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智能范文

2024-05-26

组织智能范文(精选5篇)

组织智能 第1篇

目前, 在组织研究方面, 有关认知和意识方面的研究不仅是一个新课题, 而且发展也相对滞后。在个体心理学方面,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 其核心在于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王甦等人, 2000) ;而认知模式是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可见, 对于组织系统而言, 组织认知模式研究的是组织信息加工活动的一贯风格。从系统论的视角而言, 智能组织的内部必然有一套复杂的信息加工和智能系统。

以往学者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时, 发现有些企业能够进行自我完善, 积极引导自身变革, 并涉足新的领域, 这可能源于一些类似人类智慧的因素, 例如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因素将与企业的盛衰强弱有关。在成功的企业中, 高级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配合默契、能力互补, 使得这个企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最佳水平。有研究者将这种企业称为拥有“企业智商”的企业。Ercetin (2002) 提出组织类似有生命的生物体, 具有自我适应和学习的能力, 并以此来使用和发展其智力。Halal (1998) 认为, 近一半的企业绩效问题可以归因于组织智力[1]。Quinn (1992) 也指出,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可被视为智能企业, 组织应该像对待有形资产一样, 有效地管理其智力资源。

那么, 如何使企业变得更加聪明呢?这就需要探讨组织的认知过程——智能系统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 企业组织智能系统以组织智力和组织情绪智力等基本能力系统为基础, 经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等组织信息加工过程, 最终系统化发展成为智能组织。

2 组织基本能力系统

组织的基本能力系统是组织核心能力的基础, 与人类的基本能力系统类似, 也应包括组织智力和组织情绪智力两方面。

2.1 组织智力

人的智力是心理学界一直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心理学的定义, 智力 (intelligence) 又称为智能或智慧, 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主要包括个体学习的能力、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

目前,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定义组织智力。日本学者Matsuda (1988) 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整合到组织理论体系中, 提出了一套整合了个体知识加工过程、机器知识加工过程、解决问题能力的组织智力模式, 并最先提出了“组织智力”的概念。Matsuda认为, 组织智力是一个将复杂的人类智力和机器智力相互作用、整合、协调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组织智力可以被视为一个依附在组织信息系统上的产物[2]。同样基于过程的视角, Choo (1995) 指出组织智力是一个通过使用组织记忆和组织感知系统而采取适当行为的学习过程[3]。

而基于能力的视角, Minch (1996) 认为, 组织智力是组织根据其目标开展行动、建立信息平台、获取信息、采取适当行动并对这些行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所有能力;Halal (1998) 认为组织智力的重点是组织的问题解决能力, 它来源于组织结构、人际关系、战略过程等组织亚系统[1];Michael (1998) 则认为, 组织智力是组织层面上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观点都是在信息加工理论或能力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学者们普遍认为组织具有如同人类一样的智力。从中可见, 组织智力的本质是将知识和智力从个人层面转化到组织层面的一系列综合过程或能力。

2.2 组织情绪智力

组织情绪智力是相对于人类的情绪智力而提出的概念。组织情绪智力 (Organizati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一词, 国内 (包括台湾) 许多学者误将其翻译为“组织情商”。实际上, 情商或情绪智商的英文应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但就查阅的文献来看, 所出现的“组织情绪智商”或“组织情商”概念应与本文所指的“组织情绪智力”同义。

目前, 有一些学者对组织情绪智力或组织情商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Druskat等人 (2001) 认为团队情绪智力 (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为团队层面上类似个人情绪智力的概念, 是团队创造共享的规范来管理情绪过程, 以建立团队信任、团队认同与团队效能的能力。并且, 他们提出为建立团队情绪智力, 团队内应形成团队情绪智力规范, 应在个人层次、团队层次和跨团队层次等三个层次上主动觉察情绪并进行适当的调节[4]。

在国内研究方面, 赵富强等人 (2003) 认为, 组织情商是指在对组织成员情绪的知觉、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情绪进行成熟的调节, 以使组织整体和谐、合作、乐观及灵活等, 从而不断适应外界变化的对内整合力和对外调适力[5]。万伟 (2002) 认为, 企业情商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认识、调节和管理情绪、情感的能力, 它综合反映了员工情商的高低、企业不同层次的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企业与其他组织及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

关于企业情商与个体情商之间的关系, 李春献等人 (2005) 指出, 企业情商比个体意义的情商具有多层次性, 具体表现在从个体水平 (员工情商) ——群体水平 (团队情商) ——组织水平 (组织情商) 的发展过程。企业组织的情商不是团队情商和个人情商的简单加和, 而是整个企业员工和团队在情绪管理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的总体反映。高情商的企业组织在管理战略、运营能力、社会服务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3 组织信息加工过程

组织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两个阶段。组织学习侧重于从组织认知的角度研究组织的信息加工过程, 而知识管理则侧重于从管理和共享的角度研究组织知识资源的整合。从知识加工过程而言, 组织应先通过组织学习获取组织知识, 再对其知识系统进行管理, 以实现组织信息资本的增值。本文认为,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概念的外延相近, 体现了组织在信息收集、储存、加工和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类似于组织认知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3.1 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的速度决定了其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最终能够决定其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Senge (1990) 指出, 未来适应变化的组织应该是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既有能力进行被动的适应性学习, 也有能力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 并以此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如何分享、使用和储存现有知识, 并进行知识创造。

目前, 从系统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组织学习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意义。于海波等人 (2004) 认为,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或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个体、团队、组织层和组织间进行的、不断产生和获得新的知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整合和制度化的循环上升的社会互动过程。

