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放射性粒子

2024-07-25

碘125放射性粒子(精选8篇)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肿瘤科所收治的实体瘤患者94例,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个人病史调查, CT、MRI影像学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等各项辅助性检查而确定诊断为实体肿瘤, 且预计生存期均在6个月以上。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 治疗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2例;年龄24~75岁, 平均年龄 (45.22±10.14) 岁;肺癌12例, 肝癌11例, 乳腺癌6例, 食道癌5例, 胃癌6例, 胰腺癌4例, 喉癌2例, 结肠癌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 女23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 (45.83±10.65) 岁;肺癌14例, 肝癌9例, 乳腺癌8例, 食道癌6例, 胃癌4例, 胰腺癌3例, 喉癌2例, 结肠癌1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 具体方法包括:真空垫固定后以5 mm层距螺旋CT机 (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Pro32排64层螺旋CT) 行连续扫描, 并将所得到的CT扫描图象传入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逐层勾画放疗靶区, 合理设计放射野, 且将机体正常组织控制在允许耐受的剂量范围之内, 单次放射剂量为250~400 c Gy之间, 总放射剂量为40~57 Gy之间。治疗组患者采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方案 (和佳放射性碘125粒子计划系统HGGR-2000, 规格型号HGGR-2000注册号:国食药监械 (试) 字2004第3060288号) , 具体方法包括:首先应采用三维图象内放射治疗计划软件系统 (TPS) 对实体肿瘤患者病灶的CT或磁共振 (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Hde 1.5T磁共振) 分层扫描片等影像学资料予以精确的计算, 并有效利用中文版面绘制出立体图标以及微型放射源的实际放置剂量, 精确完成具体的治疗计划和实施方案, 从而尽可能的保障放射性粒子能够最大限度将肿瘤组织杀伤, 而又不会损伤和破坏病灶周围的其他正常组织及相关敏感器官。瘤体边缘处方放射剂量为60.00 Gy, 初始放射剂量率为2.916 7 Gy/h。然后采用装有射性碘125粒子 (长4.5 mm, 直径0.8 mm;主要发射27.4~31.5 Ke V的X射线和35.5 Ke V的γ射线;剂量率为0.05~0.10 Gy/h;半衰期为59.8 d;放射活度0.8~1.0 m Ci/粒;组织穿透距离为1.7 cm) 的全封闭防辐射植入器, 并在B超 (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HD11XE彩色B超) 或CT等影像学设备的辅助和引导下逐步完成经皮穿刺到肿瘤内准确植入微型放射源, 确保各放射源在瘤体内完全依照治疗计划实现最佳的排布, 并使每颗放射性粒子的空间间距控制在2.0 cm左右。在放射性粒子的植入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外周密集, 中心稀疏的原则, 并应严格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区域, 从而使剂量的分布更加合理化、均匀化, 有效减少中心高剂量区, 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植入放射性粒子时应利用影像设备的引导以确保植入针在瘤体内, 务必在确认后才能将射性碘125粒子导入其中, 严格避免射性碘125粒子穿刺入机体内的其他脏器或组织, 从而造成总体剂量的减少, 并形成冷区。当完成全部植入后, 还应再次对整个瘤体进行全面的超声定位, 对发现的冷区予以补种。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临床治疗改善情况的评定标准: (1) 完全缓解 (CR) :病灶完全消失, 至少维持4周; (2) 部分缓解 (PR) :肿瘤缩小30%以上, 至少维持4周; (3) 无变化 (NC) :肿瘤缩小不及30%或增大未超过20%; (4) 进展 (PD) :病变增大20%以上或出现新病变;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和;疾病控制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之和。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考察项目主要包括出血、气胸、感染、疼痛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改善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提高, 分别为59.57%、76.59%、97.87%, 而进展率则显著降低, 为2.13%,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发生出血12.76%、气胸6.38%、感染4.25%、疼痛44.68%, 其发生比率均有所降低,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3 讨论

肿瘤往往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之下, 其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从而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3]。肿瘤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实体肿瘤和非实体肿瘤, 实体肿瘤即有形肿瘤, 能够通过临床检查如X线摄片、CT扫描, B超、或触诊扪及到的有形肿块[4]。

目前, 对于实体肿瘤临床上常采用放射治疗, 其主要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以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5]。据不完全统计, 大约有70%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放射治疗, 并且大约有40%的恶性肿瘤患者能够通过放疗而达到根治的目的[6]。也正是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日益显现的作用和突出的地位, 而使其迅速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放射物理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以及新的微型低剂量率粒子源的不断研制和治疗计划软件系统的进一步开发, 其粒子治疗又引起了国内外医学肿瘤界的广泛关注[7]。而放射性碘125粒子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 其在CT和超声的引导下, 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放射性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部, 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8]。

该研究特对该院所收治的实体瘤患者进行了不同模式的临床治疗, 其结果表明, 采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提高, 分别为59.57%、76.59%、97.87%, 而进展率则显著降低, 为2.13%;同时, 患者发生出血、气胸、感染、疼痛的比率均有所降低。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该项新型肿瘤治疗技术, 崔朝阳在颈部肿瘤、肺癌、肝癌、胃癌患者中应用了放射性碘125粒子的临床治疗, 其肿瘤控制率高达88.57%。程刚等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腹盆腔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 且未发现放射中毒现象, 无严重即发并发症发生, 经复查和随诊发现局部复发率为零。由此可见, 采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实体肿瘤, 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可作为实体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案予以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峰, 王文献, 廖建伟, 等.125I粒子CT靶向治疗实体肿瘤[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 11 (5) :104-106.

[2]俞荷芳, 岳庆红, 刘吉昌, 等.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 (11) :1754-1756.

[3]任小银, 王志峥, 刘思源, 等.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44例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 40 (6) :588-590.

[4]程刚, 张华鹏, 蒋祥德.碘125放射性粒子腹盆腔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3) :193-194.

[5]崔朝阳, 张桂新.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疗治疗肿瘤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9) :1510-1511.

[6]魏宁, 徐浩, 祖茂衡, 等.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5) :461-463.

