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维护论文范文

2024-08-22

铁路维护论文范文(精选12篇)

铁路维护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铁路,有线通信,维护,故障

铁路通信线路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信道, 用来传输信号。二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散的通信设备连成完整、灵活、可靠的通信网。随着近年来铁路不断提速, 高铁线路的不断开通, 对铁路有线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因此做好铁路通信的维护任重而道远。下面对铁路通信线路维护进行探讨。

1 造成通信线路故障的原因分析

通信系统的故障, 大多是因为通信线路的故障引起。通信线路本身质量问题引起故障的较少, 多数为人为因素。引起通信线路故障的原因有:外力、接头、绝缘不良、雷电、强电及接续错误等。特别是近年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 促使城乡、公路、水利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加以自然灾害的破坏, 都可能严重危及通信线路的安全。

1.1 外力

铁路通信线路敷设于铁路路肩、野外。维护规程要求直埋线路:经过水田大于1.4米, 普通土大于1.2米, 路肩土质大于0.8米, 石质大于0.5M。有得地方在敷设时没有达到规程要求, 因此铁路线路大修、电气化施工、鼠咬、农业活动等因素极易造成的通信线路中断。

1.2 接头

接续处的通信线路完全失去了原有结构对芯线的保护, 仅靠接头盒或者套管进行补充保护, 封焊不好以及强大外力作用可能造成接头渗水进潮, 影响电气特性以及纤芯运用的质量。

1.3 绝缘不良

绝缘不良直接造成通信质量下降, 还会使光纤结构承受应力作用, 造成静态疲劳, 使强度降低甚至断裂。土壤中的氢氧根、金属离子等也会使光纤的吸收损耗增大。此外绝缘不良也会造成通信线路的的防雷、防蚀、防强电能力下降。

1.4 强电影响

在电气化区段, 27.5KV高压回流产生的强电、牵引大电流产生的磁场以及地电流因阻性耦合在接地通信设备上产生的电位差等都会影响通信正常使用, 严重时造成通信中断。

1.5 雷电影响

虽然通信线路都有铠装屏蔽金属层, 当雷电冲击到屏蔽金属层时, 会产生交变电流以及浪涌电压, 造成通信障碍甚至人员伤亡。

2 通信线路的基本维护探讨

2.1 日常维护探讨

我们分析了通信线路故障的原因, 在日常维护中展开针对性的基础维护工作, 定期按计划进行巡检, 及时发现问题, 排除安全隐患、故障, 确保通信畅通;同时日常工作中还要多方位、深层次的做好宣传工作, 使广大群众清楚的意识到铁路通信的重要性, 减少人为破坏引起的故障。

2.1.1 铁路通信线路线路的巡检

步巡与车巡相结合, 每月徒步巡视通信线路径路1次;常性乘坐机车以添乘的方式检查线路径路, 查看是否有路内外施工、线路径路是否异常, 善于去发现存在的问题, 排除安全隐患。

2.1.2 安全隐患的处理

2.1.2. 1 外露包封

地形、地貌的变化, 路内外的施工, 过沟、涵上、桥上的防护钢槽、钢管的锈蚀都会造成光电缆的埋深不够甚至外露, 这些安全隐患在巡检时要及时发现, 及时利用水泥、道砟进行包封防护。

2.1.2. 2 通信线路的查漏、补漏

当电缆进水和潮气时, 造成绝缘阻值降低, 通信线路出现地气、自混、它混等故障。所以查漏、补漏是通信线路维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查漏方法有气压曲线法, 充气检查分析法、气流指示法、乙醚查漏法、卤素检漏仪查找法等。在现场结合地形采用适合的查漏方式进行查漏。找到漏点后, 需要把线路中的气体排出, 便于补漏。补漏方法有绕包法、浇灌法。绕包法处理过程较复杂, 但是强度高, 不会产生二次漏气。

2.1.2. 3 线路故障恢复

施工、人为纵火、破坏、强电击穿都会造成电缆缆芯的自混、它混、地气以及光纤的中断, 通过通信仪表测试出故障点, 采取倒、代、迂回、背带、割接的方式临时先抢通在用线对, 及时对受损的线路恢复处理, 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2.1.3 周期性维护

对通信线路电气特性、金属外护套的性能进行定期测试, 可以确保通信线路的安全、可靠、稳定, 提前发现通信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线路都有使用寿命, 通常通信线路的故障隐患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只有通过定期测试才能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

2.1.4 路内外施工盯控

路内外的施工, 首先要了解其施工目的, 施工地点、影响范围, 施工过程是否对通信线路有伤害。对可能影响到的线路地点要标识清楚, 严禁机械施工。在协调会上及时提出施工注意事项, 必要时发出停工通知书。

2.1.5 迁改割接与竣工图纸的更新

存在安全隐患又无法具体判断故障点时, 需要对其进行割接处理, 及时恢复;通信线路安全受到威胁时, 需要联系各个部门进行迁改, 迁改要及时勘察新路由, 做好割接预案。迁改后对通信线路路由、接头以及芯线的分配图及时进行更新, 便于日后的维护。

2.2 应急抢修

维护工作以预防为主, 安全与质量并重。日常维护中只要制定好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测试,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就能够迅速倒、代、迂回, 确保通信畅通。时刻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抢修时严格按照先抢通、后修复;先主干、后支线;先主用, 后备用原则进行恢复。

在故障发生后, 值班人员首先了解故障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 根据这些情况结合资料初步断定故障发生的大致区段, 及时通知人员前往可能出现故障的区段寻找故障点;测试组在机房进行测试, 数据结合图纸判断具体故障点, 并告知巡查组对测试的数据认真查找。同时抢险组迅速赶往预定地点集结, 配合巡查组进行故障查找。找到故障点后, 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抢修恢复。

3 通信线路地线整治探讨

地线是通信设备的生命线, 为确保通信质量安全、可靠, 地线整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多次组织并参与通信地线整治后, 总结出几点经验:

(1) 接地阻值与标准阻值相差不大。

沿接地体表面射线挖多条20m长小沟, 在尽头挖坑。顺沟布放6.0铁线, 在接地体上把铁线用电焊焊牢, 坑内盘留铁线数圈掩埋。经测量, 此法能降低接地阻值10Ω左右, 此方法常用于已经淘汰使用的明线通信。 (2) 接地阻值与标准阻值相差在10Ω-20Ω通过试验和测试对比, 在接地体2m范围内集中了大约土壤电阻的75%, 因此, 在接地体2m范围内换上比原土壤电阻系数小的土壤或者碎木炭, 接地阻值减少到原来的3/10左右。此法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在地下水位高, 水分流散多的地区效果较好。 (3) 接地阻值与标准阻值相差30Ω围绕接地体挖2m大小的坑, 深度为接地体的1/3左右, 交替铺上土壤和碱盐6—8层, 每层土厚10公分, 碱盐厚2—3公分, 逐层夯实、浇水, 每组用盐量为30—40kg, 水30—80kg。 (4) 接地阻值与标准阻值相差40Ω以上。

在接地体2m外栽下穿满小孔的钢管, 用16mm2铜线焊牢连接到接地体。往管内注入饱和盐水20至40kg, 通过管壁小孔浸入地中。此法可以降低到原来的1/10左右。可在管顶预留活动塞子, 便于补充盐水。

在通信线路的维护过程中, 只有做好了日常维护工作, 才能保证少发生故障, 才能保证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抢通, 才能做好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 使维护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学春.通信线路.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 第2篇

1987年铁电务(1987)401号

总则

铁路通信是指挥列车运行,组织铁路运输生产,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传输各种信息及公务联络的重要设施。通信部门各单位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为用户服务的方针,做到通信联络迅速、正确、保密、稳定。

通信工作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度与性能并重的原则,全面安排,认真完成大、中、维修计划,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经常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铁路通信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维护管理必须树立全程全网观念,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基层建设,搞好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应用先进技术,掌握技术业务,密切协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是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的准则。各单位必须遵照本规则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本规则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铁道部。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

1987年铁电务(1987)401号

总则

铁路通信是指挥列车运行,组织铁路运输生产,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传输各种信息及公务联络的重要设施。通信部门各单位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为用户服务的方针,做到通信联络迅速、正确、保密、稳定。

通信工作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度与性能并重的原则,全面安排,认真完成大、中、维修计划,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经常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铁路通信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维护管理必须树立全程全网观念,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基层建设,搞好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应用先进技术,掌握技术业务,密切协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是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的准则。各单位必须遵照本规则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本规则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铁道部。

总—1条 凡为铁路运营所设置的通信设备,均由电务部门负责维护。铁路各工厂、院、校、工程部门设置的通信设备,纳入铁路通信网时,均应符合本规则的标准,并实行统一调度管理。总—2条 新建、扩建、改建及大修的通信设备,均应按照有关制造、设计、施工的规定和设计文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接管、维修、运用。

总—3条 固定资产的调拨、移设、封存、启用和报废应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调拨的固定资产应保持完整,有关附属设备、备件及技术资料应一并调拨。

总—4条 铁路通信设备原则上不租给路外单位使用。路外单位需租借时,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当铁路需用时,应予收回。

总—5条 铁路通信网的构成、运用和调整,由铁道部统一安排管理。日常分工:干线通信由铁道部管理;局线通信由铁路局和铁路分局分别管理。

总—6条 铁路通信网是国家通信网的一部分,铁路通信必须按照国家关于通信保密的规定执行。凡在通信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应采取保密措施。

总—7条 各种战备通信设备(包括迂回线路和移动通信车)的运用管理由电务部门负责。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设备维护,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总—8条 为保证通信不间断运用,应有计划地提高通信设备交流供电的可靠程度。凡设在信号专用电源区段的通信设备,应设分路保险丝共用交流电源。

总—9条 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实行铁路局、铁路分局、电务段(包括通信段,以下同)三级管理。

铁路局为加强通信的全程全网的管理,在局、分局所在地设置通信段,区间设电务段。总—10条 电务段根据维修工作需要设置有线通信检修所、无线通信检修所、中修队、领工区、通信机械室、电务试验室、工区等专业维修单位。

总—11条 铁路局应配备电务试验车;电务段、电务大修队需备轨道车、检修测试车等相应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维修车辆。

总—12条 通信设备实行大、中、维修三个修程。维修工作包括:日常检修、定期轮修、重点整修。

日常检修是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故障因素,确保通信畅通的经常性生产活动,包括日、旬、月、季、半年检修测试工作。

定期轮修是恢复、改善与提高设备强度和性能的修理测试工作,故修周期可根据设备使用频繁、重要程度而定,一般为一年及其以上,应逐台、逐段、逐电路的进行。

定期轮修中,凡能替换的设备,实行入所轮换修,不能替换的设备,应组织专业班组集中修。

重点整修是工作量较大,无固定周期,一次性的设备整修工作。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各维修单位均应实行检修负责制和质量检验制等科学管理方法。检修周期如须变更,应按通信网管理分工原则,履行审批手续。

总—13条 电务段应根据本规则规定和上级要求,结合设备质量状况,编制年(月)维修工作计划及质量提高计划,内容包括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工作项目。

各工区、室、所根据维修工作计划内容、周期,编制通信设备维修工作计划表。计划表是通信部门贯彻检修负责制,进行计划维修的基本制度,必须认真编制,严肃执行。

总—14条 电务段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设备质量、工作质量、运用质量。

总—15条 通信设备的使用年限达到或超过大修期,如通过维修和中修达不到质量标准时,要安排大修。

通信设备大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和技术鉴定,确认需要大修时,由电务段编制“大修任务申请书”,内容包括:大修理由、范围、方案和估算等,报上级审批。

通信设备大修,允许整机、整组更换或更新制式,适当增容。通信线路大修包括电缆和架空明线大修,明线也可更换电缆。

总—16条 为及时掌握大、中、维修工作进度及质量状况,电务各单位应认真做好日常统计分析工作,并根据本规则统计报告办法的规定,填写报表,按时上报。

总—17条 为加强通信技术管理,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电务段应备有完整、正确的通信设备技术履历簿,并妥善保管。在设备变动时,除办理有关设备变动手续外,应及时修订,每年全面核对一次。对各种技术、测试资料应建立技术档案,定期分析,指导维修工作。总—18条 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有重点、有步骤地采用自动化检测、统计、分析、诊断等现代化手段,改革维修方式,不断提高通信质量和运用管理水平,为逐步实现“状态修”创造条件。

总—19条 为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水平和保证设备、人身安全,各级领导必须加强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新工人及改职人员须经培训、考试合格,领导批准后,方能独立担当工作。多次考试不合格者,应适当调整其工作。总—20条 通信工作人员应认真搞好设备维护工作,预防故障的发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按本规则规定处理,缩短故障延长时间。

总—21条 通信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保密观念,遵守下列守则:

1、严禁在机上私人通话或通报;

2、严禁窃听电话;

3、不得在公共场所、私人通信中及与无关人员谈论工作情况;

4、未经批准,通信机房不得拍照,不得带引无关人员进入机房;

5、妥善保管好通信文件和资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1条 通信线路是构成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工作应保证线路强度、性能经常良好,为传递各种信息提供安全畅通、稳定可靠的通路。

第1—2条 本规则所称的通信线路,包括明线线路和电缆线路。明线线路有长途、地区、站场线路、引入线和线路附属设备等;电缆线路有长途、进局、介入、地区、站场电缆线路,无人、中间、终端增音机、再生中继器,线路附属设备和电缆充气维护设备等。

第1—3条 通信线路的等级,一般相同于铁路等级规定,按铁路等级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如遇有特殊情况,可由铁道部按需要指定该通信线路的等级。

第1—4条 通信线路维护工作分大修、中修和维修。大、中修为按规定周期进行的定期维护工作,由部、局、分局、段分别掌握;维修为电务段的经常生产活动,其类别应包括日常检修、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

第1—5条 通信线路已到大修年限,在一个中修修程内,计划新建或改建为地下电缆线路时,不再安排大修,应进行中修和维修。

第1—6条 为预防自然条件和外界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必须重点加强可能发生灾害区段和薄弱环节的维护工作,加强季节性检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以增强抗灾和抗干扰能力。

第1—7条 当发生损坏通信线路,危及通信安全时,应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处理。

关联资料:行政法规共1部

第1—8条 电务大修队、电务工程队、通信中修队应做为灾害抢修的主要力量,并应在完成大、中修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补充维修劳力之不足,但大修工作一般不得占用维修劳力。

第1—9条 在通信线路维护工作中,必须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制、试验联系制和质量检查验收制。

第1—10条 通信线路中严禁设置影响通信传输质量和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非通信回线。在遇有不影响通信质量、不危及安全的条件下接入时,必须经过全面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但在电缆内不得造成两个车站间的死线对。

第1—11条 载波基线上不准搭挂电话机。

第1—12条 不同方向的长途线路,引入12路载波增音站时,应将全部回线分方向引入,不得跨越增音站架设明线或电缆。

第1—13条 通信线路在运用中,遇有迁移、改设时,除按本规则标准执行外,还应参照铁道部有关通信施工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二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管理范围

第1—14条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设备的维护分界,以引入室内的第一连结处为分界点,并作如下原则规定:

1、保安器、分线箱(盒)、总配线架,以外线端子为分界点,其外线端子属于室内设备;

2、高频分线盒,以内线端子为分界点,其连接塞子属于室内设备;

3、尾巴电缆,以连接机械设备的接插件为分界点,其接插件属于室内设备。

对于引入室内的成端电缆、配线的日常清扫、整理和其裸露端子配线焊接、根据强度的检查等工作,均由所在室负责。

第1—15条 在通信线路中的非通信部门回线及其引入设备的维护分工规定如下:

1、通信线路上的非通信部门回线由通信部门负责;

2、在通信线路上单独分歧或引入的非通信回线,由有关部门负责。明线线路以分歧、引入与明线的接头处分界;电缆线路以分线箱(盒)进线端子分界;其接头与端子均由有关部门负责;

3、与通信回线集中引入的非通信部门回线的引入设备,凡保安器安装在通信设备中,由通信部门负责,以保安器出线端子分界。

第1—16条 各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维护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工具、仪表、便携式无线电台,并建立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经常保持良好。

主要仪表名称有:振荡器、电平表、频率计、串音衰减测量仪、交、直流电桥、可变衰减器、杂音测试器、兆欧表、线障脉冲测试器、同轴脉冲测试器、击穿装置、接地电阻测量仪、导纳电桥、气压表、查漏仪、电缆障碍探测器,以及相应的数字、光纤通信仪表等。

第1—17条 备用通信线路应加强维护管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第1—18条 各电务段应根据铁路分局批准的应急储备定额,储备好通信线路抢修备用器材,抢修动用后,应立即补齐,并经常保持完好。

第二节 设备变更的批准权限

第1—19条 变更通信线路下列主要技术条件及运用方式时,属于Ⅰ级线路的由铁道部批准,属于Ⅱ、Ⅲ级线路的由铁路局批准。

1、变更杆面型式,交叉制式,交叉区的划分;

2、变更引入方式、介入电缆;

3、装设防止高压输电线路危险影响的保护装置;

4、变更电缆的制式、及无人段距离;

5、变更长途电缆高频芯线运用;

6、增开载波设备;

7、改变载波基线或在载波基线上增减进局设备、滤波器及分歧引入等;

8、增设非通信部门用的回线;

9、增设或撤除明线线对;

10、其它重大变更。

第三节 技术资料

第1—20条 工区应备有完整、正确的技术资料,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遇有变动时应及时修改,每年核对一次。应备有的主要技术资料如下:

1、明线线路平面图,架空电缆平面图、地下电缆径路图,平衡接续图,机房平面图;

2、明线线路架设位置图、交叉图、电缆芯线运用台帐;

3、高频分线盒、分线箱(盒)运用台帐;

4、电缆充气系统径路示意图、电缆充气设备技术资料;

5、无人增音机电路图、配线图、说明书;

6、无人增音机设备台帐及履历卡片;

7、仪表电路图、说明书;

8、定期测试记录,设备检查、验收记录。

第三章 设备维修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1—21条 通信线路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各点: 巡回检修:经常进行护线宣传,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因素,确保通信畅通;

定期轮修:保证线路及设备完整良好,预防故障发生;

重点整修:增强线路抗灾抗干扰能力,并巩固提高电特性指标,确保线路传输质量。

第1—22条 通信线路定期测试的起止点及测试负责单位规定如下:

1、测试起止点

(1)长途明线载波基线以增音段,明线实回线以音频段为起止点;

(2)长途电缆载波通道以有人段,电缆低频线以音频段为起止点;

(3)地区线路,用户线由总配线架至用户话机、局间中继线以出入中继器为起止点。

2、测试负责单位

(1)长途线路由载波室负责;

(2)地区线路由自动室负责;

(3)站场线路由各有关工区负责;

(4)无人增音机由有关工区负责;

(5)电缆充气设备及线路附属设备的测试由有关工区负责。

第1—23条 通信线路定期测试中,当明线12路(包括3路)增音段合格时,线路附属设备可不测;电缆有人段合格时,无人段和无人增音机可不测;地区用户电路合格时,地区线路可不测。对不合格回线,应由测试负责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及时分清地点,查明原因,克服解决。各有关单位应服从负责单位的统一指挥。

第1—24条 通信线路维修单位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应事前与有关机械室、电话所取得联系,告知工作地点及内容;作业中如有可能影响线路正常使用时,应随时保持联系;工作完毕,应通知有关机械室进行回线试验,确认良好,方能离开工作现场。

线路发生故障,工区人员,应服从电务调度和有关机械室的统一指挥。

第1—25条 通信线路的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尽量采取集中劳力现场修;能替换的线路附属设备和无人增音机等,应集中入所修。