另外, 许多学者还进一步提出了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Huber (1991) 认为组织学习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配、信息阐释、组织记忆四个步骤];Slater等人 (1995) 认为组织学习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三个阶段;Nevis等人 (1995) 认为组织学习包括获得、共享、应用三个阶段;陈国权等人 (2000) 认为包括发现、发明、执行、推广与反馈四个步骤。可见, 这些研究成果都把组织学习分为3-4个步骤, 第一步是组织学习的输入, 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学习过程, 而第四步是组织学习的输出, 这也就是组织学习的一般过程。

3.2 知识管理

组织知识的转化过程是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关于组织知识的内涵, 刘益东 (2003) 认为, 组织知识主要是指基础组织知识, 包括合作、竞争、协调、工作等行为和道德、秩序、评价的规则、规范、标准等知识。组织知识是企业智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保障, 它使企业能够有效组织起个人和组织的智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并不断积累知识、运用知识, 提高企业的组织智力, 保证企业赢得并发展其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是识别、管理和共享企业信息资本的整合方式。知识管理发生在非常复杂的企业组织系统内部, 组织结构、IT网络、人际关系、组织文化都能对其效用发挥产生影响。徐福缘 (2004) 提出, 在知识管理中有4种不同的知识转化过程: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知识的外化过程、知识的转换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 而知识转换技术和工具包括知识搜索技术和工具、知识推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和知识商务四个方面。也有学者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刘仲英等人 (2004) 提出,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EKMS) 将企业整体看作一个知识处理系统, 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载体和工具, 主要由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以及基本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等要素组成,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知识获取。企业不仅要学习和适应知识管理方式, 还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和实施工具。在此基础上, 知识管理工程 (Knowledg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KME)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它通过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结合, 系统性地采集、存储和应用知识, 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有力的支持。

4 基于组织认知模式的组织智能的发展过程

以往学者们基于组织认知的视角对组织智能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Matsuda (1992) 认为, 组织智力包括组织结果智力和组织过程智力两种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成份。Matsuda将组织过程智力分为五个亚过程:组织认知, 组织记忆、组织学习、组织沟通和组织推理。这五个亚过程为分析和改进组织决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6]。

基于组织认知的观点, Choo (1995) 提出了组织智力循环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Cycle) 的概念, 如图1所示。Choo指出, 组织的智力/学习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循环活动, 它包括感知环境、培养理解能力以及通过解释周围世界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使用过去经验的记忆来帮助发展理解力, 并基于这种理解力采取适当的行动[3]。

Halal (1998) 则从企业组织整体的视角, 提出企业组织要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从认知系统入手, 还应考虑其他五个组织亚系统: (1) 组织结构——用于授权制定决策; (2) 组织文化——引导行为的价值观和准则; (3) 股东关系——将信息有效传达到利益相关者; (4) 知识管理——有效知识的类型和数量; (5) 战略过程——协调各种信息并采取适当行动, 如图2所示。以上五个亚系统对组织认知能力的作用发挥意义重大, 它们综合起来促进了企业智力的形成。这五个组织智力亚系统可以被视为组织智力的能力基础, 或者是驱动组织改善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更好适应环境的动力源[1]。

本文基于组织认识的视角, 提出以下组织智能系统的整合模式, 如图3所示。组织智力和组织情绪智力是组织的基本能力, 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等信息加工过程, 形成具有智能的组织。智能组织形成之后, 再反作用于组织智力和组织情绪智力, 形成良性的组织智能发展循环, 最终有利于改善组织的核心能力。组织智能系统提高的基础, 就是通过持续的、动态的、双向的改善, 提高组织和个人层面的智能水平。

4.1 组织智能发展的结果——智能组织

经过以上复杂的组织信息加工过程和智能发展过程, 智能组织得以形成。在对组织智力研究的基础上, Stein等人 (1995) 指出, 具有一定组织智力水平的组织就成为智能组织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 [7]。

许正权 (2003) 认为企业是一个复杂性的智力系统, 具有复杂性系统的特征;在其中, 组织成员的智力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更为复杂的组织智力系统;组织的智力大于将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知识、信息和智力相加的总和。智能组织具有一些独有的特质, Pinchot等人 (1990) 认为包括八个方面:新颖思维, 开放信息通道, 言论自由, 组织内各层级拥有自主权, 自我组织系统, 自由选择而非垄断, 自我定位并有决策权, 拥有自由空间和边界。并且, 智能组织以系统的方式运行, 个人和团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智能组织, 需要建立个人和团队相互交流和协调一致的机制[8]。Stein等人 (1995) 认为, 在智能组织中, 组织成员富有创新精神, 关心顾客, 组成工作团队, 而不只是循规蹈矩;他们群策群力, 共同把握机会、解决难题, 进行产品创造和服务创新。在组织中, 组织成员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个人的技能和智慧。最终, 组织能够更为有效地应对顾客、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的变化[7]。

4.2 结论与展望

鉴于以上研究现状, 本文认为, 开展组织智能系统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其对组织学习、组织核心能力、组织绩效的潜在贡献。构建组织智能系统能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获得优势。Halal (1998) 指出, 组织的智能系统可以被一个企业有意识地开发, 但却不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 因而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特性和优势, 并成为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来源[1]。

目前, 关于组织智能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目前很多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 未从根本上阐释组织智能系统与企业多种效标之间的关联。为此, 未来的研究需要将组织智力、组织情绪智力、组织学习、核心能力、企业绩效整合起来研究, 设置相应的前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后果变量, 以便探讨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内容。

今后, 应努力探索改善组织智能系统的管理策略, 这包括:第一, 加强团队协同管理。Markus (2003) 指出, 团队协同 (Team Syntegrity) 是一种改善组织智力的管理方式, 它要求在员工高度参与的组织中进行民主管理, 打破层级管理架构, 实行自我管理, 共享知识, 发挥组织的认知能力, 成为一个协同的整体, 因此能够为组织的计划过程、知识产生和创新活动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9];第二, 改善企业组织智力和组织情商, 发展组织基本能力系统;第三, 加强组织信息加工过程的运作效率与质量, 提高组织在学习、记忆和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ALAL W E.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What is it, and how canmanagers use it to improve performance[J].Knowledge ManagementReview, 1998 (1) :20-25

[2]MATSUDA T.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through effective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J].The EDP Auditor Journal.1988 (4) :17-42

[3]CHOO C W.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ro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s[R].Digital Li-braries Conference, Singapore, 1995:145-156.

