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达范文

2024-06-24

艺术表达范文(精选12篇)

艺术表达 第1篇

一、情感对音乐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从艺术作品等其它渠道间接接受和感受到的情感体验, 称为“审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审美情感。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有限的, 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是无限的, 演唱者不可能亲身体验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生活中没有这种情感的现实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演唱者依靠从其它艺术作品或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得情感审美体验, 以此来感染自己, 并通过声乐来表达这种情感, 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 音乐打动你的并不是作曲家或别的什么人的所谓的“情感”, 而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了你自己, 它使你沉浸在你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感慨万千, 沉浸在对自己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中。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 随心所欲地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 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 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 首先分析歌曲理解歌曲, 然后深刻理解和领会词义, 即歌曲所表达的情, 或者说是歌曲的意境。这样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 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建立在曲调和曲拍之上的。在音乐作品中, 旋律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反映与唤起人的情绪, 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反映, 引起人的某种心理上的共鸣, 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 词是曲的导向, 而曲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 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 从而使词曲统一, 表现歌曲的魅力。一个演唱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 并且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要对声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了解、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演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 领会其中的含义, 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 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第一, 良好的歌唱心理。所谓情感是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发扬或抑郁的意识。演唱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发声技术或声音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 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克服紧张的情绪需要很大的信心, 而自信心尤为重要。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 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 而是因为有心, 歌唱是自然的, 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 有没有高超的技巧, 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 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 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

第二, 把握声情与形神。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 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 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声乐的情感表现主要源于对作品的深入体验。通过对作品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 挖掘与体验出词曲的内容与情感, 我们才能倾情传达给大家。有创造性的歌唱者会善于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外延, 将高度的声乐技巧用于唱“情”。“形与神”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外形和内涵。“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艺术的灵魂、生命, 充满着生气的内在意蕴, 是歌唱情感的高度升华。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地配合起来。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

第三, 情感想象与情感表达。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 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 同时在情绪的形成, 转折, 发展上合乎情理, 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声乐艺术中, 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 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 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 就能使歌声具有情感的魅力。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情感表达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调整演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 而“声”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 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演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 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 因此, 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 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 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 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 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 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 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 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 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 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另外, 情感表达的途径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嗓音表现, 如音色、力度、速度、节奏等。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感情因素使他们的嗓音具有极高的变化能力, 能够表达各种感情的细微变化, 所以声乐演唱不能只是呼吸、发声和吐字的结合, 还应对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作独创性的深刻理解及表达。

以下是通过歌曲进一步来说明艺术情感在声乐演唱中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咏叹调《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 (选自歌剧《朱利乌斯·恺撒在埃及》中克里帕特娜的咏叹调) 、《亲切的名字》 (选自歌剧《弄臣》, 威尔第曲) 、《听我说, 主人》 (选自歌剧《图蓝朵》, 普契尼曲) 、德国歌曲《侯爵请听》 (阿德勒笑之歌, 选自歌剧《蝙蝠》) 、中国作品《为你歌唱》 (叶旭全词, 李小兵曲) 、《蓝色爱情海》 (樊孝斌词, 印青曲) 。

演唱《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的时候并不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作品的伴奏也非常难合, 里面有一些无调性的因素, 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在艺术老师的配合下, 使我克服了这个难题, 并通过这首歌使我受益匪浅。演唱德国歌曲《侯爵请听》是一首具有典型轻歌剧音乐风格的作品, 演唱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节奏, 在了解歌词内容、旋律线条和语言准确的基础上, 要懂得随着旋律的起伏与变化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艺术。演唱之初我总是不能理解歌曲在不同阶段感情的变化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演唱所有的歌曲, 要注重作者所有表达的不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的时候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融入角色。在艺术情感的表现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亲切的名字》 (选自歌剧《弄臣》, 威尔第曲) , 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威尔第所采用的歌剧素材, 寄寓了人民要求摆脱奥地利统治的愿望。他的歌剧包涵4幕, 采用分曲歌剧的形式。中期代表作有《弄臣》转向现实生活, 对于人物性格内心描绘更加细致, 作品中, 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 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特别要注重作者内心的转变, 在不同的段落运用不同的情感去表达, 随着旋律的变化在情感的处理方面更要细腻委婉, 每一段的起句都要特别注重情感的表现。

《蓝色爱情海》 (樊孝斌词, 印青曲) 是一首非常抒情的作品, 但是由于我自身演唱情感表现的不足, 使得歌曲的表现平淡无奇, 但在老师细心指导下, 我懂得歌唱者在演唱歌曲作品时, 不但要投入真实的情感, 还需要学会理智的控制, 适度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内容。每首歌曲的作者对其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所倾注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表现都有所设想和处理, 这是第一创作。而歌唱者的演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再创作过程。

我们一定要加以补充、联想、再创造, 使作品更为生动、完美、富有感染力。《为你歌唱》 (叶旭全词, 李小兵曲) 同样是一首抒情的作品, 但旋律上激昂起伏。特定的性格体验、特定的情感, 即歌唱者对角色、歌曲内容形象的选择性。艺术情感的选择性, 能使歌曲的艺术形象寄托歌唱者个人的情感色彩, 表现出其个人的性格魅力。

演讲口语表达技巧、训练艺术 第2篇

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的一大串,那么,即令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漳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出众的口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培养出来的.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最佳语言是: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

(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的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等.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要发音响亮.演讲时齐齿呼音节(i和i开头的韵母)与撮口呼音节(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发音时由于口腔开合小,共鸣腔不大,音发出来不亮.要尽量在备稿时换成开口呼音节(a或以a开头的韵母)与合口呼音节(o或以o开头的韵母).如把“至”改为“到”,把“与”改为“和”.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词则有可能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

(1)双音节化.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表达意义复杂、深刻,如果能改成双音节就明白、通俗些.且双音节响亮明朗,有顿挫变化,易于表现语言的音乐美.

(2)注意押韵.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似有散文诗的风韵.

(3)平仄相间.汉字一字一调,高低升降,起伏变化.做为平声字的阴平、阳平变化不大,比较稳,易听清楚;仄声字的上声、去声变化大,声音短促,音感强烈.二者要相间配合,使音节起伏变化.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功效.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2、通俗易懂.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3、不过多的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

4、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势.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

&nb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即读准韵尾).“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归音” 时要读准每个音节的韵尾,即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帅.”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

魅力青岛的艺术表达 第3篇

说起对青岛的印象,何利山认为青岛是一个很独特的城市。在执导《蔚蓝青岛》之前,何利山也曾经多次与青岛合作过。这一次,因为题材的关系,他对青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

在何利山看来,作为中国文化根源的道教文化在青岛有着深厚的根基,崂山是道教文化的典型代表;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却是地道的外来文化,青岛最独特的城市文化在于,青岛能够把道教文化与啤酒文化这两种分别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鲜明印记的文化形态非常美妙地相融在一起,青岛人可以在崂山脚下一边喝着充满西洋味的啤酒,一边自豪地谈论着自己的家乡,两种文化融合得是那样自然,浑然一体,令人惊叹,这一点正是《蔚蓝青岛》的创作灵感所在。从建筑形态上看,青岛的建筑极具特色,尤其是老市区的建筑,很多国家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并存,尤其以德国风格最为突出,这些建筑赋予了青岛浓郁的欧陆风情;而各种各样的宗教建筑又把多种宗教汇集到这个城市中来。加上青岛是一个海洋城市,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这些因素决定了青岛本土文化的外向性,因此,在舞台表现方面,从服饰到音乐、舞蹈设计上,都偏重于比较夸张的表达。

关于青岛人的生活,何利山也有很多很深刻的印象。他至今还记得当他在清晨第一次看见一些用轮胎做成的小船漂浮在海面上所产生的那种惊讶,相比内地人的晨练,青岛渔民这种清晨劳作的方式让他那样深刻地体会到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差异;还有一点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青岛市民们拎着塑料袋买啤酒的情形,这在其他城市的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却是青岛人最有市井情趣的一道风景。青岛人喜欢喝着啤酒吃海鲜,让人感觉到啤酒文化和海洋文化就是这样深深地渗透到青岛人的生活中,没有丝毫的距离。就是这样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让何利山了解了青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新版《蔚蓝青岛》集中了最浓郁的青岛特色,从胶州大秧歌到青岛啤酒,从变幻的海底世界到悠远的道教文化,这些都是最具青岛城市标签的符号,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性元素。”何利山这样总结《蔚蓝青岛》的文化内涵,“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元素从艺术的角度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表现崂山的道教文化,通过表演者队形的变化表达出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通过穿墙术的表演来表现《崂山道士》的神话传说,等等。在《城之魅》的章节里,我们增加了帆的表演,通过轮滑的形式,巧妙地将风帆此起彼伏的交错、竞争、流动感表现出来,青岛刚刚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实现了帆船之都的城市梦想,因此,帆也成为具有青岛特色的一种符号,同时,它又是一种具有世界特点的符号,体现出青岛市一个面向世界、与世界紧密相融、包容各种文化的城市。”

把这些标签性的符号通过歌舞、音乐等形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向观众展示一个美丽的青岛、浪漫的青岛、欢快的青岛、魅力的青岛,这就是何利山导演通过《蔚蓝青岛》想要向国内外游客传达的。

He Lishan, chief director of Azure Qingdao, is a State first class stage director, executive member of China Dancers Association, recipient of the special allowance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nd director of the Creation Center of China Dongfang Singing and Dancing Troupe. On many occasions, he has directed the New Year evening parties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evening parties to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direction work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Talking about his impressions on Qingdao, He Lishan is of the opinion that Qingdao is a very special city.

