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网范文

2024-06-17

中低压配网范文(精选7篇)

中低压配网 第1篇

电力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社会的改革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改革,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要求下, 电力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运营体制, 不断降低电网运行线损, 从而使得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这也是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低压配网线损问题进行分析, 着重针对线损管理现状及技术现状进行论述, 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 线损的综合评估

1.1 结构分析

(1) 线路的损耗:输电线路存在一定的电能损耗, 包括架空线路及电缆损耗。

(2) 变压器的损耗:变压器是中低压配网的主要构成, 变压器绕组及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消耗。

(3) 电抗器的损耗:线路电抗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4) 高压:高压线路进行输电过程中会产生电晕损耗。

(5) 介质:线路绝缘子以及线路介质都会产生电能消耗。

(6) 装置:线路中的二次回路、仪表、保护装置、计量装置、补偿装置以及电阻等都是线损产生的主要部件。

1.2 分类

线损贯穿于电网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并且依照线损的规律以及特质可以对其进行类别划分, 主要可以总结为两类, 即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技术线损:这种线损主要是电网中的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 因而又被称为理论线损, 依照线损特性, 技术线损又可分为可变线损和固定线损两类。通过具体地计算, 技术线损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 因而针对此类线损, 利用科学技术以及合理操作是可以有效降低的。

管理线损:此类线损是针对正常运行的电网, 主要原因是管理失误导致的电能损失。目前导致管理线损出现的管理失误主要由漏抄电表、错抄电表以及电量计算错误, 除此之外, 终端用户窃电、电力设备安装误差等管理漏洞也是导致管理线损产生的主要因素。而这类线损的有效降损措施是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

2. 管理现状分析

2.1 粗放的管理形式

针对线损管理这一管理模块, 当前的电力企业并没有过多地予以重视, 因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线损管理始终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没有针对性的制度规划, 也没有集约式的管理体制, 因此同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建设状况相比, 线损管理工作无法匹配, 无法有效降低线损。目前的线损管理并不是分级管理, 也没有配套的考核机制, 职员的技术同岗位的要求匹配与否也无法评判。线损的降低需要准确判断分析电网运行状态, 但是目前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电网的运行仅能大致了解, 因而只能进行粗浅的线损分析, 通过对比线损和计划指标, 进行简单的计算。由于管理人员对于线损专业理论认识程度不高, 因而在管理工作中无法准确定位线损的产生原因, 简单的定量计算以及简单的管理模式, 都导致了线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2 不合理的配网结构

(1) 目前我国中低压配网的供电线路相对较长, 长距离的供电线路并没有配套的管理措施, 因而在长期的供电过程中老化线路容易出现故障, 且无法预先或及时发现, 因而导致供电质量受到影响。

(2) 受到运行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 电容器的分布设置受到限制, 电容器安装数量较少, 因而中低压配网运行中, 线路补偿不足, 电容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因而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计算电网补偿容量。

(3) 一些中低压配网线路被当做35k V变电站的备用电源, 这直接影响了电网的整体运行, 使得经济性受到影响。

(4) 一些老旧的配网线路改造不及时, 因而线路截面较小, 一旦用电负荷增大, 就会存在极大的隐患, 影响供电安全, 同时也会使线损增加。

(5) 我国用电高峰大多集中在冬季和夏季, 在用电量集中时变压器会超负荷运转, 长期的超负荷运行状态也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2.3 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保障, 但是针对线损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 因而线损管理工作监管力度不足, 直接导致管理懈怠。除此之外, 针对线损管理工作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无法有效地激发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正是由于不健全的监管机制无法对线损管理人员进行约束, 才使得线损管理工作受到忽视。线损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技术措施, 致使目前中低压配网存在较大的线损。

2.4 缺乏节能降损意识

线损的出现一定程度和工作人员的现场操作有关。节能降损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企业工作的中心思想。节能管理以及降损管理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 也会对电力的调度、电网的建设以及电力计量等工作的发展造成影响。因而节能降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对于节能降损的管理上还停留在用电监测上, 关注点还是窃电、偷电, 而针对技术规划以及降损措施问题并未真正树立正确的认识, 因而在方案的制定中只能针对设备、线路提出整改重组方案。除此之外, 线损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 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线损的产生, 因而在制约线损、管理线损工作中力不从心, 无法找寻明确的管理目标, 这也是影响目前线损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优化措施

3.1 管理的优化

管理措施的建立要根据降损方案从管理内容与管理责任两个方面进行规划, 具体内容模块有:

(1) 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

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专门、专业的线损管理小组。工作小组负责拟定中低压配网降损管理方案, 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现状计划降损措施, 并与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保证降损方案得到资金、技术等项目上的支持, 针对某一时期的降损方案要明确起止日期, 能够对运行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做出详细且深入地分析, 并定期向企业提交工作报告。当工作小组降损方案通过决议之后, 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计划并编入到电力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企业针对降损计划方案结合管理部门, 将共组内容与员工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 将时效性的计划应用于不同台区。