[4]DRUSKATV U, WOLFF S B.Building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group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 (3) :81-89.

[5]赵富强, 李海婴.论知识经济下企业组织情商构建的路径依赖[J].科技管理研究, 2003 (4) :73-76.

[6]MATSUDA T.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Its significance as aprocess and as a product[R]//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conomics//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kio:The Japan Society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1992:219-222.

[7]STEIN R., PINCHOTG..Building an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J].Association Management, 1995, 47 (11) :32-41.

[8]PINCHOTG., PINCHOTE.The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J].Ex-ecutive Excellence, 1990 (7) :17-19.

一种多智能体组织模型 第2篇

多智能体组织是由多个智能体以承担组织结构中的角色而组成的系统.它一旦形成,就正如一个智能体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承担社会或其他某个组织的角色.因此,对多智能体组织的.研究就应从整体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基于这种思想,对现有的组织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较为通用的组织结构,以及基于角色的社会智能体、多智能体组织的统一模型,并描述了一种实现最大组织效益的多智能体组织形成机制.

作 者:何汉明 何华灿 He Hanming He Huaca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ISTIC PKU英文刊名: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年,卷(期): 22(3) 分类号: 关键词:多智能体组织   社会智能体   角色   目标分解   组织效益值  

组织智能 第3篇

针对伟大变革和它的网络化以及动态转变的多样性,有效解决方案包括普遍适用的、企业政策上的基本原则的决策。企业政策是多方面增强领导智慧,并将其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细微部分的最重要的工具。

企业政策是关联、聚合、联盟、协调的总控制者。主控制是针对复杂体系运行的控制论法则之一——在组织的世界里和在自然界中都是如此。

通过经营政策实现主控制

彼得 "德鲁克:“有效的高管们不会做出过多决策。他们通过政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

高层管理者中,能胜任其职位的和无法胜任其职位的管理者之间的最大差别,莫过于能否做出正确的企业政策的原则性决策,并有效实施之。

在伟大变革及其巨大的多样性时代中,正确有效的政策是最高层领导掌控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工具。政策是主控制。

在这个层面,政策的定义是“在未来能够无限期地以基本指导方针对企业事务做出决定的基本决策的整体”。

人们会注意到:“无限期地……”最高领导层的企业政策重点问题一定是:我现在该怎么决策,才能让我的这个行为在原则上无限期地保持正确?实际意思是:直到自身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可以被认识到,并且对于政策的考虑变得必要,最终需要做出新的决策,到这个时候为止。

永远神出鬼没的短期和长期的矛盾因此得到了解决。因为这个矛盾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思维逻辑不正确的结果。

此外,企业的规模发挥重要作用一般体现在较小型企业中,在这样的企业中制定一个良好正确的政策比较容易。组织的形式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每个组织都需要一个政策,同时该政策对非赢利和公共组织比对赢利组织更加重要。即使有些不同寻常,但是最好的还是“一般系统政策”这个概念。

符合多样性的企业政策的例子

政策的功能总是相同的。其各自的特点和呈现形式因组织而不同。下面几个例子对此作了清楚地解释。

> > 国家总控制的对象是宪法和基本法。政府总控制的对象是政府纲领。政治党派有其规章、宣言和党派纲领。

> > 世界宗教通过其宣言书——如圣经和可兰经——进行控制。

> > 在天主教中,本笃会的修士条例自六世纪以来就是本笃会修会发挥作用的基础,也使其成为了一个有意义的成功的组织。在经济界,企业政策的标志有很多,比如指导方针、宪章、公司政策、商业政策、商业使命或公司原则。

> > 早期正确使用企业政策的大师是阿尔佛雷德 "斯隆,通用汽车的长期CEO兼董事长。他并非无缘无故地称彼得 "德鲁克为“真正的行家”。在他任职的36年中,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了一家最优秀最赚钱的企业。阿尔佛雷德 "斯隆是第一个系统使用企业政策这个工具的人。今天,他的书《我在通用公司的岁月》可能比他当时更富有教育意义。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关于“创建政策”的章节。

> > 另一个用企业政策进行管理的名家是赫尔穆特 "毛赫尔博士,雀巢公司长期CEO兼董事长,在任职期间,他将雀巢公司打造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康采恩(德语的音译,原意为多种企业集团,后通常用来指称垄断组织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编者注)和为数不多的几家全球企业之一。

> >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很少为公众所知,在成功的家族企业中也有企业政策,它常常能在100多年或者更久远的时间内控制外部危机及其后续问题。它们的基本原则在最困难的时期依然被遵循,或者在那些情况下比较有远见。

什么是新的?

