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大市场范文

2024-07-19

小商品大市场范文(精选12篇)

小商品大市场 第1篇

关键词:小商品市场,转型,发展历程,条件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的专业市场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政府在经济体制上的锐意改革, 为市场的孕育提供了极好的温床。同时, 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专业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国门的开放, 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这就意味着对生产资料需求随之增长。市场中物美价廉的商品对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不断提高的居民充满了吸引。

在当时的国情下, 同小商品市场一样的市场如雨后春笋不断滋生。在市场的规律下产生, 由于历史的原因, 市场从管理、经营、销售都出现了问题, 从总体上讲, 中国的批发市场已基本完成发展期而进入调整期, 面临着一个业态提升, 扶优扶强, 功能扩充, 管理升级, 二次创业的严峻挑战。

2 小商品市场概念

小商品指的是产地分散在全国各地, 种类各式各样, 价格低廉, 为百姓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包括百货商品、五金、服装、各类土特产等。

小商品市场就是经营各类小商品的专业市场, 市场管理部门以租赁的形式, 将摊位、柜台、门面等出租给商贩, 对市场内安全、卫生、场地维护进行负责, 而各个商户自己进行独立经营, 也就是说场地的所有权和各个摊位的经营权是相互独立的。专业市场提供场地, 而经营户租赁场地, 联系供货商, 进行销售。

3 小商品的发展历程

3.1 小商品市场形成条件

小商品形成的主要影响要素有区域位置, 周边交通, 配套设施以及商品货源。市场的选址要研究市场的消费群体, 对市场有准确的定位。市场的选址大多都靠近交通枢纽, 从货源地方便到达销售点, 降低商品运输成本,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2 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初级状态、政府引导期、消亡期、恢复与蓬勃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以前, 商贩聚集于城市货物交易的场所, 互通有无, 自发形成的市场没有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形成了小商品市场的最初状态;建国以后, 发展初期, 政府在市场方面加以引导, 对市场进行了必要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进行了梳理, 促进了当时市场的发展, 这段时期小商品市场经历了“引导和整顿”期;计划经济时期,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完善, 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分配、销售都划入国家的计划控制, 小商品市场被统一分配的体制取代, 这段时期为“小商品”;改革开放之后, 经济体制得到解放, 推动了小商品市场的迅猛发展。

4 小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太原小商品市场为例

太原尖草坪小商品批发市场, 是由原晋安劳动服务公司于1992年6月自力更生创办的大型集贸市场, 是市、区政府重点扶持的商贸企业。创办16年来, 累计成交额超百亿, 为国家创收税费超亿元。市场目前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的商户1 800多家, 经营着十几个大类, 数万种商品, 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批发网络覆盖三晋大地, 远至陕北、内蒙城乡, 是目前山西境内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小商品市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地处城区中心造成交通不便;

2) 仓库不能满足需求并且有安全隐患;

3) 狭窄的内部车道不利于停车;

4) 外部经营环境差造成市场档次低;

5) 落后的硬件配套设施;

6) 昂贵的租金造成商家经营成本的提高;

7) 普遍存在无证照经营、违章建筑、黑作坊、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情况;

8) 在治安、消防、税收、管理等方面问题也十分突出。

5 国内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5.1 市场将向园区式、大规模、中高级方向发展

随着大批市场的不断发展, 园区式市场将会形成,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有序、规模化的高级市场将是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5.2 发展专业化且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

有特色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5.3 市场将向城市中、外圈层转移

传统城市中心区域不能满足批发市场发展的需要, 大中型市场将转向对外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地区。

5.4 批发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与物流配送的融合

批发市场与物流配送的融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者的复合, 即批发市场自己配有物流配送服务。另一种是两者的互补, 即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批发市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达到商流与物流分离。

5.5 随着市场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 市场主体转向大型化, 营销手段转向会展化

完成批发市场从摊位式向规模化批发方式的交易转变, 突出了大型批发商独有的优势:资本、信息、价格优势、品牌、服务等。同时, 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充分发挥其交流平台的作用, 成为了市场重要的营销手段。

5.6 市场建设逐步现代化

为加快市场运作效率的提高, 应迅速建设市场硬件设施, 其中市场信息化的改造尤为重要。

6 太原小商品市场发展方向

6.1 市场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6.1.1 优势

1) 政策及规划优势。

政策优势:市场规划项目被列为市、区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 预计招商引资将达数亿元。

规划优势:改造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为打造华北地区规模化、专业化的一流市场奠定基础。

2) 区位及交通优势。

区位优势:地处太原市城北地区, 与太原市环城高速相连。北接石家庄, 与石太、大运、太长等高速公路线沟通, 市场的对外集散能力大大加强。

交通优势:毗邻太兰、同蒲等铁路线, 108国道、新兰路等公路线, 同时距太原市武宿机场直线距离仅17 km, 交通优势尤为突出。

3) 商贸及旅游优势。

商贸优势:太原尖草坪小商品批发市场将利用其政策及交通等优势发展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别具特色的综合型市场, 并将成为太原市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

文化旅游优势:尖草坪区已有2500年的历史且文化古迹众多, 如窦大夫祠、崛围山、土堂大佛。区政府致力于开发把商贸流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的旅游线路, 促进市场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6.1.2 劣势

1) 缺乏市场发展所需的规模和土地。

与全国其他规模化小商品市场相比, 太原尖草坪小商品批发市场规模小, 而且周边土地的开发并不能满足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2) 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

凌乱的功能布局, 不规范的建筑设计以及低的信息化水平都说明了市场初期规划的不科学性, 常常造成进货、出货以及人流的混乱。

3) 落后的传统摊位式经营方式。

原始的摊位式经营方式, 传统单一的交易结算方式导致了市场明显滞后的组织形态。商户各自独立经营, 采用现货交易的方式, 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拍卖交易、代理交易等市场交易方式以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形式脱轨。

4) 过于封闭的发展现状。

太原小商品市场与外地市场之间交流不够, 没有将外地市场引入本地, 也没有将本地的市场发展到外地。只是一味的处于自我循环状态, 这样限制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并导致了市场发展的封闭状态。

5) 有待进一步规范市场的管理与规划。

完善的管理市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统一职能的商品市场管理部门是目前市场所缺乏的。

6.2 太原华北商贸市场的转型模式

6.2.1 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的升级, 工厂规模变大且不断聚集, 加上各种物流配送服务的迅速发展, 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因此,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商品流通市场的作用, 积极转型并适应外部巨大变化是市场发展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也是形成专业化、具有较强竞争力市场的需要。

6.2.2 转型方向

传统的摊位式批发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太原市目前的消费水平, 其市场的发展具备活力应当积极引导转型。市场的发展向有序化、规模化、现代中高级化方向转变。同时, 尖草坪区位于城市副中心, 应积极发挥其副中心职能并与商贸市场有机融合, 逐渐形成现代化的商业副中心。

6.2.3转型模式:现代采购中心和展贸中心并行发展的模式

传统摊位式的市场经营方式, 以及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等原始、单一的结算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现代先进的商贸形态以及统一的市场结算方式已经成为趋势。除了包含传统批发市场的所有功能外, 能够提供综合化的商业服务的现代采购中心还具有休闲购物、现代会展、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

在局部规划区域发展展贸中心也是必要的, 因为它能突出商品展示的功能, 通过商品展示促进买卖双方的交易, 形成集展示、贸易、办公于一体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展贸形式。

6.3 规划总体思路及策略

从世界范围来看, 批发市场的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许多国家的批发市场由展销会、超市和仓储超市、商业中心以及无形批发市场所代替。近几年, 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如温州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势头减缓, 甚至出现有些批发市场交易额减少的趋势。因此, 批发市场需要从制度、组织、经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批发市场的发展才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激烈的国内批发市场业竞争, 华北商贸市场必须做出自身特色才能在众多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尖草坪商业副中心北侧沿街呈轴线发展, 受道路限制, 缺乏规模效应, 档次也比较低。借小商品市场升级改造之机, 引导尖草坪商业中心的发展重心向规划区南移, 将规划区提升为尖草坪商业副中心的核心区。

因此, 规划在借鉴其他成功的市场规划基础上, 结合项目自身发展条件, 对项目进行重新分析定位, 对市场内部进行结构重组, 明确功能分区, 完善配套, 提升市场等级, 强化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形成服务于城市北部的商业副中心和现代化的综合商贸市场。

6.4 规划区定位

根据规划的区位条件、市场需求、项目自身发展条件、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 本次规划将华北商贸市场建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设施齐全, 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和华北地区一流的现代化商贸市场。

参考文献

[1]梁之坚, 周国平.大型市场设计浅论[J].浙江建筑, 2009 (6) :21-22.

[2]曹成喜.现代专业市场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 2010 (4) :96-98.

[3]吴晓, 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 2000 (4) :74-75.

[4]吴晓, 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 2009 (33) :89-90.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简介 第2篇

义乌作为中国小商品的发源地,自然要放在前面说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它是作为小商品交易的一个平台和媒介。不仅承载了它的使命,而且也是伴随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象征。它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文化!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5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88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60%强,连续15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誉”市场荣誉称号,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经营特色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两个市场簇群组成, 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招商网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品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8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500余家。2002年5月,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来义乌视察,为市场挥毫题词:“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6.61亿美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了市场产业簇群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规范,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全电脑管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其中,国际商贸城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市场。2005年,国际商贸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是全国首个购物旅游景区。

2000年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入世为契机,确立“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全新目标,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购物旅游业,加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于2002年10月份开业;义乌海关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上市场于2002年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F、G区于2004年10月份开业,二期市场H区于2005年10月份开业;世贸中心、会展中心扩建等工程正在筹划中,展示出一幅雄伟的国际化蓝图。一区市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总投资7亿元,于2002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余个商位11000多户经营户。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瓷器水晶、相框和饰品配件;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设有台商馆、南方瓷都德化区、深圳原创礼品区等特色区块,汇聚了国内档次最高的工艺陶瓷、水晶、琉璃等工艺品的生产企业。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设施精良,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同时,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信服务、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环境优美,商业气氛浓厚,充满生机,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为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2005年,市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2008年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称号。二区市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核心工程和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由F、G两个主体交易区和两个联接体组成,市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占地483亩,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主要经营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雨具、钟表等六大行业。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主体市场,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精品馆和外贸采购服务中心,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三区市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于2005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46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6000余个。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一楼经营笔墨用品、纸制品和眼镜;二楼经营办公学习用品和体育休闲用品运动器材;三楼经营化妆品、拉链纽扣、服装辅料;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五楼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吸引了意大利、日本、巴西、非洲、西班牙、马来西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入驻经营。三号联接体地下一层为皮革交易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设有高架车道,汽车可达各个楼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义乌小商品的名气不仅仅在于它的现在,更在于它千百年来的沉淀和多少代义乌人勤劳实干的精神而闻名!四区市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四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经营主体19000余户,总投资30多个亿。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

