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范文

2024-06-09

外汇储备范文(精选12篇)

外汇储备 第1篇

1.1 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

(1) 进口额:

外汇储备具有平衡国际收支逆差, 维持对外支付的功能, 所以一国外汇储备的需求受到贸易进口额的影响。

(2) 进出口贸易差额:

一国国际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进出口。如果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 那么其顺差就成为一国积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3) 实际利用外资额:

外国直接投资主要以产权形式体现, 这种投资方式与举借外债相比, 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外商投资却是要赚取利润的, 必须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利润的汇出对外汇储备需求的影响。

(4)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这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直接具体的因素。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表现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 逆差则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

(5) 国家外债:

外债的直接流入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 但外债的还本付息又将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减少。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加速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外举债。一国外债规模越大, 短期外债越多, 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 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越大。

(6) 汇率:

一国汇率的变化会引起对外贸易的波动, 进而造成国际收支的失衡。如果一国货币当局实行强势的干预政策, 随时准备维护本国货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那么就需要较多外汇储备的需求。反之, 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会较少。

1.2 模型建立和数据选择

选取上述6个主要因素为变量, 将外汇储备规模记为FR, 进口额记为IP, 进出口贸易的差额记为IOP, BD代表实际利用外资额, CA代表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 DEB代表国家外债余额, 汇率则用A表示。本文中汇率数据的选择为名义汇率, 因为名义汇率是实际汇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短期, 名义汇率具有更大的易变性。在假设被解释变量FR与解释变量IP、IOP、BD、CA、DEB、A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线性方程式为:

FR=β0+β1IP+β2IOP+β3BD+β4CA+β5DEB+β6A+ε

其中, β0、β1、β2、β3、β4、β5、β6是待估参数, ε是扰动项, 表示除上述因素之外其他所有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以下实证研究部分, 将采用从1987年到2007年最新年度数据, 利用计量软件Eviews-3.1进行实证分析。

简单的OLS回归技术分析结果为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R-squared=0.9979, 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F=1095.238, 如果给定显著性水平为5%, 查表得到临界值F0.05 (6, 14) =2.85, F值显著大于临界值, 说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但是仅有IP变量的t检验显著, 其他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t值较小, 因此需要对模型中可能存在违反古典假设的情形进行检验和调整。

1.2.1 异方差性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可以直接进行White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

由输出结果的概率值 (p值) 可以看出, 0.1244较大, 因此接收原假设, 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1.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以简单线性形式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往往存在多重共线性。用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列出解释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如表3所示:

一般认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时, 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从上面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各解释变量间存在着相关性。所以, 原模型经检验被认为具有多重共线性。

1.2.3 消除多重共线性

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在以上建立的模型中, 将FR对IP、IOP、BD、CA、DEB、A单独回归, 计算各个R2, 以R2最大者作为逐步回归的基础:

可见, 式 (1) 的R2最大, 达到0.97, 所以应选式 (1) 为初始的回归模型。逐个将其他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 作回归。用F检验, 检验新加入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 如果F检验不显著, 则为多余变量剔除。如果F检验改善显著, 则进行t检验, 保留通过t检验的解释变量。如果t检验不显著, 表明出现多重共线性。最终, 我们得到最优的模型:

即当年进口额、进出口贸易差额、年均汇率直接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小, 影响系数分别为1.09、2.04、-1.07。

1.2.4 最终模型检验

对最优模型进行估计, 结果如表4所示:

由于各解释变量的概率p值基本接近于0, 因此显著水平取0.05时, t检验均是显著的。拟合优度R2为0.997, 说明调整后的回归模型整体拟合很完美。F值为2005.52, 明显大于临界值, 说明模型仍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由这三个基本的统计检验可以看出FR能很好地被IP、IOP、A三个解释变量所解释。

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怀特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5:

由输出结果的概率p值可以看出, 0.095明显大于取0.05时的显著性水平, 说明调整后的模型仍然不存在异方差性。德宾-沃森统计量为2.44, 进行德宾-沃森检验, 样本容量n=21, 解释变量k=3, 查D.W.分布表 (t=0.05) , 得到临界值dL=0.897和dU=1.71, dU

1.2.5 计量证据

对模型中构成外汇储备规模函数的各变量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回归方程中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为验证各列数据是否平稳, 必须对数据进行检验, 以防止存在虚拟回归的可能。Lnx表示变量x的自然对数。检验结果如表6:

同时, 残差的ADF统计量为-4.78, 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2.67, 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表6中显示的数据均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判断回归所用数据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故OLS回归的结果有效, 不存在虚拟回归。

1.2.6 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方程:FR=-69.41+1.09*IP+2.04*IOP-1.07*A。

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 汇率和外汇储备间是负向相关关系, 弹性系数为-1.07, 即外汇储备关于汇率的弹性为-1.07, 汇率每降低1个单位, 外汇储备增加1.07个单位。这很好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汇率下降, 汇率下降将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从上面数据也可以反映出, 人民币汇率虽不能完全消除储备飙升的现象, 但可以明显缓解这一问题。人民币全面汇率改革启动至今, 储备增长没有任何放缓的势头, 但这并不意味着汇率信SA号对平衡国际收支、制约储备增长没有空间, 只意味着汇率改革进程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其中外汇市场的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汇率是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重要因素。现在, 为了降低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了鼓励“藏汇于民”的外汇六项新政, 通过放松居民个人购汇进行外汇资、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政策, 以拓宽资本入流出的“双车道”, 增加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商品技术进口, 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另外一方面, 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增强汇率浮动弹性, 扩大其浮动区间, 从而加大投机进出资金的风险成本, 抑制其投机操作, 起到释放升值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快增的作用。总而言之, 在我国已加入WTO、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跃居第二位的今天, 我国的外汇管理也应转变观念, 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市场运行要求, 使人民币币值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得到真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马娴.从实证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汇率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7) .

