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动画优化范文

2024-07-24

游戏动画优化范文(精选12篇)

游戏动画优化 第1篇

一、以游戏丰富观察体验

《我爱吃的水果》是叙述观察体验的说写综合训练,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提取生活语料。水果鲜艳的颜色,可爱的形状,诱人的美味,无一不吸引学生。为了丰富观察体验, 我们先将学生的强势感官“眼睛”蒙蔽,充分调动其他感官, 优化说写活动。

【教学片段1】神秘的朋友, 猜出来

(课前,教师将不同水果分别放入学生的课桌抽屉深处; 写话纸和眼罩整齐摆放在课桌的右上方。)

师:今天,我们玩个“蒙眼, 猜猜猜”的游戏,先用眼罩蒙上眼睛,再从抽屉里请出神秘的朋友,猜猜它是谁。玩游戏要遵守规则,千万不能“偷看”哦!

(学生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鼻子闻等方式猜水果。)

生1:我的神秘朋友是桃子。我摸来摸去,感觉它的形状像颗“心”,果皮摸上去还有种毛毛的感觉,应该是我喜欢吃的桃子。

生2:我摸到的应是苹果。它的果皮光光的,整体感觉像个小皮球。我还闻到了苹果特有的香味。

生3:老师,我摸到的是橘子。因为它的形状像个小灯笼, 果皮不够光滑。

生4:我手里的水果是香蕉。因为它细细的、长长的,还弯弯的。老师,如果您允许,我想蒙着眼尝尝味道。

(教师同意后,学生蒙着眼品尝。)

生4:(兴奋不已) 嘿嘿,就是香蕉!

(学生继续积极地猜测,并愉快地交流着。)

师:孩子们,把眼罩取下来吧。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猜出“神秘朋友”的过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到他们蒙眼猜水果的主要方法:摸、闻。)

师:看来,我们识别事物时,不仅可以看,还可以摸、闻, 有的东西还可以尝一尝。你们在玩游戏时,运用多种方法猜出了水果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你爱吃的水果。(板书:我爱吃的水果)

【评点】为了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识别事物,课始教师以“蒙眼,猜猜猜”的游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并适时引出了摸、闻、看、尝等方法,“智”“趣”高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实践经验,丰富了互动交流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

二、以游戏习得学习方法

最妙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水果串串烧”游戏中,学生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入互动,在实践中巩固了说话要点,逐步达成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水果,学习从颜色、形状和味道等方面把喜欢的水果介绍清楚”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自由发展。

【教学片段2】爱吃的水果, 说出来

(课件出示动画:一个个香蕉逐渐串成一大把香蕉)

师:我们现在玩“水果串串烧”游戏。请听好游戏规则:第一个小朋友补充一个词语,后面小朋友接着补充。语言越丰富,水果就越可爱。积极参与, 游戏更精彩!

(课件出示:“的香蕉,……”)

生1:弯弯的香蕉。

(教师及时输入生1的发言内容,呈现在屏幕上。)

生2:弯弯的香蕉,像一个月牙,很可爱!

师(输入内容,并提醒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水果的颜色等等。

生3:它的果皮是淡黄色的,有的还夹杂着小黑点。

生4:摸上去,滑滑的;闻一闻,香气扑鼻。

(教师拿出香蕉做剥皮动作,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游戏继续。)

生5:剥开果皮,露出了白白胖胖的果肉,馋得我直流口水。

生6:咬上一口,软软的,香香甜甜,好吃极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及时输入学生补充的内容。)

师:我们来整理一下刚才玩游戏时创作的语段。

(师生互动。修改后的“水果串串烧”作品如下。)

瞧,弯弯的香蕉,多像一个月牙啊!它穿着一件淡黄色的外衣,摸上去,滑滑的;凑近鼻子,闻一闻,清香入鼻。剥开果皮,露出白白胖胖的果肉,馋得我直流口水。香蕉吃在嘴里,软软的,香甜可口,真好吃啊!这就是我爱吃的水果———香蕉。

师(出示卡通图片“香蕉微笑图”):这是大家共同的智慧。香蕉宝宝被你们夸得笑开了颜。

(学生赏读游戏中的创作)

师:(提炼写法)刚才大家介绍了水果可爱的形状、漂亮的颜色、香甜的味道,清楚、明白,多吸引人啊!老师真佩服你们!(相机板书:形、色、味)

【评点】运用“水果串串烧”游戏,将训练内容(说一说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有机串联。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表达内容,快乐地进行表达训练,不知不觉地习得了说话方法 (多角度状物、有顺序地说)。在学生逐步掌握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润色游戏中的创作,从小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为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完成任务时,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为以后写话做好了充分铺垫。

三、以游戏实践语文运用

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只要表达清楚、明白即可,不应拔高要求而使学生“扫兴”。自我游戏的可贵之处即是“学以致用”,将合作游戏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实践中来,继而达成另一重要的学习目标———“在游戏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写几句连贯的话,体会写话的快乐”。

【教学片段3】好吃的水果,写出来

师 (出示丰富多样的水果图片):刚才我们玩的是合作游戏。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玩“水果串串烧”游戏,把自己爱吃的水果也像刚才那样写出来。水果宝宝看到自己变成美丽的文字就会更开心了!

师:我们还可以到“词语加油站”去加加油。(提供词语)

(1)描写颜色的词语:红艳艳黄澄澄绿油油紫嘟嘟

(2)描写形状的词语:圆溜溜胖嘟嘟像月牙像皮球

(3)描写味道的词语:甜津津酸溜溜酸甜可口鲜美多汁鲜甜香脆 香气扑鼻清香诱人香气四溢

(学生写话,教师现场二次备课;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课末,学生秀出了自己喜爱的水果,表达精彩,佳作频现。)

【评点】在合作游戏、创作成功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跟自己玩游戏“水果串串烧”,自由表达对水果的喜爱之情。“自我游戏”将游戏策略推到了高层级,让学生在“自娱自乐”的状态下趣味盎然地畅写自己爱吃的水果,让“说说写写”跃动生命的韵律。及时为二年级小学生提供词语,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还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文字表达对水果的喜爱之情,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

上述案例,游戏活动贯穿于教学全程,师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变单调的说写训练为多彩的语文游戏。如“蒙眼,猜猜猜”游戏,唤醒多种感官经验,自然渗透“摸、闻”等方法;“水果串串烧”寓说写方法于游戏之中,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在游戏中融猜测、观察、表达、修改为一体,让语文活动与成功体验有效互动,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说说写写。