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现在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五区市场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义乌国家商贸名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建筑。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义乌市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37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吸纳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配有电子商务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物流短驳配送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中央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环绕高架车道、大型停车场、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品最高的全球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篁园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篁园服装市场地处义乌最为繁华的绣湖商圈,市场总占地117亩,总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余2011年4月份投入使用。篁园服装市场定位为专业服装市场,符合市场国际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义乌服装市场的竞争力,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优化行业布局,强化竞争实力,突出规模优势,凸显市场商机,篁园服装市场1-5楼布局男装、皮装、女装、童装、牛仔、裤、睡衣、羊毛衫、运动服、衬衫共5个经营类别。

所获荣誉

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称“义乌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和“信用示范市场”称号。2008年,义乌市场面对种种困难实现平稳发展,集贸市场成交额达492.3亿元,同比增长6.8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81.81亿元,同比增长9.6%。在中国小商品城逆势增长势头的带动下,全市其他各类市场发展也非常活跃,全市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13个,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5个。截止2008年底,义乌市场成交额已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万经商大军活跃在市场里;其中,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超过10000名。目前,义乌市场年出口标箱50多万个,出口215个国家和地区;经批准在义乌设立的境外企业办事处2300多家;境外客商在义乌银行开设帐户9000多个;联合国难民署、外交部礼品采购处、家乐福亚洲总部分别在义乌市场建立采购中心,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义乌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在这里,每年要举办40多场专业展会。在义乌,有设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及5个专业货运市场,有国内外货运经营单位600多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15家在这里设立办事处,开通250多个大中城市货运业务,5条铁路行包专列,20余条航线。义乌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

在这里,每周向全球发布世界首个日用消费品批发指数——“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指数的发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义乌小商品行情对全球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小商品 对全球定话语权,它的发布必将会成为世界贸易文化体系中一个鲜明的坐标。行车路线

801路 夜间线路 国际商贸城北二期停车场 → 火车站 票价:1.5元

801路公交车的经过站点:国际商贸城北二期停车场→国际商贸城三期(北)→国际商贸城三期(东)→国际商贸城三期(南)→国际商贸城(东)→国际商贸城→国际商贸城(西)→国际商贸城一期→海亚特宾馆→正华装饰公司(福田寺下)→第三人民医院→省建材技校→大塘下→万界→临时停靠点→国际商贸学校(新凉亭)→上洪→杜元→玫瑰伞业 →上河→后宅街道(后宅派出所)→后宅中学→坞灶→后宅交警队(下畈)→火车站(共25站)802路 市区线路 火车站 → 东洲花园 票价:1.5元 线路更新时间:2011-3-10 7:56:49 802路公交车的经过站点:火车站→洪巡畈→雅楼→马踏石→上周村→前毛店(金备)→临时停靠点→遗安路口→奇山公墓→陶界岭→福田小学→国际商贸城→国际商贸城(东)→国际商贸城三期(南)→福田禅寺(东前王)→江南下朱→下王→东洲花园(共18站)市场免费巴士1路 相关评价:

DP:果然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真是名不虚传,面积非常大,人很多,熙熙攘攘的,非常热闹。价格很便宜,质量也不错,真是佩服浙江人的经商天赋。

PC:市场真心大,两天才逛了3个区,很多东欧的人,浓郁的香水味啊…批发价真心便宜,不过多数批发不零售,要买看东西凭本事了

JS:商品城里外国人很多,尤其是中东的;第二多的就是小孩纸了,可能由于去逛的时候还未开学,看着他们玩的多开心啊,真是羡慕。当然了,再多也没小商品来的多啦,看着琳琅满目的东东,眼睛都要花了。

DW:这里是不会零售的,说的再好也没用。要买就要批发,一箱起卖,喜欢一些工艺品没办法,只能整箱买来,留着送人了,这里如果能零售那就太好了

石狮:小商品带动大市场 第3篇

服装产业应运而生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直接从镇级升格为县级市,并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

改革开放之初,大批海外华侨在回乡探亲时带来了人们从未见过的“洋装洋货”,于是,精明的石狮人从摆“估衣摊”开始了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

有了一些积蓄后的石狮人,用当地所称的“三闲”(闲人、闲房、闲钱)开始创办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并利用海外的原材料进行款式创新,打造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石狮名牌”。

发展初期,政府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服装业在市场带动下快速发展。当地企业利用市场发育快、劳动力成本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灵通等优势,实现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先行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促进,由此形成了产业群生现象。

而石狮服装城的兴建,不仅加快了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而且形成了以石狮为中心,辐射泉州、晋江及周边地区的闽南服装经济板块,并带动石狮“纺织鞋业、五金建材、体育用品、电子机械、食品加工、汽车印刷”六大专业城建设,实现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全面崛起与共同腾飞。

专业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提升“闽派”服装产业的重要平台,石狮服装城既是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的主场馆,也是“闽派”各品牌服装春、秋两季发布时尚信息的首选之地。石狮服装城和“海博会”可谓相得益彰,互动发展。“海博会”不仅成为“闽派”服装企业展示品牌形象、洽谈合作贸易、了解行业动态、交流业界技术、培育产品品牌的平台,也是服装城市场功能的重要延伸。海博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融合,给服装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而服装城以海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商品流通渠道,推动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市场贸易向品牌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依托“闽派”服装的产业优势,石狮服装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完善市场的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实现有形与无形市场并举发展,使其能随时向全世界展示各类“闽派”服装、发布各类服装商情,并及时将服装城商户的各种“换季货”的优惠信息传达到欠发达地区。通过网络终端销售平台,石狮突破了地域限制,将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品快捷地推向世界各地。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石狮在已形成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石狮板块”的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产业体系包括设计、生产、营销,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领域。

从原料加工业看,石狮及周边地区有数千家纺织企业,在染整集中控制区聚集了近百家上规模的染整企业;从成衣加工生产看,以石狮为中心的泉州纺织服装区域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从服装辅料配套来看,各种服装生产要素市场在石狮配套齐全,服装生产所需的拉链、商标、衬布等辅料都可以在石狮及周边地区进行生产,以及配套供给;从市场营销看,石狮实行“两条腿”走路,国内外市场并进,基本形成了全球性服装销售网络,完整的产业体系造就了石狮的“大市场”格局,形成了“小商品、大产值,小洋货、大创汇,小城市、大网络”的繁荣发展局面。

太原小商品市场期待华丽转身 第4篇

日前, 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解放北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大门已烙上了岁月的痕迹, 斑驳的锈点在秋日的阳光下十分耀眼。进入市场内部给人一种敞亮的感觉, 商铺的设置错落有序, 来往的车辆井井有条, 整洁的道路, 全然没有脏、乱、差的现象。

记者来到了一家批发日常生活用品的商铺中, 商户正匆忙地给一辆面包车装货。从商

户口中记者了解到, 最初的市场十分简陋, 下岗职工只能在水泥砌的台子上叫卖, 整个市场一年的销售额只有数万元, 创税那就更无从谈起了。18年的风雨历程, 政府的扶持, 员工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市场。目前, 该市场的销售已辐射到陕西、内蒙古的乡镇中, 整个山西的小商品客户也都到这里进货。据说, “该市场将进行拆迁改造, 我们也想往好的方面发展”, 商户们憧憬着未来。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 小商品改造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太原市政府将小商品市场改造列入政府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中, 决定对市场进行整体改造, 统一规划, 科学改造, 提档升级, 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 健全配套设施。改造后的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 将不再延续以往“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 重点选择厂家直销和厂家代理商, 以及大的经营户进驻, 提高批发的比重, 做活、做大、做强市场, 有目标地选择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 提升市场软硬件质量, 使之真正成为辐射山西省、市、县、区及周边的小商品批发集散中心。

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以五金、家电、文具、餐饮、酒店用品、日用百货、化妆品、家具、电器等各种小商品批发零售为主业, 仓储、物流为辅的大型综合性市场。

如今的小商品市场从市场规模、经营环境还有营销业绩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小商品市场连同周边大小经营户3300余户, 年营业总额达30亿元。仅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 商户就接近2000家, 吸纳6000余人就业, 年销售收入10亿元, 利税2000余万元。市场规模扩大后, 在现有2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基础上新增38万平方米, 改造后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 是原来的3倍。建筑结构为6层框架结构, 地下2层, 地面4层, 总投资约12亿元, 建设期限3年, 年营业额预计可达80亿至100亿元。

大量吸纳就业是此次改造的亮点, 目前全市场从业人员万余人, 改造后可达2.5万至3万人, 新增就业岗位2万余人。

临沂小商品市场建设及物流情况 第5篇

临沂物流简介:临沂市拥有雄厚的物流产业基础,物流业发展迅速,拥有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临沂商城,现已成为全国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中国十大市场强市”、“中国十强文明市场”、“中国市场名城”、“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市场”等称号。

一是现代商贸城闻名国内外。临沂市按照发展大市场构建大物流的思路,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培育,先后出台实施了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采取建设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和改造提升批发市场并重的方针,实现了由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的转变提升。全市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1010多个,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达到56个。其中临沂商城规划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拥有各类大型批发市场93处,营业面积80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个,日客流量30多万人,经营范围涵盖了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众多领域,商品交易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亚、非、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700亿元,位居全国同类批发市场前列,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和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

