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24-07-26

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精选12篇)

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儿童,影响因素,问题

随着社会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 关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的一个问题, 儿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其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而且病理情况较之成年人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对于医疗机构来说, 儿童用药的安全保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社会形象及社会职能能否完全体现, 因此关于该方面的研究, 不仅具有临床医疗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1,2]。

1儿童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

1.1儿童专用药物较少: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约3500种药物中, 专门供儿童使用药物仅仅有60多种;这就意味着在临床治疗中, 我们在处理大部分儿童疾病患者时, 都不得不选择通用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儿童其自身的特殊性, 很难完全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其次, 儿童临床药物试验环节, 医学伦理会要求, 将儿童置于临床试验必须获得儿童受试者法定监护人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才能进行,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儿童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很少有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参与到临床药物试验中来;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儿童专门药物的临床研究的发展止步不前。

1.2临床确诊难度较大:从临床实践来看, 儿童在疾病治疗过程当中, 医护人员由于无法向对待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那样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宣教, 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再加上儿童大多天性好动, 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出现各种潜在的危险事件;此外, 某些疾病儿童的临床症状相对不明显, 体征也不典型, 也会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 儿童缺乏较高的正常沟通交流能力和表达水平, 无法向医护人员完整的诉说病情, 因此, 医护人员很难搜集到比较完整的病史资料, 从客观上来看,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用药增加一定的不确定性。

1.3医护人员缺乏慎独精神:慎独精神是检验医务人员道德修养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 肝脏对于药物的解毒作用也无法与成年人相比;如果在临床实践中, 主治医师在没有完全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下就匆忙用药, 就很有可能出现用药不合理并对患儿的治疗及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2保证儿童合理用药的对策

2.1建立适合儿童使用基本药物的目录:将已经在临床上被证实的安全、有效及稳定的儿科专用药物进行搜集和整理;其次, 为了加强关于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 国家或相关部门应给给予经济或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儿童临床试验用药环节, 医学伦理会必须要发挥相关的作用, 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学的最优原则, 正确评价儿童受试者的风险和收益, 在保障研究效果的基础上必须最大程度的保证受试者的基本安全。

2.2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从临床实践燕来看, 药师不可能对所有药物的基本信息完全的掌握, 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也不可能一次性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说, 而且患儿家属对于部分专业医术用语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因此, 在临床上,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临床药师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调整, 构建医和药构建成为一个联系更为紧密的整体, 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如何正确的进行药物的服用;其次, 直接参与到会诊和查房工作中去, 从专业的角度对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并对医师的用药医嘱进行全面的审核, 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应第一时间做好记录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2.3加快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步伐:从临床实践来看, 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这并不是说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无法达到临床的要求, 指的是医务人员缺乏慎独意识。因此, 在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或者考核中应该加入医疗职业道德, 进而推进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讨论

儿童安全用药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质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机构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职能体现, 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实践来看, 无论是就儿童用药安全性的重视还是相关研究, 当前都处于比较初级的探索阶段;本次研究所提出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均结合实践及已有的研究资料,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覆盖面则相对较窄,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探索和研究, 才能真正从真正意义上改善儿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3,4]。

参考文献

[1]马小花.儿科临床用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概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3 (3) :184-186.

[2]邓丹平.直面“药物危机”, 中国儿童药物亟需量身定制[N].中国妇女报, 2012-02-28.

[3]蔺桂芳, 吕彩霞.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有效应对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1 (8a) :111-113.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第2篇

【病史摘要】 患者,男,78岁。患“原发性肺癌”胸部剧痛,给予吗啡控释片掰开后口服。

【处方】

吗啡控释片 1/2片 1/d 口服

【分析】近年来上市的控释、缓释片剂药物越来越多。因为它能起到长效作用,减少服药次数,给病人服药带来了方便。控释、缓释制剂是在生产时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然后通过特殊成分形成的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缓控制剂是否可以掰开使用主要看其释药技术和原理。如果中间有刻痕的通常可以掰开服用,若临床要求分剂量使用,则可以按药物上的划痕给药。

骨架型盐酸吗啡缓释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疏水脂质材料为缓释骨架材料,释放时以骨架溶蚀及扩散方式进行,其正确服用方式为:整片吞服,不可截开,成人每隔12h服用1次,用量应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服用镇痛药史选择不同规格的药片。不能掰开使用的缓控制剂被掰开后控释膜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了,有时还可以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吗啡的控释制剂,服用后使疼痛大大减轻,如果将1片分成2份,老年人1次服用半片,其结果就有可能引起吗啡中毒。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的是特殊缓释技术,片剂中间有刻痕,但只能沿刻痕掰开,半粒使用。这样设计是因为曲马多为强力中枢镇痛药,在强调三阶梯镇痛疗法时,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半粒的用法是经常采用的,这样能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建议】 吗啡控释片不可掰开服用。必须整片吞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病史摘要】 患者,男,34岁,因“口服氧化乐果20分钟”入院。诊断:急性口服有机磷(氧化乐果)重度中毒。在洗胃后给予阿托品、碘解磷定静脉注射,同时给高渗葡萄糖静脉滴注。

【处方】

阿托品注射液 3mg 静脉注射 每15分钟1次 50%葡萄糖注射液 40ml 碘解磷定注射液 1.0g 静脉注射 每2h1次 10%葡萄糖注射液 3000ml 静脉滴注

【分析】 有机磷酸酯类毒性是由于亲电子性的磷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了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了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产生一系列毒性症状。阿托品为抗胆碱药,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作用。碘解磷定为胆碱酯酶重活化剂,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恢复胆碱酯酶的活力。抢救中大量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滴速又快,这样一方面可使体内碘解磷定及阿托品的有效血药浓度被稀释;另一方面葡萄糖也影响被激活的胆碱酯酶活力。有实验比较证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10%葡萄糖液各1000ml经静脉输入后,测定胆碱酯酶活力,其结果是不同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使之下降2~3U,而10%葡萄糖液却下降7~9U,再者,体内合成乙酰胆碱需要有乙酰辅酶A参与。而葡萄糖在体内降解时的中间产物为丙酮酸,它能在线粒体内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所以输入高渗葡萄糖就等于提

供合成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结果增加了乙酰胆碱的毒性症状。

【建议】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输液以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宜,不应使用10%或50%高渗葡萄糖液。在使用阿托品与碘解磷定时不宜大量补液,以免抢救药物浓度被稀释,影响疗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辅酶A、胞磷胆碱、碘解磷定

【病史摘要】 患者,男,2岁,因“误服敌敌畏2h”入院。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敌敌畏)重度中毒。在洗胃后给予阿托品、碘解磷定,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磷胆碱静滴,共应用碘解磷定8d。

