文史资料;其他如物产、租赋、捐税、职官、艺文等志,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辽宁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是研究辽宁自然史和社会史的一部资料总汇。这部通志的编纂者如辽阳的白永贞、金毓黻,新城的王树楠,江宁的吴廷燮等,都是当时著名学者,东北史地专家,从而使这部通志从内容到体例都达到相当水平。当然,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该书资料遗漏。内容讹误之处也是存在的。1982年辽沈书社对《奉天通志》进行了标点,校勘,影印出版。

从民国初年到“九・ 一八”事变前,这一时期我省纂修的县志不下40余种。许多古无志书的县,也编修了县志。这批民国县志,有不少佳作,如民国16年(1927)《辽阳县志》,民国20年(1931)《义县志》、民国(1924)《海城县志》等,都可称为上品。

1.4 伪满时期的辽宁方志

伪满统治时期,在30年代中期编撰了一批“县政一览”、“县政一般状况”等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统一的目录。它们虽不算标准的地方志,但具有地方志性质,对研究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1.5 建国后的辽宁方志

奶山羊的利用价值 第3篇

奶山羊的适应性、饲养方法与普通山羊基本相同。饲养奶山羊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普通山羊。按产奶计算,一只母奶山羊年产奶在600公斤以上。羊奶的营养价值远优于牛奶,即使按牛奶价计算,年产值也在千元左右。同时,奶山羊的繁殖率也不低,为160%~220%,略低于本地羊。多年来,活奶山羊的价格一般比当地山羊高1倍左右,一只青年母奶山羊现价在700元左右。

现在,收购加工山羊奶的厂家较少,因羊奶有一点膻味,许多人不爱饮用,但可以开发出别的用途,照样可以产生高效益。

1.用于代养当地普通羊。当地山羊个体小,产羔多,胎产4~5只者并不罕见,但产奶量低,养活不了,有的被活活饿死,有的则被拿到市上出售。这样,可以买来由奶山羊代养,一只奶山羊一次可代养3~4只,待月余断奶后,再买再代养。一只奶山羊一年可以代养羔羊近20只,可增收800~1000元。

2.用于养肉杂牛或奶公牛犊。用当地牛繁殖肉杂牛时,往往因老牛奶水不足,影响其前期发育,这样,用羊奶予以补充,使其尽快发育,照样可以节省补饲精料,增加不少收入。有条件买公牛犊的地方,用羊奶饲养,增值就更明显。

3.用羊奶养母猪或仔猪。母猪耐粗饲,只要有足够的优质青粗饲料,加上一些羊奶,少用或不用精料,也可养得很好。小猪补给些羊奶,断奶重会明显增加,同样效益较高。

4.用于养禽。除鹅以外,一般家禽都以精料为主。尤其在育雏期,对精料要求较高,如在雏鸡料或饮水中适当加些羊奶,不但可以提高雏鸡成活率,也会加快雏鸡生长速度,效益大大提高。一般一只奶山羊可养1000多只雏鸡,或200多只成鸡。

5.用于饲养多种肉食性和杂食性特种经济动物。如狐狸、貂、貉、鳖等。

6.供人食用。按营养价值计算,1公斤羊奶相当于1.2公斤牛奶,是人的上等食品,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饮用。有人认为羊奶有膻味,其实这种膻味主要是在挤出后才溶入的怪味。只要使母羊远离种公羊,注意母羊舍的卫生,挤奶前将母羊乳房彻底清洗,挤出奶后马上加盖封闭,其膻味并不大。

浅谈紫花苜蓿在养殖业中的利用价值 第4篇

1 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

紫花苜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1.1 粗蛋白质

紫花苜蓿拥有含量非常高的粗蛋白质。苜蓿干物质含粗蛋白15%~25%, 苜蓿叶中含粗蛋白质比茎中高1~1.5倍, 而粗纤维少50%。孕蕾期紫花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2.74倍, 其叶的粗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4.3倍。更为关键的是, 在富含粗蛋白的同时, 构成粗蛋白的氨基酸的组分搭配也非常合理。苜蓿蛋白中含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 包括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 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所含的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粗蛋白质含量的41.2%, 接近于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 (45.3%) 。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经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后, 制成浓缩物 (称苜蓿叶蛋白ALP) , 替代饲料日粮中的部分鱼粉和豆粕。

1.2 碳水化合物

紫花苜蓿干草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5%, 接近于禾本科干草 (13.6%) 而高于青贮苜蓿 (7.5%) , 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包括中性洗涤纤维和果胶, 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一般随着成熟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初花期刈割的优质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5.5% (干物质基础) , 低于稻草 (63.9%) 和全株玉米秸秆 (84.3%) 。近年来研究发现, 苜蓿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为反刍动物和一些单胃动物提供能量需求, 而且给动物饲喂一定量的苜蓿纤维, 可以促进动物的胃肠道发育, 降低肠道pH值, 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

