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务并发范文

2024-07-06

多任务并发范文(精选9篇)

多任务并发 第1篇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数据处理平台每天都在帮助我们保存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如临床、银行、保险、管理、行政及检验等系统。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各个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和标准统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信息密集型工作,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极大地影响着卫生服务运行的效率。对于一个现代化医院而言,在住院处、临床实验室、放射科、财务处等部门通常都会安装使用计算机应用系统。每个不同部门使用的电脑软件都不相同,那么这些软件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病人的数据就需要一种大家都懂的“语言”和说话规则,即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平台,它通过具有一定标准的协议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达到多系统间数据共享、信息交换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多任务高并发处理平台的概念,该概念广泛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本文针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详细分析研究了该平台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而给出其设计结构和实现方法。

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发展过程来看,建立区域性的乃至全国范围的多任务高并发医疗数据处理平台是必然的趋势,其最大的受益处在于个人健康档案的形成。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为医生工作站添加标准档案的文本输入功能,一套健康档案就形成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飞跃。在加入数字加密技术后,能够保证档案的录入、存储和传输过程绝对的安全性,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病历。

HL7(Health Level Seven)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HL7标准可以规范临床医学和管理信息格式,降低医院信息系统互连成本,提高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在美国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HL7被用作医疗系统中文字及数字信息的标准接口。而HL7在国内的应用还很少,这是因为囊括医院各管理模块的综合型HIS产品还是市场的主流。但是,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转变,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和专业化细分的发展,以HL7标准实现数据处理平台将成为必然趋势。

1 数据处理平台的概念及体系结构的建立

1.1 数据处理平台的概念

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是一种为医疗卫生系统提供数据传输及处理的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卫生医疗系统平台,在于它为医疗模块提供了通用的设计接口,并使用超大型存储设备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方案,可以同时进行完整的并发数据处理,实现多任务高并发的医疗信息交换。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提出用于医学海量数据处理的合理存储结构和索引方式。解决医疗卫生体系之中接口复杂、非标准化的问题,并进行适度的方案试行,为建立较大规模的医学影像数据系统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是建立覆盖地域范围、面向全区居民服务的医学影像服务体系,形成由医学数据管理中心、骨干医院、社区保健机构和居民家庭的多级结构信息化卫生保健网络。为逐步实现由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体系转变为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保健体系建立结构化基础、形成以HL7标准为基础的数据资源和基本的技术条件,为建立开放的、标准化的居民电子病历系统形成基础。系统建成后,能够在本人所在的医疗卫生体系之间实现(就诊患者)医学检查结果的两级存储,实现在远程访问支持下,快速、高效地无障碍数据访问。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永久性官方存储提供技术条件。

1.2 数据处理平台体系结构的建立

(1)开发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模块覆盖应用此系统的各个医院内部系统以及整体区域的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应用系统范围内的全部医疗影像设备、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系统计算机硬件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医护人员工作站软硬件设备等。整个区域数据处理中心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在整体应用模式上,区域性数据处理平台即是在原医院内部系统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中心,将下属医院全部的医学影像及病例数据通过HL7标准进行汇总,而区域内各个医院也可以随时利用多任务高并发方式调用这些数据以满足诊疗、研究等工作的需要。每个医院内部的数据处理平台和医疗模块的设计结构如图2所示。

2 数据处理平台的关键技术

(1)身份识别

医护人员的身份识别、验证,用于保证系统操作者的记录正确,责任人明确;就诊者的身份识别,一方面用户方便患者就诊,保证接诊快速、便捷,避免发生错误;另一方面,确保诊断数据的原始性,即在是否有患者身份识别设备在场时,保存的诊断、处置数据会有所标记,并且此标记不可修改,保证诊断数据不会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篡改,保证患者利益。

(2)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数据处理平台针对不同来源的医疗数据、诊断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加入保真数据的过程。其功能包括:对于非HL7兼容设备产生的特定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可以被系统所兼容、存储;对HL7兼容设备生成的数据加入保真数据信息以及区域数据处理平台中特有的识别信息等数据。

(3)使用超大型、高速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存储和交换

数据处理平台另一项基础功能是对医学影像数据、诊断报告等检查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处理平台所提供的跨医院数据调用、在线会诊、共享数据供医学研究、教学等功能都是基于对这些检查结果数据的存储来实现的。因此,用超大型、高速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存储和交换是数据处理平台各项扩展功能实现的基础。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医疗保险事业正在全面推行,医保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势在必行。本文从数据处理及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HL7协议及数据流处理技术的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并对数据处理平台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传统数据处理平台所不能达到的标准化超大型数据处理,希望能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参考。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HL7协议及数据流处理技术的多任务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这个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及交换,并能够与其他兼容HL7的医疗系统交换病人病历信息。在数据处理方面,该平台使用超大型存储设备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方案,以确保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数据的真实性。

关键词:数据处理,信息安全,HL7

参考文献

[1]王建文,袁伟.基于HL7标准的HIS网关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2]钱志明,徐海澎.基于HL7V3建立临床数据中心.中国数字医学.2008.

[3]Tung Tran,Hwa-Sun Kim,Hyung-Hoi Kim,Hune Cho.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HL7message parsing.Transactions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2006.