第二节 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

第1—26条 长途明线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1、表1—2所列(表略)。

第1—27条 长途电缆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3、表1—4所列(表略)。

第1—28条 地区及站场通信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可参照长途明线线路和长途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个别项目如架空电缆等由局、分局自行规定。

第1—29条 地线、保安器、引入线及杆上配线、附属设备的定期轮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5所列(表略)。

第1—30条 无人增音机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6所列(表略)。

第1—31条 长途电缆线路高频通道的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7、表1—8所列(表略)。

第四章 大修、中修与抢修

第一节 通信线路大修

第1—32条 通信线路大修是按线路耗损程度和铁路通信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全面整修和技术改造,以恢复改善线路的强度和电特性。

第1—33条 大修后的线路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及大修设计技术文件。

第1—34条 大修周期:长途明线线路木材杆路一般为15~20年,钢筋混凝土杆路一般为30~40年;导线大修,铜线一般为30~40年,铁线一般为15~20年。长途电缆线路可根据质量情况酌情安排。地区及站场线路一般为20年。

第1—35条 大修计划的安排,应保证全程全网质量。长途线路应按增音段连续进行,涉及与邻局有关时,事先共同协商,尽量同时进行;地区及站场线路应按一个地区或站安排,也可分片、分段、分期连续进行。

第1—36条 大修主要工作项目及重点要求,如表1—9~表1—11所列(表略)。

第1—37条 分局应根据电务段提报的“大修任务申请书”,经综合平衡后,下达“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如涉及变更一级线路的主要技术条件时,应将“设计任务书”报铁道部批准后,方可进行设计。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两段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或一般设计(施工设计)。

第1—38条 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设计范围和设计主要依据;

2、现有线路情况和今后发展需要;

3、主要的设计方案,技术条件,必要的计算资料及图纸;

4、旧料、旧设备利用情况及更换依据,垫用料数量和返回料的处理意见;

5、涉及或需要其他单位配合进行的项目、地点、数量、费用列支及协议书 ;

6、总工作量及劳力、主要材料、仪表、机具数量;

7、概算。

第1—39条 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采用一段设计时,参照初步设计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采用两段设计时,对初步设计作必要的补充;

2、工程数量,主要材料规格及数量、设备、仪表类型、规格及数量;

3、主要图纸;

4、概算或修正概算。

第1—40条 大修设计文件应报铁路局审批。如属于一级电缆线路时,须将初步设计文件报铁道部审批。

第1—41条 设计文件批准后方准施工,施工前应进行调查,编好施工计划。

第1—42条 施工预算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设计和施工定额及有关费率编制,报分局审批。

第1—43条 大修竣工后,确认符合设计文件及工程质量标准时即可进行验收。全部竣工的验收,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办理。形成局部运用能力的分片、分段验收,可由电务段进行,必要时分局派人参加,局抽验。

第二节 通信线路中修

第1—44条 通信线路中修是根据线路耗损程度,定期进行整修和补强工作。中修周期:长途明线线路一般为4~6年;长途电缆线路和地区、站场线路一般为5年。但遇有以下情况,可酌情延长或缩短:

1、明线线路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铁担;电缆线路为铅护套、铠装时,可延长中修周期;

2、明线线路为木杆在白蚁地带;水泥杆在盐碱地区;电缆护套有腐蚀时,可缩短中修周期。

第1—45条 长途线路中修,原则上应按增音段分期连续进行;涉及两个电务段时,应相互联系,同时安排。

第1—46条 中修工作范围

1、维修工作规定的工作项目及查找克服直流电特性不合格回线;

2、明线线路重点更换或整修不合格的电杆、拉线、线担、绝缘子、导线、地线,清洗绝缘子以及线路补强等;

3、电缆线路重点更换或整修不合格的电缆、地线、吊挂装置、严重漏气、接头腐蚀、人孔严重渗水,处理电缆埋深不够,防护不善,充气维护设备及区间通话柱不良等;

4、改善线路径路不符合建筑接近限界规定处所。

第1—47条 电务段提报中修计划,事先必须通过实际调查,将主要工作量及费用计划报铁路局批准。施工前,电务段应编制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报铁路局备查,其内容应包括劳力组织、进度安排、材料储备、技术安全措施等。

第1—48条 电务段要加强中修管理,认真掌握施工进度,经常进行质量抽查,严格执行竣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验收标准按《中修质量标准》规定,并附直流电特性、地线测试记录及电缆线路气压测量记录。

第三节 灾害预防及抢修

第1—49条 为保证在自然灾害及特殊情况下不中断通信和减轻灾害影响,电务段应事前作好防洪、防寒、防雷、防风等季节性工作及灾害抢修准备工作。

电务段应建立抢修组织,经常对通信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灾害抢修知识教育。当发生灾害危及通信线路正常使用时,各单位应紧密联系,采取抢修、迂回等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第1—50条 在灾害季节期间,通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线路维护工作人员,均应坚守岗位,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和汇报联系制度,遇有灾害发生立即组织抢修。

第1—51条 通信线路损坏时,应按下列顺序修复:

1、列车调度电话线;

2、闭塞线、站间行车电话及扳道电话线;

3、干线长途电报、电话线;

4、其他电话线。

第五章 质量标准

第一节 明线线路的质量标准

第1—52条 明线线路的外观强度标准规定如下:

1、接近限界

(1)明线线路的最小接近距离应符合表1—12的规定(表略)。

(2)长途明线线路与自动闭塞高压线路的最小平行接近距离,应符合表1—

13、表1—14(表略)的规定。

(3)长途明线路个别电杆与电力线路接近时,两线路间导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电力线最高杆塔的高度。但在线路密集或狭窄地段,电力线路导线与通信线路导线间在最大摆度时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表1—15(表略)的规定。

(4)长途明线线路与铁路接触电线网、电力线路、电车线路、有线广播线路交越时,其夹角不得小于45度,特殊地段也不得小于30度。

(5)平行的两趟通信明线线路相互间的距离一般规定如下:

①双方皆为音频线路,或双方皆为3路载波线路,或仅一方为3路、12路载波线路时,不得小于8.5米;

②双方皆为12路载波线路,端机方向相同,增音站位置一致时,不得小于20米;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

(6)长途明线线路和广播线路间的最小平行接近距离,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①广播线为单线,用弯脚挂设时,最小接近距离应不小于表1—16(表略)规定;

②广播线与电话线都为双线并施作交叉,两线平行为任意长时,最小接近距离应不小于电杆高度;

③广播线与电话线都为双线而广播线不作交叉、电话线施作交叉时,最小接近距离应符合表1—

17、表1—18(表略)规定。

2、电杆

(1)电杆随径路正直,直线杆根部偏移小于根径的1/2;顶部倾斜小于稍径;角杆根部内移一般为100~300毫米。

(2)电杆牢固整洁、电杆周围培土坚实牢固。木杆杆根周围500毫米内无杂草,无积水坑。钢筋混凝土电杆,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毫米,长度不超过2/3圆周长。纵向裂纹不超过一条,宽度不超过0.2毫米,长度不大于1米。裂纹宽度在0.21~1.0毫米的应进行修补或加强处理。

(3)新设及更换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表1—19的规定。但石质地带,用钢钎或爆破方法凿成圆坑,坑臂垂直者,埋深可按表1—19(表略)减少100毫米。13~15米电杆的埋深,可按12米电杆的规定增加200毫米。

(4)电杆防腐规定如下:

①钢筋混凝土电杆在盐碱酸性土质地带,应在电杆出土处上下各500毫米,涂以沥青;

②木杆无空心,杆身、杆根腐朽部分刮除干净,涂油防腐;杆顶及槽口处要涂有防腐油;杆上残留无用的穿钉孔、步钉孔、弯脚孔等应用浸过防腐油的木屑堵塞;

③木杆根部腐朽的,去腐后剩余心材的圆周围长不小于表1—20(表略)规定;

④小于表1—20规定的,须设帮桩加固;

⑤杆身或杆身局部腐朽,去腐后净剩直径不小于表1—20中数据换算的杆径;

⑥有双方拉线的电杆根部围长可按表1—20规定值小15%;

⑦高于8.5米的电杆,其长度每增加1米,电杆根部最小容许围长,应按表1—20数值增加6%。

(5)有被碰撞、水冲可能的电杆,或基础不稳的电杆,均应设有防护加固装置。

(6)杆号清楚、正确、无缺;接线盒或区间电话整洁完好,指示箭头完整、正确。

3、拉线

(1)维修拉线时应符合表1—21(表略)规定。

(2)新设或更换拉线时,应符合标准要求(见附录A)。

4、线担

线担标准应符合表1—22(表略)规定。

5、导线

导线的标准应符合表1—23(表略)规定。

6、明线进局和车站引入设备

明线进局和车站引入设备(不包括线路附属设备)标准应符合表1—24(表略)规定。

第1—53条 明线线路的电特性标准如表1—

25、表1—26(表略)所列。

第二节 电缆线路的质量标准

第1—54条 电缆线路的外观强度标准规定如下:

1、接近限界

(1)直埋电缆线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接近距离应符合表1—27(表略)规定。

(2)架空电缆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接近距离,参照明线线路的规定。

2、电缆埋深

(1)直埋电缆的埋深应符合表1—28(表略)规定。

(2)各种通信电缆可同沟埋设,但与信号电缆、站场扩音电缆应尽量分开埋设,不得已同沟埋设时,两种电缆应采用金属护套且接近距离不小于0.1米,埋深要符合通信电缆的规定。

(3)电缆管道顶部至路面的埋深,一般地段为0.8米。特殊地段应符合表1—29(表略)规定。

(4)水底电缆在岸滩部分的埋深应不小于1.5米上岸地坡度应不大于40度。

(5)全塑料护套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3、直埋电缆防护措施

(1)穿越铁路和主要公路时可用钢管防护,维修更换时应用金属管槽,在强腐蚀地带应和铸铁管防护。穿越一般公路或农村大车道应用硬塑料管或水泥槽防护;

(2)在铁路路肩或其他困难地段沟深达不到标准时,应设水泥槽防护,水泥槽盖至少应在地面以下0.2米;

(3)穿越居民密集区及可能挖掘动土地段应用砖防护;

(4)直埋确实有困难的断沟可用钢管防护;

(5)穿越有冲刷或挖掘可能的山洞、水溪、沟渠宜采用漫水坡挡水墙或水泥槽防护;

(6)通过坡度大于30°,坡长大于30米的斜坡和石山宜用“S”形敷设方式防护;

(7)通过隧道及明洞应设水泥槽防护;

(8)通过拱桥、钢筋混凝土桥应采用水泥槽、槽钢或钢管防护。

(9)通过钢梁桥时应采用防震措施;

(10)桥上电缆接头应采用加强措施;

(11)电缆护套应无腐蚀、龟裂和损伤等缺陷;地下电缆金属护套的防护层应完整良好;电缆接头应做对地绝缘处理,除变电所分歧电缆外,其他分歧电缆护套应与干线电缆护套连通。

4、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下列规定:

(1)铅护套对称电缆为电缆金属护套直径7.5倍;

(2)铝护套对称电缆为电缆金属护套直径的15倍;

(3)小同轴电缆为电缆金属护套直径的15倍,困难的地方不小于7.5倍。

5、充气维护

(1)充入电缆和无人增音机内的气体,应经过过滤与干燥,对电缆和无人增音机应无化学反应,不降低电特性;

(2)温度为20℃时,电缆充入气体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5克/米,充入气体水份含量与湿度的关系(可参看附录D);

(3)在充气端充入电缆和无人机内的最高气压标准:在20℃时,铅护套电缆和无人机应小于100千帕,铝护套电缆应小于150千帕;

(4)充气设备完整,运转正常,控制告警设备动作良好可靠;

(5)主干电缆和长度在50米以上的分歧电缆,以及各种密封式机箱均应充气,气路应具备相互连通的条件。50米以下的区间分歧电缆视具体情况,可单独充气;

(6)充气维护有关气压标准在20℃时应符合表1—30(表略)规定。

6、无人增音机的外观强度

(1)机壳油饰完好、无锈蚀,机盖严密无漏气;

(2)螺丝完好,各部紧固牢靠,机壳及尾缆接地良好;

(3)同轴插座不变形、绝缘瓷完好无损。勤务电话插座完好;

(4)标记清晰,站号、机盘号正确。

7、电缆的防雷

(1)长途通信电缆应根据当地雷暴日数、土壤电阻率、地理环境和所用电缆类型等确定防雷地段和措施。

(2)电缆线路经过年平均雷暴日数小于20天以及10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小于100欧·米的地区时,可不采取防雷措施。

在雷暴日大于20天以及10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欧·米地区,电缆线路遇到下列处所时,宜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①地质结构发生突变的地方;

②在石山与水田、河流交界处、矿藏边界处、进出森林边界处等具有边际效应的地方;

③面对广阔水面的山岳向阳坡或迎风坡;

④地形较高或突出孤立的山顶;

⑤曾遭雷击的地点;

⑥电缆距孤立的10米以上的大树,高于地面6.5米以上的电杆(包括拉线)或高耸建筑物并其保护接地装置小于表1—31(表略)的净距要求时。

(3)长途通信电缆线路防雷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两条以上的电缆同沟敷设时,在相距较近的接头处应做横连线;

②电缆线路应做防雷保护系统接地,其间距宜为4公里,对于雷害严重地段防雷保护接地的间距可适当缩短,接地电阻值宜小于5欧,困难地点不应大于10欧;电气化铁路区段,长途通信电缆的屏蔽地线可以代替防雷地线;

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应与电缆垂直布置,接地体与电缆的间距不宜小于10米,接地标石上应有地线断开测试的条件。

③在落雷较广的地带,宜设地下防雷屏蔽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毫米的镀锌钢导体,宜平行设在距电缆0.3米左右的上部,不得与电缆连通,也不另作接地装置,但应将其延伸到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

在设防雷屏蔽线区段,无绝缘外护套电缆可取消防雷保护系统接地;有绝缘外护套电缆仍应设置防雷保护系统接地;

④对于孤立的防雷目标,宜采用消弧线或避雷针保护。电缆与孤立的防雷目标间距小于5米时,不宜采用消弧线措施;

⑤雷害严重地段,可采用防雷电缆。

(4)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分岐电缆,应按所属主干电缆线路的系统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8、电缆的防蚀

(1)长途通信电缆应考虑土壤腐蚀,漏泄电流腐蚀和晶间腐蚀。防腐蚀区段及其采用措施,应根据对电缆径路中的土壤和水等介质的化验分析结果确定。

(2)由土壤和水引起的腐蚀,应分别情况对电缆线路采用下列措施:

①中等腐蚀地段可采用一级防腐电缆;

②强腐蚀地段可采用二级防腐电缆,镁、铝合金牺牲阳电极或阴极保护设备;

③对于局部腐蚀地带,宜在电缆上包复防护层或采用硬聚氯乙烯管进行防护。

(3)电缆的对地电位或外护层漏泄电流密度超过防腐蚀标准时,应分别情况采用排流器、阴极保护设备和安装绝缘套管。

(4)对晶间腐蚀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避免在有周期震动和固定震动的地方敷设电缆;

②在电缆经常受震动的地段采取防震措施,并对电缆进行余留;

③采用阳极或阴极保护设备。

(5)电缆与输油管道及直流电气化地下铁路平行接近时,电缆金属护套应对地绝缘。

(6)电缆通过有白蚁危害的地段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在选择电缆径路时,可根据白蚁的生态条件,避开易受危害的地段;

②采用钢带铠装电缆并进行填砂深埋处理;

③采用防蚁电缆;

④在电缆外面包扎防蚁塑料带或涂防蚁漆;

⑤将电缆周围的土壤用防蚁药物进行处理;

⑥电缆采用架空方式;

⑦在局部蚁害严重地段,用电缆槽或水泥沙浆包封电缆。

9、电缆的防电磁影响

(1)长途通信电缆与高压电力线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单线大地制有线广播线路、大功率的无线电台发射天线、发电厂、变电站和高压杆塔的接地装置等接近时,应考虑对通信电缆线路产生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

(2)电气化铁路区段,新建长途通信电缆应采用铠装二级外护层的高屏蔽地下电缆。电缆金属护套对50赫的感应纵电动势每公里为30~150伏时,其理想屏蔽系数应小于0.1;

在铁路改建为交流电气化的区段,当接触网和通信都采用防护措施,并能满足危险及干扰允许标准时,也可利用原有通信电缆;

(3)受电气化铁路影响的通信电缆,其金属护套应设屏蔽接地。长途电缆接地间距不宜大于4公里,其接地电阻:在通信站不应大于1欧,条件困难时,最大不应超过2欧;在变电所及分区亭附近处不应大于2欧;其他各接地点不宜大于4欧。地区(站场)电缆与电气化铁路平行接近长度超过2公里时,其主干电缆(或平行接近段)两端应设电缆屏蔽接地;

(4)电气化铁路区段,长途电缆与接头套管金属护套间,分歧电缆与干线电缆金属护套间,必须全部连通并接触良好。当电缆通过无人增音站、转接房等须将电缆护套断开时,其金属护套间应用导线连通;

(5)电气化铁路区段长途电缆回线终端,应加装绝缘变压器;

(6)电气化铁路区段长途通信电缆引入室内时,电缆金属护套的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应互相绝缘。装有长途电缆芯线直接相连设备的机架或机壳应对地绝缘。在与地绝缘的机架或机壳前后应铺设绝缘垫;

(7)引入变电所或分区亭电缆,应有绝缘外护层。在变电所附近的电缆屏蔽接地与变电所接地网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8)在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5米范围以内的通信设备金属结构体均须接地;

(9)由于受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危险影响,在通信电缆同一芯线上,任何两点间的感应纵电动势(有效值)应不大于表1—32(表略)规定值:

(10)外界电磁影响在长途通信电缆线路中所产生的危险和干扰影响,应参照有关标准及其他有关协议规定办理;

(11)通信电缆线路与无线电台的发射天线接近,当电台的发射频率落入电缆线路传输信号频带内时,在电缆通信回线中产生的干扰电平值,与电缆传输信号电平间的防卫度应小于65分贝(7.5奈);

(12)电缆音频回线受有线广播或电气化铁路干扰影响,当杂音电压超过标准值时,应加装N型线圈防护。

第1—55条 电缆线路的电特性标准如表1—

33、表1—

34、表1—35(表略)所列。

第1—56条 长途电缆线路增音机的电特性标准如表1—36~表1—40(表略)所列。

第三节 电缆载波通道的电特性标准

第1—57条 电缆载波通道的电特性标准规定如下:

1、15路有人段

(1)频率特性

①A—B方向的96、140千赫,B—A方向的40、80千赫的接收电平较标准值偏差应≤0.9分贝(0.1奈);

②在通频带内A—B方向以96、140千赫,B—A方向以40、80千赫的接收电平值连线为基准,有人增音机输入端电平偏差≤2.2分贝(0.25奈),其输出端电平偏差≤0.9分贝(0.1奈);

③同缆同频率接收电平差≤2.6分贝(0.3奈)。

(2)固有杂音电平

(3)非线性失真见表1—

41、表1—42(表略)。

(4)过负荷点电平

①701(B)型≥15.6分贝(1.8奈);

②ZWL15—1(SBZ)型≥13分贝(1.5奈)。

(5)远端线性串音防卫度见表1—43(表略)。

(6)遥测电平

①701(B)型—34.7±4.3分贝(-4.0±0.5奈);

②ZWL15—1(SBZ)型—30.4±4.3分贝(-3.5±0.5奈)。

2、300路有人段

(1)频率特性

①加1/2均衡器后,有人增音机“调放出”(均放出)电平偏差≤1.74分贝(0.2奈);