[7]欧阳育树, 杨志刚, 吴万垠, 等.影像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24) :5-7.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2篇

【关键词】内镜;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食道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60-01

食管癌是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癌肿堵塞食管,侵蚀邻近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病人因此不能进食甚至饮水,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活质量。内镜下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植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可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我院于2011年6月至今对5例食道癌患者在内镜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5例食管癌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0岁~8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按如下标准进行分级,0级:完全不能进食2例;1级:仅能进流质2例;2级:能进半流质1例;3级:能正常进食0例。病变部位:食管中段2例,下段3例,长度平均5 cm。

1.2 方法

电子胃十二指肠镜 、选择食管球囊扩张导管、导丝、食管扩张导管、125I粒子支架、心电监护仪。

术前经胃镜了解狭窄的部位、长度、病变性质及程度,选择相应长度的球囊扩张导管和支架,采取防护措施后安装125I粒子支架入支架离子壳内。进镜观:距门齿34—38cm可见肿瘤环形腔内生长,狭窄段约4cm,进镜阻力较大,有接触性出血,于胃留置导丝退镜,沿导丝插入支架植入器,内镜直视下缓慢释放8.0cmx2.0cm支架一枚,上口完全开放,距门齿31cm,最上排粒子位于最狭窄处开放良好,退镜。

2 结果

本组5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均得到改善,,术后1周吞咽困难分别均达3级;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均无食道破裂穿孔、大出血、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食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禁食12小时,并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刷牙。向患者和家属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方法,手术的目的以及优越性:不开刀、痛苦小、改善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讲明手术步骤及术中配合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术前半小时肌注地西泮5mg,间苯三酚40 mg,咽喉部麻醉。

3.2 术中配合及护理

患者取左侧卧位,全身放松,双下肢屈曲,咬住牙垫,下颌部放置弯盘,用鼻呼吸,避免吞咽引起呛咳和导致吸入性肺炎。护士协助医生经胃镜插入导丝至狭窄部位以下,内镜退出时护士将导丝缓慢向里推送,保证导丝在狭窄以下,沿导丝插入带有支架的支架植入器。在操作中如患者恶心时,防止牙垫脱出。严密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并心电检测血压、 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进行抢救。

3.3 术后护理

3.3.1 饮食指导

食管癌患者放置食管支架后,病人需禁食1-2天,如有唾液分泌尽量吐出不要咽下,一般第三天可给予营养丰富的豆浆、牛奶、肉汁、米汤等流质饮食,每次量宜少,约200-300ml,少食多餐,进食时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利用重力的作用,减少食物停留在食管腔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如无出现梗噎感或呛咳现象,一般4-5天后可进食半流食,但仍须少食多餐,每次进食后饮少许水,起到冲洗食管内食物残渣作用,防止食物在瘘口处淤积发炎。观察一段时间,逐步过渡到软饭和普通饮食,同时注意食物须少渣、少纤维,避免过多煎炸及腌制类食物。最后须提醒病人终生禁吃冷冻食物,否则会造成食管支架脱落的危险。

3.3.2 体位 食管下段支架置入后,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睡眠时需抬高床头,餐后1~2小时不宜平卧。此外应避免弯腰、抬取重物等动作。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3.3 并发症的观察

(1)胸骨后疼痛不适及异物感:症状轻者无须特殊处理,一般能忍受,症状可在1周内缓解。 症状明显者可对症处理,可肌注镇痛药和解痉药,症状一般可在1周内缓解。护士要给予耐心解释。

(2)穿孔:术后病人发生高热,血象升高。颈部及锁骨上部发现皮下气肿。X线检查可发现纵隔内有游离气体,严重者可有脓气胸。表现一旦诊断穿孔,应及时进行处理,对小的穿孔可采取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 可采用经内镜下组织胶粘合治疗;对大的穿孔,患者情况允许时应积极手术治疗,亦可尝试重新放置支架。

(3)支架移位:术后当患者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食物的下坠推力、食管的自身蠕动、吞咽运动等。

(4)出血:扩张与输送器机械损伤食管粘膜,致局部组织撕裂;支架与粘膜摩擦;压迫食管及肿瘤组织使局部缺血坏死,溃疡形成;均可引起出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血及黑便、血压不稳定等。术后常规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如有出血给予止血类药物。

(5)感染:术后输入抗生素3天, 测量体温每日四次,如正常改为一天一次。

4 小结

内镜下食管癌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是我院治疗食道癌致吞咽困难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短期内可迅速缓解症状。而网状支架在人体内保持良好的支撑弹力,使其内通道仍然通畅,具有随食管蠕动性,放射粒子起到杀灭残存癌细胞,抑制肿癌生长,防止食管再次阻塞的目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内镜下放射粒子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吕富春,汪应章,吕娜,张万凯,许软成,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食道喷门狭窄疗效随访, 消化内科杂志 2001;18:241

[2] 朱素芬.内镜下运用食道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护理[J].上海护理学出版社,2003:235-236.

[3] 谢大业,刘忠,胡国平,肝 胆 胰肿瘤组织内放射治疗,中国肿瘤 2002; 11:646-647.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3年共有36例恶性肿瘤患者经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患者中有膀胱癌、前列腺癌、腹腔内转移癌各12例。腹腔内转移癌患者有胰腺癌6例、肝癌4例、肺部2例, 本组腹腔内转移癌以胰腺癌作为研究。患者年龄最小为27岁, 最大者76岁。3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45个病灶分别分布于膀胱癌转移病灶14个, 前列腺癌转移病灶16个, 胰腺癌8个, 肝癌4个, 肺部3个。以上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 有病灶远处大面积转移的、急性感染症状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体能评分<60分的或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的患者不在本组研究范围内。

1.2 方法

1.2.1 采用的仪器植入的材料

本次研究采用的碘125放射性粒子选自宁波君安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的粒子植入枪、弹夹及型号为18Gx6.35cm穿刺用PTC针;CT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US 4排螺旋CT。

1.2.2 治疗方法

①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以应使植入的粒子覆盖全部肿瘤, 植入前临床医师应针对每位患者病灶特点与病灶周边关系来制定植入方案, 如进针路径及次数等。在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时, 应距肿瘤边界至少5mm, 在同一针道上粒子间距为1cm。②植入步骤。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患者的肿瘤病灶位置选择体位, 在CT及B超定位后采用常规消毒、2%的利多卡对需进针点位进行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避开重要血管, 用消毒后的PTC穿刺针将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特殊解剖部位残余的肿瘤组织、肿瘤切除部位及周围组织、肿瘤可能残存或复发的部位、淋巴结可能转移的部位, 并以植入粒子间距为1cm行后退式植入, 植入术中监测患者体征, 植入术后取出PTC穿刺针, 局部按压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3d以防感染, 术后2个月复查增强对比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