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经验论文 第2篇

1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

1979年以前,我国依据“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储备数额每年基本在5亿美元左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多年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突破亿美元,突破4000亿美元,达到6099亿美元,全年国家外汇储备达到了8188亿美元,10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一万亿美元,最新数据9月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4336亿美元。持有如此巨额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巨大。因此,在充分考虑我国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和资产回报率已成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善用巨额外汇储备 第3篇

但依照我的观察,目前围绕中国外汇储备何去何从的争论,相当部分是基于朴素情感,而不是理性剖析。其失之偏颇的原因是未涉及到储备管理的核心问题。

其实,外汇储备之于中国,既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扭曲,既有积谷防饥的重大意义,也需拓宽储备管理的思路。

首先,外汇储备之于中国,是丰年收获。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并且很可能在未来5年内经常账户盈余仍超过GDP的4%。同时,中國银行体系的各项存款高达7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居民储蓄33万亿元,并且未来10年内中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仍将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可以说,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是30年来对外开放所积累的国民财富,在既定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下,即便中国采取了本币升值等措施,中期内这种积累仍将延续。

其次,外汇储备之于中国,更是积谷防饥。中国经济并不能始终运行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资源、人口和环境三大因素制约着中国的未来。此前,我多次表示,在2025年前后,中国GDP总量可能超越美国。但同时,中国人口将达到约14.5亿的峰值,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将比1999年翻番。如无意外,此后中国经济将未富先老、未盛即衰。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必须从当下开始积极运用外汇储备,为未来经济增长的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社保体系留下空间,也为政府广义负债的偿还做好准备。换言之,目前的增长和人口使得中国处于丰年,未来的转型和老龄化将使中国处于欠年,这就需要为未来善用当前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

那么,如何善用外汇储备?近年来在此领域的制度创新在于,中投公司的设立有效分流了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挑战之一,是主权财富基金在外部受到华盛顿约定、圣地亚哥原则和OECD指导准则的广泛制约,缺少足够的透明度限定了其成为财务投资者。

挑战之二,是在国内首先通过财政发债,最终向央行置换外汇储备的做法,使中投在利差汇差方面存在压力,需要财政或央行分担。

挑战之三,是中投的绩效缺乏国内的对标机构,难以对其运作做出相对公允的评价。因此,需要更多创新思维。例如,可否再设立一家和中投规模接近,但治理结构更为简洁的主权财富基金,使之与中投竞争?可否恰当运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平台,例如国开行等进行外汇投资?可否通过在世界银行集团、IMF等多边机构增加头寸?

基于此,我有一些自己的些微建议,即能否改组既有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为国家外汇和投资管理局?对目前具体负责外汇储备管理的机构,适当扩大可投资和经营的资产组合?

理由之一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在《人民银行法》和《国家外汇管理条例》的框架之内,进行储备投资的班底已成熟可靠,制度维持成本较低;理由之二是,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从外汇储备到外汇投资的转换无须国债和储备之间的互换安排,减轻了财政负担;理由之三是,外汇投资有了一个牵头管理人,使得外汇储备无论是通过何种渠道运用,未来的国家外汇和投资管理局都必须对过程和结果总负责。

综上所述,外汇储备之于中国,既是改革开放积累下的丰年成果,并且在中期内仍将持续增长;也是未来增长转型、人口老龄化和环境退化之际必须以丰补欠的跨期安排。将国家外汇管理局改组为国家外汇和投资管理局,赋予其在储备管理之外的投资管理职能,是较为可靠和便捷的制度创新。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 第4篇

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1.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我国拥有劳动力自然禀赋条件, 且扶植出口的优惠政策使得出口企业往往能享受到退税、免税等政策, 生产资源纷纷转移到出口部门, 导致经常项目持续顺差。我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宽松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 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 仍然巨大的市场潜力, 使得外商纷纷涌入我国投资办厂, 国外投资者也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 国际投机资本也纷纷进入我国, 导致资本项目也连年顺差。“双顺差”正是我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 外汇结汇售汇制

从外汇储备的定义来看, 外汇储备包括官方储备以及民间储备, 我国于1994年始对经常项目下实行外汇强制结汇售汇制, 可以说我国的官方储备即全体外汇储备。根据银行结汇售汇制, 企业在收汇后必须及时到外汇制定银行结汇, 如在进口中需要付汇又必须到指定银行凭借相关单据去买汇。对于外汇指定银行, 中央银行实行头寸管理, 超出头寸部分需由外汇指定银行在同业外汇市场上抛出, 由央行购入, 这种高度集中制度, 必然导致外汇基本由国家掌控, 这种制度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间接原因。

3. 为了维护本币的稳定

我国目前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西方贸易逆差国的舆论, 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为维护本币汇率的稳定, 央行通常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人民币同时买入外汇, 长此循环, 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另外, 我国对于外汇管理监管不力、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 为预防潜在的危机我国需要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

4. 较高的储蓄率

根据经济学理论, 储蓄-投资=出口-进口, 即贸易顺差是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果。我国居民与企业的存款每年都逐渐递升, 我国的储蓄率截至2008年已达51.3%,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如美国储蓄率只有12%。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因素

1. 通货膨胀

高额的外汇储备是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外汇储备连年增长, 外币供给大于需求而人民币供应不足, 中央银行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而大量买入外汇, 被动投放到市场上的人民币由于乘数效应被放大, 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大。

2. 人民币升值压力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很大, 其主要的依据来源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随着来料加工业的大力推动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现状的强烈不满, 为了减轻贸易逆差, 美国等国通过各种方式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市场上, 由于供求关系失衡, 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大, 国外投机资本纷纷进入国内, 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国内经济不稳定。

3. 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持有过多超出实际需要的外汇从而导致部分的消费与投资机会的丧失。一般认为,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投资收益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若假设我国国内投资收益率为12%, 一般来说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左右, 这样来说从收益上就造成了近10%的逆差, 我国在以低利率向美国提供资金的同时以高利率吸引外资的进入, 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约为24000亿美元, 即当年外汇储备机会成本为2400亿美元。倘若这能被用于国内的医疗、教育, 建设等公共事业或用于进口国外商品、劳务, 引进先进技术, 无疑能繁荣国内市场, 刺激经济增长,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汇率风险

据估计, 我国储备货币结构中, 70%以上属于美元资产, 然而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的趋势中。近几年, 人民币相对与美元将近升值了20%左右, 这意味着, 每年外汇储备都在无形中缩水。本次金融危机凸现了钉住单一货币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思考