②加干线均衡器后,有人增音机“功放出”(线放出)电平偏差≤0.61分贝(0.07奈);

③60、1364千赫导频在“功放出”(线放出)电平偏差≤0.35分贝(0.04奈)。

(2)固有杂音电平(功率电平)

在3.1千赫带宽时,应符合表1—44(表略)规定。

(3)谐波衰耗见表1—45(表略)。

(4)线性串音防卫度见表1—46(表略)。

(5)广播串音防卫度

在场强为250毫伏/米时,广播串音防卫度≥65.1分贝(7.5奈)。

(6)遥测电平

竣工值±2.6分贝(±0.3奈)。

3、300路全程载波通道

(1)频率特性见表1—47(表略)。

①在“调放出”(均放出)电平偏差≤3.5分贝(0.4奈);

②在“功放出”(线放出)电平偏差≤1.74分贝(0.2奈);

③在“功放出”(线放出)60千赫、1364千赫导频电平偏差≤0.35分贝(0.04奈)。

(2)谐波衰耗见表1—48(表略)。

(3)线性串音防卫度见表1—49(表略)。

(4)广播串音防卫度:在场强为250毫伏/米时,广播串音防卫度应≥65.1分贝(7.5奈)。

第四节 通信线路附属设备及保安装置的质量标准

第1—58条 明线线路附属设备外观强度、电特性标准规定如下:

1、明线线路附属设备包括明线终端引入设备及中间介入设备,其中有阻抗匹配线圈、纵向扼流线圈、排流线圈、音选调度滤波器、明线室外12路线路滤波器、串音抑制滤波器等,上述设备可集中安装,也可分散安装,在维修中均应保持下列外观强度标准:

(1)设备完整无缺,无脱漆、无锈蚀、无积尘;

(2)安装牢固,各紧固件不松动;

(3)布线整齐、合理、美观;

(4)各接头焊接良好,无假焊、无腐蚀;

(5)外壳及屏蔽线接地良好。

2、明线线路附属设备的装设应符合表1—50(表略)规定。

3、纵向扼流线圈的电特性标准表见1—

51、表1—52(表略)。

4、阻抗匹配线圈电特性标准如表1—

53、表1—54(表略)。

5、排流线圈的电特性标准如表1—

55、表1—56(表略)。

6、音选调度滤波器见表1—57(表略)。

7、明线室外12路线路滤波器见表1—58(表略)。

8、双铜线、双钢线串音抑制滤波器见表1—59(表略)。

第1—59条 引入及杆上配线的技术要求如表1—60(表略)所列。

第1—60条 通信线路避雷装置技术标准规定如下:

1、明线线路保安装置

(1)终端杆、引入杆、试验杆的保安器要外观完好,整洁无损,管身管座接触好,不松动,配线整齐,安装牢固,放电管、熔丝管标称容量符合规定。

(2)下列电杆应装设避雷地线

①分歧杆、试验杆、跨越杆、长杆距杆及有顺线拉线的电杆;

②角距大于1米的角杆;

③引入通信站、电报电话所的连续5根电杆;

④装有保护设备、分线箱(盒)、滤波器等的电杆;

⑤与1千伏以上的高压线交越的两侧电杆;

⑥突出的电杆及山顶的电杆;

⑦遭受过雷击的电杆。

(3)避雷地线要保持外观完好,牢固可靠,无严重锈蚀;钢筋混凝土电杆装设地线的凿孔,要用水泥封严。

(4)在雷电较多的地区,处在郊外空旷地点明线终端,距引入、介入电缆附近200~250米线路上应装设架空地线,其标准要求:

①安装牢固,无严重锈蚀;

②架设高度符合规定。

(5)在雷电较多的地区,长途明线进入增音站、通信站、进局电缆和介入电缆以前;或在车站、工区等处回线分歧引入以前,应装设分级保护装置,其标准是:

①各级间隔符合规定;

②安装牢固,焊接良好,美观整齐;

③放电间隙的导线应与通信导线同质同径。

(6)保安器的技术标准如表1—61(表略)所列。

(7)明线线路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如表1—62(表略)所列。

2、通信线路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标准规定如下:

(1)明线线路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表1—63(表略)规定。

(2)电缆线路的防护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标准:

①长途电缆的防雷保护的系统接地电阻宜小于5欧,困难地区不应大于10欧。电气化区段长途电缆的屏蔽地线可代替防雷地线;

②电气化区段长途电缆的屏蔽地线的电阻值应小于4欧;在通信站应小于1欧,条件困难时最大不超过2欧;在变电所附近应小于2欧;

③无人增音机内机箱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困难地带不超过20欧;

④电气化区段的区间电话柱,需要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50欧;

⑤地区电缆的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25欧。

3、电缆线路附属设备及保安装置的质量标准

(1)电缆线路附属设备包括人孔、手孔、径路各种标志电缆终端引入设备、中间介入设备、电缆防护设备、电缆安装固定和维修标志等。其中主要有电缆引入架、车站集中防护柜、电缆转接箱、室外交接箱、保安配线架、配线箱、分线盒、分线箱、端子板、气闭绝缘套管、加感线圈、绝缘变压器、N型线圈、负阻抗增音机、电缆防震设备、电缆防蚀设备等。在维修中应保持下列外强度标准:

①设备完整无缺;

②安装牢固、排列整齐;

③接续点焊接良好;

④径路各种标志应完整、明显、正确、字迹清晰;

⑤电缆测压、告警设备、气闭装置及防雷、防蚀、防洪、防冻、防震、防强电干扰等设施完整良好;

⑥区间电话设备完整、机箱开闭加锁正常;

⑦人孔和手孔清洁,无渗水、漏水、人孔盖保温层无损坏,人孔内金属配件齐全良好无锈蚀,电缆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⑧电缆分线箱(盒)绝缘电阻应大于50兆欧,内部配线整齐、焊接良好,保安装置及地线良好,杆上工作台牢固;

⑨电缆吊绳无严重锈蚀,吊挂牢固,挂勾间距均匀,一般为0.5米左右,地线装置符合规定;

⑩水线房、转接房设备应保持良好。

(2)电气化铁路区段安装的绝缘变压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绝缘变压器频率为800赫的交流对地不平衡度用于调度回线时应不小于74分贝(8.5奈);用于一般回线时应不小于65分贝(7.5奈);

②绝缘变压器和与电缆回线直接相连的部件,其对地耐压试验应能在50赫1800伏的电压下,一分钟不被击穿。

(3)电气化铁路区段安装的防干扰杂音N型线圈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介入衰耗≤0.4分贝(300~3400赫频带);

②直流电阻<15欧(每圈);

③不平衡衰耗≥80分贝(300~3400赫频带);

④纵向阻抗

300赫>7千欧;

1000赫>17千欧;

3000赫>30千欧;

⑤绝缘电阻>100兆欧;

⑥耐压强度50赫,交流1800伏,一分钟不击穿;

⑦长时间通过直流60毫安情况下,①~④四项指标不降低。

(4)电缆气闭绝缘套管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绝缘电阻≥25000兆欧;

②耐压强度

四线组线间:50赫交流1000伏二分钟不击穿,单线对地间:50赫交流1800伏二分钟不击穿,同轴内外导体间,任意两外导体间:50赫交流200伏,二分钟不击穿;

③串音衰耗

四线组内、组间≥91分贝(10.5奈)(150千赫);

同轴对间≥139分贝(16奈)(60千赫);

同轴对与高频组间≥139分贝(16奈)(60~150千赫);

(5)长途通信电缆加感线圈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电感量100±1.5毫亨;

②两个半线圈电感差异度≤±0.1%(1千赫);

③线圈通以直流后电感量变化≤有效值3%(1千赫);

④直流电阻≤9欧;

⑤两线圈直流电阻不平衡度≤0.1欧;

⑥工作电容≤60皮法;

⑦耦合电容K1—K2、e1—e2≤40皮法(1千赫);

⑧线圈间近端串音衰耗≥91分贝(10.5奈)(1千赫);

⑨线圈间绝缘强度50赫交流1000伏二分钟不击穿;

⑩线圈对地绝缘强度50赫交流1800伏二分钟不击穿; ⑾线圈间及对屏蔽层的绝缘电阻≥25000兆欧(直流160伏)。

(6)市话通信电缆加感线圈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电感量:100±1.5毫亨或70±1.5毫亨;

②两个半线圈电感差异度≤±0.1%;

③通直流后电感量变化≤±3%(有效值);

④直流电阻<9欧;

⑤两线圈直流电阻不平衡度≤0.1欧;

⑥工作电容≤60皮法(1千赫);

⑦耦合电容K1—K2、e1—e2<40皮法(1千赫);

⑧线圈间近端串音衰耗≥9奈(1千赫);

⑨线圈间、线圈对地绝缘强度50赫交流500伏二分钟不击穿;

⑩线圈间及对屏蔽层的绝缘电阻≥10000兆欧(直流160伏);

(7)落地式室外交接箱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耐压强度:50赫交流500伏一分钟不击穿;

②绝缘电阻≥500兆欧。

(8)市话通信电缆分线盒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耐压强度:50赫交流500伏一分钟不击穿;

②绝缘电阻≥500兆欧。

(9)室外电缆保安分线箱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熔丝管熔断电流≤6安(10秒内);

②熔丝管负荷电流3安电流一小时不熔断;

③放电器弧电压交流720~1050伏放电;

④耐压强度50赫交流1000伏一分钟不击穿;

⑤绝缘电阻≥1000兆欧。

(附录略)

第二篇 长途通信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2—1条 长途通信设备是构成长途通信网,实现通信多路化的重要设施;维护工作应为电话、电报及多种信息的传输提供优质可靠的通信电路。

第2—2条 本规则所称的长途通信设备系指载波电话终端机、高频转接设备、明线增音机、电缆有人增音机、引入试验设备及附属设备。

第2—3条 长途通信电路(简称长途电路)由长途通信设备和长途通信线路构成。长途电路有载波电路和实回线电路两种,其起迄点规定如下:

1、载波电路:从载波机音频二线或四线端塞孔至对端载波机音频二线或四线端塞孔。

2、实回线电路:从载波试验室(简称载波室)引入试验架音频外线塞孔至对方载波室引入试验架音频外线塞孔。

第2—4条 载波电路分路端和机端电路两种

(1)路端电路:指在两地终端使用的载波电路,它可由一个或几个音频转接段构成。

(2)机端电路:指一个音频转接段的载波电路。它又分为高频转接机端电路和非高频转接机端电路。

第2—5条 长途电路根据其使用性质,分为干线长途电路和局线长途电路。

干线长途电路(简称干线电路)为铁道部至铁路局、铁路局间、铁道部至任意地点和铁道部指定的电路;

局线长途电路(简称局线电路)为铁路局至本局管内、局管内至外局分局及其以下地点的电路。

第2—6条 链路分基群链路和超群链路,其组成如下:

基群链路:由多个基群段连接构成。

超群链路:由多个超群段连接构成。

第2—7条 凡沟通干线电路的长途通信设备为干线长途通信设备(简称干线设备),其它为局线长途通信设备(简称局线设备)。

第2—8条 凡构成干、局线电路和载波机设置地点,都应建立载波室或联合机械室,负责载波设备的维修工作。

第2—9条 部、局、分局所在地及局指定的载波室应设电路工程师,负责电路工作,受载波室主任领导和上一级电路工程师业务技术指导。电路工程师应由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

第2—10条 电路小组由载波电路两端机的包机人和该电路的各个增音机的包机人组成。以上部站(按通信枢纽等级区分)包机人为组长,下部站包机人为副组长,在电路工程师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全程电路质量的测试提高工作。

第2—11条 载波室应执行对班包机制。维修人员应具有中专及其以上的技术文化水平,并应有计划地深入现场调查线路设备状态,以不断提高测试准确度和故障处理能力。

第二章 电路管理

第一节 长途通信枢纽的划分

第2—12条 长途通信枢纽(简称通信枢纽)是长途通信设备设置集中并能完成长途电路必要的汇接和中转的地点。为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上同一地区只设一个通信枢纽。

第2—13条 通信枢纽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和铁路网的分布,设总枢纽(铁道部所在地),局间枢纽(部指定),局枢纽(局所在地),分枢纽(分局所在地)和端站,并按照以上通信枢纽等级和端站位置,确定上、下部站。

第2—14条 为了辅助总枢纽对全路长途通信网更经济有效的汇接与中转,指定以下地点为局间枢纽:

东北区为沈阳;

华北区为北京(总枢纽所在地);

西北区为兰州;

华东区为上海;

中南区为郑州;

西南区为成都。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设若干个辅助局间枢纽。

第二节 长途电路管理分工

第2—15条 长途电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电务段(通信段)分级管理负责制。各级业务领导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及监督检查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保证长途电路运用合理,性能良好。

第2—16条 长途电路工作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干线由部电务局负责,局线由局电务处负责。通信科、电务试验室电务调度应密切配合,由通信科负责制定统一的电路工作计划,行使各自在电路工作中的职责,共同搞好长途电路工作。

第2—17条 部电务局通信处、局电务处通信科和分局电务科的电路工作职责范围:

1、制定全路、本局、本分局长途通信网规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上级安排编制干、局线设备和电路维修工作计划,大修、改造、更新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完成情况;

3、负责审批干、局线电路的新设、关闭和长途通信设备的调动、报废工作;

4、审核长途通信设备、电路的质量分析报告,按时上报电路工作总结;

5、组织总结交流电路工作经验。

第2—18条 部、局、分局电务调度的电路工作职责范围:

1、编制干、局线长途通信设备、电路的维修计划表,并组织贯彻实施;

2、掌握长途电路的新设、开通、关闭和负责运用电路的临时变更及会议电话网的汇接等工作,并以调度命令下达给有关单位;

3、掌握通信故障,按时统计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和电路中断应急措施,对重大通信故障要立即上报;

4、掌握通信网的运用状态,对于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领导和转告通信处(科)处理,对于一般问题应积极组织有关单位解决;

5、监督检查电路纪律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6、组织各项电路活动。

第2—19条 部、局、分局电务试验室的电路工作职责范围:

1、根据长途电路工作计划和临时电路工作任务,订出室内电路工作安排,对主要长途通信设备、电路的重点关键问题,应组织解决,对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提出监察意见,限期克服;

2、负责审查、统计、分析长途通信设备、电路的测试资料,按期提出质量分析报告和改善建议;

3、制定修改干、局线载波机传输电平图;

4、根据需要参加主要长途通信设备、电路的新建、改造及大修工程的技术鉴定和验收工作;

5、负责主要仪表的校对工作;

6、组织电路组巡工作和解决电路疑难问题。

第2—20条 电务段的电路工作职责范围:

1、认真贯彻执行干、局线长途电路工作计划,按时完成电路工作任务;

2、根据长途通信枢纽划分规定,上部端站应对全程路端电路质量负责,对路端电路内各机端电路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3、对于质量不良电路,应按本规则规定“业务指挥责任单位”负责处理;

4、开展电路小组活动和电路组巡;

5、定期研究电路工作,及时解决电路存在的各项问题。

第2—21条 电路工程师的职责范围:

1、提出本室设备、电路的质量提高建议;

2、针对电路存在问题具体帮助电路小组制定技术措施,并指导包机人做好设备、电路的测试分析查找克服工作;

3、汇总分析电路运用情况和各种电特性测试记录,随时掌握传输电平稳定情况,经常研究全程电路质量,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4、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全程电路质量问题,并督促有关载波室克服、提高;

5、参加重大故障的处理工作。

第2—22条 电路小组的职责范围:

1、定期召开线会,研究解决电路存在问题;

2、贯彻执行各项电路工作任务,有问题时,应向电路工程师汇报;

3、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采取措施减少故障,防止电路瞬时中断;

4、互相配合,互通信息。

第三节 业务指挥系统及电路纪律

第2—23条 长途电路测试、调整及故障处理的业务指挥系统规定如下:

上部端站→下部端站→转接站→增音站→工区、现场施工单位。

顺序在前的单位为上部站,上部站不受局、段管界的限制,可以直接或越级指挥;各下部站、工区、施工现场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根据枢纽级别的高低划分上部、下部端站,高的为上部站。如等级相同,由部、局、分局指定。

第2—24条 为加强长途电路的业务指挥,可将全电路划分为若干段,由所在局枢纽或分枢纽分段负责指挥,并把处理情况随时报告上部站。

第2—25条 有关载波室之间应配备专用业务联络电话,在电路测试调整、故障处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2—26条 电路纪律规定如下:

1、不准任意瞬间中断电路;

2、不准任意加、甩、倒换设备;

3、不准任意变更电路;

4、不准任意切断告警;

5、不准任意变动步位;

6、不准任意转换导控系统手、自动开关;

7、不准关闭业务联络电话;

8、不准在机上进行私人通话;

9、不准借故推迟故障处理时间;

10、不准隐瞒和谎报故障。

第四节 长途通信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2—27条 载波机端别的设置,应按铁道部规定或报部审批后执行,不得擅自确定。

第2—28条 同杆线路开通一个以上载波机时,其传输电平应调整一致,相近频率间传输电平差不得超过4.0分贝;同缆线路开通一个以上载波机时,其相近频率间传输电平差不得超过3.0分贝。

第2—29条 同杆(同缆)线路不得开通频率叠加载波系统;开通一个以上载波机时,应采用不同制式;开通较长距离的载波机要选择串音衰耗大的线对。

第2—30条 各铁路局应根据部发干、局线载波机传输电平图的规定,制定本局载波机传输电平图,并每年校核一次,报部审批后执行。

第2—31条 长途通信网各枢纽间的电路,其径路应尽可能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由,以保证各枢纽间电路的不间断使用。

第2—32条 同一载波系统不得跨越载波增音站开通载波电路;载波增音段内不准随意开口。

第2—33条 由一个以上音频转接段构成的路端电路,应选择质量良好,性能稳定,有效传输频带一致的机端电路组成。

第2—34条 固定和定时转接的电路应采用音频或高频(基群、超群)四线转接。其音频转接段不得超过五段。

第2—35条 不得利用幻线开通音频电报、电话或载波电话,严禁利用端机或增音机两侧不同的载波基线沟通同一幻线电报电路。

利用幻线开通直流电报时,应在电报机的输出端装置电报滤波器,并限制线路电源电压不得高于60伏。

第2—36条 尽可能利用明线或电缆芯线开通高、环载波机,以增加通信能力,提高线路复用率。但在开通前必须进行线路、设备特性测试,以免降低运用质量。

第2—37条 载波电路进行二次复用时,其复用电路数应符合载波机型技术条件,以防过负荷。

第2—38条 利用载波电路开通数据通信,必须挑选转接段最少的宽频带电路,以及具有较好数传特性的主、备用电路。

第2—39条 载波系统各接口电平与阻抗规定如下:

1、音频二线端

发信0dBr,600欧(平衡型)

收信—7dBr,600欧(平衡型)

2、音频四线端

(1)传输电话信号时

发信 —14dBr,600欧(平衡型)

收信 +4dBr,600欧(平衡型)

(2)传输呼叫信号时

人工交换(2100赫)—6dBmo

自动交换:线路信号(2600赫脉冲)—8dBmo

记发器信号(带内多频)—8dBmo

信号音(450赫)—10dBmo

(3)传输非电话信号时

调频制电报 —8.7dBmo(平均功率电平)

调频制传真

—13dBmo(最大功率电平)

调频制数据 —13dBmo(最大功率电平)

3、各级基础群

(1)基础基群(60~108千赫)

发信 —36dBr,150欧(平衡型)