二是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临沂市规划建设了一批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市区西部综合物流园位于临沂商城西北部,规划占地面积6000亩,直接服务周边60多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拥有金兰、天源、林丰等17处大型物流货运场站,物流业户2600多家,国内配载线路2000多条,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运配载车辆达到8000多个班次,年物流交易额900多亿元;市区东部综合物流园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和经济开发区交汇处,规划占地面积8000亩,形成了以立晨、鲁信、华派克、德正达等现代物流企业为龙头,钢材、五金机电、家居、农资、木材、信息配载等物流基地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年货物周转值已突破600亿元;临港国际物流园以莒南县坪上、团林镇为中心,规划面积5400亩,投资8亿元建设了立晨物流基地、焦电储运中心,以及港通、港田、慧隆等一批物流项目。全部项目建成后,园区年物流总量将达到900多万吨。目前,全市物流园区(基地)达到40多处,年物流总额2000多亿元,物流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县以上城市。市区西部、市区东部物流园,临沭复合肥物流园、临沂会展博览园被省政府列入全省5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三是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居国内前列。2005年以来,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7.3%,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和48%。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航空货邮量年均增速达到26%、34%和40%。企业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实行精准管理,有效解决了配载车辆回空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普通货物配送起步价比省内其他城市低20%,比全国平均价格水平低25%至30%,做到了600公里以内的货物次日送达,1500公里以内2天内送达,3000公里以内3天内送达。

四是培植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物流龙头企业。目前全市物流从业人员30多万人,其中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近5万人,物流专业技术人员4970人,从事物流的企业和相关单位达到5200多家,专业化物流企业1400多家,注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40多家。重点培育了立晨、荣庆、金兰、天源、华派克、财源、中联、北方、盛安等一批物流龙头企业。现有全国物流百强企业2家,山东省物流综合实力50强企业6家。4A级物流企业3家,3A级物流企业2家。山东立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43家,运营实现了信息网络化、仓储管理智能化和监控自动化,为中石化、海信集团、中化集团、富士康、临工沃尔沃等40余家知名品牌提供区域配送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年货物周转值达到450亿元。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拥有1000多辆配有GPS定位系统和车载温控系统的冷藏车、保温车,下设47家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六大营运网络,为美国百事、3M、法国威图、瑞士雀巢,伊利、蒙牛、光明等2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长期物流服务。企业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中国冷链物流第一供应商”,年货物运输量达1400万吨。临沂天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7.6亿元,建设了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临沂天源国际物流园,年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成了占地443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金兰现代物流基地,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被山东省交通厅评为 “物流基地建设示范单位”。

五是物流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临沂市先后建成了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临沂商城”网(LY888.NET)以及立晨物流信息中心、天源国际物流信息中心、鲁南交通物流信息中心、铁通澳龙物流信息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信息平台,其中鲁南交通物流信息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专业物流信息配载中心之一,被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天源国际物流信息中心国际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核心技术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投资1.7亿元建成了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临商网(linsgang.com),为企业提供包括信息资讯、在线交易、物流配送、融资服务、进出口服务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注册会员已发展到25万多家,收录产品信息200多万条,日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亿元,物流现代化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小商品批发市场集锦 第6篇

市场介绍:北京天外天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最早的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面积近万平方米,经营柜台近千张。天外天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经营业态是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商品的品种多样,款式新颖,特别是时尚前卫的饰品,各个消费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所爱。天外天市场的商品货源大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州、深圳、香港、台湾和南韩等地。

经营范围:以首饰、头饰、服饰、手机挂饰、丝巾、手表、手机配件、妇女用品、化妆品、小百货为主营商品;同时经营各种工艺礼品、箱包皮具、文体用品、儿童玩具、不锈钢和塑料制品等十几类万余种生活用品。

地址: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乙9号

电话:010-87802460

石家庄南三条小商品市场

市场介绍: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中南三条小商品市场以年交易额169亿元人民币(2001年)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之一。石家庄市每年4月份举办“中国(石家庄南三条)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交易类别除了最主要的百货市场外,还有其他九个大类的专业市场:食品市场、针织市场、玩具市场、皮具市场、日化市场、五金市场、鞋类市场、音像市场、文体市场等。货源:大多来自于义乌、福建、广州和上海等地区,20%左右为本地生产。

经营范围:食品、针织服饰、玩具、皮具、日化用品、小五金、鞋帽、音像光碟、文体用品等。

地址:河北石家庄市桥东区正东路33号

电话:0311-6086410

湖北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市场介绍:闻名遐迩的汉正街,是大汉口的发源地。它南临汉水,东接长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便是中国中部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呈现一派“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商贸景观。汉正街在中国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个体民营经济之路,并因此享有“天下第一街”的美称。如今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服装、布匹、针织、皮具、鞋类、家电、日化、副食、工艺礼品、文化用品等10个专业大类,计10万多种商品,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

经营范围:服装、布匹、针织、皮具、鞋类、家电、日化、副食、工艺礼品、文化用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正街599号

电话:027-85647376

山东青岛即墨小商品城

市场介绍:青岛市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建于1980年11月,以即墨路、李村路为中心,市场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建设面积6800平方米。1987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先后被评为市、省和国家工商系统“文明市场”,和当时武汉的汉正街齐名。

主营商品:贵重金属饰物、民族工艺品、首饰、玉器、箱包、鞋帽、袜子、运动服、编织工艺品、音像制品、旗袍、晚礼服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聊城路47号

电话:0532-82842344

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

市场介绍:篁园市场是中国小商品城小商品特色最明显的核心市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市场设商位15000余个,主要经营文体、日用百货、五金、电子、电器、钟表、线带、鞋类、钮扣、眼镜等10万余种商品。篁园市场集聚能力强,商品特色优势明显。商品辐射全国各地及162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国内知名商场和流通企业每年直接到市场采购商品数十亿元,出口商品快速增长。篁园市场交通便捷,管理规范,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

经营范围:文体、日用百货、五金、电子、电器、钟表、箱包、雨具、针棉、线带、鞋类、钮扣、眼镜等。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篁园路51号

电话:0579-5395822

广东南国小商品城

市场介绍:广东南国小商品城于2005年6月试业,建成后将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市场。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商铺2000余间。该市场规模宏大、配套完善、交通便利、品种齐全。拥有先进的电子数码交易信息中心、大型的产品展示中心、大型停车场、大型酒店、完善的物流仓储中心、舒适的业主生活小区、方便快捷的超市等配套设施,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批发市场。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越南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营范围:五金交电、金属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皮具、化妆礼品、工艺制品、酒店用品、厨具用品、床上用品、文体用品、食杂百货等20大类30万余种商品。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广佛公路平地路段

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衰亡探究 第7篇

1 发展历程与市场形态

自发起步阶段 (1976年以前) :地摊市场。1909年建成的蚌埠火车站、后续建成的8个货运站及淮河蚌埠港使蚌埠成为早期皖北交通枢纽, 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与蚌埠火车站相邻的二马路原有传统集市, 因交通便利、街市整阔成为小商品交易的首选集散地, 商人、农民云集于此以交易自制手工产品、农产品为主, 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摊市场。

初步形成阶段 (1976—1984) :马路市场。众多下放归来人员、当地农民出于生计参与二马路市场的个体经营, 打破国有、集体经营单位垄断的局面。除销售服饰、日用品外, 还提供缝补、修理服务, 交易活动异常繁荣, 市场规模迅速增大, 依托街道组成庞大的马路市场。

高速发展阶段 (1984—1990) :棚架市场。二马路原有设计规划未曾考虑市场交易的需要, 蚌埠市工商局遂于1984年组织市场各经营单位筹资修建了一个钢骨结构、全顶棚半封闭型市场。市场被划分为各区域, 布置统一柜台, 正式冠名二马路市场。市场内小商品种类丰富, 经营商户多达3000户, 日均客流数万人次, 连续五年年交易额超过1.2亿元, 缴纳税费超过1000万元, 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

停滞阶段 (1990—2001) :棚架市场。1990年前后各地小商品市场全面发展, 在市场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质的提高, 二马路市场没有及时跟进, 交易量下滑、规模萎缩。

衰亡阶段 (2001—2013) :室内市场。鉴于老二马路市场老化陈旧, 2001年起进行重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新二马路市场建立, 店铺被整合到5层的市场大楼内部。由于没有本质提升, 新市场继续衰弱, 难逃消亡的结果。

2 对市场衰亡原因的分析

2.1 经营环境显著变化

二马路市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到上世纪90年代后的衰弱与当时经营环境变化有重要关联:

(1)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改革开放伊始小商品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并迅速壮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品牌意识的增强, 买方市场形成, 小商品市场的竞争加剧、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2) 区域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崛起。二马路市场凭借先发效应、交通优势率先成为在华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市场。不久, 区域内其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小商品市场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山东临沂小商品的市场出现削弱了二马路市场在华东地区的地位。

(3) 小商品流通渠道改变。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厂商设立直销中心、兼具批发零售性质的大型连锁超市介入创造可能, 小商品市场不再是小商品流通的必经渠道, 随着新型商业业态的兴起开始萎缩。

2.2 蚌埠交通优势渐失

二马路市场属于中转市场, 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交通优势, 从生产地购入小商品再向下游零售商批发售出从而盈利, 其兴衰取决与相对其他市场的交通优势。

蚌埠地处皖北, 为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京沪线、淮南线交汇点, 华东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交通建设起步早, 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拥有成熟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 为二马路市场率先在华东区地率先崛起创造条件, 使其辐射范围运至皖北、豫东、鲁西、苏北, 相比之下大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薄弱, 运输能力不足, 其小商品市场辐射范围局限于周边县市。

“七五”计划后, 华东地区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建设全面展开,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渐建成。随着各地交通运输设施普及和能力提升, 小商品流通环节减少, 运输成本、时间大大降低, 各地小商品市场迅速向外扩张。二马路市场的交通优势逐渐消失, 作为中转市场的作用被削弱, 竞争力明显下降。

2.3 规划建设欠缺合理

二马路市场位于市中心, 紧邻核心商业区, 由于缺乏建设现代批发市场的理念, 规划设计欠缺合理性, 造成以下问题:

(1) 市场建设重叠, 缺乏统一规划。2001年市场重建不仅没有将蚌埠市其他诸如太平街市场这样的规模小、设施落后、使用年限过长的小商品市场整合其中, 却于2004年在蚌埠市蚌山区建成具有小商品批发市场功能的蚌埠光彩大市场。市场内部未曾划分小商品经营种类进而合理分工、统一经营, 致使:商户交叉经营, 内部竞争激烈;市场布局散乱, 顾客选购不便;经营秩序混乱, 难于管理。

(2) 地处市中心, 深陷城市用地矛盾。城市土地资源稀缺, 要求集约用地以节约土地资源, 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城市中心用地的商业发展趋势为建设集购物休闲、办公经营、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商业综合体。二马路市场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交通压力沉重, 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其用地让位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为大势所趋。