【处方】

阿托品注射液 3mg 静脉注射 每30分钟1次 10%葡萄糖液 100ml 碘解磷定注射液 0.25g 静脉滴注 每6h1次 10%葡萄糖液 200ml 三磷酸腺苷注射液 40mg 注射用辅酶A 100U 胞磷胆碱注射液 0.25g 静脉滴注 1/d 【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过量。辅酶A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外源性补充辅酶A,可生成更多的乙酰辅酶A,最后生成乙酰胆碱。胞磷胆碱能促进体内卵磷脂合成,卵磷脂分解能提高血浆中游离胆碱水平和脑中胆碱浓度,进而促进胆碱能突触处乙酰胆碱的利用和释放。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如给予辅酶A、胞磷胆碱,可使体内乙酰胆碱含量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有机磷中毒的抢救。

胆碱酯酶复能剂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易于再活化,不能使已老化的胆碱酯酶复活,故用药越早越好。若已老化再给过量的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反而使胆碱酯酶被抑制,并可与磷酰化中毒酶形成有毒的磷酰肟。中毒超过3d,胆碱酯酶已老化,不宜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首次足量给药,不但疗效好,恢复快,而且重复用药次数和药物总用量少。中重度中毒患者应采用静脉注射给药,不宜采用静脉滴注,因所给药物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复能剂的半衰期为1~1.5h,必须重复用药,以巩固疗效。然而,应根据病人病情重复用药,不宜机械定时地重复用药,以免引起药物过量中毒或药量不足的不良后果。重度中毒应用重活化剂应每h给药1次。本例应用重活化剂采用静脉滴注和机械定时给药,重复用药间隔时间太长(6h),用药长达8d,导致起效慢,疗效差,副作用大,花费多。

【建议】 在体内胆碱酯酶活力未恢复前、中毒症状未消除时,不宜应用辅酶A、胞磷胆碱及含有辅酶A的能量制剂。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与评价 第3篇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开展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本文通过对2010~2011年临床药师查房及每个月考核发现的有关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整理归类,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临床药师查房及每个月合理用药考核发现的问题。

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为评价标准,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不合理用药现象

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①头孢噻肟钠与阿奇霉素联合静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而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合用的结果是降低前者的效价,而增加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应避免合用。②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合用。如依诺沙星与三联活菌胶囊合用,后者为活菌制剂,可因前者的存在而被灭活或被抑制,而前者因后者的存在使藥效降低,二药宜分开服用,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治疗目的。③喹诺酮类药物与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联用。如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联用,后者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得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时使用。④双黄连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配伍使用,经临床观察以上配伍易产生浑浊或沉淀应禁止配伍使用。

联合用药增强毒性:①头孢唑林钠与庆大霉素联用。前者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肾毒性,而庆大霉素属于氨基苷类抗菌药物,也有肾毒性,二者合用毒性增强。建议将头孢唑林钠换成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减少其肾毒性。②呋塞米与头孢菌素类合用,可使两药的肾毒性相加,尤其在原有肾损害时。③加替沙星与氨茶碱联用。加替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能抑制茶碱的代谢,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应予注意。

使用溶媒不当或配置溶液浓度不合理,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①青霉素钠、阿莫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溶入葡萄糖液中静滴非常多见。葡萄糖输液pH 3.2~3.5偏酸性,因该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有沉淀生成,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好,但对于某些心功能不佳患者,为避免诱发心衰,可使用葡萄糖做溶媒,在2小时内滴注完毕。②灯盏花素30mg溶于10%葡萄糖液200ml中静滴。本品与pH值偏低的溶液使用时,可使有效成分析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多例用葡萄糖液配制后出现浑浊或沉淀现象,故应最好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使用,如果用葡萄糖液配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浓度。③脑蛋白水解物溶于葡萄糖液中静滴。说明书中要求用的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④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等加入0.9%的氯化钠中静滴。这些中药注射剂的pH值4~6.5,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超使用范围用药:如18岁以下年龄组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偶有出现。由于喹诺酮类药可引起未成年受力关节病变,儿童及发育中的青少年不宜使用。

超剂量用药:①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具有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消肿,抗炎,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按说明书规定,1天总量不超过20mg,但临床上有1天量用到30~50mg,导致患者肾功能异常,该药为皂苷类,浓度过高有较强刺激性,用量过大易引起溶血,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②醒脑静注射液,临床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在其说明书中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日用量1次10~20ml,但实际应用中多用到30ml。③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按照说明书规定用量应2~3次/日,15~30mg/次,但临床每次用量多30~60mg,甚至与雾化吸入合并1天用量达到300mg,虽在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否需要如此大剂量有待商榷,因其无疑会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加重患者的负担。

以上所谈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对患者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医、护、药应携手各尽其责。

启 事

本刊2012年第2期第65页文章“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后HBV YMDD变异及HBV前S2蛋白变化的研究”,第二作者“刘小荣”的工作单位,应更正为“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4篇

1 合理用药的含义

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是指执业医师根据患者所患疾病, 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地用药, 最大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达到使用药物正确无误, 用药指征适应, 剂量、用药、疗效妥当, 不良反应小, 患者依从性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 造福于人类。

2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2.1 不合理使用药物现象的主要表现是用药方法不当, 很多患者盲目

追求新药、特效药, 对药物禁忌症, 慎用症不了解, 用药指征不适应, 患者求医心切, 剂量、用法、疗程不妥, 病急乱投医或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滥用。

2.2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临床后果: (1) 不合理用药可延误疾病的治疗, 影响药物的有效性, 降低疗效, 使治疗失败。 (2) 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 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3) 用药不良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会造成医疗事故, 出现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损害, 使患者致残或致死。社会后果:可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 患者投诉纠纷不断;社会资源浪费和患者费用无意义增加;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阻碍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

3 合理使用药物

3.1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

了解用药目的, 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 如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有些抗生素稀释后半衰竭很短, 液体量不宜过多, 应快速静滴进入体内, 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3.2 掌握药物的特性和配伍禁忌

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不仅要了解药物的作用, 还要掌握其种类、特性、药效学、药动学及不良反应, 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坏死,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等。克林霉素与氨茶碱、硫酸镁有配伍禁忌, 参麦、香丹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在静脉使用这些药物时, 一定要避开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另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器专用, 这些应引起每个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

3.3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临床中首先应考虑的是病情该不该用药, 能用口服药, 尽量不用静点药, 如果有必要用药, 你想用的药物能否达到使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用药意图, 应该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使药物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部位达到合适的度, 维持合适的时间, 还要掌握药物还有哪些其他效应, 这些效应是否有害, 权衡利弊, 将疗效和安全性结合起来。杜绝用药不对症, 用药不对症多数情况下属于选用药物不适当, 开错、配错、发错、服错药物造成。没有用药适应证而保险或安慰性用药, 或者有用药适应证而得不到药物治疗, 也属于用药不对症。

3.4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随着新药的研究、开发, 大量新药涌入市场, 合并用药被广泛应用,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为此国家出台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对上市药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收集工作。在学术界“药源性疾病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已发展为新的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的学科。

3.5 加强医生理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在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高的今天, 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不断更新药学知识,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 严防药物滥用。加强患者自身保护意识, 熟悉药物的应用原则, 通过咨询、广告宣传、自身学习等方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药物滥用。同时, 政府应加强管理, 社会进行有效监督。

