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2024-06-30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精选11篇)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1篇

1 媒体概述

传统媒体分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此外, 还应有户外媒体, 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现代媒体的介质多是手机、计算机, 这两种物质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 依赖于信息技术为支撑;其介质对于信息的传播尤为方便快捷化, 特别是移动手机在今天的广泛应用, 用户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送信息;传播速度快, 通过网络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 以几分钟甚至是惊人的几秒钟时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播共享[1]。

2 媒体发展与展望

2.1 媒体发展

2.1.1 报纸杂志的发展

报纸杂志是最早的媒体, 是纸质形式的媒体形式, 是纸张作为信息媒体介质的重要表现, 体积轻, 携带起来更为方便, 但不易保存。纸张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报纸最早用于党的思想路线宣传, 最早是人们了解党的政策的一种途径。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种主题更为专业化, 体积比报纸小, 携带更加方便, 内容更为丰富的杂志开始出现, 杂志的重量轻, 体型小, 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 其纸张更加多样化, 种类越来越多, 对于传播信息, 丰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2.1.2 电视的发展

电视是利用卫星通信传输与接收信号, 并将信号转化为具体的声音、图像、视频, 供人们观看。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最早集中图片、声音、视频于一身的媒体形式, 占用空间小, 节目丰富, 形式多样, 即具有娱乐大众生活与教育功能。最开始的电视机是黑白色的, 只能收看到几个电视台的节目, 节目较为单一, 后来出现了彩色电视机, 节目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2]。

2.1.3 广播的发展

广播和报纸杂志电视类似, 和报纸杂志相比是一种有声的媒体形式, 和电视相比就属于一种无声的媒体形式, 具有携带方便, 体积轻的特点。和电视一样利用卫星来实现全国各地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其具体的介质是收音机, 收音机在建国后与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改革开放以前与缝纫机、自行车与手表并称为四大件。如今的广播节目越来越丰富多样, 不仅是老年人, 一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音乐等节目的出现, 使听众的数量愈加增多, 私家车用户日渐庞大。

2.1.4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产物, 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一种技术, 在今天看来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无处不在突显出巨大作用。计算机互联网兼具了上述媒体的优势, 将众多媒体呈现在计算机屏幕面前, 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传播信息的速度快, 此外还具有查询等功能。我国于1994年左右引入到计算机网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计算机无论是在高端精密产业中, 还是在平民百姓生活中, 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便利。

2.2 现代媒体的发展展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的现代媒体产业截止到2011年为止, 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 900多亿。媒体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对现代媒体技术给予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 在教育事业中开设相关的专业, 从这些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 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也预示着现代媒体将会朝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如今的媒体技术越来越呈现多样化, 也越来越呈现整合的状态, 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的功能聚集在一起, 使其集这些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很多人担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消失, 确实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这些媒体有一定的重创, 但是不会完全消失, 只不过将这些媒体相互整合, 而其他媒体形式将会以更加新颖的状态呈现给世人。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可知, 现代媒体技术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可谓是不容小觑, 在各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犹如一张网络一样, 将世界缩小成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的“地球村”, 为人们的娱乐、工作学习与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现代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媒体将会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 将会史无前例地发挥巨大作用, 为此必须重视其技术的发展, 加大深入研究, 以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摘要:信息无处不在, 人们每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 随着人们与信息接触得范围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频繁, “媒体”这个词汇横空出世, 并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就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介质, 是信息传播宣传的平台与载体。伴随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其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越来越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展望

参考文献

[1]张化冰.媒体变革中发展学术砥砺中前行——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会议综述[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11) :11-25.

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第2篇

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历程,探讨我国实验动物学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未来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战略与建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与描述性分析,结合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实际,提出我国未来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战略与建议。结果我国实验动物学取得了较大发展,生产设施及动物实验条件得到很大提高,人才体系基本建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学发展水平比较,仍存在实验动物质量不均

一、动物实验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论在加强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协作共享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质量控制以及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一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专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遗传、饲养繁殖、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营养和环境等,开发实验动物资源、实行质量控制,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和品系丰富的实验动物。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开展医学实验研究,进行生命基本规律和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并通过推演、类比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大问题。实验动物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已经融入到许多前沿学科中,并由此衍生了一些分支学科或以实验动物为主要支撑的学科,如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医学、转化医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动物科学伴随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兴起,反过来又成为生命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近10年中,生命科学取得的惊人成就,几乎都来源于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活的仪器”应用于广阔的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和国家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历史

古代人早就知道使用动物进行试验。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动物实验可追溯到公元前4~3世纪,亚里斯多德首先用解剖的技术展示了动物的内在差别。

埃拉西斯特拉塔在猪体内确定了气管是吐纳空气的通道,而肺则是呼吸空气的器官。被认为是进行活体动物解剖的创始人。

实验仅使用死亡的动物和人体进行解剖,但被当时的教会统治当局所禁止,他们阻止人们获得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

直至16世纪初,科学意识才再度觉醒。A.韦萨留斯利用犬和猪进行了公开的解剖学的示范教学。这种活体解剖实验使解剖学和生理学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飞跃。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采用狗、蛙、蛇、鱼和其他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了血液循环,并阐明了心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19世纪世纪以来,尽管动物实验的成就显著,开创了一个所谓科学医学的黄金时代。但是,动物实验也开始遭到指责。在英格兰、美国的纽约等地先后成立了一些“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DA)”他们的宗旨之一就是反对在科研中使用动物,认为动物和人类没有多少差异。不过新的科学概念很快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一生中作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在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由于他的研究不断的使用狗做实验,因此,他的许多著作都是用狗来命名的。他对动物实验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试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

1909年,C.C.Little首先采用近亲繁殖而育成了DBA近交系小鼠,成为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近交系动物。

三.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貌

1.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现状

实验动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手段,因而受到一些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放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与当时发展原子能等量齐观,使这门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发达国家以美、欧、日本为代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基本现状是:常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供应商品化、社会化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业化,实验动物保种和新资源开发政府资助的公益化,科学研究资助力度加大化,动物实验技术规范化。尤其在科学研究、保种育种和新资源开发方面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有利的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验动物设施已达到标准化、现代化,全封闭饲养、自动送风、空气过滤、恒温恒湿、人工照明、严格控制微生物;笼具配套、规格齐全;饲料按不同动物种属科学配方,按操作常规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同时,在美国从事实验动物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专家数量众多,而且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的精英人士。先进国家的实验动物中心的工作,由威望较高的教授主持,可见对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先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动物法规,明文规定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环境设备、人员素质等要求。

2.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的迫切性尤为突出,加之专家学者的呼吁,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1980年国家农业部邀请了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比较医学系主人徐兆光到我国讲学,他在北京举办了第1个全国高级实验动物人才培训班,启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现代化的进程。

198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主持召开了全国第1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开创了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新纪元。

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1987年4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

但是,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动物设施除一些发达城市以外,普遍落后,实验动物质量差、品种少、数量不足。另外,我国实验动物专业人才不足,专家较少。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些地区存在有法不依、有标准不遵现象;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认识程度低,缺乏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规范和机制。

四.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实验动物科学的前景是可观的,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实验动物科学会成为揭示生命奥秘的关键角色。近交系动物的育成为遗传学研究、育种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免疫缺陷动物的研究对于器官移植、肿瘤学研究、免疫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因工程动物使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可能,使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成为可能。在加强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协作共享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科学重点实验室,使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五.结语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融合了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实验动物科学本身在飞速的发展,实验动物随着人的意愿,越来越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必将有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3篇

关键词:舞动编导 科学发展 历程 展望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0-01

任何舞蹈的创作都来自于生活的中灵感,舞蹈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它把生活中的情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一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生活。而舞蹈编导是对于整个舞蹈制作的一个创作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由舞蹈的具体创作者来完成的,舞蹈编导完成的过程不仅仅注入了编导的生活故事,更是加入了编导作者的情感。不同的舞蹈适应于不同年代的要求,适应于不同年龄段的舞蹈演员。所以,作为舞蹈编导要懂得根据不同舞蹈演员的具体特点进行创作,同时又能把作者的情感通过舞者很好的表达给观众,这才能真正的让舞蹈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优秀的舞蹈编导学科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优秀中国古典、传统和现代舞蹈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同样也具有深厚的舞蹈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舞蹈编导学科发展道路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的舞蹈编导发展历程,每一个成功的舞蹈编导学科都是具有自己本土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的特色的。