优化键盘玩好游戏 第2篇

选择一款好键盘

对于键盘而言,它比较适合即时战略游戏、格斗游戏、赛车游戏等,不过在其他游戏中,键盘也是游戏玩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但千万不要选择人体工学键盘来玩游戏,因为这类键盘常常把以“T、G、B”三个字母为界分为两块,两块合成一个弧形,这种设计对长时间打字非常有利。但对于需要很多功能键的游戏并不适合,譬如要定义“Ctrl”+“7”快捷键时,却发现一个指距离竟然够不到,只能换另外一边的“Ctrl”键,如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配合鼠标操作,那简直是束手无策了。

优化游戏教学 培养自主意识 第3篇

1、重视幼儿动手能力

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作是建构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天生好动,在游戏中会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的情绪是学习的推动力,使其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在游戏活动中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动手的机会与条件,如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游戏活动。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我觉得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如在活动区域中要根据小班幼儿对活动过程感兴趣的特点,提供足够数量的同种材料,让幼儿学会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到中大班,幼儿逐渐对活动结果感兴趣,就要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综合搭建,激发丰富的建构主题和情节,既培养幼儿的建构能力,有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活动区的活动质量受诸多因素制约,但投放材料的作用不能低估。当幼儿一走进活动就能产生不可抑制的兴奋情绪和操作欲望。这就是要投放材料所起到的首要作用,幼儿发展是存在着个别差异的。应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如孩子们喜欢的“穿珠”活动,珠子的孔要有大有小,穿珠的绳子要有粗有细,有软有硬,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某一阶段幼儿的兴趣增加或更换活动材料,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情绪智力的发展

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其情绪变化往往受到游戏活动的制约,幼儿情绪常是随着游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游戏活动通过假设情境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情绪体验。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情绪智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参与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但游戏的兴趣性却能使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和规则的要求,无形中接受了外界对自我的约束。如娃娃医院“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有很强的自控力。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毫不保留地、自然地表现在其他游戏中不容易表现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表现,纠正错误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因此,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娃娃家”,“超市”入手,努力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发展空间,允许孩子的大胆游戏与想象,鼓励孩子积极提问与创新,并与孩子们经常进行交流与评析、倾听孩子的观点来丰富游戏环境与材料,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变成孩子们游戏的伙伴,生活能力的锻炼者,自信心的培养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克服困难的支持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新发现的赞美者以及幼儿创造性萌芽的发现者,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局面,促进幼儿自主、自信、自立、自强、自律完美人格的发展。

3、挖掘幼儿创造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潜力

结合不同年龄班的实际状况,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更确切地说,也就是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班到大班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结果导致了创造想象程度的差异。我建议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很低,我们应从记忆表象的积累入手,启发幼儿多看、多摸、多动,积累感性经验,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创造的潜能也再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变式,启发幼儿发散思维,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中班阶段是创造潜能发展的最佳阶段,思维最活跃,没有思想负担,如在游戏中发现一幼儿玩积木的专注场面,三角形积木做水龙头,长方形积木做香皂,给布娃娃洗澡、洗头,十分认真,还有将圆形积木当苹果、饼干等食物喂布娃娃吃,这种想象以物代物的做法,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萌芽,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保护。大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将游戏赋予一定的情节。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新异性均明显发展教师应不断给予引导,例如在表演区中,幼儿可在那里自由挑选不同的服装、頭饰,进行表演。怎样表演由他们自己创编“台词忘了”互相提醒、暗示,表演过程中也可以互换角色。这样在表演中,幼儿始终保持自然的心态,能充分体验和感受游戏的快乐,促进创造性想象向高层次水平发展。另外设置疑难游戏情景,也可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能使幼儿主动克服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在游戏小结时可使全体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以后在游戏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在游戏中,老师以角色的身份提出问题,更能使孩子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4、让幼儿自主选择

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动脚准备游戏材料,自己确定所扮角色,以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而小班幼儿游戏能力较低,往往不会明确提出游戏主题。这时,我们就用参观、谈话、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的游戏、“食品店”的游戏、等等。当确定某一主题后,立即与孩子们商量准备哪些材料,怎么准备,让幼儿在互相交流中达成共识,然后自己或与家长共同搜集材料。这样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手里,孩子的内心感受得到体现,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县小学幼儿园 江苏】

巧用游戏,优化幼儿绘画教学 第4篇

一、巧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时,他们就会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给幼儿创设游戏化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对绘画高涨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小班的“涂色练习”一课教学中,我给幼儿们创设了“消灭灰太狼”的游戏化情境。课堂上,我出示一张灰太狼的线描画,并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灰太狼来了,他想来吃掉喜羊羊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呀?”小朋友们说:“我们要帮助小羊来消灭灰太狼。”我说:“好的。那我们就给这一只灰太狼涂上颜色,这样就可以消灭他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看的动画片,其中灰太狼是他们最讨厌的动画形象。小朋友们一听说在灰太狼身上涂上颜色就可以消灭他,于是,他们立刻拿起画笔在灰太狼的身上涂起来。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均匀涂色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让小朋友们通过涂色消灭蚊子、蟑螂等害虫,课堂上,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均匀涂色的技巧。

可见,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幼儿所喜爱的动画片等,给他们创设游戏化的绘画学习情境。这样,幼儿在课堂上强烈的绘画学习欲望就能够充分地被激发出来,从而使绘画学习的兴趣得以培养。

二、巧用游戏,活化材料——提高绘画技能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只有游戏化的学习情境还不够。创设了游戏化的绘画情境以后,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幼儿投入游戏化的学习材料,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与游戏化的绘画材料进行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例如,在大班绘画活动《网鱼》的教学中,在给幼儿们创设了游戏化的学习情境以后,我给小朋友们出示了大鱼网、各种鱼的头饰,并给每一位小朋友都带上一个鱼的头饰。接着,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接下来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一个网鱼的游戏,你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上了鱼的头饰,都是可爱的小鱼。老师就是捕鱼人。你们现在正在水里高兴地游着,老师手里可有一张鱼网,可千万别给老师网住喔。”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玩得好高兴!游戏结束以后,我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鱼网,并教会他们念《网鱼歌》这一首儿歌,他们在边念儿歌边画鱼网的过程中提高了绘画的技能。

以上案例中,教师给幼儿们提供的游戏化的绘画学习材料,有效地拉近了幼儿与绘画之间的距离。幼儿们在这些游戏化的学习材料面前,与之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课堂上,幼儿爱动手,乐动手,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绘画技巧,提高了绘画技能。