1.3 其他营养组分

紫花苜蓿富含各类维生素, 特别是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E、及各种B族维生素。同时, 紫花苜蓿还含有丰富的钙、镁、钾等离子。研究表明, 富含钙钾的饲量对畜禽有一定的强筋健骨和降血压效果。苜蓿所含有的苜蓿多糖不但可以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而且能够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2 紫花苜蓿养殖业中的利用

2.1 紫花苜蓿在养猪业中的利用

实验表明, 紫花苜蓿富含有益于母猪繁殖和泌乳的因子, 饲喂紫花苜蓿对提高猪窝产仔数, 断奶仔猪数, 降低仔猪死亡率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由于紫花苜蓿富含粗蛋白, 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能够增加胴体瘦肉率, 改善胴体品质。有实验表明, 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8%~10%紫花苜蓿草粉, 可使育肥猪的日增重以及生长发育加快, 背膘厚, 屠宰率, 胴体长宽均有所提高。

2.2 紫花苜蓿在养鸡业中的利用

由于紫花苜蓿草粉中富含高达240 mg/kg叶黄素, 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草粉饲喂蛋鸡而能使鸡蛋的蛋黄颜色较深。例如, 有研究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 蛋黄颜色指数可达9.7, 比未添加组高3.4, 差异极显著。而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显著地改善肉鸡的喙、爪及皮肤的颜色呈鲜黄色, 并且肉质鲜美, 提高了商用价值。

2.3 紫花苜蓿在养兔业中的利用

在兔粮中添加紫花苜蓿能够显著降低胃肠道消化不良以及呼吸道炎症和乳房炎的发病率, 同时还具有促进母兔发情, 降低妊娠毒血症和产后虚热的发生。

2.4 紫花苜蓿在奶牛业中的利用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5篇

关键词:民俗文化课程 利用

一、拓展资源开发的视野,有效挖掘适合孩子发展的空间

1.了解古镇,感受优秀的古镇文化资源

我们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以同里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民俗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各类调查问卷,家长和孩子的同里一日游等活动,让幼儿深深感受到“我住在同里”、“我是同里人”,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衍生出好吃的同里——“我喜欢同里的小吃”;好听的同里——“我喜欢说同里话”;好玩的同里——“我喜欢同里的工艺”、“我喜欢同里的节日”、“我喜欢同里的桥”;好棒的同里——“了不起的同里人”等等话题。一系列的活动真正验证了“资源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我们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从孩子感知、理解和操作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这句话的内涵。

我们把民俗文化定位在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如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2.走入古镇,探究古镇文化资源的富饶

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面,也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涉及幼儿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它分散在幼儿园园内、园外的各个角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与同里旅游公司(退思园、珍珠塔、崇本堂、嘉荫堂、明清一条街、古镇大戏台、同里天元围棋馆等)签订协议,作为我们的园外实践基地。另外整个同里古镇本身就是幼儿的一个实习场。我们带领幼儿走入古镇,融入社会,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同伴的合作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更为可贵的是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多领域的人脉资源——我们的家长(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研究同里志的),更有“苏州民间工艺家”第一人——同里剪纸艺人计建明。

这个过程让老师明白了:资源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在熟悉的场景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我们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从孩子感知、理解和操作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传承出发,汇集多方面教育资源。

二、有效筛选资源的价值,形成适宜孩子发展的资源模块

民俗文化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被我们利用成为园本课程。因此,我们关注民俗文化中的美德、引导幼儿感受优美、注重培养幼儿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支持幼儿间的合作。我们根据资源的类别、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需要甄别选择,合理开发。选择操作性强的民俗游戏材料、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民谣、本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传统民俗节日和饮食文化等等。这些资源成了我园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机选择部分。我们筛选了同里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四大方面:1.民风民俗:包括民间小吃、结婚走三桥、节日所特有的文化资源等。2.民间工艺:包括编织、剪纸、形式多样的画种……3.名人、名事4.同里民谣。建构了“民风与民俗”、“民间工艺”、“名人与民俗”、“民间童谣”等主题式课程。比如:在同里的婚庆习俗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谈话,和孩子一起了解同里婚俗的故事,结婚走三桥的风俗。衍生出同里的桥文化——认识桥、夸夸家乡的桥、我设计的桥(画、做、捏、折);了解同里婚俗物品——花轿(设计花轿、抬花轿)、请柬、喜糖(包喜糖、抢喜糖)、服饰(设计图案花纹);了解同里婚俗的表演——舞龙舞狮、抛绣球、打连厢、挑花篮等。

三、增强资源创新的意识,营造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环境

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在熟悉的场景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教师需要发现蕴含在这些同质异态的资源中的永恒价值,从而帮助幼儿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更加上位、升华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关注课程资源与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交互,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情境、拓展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通过环境创设、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幼儿园内营造民俗文化审美情感相适应的活动环境,在游戏化的环境中渗透民俗文化,让幼儿身临其境,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数学习题的教学价值与有效利用 第6篇