[4]王金栋,周良,张磊,丁秋林.分布式数据流处理中的负载分配策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

不怕任务重就怕会议多 第2篇

“不怕工作任务重,就怕条条部门来考核……红头文件来通报,辛苦一年白干了!”昨天下午,广东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在会上发言时,用一首打油诗直陈基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来现场一片掌声。

张育彪所在地处深圳特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居民和社区集体都比较富裕。他指出现有的社区工作模式要改革,“现在的社区工作重心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向下服务,社区工作重管理,轻服务,会议多,检查多,考评多,让社区疲于应付。”

张育彪以自己所在的社区为例,讲了一些社区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铺窗”多任务 对比更明晰 第3篇

小提示

Windows 10增加了四角快速铺窗显示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Windows资源管理器内至今却不能有原生的功能实现多文件夹或多标签同时显示,只能用开启多个单窗口或者加装插件来开启多标签。

1. 资源管理器铺窗显示

早在Windows XP时期,一款日产的MDIE浏览器就能实现在一个资源窗口中铺窗显示多个文件夹。在同一个MDIE窗口中,先将不同的文件夹以多标签的形式打开,然后通过窗口菜单中的“窗口排列模式”和“平铺模式”命令,可让多个文件夹窗口同时出现在一个资源管理窗口中(图1)。

Windows资源管理器内不具备这种多文件夹铺窗显示功能。要实现多文件夹的铺窗显示,只能在桌面上进行,但操作起来有些繁琐。以Windows 8.1为例,要平铺4个窗口,需要先打开4个文件夹的资源管理器视图,然后通过任务栏空白处的右键菜单选择“并排显示窗口”来实现(图2)。

2. 文字编辑器铺窗显示

在文字编辑过程中,将文章铺窗显示有时也很有必要。例如,参考同一篇文章的不同位置来写作,或者参考另外一篇或几篇文章来写作。这时要求在编辑器内能够铺窗显示多个位置或多篇文章。

若使用EmEditor编辑器来编辑一篇文章,希望文章中其余3个点的内容能够作为参考。这时,可以用快捷键Ctrl+F12来分割当前窗口,按下该快捷键后,窗口立即变为4个分格,可通过拖动分隔边界来调整每个窗口的大小(图3)。每个窗口其实显示的是同一篇文章的内容,只是可以将当前显示调节到文章的不同位置。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显示,只需按下Shift+F12组合键即可。

如果在EmEditor中同时打开了多篇文档(例如4篇不同文档),要实现分窗平铺显示,需要先通过“窗口”菜单取消对“启用标签”的选择,打散标签管理文档模式,然后执行“窗口→水平平铺”或“垂直平铺”命令来平铺窗口于桌面上(图4)。

若是使用WPS文字软件处理文档,可在“视图”菜单选项卡中,使用“重排窗口”对所有打开的文档窗口进行水平或垂直平铺显示;用“拆分窗口”命令对同一篇文档进行窗口拆分,以便同篇内对比编辑;此外也可用“并排比较”命令实现多篇文档并排显示以比较内容(图5)。

3. 网页浏览器铺窗显示

如今的网络浏览器多数有标签页显示功能,个别浏览器也可以将不同的页面平铺显示在一个打开的浏览器窗口中。对于不具有铺窗显示功能的网络浏览器,我们依然可通过开启多个窗口,用系统任务栏铺窗显示功能来铺窗对比查看多页面。

如果希望铺窗Windows 8.1 IE浏览器显示,而不是以标签页方式显示,可通过IE的Internet选项设置,将自动打开选项卡显示功能取消。这样每打开一个新页面就会启用一个新的IE窗口,将打开的多个IE窗口按照Windows铺窗的方法,平铺在桌面上显示即可达到多网页互参阅读的目的。

多任务并发 第4篇

随着云计算SaaS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引入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平台, 该平台必须能够支持各行业、各企业、各业务模式的各种应用要求。平台即服务 (PaaS) 的延伸模式应运而生, 它扩展了按需服务的内涵, 并实现了客户可根据需要自主定制应用程序, 形成了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崭新的模式, 延续了SaaS对应用程序交付方式的变革。

针对PaaS平台出现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并发执行时间配额任务的调度框架, 该框架在相关产品的分布式部署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任务调度框架的基本原理

基于并发执行时间配额的任务调度框架的基本原理, 是限制一个应用可以同时并发执行任务的时间和最大可执行时间。任务是应用完成一个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任务通常包括一次API服务调用。举例如下, 假设应用A和应用B为了完成一次任务都会调用某些API或者服务, 框架的基本模型如下:

(1) 根据用户级别给予不同的执行时间配额。假设应用A为白金用户, 应用B为普通用户, 那么给予应用A的最大并发执行时间的配额为10 s, 给予应用B的为5 s。应用A平均执行一次任务的时间为1 s, 那么应用A最大可以并发执行频率10次/s;应用B平均执行一次任务的时间为1 s, 应用B的最大可执行频率为5次/s。

(2) 应用A的开发人员对系统做了优化, 完成一次平均执行时间变成了0.5 s, 那么调度框架可以允许他调用的频率就提高到了20次/s;反之, 如果应用的执行时间变长了, 那么可以调用的次数就降低。

(3) 如果应用A达到可以允许的并发最大调用频率, 也就是已经同时有20个调用在执行, 第21个调用将会被阻塞, 放入任务队列;如果有调用完成, 第21个调用就正常执行;如果任务队列中的任务超过队列容量, 可以拒绝新任务的加入、抛弃最老的任务、抛弃优先级最低的任务等多种策略。

(4) 如果应用A的任务执行时间超过最大可执行时间, 那么这次调用将会被框架终止执行, 防止出现死锁和死循环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终止不了任务, 框架会提醒用户并报警。

(5) 框架会记录每次任务执行的时间, 用于计算用户任务的平均执行时间。

在这种框架模型下, 鼓励应用程序开发者优化相关应用的性能, 如果应用的性能得到优化, 那么同时并发执行的任务将会增加;如果应用写得比较差, 即使写出死循环的调用, 也只能影响自己的性能, 而且超过最大可执行时间后, 该应用将被框架结束, 不会继续造成影响。图1为某个应用的平均执行时间随时间的关系, 图2是应用可以执行频率随时间的关系。图1中8点到14点之间由于平均执行时间较长, 因此最大并发执行的频率也就降低了。