4 总结

药品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而特殊的商品。药品调剂人员要有比较全面的药学知识, 能监督临床医师用药的情况, 及时反馈药品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监测临床药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严格按照药物的药理、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使用药物, 做到药品配伍规范合理, 安全合理用药至上。对此, 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对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种类、方式、原因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引起患者西药用药不良反应使用途径主要为四大途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其中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为静脉滴注,占总例数的64.3%(36/56);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上,占44.6%(25/56)。主要药物为抗生素类、呼吸系统类、内分泌系统类以及消化系统类等,其中抗生素类的占51.8%(29/56)。此56例患者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其中痊愈患者52例,减轻患者4例。结论:在西药的使用中,必须对医护人员普及西药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安全、更合理的对患者进行用药。

关键词:西药、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抗生素

西药的药物种类较多,并且不同药物组合所产生的反应也是不相同的,在临床上,西药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用药联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即药物作用相互促进与相互减弱

【1】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对我院收治的56例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在此5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36例;年龄为5至70岁,平均年龄为(37.52±32.85)岁。此56例患者均属于因西药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1.2 方法

对此56例患者的西药用药类型、临床表现症状、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1.3 观察指标

对56例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种类、方式、原因以及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在这56例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

2.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的基本状况

在此5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34例中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60.7%,在各个年龄阶段中,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有4例婴幼儿患者,占总例数的7.1%。其中女性患者占总例数的64.3%(36/56);男患者占35.7%(20/56),经过对比发现,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与男女之间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2.2组织系统与临床表现

西药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症状有很多,例如: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腹痛、意识不清晰、消化系统不适、呼吸困难、头疼以及发热等。在这些不良反应的症状中,皮肤瘙痒及皮疹是最为常见的症状,约占总比例的64.3%,最为少见的症状为呼吸系统,仅占总比例的1.8%(见表1)。

表1: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 皮肤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全身反应

2.3 药物情况

在所有药品中,不良反应最高的是抗生素类药品,占总例数的51.8%;最低的为神经系统类药品,占总例数的1.8%(见表2)。

临床症状 皮肤瘙痒、皮疹 意识不清晰、头疼 腹痛、恶心呕吐

心慌 呼吸困难 发热、抽搐

患者例数(例)

4 8 2 1 5

总比例(%)

64.3 7.1 14.3 3.6 1.8 8.9

表2: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状况

药物类型 抗生素类药品 心血管类药品 血液类药品 中药类药品 呼吸系统类药品 神经系统类药品

3.讨论

合理的对药物进行使用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并且对治疗效率及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临床中,为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预防【2】

患者例数(例)4 10 5 7 1

总比例(%)

51.8 7.1 17.9 8.9 12.5 1.8 :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综合职业素质、责任感以及技能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是给患者开药的前提条件,同时,还需对每种药品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患者制定出最为合适的用药。②若患者需要进行联合用药时,需要对药物的药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药物联用的使用范围进行掌握,避免超出药物之间的度。③医院应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落实到每个医护人员中。在临床中,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大多是由于输液而导致,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及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防止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在临床上,由于西药用药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不良反应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3】

。在本次研究中,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来说,女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男性较高;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高。

综合以上所述,西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因此,医院在实际的护理中,必须对药物的存放进行严格的规范,并且在患者进行输液前要严格检查输液的质量,运用正确、合理方式对药物的搭配进行选择,杜绝错误搭配的发生。同时,在患者进行用药时,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监督,若患者出现不适时,医护人员要立即停止患者对该药物的使用,并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有必要可给予抗结剂进行治疗,充分保障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儿童的合理用药(下) 第6篇

胡院长:非处方药的简称是OTC(是英文overthecounter的简称,意思是可以在柜台上买到的药),也就是指不需经医生处方,病人可以直接到药店或药房购买的药。它是患者根据自己对病情的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进行自我治疗的药品的总称。

处方药是医生经过诊断后提供的治疗处方,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或有关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恰当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OTC药的定义是:无需医疗咨询,即可提供快速有效的缓解手段,缓和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压力,以便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提供更多的保障机会,提倡将自我药疗作为自我保健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什么人能用OTC的药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成年人有以下十种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用OTC:

①头痛;②咳嗽、黏痰;③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④背痛;⑤紧张、抑郁或不安;⑥足趾肿胀、鸡眼;⑦感冒、流感或流鼻涕;⑧消化不良;⑨失眠;⑩不明原因的疲劳。

上述所有的症状都没有固定性的脏器或器官的功能障碍,而且自己总体感觉还可以。

原则上讲,非处方药是要有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才能用的方法。小儿不是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同样小儿有病,家长不应该自己去买药。因为大多数家长不是儿科医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资格。有人说,我就买点咳嗽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殊不知,咳嗽药的品种多得很,如有的咳嗽药里就含有可待因,对孩子是不利的。若孩子流鼻涕,就不能用含有PPA的药。过去用了感冒通中毒的情况也是有的。

另外,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病情变化非常快,很容易在半天的时间里就把病耽误了。所以,小儿有病,特别是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家长不能自己做诊断,也不能自己买药。除非你是儿科医生。

还有一个问题是药品的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的问题。例如:百服宁和泰诺,这是不同的药厂出的同一种药品,这两类药都是扑热息痛,只是商品名称不同罢了。家长也应搞清楚。故在购买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药品内容、剂量以及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这样,一旦出现新情况,应及时就医。

父母必读:怎样掌握孩子的用药量?

胡院长:关于孩子的用药量,家长也很困惑。根据说明书上的用药量有时不是偏大就是偏小。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往往拿成人用药的剂量给小儿用,有时一针就全打下去了。要知道,药品都有副作用,而小儿剂量与成人有明显区别。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比较大,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中毒。越是小儿,越是老人,越要特别重视。我国卫生部规定,6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什么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此类抗生素中的一些新品种按药典命名规定字尾用“米星”,因此,凡是带“米星”二字的都是氨基糖苷类。

造成耳聋的第一个原因是遗传。有的人打一针就耳聋了,因为他有这样的遗传缺陷。第二个原因是过量。用成人的量给小孩打,肯定过量。所以,正确地宣传和把握儿科的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7篇

1 小儿生理特点

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可将小儿划分为7个阶段[1], 每阶段都有不同的的特点, 受药物影响的反应也不一样。见表1。

2 药物在小儿体内代谢过程的特点

2.1 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 使某些口服药物在新生儿则可很好地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 末梢神经不完善, 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经皮给药时, 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 体表面积大, 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

2.2 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2], 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2], 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 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游离型药物较多, 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 如胆红素等。因此, 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钠、磺胺类药物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 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 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甚至胆红素脑病。此外,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 多种药物均能通过, 可使之毒性增高。

2.3 药物的代谢

肝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新生儿肝药酶系统不成熟, 直到出生后8周, 此酶系统活性才达正常成人水平。新生儿在出生后8周内, 对于靠微粒体代谢酶系统灭活的药物敏感。新生儿的还原硝基和偶氮的能力及进行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能力很低, 对依靠这些结合反应灭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3]。

