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治疗范文

2024-05-27

骨痛治疗范文(精选9篇)

骨痛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男44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49.6岁;病程短至7天,长至3年。70例患者中,13例(14.55%)为双侧疼痛,57例(85.45%)为单侧疼痛。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3]: (1) 保守治疗时间大于6个月,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2) 长时间站立后出现足心、足底疼痛; (3) 疼痛部位主要为足跟部,受压时疼痛明显,足跟落地时疼痛剧烈,负重时足跟部可出现广泛性疼痛,并在足跟部有明显疼痛点; (4) X片显示跟骨有明显骨刺生成; (5) 夜间或休息时无疼痛出现; (6) 排除风湿、类风湿、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小针刀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小针刀治疗方法为[4]:患者首先取俯卧位,将踝关节前缘放置一个枕头,使患者足跟向上并垫稳,找到足跟部位的压痛点,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2ml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压痛明显处进小针刀,保持刀口线与足纵轴呈垂直,而针体与足跟部底面呈60度夹角,针刀进入深度到达骨刺的尖部后,对其进行横向切开并剥离,给予3~4下松解,待针下出现松动感时出针。针口使用创可贴进行粘贴。

镇痛消炎液的配方:取5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g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g维生素B12注射液,200mg维生素B1注射液,2mg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3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充分混合。患者连续治疗3周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疗效,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1.4 疗效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足跟痛情况进行观察,采用视觉模拟数字量化表(NRS)评分进行评价[5]。疗效判定标准为:无痛计0分,根据疼痛程度加深依次分为1~10分。疼痛评分由患者自行评价。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综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6]:足跟疼痛症状消失,且治疗3个月未见复发,为痊愈;足跟疼痛症状显著减轻,且对日常生活未产生影响,为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减轻,但行走或患者负重后又出现足跟疼痛需服用药物缓解症状,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足跟疼痛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跟骨痛患者经小针刀结合药物注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70例跟骨痛患者中,59例(84.29%)患者痊愈,7例(10.00%)患者显效,4例(1.43%)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R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NRS评分为8.56分,治疗后2h为6.13分,治疗后6h为5.52分,治疗后1天为4.17分,治疗后7天为3.42分,治疗后15天为3.10分,治疗后1个月为2.19分,治疗后3个月为1.88分,治疗后6个月为1.03分。治疗后2h起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跟骨骨刺引起的跟骨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足跟底骨刺的生成与足底跖腱膜的异常紧张密切相关[7]。跖腱膜跟骨内侧结节附着处在长期持续牵拉损伤后引起慢性纤维组织炎症,进而生成骨刺,包于跖腱膜而成为疼痛起始点。临床治疗时多采用手术治疗[8]。本文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跟骨痛患者,采用小针刀结合药物注射对跟骨痛患者足底筋膜进行局部切开,剥离松解,不仅能直接解除筋膜拘挛,而且能消除骨刺对筋膜的损伤作用,止痛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磊, 缪文礼, 宋京蔚.跟骨骨刺与跟痛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2) :154.

[2]谢大成.小针刀配合消骨痛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10) :120-121.

[3]Hinton R, Moody RL, Davis AW, et al.Osteoarthritis,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l considerations[J].Am Fara Physician, 2008, 65 (5) :841-848.

[4]陈鸿达, 洪明胜, 林允雄.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3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5, 37 (11) :65.

[5]付巍, 刘韬, 秦丽红, 等.骨转移癌骨痛116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9, 31 (11) :1663-1664.

[6]章勤知.多种物理疗法治疗跟痛症[J].中国康复, 2008, 23 (3) :191.

[7]吴玉玲, 吴丽红, 周萧.脉冲磁场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09, 30 (3) :283-285.