通过限制单个应用的最大执行频率, 可以防止系统在高负载时性能明显恶化, 避免整个系统不响应, 造成系统崩溃。

3 任务调度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任务调度框架可以分为执行引擎、工作队列、任务队列、任务调度器和任务监控器五个主要部分, 图3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3.1 执行引擎

执行引擎提供了一个线程池, 为每一个任务提供一个工作线程,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业务功能, 并异步将执行结果返回给调用者。可以在初始化执行引擎的线程池时, 设定核心线程池大小 (corePoolSize) 和最大线程池大小 (maximumPoolSize) , 也可以动态调整其大小;根据需要动态创建或者销毁线程。

(1) 设定核心和最大池

执行引擎根据corePoolSize和maximumPoolSize设置的边界自动调整线程池大小, 当有新任务提交时, 如果运行的线程少于corePoolSize, 则创建新线程来处理请求, 即使其他辅助线程是空闲的。如果运行的线程多于corePoolSize而少于maximumPoolSize, 则仅当任务队列满时才创建新线程。如果设置的corePoolSize和maximumPoolSize相同, 则创建了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如果将maximumPoolSize设置为无界值, 则允许池适应任意数量的并发任务。核心和最大池大小可以在初始化时设置, 也可以进行动态更改。

(2) 创建新线程

执行引擎使用Thread Factory创建新线程。如果没有说明, 则在同一个Thread Group中, 并且具有相同的NORM_PRIORITY优先级和非守护进程状态。

(3) 保持活动时间keepAliveTime

如果池中当前有多于corePoolSize的线程, 则这些多出的线程在空闲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时将被终止。这提供了当池处于非活动状态时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法。如果池后来变得更为活动, 则可以创建新的线程。也可以使用方法setKeepAliveTime动态地更改此参数。默认情况下, 保持活动策略只在有多于corePoolSizeThreads的线程时应用。

(4) 返回任务的异步执行结果

当一个任务被送到执行引擎开始执行后, 将返回当前任务异步计算的结果Future对象。它提供了检查计算是否完成的方法, 以等待计算的完成, 并获取计算的结果。计算完成后通过使用get方法来获取结果, 如有必要, 计算完成前可以阻塞此方法。取消则由cancel方法来执行。

(5) 统计任务执行信息

一个任务到达后, 记录其开始和结束时间, 并计算本次任务的执行耗时。并将任务执行总数增加, 更新任务总执行时间和平均执行时间。

在执行引擎中, 如何设定核心池和最大池的大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设定的参数过于保守, 那么整体系统执行的效率不够高, 如果太大, 则有可能使得系统负载过高, 并发度反而受到影响。如文献[1]中所述一样, 线程池太小时并发度不够高, 系统整体吞吐量有限;如果线程池过大, 线程之间会频繁的切换, 资源竞争更加激烈, 使得每个任务的处理时间变长, 系统的总吞吐量也会相应降低。因此, 需要根据系统的资源、任务请求、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等环境条件来选择最佳的线程池大小[2]。

已有研究给出了并发用户数为N时, 线程池性能达到最大值时的线程数n满足下列公式[3]:

其中, 设定每一个用户具有同等的概率去发送同样多的请求数, C1为创建一个线程的开销;C2为单个线程的管理开销。同时系统支持的线程数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在体系结构上精心设计。由于C1和C2很难具体计算, 简单一点, 可以通过如下经验公式来计算线程池的大小。如果池中线程在执行任务时, 密集计算所占的时间比重为P (0

3.2 工作队列

当前正在执行任务的队列, 包含了任务所述用户、开始时间、到目前为止的执行时间等信息。通过工作队列, 可以计算当前用户正在执行任务的执行时间和, 用于任务调度器判断是否增加新的任务。

3.3 任务队列

任务队列是一个缓存即将执行的任务的列表。一个新的任务到来时, 将加入到该用户所在的任务队列中, 等待任务调度模块的调度。如果任务队列已满, 其饱和策略可以拒绝新的任务的加入、抛弃最老的任务、抛弃优先级最低的任务等, 具体的策略可以根据配置来决定。由于任务队列里包含了不同用户的任务, 因此不同的用户有独立的控制策略。针对每个用户, 计算其任务队列可以容纳的最大任务数量 (maxTaskNum) 由该用户的并发执行时间配额 (executeQuota) 和任务平均执行时间 (averageExecuteTime) 确定, 具体如下所示。

当系统第一次启动时, 由于任务平均执行时间未知, 系统会设置一个默认的任务平均执行时间用于计算最大任务数量。

当任务在队列中等待时间超过一定时间, 将该任务从队列中移除, 抛出异常, 并把异常传递给调用者, 让用户知道该任务因为等待超时执行失败了。

任务队列提供了过载保护的功能, 当有大量请求突然涌现时, 通过任务队列的调整, 加上饱和策略和任务超时, 可以保证系统不至于在大压力情况下崩溃或者不响应。

3.4 任务调度器

任务调度器从某个用户的任务队列中选出一个新的任务送到执行引擎中去执行, 如果当前执行引擎中该用户执行的任务的并发执行时间配额达到上限, 停止向执行引擎添加该用户的新任务。

当一个新任务加入任务队列或一个任务在执行引擎中执行完毕后, 将触发调度器从用户的任务队列中取一个新的任务送到执行引擎。调度器往执行引擎中添加任务时,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即当触发调度器选择新任务时, 调度器先计算当前该用户正在执行任务的并发执行时间和currentTotalTime, 并用该用户的任务平均执行时间来预估当前任务的执行时间, 如果两个时间相加小于等于该用户的执行时间配额, 并且当前执行的任务数量小于可以并发执行的任务数量, 则向执行引擎添加新任务。

当系统比较空闲, 调度器只需要判断是否可以往执行引擎中添加任务即可;当任务队列存在积压时, 调度器先选择某一用户, 再根据其他调度策略如排队思想[4]选择该用户的具体一项任务。调度器选择用户的策略为当前用户中正在执行任务的并发执行时间所占时间配额中最小的, 如下所示。