In the eyes of He Lishan, Taoism, which is profound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has a deep foundation in Qingdao. Mount Lao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aoist culture. The famous Tsingtao beer,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genuine foreign culture. Qingdao's unique city culture lies in the flexible blend of Taoist culture and the beer culture, which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This is the creative idea behind Azure Qingdao.

艺术作品中线的表达 第4篇

线在艺术上的功能是非常强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简单明了的表明任何事物的客观形象并非常的具有表现力。线不仅能在客观事物的尺寸、形态、空间结构上给人带来简单明了的信息, 而且线的不同形式的变化能够表达不同的艺术语言, 给艺术作品带来不同的表现力。从这一点上看, 线除了基本的对于有形客观事物的表达之外, 又有着对无形的情感进行表达的功能, 艺术作品通过线的表达可以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活动, 从而形成一种意象。无论是在绘画还是雕塑中, 艺术创作中的线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

一般来说, 线是具有写实的功能的。表现在作者以最淳朴的自然的方式客观的记录。其主要的目的是反映事物的特征和状态。这种对客观的再现要求线的表达是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艺术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的艺术作品用线来表现事物外在的轮廓和特点, 是非常准确的。而中国的艺术作品主要是以简单的线来阐明事物内在的结果和特点。

线同样也具有写意的功能, 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同的线的表现形式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 线的写意性产生于作者对与事物的自然形态外的理解与感受, 通过对线的运用, 使艺术作品产生不同节奏与韵律,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客观事物的形态, 带给人一种主观的视觉体验和联想空间。在文艺复兴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壁画作品《最后的晚餐》中, 作者以间接地直线表达了空间的透视关系, 屋顶和墙壁给人无限延伸的感觉, 画中的十三个人物排成了一条直线, 形成了一种叙事性的戏剧效果。

优美的线条通过形态和组合会产生一定的韵律和表现力, 如同音乐一样有跌宕起伏的旋律, 有着节奏的重复。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中的线通过长短、虚实、粗细、深浅等节奏, 是作品产生了形式上的变化, 使线更加具有了活力。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画的线条从公元前10世纪开始就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平实的线逐渐变为富有生命的飞动的线条, 正是通过这种运动感, 才使作品表现出极强的生命活力。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中的线条组合, 不仅表现了光的变化, 而且表现了空气的湿度和南方群山的华滋湿润、苍茫葱郁。”可以看出,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尤其重视线的韵律, 线不仅能够表现客观事物的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等, 更加能够表现事物精神和作者个人情感的投入, 从而给人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受。

线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 线可以划分为很多的种类。平行的线、曲线、切线等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线所表达的寓意和情感都不相同。细而弯的线能给人带来一种轻柔的美感, 直线则给人带来一种挺拔锋利的感觉, 用斜线将形状分割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错落感。艺术家在作品中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使得线的情感表达也不同。线的艺术处理可以加强艺术作品的表达力量。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 都是以线描的方式绘画, 用不同形式的线来进行艺术创作, 如元代永乐宫壁画《诸天神形象》中就是以线描的方式进行描绘, 通过线疏密变化刻画了神像的空间关系和层次。具有流动和飘逸的美感。表现出了神仙的飘飘然超脱于凡间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雕塑在对于人物的写实刻画基础上运用了简明的线条加以意象的塑造。传承了中国古代雕塑以线造型的特点。秦始皇陵兵俑的特点是多以粗狂的直线来塑造, 这种直线的运用给人俑带来了坚挺、威严的气质。而不同的人物, 在军中不同地位的将士在线的处理上都不相同。如将军俑的高大威猛, 泰然自若, 有着非于凡人的庄严及魅力。有的脸上挂着一缕长须, 显得神采飞扬, 目光有神, 表达了人物独有的气质与性格。一般兵卒精神状态更是丰富, 有的神采奕奕显得健康而忠诚, 有的眉头紧锁显得性情刚烈, 有的表情粗犷, 性格厚重淳朴。有的眉清目秀性格和善, 有的目光凝神, 显得谨慎又聪慧, 还有的表情放松眉毛舒展, 面相和蔼。神态各异但雕塑风格和手法却都是在充满体量感的基础上大量的运用了线刻, 以及以线为元素的浅浮雕的雕刻方式。雕塑的形体艺术与绘画艺术特点相辅相成,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很有明显的表现, 造型的形体魅力与韵律、节奏之美在秦俑头部线条中融合的十分恰当, 秦俑的头部刻画是非常精细, 塑造者通过长时间细心刻画将秦始皇的军队的威严表现的淋淋尽致。对陶马的造型处理也是运用了同样的艺术手段。除了马俑的头部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有细节变化的细腻处理外, 四肢与身体非常的概括。没有过多的细节, 这样的艺术处理更加突出的轮廓线的存在。使得马俑的全身远远望去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不同领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在艺术方面人们的审美也发生着改变,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在艺术语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全部为佛像雕塑。佛像造像在继承了以线为装饰的中国古典风格的同时, 在阴刻线的手法中还加入了浮雕的手法。更加增强了线条的力度。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像是将线条和浅浮雕融合在一起, 来表现出衣纹的重叠和层次, 使得雕塑的整体感不会因为衣纹的繁琐而遭到破坏。后期北宋的曹仲达在原来印度薄衣附体的佛像造像风格基础上, 加入了中国人的形象特点。这一处理手法成为了当时的特殊风格, 衣服轻薄透体, 线条均匀流畅, 联系紧密, 韵律生动, 呈现了人体的动态美。衣服紧贴于身上。好像人刚从水中走出来一样, 被称为“曹衣出水”。这种风格更加丰富了线条在雕塑中的表现形式, 在表达佛像威严神秘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佛像的高雅、柔美。在绘画方面, 大概分为以顾恺之为代表的“密体”和以张僧鹞为代表的“疏体”。“密体”的线的运用富有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均衡的节奏感。这样的线被人们称为“春蚕吐丝”在他的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这种风格表现的尤为精美。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 第5篇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是包含了很多技术,同时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以下来介绍下: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原始且直接的情感与意念。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发现自身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艺术创作或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也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借助音乐、绘画、舞动、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

【概念】

表达性心理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心象思考,这种心象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

在心理学上,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且可以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被记忆扭曲,可以让个案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可再完整地回顾或比较它,从中产生新的发现及洞察,触动更深一层的感觉。

【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案例分析】

心理专家给我们讲了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四岁的小男孩,不习惯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另一个是职场女性,觉察到自己有点强迫行为,需要解决。

第一个案例中的四岁小男孩上幼儿园一年,非常害怕去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医生便用让他在白纸上涂鸦的方式或者陪他一起玩沙盘游戏,通过这些媒介为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绘画,来访者在表达些什么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那些看似凌乱没有章法的涂鸦中,有可能是当事人情绪流露的一种方式,随着那些线条与色彩在纸上的展开,情绪也一点一滴地宣泄在纸上。绘画表达没有威胁,属于自然而然地流露当事人的潜意识,将复杂甚至是奇怪的感受表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当事人发现自我改变的能力。同时,涂鸦也是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表达,可以促进绘画者的自由联想,这种积极的想象可以提高心理自愈能力。即便是四岁的小男孩,在他的涂鸦当中也包含了以上的内容。绘画疗法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画线条、画颜色、画图形,可以一个人单独画,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完成一幅画,还可以把从画册上剪下来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新画,叫“拼贴画”。可以自己任意涂鸦,也可以按照心理咨询师提示的主题要求去画,比如画“我的家”。绘画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会和当事人有一个对于作品的分享,通过这种绘画创作过程以及结果的分享,达到当事人对自身心理困境的理解和疏通,而让其达到相应的改变。