我们如今所说的企业政策,作为一种调控体系,已经不新奇了。长期成功的组织始终受到政策调控。

然而,新的地方是,在多样性时代的全球复杂化的基础上,除了用熟练的控制论去管理社会机构外,没有别的选择,也就是说,用政策去管理或者,换句话说,用总控制去管理。

另一个新的地方是,如今我们通过控制论对系统调节有了更多了解。以前的尝试和错误,如今可以直接地、目标明确地通过这些知识得到解决。

新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多样性时代对内容更新的需求。自身的基本原则是不够的。针对现有多样性的正确的基本原则也是必需的。

借助控制论智能系统的运作核心

就像我们迄今为止所说的,企业政策总是碰上组织运作的核心。政策——英语叫做Policy——意味着借助法律和规则的调节来掌控多样性。这在企业中就是指一般性目标、价值和运作规则。这些调节器是规范的决策的结果。

规范的是那些原始的、普遍的和无时间限制的决策。原始的是企业政策决策,因为它们不是从其他源头导出的。决策是普遍的,因为它们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分和行为。它们是无时间限制的,因为它们可以一直用到不得不改变的时候——这只有通过基本原则决策才能实现。因此,对于高度复杂的体系而言,正确实施的间接控制的起源随着这个体系一起发展。

集中性和分散性

正确应用的系统政策也可以解决集中和分散的困境,因为可靠的运行同时需要这两个维度。

良好的企业政策规则是最好的智能强化剂。它们基本上能使无数的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协调、自我组织,并且利用其能力独立、切合实际地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贡献。它们将领导的智慧延伸到企业的最细微的部分中去。这里包含了对复杂情况的决定性调控效果。

企业政策作为主控制越行之有效,那么后继必须做的决策就越少。这些借助其调节和监管可独立完成,也就是说在任何相关的地点都可以。企业政策规定所包含的信息会导致正向控股监管和协调。控制是规则和应用的乘积。因此,政策调节系统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自我组织并不意味著人们通常误解的那样,把一切交付所谓的自治单位,希望这些单位将会恰当地完成这些事。相反,正确的准则是:组织一个体系,是为了让它能够自我组织。

这一点也通过控制论系统政策体现出来。

只有少数几个组织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在熟悉和应用企业政策规则方面对员工的培训过少。

这种信息,虽然非常重要,可是却非常缺乏。仅凭那些针对正确管理和正确的企业政策的规则还无法产出信息,即从数据流中筛选出相关信息。

伪实践家: 坐着射击

在主控制的意义层面,良好企业政策的基本原则决策的对立面是个案决策。取代通过深思熟虑的原则来规范所有类型的事件和情况,每个个案都独立地——诡辩地——做出决定。在矛盾的丛林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忙碌,并因此引起错误。

这种错误的意义上的实用工作方式,最多能在相当简单的关系中发挥作用。在多样性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最高管理者在个案决策的实践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业务上都被苛求了:一点也没有考虑到,很可能用这种方式去控制超复杂系统。

用这种处事方法的管理人员称其行为为实用主义。

但是,这实际上是伪实用主义。伪实用主义者喜欢把自己看作是特别“现实的实践家”。他们大多数为自己能迅速做出决策而自豪。“宁可错作决定,也不能不做决定……”,他们如是说。他们摈弃必要的原则问题,认为它们仅仅是理论性的。

这是个从根本上错误理解的实用主义。因为这种伪实用主义的个案决策者实践的结果是,其行为既没有逻辑性,也没有连续性,因此也没有指导方针。不会发生结盟和协调这样的事情。所以也不会出现行动中的秩序。

在那种工作方式下,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积累,因为每种情况都被重新定义。既没有独立的行为,因为没有可靠的指导方针,也没有评判正与误、好与坏、可靠与不可靠的标准。因此,从中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无法保障的是,哪些行为应该得到酬谢,哪些应该受到责罚。在这种形式的伪实用主义管理中,没有令人窒息的恐惧就没法工作。这导致了就像波希米亚——奥地利作家弗兰兹 "卡夫卡在他的书《审判》中所巧妙描述的那种郁闷情况。

这种行为方式绝不是实用主义或实际的,而是混乱的。用这种行为方式,管理者不仅会失去其可能的效率和效益,也会失去信用和天然的权威。但是更糟糕的是:他们必须用压抑的权力、官方权威和指令来弥补自己制造出来的缺陷,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漫无目的、有机会主义和任意性的。只要涉及到人,特别是顾客和员工,就会发现他们的决策常常也是不公平的,或者至少是被这么认为的。

这个由于对复杂系统本质的无知而被误解的实用主义,是指在受到过度调节的系统中,过多的监督取代了过少的控制。管理者的这种行为虽然也被称为管理,但是与正确的和专业的管理毫无关系。

这种类型的实用主义——伪实用主义——是在喧嚣和肆无忌惮的行为主义中的一种激进的活动。然而,这些人往往给公众心中的管理者形象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为他们非常引人注目,并因此常常被媒体描述为管理者的标准类型。事实上,他们只是对良好管理的一个讽刺。

所有那些以协调的系统政策引导组织的人们,在运营企业上确实更有成效。他们以成熟和安静的方式来理解问题、避免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尽管他们当之无愧地应当受到关注。

真正的领导不同于大人物幻想

通过企业政策进行主控制,引出了一个对领导的新认识,并开启了一个最为有效的通向真正领导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几乎不被重视。我迄今为止的关于领导的出版物,以及其中对如今关于领导的主流观点的批评,就经常在这一点上被误解。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持有这一观点,即领导是迫切需要的,并且如今比以往更加迫切。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领导,而不是表演技巧。真正的领导并非人们在一般情况下期待和寻找的那种,有着特殊资质的人。真正的领导源于正确的企业政策。该政策当然必须是由一个或者多个人起草和制定,然后这个或这些人被恰当地当作领导,受到尊敬、重视,可能还会受到崇拜。

虽然大人物、领导、老板和集团领导人的确会成为某些媒体的魅力无穷的头条新闻。但事实上,公司高层决策与之关系并不大。

大人物幻想会诱使领导寻求个人特质,即使这些幻想已经被证明并不真实,就像在那些被视为领导的人物自传中所展示的那样。

真正的、有效的和积极的领导可以(但不是必须)表现在个人品质上,但是其根源在于正确的政策。只有正确的政策能够通向正确领导的道路,而错误的政策只会导致错误领导。在国家和政府政策中,这一点如历史和现状一样有许多例证来证明。对经济也是如此。