2.4 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 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儿童, 尤其是新生儿肾血流量低, 新生儿只有成人的20%~40%, 出生后2年大致接近成人值。肾小球滤过率按体表面积计算, 在4个月时只有成人的25%~50%, 2岁时接近成人值;而肾小管最大排泄量在出生后1个月内很低, 在1~5岁时接近成人值。此外, 肾小管泌酸能力低, 尿液pH值高, 影响碱性药物排泄。因此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 (如地高辛、庆大霉素) 消除减慢, 易致蓄积中毒。所以在给药时应注意新生儿的月龄、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4]。

3 儿科用药原则

3.1 合理选择药物

在用药前必须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避免儿科ADR的发生。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1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5]。儿童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用药前需明确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增加ADR发生率, 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给治疗带来困难。

3.2 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ADR发生的主要因素。许多药品是按小儿体质量来计算剂量, 而最准确的方法是按体表面积来计算:<30kg的小儿体表面积 (m2) =体质量 (kg) ×0.035+0.1;>30kg的小儿体表面积 (m2) =[体质量 (kg) -30]×0.02+1.05。此法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而更准确。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在联合用药时, 应注意药物浓度有无较之单一用药时有改变, 应及时调整用量。

3.3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由小儿病情、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 (1) 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 经胃肠道给药安全。有些药物 (如地高辛) , 口服较肌内注射吸收快, 应引起注意; (2) 静脉注射起效快, 小儿常不愿配合, 皮下注射给药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 不适用于新生儿; (3) 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比肌内注射吸收快, 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小儿惊厥; (4) 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 皮肤黏膜用药容易被吸收, 甚至可引起中毒, 体外用药时应注意[4]。

4 儿童常用药物的合理选择

4.1 抗生素

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故常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儿科工作者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适应证, 更要重视其有害的一面。对个体而言, 抗生素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使体内微生态紊乱, 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和社会来讲, 广泛、长期的滥用广谱抗生素, 会对整个微生态环境, 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此外, 临床应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考虑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注意其不良反应, 如肾毒性、对软骨及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等。

4.2 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使用中必须重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 短期大量用药可掩盖病情, 故诊断未明确时不用; (2) 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 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 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 (3) 长期使用可导致肾上腺萎缩; (4) 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 (5) 水痘患儿禁用激素, 以防疾病扩散加重病情。

4.3 解热镇痛类药物

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种及剂型相对较多, 各种退热药成分不同, 但其药理作用基本相同, 只要1种足量即有效, 无联合用药的必要。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制剂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易诱发儿童哮喘、Reye综合征、胃肠道黏膜损害, 剂量过大引起出汗过多而导致患儿体温不升或虚脱, 故应慎用。

4.4 镇静止惊药

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考虑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 但须注意剂量, 因其可抑制呼吸中枢。

4.5 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 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入, 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咯出。哮喘患儿常用氨茶碱等药, 但新生儿及小婴儿慎用, 可引起过度兴奋。

4.6 止泻药与泻药

对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 除用口服补液疗法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 可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小儿便秘一般不用泻药, 多采用饮食调整和通便法。

关键词:小儿,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王慕逖, 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4, 3940.

[2]Behrman RE, Klegman RM, Nelson WE.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M].Phtladophia:WB Saunder Company, 1996:252-258.

[3]黄志华.重视儿科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 (2) :1214.

[4]徐小薇, 王跃明, 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2) :125-128.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第8篇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医院管理,临床药学

合理用药是指在用药时, 做到药物选择正确, 剂量得当, 给药途径适宜, 合并用药合理, 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从而迅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 使机体恢复健康, 并考虑到经济因素。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 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 因而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各级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在基层医院存在的概率更高。不合理用药, 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 严重的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某医院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特点, 同时分析造成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真正使药物的应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市某医院门急诊处方共计1 000张, 以书面资料为依据, 如药品说明书、文献和书籍等[1,2]对处方中存在的给药方案、用法用量、重复用药、药物配伍联用等方面不合理用药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 000张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54张, 占5.4%。见表1。

2.1 药物选择不当

如克拉霉素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该药对胚胎及胎儿有毒性, 同时其代谢物可进入母乳中, 因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存在中成药用药不辨证治疗的问题。临床上治疗伤风感冒的中成药有许多种。对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的风寒感冒, 可选用正柴胡饮;而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的风热感冒应选用银翘解毒片等辛凉解表药。而在实际应用上, 存在不分风寒、风热, 甚至把辛凉、辛温药一起使用。

有毒性成分的中药使用不当, 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治疗有高血压病史的骨刺患者选用骨刺片, 其中含有的马钱子碱, 能收缩血管, 使血压升高。

2.2 配伍禁忌

处方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配伍不合理情况, 如药理作用相互拮抗、协同作用、重复用药等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与抗酸药合用, 合用可影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雷尼替丁与乳酶生同时使用。雷尼替丁降低酸度, 乳酶生增高酸度, 两者作用互相拮抗。氧氟沙星与钙尔奇D同时服用。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 两者合用可使钙片失去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普罗帕酮与美托洛尔合用。普罗帕酮作用于心肌细胞, 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美托洛尔是一种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 二者合用易产生协同作用, 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地西泮与盐酸氯丙嗪合用。地西泮具有安定、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大剂量易导致共济失调、肌无力, 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氯丙嗪为强安定药, 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二者合用容易发生中枢抑制及呼吸循环意外。

青霉素钠与头孢曲松同时使用。二者均为β-内酰胺类药, 作用机制相同, 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 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 不但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 而且增加了毒性。

维拉帕米与尼莫地平同时使用。二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 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安与多潘立酮合用。二者同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即胃动力药, 两药同时服用更容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2.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处方中存在用量过大、偏低, 配药不合理等问题, 约占不合理处方的3.5%。

剂量过大。如一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头孢地嗪钠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一次性静脉输液, 而此药剂量用法中指出静脉滴注一次最多不得超过2 g, 头孢类药物对肾脏有影响, 并且本类药物为时间依赖型药物, 那么4 g的过剂量使用就更加不合理了。

计量偏低。如普鲁帕酮50 mg, 3次/d, 而最佳剂量为400~800 mg/d。阿莫西林0.25 g, 3次/d, 应为1~4 g/d, 分3~4次服用。

此外还存在不按个体差异给药问题。如头孢拉定主要由肾排泄, 老年人的肾清除机能衰退而半衰期延长, 应按老年人的肾功能调整其剂量或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老年人一般给予成人常用量的3/4。

配药不合理。青霉素G用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青霉素水溶液最佳pH值为6~6.8, 在稀酸中不稳定, 容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 导致β-内酰胺环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所以青霉素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3 讨论

调查中除以上情况外, 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还较多的存在。书写不规范处方为520张, 占抽取处方总数的52%。如处方前记项目不全, 科别未写, 未写临床诊断, 处方书写潦草, 药物未注明含量, 未写剂型等问题。

调查中表现出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较高, 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证掌握不够全面, 合理用药意识不强, 有的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滥用药物;另一方面说明药房调剂人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有限, 未能严把处方审查关。