1. 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 扩大企业用汇额度

我国在1994年取消外汇留成制改为银行结售汇制, 1996年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1年允许有条件企业开立经常项目下外汇结算账户。我国对于外汇体制的改革正在逐步地进行, 但企业用汇自主权仍受限制, 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国家, 企业在进口支付、利润汇出时需要繁琐的程序, 不但耗费人力时间, 还降低了企业的用汇积极性。推行意愿结汇制从长远看是必须的。这是因为, 第一, 推行适度的外汇留成比例能增强外贸企业进口欲望, 有利于大型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海外收购。企业能够丰富国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锻炼获取了经验。第二, 从长远看, 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我国当然需要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 企业拥有外汇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推动外汇市场的建成。对于个人, 我国应该适度放宽对在旅游, 差旅, 留学等方面的外汇需要, 放宽对个人海外投资的限制。第三, 企业用汇还可以分散风险。以日本为例, 日本官方储备约为1万多亿, 而民间储备占到5万亿, 在美元风险时, 居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所以, 我国应当推行适度的意愿结汇制, 这无疑将降低我国官方储备的规模。

2. 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

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深入, 对资本项目的监管将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不少外资通过伪造进出口单据等多种渠道进入我国, 每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中都有一部分无法解释其来源的。投机资本的进入会冲击我国金融, 地产等行业, 给我国经济带来威胁。我国应以外管局为中心直接监管, 以银行为信息中介辅助监管, 保证外管与银行信息快速共享, 建立有效健全的监管机制。去年新外管条例针对出口收汇建立待核查账户, 通过联网核查保证交易的真实性, 起到抑制热线流入的效果。我国还应该对国外直接投资设定适当的额度, 期限, 减少投机资本进入。对于资本项目的监管虽然艰巨, 但有效的监管一定可以从源头上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3. 扩大对外投资

我国拥有常年的国际贸易顺差, 也积累了巨量的外汇储备, 此时应该积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逐渐减少对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优惠, 给予一些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海外投资政策上以及融资上的便利。从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 证明了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 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投资能从一定意义上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

4. 储备资产委托经营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方向是美国国债, 然而这样过于集中的投资方式目前不论是从汇率还是利率角度来看都造成了较大损失。中央银行不妨将一部分储备资产委托给国内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 这样一方面使央行经营者与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压力减小, 尽可能将经历集中于政策调控, 另一方面又能兼顾一定的收益性, 积极发挥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央行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将一部分资产, 例如30%的储备资产委托多家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 与其签订经营契约, 规定经营期限, 由央行统一监管。

5. 建立战略发展基金

战略发展基金可以是由央行监管, 多家投资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的基金, 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例如10%作为初始规模。此基金的目的首先在于分散了外汇储备资产, 其次在于加强战略发展。我国战略发展基金应着重于三个方向:第一, 国内以医疗, 科技, 教育, 自然资源, 新科技, 例如太阳能, 风能, 等等。第二, 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 凡是有利于我国重点经济发展的, 由有关部门研究后都可以是我国引进的对象。第三, 对国外自然资源的投资。我国可以考虑重点投资于非洲等经济落后但自然矿产丰富的地区。

6. 人民币国际化与浮动汇率制

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够影响其外汇储备规模的大小。例如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国际储备主要由大量的黄金与少量的美元储备构成, 这是因为美元已经是世界上被普遍接受、使用的主要支付货币, 不需要保有大量的美元用于进口支付。同样, 如果人民币今后能够在亚洲或世界范围内成为主要支付货币之一被广泛接受, 我国就无需保有大量的外汇用于支付。外汇储备的另一个功能是维持汇率稳定, 假设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充分发挥汇率自动调节的灵活性, 有利于减少我国用于汇率调节方面的储备规模。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等:政策性银行利用外汇储备转化资金支持走出去问题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10

[2]王爱俭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4

深究国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论文 第5篇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到11月初已越过1万亿美元大关。一个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无论从标准理论还是国际经验角度看都是反常态现象。

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我国近年保持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的结果。双顺差指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量。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近几年的进出口增长强劲。12月我国出口总值7619199亿美元,进口总值6601118亿美元,外贸顺差近101818亿美元;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截至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60313亿美元。显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增长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时期,近几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的势头之上。年官方数字已达到182321亿元,我国经济运行良好为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提供了有力外部条件。

(三)政策背景:本币实际汇率低估失衡。从经济学基本供求价格调整关系角度来看,外汇储备过量增长与实际汇率低估具有定义性联系。如果说国际收支对应商品供求关系,实际汇率就是调节国际收支及本币供求的相对价格,特定外汇储备则类似于简单市场调节模型中的商品库存。合理数量库存对稳定商品市场供求具有重要功能,外汇储备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商品库存还是外汇储备,都由“过犹不及”的普遍性规律所决定。在一国经济基本面因素长期演进需要本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背景下,如果实际汇率受到体制或政策因素束缚难以相应调节,则汇率低估属性会通过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失衡现象表现出来。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因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所带来的外汇,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同时,多年来我国在外汇管理体制上实行强制结售汇和外汇限额管理制度,这就使得本应由企业和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转移到了政府手中。

(四)投机性资金通过种种途径流入的可能。投机性资金,即所谓的“热钱”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利用短期甚至中期取现的方式进入商业地产市场等热门行业,使短期外债迅速增加。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01818亿美元;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达603125亿美元。据此计算,2005年流入我国的热钱应为466195亿美元。

二、我国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带来的影响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国际收支顺差的直接反映,体现了我国经济竞争力提高,对外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外汇储备增加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用水平;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是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坚实物质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提升我国的国家经济地位和金融资信等级。但同时,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已经超过了实际需求的总量,这样势必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低效使用。外汇储备是一种对外资产,而我国的外汇又主要是通过进出口贸易取得,是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换回的外汇资产,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外汇储备增加表示相应的资源被外国使用,这意味着我国放弃了相应量的投资和消费,所以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付出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也就越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

(二)造成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带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大量地买入外汇,又再一次强化了本币升值的预期。由此一来,会对我国本来就技术含量不高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本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将促使大量国际游资流入,进行各种投资和投机活动,导致资产泡沫化,这样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三)降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不会坐视我国汇率出现巨大的波动,因而会积极动用外汇平准基金对汇市进行调控。近年来,我国人民银行购买外汇是其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大量外汇储备的购进,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余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产生汇率波动的风险。近几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美元汇率的波动,必然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化:如果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相对于人民币只能被迫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后,将遭受美元储备大幅度缩水的损失。另外,一国大量的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我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三、如何才能放缓外汇储备的增速