我国舞蹈编導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可以说是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不断的进行着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然后在进行实践,再总结。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有着简单循环过程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舞蹈编导学科才能不断的快速稳步的前进着。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舞蹈编导学科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注重舞蹈编导学科的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人们的生活才有所提高,并有了对于艺术追求的萌芽。对于当时舞蹈的编剧工作并不是一些专业的人员,他们只是对于舞蹈充满了兴趣,并热衷于舞蹈的编导。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以往对于各种动物动作和习性进行的模仿基础上的,在不断模仿和人类思想和文明不断进步的前提下,人们才逐渐的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才具有的舞蹈文化。并能通过舞蹈这种艺术来表达和宣泄人们的情感。

社会一直在不断的前进,舞蹈编导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近些年来,在很多的大学里面都设置了舞蹈编导这一学科,特别是在艺术类院校,特别的重视舞蹈编导学科的建设。很多的专业院校将现代舞蹈专业的学科建设很好的与古今中外的很多舞蹈艺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使得舞蹈编导学科能够更加的体现中国现代的生活和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文艺色彩。现代舞蹈编导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传统的舞蹈艺术和现代人的需求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进行很好的协调。既满足了当代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又保持住了舞蹈本身应该具有的个性。

舞蹈编导学科作为舞蹈创造和编排过程中重要的手段,舞蹈编导学科的发展不断继承和创新来源于古今中外的舞蹈文化,这不断推动着中国舞蹈编导学科的前进。舞蹈编导学科的发展建设,是经历了几辈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在经历了中国历史的不断变化下,同时经历了自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艺术院校对于舞蹈编导学科建设的重视,更是确立了舞蹈编导学科建设的定位。我们根据我国的现状,并结合国际舞蹈文化,对我国的舞蹈编导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重要的是提出了自身长远发展的方向。舞蹈编导学科就应该在不断传承和创新优秀舞蹈文化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出能够进行舞蹈创作和舞蹈编排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维的不断拓宽,舞蹈编导学科的教学模式也不在是单一和枯燥的,而是根据舞蹈编导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培养、引进和特聘等一系列有利于该学科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也一个柔性的用人机制,同时在各大学校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学科建设的具体要求,我们对于师资队伍的人数和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在能够满足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老师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现代舞蹈编导学科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与有很多的年轻骨干加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真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骨干青年一代的加入,使得舞蹈编导学科的教学群体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同时吸收外界新知识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里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待于我们为之努力,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向先进的舞蹈编导学科进行借鉴和学习。但是,同时我们又不能完全模仿他人,不断的创新才是本学科能够立足的关键。当代舞蹈编导学科重视与国际间同行的交流与学习,同时积极的参与国际上的各种比赛。我们能够积极的吸取古今中外先进的舞蹈编导教学经验和创作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舞蹈编导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进行开放性、实验性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学科建设。

面对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更新换代的艺术,舞蹈编导学科的核心将是培养许多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并能够更加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我国舞蹈编导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更加的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断的丰富该学科的基础素材知识,培养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创作的和能够从事所学舞蹈的编导和编剧的创作工作的高级专业型人才。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明确目标:首先,要努力建设一流的舞蹈编导学科体系;其次,努力建设一流的舞蹈编导学科创新型师资队伍;第三,努力建设国际化的舞蹈编导人才培养基地;第四,努力建设国际化的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创造基地;第五,努力培养舞蹈编导方向的研究生;第六,努力建设国际化一流的数字媒体舞蹈编导创新基地。

综上所述,舞蹈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用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是神奇的,它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而舞蹈编导不仅仅要具有真实的舞蹈技艺,同时还要具备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更要根据对表演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最佳的编创。因此,当代中国舞蹈编导学科的快速稳定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中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额舞蹈编导人员,才能在日后的创作中获得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而现在舞蹈编导学科的建设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带着我们强大的责任心和历史的使命感,在我国舞蹈编导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努力的前行!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舞蹈编导学科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大,必将能够更加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黄德龙.高校舞蹈编导的创新对策研究[J].教育艺术在线,2010(12).

[3]王海燕,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4篇

一、百货业1.0时代:1949-1977年

这一时期, 新中国刚刚成立, 在经历了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3年国共内战炮火的摧残下, 新中国面临着社会生产能力低下、商品严重匮乏的难题。在此背景下, 部分日用百货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如1950年2月, 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 零售价在10天内猛涨84%, 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政府认识到百货商店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在对稳定全国物价, 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 为扭转困局, 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 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年4月, 中国百货公司成立, 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 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1953年9月,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至1956年,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仅上海市就有971户私营百货零售商店实现了公私合营, 其中包括环球百货业中规模最大的永安百货。由此, 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 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这一时期我国的百货商店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西方的百货商店是自然而然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孕育出来的;而我国百货商店的诞生则是国家强行“人工授精”的结果。我国百货商店销售的商品不仅种类少, 几乎都是日常必须品;商品的购买也设有诸多限制, 实行凭票购买的计划供应。这使得我国的百货商店更像是政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为缓解当时全国商品严重匮乏局面而专门设立的“职能部门”。这一特性在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70年代表现最为显著。在“超英赶美”的极左思想影响下, 中国大地掀起了“以钢为纲”和“以粮为纲”的“大跃进”运动。各部门竞相发射高产“卫星”, “高浮夸”导致高征购、高销售, 严重挤占了农民的口粮,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 造成全国性的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滑坡。同时, 基本建设规模膨胀, 频繁的自然灾害, 城镇人口骤然猛增等因素, 使粮食需求呈直线上升, 市场供应陷入极度紧张状态。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以钢为纲”, 农副业和轻工业、手工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使副食品和各种生活资料严重短缺,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据《开封日报》报道:在漫长的“票证时代”, 很多农村人到城里来会觉得商品琳琅满目, 供应充足。可一打听才知道, 那些东西若无票有钱也买不到。若有外宾来参观, 则事先指定要参观的市场, 备好充足的鱼、肉、瓜果等, 并安排好“顾客”挑选购买, 而事后要再退还回来。

由此可以看出, 在强大的制度性因素的驱动下, 这一时期我国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为“国家直营”, 政府统一配货, 各省市百货商店之间不存在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在对百货商店的定位层面上, 销售核心为生活必需品, 以缓解资源匮乏的局面, 而对商品品牌和种类的多样性缺少关注。在成本控制层面上, 由于处于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时代, 百货商店无须承担产品滞销和积压库存的风险, 使得利润得以充分保障。因此, 在制度下的“温室大棚”里, 中国百货商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芽。

二、百货业2.0时代:1978-2003年

从1978-2003年这25年期间, 中国的百货业发展经历了“大喜大悲”, 可谓是异常坎坷。下面我将分两个阶段分别论述我国百货商店的发展经历。

(一) 黄金时代:1978-1995年

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这对整个中国来说,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正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崛起, 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商品供应也日益丰富。1993年票证券的取消更是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商品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据统计, “七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受到重视得以快速发展:1990年创造了2062亿元总产值 (按1980年价格计算) , 其中全国缝纫机产量为758.19万架, 自行车3141.57万辆, 手表8352.73万只, 保温瓶17591万个, 肥皂106.65万吨, 火柴3512万件……。1994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1.7倍, 洗衣机、日用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 啤酒、冰箱产量居世界第二, 已形成既能满足国内需要又具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体系。

同时,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也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 人们的消费需求由生活必需品转向中高档化妆品、高跟鞋、西装裙、金银首饰等。而这些商品因具有“封资修”属性曾一度被禁止销售。如在“文革”中, 北京百货大楼停售的上述商品大约有6800多种, 占经营品种数的22%;上海第一百货商品停售的品种更多, 达到8000多种。改革开放后, 绝大部分商品都被解禁, 人们不仅不用再忍受凭票供应和排队购物的无奈, 更可以感受到在百货商店随心所欲购物的乐趣。

因此, 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人均收入的大幅提升、商品紧张状况的有效缓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百货业的大繁荣。据统计:1986年, 全国年销售额过亿的百货商店仅有15家;而到1991年为94家;1992年上升至150家;1993年几乎翻了一倍, 达到291家;1994年发展到488家;1995年跃升到624家[]。同时, 国内禁售品的解禁极大刺激了全国居民购物的热情。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1995年对全国138家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的统计显示:1994年和1995年, 百货商店的年利润回报率分别为10.11%和9.71%。各大百货商店日进斗金, 挣得盆满钵满, 这时期可谓是中国百货行业的黄金年代。