综上所述,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建议医院完善医院处方管理制度, 强化医师处方书写质量意识, 加强药师对处方的监督作用, 结合职业道德教育, 对开具不合理用药处方者与医疗质量考评挂钩, 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引进合理用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实现药品自动化信息服务;加强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 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及合理用药的能力;做好对公众用药知识的宣传, 让患者熟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普及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常识, 树立正确的用药观。

参考文献

[1]刘松青。实用药物手册[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0。

银屑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9篇

1慎用或禁用药物

1.1 皮质激素类药物

本类药物治疗银屑病的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分裂速度。大致可分为内服和外用2类。常用的外用药有:醋酸氟轻松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哈西奈德溶液、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等;内服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及复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注射剂。最初有学者认为, 银屑病病理方面存在着皮质激素水平低下, 企图用人工合成皮质激素类补给, 达到治疗目的, 但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 其弊大于利。原因是此类药物不论用何种方法使用, 都无法消除对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 久而久之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轻者使机体产生如痤疮、口周皮炎、酒糟鼻、青光眼、皮肤出现条纹及萎缩、紫癜等不良反应。因糖皮质激素降低机体防御功能, 可诱发或加重感染 (如细菌、真菌等感染) 。另外, 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分解, 抑制其合成并增加钙、磷排出, 儿童、绝经期妇女及老年患者久用可引起骨质疏松, 甚至出现自发性骨折。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的分泌, 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而丧失了正常分泌肾上腺激素功能。皮质激素类药物使银屑病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一旦停药可出现严重反跳, 并导致病情恶化, 治疗更为顽固, 有的甚至可能转变为脓疱型银屑病。故银屑病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尤其是初患者和儿童患者。

1.2 抗肿瘤药物

临床用于控制银屑病的抗肿瘤药物是:乙双吗啉、氨基蝶呤、乙亚胺、甲氨蝶呤等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治疗银屑病主要是抑制DNA合成和表皮细胞分裂:企图破坏细胞增生的某个环节, 达到消退皮损的目的。但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 无选择地杀伤细胞, 尤其对肝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等破坏性更大, 并严重抑制人体正常免疫功能, 如氨基蝶呤、甲氨蝶呤, 可引起白细胞下降, 甚至粒细胞缺乏, 造成肝硬化及肝癌。乙亚胺、乙双吗啉在药理毒性方面是一致的, 危害更大, 已有应用后发生白血病、肝癌、鳞癌等恶性肿瘤的报道。所以这类药物应绝对禁用。

1.3 中药清热凉血药物

清热凉血中草药对早期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地控制作用, 且不良反应较上述2类相对较小, 但是, 长期应用则损伤人体正气 (免疫功能) 。清热凉血类中药治疗银屑病的理论观点认为:银屑病皮损基底部发红、充血, 认为“血中有热”, 遵循“清热凉血”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认为, 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皮损的病理实质是血瘀, 血热是假象。原因是皮肤微循环障碍, 血瘀不通, 使机体内应代谢出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泄不出。采用“汗而发之”的治疗能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以此种理论为依据, 采用提高或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的中药与活血化瘀、解毒、消斑的中药组方, 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清热凉血中药在银屑病早期能使机体暂时消除热象, 取得近期疗效, 但由于凉血而导致皮肤微循环瘀滞更加严重, 且易使滞塞程度由浅向深转化, 严重损坏了皮肤排泄功能。同时凉血之久, 可损伤正气, 同样使银屑病难治化, 故清热凉血药治疗银屑病时不可久用[2]。

2用药经验

笔者通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药或中西药制剂, 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进行辨病和辨证施治, 多能够有效地治疗。

2.1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 清心除烦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 抗凝, 活血化瘀, 改善血液流变学等药理学效应, 对表皮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3]。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丹参素, 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稳定生物膜, 并参与提高超氧化物转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具有抵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降脂护肝等作用。笔者的临床实践证实:大剂量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血瘀型兼有热证的银屑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肾阳虚患者则要配合温阳强肾方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双黄连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也有较好疗效, 但由于近来发现其不良反应和不稳定性较大, 故已经不主张多用。

2.2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其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苷是甘草次酸的聚合物, 其药理活性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即非特异的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可抑制炎症过程, 具有抗过敏、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的作用。另外发现, 性格特征和精神压抑等在银屑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其共同的基础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4]。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系统抑制作用, 能阻断因精神紧张、劳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 控制了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5] 。且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罕见, 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对血糖、血压、血脂、白细胞及电解质影响不大。

2.3 抗生素

一般原则来讲不主张滥用抗生素, 特别是青霉素类。近年来研究证明银屑病损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驻留菌明显增加, 链球菌感染后促使银屑病恶化, 所以对这种患者如能给予局部或全身的广谱抗菌药治疗。对于发病前期或发病后伴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的急性点滴型或环状银屑病患者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常可使病情缓解。根据情况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 (利君沙) 、羟氨苄青霉素等。一般用1~2周或视病灶消失即可停药, 不宜久用, 对抗生素过敏者, 应禁用。对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有大量的痂皮脱落或分泌物时, 伴有发热等症状, 病情危重时考虑应用。

2.4 中草药

针对银屑病“肾阳虚血瘀”的本质自拟温阳活血消银方 (系七仙方) 由温阳强肾、活血化瘀中药精心组方而成。方中:荆芥、防风、麻黄、桂枝、当归、川芎、党参、白术、鸡血藤、丹参、红花、肉桂、干姜、甘草等组成。诸药共凑温阳强肾、活血化瘀之功。药理研究证实:此类中药中红花、丹参、鸡血藤等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 纠正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对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成分异常有修复作用;另外方中含有的人参、鹿茸、肉桂等药有植物样激素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 改善腺体自身及全身组织的循环代谢功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 注重精神因素的影响, 避免外伤、劳累及情志不畅对疾病的恢复亦很重要。

关键词:银屑病,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刚, 张江辉, 赵俊萍, 等.温阳强肾活血化瘀治疗银屑病的经验[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7) :648.

[2]荆夏敏.银屑病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

[3]梅全喜, 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作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0.

[4]荆夏敏, 吴刚.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与银屑病产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0) :102.