三、巧用游戏,开放思维——引导绘画创新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但是,幼儿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这样,就不利于在绘画中进行有意义的创新。所以,在教学中,巧用游戏可以有效开放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大班的一次意愿画创作课中,我让小朋友们进行这样的游戏。课堂上,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叫你们把爸爸的鞋带来。现在,你们把爸爸的鞋穿在脚上试试。”小朋友们试了以后,都觉得爸爸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不合脚,因为太大了。接着,我给小朋友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明明想爸爸了,而爸爸却还在很远的地方上班,于是,他想去找爸爸。在出门前,明明带上了爸爸留给他的魔鞋。明明在找爸爸的途中,前面碰到了一条河,于是,魔鞋就变成了一条小船,把明明载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这时候魔鞋又变成了一把雨伞,明明撑着它没有被雨淋湿……就这样,明明找到了爸爸,他心里十分高兴。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我让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游戏,在游戏结束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假如你现在也有魔力,会把爸爸的大鞋变成什么呢?来开动你的脑筋,并把你想象的画下来。”这个时候,小朋友们情绪高涨,他们有的把大鞋画成飞机、有的把大鞋画成汽车、有的把大鞋画成火车……他们的想象特别丰富,画的画在结构和色彩上都很到位。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在绘画中借助了游戏的形式,所以有效地开发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创新,享受到了绘画的快乐。

游戏动画优化 第5篇

【摘要】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人们的教育思想也由传统向现实转变,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本文主要通过对民间游戏的收集、改编、开展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民间游戏、收集、改编、开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回忆过去,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在幼儿园里跳皮筋、玩踢脚拌拌、玩沙包等游戏,那时的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似乎忘了时间的存在。回到家中,我们还和朋友一起玩绷线绷、称子的游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这些游戏淡淡的遗忘了,更不要说现在孩子,在积木、图书、电视机等活动中成长,似乎“忘了”还有那么好玩的游戏。而这些游戏被我们老一辈的艺术家叫做——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指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游戏或体育项目,与一般的体育活动相比,具有其独创性,被一些农村群众广泛开展。而传统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愉快而有激情的活动,更具有游戏性,当然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在游戏环节中使用民间游戏,是符合我们农村孩子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自主的实践活动,更是在其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被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游戏可以促进其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促进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对于教师来说,游戏更是教师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放松身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我们要学习和发展的地方。对于幼儿园来说,民间游戏的开展为教师、家长与孩子三方的有效融合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民间游戏融入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广泛收集、整理,改编创新民间游戏

1.征集民间游戏的玩法

农村流传着许多民间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被我们遗忘了,在我们的桐庐,更有一些符合我们桐庐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于是我们从家长、网上等途径寻找适合我们幼儿园的民间游戏。“编花篮、系手帕、放百子炮仗、劈劈啪,打荞麦、称子、绷线绷、跳皮筋、老鹰捉小鸡、脚尖脚跟脚尖踢、石头、剪刀、布„„”一些民间游戏都被我们找到了,并进行了玩法的演示。如有不懂的地方,我们及时请教老一辈的人们,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开展民间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

2.整理、创新民间游戏,使其符合幼儿园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社会更需要一些符合当代社会的民间游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当然除了本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外,我们还借鉴网上一起好玩易懂符合如在游戏“抱腿跳”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平衡能力相对较差,在游戏中易发生摔倒受伤的现象,因此,我们把它改为勾脚跳,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根据年龄、季节等特点开展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间游戏

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幼儿在身体素质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基本动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发展过程。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幼儿身发育存在的不同差异,同时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存在的差异,针对每位幼儿不同的发展情况,灵活进行引导。在小班,我们开展比较简单的“切西瓜”、“踢脚绊绊”等游戏;在中班开展“劈劈拍,打荞麦”、“荷花荷花几月开”等游戏活动;大班就能开展“外婆家”、“什么人走过哉”、“跳橡皮筋”等,使每人孩子都能开心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2.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民间游戏。

不同的游戏适合不同的民间游戏,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季的变化。夏天的时候我们会选择运动量相对小一点的民间游戏,在活动中还做 2

到动静交替。冬天的时候我们会选择运动量相对大一点的民间游戏,如:跳皮筋、跳绳、跳竹竿等。

当然民间游戏不一定都是户外活动,我们还根据一日户外活动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如在早晨幼儿还不是全部来园的时候,我们玩桌面游戏时可以选择玩弹蚕豆、玩称子等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民间游戏的发展。

1.不断学习民间游戏活动,激发孩子共同学习。

每个班在基本的民间游戏活动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民间游戏玩法,并组织开展民间游戏展示活动。让师师之间、幼幼之间、师幼之间共同学习,不断切磋,共同提高。在家长开放日时展示,让家长关注到孩子们的自信与成长。

2.开展民间游戏,规范和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

我们结合中国的各个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游戏。如在重阳节的时候,我们组织开展了《民间游戏——老少同乐》的活动。(1)请小朋友们表演创编后的游戏玩法。(2)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表演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3)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和自已的孙子们合作表演民间游戏。改变传统的节日,我们不仅让老老少少感受了民间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更为教师在今后开展节日活动有了创新的基础。

(四)开展民间游戏的主要途径。

根据一日生活中开展的不同户外活动,教师可将各种形式的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户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互动。

1.在晨间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

早上是幼儿最兴奋的一天,空气也很好,晨间户外活动是幼儿入园后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这时活动的开展可以运动量相对强一些,不仅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可以开展编花篮、跳皮筋等节奏强的民间游戏活动,小朋友三五成群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既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可发展幼儿单脚站立、跳的动作,动静交替中,与传统玩球等户外活动相比,幼儿肯定特别开心、更感兴趣。

2.在健康活动时开展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比如: 3

“跳绳”、“跳格子”“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可以发展跑、跳、投等动作;“捕鱼”“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可以发展躲闪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些民间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同时对幼儿身体的各项机能有很好的锻炼,因此,非常适合在幼儿园健康活动中开展。

3.利用生活活动时开展民间游戏。

如在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活动间隔时间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为了保持幼儿安静就餐,餐前户外活动的开展活动量可以相对不大,如炒黄豆,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平举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安静的民间游戏使幼儿保持情绪稳定、安静就餐,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两两合作精神。