收信 —30dBr,150欧(平衡型)

群导频84.14千赫,—25dBmo

104.08千赫—20dBmo

(2)基础超群(312~552千赫)

发信 —36dBr,75欧(不平衡型)

收信 —23dBr,75欧(不平衡型)

群导频411.86千赫,—25dBmo

547.92千赫,—20dBmo

(3)基础主群(812~2044千赫)

发信 —36dBr,75欧(不平衡型)

收信 —23dBr,75欧(不平衡型)

群导频1552千赫,—20dBmo

第五节 通信保密和战备通信管理

第2—40条 铁路通信网不允许提供外国人使用。如必要时,应按《关于有线通信保密技术要求的暂行规定》执行。

为防止因铁路长途载波信号串入市话网而造成泄密,市话线不得与铁路长途载波线同杆或同缆。

第2—41条 通信楼或增音站的设置,与外国驻华机构或外国人居住地点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第2—42条 当有线通信与微波、卫星、特高频等无线通信连通时,均按无线通信要求,要加密。

第2—43条 出国铁路、口岸站通信要按规定,采取防泄密措施。

第2—44条 外国人进出通信机房,必须由主管部门批准。

第2—45条 各级战备指挥所通信站(下称通信二站)通信设备的安装、调动、开闭、维护管理属通信部门负责。

第2—46条 战备通信应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作好一切准备,随时保证临战应急的需要。

第2—47条 通信二站载波设备平时、战时运用规定如下:

1、通信二站设于12路载波增音段内,平时引入短接,战时接入终端机;

2、通信二站设于远离通信线路的,电缆应设分歧井,明线应设分歧杆,由井内、杆上转接。平时接日常运用载波室,战时接战备通信站。但平时对战备通信站应开通一定数量的标示电路,以监视通信线路质量状态;

3、通信二站符合增音站条件的,平时接增音机,战时接终端机。

第2—48条 战备通信电路管理所涉及的干线电路或局线电路均按本规则有关规定管理。

第2—49条 根据战备部门的安排,结合具体情况,应逐年创造条件,逐步完善临战通信的要求。

第2—50条 同一方向的战备电路尽可能开在同一个载波系统内。

第2—51条 通信二站是战备指挥所的一个单位,有关部门应搞好相应的生活设施,保证通信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2—52条 变更长途电路、设备结构及运用状态时,应有图纸、说明,属于干线设备需经铁道部审批;属于局线设备需经铁路局、分局审批。

第2—53条 分枢纽以上的载波室应配有备用载波终端机和适当数量的制式机盘;增音站应配有备用增音机,以保证维修的需要。

第2—54条 载波机应建立机上简明卡片和履历袋。

卡片内容包括:设备型式制式端别、电路名称、径路示意图、遥测电平、放大器步位、话路名称、包机人姓名等;

履历袋内容包括:设备厂名、出厂年、月、编号,开通原始记录、重要改进处所、设备故障、简明卡片等。

第2—55条 载波室应备有完整、正确的技术资料,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遇有变动时应及时修改,每年要核对整理一次。根据设备情况其主要技术资料应有:

1、通信线路回线运用图;

2、明线线路架设位置图(与本室有关的);

3、干、局线载波机传输电平图;

4、长途通信电缆径路示意图(包括无人机配置图);

5、电缆芯线运用台帐;

6、室内高、低频配线图(表);

7、业务联络电话网构成示意图;

8、电源、地线布线径路图;

9、长途电话(人工、自动)、调度电话、会议电话、电报、数据电路等全程电路构成示意图;

10、设备、仪表电路图、配线图、说明书;

11、明线、电缆故障测试坐标;

12、设备变更登记簿;

13、设备、电路测试记录及验收记录。

第二节 维护分工界限

第2—56条 载波室与有关单位的维护分界规定如下:

1、长途电缆、长途明线进局电缆、以高频分线盒的内线端子分界,高频分线盒的内线端子及其连接塞子由载波室负责维修;

2、同轴电缆同轴对以尾巴电缆接插件分界,接插件由载波室负责维修;

3、音频外线进入载波室,以线路进入机房的第一个接线端子为界,该接线端子由载波室负责维修;

4、其他室进入载波室的各种中继线,以进入机房的第一端子为界,该接线端子由载波室负责维修;

5、电源室至载波室的电源馈电线以进线第一端子或主干汇流条末端为界,进线第一端子和汇流条分支线端子内由载波室负责维修;

6、进入载波室内的各种线路、电缆、汇流条,自进口处起,其日常清扫整理工作由载波室负责。

第2—57条 长途通信线路的测试由载波室或通信试验室负责,有关单位配合。

第三节 仪表的使用管理

第2—58条 根据测试检修工作需要,载波室应配备以下主要仪表:

电平振荡器、选频电平表、杂音测试器、可变衰减器、频率计、示波器、线障脉冲测试器、串音衰减测量仪、阻抗电桥、晶体管特性测试仪等。在开通数字通信的载波室内还应配备相应的仪表。

第2—59条 室内各种仪表,应指定专人负责维修管理,注意防潮、防震、防磁,经常保持良好。对仪表的专用附件、说明书、技术资料等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挪用。

第2—60条 对仪表要按说明书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对精密级仪表应控制其使用范围。

第2—61条 要制定仪表检验制度,每季检查一次仪表准确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校验;特别对一些自动化监测、检测的仪表,更要加强质量检验。遇有损坏时,应向有关领导报告,并由仪表维修人员迅速修理,恢复使用。

第四章 设备维修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2—62条 载波室应制定各项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制定工作细则,搞好室内各项工作。

第2—63条 载波室应按规定统一编制维修工作计划表(简称计表),载波电路的有关设备,在同一检修周期、项目时应同时安排。

第2—64条 载波终端机、增音机、电路的轮修应按周期逐台逐条进行。分枢纽及其以上的载波室原则上应设轮修组,集中人力、物力按计划进行轮修;联合机械室的设备可由通信试验室或段组织的轮修组进行。轮修后应组织验收。

第2—65条 倒用设备应纳入计表检修,必须经常保持良好。使用倒用设备时,要符合原有设备技术状态,不得影响全程电路质量。

第二节 执行计表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2—66条 在进行测试和检修工作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研究分析上次测试有关记录;

2、明确测试目的和要求,掌握测试方法和步骤;

3、准备必要的仪表、工具、材料、图表、记录本;

4、根据计表和停机调度命令,由上部站包机人负责倒通重要电路。

第2—67条 要认真执行计表,做到不漏、不串。要充分利用停机时间,有效的解决电路、设备的质量问题,如遇特殊情况或电路不正常要影响预期质量和进度时,应由上部站包机人报请电务调度改期执表。

第2—68条 严肃计表周期,尽量减少临时停机。必要时,应由上部站包机人经与全程各站协商,统一时间申请临时停机。

第2—69条 执行计表时,不得擅自提前停机或延长停机时间。必要时,须取得电务调度的同意,否则按故障计算。

第2—70条 测试表格要填写准确、完整、清楚,测试后要互报记录,对测试资料要认真分析,提出克服措施。

第三节 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

第2—71条 日常检修测试项目、周期规定如表2—

1、表2—2(表略)。

第2—72条 定期轮修测试项目、周期规定如表2—3(表略)所列。

第2—73条 重点整修周期根据需要进行,其项目规定如下:

1、载波机及附属设备质量提高;

2、载波电路质量提高;

3、载波机房布局调整;

4、更换室内配线;

5、其他项目整修。

第五章 质量标准

第2—74条 载波机的质量标准规定(略)。

第2—75条 引入架、试验架质量标准(略)。

第2—76条 业务联络电话机质量标准(略)。

第2—77条 载波室室内配线质量标准(略)。

第2—78条 载波电路质量标准(略)。

第2—79条 实回线电路的质量标准(略)。

第2—80条 装用高12路载波机的线路的质量标准(略)。

第2—81条 用模拟电路传输1200比特/秒数据时,电路传输质量标准(暂定):

1、传输电平

用户端外线侧发送电平≤0分贝

载波机通路调幅器入 —26分贝

用户端外线收信电平≥—15分贝

全程电路净衰耗波动值

短时间数秒内变化 ±3分贝

长时间季度内变化 ±4分贝

2、衰耗频率特性(全程)见表2—24(表略)。

3、忙时杂音

(1)随机杂音应不超过

用户终端 —38分贝

载波电话电路(路端)—44.3分贝

(2)脉冲杂音

全程15分钟内峰值超过—18分贝的脉冲杂音数目不超过18个;长途电路每段不超过10个。

4、群时延特性

在800赫至2600赫传输频带内,全程群时延失真 ≤1.75毫秒

5、相位抖动

全程相位抖动峰—峰值 ≤15°

6、载频同步

载波路端电路载频频差 ≤2赫

7、全程电路误码率

-测试15分钟 ≤5×10

(附录略)

第三篇 地区通信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3—1条 地区通信设备是铁路通信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本地区及地区间用户通话、交换接续的设施。维护工作应保证用户设备的正确接续、通话畅通。

第3—2条 本规则所称的地区通信设备,包括:自动电话交换机(以下简称自动总机),人工电话交换机(共电、磁石总机),长途、记录问询台,市话转接台,长途自动交换机、长途自动接续机,用户电话机,电钟,以及各项附属设备。

第3—3条 为加强地区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自动总机安装容量在400门以上时,一般应设置自动电话交换机械室(简称自动室);长途自动交换机200门以上或长途自动接续机实装容量在60回线以上时,一般应设置长途自动电话机械室(简称长途自动室);不足以上设备数量,可设联合机械室配备专业班组或专职人员负责维修。其他地区通信设备,均应指定维护单位,并尽量做到专业维修。

第3—4条 地区通信设备的运用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动总机的实装用户电话门数,在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的条件下,根据总机原设计及实际话务量确定。一般步进制不超过总机容量的85%,纵横、电子制不超过80%;

2、长途自动回线数量,应根据长途自动话务量确定。开通长途自动后,应保留适当数量的人工回线;

3、呼叫长途自动的用户数量,在长途自动回线较少时应进行适当控制,控制的数量与方式由铁路局或分局自选规定;

4、长途台的长途出中继数量,应为长途回线总数的1.2倍以上。

第3—5条 地区通信设备遇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各种接通率低于规定标准或不能满足运用需要时,应增加容量或补充单项设备;

1、自动总机服务质量下降,出现设备全忙或呼损超过标准时;

2、长途、地区出中继设备数量少于规定标准;

3、长途自动及其有关设备数量不足时;

4、开通长途自动或分话所后,自动总机各级机键不足时;

5、地区通信设备不能满足铁路运输生产需要时。

但由于用户号码分配、级间分品、中继方式不合理而造成接通率低于标准时,应及时调整解决。

第3—6条 长途自动交换机应具有交换和汇接性能,交换机接收和贮存号码的能力应不小于12位;交换网路采用四线交换,交换点标称电平值为—3.5分贝,允许偏差—0.5分贝;交换机应具有先选高效路由,次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择最终路由的顺序选择性能;还能先选单向通路,后选双向通路等性能。

第3—7条 地区通信各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质量检查验收制等项工作制度。长途自动室维护人员应实行对班包机制,自动室应实行轮班制。

第二章 地区通信网的构成和管理

第3—8条 地区通信网由地区通信设备、各局间中继线和用户线路构成。在一个地区内,只有一个自动室的为单局网,有两个及其以上的为多局网。多局网内应指定一个自动室为中心自动室,其他为卫星自动室。

为集中统一管理,同一地区的多个自动室,原则上应由一个电务段管理。

第3—9条 地区通信电路的起止点规定如下:

1、地区用户电路:总配线架用户端子至用户话机;

2、局间中继电路:出中继器输入端至对端入中继器输出端。

第3—10条 多局网内自动总机的制式应尽可能一致,制式不相同时应加装配合设备,以满足接续技术要求。

第3—11条 自动总机相互间应设足够的中继线,主要中继线尽可能由网状径路构成,有条件时可设必要的迂回径路。中继线数量不足时,可采用多路复用设备,以扩充线路容量。

多局网内自动总机与市话局间入中继线应集中进入中心自动室,出中继线可由各卫星局就近接入市话局。

第3—12条 自动总机局间拨号,应采用一次拨号方式进行接续;各用户电话号码,原则上应采用等位编号方式,在网内任何处所拨叫同一用户,其号码只有一个。

第3—13条 路内单位的专用电话交换机接入地区通信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按等位或不等位编号方式接入地区通信网,其中继线数量应满足呼出、呼入接通率的要求;

2、专用电话交换机(自动)对地区通信网的接续,呼出可采用直接拨号或听二次拨号音自动连接方式;呼入可采用代表号连续选接方式;

3、专用电话交换机(人工)对地区通信网的中继线,一般采用单向使用方式;中继线数量较少时,也可采用双向或单、双向混合使用方式;

4、专用电话交换机在接入地区通信网时,其设备质量应符合本规则的有关规定,接入后不得造成通信网质量下降;

5、专用电话交换机(人工)一律不得接用长途自动。

第3—14条 未设长途台的沿线自动总机,应纳入邻近地区通信网,但应符合通信网技术要求;与地区通信网的接续,应采用一次拨号方式,其用户电话号码可采用不等位编号。

但车站行车专用的自动电话交换机,不允许接入地区通信网。

第3—15条 地区通信网对于800赫的衰耗分配表(略)。

第3—16条 特种业务号码分配表(略)。

第3—17条 自动用户电话机原则上不允许并接分机,在特殊情况下经申请批准后可并接一台。

第3—18条 用户分类及性能

1、一般用户:可进行各种呼叫。按用户重要性宜分为Ⅰ、Ⅱ、Ⅲ类。当某方向通路繁忙到一定程度时,首先限制Ⅲ类用户对该方向的呼出,通路再忙时,限制Ⅱ类用户对该方向的呼出,Ⅰ类用户则不受限制;

2、限制用户:无权进行长途自动呼叫的Ⅲ类用户;

3、特种用户:采用被叫复原控制方式。特种用户应答后拨“3”以上号码,值班人员处应有显示,特种用户装置应能灵活接至任一用户;

4、远距离用户:用户环线电阻超过额定值时,应加装远距离用户设备,最大环线电阻3000欧(包括话机电阻);

5、连选用户(不包括A、B系列):三个用户为一组各有单独用户号码,当呼叫其中任一用户而该用户忙时,则可按顺序自动选叫其他两个用户。

6、同线电话用户:两台分机接在一对用户线上,各有自己的用户号,与设置的同线电话装置相配合,该两分机可独立作主叫或被叫用户。分机间的相互呼叫拨“111”号码;

7、禁止插入用户:该用户占用时任何接续均不得插入;

8、保密用户:该用户选用出所呼叫时,应选择保密通路。

第3—19条 长途台呼叫地区自动用户,一般应采用拨号方式;对铁道部、铁路局首长及长途通话繁忙用户,可通过直插用户设备采用直插呼叫方式。

第3—20条 长途台假线控制装置的运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长途回线为实回线时,假线应甩掉;

2、长途回线为载波电路时,载波机至长途台中继线与假线的衰耗总和应接近3.5分贝(0.4奈),在长途转接时假线应能自动甩掉。

第3—21条 在开通点对点式长途自动时,自动交换机的中继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对点的长途自动不应再次转接;

2、长途台不能使用长途自动回线(半自动和沿线车站无长途台的除外);

3、路内单位的专用交换机用户不能呼叫长途自动;

4、市话局用户不得接入长途自动电路。

第3—22条 当长途自动电路数不能满足接通率要求时,应根据电路数量对用户使用权加以控制,以保证重点用户使用。

第3—23条 长途自动运用方式,由电路数量多少而定,其种类有:

1、单向运用;

2、单双向混合运用,但应单向在前、双向在后;

3、双向运用。

步进制自动总机凡单双向混合运用时,话路的分别顺序应单向在前,双向在后;凡双向运用时,两端自动总机应颠倒配接。

为提高长途自动电路的运用率,长途自动室与自动室间电路闭塞应设互控监示条件,中断时要告警,并作好记录。

第3—24条 为了不影响地区通信网的运用质量,自动室在检修中需要闭塞机键时,步进制总机每架一般不超过两个座板,但长途一选组、长途自动来话万一选组,应实行倒机修,条件不具备时,应在闲时进行检修。纵横、电子制总机的公用控制设备,应在闲时进行检修。

第3—25条 局间中继器的检修应在闲时进行,并事先通知对方机械室闭塞相应设备,但闭塞设备的数量不应超过10%;市话出入中继器必须实行倒机修

第3—26条 长途自动设备(包括自动总机的专用机键),需停机检修时,干线需经部电务调度同意,局线需经局电务调度同意。

第3—27条 维护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1、不准任意中断、闭塞使用中的机键和中继线;

2、不准任意关闭告警电路或切断告警电源;

3、不准擅自并接用户电话分机和改变用户电话号码;

4、测量台值班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5、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第3—28条 铁道部、铁路局所在地设有长途台的自动室为中心自动室。中心自动室应设网路工程师,负责制订地区通信网质量提高工作计划,组织查找局间中继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其他自动室应设电路负责人,积极配合网路工程师工作并接受其技术指导,共同提高网路质量;负责话务量接通率、呼叫准确率的组织测试工作。

第3—29条 铁路局、分局所在地和较大地区的自动室,应指派有经验的维护人员负责测量台工作,其职责规定如下:

1、掌握管内通信回线分布运用情况,并定期校对回线运用图、用户卡片及台帐;

2、受理障碍申告,迅速正确的判断障碍处所,并督促修复,作好障碍记录;

3、配合工区进行检修测试及用户电话装、拆、移工作;

4、负责总配线架、测量台的维修工作。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3—30条 地区通信设备的维护分工界限规定如下:

1、自动室至载波室或长途自动室的室间电缆,由自动室负责,其分界点以对方室的配线架进线端子为界;

2、长途自动室至载波室的室间电缆,由长途自动室负责,其分界点以载波室的配线架进线端子为界;

3、用户电话机至自动室的地区通信线路,包括局间中继电缆由有关维修工区负责,其分界点以自动室总配线架进线端子为界;

4、电源室至自动室、长途自动室的直流馈电线,以自动室、长途自动室的配电盘进线端子或主干汇流条末端为界。

除以上维修分工外,室间连接电缆及配线进入室内时,其日常清扫、整理和分界点端子的配线焊接、根部强度检查等工作,均由所模室负责。

第3—31条 变更地区通信设备的主要技术条件和运用性能的批准权限规定如下:

1、变更长途自动设备的技术性能、回线数量及使用方式时,干线须经铁道部批准,局线须经铁路局批准;

2、变更自动交换机不继方式和部分组群、分品以及局间为继线数量时,须经铁路局或分局批准。

第3—32条 地区通信设备各维护单位,应配备如下主要仪表:

1、自动室应配备:拨号盘测试器、兆欧表、直流电桥、音频振荡器、电平表、毫秒表、秒表、※可变衰减器、※频率计、※长余辉脉冲示波器、※杂音测试器、※描笔式记录仪、程控交换机专用仪表等;

2、长途自动室应配备:音频振荡器、电平表、长途自动参数测试仪、可变衰减器、毫秒表、※频率计、※长余辉泳冲示波器、※晶体管测试器等;

3、各有关通信工区根据需要配备:直流电桥、兆欧表、※音频振荡器、※电平表、拨呈盘测试器等。

第3—33条 地区通信设备各维护单位,应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自动室应备有:室内设备平面图、中继方式图、各级分品图、地区线路平面图、电缆芯线运用台帐、工区管界划分图、用户电话卡片各台帐、测试记录、设备及仪表电路图、说明书、设备履历卡等;