仅从技术层面来看,促使人民币升值与放宽资金流出渠道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并不奏效。从汇率角度而言,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试图通过抬升人民币压制外汇储备的做法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而汇率的连续攀升,强化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热钱”随之涌入,将会进一步刺激外汇储备的增幅。与此同时,QFII产品市场遇冷的尴尬,也表明资金流出渠道的放宽并未能输出外汇储备的压力。尽管国际市场名义收益率较高,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实际收益率与人民币产品相差无几。同样的道理,放松结汇政策等渠道也未能激起人们持有外币的欲望。

通常而言,一国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机器设备、管理经验,国外资本的进入应该伴随着进口的大量增加。但是,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却丝毫看不出这种迹象。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外资的引入,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而只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在我国形成庞大的出口加工业。这种由外资形成的本地采购,造就了我国目前双顺差局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问题,关键还在于调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整个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外汇储备 第6篇

我们要高度关注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行为中所蕴涵的风险,尽快采取措施来降低由于美国通胀与美元贬值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巨大风险。现在该是我国考虑把部分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的时候了。

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是指政府通过一定手段与方式运用外汇储备,委托有关企业或由政府相关部门在国际市场上贿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并把这些物资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也就是说。将我国以货币(主要是美元)形式的外汇储备向实物形式的战略储备转换。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战略物资储备在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从国际上看。由国家直接掌握和控制一定数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的一贯通行做法。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的原油进口量由上月的2.616亿桶增至3.1983亿桶。到2009年_2月中旬,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达到3.5亿桶,石油战略储备超过7亿桶。此外。美国在海上漂浮的“油库”(如,超级油轮以及其他小型油轮)原油储备超过8000万桶,相当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已快达到其储备极限。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美国有意识、有步骤地大规模囤积石油的策略值得我国在制定战略物资储备政策时借鉴。

近30年来,我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战略物资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战略物资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并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个时候高度强调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调控能力,避免国内经济遭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不利影响;可以稳定我国民众心态,保持社会稳定。

首先,完善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建立石油、煤炭、粮食、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坚持国家为主,企业与民间参与的方针,形成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的科学机制与体制,进一步加强储备经营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储备在风险防范中的保障作用。

其次,利用这次金融危机的机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而此轮油价下跌,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购买国外石油提供了良机。

第三,鼓励动用外汇储备收购海外重要战略资源。目前,中铝将向力拓注资总计195亿美元现金,包括通过认购可转债增持力拓股份,在铁、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这对提高我国在铁、铜和铝等矿产资源的定价话语权有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我国对国际战略资源控制力的有益尝试。

第四,鼓励动用外汇储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2009年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中提出。希望用我国外汇储备来购买我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为我国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目前,政府可以考虑直接用外汇在海外大量购买用于改善国内教育、医疗设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安全生产、排污环保事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设备,加大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

第五,保持适当的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资产中惟一具有最后等价物、最终支付能力特点的储备资产,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美元或欧元走软,或通货膨胀加剧,或大范围的战争爆发,黄金储备就会成为很好的避险工具。因此,我国可视世界黄金价格走势,在价位偏低时择机增持。

第六,加快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建设。发达国家制定矿产资源储备法律的时间普遍较早,如美国在1946年制定了《战略物资储备法》,日本在1980年制定了《石油公团法》和《石油储备法》。我国在加快落实石油、粮食、铁矿石、铝、铜等战略物资储备计划时,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尽快制定和出台《战略物资储备法》,为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分析 第7篇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和外贸外汇改革成功, 我国外汇储备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的稳步增长、80年代下半期的剧烈波动、90年代初的迅速增长, 以及到目前为止的超常规增长几个阶段。从2002年起, 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速度都超过30%, 2006年2月底, 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 跃居世界第一。尽管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下, 我国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但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仍高达1.95万亿, 同比增长27.4%。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 关于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争论

外汇储备是一国财富的积累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 但巨额外汇储备持续过快的增长, 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么我国到底拥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合理呢?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总的来看, 当前占主流的两种观点分别是“过多论”和“适度论”。

2.1 过多论

支持过多论的学者们从综合比例分析出发, 通过单因素的分析方法, 提出“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适度规模, 外汇储备增长呈失控局面”的观点 (王国林, 2003) 。他们认为“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持有收入回报率比较低的外国政府债权而出让收益率比较高的股权, 这是很大的利益损失” (何帆, 2006) ;另外, 过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不仅会加大央行的对冲外汇占款的操作成本, 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 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还容易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 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 (基一泫, 2007) 。依据进口按6个月计算, 外债按全部外债余额计算, 我国拥有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比较合适的, 显然目前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水平 (夏斌, 2009) 。

2.2 适度论

认为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的专家则提出了反驳的观点:首先, 尽管中国外汇储备的绝对数值很大, 但是从人均尺度来看, 当前的水平并不高 (周小川, 2006) ;其次,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 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央行干预汇率的能力, 推进汇率改革, 维护金融安全, 有利于国际支付的不断增加, 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 保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裴长洪, 2008) ;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率先恢复,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樊纲, 2009) 。

3 回归分析

我国在1992年时确立了以国家外汇库存为核心的新的储备统计口径, 改变了以往对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进行统计的方法。鉴于这项调整, 本文选取了1995年-2008年的数据, 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与外汇储备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一般认为, 影响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包括: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状况、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筹措资金的能力、货币的地位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状况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果。因此, 在国际有关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余额 (CA1) 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余额 (CA2) , 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均汇价 (ER) 作为影响外汇储备余额 (FR) 的解释变量进行检验。

基于上述解释, 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FRt=α+β1GDPt+β2CA1t+β3CA2t+β4ERt+ε

利用EXCEL软件, 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如下:

FRt=-22769+0.22GDPt+2.77CA1t+1.22CA2t+25.68ERt

P-= (0.0469) (0.0245) (0.0027) (0.0165) (0.0624)