(3) 空间预留不足, 扩张遭受限制。相比义乌小商品市场400余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二马路市场存在建筑规模小、内部空间有限的问题, 加之地处市中心, 无法扩建扩容, 更不能建成市场群增强竞争力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4) 基础设施不足, 配套服务缺失。二马路市场道路、仓储、卫生、消防等基础设施不到位, 导致交通拥堵、货物堆积、卫生堪忧、消防隐患成为常态。没有纳入餐饮、住宿、物流等配套服务, 商户与顾客的饮食住宿、货运运送十分不便。

2.4 传统经营模式落后

(1) 市场定位局限。二马路市场定位为低端市场, 大多数小商品同质化、质量次、技术含量低, 低附加值, 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 假冒伪劣盛行。当今要素价格上涨, 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低端定位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少。

(2) 交易方式传统。二马路市场一直沿袭现金、现货、现场交易结算方式。事前获取商品信息困难, 选购繁琐, 往来延误;交割时携带大量现金缺乏安全保障;事后反馈困难, 售后服务难以跟进, 顾客维权不易。

(3) 经营理念陈旧。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 个体工商户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意识到经营环境深刻变化, 停留在凭经验、直觉制定战略、计划的阶段, 采取集销售、仓储、居住为一体的组织形式, 不重视广告宣传、没有树立品牌意识, 忽视电子商务的作用, 根本无法适应批发市场的新形势。

2.5 内部运行机制缺陷

(1) 经营主体的瓶颈。市场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工商户, 整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弱、经营层次低、无序竞争严重, 缺乏大型经营主体的示范效应, 无法形成相互促进、抗风险能力强、运行效率高的网络体系, 依靠个体工商户的单独积累推动市场整体壮大十分困难。

(2) 市场管理的制约。市场建成较早, 几经变迁, 管理涉及多个行政部门, 没有进行企业化的市场运作, 致使长期以来市场管理主体缺失、管理责任不明;市场内部缺乏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约束;粗放式管理, 缺乏监管, 秩序混乱, 交通拥堵、火灾隐患、假冒伪劣问题积难重返。

2.6 产业体系没有形成

二马路市场缺乏支持性产业支撑,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最终独木难支, 表现为:

(1) 从纵向看, 没有将工业、批发业、零售业根据小商品生产、批发、零售的轴线整合成产业链。蚌埠工业基础雄厚但小商品生产企业很少, 当地市场的产品大多来自浙江的小商品生产基地, 小商品无法实现产地化。蚌埠小商品批发业中市场经营者过渡依赖小商品批发销售, 在零售方面投入不足, 经营方式单一。零售业中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商业业态直接与生产企业建立进货渠道, 部分取代批发业的市场功能, 从而压缩小商品批发业的生存空间, 小商品市场只能面向小型零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因此, 批发业作为小商品生产销售的中间环节孤立运作, 与上下游产业逐渐脱节。

(2) 从横向看, 没有实现批发业与运输业、仓储业、餐饮业、旅游业、会展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蚌埠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小商品批发业却自成一体、封闭运行。无法形成产业协同机制:既没有促成小商品市场的休闲购物、旅游消费, 也没有大力扶持新型运输企业、大型仓储中心和会展展销, 更没有依托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商务。

3 对传统小商品市场转型的启示

二马路市场是我国传统小商品市场的缩影, 传统小商品市场要摆脱日渐式微的处境必须进行转型重建。地方政府推动传统小商品市场向新型小商品市场转型,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 划行规市, 建立专业市场

划行规市要求小商品分门别类, 分类经营;市场统一规划, 划分区域;经营单位同类集中, 合理布局。划行规市可以优化经营环境, 推动市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倒逼经营者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 注重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创新改进;方便客户, 增加市场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建设专业市场, 意味着根据自有条件和优势建立经营某一特定类别小商品的市场。专业市场需以产业基地或消费市场为基础, 具有相当规模。多个专业市场构成的市场群将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带来规模经济的效益。

3.2 公司化运作, 引入现代管理机制

为克服传统小商品市场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缺陷, 小商品市场应公司化运作。市场由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下成立的公司进行管理, 承担开发建设、配套服务等责任, 鼓励有能力的个体商户创设公司, 积极推动大型批发企业进驻, 倡导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由点到面的推动市场经营主体的全面提升。公司化运作的小商品市场引入现代管理机制, 设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体、实施规范管理, 从而维持市场经营秩序、提高运作效率。

3.3 相关产业优先发展, 构建产业体系

与小商品市场所处的批发业紧密相连的产业包括制造业、零售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信息业等, 支持性产业优先发展为小商品批发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成熟的产业体系则围绕小商品批发业进行产业联动, 实现区域产业整体提升。

建立拥有大型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构建物流网络以取代传统运输业、仓储业、装配业, 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和时间。依托工业基地或消费市场建立批发市场, 使批发市场成为信息聚集、价格形成、供给需求匹配、沟通上下游产业的商贸中枢, 合理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充分利用信息产业技术成果推动信息平台建设, 以电子商务推动有形市场, 定期举行小商品会展营销, 推广购物旅游, 构筑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

参考文献

[1]于爱水, 刘树花.传统商贸批发市场发展困境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商业研究, 2007, (12) .

[2]吴晓, 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 2009, (02) .

[3]蔡达.浅谈小商品市场的大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3) .

[4]欧开培, 周颖, 魏颖.批发市场转型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 2007, (30) .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及动力分析 第8篇

1、场发展迅猛

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坐落于浙江省中部, 始建于1982年, 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20多年来, 历经五次搬迁、九次扩建, 现拥有营业面积260余万平方米, 商位5.8万多个, 从业人员16万多人, 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经营34个行业1503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 包括工艺品、饰品、文体用品、化妆品、小五金、袜业、服装等所有的日用品工业。形成了以篁园市场、福田市场为核心的两大市场中心, 其他专业市场和专业街相互配套、本地市场与市外市场相呼应的市场群落和市场网络体系, 并以此带动浙中及义乌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走出了一条“以商兴市, 贸工联动, 城乡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初步实现昔日的“马路市场”到“华夏第一市”、从农业小县到经济强市、从小城镇到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跨越。其市场发展的具体业态变化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义乌市场业态发展迅速, 从集市式市场到店铺式市场仅用了11年的时间, 市场就已经发展成熟, 而且规模庞大, 辐射面广。为推进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 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又与展会紧密结合, 实行良性互动, 达到集中参展与时时展示相结合, 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2、空间聚合作用强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过程中, 市场经营管理者在不断拓展义乌小商品市场空间的同时, 逐渐形成了区域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小商品市场空间拓展网络。主要是通过在外地投资、合作、合资、承包或以配送中心等形式举办分市场, 形成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中心的辐射国内及国外的母子市场网络, 或由大型企业集团在外地建立营销网络。

在国内市场上, 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川、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湖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自治区建有40多个分市场和配送中心, 占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空间覆盖度为60%左右。这种空间扩散与布局, 对提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知名度, 巩固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的集散中心的地位, 扩大营销渠道, 促进物流业的持续繁荣, 加强义乌与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意义。在国际市场上, 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 到国外举办分市场或营销网络, 建立母子市场联系, 占领国际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在南非、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阿联酋等国建立了分市场。义乌商品出口2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出口商品标准集装箱1000个, 年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 市场外向度达60%。

同时, 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知名度与经商美誉度的提高及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 逐渐集聚了诸多国外商业机构和商人。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在义乌设立了478家商务机构;全球最大的10家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有办事处;常驻义乌的外商达10000余人。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国内同类市场中的地位

图1义乌小商品市场业态变化

1、地位分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在空间拓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抓住“入世”机遇, 围绕义乌市提出的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十五规划”目标, 前瞻性地开展建设小商品市场及流通配套设施, 加快实施和推进商品市场国际化战略, 取得可喜的成效。其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摊位数量、成交额连年猛增 (见表1) , 在国内小商品市场中的地位日趋突显, 成为国内商品市场的典范。

(1) 经营摊位。从摊位数上看,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摊位数占全国的比例持续上升。如, 200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摊位数为2.47万个, 全国为5.47万个, 占全国摊位数的45.2%。而到了2006年义乌的摊位数为5.81万个, 全国为7.14万个, 占全国摊位数的81.3%。说明义乌市场的摊位数扩张迅猛, 在6年内由不及全国数量的一半, 增长到占全国数量的八成有余。

(数据来源:义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志和2006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

(2) 经营面积。总体来说,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面积占全国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的一半以上, 而且呈曲线波动 (见图2) , 如2000年占全国经营面积的62.2%, 2006年为75.5%, 期间不断波动。波动的原因是2000和200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没有增加, 2001年在全国的比重就有所下降;2002年福田市场 (国际商贸城) 一期建成, 面积增加, 其上浮比例大于全国平均增长的比例, 曲线上升。同理2003年下降, 2004年福田市场二期建成, 又上升。2005年和2006年又有所下降。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国内小商品市场也在持续建设中, 但其建设速度没有义乌市场建设的跳跃性大。

(3) 经营成交额。总的趋势是, 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连年上升, 但与全国相比其比重在逐年下降。一方面, 说明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 (见图3) , 另一方面, 也说明国内小商品市场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替代性也逐渐明显。这种结果, 可以说是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在国内拓展的结果, 也是国内其他地区仿效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结果。尽管其比重有所下降, 但其数据上足以证明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小商品价格指数作用

2006年底,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发布, 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商贸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该指数是依据统计指数与统计评价理论, 采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 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 进行综合处理, 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数体系。其积极作用有:该指数将为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 选择经营品种和进货时机, 从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减少生产与经营的盲目性与风险性, 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为市场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指引小商品发展方向,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平衡国际供需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争相低价出口的情况。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的发布, 在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将有利于增强中国小商品市场对于全球小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强化义乌小商品行情对全球小商品行业的影响力, 并对全球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产生积极影响。对扩大义乌市场的知名度, 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模型

动力模型具有整体性。动力模型是一个合力系统, 同其它任何合力系统一样, 推动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的动力因子及其能量组成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系统, 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构方式。其次, 动力模型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历史的发展, 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 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自然界的不断“类人化”, 社会主体自身潜能的不断发挥, 原合力系统将增添许多新的因素和要素。

1、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部动力子系统是由推动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子的总和, 及其相互影响与作用而构成的特有的系统结构。所谓内生动力, 是指市场发展过程中, 市场自身所拥有的、区别于外部因素、客观存在的条件总和。主要有市场结构、交易成本、创新精神、服务效用、经商素质、经营秩序、交易方式、商品质量等, 它反映了一个市场的发展基础条件和现实水平。内部动力子系统是市场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也是义乌市场发挥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前提。

2、市场发展的外在动力

本文将促进义乌市场发展的外来要素统称为外在动力因素, 它们主要有:商业习俗、历史契机、体制供给、政策法规、产业依托、市场需求、社会网络、销售网络等。市场内外各种要素的流动及其相互作用, 无疑会对市场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而改变市场的秩序和规模。

3、市场发展的动力模型

市场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 揭示影响和决定市场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效的主要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系统动力学理论认为, 存在复杂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环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 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 而正是这个结构成为系统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决定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 其模型主要由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和时空条件等因素构成 (见图4) 。

四、结论

综上, 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培育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规模最大、绩效最好、影响力最强的小商品市场。并通过价格指数指导小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商业行为, 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其起步、发展, 直至走向成熟, 可谓极为成功。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和时空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本文为007年度金华市社会科学资助项目 (金社课重120) 。)

参考文献

[1]石忆邵:义乌市场群落发展动力机制[J].商业时代, 2006, (8) :87-90.