正确的企业政策从两个方面确立了领导地位。第一,作为企业领导在其活动领域如市场、质量和成本管理方面。但是,对人力资源的领导也起源于正确的政策。真正的领导并不依赖自己的个人品质,即使他们有优秀的个人品质。他们的领导建立在基本原则决策上,這些基本原则决策是他们对其组织做出的,也证明了决策自身对组织和组织中的人员都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某些人是领导者,所以他所遵循的政策就正确,而是因为他遵循正确的政策才被人们认为是领导者。

正确的政策是简单的政策

企业政策问题是多样性的,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不需要企业政策。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却相当简单。最好的政策恰恰是简单的,这一点非常明显。

只有当系统的主调节失灵时,也就是说只有当基本原则不再正确时,系统的调节才会变得复杂。因为那样的话,在一般的相关情景和行为逻辑中出现的错误越多,那么人们就越要进行细致具体的调节。多样性并不会被复杂性打败。

因此,直观要求管理者实现简单化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他们想给问题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案、简单的体系、结构和流程。只要这个要求与复杂化解决方案相悖而行,它就是完全合理的。但是简单化又是一把双刃剑。

有经验的管理者能够区分正确的简单化和错误的简单化。他们认识到,有一些解决方案太简单以致无法奏效。这些方案过于简单了。一半钢琴键盘虽然比全部键盘更加容易弹奏,但是人们却无法奏出贝多芬的曲子。

因此,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的格言是:尽可能简单,而不是更简单。控制论在此得到了澄清。它的问题是:什么是能够为系统运行制造充足的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调节?

比如,从技术上看,互联网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系统。然而,互联网创造的多样性却是巨大的。在自然界中,简单中的多样性无处不在。这基本上绝不仅仅涉及到简单,而是有别的什么,即创造多样性的简单性。

最好的企业政策是由非常简单的少数基本规则按照逻辑顺序组成的。借助这些基本规则,该体系能够获得必需的方向标,以便在希望的方向上得到指引,并且创造出必需的多样性。

在实践中,这首先意味着提出正确的问题。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对相关问题——普遍出现并必须得到正确处理的问题——透彻认识,精神上渗透,最终得出简单的答案,在调节和增加智慧方面帮助该组织的所有人,使他们能够在当下独立正确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正确的解决方法已经找到,那么几乎所有的管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特别是大的问题。

这一点在描述自然法则的声明中得到了详细解释。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范围无时空限制,否则它就不是自然法则。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控制论运行法则上。

企业政策适用于任何一家企业的表述,往往会引起经理人员的质疑。但是,如果事实层面和系统层面有所区别,即在业务层面和操作层面有所区分,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合理解释。而这对企业政策的目的而言也是必需的。

改装YD-B智能型生物组织烤片机 第4篇

本次设计改装生物组织烤片机以XMTG-7511智能双数显调节仪所输出直流电压信号驱动固体继电器 (HHG1-1/032F-38) 控制供电电路给加热板供电, 实现对烤片机的温度自动控制。

1 智能双数显调节仪 (XMTG-7511)

1) XMTG-7511为余姚市工业仪表二厂生产, 驱动固态继电器的PID调节, 具上限触点输出报警功能, 输入信号为热电偶 (m V) , 测量范围为0~400℃, 尺寸为48mmⅹ48mm, 配K型热电偶, 输出直流电压 (15V) 信号驱动固态继电器, 并带超温报警功能的全量程指示的双显示智能仪表。

2) 技术指标:

a.测量误差:±0.5%±1字;

附加冷端误差:≤2℃温度系数:≤0.05%;

b.测量数显范围:—199~999;

c.报警范围:全量程自由设定;

d.继电器输出触点容量:交流220V 3A (阻性负载) ;

e.可控硅触发信号:幅值大于3V, 宽度大于40uS;

f.固态继电器输出信号:DC15V±5V, 电流大于15m A, 周期约2S;

g.工作电源:交流220V±10%50HZ;

h.工作环境:0~50℃, 相对湿度≤85%%的无腐蚀性及无强电磁场辐射场合。

2 固体继电器 (HHG1—1/032F—38)

继电器是一种根据某种输入信号的变化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 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的电器。其输入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等电气量, 也可以是温度、时间、速度、压力等非电气量。继电器可以分为电压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电流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等。

固体继电器又称固态继电器, 简称SSR, 是用半导体器件代替传统电接点作为切换装置的具有继电器特性的无触点、无火花的开关元件, 是一种没有机械运动, 不含运动零件的继电器, 但是具有与普通继电器相同的功能。可分为电压过零导通型、随机导通型、双向可控硅输出型、单向可控硅反并联型等。

HHG1—1/032F—38固体继电器为欣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流行线路和技术制造, 环氧树脂灌封, 螺纹引出端接线, 具有结构强度高、耐冲击、抗震动性强等特点。其直流控制电压为3V~32V, 输出负载电压220VAC/电流5A, 特别适用于腐蚀、潮湿、防尘、防爆等恶劣环境及频繁启动的场合。具有输入端驱动电流小、体积小, 可方便的与计算机终端和各种数字程控电路连接, 广泛用于电炉加热恒温系统、数控机械、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医疗器械、包装机械、塑料机械、石油化工仪器设备、娱乐设施等自动化控制领域。

3 热电偶

传感器 (sensor) 是将温度、光等非电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元件。传感器只是机器的感觉器官, 必须与测量仪器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对某个物理量的测量。

热电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热电式传感器, 它的物理基础为热电效应。根据热电偶的用途、结构和安装形式一般分为标准化热电偶、非标准化热电偶、普通型热电偶和铠装热电偶四种。热电偶是工业测温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易斯特电热仪表厂生产的分度号为K的热电偶, 测量范围0~600℃, 长度1.2m, 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线性度好、热电动势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第特点, 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4 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电路的组成主要包括:智能双数显调节仪、固体继电器、加热板和热电偶组成。如方框图:

本设计电路执行元件主要有智能双数显调节仪、固体继电器和加热板。设置智能双数显调节仪控制温度为65℃, 通过市电电源220VAC输入智能双数显调节仪1、2脚, 从3、4脚输出15V直流电压控制信号, 驱动固体继电器3、4脚输入, 使固体继电器1、2脚导通, 加热板得电220VAC加热, 通过热电偶取样, 反馈回智能双数显调节仪, 显示实时温度;当达到65℃时, 智能双数显调节仪3、4脚电压输出为0V, 固体继电器1、2脚开路, 加热器断电;当低于65℃时, 智能双数显调节仪3、4脚输出15VDC, 驱动固体继电器1、2脚导通工作, 加热板得电, 已达到自动控温生物组织烤片机65℃的目的。控制电路图如:

更换以上三个元器件费用合计300.00元人民币, 现已使用4个月, 仪器运行正常, 达到经济合理与使用目的。

摘要:实现温度自动控制, 本文介绍了智能双数显调节仪、固体继电器、热电偶的基本知识。设计出了系统方框图、电路图。

关键词:智能双数显调节仪,固体继电器,热电偶

参考文献

[1]基比里斯科 (美国) 著.电子工程师便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深长胜.家电检修技术.2006.

[3]藤井信生.电子实用手册.2007.

[4]邱世安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组织智能 第5篇

1.1实现基础周边无回填土的措施

本工程地下结构外墙大部分按照桩墙合一设计。边桩按一柱一桩作法,桩直径800mm,间距1.8-2.1m,一般按悬臂桩,少部分按支撑计算,桩长最大约17m,采用人工成孔。贴桩砌240mm砖墙,砖墙表面抹砂浆,贴防水卷材,衬砌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表面抹灰喷白,即成为框架结构的地下外墙体。

地下外墙体除桩墙合一构造做法外,还有少量为人防剪力墙体系。对于这部分混凝土外墙体,采用了类似桩墙合一的构造做法作为剪力墙的永久性模板。

采用人工挖孔成桩,贴桩砌240mm砖墙,砖墙表面抹灰,贴防水卷材,卷材表面抹砂浆加以保护,用作剪力墙的永久性外模板。这样使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地下外墙,这两种不同的地下结构体系,通过桩和砖墙的交圈封闭成一体,从而达到外墙防水做法的相互交圈,并且简化了施工工艺,实现整个建筑物地下结构周边无回填土的效果。

1.2土方开挖

基础土方使用两台反铲挖土机开挖,待护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自上而下贴护坡桩取土,分3层开挖。因配楼的基础土方全部外运,待土方挖运完毕后,将汽车坡道分层回填夯实,以便架设塔吊。

配楼南侧塔吊首先安装,塔吊基础土方经分层夯实铺碴石后安放轨道。此塔吊仅供配楼施工使用,待配楼结构施工到顶后立即拆除。拆塔后进一台反铲挖土机开挖暂甩出的配楼南侧车库范围的土方,此土方除少量用于就地回填外,绝大部分外运出场。

1.3盖挖逆作法

主楼南侧地下车库地下结构施工采购员取非常规方法,以便为现场创出一块宝贵的施工场地。盖挖逆作法施工范围800m2,为一层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断面50cm×50cm,柱网距离分别为6m×8.2m、6m×7.75m和6m×6m,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板厚20cm,主梁断面40cm×140cm、40cm×120cm、40cm×100cm,次梁断面35cm×80cm、35cm×85cm。配合逆作法施工,柱的独立基础设计成桩基。

盖挖逆作法施工大体按以下步骤:

(1)取表层杂土至地下车库顶板底标高。

(2)用人工成孔方法开挖带护壁的桩孔,成孔后下面桩基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桩孔上部为空孔应有一定供操作空间。

(3)预制柱钢筋骨架,使用倒链吊入桩孔内临时固定,找准各柱的垂直和纵横顺通一致。找准后,分别将各骨架与桩基的预留插筋焊牢,在基础梁钢筋位置安放水平锚筋,将锚筋加工成锥螺纹头,位置找准后与柱钢筋焊牢,然后将水平锚筋逐一刷油,包封塑料膜保护。

(4)配制专用易拼装式柱模,在桩孔内支模,经纵横拉通线找顺直后将模板加

固牢靠,再浇筑混凝土。

(5)混凝土养护后拆除柱模,将柱周围桩孔分层回填夯实。

(6)用土模方法施工车库顶板模板。首先将顶板范围找平夯实,放线之后按稍大于梁断面尺寸挖主次梁地槽,在地槽底面抹砂浆。地槽侧帮衬砌单砖墙并抹灰,将各地槽之间即顶板底模板表面抹砂浆,各砂浆面层抹灰时应严格掌握尺寸标高和表面平整度,待干燥后将表面统一涂刷隔离剂后,即完成了车库顶板的土模施工。

(7)整体绑扎梁板钢筋。梁钢筋架在梁模板上绑扎,使用方木担在地槽上,并使用斜撑临时回固。主次梁钢筋绑扎完毕并经验收后,使用倒链逐段放入模内。然后铺顶板钢筋,绑扎成型。经全面整修模板钢筋之后浇筑混凝土。

(8)混凝土经养护后铺防水卷材,再用豆石混凝土加以保护。此时可在塔吊位置铺碴石,装道轨,安装塔吊。

(9)车库内的其他施工项目安排在整个结构施工后期进行。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回填土时,由车库挖土供回填,并将其中部分砂石用以搅拌砂浆和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就地使用。最终实现此部分土方全部就地用于工程上。