(二) 黑铁时代:1996-2000年

当人们还在为中国百货业盛世来临欢欣雀舞的时候, 却未曾发觉百货业的黑铁时代已悄然逼近。任何行业都无法逃脱自由市场经济滞后性的特性, 百货业当然也不例外。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 全国百货商店数量持续直线激增。仅以上海为例, 1996-1999年新开的店铺就有春天百货商城、天山商厦、福海商厦、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商厦等等。而大多数百货商店都采取“直接复制”的简单策略, 单纯靠迅速扩大规模来增加租金收入, 这种“千店一面”缺乏创新的盲目扩张方式为其自身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同时,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将关注点由生活必需品转向多元“发展性商品”的需求, 百货商店陷入了追求“大而全”的竞赛中, 掀起了中国百货行业扩建改造的高潮。传统的百货老店砸下重金纷纷翻新扩建, 新店则一步到位实现豪华精装。中央空调、滚梯、明亮大堂、品种繁多、甚至是红毯俨然成了各大百货商店的标配。尽管这使百货商店焕然一新, 购物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却也无形之间增加了百货商店的经营压力。例如, 上海从1992年开始, 兴建和改造大型商场69个, 建筑面积达152万平, 投入资金122亿元;北京西单商场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进行大规模扩建和装修改造, 使营业楼建筑面积由32000平方米扩大到65000平方米, 共投入了约29600万元。“大兴土木”使许多百货公司的负债率攀升, 等大楼落成之后, 企业经营的流动资金已所剩无几, 更让百货商店的生存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 百货商店还面临着强劲的新生竞争对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从1992年起, 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场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并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迅速扩张, 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终于, 在1999年我国爆发了一场的零售商业革命。以超市为主力业态的上海联华公司销售额达到74亿元人民币, 首次超过以百货商店为主力业态的中国零售业“龙头老大”---上海第一百货公司。这相当于给了国营百货商店迎头一棒, 彻底颠覆了其一家独大的历史局面, 从而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为主的多业态并存格局。

在“内忧外患”共同来袭的情况下, 中国百货商店无力招架, 如同风雨中的桃花, 片片凋零。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 同比往年下降16.93%;286家商场中, 136家大型商场利润下滑, 占47.55%;亏损店铺53家, 占18.53%。1999年, 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 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呈现负增长, 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时至2000年, 即使在百货商店发展较好的上海地区, 其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7%。微薄的利润让部分百货商店“体力透支”难以维续。1996年, 北京的信特、沈阳的协和、天津的亚细亚和广东国丰4家大型商场相继关门。1997年, 上海一百西安店、协和西安店、广州仟村百货、北京卡玛商业大厦等又陆续歇业。1998年更是成为中国百货业历史上的“倒闭年”, 仅北京就有协和奥光、新安商场、海兰云天、仟村百货商场停业。对此人们认为中国百货业已经步入了死气沉沉、毫无期望的“黑铁时代”。

然而, 即使在最冷的严冬也会存活希望的种子。虽然中国的百货业脱离了政府的保护, 跌跌撞撞历经22载, 却也终于开始探索“独立行走”。这一时期中国各大百货商店不得不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在经营模式上由以往单纯柜台出租转向联营, 即商场统一管理、收银、提供发票。相应地, 盈利模式也转向租金、销售抽成、提点等相结合的模式。百货商店销售核心则由基本物质需求变成时尚需求, 即追求商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完备性。同时, 随着认识到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的现实, 消费者群体得到关注, 百货服务意识有所增强。开放式货架自选方式取代透明玻璃罩柜台陈列;面带微笑、年轻貌美的营业员取代死板冷淡的“配送员”。不过在对百货商店的定位上, 却仍然将百货商店仅仅看成是商品本身出售的场所。

三、百货业3.0时代:2001-2014年

(一) 白银时代:2001-2008年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对外投资环境的改善令众多国外零售商家加强了“抢滩登陆”的攻势。据统计, 2003年法国家乐福中国各公司销售额达到134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5.7%, 成为在中国大陆销售额最高的外商投资零售企业, 位居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第五位。而世界五百强之首的沃尔玛也在我国开设分店33家, 同年销售业绩达58.5亿元。截止2003年9月, 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 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 分店2200多个。

2004年12月11日, 中国零售业的入世过渡期正式结束, 中国全面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2004年4月9日, 商务部审议通过《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降低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 并简化审批程序;2006年公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促进和规范了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这无疑进一步刺激了外商来华投资的热情。仅2007年, 入驻北京CBD的大型百货商店就有台湾新光三越、香港新世界、马来西亚百盛、香港美美百货等等。据统计, 截止2007年底, 进入国内的限额以上外资连锁百货零售企业以及港澳台门店总数达109家, 比往年增长了15.9%;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36.9亿元, 同比增长24.9%。

实际上, 外资百货企业在中国的异军突起对中国本土百货商店的挤压远非想象中严重。“入世三年情况证明, 对外开放不仅没有损害国内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反而加速了中国分销业的改革和业态的转变, 社会商品零售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国际著名零售集团的竞争挑战, 中国百货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和业态转型, 汲取国外商场先进营销和管理经验, 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商品, 这迅速提升了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例如, 北京西单商场专设800平方米中老年服装厅, 满足全家人购物需求, 并进一步调整商场品牌结构, 呈现2:5:3格局 (20%的一线品牌, 即世界著名的品牌, 用以引领时尚, 树立整个商场的形象, 品牌的形象, 实力的形象;50%的二线品牌, 即国内知名品牌;30%的三线品牌, 即市场潜力的大众品牌) 。结果单是2006年一季度, 西单商场销售同比增幅达到73.43%, 在北京的百货零售业态中, 销售增幅排名第一。又如, 王府井百货积极推进业务转型, 加强公司采购大权, 细化市场, 打造新品牌形象:以王府井百货抢占中高档市场;以‘青春馆’主打中低端市场;还计划再推高档子品牌, 主打高端市场。这使其不仅没有被外资企业挤垮, 反而竞争力大为加强, 经营业绩不断攀升。王府井百货发布业绩公告显示:2007年实现经营利润52367.66万元, 同比增长50.31%;实现净利润27763.72万元, 同比增长27.79%。

事实证明尽管外资百货零售企业分割了部分中国市场份额, 对中国百货商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 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 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国内大型百货店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誉、购物环境、时尚等优势, 由注重销售量的增长向提高客单价转变;由推销商品转向推销服务;商品经营结构调整升级以突出百货店的特色。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49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 (包括百货店、超市、家电专业店、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 统计显示, 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712.3亿元, 同比增长21%。其中, 百货店企业同比增长25.1%。由此可见, 这期间中国百货业已开始回暖, 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已度过百货商店的“黑铁时代”步入“白银时代”。

(二) 青铜时代:2009-2014年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不断带给人们新的视听觉冲击和超乎寻常的体验。电子商务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 打破了传统百货商店地域和时间的界限, 方便快捷成为其在零售业市场上竞争的杀手锏。而这对于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中的人们来说, 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网络购物慢慢被人们所认识、接受、融合, 乃至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淘宝网”在2003年成立时, 还只是不知名的“小卒”。然而, 经过仅一年多的发展, 它已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领军企业。从2004年2月开始, “淘宝网”以平均每月768%的增长速度紧追易趣e Bay;1年后, “淘宝网”排名超过e Bay易趣, 摘得桂冠, 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 拥有中国网民1亿多人。2008年4月, 阿里集团成立“天猫商城”, 搭建起综合性的购物平台, 形成规模庞大的网络零售商圈。这一年即使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中, “淘宝网”仍实现999.6亿元交易额, 同比去年增长了131%, 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9年, “淘宝网”正式向中国百货业发起挑战, 开创了“双十一购物节”。这使得“淘宝网”的成交额呈几何级增长, 迅速蚕食实体零售份额, 引起行业内的高度关注。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2013年“双十一购物盛典”当天, 天猫和淘宝成交额分别为:1亿元、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和350.19亿元。而相比于实体百货商店,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百货集团之一, 友谊集团全年交易额只将近90亿元。而淘宝仅2013年11月11日一天的成交额就远远超过了当年上海整个百货业的零售额, 这也是中国百货的“单店之王”--北京的新光天地全年交易额的2.9倍。据阿里招股书数据披露, 2013年的2-4季度, 阿里集团的收入为404.73亿元, 运营利润达207.38亿元, 运营利润率约51.2%;净利润177.42亿元, 净利润率高达43.8%。而在2014年“双十一”当天, 淘宝销售额再创新高为571亿元。