钢琴演奏中艺术个性的表达 第6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艺术个性;表达

钢琴演奏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含义,演奏者不同的艺术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特征等差异,和演奏技巧、音乐表现等艺术造诣等关注点的不同,会形成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者表现出意趣各异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个性,即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演奏者也会因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心理状态以及乐器质量的好坏而呈现出优劣高下的差异。因此,钢琴演奏艺术个性的表达既是对乐曲总体构思的把握上,也表现在对作品细枝末节的技术、情感的处理上,抑或在演奏时手腕、手指的力度、强度以及节奏、节拍的掌握上等等。可以说,钢琴演奏中的艺术个性,是一种融演奏者生活感受、艺术态度及演奏技巧为一体的精神气质的表达,是忠于原作中基本思想情感,音乐风格等内涵中,又能融于自己的理解和思想,站在时代的审美观念基础上创造性地诠释历史的音乐作品,完善原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与情感表达。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钢琴演奏者的艺术个性表达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一种艺术现象。由于社会和演奏者自身的发展和要求,以及艺术的自律性等因素的影响,钢琴演奏者艺术个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本文尝试从原作品的思想内容、演奏者的音乐感以及演奏者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三个方面来分析钢琴演奏的艺术个性表达构成的因素。

一、艺术个性的表达需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二度创作赋予了音乐作品的源远流长的艺术生命,但这种二度创作必须要符合原作的思想内容,即钢琴演奏要忠实于原作,演奏者应当依照原本的乐谱作为依据,并运用自身的相关能力,使作品之中的音乐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展现。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在演奏上忠实于作曲家的乐谱,乐谱是音乐作品不同于别的作品的标记符号,凝聚看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气质表达等内在的东西,是作曲家辛勤创作的充满智慧的劳动成果,忠实于作曲家的乐谱是每个钢琴演奏者艺术个性表达的前提;而且演奏者在艺术性上也要忠实于作曲家的乐谱,艺术性作为音乐作品总体性的艺术特征,是作者和时代凝结的产物,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因此要忠于乐谱中的音乐性,演奏者认真对乐谱进行练习的时候,应当了解作曲家的风格以及创作背景,并把握作曲家的时代特点以及社会特点,在这种前提下,将钢琴演奏与乐谱完美结合,这是演奏者二次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个性表达的前提。所以,要处理好音乐表演的时代性以及历史性关系,就要寻找到时代风格以及历史风格之间的平衡,只有这些方面之间紧密地结合,才能体现理想的艺术价值。K.G.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其著作《演员自我修养》中描述演员的创造角色的过程时说:“我们是全部从作者和导演那里得来的材料,都通过我们在自己心理复制这种材料,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它,使它获得生命。我们和它融为一体,在心理和形体上都生活于其中;我们通过所扮演人物的热情和情感,创作出活生生的、典型的形象。”③演员出演角色的过程和钢琴演奏者表演过程如出一辙,在忠实于原作品的乐谱基础上,演奏者从乐曲中理解到的情感与自己亲身理解的、经历过的类似情感心理交融起来,才能在在演奏中自如地为每一段音乐配置图像与情节,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个性完美地呈现出来。

二、演奏者的音乐感是艺术个性表达的基础

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而言,音乐艺术属于声音艺术,感受是声音艺术最重要的基础,想象、理解与领悟以及长久的训练而形成的音乐感是实现钢琴演奏个性化音乐表现的心理基础,钢琴演奏者运用自己的乐感去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而人与人之间的音乐感的差异,或许与天赋有关,也与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关。因此,一位优秀的钢琴大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声音的感受和把握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演奏技法的前提,如巴罗克时期的钢琴音乐具有严谨的结构、庄重的特点,古典主义钢琴音乐具有宏大深远的思想内涵;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重视内在情感的表达与宣泄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给予人的感受不同,钢琴演奏者要比常人更具备这种敏锐感受艺术的能力。同时,钢琴演奏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演奏技巧,通过指尖、手臂以及身体多种器官和心灵深处的感受力的完美交融,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训练,对手指下键的力度与速度的准确性和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将自己的心里感受与整个身体的姿态、动作取得平衡。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演奏者的音乐感中也包含对自身以及音乐作品的情感性把握,所以说,强调音乐感受的最终目的,就是感受作品之中的情感感受以及音乐感受,并使之进行良好的融合。情感是音乐艺术的最高精神内涵,她支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赋予演奏者鲜活、个性的动作语言、敏锐的思想以及丰富的情感。音乐的感情是在声音之中表达出来的内容,好的音乐离不开演奏者音乐感的综合表现,离不开情感的润色,没有情感的音乐就像僵尸一样,只有形体而无生命力,可以看到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心理感受的表达,但同时也离不开演奏者熟练的技术。

三、钢琴演奏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每一種乐器专属于自己的表演技术是由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能力和大脑认知系统的心理操作能力两个部分组成的,它们共同承担着把乐谱符号物化为音乐表现的任务,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能力包括手指的准确性、速度、力度等,大脑认知系统的心理操作能力包括大脑的注意分配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手指之间独立运动的快速动作频率来自手指肌肉伸张与收缩的协调程度和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的协调能力。④因此,要提高钢琴演奏技术应当将大脑认知系统的心理操作以及手指系统的生理操作这两方面能力进行整合,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台上演出,使两者达到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钢琴演奏的艺术性是指演奏者通过演奏技术表现出来的音乐感受力以及表现力,其中包括演奏者的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感受等综合能力,如上述分析的心理感受力、情感性等等。钢琴演奏者只有将演奏技术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才能表达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如果只强调演奏技术性而忽视艺术性,钢琴演奏将无艺术个性而言,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表示:“一切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是在那个被他们破坏的程式的废墟上建造新的大厦的,他们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们获得技术的空壳,而在于他们的知识和他们对作品内在意义的把握’。”⑤钢琴演奏者要妥善地处理好演奏技术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自己最为真实的感情,用心灵去弹奏作品的每一个音符才能塑造独具一格的艺术个性。

钢琴演奏中艺术个性的表达与原作思想内容、演奏者的音乐感以及演奏技术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相关,是一种与演奏者的精神气质、生活感受、演奏技巧以及艺术态度等众多方面进行融合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是原作中内容与形式在当下的补充与完善,是作品在艺术上的升华和高度的发展,也是演奏者即兴处理的再创作的精髓展现。(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注释:

①吴肖静,杨秦生.论钢琴演奏中艺术个性的体现[J].文化艺术.2012,1(12):182

②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63~164

③[苏]K.G.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第1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8

谈歌曲的艺术表达 第7篇

关键词:情感,处理设计,艺术表现

音乐的奇妙在于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 它能把人们带到更高的更美的境界。艺术歌曲的演唱作为声乐表演的一种, 其艺术审美价值的体现也必然要靠演唱环节。歌唱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的, 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 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是停留再纸面上的, 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 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作者的创意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声乐艺术表演者必须正确理解和感悟作品内涵, 遵循音乐美学中的真实性原则, 融入个人的主观意念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再演唱时争取做到发于内而形于外, 从而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情感与角色、声音与吐字、歌唱与伴奏、技巧与修养构成歌曲的整体, 歌唱应该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再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分析作品的内涵

演唱中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 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的领会和表达歌曲的艺术意境, 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 发觉歌曲潜在的甚至是作曲家始料不及的内涵。演绎出唱起来更加动人和自然、听起来更有韵味和美感的作品。

(一) 熟读歌词、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

歌曲与乐曲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有歌词。因此对歌曲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环节是要将歌词表达好。熟读歌词、分析歌词、朗读歌词是唱好歌的第一步。通过读歌词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词意, 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者的创意意图, 了解作者要向观众诉说的情感。而且通过朗读歌词, 可以找到歌词本身存在的节奏、旋律的动态, 掌握语调、语气、语势及感情的发展脉络。如歌曲《父老乡亲》:“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喊我的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啊, 父老乡亲。”通过熟读歌词, 感受歌词的意境, 就可以被作者对父老乡亲思念的感情所感动, 也可以确立好唱这首歌的情感基调, 应该是深情、真挚的。也能从歌词中体现出本首歌曲的速度力度应是稍慢、亲切的。

(二) 唱准曲谱、熟悉作品的音乐语言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 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整体设想, 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 歌曲的结构、曲式、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 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 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 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中特别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 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 歌曲强弱、轻重的变化,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潮点和低点。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 要一句一字的, 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 反复练唱, 认真寻味, 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 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二、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设计

(一) 有旋律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 又需赋有律动, 充满活力。有的人歌唱时生怕忽略了某个音, 唯恐“不卖劲”对不起观众, 于是他们不但非常认真的、准确无误的唱出每一个音, 而且对每个音符都很强调。这样的演唱是拍拍都重、音音都强、声声响亮。实际上, 唱歌时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 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来即可。