一、 习题的教学价值

1.知识价值

要利用好习题,首先要认识到习题设计的知识价值。教师在教学习题之前,对习题设计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如习题的练习目的、练习意义和练习要求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用好习题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十四共设计了10道题。通过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10个习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包括1~5题,主要是让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相关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二是变式练习,包括6~7题,主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对实物模拟操作渗透思考,经历圆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一方面继续巩固圆周长公式等相关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培养与提高。三是拓展练习,包括8~10题,主要通过三个小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有对这些习题的设计意图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先练哪些题,再练哪些题,最后练哪些题,每一题的练习基础是什么,能够向哪个方向演绎等等,才能把习题把握得游刃有余,凸显习题的价值,提高练习效果。

2.实践价值

教材中习题的设计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价值,更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究价值;不仅具有深化知识理解的知识价值,更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态价值。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展示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习题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探究价值,为学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空间。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在一条数轴图上填出相应的小数。假如完全按教材上的设计进行练习,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样的练习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练习分为四步:第一,逐层出示数轴图,填出相应的整数。出示带箭头的一条直线,取出两点0和1,说说0~1之间的线段长度,依次动态出示1、2、3……,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整数的顺序。第二,动态等分填写小数。思考0~1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数?然后动态将0~1分成10个小格,思考用小数表示,0.5表示有这样的几个小格?指一指、填一填。第三,填出大于1的小数。1.2在哪两个数之间?让学生填写出第二个方格。动态展示2~3的均分点,让学生填写出第三、四个小方格,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第四,继续深化小数认识,观察填写的小数,想一想小数都比整数小,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上述练习设计,化静态为动态,分步呈现小数的来源、涵义等具体的信息、思考过程,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整数、小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以及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并对小数的认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或半抽象的层面,习题的实践价值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3.思维价值

数学习题具有启发学生探究的思维价值。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练习题中隐含的数学思维,让习题的价值尽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练习十二”第12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习题进行深度思考。

1.游戏导入,引发猜想。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介绍四边形内角含义。(1)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如果将这个正方形对折,对折后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将折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对折,得到的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4)再对折呢?(5)做了这个游戏,你想说些什么?(归纳总结)

2.动手验证,一猜再猜。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这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其他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让学生自己设法验证。(用三角板验证、用一个普通直角三角形验证。)

3.再次验证,完善认知。

普通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让学生用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自主实验,汇报。

……

上面的习题从一个小游戏展开,在“正方形对折所得图形的内角和可能是360°,也可能是180°;而等腰直角三角形对折所得图形的内角和还是180°”的比较中,让学生产生猜想、验证猜想、收获思考。一个习题的充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全过程,积累了全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开发数学习题的综合价值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从表面看,基本是围绕巩固例题、强化认识而设计的,但是,如果深层次地去研究这些练习题,并结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在原有练习题的基础上,对某些练习题进行二度开发,可以更好地提升习题的功效,拓展习题的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中的第7题:

848÷4÷2= 900÷2÷3= 909÷3÷3=

848÷8= 900÷6= 909÷9=

正常情况下,教师在处理这道练习题时,都是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反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这个习题可以通过延伸更好地发挥习题的思维价值。如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算一算,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有的学生发现,都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有的学生发现,每组的被除数、商都一样;有的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两个除数的积等于下面一题的除数。

2.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三组题的共同特征吗?

有的学生说,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就等于它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有的学生说,如果除数能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那么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就等于被除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的商。

3.谁能用更简洁、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呢?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概括所发现的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4.运用规律,对口令。

很显然,这样处理不仅能通过计算巩固强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发现每组算式中蕴藏的规律,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灵活运用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习题的功效性。

三、 提升数学教材习题的教学功能

在利用教材习题的教学价值中,要深入剖析数学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策略等内涵,让学生品尝到习题的味道,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延伸数学习题的价值,提升习题的教学功能。

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学习题所蕴涵的价值,并注重对其研究和探索,挖掘习题的内涵及其外延,并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有机组合相关的新旧知识,优化习题结构,提炼渗透在习题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真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俊.关注儿童视角中“有价值的数学”[J].江苏教育,2007(2).

紫花苜蓿的生产与利用 第7篇

1 生物学特性

1.1 我国现有品种

我国目前有短镰荚苜蓿、褐斑苜蓿、天蓝苜蓿、南苜蓿、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等品种, 其中紫花苜蓿的栽培价值最高, 其余大多数为野生类型。

1.2 生物特征

紫花苜蓿属于中寿牧草, 通常情况下第2年至第4年的生长最为旺盛, 第5年生产力逐渐下降。其主根粗大、根系发达, 具有非常强的再生能力及抗旱耐寒能力, 全株叶片占到鲜草总重量的50%左右, 是异化授粉植物。其荚果呈螺旋形, 每荚中具有2~8粒种子, 种子的颜色为黄色, 形状为肾形。紫花苜蓿适宜半干旱、温凉的气候,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左右, 在无霜期超过100天、降水量300~800m L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其在5~6℃的温度中可以发芽, 幼苗能够耐受-5℃~-6℃的寒冷, 成年株能够耐受-20℃左右的低温。虽然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格, 但对于水的需求量比较大。