除淘宝网外, 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唯品会等其他电商也一同借势而起, 不断敲打刺激中国百货业脆弱的神经。据统计, 2011年,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了8000亿元, 达到了8019亿元, 同比增长了56%。2013年,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1.3%。而相比国内百货业, 全国各地百货商店却经营惨淡。据统计, 2012年, 整个百货零售业从过去16.5%的增速降到12%左右, 其中广百股份、百盛百货、成商集团等的净利润大幅下降, 同比分别下降幅度达到了9.75%、25.60%、23.03%。2013年百货业增速进一步下滑, 开始出现空柜现象。一些百货商店因无法承受利润大幅下滑的压力再次掀起了一股“闭店潮”。据《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总数达35家, 其中百货业态闭店15家, 仅北京停业的就有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贵友大厦方庄店、三利百货等。2014年, 全国大型连锁百货关店26家, 其中百盛百货、中都百货和伊藤洋华堂各关闭3家, 北京关闭的4家门店中有3家是华堂商场。

面对电商的激烈竞争, 国内百货商店也并非只坐以待毙。部分百货商店也开始尝试开展网络零售模式, 如银泰百货的“银泰网”、百联集团的“百联E城”、天虹商场的“网上天虹”、银座商城的“银座网上商城”、王府井集团的“劲购网”、大商集团的“天狗商城”、中国春天百货集团的“赛特春天”、广百股份的“百购网”等等。但是, 这些百货企业的网上商城却鲜有问津, 根本无法与日均访问量达到百万至千万的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相比。可见这一时期, 国内百货商店的发展陷入了僵局, 仿佛只能任由其持续低迷而又无所适从, 中国百货业无奈走向“青铜时代”。

总体来说, 中国百货商店这14年一路走来, 有苦有甜, 不断历练成长, 逐步趋于成熟。面对外部组织环境的变化, 它们学会更及时、快速地作出反应。例如, 对外资企业的挑战, 中国百货商店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如主题百货模式、奥特莱斯模式、多业态复合模式以及城市综合体模式等;并开拓自营品牌, 进行品牌结构升级。在电商的冲击下, 国内百货商店也勇于打破思维定式, 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创新。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百货业的销售量, 加快了我国百货业现代化转型的步伐。

在对百货商店的定位上, 尽管由追求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发展为追求商品品牌的国际化, 不过其实质核心仍然停留在实物产品的销售上。当中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后, 外资奢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 开始大规模地攻城略地。而这一时期, 也正是中国百货商店的回暖期。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从2005年至2008年, 中国GDP总量赶超英、德、日, 位居全球第二;2007年城镇居民的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至12876元, 增幅18%, 人均消费开支为12677元, 同比增长14.7%。中产阶层也随之在国内崛起, 他们对国际高品质商品的消费诉求日益强烈。而国内百货商店此时引进高端国际品牌商品正好迎合了这一群体的需要。如2007年底, 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开业, 就引进LV、Dior等国际知名品牌300多家。据统计, 2006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到20多亿美元, 占全球销售额的12%;2007年的销售额更达到80亿美元, 占到全球奢侈品市场的18%。这无疑成为中国百货商店发展的新契机。

然而, 电商的迅速发展使百货商店丧失了自身优势。电商运营成本更低, 经营范围更广, 网罗的商品品牌更加齐全,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花更少的时间买到全球任意地区生产的产品。从2010年至2013年我国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分别为120亿元、265亿元、483亿元、744亿元。而相对来说, 我国奢侈品本土消费2013年为280亿美元, 年增速仅为3%。有媒体统计, 网上海外代购卖家约超过10万家。而这对实体百货商店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就如上文所述, 目前百货商店始终是在销售商品本身, 而缺乏添加商品附加值的意识, 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在电商主导的价格战中必然一败千里。

四、百货业4.0时代:2015-

“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确定的未来发展十大项目之一。它旨在推动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以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工业4.0”将开启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时代---智能时代。制造领域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 实现整个生产环节的智能化, 具体如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人机互动和3D打印技术等在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而这场深刻的工业生产变革势必引起各领域、各行业内部的重新洗牌。在此背景下, 百货业企业只有具备快速感知环境变化并及时整合资源进行结构转型才能避免被淹没于市场淘汰的洪流之中。

清晰认识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百货企业实现结构转型的必要前提。百货商店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在商品零售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贡献。然而, 当企业迎来“互联网+”时代, 商品零售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的B2C模式使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直接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 跨越了中间代理商的环节, 极大地减少了成本损耗, 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得商品。电子商务的C2C模式实现了消费者与消费者中间的互动交易行为。这不仅打破了消费对象品种的限制, 更是实现了买卖双方交易的多样化, 使以物易物或以其他社会资本交换商品成为可能。据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2.3万亿元, 增长21.3%, 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在百强的零售企业中, 7家电商销售总额共达11049.3亿元, 同比增长110.1%, 并占百强整体销售比重的32.8%。由此可见, 百货商店在商品的价格和种类方面已经彻底丧失了竞争力, 其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百货商店未来发展的路径有两种选择: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化和百货商店体验场化。最近几年, 我国购物中心呈井喷式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购物中心3500家, 预计到2025年, 还会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 届时中国大陆的购物中心将超过1万家。而购物中心与百货商店不同之处在于购物中心倡导的是“一站式购物”体验, 它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教育甚至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目前, 很多百货商店已经增添其他零售业态逐步向购物中心过渡, 部分百货商店影响状况得到改善, 如锦辉商城改建为锦辉购物广场。此外, 百货商店还可以有意识地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营造一种让消费者感兴趣的“情景”, 通过对“情景”的操作, 创造出能够使消费者愿意为此付费的美好回忆。具体来说, 百货商店可以走精品高端路线, 精确定位客户群, 大力开展会员制, 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营造一种尊贵的购物体验。这样, 百货商店的商品销售变成了手段而非是最终目的, 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成为消费者付费的对象。

总的来说, 未来百货商店发展途径在于设法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挖掘商品使用价值背后所蕴含的符号价值, 并以此作为营销核心。“工业4.0”的智能生产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物质保证, 而百货商店则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建立体验情景, 通过营造令消费者难忘的经历或回忆来创造价值。所以, 无论百货商店选择何种发展道路, 都无疑将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而现在的百货商店形象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永远只存在人们脑海中的回忆。

摘要:百货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160年, 百货商店早已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 近几年百货商店“闭店潮”来势汹汹, 全国各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8月, 百货企业“集体逃离成都”更是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将通过考察百货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结构化背景, 重新梳理我国百货商店的发展过程, 探究影响我国百货企业整体性发展停滞的动因, 为百货企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货商店,发展历程,社会嵌入,体验消费

参考文献

[1]王燕平.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M], 1999-2008,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年2.

[2]宁斌.我国百货业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7) :41-43.

[3]绝明刚.百货商店如何面对商业零售企业全面开放[J], 商场现代化, 2004 (6) :36-37.

[4]赵诗玥.大型百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15 (1) :38-39.

[5]王健, 方计国, 陈军, 李华阳, 施德群.我国百货业网络零售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 :121-122.

[6]黄青峰.我国百货业商业模式演变及创新探讨[J], 商业时代, 2014 (4) :31-33.