1.3 疗效评价

本次研究以WHO肿瘤疗效评价为标准, 完全缓解指肿瘤完全消失, 影像学检查不出肿瘤或仅有条索状影像;部分缓解指肿瘤面积缩小超过50%;无变化指肿瘤面积缩小于不足50%或肿瘤面积增大不足25%;进展指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

2 结果

本组恶性肿瘤患者经CT引导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 实体瘤病灶完全缓解率17.78%%, 部分缓解率57.78%, 总有效率为75.56%。患者于术后去未发现放射中毒现象, 无严重即发并发症发生。术后经复查、随诊发现局部复发率为0%。

3 讨论

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因早期射线能量低、穿透力差, 在疗效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 由于影像学及放射物理学的发展, 粒子治疗引起了大量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并有大量文献报道放射性粒子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2]。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3种, 手术切除、化疗及放射治疗, 但这3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使有些患者因手术禁忌证而失去手术的机会。常规放射性治疗的特点是辐射面积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与其相比,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如内照射射线剂量小、持续时间长、治疗定位准确、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 对于肿瘤治疗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手段。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它是通过微创方式将封装好的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粒子, 在CT或B超引导下将其植入肿瘤中, 具有传统外照射没有的优势, 传统外照射因放射范围大、同时受到照射的正常组织耐受力低, 使疗效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放射性粒子植入通过粒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 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 而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最终达到治疗目的[3]。

目前,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仅可以做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 还可以做为一些对常规放射治疗不敏感的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如前列腺癌的治疗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 如今可选择不手术, 实施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治疗, 治疗时间不仅短且疗效明显, 对性功能影响也小;对于已发生的肿瘤转移患者, 选择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也可以有效控制转移病灶, 减轻患者疼痛[4];对于身体状况不好、肿瘤位置不适合做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也是很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操作便捷、疗效好、并发率低、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旺扣, 许运龙, 弄兴富, 等.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J].中华放射杂志, 2004, 38 (9) :901-902

[2]杨文彬, 王磊, 刘娜, 等.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1, 32 (4) :481-483.

[3]崔朝阳.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放疗肿瘤的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7) :133-135.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1.1.1 入选标准

(1)经临床、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8~75岁,有125I粒子植入术适应证。(2)疼痛强度中度以上,VAS评分法≥4分患者。(3)预计生存期3月以上。(4)排除先前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内照射治疗者;排除先前诊断非癌性疼痛且症状持续者。

1.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确诊癌痛患者32例。男性22人,女性10人,年龄18~75岁。肺癌12人,胰腺癌5人,甲状腺癌3人,直肠癌2人,食道癌2人,胃癌2人,上颌窦癌2人,喉癌、肝癌、前列腺癌及下腔静脉平滑肌瘤各一人。其中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8例。

1.2 仪器与设备

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粒子植入针和防辐射植入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64排螺旋CT;美国产“Inspector+”射线探测仪。125I放射性粒子活度为0.6~0.8 m Ci,为外包钛的密封结构大小为4.5 mm×0.8 mm,半衰期59.7 d,组织间有效作用直径17 mm,经高压干热消毒。

1.3 试验方法

1.3.1 治疗计划

根据入选标准严格筛选入组患者。粒子植入前行CT扫描并导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治疗计划[2]。处方剂量(PD)80 Gy,肿瘤计划靶区(PTV)较CT影像肿瘤区(GTV)外放0.5cm。按照粒子数目和活度订购125I粒子。植入完成后即刻CT扫描,行剂量验证[3]。

1.3.2 植入方法

根据靶区位置选择体位,按治疗计划设计布源方案。常规消毒,局部麻醉,CT引导下进针,平均每1.0~1.5 cm3肿瘤植入1枚粒子,植入后即刻CT扫描验证,必要时补植粒子,并观察、处理并发症。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监测血压和心率。

1.3.3 观察项目及方法

在实施治疗之前,明确癌痛诊断,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记录疼痛部位、分布、性质、程度,发作时间,以及疼痛加剧或缓解的有关因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VAS评分,及疼痛性质和范围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及处理并发症。

1.3.4 疗效判定方法及随访

VAS评分: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程度分级采用VAS数字分级法(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疼痛缓解度:根据疼痛减分分为:>75%为明显缓解、50%~75%为中度缓解、25%~50%为轻度缓解、<25%为无效。依据疼痛缓解度计算疼痛缓解率。

1.3.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32例患者共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990颗。重度疼痛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出现疼痛减轻,其中有2例患者降为中等疼痛。术后24 h有效率81.3%;术后3 d有效率85.7%。术后7 d有效率87.5%,并有40.6%患者疼痛范围缩小,84.3%患者疼痛时间均较术前有明显缩短。术后30 d VAS疼痛评级统计:轻微疼痛以下:24例,中度疼痛:7例,严重疼痛1例,疼痛缓解有效率93.8%。术后90 d VAS疼痛评级统计:轻微疼痛以下:22例,中度疼痛:8例,严重疼痛2例,疼痛缓解有效率90.6%。治疗后68.8%患者有明显睡眠改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见附表)。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2例肺内植入者术后3例(3/12,25%)发生气胸,经经引流及吸氧后完全吸收;6例(6/12,50%)少量出血,药物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死亡。

3 讨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因其治疗原理具有高度精确,高度适形的优点[3],故适用范围广;125I粒子半衰期为59 d,释放X射线和γ射线[4],故疗效持续。32例不同年龄患者、不同疼痛部位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与上述特点有关,临床研究提示该方法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行粒子植入术1 d后多数患者即出现疼痛缓解,起效迅速,在1~2周疗效明显,术后1月疗效稳定,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续的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与125I的放射学特性有关。放射学研究表明,125I粒子的近距离照射作用在2周达到高峰,有效照射时间持续约6个月。

多数病灶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有明显缩小,部分病灶在治疗后1~2月后完全消失。说明在治疗癌性疼痛的同时,粒子的局部照射作用可直接损毁肿瘤病灶,这是该治疗的一大优势。癌灶的损毁程度与癌痛的治疗效果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穿刺损伤,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相对轻微,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分析与术前通过三维计划设计合理穿刺路径、CT引导方式准确成熟、粒子植入治疗损伤轻有关。