产后风湿骨痛怎么治疗 第2篇

1、猪肾汤:猪肾 一具糯米50克;当归15克;知母10克;葱白7个;芍药15克;治产后肾虚,四肢疼痛。以水1200—1300毫升煮猪肾,待水煎成800—700毫升,去猪肾入诸药,慢火煮至400—300毫升时停火,一次服。

2、附子100克干姜100克羊肉300克炖服食疗,隔三差5一次,调理一个月左右即有明效3、苡米粥:苡米仁150克薄荷(另包)15克荆芥(另包)15克豆豉50克,将荆芥、薄荷、葱白、豆豉洗干净后,放入干净的锅内,加水1500毫升,烧开后文火煮10分钟,滤汁去渣,将苡米仁入砂锅内,加入药液,煮至苡米仁裂开酥为度。健脾祛湿,散风除湿。治风湿阻络而一身尽痛,筋脉挛急,屈伸不利。

3、生地粥:生地25克大米75克,将生地切碎,用适量清水煮约半小时取汁,复煎第二次。合并两次药液去渣,浓缩至100毫升左右备用。养阴生津,适用于阴虚痹患者。

骨痛治疗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MM骨痛患者78例, 男62例, 女16例;年龄17~70岁, 中位年龄60岁;病程1~36个月。诊断按1998年张之楠《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1]。免疫分型:IgG型35例, IgA型21例, IgD型2例, κ轻链型9例, λ轻链型2例, 不分泌型、冒烟型各2例, 未分型5例。DS分期:Ⅰ期4例, Ⅱ期9例, Ⅲ期65例。疼痛分级:Ⅰ级19例, Ⅱ级37例, Ⅲ级22例。7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28例和C组20例。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骨痛分级标准

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 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 需用止痛药;Ⅲ级:剧烈疼痛, 需用强止痛剂。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以上化疗, 基础方案MP (马法兰+泼尼松) 方案31例、VAD (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 方案43例、M2 (马法兰+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卡氮芥) 方案4例。A组予单纯化疗;B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鲑降钙素治疗;C组予化疗+鲑降钙素+阿仑膦酸钠或伊班膦酸钠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治疗4周、8周后的临床疗效, 同时观察各组持续缓解>4周的达标率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骨痛完全消失, 活动自如;部分缓解:骨痛程度减轻≥1级, 仍有骨痛;无效:骨痛程度减轻<1级, 或不变甚至加剧。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视为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周时, B、C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时, 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C组持续缓解>4周的达标率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C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3讨论

MM患者常伴有骨损害, 约90%MM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等的骨痛,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成熟, 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黏附于骨基质, 因而被推荐用于症状性MM患者[2]。鲑降钙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盐溶解作用。张晓黎[3]研究发现双膦酸盐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鲑降钙素虽不能提高骨痛缓解率, 但骨痛缓解所需时间缩短, 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本结果显示, B、C组在治疗4周时疗效优于A组 (P<0.05) , 但在治疗8周时疗效相当。提示骨痛缓解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但治疗方法对总体骨痛缓解率无影响。本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 考虑原因如下:A组在治疗4周时缓解率低, 故随治疗时间延长而缓解率有较大上升空间。B、C组在治疗4周时即有较高的缓解率, 故随时间延长而缓解率上升空间有限。由此也证明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起效快、疗效好。3组治疗8周时疗效无明显差异, 考虑患者例数少, 未能客观体现组间差异, 有待扩大观察样本、延长观察时间再进一步研究。本文未提示添加鲑降钙素能提高缓解率及延长持续缓解时间, 故联用鲑降钙素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及延长观察时间以探讨。

