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制订范文

2024-06-03

工艺制订范文(精选7篇)

工艺制订 第1篇

自数字控制的铣床发明以来, 电脑科技扩大对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控制, 使工艺重新结合艺术创造与科学技术。电脑辅助制造或称数字化制造自1950年早期就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所利用。数字化制造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思维模式, 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的制造知识, 反复修改设计的方向和意图。制造者与制造技术为共生关系, 重点在于制造者如何运用这些数字工具与制造方式。以数字化制造为基础的生产过程, 必须仰赖明确定义的几何模型。一个定义良好的数字几何模型, 可直接传递至制造机具进行生产。有学者将数字模型的组合形态分为模型建构与参数操作两大部分。模型建构包含基本的几何形体描述、几何的形式与形体间的结构关系参数操作是利用数值或是可测量的因素作为变量, 进行设计形态的演变控制。本研究期望以结合数字化制造的工艺路线, 探讨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对于数字工具与制造技术间更紧密合作的可能性, 以连结设计与产品实体组合的间隙。

二、基于数字化的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制订

机械加工数字化制造的工艺路线近似于后设设计的设计方法论, 整个看似线性的过程中, 各环节的设计决策是以非线性的思考方式进行, 制造者在工艺路线制订过程中加入个人的经验, 而相互影响的作用与反馈机制则将重新定义整合到制订过程。整理文献与案例所得, 本研究归纳数字化制造的工艺路线主要可分为设计、生产加工与产品实体组合三阶段。

(一)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影响因子可分为设计与局部设计两部分。设计初期是以数字设计为前提, 利用数字工具将设计概念建构出数字模型的形体, 可由参数操作或直接手动控制调整设计。局部设计是为提供制造或组装所需的信息, 通过对材料 (material) 、构造 (construction) 、构件 (object) 、接头 (joint) 与结构 (structure) 等产品实体组合因子的设计思考过程, 整合设计想法与产品实体组构的构造细节。通过了解组合的现实面来协助扩大设计发展的可能, 并将恰当的加工方式加入设计的限制条件, 在有限的范围内扩大设计的弹性并保障设计的品质, 最后落实产品实体组合。

设计阶段应当综合考虑如下具体物件。一是材料:材料特性影响构造形式与结构系统的选择, 材料尺寸限制构件尺寸的设计, 不同材料适合不同的接合方式。二是构造:构造逻辑影响加工的组构方式, 其也能够保障制造者设计意图可以清晰表现。三是构件:设计操作作为设计意图的表达元素与视觉呈现, 其特性深受所选用的材料影响, 良好的构件设计能发挥材料的优点而避开缺点。构件尺寸的设计将影响制造生产的难易度与加工组装的方便性。四是接头:接头为组合中最小单元, 处理不同层级的衔接材料、构件与组构整体结构。良好的接头设计将使构造的逻辑清晰易懂, 进而降低产品实体组合阶段的阻力。五是结构:结构设计反应材料特性与承重方式, 也受局部设计其他因子影响, 但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结构最深, 受产品实体组合阶段中的车间制约。

(二) 生产制造阶段

生产制造阶段包含制造方式、生产流程与物料存放三部分。本阶段主要是将前阶段的设计成果转化成机器有能力加工的信息, 转化的关键是有系统的分类设计阶段的复杂信息, 并选择恰当的加工方式与生产流程, 最后拟定物料管理的规则。各种机具的制造方式所需的加工信息均不同, 并需配合设计阶段来决定的材料而选择。各种制造机具均有其局限性, 因此了解机具的最大能力是进行生产制造前的前置工作。加工路径则是随着选用的制造机具而有极大差异, 加工操作设定会影响生产构件的精度与成本, 甚至加工材料特性会造成构件不符合设计预期的结果。生产流程主要为建立制造时机具操作的标准作业流程、各构件的操作顺序与规划可作业重叠的部分。物料存放包含原料、构件、半成品与成品, 其中构件包含组装时的间接物料 (五金零件、工具等) 、组装过程的组件、半成品与构件完成品。所有物料均应固定存放处避免遗失, 存放地点需考虑与车间或组装场地的距离, 避免在搬运上消耗过多人力。