(2) 建立专门的监督考核小组

电力企业生产与技术部门应针对降损管理工作成立监督考核工作小组, 这样可以在降损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起到监督与检查作用, 能够在实践情况中及时预判与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 并整合与验收降损管理工作实时信息, 针对降损管理成果进行评估与考核。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要针对降损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做定期考核与评估, 并针对每一时期的降损工作提出评估意见。降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于企业是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 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针对降损管理工作建立奖罚制度, 在这种制度的监督与制约下能够激发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情。

3.2 技术的优化

针对中低压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线损问题, 从技术方面进行优化需要依照实际线损出现的原因选择优化方案,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技术优化措施包括调整局部线路分布、改善运行方式以及优化电网结构。而对目前我国中低压配网的布局进行分析, 用电负荷量大是首要问题, 因而需要对用电负荷进行合理组织, 从而确保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稳定输电线路供电, 满足输送负荷要求。同时, 为了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供电电压在合理范围内, 必须要应用技术手段调整电压运行水平。

若降损工作得到电力企业的资金支持, 可以考虑更换陈旧电力设备, 不再继续运行空载配电变压器, 并为功率低的配电变压器安装低压电容器, 以此能够有效保证供电能得到提升, 同时也可以降低线路损耗。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工作, 及时收取电力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为降损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电力企业降损不但能够获得直接性的经济效益, 通过降损供电系统供电质量得以提升, 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因此电力企业开始将中低压配网降损工作重点放到线损的降低上。通过宏观分析电网运行状况, 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可以从人力物力投入的加大、资金投入的增强等方面入手, 从根本上降低中低压配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线损, 从而稳定中低压配网的运行状态, 为用电客户提供更高的供电服务, 推动电力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武, 段艳茹.中低压配网降损综合评估及辅助决策技术研究[J].城市地理, 2015 (6) :96-97.

[2]张鸿雁, 郑淡, 赵睿.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分析及降损措施[J].河南电力, 2012 (9) :186-187.

低压配网架设设计要点分析 第2篇

关键词:低压电网;线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农村低压网络主要是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构成的以农村生活照明、农副产品加工、农田灌溉、乡镇工业等用电形式的配电网络。这种网络往往受当地气候、地形、用电负荷等条件的影响,勘测和规划设计比较复杂,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该网络的安全运行及日常维护,这就要求勘测设计人员要全方位多领域广角度的进行勘测分析。所以,农网低压网络的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慎重进行。

一、路径的选择

在选择路径时要充分考虑河流改道、山洪冲刷、山体滑坡、土质松软、地基塌陷等自然灾害对线路构成的威胁和损毁,如果采用地埋线进行地下敷设时,还要考虑鼠害、地下水、地下空洞、冻土厚度及地下其它电缆、管道和设施对线路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村组建设的规划等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迂回或卡脖子现象,尽量减少跨越和档距过大、转角过多、线路过长等不利于运行和维护的因素,尽量减少增加农牧民负担的现象,从而科学、合理的选择线路走径。

二、网络的选择

为了使配电变压器能够三相负载平衡安全运行和在线路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减少停电面积,配电变压器应尽量安装在网络负荷的中心位置,按照“小容量,密布点”原则分装,尽量把供电半径控制在500m以内。在规划线路出线时,可将低压线路从配电变压器出线口引出至少2条三线四线制回路(视现场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实行分区分片和动力用户专线供电,在线路发生故障或日常检修时可减少停电面积,但要避免线路迂回现象。无论怎样选择出线回数,都要在保证变压器三相负载平衡运行的前提条件下,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在有农业排灌、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季节性用电负荷较大的村组,尽量考虑设置一大一小可并联的母子配电变压器或可调容的变压器。根据用电的季节和时间,视负荷大小来选择投用大容量配变或小容量配变,在负荷超过大容量配变单台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可将两台配电变压器并列运行。在用电淡季可以退出容量较大的一台变压器以降低铜损和铁损。这样,就会避免一些村组配电变压器存在的“大马拉小车”或变压器长期过载运行的不良局面。

三、勘测定位

电杆坑、拉线坑及地埋沟、户表集装台及配电变压器的勘测定位,是工程网络规划设计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该网络布局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一环。无论新建工程还是改造工程,在勘测定位时,一定要遵循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三点一线、忌低好高、重前轻后、侧深拒浅的原则进行。尤其是沿街道架设线路时,要注意档距尽量控制在40m,郊区尽量控制在50m,如遇特殊地段确需加大档距时,应考虑电杆、导线、横档及相关配套材料的机械强度而确定。