近年来双膦酸盐的应用使MM骨痛的治疗获得显著疗效[4]。但双膦酸盐有可能导致骨坏死, 尤其是颌骨坏死 (ONJ) 等严重不良反应, 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故ONJ的预防尤为重要。有学者建议开始双膦酸盐治疗前应进行口腔检查, 且治疗后定期复查口腔情况, 避免侵入性口腔操作[5]。随着MM骨痛发病机制的不断揭示, 多种新的治疗方式如分子靶向治疗等将使MM骨痛的治疗进入更高的阶段。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78例MM伴骨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28例和C组20例。A组予单纯化疗;B组在化疗同时予鲑降钙素治疗;C组予化疗+鲑降钙素+阿仑膦酸钠或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骨痛持续缓解>4周的达标率。结果 治疗4周时, B、C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时, 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C组持续缓解>4周的达标率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化疗+鲑降钙素及化疗+鲑降钙素+阿仑膦酸钠或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髓瘤, 多发性,骨痛,双膦酸盐,鲑降钙素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73-380.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3]张晓黎.密盖息、帕米磷酸盐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25例疗效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2009, 29 (5) :958-959.

[4]黄蓓晖, 李娟, 赵莹, 等.双膦酸盐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 2009, 18 (9) :544-547.

骨痛是什么原因 第4篇

(1)骨质增生

医学上认为人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骨关节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引起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进而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以及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最后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引发疼痛症状。

(2)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骨痛,其中以腰背痛多见,多达疼痛患者中的五分之四,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3)感染

有研究表明多种感染因子、免疫细胞以及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人体的免疫反应,而我们的免疫系统本身是把双刃剑,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会使组织或器官收到损伤或破坏,而感染本身的致病物质会使其进一步加重,进而引起疼痛的症状。一般认为这是骨髓炎、风湿病、结核等引起骨痛的常见原因。

(4)肿瘤

肿瘤引起的组织破坏、压迫、阻塞、张力、肿瘤本身的溃烂、病理性骨折等都可刺激神经引起骨痛。

(5)血液病

A.多发性骨髓瘤,引起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质溶解破坏和病理性骨折,产生骨痛。

B.白血病,尤多是儿童急淋白血病,可见胸骨压痛及骨关节疼痛,有时表现为肘、腕、膝、髋等多关节游走性疼痛。

C.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胸椎、腰椎、肋骨,骨盆、股骨和颈椎时亦可引起骨痛。

骨痛的表现:

骨痛病: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8年,长者可达10—30年。初期,腰、背、膝、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疼痛的性质为刺痛,活动时加剧,休息时缓解,由髋关节活动障碍,步态摇摆。数年后骨骼变形,身长缩短,骨脆易折,患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呼吸受限,最后往往在衰弱疼痛中死亡。从1931~1972年,共有280多名患者,死亡34人,成为轰动世界的“骨痛病”。

尾骨痛:从广义上来讲,是临床上各种原因如尾骨或骶尾关节的损伤、感染、肿瘤、分娩后、肛门直肠术后、妇科手术以及尾骨周围部位自发性疼痛的综合征。这种综合征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中年女性多见。由于此病的病程比较长,症状消失也很慢。

老年骨痛勿大意 第5篇

无独有偶,另一位74岁的王大妈也于四个月前莫名其妙感到右髋部持续疼痛,下床走动后病情加重,夜间更是疼得“生不如死”。渐渐地,王大妈变得寸步难行,行走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右髋骨骨质破坏”收治医院后,发现其肺部有一硬币大小包块,进一步活检确诊肺癌骨转移。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近年来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约70%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患者在自然病程中发生骨转移,肺癌、肾癌、甲状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也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可以发生在肿瘤晚期,但有时也会以首发症状出现,使人防不胜防。

以肿瘤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初诊时往往不能明确病因,有时以骨痛、病理性骨折到医院首诊,未能得到及时对症治疗,使患者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临床上,转移性骨肿瘤常以局部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威胁生命的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神经症状为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

特别提醒广大中老年市民,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骨转移瘤可能,尽快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骨转移瘤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化疗、放疗、疼痛治疗等综合治疗,适当的综合治疗方式可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骨痛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符合中华血液学会MM的诊断标准[1]。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7~69岁,平均(52.5±9.8)岁。其中,Ig A型5例,Ig G型23例,轻链型2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有溶骨性病变,其中11例患者有功能障碍,20例有骨痛伴高钙血症。