[7]叶秀敏.基于“工业4.0”的智慧企业特征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 :15-20.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5篇

球磨机作为物料在破碎机破碎基础上再次进行破碎的关键设备,广泛被应用于各种矿物和原材料的深加工。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

泥、油漆、涂料、陶瓷、冶金、化工、等行业都离不开球磨机,球磨机深加工与超细粉磨这种技术密切联系。

以前我国的超细粉磨技术还不完善,我国虽然是高岭土矿蕴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只得将非金属矿原矿以低廉的价格

出口或粗加工出口到境外,为了发展自身,我们还得高价从国外购买技术,这是我们的老处于被动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超细粉末技术已经今非昔比了,而且非矿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各行各业,球磨机的这一超细技

术必给建材行业带来一项大变革,推动我国超细粉体加工技术的发展。此外,我国的一些矿上机械的大型企业每年都花费大量的资

金来研制我们自己的粉体加工应用及科研方面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已成为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发展研究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中型以上水泥厂较多地使用管式球磨机,一般由多个磨机组成生产线,并配以性能优越的分选设备,从而使产

成品细度达到ISO新标准规定指标。如何寻求一种高效方法,增加水泥新品,以适应水泥市场所需,是我国硅酸盐生产工业急待解

决的难题。

球磨机的超细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拥有我们的专利,我们会克服一个个难题,在矿山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6篇

——“名人”、“碎片”、“移动”

“名人”:利用名人微博为广告主发声的“微代言”模式将会是自媒体营销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已经集中了动辄数千万粉丝的名人微博,通过数千条“碎碎念”的微博塑造出了一个个更为立体更有血肉的名人本身,其影响力其实早已远远超过了社交网络之外人们惯常的那个平面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名人微博上一条简单的微博内容远比传统媒体上那些精心制作的广告更容易让粉丝影响深刻。

除此之外,相对于传统代言模式,相对低廉的“代言费”、极短的确认执行周期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制作费用,也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倾向于找合适的名人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为自己的企业、产品进行“微代言”,用名人自己的话来为品牌和产品背书,加速目标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碎片”:各种独特定位的社交网络平台出现,网民碎片时间会被各种社交网络瓜分,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都成为了可以分享的信息。随着各种细分定位的社交网络形式层出不穷,依托不同社交网络平台而丛生的自媒体也会越来越蓬勃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明显标签并且坚持提供优秀内容的自媒体将发展迅猛,而标签定位不明显的自媒体及企业自媒体则会因为目标粉丝的背离而举步维艰。

“移动”:会有更多的人在移动端消磨自己的时间。无论是从情感、兴趣、生活消费还是其它的各个方面,利用移动终端的比例会大幅提升。但是因为移动流量费高昂和移动终端表现力普通,各种大流量大展示的内容会严重受到限制,尤其是有数据表明,网民注意力从2012年的15秒降低到8秒,若没有优秀的内容表现则更容易流失粉丝,而利用社会名人进行简单、直接的表现形式会让网民容易接受。

营销重点变化关键字

——“微代言”、“跨平台”、“精准”

“微代言”:如何立足社交网络,精准找到粉丝群体和自己产品的目标人群完全匹配的名人进行“微代言”,做到低投入高回报,将会是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关键点。微博易利用独有的SNBT(social network behavioral targeting)技术,分析名人的兴趣特性和粉丝特性,高效精准地协助企业选对名人、用好名人,利用名人“微代言”模式来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在微博上更有效地传播。

“跨平台”:在网民被各个社交网络平台瓜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个社交网络平台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微博易整合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微信等各个平台的名人资源,对各个平台上名人表现出的不同内容进行深度评估,为每个广告主提供最契合的各平台“微代言”人选。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7篇

1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 最早始于1845年mallte利用“人工地震”测量地震速度实验。我国的地震勘探技术起步较晚, 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在1949年筹备了第一支地震勘探队, 并于1951年在上海成立后奔赴陕北地区进行了工作。

我国的地震勘探技术随着地震仪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子管光照照相记录地震仪所支撑的电子管技术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六十年代的半导体器件所组成的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所支撑的模拟技术为地震勘探发展的第二阶段。七八十年代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所支撑的数字技术为地震勘探发展的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后出现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记录地震仪, 网络遥测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遥测技术也成为地震勘探发展的第四阶段。如今地震检波器以及地震信号的传输电缆已经成为了地震数据采集环节的关键, 并制约着地震勘探的发展[2]。

2 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展望

虽然我国油气资源丰富, 油气勘探潜力也很大, 但是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和勘探程度仍然不够。目前, 我国油气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具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的尺度也不断变小, 一些复杂、隐蔽的油气藏成了勘探的主要对象。在未来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两大研究领域, 一个是怎样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另一个是改善深层数据品质。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高分辨率地震、3D/4D地震、井间微地震和VSP地震、地下成像技术、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以及三位可视化技术等。

2.1 地震勘探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有很多, 包括折射法、反射法、透射法、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四维地震、矢量地震勘探、VSP地震和井中微地震等方法, 笔者仅就其中几个方法进行介绍。

折射方法是地震波以临界角入射到速度分界面后产生以下层速度沿着分界面传播的滑行波, 其引起上覆质点的振动形成的波传播的检测器的旅行时间, 这个时间的变化能够反映地下速度界面的形态变化。

三维地震是在一块面积内, 以一定的间隔观测地下空间中各个方向反射的工作方法。它可以得到地下三维体的图像, 可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 这个方法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十分有效。

四维地震是在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三维空间中加入时间所构成的, 将三维地震数据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勘探, 并将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油藏特性变化导致地震响应变化, 采用数据间的差异来分析和描述地质目标体的属性变化, 认识油藏动态变化和寻找剩余油气, 从而实现油藏开发动态管理。

矢量地震勘探是通过激发纵波同时接受纵波和横波。纵波质点的位移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而横波的质点位移方向则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由于横波速度与岩石中流体关系不大, 因此, 可以根据纵波和横波来提高成像质量、预测岩性和检测油气。

VSP地震是指在地面产生地震波, 通过放入井中的检波器接受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信号, 由于地震波形态不同, 可以据此将地层层序分开, 从而确定储层深度和规模, 也可以识别沉积构造。

2.2 地震勘探的研究热点

地震勘探过程中, 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都至关重要。解释结果的精确除了与地震资料的品质有关以外, 还与解释水平的高低有影响。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攻关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不同的地质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重复处理。

(2) 数据处理技术如静校正、速度建模、谱分解技术、地震属性提取和时深转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 深层、隐蔽性油气藏、断块等构造方面的地震处理技术的研究。

(4) 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的非线性地震信号处理技术。

(5) 地震剖面构造解释中的可视化研究。可视化技术是未来地震勘探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把物理现象数据转化为图像和图像, 然后通过颜色、动画观察视点的实时改变等视觉表现形式, 使得地震勘探人员能够观察到三维立体图像, 从而实现构造断层、地层岩性和储层参数的交互解释。

此外, 由于没有自主研发的地震剖面解释软件, 而多是引进国外的软件, 如美国landmar公司的Landmark等, 因此自主开发地震剖面处理解释软件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3 结束语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仪器设备的发展方向为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精度、高信噪比、自动化及一体化。地震剖面解释的成果应该向处理和解释优化及显示成果成像化方向发展。处理软件应该更为开放、集成和可视化, 并能实现资料处理快速化、解释成果成像化。

总之, 在未来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机会与挑战并存, 我国石油工作者应迎难而上, 把握机会, 为我国油气勘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肃.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38 (5) :565-578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8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积极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1], 作为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控制环境污染的环境经济政策,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管理中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 是中国环境政策创新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排污权交易在国内的实践情况, 梳理和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探索, 为目前经济新常态下, 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程

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2],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杜勒斯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思想。1995年, 美国将这一理论变为实践, 成功运用于酸雨计划。随后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相继开展排污权交易实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排污权交易理论, 迄今为止虽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 但主要以地方试点的方式进行, 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8年, 国家环保局颁布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可在排污单位间调剂。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以太原、包头等多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始探索大气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1996年、2000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法》, 污染治理政策由浓度管理转变为总量管理, 为实施排污交易提供了法律政策支持。

(2) 第二阶段是试点阶段。21世纪初, 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2001年9月, 江苏省南通市顺利实施中国首例排污权交易。2003年, 江苏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与南京下关发电厂达成SO2排污权异地交易, 开创了中国跨区域交易的先例。2007年11月10日, 国内第一个排污权交易中心在浙江嘉兴挂牌成立, 标志着我国排污权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这一阶段的排污权交易以政府部门“拉郎配”方式运作为主, 排污权交易在推进污染减排的潜力逐步显现

(3) 第三阶段是试点深化阶段。2009年,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的要求, 财政部与环保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目前已有十余个省市开展试点。试点省市分别从相关政策文件、机构筹建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 各有特色, 百花齐放。在各省试点实践的基础上, 2014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排污权交易制度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这一阶段, 排污权交易呈现出国家重视、地方探索、上下联系紧密、交易模式多样等特点。

3 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近年来发展良好, 各地开展情况不尽相同, 百家争鸣,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在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3.1 法律法规依据不足

目前,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有关排污权交易的法律, 缺乏法律保障, 同时国家层面政策指导滞后[3], 试点地区制定的试行办法又缺乏执行力, 在排污权交易工作深化阶段尤其在涉足资产抵押、监管执法、违法责任等领域时,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影响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3.2 与现行环保管理制度未有机衔接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建立在总量控制、环境资源有限的基础上, 但目前很多地方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系并未建立, 总量控制指标的“上限”变成“无限”, 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说不清本区域内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 无法体现“环境资源是稀缺资源”[4], 严重影响了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推进。同时,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也未建立有效衔接, 直接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