该调度方案类似于基于伯格模型的负载均衡策略[5], 通过选择最小占用时间配额的用户的任务, 可以保证所有用户的任务都可以被执行, 而且由于高优先级用户的时间配额较大, 在并发执行时间的情况下, 高优先级用户的任务会被优先执行, 保证了SLA的需求。

3.5 任务监控器

监控器通过不断地遍历工作队列中的任务执行情况, 判断任务的执行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最大执行时间。如果超过时间, 任务监控模块向执行引擎发出强制结束超时任务的信号。强制结束超时的任务, 是通过调用执行引擎中任务的Future对象的cancel方法来完成。

调用Future对象的cancel方式是向工作线程发送一个中断请求, 并修改线程的中断标志位。但是不是线程在任何时候都响应中断请求, 如java.io中的同步Socket I/O, java.nio中的同步I/O, Selector的异步I/O和线程等待内部锁[6]。这种情况下, 用户可以通过在线程中复写interrupt方法来封装非标准的取消, 否则监控器只能提醒用户的任务超时, 并报警, 让运维人员人工适当干预。

4 结语

通过项目实践和探索, 实现了一种基于并发执行时间配额的任务调度框架。该框架通过限制一个应用并发执行任务时间和最大可执行时间, 可以保障在多用户环境下, 每个用户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果某个用户的程序有问题, 不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执行状态;同时也可以为用户的程序赋予不同的并发执行时间, 达到区分用户优先级的目的。

该框架在实际运行中运行状态良好, 提升了PaaS平台在面临大量请求时的可用性, 为SaaS应用在PaaS平台上的稳定、可靠运行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开杰, 刘秋菊, 徐汀荣.线程池的多线程并发控制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 27 (1) :168-170.

[2]刘云生, 王刚, 王卫国.实时线程池性能研究与动态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7, 29 (12) :123-126.Ling Y, Mullen T, Lin X.Analysis of Optimal Thread

[3]Pool Size[J].SIGOPS Oper.Syst.Rev., 2000, 34 (2) :42-55.

[4]陈宁江, 林盘.一种基于排队系统的启发式中间件动态线程池管理机制[J].计算机科学, 2010, 37 (10) :161-164.

[5]赵春燕.云环境下作业调度算法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2009.

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临床分析 第5篇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多脏器衰竭的诊断标准为:(1)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严重低氧血症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2)心力衰竭:临床上有左、右心衰的表现或严重的心律失常;③脑功能衰竭:非药物所致的意识障碍及排除脑血管意外;(4)肾衰竭:不论尿量多少,BUN>17.9mmol/L,肌酐>265.2μmol/L;(5)肝脏衰竭: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血清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上;(6)胃肠道衰竭: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7)血液系统衰竭: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2病例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均为男性,年龄60~69岁3例,70~79岁15例,80~89岁7例,>90岁3例。

1.3肺心病合并MOF的促发因素本组资料中多数病例都先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后导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所以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加重和恶化的促发因素。因肺部感染可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加重气道阻塞,也可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气体弥散功能障碍,而本病又主要见于老年人,其基础疾病均很长,受累器官较多,心肺功能差,新陈代谢呈负平衡,机体营养差,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就难于控制。

2讨论

2.1老年肺心病并发MOF的发病过程本组患者年龄较大,为60~92岁,病程长,均为10~20年,故高龄、病程长为老年肺心病并发MOF的基础。老年人脏器随年龄增长本来就会衰竭,在此基础上常有多脏器慢性疾病。肺心病患者的肺、心功能常处于功能衰竭的临界状态,一旦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继而引起心功能不全,使心排血量减少,出现多脏器低灌注状态,从而引起序贯性渐进性发生多脏器衰竭。

2.2诱发因素文献报道MOF的诱因主要是外伤、大手术、烧伤及感染、败血症等重大应激状态。本组病例100%均有肺部感染,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差,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不易控制而导致呼吸衰竭,进而诱发MOF。

2.3受累脏器分析本组脏器衰竭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肺、心、脑、肾、肝、胃肠、血液。这与本组的基本病因为肺心病相一致。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感染致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连锁反应致使其他脏器衰竭。

2.4老年肺心病并发MOF的病死率和救治效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39.2%,病死率随受损脏器数目的增多而上升。受累2个脏器病死率为10%,3个脏器为25%,4个脏器66.6%,5个和6个脏器病死率为100%。

2.5老年肺心病并发MOF的防治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感染。因为感染是老年肺心病并发MOF的主要诱因。进行痰培养选择敏感性高且对肝、肾毒性低的广谱抗生素,并需防止菌群失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排痰,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保持脏器的正常灌注量,密切监测肾功能,合理使用利尿剂。因老年人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亦很重要。

多任务程序架构的搭建 第6篇

传统的单片机程序设计多为单任务系统,其业务逻辑顺序安排在主函数中,主函数一般为死循环,循环过程中通过调用函数来完成相应的操作,而对于一些较短的实时任务则通过中断方式进行处理。此种程序结构简单、直观,易于实现,但对于较复杂的应用此种结构实现不了,并且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因此必须考虑一种新的结构模式。

本文提出的方法也是按时间片切换任务的,但不同的是,执行任务的时间不是由定时器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照执行任务中一个完整过程的时间来自动分配的。在单片机系统程式设计中,可按系统的功能或模块划分为任务,而每个任务可按具体作业细分为各个过程。可见任务由过程组成。按时间片分配任务的设计,系统效率就会更高。

2. 多任务轮循程序架构

多任务轮循程序架构就是一个系统由多个任务构成,各任务之间相对独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定时器中断的多任务轮循程序架构,如图1所示。在主程序中,根据任务延时量判断任务是否就绪,各任务轮循占用CPU时间,由任务延时量控制任务执行频度及CPU关照度,而任务延时量又由定时器T0中断控制。