1.2 治疗方案

伊班膦酸钠4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每21天应用1次,应用2个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使用伊班膦酸钠前后血钙浓度,采集血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

按WHO疼痛程度标准分级,采用主诉分级法(VRS)[2]。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及活动;2级:中度疼痛,有时剧痛,影响睡眠及活动;3级: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及活动,强迫体位,需用吗啡类镇痛药。完全缓解:骨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部分缓解:骨痛程度减轻≥1级,仍有骨痛;无效:骨痛程度减轻<1级,或不变或加剧者。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应用疼痛测量的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程度[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计量资料两组比较,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经过治疗,30例患者骨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7例,总有效率为80.00%。见表1。

2.2 血钙浓度观察

20例伴有高钙血症的患者用药前血钙浓度为(3.22±1.2)mmol/L,应用伊班膦酸钠后血钙浓度为(2.42±0.57)mmol/L,用药前后血钙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伊班膦酸钠后血钙浓度减低至正常范围,能够治疗高钙血症。

2.3 不良反应

患者中有1例(3%)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1例(3%)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正常。未见急性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之一,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4],可侵犯骨髓,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并产生大量的M蛋白。临床特征为骨质破坏而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及骨皮质穿凿样改变,并且可以产生高钙血症。止痛药物可以缓解骨痛症状,但是不能防治骨质破坏,还可以有成瘾性。双膦酸盐类化合物是一类与内源性焦磷酸盐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它以P-C-P结构取代了焦磷酸盐中的P-O-P结构。该结构非常稳定,体内还没有发现能将其水解的酶类,而且它耐高温,与骨质中羟磷灰石呈高亲和力,并能与钙、铁等离子结合[5]。近年的研究发现双膦酸盐除具有很强的抗破骨细胞活性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它们有影响肿瘤细胞的黏附与入侵、增殖、凋亡的直接作用,另有抗血管生成、促癌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对78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甲羟戊酸途径等的间接作用,并能以协同作用方式加强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的作用[6]。伊班膦酸钠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是破骨细胞活动的强效抑制剂,与骨有高度亲和力,并能优先被转运到骨形成或吸收加速的部位,易附在骨的羟磷灰石表面,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产生的骨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抑制骨溶解过程[7]。笔者观察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0.00%,高钙血症患者血钙均降至正常范围,用药前后血钙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由此可见,伊班膦酸钠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和高钙血症一种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80.

[2]Deschamps M,Band PR,Coldman AJ,et al.Deschamps Assessment ofadult cancer pain:shortcomings of current methods[J].Pain,1988,32(2):133-139.

[3]Varni JW,Thompson KL,Hanson V.The Varni/Thompson pediatricpain questionnaire.I.Chronic muscaio-skecetalpain in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Pain,1987,28:27-38.

[4]Yeh HS,Berenson JR.Myeloma bone diseasean dtreatment options[J].Eur J Cancer,2006,42(11):1554-1563.

[5]HE Q,CHEN FP,XU YJ,et al.Clinical results of selected CD34 cell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 with multiple myeloma[J].ChinaJournal of Modem Medicine,2005,15(15):2368-2369,2380.

[6]张福成,赵静,蒋晔,等.双膦酸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8):1590-11593.