在置信度为99%的水平下进行显著性检验, β1~β4的P-值都较小, 因此可认为回归效果显著。

4 对模型的经济解释

4.1 国民经济增长

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 是我国经济增长、财富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外汇储备的飙升。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工业等各大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宏观经济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企业的出口势头十分强劲, 从而对国际投资者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加入WTO之后, 我国不断扩大了外商投资的领域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规模, 为外汇的流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 GDP的高速增长也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 提升了资本报酬率, 使得外资进入我国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4.2 人民币升值

2002年以来, 由于美国贬值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 这使得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汇的意愿减弱, 结汇意愿增强, 导致我国外汇进一步增加。同时, 在当前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之下, 国际投机资本绕过我国严格的资本管制,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 同样是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4.3 国际收支双顺差

国际收支盈余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我国外汇顺差自入世以来便屡创新高, 其中2007年的经常项目余额高达3718.3262亿美元, 与十年前的297.1723亿美元相比, 增长了11倍多。一方面, 由于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低廉, 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创汇的主要来源, 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 最终产品大多销往国外, 在我国境内形成的增值部分便构成顺差;另一方面, 在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 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稳步增长, 并且我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这些无疑都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促进外商来华投资的快速增长。

在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中, 中国外汇储备一季度增加77亿美元, 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 表明近几年来持续保持高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正逐渐放慢其增长步伐。总的来说, 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速的放缓, 主要是因为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价值随汇率波动而发生变化、贸易顺差有所收窄以及资本项目下资本外流加剧,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以上分析的结论。在当前对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 更为关键的是要在保持外汇储备的充足和稳定的基础之上, 不断探索扩宽外汇投资的渠道, 加强对外汇的监管和控制, 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同时深化外汇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注重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全球战略资源配置, 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和投资经营收益。

参考文献

[1]基一泫.我国高外汇储备问题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1) .

[2]蒋志芬.谈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与战略性政策调整[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 .

中国外汇储备的预测 第8篇

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全球的5.7%, 外汇储备约占了全球的1/3, 这显然是出格了。所以, 很多人关注外汇储备问题, 使之成为金融经济的一个研究热点。从2004年开始讨论抑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可是此后每年的外汇储备反而更快地增长, 可见, 五年过去了, 对于控制外汇储备并未找到良策, 外汇储备问题也是金融经济的一个研究难点。这个问题关系中国的方方面面, 影响很大, 显然是一个研究重点。

进入21世纪之后, 伴随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恶化, 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上升, 而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又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 尤其是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在发展中国家中, 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0.16万亿美元, 占全球规模的9%, 2007年年底上升至1.53万亿美元, 占全球规模的24%, 增长了8.6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2008—2010年, 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到了2008年年底,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94万亿美元, 2009年年底,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4万亿美元, 比2008年增长了23%。到了2010年4月,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4 905.12亿美元。

由于有关部门也不可能精确地知道未来外汇储备数据是多少, 而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根据历史的规律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正是这样一种立足于历史, 以预测和控制未来现象的方法,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二、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1. 数据来源。

为了增加分析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将数据的统计时期精准到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上, 我们可以找到1993年1月至2010年4月的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月度数据。经过整理, 可以得到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

2. 平稳性检验。

从月度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过取对数差分后, 进行单位根检验。最后计算得到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在1%水平下显著, 因此可以对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3. 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

记对数差分后的序列为X, 原始序列为Y, 为求解此模型, 首先求DY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 并画出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的图形, 从下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X序列的自相关系数φkk有峰值且迅速衰减, 偏自相关系数ρkk同样有峰值并且迅速衰减, 所以建立ARMA (n, n-1) 模型是合理的。

4. 模型的求解与结果分析。

Pandit—Wu建模即任一平稳序列总可以用一个ARMA (n, n-1) 模型来表示。其建模思想可概括为:逐渐增加模型的阶数, 拟合较高阶ARMA (n, n-1) 模型, 直到再增加模型的阶数而剩余平方和不显著减小为止。经过一系列的检验, 发现ARMA (1, 1) 能够更好地刻画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动趋势, 结果 (见表1) :

注:*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从表2可以得到ARMA (1, 1)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同时可以发现AR (1) 、MA (1) 的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的表达式为:

转化为原始序列, 表达式为:

5. 模型的内插预测。

用1993年1月至2008年4月的数据建立模型, 来预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共两年的数值, 并与真实数据作对比, 结果 (见图1:其中Y1为真实值, Y2为预测值) 。

从图1可以看出, ARMA (1, 1) 能够较好的刻画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动趋势。同时利用 (预测值—真实值) /真实值来计算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 结果 (见表2) 。

由此可见, 此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小, 可以很好地进行预测。

三、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Pandit-Wu建模方法建立了ARMA (1, 1) 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刻画。通过进行内插预测并不实际值对比, 发现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并进一步通过计算预测误差等因素, 再次验证模型的预测误差很小。本文对未来中国外汇储备量的预测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可以为中国进行决策投资等有关问题做一个好的导向作用。

但是, 我们也看到, 本文中所建立的模型是建立在问题自身的基础上来研究之, 并没有考虑到其他诸如进出口、汇率等因素改变情况下的影响, 即使模型本身的预测是较精确的, 也可能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 模型只适合于作短期预测, 也使它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 对于这样的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基于1993年1月至2010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月度数据, 采用Pandit-Wu方法建立了ARMA (1, 1) 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残差检验和白噪声检验。进一步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内插预测。

关键词:月度数据,白噪声检验,内插预测,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

日本外汇储备体制及其特点 第9篇

日本的外汇储备由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两部分构成。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虽然采取了公司合营的股份制形式, 但是其持有的外汇资产仍属于官方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截止到2010年6月底, 日本的外汇储备大约为10500亿美元, 其中绝大部分为日本政府所持有, 日本银行持有的不到10%。日本外汇储备主要以证券的形式存在, 约占92%以上, 其他依次为黄金约3%、外币存款2.2%、特别提款 (SDR) 权近2%、IMF头寸0.35%等。

一、日本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形成

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是二战以后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规, 一步步转变演化而最终成型的。

二战结束后, 日本经济已经崩溃, 经济秩序混乱, 生产衰退, 物质匮乏, 通胀严重, 百废待兴。在这种特殊时期, 为了迅速恢复生产重建秩序实现国家稳定, 日本仍然实行了战时的经济统制, 对物资、物价、资金、劳动等实行严格的管制, 推行倾斜生产方式, 由政府主导甚至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在此期间, 日本政府采取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 实行“输入外汇配额制”, 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外汇, 海外自由贸易事实上被禁止。1945年到1948年间, 日本进口额15.14亿美元, 出口额5.35亿美元, 进出口赤字为9.79亿美元, 这一巨额亏空是靠美国的对日援助弥补的。