节奏不仅要注意强弱拍的规律, 更要注意后半拍的唱法。歌曲中有的乐句常从后半拍起, 甚至从弱拍的后半拍起, 这常常使初学者感觉到一些困难。他们掌握不好准确的时间。但唱好后半拍最主要的还在于时值上的准确性, 而且要掌握律动上的分寸感。一般说, 从正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叙述、肯定的情绪。而从后半拍起音的乐句则通常表现感怀、赞叹和询问、思考的意境。因此, 这个作为乐句起音的后半拍音, 应起的非常轻柔, 赋有流动感, 成不稳定性。唱这种句子应该有请进来或流出去的感觉。

(二) 细腻流畅的行腔

如果说节奏是歌曲的骨架, 那么行腔则是歌曲的皮肤。行腔要求圆润、细腻流畅。要达到这一要求,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连贯一气呵成

行腔的目的是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而中心思想又是由每一乐句的意思相连接组成。也就是说, 思想一连贯才能够使行腔流畅。因此行腔是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 即唱歌要一句句的唱而且每一句都是一气呵成的将它唱完。如果只是一拍一拍的唱, 这样唱腔一定是一顿一顿的, 既缺乏美感又不能深刻的表达歌曲的感情。

2.抑扬顿挫, 层次鲜明

节奏讲究律动, 行腔则讲究抑扬顿挫。平铺直叙就没有表现力。每一首歌曲都有高潮, 高潮之前应有准备, 之后应有收尾。每一小乐段也有小的起伏, 每一乐句也都有小的变化。就是一个延长的单音, 演唱时声音也应流畅有发展, 也可以渐强, 也可以减弱。对抑扬顿挫应进行研究, 着意刻画安排。在舞台上, 加入层次对比差别不大, 观众就体会不到。所以行腔时的抑扬顿挫一定要给予极大的夸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处理和把握情感时需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歌曲都是人声来演唱的但歌曲的情感表现则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的。语言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达感情的手段, 人由于情绪的激动, 发出各种不同的赋有表情性的声音, 这是人的有机体内部引起的一种必然的外部表现。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要是歌曲获得生命成为音乐, 就需要演唱者去挖掘蕴藏在作品里那些无法记录的情感内容。

(一) 情感处理要准确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如颂歌类, 有歌颂祖国的, 也有歌颂家乡的, 有歌颂某一具体事物的。从旋律上来讲, 有的辉煌宏伟, 充满激情, 有的舒展流畅, 委婉抒情。在演唱时把握情感一定要准确。比如《我爱你中国》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两首歌同样是表达赞美之情, 但一个是歌颂地大物博的祖国, 一个赞美的是洁白轻盈的雪花。前者是抒发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感情热烈激昂;后者是赞美雪花纯洁的品格, 感情细腻真挚。如果用《我爱你中国》的感情去唱《我爱你塞北的雪》, 显然是不准确的。

艺术情感的表现需要渐次递进的过程, 在表演时也要体现出不断加深的层次感, 这样才能在最精彩的地方唱出力度与深度, 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 要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

要更好的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 还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艺术情感体验, 广泛涉猎相关的艺术门类, 大量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 而且需尽可能的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 体验人生百态, 拓展生活视野, 积累生活情感。因为歌唱时所表达的情感是个人情感的升华, 是生活情感的浓缩、集中和升华。生活情感丰富了, 容易转化为艺术情感。另外, 还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水平高了, 理解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就会增强, 对作品的情感把握就更准确, 更有分寸。这种对艺术的理解力会使歌者在声、情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者缺一不可, 互为依存, 相互制约。歌者既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而且还要有能综合利用的较高的艺术修养水平, 经过发于内而神趣、快心的震动心灵的艺术境界。

四、意境的想象和忘我的演唱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 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可以把自己想象为一名作家、诗人、也可以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 就是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 其身临其境。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想象得很具体, 那么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生动。“意境是艺术的灵魂和生命线, 歌唱中意在声先, 只有字字意相连, 声声情不断才能情致蕴藉。使声已尽而意不止, 腔虽停而味无穷, 含真情于音端, 寄妙理于乐上。余音缭绕, 让人赏心悦目, 悠然神往”。

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我们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 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 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丰富, 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 去感受生活, 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我国歌唱理论中主张“以意为主, 即意生情, 以情带声, 字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刘锦莲 (江西城市学院330100)

摘要:随着外语教学的日益交际化, 学生们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 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现在,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将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导入

more teachers come to recognize that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should

1.引言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特征之一, 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文化的方式, 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 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 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文化进行相对全面详尽的解读。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应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加外语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强化他们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语言文字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其中即有历史的文化积淀, 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 (张汝德, 2007)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征, 包括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人们的思维模式, 社会行为和社会方式。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 语言又受制与文化, 反映文化。语言, 包括其本身和使用方式都不能脱离文化以及其所依附的民族而存在发展。语言是由人类创造、使用和发展的, 离开了使用语言的人类就无所谓语言;而语言的产生又使人类有了文化, 成为人类文明的表征。语言的这种双重功能及特征, 确定了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 具有三个同一性, 即:主体同一性,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 都是人类创造的;归属同一性, 语言与文化都属于社会和民族, 不属于个人;习得同一性, 语言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也不是与生俱来和父母遗传的。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中所体现或蕴含的文化元素是不可分开。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语言系统自身, 更要了解操这种语言的人如看待事物, 如何观察世界, 如何运用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每个单词都认识, 却无法理解某一短语或句子意思的情况。比如这样一个句子:

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可能很难领会其中的含义。事实上, 如果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就会知道在英语中, dog的形象一般不差, 常泛指个人。上句的意思既为:人人皆有得意日。

同理, 英语国家的人在学习汉语时也会有种种困惑。比如,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描述一个人很红的时候可以用“红得发紫”这样的短语。此处的红和紫其实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简单的颜色词“red”和“purple”, 而是指流行和非常流行。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述方式, 很难有有人可以说得清楚, 它已经成为汉语的整个体系的一部分, 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3.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这种“文化”能学好一门外语吗?不能。为什么儿童可以学本族语呢?这就涉及到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不同。把几

正腔圆, 声情并茂”。所以在演唱歌曲时要正确的处理和把握演唱中的情感。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乐的过程, 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 吐露演唱者的心境, 这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要是忽略了这一点, 即使歌唱者的声音再好、技巧在高超, 那也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在演唱歌曲时要正确处理和把握演唱中的情感, 从而让歌曲达到完美表达的效果。

岁的中国孩子放到英国去上学, 他可以把英语学得很好 (自然习得) , 时间长了还可以把英语当成母语 (汉语就忘掉不少) 。但他的英语仍然是儿童语言水平, 不能与一个在中国培养的英语本科生的语言能力相比, 也不能与英语好的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在缺少外语环境的中国, 我们靠的是正式的课堂教学, 从开始就教的是成人语言, 借助的语言也是成人汉语, 最重要的是, 我们的语言输入承载着文化人的百科知识。语言是记录、表达、传播乃至发展百科知识的工具, 它靠所承载的内容而获得生命。语言本身就暗含着许多知识。我们对一个正在学汉语的外国人说:“他是一个摇羽毛扇的人物”。

这要求他要了解多少中国文化背景呀!”

英语中的典故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我们谈到He is as money-minded as Shylock (他像夏洛克一样掉到钱眼里了) , 我们需要知道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这个人物, 此人心狠手辣, 他放高利贷给别人, 别人无力偿还时, 坚持要从人家身上割下一磅肉。如果读到He decided to carry on this plan in spite of what Mrs.Grundy will say (他不管别人会怎么议论, 决意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 就要知道葛兰太太是英国作者托马斯·顿于1798年写的《加快犁地》喜剧中的一个根本不出场的人物。她有着严格的道德和社会行为观念, 并且因为试图让别人守规守矩, 而招人讨厌。

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广博、生动优美, 许多晶莹如玉的佳句已经成为英语里的固定说法。例如:Someone’s pound of flesh指夏洛克坚持要索取的那一磅肉, 现在用来表达“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要求;无情的索债”之意。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著名诗句:Damn with faint praise, assent with civil leer, /And, without sneering, teach the rest to sneer (寓贬于褒, 用冷眼彬彬有礼地赞同, /自己不去嘲笑, 却怂恿他人冷嘲热讽) , 留在英语中成了固定词组damn wish faint praise.以上几例足以说明, 要想学会文化人的语言, 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优雅与韵味没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办不到的。

4.认知中西文化的差异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耐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对词义, 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 以致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 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他认为, “笔译和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错误, 往往不是因为这个词语的表达不当所造成的, 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找出文化难点, 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解语言难点, 还应重视介绍英语过节的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等。教师自己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 适时, 有效地进行文化认知教学。例如, 龙 (dragon) 在中国是吉祥, 幸福的象征, 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可在西方, dragon是凶残, 邪恶的化身, 它指的是“长有翅膀, 会吐火的怪兽”, the old dragon指的是魔鬼。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性, 若从不同的文化来理解就显得一目了然。若想形容“泼妇”.也许不加思索地选用了中式词汇:“She is really a ligress”不妨吸收一下英语的词汇来表达“泼妇”:She is really a dragon.说明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和误导语言信息的获得。

比如, 英语中peasant不是如字典中所解释的那样, 仅仅指农民, 而是暗含了“粗鲁、未受过教育、社会地位地下的人”这样的涵义。单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是相对比较容易捕捉和发现的。比如中国学生在第一次接触“Christmas”这个单词的时候, 便会或通过老师的讲解, 或通过查阅资料, 逐渐了解圣诞节这样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节日以及它附带的背景知识, 包括起源、习俗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价值观上, 西方人的价值观包括时空观、家庭观、友谊观、隐私观,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绝不会耽误对方的时间。西方人不喜欢清早或晚上不速之客打扰.也反对电话打扰。尊重西方人的隐私权.在

参考文献

(1) 唐琳.声乐教学泛论 (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08:45-49.