四、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配电变压器是一个低压网络的核心,就如同人的心脏一样非常重要。变压器选择得过大,会形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铜损和铁损,而且还造成设备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选择得小又会使其长期过载运行或负荷稍微增大而烧毁变压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五、电杆、导线、横担等材料的选择

(一)电杆的选择。选择电杆时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勘测选择。主要考虑导线架设后对地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横担对相邻建筑物或其它设施的安全距离是否合格。当同杆塔架设线路时,应考虑上下两层导线间的距离及下层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标准,一般上下两层线路的横担直线杆不小于0.6m,转角、分支杆不小于0.3m,同层导线弧垂应一致。当高低压同杆架设时,横担间的垂直距离直线杆不应小于1.2m;分支和转角杆不应小于1.2m,如遇跨越其它弱电线路及房屋、树木和草垛时,要考虑导线对其安全距离。如确实无法保持与其的安全距离时,要尽量加高电杆或采取穿绝缘护套管等措施

(二)导线的选择。首先应掌握该网络下用电负荷的发展情况,主要考虑过去5-10年负荷的增减和现有负荷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正确预测和估算未来负荷发展空间。还考虑电压损失、环境温度、导线发热和未知机械损伤等因素,综合各种情况后合理、经济的选择导线截面。值得注意的是,中性线采用小截面导线时,一般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但纯照明线路的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一致,对于进入比较密集的村镇和沿街道架设低压线路时,应尽量采用JKLV型集束导线或其它绝缘导线。在任何低压网络中禁止使用破股线或单股线。

(三)横担的选择。横担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一般要考虑架设导线的根数,导线的粗细、架设档距的大小和现场具体条件等情况分别选择。选择的过大,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选择的太小又会留下潜在的隐患,也不符合相关标准。我们常常习惯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50×5×1500型横担,单相线路习惯用∠50×5×800或∠50×5×500型横担,其实在选择横担时,既要考虑架设导线的根数,还要考虑导线截面、档距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导线在50mm2以下,档距在标准范围之内且气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如上三种型号的横担;但导线截面在50mm2及以上或档距过大,档距远远超出标准范围,气候条件恶劣,风沙扬尘天气和雨雪天气较多等情况下,就应该根据导线架设根数选用∠63×6型横担。在选择横担的同时,还要考虑所选择的横担如架设裸铝导线时,还应满足档距在50m时,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4m;档距在70m及以下时,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5m;靠近电杆两导线水平距离不小于0.5m。当架设绝缘电线时,档距在40m及以下时,相间距离不低于0.3m;档距在50m及以下时,相间距离不低于0.35m;靠近電杆的两导线间距离为0.4m。

六、其他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采用地埋形式敷设线路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土质及导线散热等情况,。地埋线在地下需要接头或T接时,最好引到地面进行并修建接线墩。夏天气温过高,冬天气温太低,白昼温差较大的地区不宜采用架空集束导线和绝缘电缆。架空裸铝导线的连接最好使用压接管,T接或引线最好使用并沟线夹;配变高压侧的连接部分尽量使用设备线夹,低压侧的连接则要根据连接部位的金属分别使用铜鼻子或铜铝过渡鼻子。拉线中必须使用拉线绝缘子,户表集装箱内必须安装合适的漏电保护器。

参考文献:

中低压配网中的纵联保护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纵联保护,保护装置,负荷密度,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

0 引言

低压电网短路状态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的故障形式之一。短路时系统的阻抗大幅度减小, 而电流则大幅度增加, 通常短路电流可达正常工作电流时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大的短路电流将会损坏电器设备, 威胁井下安全生产, 造成经济严重的损失。为了使供电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 并将短路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必须进行井下低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一方面在选用各种开关设备时, 需要计算出可能通过电器设备的最大短路电流及其产生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 以便检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选择和整定继电保护装置时, 需要计算出被保护范围内可能产生的最小短路电流, 以便校验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 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任何短路时, 保护装置可靠动作, 迅速切断电源。

1 加速切保护的优势

在某些工业负荷、敏感性负荷的比例较大,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下, 传统的三段式保护可能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需要继电保护系统对配电线路故障实现全线速切, 从而减小电压跌落持续时间, 防止发生由于母线电压降低导致的甩负荷现象。因此, 实现配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对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减小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 改善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性能, 主要有两条途径, 其中一个途径仅检测一点的信息, 通过复杂的算法和判据来提高保护性能, 如自适应保护、无通道保护等;另一途径是借助多端信息的交换来提高保护性能。鉴于自适应保护、无通道保护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尚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 因而在此仅考虑基于信息交换的纵联保护。

近些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纵联差动保护装置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其在中、低压短线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纵联差动保护具有原理简单、运行可靠、动作快速、准确等诸多优点, 而且这种保护无须与相邻线路的保护在动作参数上进行配合, 可以实现全线速动。