基于定时器中断的多任务轮循架构中,子任务的执行依靠主程序任务调度来实现,子任务不能设计成死循环流程。正因为各任务不抢占CPU,所以程序设计不用考虑现场保护问题,简化了程序设计。程序整体架构有定时器固定节拍中断,该节拍需满足最快任务执行频度需要。定义定时中断频度,由执行频度要求最快的任务确定,太高会降低CPU运行效率,太低任务频度不好分配,一般低于200Hz即可。本文采用50Hz。对于按键扫描程序模块,每秒按50次频度执行即可,LCD1602和实时时钟数据读取模块可以按每秒3次频度执行即可。

2.1调用函数和宏定义

2.2 定时器设置及初始化

2.3 定时器中断服务

任务执行频度由任务延时量task_delay[ID]控制,各任务延时量在定时中断中减一,直到延时量为零,相关任务就绪。“ID”表示各任务代号。任务调度过程就是对任务延时量检测过程,只有任务延时量为零时,CPU从其它任务中返回后立即执行相应的任务,由于不同任务延时量不同,从而实现不同任务具有不同的执行频度而相互不受时间影响。这里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每个任务执行一次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超过一次定时中断时间,否则任务之间执行频度会有影响,对于50Hz的中断频率,每个任务执行时间最好不超过20ms,即CPU光顾一次任务时间要在20ms以内,这样就可以保证任务之间相互完全不受影响。

定时器中断服务等待任务就绪代码如下:

2.4 指向函数的指针函数

2.5 任务切换

任务切换在主程序main()中完成,系统初始化之后,在一个大循环中,判断各任务的延时量是否为零,当任务延时量为零时,表示该任务就绪,当前一个任务主动放弃CPU之后,马上启动就绪的新任务。各任务之间不具有抢占功能,因此不用考虑堆栈与保护。

主程序服务及任务切换代码如下:

2.6 任务过程设计

由此可见,系统按完整过程(最小作业单元)自动切换任务,不需保留临时现场数据,不需定时被动切换,不需额外的调度表。与单任务编程相比,多任务编程也没有占用系统任何额外资源,其结构和代码的可读性也没有较大的改变。

3. 结语

单片机多任务编程方法可归纳为:(1)在单片机多任务编程中,各任务依次排成队列轮流执行;(2)每次执行任务只调用其一个过程来执行,可保证各任务间最快速地切换;(3)各任务、过程间使用全局变量共享或交换数据,避免各种参数传递。

在过去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复杂的单片机系统过程中,人们容易发现系统交叉调用多,重复代码多,系统运行效率差,逻辑容易混乱且难以调试。鉴于此,需要探索一个结构清晰,易调试,任务明确且可重用、提高开发效率,无相互调用,无重复代码的系统。采用定时中断的多任务轮循程序架构,与传统设计相比,基于该架构的系统产品消耗硬件资源少,运行效率高,其硬件功能更多以软件取代,所以运行更稳定,易维护,性价比高,取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论述了在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一种多任务系统编程设计方法。讨论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处理策略,对该操作系统的内核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多任务处理实例。该实例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其它应用程序中,对复杂多任务系统设计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51单片机,多任务,移植

参考文献

[1]刘明路,王亮生,李世煜.基于RTX51的单片机软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3).

[2]欧伟明.面向嵌入式系统设计的RTX51[J].应用技术研究,2007(5).

[3]周程.RTX51Tiny在核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599-610.

[4]刘光德,林莘,王群.基于RTX5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智能称重仪表的研究[J].科技应用,2004,7-9.

线程池的多线程并发控制技术研究 第7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处理大量短小并发任务,线程池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服务器中,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系统的压力。但伴随着数据量和并发访问量的增加,并发控制与性能已成为需要考虑的一个紧迫问题,特别是中间件如Web应用服务器、事务监控器等。面对突发性的、数量巨大的瞬时客户请求,如何保证服务器端高效的多线程并发控制,是现今研究的一个热点。

1 多线程技术

多线程程序设计是指在单个程序中使用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在同一时间并发运行,执行不同的任务。用多个线程同时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这是提高服务器并发性能最常用的手段。使用多线程设计模式可以提高程序的实时响应能力,改进程序的设计结构,更有效地发挥处理器的功能,减少对系统资源的频繁调度和切换[4]。

多线程设计中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时,通过锁定、解锁操作来协调正确的并发操作。Object类的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可以实现控制由一个线程到另一个线程的转移,关键字synchronized机制实施线程的同步。

从线程创建角度看,线程可按照“一客户一线程”、“一请求一线程”、“一对象一线程”等方式创建。从线程来源看,包括“在需要时创建”和“线程池”两种,其中,维护线程池可有效地控制创建和销毁线程带来的开销。

2 线程池比较

线程池出现以前,用单个线程来处理所有请求,或对每一个请求都生成一个新的线程进行处理,增加了服务器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性能都很低。

传统的线程池用到了任务队列和工作队列,利用阻塞原理协调请求和处理之间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器端的压力,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线程池对线程的管理有很多的优点[1],但是传统的线程池也存在问题:第一,当线程池中线程数增加到某个值的时候,增加线程数会导致请求的处理时间线性增长,系统的吞吐量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不断降低;第二,遇到瞬时并发数量大的情况,随应用环境变化的动态调整能力差,不能满足用户请求表现出来的波峰、波谷的曲线要求。

3 多线程的线程池模型

针对传统线程池动态调整策略差不能满足大量瞬时并发客户请求的特点,本文利用JDK1.5并发包设计了能实现多线程并发控制且动态调整的线程池。最近研究的线程池模式有几种[3]:半异步/半同步(Half-Sync/Half-Asyn)模式、领导者/跟随者(Leader/Follower)模式和Replicate 模式。线程池的结构基本包括四个部分[1],如图1所示。