但是, 倾斜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统制导致了巨额财政赤字、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低效率以及经济封闭原料匮乏生产难以为继, 于是1949年出台了旨在稳定经济, 统一汇率, 解除贸易限制, 使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道奇改革。在道奇的指令下, 日本政府成立了外汇管理委员会。1949年10月28日, 占领当局宣布日本民间贸易进口于同年12月1日, 出口于翌年1月1日全面放开, 12月29日, 又将外汇管理权及外汇结余交还给日本政府。12月1日, 日本政府颁布了《外汇及外国贸易管理法》 (外汇法) 、《外汇特别会计法》、《外汇管理委员会设置法》、《阁僚审议会令》以及后来的《出口贸易管理令》、《出口贸易及对外支付管理令》 (1950年1月) 、《外汇管理令》 (1950年6月) 和《外资法》 (1950年6月) , 重开对外贸易, 形成了以“外汇资金特别会计”为代表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但此时的外贸业务全由政府管理, 出现了“缓慢性入超”的现象, 国际收支捉襟见肘, 而且原则上禁止一切外汇交易。

1954年, 设立东京银行负责外汇兑换, 并在该行里设置大藏大臣账目专司外汇储备。1962年开始, 贸易和汇兑自由化, 1964年全面取消了经常项目的汇兑限制。外汇配额制被逐步废除了。1973年日本被迫从固定汇率转向了浮动汇率。进入80年代后, 基本上实现了外贸和使用外汇的自由化。

二、日本外汇储备的管理机构

日本外汇储备的管理机构主要有两部分构成:财务省和日本银行。

日本财务省是外汇储备管理的决策机构, 负责制定外汇政策。根据日本《外汇及对外贸易法》的规定, 财务大臣为了维持日元汇率 (主要是对美元的汇率) 的稳定, 可以对外汇市场采取各种必要的干预措施。

日本银行, 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 是外汇储备管理政策的执行机构, 依据财务大臣的指示, 具体操作外汇的买卖。具体实施过程为:日本银行的金融市场局的外汇平衡担当部门分析外汇市场, 提出决策建议, 上报给财务省, 有财务大臣批准后, 日本银行的国际局的后援担当部门进行实际的外汇干预操作。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都是从财务省在日本银行的外汇资产特别账户中划拨。当需要卖出外汇时, 日本银行通过出售上述账户中的外汇资产来实现;当需要买入外汇时, 则通过发行短期政府债券来筹集日元资金。

三、日本外汇储备的管理法规

1.《外汇及对外贸易法》 (简称《外汇法》) 。

(1) 外汇法的目的。以外汇兑换、对外贸易及其他对外交易活动自由为前提, 通过对对外交易活动的最小限度的管理和调整, 谋求对外交易活动的正常发展, 维持日本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货币稳定, 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健全和发展。

(2) 外汇法的变迁。此法原为《外汇及对外贸易管理法》, 于1949年制定, 但当时原则上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的。此后, 1980年经过修订, 确立了对外交易活动自由的原则。1998年再次修订, 原则上废除了事前许可和申请制度, 以及外汇兑换公认银行制度和兑换商制度, 民间外汇交易完全市场化。2002年5月, 此法加入了“金融机构要求顾客本人确认的义务化”等内容。2004年2月, 根据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 为了维护日本的和平与安全, 又加入了“依据内阁决议实施对应措施”的内容。

(3) 外汇法的内容。《外汇法》是针对外汇兑换、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对外交易活动的法律, 是日本对外交易活动的基本法律。主要内容如下:

(1) 内外资本交易。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同海外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资本的交易和结算。

(2) 外汇兑换业务。银行以外的机构或人员也可以自由经营外汇兑换业务。关于具体兑换等业务需要另外遵守银行法等法律。

(3) 事后报告制度。对于一定金额以上的国际支付、资本交易、外汇兑换等业务, 需提供事后报告, 以便于政府统计国际收支, 把握市场动向。

(4) 国际请求的对应。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履行国际条约, 在必要的时候, 财务大臣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可以通过内阁决议采取经济制裁措施。

(5) 携带资金申报制度。携带现金、支票以及有价证券等合计超过100万日元或者携带90%纯度的黄金超过1公斤出入境者, 需要向海关书面申报。

(6) 外汇业务报告制度。经营外汇兑换业务者, 当月交易总额超过100万日元时, 需要提交事后报告, 注明买入卖出的金额和件数, 以及超过相当200万日元的交易数。

2.《外汇资金特别会计法》。

(1) 目的。此法的前身为1949年制定的《外国兑换特别会计》, 1951年改为《外汇资金特别会计法》, 为了确保政府的外汇兑换等买卖活动顺利进行, 设立外汇兑换资金账户, 并明晰外汇兑换, 运用收入等状况。

(2) 内容。卖出日元买入外汇的时候, 通过发行政府短期债券 (兑换债券) 筹措日元资金, 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日元买入外汇, 实施干预。通过干预所得的外汇, 用来购买用外币表示的债券。事实相反操作时, 卖出外币表示的债券, 筹集外汇资金, 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 买入日元, 所得日元用来赎回政府的短期债券 (兑换债券) 。由于上述操作而产生的外汇的收入和支出, 计入外汇资金特别会计年度报表, 并将收支相抵后的盈余计入一般会计, 以实现特别会计的收支平衡。

3.《日本银行法》。现行的日本银行法是1997年, 在1942年制定的“旧法”的基础上全面修订, 并于1998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由总则、政策委员会、担当和职员、业务、日本银行券、会计、国会报告、违法行为改正、其他、罚则等十章共计六十六条以及附则部分构成。其中第四十条第2项规定:日本银行作为国家事务的执行者之一, 可以通过买卖外汇, 来维护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稳定。