[2]义乌工商行政管理局:义乌工商行政管理志[Z].2002.

小商品大市场 第9篇

关键词: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九龙市场

常州九龙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九龙市场) 位于常州市北环路三角场, 地理环境优越, 距常州火车站、汽车站仅2公里, 是常武地区经营日用小商品批发的专业市场。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日用百货、床上用品、针纺织品、塑料制品、电子产品、箱包五金、服装鞋帽、各种布料、文具玩具、饰品工艺品等十大类商品。市场实行工商、税务、金融、保安、水电、通讯一条龙服务, 现场办公, 利用优惠的政策, 周到的服务, 为经商者提供了发财致富的理想场所。

九龙市场曾荣获“武进市十佳企业”、“常州市文明市场”、“常州市流通企业市场十强”和“江苏省文明市场”等光荣称号, 是该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九龙市场逐渐暴露出了许多经营问题, 妨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常州九龙小商品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1、与其它批发市场产品相似, 定位趋同, 竞争压力大。目前, 常州除了九龙市场以外, 还存在着金三角小商品批发市场、九龙新世纪商贸城、路桥小商品市场, 四个市场经营范围和商品品类相似度较高。如表1所示:

此外, 四个批发市场的定位也都集中在低端区域, 基本采用产品同质, 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 导致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消费能力和品牌意识的增强, 九龙市场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 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困难。

2、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体系。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批发市场非常重要, 是现代批发市场升级发展的必要因素。九龙市场部分商户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 依然采用“自己进货, 自己送货”的模式, 既带来了资源的闲置, 又增加了物流成本。此外, 市场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作用认识还不到位, 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意识, 未能积极参与常州周边物流园区建设。因此, 九龙市场至今尚未建立系统的电子商务体系, 缺乏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

3、市场设施不够完善, 商户经营缺乏有效监管。由于建设较早, 规划落后, 九龙市场内道路狭窄, 缺乏大型停车场, 经常造成车辆、商品摊位等占据车道, 导致市场内部交通拥挤。同时, 市场周围缺乏相对集中的仓储区和商务公寓, 一部分商户直接将货物堆放在市场内, 使得市场内的摊位较为凌乱, 既带来消防隐患也严重影响市场形象。此外, 九龙市场自成立以来, 一直采取“放养”政策, 缺乏对商户规范化的监管体系和制度, 导致了九龙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存在着质量偏低的问题, 个别商户在商品销售过程中, 还存在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行为, 严重损害了九龙市场的信誉和形象, 给整个市场经营带来信用危机。

二、常州九龙小商品市场定位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新型商业形态不断涌现, 传统批发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九龙市场必须打破小商品市场传统模式, 抓住时代机遇, 找准定位, 进行自我改革才能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

对此, 笔者建议:九龙市场应该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签署这一重要机遇, 对九龙市场进行重新定位, 力求将九龙市场打造成为“江苏省韩国小商品批发中心” (以下简称“江苏韩购中心”) , 并借此定位走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提升企业发展空间。理由如下:

第一, 九龙市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市场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天宁区, 常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运河港口码头、民航大厦等交通枢纽都坐落在本区域内。市场临近常州市快捷公交 (BRT) 红梅新村站, 市内公交系统非常完善, 公交路线遍布常州市区的各个主要商业中心和居民集中区域。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交通条件上都处于绝对优势状态。此外, 常州也是江苏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京沪铁路、宁沪高速、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常州机场与韩国之间航班也往来频繁。如此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为九龙市场建设“江苏韩购中心”提供了一大助力。

第二, 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压力。一方面正如前文分析, 产品和定位的趋同, 使得九龙市场受到了常州其他三家批发市场的冲击, 削弱了其在常武地区的地位, 市场革新已势在必行。九龙市场应该利用先发效应和交通优势以及在常武地区较大影响力, 率先跳出低端批发的“红海”, 转向特色批发的“蓝海”, 借中韩自贸的机遇, 将自己转型成为本省区域性特色批发市场。

另一方面, 因为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竞争, 九龙市场无法成为全国性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首先, 义乌已经抢占了先机, 率先建立起了大型批发中心, 品种齐全, 规模巨大, 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都是九龙市场难以竞争的;其次, 常州与义乌相距不远, 交通也很便利, 很可能会造成商圈的重合;再次, 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稀缺, 九龙市场地处市中心, 无法扩建扩容, 更不可能建成市场群来增强竞争力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最后, 城市购物广场频频出现已经削弱了很多消费群体, 即便将九龙市场建设成为另一个义乌, 也没有那么大的消费基数。因此, 九龙市场只能集中所有资源, 选择区域特色批发, “江苏韩购中心”的定位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第三, 常州市及江苏省消费基础庞大。常州市包括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和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 截止2015年末, 常州市户籍总人口470.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29.1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70.0%[1]。2015年, 常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5273.2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2%,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12221元, 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0.5亿元, 增长10.3%, 其中, 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40.1亿元, 增长9.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585.7亿元, 增长10.1%[2]。江苏省人口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处于前列, 2015年末, 江苏常住人口7976.3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16.24万人[3]。2015年, 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6.4亿元, 比上年增长8.5%,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8亿元, 比上年增长10.3%[4]。《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6》发布, 2016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 江苏占据了17席, 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六个城市位居前十, 都位于苏南。因此, 九龙市场立足常州, 放眼江苏, 着力打造江苏区域批发市场, 不仅现实购买力巨大, 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第四, 中韩自贸发展带来无限商机。2015年6月1日, 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并在年底获得双方政府确认。自由贸易协定必将进一步降低关税, 扩大双方贸易总额。虽然近期中韩政府关系出现波动, 但是长远来看, 双方的政治经济交往必然会越来越频繁, 韩国商品也会越来越多的走向中国市场。据韩国贸易协会的调查, 中国消费者喜欢韩国商品的主要原因有质量好、美观和价格合理, 随着关税降低, 物美价廉的韩国小商品在中国市场一定很有发展潜力。因此, 九龙市场作为专业批发市场, 抢得“江苏韩购中心”地位, 向特色化、国际化转型, 有助于提升其未来发展空间。

三、常州九龙小商品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针对“江苏韩购中心”的市场定位, 笔者建议:九龙可以考虑兼并或者联合毗邻的金三角小商品市场, 这样既扩大了市区经营面积, 也能增强企业扩张实力, 在此基础上, 九龙市场需要调整其营销策略,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合理展开市场布局, 积极获取品牌代理权

中韩自贸协定范围宽泛, 涉及商品品种众多, 九龙市场应该根据市场前景和顾客需求有针对的进行筛选, 形成特色经营。笔者提议将九龙市场分为五大区域, 经营不同的商品品类:一区为化妆品区, 主要包括兰芝、梦妆、雪花秀等知名韩国品牌;二区为韩国服饰区, 可以与韩国东大门市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销售韩国的流行服饰;三区为电子商品区, 经营三星手机, 笔记本等多种韩国自产电子用品;四区为日用百货区, 引进有韩国特色的一些精致百货, 满足游客日常、节日、婚庆等需求;五区为韩国特产区, 经营刺绣品、韩国结、螺钿漆器、民间艺术品等韩国风格的特产;此外再另设一片美食区, 专门经营泡菜、酱汤、年糕、烤肉等韩式美食, 堂吃与外卖兼有。这样的分类既方便了顾客也便于市场管理, 使市场规划布局更为合理。

在五大商品品类中, 九龙市场挑选部分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与厂家进行代理权谈判, 争取获得一级乃至江苏市场独家代理权, 在此基础上, 将商品分包给市场商户分类经营。这样, 对外由九龙市场统一谈判, 形成合力, 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对内由商户分散经营, 形成活力, 增加经营灵活性。

2、形成区域联盟, 开展品牌连锁化经营

目前, 江苏省内各市都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小商品市场, 这些市场经营方式简单, 商品品种相似, 随着大型生活超市和网购的流行, 人流量大不如从前, 有些市场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针对这一现象, 九龙市场可以发起区域联盟, 将韩购商品推向全省, 扩大九龙市场的影响力, 做大做强韩购批发业务。

首先, 形成区域联盟要展开品牌连锁化经营。九龙市场可以将“九龙韩购”进行品牌注册并连锁化经营, 逐步与省内其他小商品批发市场 (如常熟招商城、淮安汇通市场、无锡五洲国际小商品城等) 签订协议, 以连锁方式在市场内部开辟一个“九龙韩购”专区, 直接从九龙市场进货销售。一方面, 增加了其他小商品市场的特色, 降低商户直接去韩国购物的成本;另一方面, 扩大了业务量, 增强了九龙市场同韩国厂家代理权谈判的实力。通过区域联盟方式, 常州九龙市场可以逐步实现全省覆盖, 形成省内韩购中心的地位。