有学者分析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疼痛的机制[5]:(1)近距离持续照射并杀死肿瘤细胞,使肿瘤体积减小,减轻了肿瘤的张力或对周围神经与脏器的压迫;(2)杀伤癌细胞,减少或终止了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致痛因子的释放;(3)癌瘤体内或癌旁血管微血栓的形成或纤维化,使致痛因子通透受阻。临床观察的结果证实了该治疗的有效性,但未能直接证明上述理论,研究中受条件所限未能对致痛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并缺少治疗前后靶区组织的病理资料,影响了临床观察的深度,应加以改进。同时如能根据肿瘤来源、靶区位置、有无神经损伤等因素进行分组对比,可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总结: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治疗癌性疼痛,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续以及适用人群广的优点;在治疗癌痛的同时,可通过对癌灶的放射治疗缩小肿瘤体积,延长生存期;手术创伤小,定位精确,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伴癌痛的治疗,并可应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适用范围广,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一定例数中晚期恶性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32例患者,年龄1875岁,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8例。粒子活度为0.60.8 mCi,最小周边剂量为110160 Gy,人均植入粒子31颗。并发症为气胸、穿刺部位少量出血,均治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癌痛减轻,VAS评分下降,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安全、微创、耐受性好,可有效治疗癌性疼痛。

关键词:放射,近距离放射治疗,肿瘤,疼痛

参考文献

[1]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J].2006 CA Cancer J Clion,2006,56(2):106-130.

[2]LEE W,DALY BD,DIPETRILLO TA,et al Limited resection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bserved local control with im-plantation of I-125 brachytherapy seeds[J].Ann Thorac Surg,2003,75:237-243.

[3]HALLAB NJ,BUNDY K,O′CONNOR K,et al.Evaluation ofmetallic and polymeric biomaterial surface energy and surface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for directed cell adhesion[J].Tissue Eng,2001,71(1):55-71.

[4]SNEED P,MCDERMOTT MW,GUTIN P,et al.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procedures for brain tumors[J].Seminars in Surgi-cal Oncology,1997,13:157.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06月-2008年12年月在我院行125I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恶性肿瘤136例。其中男96例, 女40例;年龄31~88岁。植入粒子5~50粒。涉及6个病种, 食管癌54例, 肺部肿瘤30例, 胃癌21例, 结、直肠肿瘤19例, 乳腺癌6例, 纵隔肿瘤4例, 胰腺癌2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TPS) 制订治疗方案, 125I粒子装入可防护99.9%射线的放射粒子植入枪内, 经高压蒸气灭菌备用。分装时要全身防护, 使用专用粒子装仓屏蔽箱。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于CT扫描床上, 经CT扫描定位后, 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状态下以18G脊柱穿刺针穿刺体内肿瘤, 经CT扫描证实穿刺针头位于预定位置回抽无血后, 推送器释放粒子, 后撤穿刺针1cm回抽无血后, 再次释放粒子, 如此反复, 按治疗计划完成释放粒子;在肿瘤组织内, 粒子之间间隔1cm左右;手术完毕, 拔针, 穿刺口予无菌敷料包扎, 患者无明显不适后护送回病房。

2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缓解96例, 部分缓解33例, 进展7例。患者局部症状减轻,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围手术期护理, 全部患者情绪稳定, 都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未发生发热、疼痛以外的并发症;患者、陪护家属和医护人员均无发生放射性疾病。

3讨论

3.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125I属于低能量放射源, 能量为27.4~35.4keV (平均31.4keV) , 它的放射活度范围0.1~1.0mCi, 组织间放射直径为1.7cm, 半衰期为59.6d[2]。使用放射性粒子, 直接植入靶肿瘤, 利用其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来的γ射线杀伤肿瘤细胞, 体内近距离放疗, 使肿瘤组织接受最大量的持续照射, 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却很小。125I放射性粒子的放射距离较短, 其低能、低剂量率的物理学特点使临床防护更加安全。

3.2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沟通,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进行心理干预, 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董兵等[2]研究发现, 心理干预在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身体恢复等方面优于一般心理护理。何佩仪等[3]研究证实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其心理状态, 使患者以正性情绪克服负性情绪, 避免产生不利于治疗的过激行为。具体做法如下: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说明粒子植入术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耐心倾听诉说, 消除其恐惧心理, 增强信心, 使其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使该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及解释工作, 减轻患者的焦虑;同时使陪护患者家属理解护士的工作, 主动配合和参与患者的护理活动。

3.3 术中配合

按医嘱于术前肌内注射止痛﹑止血及抗过敏药物, 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配合医师进行皮肤消毒及麻醉工作, 递送粒子植入器应轻柔、谨慎, 注意粒子有无跌落遗失等, 保证每一粒子都种入肿瘤内[4]。手术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情况,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配合相应处理,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毕拔针时应观察针口有无出血, 若有出血时应按压3~5min后再予无菌敷料包扎。观察无不良反应后, 护送回病房。

3.4 术后护理

3.4.1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1周内, 因粒子异物刺激及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致肿瘤组织坏死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本组患者术后粒子植入部位均出现疼痛,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可自行缓解。如患者感觉疼痛明显, 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后缓解护理上要密切观察疼痛的变化, 做好疼痛的护理包括协助取舒适卧位,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巧, 如按摩、缓慢有节奏的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以减轻疼痛感;并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时间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4.2 发热的护理:

术后因机体吸收肿瘤坏死组织而产生吸收热, 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在37.5~38.5℃。本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时测量体温。对于发热患者鼓励其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多饮水, 以加速肾脏对毒素的排泄以降低体温。指导患者出汗时及时更换汗湿衣被, 勿受凉,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5例患者体温达38.5~39.3℃, 按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后, 发热得以控制。

3.5 术后放射防护措施

放射防护的目的在于保证安全。而永久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低能量光子, 这些核素的特点是穿透力弱, 临床操作易防护, 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损伤少。经临床检测发现[5], 距离放射性粒子10cm以外对人体无明显影响, 30cm以外完全无影响, 无需特别防护。但人体受到辐射的累加剂量, 随着接触放射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于放射粒子125I的半衰期为60d, 对于直接操作的医务人员与接触患者的人群都是有危害的, 尤其孕妇和儿童不宜与患者接触。因此, 在发展和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同时, 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电离辐射伤害, 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 掌握规范的辐射防护护理流程, 切实做好有效的医疗护理安全措施, 具体如下。