2 栽培技术

2.1 对地形和土壤的选择

紫花苜蓿对于土壤及地形要求并不严格, 只要光照充足、地势通风、土壤层厚度满足要求、p H值呈弱碱性或中性就可以种植。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经常灌溉浇水, 以便于其快速生长, 增加产草量。

2.2 播种技术

对紫花苜蓿通常实行春秋两季播种, 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春播, 9月上旬及10月下旬秋播。可以采用混播或者单播的方式播种, 应用撒播、穴播和条播等播种方式。穴播的行距为30cm×30cm或30cm×40cm, 条播的行距为30~35cm。在实际播种中, 播种量与所应用的播种方法有直接关系, 每亩播种量条播为1kg、穴播为0.8kg、散播为1.2kg左右。

2.3 管理技术

开始播种前给土壤施磷钾肥或农家肥, 之后每收割一次开展一次灌水施肥, 便于牧草品质提升。虽然紫花苜蓿的抗旱性能良好, 但是在干旱季节灌溉浇水能够有效提升产草量。入冬之前灌水对于植株越冬具有积极的作用。早春灌溉及每次收割之后灌溉, 对于牧草质量提升很有益处。对紫花苜蓿有较大影响的害虫有盲椿象、浮尘子、蓟马和蚜虫等, 可以用敌敌畏和乐果等进行防治, 对褐斑病、霜霉病等可采用多菌灵和托布津等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 一年可以4~5茬收割, 每次留5cm左右的茬, 以便于其再生。苜蓿干草的调制主要有人工干燥法与自然干燥法2种, 通常情况下, 4~5kg鲜草能够制备1kg干草。

3 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

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中含有大量赖氨酸、粗蛋白、黄色素、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等, 尤其是苜蓿叶所含粗蛋白质远高于茎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其粗纤维的含量比较少, 可以用其代替饲料日粮中的部分豆粕及鱼粉。研究证明, 应用该浓缩物在蛋鸡日粮中代替65%的肉鸡和鱼粉日粮, 对肉鸡的增重及产蛋量没有太大影响, 在猪的日粮中代替60%的动物蛋白, 不会对猪的生长产生影响。

4 对畜禽产品品质的影响

(1) 鸡。苜蓿粉中的叶黄素含量非常高, 能够使鸡蛋的蛋黄颜色变深, 并且能够改善肉鸡皮肤和爪的颜色, 提升鸡蛋中维生素含量。

(2) 猪。紫花苜蓿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 将紫花苜蓿粉加入到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 能够提升胴体瘦肉率, 并且对猪的生长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3) 奶牛。紫花苜蓿是一种非常好的奶牛牧草,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牛奶中的维生素含量, 还能够有效提升牛奶中乳脂率及产奶量。将其代替部分奶牛精饲料, 不仅不会对奶牛产奶量造成影响, 还能够有效提升乳脂率。

5 结束语

紫花苜蓿是一种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的牧草, 其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非常高, 本文主要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及其对畜禽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 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万民.紫花苜蓿的生产技术与畜牧养殖的利用价值[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12 (3) .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8篇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6°08'、北纬46° 12',平均海拔160 m。年平均日 照时数为2 900 h,年平均气温为 - 5. 9 ℃ ,极端最高气温为37. 6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39. 0 ℃ ,年平均降水量为469. 7 mm,无霜期为139 d。春季降水偏少、干旱, 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材料与方法

人工紫花苜蓿牧草生产田和种子生产田建植于2009年,建植前为玉米耕地。牧草生产田播种时为机械撒播。种子生产田为条播,行距为60 cm。2011年5—9月份,每月下旬对样地用土钻分层取样。取样深度为0 ~ < 10 cm、≥10 ~ < 20 cm和 ≥20 ~ < 30 cm,共3层,每层重复3次。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环刀容积为100 cm3。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季节动态(见图1~3)

从图1可以看出,0 ~ < 1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生产田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W”型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地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 P < 0. 05) 。5月份和6月份试验区降水较少,紫花苜蓿在6月份进入生长旺季,根系吸收土壤水分较多,所以6月份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7月下旬时降雨量充沛,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耗水量低于大气降水量,此时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生产田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值 ( 分别为27. 30% 和23. 79% ) 。8月下旬降雨量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此时生产田紫花苜蓿已进入第2茬生长期,种子田紫花苜蓿正处于种子后熟阶段,苜蓿植株所需水分主要依靠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地表土壤水分支出大于收入。9月下旬气温开始降低,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以土壤蒸发为主,地上植被的覆盖减缓了土壤水分的蒸发。5 — 6月份紫花苜蓿种子田土壤含水量均小于紫花苜蓿生产田,7—8月份紫花苜蓿种子田土壤含水量均大于苜蓿生产田,9月份紫花苜蓿种子田土壤含水量小于紫花苜蓿生产田。从图2可以看出,≥10 ~ < 2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紫花苜蓿生产田的土壤含水量各月份差异不大,紫花苜蓿种子田土壤含水量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之后又降低的趋势,紫花苜蓿生产田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20 ~ < 3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生产田土壤含水量随月份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反映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图1中0 ~ < 1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生产田土壤容重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之后又降低的趋势。6月份紫花苜蓿植株逐渐进入生长旺盛,地表根系增多,土壤容重降低,最低值出现在雨量充沛的7月份,分别为7. 10 g /cm3和7. 14 g / cm3,8月下旬土 壤容重最 高值分别 为1. 28 g / cm3和1. 33 g /cm3。土壤容重总体上表现为紫花苜蓿生产田大于紫花苜蓿种子田,这可能与2010年10月份和2011年8月份收获时割草机对土壤表层的碾压有关。2010年10月下旬紫花苜蓿收获后,土壤被碾压,容重增加,植株停止生长,土壤逐渐开始结冻,至2011年返青时土壤容重仍然表现为紫花苜蓿生产田大于紫花苜蓿种子田。2011年8月份收获时土壤容重也因割草机的碾压而增加,9月份时生产田的紫花苜蓿第2茬开始生长旺盛,同时应有部分新生 根生成,土壤容重 比种子田 有所降低。 ≥10 ~ < 20 cm土层和≥20 ~ < 3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生产田土壤容重各月份差异不大。