(五)开展民间游戏的意义

幼儿对一个活动从最先的了解到喜欢再到不喜欢是一个转折的过程,当然对民间游戏活动也会产生不想玩的情绪,这时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证,将幼儿感兴趣,不“常见”的民间游戏穿插其中,以此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跳绳这一阶段中,幼儿的户外活动可能对跳绳这个活动开展的次数也较多。幼儿就会不想跳,拿着绳子在玩别的东西,或是在甩来甩去,容易发生意外。这时教师可以将绳子变换成各种玩法,如“跳皮筋”,当然我们是跳绳子,可是两个幼儿分别拿住绳子的两端,让另外的幼儿练习跨跳,增加难度。这样幼儿不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下次的活动中幼儿园更努力的练习,因为你可以告诉他们谁跳得好等下谁来先玩游戏。

1.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

开展民间游戏时往往伴随着各种动作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发展,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如在组织开展小班“蚊子叮”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刚开始时幼儿可能不会边说边做,那可以让幼儿先学会儿歌:蚊子!蚊子!叮手!蚊子蚊子再叮手!啪!啪!当幼儿会念儿歌时他就感到高兴,加上教师的表扬:某某小朋友,你念得真不错,能不能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呢?可 4

能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自已也会试着玩。当游戏几次反复下来,幼儿的表现会更加的突出,当然它们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

2.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许多民间游戏基本上都伴有儿歌,容易被幼儿所学习。在玩各种民间游戏的同时,小朋友嘴里不停地念着这些现象、生动的儿歌。这时候,语言是对行动的解说,而行动更是对语言的深化。比如:游戏“劈劈拍,打荞麦”,幼儿面对面两人一组,自由组队边念童谣边玩游戏。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劈劈拍、劈劈拍;左右依次类推,咕噜骨碌猜。这个民间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经验的获得

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几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编花篮》中,就需要一部分的幼儿围成一个小圆圈,一只脚“编”一只脚,只在大家都把一只脚与同伴达成一定的要求时,我们的游戏才能开展。当进行游戏时,更考验我们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行为。

4.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家园互动。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的民间游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在收集民间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家校通、博客、QQ群等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架想了家园交流的桥梁。在家长开放日、家委会上让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汇报演出,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情况。当然民间游戏的开展让孩子、家长和老师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了,民间游戏也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在开展的民间游戏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传统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让幼儿感到游戏的好玩性。两者的有效互动,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当然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开展教育教学的教程中,积极开展传统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事情。

四、结语

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利用民间游戏开展户外活动符合农村幼儿园。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将民间游戏融入户外活动,不但能促进幼儿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极大价值,它还可以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机灵、勇敢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智学.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幼儿园部分)[Z],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浅谈大班体育游戏优化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体育 游戏活动

体育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开展好体育教学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对于幼儿大班的体育课教学而言,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继续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更应该进行积极的尝试。帮助幼儿形成终身意识。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体育游戏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可以根据年龄差异筛选相应的体育游戏。大班动作控制力、好胜心、合作意识增强,可选择集体性体育游戏。针对大班幼儿的活动特点将活动进行了整理。针对大班幼儿特点以身体各部位全面的发展,可以开展不同部位竞技类活动以及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的活动。我们在收集、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再分类:按活动场所分:既有雨天在室内进行的游戏(踢毽子、跳房子),又有适合冬季开展的户外活动(跳绳、跳皮筋、打陀螺、扔沙包);按适用范围分;按使用工具分:如用小小的一根橡皮筋就可以进行游戏了,又有使用大的器械的棍、圈的活动,“划龙舟”的游戏是幼儿下蹲前行,两组进行竞赛,要求幼儿有集体合作精神,学会和同伴的互相合作;按活动方式分:如“马兰花”的游戏是通过儿歌的形式,如“打陀螺”的游戏针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身体的协调,要求能够利用绳使陀螺旋转起来,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二)结合本土资源及文化因地制宜选择游戏材料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

坚持以《幼儿园执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文化,收集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活动丰富幼儿健康发展。如《跳房子》、《贴膏药》、《占城门》、《背案板》等民间体育游戏可以通过改进在幼儿园中进行开展。

在日常体育活动中植入民间体育游戏,并进行适宜改进拓展体育游戏。例如,在跳绳的活动中,幼儿绳子缠绕在一起。从而引出利用跳绳可进行二人拨河、四的拨河。利用短绳进行手指游戏,“穿线帮”。以上的活动都是在玩绳的时候发现的,可以加强幼儿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如在棍的活动中,首先,利用棍我们学习了一套棍操,特别是男孩子很感兴趣,体验了运用器械,第二,幼儿进行了扫地雷的游戏,锻炼幼儿躲避棍子的灵敏性。然后,幼儿使用棍子进行了跳跃的游戏,使棍子充分发挥了作用。

(三)创设幼儿园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

环境是幼儿教育重要资源。《规章》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机会与条件。在园内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在平地上画富了情趣的图案;在树之间挂上铁环、沙袋等为活动的开展准备物质基础。

在平整场地上,铺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玩上几次“跳圈”、“跳格子”等游戏;利用外场地和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奔跑起来真快乐;炎日里,带孩子在树阴下玩“树叶藏猫猫”;风和日丽,我们和孩子玩百玩不厌的“老鹰捉小鸡”;在暖阳的冬日,我们和孩子一起排在墙边做“过金桥”的游戏;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孩子们玩起了“跷跷板”等等。

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顺应幼儿的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及时增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整理、去除环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碍游戏开展的东西等),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这种援助针对幼儿的游戏需要,所以不会破坏、干扰幼儿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态度的形成。如:跳格子的活动,非常简单易学。在活动中及时添加了,圈,棍,绳等幼儿自己来设计格子,增加了跳跃的难度及兴趣。

(四)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创编

对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幼儿,可进行适宜的因地制宜的改编和创编。为了使体育游戏富有生机和活力,并据有时代气息,可以在传统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创新。如游戏的玩法和材料的选择都可以进行改进。如学习技巧性游戏,增强自主意识。在幼儿初步熟悉民间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一些有技巧性的民间体育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交流,在相互影响下增强自主意识。如:滚铁环、跳绳、抛接沙包等。 其次,尝试高难度活动,培养幼儿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 让幼儿在高难度的技能练习中挖掘潜力,不断挑战自我,玩出自信、培养意志。选择一些经过幼儿努力可以完成的技能训练,如:在学会滚铁环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平衡木,小椅子等障碍,让幼儿练习“走独木桥”、“过障碍”等。