3.5.1 患者及家属的防护:

(1) 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 将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集中在同一病室统一管理, 并在房间门口做特别标志。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相互合作, 避免患者外出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病室内病床与病床之间应相隔1m以上, 保持病室通风, 空气清新。陪护的患者家属与患者距离1m以上, 孕妇、儿童与患者保持2m以上距离。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访时间, 在半衰期内严禁患者到人群密集地方、不参加集会与会客;治疗后将粒子量告知患者, 请其协助防护, 并定期每月回医院复查1次。有效防护:包括距离防护、屏障防护和时间防护[5]。嘱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后定期检查;体表覆盖0.118~0.125mm铅当量橡胶布, 可屏蔽90%~99%的辐射剂量, 使医护人员在近距离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时减少照射;患者回病房后最好住单人房间。 (2) 消化道与泌尿道肿瘤患者治疗后, 其大小便2周内使用带过滤膜的筛子冲洗检查有无粒子浮出, 当发现有粒子浮出时, 千万不可徒手捡起, 应在适当屏蔽下操作, 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 放置于带盖的玻璃瓶内, 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 并存放于少人走动的地方, 立即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处理。 (3) 出院后坚持定时服药, 作息规律, 定量活动, 定期复查。出院时坐专梯与专车, 不挤车, 以免造成公共污染。进行轻量的户外活动, 多饮水, 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低盐、低糖的优质食物。直肠癌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建议3个月后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回家后3个月内不接触儿童与孕妇等。

3.5.2 护理人员的防护:

在做临床护理时, 需掌握防护3条原则: (1) 医务人员操作时尽量站立于患者的四肢附近; (2) 距离患者种植粒子伤口1m以上进行操作; (3) 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在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6]。具体应做到以下3点: (1)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尽可能与患者保持约1m以上的距离, 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在下肢留置套管针行静脉输液。护理人员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时, 戴铅制防护围裙、防护颈围、防护眼镜;或采用自制铅防护小中单, 遮盖住患者的粒子植入部位。 (2) 工作完毕, 严格对工作现场与用具进行清洁与检测, 包括手术间的清洁、垃圾废物的处理和对器械清洗、清洗池洁净度等放射防护管理以及对表面污染测量;严禁物品乱放乱丢。 (3) 工作人员定时进行体检, 有问题随时报告反馈;同时注意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营养, 未婚与怀孕者尽量不参加此类工作。

参考文献

[1]梁莉, 马力文, 王俊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人体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3 (3) :219-221.

[2]董兵, 泮孟昭, 沈宁.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2) :889.

[3]何佩仪, 冯惠霞, 卢儒彪, 等.心理干预对放射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6) :18-20.

[4]江宏, 崔璀.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5) :440-442.

[5]庾竹筠, 杨玉珍, 陈萍.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临床护理的防护管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 33 (3) :60.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 年龄73~87岁, 平均 (79.3±8.2) 岁。术前均经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腺癌, Gleason评分为5~9分。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为4.6~49.2 ng/ml, 平均 (18.2±3.6) ng/ml。术前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及胸片、经直肠超声、盆腔MRI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检查, 所有患者均未见远处转移, 其中T1期19例, T2期26例, T3期6例。15例同时满足PSA<10 ng/ml、Gleason评分≤6分、临床TNM分期≤T2aN0M0, 为低危患者组, 符合粒子植入治疗指征。其余36例为中高危患者组, 因年龄较大, 心肺功能较差, 无法耐受前列腺根治手术, 转行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术前18例手术去势, 33例药物去势治疗。

1.2 仪器设备

放射性粒子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Prowess TPS;前列腺穿刺固定器、模板、步进器、18 G粒子植入针及Mick枪, B-K2202超声, 8820直肠探头;125I粒子产自上海, 大小0.8 mm×0.45 mm, 镍钛合金包壳, 放射性活度为0.5×1010m Bq。

1.3 手术方法

术前3 d经直肠超声检查, 以步进器自前列腺基底层每0.5 cm层厚截图,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 (灭活剂量为180 Gy、治疗剂量为145Gy) 。术前清洁灌肠, 14例持续硬膜外麻醉, 1例会阴部局麻, 取截石位, 留置Foley尿管。固定步进器、经会阴穿刺模板及直肠超声探头, 微调使图像尽量与术前计划一致, 经直肠B超以5 mm层厚采集前列腺基底层至尖部的横断面图像, 施行术中计划, 避开尿道、直肠。将植入套管针经模板引导系统经会阴部穿刺入前列腺, 通过超声纵、横断面观察引导植入针至前列腺准确位置, 使用植入枪依次植入粒子。行膀胱镜检查, 如发现有125I粒子落入膀胱或后尿道, 以异物钳取出。15例低危患者, 术后不联合内分泌治疗。36例中高危患者术前术后均联合内分泌治疗。125I粒子植入术后, 尿管2~4周拔出。术后1~2 d复查全胸片、骨盆平片, 术后1月复查前列腺CT, 了解粒子分布情况。

1.4 术后随访

术后即开始随访, 观察至2013年5月, 术后半年内每月复查PSA, 术后1~2月、6月各复查1次盆腔CT、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ECT) -骨扫描, 半年后每3月复查PSA, 每6月复查盆腔CT、ECT-骨扫描。随访时注意并发症情况, 生化复发定义为PSA高于最低点2 ng/ml。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植入125I粒子30~69粒, 平均 (45±15) 粒, 手术时间1.5~2.5 h。术后随访14~82月, 平均 (33±12) 月。术后2例出现轻度血便, 5例有轻度尿道烧灼感, 余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对生活质量满意。