骨痛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系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89例,女189例,年龄23~70岁,平均45岁,病程3 d至28年不等。腰间盘突出症分类:膨出型232例,单侧型216例,双侧型30例;突出程度:隐藏型371例,突出型105例,破裂型2例。

1.2 诊断依据

(1)发病情况与病程: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与外伤或重体力劳动有关,可于伤后立即发病或经数小时、数日以至数周潜伏期后出现疼痛症状,通常为间歇性病程,多因外伤、劳累或受凉而经常发作,经休息、治疗后往往能缓解,反复发作可持续很长时间。(2)疼痛:腰痛伴一侧或双侧(少见)根性坐骨神经痛,每因提举重物、扛抬东西、持续弯腰活动或跌倒等而诱发,站立、行走以及凡能使脑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大便等,均可使疼痛明显加剧。但患者常能找到缓解疼痛的姿势,如在睡眠时取侧卧位,病侧的膝、髋等关节微屈曲等。(3)压痛点:常于腰4、5椎病侧的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并呈放射痛性质,下肢坐骨神经干的压痛点多较轻微或不明显。(4)反射性紧张征:腰椎生理性前凸曲度消失,腰脊柱常向某一侧弯曲,侧凸的方向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有关。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及向侧凸方向运动较显著,而且常诱发或加重疼痛。(5)神经牵拉征:病侧的直腿抬高试验、交叉直腿抬高试验、弓弦试验、屈颈试验均可呈阳性。(6)神经功能障碍:病侧下肢可有感觉减退和异常,多位于腰5或骶1的根区,即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外缘等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趾背伸运动无力[2]。

1.3 方法

(1)骨盆部持续小重量牵引:牵引每次2 h后休息15 min,每天4次。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体重和肌肉发达情况来定,一般采取双下肢各6 kg。(2)针灸:根据腰腿痛的性质和程度选择5~7个穴位用中等刺激使其有针感后针刺30 min,每日1~2次。常用的穴位有:白环俞、环跳、承扶、委中、足三里、绝骨、昆仑、上焦、次焦、承山、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夹背等。(3)TDP治疗仪理疗+局部用药:采用风痛灵喷剂喷涂在患椎间盘附近皮肤后采用重庆华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仑牌TDP治疗仪进行理疗30 min。距离为不灼伤皮肤的最近距离,一般约为15~20 cm,每日2次。(4)静脉给药:β-七叶皂苷钠20 mg每日1次,如神经根水肿严重可给予20%的甘露醇。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时间。(5)中药内服:朱氏堂1号方治则,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组成为当归15 g,延胡索20 g,生地20 g,川芎10 g,丹参15 g,牛膝15 g,薏苡仁20 g,山甲片6 g,枳壳10 g,地鳖虫10 g,全蝎6 g,地龙6 g,炙甘草6 g。朱氏堂2号方治则,补肝益肾,益气养血而舒筋。组成为当归15 g,延胡索20 g,党参15 g,赤白芍各15 g,川断15 g,黄芪3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桂枝6 g,牛膝15 g,杜仲15 g,陈皮6 g,全蝎3 g,乌梢蛇10 g。(6)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本品以远红外纳米白金陶瓷材料,压敏胶和无纺布制成,通过远红外线效应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从而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和营养,并有抗炎消肿、缓解痉挛、镇痛与调节免疫等作用。使用方法:将膏药温贴于腰部,一贴有效使用期为3~4 d,1个疗程为10 d,连续使用至临床痊愈。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局部皮肤破损或急性化脓性炎症禁用;出血倾向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使用本品出现不适或过敏者停止使用。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疼痛消失,运动障碍清除,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运动障碍仍有部分受限,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减轻,运动障碍仍存在,功能不能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2]。

2 结果

478例患者半年至2年随访,痊愈256例,占53.6%;显效179例,占37.4%;好转34例,占7.1%;无效9例,占1.88%;总有效469例,占98.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于2006年10月18日初诊。反复右侧腰腿痛3年。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曾在外地经过半年的牵引、中西药物、理疗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建议手术治疗,因害怕手术而来诊。查体:脊柱右侧弯,腰4~5棘突间及右侧旁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左侧30°,右侧70°。右侧足拇指背伸肌力4级,右小腿外侧皮肤痛觉下降,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MRI显示:腰4~5椎间盘右后突出,硬脊膜明显受压。给予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朱氏堂2号方治疗,1周后来复诊时,腰腿痛程度减轻,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坚持倒走及仰卧挺腹,以增强腰背肌功能,又外用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症状已不明显。