(10)待车库内多余土方用完后,首先施工基础拉梁,在柱根部位找出预留锚筋,将其与基础梁水平主筋用锥螺纹套筒连接好,绑扎箍筋成型骨架,支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基础梁完成后,做水泥地面及墙面顶板等内装修。盖挖逆作法不仅解决了基础结构阶段的施工场地问题,而且提供了早立塔吊和外用电梯并延长其使用时间的条件,因此给基础、结构、设备安装和内外装修各个阶段都提供出良好的垂直运输条件和施工场地,既利于加速施工,又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

1.4基础底板利用后期强度

本工程主楼和配楼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分别为1m和0.7m,强度等级分别为C35和C30。考虑到基础底板接受全部荷载的时间较充裕,利用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的特性,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在底板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以RF

60取代原设计强度R28,这样底板2000m3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后,可取代15%水泥,达到节约效果。

2.结构工程

2.1模板工程

本工程工期紧,施工流水段大,为保证各流水段基础、结构施工连续进行,按三层模板配备,因此模板需用量大。经调查研究,选择新开发的竹面板和高密度纤维板作为主要配制模板的材料。柱和剪力墙按照统一模数配制钢框竹面板组合模板。电梯间剪力墙配制成钢框高密度纤维板大模板,其转角部分采用钢制定型角模。柱模用工具式钢卡筋加固,钢卡箍使用8号槽钢制作,钢销连接方式,墙体模板使用Ф16穿墙螺栓对拉,间距一般不大于1m。模板横竖楞使用5cm×10cm方木,间距按计算依据控制。柱和墙体模板斜拉撑设2-3道,使用5cm×10cm方木或Ф48钢管支撑,斜撑支顶到楼板面的预留钢筋头上。顶板模板直接使用大块竹面板作

模板。顶板梁使用钢框胶合板模板或组合钢模板支侧底模。梁板支顶系统为木龙骨门型钢管脚手架。

2.2钢筋工程

本工程推广应用钢筋锥螺纹连接技术。钢筋锥螺纹连续对中性好,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质量受控性好,不受风雨天气影响,不污染环境,利于加快钢筋工程进度,提高质量。全楼Ф16以上竖向钢筋均采用锥螺纹连接,共有31250个接头,其中部分接头钢筋直径改变,可采用特殊变径连接接头。钢筋加工锥螺纹及连接钢套筒的制造均在场外进行,现场只作接头连接,使用力矩搬手控制和检验连接质量。

钢筋的下料加工成型主要由钢筋厂负责,集中配料尺寸精确,成型准确。现场绑扎采取如下措施:

(1)底板和楼板钢筋绑扎前在垫层或模板上弹出控制线,依线布放钢筋;

(2)双层双向钢筋加马凳,马凳用Ф12钢筋加工,间距1.5m梅花布置;

(3)为防止柱和剪力墙钢筋发生位移,在柱筋上口加Ф14定位箍筋,将墙体双向钢筋网片设Ф14钢筋井字架,梅花布置,间距1m;

(4)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照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本工程主楼±0.00以上各楼层采用后张无粘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楼板厚度20cm,最大跨度8.2m,转角处悬臂梁长6.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采用7Ф5高强钢丝束,其抗拉强度1570N/mm2。标准层每层约用钢丝束480束,全楼用无粘着预应力钢筋173t。预应力钢筋外包涂层及其张拉工序由分包单位完成,其他工序自行完成。张拉设备使用YCN-25预应力全液压前卡式千斤顶,斜夹片式张拉锚具。

2.3混凝土工程

由于现场场地狭小,全部结构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送到现场后依靠塔吊运送到操作地点,个别部位水平运输配合使用泵车布料杆,或手推车水平运输。

底板后浇带不便支模以双层钢板网隔开,注意浇筑混凝土后及时剔除松散不整的混凝土,以保证后浇带处混凝土密实。

墙柱浇筑混凝土需搭设脚手架和从浇筑的专用操作平台,并配备浇筑串筒。楼面浇筑混凝土应随时控制好上平标高,上大扛刮平,确保楼面平整度。本工程大部分楼面铺装网络地板,对这部分楼面,在结构施工时采取一次抹面工艺,同时完成地面抹灰,这对于减薄地面实际厚度,增加楼层净空,以及减少装修垂直运输压力,加速施工,有一定效果。

2.4结构施工用脚手架

结构施工采用沿施工层上下3层使用拼装式立挂单层钢管防护网片整体封闭,施工完毕拆成单片,用塔吊提升就位,再拼成整体。已完施工层绑钢管防护栏杆。这一结构架设方案较传统双排脚手架方案可少占用钢管和脚手板,且缩短作业时间。

室内结构施工用门型脚手架,配合钢筋、模板、浇筑混凝土各工序随时搭拆,使用方便灵活。

3.设备安装工程

(1)结构施工时,应紧密配合完成设备预留洞、槽、箱盒、预埋件、预埋管及暗埋管线等施工,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图纸,留全留准。

(2)管道正式安装前,应分别对标准层和非标准层的水、暖、电气、通风管道进行综合审查,按图纸核对位置标高,重点部位宜局部试装,看各图之间有无矛盾,能否满足土建设计的层高和吊顶尺寸要求,如有问题,应与设计人员协商修改后方可正式安装。

(3)结合管线安装,普查结构预留孔洞、预埋管、预埋件是否留齐、留准,遇有问题,应与设计结构工程师、水暖或电气工程师协商解决,不得随意剔凿。

(4)设备风道、暖气片、管件等,如能在场外制作或组装半成品的,尽可能安排场外预制,以利加快进度,节省现场场地。

(5)管道安装遇有相互矛盾时,一般处理原则是: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有坡度管让无坡度管。