3.3 排污权交易市场规模不大, 市场和政府边界不清

排污单位排污权初始配额的分配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对排污权初始分配指标的绩效分配方法尚未落实, 缺乏科学的排污权初始价格形成机制。排污权二级市场因受地域限制、未形成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权价格体系、交易规则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规模[5]。同时, 政府在排污权交易工作中干预性强, “指导价格”未与市场机制挂钩, 使得市场的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很难反映出环境容量资源的稀缺水平。。

3.4 缺乏科学公正的排污权核定技术方法

排污权的交易实质上是排污单位之间对初始排污权配额的有偿转让, 因排污权具有“无形”的特点, 因此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排污权核定技术规范是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石, 目前由于受人力、物力的影响, 尚未建立科学有效、全范围覆盖的监测网络和出台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定技术规范。

3.5 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够

目前, 受我国污染物排放计量基础薄弱的影响,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缺乏交易后监管, 直接影响排污交易市场, 超总量处罚力度有限, 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公平性。

4 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环境资源是稀缺资源”的理念[6], 促进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企业升级、创新, 提升政府环境管理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有序的市场体系、科学的制度设计和良好的公众基础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前提。

4.1 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立法

目前, 虽然国务院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明确了排污权交易制度框架, 完善了排污权储备、排污权期限和跨区域交易等关键环节的设计, 但缺乏有关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法律保障, 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震慑力。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应尽快出台和制订相关法律和排污许可证办法或条例, 明确排污权的法律地位, 阐明排污许可证中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关系, 明晰排污权属性, 解决排污权交易制度瓶颈。面对当前的经济新常态, 完善顶层设计要求, 理顺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四者之间的关系, 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有机结合, 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破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资源压力之间的矛盾。

4.2 加强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

建立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科学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推动环境管理实现从污染防控型向环境质量保障型的战略转变。将许可排放量作为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进行核定分配, 排污权即为排污单位所持有的总量控制指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 实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 制定长期性减排政策以增强预期性, 激发企业出售指标的意愿。积极推进总量预算管理制度, 有效解决排污权交易工作中总量指标的来源问题和跨区域的总量指标替代问题。建立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总量-环境-经济”耦合控制体系, 及时通过排污权交易调整总量削减步幅、减排重点和转型方向。完善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与现行排污许可、环评审批、排污收费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

4.3 明确排污权交易法定程序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 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决定作用。政府部门专注于“立规则, 当裁判”, 全力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外部环境, 建立从核定、分配、定价、交易到收储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闭环管理体系。进一步拓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供求主体, 结合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方案的实施, 逐步增加温室气体指标、重点行业特征污染指标等交易指标。探索开展排污权租赁、竞买、交易、自愿交易等模式, 明确交易程序, 制定建立交易主体资格审查、登记和追踪制度。配套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研究各个子体系构建框架, 明确交易主体, 完善交易程序, 规范排污权交易, 营造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易氛围, 积极培育运行良好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4.4 严格落实环境违法处罚

严格监管和执法是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制度的关键, 也是确保排污权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保障, 面临当前环保工作的新常态, 通过行政手段、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多元化手段, 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监管。严格依法查处无证排污、超总量和浓度排污等违法行为, 落实“按日计罚”、行政拘留、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增强环保法的威慑力。

摘要:指出了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以来, 该项制度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试点推广, 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探索,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以期为建立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总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2]王品文.湖北省排污权交易实践重点问题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14.

[3]王虒菁.关于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法律建议[J].法制与经济 (下半月) , 2015 (2) :51~53.

[4]卢瑛莹, 冯晓飞, 陈佳, 等.基于“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创新[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 (11) :89~91.

[5]王金南, 毕军.排污权交易:实践与创新-排污交易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简述协处理器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第9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它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例如科学计算[1,2]、金融分析、医疗成像、气象预报、宇宙空间探测、3D电影动画渲染等等。这些不同领域有着各异的应用程序和算法,有着对特定应用加速的共同需求。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以不断采用先进工艺和增大频率提升通用处理器性能已经接近了极限,越来越难以满足融合应用时代的需求[3]。

传统的处理器多属通用型处理器,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通而不专”,即可以兼顾多种应用,但对某些特定应用(如浮点矩阵/向量操作[1,2])却缺乏运算加速的效果。虽然相比单核的通用CPU而言,同构多核通用CPU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性能,但其并行编程却有可能十分复杂,而且仍然难以满足多种应用(如商业或科学计算)的需求[4]。使用可针对特定应用加速的协处理器或是解决该问题的良方。

简单而言,协处理器(coprocessor)是一种与CPU协同工作、辅助其完成特定计算任务的专用处理芯片或器件[3]。协处理器作为一个处理单元,与主处理单元一起并行使用并承担通常由主处理单元执行的运算任务。通常而言,协处理器的功能是在硬件中实现,以替代纯软件算法与指令。通过减少多种软件代码指令为单一硬件指令并直接在硬件中实现的方式,协处理器可实现代码的加速[4,15]。协处理器是针对某些特定计算任务而设计的,设计时不必过多地考虑其通用性,因而往往会拥有很好的特定计算性能。例如浮点运算协处理器(Floating-Point Unit,FPU),它在执行时可以大幅度地加快浮点数值计算速度,比传统个人电脑中的通用微处理器速度更快、性能更好[5]。又如,与C P U一样较普遍应用于各种计算机设备的绘图或显示芯片,其主要作用就是为计算机图形尤其是3D图形的生成和处理提供硬件加速,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它在今天已逐渐演变成为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Unit,GPU)[4,6]。在很多加速运算场合,其作为协处理器的重要性已经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2 协处理器发展历程[4,5,7,11]

2.1 80x87协处理器芯片

在x 8 6领域,最早的协处理器是8087。它是Intel设计的第一个数学辅助处理器,与Intel的8088和8086微处理器成对工作,可用于加速应用程序的浮点运算。真正让用户印象深刻的是8 0 3 8 7芯片,它被很多386主机搭载,主频与CPU速度匹配。当CPU发展到486时代,Intel为了提高浮点运算性能,在80486芯片内整合了80387数学协处理器,从而协处理器的概念就慢慢消失了。这种情况缘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往由于技术限制,一个芯片内不能同时封装A L 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和FPU两个单元,而80486使用了1微米制造工艺,开始突破芯片内100万晶体管的限制,FPU就正式“落户”CPU内部了[5]。数学运算逻辑也因此成为CPU基本组成单元之一。

2.2 Clear Speed协处理器[7,8]

日常运用、工程计算和其它特定领域对CPU的浮点计算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世纪初,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名为Clear Speed的协处理器设计公司应运而生。其拳头产品CSX600协处理器专精于复杂的数学运算,应用领域包括医疗、CAD、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等,在这些方面它远胜于那些通用型CPU[7]。CSX600芯片基于130纳米工艺制程,1.28亿晶体管,集成96个频率为250MHz的核心。芯片功耗10W,双芯片扩展卡功耗25W(见图1)。扩展卡为每个芯片提供一对DDR2内存槽以支持最高2GB内存且内存带宽200GB/s[8]。另外,Clear Speed提供芯片形式或PCIE扩展卡形式的产品。尽管PCIE的名义传输率要比PCI-X或常规PCI总线的传输率高,但Clear Speed协处理器最佳的传输选择似乎还是AMD的Hyper Transport总线[7]。

2.3 Cell处理器[9,10]

2004年,IBM宣告为索尼PS3游戏主机研发的Cell处理器,Cell采用“主处理器(P o w e r P C)+若干个协处理器”的创新架构,实现了令人惊奇的超强浮点计算效能[9]。Cell是一枚拥有9个硬件核心的多核处理器,它的多核结构同以往的多核产品有很大不同:在Cell芯片中,只有一个核心拥有完整的功能,被称为主处理器;其余8个核心都是专门用于浮点运算的协处理器[10]。其中,主处理器是Power PC970的精简版,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任务的协调与分配,而实际的浮点运算工作均是由其余8个核心(也即协处理器)来完成。Cell处理器可以提供高达256Gflops的单精度浮点性能,而且它只使用了2.34亿个晶体管,能源利用效率比现在设计较佳的RISC和x86处理器高出数十倍[10]。简言之,Cell的超强浮点计算效能在于它集成了多个协处理器(协处理核心)。