按:患者疼痛日久,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结合舌脉,患者属典型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故给予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朱氏堂2号方治疗,配合功能锻炼,故而取得良效。方解: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党参、黄芪、茯苓、薏苡仁、陈皮健脾益气。笔者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与痹证的疗效、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无湿则无痰,无痰则少瘀”,使脾胃强健,则五脏六腑俱旺,气血充盈而筋脉关节得濡润。延胡索、桂枝、全蝎、乌梢蛇通经活络止痛。笔者认为虫类药善治顽痹,病邪深入经隧骨骱,气血凝滞不行,痰湿浊瘀胶固,经络闭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药搜剔窜透,方能使其浊去凝开,经络畅通,邪蠲正复。但虫药大多峻猛有毒,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牛膝引药下行,康复宜忌。

4 讨论

通过对478例腰间盘突出症治疗追踪观察,绝大多数治疗1个疗程即可见效,3~6个疗程256例达到临床治愈。9例在1个疗程无效便停药改为其他治疗。笔者依据中医经络学说、腧穴理论为指导思想,通则不痛为目的。运用奇方朱氏堂1号与2号方内服和鲁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309号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二者互补,相互为用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标本兼治的功效,使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并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改变了病变组织的渗出和水肿,解除压迫和对神经的刺激,从而达到消除症状、恢复功能的目的。合理有效运用中药内服与外敷,虽然途径不同,但作用一致,可起到见效快、疗效佳、疗程短的作用。尤其对于单一方法或其他方法效果不佳者,运用中药内外合用多起沉疴,且不易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具有手术指征的约占有10%~20%,手术有效率仅60%,手术中尚有15%患者可能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故保守疗法仍为治疗所首选。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3],约有80%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4]。手术可能损伤硬膜、神经根和马尾,也可能损伤大血管,术后血肿压迫马尾以及伤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5,6]。有学者证实,髓核摘除后腰椎各方向的活动度明显增加,稳定性下降,小关节退变增生,有可能产生退变性滑脱或椎管狭窄等较严重的后遗症[7]。非手术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病变及其邻近间隙的自然退变发展,可作为椎间盘突患者首选治疗方法[8]。患者经笔者保守治疗后腰痛、腿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后有效率达98.1%。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感觉此种方法见效快、疗效佳、疗程短,同时减少了手术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朱氏堂1号与2号方内服和鲁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309号朱氏堂远红外骨痛舒贴外敷联用是一种简单、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保生.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8.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79.

[3]武兴太.牵引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721.

[4]尤春景,黄杰,肖少华.手法与传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76-178.

[5]Harry Skinner.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 in orthopedics.2nd ed.New York:McGraw-Hill/Appleton & Lange,2000:198.

[6]胥少汀,葛宝丰,胥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38-1540.

[7]Ramberg N,Sahlstrand T.Early course and long term follow up after auto 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Spinal Disord,2001,14 (6):511.

骨痛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骨伤科门诊共收治膝关节创伤性慢性滑膜炎173例。根据患者就医期间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附桂骨痛胶囊辅以中药熏洗治疗方案者, 作为治疗组;采用吲哚美辛控释胶囊治疗方案者, 作为对照组。治疗组100例, 男性68例, 女32例, 平均54岁;左膝41例, 右膝59例;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9年。对照组73例, 男性40例, 女33例, 平均56岁;左膝29例, 右膝44例;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7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创伤部位等方面相似。

1.2 疾病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 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2) 多见于中老年、体胖者; (3) 膝关节肿胀、膨隆、疼痛, 屈膝困难; (4) 浮髌试验阳性; (5) 关节穿刺为粉红色液体, 表面无脂肪滴; (6) X线、CT检查可见滑膜增厚, 关节间隙变窄; (7) 排除关节内血肿、半月板损伤、滑膜结核、血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损伤或病变。符合以上全部7项方可确诊。