【参考文献】

[1]汪超.学前儿童体育[j].学前教育研究

[2]吴宗英.角色游戏中的幼儿交往培养过程[j].中国校外教育

架构自主游戏平台优化幼儿同伴关系 第7篇

小班幼儿的游戏形式以平行游戏为主,与同伴的合作和交往意识处于萌芽状态,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多是以试探性为主,出现时机较为偶然持续时间。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自主游戏需要幼儿有更高的游戏水平,然而小班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往合作的经验上还有待提升,另外,游戏的稳定性弱,持续时间也较为短暂,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力转移的速度很快,甚至会出现前一分钟还在玩飞机,下一分钟要给妈妈做项链,或者什么也不说就结束游戏了的情况。

[片段一]创意感——游戏中同伴的生活经验“碰撞”。

游戏开始了,小卫玩起了飞机,来回挥舞着手臂,大声学着飞机开动时候的声音:呜……扬扬捧出一碗五彩的菜肴,介绍着自己发明的美食;旁边的浩浩开着一辆小车,上面装满了“玉米粒”,嘴里说着:“垃圾车来啦,垃圾车来啦!”不一会儿,扬扬改变了做菜的主意,开始向边上的小伙伴介绍自己爸爸妈妈带自己出去玩的情景……小卫加入浩浩一起玩垃圾车的游戏,还大声叫着:“垃圾车请注意!”小卫看到边上有电话机,立刻拿起电话开始拨打:“你们那里是收垃圾的吗?我们这里有很多垃圾。啊?是公园啊?那好,我再打。”“喂,你们那里是收垃圾的吗?我们垃圾车要过来了,好的,我们马上到!”

[活动分析]

普辛曾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小班幼儿的色彩感受正在初步萌发阶段,处于涂鸦期和形象期结合的时期。案例中投放的非结构化材料颜色非常丰富,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满足孩子这一时期的发展需要,充满兴趣的参与到游戏中来,这种兴趣极好地促进了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因缺乏相应的材料而使用替代物。”游戏中孩子用“玉米粒”替代各种物品:食物、飞机、垃圾车、春游时的花朵等等,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替代物中找出相应的共性,原有的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升华。案例中的孩子们,看似自己独立在进行平行游戏,然而他们之间的自由表达与倾听使得彼此的经验“碰撞”很是激烈,相互之间的学习效益非常明显,在“碰撞”中孩子们能够产生新的间接经验和感受,新的创意往往就在这样的互动中自然形成。

[片段二]价值感——游戏能让伙伴在同一时间达成同一目标。

浩浩小朋友选择了一个位置,他和小伙伴一起开始了游戏,他发现魔幻玉米粒碰到湿抹布有一定的黏性,于是,他开始了新的尝试,拿了一些玉米粒在湿抹布上打湿后粘在一起。不一会儿,他拼出了一个图形,嘴巴里叫着:“飞机飞咯,飞机飞咯!”他的动作立刻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旁边的三个孩子都很羡慕地看着他的飞机,飞着飞着,浩浩开始改进自己飞机的翅膀,并说着要再做一架飞机。旁边的三个孩子立刻围着浩浩站成了一圈,聚精会神地看着他制作的过程,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想要给浩浩“出谋划策”,制作得差不多的时候,围在边上的小朋友也已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飞机制作,嘴里还说着:“我要做战斗机”、“我要做直升机”……浩浩独自玩了一会儿,先做好的小朋友面带欣喜,立刻找浩浩玩起了“飞行员”的游戏。

[活动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自主游戏相较于有目标的教育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同一年龄段的所有幼儿,在同一时间达成同一目标。”游戏之于幼儿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获得实践体验,这些实践体验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巩固和提升,在幼儿的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能够促进幼儿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同伴间的学习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活动中,我们提供的是开放性的非结构化材料,没有预设的目标,也没有指定的玩法,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玉米粒”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构建,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有益经验可以在这一时刻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也使孩子们想象力的提升创设了空间。案例中,第一个玩飞机的孩子的有益经验在释放过程中被共享和模仿,使得边上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在同一时间达成了共同的目标。

二、在自主游戏实践中,如何优化同伴关系实践与探索

1. 开放游戏材料,架构立体交往

游戏材料直接作用于幼儿游戏的方式及进程,游戏材料开放与否对于幼儿的游戏思路和操作方式起着决定作用。非结构化的游戏材料,不规定玩法,不预设目标,幼儿可以自主决定游戏的形式及游戏的对象,可以完全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正如片段一中出现的那样,孩子们可以把“玉米粒”当作生活中的任何物品,自由想象表达,向同伴介绍自身建构的物品,同伴间在相互介绍与互动中,不仅能产生新的思维火花,用“玉米粒”建构新的造型,巩固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能在这种快乐的表达和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开心且成功的游戏体验。非结构化的游戏材料不仅能唤醒幼儿已有的有益经验,自主选择和探索材料的玩法,还能在经验和经验的交流中产生新的“结点”,让同伴间的力量架构得更立体。

2. 丰富情感表达,同伴互助互学

自主游戏过程中,孩子丰富的情感经验和自主表达显得至关重要,教师不需要预设目标和主题,幼儿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对材料进行构建即可。较一般游戏来说,自主性游戏对于孩子的游戏水平要求更高,老师看似对于游戏的作用力削弱了,然而却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观察水平和分析能力,随时能够体验并感知孩子的发展需要,并能够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例如片段二中,一个孩子一开始不会制作飞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想用“玉米粒”做一架怎样的飞机?你的好朋友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教师的提问推进,孩子会想到请教同伴或关注同伴,在游戏中的操作细节,同伴间的学习也就变得简单且效果显著。

3. 拓宽时空维度,创造交往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集体氛围中,孩子们的交往是自由进行的,小班幼儿有时候会选择自己单独游戏,有时候由于游戏的需要,他们会选择学习合作。因此,在游戏的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上,应拓宽相互之间的联系,时间上更自由,空间上更宽松,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选择合作,在这样的积极互动中优化同伴关系。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创造出很多这样的合作机会。

4. 促进兴趣“碰撞”,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验及兴趣爱好也许会完全不一样。这一点在小班年龄段显得尤其直白,自主游戏非常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操作兴趣、表达兴趣、知识兴趣来进行游戏。这样的集体游戏中,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接影响,正如片段一中:孩子们看似各玩各的,然而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自主表现:有的用“玉米粒”在玩垃圾车,有的用“玉米粒”在玩飞机,有的用“玉米粒”在介绍春游所见……游戏的过程是孩子们各自兴趣及经验的交流和“碰撞”,在这样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也有了灵活性和发散性练习。另外,有了这些快乐的游戏体验和回忆,孩子们在生活中也更利于和同伴相处,在遇到一些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立即作出判断,找到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合作更有效。