(1) 线程池的管理模块ThreadPoolManager

线程池管理类是线程池结构中的核心类,用于创建并维护线程池。利用JDK1.5本身的构造函数ThreadPoolExecutor()进行设计如下: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 (

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主要属性说明如下:

corePoolSize:池中所保存的线程数,包括空闲线程;

maximumPoolsize:池中允许的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当线程数大于核心数时,此为终止前多余的空闲线程等待新任务的最长时间;

unit:keepAliveTime参数的时间单位,定义为一个对象;

workQueue:执行前用于保持任务的队列,此队列仅保持由execute方法提交的Runnable任务;

threadFactory:执行程序创建新线程时使用的工厂;

handler:由于超出线程范围和队列容量而使执行被阻塞时所使用的处理程序。

(2) 工作线程WorkThread

可以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或者从类Thread中派生。Runnable接口为非Thread子类的类提供了一种激活方式。通过实例化某个Thread实例并将自身作为运行目标,就可以运行实现Runnbale的类而无需创建Thread的子类。

(3) 任务队列TaskQueue

执行前用于保持任务的队列。此队列仅保持execute方法提交的Runnable任务。所有任务队列都可用于传输和保持提交的任务。

(4) 任务接口Task

每个工作线程通过该接口执行指定的任务。比如计算或者是I/O操作。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创建不同的任务接口,放入不同工作线程处理,做到分工明确,提高处理效率。

4 线程池的优化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线程池启动时的各项参数由指定的配置文件config.xml读入,包括线程池中核心线程数的大小、最大线程数的大小、空闲线程生命周期等。面对不同的应用,需要对线程池做出相应的改进、扩展,使线程池更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4.1 合理的设计线程池的大小

合理选择线程池尺寸将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合理的长度取决于未来提供的任务类型和所部署系统的特征,一般由某种配置机制来提供,或者利用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的结果,动态地进行计算。

线程池的最佳大小取决于可用处理器的数目以及工作队列中的任务性质[5]。在一个具有N个处理器的系统上并且全部是计算性质任务的情况下,线程池具有略大于N的尺寸时会获得最大的CPU利用率;对于任务是需要等待I/O为主的情况下,应让池的大小远超过可用处理器的数目。可以估算出某个典型请求的等待时间(WT)与服务时间(ST)之间的比例,对于一个具有N个处理器的系统,设置大约N(1+WT/ST)个线程将会使处理器获得充分利用。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依据业务情况,进行配置文件的修改以适应实际情况。同时,可以指定是否由线程池管理模块自动进行线程池的优化配置。线程池自动优化配置基于池中线程的使用率来进行,如果排队任务较多,增大线程池的大小,如果很少有任务排队情况发生,则减少线程池中核心线程数,并且可以减小空闲线程生存时间。

4.2 增加及时的动态监控反馈模块

任务有计算密集型,也有I/O操作型,从另一种角度看,当处理队列中的任务时,线程池管理模块可以依据任务的数量或者性质相关性进行处理。

任务数量相关:系统运行时,客户的请求数量表现为一条具有波峰和波谷的不规则曲线,可以依据这条曲线对池进行动态管理。在峰值请求时动态地加大池尺寸提供更多的可用资源;在波谷时减小池尺寸进行资源回收。任务性质相关:为不同任务种类设置不同的工作队列,这样可以在系统总体线程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线程池的负载情况,为其灵活地调整池尺寸,可以加快处理相同性质线程的速度。还可以依据任务的优先级,将优先级较高的任务提前运行。任务队列中任务优先级的确定可以依据对某些关键数据表、字段的访问或者是具有高等级访问权限的用户。

之前的监控程序都是给池对象增加一个在后台运行的监视器线程,池对象建立后,监视器按照一定的算法检测池对象的运行状态,实现线程池的动态调整。本文中,为了更早地判断池中即将处理的任务性质和数量,在任务队列TaskQueue中设置监控线程,扫描任务队列的任务类型,反馈给池对象的管理者,提前做好处理不同任务的准备。

4.3 多线程的并发控制设计

线程的并发控制机制是利用多个线程可以并发执行的特点,将计算型与I/O型操作重叠起来,从而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多线程的并发结构分为同步多线程和异步多线程,基于同步多线程的并发结构主要有主/从、对等和流水线3种[3]。

工作线程并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适量的工作线程,会提升服务器的并发性能,但当工作线程的数目到达某个极限,超过了系统的负荷时,反而会降低并发性能,使得多数客户无法快速得到服务器的响应[6],如图2所示。

为了更好地与线程池技术结合,本文采用对等结构,保证一个请求不会被多个线程同时处理,限定线程池中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监听接收端口。对等结构中所有的线程具有平等的地位,都可以接收用户请求,而且在接收到请求后并不转发给其他线程而是直接处理。因为LF模式比HH模式有着较大的性能优势[3],所以设计的线程池采用领导者/跟随者模式来实现Peer结构。

4.4 线程池动态调整策略

正常运行情况下,线程池中如果运行的线程少于核心线程数corePoolSize,则始终首选添加新的线程,而不进行排队;如果运行的线程数等于或多于corePoolSize,则始终首选将请求加入队列,而不添加新的线程;如果无法将请求加入队列,则创建新的线程,除非创建此线程超过线程池设定的最大线程数maximumPoolSize,在这种情况下,任务将被拒绝。这些调整可以通过监测线程池中线程的使用率来实现并完成。