1.2.2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要求》的原则, 将风寒湿阻症作为辨证标准, 即膝部冷痛, 遇寒加重, 得热稍舒, 痛有定处, 屈伸不利、麻木或肿胀, 按之如棉絮, 舌淡苔白腻, 脉弦滑。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口服附桂骨痛胶囊 (哈药集团中药三厂生产, 国药准字Z19991093) , 每日3次, 4粒/次, 连服4周为1个疗程。自拟下肢熏洗方:桑枝30g, 威灵仙、伸筋草、海桐皮、木瓜各20g, 川牛膝、艾叶、透骨草各15g, 川椒、红花、制草乌各10g。上药每剂加水2500ml, 浸泡30分钟, 再煮沸20分钟, 先熏患膝, 待药液温度适宜, 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 布块浸药液按摩患肢。每日1剂, 每剂重复熏洗3次, 28剂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口服吲哚美辛控释胶囊 (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3357) , 每日1次, 1粒/次, 连服4周为1个疗程。

1.4 病情程度评估

(1) 疼痛:疼痛较重, 能够忍受, 影响睡眠2分;轻度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睡眠1分;无疼痛0分。 (2) 肿胀:肿胀稍有张力, 浮髌试验 (++) 2分;肿胀无张力, 浮髌试验 (+) 1分;无肿胀及浮髌试验阴性 (-) 0分。 (3) 功能障碍:膝关节活动度10~60°2分, 61~130°1分, 屈伸活动正常0分。 (4) X线或CT分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2分, 轻度变窄1分, 正常0分。 (5) 实验室检查:较多红、白细胞2分, 有少量红、白细胞1分, 无红、白细胞0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疼痛、肿胀消失, 关节活动、关节间隙等症状明显减轻, 实验室检查结果接近正常, 治疗后总积分减少2/3, 随访3个月无复发;好转: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关节间隙等症状减轻, 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 治疗后总积分减少1/3;无效:症状无改变, 治疗后总积分减少不足1/3, 并见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50例 (50.0%) , 好转37例 (37.0%) , 无效13例 (13.0%) ;对照组:显效12例 (16.4%) , 好转28例 (38.4%) , 无效33例 (45.2%) 。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 0.6 7, P<0.01)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7例 (7.0%) , 其中胃脘不适4例, 血压升高3例;对照组发生23例 (31.5%) , 其中皮肤瘙痒8例, 困倦、眩晕7例, 胃部烧灼感7例, 轻度腹泻1例。30例均能耐受治疗, 给予对症处理不适症状缓解, 无需停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7.6 8, P<0.01) 。

2.3 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均经3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4例出现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等症状加重。

3 讨论

膝关节创伤性慢性滑膜炎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 或由其他慢性劳损导致滑膜的炎症渗出, 使关节液的吸收与分泌失衡, 造成关节积液, 滑膜长期浸泡在积液中, 受到炎性物质的刺激, 进一步加重滑膜炎症, 使滑膜增厚、粘连, 关节软骨萎缩, 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学“痹症”范畴, 病因病机是风寒湿气侵入, 瘀阻经络, 气血凝滞而发病。附桂骨痛胶囊由附子 (制) 、制川乌、肉桂、党参、当归、白芍 (炒) 、淫羊藿、乳香 (制) 等八种药物而组方, 方中当归通经行气、活血化瘀, 白芍养血柔肝、温阳化气,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附子、肉桂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淫羊藿祛风除湿、补肾壮阳, 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制川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 共奏温阳散寒、益气活血、消肿止痛之效。

中药熏洗方中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除湿消肿、舒筋通络, 川椒、艾叶芳香走窜、疏风化痰, 制草乌温经止痛、祛风散寒, 红花活血化瘀, 桑枝、木瓜祛风通络、利水消肿, 川牛膝活血温通于四末为引药直达病所。此外, 上方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使膝部毛细血管扩张, 加速血液循环, 改善膝部微循环, 进一步促进炎性物质和关节积液吸收, 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骨痛,到底是骨质增生还是疏松 第9篇