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第10篇

1选择药物不合理

1.1 未根据患者病情给药

高血压患者, 女, 75岁, 心率56次/min, 给予美托洛尔25mg, 每天2次, 患者服用0.5h后感觉头昏目眩。美托洛尔有减慢心率作用, 该患者原就心率偏慢, 服用美托洛尔无异于雪上加霜。

1.2 滥用抗生素

(1) 有的医师忽视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在无检验结果的情况下, 盲目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的患者开具抗菌药物, 或在无药敏试验的基础上, 滥用广谱抗生素。骨折患者在择期钢板植入术后, 静脉滴注头孢美唑和依替米星氯化钠, 未遵照卫办医改[2009]38号文件精神之规定。 (2) 预防用药不当, 用药时间过长。病例检查中, 一碎石患者用头孢美唑2.0g, 每天2次, 共6d, 经药师分析、建议后, 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缩短用药时间为2d。

1.3 滥用激素

临床中常出现激素被当做“调味剂”的情况, 用激素来退热或增加食欲。滥用激素尤其是长期使用激素, 患者发生库兴综合征、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不良反应, 还往往引起撒药困难的局面, 或停药后患者症状加重。

1.4 掌握适应证不严

高血脂患者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 半流质、流质胃溃疡患者给予脂溶性Ⅱ静脉滴注, 骨折患者在钢板内固定术后, 长期使用丹红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液注射液, 无明确用药指征, 既浪费药品资源又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1.5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不当

孕妇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 18岁以下患者口服诺氟沙星, 这两种药物均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此类药物会抑制未成年人的骨骼发育, 孕妇、18岁以下患者避免使用;一些药物服用后会进入乳汁, 如地西泮, 其代谢产物为去甲基地西泮, 可引起婴儿昏睡, 亦可引起新生儿黄疸, 故哺乳期妇女不可用;儿童使用甲氧氯普胺, 易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 儿童应控制使用甲氧氯普胺。

2药物配伍不合理

2.1 同类药物联用

(1) 一般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联用, 如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同属氨基糖苷类药物, 联用增加对前庭神经的损害, 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2)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联用, 使药物作用过强,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特拉唑嗪、非那雄安合用。

2.2 速效杀菌剂和速效抑菌剂联用

这两类药物的合用结果是效价降低, 因此青霉素、阿莫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与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抑菌剂联用。

2.3 合并用药不当

诺氟沙星与枯草杆菌或整肠生合用, 前者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后者为活菌制剂, 后者可因前者的存在被灭活或抑制, 而前者会因后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宜诺氟沙星停用一定时间后再服活菌制剂, 以利各自疗效的最大发挥。

2.4 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主要为不同商品名的同一种药物的同时使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的同时使用及同一种药物单方制剂与复方制剂的同时使用[2]。

3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

3.1 药物用法不合理

给药时间及间隔不合理、给药次数增多或减少。依替米星属氨基糖苷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应选择每天1次给药方案, 既可提高疗效, 还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而且每天1次给药的耳毒性小于多次给药, 但临床目前还有采用每天2次的给药方案;头孢美唑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给药原则应为尽可能缩短给药间隔, 增加给药次数。如预防用药为氯化钠250ml+头孢美唑+西咪替丁2.0g, 每天1次的用法不合理。

3.2 药物用量不合理

药物用量不合理包括用量不足和用药过量2方面。前者指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 多发生在预防用药, 患者因畏惧药品不良反应或以为病症已治愈而自行减量或停药;后者指给患者使用了对症的药物, 但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如给轻患者用重药。87岁患者在以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入院, 为预防消化道应激性出血, 用氯化钠250ml+西咪替丁0.6g每天1次, 静脉滴注时西咪替丁药液浓度大, 且该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多且多发于老年人;盐酸赖氨酸成人用量每次10ml (西咪替丁3.0g) , 每天1次, 病例中则每次6.0g的用量不合理。

4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措施

4.1 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工作

医务科和药剂科需做好合理用药的宣传指导工作, 在医院上下形成合理用药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举办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编写合理用药宣传手册, 编写设计面向患者的合理用药宣传栏。

4.2 壮大临床药师队伍,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1) 指导医师合理选用药物:掌握药物适应证, 使临床用药有针对性和个体化。重视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减慢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措施, 对于现在敏感性仍较高的药物, 可作为严重感染者用药, 不应作为常规使用和滥用[3]。 (2) 指导医师有关药物的合理用法用量:严格掌握药物正确的用法用量, 以免贻误病情和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大剂量和剂量偏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大剂量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剂量偏低则无法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 (3) 指导医师掌握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的指征。 (4) 指导护士正确保管药品:护士从病区领取药品后, 因不熟悉药品的性能, 往往不能正确保管, 药师应告知其保管的适当方法, 如是否冷藏或避光等。

4.3 建立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是一种规范化、自动化的软件系统, 可在医师下医嘱、处方时进行实时监测, 在医嘱提交前提示监测信息, 指导医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修改, 避免大量不合理用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杨世民.医院药事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0.

[2]史国兵, 黄泰康.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11) :856.

浅析临床不合理用药 第11篇

关键词:临床用药;输液处方;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2-094-03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临床上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已较普遍,因而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合并用药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和审查就显得更加重要。随机抽取了某院门诊输液处方5849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用药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某院2005~2006年处方,每月随机抽取一天的处方共计12072张。其中输液处方5849张。

1.2 方法

(1)联合用药统计:以每一门诊人/次输液处方所开的药物品种数量计算用药。

(2)不合理用药统计: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的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中西药混用、使用激素及病毒唑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5849张处方中,除输液用0.9%氯化钠和10%葡萄糖以外,涉及的药物大约有50种。其中,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详见表1、表2。

3 讨论

3.1 联合用药

由表1可见,2种及2种以上药物配伍应用的输液处方有3519张,占调查处方的60.16%;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的处方有2104张,占联合用药处方的59.79%。说明门诊输液人数众多,且联合用药现象普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不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还造成了很大浪费。

3.2 重复用药

主要指药物名称不同而成分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药物联用。如立达欣(氯唑西林钠)+安络欣(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以及强力安必仙(氨苄西林)+凯兰欣(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虽然重复用药的现象并不多,但仍反映出部分临床医师对药物成分不熟悉。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3 联合用药不当

3.3.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抑菌性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菌药包括了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均为杀菌性抗菌药。一般认为,速效抑菌剂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由于可迅速抑制细菌合成,会影响青霉素在繁殖期的杀菌作用,故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不宜与抑菌性抗生素联用。如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利君沙,氨苄青霉素+罗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联用等。速效抑菌剂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细胞质体积既不增大也不发生细胞壁合成和自溶现象,使杀菌剂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作用不能发挥而降低了抗菌作用,但如果先用速效杀菌剂,再用速效抑菌剂,疗效会得到加强。

3.3.2 抗生素与抗病毒药联用

抗生素只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而对病毒性感染无效。但往往有些医师在未弄清感染原因的情况下,为了“保险”,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一并应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包围”。表面上看,好象是双管齐下,“东边不亮西边亮”,其实未必,因为这样不但延误病情,而且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3 多种抗生素叠加应用

医师处方中同时给予两种以上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不一定会产生协同作用,恰恰相反,还可能产生拮抗作用,毒副反应也势必会相应增加。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两者由于作用于相同的靶位,均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而产生拮抗作用,甚至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3.3.4 配伍不合理

出现配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师)士、医师对药物理化性质、配伍方面知识缺乏,对药物配伍会出现的相互作用了解甚微。如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维生素有强烈的还原性,可促进青霉素钠分解,导致效价降低或失效);将青霉素钠混入葡萄糖输液中静滴(由于pH值改变,造成青霉素钠分解降效);青霉素钠与氨苄青霉素联用(两者均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发挥抗菌效应,联用时可能由于竞争同一结合点而产生拮抗,甚至会引起耐药菌的产生);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混入同一容器中静滴等[1]。