其次, 形成区域联盟要做好品牌加盟管理。“九龙韩购”作为连锁品牌, 需要加强统一管理。为避免各个市场内部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不良行为, 从而损害整体市场形象, 九龙市场应该设立一个联盟监督机构, 由该机构统一管理市场,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市场监管体系。一要在质量上要严格把控, 不定期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检查, 防止因为质量问题影响整体市场形象。二要在价格上保持基本一致, 禁止商户刻意哄抬价格, 损害顾客利益, 也禁止商户肆意降低价格进行市场窜货, 损害其他商户利益。三要在服务上强化服务意识, 各商户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认真对待售后服务, 对于遭到客户投诉的商户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最后, 形成区域联盟要设计统一的品牌形象。“九龙韩购”作为连锁品牌, 需要设计出独特的门店形象。省内每一个市场的“九龙韩购”专区应该以九龙市场为模板, 可以带有当地特色, 但风格要相似, 通过统一品牌形象, 提升“九龙韩购”整体识别度。

3、建设“九龙韩购”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化物流体系

近年来, 网购已经成为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商业业态已经成熟, 九龙市场必须顺应潮流, 走网购与实体批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首先, 要建立自己的官网, 将“九龙韩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成为具有对外销售、招商引资、物流调配、资金结算等功能的综合平台;其次, 重视与淘宝、苏宁、美团等传统平台合作, 利用主流购物网站平台宣传自己, 扩大销量;最后, 开发手机业务, 让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登陆“九龙韩购”官网, 进行相关业务操作, 实现“移动互联网+”的销售方式。

同时, 高效的电子商务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九龙市场要花大力气整治物流。鉴于市场本身处于市区, 无法进行扩张, 九龙市场需要加大对外投资, 积极参与常州周边四大物流园建设, 即东部东港物流园区、西部常州综合物流园、北部高新区临港物流园和南部武进保税物流中心, 力保在物流方面有自己的专用基地。通过对外物流投资, 将销售业务和物流业务分开, 市场本身地处市区但地域偏小, 适合于开展销售业务。物流业务则通过周边物流园周转,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者结合有效提升了九龙市场整体竞争力。

在物流运行方式上, 建议采用第三方物流, 组织市场商户, 选择实力较强的专业物流公司, 以招标方式将物流业务外包。通过专业物流公司现代化物流体系实现货物省内夕发朝至, 提高对全省各个区域市场的投送能力。市场和商户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销售业务上, 努力开拓更多客户, 扩大市场销量。

4、加速基础设施改造, 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首先, 加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一个繁荣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道路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九龙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宽道路, 至少要能容纳两辆货车并行, 避免一辆货车卸货, 其他车辆无法通行。同时, 对于无法拓宽的路段, 可以采取“只进不出, 只出不进”的交通管制方法, 即在市场内部设置多个出口, 单数出口只进不出, 双数出口只出不进, 避免道路拥挤妨碍商户和顾客通行。此外, 随着“江苏韩购中心”的建设, 九龙市场必然会有很多车辆停靠, 修建一个大型停车场已经迫在眉睫, 这样有助于市场内车辆有序管理, 也可以有效保障道路畅通无阻。

其次, 严格管控车辆。加强对机动三轮车、小货车、电动车的管理, 对车实行统一登记, 发牌通行, 严禁过境车辆进入商业区。同时, 要加强对小商贩的餐车的管控, 防止其在市场内占道经营。此外, 还要协调商户小货车的路线和时间, 避免多辆小货车同时出现在同一道路线上, 造成道路堵塞。

再次, 还要实行规范化市场监管。作为管理部门, 九龙市场必须对场内商户经营进行有效监管:一要有具体规章制度, 让商户们有据可循;二要赏罚分明, 对积极履行规章制度, 表现突出的商户给予减免管理费、发放荣誉奖牌等奖励, 而对于破坏规章制度, 损害市场形象的商户则要进行批评、罚款乃至退租等惩罚;三要对省内其他加盟市场加大巡查力度, 通过条码监控等技术手段和奖罚等物质方法实现市场有效监管。

最后, 要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当前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信用危机呈现高发态势, 制假造假、欺诈顾客、偷税漏税等比比皆是。诚信经营是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 也是建立文明和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九龙市场应该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 以诚信经营为基础, 以商户自律为根本, 以法律法规为保障, 以舆论和社会监督为手段, 提升“九龙韩购”诚信经营的口碑, 塑造文明和谐的市场形象。

5、开展多方位宣传, 提升九龙市场知名度

一方面要扩大九龙市场在常州及江苏省内的知名度, 可以在传统媒体比如常州日报、扬子晚报、公交车身、公交站台广告牌上对“九龙韩国小商品批发中心”进行宣传。还可以借助政府公关, 通过新闻专访, 宣传其顺应时代要求, 进行市场转型, 为打造“江苏韩购中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同时, 有些韩国小商品是有明星代言的, 九龙市场可以邀请其中知名度较高的韩星来江苏参加诸如开业典礼、周年店庆等活动, 借此对市场进行造势。此外, 大学生是追捧韩流的主力也是网络传播的推手, 九龙市场还可以在省内高校策划“韩星九龙见面会”等活动并乘势在一些热搜、贴吧、微博等上面宣传, 不断提高九龙市场“江苏韩购中心”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要扩大九龙市场在韩国知名度。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逐步让韩国商人知道常州, 知道九龙市场。也可以直接通过招商推介会向相关产品厂家推荐九龙市场, 宣传江苏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 增加九龙市场的吸引力, 从而有助于代理权谈判。此外, 还可以与韩国东大门市场合作, 招募优秀的韩国商人来常州九龙开设分店, 既可以实现招商引资, 扩大九龙市场在韩国的影响力, 也可以增加九龙市场特色, 强化“江苏韩购中心”地位。

6、注重商户招商和保护,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业内专家说过:“市场不是建出来的, 是跑出来的。”小商品市场的成功, 不是因为房子建得好, 而是因为有一大批特别能吃苦、非常能干的商人。正是这些商人将全国乃至全球的货物集中到了市场;也正是这些商人, 将这些货卖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因此, 市场建设的奥妙在于选择商人、培养商人, 保护商人。随着九龙市场的转型, 需要逐步对商户进行重新招商, 选择的标准至少有四点:一要有现代经营观念, 认同九龙市场的定位, 对韩购批发的前景看好, 有长远经营的打算。二要有国际贸易意识, 改坐商为行商, 愿意主动积极寻找货源和推销商品。三是要有一定的经营实力, 能够随着九龙在全省区域联盟的步伐进行连锁经营, 在全省各地开拓分店业务。四要有良好的诚信和服务意识, 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管理要求经营, 主动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 九龙市场需要降低摊位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培养商人培育市场。我国许多地方市场为什么垮掉?就是因为当地市场管理拔的毛太多, 全国各地的“雁”飞到那里, 毛都被拔光了, 飞不动了, 只好卖给当地百姓, 结果, 批发市场成了零售市场, 成了掏本地百姓口袋的市场。九龙要有长远眼光, 通过保护商户, 逐渐发展市场, 带动市场立足常州辐射全省, 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外, 提高市场对商户的管理服务水平也很重要, 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需要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作为一个韩国特色批发市场, 九龙市场需要精通韩语、国际贸易和物流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目前而言, 同时掌握韩语、国贸、物流等相关知识的人才少之又少。为此, 九龙市场可以与常州及周边各大院校合作, 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 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 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包括韩语、国贸在内的相关课程, 并选择优秀毕业生去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进行实训和实习, 培养合适的人才。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 传统小商品批发模式难以为继, 九龙市场需要未雨绸缪, 转型更新, 利用地处常州市区的地理和交通优势, 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签定以及韩流文化的影响, 积极布局, 打造“江苏韩购中心”的市场定位, 并从市场及代理权布局、区域联盟、物流投资等方面进行营销策略调整, 逐步发展成为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区域批发中心, 为九龙市场未来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人口结构-常州市政府[EB/OL].http://www.changzhou.gov.cn, 2016-03-07

[2]2015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州市统计局[R], 2016-3-31.

[3]人口结构-江苏省人民政府[EB/OL].http://www.jiangsu.gov.cn, 2016-04-18

[4]2015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局[R], 2016-2-25.

小商品市场与义乌城镇化关系研究 第10篇

一、义乌城镇化现状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 金衢盆地的东部, 市域面积1105平方千米, 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 及其下属行政村716个、居民委员会 (撤村建居) 61个和城镇社区 (居委会) 36个。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 (义乌籍常住人口64万, 市外流入人口59万) 。2011年, 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 成为全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五年累计达241亿元, 年均增长17.4%, 走在全省前列;民生支出占比达56.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5亿元, 同比增长18.7%。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 分别同比增长15.9%和1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1%,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

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在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迈进;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从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义乌城镇化。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史

据《义乌县志》记载, 早在清乾隆时义乌就有敲糖帮进行“鸡毛换糖”, 也就是长途贩运, 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起源。从“鸡毛换糖”, 马路市场起步, 到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 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 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 11个专业市场、20多条专业街相互支撑, 生产、消费、服务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1.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第一代简易马路市场。第一代小商品市场 (稠城) 的发展, 是从县前街“劝、堵、赶”提篮叫卖、到移北门街“明管暗放”部分发证、最后迁址湖清门。1982年9月5日, 义乌稠城小百货市场开放, 城阳区工商所当年总结, 至年底稠城小百货市场每市日有700多个商贩货位, 800多个小商贩, 每市参加购销交易人数一般有3000余人, 多时达5000余人, 成交额较上一年增加221%。第二年底, 市场商贩货位达1050个, 每市参加购销人数少则五六千, 多则近万, 4000多点平方米的湖清门已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2.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新马路第二代棚架市场。1984年12月6日, 稠城小百货市场告别沿街为市、逢集为市的传统历史, 从湖清门迁入新马路北端新址, 开始了进场为市、日日为市的第二代。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 近2000个摊位迅速摆满。1985年初, 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备用地架起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 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二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 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 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3.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城中路第三代棚架市场。1986年9月26日, 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设有固定摊位4096个, 占地44000平方米, 市场内建有综合商业服务及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管理服务大楼。1987年初市场摊位告急。1990年底, 第三代小商品市场设摊总数突破万个, 其中设有固定摊位8503个, 临时摊位1500多个。小商品市场摊位不断告满, 超规划临时加摊不断增加, 整个市场摊位供求比达100︰189。

4.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组合的第四代大型室内柜栏式市场。1992年5月, 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开业。“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其已经攀上了全国70000多个集贸市场的顶峰:面积最大, 10万多平方米;客流量最大, 超15万人次;成交额最大, 10.25亿元;摊位数量最多, 将近1.5万个;入场经营业主最多, 超过了3万人等。