(2) 梁广程.乐声的奥妙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04:88-92.

(3) 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 (J)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01.

(4) 朱鹏博.声乐表演艺术 (J) 《山东歌声》1980年第2期;04-11.

情感表达艺术的思考 第8篇

作为人类司空见惯而又丰富多采的一种现象, 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又往往因为这种见惯而被忽略。但无论是被关注还是被忽略, 有一点毫无疑义, 几乎每样艺术都离不开情感表达, 而且这种情感表达在其中起着灵魂作用, 否则就是行尸走肉。虽然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独特的表情方式和手段, 最终呈现方式也不同, 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使得我们于形态各异的艺术中感觉到了近似的东西。也许艺术上所谓的“味道”便是一代表, 它无非是情感表达或融合的方式有种难以尽言的东西在其中, 从而使得各种艺术品都有某中贯通的东西让人们赏析, 似乎既让人费解又让人“欲言又止”, 不忍促读。

文学中情感表达举足轻重, 一直是文学研究者探讨的话题。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怎样形成的?这种情感在作品中有没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意义?它又是如何表达的?应该以什么方式去把握作品中的情感……这类问题不一而足。许多即兴之作的出现更是给我们一种顺自然而为之不用刻意追求的信心, 理性的探讨甚至于扼杀了许多美丽的、转瞬即逝的情感的表达。神游的情感怎可用人为的枷锁来将其套牢?于是许多让情感思想更自由飘飞起来的“晦涩”之作层出不穷, 后现代主义尤为突出。且不去细究其原因, 但可见出人们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的被打破与重组。社会的激荡进步、生活的丰富多元、自我意识的强化、心理空间的飘泊以及艺术上的求新求异等都促使现代人以更加模糊化和陌生化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其至纯至真令人感动。然而这却并不同于“直抒胸臆”, 其“阻拒性”是惊人的。但这种“阻拒性”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重组所能解读的, 而应将其沉落于特定心理中去。可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重构”。这其中的情感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却有许多不需求人们去理解, 更无法用理智去分析的东西, 当再用常规的分析方式试图去说些什么的时候, 将来。其教化功能不言而喻。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画题》中说:“画之有益如是。然后重画, 然则自帝王名公巨儒相袭而画者, 皆有所为述作也。如今成都周公礼殿, 有西晋益州刺史张牧画三皇五帝。三代至汉以来君臣贤圣人物灿然满殿, 令人识万世礼乐, 故王右军恨不克见。而今为士大夫之室, 则世之俗工下吏务眩细巧, 又岂知古人于画事别有意旨哉。”郭熙对古人所描绘的君臣圣贤人物表示赞赏, 认为古人画画别有意旨, 体现了一种伦理大道, 而对当时的文人追求纤巧的作风不太满意。明代吴宽《匏翁家藏集》论道:“古图画多圣贤与贞妃烈妇事迹, 可以补世道者, 后世始流为山水禽鱼草木之类, 而古意荡然。” (《中国艺术论集》岑家梧编著考古学社1949年) 他认为古画多画圣贤、贞妃烈妇, 主要作用是“补世道”, 即对社会的道德风化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对肖像画的教化功能进行描绘的。汉朝王延寿作《鲁灵光殿赋》写道:“图画天地, 品类群生。杂物奇怪, 山神海灵。写载其状, 托之丹青。千变万化, 事各缪形……忠臣孝子, 烈士贞女。贤愚成败, 靡不载叙。恶以戒世, 善以出后。”晋朝何晏在《景福殿赋》中写道:“图象古昔, 以当箴规。椒房之列, 是准是仪。观虞姬之容止, 知治国之佞臣。见美后之解珮, 悟前世之所遵。贤钟离之谠言, 懿楚樊之退身。嘉班妾之辞辇, 伟孟母之择邻。”王延寿和何晏在作赋颂殿时, 都将人物肖像画作以特别记颂, 人物肖像画的兴教化的功“徒劳无功”屡见不鲜, 更有甚的是“牵强附会”。甚至于他的初衷就只是在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波动转嫁出去却并不希望别人能理解其意, 在这种表达的过程中因吐露而寻求心理平衡, 更因别人不甚明其意而倍感放松, 而不至于因自己感情的赤裸裸而让自身“透明”导致一种更大的不安。本意如此, 又何必人为地非弄出个所以然不可?需要提出的是这种遮蔽有许多不是刻意为之, 而是情感本身的头绪繁多, 尤其是在新时期, 许多作家遵从于这种“自然”, 让思绪飘飞起来, 乃至于“不知所云”。

相比之下传统的情感表达略显“匠心”。面对许多作品我们似乎很难将其情感表达方式做出概括, 甚至于很难对其作出评价。这也许是传统文艺理论所面临的困境之一。那么如何去建构与时俱进的文艺理论来应对这种情况呢?首要的是转变思想, 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把文学艺术问题当作科学问题来加以寻根究底, 而应换一种近乎人类情感的感性方式来深入作品, 也许会于“无为中有为”。其次应该有针对性地去对待颠覆传统的作品, 着重发掘其产生的根源以及存在的合理性, 不是试图去评价而是力争去理解, 并于这种理解中求得一种沟通。再次应多关注作者与读者, 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不妨抛弃一些条条框框, 尊重作者表达的需要和读者阅读的需要。

情感表达在传统文学中每每给人们带来细腻的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非经反复品味是不能产生共鸣的。不过这种情感中倒是有许多可以借助某种描述使其明朗化的, 于是就有了很传统的品读作品的方式:注重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而后现代的许多作品当我们踩着这条路走上去时却不尽如人意, 其中的感情更是一种宣泄式乃至于癫狂式的, 相对应地, 再去把握这种情感时就像是一团迷雾, 其“歧义”更是超越以往, 不仅难于把握, 而且有许多是不能把握的, 它本身就是一种“迷狂的言语”。而如想用一种理智的语言去加以概括的话, 总有种牵强附会之感。这种现象的出现让许多作品不能走向普通大众, 而被“束之高阁”, 几乎只有相当专业的学者才能接触到或者说愿意接触, 并将其作为“解剖”的对象。而作为其对立方“快餐文学”却倍受青睐。这不能不说是文学艺术的悲哀, 当然也可以以“雅文学”和“俗文学”以及“阅读期待视野”等来为此开脱。因此能否通过文学理论的倡导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来指引大众, 为众多文学作品寻求被欣赏的出路, 也许正是文学研究者需要做的, “象牙塔”式的研究固然必要, 但绝不能抵挡文学固有的走向读者的需要。

能可谓深入人心。

经过历代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实践和阐释, 形成了有深远影响力的儒家批评传统。兴成教化鉴戒贤愚成为绘画, 尤其是人物肖像画的主要功能, 并且成为中国艺术批评中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传统精神直到二十世纪还继续发挥作用, 不过这种逐渐演化成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在一些领袖像和主旋律作品中,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在作品中的渗透, 比如, 石鲁的《转战陕北》、李琦的《毛主席走遍全国》、刘大为的《晚风》、杨之光的《矿山新兵》都是继承了古代肖像画的“成教化, 助人伦”这一伟大传统, 创造了现代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之作, 这种功能还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华人徳著.《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概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5、6期.

2.单国强著.《肖像画历史概述》.

3.陈池瑜著.《兴教化与中国人物画的功能》.《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9月.

4.萧统编著.《文选》北京中华书局, 1981.

5.俞建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6.《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年.