2、长途自动室应备有:室内设备平面图、室内布线图、回线运用台帐、测试记录、设备及仪表电路图、说明书、设备履历卡等;

3、各有关通信工区应备有:设备台帐、地区线路平面图、电缆分线箱(盒)运用图、测试记录、设备及仪表电路图、说明书等。

第四章 设备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

第3—34条 步进制自动总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35条 纵横制自动总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36条 电子制自动总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37条 用户电话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38条 长途台、人工电话交换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39条 长途自动接续机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3—40条 子、母钟设备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表(略)。

第五章 质量标准

第3—41条 地区通信设备机械强度质量标准规定如下:

1、机架牢固,机位端正,标志准确,各部螺丝不脱扣,无松动;

2、引入线、配线整齐合理,接头焊接良好,无半断线;

3、旋转型、升转型机构和继电器零件完整齐全,调整符合标调要求,注油适当,动作灵活,火花轻微;

4、插塞、插孔接触良好不旷动,塞绳长度适中,绳锤转动灵活;

5、弧刷绳、耳机绳、塞绳表皮无破损,芯线无半断线;

6、按钮、电键、话机叉簧接点断接良好,动作正确灵活,自复及可锁性能良好;

7、表示灯与灯座接触良好,显示明亮正确;

8、保安装置熔断器接触牢固,标称值与实际值相符,温升和压降符合设计要求;

9、电子器件温升符合要求、印刷电路板面无严重损坏及浮起现象;接插件接触牢固良好;

10、铃流信号发生器齿轮完整无裂纹,电刷、集流环磨损不超限、火花轻微,人工、自动转换可靠。

第3—42条 各型自动总机(不包括程控交换机)电特性质量标准规定表(略)。

第3—43条 步进制自动总机单项设备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44条 纵横制自动总机单项设备质量标准表(略)。

第3—45条 准电子制自动总机单项设备质量标准表(略)。

第3—46条 长途台,人工电话交换机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47条 长途自动接续机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48条 子、母钟设备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49条 用户电话机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50条 自动总机地区用户电路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51条 长途自动电路质量标准表(略)。

第3—52条 局间中继线质量标准表(略)。

第3—53条 室间中继线电特性质量标准表(略)。

第3—54条 接通率标准表(略)。

第3—55条 保安装置质量标准表(略)。

第3—56条 接地装置质量标准表(略)。

第四篇 无线通信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4—1条 铁路无线通信是铁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有线通信的辅助通信手段。通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无线电管理的各项政策,坚持为运输服务的方向,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保密、使用可靠。

第4—2条 铁路无线通信包括:干局线短波无线通信;列车调度通信(包括机车台、车站台、便携台、天线、控制盒、有线无线转接器、射频漏泄同轴电缆或波导线、双向增音机、功率分配器、扬声器、电源等);车站、站场作业通信(包括客站选址电台、各型便携台、送话控制盒、天线、电源等);区间通信(包括特高频、微波接力通信,工、电施工、牵引电力专用便携电台,公用接力通信固定电台、天线、电源等);战备救灾抢险通信(包括各型短波电台、便携台、微波机及微波车、短波通信车、天线和柴油发电机、直流电源等);机要保密通信(包括机要通信电话、传真保密机、529噪音装置等)。

第4—3条 铁路无线通信设备应采用铁道部选型产品,使用非选型产品在干线上使用的应由铁道部批准,其余由铁路局批准。且其制式系列和技术条件必须符合铁道部标准。

第4—4条 铁路无线通信设备统一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铁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设于铁道部电务局)指配的频率。各使用、维护单位或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第4—5条 部、局电务试验室要设置无线专职工程技术人员;配齐应有的无线设备测试仪表;负责无线设备维护质量的检查和技术指导,定期用电务试验车对管内场强进行测试检查;并执行铁道部有关无线电计量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 设备管理

第4—6条 铁路无线通信设备由部、局、分局投资建设者均属于电务部门固定资产,由电务部门负责维修。

第4—7条 各使用单位购置无线通信设备时,必须报请当地铁路局、分局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在领得使用证书或无线电台执照后方准使用,否则按非法使用电台论处。

第4—8条 使用及维修管理电台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各铁路局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项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检修、管理实施细则,以保证通信安全,发挥投资效益,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凡因管理不善、丢失电台、损坏部件的、除应即报告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公安部门组织查处外;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和赔偿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责任。

第4—9条 各类无线电台的增设、拆除、启用、停用、移设或改变原有用途,应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定,由相当的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报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第4—10条 各类无线电台报废,除按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办理外,根据上条规定,由分局无线电管理机构责成电务段组成三人小组,在其监督下拆毁,并作详细记录,对拆下可用的主要零部件应建立清单,妥善保管、使用。

……

(此处省略若干字,欲需查看全文请成为法意会员或购买 法意检索阅读卡)

总—1条 凡为铁路运营所设置的通信设备,均由电务部门负责维护。铁路各工厂、院、校、工程部门设置的通信设备,纳入铁路通信网时,均应符合本规则的标准,并实行统一调度管理。

总—2条 新建、扩建、改建及大修的通信设备,均应按照有关制造、设计、施工的规定和设计文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接管、维修、运用。

总—3条 固定资产的调拨、移设、封存、启用和报废应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调拨的固定资产应保持完整,有关附属设备、备件及技术资料应一并调拨。

总—4条 铁路通信设备原则上不租给路外单位使用。路外单位需租借时,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当铁路需用时,应予收回。

总—5条 铁路通信网的构成、运用和调整,由铁道部统一安排管理。日常分工:干线通信由铁道部管理;局线通信由铁路局和铁路分局分别管理。

总—6条 铁路通信网是国家通信网的一部分,铁路通信必须按照国家关于通信保密的规定执行。凡在通信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应采取保密措施。

总—7条 各种战备通信设备(包括迂回线路和移动通信车)的运用管理由电务部门负责。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设备维护,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总—8条 为保证通信不间断运用,应有计划地提高通信设备交流供电的可靠程度。凡设在信号专用电源区段的通信设备,应设分路保险丝共用交流电源。

总—9条 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实行铁路局、铁路分局、电务段(包括通信段,以下同)三级管理。

铁路局为加强通信的全程全网的管理,在局、分局所在地设置通信段,区间设电务段。总—10条 电务段根据维修工作需要设置有线通信检修所、无线通信检修所、中修队、领工区、通信机械室、电务试验室、工区等专业维修单位。

总—11条 铁路局应配备电务试验车;电务段、电务大修队需备轨道车、检修测试车等相应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维修车辆。

总—12条 通信设备实行大、中、维修三个修程。维修工作包括:日常检修、定期轮修、重点整修。

日常检修是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故障因素,确保通信畅通的经常性生产活动,包括日、旬、月、季、半年检修测试工作。

定期轮修是恢复、改善与提高设备强度和性能的修理测试工作,故修周期可根据设备使用频繁、重要程度而定,一般为一年及其以上,应逐台、逐段、逐电路的进行。

定期轮修中,凡能替换的设备,实行入所轮换修,不能替换的设备,应组织专业班组集中修。

重点整修是工作量较大,无固定周期,一次性的设备整修工作。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各维修单位均应实行检修负责制和质量检验制等科学管理方法。检修周期如须变更,应按通信网管理分工原则,履行审批手续。

总—13条 电务段应根据本规则规定和上级要求,结合设备质量状况,编制年(月)维修工作计划及质量提高计划,内容包括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工作项目。

各工区、室、所根据维修工作计划内容、周期,编制通信设备维修工作计划表。计划表是通信部门贯彻检修负责制,进行计划维修的基本制度,必须认真编制,严肃执行。总—14条 电务段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设备质量、工作质量、运用质量。

总—15条 通信设备的使用年限达到或超过大修期,如通过维修和中修达不到质量标准时,要安排大修。

通信设备大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和技术鉴定,确认需要大修时,由电务段编制“大修任务申请书”,内容包括:大修理由、范围、方案和估算等,报上级审批。

通信设备大修,允许整机、整组更换或更新制式,适当增容。通信线路大修包括电缆和架空明线大修,明线也可更换电缆。

总—16条 为及时掌握大、中、维修工作进度及质量状况,电务各单位应认真做好日常统计分析工作,并根据本规则统计报告办法的规定,填写报表,按时上报。

总—17条 为加强通信技术管理,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电务段应备有完整、正确的通信设备技术履历簿,并妥善保管。在设备变动时,除办理有关设备变动手续外,应及时修订,每年全面核对一次。对各种技术、测试资料应建立技术档案,定期分析,指导维修工作。

总—18条 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有重点、有步骤地采用自动化检测、统计、分析、诊断等现代化手段,改革维修方式,不断提高通信质量和运用管理水平,为逐步实现“状态修”创造条件。

总—19条 为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水平和保证设备、人身安全,各级领导必须加强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新工人及改职人员须经培训、考试合格,领导批准后,方能独立担当工作。多次考试不合格者,应适当调整其工作。

总—20条 通信工作人员应认真搞好设备维护工作,预防故障的发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按本规则规定处理,缩短故障延长时间。

总—21条 通信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保密观念,遵守下列守则:

1、严禁在机上私人通话或通报;

2、严禁窃听电话;

3、不得在公共场所、私人通信中及与无关人员谈论工作情况;

4、未经批准,通信机房不得拍照,不得带引无关人员进入机房;

5、妥善保管好通信文件和资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1条 通信线路是构成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工作应保证线路强度、性能经常良好,为传递各种信息提供安全畅通、稳定可靠的通路。

第1—2条 本规则所称的通信线路,包括明线线路和电缆线路。明线线路有长途、地区、站场线路、引入线和线路附属设备等;电缆线路有长途、进局、介入、地区、站场电缆线路,无人、中间、终端增音机、再生中继器,线路附属设备和电缆充气维护设备等。

第1—3条 通信线路的等级,一般相同于铁路等级规定,按铁路等级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如遇有特殊情况,可由铁道部按需要指定该通信线路的等级。

第1—4条 通信线路维护工作分大修、中修和维修。大、中修为按规定周期进行的定期维护工作,由部、局、分局、段分别掌握;维修为电务段的经常生产活动,其类别应包括日常检修、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

第1—5条 通信线路已到大修年限,在一个中修修程内,计划新建或改建为地下电缆线路时,不再安排大修,应进行中修和维修。

第1—6条 为预防自然条件和外界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必须重点加强可能发生灾害区段和薄弱环节的维护工作,加强季节性检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以增强抗灾和抗干扰能力。

第1—7条 当发生损坏通信线路,危及通信安全时,应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处理。

关联资料:行政法规共1部

第1—8条 电务大修队、电务工程队、通信中修队应做为灾害抢修的主要力量,并应在完成大、中修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补充维修劳力之不足,但大修工作一般不得占用维修劳力。

第1—9条 在通信线路维护工作中,必须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制、试验联系制和质量检查验收制。

第1—10条 通信线路中严禁设置影响通信传输质量和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非通信回线。在遇有不影响通信质量、不危及安全的条件下接入时,必须经过全面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但在电缆内不得造成两个车站间的死线对。

第1—11条 载波基线上不准搭挂电话机。

第1—12条 不同方向的长途线路,引入12路载波增音站时,应将全部回线分方向引入,不得跨越增音站架设明线或电缆。

第1—13条 通信线路在运用中,遇有迁移、改设时,除按本规则标准执行外,还应参照铁道部有关通信施工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二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管理范围

第1—14条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设备的维护分界,以引入室内的第一连结处为分界点,并作如下原则规定:

1、保安器、分线箱(盒)、总配线架,以外线端子为分界点,其外线端子属于室内设备;

2、高频分线盒,以内线端子为分界点,其连接塞子属于室内设备;

3、尾巴电缆,以连接机械设备的接插件为分界点,其接插件属于室内设备。

对于引入室内的成端电缆、配线的日常清扫、整理和其裸露端子配线焊接、根据强度的检查等工作,均由所在室负责。

第1—15条 在通信线路中的非通信部门回线及其引入设备的维护分工规定如下:

1、通信线路上的非通信部门回线由通信部门负责;

2、在通信线路上单独分歧或引入的非通信回线,由有关部门负责。明线线路以分歧、引入与明线的接头处分界;电缆线路以分线箱(盒)进线端子分界;其接头与端子均由有关部门负责;

3、与通信回线集中引入的非通信部门回线的引入设备,凡保安器安装在通信设备中,由通信部门负责,以保安器出线端子分界。

第1—16条 各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维护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工具、仪表、便携式无线电台,并建立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经常保持良好。

主要仪表名称有:振荡器、电平表、频率计、串音衰减测量仪、交、直流电桥、可变衰减器、杂音测试器、兆欧表、线障脉冲测试器、同轴脉冲测试器、击穿装置、接地电阻测量仪、导纳电桥、气压表、查漏仪、电缆障碍探测器,以及相应的数字、光纤通信仪表等。

第1—17条 备用通信线路应加强维护管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第1—18条 各电务段应根据铁路分局批准的应急储备定额,储备好通信线路抢修备用器材,抢修动用后,应立即补齐,并经常保持完好。

第二节 设备变更的批准权限

第1—19条 变更通信线路下列主要技术条件及运用方式时,属于Ⅰ级线路的由铁道部批准,属于Ⅱ、Ⅲ级线路的由铁路局批准。

1、变更杆面型式,交叉制式,交叉区的划分;

2、变更引入方式、介入电缆;

3、装设防止高压输电线路危险影响的保护装置;

4、变更电缆的制式、及无人段距离;

5、变更长途电缆高频芯线运用;

6、增开载波设备;

7、改变载波基线或在载波基线上增减进局设备、滤波器及分歧引入等;

8、增设非通信部门用的回线;

9、增设或撤除明线线对;

10、其它重大变更。

第三节 技术资料

第1—20条 工区应备有完整、正确的技术资料,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遇有变动时应及时修改,每年核对一次。应备有的主要技术资料如下:

1、明线线路平面图,架空电缆平面图、地下电缆径路图,平衡接续图,机房平面图;

2、明线线路架设位置图、交叉图、电缆芯线运用台帐;

3、高频分线盒、分线箱(盒)运用台帐;

4、电缆充气系统径路示意图、电缆充气设备技术资料;

5、无人增音机电路图、配线图、说明书;

6、无人增音机设备台帐及履历卡片;

7、仪表电路图、说明书;

8、定期测试记录,设备检查、验收记录。

第三章 设备维修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1—21条 通信线路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各点:

巡回检修:经常进行护线宣传,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因素,确保通信畅通;

定期轮修:保证线路及设备完整良好,预防故障发生;

重点整修:增强线路抗灾抗干扰能力,并巩固提高电特性指标,确保线路传输质量。

第1—22条 通信线路定期测试的起止点及测试负责单位规定如下:

1、测试起止点

(1)长途明线载波基线以增音段,明线实回线以音频段为起止点;

(2)长途电缆载波通道以有人段,电缆低频线以音频段为起止点;

(3)地区线路,用户线由总配线架至用户话机、局间中继线以出入中继器为起止点。

2、测试负责单位

(1)长途线路由载波室负责;

(2)地区线路由自动室负责;

(3)站场线路由各有关工区负责;

(4)无人增音机由有关工区负责;

(5)电缆充气设备及线路附属设备的测试由有关工区负责。

第1—23条 通信线路定期测试中,当明线12路(包括3路)增音段合格时,线路附属设备可不测;电缆有人段合格时,无人段和无人增音机可不测;地区用户电路合格时,地区线路可不测。对不合格回线,应由测试负责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及时分清地点,查明原因,克服解决。各有关单位应服从负责单位的统一指挥。

第1—24条 通信线路维修单位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应事前与有关机械室、电话所取得联系,告知工作地点及内容;作业中如有可能影响线路正常使用时,应随时保持联系;工作完毕,应通知有关机械室进行回线试验,确认良好,方能离开工作现场。

线路发生故障,工区人员,应服从电务调度和有关机械室的统一指挥。

第1—25条 通信线路的定期轮修和重点整修,尽量采取集中劳力现场修;能替换的线路附属设备和无人增音机等,应集中入所修。

第二节 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

第1—26条 长途明线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1、表1—2所列(表略)。

第1—27条 长途电缆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3、表1—4所列(表略)。

第1—28条 地区及站场通信线路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可参照长途明线线路和长途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个别项目如架空电缆等由局、分局自行规定。

第1—29条 地线、保安器、引入线及杆上配线、附属设备的定期轮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5所列(表略)。

第1—30条 无人增音机的维修、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6所列(表略)。

第1—31条 长途电缆线路高频通道的测试项目与周期如表1—

7、表1—8所列(表略)。

第四章 大修、中修与抢修

第一节 通信线路大修

第1—32条 通信线路大修是按线路耗损程度和铁路通信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全面整修和技术改造,以恢复改善线路的强度和电特性。

第1—33条 大修后的线路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及大修设计技术文件。

第1—34条 大修周期:长途明线线路木材杆路一般为15~20年,钢筋混凝土杆路一般为30~40年;导线大修,铜线一般为30~40年,铁线一般为15~20年。长途电缆线路可根据质量情况酌情安排。地区及站场线路一般为20年。

第1—35条 大修计划的安排,应保证全程全网质量。长途线路应按增音段连续进行,涉及与邻局有关时,事先共同协商,尽量同时进行;地区及站场线路应按一个地区或站安排,也可分片、分段、分期连续进行。

第1—36条 大修主要工作项目及重点要求,如表1—9~表1—11所列(表略)。

第1—37条 分局应根据电务段提报的“大修任务申请书”,经综合平衡后,下达“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如涉及变更一级线路的主要技术条件时,应将“设计任务书”报铁道部批准后,方可进行设计。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两段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或一般设计(施工设计)。

第1—38条 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设计范围和设计主要依据;

2、现有线路情况和今后发展需要;

3、主要的设计方案,技术条件,必要的计算资料及图纸;

4、旧料、旧设备利用情况及更换依据,垫用料数量和返回料的处理意见;

5、涉及或需要其他单位配合进行的项目、地点、数量、费用列支及协议书 ;

6、总工作量及劳力、主要材料、仪表、机具数量;

7、概算。

第1—39条 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采用一段设计时,参照初步设计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采用两段设计时,对初步设计作必要的补充;

2、工程数量,主要材料规格及数量、设备、仪表类型、规格及数量;

3、主要图纸;

4、概算或修正概算。

第1—40条 大修设计文件应报铁路局审批。如属于一级电缆线路时,须将初步设计文件报铁道部审批。

第1—41条 设计文件批准后方准施工,施工前应进行调查,编好施工计划。

第1—42条 施工预算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设计和施工定额及有关费率编制,报分局审批。

第1—43条 大修竣工后,确认符合设计文件及工程质量标准时即可进行验收。全部竣工的验收,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办理。形成局部运用能力的分片、分段验收,可由电务段进行,必要时分局派人参加,局抽验。

第二节 通信线路中修

第1—44条 通信线路中修是根据线路耗损程度,定期进行整修和补强工作。中修周期:长途明线线路一般为4~6年;长途电缆线路和地区、站场线路一般为5年。但遇有以下情况,可酌情延长或缩短:

1、明线线路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铁担;电缆线路为铅护套、铠装时,可延长中修周期;

2、明线线路为木杆在白蚁地带;水泥杆在盐碱地区;电缆护套有腐蚀时,可缩短中修周期。

第1—45条 长途线路中修,原则上应按增音段分期连续进行;涉及两个电务段时,应相互联系,同时安排。

第1—46条 中修工作范围

1、维修工作规定的工作项目及查找克服直流电特性不合格回线;

2、明线线路重点更换或整修不合格的电杆、拉线、线担、绝缘子、导线、地线,清洗绝缘子以及线路补强等;