四、日本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

日本财务省2005年4月指出, 日本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是:以维持日元汇率稳定为主要目标;在保持外汇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 追求可能的盈利;有效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不良波动, 必要时与国外货币当局紧密合作;采取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简言之就是首保日元稳定, 主要是对美元汇率的稳定, 使日元维持在较低水平, 以利于对外出口和经济发展。在达到以上目标并满足了安全性、流动性等一系列前提下, 适当追求盈利。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 日本的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基本上都是遵循上述原则的。在1995年以及2003-2004年日元相比美元大幅升值时, 积极动用外汇储备买入美元, 相反时卖出美元, 姑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可以看到政府主观上是在动用外汇储备竭力维持汇率稳定。

五、日本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特点

与其他国家相比, 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有以下特点:

1.外汇资金特别会计账户的设立是为了筹措干预外汇市场的资金以及支付各种相关费用, 并不考虑资产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损益。如果收益则上交财政, 如果亏损, 则有财政补贴。这样, 有利于灵活机动地干预汇市。

2.外汇储备管理的目的有最初的平衡国际收支, 转变为维持日元汇率稳定, 主要变现为抑制日元兑美元的升值。

3.长期稳定的经常收支顺差是日本外汇增长的基础, 尤其是对外投资带来的投资回报的不断增加, 日益成为日本国际收支顺差的新来源。

4.从储备构成来看, 外币占绝对比重, 黄金、特别提款权和IMF储备头寸等所占比重极低。以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 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外币的比重日本最高达99%以上, 美国和欧元区则分别为61%、85%。日本外汇储备虽然是美国的12倍多, 但黄金储备不到美国的1/10。

参考文献

[1].谷内满.日本外汇储备的政策分析[J].日本开发研究金融所报, 2008 (3)

[2].伊藤隆敏.利用外汇储备的多余部分设立投资基金[N].日本经济新闻, 2007.10

[3].河村小百合.再看日本外汇储备政策的运营[J].2003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弊端 第10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资持续大量流入,我国的外汇储备激增。从2003年开始,每年外汇储备的增加额均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截至2009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关口。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居世界第一位,其后分别是日本(10,185亿美元)、俄罗斯(3,962亿美元)、中国台湾(2,927亿美元)、印度(2,528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持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就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难题和挑战之一。(表1)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二、高额外汇储备产生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正常储量应当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的1/4~1/2。然而,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总量近40%。高额的外汇储备正在给央行、财政部造成巨大压力,随着外汇储备余额的继续上升,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行增长越快。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必然使中国长期面临货币流动性持续放大的威胁,加剧我国的经济失衡,并成为中国在未来不断面临需求过度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表2和图1描述了外汇储备和居民消费价格的走势,从中可以看出,从1997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下降,我国经济出现紧缩,物价水平有所下降;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开始复苏,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物价水平稳步上升,2001~2003年物价水平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004年起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外汇占款激增,构成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苗头逐渐增强。2007年中期以来,我国已出现明显通货膨胀,外汇储备在这一阶段已对通货膨胀产生强大压力。(表2、图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币种结构和投资渠道的单一,使政府承担了风险。

币种结构和投资渠道的单一,使政府承担了对外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在过去10年,美元货币印刷总量超过过去40年印刷总量,全球官方储备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倍之多,中国的官方储备由2000年1,656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1,316.06亿美元,而我国的外汇储备70%以上为美元。不管美元贬值不贬值,相当多的美国证券可能会变成废纸一张。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特别是美国货币和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容易随着美元汇率的波动和美元债券价格的波动而承担巨大的减值风险。据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我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汇改两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了9%,我国政府承受了450多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当前实际利率比1982年实际利率低7%,从2002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2009年的美国经济要比1980年、1982年更糟糕。这样,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投资渠道中美元资产过多,中国外汇储备就会缩水。(图2)

(三)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一国外汇储备增加,会支持该国汇率上浮,本币升值,反之本币贬值。在一般市场条件下,本国外汇储备增长必然伴随本币逐步升值。因为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国内外汇市场供过于求,产生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越多,央行必须投放的基础货币也就越多。为了减轻过多的基础货币投放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央行必须发行票据来对冲过多的本国货币,这就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应对高额外汇储备的措施

(一)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引进外资。

巨额外汇储备累积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就要彻底改变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行业政策引导和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采取措施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进口,这样既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结构性的商品缺口,又能缓解贸易顺差的增加,从而减缓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引进外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鼓励引进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和优秀人才,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建设,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达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减少资本项目顺差。

(二)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降低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约70%以,欧元资产约占20%,日元资产占10%左右。按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和分散投资风险的要求,我国外汇储备也要实行多元化管理。我们应适度减持美元,增加欧元和日元比重,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做短期调整,降低汇率风险。另外,近几年来我国黄金储备没有增加,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非常低,远低于世界各国所采用的3%~5%的标准。因此,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缓解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避免汇率风险。

(三)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局面;同时,通过向市场投放外汇,可以降低市场对人民币的相对需求,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允许企业或居民保留一些外汇收入,放松对企业、居民使用外汇数额的限制,实现“藏汇于民”。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敏锋.我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及管理研究.北方经济,2009.4.

外汇储备过万亿的烦恼 第11篇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弗里·加滕(Jeffrey Garten)最近想出一个很有“创意”的点子:中国可以从外汇储备中拿出1500亿美元设立一个捐赠账户,以其收益用于支持全球反贫困事业、防治艾滋病以及开发能源和环保新技术等等。杰弗里教授将这个有浓厚美国色彩的主意称为“中国马歇尔计划”。

这个让中国人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且难以同意的“计划”,虽然出格,但并非言出无名。到今年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9879亿美元,若按今年以来月增100多亿美元的速度推算,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很可能已超过1万亿美元。

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虽然储备存量已多达万亿美元,未来中国每年储备的增量仍可能保持一两千亿美元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或许用不了几年。

中国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令一些西方人士感到嫉妒和不安。有的认为这将平添中国的金融影响力,但却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的波动;有的认为中国不应再是援助接受国,而应立即成为一个捐赠国来回报世界,比如前面提到的“中国马歇尔计划”。

在中国,看待外汇储备的态度近年也已悄然变化:起初是作为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而充满自豪感,随着储备连续以年增千亿美元的数量级猛增,中国开始关注巨额储备的负面影响。

媒体今年9月初披露的一篇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讲话指出,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储备持续大量增加也带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过多、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多等问题。