7.潘运告主编.《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

摘要:情感表达是艺术表现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方式, 也是文学史探讨的常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老套之嫌, 但也恰如情感表达的渐变渐新类似, 有常轨可寻, 也有无迹可寻的苦恼。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第9篇

1 歌唱情感的特性

如何来理解和表达歌唱情感呢?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特性。

1.1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就是指每一个歌者从初学到相对成熟每个不同阶段的总结与体会。歌唱的情感体验和一定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性格, 也就是个性, 它是属于个人的, 它是包括一个人的智慧, 观点以及表现。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歌唱的情感首先在于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所以就算不同的人演唱的是同一首歌, 由于自身经历、个性等的不同, 每一个人对这首歌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 造成每一个人演唱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

正如“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因而, 有很多的歌唱家都会首选与他性格相一致或者相近的曲目, 这样才会更好的去表现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

对于相同的一首歌而言, 由于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特点, 加之每个演唱者在审美意识、情趣、习惯、观点、能力方面的不相同, 因而形成了在感受、表现、理解以及好恶上的千差万别。很明显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不同的歌唱家唱同一首歌, 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精彩, 就是说, 同一首歌曲, 唱的人不同, 所要表达的情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演唱同一首歌其情感体验也会不同, 因为个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1.2 歌唱情感的深刻性

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 毛骨悚然六月寒”, 总是能一曲唱完给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 演唱者只有可以精准的掌握歌曲的中心实质, 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歌曲, 因此, 演唱者要充分的理解歌曲的内容, 风格, 创作的动机以及手法, 对歌曲认真的分析, 了解他要表达的情感, 音乐的高潮点等。

每一个歌唱细节都是要非常注意, 如演唱的《西部放歌》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 我们只有充分的去了解歌曲以及创作背景, 才能唱出大西北人们的情调, 它再现了大西北的辽阔, 也体现了我国对建设、开发大西北的决心, 同时表现了那里的人民对我们党开发、建设大西北战略的支持和拥护。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投情的基础, 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真实情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投情。因此, 对歌曲的充分理解是非常之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歌曲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刻的体验歌唱情感。

1.3 歌唱情感的细腻性

歌唱的细腻就是指歌唱着对每一首歌唱作品内容、情感、节奏和节拍等的全方面的认真的揣摩与表现。一首伟大的歌曲是生命的表达, 要想真实的诠释, 就必须对生命有敏锐的理解。一首歌曲中的诗歌和音乐必须被歌者仔细的揣摩清楚, 当演唱者把他的歌唱和他的生命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的时候, 作曲家真实的写作意图就能够被准确的传达出来。

1.4 歌唱的想象性

歌唱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 它是演唱者在理解歌曲的过程中头脑中所形成的画面, 加工改造原有表象而形成新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所以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去表演, 才能更加贴近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任何一首歌曲作品, 要想获得听众的青睐, 离不开词创作者、曲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听众听的每一个歌曲包含的都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 在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背后还包含了作曲者在创作中, 演唱者在情感表现等方面丰富的内容。对于词曲的创作者来说, 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 都是加入了自身很多的情感创造出来的, 词曲作者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所见所想所感而得到某种灵感, 把这些灵感用歌曲的方式创造出来就形成了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氛围浓郁的境界。歌唱者要充分地表现这种境界, 就要使自己仿佛如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实际是一种真实, 即演唱者本身要心临其境, 这就是说歌者只有真正做到心临, 才能做到其身临。演唱者在表现情感之前, 必须首先要做到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 将情感化为意象。具体地说就是要具有画面感。同时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 演唱者应该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

1.5 歌唱情感的真实性

歌唱感情来自于歌中词曲的内涵, 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或感悟, 然后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结晶, 艺术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歌曲作为艺术方式的一种, 要想使其更具价值, 只有使其更加贴近人的感情, 能够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 如果不对现实题材进行艺术加工, 其审美价值难以得到保证, 也就无法去感动别人。所以, 歌唱者绝不能忽视阅读文学作品, 欣赏戏剧, 影视等要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歌唱者表演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主张在歌唱中既要有对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验, 又要有艺术夸张的技巧与手法。

1.6 感情与声音的高度融合性

声音的好坏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声才会有情, 有情则声会更美。当我们体验了情感的产生, 将它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同时, 还必须要有“声音”这个物质作为基础。好的音色很重要, 音色是指人声与乐器在音箱上的色彩特性与音质, 犹如绘画中的色彩是直接主动人感觉的重要手段。声音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 “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上才可能表达出歌词内涵。歌唱的技术技巧包括歌唱的发声, 唱歌的共鸣, 呼吸以及咬字等。我们一旦站在台上比赛或者给人表演的时候就不能想其他的, 如果在舞台上还在想什么位置、焦点等, 怎么可能进入角色?更不能谈对于情感的表现, 也不可能谈情感与声音的高度融合。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以及表现出的情感才会是歌唱的实质, 因此, 完整的演唱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声音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深情并茂。比如, 我们在唱到一首高兴的歌曲的时候要很好的表现出欢乐, 轻松高兴的气氛, 反之, 在演唱到一首悲歌的时候, 在音库里要选择一种沉重的音色来表达这种悲伤。在演唱一首歌曲, 要全身心的投入, 去理解, 去表现, 通过演唱一首歌, 从中得到提高, 寻求出“自己”来, 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 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通过演唱一首歌, 从中得到提高, 寻求出“自己”来, 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 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音乐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提供完美构型, 并使听者的生命感到美化。

因此, 只有不断地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 学习了解历史, 各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特征, 各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和艺术创作特征, 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 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才能精确把握作品内涵, 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全部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乃歌之魂, 味系情之本, 有情为有味, 味中能生情, 合而用之岂不妙哉!”

2 结论

艺术的最高宗旨就在于“揭示人性, 感悟人生, 呼唤人道”。没有声之功, 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心, 难显声之功。只有声情相结合才是完美的。

摘要: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相继而生,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同时也产生了歌唱。因而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在表达音乐内容的过程中, 从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一角度出发, 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把握歌唱情感体验具有阶段性、深刻性、细腻性、想象性、真实性和融合性六个特点, 真切的表达歌曲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

[2]张前, 王次焕.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05:203.

声乐艺术的情感与表达 第10篇

一、词意挖掘要深

1.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特别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即使是同一个作曲家, 不同的社会环境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只有搞清楚歌曲的创作背景, 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恰当地抒发情感, 表现歌曲中真正的情感意义, 表达词曲作者创作时的用意。比如舒巴尔特词舒伯特曲的《鳟鱼》这首歌, 从表面上看, 表现了小溪中鳟鱼的悠然自得, 钓鱼人静心垂钓的场景。然而作者是想通过鳟鱼的遭遇, 表达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 揭示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的深刻内涵。了解这些, 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表达才能准确定位。再如《我住长江头》这首歌, 原是北宋词人李之仪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真切执著的思念之情。但由于曲作者当年正被反动派通缉, 作者想通过古代的爱情词, 寄托对战友的思念, 渗透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如果演唱时不了解这一点, 往往就会唱得委婉柔美, 而表达不出那种亢奋的力量。

2. 从歌词中体会作品的真正涵义

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作品的真正涵义既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首歌曲作者的强烈情感都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 拿到一首歌曲歌唱者要先反复朗诵歌词, 在朗诵中加以情感化, 从中去体会情感的起伏, 在朗诵中认真发掘和领会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越深, 在演唱时的表达越纯真、越完美。声与情表现的越淋漓尽致, 越浑然一体。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 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才可能让听众得到美的情感享受。

二、情感基调体验要准1

基调准确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发挥。每首曲调都有一个情感基调, 是坚毅豪迈, 是凄清哀婉, 是欢乐热情, 是雄伟壮丽, 还是真挚自然等, 演唱者只有把握住情感的基调, 才能准确地揭示歌曲主题。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以山东民歌为基调, 旋律舒缓明朗,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表现了人民对家乡和解放军的热爱、赞颂之情。歌词运用了“一座座”“一朵朵”“一片片”“一阵阵”等一系列排比, 配上优美清纯的旋律, 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展现在听众的眼前, 同时明亮、甜美的基调使人感受到军民鱼水情深。演唱时要准确把握亲切、朴实、深情的情感基调。如果基调把握不准, 曲调也随之被歪曲了, 而曲调主题就自然得不到准确的表现。

三、演唱技巧要活

节奏速度是音乐作品的命脉, 演唱歌曲中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根据情感的需要去调节最适合的音色来演唱这些作品, 安排好强弱的对比, 处理好每个呼吸的地方。2

1. 掌握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它犹如心脏跳动不能有任何差错, 否则就会面目全非。要把握好节奏应注意节奏的各种关系。