利用教育游戏,优化儿童数学学习 第8篇

1 教育游戏的解读

1.1 教育游戏的界定

随着电脑游戏的普及,国内一些学者对游戏的教育功能以及游戏在教育中的运用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由于教育游戏尚属新生事物,目前业界没有明确定义,专家学者对其说法不一。学者Mann(1996)认为:游戏能够使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活动性的、有意义的、象征性的游戏的世界中,并使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1]此定义阐明了教育游戏的主体和目的,即“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2004年的《教育游戏产业报告》中提出,教育游戏是“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2]该定义将教育游戏的核心定位在“有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即教育游戏是一种软件,并且这种软件具有“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双重特性,它区别于一般娱乐游戏软件与一般教育软件,可将其概括为“通过趣味性产生教育效果的游戏类软件”。

笔者认为,首先教育游戏是游戏的下位概念,属游戏的范畴,应有其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其次,教育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实现蕴含在游戏中的一定意义的教育目的以及情感价值观;最后,教育游戏的存在形式,它既可以游戏(主要指规则游戏)类软件形式存在,此种形式属于非游戏活动,也可以其他形式存在,如游戏活动的伙伴游戏、玩物游戏等;本文重点论述游戏类软件形式的教育游戏。

1.2 教育游戏的特性

根据对教育游戏的界定,不难得出,教育游戏的基本特性:娱乐性、参与性、规则与竞争、教育性。

1)娱乐性

教育游戏是知识与娱乐的融合。如果一款游戏想要有“好人缘”,它必须是吸引人的,新奇的,有较强的趣味性,让使用者在其中能感受到愉悦,心情舒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使用者就会百般喜爱它。

游戏设计者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达到娱乐性、趣味性的目的,创设一个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有趣的、科学且有意义的情境,使用者“身临其境”,趣味娱乐便无处不在。

2)参与性

参与性即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3]角色扮演体现了对游戏玩家主体性的尊重,通过扮演角色可以再现自己生活中的现实经验。

3)规则与竞争

规则是规则游戏的主要元素,它具有“约定”的性质。规则一般由游戏设计者事先制定或根据故事情节要求。规则游戏既然有“规则”,它必定有“竞争”,竞争是规则游戏的重要元素。正如美国幼儿教育家凯米和狄佛瑞斯指出,“规则游戏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身体或智力上的竞赛活动,游戏者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的,每一方都试图让自己在游戏中获胜,而让对方输掉游戏”,[3]由此可知,规则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姐妹。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游戏中通过个人或团体挑战既定标准的这种竞争形式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4)教育性

教育游戏要保留游戏原汁原味的“娱乐”性,同时,应融入有效的“育人”性,即在游戏中传达认知目标,体现教育意义,使游戏与教育完美贴合,这就是一款游戏成为教育游戏的一个特色及与普通游戏的区别所在。游戏中是能够融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达到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目的。

2 利用教育游戏,优化儿童数学学习的策略

游戏是儿童教育中一种很常见的教育方式。游戏是放松的,但要求注意力集中,这种心理过程使游戏参与者乐此不疲、无压迫感,是一种积极的紧张。游戏通过这种积极的紧张使儿童身体和心智进步。[5]数学学习是比较抽象、乏味的,若将具有“娱乐”、“育人”双重特性的教育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它会让儿童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玩的乐趣,又能让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锻炼儿童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能力。为此,将教育游戏与儿童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是可行的。

下面,从“游戏情境”、“角色扮演”、“规则设计”三方面论述利用教育游戏优化儿童数学学习的策略。

2.1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融合,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以及文化价值。在教学中采用教育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儿童置身于真实生活情景的仿真环境中,激发儿童走进数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创设的游戏情境要贴近生活,力求真实,将数学问题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游戏情境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挑战性情境、操作性情境、故事情境等等。创设游戏情境时,要注意:(1)情境与游戏者(主指儿童)经验的整合,游戏情境应有利于儿童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激发儿童运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情境与游戏者需求心理的整合;(3)情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特征以及不同的认知目标。

教育游戏《儿童数学大比拼》创设了挑战性情境。情境创设(以动画形式呈现):教师在班级里宣布:“学校将举办一次数学算术游戏竞赛,每班要求有一名选手参赛,我们班小明同学得到了比赛资格,他将代表班里参加这次竞赛,希望他能为班里争光。”(如图1)数学、作文、英语之类的精彩比赛活动是学校举办的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胜心理的一种常见活动。本例创设情境以数学比赛为主题,贴近实际。

2.2 注重角色扮演,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让儿童在“玩中学”,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角色扮演是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角色选择要以游戏主题或内容来确定,主题要贴近生活,角色要多样化,以便丰富游戏者的社会生活经验。在设计游戏角色时,还要考虑到角色的个性特征、身份、受众群体、动机、外表以及角色的风格等等,以便引起玩家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长或改变。

本例《儿童数学大比拼》游戏角色是参加数学竞赛的选手———“小明”,“小明”带着班里的重托迎接挑战。游戏玩家扮演“小明”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亲身体验比赛过程,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是在集体主义感召下的个体行为、认知、态度与情感的整体参与和体验,增加游戏玩家的自豪感及自信心,让他们在激烈的数学游戏竞赛中为班级赢得更多的荣誉。

2.3 优化规则设计,规范竞争过程

一定的游戏规则可以激发游戏者的游戏动机,那么游戏动机主要表现为:挑战、好奇、幻想、控制、竞争、合作及目标实现等。[6可见游戏规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戏玩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因此,游戏设计者在制定游戏规则时,要注意:(1)规则的合理性,符合游戏玩家的身心发展水平;规则过难,违规现象会屡屡发生,进而会打消游戏玩家的兴趣;(2)规则要严谨、明确化,以防出现争议,进而规范竞争过程;(3)规则不能过于繁琐复杂化,要优化设计。良好的规则设计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过程,体会其中所寓含的人文关怀。对于面向儿童的规则游戏,不宜设置物质奖励或惩罚性评价,否则会使儿童因担心或害怕产生心理眼里,影响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般来说,在规则游戏中,规则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角色行为规则(老鹰———小鸡);(2)竞赛性规则(传球赛快:丢了球怎么办);(3)内容与玩法规则(小熊过桥:只可在桥上滚球)。[3]一般情况下,对于游戏规则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限定完成任务的正确率;达到游戏原型中所描述的标准。