35例 (70.6%) 患者术后PSA最低值达到0 ng/ml, 其中包括15例仅行125I粒子植入术的低危患者。15例低危患者目前PSA均无进展, 为0~1.54 ng/ml, 平均 (0.57±0.16) ng/ml。36例中高危患者中28例术后PSA无进展, 为0~2.35 ng/ml, 平均 (0.98±0.19) ng/ml;7例患者术后7~29月, 平均 (16.7±4.2) 月出现PSA生化复发;1例在术后34月死亡。累计PSA无进展生存率为84.3%。目前43例PSA无进展患者PSA为0~2.35 ng/ml, 平均 (0.82±0.21) ng/ml,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血清PSA检测及经直肠超声的临床应用, 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 前列腺癌检出率越来越高。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 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 通过持续短距离地释放放射线, 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 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损伤微小, 以达到治疗目的。易防护的125I和103钯 (103Pd) 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 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2]。

随着80年代经直肠超声的运用, 前列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治疗低危前列腺癌上已达到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前列腺癌外放疗类似的效果[3]。而目前对于中高危前列腺癌, 特别是处于局部进展期的患者, 接受单一的内放疗效果明显比前列腺癌根治术或外放疗差, 但是联合内分泌治疗后能提高疗效[4]。Stock等[5]报道了粒子植入术联合或不联合内分泌治疗在242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发现, 联合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5年PSA无进展生存率 (<150 Gy, 78%比55%) 。

本组51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各期均有, 采用125I粒子植入术并内分泌治疗的综合疗法, 结果发现不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如何, 所有患者肿瘤体积均缩小。70.6%患者术后PSA最低值达到0 ng/ml, 患者累计PSA无进展生存率为84.3%。结果显示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综合疗法不仅对早期、局限的前列腺癌有作用, 而且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样有治疗作用。粒子植入前的内分泌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前列腺体积, 以避免粒子植入过程中因为前列腺体积较大, 造成耻骨弓阻挡穿刺针使得部分前列腺不能按计划植入粒子[6]。我们认为术前内分泌治疗可以迅速降低患者血PSA, 缩小前列腺体积, 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Stock等[5]也认为术前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前列腺癌的局部进展。术后15例低危患者未联合内分泌治疗, PSA无进展率为100%, 显示粒子植入术在治疗低危前列腺癌上能达到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前列腺癌外放疗类似的效果[3], 但长期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访。其余患者联合内分泌治疗, 目前累计PSA无进展生存率为84.3%。但是,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否可以提高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还有待长期随访的数据研究。

125I粒子植入术在穿刺过程中, 前列腺变形、植入粒子后水肿、出血等原因使前列腺体积必然有所改变。Potters等[7]进行技术改进, 实施术中实时计划指导治疗, 结果表明可提高粒子植入的准确率。我们运用术中实时计划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2例术中粒子脱落入膀胱和后尿道, 可能与粒子植入针穿刺过深有关;1例粒子移位到骶骨前, 均未引起临床并发症。国内王俊杰等[8]报道2例 (2/39) 出现粒子移位, 1例移位到骶骨前, 1例发现粒子转移到肺, 没有引起肺栓塞。我们认为术中实时计划可以减少粒子移位率。

前列腺癌治疗后生化控制率是反映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一般以PSA<1 ng/ml和PSA无进展生存率作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效果指标。多数文献报道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外放射相比无差别甚至更优[9,10]。目前我们所作病例较少, 尚不能得出与国外相似结论。从随访结果来看, 粒子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道反应和放射性直肠炎, 但症状往往轻微, 予对症处理即可缓解。

总之, 采用125I粒子植入术并内分泌治疗的综合疗法已开始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其治疗效果与癌肿的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及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限的关系还需大样本病例的观察对比, 以便更好地掌握其治疗的最佳适应证及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汪维, 张帆, 郭宏骞.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5 (8) :298-300.

[2]陈永祥, 陈家华.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 2006, 28 (11) :1093-1094.

[3]Potters L, Klein EA, Kattan MW, et al.Monotherapy for stage T1-T2 prostate cancer:radical prostatectomy,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or permanent seed implantation[J].Radiother Oncol, 2004, 71 (1) :29-33.

[4]李宇, 黄毅.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4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6) :421-423.

[5]Stock RG, Buckstein M, Liu JT, et al.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ormonal therapy and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in optimizing prostate brachy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s[J].BJU Int, 2013, 112 (2) :E44-50.

[6]Beyer DC, McKeough T, Thomas T.Impact of short course hormonal therapy on overall and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after permanent prostate brachy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 61 (5) :1299-1305.

[7]Potters L, Calguaru E, Thornton KB, et al.Toward a dynamic real-time intraoperative permanent prostate brachytherapy methodology[J].Brachytherapy, 2003, 2 (3) :172-180.

[8]王俊杰, 黄毅, 冉维强, 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早期前列腺癌[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 (11) :2176-2178.

[9]Stock RG, Cesaretti JA, Stone NN.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following the brachytherapy management of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64 (3) :810-816.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肿瘤病人中, 男11例, 女5例;年龄45岁~87岁, 平均69.2岁;肝癌7例, 直肠癌6例, 食管癌2例, 肺癌1例;全部病人均经内镜、CT及病理确诊为中晚期, 临床考虑不宜行手术治疗, 于我科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

1.2 方法

1.2.1 粒子植入方法

食管癌及直肠癌病人经内镜行粒子植入术;肝癌及肺癌病人先通过三维计划系统对种植的粒子进行立体定向, 确定所植入放射性粒子的剂量、植入的位置及放射性粒子数量, 然后将消毒的放射性粒子装入粒子“弹仓”内, 用导针芯将粒子送入导针, 取下粒子仓, 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用导针芯推入设计后的肿瘤组织部位。所有病人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2 心理干预

包括心理安抚、情志护理、健康信息支持、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等。所采用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针对性, 帮助病人客观认识疾病, 消除不良情绪, 勇敢面对疾病;科学解释疾病的一般知识, 消除病人的烦恼、忧虑, 坚定其信心, 使病人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4,5,6,7,8]。