当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瞬时大量的实时请求时,任务队列的监控线程会把这个信息及时反映给管理线程。这个时候,系统的过载保护功能将在保证系统动态负载平衡的前提下,开启Capacity Constraint容量限制,容量限制数目为等待请求和处理请求之和。当请求数目到达这一容量限制时,服务器端会拒绝前端客户请求,这样保障了服务端不会被资源过度消耗,达到系统服务可靠的目的。线程池基于历史吞吐量、队列大小和任务类型,自动增减并发的线程数,调整线程池的容量,能够最大化线程池的吞吐量。

5 性能分析及测试

5.1 最佳性能时的并发线程数

采用HF模式线程池技术后,预期收益[2]E(n)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E(n)=0n(c1-c2)×r×p(r)dr+0(c1-c2)×n×p(r)dr(1)

式中:n是线程池中线程数;r是随机变量,表示当前正在并发运行的线程数,p(r)是r的概率密度函数,p(r)取决于客户请求到达的方式;c1是创建一个线程的开销;c2是单个线程的管理开销。

设定每一个用户具有同等的概率去发送同样多的请求数,也就是说,每一个客户都可以看成是完全相同的,从而保证了线程池中并发运行的线程数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0,N),所以得出并发用户数N一定时线程池性能达到最大值时的线程数n*,满足公式:

//n*//Ν1-c2c1,//n*//+1Ν>1-c2c1(2)

5.2 性能测试

考虑到用户和服务器的要求,衡量线程池性能的是处理用户提交的任务所花的时间长短和同时并行处理多个用户请求时系统吞吐量大小。

实验测试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运行线程池来等待处理请求,所用的机器CPU主频是Intel P4 2.8G,内存512M,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客户端机器CPU主频是Intel P4 2.8G,内存512M,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使用Mercury LoadRunner 8.0来模拟客户发送服务请求,虚拟用户数,所取的值分别为2、4、8、16、32、64和100,每一个虚拟客户发送1000个服务请求,而且在收到上一个请求的应答后才发送下一个请求。所有虚拟客户在一次运行过程中都发送同样的请求。

实验对比传统普通的线程池,设定线程池中核心线程数分别为2、4和8,最大线程数为20,空闲生存时间为1。用户请求的服务分别为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计算密集型请求需要的处理时间是2ms,而I/O密集型需要的处理时间是10ms。由实验数据得到对比图如图3-图6所示。

5.3 结 论

由以上实验数据得知,改进后的线程池在动态调整线程池大小和对多线程的并发控制上比传统的线程池有较大的优化。由图3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线程池比传统的线程池处理任务更好,当系统中并发线程数增加时,性能有所下降。由公式(2)和图4可以得出,在不同的并发用户数下线程池性能达到最大时的线程数,当线程池内核心线程为8,并发数为8时,系统的性能最好。而当并发线程为2、4时系统还不能完全把性能提到最好,核心线程数大于8时系统负荷加大,系能有所下降。对于不同性质或者数量工作的处理,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不同线程数目下改进的线程池对两类任务的处理,系统性能之间的对比(A、B分别是改进后和传统的线程池,2、4、8分别是并发线程数),改进后的线程池完全能满足系统的需要。

6 结束语

线程池技术发展日趋成熟,越来越向大型分布式应用方向发展,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实现过程也更严格。多线程技术使线程池可以并发的执行更多的任务,而对线程高效的并发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改善交互响应时间。本文采用高效的多线程并发控制策略,对传统的线程池进行了部分优化。通过实验对比,改进后的线程池,能满足系统多线程对不同性质和数量请求的并发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摘要:当服务器端面临突发性且数量巨大的瞬时客户端请求时,传统线程池暴露了诸多弊端。通过改进传统线程池,对多线程采取了更好的同步并发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对比,改进后的线程池比传统线程池更能提升系统性能,提高处理不同数量或性质的请求效率。

关键词:线程池,多线程,同步,并发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华.线程池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1):141-142.

[2]Ling Y,Mullen T,Lin X.Analysis of optimal thread pool size[C]//New York,USA:ACM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SIGOPS,ACMPress,2000,34(2):42-55.

[3]李刚,金蓓弘.基于线程的并发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30(14):43-45.

[4]高正光,李启炎.一种多线程并发环境下的对象缓存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5,31(22):104-106.

[5]Brian Goetz.Java并发编程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多任务并发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40例, 将这4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 每组20例患儿,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患儿有男患儿23例, 女患儿17例,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岁。其中观察组20例患儿有男患儿8例, 女患儿12例, 年龄在3~1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岁。对照组20例患儿有男患儿15例, 女患儿5例, 年龄在2~1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岁。

1.2 方法

对对照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 主要就是针对性的药物护理。在此基础之上, 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方法, 具体护理过程如下: (1) 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患儿入院后需要采取了及时有力的救治措施[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每0.5 h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末梢循环情况, 监测血糖。 (2) 气管护理。对患儿进行气管护理, 主要当患儿出现血压升高以及意识不清等情况时, 需要迅速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 使痰液稀释, 易于吸出, 避免刺激性干咳[2]。 (3) 高热护理。患儿患病期间, 会出现严重的发热情况, 因此, 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细致的高热护理, 当患儿出现发热情况的时候, 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应该使用冰毯进行降温, 严密的监测患儿的体温,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持续高热, 功能衰竭情况大幅度好转;有效:患儿持续高热以及功能性衰竭等问题有所减少;无效:患儿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知, 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显效12例, 占该组临床数的60.0%, 有效7例, 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5.0%, 无效1例, 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显效10例, 占该组临床数的50.0%, 有效6例, 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0.0%, 无效4例, 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0.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针对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 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注意, 由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容易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导致患儿的死亡[3,4]。这对护理人员的挑战性非常的大。在该次的临床研究中, 针对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除了上述所谈到的护理方法之外, 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充满恐惧[5]。因此, 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的细心。 (2) 在采用冰毯进行降温的时候, 需要注意时间的控制, 确保患儿的舒适[6,7,8]。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另外, 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例如, 曹丽春等[8]的《126例手足口病护理体会》一文中, 通过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 其中发现有3例患儿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问题, 通过进行全方位护理, 与采用常规护理相比, 全方位护理方法护理的有效率更高, 这与该次的临床研究是基本一致的。

通过对该次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在该次的临床研究中, 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因此, 针对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护理, 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全面的提高了护理的效果, 降低了护理的风险确保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40例, 将这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0例患儿,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外, 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护理, 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方法, 全面的提高了护理的效果, 降低了护理的风险确保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

参考文献

[1]全美霞.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2 (6) :120-121.