3、电缆线路重点更换或整修不合格的电缆、地线、吊挂装置、严重漏气、接头腐蚀、人孔严重渗水,处理电缆埋深不够,防护不善,充气维护设备及区间通话柱不良等;

4、改善线路径路不符合建筑接近限界规定处所。

浅谈铁路通信机房的保障与维护 第3篇

[关键词]铁路通信机房;通信设备;维护措施

一、铁路通信机房的现状

设置在铁路线路两侧的通信机房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并且由于铁路系统分支繁多,使得相当一部分通信机房处于山区和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无人状态的通信机房中设备瘫痪后不能及时进行维修以确保正常工作,对于常发生的电击事故和自然损害,已经探索出一套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检测方法,以及设备的改良技术。而通信机房本身建设环境不满足要求,给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转带来了隐患。还有对通信机房建设维护的不重视,相关部门对其投入的资金不够,造成设备设施的不齐全,直接阻碍了通信设备扩容建设,以及出现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目前技术手段的欠缺和先进管理监测方法的缺失让铁路通信机房发展的步伐停滞不前。对于通信机房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科学地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实施方法。还有就是维修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不到位,对维修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二、加强铁路通信机房维护管理的措施

1.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环境动力监测系统运用于铁路通信机房管理维护中,让工作人员远程监控通信的正常与否,并及时传送出现的故障,提高维修的工作效率。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由监控中心监控,通过传感器网络及现场监控设备,将通信机房内的环境指数传输至监控中心。机房内的环境参数主要包括通信电源、温度、湿度、烟雾、房门开启等。通信机房中,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控电源、空调机组、配电系统等设备,使通信设备故障率降低。

系统采用倒树型拓扑结构,是逐级汇接的网络分布方式。监控中心受到通信机房的环境数据,并据此分析通信设备的工作情况,实时监测故障的发生,这直接使机器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抢修时间缩短了,提升了设备维护管理的效率。远距离的监控,既使铁路通信机房的运行得到了控制,又节省人力物力,让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故障信息以及故障原因。管理区域及其体制了监控中心的布设安排。根据通信机房监控点的数量和工作流程,设置监控中心的规模。可以是分级中心或者同级监控中心,因地制宜。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就是现场监控传感器,通过局域网采集环境信息,并存储、传输,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的双向传递。而传感器节点的布设根据机房的设备分布而定,并且为达到节能、增加傳感器使用寿命的目的,可对传感器设置部分休眠模式,使工作效率最大化。

2.新风节能系统。在铁路通信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入节能减排的理念,引进新风节能系统技术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途径之一。由于通信机房室内设备的工作发热,需要进行及时的冷却以维持其正常运行且提高使用寿命,所以要保持机房内温度相对较低。这个新风节能系统技术具有自动换气、净化空气的功能,通过对机房内温度进行设定,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就将室外自然冷空气作为空气源,使机房室内热量释放出去。由此达到室内散热、降低温度的目的,节省了使用空调的成本并减少了能量损耗。因为室外环境温度不会导致机房电气设备发热,皆是设备的运行发热,如果使用空调降温,就浪费了室外低温的自然资源。

3.防雷系统技术。铁路运输的运营需要通信机房的正常工作,由于通信机房占地面积小,其布设多处于空旷处。而在偏远地区或山区中,通信机房常受到雷击的破坏,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雷。通过避需针的疏导将电流导致大地,使通信设备免受直接或感应雷击,整个雷电防护系统包括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网。隔离也是防雷技术之一,将保护对象隔离起来。对于室外的设备,采用良好接地的金属箱、盒隔离。因为机房中的接地系统不同造成接地电阻的不一致,雷电产生时,电阻的不同导致电位差,这就是“地电位反击”。所以用连接导线、过电压保护器等把装置设备连接起来,保证保护对象处于同一电位。而消散是从源头阻止雷电的形成。

三、加强铁路通信机房及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1.安全防火方面。监测中心的值班人员对各节点的环境参数进行24小时的监控,使通信机房内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设置安全警报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定期的修理维护。通信机房内必须配置有相应的消防器材,确定固定位置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更换,确保使用的有效性。重要通信装设烟雾探测头和防火报警感应器。

2.电源供电方面。通信机房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其基础就是电源,所以要加强维护管理电源系统。如果发生供电故障,就会导致大面积的通信网路的瘫痪。为此提出双路电源供电方案,合理配置电源系统,按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在机房中应进行两套电源系统的配置,将其中一个作为故障时的备用电源,确保通信设备能及时的进行正常工作。设置当其中一个电源中断时,要接通另一个电源电路。在设备质量上,尽量使用高智能、高集成化的设备,品质性能良好的设备其电磁兼容以及电气隔离等性能都比较好。

四、结语

铁路交通运输中,铁路通信机房是通信工程的基本构成单元。在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改革的新时期,铁路的通信技术更加的多元化,就将维护和管理工作至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如今的铁路通信机房将铁路的交通功能与通信功能相结合,保持铁路工作人员协调统筹铁路交通的通信。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对铁路通信机房的维护管理也日趋完善,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需要将每一个环节进行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

[2]蔡坚,刘娟;基于标准总线的飞行数据采集器的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2 .

铁路信号电缆维护和管理 第4篇

我国铁路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具有愈加重要作用的为铁路信号电缆的维护以及管理工作, 特别是高速铁路逐渐运行使该类工作的难度更大。因此建设铁路工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视铁路信号电缆, 采取相关维护和管理措施有力保障铁路有序安全且稳定的运行。

2 铁路信号电缆的选择与施工管理

(1) 铁路信号电缆的选择标准为适宜、高效、经济与安全等, 通常情况而言附带铝护套的那些数字信号的电缆是铁路的电化区段较适宜的选择, 而铠装的综合扭绞类信号电缆是其他区段适宜的选择。此类信号电缆利于施工的同时可将运行效率提高、将施工成本降低。

(2) 应依据实际的施工条件有效选择铁路的信号电缆敷设方式, 一般情况来说电缆长度、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是应考虑在内的因素, 进而确保信号电缆的运行正常, 亦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利于日后维护。通常情况而言不同信号电缆的敷设方式具有特定施工条件存在, 所以工作人员要同实际情况相结合, 以便加强维护管理力度。例如电缆的埋设应对电缆表面同地面之间距离进行控制, 0.7m是最小的距离;一些电缆保护的钢管加设给过轨信号的电缆时, 亦应分开敷设电力电缆以及信号电缆;另对信号电缆的一些配置与设备进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应将外界的自然因素变化考虑在内。

(3) 由于铁路信号的电缆施工工程较为复杂, 施工质量会对铁路的信号电缆运行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所以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前期应制定好施工方案, 统筹将相关影响的因素详细考察且提出解决措施。相关施工人员技术交底的工作亦较为重要, 各施工单位应同电务段的工作人员有效沟通且精心组织施工, 与此同时施工时应严格依据施工质量相关规定, 确保铁路信号的电缆施工可保质、有序且安全。铁路信号的电缆施工完成后亦应验收信号电缆的传输质量, 确保铁路信号的电缆高质有效运行。

3 铁路信号电缆位置信息

(1) 同铁路信号的电缆故障处理效率关系密切的为铁路信号电缆相关位置信息, 所以维护工作人员应将信号电缆位置信息相关记录工作做好, 做细, 应遵循的记录原则为精确、完整, 从而确保管理系统当中铁路信号电缆具有真实、准确的位置信息。

(2) 图纸显示、编辑标签、数据库、数据处理的模块、GPS传感器等构成铁路的信号电缆相关位置信息的系统, 若任意部分出现故障都将使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出现失误, 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位置信息的系统管理。日常操作的过程中应依据操作说明将规范操作流程, 通过计算机的系统界面对信号电缆的位置相关坐标信息进行正确显示。与此同时应定期维护以及安全检查系统, 定期更新与管理数据库、修补系统漏洞以及升级系统软件, 确保铁路的信号电缆相关位置信息的管理系统运行安全且稳定。

4 信号电缆相关维护管理对策分析

(1) 对铁路的信号电缆进行维护管理之前工作人员应同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分析对铁路的信号电缆有效运行造成影响的因素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将相应解决措施有效提出, 有效制定维护管理的方案以及应急处理的方案。与此同时应将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严格规定, 以便明确分工的同时确保可以有序进行铁路的信号电缆相关维护与管理工作。

(2) 维护管理铁路的信号电缆属于持续且长期的工作之一, 需要通过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维护工作效率。而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与完善的过程中应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维护管理的工作实际发展的情况相结合, 详细规定每个环节养护管理的工作细节。通过绩效制度、薪酬激励的制度、岗位的责任制等激励员工对铁路的信号电缆维护与管理的工作进行参与和重视。

(3) 在铁路的信号电缆管理工作中重点部分为日常的维护工作, 因此工作人员应将常规维护工作做好, 对创新性强的一些维护方法以及安全措施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施行电缆的绝缘测试时可利用微机的监测系统, 确保电缆具有良好绝缘性能;应定期的对电缆信号的巡检工作进行施行, 特别是防护管道以及电缆槽道;巡检的过程中亦应管理铁路的信号电缆所在位置外界环境, 不可火烧杂物、挖土、施工。

(4) 对于应急处理、紧急故障等铁路的信号电缆相关故障处理管理要特别注意。工作人员应针对铁路的信号电缆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的措施, 同时, 针对突发、重大故障, 应有处理预案。另外, 针对抢修工作相关设备、设施管理工作做好, 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举办故障处理技能比武等都可以强化铁路信号电缆维护和管理, 进而保证铁路的信号电缆可行更加的可靠与安全。

5 结束语

在铁路的运行中铁路的信号电缆对铁路安全、高效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应将铁路的信号电缆相关维护以及管理工作做好, 进而将铁路的信号电缆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使铁路更好的发挥交通运输的作用, 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大江.关于铁路信号电缆维护和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9 (9) :57-58.

浅谈铁路通信光缆线路的维护工作 第5篇

摘要:光缆线路的维护直接关系到光通信系统能否长期正常运行,做好光缆线路维护工作十分重要,为此总结以往维护经验,对如何保证铁路通信光缆线路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探讨。关键词:光缆 维护 安全 质量

Abstract: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of long term mainten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p and running, doing optical cable maintena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which summarized previous maintenance experience, on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to explore.Key words: Fiber optic cable;Maintenance;Safety;Quality

铁路通信光缆承载着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及铁路骨干环网络大量信息的传输,是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高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线路的维护直接关系到光通信系统能否长期正常运行,做好光缆线路维护工作,可以延长光缆使用寿命,保证光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特别是在发生故障后,判断和查出故障位置,及时修复,压缩故障延时。近年来,大容量波分系统的开通使用,对光纤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线路维护工作的技术难度。在此,结合武广20芯光缆的维护工作,对如何保证铁路通信光缆线路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通信线路的巡视

武广20芯光缆开通使用已达十余年,光缆径路都在铁路防护隔离栏以外,易受外界施工动土而损坏,必须切实做好定期巡视、跟表(查表)巡视、特殊情况巡视等工作,及时发现外界影响,确保光缆的安全。

1.定期巡视。采取徒步巡视和车巡相结合的办法。徒步巡视每周一次,由就近通信工区线路巡视员负责进行。在巡视中应即时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沿线地形及环境变化情况,并做好护线宣传工作,对倒伏的标石进行扶正,确保径路清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和汇报。车巡每天往返巡视一次,要求按规定车次登乘机车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相关工区值班人员,立刻出动前往现场处置。

2.跟表(查表)巡视。由工区工长或上级部门对光缆线路进行巡视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巡视完后对所检查区间线路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对巡视员的奖罚依据。检查发现的问题由维护工区及时整改,并建立问题库,整改完成后登记销号。

3.特殊情况巡视。如遇到暴雨、台风、大雪等恶劣天气后,立即进行线路巡视,由线路步巡员进行。重点检查穿越河流、沟渠及敷设于上下山坡、桥梁等处的线路情况,及时发现雨水冲开径路及塌方等危及光缆安全的隐患。

在巡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采取按照区段进行承包的方式,每个线路巡视员都签订区间承包责任状,明确责任区段、工作内容、奖罚措施,工区和车间定期对巡视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严格执行奖优罚劣的制度,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巡视员的责任心,使光缆线路的状况能得到控制,安全保证。

2施工防护配合

京广线封闭运行后,穿越铁路的施工顶涵和高架桥施工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很多,大型机械挖断光缆时有发生,如何做好施工中光缆线路防护至关重要。

首先,及时掌握施工信息,深入施工点现场了解施工对光缆线路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设立好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向施工单位交代清楚光缆线路的走向及埋深,并签订相关的安全协议。

第二,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计划,尽可能在施工前对光缆线路进行必要地改迁和防护,以减小施工过程中光缆防护的安全压力。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熟悉径路的人员进行配合,严格执行施工安全配合方案,与施工单位同进同出,尤其是要保证大型机械施工必须与光缆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

另外,秋收过后的农闲季节,村民兴修水利、公路现象比较多,这些施工突发性强,不易掌控,主要依靠平时护线宣传、车巡的及时发现才能避免光缆遭到损坏。

3光缆故障处理

武广20芯光缆已使用十余年,因地形变化出现光缆异常受压、接头盒进水、纤芯熔接质量不高、遭受雷击等原因引起的衰耗点较多,及时处理这些衰耗点对保证通信畅通十分重要。

日常维护数据收集为判断故障点位置提供参考。平时工作中,每次光缆割接、抢修和故障处理时,都应对障碍点进行点标。用OTDR测试出测试点至障碍点的光缆距离,将之与障碍点的铁路里程相对应,并详细进行记录。这样,结合故障光纤测试资料和光缆的接头位置信息,就能快速判断出光纤衰耗点的位置了。以下是几种典型光纤衰耗处理情况,要及时处理光缆衰耗点保证线路质量。3.1 光缆接头盒内大衰耗点的处理

故障原因:一是防水密封胶老化,使接头盒内渗水,影响光纤质量,造成光纤衰耗增大;二是光纤涂敷层老化,使光纤变形,柔韧性降低,增加衰耗;三是光纤弯曲半径过小引起阻光;四是光纤熔接质量差引起衰耗大。

分析与处理:利用OTDR对故障纤芯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对比日常维护资料,根据计算查找到故障接头位置。处理接头处的大衰耗点,可打开接头盒重新熔接光纤,用OTDR实时监测,直到接续损耗达到要求。如果经多次熔接,接续损耗仍达不到要求,应检查是否光纤束管变形引起光纤受压,盘纤时光纤弯曲半径是否过小,光纤是否受压等。如果衰耗值仍未达到要求,就要考虑接头盒前后的光缆是否有问题。因为端头的光缆在施工中比较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易受潮气腐蚀,这时应截去一段光缆重新接续。必要时,现场用OTDR带假纤进行测试,对衰耗点进行精确定位。3.2 光缆线路中间大衰耗点的处理

故障原因:一是光缆缆身受外界影响变形,使光纤异常挤压出现大衰耗,如光缆的保护钢管出口处或直埋光缆回填土时遇到石块的挤压,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二是个别地方光缆遭受雷击,损伤束管和光纤引起衰耗;三是光纤老化变脆出现断纤。

分析与处理:利用OTDR测试故障纤芯,对比日常维护资料,根据计算结果可判断是光缆线路中间位置故障。可在最近接头处打开该接头盒,用OTDR进行测试,测出大衰耗点距测试接头的精确距离。根据施工原始资料、缆身长度标识和直埋径路情况,实地测量大衰耗点的位置,一般可定位在几米范围内,缩小开挖范围,节省施工费用。对于线路中间的光缆大衰耗点,可能是光缆受到损伤,如果是被石头等硬物硌伤使光缆出现凹进、压扁等,光纤束管变形导致光纤受压,或者是其他外力因素造成光缆受损,在移除硬物还不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可开剥光缆外护套,露出光纤束管,用小钳子仔细修理光纤束管,使束管恢复原形,并加接头盒进行防护。对于出现断纤情况,一般采取更换光缆的方法解决。

3.3其他情况光缆终端大衰耗点的处理

故障现象:一是光缆终端盒内光纤束管扭转、变形,使光纤受压;二是终端盒收容盘中光纤弯曲半径过小,收容盘中光纤受压,造成部分光纤在此位置衰耗过大;三是接续尾纤时,光纤熔接质量差造成衰耗大;四是尾纤质量问题引起的衰耗。

分析与处理:光缆端盒内故障,一般用OTDR带假纤对故障纤进行测试,在假纤与尾纤连接处如出现较大衰耗点,即可判断为终端盒附近存在大衰耗点。对此类故障,如果是束管变形,可用处理光缆线路大衰耗点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变形严重,则应重新成端,以保证光中继段的特性。如果是尾纤捆扎过紧,可将扎线放松。如果是熔接质量问题,则重新接续。若是尾纤头问题,则更换尾纤。

以上分析可见,光缆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除外界影响外,接头质量引起处的障碍比较常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把住施工质量关,使光缆线路施工符合操作规程,同时加强维护,建立一套完整、齐全、准确的维护资料,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及时查找和处理各种障碍。3.4案例分析 2011年3月,在进行光缆季测时,发现岳阳至汨罗区段武广20芯光缆第9纤距岳阳58.87公里处出现1.18dB衰耗,经比对日常记录的维护资料,确定该衰耗点在K1479+100接头北约500m处,属于缆内衰耗。经联系要点,打开该接头,断开第9纤,用OTDR测试衰耗点在该接头以北341m处,同时找到接头处光缆缆身长度标识为2113m,推算衰耗点位于缆身数字1772-1782处,对应铁路里程为K1478+760。经开挖确认,在光缆长度标识1778处发现缆身有一小圆孔(如图1所示),摇动光缆时,监测衰耗点无变化。经纵破光缆10cm,发现3根光纤束管破裂变形(如图2所示),压迫光纤,用镊子小心对束管进行修复后,第9纤衰耗消失,恢复正常。最后在该处加装接头盒进行保护后,故障处理完毕。因该处光缆位于山坡上,该地是雷击区,故障原因应为雷击损坏。

4光缆应急抢修

发生光缆线路中断故障时,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合格的抢修队伍是有效抢修、缩短故障延时的保证,平时应加强人员培训,包括应急抢险演练。

在抢修工作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平时要将抢修工器具、材料集中存放,保持良好;二是要按照先重要,后一般的顺序进行接续,及时接通重要电路,并进行业务确认;三是抢修过程中,在压缩故障延时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光缆接头的质量,避免留下安全质量隐患。

光缆接头比较复杂,要注意:①接头环境应尽量避免灰尘过多的场合,以免造成切割好的光纤端面污染,还要防止灰尘污染光纤熔接机而影响接续质量;②要在光纤热缩保护管完全冷却后再往光纤收容盘的接头卡槽中放置;③光纤接续完毕后,应安放好收容盘中的光纤,不能出现光纤曲率半径过小的现象,以免加大弯曲损耗;④光纤的熔接损耗应不大于0.08dB,应利用OTDR进行接续的监测和系统测试;⑤接头盒中光缆加强芯应紧固到位,余留不能过长,以免光缆移动时碰到光纤束管,损坏光纤;⑥注意光缆接头盒的密封防水处理,防止雨水进入接头盒。这样,就能即迅速又高质量的完成抢修工作。

铁路维护论文 第6篇

【关键词】“三步走”教学 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59-02

一、“三步走”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组成。通过这种培养方式,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探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现如今,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理论实践课的学习中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高职院校担任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在高职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技能的培养。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是实做性、现场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大部分是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检修步骤、定期维护项目等,内容方面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速度比较慢,空间想象力不足,结合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对学习的课程感兴趣,在教学中提出了“三步走”教学方式,即将整个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解信号供电设备的基本电器、中小站电源屏、大站电源屏、智能电源屏的结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故障处理的方法、检修的流程,引导学生认识设备、了解设备。