3.2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垂直变化(见图4~7)

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剖面垂直分布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6]。从图4可看出,5,6,9月份时,紫花苜蓿种子田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升高, 7,8月份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降低,这主要与降雨入渗、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而图5可看出,紫花苜蓿生产田的土壤含水量在5,7,8,9月份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降低,6月份时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升高。

由图6可看出,紫花苜蓿种子田土壤容重在5,6月份时随着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降低,7月份时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逐渐升高,8,9月份时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图7可以看出,紫花苜蓿生产田在5,6,8月份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先降低后升高,7, 9月份时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先升高后降低。

4结论

1) 随着月份 的增加,紫花苜蓿 种子田0 ~ < 10 cm土层和≥20 ~ < 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同紫花苜蓿生 产田相对 应,土层变化 规律相同,而在 ≥10 ~ < 20 cm土层变化规律不同。

2) 0 ~ < 10 cm土壤容重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的趋势,总体上表现为紫花苜蓿生产田大于紫花苜蓿种子田,而≥10 ~ < 20 cm和 ≥20 ~ < 30 cm土层变化比较平稳。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9篇

有机磷在土壤中主要以植酸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 极少部分的有机磷所占比例大约为全磷含量的30-80%。植物对磷元素的需求一部分是由有机态磷转化而来, 转化后的有机态磷易于植物吸收利用。土壤在缺磷条件下, 有效态磷对植物的磷营养影响较大, 是植物磷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 本试验假设根系分泌磷酸酶能力较强的豆科作物能够活化更多的有机磷, 并利于与其间作的木本科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本试验利用不同的根系分隔方式研究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对有机磷活化利用的种间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间套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周期极为相似的作物种植在同一田地, 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行或分带种植。目前, 间套作种植方式已成为我国热带地区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 实践证明, 合理的间套作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不但在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方面效果显著, 而且增加水肥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 并能够适度对土壤根际的微环境进行改良, 抑制杂草滋生和防预病虫害。除了供应农作物之外, 间套作生态系统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本试验采用水培和土培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对有机磷活化利用的种间促进作用。其中, 土培盆栽试验利用根系不同分隔方式比较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能力;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活化利用有机磷能力;间作生态系统中酸性磷酸酶活化有机磷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试验选用桑树和紫花苜蓿, 进行水培试验与土培根系分隔试验。试验共设2个磷水平:0和50 mg·kg-1, 不施磷 (P0) 为对照组。取不同处理的桑树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进行测量 (干物重、根长、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营养元素)

五、小结

在许多陆地生态系统中磷素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制约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磷在土壤全磷所占比重较大, 但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磷素主要是水溶性无机形态磷, 因此, 有机磷必须有植物根系、真菌和土壤磷酸酶的参与, 转化为可溶性无机磷后才能供植物吸收利用。

本试验研究发现, 在供应有机磷时, 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中紫花苜蓿促进了桑树生长及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作物地上部条件相一致时即不存在地上部种间竞争, 利用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研究作物地下部根系相互作用对营养元素的利用时发现, 供磷条件下, 完全分隔处理紫花苜蓿的吸磷量显著高于不分隔处理, 而桑树表现为相反的结果。同时还发现桑树的吸磷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 说明间作后桑树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紫花苜蓿对有机磷的活化能力较强, 同时桑树根系较发达, 导致了紫花苜蓿活化的有机磷部分被间作桑树吸收利用。因此, 供应有机磷时, 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中紫花苜蓿促进了桑树生长及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 主要表现为间作桑树的生长显著好于单作桑树。水培条件下也表现了相似的结果。有研究表明, 小麦/白羽扇豆、桑树/花生、鹰嘴豆/小麦和高粱/木豆间作后豆科作物均促进了间作作物对有机磷的吸收能力, 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其中, 白羽扇豆能够分泌有机酸活化磷, 而木豆根系分泌的吞石榴酸与Fe鳌合后促进了磷的释放, 从而促进了间作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但桑树与甜菜和油菜间作后并为发现相似的结果, 可能是由于与豆科作物间作后, 不仅提供了较充裕的氮营养, 同时豆科作物分泌有机酸的能力较强, 从而促进了间作作物对磷的活化利用。