[2]王剑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2 (23) :134-135.

[3]Zhou Zhiyu.Nursing 219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 3 (20) :189-190.

[4]Baiyan Rong, Fanguo Yi.100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observing Nursing[J].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in 2011, 14 (9) :138-139.

[5]Cao Lichun, fees Sai warm.Disease Nursing 126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J].Xianning College (Medical Sciences) 2010, 3 (5) :128-129.

[6]YAN Chao-ling.Infant Nursing severe measles complicated by multiple organ failure[J].Medical information (on Xunkan) 2011, 4 (7) :130-131.

[7]白雁荣, 范国义.100例手足口病留观患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11 (9) :122-123.

多任务并发 第9篇

关键词:恙虫病,多脏器功能受损,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恙虫病又被称为丛林斑疹伤寒,是临床中的急性传染病,近些年发病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临床上恙虫病多以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溃疡)、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增大、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症状为主,严重感染者还会并发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早期预防、及时诊治、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次研究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对该院接收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5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方便选取收治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患儿,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4±3.2)岁。观察组25例,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8±3.4)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恙虫病的诊断标准[3]。50例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焦痂、感染等症状,其中并发肺部损伤者45例、并发肝脏损伤者47例、并发肾脏损伤者41例、并发心脏损伤者6例、并发胃部损伤者3例、并发脑神经损伤者2例。排除患儿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疾病史。两组患儿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50例患儿入院后均实施临床检查和对症治疗,给予患儿氯霉素(批号:国药准字H45021066)[成人1.5~2.0 g/d,小儿25~40 mg/(kg·d)]混合5%的葡萄糖稀释后静滴(分2次),8岁以上患者联合多西环素(批号:国药准字H20060405)口服;同时,对患者并发的受损脏器给予针对性综合治疗,如补液、糖皮质激素、辅助机械通气、输入血白蛋白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特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详细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害怕传染的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患者家属配合实施相关的护理指导,使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温馨的氛围,增强患者治疗的决心。

1.3.2 并发肺炎护理

患者并发肺功能损伤多见弥漫性血管炎、小血管周围炎,内皮细胞增生、肿胀,重症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痛等;护理上给予镇咳、化痰、平喘药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低流量输氧操作,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其排痰,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给予药物高频射流雾化吸入,2次/d,便于痰液稀释并排出;同时指导患者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1.3.3并发肝功能受损护理

患者肝功能受损多表现为谷氨酰转移酶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黏膜黄等,护理上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增加肝脏的血流量;饮食上指导其以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同时给予护肝、保肝、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

1.3.4 并发肾功能受损护理

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和颜面水肿,尿少,实验室检测尿蛋白(+~+++)、血尿素氮与肌酐升高;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水肿、尿少患者限制其水钠摄入,密切观察水肿、血压及尿量变化,并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测量患者体质量;按时采集与送检标本,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1.3.5 并发肾功能损伤护理

患者均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及心肌酶升高,护理上保持患者病房安静,限制家属探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工作;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热量、多维生素及易消化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量及肝肾功能等因素控制液体的输入量、速度,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

1.3.6 脑神经功能损伤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并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对患者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1.3.7 并发消化道出血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呕吐及大便的颜色等,常规实施潜血试验;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采用雷尼替丁、止血芳酸等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变化,饮食上指导患者流质饮食,待患者大便转黄后该为半流质饮食,忌坚硬、刺激性食物。

1.3.8 出院护理

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并加强营养支持,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复查;告知患者避免于公共场所如草地等坐、卧、晒衣服等,野外活动时及时更衣、洗澡,保持好环境卫生,定期除杂草、灭鼠等,喷洒杀虫剂以便消灭恙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恙虫病是临床中以恙螨传播的疫源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容易误诊、漏诊[5,6],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临床诊疗时需配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该研究通过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由于恙螨叮咬后患者会出现丘疹、溃疡或焦痂,病原体繁殖后经血循环而产生立克次体血症,其释放的毒素导致了各脏的炎性病变[7,8],故对并发各损伤脏器的相应护理措施,如肾功能损伤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肺功能损伤护理、脑神经功能损伤护理等护理方案,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9,10,11]。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98.2%基本一致。结果提示,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的评分变化较大,而常规护理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的评分变化较小,护理效果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翠萍,黄彬彬,党惠枝.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0):239-241.

[2]Liu,Y.-X.,Jia,N.,Xing,Y.-B.et al.Consistency of the Key Genotypes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 Scrub Typhus Patients,Rodents,and Chiggers from a New Endemic Focus of Northern China[J].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3,67(3):1461-1466.

[3]时培明,李萍.恙虫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3272-3273.

[4]纪晶,姜玲玲,陈旭晔.恙虫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45-47.

[5]刘英莲.90例重症恙虫病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5):676-678.

[6]林斐,肖飞霞,尹伟,等.76例恙虫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417-424.

[7]迟源,李淑芹.氯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疗效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1898-1900.

[8]丁松,朱彩娣.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182.

[9]Ikegaya,S.,Iwasaki,H.,Takada,N.et al.Case report:Tsutsugamushi disease caused by Shimokoshi-type Orientia tsutsugamushi:The first report in Western Japa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2013,88(6):1217-1219.

[10]廖铭燕.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的抢救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290-292.

上一篇:中国的大学下一篇:连续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