2 信息交换的方式选择

在纵联比较式保护中, 纵联信息的利用有两种方式, 即闭锁式和允许式。从信息交换和利用的角度来说, 闭锁式保护交换的是外部故障信息, 只要被保护设备的任何一侧感受为外部故障, 就说明是外部故障, 感受外部故障的一侧向其他侧发出闭锁信号, 使各侧都不动作;而在各侧都感受不到外部故障时, 说明为内部故障, 互不发闭锁信号 (即不必交换信息) , 各侧 (主要指有电源的侧) 保护都能快速跳闸。

允许式保护传送的是“非本侧区外故障”的信息, 若各侧都感受到“非本侧区外故障”, 则一定是区内故障, 互发允许信号, 各侧 (有电源侧) 都能快速跳闸;而任何一侧感受到“本侧区外”故障时, 就一定是区外故障, 它不向其他侧保护发允许信号, 使各侧保护都不会误动。

理论分析和运行经验都表明, 闭锁式和允许式各有优缺点。闭锁式需要传输外部故障的信息, 若外部故障时闭锁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对侧, 则有可能导致对侧保护误动作;允许式保护需要传输“非外部故障”的信息, 在非外部故障的情况下, 若不能将允许信息传送到对侧, 则可能导致对侧保护拒动或延时动作。考虑到因信号不能正常传输而导致的纵联保护拒动问题可以由传统的阶段式保护来补救, 且允许式保护灵敏度配合方便, 动作速度快, 所以应优先考虑。

对于双电源的联络线路, 线路的两端都应该装设断路器、互感器和保护装置, 线路内部故障时, 应立即跳开线路两端的断路器。在构成纵联保护时, 通常用方向元件或距离元件作为测量元件。但是配电系统的联络线路, 一般都是典型的弱馈线路, 即一端接至容量较大的电力系统, 另一端接至容量较小的地方电厂, 这种线路发生短路时, 小电源端提供的短路电流较小, 可能会出现弱馈侧测量元件动作灵敏度不足, 因而无法向系统侧保护发允许信号的问题, 导致两侧保护拒动。由于在这种系统中, 小电源端反向短路时流过两侧保护的短路电流均由系统侧提供, 所以反向故障时一般不存在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这时可以采用“小电源侧母线电压降低, 但反向方向元件不动时就准备动作, 并向对侧 (大电源侧) 发允许信号”的措施。这样, 被保护线路内部故障时, 无论小电源侧的正向方向元件能否动作 (假定大电源侧可靠动) , 两侧都能快速跳闸;而当小电源侧系统发生故障时 (对被保护线路来说为区外故障) , 小电源侧的反向方向元件动作, 不会向大电源侧发送允许信号, 两侧都不会误动。

3 纵联保护在配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继电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己经证明, 基于信息交换和比较的纵联式保护, 具有十分完善的继电保护性能。这种保护已在高压及超高压的输变电系统应用多年, 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从理论上讲, 纵联保护的原理和技术, 完全可以应用于配电系统, 实现配电网络的快速保护。但受成本、投资和维护工作量等方面的限制, 且考虑到配网保护在速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如高压及超高压系统严格, 所以应根据配网系统的特点, 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保护系统的构成适当简化。

配网系统的快速保护, 从结构上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集中式方式, 它类似于当前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现场的各IED (智能电子设备) 采集信息并将计算结果传送至主站, 由主站根据各IED检测的结果判断故障的位置, 并快速地下发跳闸命令, 将最靠近故障点的断路器跳开;另一种方式为分布式, 它不存在主站, 各工ED之间相互通信, 特别是位于电源下游的IED向上游IED通信, 由最靠近故障点处的IED向其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 以最快的速度将故障切除。

4 纵联保护的整定

4.1 差动保护中的不平衡电流

在环流法接线的差动保护中, 电流继电器线圈接在两电流互感器励磁阻抗和差动回路两臂组成的对角线上。在理想情况下, 假设两电流互感器完全同型号, 则不平衡电流为零。实际上, 因电流互感器的励磁阻抗不可能无限大。所以总有励磁电流存在, 且其磁化曲线是非线性的。这样在一次电流很大时, 铁芯将饱和, 励磁阻抗下降, 因而将有较大的不平衡电流出现。除稳态情况的误差外, 在暂态情况下, 一次电流中包含很大的非周期分量。在一般情况下, 非周期分量的传变要坏得多, 而这部分电流将使铁芯助磁, 造成励磁阻抗下降, 使不平衡电流增加。

4.2 纵差保护启动电流的选择及灵敏度校验

差动保护起动电流定值, 应可靠地躲过区外故障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以及当电流回路二次侧断线时由于负荷电流引起的最大差电流。

5 结束语

总之, 煤矿供电系统是整个煤矿生产的动力来源, 而继电保护系统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可以保证煤矿电网及负荷安全稳定地运行, 几乎涉及范围较大的大型系统事故都与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 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兴, 蔡泽祥, 许志华.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逻辑的数字仿真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14) .