(1) 快慢关系:唱快速的曲子, 要做到快而不乱, 这就要求内心必须有稳定的节奏感;而唱慢的曲子, 要做到慢而不滞, 要注意流动感, 否则就会把人带到沉重呆板的意境中去。

(2) 强弱关系:强音是为表达作品的强烈情感而设置的, 在唱强音时, 要运用弹性呼吸高位置的发声, 表达出来、唱弱音, 并不是声音的位置随着音量减小而简单的降低, 相反, 弱音的高位置比强音的高位置难度更大, 在表达情感时, 弱音的效果有时比强音的效果更深刻、更感人, 更让人回味无穷。

2. 调节歌唱音色

歌唱的音色有许多种, 大体分为明亮积极的和较暗低沉的。演唱技巧及其运用, 对音色的影响是很大的。演唱者要掌握发声技巧, 形成宽厚结实、纤细灵巧、粗糙混浊等不同的音色;演唱者歌唱呼吸对歌唱音色也起到制约的作用, 利用呼吸气流对发音器官所产生的作用方式和相应的力度, 形成铿锵有力、丰满柔和、圆润舒缓、富有质感的不同音色;正确积极地调配吐字器官, 会获得良好的音色效果, 歌唱者吐字时唇的动作发生圆扁变化时, 音色便会相对的圆扁变化, 吐字时当软腭高抬内口腔张大, 音色便会变暗, 反之, 则音色明亮。所以, 演唱者要根据所要表现的艺术作品的需要, 调整音色。

总之, 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生命的灵魂, 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思想意境、精神世界。因此演唱者要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的艺术表达中, 要千方百计通过美妙的声音去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必须做到:“词意挖掘要深”“基调体验要准”“演唱技巧要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音乐能直接抒发和表达人的内心感受, 是一种情感艺术。而音乐中的声乐是能最直接、最明了表达人内心感受的艺术形式。本文就声乐艺术的情感与表达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音乐,声乐,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钟家明.情感表达——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0) .

“海派四家”的艺术形式、表达研究 第11篇

“海派”即“海上画派”。所谓的“海上画派”从广义上说,是指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上海画坛“海纳百川”的众多风格流派的一个集合体,它与“海上画家”往往混淆为同一概念;而狭义上说,即专指其时上海画坛上足以代表新的时代创造的一种风格样式,它与“海上画家”不是同一个概念。通常提到的“海上画派”在人们心目中所涌现出来的,便是以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虚谷、吴昌硕、蒲华等为代表的题材。吉祥,色彩明丽,挥洒生动的人物,花鸟景象。雅俗共赏,不仅作为中国画商品化的最好的选择,同时又提供了传统绘画向近现代转轨的成功契机。

“海上画派”由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画家所组成,以上海商业经济为生存命脉,以书画市场需求为导向,兼顾上海社会各个阶层顾客的好尚品味,是一个附着于新兴文化的画派。这个画派,起于赵之谦,盛于任颐、吴昌硕。海派不仅在当时,在历史上也是很具影响的画派。

本文着重研究“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也被后人称为“海派四家”的: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以及虚谷。以赵之谦为领袖的早期,总体受到了“吴门画派”的传统的规导,由赵之谦的文人学养和金石学影响的书法融入绘画形式,海派绘画的阶段性崛起,在进入中期以后,则由社会学因素和艺术本体因素规导的任伯年的绘画“技”的擅扬以及此期蒲华、虚谷等大家的继起,使画派进入了成熟期。形成了海派绘画的典型风貌,为吴昌硕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前海派”的后期绘画,主要以吴昌硕为标杆,强调其民族绘画的现代性构建以及绘画新旧转型的过程和结果。

赵之谦,字益甫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浙江绍兴人赵之谦的书法受邓石如的影响很大,又参以隶书,魏碑,功力深厚,篆刻取法秦汉,又糅合“浙派”“皖派”之长,印文浑朴秀劲,常以钟鼎和碑刻字体入印,自成一路。因其书法和篆刻上的成就,都有助于他在绘画上的长进。赵之谦擅长写意花卉,早年学陈淳,陆治诸家法度,也受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扬州八怪”中的李鱓、高凤翰的花卉他也钻研过。赵之谦的笔力劲健,用墨饱满,色彩浓丽,有创新精神,又能够从“俗”,汲取了民间赋彩的优点,成为他的艺术特色。究其根本,赵之谦的绘画风格的形式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绘画传统取资,二是书法融入绘画,三是偕俗性的影响。赵之谦创造的艺术新境,显示了绘画逐渐摆脱了清末颓败柔弱气象,标志了中国绘画在近代的振起。赵之谦绘画艺术的探索追求和结果,已经成为一个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设了路径,并将引领其走向成熟、繁荣和鼎盛。

任颐,初名润,字伯年,号次远、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伯年无疑是“海上画派”中最杰出的画家。在其早年积累的民间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任伯年不仅融合了萧山、吴兴、嘉兴、苏州、华亭等不同地区画家的绘画词汇,而且汲取了当时已经传入上海的西洋画解剖知识和写生方法,开创了近代中国绘画的通俗“写实”画风,成为影响20世纪前期绘画主流的新绘画传统。任伯年绘画的通俗性,首先表现在他丰富的绘画题材,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八仙、寿星、麻姑、王母、刘海、龙女、钟馗,到村野世俗中的牧童、钓叟、樵夫、舟人、药农等,综合了民间绘画和历代职业画家常画的题材,为当时市民阶层所熟悉。其题材明显与市场需求相关。任伯年是传神写照的高手,善于捕捉、描摹对象特征的神情,下笔栩栩如生。一般来说,任伯年的花鸟画也是由早年的勾勒工致,设色浓艳的风格,逐渐趋向率笔写意,水墨淋漓。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画家之一。

虚谷,原名朱怀仁,字虚谷,又名虚白,号紫阳山民。藉本徽州,家居江都。曾任清廷将官,与太平军对峙。每至沪上,求画者极多,画倦即罢。虽以书画自娱,但也以此解决生活。虚谷受程邃影响。作品表面稚拙,实则奇峭隽雅,使胡公寿、任颐等心服。虚谷喜画梅,咏梅。虚谷画梅,以枝干纵横穿插取势,线条刚健,笔势凛然,有一股倔强不屈之气。善画花卉,蔬果,禽鱼,亦能山水。虚谷的画,论灵巧,不及任颐,论浑厚,则为任颐所不及。虚谷讲究含蓄,在艺术上令人耐看,可谓晚清画苑的第一家。

浅谈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第12篇

一、对作品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许多声乐教育家都会要求学生歌唱时要“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 就是告诉演唱者在歌唱中“声”与“情”的重要关系, 强调了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 在演唱歌曲前, 就要对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理解其思想内涵及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图。

1. 了解作者和歌曲时代背景。

一首好的作品即是作者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我们拿到一首作品后, 不要急于去视唱乐谱, 而首先要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做个深刻的理解, 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该作品的写作时期和历史社会背景, 分析作品中感情的基调、情绪的起伏、发展和转折的脉络。以张寒晖的《松花江上》为例, 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 当时我国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领, 日本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 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 携老带小,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 有家归不得, 有仇不能报, 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 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要倾吐, 要爆发。当作者见到如此惨景时, 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 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 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 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可见, 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等因素, 对作者的音乐创作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所以要想深刻地了解作品, 就必须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精读词曲、深入理解。

在分析作品过程中, 歌者要精读词曲, 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和作品主人公的形象, 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演唱者把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越具体、越生动越好, 因此要多学习些文学、历史及其他艺术学科的知识, 从中汲取营养, 提高对歌词的理解, 增强歌唱的表现力。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 它是歌曲的灵魂, 要学会分析曲式的结构和旋律的走向以及对把握好作品的高潮点。在此基础上, 分析作品中感情的基调、情绪的起伏、发展和转折的脉络。同时要在歌曲的文学语言和音乐旋律起伏中, 发掘出丰富的感情因素, 引发我们心中的想象, 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 激起内心的歌唱热情, 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 从而艺术的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

3. 努力提高歌唱者的艺术修养。

作为一位歌唱者要深入生活并善于观察生活, 体味生活并感悟生活, 从而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生活情感, 学会联想、触景生情, 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使激情融入其中。另外要多欣赏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 如戏剧、歌剧、舞剧等来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听得多, 看得多, 艺术视野才能宽阔, 处理各种情感、表情的作品时才有东西可拿。

二、处理好作品的速度与力度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关键

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是歌曲情感表达更加深刻、音乐形象和人物感情更加突出的有效方法, 因而歌者要注意歌谱中各种速度、力度及表情记号。