(三) 产品实体组合阶段

产品实体组合阶段的信息全部由现实世界的因子主导, 受现实状况制约最多;共有参与对象、场地与组装三部分。本阶段为设计与生产制造两阶段成果的组合, 通过产品实体组合检视前两阶段的成果是否恰当。参与对象包含人力、物力, 人力需考虑加工者、搬运者数量与加工者实务经验;物力则有辅助加工的工具 (电动、气动与手动) 、测量工具、大型吊挂机具与加工架等。由于加工的场地不一定是在车间中, 因此选择组装场地需考虑构件尺寸与数量;在车间进行安装前则须经过测量与放样。组装分为预组装、构件分类、组装与安装定位;预组装为正式进入生产制造前的足尺组构测试模型, 在构件进行组装前需将各构件分类放置以利后续组装;而正式组装又细分为单元组装与组件组装, 单元组装为构件的组装, 如构件尺寸小且数量过多可先进行群聚的组件组装, 再至车间安装定位。

三、小结

总体而言, 数字制造的工艺路线与一般工艺路线相差不大, 均可分为设计概念、初步设计、局部设计、加工图绘制与加工组合阶段。在设计初期的概念发展是以几何的外观形体来塑型, 其本身不考虑结构支撑, 局部设计阶段对于组合方式进行结构与生产构件的拆解机制探讨, 并规划结构的组织构成数字模型中的外观形体, 在最后组合阶段则有辅助支撑问题需解决。但机械加工行业现行的专业分工状态使制造者无法直接得知整个设计到生产制造、产品实体组合其中所涵盖的问题, 而无法立即反馈于设计的调整, 导致设计必须迁就材料商与加工单位, 显示出设计与落实产品实体组合之间存在的落差。

数字制造的工艺路线制订的关键在于设计能够落实家工组合的产品实体。制造者将加工的知识与产品实体组构的构造细节整合在设计想法中, 并以数字模型中所包含的设计信息来驱动生产, 连接设计与加工组合的间隙。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制订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数字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对基于数字化的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制订进行了探讨, 从而为机械加工行业更好制订工艺路线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吴江锋.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与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6) .

绿色价格及其制订策略 第2篇

绿色价格的内涵及其现状

绿色价格是指与绿色产品相适应的定价方式, 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把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 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健康而耗费的支出计入成本;二是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通过征收污染费来增大非绿色产品经营成本, 避免非绿色企业因污染环境而降低成本, 取得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简言之, 即绿色价格高于非绿色价格。

绿色时代的到来将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产品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致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一股绿色消费热逐渐成为国际消费的新趋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了“绿色壁垒”, 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检测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 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发展到验收生产基地。资料显示, 欧美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购物时考虑商品的绿色程度并愿意为之多付30%-100%。在国内,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以绿色食品为例, 目前, 市场上热销的商品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绿色标志, 比如黑龙江的绿色大米的价格虽高于同类产品仍热销全国。又如广州花都牌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10%—15%, 但销售却供不应求。据权威机构调查分析, 今后国内每年将形成数千亿元以上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 全世界每年绿色食品的消费量将达数千亿美元, 目前绿色食品销售量占国际食品总量的3%。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开发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大趋势。这无疑给绿色价格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绿色价格的成本构成

绿色产品成本组成中除了原有的成本因素外, 另外还包括生态环境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 (包括生态环境) 本身的价值。在传统价格体系中, 自然资源被认为是无价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限资源耗费速度过快, 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 获得资源不再无偿。

2.环境成本。这里是指为了保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生产企业为了补偿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而采取的维护措施, 在成本上体现为损害费用补偿及损害治理费用。例如“三废”的处理成本;废气的空气污染成本;废水排入河流、海洋而造成渔业、农业及人畜等损害引起的费用补偿等。

3.引进环保技术和设备成本。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为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或引进和安装环保设备所支出的费用。

4.减少或不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原材料而导致的损失成本。例如, 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而生产出的绿色无污染食品由于产量低而造成的损失。

绿色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绿色价格由于包含了环境成本, 因而高于传统定价法所确定的同类产品价格。这种较高的绿色价格在市场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绿色价格高于一般价格, 符合其含有绿色价值的高品质形象, 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增强产品竞争力, 并符合消费者心中“优质优价”的心理。另一方面, 绿色价格中大量的绿色成本转嫁在消费者身上, 而普通消费者的心理仍希望产品价格相对便宜, 所以有时较高的绿色价格会失去部分消费者。因此, 企业必须针对各类绿色产品的特点和各类消费者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定价策略, 利用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变量, 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认知价格, 以此来确认绿色价格。

1.需求价格弹性与绿色定价策略

经济学理论指出, 商品的价格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量, 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价格弹性, 又称需求弹性。弹性越小则表示对价格的敏感度越低。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强度大的弹性小;二是商品的替代品和替代程度。替代品少的弹性小;三是消费者习惯和偏好。偏好大的弹性小。