中低压配网 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供电网络系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近些年来,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网供电的压力与负荷。但是如今我国的电网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供电区域也越来越广泛, 很多偏远的农村都已经普遍享受到这一成果的优惠。虽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网的完善, 但是当前农村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管理不善的问题, 比如电压波动较大、稳定性不强、线路耗损严重等,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农配网的顺利高效运行。在这种情况下,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就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配网供电系统中, 并且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谓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是一种能够适用于0.4k V配电网中的, 集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与电网检测与一体的装置。它不仅可以有效补偿电网中的无功损耗, 降低线路损坏等, 而且能够同时高效率地监测电网中的电压和功率因数等指标数值。在农配网的供电系统中应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农村用电安全和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从而提高整个农配网供电网络体系的运转效率。

2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优化的基本原理

在配电网供电系统中, 由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器元件如电容元件等的陪住不同, 就容易在系统内部产生有功或者无功的功率。无功功率虽然不会耗费供电网中的电量, 但是对于电能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 从而对整个配电网供电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在配电网的内部系统中, 无功功率虽然有其不利的因素, 但是其流动的特点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配网安全运行和合理运转起到保护作用。因此, 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与应用过程中, 一定要控制该装置的流动性, 遵循该装置运作的具体原则, 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该装置对电网的维护作用。

2.1 保持和维护配电网供电系统的平衡和统一

配电网供电系统的部分与整体元件是否保持平衡或统一,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无功补偿装置的功能。如果无功补充装置的电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安装与布置的话, 就将容易使配电网供电系统周围造成无功电力不统一或不平衡, 从而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无功功率流动的情况发生。这样就无法有效地维护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转。

2.2 合理协调好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

在配电网供电系统中应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就要合理协调好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的关系。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二者合理结合的话将会对该装置的功效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分散补偿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整个供电系统的平衡, 同时对于局部平衡的把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集中补偿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大型的无功补偿, 从整体上维护整个配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注意做好配电网的降损与调压的相关工作

在优化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过程中, 并不是仅仅依靠低压补偿装置进行无功补偿就可以了, 同时还要注意借助其他补偿装置配合使用, 将配电网的降损与调压等相关工作做好, 促进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此外, 相关部门在安装与应用过程中, 也要注意调动用户和相关电力部门的力量, 多方互相配合, 从而本着相同的实现大体无功功率的有效补偿的需求, 从而有效地把控配电网中流动的无功功率, 提高用户电压的稳定性, 进而有效促进配电网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运转。

3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农配网中的应用

农村配电网处于整个供电网络的末端位置, 与其他地方相比, 其无功电源的相关指标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当前配农网中的负荷大多数是消耗较多无功的配置与设备, 而且农配网的低压线路目前来看相对较为破旧, 从而使得当前农配网普遍呈现出供电负荷较为沉重的局面。但是农配网的安全及正常运行是整个供电网络运行的重要保证, 因此, 如何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效地应用于农配网供电系统中, 成为了当前电网建设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在农配网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1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跟踪补偿中

这种应用方式主要是借助低压的电容器组和无功补偿装置相结合而实现无功功率补偿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实时掌握电网中无功负荷的变化情况, 能够及时对损耗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从而促进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这种方式的额费用相对较高, 日常的维护工作也比较困难。

3.2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变电站补偿中

当前农村的配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变电站的无功功率不平衡等, 对农配网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因此, 可以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农配网中的变电站的无功功率补偿中。它主要是可以利用其流动性, 与一些其他装置一起使用, 比如同步调的相机、并联设置的电容器以及静止性质的补偿器等设备, 对变电站的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补偿, 改善农配网中的功率相关因数,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整个变电所的母线电压, 从而使得变电所中的高压输电线以及变压器在电流输送过程中损耗的无功功率得到有效补偿。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于农配网中的变电站补偿中, 具有维护方便和管理容易的优点。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该装置也是如此, 如果将其应用于10k V的配电网中无功补偿功效则没有这么明显。

3.3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配电线路补偿

配电线路也是农配网中无功功率损耗较多的装置。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的话, 就很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 影响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因此,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配电线路补偿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是采用分组投切的形式, 将电容器安装在线路杆的塔上, 从而实现补偿配电线路的无功功率的目标。这种方式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 成本较低, 收益较快等优势, 主要适用于一些功率较低的电网系统中, 但是同时它在适应性方面又相对较差, 且由于自身各方面不足等原因, 使其对于重载情况下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不佳。