4.外装修工程

4.1外围护结构

外围护结构以组砌粘土空心砖墙为主。为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要严格按图纸及有关规范施工。圈梁组合柱要和原结构墙柱钢筋焊接牢固。

因主楼外墙各转角为阴阳角所构成的凹廊,若砌筑空心砖墙,则既不便施工又影响外墙抗震性能,经向设计建议,改为陶粒混凝土聚苯夹芯板刚性连接构造。

对于部分悬挑结构,按照设计对荷载的限制,需自行设计并安排外加工制造超轻陶粒空心砖,以满足外墙轻质要求和安装膨胀螺栓要求,便于幕墙安装。

4.2外沿

本工程外沿以复合铝板幕墙为主体,约使用13000m2。

复合铝板幕墙采用日本三菱复合铝板加工成带边肋板,面板通过角铝与围护结构预埋件螺栓连接,面板之间用耐候胶道康宁793号嵌缝。因复合铝板表面有氟碳喷涂层,因此可保证20年以上质量无变化。

复合铝板安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板加工。面板加工前,应掌握实际结构尺寸和标高误差,精确调整板块尺寸,一般边角板块尺寸是在安装龙骨后实量确定。龙骨安装要以统一的轴线和标高为准,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水平度。

4.3全隐框玻璃幕墙

本工程全隐框玻璃幕墙约5000m2,由平直部分和圆弧部分组成。平直部分为中空玻璃,外为古典蓝玻璃,内为普通玻璃,中间为真空层,厚度6+6+6(mm)。圆弧玻璃用8mm厚古典蓝玻璃热弯而成。本工程选用的比利时古典蓝玻璃为“在线镀膜玻璃”,其镀膜不会因热弯发生质量变化,并保持长期质量稳定。为提高外装饰效果,全楼条形窗和单窗也按全隐效果设计。全隐框玻璃幕墙的加工和安装均使用美国道康宁胶,结构胶为983号,耐候胶为793号。

此玻璃幕墙按抗8度地震和抗风压500Pa进行设计计算,并须经幕墙门窗检

测试验中心作抗风压力、空气和雨水渗透3项性能测试。

玻璃幕墙安装前,要依照幕墙分块尺寸对结构原预留件核查,增补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锚固,埋件尺寸应满足焊接件所需长度。

玻璃幕墙龙骨要依据统一的轴线和标高安装(与铝板幕墙为同一基准),竖龙骨安装要严格控制两个方向的垂直度。

4.4干挂石材

本工程首层外墙为进口高档石材,为确保其达到高档装饰效果,从根本上杜绝石材湿贴可能产生的墙面空鼓、脱落和水泥返碱出现湿印等通病,本工程首层外墙石材采用干挂技术安装,石材通过不锈钢件与安装在围护墙上的钢骨架相连,石材之间塞泡沫条打胶嵌缝。

4.5外装修架子

本工程铝板幕墙、玻璃幕墙和干挂石材等外装修项目均为精度要求高的装饰项目。为方便安装操作,便于上下贯通找垂直,故沿外檐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

5.室内装修工程

5.1运输

室内装修初期,设备和材料运输量大,需要有充分的垂直运输机械作业条件。本工程设置2台塔吊、2台双笼外用电梯及少量临时上料平台。随着内外装修的进展,适时安排先后拆除塔吊和外用电梯。当仅剩少量室内精装修时,转用已投入使用的正式电梯。

5.2粗抹灰

室外装修的第一道工序是粗抹灰,量大面广,要针对不同的面层设计进行不同程度的操作。对于彩喷、壁布装饰,粗抹灰要按高级抹灰标准完成,而对木装饰墙面则用木抹槎平即可。

室内隔断墙

室内隔断以轻钢龙骨石膏板墙为主。轻钢龙骨与顶板、地面及墙面都应以射钉连接牢固。门口位置应设置加强龙骨,按层高控制加水平楞的道数。龙骨底脚做混凝土墩,其高度略高于踢脚。石膏板安装要拉缝嵌腻子,贴尼龙网条,宜用弹性腻子以防产生裂缝。

另一种隔断墙为水泥珍珠岩板,是以水泥、珍珠岩及玻璃纤维增强制成的圆孔空心隔断板,重量轻,强度高,不怕水,安装简便,应赶在冬季前安装,以取得无裂缝效果。

5.4吊顶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另一种是铝合金龙骨矿棉吸声板吊顶。无论哪种吊顶都应重视各专业配合,顶棚封顶前由电气、设备、土建各有关专业进行综合隐蔽检查,看线路设备是否装齐、装牢,结构孔洞是否堵实,保温防腐是否完成,电线是否穿入。确定上述问题解决后,还应核实顶棚的照明灯具、喷洒头、烟感头、风口等位置和标高是否合适、准确。高层多功能办公楼的设备系统很多,而且多数管线走顶棚,故做好顶棚内管线综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卫生间

高层多功能办公楼的卫生在使用材料和卫生洁具上一般档次较高,卫生间工序多,参与工种多,且管道一般封闭处理。在管道封闭前,应做好试水、保温、防腐,将穿墙、穿楼板的孔洞封堵严实,穿楼板管应作套管,高出地面。卫生间地面防水材料一般使用聚氨酯涂膜,完成涂膜后应作蔽水试验。地面铺贴石材或通体砖之前应检查防水层有无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完成铺贴后,应再次蔽水试验,蔽水试验时间不少于24h。

协调配合室内装修工序多,工种多,参与施工单位多,因此施工作业必须反复穿插、相互配合完成。即使钉踢脚板、装风机盘管罩、安窗帘盒、卫生间安装隔板、镜面等小项目施工,也都必须由各有关工种与地面、墙面、顶棚施工作业配合穿插进行才能完成。

上一篇:运营研究下一篇:天津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