作为一款优秀的教育游戏,竞争激励策略是不能忽略的,它是保持玩家游戏兴趣的一种方法,如通过一个游戏关卡,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等,增强其信心,争取更高的评价和鼓励,让玩家在玩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儿童数学大比拼》教育游戏采用的是竞赛性游戏规则,规则设置采用限定时间内完成题目的正确数量,下面从游戏等级和游戏标准两个方面分析。

1)游戏等级。数学竞赛分为四个等级(关卡):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不同等级的题目难度有所不同,并随着级别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初级是10以内的一位数竖式加法运算,中级是二位数(50以内数字)竖式加法运算,高级是二位数(50-100间数字)竖式加法运算,特级是二位数(50-100间数字)横式加法运算。等级的增大,难度的增强,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卡的设置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2)游戏规则。本例采用限定时间完成的正确数量,游戏玩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游戏的级别,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对的题目越多,获得的分数越多,为班争得的荣誉越多。在游戏结束后,儿童会获得与分数相对应的奖励。如果学生不答题时或思考题目时间太长,那么题目在显示停留一定的时间后,就会自动更新。

3 结论

教育游戏虽有其自身的优势,吸引人、新奇以及亲身体验学习,但要注意“育人性”与“娱乐性”两者的结合,不可偏颇,不能因单纯追求趣味性而淹没教育性,也不能因为强调教育性而忽略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方芳,顾惠忠.我国教育游戏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4),21-22.

[2]《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4-47.

[3][4][7]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0-171,564,470.

[5]刘敬光,司治国.创新与实现——用教育游戏开展适应性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12,12-13.

游戏动画优化 第9篇

一、精心选择游戏素材, 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 充分了解学生, 找到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 因地制宜选择游戏的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农村学生缺少学习用具, 不了解游乐场的信息, 没有玩过五花八门的玩具, 但可以选择农村特有的花草果木、虫鱼鸟兽、鸡鸭牛羊、五谷杂粮等作为游戏素材, 创设游戏情境, 把数学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乐学、爱学。对于城市学生, 教师可引导他们关注乘车、购物、到游乐场玩耍等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充分利用现成的学具, 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 把所学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如, 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 用两幅七巧板拼出不同的梯形, 再观察并思考:梯形的底和高与用来拼图的图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梯形的面积与和用来拼图的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已知图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 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 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 的问题时, 出示以下信息:在甲、乙两个不同的超市里, 同一品牌且型号相同的两双鞋子, 甲超市标价为:每双40元, 乙超市标价为:每双50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 编出“比较这种鞋子的两种标价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数学问题——

(1) 甲超市鞋子的标价比乙超市便宜几元?或乙超市鞋子的标价比甲超市贵几元?

(2) 甲超市鞋子的标价是乙超市的百分之几?或乙超市鞋子的标价是甲超市的百分之几?

(3) 甲超市鞋子的标价比乙超市便宜百分之几?乙超市鞋子的标价比甲超市贵百分之几?

第 (1) (2) 个问题, 学生编题后已能解决, 第 (3) 个问题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可先让学生画线段图: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 第一问是求甲超市比乙超市便宜的钱数是乙超市的百分之几?列式为: (50-40) 衣40。第二问是求乙超市比甲超市贵的钱数是甲超市的百分之几?列式为: (50-40) 衣50。两问都可以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量求出结果, 接着, 鼓励学生思考, 生活中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 (50-40) 衣40, (50-40) 衣50这两个算式求解?学生纷纷选取男女生数量, 踢毽子数量, 两个月用水、电数量等, 编出许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问题。这种编题游戏, 把学生身边的资源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此类题型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身边的资源更好地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服务。

二、悉心设置游戏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引导学生在数学游戏中积极思考和探索,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 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伸出双手, 掌心朝上, 弯下左手拇指, 目光落在伸直的9个手指上, 双手点一下念“一九”, 双手点两下念“得九”;弯下左手拇指, 双手点两下念“二九”, 伸起拇指, 弯下食指, 目光落在伸直的9个手指上, 双手点两下念“十八”。用同样的方法先弯下左手拇指, 分别点3到9下, 念“三九”到“九九”, 在说出结果从“二十七”到“八十一”的过程中, 分别弯下第三指到第九指 (从左往右数) , 双手点两下念出计算结果。这样, 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口诀, 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 既训练了手指的灵活性, 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创造性地编设游戏项目, 感悟知识内涵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 留心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把数学知识恰当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编设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手脑并用, 促使学生感悟所学知识的内涵,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张齐华老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设置“让学生猜一猜储蓄罐里有多少钱”的游戏活动, 教师出示两个储蓄罐, 其中一个储蓄罐放入5元硬币, 另一个储蓄罐里不知道有多少钱, 由此引出可以用字母a表示那个储蓄罐里的钱数。接着, 设计了如下操作:合并两个储蓄罐里的钱, 求共有a+5元;从有a元的那个储蓄罐里拿出8元, 还剩a-8元;往有a元的那个储蓄罐里放进3元, 储蓄罐里就有a+3元;把储蓄罐里的a元钱平均分成4份, 每份有a衣4元。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字母加、减、乘、除以一个已知数的具体含义。又带领学生开展“猜年龄”、“对口令”等游戏, 这一系列游戏活动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始终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 既学得轻松愉快, 又深刻地理解了“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 而且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这一抽象的数学常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也就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了。

穿插多媒体动画优化科学概念教学 第10篇

一、在引入时穿插动画, 呈现科学概念原型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环节, 如果这一环节没有抓好, 小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便会失去兴趣。在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穿插动画, 这样, 就能够通过化静为动的方式来给学生呈现科学概念的原型, 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浓厚兴趣。

例如, 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引导小学生理解“振动”这一科学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 “振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察觉到的, 因此, 在引入这一概念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小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情境:用一根棍子敲打鼓面, 鼓面发出了声音, 然后利用放大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动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 就看到了“振动”的过程。这样, 小学生就能够在化静为动的过程中直观地观察到了“振动”过程,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案例, 正是因为在引入“振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 利用了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加以穿插, 因此, 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直观、有效地观察到了“振动”的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对这一科学概念的直观感受。可见,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科学概念的引入, 能够有效地为小学生呈现科学概念的原型, 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探究时穿插动画, 经历概念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最重要环节。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十分注重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的落实与把握, 因此, 在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探究概念的过程中穿插动画, 以此引领小学生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达到小学生对科学概念高效化学习的效果。