3.4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随器补偿中

这种无功功率的补偿方式是当前我国配电网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在随器补偿中采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主要是借助低压性质的熔断器, 在电网中的变压器的二次侧, 安装一个低压的电容器, 从而实现补偿目的。这一形式接线简单, 日常维护工作也较为简便, 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损坏, 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性和供电的稳定性, 但是同时它要利用较多的额变压器,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投资难度。

3.5 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用于随机补偿

这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电动机是配电网中无功功率消耗的主要设备, 因此将电动机和低压的电容器组组合在一起, 从而实现对无功功率进行随机补偿的效果。这种补偿方式不仅可以实时对电网中损耗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而且可以有效地维护设备的安全, 大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

4 结语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 农配网的相关技术虽然也得到了巨大发展, 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农配网的建设, 我们要将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运用到农配网中, 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从而促进电网建设的发展。

摘要:当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配电网传输已经深入到了偏远农村等地区。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于调节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在分析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原则的基础上, 探讨其在农配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农配网,原则,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涛.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专论, 2012 (3) :314.

[2]沈震.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在农网中的应用[J].技术与管理, 2005 (9) :42.

低压配网无功补偿技术选择 第5篇

1 低压配网功率影响因素与补偿选择

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设备, 超出规定范围的供电电压, 因电网频率的波动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是低压配网功率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功率因数的实质就是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需要量, 常用措施就是无功补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多种补偿方式。针对功率主要影响因素, 使低压电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 常采用随机补偿、随器补偿和跟踪补偿三种无功补偿方式。

随机补偿通过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联, 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共同投切, 用电设备运行时, 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止运补偿装置也退出, 不需要频繁调整补偿容量, 可较好的限制用电单位的无功负荷, 适用于补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随器补偿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 能有效地补偿配变空载无功, 实现该部分的无功就地平衡, 从而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率, 降低无功网损。跟踪补偿通过自动投切装置跟踪无功负荷的变化, 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大用户0.4母线上, 适用于100及以上的专用配变电用户。合理的补偿方式选择, 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 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 如选择或使用不当, 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 谐波增大等问题。

2 电压偏移和波动与平衡补偿选择

众所周知, 保证电能质量必须保证电压质量, 即保证端电压的偏移和波动都在规定的范围内。从电压损耗的公式ΔU= (PR+QX) /U可见, 在电网结构 (R, X) 确定的情况下, 电压损耗与输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有关, 而在输送的有功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电压损耗主要取决于输送的无功功率。用户无功负荷的变化和电网内无功潮流的变化都会造成电压的波动。如果电网中没有足够的无功补偿设备和调压装置, 就会产生大的电压波动和偏移, 甚至出现不允许的低电压或高电压运行状态;如果大量的无功不能就地供应, 而靠流经各级输变电设备长途输送, 就会产生较大的电能损耗和电压降落。此种情况, 若无适当的调压手段, 便会造成电网低电压运行。反过来, 如果无功过补偿, 用户所需的无功又大大减少时, 输送中的无功损耗也相应减少, 过剩的无功反向流向电网, 用户端电压便会显著上升, 甚至出现电网高电压运行现, 也会造成电能损失。柱上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地点的选择应符合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 尽可能减少主干线上的无功电流, 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 选择电容器最佳装设地点。根据装设位置计算公式Li= (2i/2n+1) L, 一条线路安装一台无功补偿柜, 一般安装在线路负荷三分之二处。无论如何, 补偿的平衡是补偿技术选择的首要目标。

3 运行可靠性与装置选择

补偿的可靠性是补偿技术选择的首要。从运行需要上说, 无功补偿装置由电容器组、投切元件、检测及保护元件组成。传统的低压补偿装置的可靠性决定于开关和电容器, 而电容器寿命与工作条件有关, 因此装置的投切开关就是关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无功补偿装置成功地采用了微机模块进行装置的运行管理, 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甚至可达到智能化的要求, 能及时判断电网参数的变化, 进行合理的自动投切。因此, 补偿装置电子电路元件的可靠性是补偿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是设备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除了装置自身技术参数外, 补偿设备运行可靠性还与装置的具体运行环境密切相关。低配网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形式大体有3种, 即配电房内的补偿柜、箱式变的补偿设备、线路公用配变的柱上补偿箱。其中公用配变的柱上补偿箱属于户外安装形式, 装置工作环境最为恶劣。户外装置箱体直接与外界空气环境接触, 隔热效果差, 箱体内温度变化剧烈, 易出现凝露现象, 易受外界温度、湿度、雨水、灰尘、小动物的干扰, 都会影响到装置的可靠性。根据实践经验, 装置中受温度影响最灵敏的元件是电子电路元器件, 而作为工业用的电子器件工作温度一般为25℃~75℃, 所以补偿设备选择要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并留有一定裕度。另外, 在解决防雨防尘防凝露的措施上有时存在矛盾。在相对情况下, 密封措施越好则防雨防尘效果越好, 但防箱体内部凝露的效果则越差, 所以装置箱体选择要结合运行环境恰当地把握好防雨防尘和防凝露之间的关系, 使防雨防尘与防凝露两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4 微欠补偿与倾斜管理选择