不久,温家宝总理再次表达了这种看法。两位国家领导人观点相似地谈及外汇储备问题,反映了一个事实:如何用好外汇储备和让其增速放缓,已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关注的视野。

的确,钱多了有钱多的烦恼和难处。

从中国外汇储备的存量看,其币种结构中美元占比最大,那么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中国的美元储备就有缩水的危险。如何经营好这笔巨额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无疑成为一大理财难题。

从增量看,中国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须从本国出口商和外国投资者手中买人美元,形成外汇储备(近年来每年多达约2000亿美元),同时要投放相当数量的人民币,这一渠道产生源源不断的货币供应,成为中国投资过热的金融温床,并推动了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上涨。

老百姓可能想得简单:钱多了怕什么,中国有那么多要用钱的地方。但问题是,外汇储备这笔钱用起来太敏感。举两个例子:去年春天,被认为是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一次试探性投资,引发了金价骤然飙升。

今年初,国家外汇局在一篇新闻稿中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中国可能抛售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国际汇市随即出现美元下跌行情。央行行长周小川不得不在公开场合辟谣,指出并无此事。

专家们对中国如何解决外汇储备难题出了很多主意,如用以购买石油、原材料等战略资源,增加黄金储备,直接划拨充实社保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举措鼓励“藏汇于民”等。

这些办法不无参考价值,有的也已实行,但从合法性及可行性看却不无问题。央行官员最近就明确表示:按照外汇储备运用的范围,不可以直接购买能源等储备资本,也不能以外汇储备充实社保基金账户。

相形之下,温家宝总理9月初访欧前关于储备运用的表述引人注目。他说,中国非常重视合理使用外汇储备,将积极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和先进技术进口;运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金融改革和企业的改组和改造;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增加购买部分储备资产。

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将如何具体运用?这一悬念已经使国际市场人士的弦再次绷紧。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初探 第12篇

(一) 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新挑战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对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 我国的外汇储备正因其总额庞大而受到更大的挑战。

外汇来源方面, 金融危机引发各国民众收入下降, 导致购买力下降, 进而导致出口不足, 而出口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增长乏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 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 从而降低了外汇顺差。

外汇的运用方面,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在美国的投资损失惨重。同时,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外汇是以美元的形式储备的, 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 变相的使我国外汇缩水。

所以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 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了空前的挑战, 但它又从侧面提示我们的外汇储备存在诸多不足。

(二) 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

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为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这两种政策有不同的目标和效果。第一种有利于降低风险, 但收益率比较低, 而且大量的外汇闲置机会成本太大。第二种由于资金的充分利用而又较高的收益, 但也面临较大的风险。

从当前来看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 从长期来看, 这种政策确实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定, 有利于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二、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面临的是外汇储备总量巨大, 增长快, 以及由此引发外汇失衡问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直接来源是经常性项目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外债、进出口盈余、资本金融项目顺差。

通过对这几个来源的分析我们得出外汇储备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 本国货币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出口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主要受到原料来源地的影响, 而产品的价格由于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在不同条件下, 出口产品的本国货币价格和外国货币价格受到汇率的影响并不相同, 因此对贸易结果影响也不相同。

(二) 利率对外汇储备的综合影响

利率对资本金融项目的影响:利率上涨首先体现在资本金融项目顺差上。国际资本具有逐利性, 总是从低收益的国家地区流向高收益的国家地区。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 流入我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 带来我国外汇的短期迅速增长。

利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利率上涨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机会成本上涨, 导致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下降,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减少。同理当利率下降时外商投资增加, 外汇增加。另一方面利率也影响汇率, 而后者则是直接影响外汇储备。

利率对外债的影响:国内利率上涨, 相对而言国外利率下降, 也就说外债的利息成本相对较低, 从而外债上涨, 导致外汇增加。而国内的利率下降则会导致外汇在外债方面的下降。而外国的利率则是正好相反。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利率上涨导致外汇储备在资本金融项目和外债方面的增加, 而导致外汇储备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而利率对外汇的总影响则取决于三者所占权重。

三、对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 同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未来战略, 对我国外汇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 适当改变现有的贸易政策,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优化我国外贸的出口结构, 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加以调整, 减少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产品的政策支持。改变我国贸易过度顺差的现状, 同时实现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二) 保持人民币的汇率弹性, 逐渐放宽外汇管制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现阶段来看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造成这种预期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要改变外汇储备现状, 就要近一步推进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外汇形成机制的改革。减少中央银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力度, 适度调整外汇浮动幅度, 减少央行在外汇市场的买入数量, 调整汇率形成机制, 更多的让市场来决定汇率。从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进愿意结售汇制, 放宽进出口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 近一步开放我国外汇市场。

(三) 改变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和币种结构

就我国而言,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 美元占据绝优势。加之我国盲目的大幅度减持美元, 将在外汇市场引起连锁反应, 造成美元的大幅贬值, 进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损失。因此, 要避免这种损失, 我们只有采取微调的办法逐步增加其他币种资产的比重。在其他币种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币种。将外汇分散到这些币种上, 可有效抵御外汇风险, 和美国政府的利益绑架。

(四) 合理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投资

高效的利用外汇储备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多, 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有效之策。具体来说:

一方面, 可以加大战略物资储备, 尤其是一些我稀缺能源和矿物资源, 如石油、铁矿石。通过增加这些资源的进口, 既可以进行战略储备, 以备将来所需, 也可以降低庞大外汇的总量, 减少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影响。

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爆发后, 许多国外大型公司遭遇重创, 此时正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绝佳时机, 利用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快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

四、结束语

我国的外汇储备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从规模偏低, 且增长较为缓慢, 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上看处于短缺状态到外汇规模适度再到如今外汇规模过度的过程。而且这种过度情况愈演愈烈, 从而导致了各方面的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现状,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状况, 找出外汇储备的决定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具体反映在最后的政策建议上, 总之我国的外汇储备过量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摘要:我国的外汇储备经历了从低到高, 从不足到过量的过程, 在2011年底突破了三万亿美元, 稳居世界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导致的外汇缩水。巨大的外汇储备成了外国攻击的目标, 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 而人民币的草率升值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状况, 找出外汇储备的决定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最后提出有效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第七版.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N·格里高利·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胡庆康,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理工科女大学生下一篇: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