本质上有区别

从两个名词的解释可以看出,骨质增生是一种骨关节的退化,人体为了减小骨、关节之间的压力,在骨关节边缘上自然而然就会增生一部分来减少压力,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等部位。它本质上是人体生理上的代偿功能,是人体为适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因此,骨质增生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及从事承重、久站、久坐的人员。症状轻时外观无异常,仅表现为关节刚活动时疼痛,随着活动的继续,疼痛可逐步减轻、消失。如果病情加重,会出现关节红肿、积液,甚至变形,疼痛程度不断加重,关节活动不断受限。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情况与关节负重运动,气候温度变化关系密切。

而骨质疏松则是因为组成骨头的物质不足有关,比如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的缺乏,而导致骨钙缺乏。它的高危人群是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虽然男性并不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但事实上50岁以上男性的骨折,大约有25%与骨质疏松相关。此外缺乏运动,瘦小的女性,或者合并有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以及内分泌紊乱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疏松多发生在脊柱、四肢长骨骨干。疼痛在发病早期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疼痛,通常发生在劳累后或夜间。与负重的时间和程度有关,与气候、温度变化也相关,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疼痛还会放射到前胸、两肋、腹部及腹股沟等处,这可能与脊柱椎体骨折畸形相关。骨质疏松关节一般无红肿、积液,关节活动多正常。

治疗时有不同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在治疗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骨质增生:对症消除疼痛等不适

就像皮肤会长皱纹一样,骨质增生是一种人体内的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没有引起病理改变,就可以与骨质增生和平共处。如果引起疼痛、麻木、身体不适等状况,就应治疗。治疗原则是“控制骨质增生发展,软化正在形成的钙化组织,消除炎症,促进损伤组织愈合,解除疼痛,达到临床治愈”,然后坚持康复保健锻炼控制病情复发。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原因不是炎症,或者只是轻度的炎症,大多数情况下可用镇痛剂治疗。如果对镇痛剂治疗反应不佳,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尤其当关节有炎症表现时,如长时间僵硬、肿胀、局部发热者。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贴剂局部敷用。另外,还可使用软骨保护性药物,如硫酸软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后者需服半年以上才见效),可改善关节的结构,从而改善骨关节病患者的症状。

当关节出现畸形和药物不能缓解的疼痛,则可以通过膝关节置换来彻底解决。

骨质疏松:补钙、维生素D以及抗骨吸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补钙和维生素D 每日钙元素的总摄入量达800~1200毫克,可通过膳食补充,也可以补充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制剂(编者注:最佳的补钙方法是喝牛奶,牛奶中的钙容易吸收);维生素D有利于钙剂在肠道内吸收,可以通过增加日晒,和从食物获取,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药物制剂(同样适用于骨质增生的患者)。

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盐(福善美或固邦)可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的危险。

(2)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3)选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诺昔芬,能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该药只用于女性患者。

(4)雌激素类:此类药物只能用于女性患者。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

促进骨形成药物 常见的是甲状旁腺激素,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此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

其他药物 (1)活性维生素D: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包括骨化三醇(盖三淳)和阿法骨化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2)中药:强骨胶囊、仙灵骨葆也具有一定疗效。

两者常并存一体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因同样都是由缺钙引起,故常被称为骨痛的“孪生兄弟”。中年以后,人体是负钙平衡状态(即丢失多于摄入),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骨质增生是机体应对骨质疏松的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等部位,这就是骨质增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骨痛的时候一会儿说有骨质疏松,一会儿说有骨质增生。

综上所述,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当出现骨痛时,还是应到医院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以便能正确治疗。

上一篇:未来的大玩具下一篇:道路绿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