有机磷类化合物需经磷酸酶水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磷供应不足时, 根系释放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 同时, 分泌磷酸酶活性较高的作物根系对土壤中有机磷的活化利用能力也较强。本试验结果表明, 在磷素供应不足时, 与紫花苜蓿相比, 桑树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虽增加, 但紫花苜蓿根系磷酸酶活性比桑树高2-3倍, 并且对不同形态磷素利用能力相一致。表明在磷供应不足时, 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桑树。有研究表明, 农林作物根际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桑树, 同时能够利用桑树不能利用的有机磷。在本试验中, 紫花苜蓿根系磷酸酶活性较高, 表明利用有机磷的能力强于桑树。

除此之外, 根系形态是作物磷素吸收的重要影响因素。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后, 桑树根长增加, 提高了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使桑树对磷的吸收面积增大, 因此紫花苜蓿活化的有机磷有可能被桑树吸收, 导致间作后桑树的吸磷量显著增加。

六、结论

在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种植模式下, 供应有机磷时, 紫花苜蓿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强于桑树, 且间作后两作物对磷的吸收量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 间作及根系不完全分隔处理时, 桑树生物量显著高于单作及完全分隔处理, 紫花苜蓿促进了桑树对有机磷的活性利用。间作后桑树根长显著增加, 使桑树对磷的吸收面积增大, 导致间作后桑树的吸磷量显著增加。

摘要:奠定基础。世界上绝大地区出现缺磷土壤。合理间套作种植模式对提高磷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对根系有机磷活化利用的种间促进作用。试验得出, 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下, 供有机磷时, 紫花苜蓿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强于桑树。

关键词:桑树,紫花苜蓿,间作,有机磷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新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涂晔.浅谈桑树与紫花苜蓿间作种植模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0

[3]李发林.紫花苜蓿对有机磷的利用[M].北京: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4]于古文.根系形态作物磷素吸收因素[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2.

[5]赵建林.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10

[6]涂晔.浅谈土壤有机磷的吸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0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10篇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择成年母羊、育成母羊、成年种公羊、育成公羊和羔羊各4只,依次设为1、2、3、4、5组。对参试绒山羊要求为:育成公、母羊年龄1.2岁左右,体重35 kg左右;成年母羊年龄3~4岁,体重60 kg左右;成年公羊年龄3~4岁,体重70 kg;羔羊年龄4~5月龄,体重24 kg。试验包括10 d预试期和20d试验期,在预试期内,将5组试验动物的日粮由全价日粮逐渐过渡到全部为苜蓿干草,并在舍内放置舔砖,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逐渐减少原日粮并逐渐增加苜蓿干草供给量,直到最后全部为苜蓿干草,苜蓿干草营养成分测定见表1。试验动物每天早8:00和下午16:00分2次饲喂,自山采食和饮水。

1.2 样品采集

试验进行到第20天时,将试验动物放入代谢笼,测定每只羊实际采食量,并在代谢笼下面安装收粪网采集各组全部试验动物的粪便样品,网下安装倒漏斗形塑料收尿器采集全部尿液样品,同时采集试验用苜蓿干草样品。

1.3 样品测定

苜蓿草样品和粪样进行烘干粉碎处理,用于测定能量的尿样进行烘干处理。测定指标包括GE、CP、EE、CF、NDF、ADF、ASH及Ca、P等,饲料、粪样和尿液的能量测定采用氧弹式量热仪法[1](ISO:9831:1998),其他指标测定方法采用张丽英[2]的常规测定方法进行。

1.4 数据统计

应用SPSS软件的One-Way ANOVA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形式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各类绒山羊饲喂紫花苜蓿干草后,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代谢结果见表2。

注:同行数据相比,标有不同大写字母的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表示差异显著(P<0.05),全部没有标记或标有相同字母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

试验结果表明,羔羊对苜蓿干草的消化能最低,并极显著低于育成公母羊和成年公母羊(P<0.01);育成母羊的消化能又低于育成公羊和成年公母羊,并与成母羊差异显著(P<0.05)。成母羊的消化能最高,其总能消化率也最高;但各类别绒山羊的总能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羔羊对苜蓿草的代谢能最低,并与其他类羊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他类羊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各类羊对总能的表观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从消化能表观表观代谢率上看,羔羊表观代谢率最低,而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表观代谢率较高,其中育成公羊的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成母羊和羔羊。同样,育成公羊的净能也高于其他类羊,并与羔羊差异极显著(P<0.01)。最后,从总能的利用率看,羔羊的利用率最低,育成公羊的利用率最高,并且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羔羊对苜蓿草能量的消化能力和代谢能力都比较弱,而总体上育成公母羊对能量的利用率高于成年公母羊。