1.2.3 评价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心理干预前后对16例肿瘤病人心理进行调查。生活质量评分参照孙燕院士制定的我国试行的肿瘤病人改良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 QOL) , 包括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活动、配合治疗和与人交往等, 每项指标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 1 分为最差, 5 分为最好[1]。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科学研究表明, 人体处于焦虑、压抑的情况下, 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癌症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无疑是给疾病“雪上加霜”, 即使是接受治疗, 治疗效果也将被“大打折扣”。因此, 从事肿瘤治疗的医护人员, 应学会观察和掌握病人的心理, 做好心理干预, 使病人真正受益于治疗, 减轻痛苦, 减轻精神压力, 变压力为战胜疾病的动力, 使病人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现实, 面对未来[2]。对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护理中心的模式, 全程为病人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痛苦。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是独特的, 在心理上的孤独、寂寞、无助和绝望比生理上的疼痛更难以忍受, 所以, 必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调整和劝导。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工作一方面是帮助病人完成具体诊治, 使之恢复健康, 另一方面是从心理上对病人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 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因此, 护理人员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治疗的知识。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 放疗、化疗达不到预期效果时, 心理干预可使病人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 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治[3]。在对本组观察中发现, 大多数病人存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经过心理干预, 病人的绝望程度明显降低, 焦虑、恐惧程度明显下降。观察中还发现, 对于性格开朗、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 若家属细心呵护, 并客观、渐进性告知实情, 介绍病人阅读一些科普类的相关资料, 增加他们面对现实的勇气, 走出焦虑的不良状态, 经过心理干预后病人心态很快调整过来。性格内向、文化程度偏低的病人通常经济能力也有限, 如实告知他们疾病的最终诊断, 使他们能认真权衡治疗方案, 全面考虑家庭的状况与未来生活, 并进行充分的心理干预, 其心态也会逐渐调整过来。心理干预需护患各方面的配合, 实施完善的护理, 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应贯穿于抗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不隐瞒病情, 采用渐进告知、暗示疗法等, 让病人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尽早回归社会[9]。

参考文献

[1]闵祥花, 卢鲁, 孔庆香.实施心理疏导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2, 30 (2) :38-39.

[2]付岚, 李俊英, 李虹, 等.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9.

[3]孔维敏, 刘彩炼, 黄志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7, 6 (2) :104-105.

[4]左秀兰, 范本杰, 郝素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C) :252-253.

[5]范斌, 刘爱英, 郝海芳.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B) :1009.

[6]刘益群, 董惠娟, 李小燕, 等.肝癌病人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4B) :1004.

[7]刘素杰, 韩冬梅, 尹广君.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42-443.

[8]张润青, 武艳, 王萍萍.肺癌植入放射性微粒子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9C) :1945.

碘125放射性粒子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肺癌病人, 男54例, 女24例;年龄21岁~83岁 (64.0岁±12.8岁) ;原发性肺癌65例 (其中腺癌42例, 鳞癌19例, 腺鳞癌2例, 小细胞肺癌2例, 分期为Ⅰa期2例, Ⅲa期11例, Ⅲb期及Ⅳ期52例) , 13例转移性肺癌病人在粒子植入治疗前均做过手术治疗 (其中7例病人粒子植入后合并靶向治疗或化疗或放疗) , 78例病人共有病灶83个, 大小为1.4cm~11.1cm (4.5cm±3.5cm) 。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平卧位、坐位、俯卧位, 常规消毒,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嘱病人屏气, 应用18G穿刺针经模具有规律地插入病变部位, 位置准确无误后将已经装载于粒子植入气枪内的粒子通过穿刺针按预定的方案于病变的不同部位依次植入, 操作过程中反复使用CT机扫描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观察剂量分布情况、调整导针及粒子位置, 确保剂量分布均匀。粒子释放完毕后消毒创面, 纱布包敷, 平扫胸部CT观察有无气胸、胸腔出血等并发症, 病情稳定, 返回病房观察。

1.3 结果

1.3.1 症状缓解情况

42例病人粒子植入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 53例病人有咳嗽症状, 18例病人有胸痛症状, 粒子植入后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1.3.2 局部控制疗效

粒子植入后1个月复查胸部CT, 83个病灶中3个病灶完全缓解, 75个病灶部分缓解, 2个病灶稳定, 3个进展。植入后3个月完全缓解例数增加至11个。

1.3.3 术后并发症

病人于术后2d~3d行胸部X线片及CT检查, 未发现粒子迁移, 19例病人发生气胸, 6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处理后缓解, 其余均少量气胸, 经保守治疗好转;6例出现少许胸腔积液, 未处理自行缓解;4例出现皮下气肿;12例出现痰中带血, 使用止血药物后2天缓解;74例病人术后出现轻中度疼痛;38例病人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于37.8℃~38.9℃;11例病人术后2周血常规白细胞轻度下降2×109/L~3×109/L, 术后1个月随访血常规未发现骨髓抑制, 胸部CT未发现放射性肺炎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对粒子植入缺乏认识, 担心疾病的预后及治疗的有效性, 配合医生向病人介绍粒子植入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可能发生并发症及解决方法, 使病人建立治疗信心, 并在治疗过程中不剧烈咳嗽和随意变动体位,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本组78例病人治疗过程中配合好, 均按计划完成粒子植入。

2.1.2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心电图;将病人的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等相关影像资料输入治疗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轮廓、横断面制定植入导针数、粒子数量及粒子活度、总活度, 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观察剂量分布情况、调整导针及粒子位置, 得到最佳剂量分布[1];术前禁食水4h, 避免操作过程中呕吐引起窒息和误吸;指导病人平稳呼吸和屏气训练, 以保证操作过程胸部运动平稳;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穿宽松、棉织衣服。

2.1.3 物品及药品准备

准备好心电监护仪、胸穿包、氧气装置、粒子、粒子植入器、植入针、粒子仓、防护衣、防护颈围、防护眼镜、止血药、止痛药、局部麻醉药等。

2.2 术中配合

2.2.1 选择正确的体位

正确的体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协助病人于CT检查床上, 根据病变部位选取适当体位, 体位以方便操作和病人舒适为原则, 给予氧气吸入, 氧流量2L/min, 心电监护, 俯卧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嘱病人全身放松。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正确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操作过程中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咳嗽和肢体活动情况, 有无咯血、呼吸困难, 警惕术中大出血及气胸, 指导病人保持现有体位, 避免剧烈咳嗽, 防止因体位的改变及咳嗽引起粒子位置偏移和误伤, 如有生命体征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及时提醒医生暂停操作, 待生命体征或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后继续操作。本研究中医生采用多条穿刺针, 1条定位, 以此穿刺针为标记间隔1cm依次植入余下穿刺针, CT扫描分布情况, 确认无误后再植入粒子, 避免穿刺过程中因穿刺针反复拔出导致气胸、出血, 病灶位置移动使穿刺不准确甚至操作不能继续进行。本组1例病人治疗时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 经加大吸氧浓度后纠正。本组病人术中未发生出血、气胸等情况, 因有心理准备, 无一例病人中途停止治疗。