3.4 溶媒选择不当

如静脉滴注青霉素与氨苄西林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林格氏液,因其在葡萄糖注射液(GS)中不稳定,会被催化分解而失效,如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则应在4小时内应用完,不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宜用0.9%生理盐水100~200ml溶解,不宜用pH值低于4.5的溶液溶解。β-内酰胺类最好避免以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其次,红霉素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也易分解,也不适宜配伍使用。

3.5 药物选择不当

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会使未成年儿童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1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该类药不但有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2]。如氧氟沙星对胚胎及胎儿有毒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该慎用。

3.6 用法用量不当

用法不当:如4岁以下儿童应慎用、禁用天方力泰(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博士多他(盐酸克林霉素),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有少数上支气管感染的儿童患者使用博士多他进行治疗。

用量不当:如使用氧氟沙星100mg静脉滴注,这种使用方法由于血药浓度未达到所需最低的抑菌浓度,疗效甚微,反而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

3.7 中西药混用

莪术油、喜炎平、新鱼腥草等药品说明书上都提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但统计发现,这3种中药被大量地与抗生素及其它药物配伍应用,这无疑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的日益增多,医生的用药知识产生了滞后(经验用药),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呈上升趋势。为了促进合理用药,医药工作者应该严格审查处方,正确无误地调配处方,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广泛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活动,让患者详细了解最佳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服药禁忌,以及某些药品服用后产生的正常副作用等,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赫国洲,高群,程敏杰.β-内酰胺抗生素与常用输液的合理配伍[J].中国药业,2000,9(9):22.

[2] Davies B I,Maesen FPV,Geraedts W H.Penetrtion of oflodacin from blood to sputum[J].Drugs,1989,34(suppl 1):26.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Use

Li Yaoyao

(College of Pharmaceuitcal Science,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Jingmen,44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nsure peoples medication safety and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5849 out-patient transfusion prescriptions from 2005 to 200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ampled, in which,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ased on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knowledge and literatures. Result:Of the total prescriptions investigated, 60.16% of which were about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467 (7.99% of the total) involved irrational drugs use like repeat drug application, improper combination of drugs, and improper application. Conclusion:Rational drug-use is a many-side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 a fabourable environment for promoting rational use of drugs.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第12篇

1 药物用法不合理

1.1 硝酸甘油片 口服。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吸收迅速完全, 生物利用度为80%, 而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 在肝内被有机硝酸酯还原酶降解, 生物利用度仅为8%。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舌下给药2~3 min起效, 5 min达最大效应。

1.2 化痰片雾化吸入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化痰片 (羧甲司坦片) :羧甲司坦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在热水中略溶, 在水中极微溶。 (略溶:1 g:30~100 ml;极微溶:1 g:1000~10000 ml) 本品溶解度太小, 不可能溶于20 ml雾化液中;其次片剂的不溶性辅料如MCC、淀粉、L-HPC等不溶物可沉积于肺部, 随雾化液到达患者的肺部, 可能造成器官损害。

1.3 患儿肌内注射安定注射液 某2岁癫痫患者, 医师处方为其开具安定注射液, 肌肉注射。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含有苯甲醇, 可引起臀肌挛缩症。出生30 d~5岁, 静脉注射为宜。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1.4 甲钴胺注射液 (弥可保) 静脉滴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甲钴胺注射液性质不稳定, 见光易分解, 要求现取现用, 且使用过程中避光, 不能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 只能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临床曾有将其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将导致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大量分解, 起不到治疗作用。

1.5 卡孕栓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正确用法为阴道置入。不同腔道, PH环境不同, 卡孕栓专门针对阴道黏膜PH环境设计, 从而有效释放药物。改变给药途径, 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6 胺碘酮注射剂选择生理盐水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胺碘酮注射剂的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 如果选用了生理盐水, 溶液的外观虽然没有改变, 但是其PH值和含量都会下降, 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使治疗效果下降。

1.7 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奥西康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40 mg。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要求溶媒应为100 ml5%GS或100 ml0.9NS%。奥美拉唑钠的重组溶液的PH值必须在8.8~9.2时最稳定, 5%GS的PH为3.2~5.5, 一般控制在4, 0.9NS%PH 在4.5~7.0, 一般在6, 溶媒量过高, 重组溶液的PH更低。就易引起降解、失效、变色, 医嘱所用溶媒应为100 ml0.9NS%。

1.8 100 ml0.9NS%+左克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要求溶媒应为5%GS或0.9%NS250~500 ml.滴注时间:每250 ml不得少于2 h, 500 ml不得少于3 h。滴速过快或浓度过高易引起静脉刺激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1.9 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mg×7片, 30 mg, Po, 2次/d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应为每24小时一次, 每次30 mg, 口服, 能平稳降压。2次/d, 血压波动较大, 忽高忽低。

1.10 奥沙利铂注射剂选择生理盐水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奥沙利铂注射剂的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 如果选用了生理盐水, 溶液的外观虽然没有改变, 但是其PH值和含量都会下降, 部分变质, 发生降解, 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使治疗效果下降。

2 药物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2.1 多巴胺注射液+速尿注射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两药合用, 利尿作用增强, 但二者配伍后产生理化配伍禁忌, 药液呈现黑棕色 (盐酸多巴胺是一种酸性物质, 分子中带有2个酚羟基, 易被氧化为醌类, 形成黑色聚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更为明显。呋塞米呈碱性, 与多巴胺配伍后溶液呈碱性, 使多巴胺氧化成黑色聚合物) 。如确需联用, 分瓶滴入, 或者二药之间间隔一组液体。

2.2 丹参酮磺酸钠+依替米星注射液:

A组:依替米星+生理盐水250 ml;B组:丹参酮磺酸钠+丰海能。出现问题:在B组开始输液20 ml左右后, 输液管路中有橙红色结晶析出。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丹参酮磺酸钠药品说明书中提示该药与硫酸依替米星之间有配伍禁忌。两药不宜同瓶配制, 如需联用, 输液过程中应有适宜液体过渡。

2.3 头孢曲松与钙剂并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国家药监局2007年2月1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警示语和注意事项的通知 (急件) 》[3], 通知中要求, 头孢曲松不能加入哈特曼氏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本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2.4 地高辛与钙盐注射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地高辛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胺、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 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2.5 庆大霉素与头孢哌酮合用

男患儿, 1岁10个月, 肠梗阻, 医嘱:①注射用头孢哌酮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 iv;②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 (8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qd, iv;③10%氯化钾注射液5 ml+维生素C注射液0.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qd, iv;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①庆大与头孢哌酮合用属配伍禁忌。查阅《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提示:两药不宜配伍;②庆大的使用为无适应证用药, 且该药为儿科慎用药物;用药超量:11 kg小儿庆大用量最大量为日剂量30 mg/次, (每支80 mg) , 头孢哌酮小儿常用量为50 mg~200 mg/kg, 分2~3次使用。

2.6 头孢曲松钠与中药注射剂等混合合用

一个女性患者, 60岁, 上呼吸道感染, 给予头孢曲松钠4 g、地塞米松5 mg、利巴韦林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混合静脉滴注。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 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 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 严重病例中存在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品混合静脉使用的问题。其中以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脉使用占大多数, 其次是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或中药注射剂混合静脉使用。少数病例一次混合使用药品多达4种。