5.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福田第五代国际商贸城。2001年10月, 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2年10月22日, 一期市场正式投入运营;2004年10月, 二期市场一阶段投入运营;2005年9月, 二期市场二阶段建成开业。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商位数上升至5.8万个, 营业面积260万平方米。2005年, 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89亿元, 市场外向度55%以上。

目前的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70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 拥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万种单品。市场从业人员20余万, 日客流量21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6000余个知名品牌在这里常年展示商品, 是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走向中国的桥梁。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11年, 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677.85亿元, 同比增长9.13%;其中, 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15.12亿元, 同比增长12.95%。市场成交额连续21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关口。

三、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的过程

义乌城镇化可概括为以商品市场发展为龙头, 产业集聚为基础,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 以点线面的加速度推进城镇化的过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年为义乌城镇化起步阶段, 城镇化水平从8%上升到12%。在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前夕, 义乌提出了要兴商建县, 振兴义乌。义乌小商品城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义乌市商业中心, 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下, 义乌商业贸易中心, 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与传统轻加工业开始围绕商业中心进一步集聚起来, 初步形成了以小商品为主营内容的专业板块。周边交通便捷的乡镇首先得到城区经济的辐射, 城区近郊的乡镇的工业率先启动, 城区及周边的点式布局完成。

第二阶段:1988~1998年为提升阶段, 城镇化水平由12%迅速增长到41%。1988年义乌撤县建市。1990年5月19日, 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国务院55号令) , 并明确规定每个省市先在一个地方进行试点。义乌先行试点。国有土地有偿制度的实施, 为义乌城市建设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的聚财之道, 土地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显化,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城市建设得以满盘皆活。随着商业资本和向工业资本的转移, 义乌市政府抓住时机, 提出了“工贸联动”的发展策略, 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上议程, 大大缓解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限制, 同时大量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工商局于1992年将义乌小商品市场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义乌政府于1992年兴建了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完成了中国小商品城全面提升改造、整体搬迁的历史任务。义乌专业市场从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 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并形成了全国性的物流网络。义乌市场的升级同时带动了周边县市工业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义乌全市出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趋势。原有的周边乡镇与日益膨胀的城区融为一体, 廿三里、苏溪、佛堂三大中心镇纳入城区“十分钟交通圈”, 成为义乌城区的卫星镇。在商业的带动下, 服务于专业市场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与各种服务业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为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时期。2010年, 义乌城镇化率为71.22%, 比全省62.62%的水平高出8.6个百分点, 比金华市59.02%的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这说明义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重大成果。义乌市政府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分重视和强调小商品的产业支撑, 走上了以商带工, 以工强商, 贸工联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涌现出了纺织、服装、工艺、印刷等一批优势行业, 带动了义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 义乌“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筑形成。2002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义乌市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加快市场国际化建设步伐, 建成国际商贸城, 举办国际小商品展览会, 第三产业迅速扩张, 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品展示、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 会展、金融、物流、购物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 现代化服务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2011年, 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 成为全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

四、义乌城镇化动力分析

1.义乌政府的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定位

改革开放前的义乌, 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基础薄弱, 国家投资极少。改革开放初期, 各地小商品市场纷纷涌现, 许多市场在启动时间、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硬件方面来讲都优于义乌, 但只有义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这不仅归功于义乌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企业的勤耕好学作风, 关键是义乌政府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市场的萌芽和首创时期, 当地政府顶住重重压力, 审时度势, 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 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同时还提出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税收上优惠、法律上保护等扶持政策, 明确了“兴商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

2.专业市场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

专业市场巨大的现金和转账结算支付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9家、保险机构37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金融仓储公司1家。义乌被列为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成立全省首家本外币兑换公司;专业市场货物的堆积需要有发达的物流业以确保其畅通, 义乌是浙江省政府确定的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之一, 是全省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义乌物流园区被列为省部共建的物流基地, 是长江三角洲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义乌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12%, 远低于浙江省18%的平均水平, 低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 形成了明显的“价格洼地”, 吸引了宁波、杭州、温州等周边区域甚至江西、福建等省的货物到义乌中转;为了维护市场交易诚信、公平、有序的交易市场, 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购物的一个重要内容, 快速增长的人口流动导致餐饮酒店和旅游的发展。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中心是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2011年, 全市共接待游客960万人次, 其中境外游客53.17万人次;此外, 专业市场为会展业、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促使城市功能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 学校, 医疗机结构, 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逐步配套, 为义乌城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促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3.专业市场带动第二产业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2.67万余家,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2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 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 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 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20%、全国的80%, 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 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市场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外向度65%以上。市场共吸引了6万多经营主体入场经营, 全国有20多万家企业直接向市场供货, 成为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通道。义乌市场背后的庞大产供销体系, 为全国31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提供了300多万个来料加工岗位, 年支付加工业务费55亿元, 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4.专业市场推动人口聚集

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 义乌成为一座以贸易、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商贸型城市。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小商品研发、制造业不断升级, 为外省份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 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外来建设者涌入。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 超过10万人的省份有江西、河南、安徽、贵州、浙江等省份。其中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万人;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县市的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 并以金华、温州市人口为主。

义乌小商品市场日益扩大带来相关的连锁反应, 为义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人口、资金、产业等各种要素的集聚, 市场的地理边界与相对固定的城市物理边界日益重合, 义乌将不断呈现从“经营市场”到“经营城市”的转化。

摘要:通过阐述义乌现阶段的城镇化情况及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历史, 对小商品市场推动义乌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 最后对义乌城镇化的动力进行总结。

关键词:专业市场,城镇化,义乌

参考文献

[1]楼小明.走进义乌[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8.

[2]陆立军, 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小商品大市场 第11篇

深圳凯虹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虹公司)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拥有系列注册商标排他许可使用权,同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凯虹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就第1326256、1326257号注册商标涉及的手机商品等进行市场维权打假。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凯虹公司以凯虹公司的名义提起维权诉讼。

被告何某为北京市海淀区金五星百货批发市场业主,其商铺主要从事手机销售业务。2012年10月,凯虹公司发现何某在其商铺内销售假冒其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于是,凯虹公司将金五星百货批发市场公司(以下简称金五星公司)及何某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连带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2万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何某作为涉案手机的销售商,未经权利人凯虹公司许可,擅自销售标识有 商标的手机。从一般消费者的感官来看, 图形标识显然与 构成近似,如不施以特别的注意,容易造成混淆,使用 作为产品的显著标识,构成商标意义上的使用,主观上具备了搭便车的故意。

法院认为,何某作为涉案手机的销售者,既不能说明产品合法的来源,亦未提交证据证明产品提供者,何某应当就其行为承担责任。金五星公司与何某是两个经营主体,金五星公司在摊位租赁合同、承诺书中已经明确要求商户不得销售侵害他人权利的产品,并且建立了日常的巡查制度。金五星公司并非涉案商品的直接销售者,亦无证据表明其明知或应知商户销售涉案商品的行为,不直接因商户销售涉案商品而获得额外的利益,所以金五星公司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主观上不具有过错,法院依法驳回凯虹公司对金五星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最后法院判令何某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5千元,驳回了凯虹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小商品维权案件与日俱增

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和经济原因,其提供的产品价格便宜,市场交通便利,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价廉物未必美”,假冒伪劣产品增多,给权利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低廉的假货损害了权利人正品的销售渠道。随着权利意识的增强,众多知名小商品生产厂家开始走上维权的道路。

近几年来,这类案件数量呈现规模化趋势。权利人带着公证人员围绕市场购买一圈产品,即可完成取证,公证机关出具公证文书后,权利人即向法院起诉一批案件。这样在小商品市场维权案件中,特点非常鲜明,即一个原告,起诉一个市场众多商户。案件规模化,当事人非常集中。

另外,涉案产品均为低附加值产品。被诉侵权产品多为一些技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如主要通过一些伪造、仿造的手法来制造日常生活小商品,如家居装修的产品、锁类五金产品、灯具产品、鞋类产品等。这类产品制作工艺简单,无需大型设备即可生产,制造商可以隐蔽进行生产和批发,销售渠道隐蔽,一般也难以直接找到生产商,而且侵权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数量庞大的低附加值假冒商品林立,给权利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这类案件的第三个特点是案件和解难度大。在市场、商户和权利人之间的这场博弈中,商户或者法律意识不强,或者举证能力不足,不同意和权利人和解。部分商户质疑权利人钓鱼式维权,或者质疑权利人维权的动机,坚决不同意赔偿。由于对事实和法律认知不足,造成案件和解难度加大。

第四个特点是侵权行为屡禁不止。在这类案件中,权利人反复进行维权,同一市场,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的商户销售假冒产品的情形,侵权行为屡禁不止,加大了维权的难度。

从法律角度规范市场行为

如何规范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活动,在充分保障权利人的利益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加大市场规范运营,成为当前这类经营模式的难题。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首先,树立诚信、合法经营的意识。从权利人、市场、商户的角度来看,诚信、合法经营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通过假冒、仿造正品的形式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做法不仅会损害权利人的利益,也在侵害消费者利益。而且从长远来看,短时期内的仿冒产品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这种利益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小觑。经营仿冒产品,一方面遭到权利人的维权,经济赔偿数额有可能会损害到商户的营利,而同时也会损害到小商品市场的商誉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另外,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利益,将会进一步加剧小商品市场、商户与消费者对立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害也会导致经济赔偿,从而危及到小商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其次,应当正确厘清权责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责明晰才能构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商场和商户之间,商户和商户之间的模糊的经济关系,不仅导致司法机关送达难、执行难,更容易引发商场和商户之间责任不易区分,最终会损害到整体的经济利益。商场的责任与商户的责任应有所区分。小商品市场和商户是商标侵权案件中比较常见的两类主体,前者是商场的管理者,权利人需举证证明其具有故意或过失导致侵权行为,才能进而判令其承担责任。后者作为直接侵权行为者,需要举证证明其已经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如审查了商品的价格、标识、授权许可及具备合法的进货渠道,否则需要承担责任。

再次,加强监督,及时发送司法建议。从社会监管的角度来看,司法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假冒产品案件都纳入到民事诉讼中,应当结合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手段综合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对于权利人或侵权人的错误的行为方式和法律观念,在判决生效后加强普法教育,及时向相关主体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其加以改正。

最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根本途径还是应当通过正规渠道去购买产品,而小商品市场的假冒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存在问题,特别是电器类产品存在巨大的隐患。另一方面,购买产品后,应当及时索要正规的发票,便于今后维权,能够明确销售的主体,同时明确销售的时间等。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