由表3可知,各类别绒山羊对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5);而羔羊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尤其与育成公羊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从数值上看,成年公母羊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低于育成公母羊。羔羊对苜蓿干草C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成母羊(P<0.01),显著低于育成母羊(P<0.05);对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类绒山羊(P<0.01);对A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成年母羊(P<0.01)。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成年母羊对纤维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明显优于育成公母羊和成年公羊。

由表4可知,羔羊氮采食量、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可消化氮量均极显著低于成年公、母羊和育成公、母羊(P<0.01)。成年公、成年母羊、育成公、育成母羊的氮采食量、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各类羊对紫花苜蓿干草中氮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从数值上看,羔羊对氮的消化率和代谢率略低于其他类别绒山羊,表观消化率达到72.94%,表观代谢率达到了31.37%,表明此时羔羊蛋白酶系统发育已经接近成熟,这个结果与李志强等[3]的研究结果(62.90%~75.61%)相近。

由表5可知,育成母羊和羔羊的采食量极显著低于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育成公羊;各类羊对苜蓿干草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羔羊的表观消化率略高。成年母羊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羔羊(P<0.01),这可能与羔羊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健全有关[4]。并且从数值上看,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成年公母羊对苜蓿草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育成公母羊。

3 结论

成年母羊对苜蓿草的纤维类和脂肪营养的消化率均高于育成公母羊,而育成公母羊对苜蓿草能量的表观代谢率和利用率均高于成年公母羊。羔羊对苜蓿草能量的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和利用率均低于成年公母羊和育成公、母羊,对苜蓿草钙、磷、纤维类营养、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也低于其他类绒山羊。

参考文献

[1]ISO Caloric value-Bomb calorimeter method.9831:1998.

[2]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53-56.

[3]李志强,董宽虎,邵涛,等.紫花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肉羊育肥及肌肉氮沉积的影响[A].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558-564.

蝇蛆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11篇

2.蝇蛆是代替鱼粉的优良动物蛋白饲料。饲养试验证实,用蝇蛆代替部分或全部鱼粉作饲料喂养禽畜、鱼类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用10%的蝇蛆粉和10%的鱼粉分别喂养蛋鸡,喂蝇蛆粉组产蛋率比喂鱼粉组提高20.3%,饲料报酬率提高15.8%,每只鸡增加收入72.3%;在基础日粮相同的情况下,每头猪每天加喂100克鱼粉或蛆粉,结果喂蛆粉的猪体重比喂鱼粉的增加7.18%,而且每增重1公斤毛重均成本下降13.2%,瘦肉中蛋白质含量比喂鱼粉的高5%;用25%的蝇蛆粉制成颗料饲料喂养草鱼比用20%的秘鲁鱼粉喂养效果好,其鱼体增重率提高20.8%,蛋白质效率提高16.4%,每1公斤鱼的成本降低0.29元。这些结果充分说明:蝇蛆是较为理想的动物蛋白饲料,是替代鱼粉的最佳选择。

3.蝇蛆是特种经济动物的美味鲜活饵料。试验表明,蝇蛆可作为多种经济动物鲜活饵料,既可直接投喂蝎、蛙类等喜食活饵料的特种经济动物,也可掺入混合饲料中完全替代鱼粉。如在混合饲料中掺进适量的活体蝇蛆喂养蟹、林蛙、鱼、虾、鳗、黄蟮、鳖、鹌鹁、水貂等,生长明显加快,增产效果很好。蝇蛆饲喂出壳1个月的稚鳖,平均每只日增重4.53克,增重率为160.27%;而喂养鸡蛋黄的稚鳖日增重1.2克,增重率为42.61%,前者是后者的3.8倍。

4.蝇蛆是潜在的食品蛋白资源。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意识到蝇蛆和蝇卵是一种美味食品,世界各国都有以蝇蛆为食的记载和习惯,如在法国巴黎的大型昆虫餐厅中有油炸家蝇等菜;北美印第安人则用家蝇烤糕饼,头其名曰“古查比”饼;昆虫食品之乡的墨西哥,有用蝇卵烹制的味美香浓的“鱼子酱”。在我国江南各省(区)将用动物肉培育的蝇蛆称为“肉芽”,做成美味食品或把蝇蛆与糕粉混合做成八珍糕款待宾客。郑州市城外城大酒店推出的以蝇蛆为主的“昆虫宴”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吸引了周边100多公里的昆虫食客。近代营养分析证明,蝇蛆是优质的食品蛋白资源,不仅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蛋白纤维少,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所含的脂肪与直油中的脂肪类似,还含有足够数量的人类食物中所必需的其他营养成分,各项营养指标均大于鸡肉、猪肉、牛肉、甲鱼等蛋白类营养物质。虽然让人们直接取食蝇蛆原形食品还存在诸多感官和心理障碍,但利用蝇蛆蛋白作为添加剂生产各类变形食品和保健品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5.蝇蛆具有广阔的深加工利用前景。研究表明,蝇蛆具有较强的清腐抗酋作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可开发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氨基酸类和中药类饲料添加剂。家蝇体内合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开发出新型医药,如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抗菌活性蛋白”,具有抗癌作用的“凝集素”,具有保护细胞膜、降血脂、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的磷脂等。几丁质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日用化工、国防、环保、农业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而蝇蛆壳皮和蛹壳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直接提取。当然,蝇蛆的深加工目前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大规模加工利用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现代高新技术设备支持和大量的经费投入,家庭式小规模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第12篇