管理过程对无功补偿具有重大意义。无功补偿实际应用中, 最现实的无功补偿方式应该是处于轻微的欠补偿状态, 使功率因数维持在0.95左右, 既能维持系统的稳定, 也能降低损耗。无功功率过补偿时, 抬高系统电压, 变压器、电动机等铁芯易饱和, 温升增加, 寿命缩短, 也易对用户的电气设备造成危害。因此, 需要不断优化无功管理工作, 防范出现无功过补偿现象。一方面要优化用户侧管理工作, 包括加强对客户的无功管理宣传, 普及客户无功管理相关知识, 贯彻无功就地平衡原则;加强用电现场检查, 及时处理无功补偿装置的故障;加强对系统内无功装置的调度管理, 推广无功电压自控装置及新技术应用等。另一方面要从全社会节能角度出发, 优化无功过补偿管理制度, 包括完善对高供低计用户考核办法、用户功率因数的考核标准、用户无功考核办法等, 尽可能防止人为无功过补偿, 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中低压配网 第6篇

1.1 公司所属各供电营业所营销管

理均应实行台区化管理方式。即供电营业所按配电台区将营销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和将营销指标分解考核到人, 实行台区营销指标承包的目标管理方式。

1.2 台区营销管理应以管理规范化

为前提, 以台区责任制为基础, 以精细化为取向, 以实现机制创新、企业增效的经营管理目标。

1.3 台区营销管理考核范围为公变

台区总表至其供电范围内的各电力客户侧电能表之间。变压器台区总表为供电量考核表, 电力客户贸易结算用电能表为售电量考核表。根据管理需要, 各供电营业所可以把台区管理延伸到一条线路或一片区域, 实行按线路或按区域的承包方式。

1.4 台区营销管理的责任者 (以下

称台区承包者) 可以是员工, 也可以是台区管理组。台区营销管理岗位既可实行竞标上岗, 也可按照一定的程序考核后择优安排。

1.5 供电单位应从企业经营效益和

考核结余工资中拿出部分资金, 建立台区营销管理考核奖励基金, 用于台区营销管理考核奖惩兑现。

2 因素和对策

(供电量-售电量) /供电量×100%结果的正确分析和把握上, 却不能仅仅用结果与线损实际考核指标简单对比而进行奖惩, 而是应该对整个过程及设备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 才能使线损考核真正达到考核目的, 促进台区管理的进步。现仅就其因素和对策进行阐述。

2.1 考核表计量装置不合格

A在计算实际台区综合线损时, 发现某些台区的线损率一直为负值, 所以当即考虑是否考核表计量装置出现问题。在对考核表校验、CT校验处理过程中发现, 有考核表误差为负值, 超过误差范围, CT误差为负值, 超过误差范围, 以致计量供电量小于实际供电量, 也小于售电量, 出现线损为负值的情况。

B在某些情况下, 也应考虑到是考核表计量装置不准问题。线损率为正值, 也可校验考核表和CT的正误差是否超差, 即考核表走得快。如果超差, 也就找到了线损不合格的原因所在。在排除以下几点所列项目后, 如果线损率仍不合格, 基本上更是可以确定为考核表问题, 由于考核表走得快, 使得统计供电量虚高, 造成统计线损率过高。

所以, 在台区普查过程中, 应首先校验考核表及其CT, 以排除考核表计量装置的问题。当发现考核表和CT误差超差的情况下, 应立即更换考核表和CT;在CT接线错误的情况下, 应立即更正接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才会使线损考核有一个准确的衡量点。

2.2 现场用户计量装置不合格

在按照台区线损率检查台区过程当中, 发现用户计量装置少计电量情况比较多。穿芯CT所穿匝数不正确, 多穿或者少穿, 相应多计或少计电量。CT错接所造成的电量差错部分, 会明显造成售电量或高或低, 以致于线损率或正或负, 达不到考核标准。另外, 计量表计本身误差超差也会造成少计或者多计电量, 计量表计本身故障、停走, 会使抄见电量较少。这些情况存在, 会使售电量统计失准, 影响线损的正确计算。

当用户计量装置出现问题, 应及时更正。对于CT接线错误, 可以较为明显被发现, 能够实现得到及时处理。但是, 当用户表计误差超差, 却不能及时被发现, 所以应定期做好现场校验工作并按照轮换周期及时轮换, 不让计量表计超期服役。