2.4 Many Core计划[9,11]

由于在x86平台上采用协处理器已是大势所趋,英特尔和AMD均于2006年再次提出了推进协处理器开发的相关研究计划和项目。随后Intel立即启动了Many Core多核心处理器计划。同现有的双核、四核处理器架构不同,Many Core多核处理器采用的是类Cell架构,即“主处理器+协处理器”的构成方式[9]。第一代Many Core的原型就是一枚通用四核心处理器,只是把其中一颗通用型核心更换成协处理器。这些协处理器是大量的专用DSP,例如XML解释器、Java加速器、视频加速引擎、浮点加速器、矢量加速器、Open VG加速等许多逻辑运算单元。相比通用型的主处理器而言,这些DSP协处理器可在执行专用任务时有着更高的效率,同时非常省电,能够显著地提升整套系统的综合应用与计算性能[9]。

当遇上一些特定运算工作的时候,主计算核心可以将该任务指派给专门处理这类任务的协处理核心。例如当用户需要为H.264影片解码时,鉴于一般x86核心并非专门为这种解码运算而设计,因此效率偏低,而Many Core技术则可以把这种影片解码工作转交专门负责该类任务的协处理/计算核心去操作。此外Many Core更可以把一些系统功能整合到DSP协处理器中,如P C I-E接口、M e m o r y Controller、Graphics、10GBit Ethernet等等,变成一个So C(System-on-Chips)系统架构[11]。

2.5 Torrenza协处理器架构[4,5,9]

相对应地,AMD也在推广一种名为T o r r e n z a的协处理器平台(见图2)。Torrenza架构中,协处理器存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集成于CPU内部的协处理器、内置于芯片组的协处理器、基于HTX接口的协处理器、基于PCI Express接口的协处理器和使用CPU插槽的协处理器[5]。Torrenza平台可采用更为开放的模式发展,其它类型DSP、专用处理器厂商都可以生产兼容的协处理器扩展卡直接应用于AMD平台上[9]。

3 主协处理器连接

一直以来,协处理器与CPU如何进行连接都是相对比较“矛盾”的问题:协处理器产品在宣告惊人的计算效率和明显的性能提升的同时,又都力图回避其所采用的具体接口以及在系统中与CPU之间的协作关系。AMD推出的Hyper Transport总线,HTX接口标准和Intel提出的CSI总线成功地开辟了CPU与协处理器的快车道,搬走了协处理器与C P U连接这一“矛盾”的最后一块绊脚石[5,9,10]。

3.1 Hyper Transport总线[9]

简言之,总线负责主处理器与协处理器之间的连接与通讯,因此总线的设计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计算系统整体架构的表现。目前,以A M D为核心的Hyper Transport技术联盟已经开始推出2007年最新版的Hyper Transport 3.0总线标准,Torrenza架构便以此为基础。在物理连接上,AMD制定了HTX接口标准,协处理器可做成相应的扩展卡。不过除此之外A M D也提供了另外三种连接方案[9]:1)协处理器模块采用与Opteron/Athlon64处理器相同的接口,这样就可以直接安装在主处理器的插槽上,此种方式实际上可以理解成HTX连接的一个变种;2)将协处理器与主处理器封装在同一块电路板(P C B)上,两枚芯片通过芯片上的Hyper Transport线路进行通讯;3)直接将协处理器与主处理器集成为一枚多核芯片(即,同Intel的Many Core相类似),这两部分逻辑也可以是通过H y p e r T r a n s p o r t连接,只不过此时Hyper Transport总线变身于CPU内部总线,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9]。

3.2 CSI总线[5,12]

2007年,Intel也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CSI的总线,其速度、带宽、功耗等各方面规格都企望赶超AMD的Hyper Transport总线。据言[5],单条点对点模式下CSI总线的数据吞吐量就可达到惊人的32GB/s。也值得复述的是,C S I的英文全称是“Common System Interface”,意即“通用系统互连接口”,它可以实现处理器内核与内核、内核与芯片组之间的高速串行互联[5]。而且,Intel已经宣布,从2008年开始,沿用已久的FSB前端总线将被CSI总线所替代。Intel第一款采用CSI总线的处理器将是代号为Tukwila的Itanium处理器(其整合四个核心,并整合内存控制器)[12]。

4 展望FPGA协处理器[4,15,18]

传统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协处理器在设计之初就需要根据某种或某些特定应用的加速要求做好内部各组件的布局,这使得它的设计开发周期一般情况下较长、成本也相应较高,而且生产出来之后就无法再进行其内部任何组件的再调整。因此生产出来的ASIC协处理器只可在功能上保持一成不变,将较难转向或适应其它应用加速的需求。鉴于此,在协处理器的硬件方面,Intel和AMD都不再专注于传统的ASIC芯片,而是更广泛地倾向和推动第三方厂商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来构建协处理器系统[4,6][13]-[15]。

4.1 FPGA作为协处理器的优点[4,15]

处理器厂商之所以青睐FPGA协处理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灵活地适合各种应用加速的需求,并在开发周期和成本等方面优于ASIC协处理器。具体来说,使用FPGA作为协处理器的优势为[4,15]:

1)由于FPGA协处理器拥有现场可编程的特性,开发者可以对它内部的电路和组件进行灵活、便利、有效的配置和调整,实现对一个或多个算法的硬件支持和优化,从而使它可以对基于这些算法的特定或普遍应用进行硬件加速。

2)进行FPGA配置或调整所消耗的时间较少、成本也较低,加之其可编程且可并行计算的特性,使得FPGA协处理器可以面对更多应用与计算的加速需求。

4.2 FPGA协处理器的局限[4,15]

FPGA协处理器也有不足之处,如它的时钟频率较低,这对它的加速性能或会带来不利影响。但FPGA协处理器的开发者实际上可以通过在协处理器内部实现并行化处理来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可实现高效能的应用加速效果。例如Nallatec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耗仅为25W的FPGA协处理器插卡,在运行三维医学影像应用时性能表现相当于3GHz奔腾4处理器的10倍[4]。

但也值得指出的是,对FPGA协处理器前途带来较大影响的,也许还是业界对它的支持力度,这是考虑到FPGA协处理器必须实现对多种应用算法的支持才能发挥计算加速的作用。因此要推动FPGA协处理器的发展,就需要业界、学界共同研究与提供更多相关的各种应用程序和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FPGA协处理器[4][1 5]。

4.3 FPGA协处理器实现途径[16,18]

传统的DSP/FPGA开发流程分为两个部分:开发设计和产品实现。即,先完成算法开发和方案设计(含仿真),再硬件实现并验证;而这两个流程通常是在不同的部门相互独立完成的。这样的开发流程或会存在较多问题,如相互之间的协作,系统层面上的算法测试,设计失误未必能及时发现等等。

相反的,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和快速原型自动化工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16]。2007年,Mathworks公司推出了Simulink HDL Coder工具[17],能够自动从其Simulink模型和Stateflow框图生成可综合的Verilog和VHDL代码,提供了可直接通往FPGA或ASIC硬件实现的快速通道[18]。

Simulink HDL Coder可以产生真实位且精确周期的IEEE 1364-2001 Verilog和IEEE 1076 VHDL代码以及综合仿真脚本[17]。利用Simulink HDL Coder,用户可在Matlab和Simulink中设计、仿真和验证系统模型及算法,并自动生成硬件代码,通过与原系统/算法/模型相比较来验证软硬件实现的正确性[17,18]。

5 结束语

本文简述了协处理器的概念和任务、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了协处理器再次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及FPGA协处理器的潜在优势,并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Matlab Simulink的快速FPGA协处理器实现途径。

多核是未来CPU发展的主趋势之一,而多处理器的架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如,从通用的对等设计转移到“主核心+协处理器”的更开放的架构。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安装多个协处理器以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需求,这或许就是未来计算系统的研发方向之一。

摘要:简述了协处理器的概念、任务、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了协处理器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和再重视的原因及其优势,简单介绍和展望了如何用FPGA等类型协处理器构建高性能计算平台。