2.2.3 医护人员防护

护士在准备物品时齐全, 放置合理, 便于快速供应医生需求, 操作人员使用铅制防护屏罩, 操作时站于粒子植入对侧, 操作必须准确, 避免损伤粒子外壳引起放射性物质泄漏, 严禁用手直接接触粒子, 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在保证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选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尽量集中完成治疗和护理操作, 动作轻、快, 缩短照射时间。粒子植入过程中及完成后清点粒子数目, 防止粒子丢失和泄露, 引起放射性污染。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妥善安置病人, 给予舒适卧位, 如粒子经背部植入者给予餐桌让病人坐趴, 防止压迫造成疼痛加剧, 6h后给予患侧卧位, 利于止血和防止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心电监护24h,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多饮水, 每日2 000 mL~3 000mL, 促进坏死组织的排泄;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床边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防止病人出现大咯血引起窒息。

2.3.2穿刺部位观察

护士加强巡视,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 穿刺周围有无皮下气肿, 观察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每天换药1次, 如有渗出、出血及时更换敷料, 出血量大时使用弹力胶布固定包扎, 固定时应注意保持平整, 以免受力不均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指导病人3d内避免洗澡, 防止伤口感染。本组4例病人出现皮下气肿, 未予处理自行缓解。

2.3.3 辐射防护

防护措施包括距离防护、屏障防护、时间防护。125I的半衰期为60.1d, 光子能量为27kV, 粒子活度0.5mCi~0.7 mCi, 植入距体表10cm深处, 随着距离的增加其放射能量呈几何倍数锐减, 1粒125I粒子, 其中心点的放射能量为182Gy, 在1cm的距离迅速衰减为20%即31.6Gy, 1 m左右的距离即可避免放射性伤害[2]。病室床间距保持在1 m以上, 嘱病人不要随意走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减少较热的空气与散在射线结合污染环境。孕妇及儿童与病人尽量保持2m以上距离。检测结果显示陪护人员距离病人1m, 每天陪护12h, 直至病人体内辐射衰减结束, 则该陪护人员的接受剂量为0.3mSV~1.0mSV, 低于一次X线胸透的剂量 (2.0mSV~2.5mSV) , 护士操作时动作熟练, 尽量缩短与病人的接触, 长时间进行护理操作时需穿戴铅橡胶防护服, 病人也可使用铅制橡皮裙防护, 6个月后不需任何防护。

2.3.4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3.4. 1 胸腔积液积气

术后2d~3d行胸部X线片及CT检查, 6例病人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19例病人发生气胸, 考虑为穿刺较多引起, 其中肺压缩30%以内10例, 30%以上9例, 病人感到轻度胸闷, 无明显呼吸困难。安慰病人, 缓解焦虑情绪;予半卧位, 减少活动, 吸氧4L/min~6L/min, 指导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氧流量, 病房内避免明火。加强病房巡视, 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和咳嗽情况, 倾听病人有无胸闷、气促主诉, 咳嗽剧烈者给予止咳药物, 做好用药护理。肺压缩30%以上的9例病人配合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接负压引流瓶, 合理调节负压, 妥善固定管道, 向病人说明管道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防止管道扭曲、受压、打折。

2.3.4. 2 出血

部分病人粒子植入后出现少量咯血, 是由于粒子损伤血管引起,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稳定其情绪, 鼓励病人将痰液轻轻咳出, 观察痰液的色、质、量, 咯血的量、颜色, 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深为正常现象。如病人频繁咯血提示出血倾向, 建立静脉通路, 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物, 并监测血压、脉搏。

2.3.4. 3 疼痛

术后病人多有穿刺部位疼痛, 主要表现为触痛、胀痛, 一般持续1d~3d。护士要善于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 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 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病人的耐受能力, 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的不安情绪,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本组2例病人出现剧烈疼痛, 评估为7分,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后缓解。

2.3.4. 4 发热

粒子植入后肿瘤细胞发生坏死, 其坏死组织释放出内源性致热物质, 吸收后使体温上升;二是穿刺损伤肺组织, 渗出液中的炎性因子刺激机体出现发热;三是感染引起发热[3]。告知病人粒子植入后局部发热感及低热属正常反应, 无需紧张, 一般发热持续1周左右。本组38例病人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于37.8℃~38.9℃, 血常规检验中性粒细胞70%以上14例。评估发热的原因, 定时监测血常规和体温变化, 体温低于38.5℃给予物理降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抗生素静脉输注,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1 500mL~2 000mL, 必要时给予补液,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及衣服清洁、干燥, 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注意保暖。

2.3.4. 5 骨髓抑制

粒子植入前查血白细胞均≥3×109/L, 术后2周11例病人血白细胞下降至2×109/L~3×109/L, 可能与病人合并靶向治疗、化疗、放疗有关。给病人做好生活指导, 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自我保健知识, 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次30min;减少人员探视, 避免到公共场所;观察体温变化, 加强口腔会阴护理;护士操作时严格手卫生;遵医嘱予利血生、地榆升白片口服, 特尔津皮下注射;经以上护理措施, 11例病人分别于治疗后3d~7d恢复正常, 未发生1例继发严重感染。

2.3.4. 6 粒子移位

粒子植入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 移位的粒子可进入血管, 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 引起栓塞, 病死率高[4]。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尤其注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重视倾听病人主诉, 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气促、心动过速等症状, 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高流量吸氧, 并立即通知医生, 配合医生给予救治。术后2d~3d行胸部X线片, 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是否正常, 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粒子移位。

关键词:肺癌,125I放射性粒子,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俊杰, 修典荣, 冉维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6-77.

[2]柴树德, 郑广钧, 毛玉权, 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 (4) :291-293.

[3]何亮琼, 王军兰, 肖娟, 等.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3) :85-8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碘125放射性粒子】相关文章:

放射性125粒子论文05-20

放射粒子07-29

放射性防护06-30

放射性技术废物07-01

天然放射性核素07-06

放射性核素显像07-09

放射性皮肤反应07-19

放射性射线的发现06-08

放射科放射线防护制度05-22

放射科放射线防护制度01-18

上一篇:高校创新网络环境下一篇:影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