3 联合用药不合理

3.1 VitC 与VitB2不宜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VitC具有强烈的还原性, 最适宜的PH值为5~6偏酸性, 在水溶液中尤其当溶液呈碱性时易被氧化。VitB2为两性物质, 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 还具有生物碱样作用。当VitC与VitB2配伍混合口服时, 会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失去应有疗效。此外如存在碱或微量铁、铜等离子时, 对VitC的氧化还原反应均有催化作用。故铁盐、氧化剂、重金属盐 (尤其是铜盐) 忌与VitC配伍应用。现药房的氨茶碱、碳酸氢钠、红桃K、VitK3、复合B均不宜与其合用。

建议:两药不应同液配伍或同时内服。可视治疗需要先服一种在疗程结束后再服另一种。

3.2 西沙比利与抗抑郁药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肠道易激综合征多有动力学和精神方面的异常, 促动力药和抗抑郁治疗临床上较为常用。西沙比利为全胃肠动力药, 能选择性作用与胃肠壁5-HT4受体而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进而促进胃肠运动。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多为三环结构化合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氨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多应用5-羟色氨再摄取的药物, 如帕罗西汀和氟西汀。西沙比利与抗抑郁药同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均能抑制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同工酶。因此, 两种药物合用会增强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3.3 碳酸氢钠与庆大霉素同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碳酸氢钠呈碱性, 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受PH值的影响,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据报道庆大霉素在PH值8.5时的抗菌效力比PH值5.0时约强100倍, 庆大霉素在峰值大于12 μg/ml或谷值较长期大于2 μg/ml时易产生听觉及肾毒性。庆大霉素的副作用主要为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毒性, 特别对前庭功能毒性大于听觉毒性。本处方有可能造成前庭功能紊乱、行动蹒跚等中毒反应。

3.4 地高辛与双克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地高辛为强心药, 能刺激细胞膜内ATP酶, 使钠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微粒体把钙离子释出而产生心肌强力收缩。但剂量较大对心脏能抑制钠钾ATP酶使酶的构象变化而抑制钠钾交换, 使细胞膜内钠离子小量增加而钾离子减少。心肌细胞内钠离子增多, 钾或镁离子降低能增加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 双克的使用可引起血中电解质紊乱, 如低镁、高钙及低钾。镁是心肌细胞钠钾ATP酶的激活剂, 缺镁离子时钾离子不能充分汞回细胞, 引起洋地黄中毒。高钙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抑制钠钾ATP酶, 引起心脏期外收缩, 增强洋地黄对心肌毒性。尤其是低钾时心肌应激性增强, 能提高心肌对强心甙的敏感性, 可导致心率加快, 心率失常如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地高辛类强心药治疗的安全范围较小, 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差距较接近, 患者的治疗剂量由于个体差异相差较大, 故洋地黄类药物与双克合用应注意。

3.5 环丙沙星与氨茶碱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二者联合用药不当, 环丙沙星抑制茶碱的代谢, 与茶碱联合应用时, 使茶碱浓度升高, 可出现茶碱毒性反应。

3.6 阿莫西林与琥乙红霉素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阿莫西林属半合成青霉素类, 主要对繁殖期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琥乙红霉素则是速效抑菌剂, 二者联用时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被减弱, 因而不能同时服用。

3.7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将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同时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有两个问题, 一是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疗效不一定增强, 却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二是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在弱酸性和葡萄糖液中分解加速, 疗效降低。

3.8 龙百利与法能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龙百利与法能同为阿法骨化醇制剂, 适应于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患者因维生素D代谢异常症状。如:低钙血症、抽搐、骨疼及骨损害。及骨质疏松症。龙百利为0.5ug/粒、法能为0.25ug/粒, 两药同时应用属重复使用, 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3.9 安体舒通与补达秀合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安体舒通为利尿药, 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受体, 与醛固酮竞争而抑制钠泵, 使钠离子及钾离子交换减少, 这样钾离子的排泄减少, 补达秀为氯化钾的缓释片, 其剂型特点可以维持体内较为恒定的钾离子浓度, 若患者再有肾功能障碍即可由于血钾过高而引起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等。

4 临床选药不合理

4.1 患者, 临床诊断:

头晕待查。医师用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属无适应证用药。

4.2 患者, 临床诊断:

皮下脂肪瘤术后医师用药, 阿奇霉素注射液作为术后感染用药。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本药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系抑菌剂, 不宜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用药, 宜选择杀菌剂。

4.3 患者:

临床诊断:右下肢蜂窝织炎。医师用药: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莱美净) 作为手术前、后预防用药。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新编药物学手册明确规定, 氟喹诺酮类药物严禁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5 其他用药不合理情况

5.1 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情况

5.1.1 未成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胶囊: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本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 可致关节病变, 本品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5.1.2 妊娠13周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怀孕20周以内的孕妇禁用。因为该药对于孕妇尚无足够的研究。动物试验显示有胚胎毒性, 胎仔毒性及致畸性。

5.1.3 患者, 子宫附件炎, 医师用药,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

5.1.4 用药期间饮酒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头孢曲松钠可影响乙醇代谢, 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 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 也应避免口服含乙醇类的药物、饮料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5.1.5 特殊人群禁用:

某2岁儿童, 上感, 医师为其开具头孢呋辛酯片。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不宜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 因药片一旦咬碎, 生物利用度会有所下降。

5.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头孢曲松钠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明确提示, 头孢曲松钠可将胆红素从血清白蛋白上置换下来。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 可能发展成核黄疸, 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资料显示, 临床上依然存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情况。

5.2 药物使用未按皮试要求合理应用

5.2.1 患者青霉素皮试阳性, 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药师提示:使用青霉素药物时, 一定要做皮试, 不要忽略口服制剂。头孢类药物做皮试时, 要用药物原液做皮试。

5.2.2 患者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医师给予寿比山。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不能服用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的药物, 如吲哒帕胺 (寿比山) 、磺脲类降糖药、乙酰唑胺、醋甲唑胺 (尼目克司) 、速尿 (呋噻米) 。

5.2.3 很多药物在使用时忽略做药物皮试, 如降纤酶、胸腺肽、鲑降钙素、甘露聚糖肽等。药师提示:药物是否做皮试, 一定要看药品说明书的提示, 如提示中要求做皮试, 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6 针对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这些不合理状况, 提出以下建议

①建议临床医师使用药物时, 严格掌握适应证, 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过敏体质者慎用;②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 (包括用药次数和给药途径) 使用, 除必须输液外, 尽量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③静脉给药注意避免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④避免配伍禁忌, 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合理选择;⑤注意药物的给药间隔及给药次数;⑥在新药使用前, 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性, 避免盲目配伍。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2342张, 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571张, 不合格率为4.63%。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用法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及药物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等。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 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 加强用药指导。

关键词:药物用法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选药不合理

参考文献

[1]江兮春.浅谈临床不合理用药.中华医药杂志, 2006, 6 (11) .

[2]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53号.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用药须知.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58.

上一篇:指导老师下一篇:多品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