热泵热水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10篇

热泵热水器, 简称HPWHs (Heat Pump Water Heaters) , 是采用热泵方式 (逆卡诺循环) , 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热量来加热水的一种装置。根据热源的不同, 热泵热水器大体分为3类, 从空气中吸取热量的称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从水中吸取热量的称作水源热泵热水器, 从土壤中吸取热量的称作地源热泵热水器。由于水源热泵热水器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 地源热泵热水器则需要复杂的地埋管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只要有空气和电源就能制热水, 安装方便, 且要求较低, 因此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商用和家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热泵热水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范围内来说, 热泵热水器其实算不上是一个新名词。早在上世纪70年代, 欧美和澳洲已经开始了热泵热水器的使用。但是在中国,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 热泵热水器才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从那以后, 热泵热水器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21世纪初, 直到2004年之前, 热泵热水机在中国主要处于推广阶段。当时, 热泵热水机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而当时热泵热水器的制造商还处于起步阶段, 实力比较弱, 因此, 热泵热水器推广步履维艰。

2004年, 行业巨头美的率先加入了热泵热水器的行列。美的的加入, 为热泵热水器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美的凭借知名的品牌和强大的销售网络, 迅速将热泵热水器的发展推入了一个小高潮, 并奠定了美的在热泵热水器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

2006年以后, 行业内更多实力强大的企业相继进入热泵热水器行业, 热泵热水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 一批专业热泵热水器生产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企业不象美的等空调企业一样把热泵热水器作为空调产业的一个附属产品, 而是专注于热泵热水器的制造,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热泵热水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2008年, 商用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GB/T 21362-2008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及家用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GB/T 23137-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相继出台, 热泵热水器的设计、生产、销售等都已经有法可依, 标志着热泵热水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2010年, 美的热泵热水器销售进入亿元级别, 这大大刺激了行业内的其它巨头, 这其中, 有传统的热水器品牌, 如A.O.史密斯等, 也有国内的行业巨头, 如格力、海尔等, 这些企业纷纷在热泵热水器行业投下了巨资, 大力研发, 这在客观上刺激了热泵热水器技术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

2011年, 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在空调行业显现, 尽管有政府的接二连三的政策扶持, 但是之前的高速发展已经后劲不足, 传统的空调行业已经略显疲态。但是热泵热水器这个新兴产业虽然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但是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成为热泵空调产业内的一朵奇葩。

到了2013年的今天, 热泵热水器行业的发展仍旧非常迅猛, 整个行业也在朝着一个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最新的热泵热水器能效标准的实施, 这也表明, 市场对热泵热水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 热泵热水器的行业现状

热泵热水器在短短的十年,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产业在线的统计数据, 热泵热水器的销售额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 如图1所示。

在热水器市场中的占有率方面来看, 热泵热水器的市场占有率依然比较小, 传统的热水器仍然处于强势地位。

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消耗, 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有着环保、节能、安全、舒适等特性且受政策扶持的热泵热水器的占有率必将持续上升。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欧盟已经通过决议, 2013年起, 不再允许出售、新增使用电热水器, 澳洲也出台新规, 从2013年起, 热水器只能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和天然气热水器中选择, 不能使用电热水器, 这些新规或迟或早回影响到中国。

目前来说, 国内的虽然没有禁止电热水器, 但是都出台了很多政策, 扶持新兴的空气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 对使用节能热水器的用户给予相当可观的补贴, 这些新规新政都表明, 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有着光明的前途。

4 空气能热水器的发展展望

目前的空气能热水器主要分商用和民用两种, 作为热水器市场的新兵, 热泵热水器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点, 也有很多劣势, 比如空气能热水器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目前产品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缺点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到鸿沟, 但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是指引热泵热水器行业发展的方向标。

在可预见的未来, 热泵热水器的技术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历数这些新技术, 我们会对热泵热水器的明天更加期待。

自然冷媒的应用, 解决了环保问题, GWPH和ODP都非常低的冷媒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如R744、R290等等;变频技术的应用, 保证变负荷情况下的稳定运行;喷气增焓技术的应用, 解决了超低环境温度下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能力衰减的问题。当然, 还有很多技术细节, 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完善。

5 总结

热泵热水器尤其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在十数年时间内在热水器市场站稳了一席之地, 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旧在迅猛的发展, 相信随着公众对热泵热水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热泵热水器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作出贡献。

摘要:热泵热水器从上世纪末开始, 在中国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在十数年的时间里, 发展到了数十亿的市场规模, 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本文主要回顾了热泵热水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对热泵热水器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的得与失进行了总结, 并对热泵热水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11篇

众所周知, 自然界中的生物以其多彩多姿的形态、灵巧机敏的动作活跃于自然界, 这其中人类可以直立行走的双足是最具灵活特性的, 而非人生物的许多机能又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如在抢险救灾、反恐防爆等不适合由人来承担的任务中, 需要相应的可以代替人类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同时, 新的需求和任务也对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和柔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来,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致力于机器人机械结构的研究, 以此来改进机器人步态的稳定性和柔顺性。

2 机器人踝足发展历程

2.1 传统踝足 (CF踝足)

传统踝足整体用橡胶或聚胺酷材料制成, 脚后跟处有一个楔形的弹性软垫, 脚芯用碳纤等特殊弹性材料 (称为“龙骨”) 制作。常见的传统踝足是SACH (全称是“Solid Ankle Cushioned Heel”) , SACH踝足整体具有一定弹性, 能允许一定程度的内、外翻和水平转动, 所以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柔顺性。但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 能量利用率低且柔顺性不高, 因此研发了能量存储和回收踝足。

2.2 能量存储和回收踝足 (ESR踝足)

ESR踝足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的能量回收踝足, 见图1。它的原型机大小和形状与传统的踝足相似, 但有独立的后脚板与前脚板, 脚中间有一个旋转轴。在站立期, 脚跟触底瞬间, 后脚板旋转旋转并压缩一个旋转弹簧, 弹簧受压到最大程度, 后向脚板被单向离合器锁存, 弹性能量得到存储。在摆动期, 由回位弹簧复位设备, 从而使脚后跟准备下一个步态的位置。

能量回收踝足不似传统踝足自发的释放能量, 而是检测到一定负载才释放存储的能量。相较于传统踝足, ESR踝足的能量利用率以及稳定性和柔顺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但仍然不能满足陆地行走型服务机器人步态柔顺的要求, 因此研发了仿生踝足。

2.3 仿生踝足

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型、气动型和电动型。液压型利用磁流变阻尼原理, 开发了被动换关节;气动型开发了装有百褶气动人工肌肉的小腿假肢原型;但这两者的反应动作均有延迟, 且液压型和气压型压力较大, 较危险, 不太适合陆地服务型机器人。

电动型仿生踝足的典型代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Media实验室的SEA踝足。机械设计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物理弹簧, 平行配置于一个力可控制驱动器。图2分别展示所提出的供电假脚的机械设计和原理图。如图2 (b) 所示, 系统中有五个机械元素:高功率输出的直流马达, 滚珠螺杆传动, 一串行弹簧, 一单向并行弹簧, 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簧假脚。其中直流马达、滚轴丝杠和串行弹簧形成一个旋转式系列弹性驱动器 (SEA) 。SEA通过控制串联弹簧的压缩程度, 来控制输出力。SEA的串联弹簧可以缓冲后脚板与地面接触瞬间的压力, 提高抗冲击能力;利用自身的重力压缩弹簧, 存储弹性势能, 当检测到一定负载时, 弹簧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 直流电机也提供能量, 共同推动肢体向上向前运动, 使机器人踝足运动更加灵活, 机器人可以较柔顺的行走。

为了缓冲前脚掌触底时瞬间的冲击力, 在SEA的基础上加上单向串联弹簧, 同时也存储了能量, 使步态更加稳定和柔顺。

3 结束语

相较于其他踝足, SEA踝足虽然能使机器人较稳定、柔顺的行走, 但由于SEA机构中存在弹性环节, 使系统对稳定性变化较为敏感, 所以, 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研发一个更加稳定、柔顺、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踝足。

摘要:为实现机器人的柔顺步态, 从机械柔顺性发展历程方面, 介绍了机器人踝足的发展历程,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 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械柔顺性,CF踝足,ESR踝足,SEA踝足

参考文献

[1]Steven H.Collins, Arthur D.Kuo.Recycling Energy to Restore Impaired Ankle Function during Human Walking[J].PLo S One, 2010, V5 (2) :e9307.

[2]沈强, 王人成, 刘启栋.仿生智能躁足假脚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和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C].2010 (5) :22-23.

[3]杜婷婷, 宁, 杜挺豪.智能仿生孩子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9) .

上一篇:伺服电机的无线控制下一篇:现代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