第二部分主要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测量设备的基本参数、处理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体验现场检修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设备进行相关的改造或者设计与课程相关的一些简单电路,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加深对设备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三步走”教学在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明确课程重要性

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是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与铁路信号设备的供电有关的元器件及系统概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铁路信号设备的供电概况,并通过学习变压器、电机、低压电器、交流稳压器等的结构、功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继电电源屏和智能电源屏的使用、施工和维修等知识,让学生初步具备处理信号供电设备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铁路信号事业的思想,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二)明确课程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铁路信号电源屏的电路原理、整个信号供电系统的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信号电源屏的使用、维修及施工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信号电源屏检修、电气特性测试、故障处理及施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三)根据目的确定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对课程进行分析,选取内容,从组成电源屏的基本电器入手,逐步深入,让学生熟悉设备。依靠多媒体设备讲解基本电器的结构组成、设备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电路原理、处理故障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对于设备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实验实训室学习,让学生直接接触设备,运用所学的知识测试设备的基本参数,加深学生对设备的了解。在学生熟悉设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设置一些简单的故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故障,恢复设备。最后为了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设置了设计环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供电设备、电路等。设计内容包括图纸、设计原理、设计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实物。

(四)实施“三步走”教学的手段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动画、视屏等手段展示设备的工作过程、动作原理、动作顺序,运用多媒体讲解电路原理。

实际操作:使用现有的设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参数的测量,简单故障的排除,供电设备的恢复。

设计:以课本为基础,搜集与设计题目相关的基本资料,学生主动查阅为主。

(五)“三步走”教学的考核方式

三、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课程“三步走”教学运用的效果

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课程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课程“三步走”教学实践,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设计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满足了职业岗位培养的需求,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形成。

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融入了一些现场的操作规范和维修设备的章程,让学生了解现场基本操作流程。

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设计题部分设计不同层次的题,让学生自由选题,让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设计,教学不仅是基于课本,而且需要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的阅历。

考核方式避免了片面性,不再只注重学生理论的掌握,把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放在同一个地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最后,“三步走”教学实践是一项尝试性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6)

[2]訚金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 第7篇

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部的自然资源分布极其的不均,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我国的铁路在当前的这一地理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下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起步晚。我国铁路的建设起步比较晚, 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的时间, 尤其是高速铁路, 在2007年后我国才进入高铁时代, 迄今为止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 (2) 速度快。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铁路先后进行了多次提速, 已经运营的京广、京沪、沪杭线等多条主干线速度均达到了一百多公里, 高速铁路更是达到了300km以上。 (3) 地理地形条件复杂。我国铁路网遍布在全国各地,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例如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大陆气候等, 地形条件复杂多变, 铁路干线会穿越山地、丘陵、高原或者盆地等, 海拔高度差距较大, 有些地区易发生沉降或者土地属于湿陷性, 再加上一些地区气候严寒等因素, 这对于铁路运营维修来说绝对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2 我国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做好我国铁路工务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牢牢树立“秩序、安全、舒适”这一基本原则, 本文通过长期对我国既有线运行的管理经验以及新建铁路运营管理基础的研究分析, 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地理条件的铁路公务设备修理标准以及管理方式。

2.2 管理制度

2.2.1 工务设备检查及监测制度。

我国铁路公务设备严格落实检查理念, 其中动态检查为主导, 静态检查为辅助, 实施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同时兼顾几何尺寸检查与结构检查。其中动态检查所涉及到的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等按照要求开展定期检查并提交结果;静态检查所涉及到结构周期以及相关方法、方式;做好相关安全设施的安检工作, 检查防水排水是否符合规定, 同时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会涉及到设备的薄弱环节或者薄弱点的相关专项检测检查, 为公务设备的使用情况实施全天候跟踪监控。

2.2.2 作业管理制度。

铁路公务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均安排在天窗之内。牢牢树立“严检慎修”这一公务设备维修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公务设备作业管理制定了详细的作业流程, 其中涉及到从作业方案审批到后续的到动态数据分析, 做好现场机具清点, 一直到后续的作业登销以及人工添乘等。

2.2.3 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铁路网建成之后, 为了运营的安全稳定性, 在全线范围内安装跨桥防异物侵限系统、风雨雪检测系统、关键地点视频检测系统, 并在沿线安装封闭栅栏。铁路干线投入运营之后, 完善了上道作业登记制度, 每日实施开行列车制度, 加强线路检查制度, 实施垂直天窗维修制度, 上述的一些管理制度为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2.3 组织机构。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 经理几十载的发展, 我国铁路维护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逐步走向高级修理区域化、设备接管无缝化及运营管理属地化。

2.3.1 高级修理区域化。

近些年来我国的铁路开通运营的前期, 我国铁道部相继建设了数个铁路客运专线的基础设施维修基地, 其目的旨在提升检测以及修理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效性以及先进化水平。在这些基地的内部配备着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大型式务设备修理机械和检测设备, 例如最为常见的包括DWL-48连续式捣稳车, 超声波探伤列车, 钢轨铣磨车等先进的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职责在于做好分区域所接受的工务设备的高级修理的委托工作, 铁道部检测中心负责实施动态精确检测, 伴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区域化维修基地逐步将动态精确检测取代。

2.3.2 设备接管无缝化。

实施设备接管提前介入是当前我国铁路管理的一大特点。所谓的设备接管提前介入指的就是铁路工程进入到施工阶段的后期的时候, 负责维护管理工作的铁路局安排一部分养护人员到现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维护管理人员了解当前的新设备的技术特点以及技术标准, 同时还可以试试系统化的培训, 做好轨道精调工作, 为工程的建设阶段到后期的运营维护的合理化衔接奠定基础。

2.3.3 运营管理属地化。从1997年一直到2007年期间, 我国相继开展了六次铁路提速, 再加上我国经理几十年的铁路运营管理经验, 逐步形成了归属地化管理模式。工务段所下设的路桥车间以及线路车间负责该模式的贯彻落实, 其涉及到诸多工作内容, 包括作业计划的编制、日常静态检查、临时修理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以及普铁的运营管理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运营管理属地化这一管理方式的有效性。

2.4 维护及标准。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工务设备修理标准以及维护作业紧紧围绕着“舒适安全”这一核心理念。

2.4.1 修理标准。

通过经济的综合技术对比, 再加上科学合理的结构尺寸验算, 逐步形成了一套关于管理精准轨道几何尺寸的体系模式, 形成了当前的轨道几何尺寸管理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为铁路工务设备提供了安全保障, 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2.4.2 修理作业。

我国铁路工务设备修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临时修理工作, 在铁路线路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下所采取的临时性修理措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所采取的维修手段。通常所涉及到的临时修理设备住户要包括混凝土结构裂纹以及轨道板的修理等;第二, 日常养护工作, 为了保证铁路设备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正常的状态, 日常性的养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日常的养护措施要根据人工添乘以及检车结果来实施, 确保车辆的运行品质;第三, 周期检修。为了使设备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使用状态, 定期开展对设备进行系统性的修理, 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 其中的修理作业工作需要用到一些具有高作业效率和高作业精度的大型修理机械及小型机械。

摘要:铁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做好铁路工作维护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对我国的铁路现状进行了阐述, 随后具体的阐述了我国铁路工务运行维护与管理制度措施, 希望对我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铁路工务,运营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九州.中国经济版图跨入“高铁时代”[J].黄金时代, 2010, 3 (12) :78.

[2]张凌.震动世界的中国高铁[J].装备制造, 2010, 6 (Z1) :90-100.

铁路客票系统的春运维护机制 第8篇

1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体系概述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体系定义了春运期间客票系统运维活动涉及的各类实体, 以及这些实体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实体按照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管理机制进行有机组织并协调工作, 通过服务协议在春运期间提供不同级别的客票系统运维服务。

1.1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管理对象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管理对象包括客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用户及运维人员。 (1) 客票基础设施:铁道部、铁路局、车站等客票主机系统及网络、存储、安全系统等。 (2) 客票应用系统:客票系统涉及的所有业务应用系统, 包括互联网、电话订票、窗口售退订等前台、后台各级业务。 (3) 客票用户:使用客票系统的铁道部、铁路局、各车站和全路用户。 (4) 客票运维人员:参与客票系统运维活动的维护工程师, 包括各个业务项目组成员。

1.2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组织结构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管理结构为多层模式, 如图1所示。春运总体负责人和主管主任负责春运期间整体运维工作, 包括春运运维计划的制定和制度的实施, 并负责对各组组长进行考核。各项目组组长负责指导各组成员进行春运维护工作。各组组员为各项目组运维工程师, 在组长指导下开展客票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针对客票系统不同业务模块划分项目组, 各项目组间工作流程见图2。现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和故障。求助电话通过值班组受理, 值班组根据不同问题类型派发给各项目组维护工程师。维护组负责受理日常维护问题。当日常问题升级为疑难问题或故障后, 根据不同类型流转至电话订票组、核心交易组和互联网组。电话订票组负责解决电话订票系统相关问题。核心交易组集中会诊及解决客票模块疑难问题。互联网组负责解决互联网业务相关问题。营销组负责日常营销分析系统相关问题的处理及报表制作。运营分析组负责每天对客票实时和历史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包保组负责在春运期间对客票系统进行主动监控和分析。系统组负责集中会诊及解决客票的系统问题。

2 客票系统春运维护工作流程

面对春运扩充的业务需求和复杂多样的系统环境, 为有效提高春运期间客票系统维护的质量, 提高客票运维的可用性及业务的连续性, 以ITIL/ISO20000为基础, 需要进一步完善客票服务管理架构, 建立一个以客票业务为中心的集中维护和管理的运维管理平台。春运客票系统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涉及服务台、服务目录、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管理等, 随着维护工作的持续改进, 客票系统的管理流程也在逐步规范。客票系统春运维护工作流程见图3。

2.1 服务台

服务台与客票系统春运维护的各个流程联系密切。服务台作为客票系统与铁道部、18个铁路局和各个车站业务用户的单一接口, 基本功能包括:受理事件请求;解决事件请求;对事件请求分析, 并为各个业务组的运维工程师分派故障。

春运期间, 所有管理流程都要通过服务台为客票系统的各级用户提供服务, 解答用户的相关问题和需求, 或为用户寻求相应的支持人员。

2.2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主要承担客票系统用户的技术支持工作, 所有服务请求和报警归结为事件, 涉及事件的记录、调查、诊断、解决、恢复和关闭。事件管理的作用是快速有效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使故障能够迅速恢复, 减小故障或问题对现场的影响。

春运期间, 客票系统的各个维护工程师通过接受由服务台分派的事件工单, 保障快速恢复客票系统的各级故障或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并使服务支持信息得到有效的共享和积累。规范的可衡量和可持续改进的事件管理流程把客票系统的运维服务统一进行管理。

2.3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致力于通过调查和分析客票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潜在隐患, 从而启动改善现状或纠正错误的操作, 防止事件再度发生或重大事件的发生, 从根本上减少事件与问题的数量。

春运期间, 通过完善客票系统维护的服务管理知识库, 降低成本并改进服务。根据事件及处理方案, 问题处理人经过调查、诊断, 提出最终客票系统频发故障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2.4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接受用户直接产生请求或者来自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的请求, 完成对运行系统的变更处理, 它的目标是通过授权、后备措施使变更给客票系统带来的风险最小化。

变更管理流程的目标是能够采用一种及时、有效和高效率的方式处理变更请求, 减小客票系统日常运维工作中技术的调整变更给业务稳定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对最终用户影响最小的条件下, 为提高客票系统服务质量或为解决问题而作相应的配置改变。

2.5 配置管理

集中的配置管理是客票系统流程平台的核心。配置管理流程负责核实客票系统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中实施的变更以及配置项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被正确记录下来;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存配置项的实际版本状态。

配置管理实际上是客票系统全部资源的统一管理的功能, 包括客票系统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参数或配置的变化记录的管理。管理信息主要涉及分类、型号、版本、位置, 状态、相关资料等基本信息还包括核心参数等。

3 春运应急响应支持

为进一步健全客票系统运维机制, 针对春运期间突发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客票系统制定了春运应急响应支持方案, 规范了紧急处理处置行为, 设计了相应的预防与解决措施, 能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影响, 防止事态扩散。该应急响应支持方案适用于客票系统发生网络、设备、软件故障, 以及非法入侵及不可预测、突发性的导致客票系统中断或售票异常的事故和事件。春运期间, 应急响应处理流程如下 (见图4) :

(1) 对于春运期间的一般事件, 按照事件流程进行分派处理。

(2) 对于春运期间影响面大的突发故障, 如铁路客票系统地区中心或主要大站出现停售或运行缓慢超过10 min, 或各个铁路局的车站无法换互联网票等重大事件时, 值班人员要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迅速确定故障类型、影响范围, 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汇报上级领导和应急小组, 实行逐级上报制度, 并商榷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并制定方案实施处置。

(3) 应急小组负责技术支持、故障分析和处置。技术支持人员负责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现场情况;故障分析人员负责对故障点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方案;故障处置人员负责对故障点进行故障恢复工作;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保障工作。应急处置中的技术处置包括通道检查、系统检查、数据库检查、应用检查、数据检查。

(4) 在处理过程中, 如需人手增援处理或数据库厂家支持, 应急小组应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协调沟通, 及时排除故障。

3.1 应急响应人员职责

客票系统春运期间应急小组由维护组、核心交易组、营销组、电话订票组、互联网组、系统组相关维护工程师组成。应急小组主要职责: (1) 负责日常向业务领导提出客票系统应急处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要求。 (2) 负责日常安排落实客票系统应急处置的相关技术人员。 (3) 负责客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 (4) 负责在客票系统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 向客票上级部门及时报告处理进展。

3.2 预警系统策略

建立一个实时有效的客票系统安全监控及预警机制, 该机制对客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是应急响应支持服务的主要依托和重要补充。客票监控及预警系统主要对主机系统、应用系统、客票中间键连接、传输交易等客票系统运行状况以及客票资源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客票监控及预警系统的各项实时监控数据和输出图表, 发现超过安全门限的数据或系统报告异常信息, 立即进行预警分析, 形成预警报告, 并及时处理, 需要上级部门协调处理的应及时上报。

此外, 客票监控及预警系统的各项实时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 如对全路互联网业务和电话订票业务订单、用户在线等数据形成流量统计报表, 对铁道部、铁路局和重点车站的系统和数据库检测获得预警统计报表、柱状图、曲线图、表格等, 及时掌握客票系统各项业务运行状态, 制订和调整相应的客票维护策略, 为各级用户提供更加实时、准确的客运统计、数据挖掘和运营业务分析等服务。

4 结论

高效、完善和科学化的客票系统运维机制是客票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春运客票系统维护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规范, 春运期间实现了对客票系统运维服务全过程的体系化管理。

在对该机制的研究和探讨中, 需要以客票系统的用户需求为主要服务方向, 以ITIL/ISO20000为基础, 以信息化项目运维为目标, 以管理支撑工具为手段, 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方法, 体现对运维服务全过程的体系化管理, 使该体系在春运这一特殊的时期能进一步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客票系统后续升级、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葛世伦, 尹隽.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博恩 (荷) .IT管理框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博恩 (荷) .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铁路工程机械的故障分析及维护 第9篇

1.1 随着铁路工程机械的智能化,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机械设备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操作技巧, 而且还要有机械设备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

1.2 铁路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是使用的前提和基础, 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机械内部零部件磨损, 间隙增大, 配合改变, 机械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机械的工作效率都显著下降, 甚至会造成某些总成和零部件的永久性伤害。操作人员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 要检验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安全机构及各零部件的连接、紧固、润滑等。

1.3 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酷热、严寒、雨雪、风力和海拔高度等因素都会对铁路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机械设备在酷热、严寒等条件下使用时, 都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风力的大小对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1.4 机械设备的能源装置

由于现在的大型施工机械的功率都在上百千瓦到几百千瓦不等, 因此对铁路工程机械提供动力的能源装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就有较高的要求, 机械设备开机前应对能源装置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 为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2 预防铁路工程机械故障的几点措施

2.1 减少有害因素的影响

一是减少机械杂质的影响。机械杂质一般指的是灰尘、土壤等非金属物质和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一些金属屑、磨损产物等。这些杂质一旦进入机械内部, 到达机械的配合表面之间, 其危害是很大的。据测定, 润滑中机械杂质增加到0.15%时, 发动机第一道活塞环的磨损速度将比正常值大2.5倍;滚动轴随进入杂质微粒时, 其寿命将降低80~9既因此, 对于工作在环境恶劣、条件复杂场所的工程机械来说, 一要使用优质、配套的零部件及润滑油、润滑脂, 堵住有害杂质的源头。二要做好工作现场的机械防护工作, 保证相应机构能正常工作, 防止各种杂质进入机械内部。对出现故障的机械, 尽量到正规的修理场所进行修理。现场修理时, 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防止现场修理时更换的零部件在进入机械前受到灰尘等杂质的污染。三是减少温度的影响。在工作中, 各个零部件的温度都有各自要求的正常范围, 如一般冷却水的温度为80~90℃, 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油的温度为30~60℃, 低于或超过此范围就会加速零件的磨损, 引起润滑油变质, 造成材料性能变化等等。为此,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即要防止低温下进行超负荷运转, 保证低速预温阶段的正常运行, 使机械达到规定温度后再进行行驶或工作, 不要因为当时不出现问题而忽视其重要作用;也要防止机械在高温下运转, 机械运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种温度表上的数值, 发现问题立即停机进行检查, 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四是减少各种腐蚀作用。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破坏的现象称腐蚀。这种腐蚀作用不但会影响机械外表设备的正常工作, 而且会腐蚀到机械内部的零部件。如雨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等通过机械零部件的对外通道、缝隙等进入机械内部, 腐蚀机械零件内部, 加速机械磨损, 增加机械故障。由于这种腐蚀作用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容易被人忽视, 因而其危害性更大。在使用中, 管理和操作人员要根据当时当地天气情况、空气污染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 减小化学腐蚀对机械的影响, 重点是防止雨水及空气中化学成分对机械的侵入。

2.2 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

机械设备工作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对机械的损耗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 零件的磨损随负荷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当零件承受的载荷高于平均设计载荷时, 其磨损将会加剧。另外,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稳定的载荷比动载荷下磨损要小, 故障要少, 寿命要低。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主要取决于操作手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一要注意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 作为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 在指定操作人员时, 要把机械设备随机资料及操作手册等交给操作手, 使其能正常在掌握机械性能及操作规程。二要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 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 具体地说, 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 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

2.3 适时维修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 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 有些是比较严重的, 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 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 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所谓适时进行处理一是要按照维修保养规程, 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与修理, 各种等组的保养与修理必须按要求进行。现有的各种保养与修理规格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 在没有重大的技术进步与革新的情况下, 这些规程对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指导是绝对性的, 必须遵照执行。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机械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及时了解机械的运行情况, 对临时出现的故障, 要及时进行处理, 不要因故障小、不影响使用而延误维修时机, 酿成更大故障。

2.4 对设备要科学的使用和管理

随着材料科学及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 工程机械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 要求机械的技术保障与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完善。为此作为工程机械的组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一要注意保证机械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防止机械的损伤、变形、腐蚀等。二要严格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 使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三要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 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四要精心保养机械, 要做到正确合理地进行定期与不定期保养, 保持机械的清洁、干净, 定期检查机械的技术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于松动和失调的零部件及时紧固和调整, 对一些易损件进行预防性的更换等。

总之在铁路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影响施工机械性能的几个方面的各种故障因素, 采取有效的解决与预防措施, 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根据影响设备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 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 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保证机械的较高使用率与较长使用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施建设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铁路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地使用, 大大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同时, 在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故障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及使用寿命。

关键词:铁路,工程机械,故障分析,维护

参考文献

[1]卢英军.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及维护[J].科技资讯, 2008.