㈠供试材料 供试土质为砂壤土, 每个处理混合300.O克复合肥, 供试作物为紫花苜蓿。

㈡试验装置 试验在陇西县农技中心试验基地进行, 试验采用分根装置。即用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桶 (规格:桶深32.O厘米, 上口直径31.5厘米, 下口直径22.5厘米) 重叠安置。下桶埋于干土中, 与地面齐平, 上桶在地面之上, 上下桶分等量的土。上底有较密的小孔, 以便使根系生长进入下桶。上下桶中心安装有直径为6.O厘米的铝管, 管口露出上桶土面16.O厘米, 以便利用中子水分探测仪进行不同深度水分的测定。

㈢试验设计试 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种三穴, 每穴一小撮, 出苗后密度太大的进行间苗。以同样装土而不种植苜蓿的桶作对照, 以消除由于土壤毛细管作用, 通过上桶底部小孔上升到上桶中的水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㈣测定方法

1.测定时间。每天凌晨5点和晚8点进行测定。测定期间, 晚8点测定后, 只给下桶浇水, 使其含水量保持在23%左右, 而不给上桶浇水, 以便次日凌晨点测定时水分达到稳定状态。这样就在上下桶土壤之间形成一定的水势梯度, 以促进根水倒流。每天连续测定各处理上下桶土壤含水量变化。

2.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水分含量采用中子水分探测仪 (中子仪) 进行测定, 测定前中子仪热中子计数所对应的含水量数值要通过标定来确定。标定方法如下:中子仪先在防护器中测2分钟标准数, 然后将探头放置于要测深度测量计数。每隔20.O厘米测一次, 两者的计数比值为计数比。同步进行烘干称重法测土壤含水量, 从而得到计数比和含水量的标定曲线Y=15.06x+2.56 (Y=土壤含水量, x=计数比) 。。

注:横坐标为计数比, 纵坐标为土壤含水量 (%)

3.湿度、温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阻力的测定。每天分别于5:OO、8:00、lO:OO、l4:00、20:00进行测定, 采用的是北京农业大学生产的BAU光合测定系统在田间对苜蓿单叶进行活体闭路测定, 苜蓿选择中上部的叶片测定两次。在测定结束后, 进行温度、湿度的一次性测定 (因为在测Pn、TR、WUE、SR每一重复中都进行温湿度测定时, 二指标受风速影响太大, 并且仪器读数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不够明显) 。

二、结果与分析

紫花苜蓿的根系提水与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和其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 (见表1) 。

㈠苜蓿根系提水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苜蓿上桶土壤含水量一天内仅有一个峰值 (10:00) 。光合速率在20:00出现负值, 很可能是由于下午天气转阴, 呼吸速率增大所致。蒸腾速率最大值出理时刻 (14:00) 和气孔阻力出现最小值时刻 (10:00) 不一致是由于深根系植物吸水经过“长距离”运输后才能到达叶片, 增大了气孔阻力出现峰值和蒸腾速率出现峰值的时间间隔。

注:“**”表示1%水平上显著, y=15.06x+2.56, 5%显著值r 0.05, 3=0.8780, 1%显著值r0.05, 3=0.9590。

1.苜蓿根系提水与湿度、温度的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19和r=0.6537。随着空气湿度增大, 气孔阻力减小。增强了被动吸水, 但蒸发量大于吸水量, 使根系水势降低, 释水减小, 呈负相关;温度升高, 蒸腾加强, 吸水增多, 根系水势增大, 同时土温升高, 使原生质膜粘滞性降低, 释水较多, 呈正相关。

2.菖蓿根系提水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性。光合速率增大, 单位时间积累光合产物增多, 基端水势降低, 增强被动吸水。在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同条件下, 光合速率的增大只能由气孔导度增大所致, 蒸腾增强也加大了吸水拉力, 由于夜间根压吸水, 白天蒸腾和根压吸水量大于蒸腾量, 使根系水势增大而释水,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746和r=0.6920。

㈡苜蓿根系提水与水分利用率、气扎阻力的相关性苜蓿根系提水与水分利用率、气孔阻力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72和r=-0.8326随气孔阻力增大, 蒸腾强度降低, 根系吸水量减少。根系水势小于或等于土壤水势, 水分没有释放。水分利用率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即Pn/TR=WUE表示, 当光合速率增大, 在光量子通量密度一定, 无边界层阻力影响 (无角质层、保护层及风的影响, 风速影响边界层厚度, 从而影响气孔导度) 情况下, 气孔导度增大, 蒸腾增强。根系吸水拉力加大, 由于蒸腾量大于吸水量。根系水势不大于土壤水势, 没有释水, 土壤含水量降低, 导致其与水分利用率呈负相关。

三、结论

上一篇:地面气象资料下一篇:用户信息安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