速度是指音乐进行时节拍的相对快慢程度。在音乐表现中, 速度的准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速度对一首歌曲来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有时由于感情表现上的需要, 也有松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很微妙的内心感觉的松紧变化, 是动中求静, 静中有动的微小变化。如:《长城谣》“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歌曲唱到“奸淫掳掠”处, 由于触景生情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形成感情上的小波澜, 因而产生了静中有动的变化, 节拍稍有“紧”的趋势。当唱到苦难当的“苦”和“当”字时, 则是动中求静, 节拍上要稍“松”一些, 速度上“撤”一点, 这样处理后, 歌曲苍凉悲壮、人民群众家破人亡、离井背乡的痛苦生活就表现的更加到位, 从而表达出人民对敌人的仇恨, 激发起人民团结一心, 筑成新的长城的爱国主义情怀。

力度是指音乐进行时音量相对的强弱程度。力度的强弱变化有助于表达音乐中某种性格和表情。歌唱中力度的强弱变化, 首先是根据情感的需要和作品的要求, 按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来处理, 同时又要结合语言逻辑的重音来处理。如:《黄水谣》中“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其中“麦、肥、豆、香”处在节拍重音位置, 而“肥”“香”又是强调的逻辑重音, 演唱时应予以突出强调。

有时, 力度的强弱变化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整体布局。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 整首歌曲采用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手法,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由远处而来, 又由近远去, 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景。

总的来说, 欢快、昂扬情绪的歌曲, 速度快、力度强一些;抒情的歌曲, 速度平稳、力度一般;恬静或压抑情绪的歌曲, 速度慢、力度弱一些。当然, 这都不是绝对的, 要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全面地分析, 灵活处理。

三、美化音色是情感表达的枢纽

字、词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 唱清每一个字、词只是唱出歌词的意思, 要想感人, 做到“字里传情”, 达到歌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准确揭示歌曲深刻的思想内涵, 就必须在语言的处理上下功夫, 对字、词进行润色。

在演唱雄壮有力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 情绪较激昂的歌曲或句子时, 字、词的润色较单一, 字、词的声、韵结合快, 发音的全过程较快, 也可以说归韵快, 咬字、吐字的喷弹力较强, 结实有力, 声音以“刚”为主。如: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演唱情绪欢快热情奔放的歌曲时, 口腔的动作小而灵利, 字词发音的全过程较快, 字的润色也较简单, 声音在口腔的着力点略靠前, 以轻快、有弹性色彩较明亮为基调。

演唱情感内在而含蓄, 速度较慢而深情的抒情歌曲时, 字词的润色最丰富, 字词发音的全过程比较慢, 特别是声母, 即字头的发音过程稍长, 用来表现不同情感的内心世界, 口腔咬字动作较圆滑柔和, 也比较强调字腹部分, 收韵也较慢, 声音以“柔”为主。如:《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中“妈妈我想对你说……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妈”字唱时应先哼鸣, 在唱出字头并强调延长后再归韵。后面“春秋冬夏”的“春”字等, 用延长字尾及慢归韵来润色, 一下子就把歌者与听众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 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让听众仿佛感到是自己在抒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似的。假如没有了字、词的润色, 那么歌曲将是平淡乏味的, 更谈不上什么“情”了。

情在歌唱中起统帅作用, 而美化音色是情感表达的枢纽。歌唱时要根据作品情绪的不同, 通过字、词发音时的润色等, 使歌唱奥妙无穷。

四、恰当处理呼吸是情感表达的重要环节

呼吸的各种变化是一个人用来表达情感的外部特征之一。当

浅析贝多芬艺术歌曲中变和弦的运用

谢秋菊 (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助教422000)

摘要:作为音乐大师, 贝多芬对艺术歌曲予以了相当的关注, 毕生作有艺术歌曲六十多首, 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文即以贝多芬艺术歌曲中变和弦的使用为着眼点, 从和声方面对其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歌曲无论是和声素材的运用还是声部进行的特点, 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功能和声的同时还具有浪漫主义和声使用特征。

关键词:贝多芬;艺术歌曲;变和弦

贝多芬在音乐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他不仅在钢琴、交响曲等音乐体裁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一生作有60多首艺术歌曲, 如《我爱你》、《在黑暗的坟墓里》、《鹌鹑》等;创作了音乐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至远方的爱人》, 是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先驱。

变和弦, 顾名思义就是包含变音的和弦。其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声部的半音化进行, 获得和弦色彩上的对比, 增强和声进行的力度。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巨人, 贝多芬的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运用了相当丰富地变和弦, 是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戏剧性。

一、那不勒斯和弦的运用

大、小调式受古代弗里几亚调式的影响与渗透, 在降低的上主音 (即Ⅱ级) 上构成大三和弦, 加强其对主音和属音的倾向。这个和弦最初由17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学派引入小调中, 故称为那不勒斯和弦, 后在实践中又逐渐将其引入大调中。由于最初常用六和来代替下属和弦的使用, 故称为“那不勒斯六和弦”, 标记为N6。在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中常见这个和弦的运用。

例1《大声哀鸣》

将N6和弦用于属和弦或终止和弦之前的, 用来代替原下属和弦的使用, 体现了那不勒斯和弦的下属功能, 是古典主义和声典型的终止式。同时, 低音部形成半音和全音的级进上行, 加强了低音声部的旋律化, 强化了声部运动的力度。

二、降六级大三和弦的运用

降VI级和弦是在大调中降VI级音上构成的大三和弦, 较之原来的VI级小三和弦, 有两个音明显不一样, 因此其色彩对比十分

人在欢喜时欲高歌一曲放声歌唱, 惬意时哼着小曲摇头晃脑, 悲痛时哭着唱着, 特别是人在大悲之际多数在哭泣中带着音符的唱腔, 而这一切都是由歌唱者本人的情感而左右。由此可见, 在声乐演唱方面, 气息和情感密不可分, 缺一不可。呼吸在歌唱中既是一种物理现象, 又是一种精神体现。歌唱者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情感, 演唱就是一种情感的表露, 是真情的宣泄, 歌唱者自身情感表达方式由自身的歌声而发, 而歌声的支持者就是与情感相融合的呼吸。

歌曲演唱时, 一般应在休止和歌词的“句结” (一句完结) 处吸气。一个乐句有时可以分成两句唱, 有时绝对不能分成两句, 这就是音乐上的“句逗”, 在歌唱上又叫“气口”。如:《祖国颂》分节歌部分中“你看那石油滚滚流成海。”可在“你看哪”后吸气, 或直接到“流”字前稍有留顿抢吸一点气, 这样既可夸张表现石油滚滚奔流而出的气势, 又给后面饱满的歌唱填充气息。也有时把两句或部分歌词连接起来一口气唱完, 可以获鲜明。同时, VI级大三和弦的引入体现了调式交替尤其是对同主音小调的交替的特点。在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中, 降六级大三和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阻碍终止

属和弦有解决到主和弦的强烈倾向, 当用bⅥ级大三和弦代替主和弦出现在属和弦之后时, 音响非常新颖而富有色彩, 使人产生一种“意外”感。

例2《鹌鹑》

上例中bⅥ级和弦反复用在属和弦后面, 积累了不稳定感为大自然暴风雨的来临积蓄力量, 也促使真正的解决的到来。也可以看出, 上例中具有以F为主音的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的特点。

2. 共同和弦

除了上面用法外, 贝多芬在艺术歌曲中还将降VI级当作共同和弦, 以实现远关系调性的转换, 尤其是在调高相差三度关系的转调中最为常见。

例3《阿黛拉依黛》

上例中以b G大调的Ⅰ级和弦和b B大调的bⅥ级和弦作共同和弦实现两个调性之间的转换。与之一致的是低音声部伴奏音型的改变, 这种色彩鲜明的调性对比与前面表现“窃窃私语”、后面表现“波涛澎湃”的情感对比是相适应的。这种转调手法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也常见, 可见贝多芬对其的影响。

三、调式交替变和弦的运用

具有调式交替意义的变和弦是为了表达复杂、矛盾和对比得特定的效果。如:《黄水谣》第三段“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此处虽然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但与第一段要有明显的区别, 情绪是痛苦而深沉的, 要表现出在日寇蹂躏下人民遭受苦难的情绪, 因此演唱时, 可将“妻”字分配到前面一口气唱完, 这样处理情绪会更到位。

总之, 要处理好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 就要善于透彻地分析作品的情绪色彩和风格韵味, 选择合适的速度和力度, 注重修饰字词美化音色, 恰当地把握呼吸, 运用这些表现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才能使听众达到悠然神往, 回味无穷的效果。

摘要: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 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 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 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表达,作品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玉文.《浅谈歌唱的情感表达》[J].《大连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上一篇:局域网共享下一篇:法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