(1) 绿色产品价格也同样受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就需求强度而言, 首先要把绿色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人们自身身体健康的, 如无公害蔬菜, 天然纤维织造的衣料, 无毒、无害建筑材料等;另一类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品, 如无氟绿色冰箱。对于第一类, 由于与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甚至生命休戚相关, 因而需求强度较大, 需求弹性小, 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而第二类产品不仅是消费者本人受益, 而且是全社会都受益。这种需求强度不大, 消费者一般不愿意支付额外的绿色成本。对此,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绿色价格时必须区别对待健康产品和环保产品。对于健康产品, 如绿色食品、绿色空调和绿色住房装饰装修品等, 由于它们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企业可以把它们作为高档产品和奢侈品来进行定价, 制定高价定价策略。这样不仅能抵消全部绿色成本, 还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 为绿色产品的再开发积累资金, 形成绿色企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对于环保绿色产品, 它带给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效用是间接的, 而且经常具有外部性。例如, 绿色冰箱的使用功能与普通冰箱并无实质性的差异, 其绿色品质主要表现在其使用的新型制冷剂有利于保护臭氧层, 它不仅仅是消费者本人受益, 而且所有人都受益, 这种外部性不利于激励消费者个人支付额外的绿色成本。因此, 这类绿色产品的定价应选择介于高价与低价之间的满意定价策略。

(2) 在现阶段的我国, 由于绿色产品没有普及, 只有少量企业生产和推行绿色产品, 因而绿色产品内部替代品少, 需求弹性也小。但由于价格等因素, 也有一些消费者会用非绿色产品替代绿色产品, 产生认知替代效应。提升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度就是针对消费者的认知替代效应而言的。厂商应调查分析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度, 了解其购买时知晓的替代品及替代品对产品的价格敏感性影响。由于大多数顾客简单地用对传统产品的认知来替代对绿色产品的认知, 认为二者功能相差不大, 因而不能认识到绿色产品的独特价值。厂商可以通过设计和宣传产品, 提升绿色产品的独特价值, 或者控制顾客对产品的替代品选择来制定价格。例如把绿色产品的替代品定位为人的生命安全和个人环境恶化, 绿色产品的价格敏感性就会相应降低。

(3) 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及其程度, 决定市场上消费者对绿色价格的接受程度。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讲究生活质量, 崇尚健康, “绿色”意识不断增强, 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在我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色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理需要, 还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文明的心理需要, 绿色消费者队伍将日益壮大。在市场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程度越强烈, 需求弹性越小, 消费者心理上愿意接受的绿色价格就越高。心理因素特别是在现阶段对绿色价格水平的确定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针对消费者偏好可以实行心理定价策略。虽然绿色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熟悉, 但消费者在购买时是具有心理准备的。若绿色价格与其心理准备相似或者相符, 他们就会感到亲切、愉悦, 并产生接近、拥有的心理;若与其心理准备相违背或者相克, 就会使消费者产生疏远、排斥心理。因而对具有求实心理的消费者来说, 绿色价格实行尾数定价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而对具有求名心理的消费者来说, 则声望定价更适合。只有对消费者的心理具有相当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绿色价格才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2.绿色购买行为与绿色定价策略

绿色价格必须从消费者方面来分析, 绿色价格的最终实现是通过消费者来完成的。据权威机构调查, 目前绿色价格基本上被消费者接受, 86.9%消费者认为绿色价格可以理解, 其中34.49%认为绿色产品物有所值。调查还显示, 只要把绿色价格控制在10%以内, 将会有92.26%的消费者会接受。厂商可以考虑实施新产品定价策略。由于绿色产品投放市场大多是新产品, 对消费者来说, 具有新颖度高、特色明显等特点, 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因而可以实行偏高定价。另一方面, 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等尚缺乏了解, 需求缺乏弹性, 也给企业根据其购买动机来制定产品宣传、推广和促销策略等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助于绿色企业在短期内补偿成本, 获取盈利, 同时也可为绿色产品塑造一种优质优价的品牌形象。

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同一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表现出多样性。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 收入水平与产品价格呈负相关的需求弹性, 即收入水平越高, 对价格越不敏感。厂商应针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的需求弹性, 对顾客实行三级价格定价法。抛弃那种按成本加码的价格制定方法, 根据产品变动成本来分组制定价格。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在现阶段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还存在一个接受的过程, 而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都较低, 高收入人群还较少, 因此, 推广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更宜采用多种价格水平进行产品营销。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第3篇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第4篇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第5篇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第6篇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第7篇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上一篇:知识流动下一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