小商品大市场 第12篇

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坐落于浙江省中部, 始建于1982年, 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从“鸡毛换糖”起步, 历经五次搬迁、九次扩建。据商务部网站信息,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有面积400万平方米, 经营商位6.2万个, 经营小商品超过170万种, 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7年共举办各类展会40多个, 展会成交规模160亿元, 被会展业人士誉为“永不落幕的会展城市”。

义乌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 现代物流业发达。现有国内货运经营单位600多家, 货运线路直达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 17家国际知名船务公司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义乌海关办事处与宁波港、上海港可实现跨关区一站式通关, 每年有42万个标箱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外向度达55%以上。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 (代表处) 939家,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联合国难民署、外交家、家乐福亚洲总部分别在义乌建立采购中心, 2006年来义乌采购的境外客突破26万人次。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现有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廖文彦 (2006) 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要素主要归结于:①人才支撑;②便捷的交通网络;③完善的配套服务;④建立电子商务平台;⑤市场内部公平的竞争机制;⑥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持;⑦永不落幕的会展;⑧开展对外贸易;⑨政府政策的支持;⑩市场的公司化运作。而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的优势主要为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网络优势、价格优势。

郭兴宝 (2006) 论述到“义乌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成本很低, 价格低廉, 同时“现货、现金、现场”交易方式向展示、洽谈、接单、交易一体化转型的是义乌市场小商品一直以来的经营法宝;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使其成交量不断增长;不断的产品创新是其长盛不衰的“法宝”;无论从从发展空间上、从经营方式上和市场的经营面积上着眼, 义务市场是在依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升级的;在义务市场发展的道路上, 政府的扶持为其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罗晓芳 (2008) 采用图表绘制法解读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市场内在动力系统如商品质量、经商素质、交易方式等, 市场外在动力系统如体质供给、市场需求、销售网络等和时空条件及其相互影响与作用而构成的特有的系统结构。内外因共同作用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优势归结为交易成本, 即价格优势, 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及创新精神的发扬, 即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及相关硬件条件的配置。

三、对现有竞争优势的综述

多数学者及研究人员认为出除去政府对义乌市场发展的扶持外, 义乌市场也一直在依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升级, 如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网络优势和其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竞争优势的建立。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 也扩大了自身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而相关产业又为其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已有竞争优势的确让义乌小商品市场迅猛发展, 让其他小商品市场望尘莫及。同时, 由于这些已建立的竞争优势, 出口贸易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支柱。从“华夏第一市 ”到 现在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生产、流通、研发基地”。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在南非、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阿联酋等国建立了分市场。

四、寒冬阻碍更多奇迹的创造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商品市场行业的奇迹, 在2008年也遭遇了寒冬。据《每日经济新闻》的特派记者对义乌市场商户生存现状调查, 由于在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美元不断贬值、美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商城采购的订单会越来越少, 采购价格会越压越低, 而利润也越来越少。以一家提供最低端调羹的不锈钢材料门店为例, 去年同期该不锈钢的市场流通价格为7600元/吨, 而目前的市场价已经高达9500元/吨。上游钢材的价格变化直接反映到调羹产品的进价上。相同的调羹产品, 去年拿货价格最高时没超过0.3元/个, 而今年, 该产品进货价为0.34元/个。每年近20万元的门面租金, 门店全年净利润须至少达到40万元才能不亏本。以五金类产品约5%的利润率, 赚足40万意味着该门店一年的营业额须达到约700万元。目前一年时间已经过去1/4, 该门店的出货总额才刚刚超过100万元。同时, 美元、欧元、人民币三种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 也导致一些货款很长时间都收不回来。有些货款是美国经销商拖着迟迟不肯给, 有些是进出口公司把货款截下来赚汇率差价。面临这样的局面不止仅限于市场内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 总之义务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出口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

五、国内市场分析

面对国外环境的变化, 若要缓解压力, 首先考虑到的是扩大内销, 国内国际市场平衡发展, 分散投资危险。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如何在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胜出又是难题, 而解决这一难题首要任务是让企业的产品进入新的渠道。对于小商品的销售渠道, 零售店和地摊是传统渠道。而时下, 由于注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悄然改变, 越来越多的小商品生产企业选择进入超市;许多连锁“一元店”、“两元店”开始在城市、乡镇兴起;各地也纷纷建设小商品销售基地。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正往成为广大连锁超市、大型采购商的采购基地, 即“超市的超市”这个方向努力。但小商品也暴露出问题, 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识别度低, 更谈不上品牌的忠诚度。也就是说, 即使在超市销售的产品品牌更迭, 消费者发现的几率很小, 即使发现, 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品牌而放弃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对于超市来说, 对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选择条件也局限于产品合格、价格合适;而连锁店及销售基地出售的产品由于定位在低价上, 大多局限于降低成本而忽视对品质的控制。

六、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以低价、质优、类全来满足消费者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以价格为优势的产业集群化可以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吗?据迈克尔·波特对行业竞争强度的分析:首先现有竞争者越多, 行业竞争强度越大。只在义乌, 袜业企业有14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有2700多家;拉链企业335家;饰品企业700多家;制笔560多家;化装品100多家;另外, 还有织带企业300家, 无缝内衣生产企业90多家, 纺织170多家, 工艺品700多家, 印刷包装750家等。而各家经营的产品以标准化无差异为主, 价格差异是唯一可运用的武器.其次, 潜在竞争者越多, 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由于小商品生产的技术要求不高, 进入门槛低, 其他企业很容易仿制义乌的小商品.通过对这两种因素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价格与规模优势并不能成为其长久优势:由于标准化生产普遍, 致使整个市场竞争强度大, 而价格取胜也就成为销售的源动力, 整个行业的价格也会被拉低。

七、面对困境, 需要新一轮创新, 塑造核心竞争优势

面对金融海啸来袭, 义乌小商品市场想扩大内销, 发扬创新精神, 保持吸引力是关键。本文倡导的创新指的是销售渠道创新、产品类别的硬实力方面的创新和品牌的重新定位以及运营理念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1.销售渠道的更新。

由于现有销售渠道和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上发展的局限, 义乌小商品市场若要摆脱困境, 谋求发展, 在现有营销渠道中继续努力外, 必须寻找新的营销渠道。比如, 仿效沃尔玛成功的经验, 以低价、质优、类全来吸引消费者, 建立大型“义乌商品连锁超市加盟店”, 在各地寻找加盟商。加盟店的好处是, 在投资少量的情况下, 迅速扩大自己的资产与曝光率。“义乌小商品”现有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品牌知名度和发达的配送体系在这时也能发挥重要用途, 这使其有信心、有能力在短时间扩张。有人会考虑到零售小商品市场的利润问题, 本文引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生产销售飞机的波音公司与经营奶粉、牙膏等日用品的宝洁公司, 年销售额相差无几, 而宝洁公司的净利润更多。有人会质疑宝洁是世界名牌, 所以销售量好, 义乌小商品市场怎能媲美。那么重新进行品牌定位, 塑造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是本文涉及的第二创新。

2.开创自有品牌之路, 重新进行品牌定位。

首先应该把义乌小商品市场当作一个具有多品牌多层次产品的集团来经营。可以仿效屈臣氏的成功经验, 开创自有品牌之路, 把品牌当作事业而非商品来经营。自有品牌又称为PB商品 (private brand) 或者中间商品牌, 是零售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于某类商品的需求信息而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零售企业在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提出设计要求, 自设生产基地或者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 最终用自己的商标注册该产品, 并在本商店销售该品牌。

义乌小商品市场可以借鉴“屈臣氏”的经验, 依据品牌定位的标准在市场内部选择生产厂家, 对产品分类, 实现统一贴标包装, 统一定价, 统一配送, 统一促销, 并利用现有资源和配套硬件设施, 营销出一个以“义乌小商品”为品牌名的小商品集团。

其次进行品牌定位调整。品牌定位就是设计企业的产品和形象, 使之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和活动;其目的是要将差别化, 竞争优势做出来.沃尔玛是靠低价起家, 而最终吸引消费者的还是其品质和产品多样化;百事可乐也以低价策略进入市场, 而真正使其腾飞, 成长为今天的百盛集团的是其酷、炫、新的品牌定位。

定位调整的过程中, 主要是考虑如何在众多小商品集团中脱颖而出, 让顾客看到企业的差别化。首先做到从“低成本简单加工 ”的工厂转变为“高附加值品牌创造”。对于已具规模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现今若仍仅定位于低价, 在遍地是低价、标准化的小商品市场中, 无法建立品牌忠诚度。所以对于小商品市场的新定位可借助已拥有的驰名品牌, 打造整体品牌形象。除优质、低价之外, 新奇、时尚、销售跨文化产品的定位必不可少。怎样使产品拥有这些特色涉及到本文的第三个创新。

3.产品类目的多样化。

企业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做其他企业没做, 从而建立竞争优势。以产品类目的多样化为切入点, 建立竞争优势, 保证吸引力。除了对现有产品的改良创新外, 可引进新类目。在发达国家, 销售火爆的小商品市场除了价格优势外还有个相似处, 就是货品多国化、多样化。内部做产品研发可使产品多样化、创新化, 外部可借鉴引进国外热卖产品, 使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多样化、创新化。义乌有这个条件, 因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 (代表处) 939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甚至和国外巴拿马的科隆、阿联酋的迪拜、智利等地, 与其对接的境外小商品市场如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意大利的“中国城”、中东阿联酋的“中国产品交易中心”、南非“中华门”等市场合作, 利用商品信息互换等手段寻找创意、创新产品来源。

4.运营理念、营销思维的创新, 建立企业无边界核心竞争力。

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 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

(2) 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 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

(3) 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让企业续写神话的核心竞争力呢?三九集团, 雷曼兄弟崩塌于一夜之间, 蒙牛的特仑苏营销策划堪称是经典之作, 像这样一个擅长超女式营销的企业也会陷入危机,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营销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技术创新, 品牌塑造, 促销积极, 建立价格优势等硬实力会给企业带来成功。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的建立, 使企业独树一帜, 拥有经营多元化产业的能力, 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塑造, 加强人与企业, 人与集团关联性的理念, 网罗营销及运营人才等软能力, 才是无边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八、结论

上一篇:玻璃建筑下一篇: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