浅谈铁路通信光缆线路的维护 第10篇

铁路通信线路是传输各种信息及信息联络的重要设施, 是构成通信网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铁路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通信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 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铁路通信安全的重中之重。

1 直埋光缆线路的建设

1.1 在设计阶段

应选派对直埋光缆路由挑选要求熟练, 地理环境熟悉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察看比较选定光缆路由。因为光缆路由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长年的维护工作是否方便, 光缆是否安全, 稳固。特别是长途光缆过河地点的选择更为重要。地点选择不好, 到了洪水季节, 洪水对光缆的冲刷非常严重且出现问题不好处理, 严重威胁光缆的安全。光缆路由应沿靠公路, 靠路近便于施工和维护, 但如果公路拓宽、沿路群众修建商业用房、宅院等, 则会影响光缆的安全;太远则不便巡回时对光缆的观察, 一般距公路80-100米比较合适。所以对光缆路由的选择非常重要, 虽然选择时费时费力但一旦选好, 则后期的维护工作将事半功倍。

1.2 直埋长途线路工程验收工作

除了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的规定实施外, 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2.1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工作除监理部门外维护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由始至终参加该工程的随工验收、初验工作。

1.2.2 线路的标石由维护单位按维护要求制定, 由工程单位按

维护要求的平均直线间隔50米、光缆线路转变处需有标石, 埋深[埋深60cm, 出土45+5cm], 一次埋设好并做好相关标记 (直线记、转变记、接头标记、余线标记、交错标记、GPS定位标记) 。

2 光缆线路的维护

光缆线路经施工并验收合格后, 线路就投入了通信生产过程。由于光缆线路设施主要设置在室外或野外, 容易受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设备经常放置不管, 会加速其老化, 缩短其使用寿命;或是由于路面建筑的影响而导致光缆线路受到毁坏。这些不良的影响都会干扰正常的通信。影响严重时, 会引起通信效率恶化, 降低业务量, 甚至出现突发事件, 使通信中断。这样就会给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同时给运营商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或是在事故发生后, 能及时地查清故障原因, 尽早地修复线路, 这就成了通信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即对光缆线路实施维护。

光缆线路是光纤通信传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是保证通信畅通的主要措施。因此, 线路维护单位在维护工作中,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 防抢结合;先主后次, 先急后缓;顾全大局, 密切协作;严守机密, 保证安全。维护人员要增强责任感, 做到精心维护、科学管理, 努力提高维护质量,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 熟悉线路及设备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并正确处理, 确保线路畅通。随着光缆传输网的完善, 逐步向受控维护的维护方式过度。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2.1 保持设备完整良好。

2.2 保持传输质量良好。

2.3 预防障碍和尽快排除障碍。

针对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其维护工作的目的原则在于:一方面通过正常的维护措施, 不断地消除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带来的一些事故隐患。同时, 不断改进在设计和施工时不足的地方, 以避免和减少由于一些不可预防的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 在出现意外事故时, 能及时进行处理。尽快地排除故障, 修复线路, 以提供稳定、优质的传输线路。

3 光缆线路阻断抢修

在光缆维护中, 光缆线路会出现各种情况的阻断, 阻断后的抢修工作应与日常维护工作相结合做到先主后次, 先急后缓的原则。在抢修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

3.1 光缆被盗破坏

光缆被盗造成通信中断的机率很多, 这种情况是在维护当中无法意料的, 象这种线路的中断故障点隐蔽查找起来相当的困难不易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结合机房OTF架ODM测试结果和线路资料进行确认故障发生所在段 (标石号) 进行准确查找。

3.2 光缆被施工挖断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市政工程建设、商业用地建设、民房建设等要求光缆维护人员要对在光缆线路上的施工情况熟知如:市政道路拓建、商住房建设情况。如此段线路中断需跟据机房OTF架ODM测试结果、线路资料和线路施工情况的确认光缆断点, 由于施工造成光缆中断往往在同一地段中断多次, 现场抢修人员确定第一个断点后要对纤芯进行两边测试不可大意, 如大意不测试确认, 就会造成的是抢修好一个点后还有部份通信不能恢复或全部不恢复, 会给抢修带来时间的差距拉长了抢修修复时间。由于施工现场的情况复杂, 根据现场的情况抢修员要确保线路的安全方案, 如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我们可以加长抢修的代通光缆利用代通光缆临时把光缆路由进行迁移开施工范围, 并通报相关维护盯防人员对临时迁移路由进行查看确保临时迁移路由的安全, 待施工现场基础稳定后再进行临时迁移路由进行现场修复。

3.3 光缆虫害中断

光缆线路在野外常常有被虫害造成部份纤芯陆续中断, 像这种中断我们一般是在第一时间对在用中断的纤芯进行调整后, 根据断纤的机房OTF架ODM测试结果和线路资料进行确认查找, 明确纤芯的断点后申请对光缆上的业务进行割接修复, 同时在此段应做好防虫害的相关措施以防以后类似情况的发生。虫害一般有:老鼠、白蚁等等。

以上各种线路中断抢修时都要以在用的纤芯先行抢通后对备用纤芯进行相应的处理抢通, 其中就要求抢修同在抢修前要熟知光缆线路上同一条光缆上的业务使用情况 (业务使用纤芯) 对业务使用纤芯要分为紧急、重要、次要纤芯顺序进行熔接。

4 光缆线路整治

光缆线路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光缆纤芯的质量问题, 在长时间的使用和线路情况的变动光缆纤芯质量会日益下降, 为确保线路的安全使用, 光缆维护过程中要对光缆纤芯进行不定期的测试, 测试结果要与原俊工资料进行对比, 现有的测试结果是否在使用标准, 光缆纤是否产生了大的衰减。如产生与原测试资料差异过大的影响正常通信的, 须对有损耗的纤芯进行整冶排除。测试结果确定要须做出整冶方案上报相关通信业主进行沟通并得经同意后在进行整冶。整治中以中继段机房需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整治监测, 如机房内没有技术人员监测则不能在线路上进行操作, 监测主要可以确定纤芯故障点的所在和故障纤芯的确认, 以防线路纤芯的错乱造成其他不必要的程序出现。

5 结论

铁路通信线路是传输各种信息及信息联络的重要设施, 是构成通信网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铁路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通信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 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铁路通信安全的重中之重。在维护工作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线路复杂情况, 这种种情况需要我们维护人员给予阻止和现场盯防确保线路的畅通。维护中要求维护人员要工作认真、工作细心, 记录到位、反映及时、防护及时;要求维护单位维护整改一条线做到维护险情收集及时、整改方案审批及时、人员调动及时、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时。

摘要: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行驶速度快、运营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通信光缆线路是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网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沿线通信光缆线路的安全与否严重时将威胁线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建筑施工的增多, 铁路内外的各类施工大面积展开。为了防止因施工安全防范不到位造成铁路通信传输光电缆中断、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事故发生, 针对铁路沿线的通信光缆的有效防护是业内十分关注的课题。

铁路维护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液压道岔;维护;整治

一、道岔设备现状

高速铁路道岔是使动车组由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为了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行需要,高速鐵路大都采用活动心轨道岔。现在普遍采用的是ZYJ7型液压道岔,为5机牵引,其中尖为3机,心为2机,心2没有表示杆。

高速铁路道岔道床均为整体道床,无论是纵向和横向偏移量都很小,这就使得道岔基本轨纵向和横向偏移量很小。

高速铁路目前时速300Km/h以上,动车组对道岔纵向冲击力较大,在冬天最冷和夏天最热时达到最大值,而整体道床的保温性能决定了其提高了这一最大值,鉴于此高速铁路道岔维护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此外高速铁路动车组对道岔区域的横向冲击也不容小觑,在动车组高速通过时,加大了对道岔动作杆、锁钩、锁闭铁间的磨耗,在这里尤其以接触面磨耗最为严重,而又以锁闭铁磨耗最为明显,道岔维护过程中务必重点查看;最后高速铁路动车组对道岔各连接部位影响较大,因为速度较高,动车组通过道岔时会引起道岔杆件的各个部位震动,而连接部位的紧固与否将决定这一影响程度,道岔维护时同样要考虑这一因素。

二、道岔维护的想法

1.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手段,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对道岔维护非常重要

⑴.道岔电流曲线就是很好的反应道岔的电气特性、时间特性和机械特性。这就要了解道岔电流曲线的生成过程,曲线生成过程是从1DQJ的吸起开始,落下终止。在道岔搬动前1DQJ落下,搬动过程中1DQJ始终吸起,搬动后1DQJ落下,这一过程就是道岔转换时间。道岔转换分为3个阶段:道岔启动阶段,道岔完成解锁过程,启动电流较大;道岔动作阶段,动作电流不大于1.9A(注:尖和心是不一样的),道岔1DQJ缓放阶段,此时由两相电源电流叠加而成,组成“小台阶”,电流大概在0.5~0.6A左右,整个道岔转换时间在10s左右(注:尖和心是不一样的)。根据《维规》标准,仅就转换时间和曲线状态就可分析道岔处在什么阶段。当然这对于故障判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这里我只讨论根据曲线分析道岔隐患,理想的道岔曲线阶段明显,曲线平滑,一旦道岔曲线跟以往比较,毛刺众多,或某一段时间有毛刺,或转换时间比平时长,这就要引起注意,利用天窗维护设备时,转换道岔现场观察道岔动作是否平稳,找出隐患所在,避免隐患成为故障。

⑵.道岔功率曲线更能直观的反应道岔转换过程中的阻力程度,它是道岔电流曲线的有益补充,平时要每天查看,对道岔维护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会指导你那组道岔存在摩卡隐患,利用天窗加强清扫、涂油,使道岔功率曲线在合理范围内平滑,稳定。从而使该组道岔处于良好状态之中。

⑶.道岔缺口曲线和缺口图片能够很好的反应道岔机械特性,它更直观的实时反应道岔转换过程中表示缺口的变化,同时他还有温度、湿度监测,不同温度下及过车情况下道岔缺口情况一清二楚。高速动车组在经过道岔过程中冲击道岔,对道岔缺口有影响,维护人员将根据其影响程度,分析道岔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利于天窗时有针对性的维护道岔设备。理想状态,道岔表示缺口一经调好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是受温度、季节、道岔杆件的紧固程度影响,道岔缺口会有一定的变化量,只要不超限、可控,就不用调整,持续监控即可(道岔尖1、心1表示缺口2±0.5mm;道岔尖2、尖3表示缺口4±0.5mm)。如果平时没有变化,突然有变化,或变化超限,就要在天窗重点查看该道岔,看是否密贴不好,是否密贴力充足,杆件连接是否良好,各部螺丝是否松动。

2.把握好春融和秋鉴两个阶段

铁路设备维护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维护整治项目,有防寒、春融、防洪、秋鉴。在这四个阶段中又以春融和秋鉴尤为重要。

⑴.春融正处于冬季和夏季交替之间对于北方来说,气温变化明显,高速铁路钢轨基本轨由于锁定变化相对较小,而转折部位尖轨和心轨没有束缚将会随着气温的升高,相对于基本轨或翼轨做相对偏移,而在此季节昼夜温差大,高速铁路只有夜间天窗才能上线维护道岔设备,白天车流量较大,速度300Km/h,尤其顺向道岔受到冲击,大大加大了尖轨、心轨的偏移量,如果维护不及时,调整不当,势必造成不解锁,或不锁闭故障,在这里尤其以不解锁居多。

ZYJ7道岔的设计,已考虑到道岔道岔尖轨、心轨爬行,锁钩和尖轨、心轨连接采用间接连接,允许尖轨±40mm、心轨±20mm的偏移量。尖轨是直角梯形结构,心轨是锐角结构,它们的纵向偏移会直接造成锁闭量的变化。如果假设白天气温高,道岔爬行量达到最大值,夜间气温低达到最低值,高速铁路天窗在00:30-4:30间,在天窗作业时气温最低,我们的调整是按照最低温度调整的,试验各项机械性能良好。白天有车运行时可是温度最高的,而且是逐渐升高过程,势必造成锁闭力逐渐升高,再加上动车组的顺向冲击,锁闭力量会更大,这也就是在此期间道岔易发生道岔解锁困难的故障原因之一。

春融期间高速铁路道岔维护调整必须要充分考虑白天的温度升高问题。那么怎么调整?铁路维规里有要求,道岔转换过程中必须保证4mm不锁闭(列车运行速度大于160Km/h线路上的道岔,密贴段牵引点处4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锁闭和接通表示;两牵引点间有5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能接通表示。)这里的不锁闭是有很大文章要做的,4mm不锁闭是硬性规定,但没说3.5mm能不能锁闭(道岔密贴力调整片最小0.5mm),那么我们调整时就可充分考虑夜间气温低,在保证4mm不锁闭前提下,3.5mm锁闭或3mm锁闭,来确保白天气温升高,尖轨、心轨偏移道岔也能正常转换。这就要求我们维护道岔设备时反复试验,在符合硬性标准时,充分考虑外部因素,把道岔调整到合理状态,及时降低密贴力。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对密贴力调整往往对减少密贴力不敏感,造成春季道岔故障多发,只要充分综合考虑天气变化等因素对道岔的影响,春季道岔不解锁或不锁闭故障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⑵.秋鉴过程正好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天气由炎热转为寒冷,同样面临昼夜温差大,但天气毕竟一天天转凉,道岔尖轨、心轨偏移量由最大逐渐变小直到负值,这就需要维护时逐渐增大密贴力,同时兼顾合理4mm不锁闭的规定。对于密贴力小我们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从缺口监测我们会发现表示缺口变化,同时天窗时会发现密贴缝隙会变大。

综上,关于高速铁路道岔维护我的建议是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手段,深入挖掘监测数据反映的设备状态,及时利用天窗进行调整;还要充分考虑高速铁路环境下季节变化对道岔设备影响较为突出,及时转变观念,合理调整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延东,梁田,王朝华《碎石道床与整体道床之比较》.山西建筑.编号:1009-68285(2011)12-0149-02

[2]周卓林,刘洪涛.《ZYJ7型提速道岔电流曲线分析及应用》.铁道通信信号

[3]韩建平.《ZYJ7电液转辙机维护及整治方法探讨》.铁道通信信号

[4]陈红霞,王凤,贺英鞍.《提速道岔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余涛.《提速道岔运用维修的实践与思考》.成铁科技

铁路电力电缆的维护管理经验探讨 第12篇

铁路电力电缆的正常运行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铁路大提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电力电缆的施工维护及管理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维护措施及管理方法,努力提高铁路电力电缆运行的安全性及故障处理能力。本文将提出几点维护与管理建议,希望能够为铁路电力电缆维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 加强铁路电力电缆施工的管理

(1)加强电缆购进渠道的管理。铁路电力电缆的本体质量至关重要,在购进电缆时应严格把关,选择正规生产厂家。

(2)优化电缆敷设条件。铁路电缆的敷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GB50217—94(电缆敷设)进行,并根据实际施工条件来选择,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电缆长度等,以便电缆正常运行时不会影响周围环境,也便于日后维护。一般来说,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施工条件,如,电缆埋设方式需要考虑电缆表面与地面的距离(最小距离为0.8m);过轨电缆需加设必要的电缆保护钢管;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分开敷设;电缆相关配置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外界自然因素,避免水、酸性物质等的侵蚀。

(3)加强电缆工程监督与验收。铁路电力电缆施工复杂,其质量直接影响铁路电力电缆的运行效果,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力度,在施工前期必须做好施工方案的制定,考察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逐一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施工单位需与供电段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精心组织施工,并在指导与监督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以保证铁路电缆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另外,在铁路电缆施工结束后,还需对电缆质量进行验收,以保证铁路电缆运行的有效性。

(4)了解电缆故障产生的原因,做好防护工作。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大致有:机械损伤;安装时碰挤、过度弯曲;电缆路径上作业形成的外力破坏;地面强烈震动或冲击性外力造成铅(铝)包疲劳破损;自然力破坏。如土地沉降、路面下沉等;电缆外皮的电腐蚀和化学腐蚀;电缆绝缘物的流失;拙劣的技工工艺和潮湿环境下作头,或不按技术要求敷设电缆;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造成电缆过热,加速了绝缘老化;雷击和线路故障引起过电压击穿。这些都可能造成电力电缆故障,处理好有可能发生故障的一切隐患,有利于降低故障发生率,快速排除电缆故障。

2 提高电缆故障的处理能力

铁路电力电缆运行状态关系到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对铁路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查、提高故障处理能力,以最大程度地缩短铁路电力电缆故障的处理时间,降低故障造成的不良影响。

(1)建立详细的电缆运行状况档案,以便在故障处理时做到有条不紊。档案内容包括电缆敷设时间、电缆类型、电缆实际长度、电缆接头状况、电缆上方施工状况、电缆实际径路等。

(2)由于电缆测试的三步(电缆故障的预定位、电缆路径的定位、电缆故障点的精确定位)都要求准确,因此对测试人员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测试及管理人员。

(3)电力电缆故障测试仪种类多,电压等级、电缆故障性质以及发生的部位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购买,条件允许时可购进多种不同功能的电缆故障测试仪器,以便解决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电缆故障。

(4)加强与电缆故障测试仪器厂家的沟通是保证电缆测试非常重要的一环,电缆故障时需要与厂家及时沟通,在厂家指导下尽快解决。

3 加强铁路电力电缆的维护管理

由以上分析可知,铁路电力电缆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它不仅能保证铁路电力电缆的运行质量,还能最大化地降低故障事故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铁路电力电缆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1)加强铁路电缆维护管理重要性宣传工作力度,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创新管理技术与故障处理技术等的学习,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较强的维护管理意识,并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进行铁路电力电缆维护管理工作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加强电缆维护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①无论是在电缆施工阶段,还是在电缆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必须提高对其故障处理的认识,并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加强铁路电缆的养护力度,从而实现促进铁路电缆高效运行的目标。②建立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维护制度(包括日常维护、抢修程序、应急措施等),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铁路电力电缆运行的因素,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与维护管理方案。③铁路电缆测试内容繁多,且受到时间及现场条件限制,因此测试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缆测试技术,克服不利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电缆故障。④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及时总结维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测试中的技术难点。

(3)引进先进技术,全面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如,利用电子标识系统进行电缆定位,以保证快速准确地找到电缆的位置、电缆接头位置等;引进GPS全球定位系统,将铁路电缆电子标桩、电缆接头分布等相关位置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加以管理,以保证在铁路电力电缆发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从而提高铁路电力电缆位置信息的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铁路电力电缆在铁路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铁路电力电缆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以提高铁路电力电缆的运行效率。无论是在铁路电力电缆施工阶段,还是在铁路电力电缆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必须提高故障处理的认识,并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加强铁路电力电缆的养护力度,从而实现促进铁路电力电缆高效运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伯锋,电缆故障闪测仪原理与电缆故障测量[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徐丙垠,李胜祥,陈宗军.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中国电力企业家协会供电分会.全国供用电工人技能培训教材电力电缆中级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4]杨志君.电缆故障定位中的弧反射法介绍[J].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2(4):55-57

[5]张方如.电力电缆施工管理与技术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40(4):32-35

[6]陈化钢.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陈家斌.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及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8]刘光源.电工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上一篇:全面可持续发展下一篇:建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