1.借助动画, 化抽象为直观。

在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科学概念的特点, 在教学中借助动画的形式把抽象的科学概念直观化, 这样, 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 在教学“溶解”这一科学概念时, 由于小学生对“溶解”这一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经历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课堂上, 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穿插了这样的动画:把一小部分食盐放到温水中, 过了一会儿, 温水慢慢地把放进去的食盐溶化了。由于有多媒体动画的辅助, 小学生才能够亲身经历“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才能够把原本看不到的溶解现象, 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 有效地让小学生感受到、触摸到。就这样, 小学生在经历了食盐在温水中的溶解过程后, 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在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动画在教学中的穿插作用,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高效的, 才能够有效地突出小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借助动画, 化静态为动态。

在小学科学概念中, 很多都是以静态文字的形式来呈现的, 这样的形式很不利于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动画, 把静态的科学概念动态化, 帮助小学生有效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 在教学“摆”这一科学概念时, 教师仅仅采取讲解的方式, 小学生自然不能够对这一科学概念的本质进行把握。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动画给小学生演示了“摆”的一个装置。这样, 小学生就能够在观看这个动画的过程中, 对摆锤、摆线、摆角等相关的概念进行理解与把握, 从而有效地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可见, 在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借助动画的形式, 能够有效地化静态为动态, 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深化, 对科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准确把握。这样的科学概念教学才是高效的。

综上所述, 在科学概念的形成阶段, 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够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 小学生自然能够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感知。

三、在练习时穿插动画, 促进概念深化进程

概念的深化是促进小学生对概念内化的重要手段, 如果科学概念没有得到深化, 是不可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的。因此, 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科学课堂上对科学概念的练习环节, 穿插动画资源, 这样, 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概念的深化过程。

1.借助动画, 完成概念建构。

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小学生呈现科学概念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整体性建构策略。比如, 对于“液化”“气化”凝华”“升华”等这些概念, 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的形式对物质之间的这一种变化过程进行动态化演示, 并对其中的关系进行动态化构建。这样, 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 从而达到高效化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

2.借助动画, 深化概念练习。

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小学生呈现具有动态效果的练习。现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 给小学生进行的科学练习, 一般都是以静态文字的形式呈现的, 这样的练习形式从某一种程度上说, 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 给小学生呈现具有动态效果的练习, 这样的形式在科学概念的练习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与把握。

合理运用游戏 优化体育教学 第11篇

游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下。

一、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1.课堂常规中的运用

课堂常规是教学所必须的,它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以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如采用“快快集合、报数、反口令、集中注意力”等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一般性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机体,克服生理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准备活动通常采取慢跑和定位操等,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兴趣。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采用“听数报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而在以徒手操为内容的准备活动中,除了充实、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还可采用“猜猜谁是领头人、跟我学”等游戏,使其游戏化。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活动肢体,达到活动目的。

3.游戏在专项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专项准备活动中,选择和创编与基本部分内容大体相似的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如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为主的 “叫号追人、长江黄河”等游戏;而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跳背接力”等游戏;在弯道跑的技术教学中,可安排“圆圈接力”。专门性准备活动中运用游戏,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准备活动中运用游戏时,应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身体机能活动的能力逐步适应。此外,还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和学生心理变化,避免运动量过大,对抗性激烈的游戏。

二、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基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动作技能,而学生良好的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把游戏运用于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有趣、练的快乐,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中采用“运球接力、拍球比多”等游戏;可以增添练习兴趣,巩固运球技术、提高控球能力。而在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还可以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弯道跑技术;而投掷的教学可选用“看谁投得准、看谁得分多、攻垒、炸碉堡”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应注意游戏运用的时机,如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尽量避免使用游戏形式,而在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可大量采用游戏形式,从而使学生的动作技能得以巩固。

三、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此,教学本纲安排了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运用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发展耐力的可采用“越野跑,交替领先跑、自然地形跑、象征性长跑”等形式;发展力量的可以用“推小车、负重接力”等游戏;发展腿部力量的可以采用“蛙跳、兔跳、袋鼠跳”等游戏;发展速度、灵敏素质的可采用“找朋友、纵跳躲杆”等游戏。利用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但是,在运用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要注意调节运动负荷,控制学生情绪,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安全。

四、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结束部分采用健康有趣,轻松活泼的放松性游戏,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使身体得到放松。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发挥游戏作用优化体育教学的研究 第12篇

一、体育游戏在课程准备部分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阶段融入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前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常规课程,主要分为两种:一般性体育活动与专项性体育活动。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般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小游戏,如:报数字、反向动作、快快集合等,这些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长并且稳定。专项性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动作相关的游戏,如:在短绳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练习中,学生创编了踩绳、抛绳、绳操等各种各样的短绳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复合人才。

二、体育游戏在课程基本部分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体育锻炼,尤其是运动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复杂并且枯燥的过程,长时间的机械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将游戏融入技术训练,可以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如:50米短跑训练中,如果让学生在操场上一遍又一遍跑圈,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降低学习热情。于是,教师设计了快递情报游戏,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战士,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送到前线,并在游戏中穿插一些音乐和道路,模拟游戏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游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收获了快乐。

游戏的运用并不随意,需要教师把握时机,在动作训练的初级阶段应尽量避免使用游戏,而在巩固与运用阶段则可大量使用游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练习30米接力跑时,单纯的接力跑步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穿插一些游戏,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游戏的形式很多,例如:追逐跑、十字接力赛以及换物接力赛等,这些游戏不仅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设计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课程结束部分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结束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恢复到安静的状态。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转移大脑皮层兴奋的运动神经,放松精神、调节心情。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找伙伴”“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教师需注意,课堂小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和巩固学生现有和已知的知识,因此,课堂游戏的设计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将大部分时间落到举例子中,不仅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其次,游戏要充满趣味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并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和身边事物充满了兴趣,教师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游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新课标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的“体”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师需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而将体育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就是一种保证体育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值得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持续性研究。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将体育游戏活动有效运用于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欲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别探讨了体育游戏在课程准备部分、课程基本部分以及课程结束部分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作用,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渠立峰.让游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成效提升的有效动力[J].成才之路,2012(33).

上一篇:节能降本下一篇:武术教师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