2.3 用户窃电行为

在台区线损考核过程中, 由于售电量太少而使线损不合格的情况, 基于用户窃电行为的原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历史原因, 许多表计安装在户内, 给个别用户的窃电行为提供了可能条件。另外, 由于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 对比合表供电, 供电企业也相应承担了个别户的窃电风险。售电量由于用户窃电原因急剧减少, 窃电方式多种多样, 私拉乱接、无表用电更是显示了窃电者的猖獗。窃电者利用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采用失压法、失流法等进行窃电, 在抄表人员的抄表周期间隔动作。更有人利用低压电缆埋入地下部分、电表进线分接箱进行隐形窃电, 不易察觉。还有一部分职工由于素质低, 对自己约束不严, 为自己或者他人进行窃电, 此种谋私利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一些台区的售电量, 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 将户内表外移, 加装防窃电表箱、给表箱加防盗锁等不失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2.4 用电MIS中基础资料不健全

配网低压用户档案资料建在用电MIS里, 由于各种原因, 存在着MIS里的资料与实际变台所带户数不相符的情况, 包括MIS里的户数比实际变台所带户数多或者少两种情况。

此种情况必须让MIS里的资料与实际相符合。通过配网低压普查摸排, 将用电MIS里的每一变台资料更改为与实际变台所带户数一致。

摘要:供电企业实行分台区管理, 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实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人管人”的局面,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树立国家电网“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形象, 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低压配网 第7篇

1 低压配网安全运行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低压配网的整体网架结构不合理

当前, 我县城中压配网安全运行的实际状况看, 其运行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低压配网的改造是本世纪初进行的, 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当时的改造工程并不完善, 加上近十几年运行, 线路设备老化严重, 且网架结构也不尽合理, 经常会因为恶劣天气以及人为因素, 致使线路突发停电的现象, 而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还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1.2 统筹低压配网的优化技术不完善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力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更新, 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从而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过程中, 强化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但是, 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显然对于低压配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进而缺乏优化与统筹低压配网管理的意识。在此背景下, 配网的基建工作以及技术更新工作等都尚未实现统筹优化与管理, 进而无法确保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

1.3 资源共享平台的缺陷

首先,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因为资金受限, 在农村电力线路的建设中, 树木对线路的建设与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因为所给与的补偿金达不到村民的期望, 村民的配合程度过低, 致使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树线矛盾致使部分线路至今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 不能有效实现配网的优化与升级。其次, 前些年在电网改造的过程中, 对于配网设备型号的选择过低, 这样的配置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经过再次的升级, 进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后, 配网资源共享方面, 尚未实现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统一, 进而无法实现对配网数据的有效分析与评估, 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进而制约了配网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2 对中压配网安全运行有效防范

2.1 技术优化

当前, 虽然国家以及电力企业已经陆续加大了对配网升级改造的资金投入, 配网安全运行的水平还不是很高,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对配网保护的力度较弱。由于县城等地区百姓的素质不是很高, 法律意识不强, 加上自然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 致使配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大。因此, 针对当前这一问题, 供电企业要积极的寻求与政府以及相关执法部门的合作, 进而在强化自身监管力度的同时, 加大法律力度的宣传, 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 确保人为因素的全面清除。针对自然等不可抗因素, 供电企业要加大维护的力度, 确保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确保配网供电的稳定与安全。

2.2 完善配网架构

基于中压配网的重要作用, 需要强化自身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以强化自身的内控力度, 建立配网运维管理专门机构, 加大对低压配网运行的管理。这就要求要基于本县城的实际状况, 实现配网结构架设的优化, 在此基础上, 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 并将相应的应急计划进行完善, 进而确保低压配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与此同时, 要在不断强化内控力度的同时, 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确保供电企业的稳健发展。

2.3 完善的资源贡献平台

首先, 针对配网主干线实施受阻以及设备型号落后的问题, 需要电力企业要对当前的改造方案进行优化, 要尽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进而实现配网的优化与升级, 与此同时, 在选用设备时, 要将设备移交后的使用问题考虑周全, 避免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其次, 针对当县城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不完善的现状, 需要供电企业在扩大业务规模、提升配网技术的同时, 要意识到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性。面对当前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 县城供电企业要想实现对配网运行的有效管理, 除设立专门配网运维机构外, 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实现对配网基础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评估, 最终实现对配网甚至是整个供电网络的实施监管, 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全面确保配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从而使中压配网在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出完善的桥梁, 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健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 中压配网是直接联通供电企业与客户的桥梁, 因此配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同时也影响到了客户的用电稳定性。基于当前县城低压配网安全运行上所存在的问题, 需要供电企业要积极的争取与政府以及相关执法部门的合作, 进而进化配网运行的环境, 与此同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内控力度, 并要优化电网的改造方案、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全面强化对配网运行的管理, 以确保配网供电的安全与稳定, 进而推进自身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平.对优化配网安全运行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03) :144-145.

上一篇:电气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下一篇:农业化学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