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现状范文

2024-07-12

图书出版现状范文(精选12篇)

图书出版现状 第1篇

随着新课标教材在初中和小学全面推广, 在高中全面普及。人教、北师、华师、苏教等多家教材在宁夏实验也已广泛使用, 原本比较单一但完整的宁夏教辅市场越来越细化, 教材的多样化促使教辅类图书也要以多样化来应对, 因此市场必然更加细分。

目前, 宁夏作为首选试验区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 也改变了以往靠行政手段或其他手段系统发行进课堂的教辅的发行推广, 引起师生根据需要自由购买教辅读物的需求激增, 而最终出版物的内在质量高低决定销售量的好坏。作为出版主体之一的出版社竞争意识提升很快, 但宁夏的品牌意识仍旧比较薄弱, 出版社不曾想过打造品牌教辅图书。与之相对应, 宁夏市场上教辅图书存在品牌定位不准, 同质化、跟风出版现象严重;盗版猖獗, 竞争无序等短期现象和不良行为。同时2012年4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 决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 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大部分教辅材料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降低40%—50%, 这将对传统纸质教辅图书的出版成本、赢利水平带来巨大影响同年宁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规定, 宁夏五市中小学校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行“一科一辅”制。一个学科每个版本只能推荐选用一套自治区评议推荐目录中的教辅材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推荐自治区评议推荐以外的教辅材料。因此, 如何提升教辅图书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应对日趋激烈的教辅图书市场竞争, 是当前宁夏图书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发展方向

1. 产品发展新颖化

新颖即是创新。出版产品创新包括选题策划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设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多方面。优质教辅图书之所以能从众多同类教辅图书中脱颖而出, 其关键就是各种创新要素在产品中集中体现。教辅图书的出版必须在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在策划思路、内容筛选、体例设计、印刷装祯等多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色。教辅过多、过滥、过贵、过散, 是宁夏目前教育领域的老大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新招牌《中考档案>和<精讲精练>, 最近的修订中积极适应了这种变化, 出版了适应人教、北师、苏教等多种教材的版本, 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市场, 而且开辟了大量的潜在市场。又如《学习之友》也在试着尝试讲解系列, 体例设计采用“双栏排版, 讲例对照”, 方便学生学习使用, 以便激起读者强烈的购买欲望。

2. 产品发展区域化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人, 根据各省市教育区域化特点研发教辅图书正成为教辅出版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宁夏的出版社和民营文化公司也随之开始针对省内不同市地区教材教学特点研发适合当地学生使用的教辅读物, 以本省市内教材为教辅为重点, 有的则与当地教育部门或者本地区重点学校结合, 优势互补, 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区域化特色教辅的开发因为结合了地方教育系统或渠道经销商系统的优势, 产品针对性、适应性、实用性更强, 自然成为市场新热点。例如宁夏的“8+2中考模拟”系列图书, 根据省内市区域考试的要求和特点, 对选取的内容有区别地加以对待, 凸显该销售地区考试的重点与难点, 并以全息式的方式将所有的知识点归类、编排, 新颖独特, 针对性、实用性强, 深受学生喜爱。

3. 教辅产业发展数字化

20世纪末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进入信息化、个性化时代。但是, 由于宁夏相对经济与社会状况相对落后, 经济和社会水平差异较大, 还没进入信息化、个性化教育阶段。但是教育未来很明确, 宁夏未来方向一定要紧紧跟进时代步伐, 要出版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再继续做好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咨询、教育图书报刊发行的传统工作同时, 积极探索数字研究的工作。因为促使数字化教辅图书出版业可以实现无纸化, 既环保又节约能源, 可以大大降低出版、储运、发行成本, 避免图书积压, 减轻出版社库存和资金压力。另外, 数字化教辅读物传播与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且内容便于储存、检索、查阅, 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专用阅读器等多种平台很方便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内容。宁夏出版社应以最短的时间们开三个项目:一是题库组卷系统, 二是在测试系统, 三是在线考试平台。也就是要完善宁夏初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网。面对数字出版的挑战, 我们积极做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对接。比如, 各学科段的《学习之友》要尝试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快速检索支持, 提供课件、演示实验、几何画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说唱英语”提供原创歌曲帮助学生记忆, 等等。

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1. 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外读物, 我们宁夏是首选课改试验区, 应抓住这一机遇, 精心开发适合新课程所需要的新书系。课程功能的改变, 对教材教辅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新意、有特色, 适合于综合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辅导材料还是很紧缺的。我们应该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适合课程改革的丰富、大量的课程资源, 提供大量的反映最新科研进展、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好读物。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和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的 (语、数、英) 《寒暑作业》突破了以往教辅概念的、适应课程改革的、给学生营造“创造性阅读”氛围的全新的教辅读物, 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注重内容及形式的创新

目前对优质教辅的创新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 更多的是对图书内容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的创新。真正的优质图书更应在精神内容质量方面有独树一帜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突破, 有创新, 抓住当前教学的实际和图书市场的薄弱点, 填补空白, 探索挖掘教材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辅图书需求;栏目设计应该具备科学的创意和一定的超前意识。二是实用性。所选资源确保学生看得懂, 更要用得上:切实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内容的理解, 具有方法指导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前图书表现形式发展的态势, 在互动性、多媒体运用方面实现更多的突破。综观宁夏市场上创造了销售奇迹的教辅图书, 多数来自外省的, 但如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经纶学典小学到高中的各课《教材解析》、《高考档案》、《中考档案》无不是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 在宁夏的教辅市场寻求到立足之地。

3. 强化品牌意识, 谋求最佳宣传途径

宁夏的出版社要想从这浩如烟海的教辅图书中脱颖而出, 树立强有力的品牌是惟一途径。在销售市场上, 品牌图书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一套优秀的教辅图书的旺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平庸的同类图书的销售, 在机会均等的市场选择上, 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最好的产品, 即所谓强者恒强。市场上热销的无敌系列、王迈迈系列、龙门系列等就是形成了强大品牌后再开发出系列产品而获得进一步的成功的。在教辅图书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宁夏的出版社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深深地“烙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呢?与其在数量上追求图书的品种而背负巨大的风险, 不如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图书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关键是教辅图书的作者。一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在教学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走向成功的积累, 。二是善于研究教学规律的教研人员。他们自身对教学活动存在很大的兴趣, 且身边有很好的研究资源, 而且和一线教师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三是教材的编写者。借助作者塑造品牌, 找准资深的教辅图书编写者, 易于与学生结成牢固的信任关系。

总之, 教辅的外部环境一直在快速发展变化中, 诸如课程改革、评价方式、数字出版等等, 管理制度只是一个方面, 这些对我们来说, 是挑战更是机遇。一个出版企业只有拥有质量优良的图书产品, 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 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宁夏出版社和民营文化公司只有建立起丰富的优质作者资源, 培养出出色的编辑人才, 才能在打破外来辅导图书市场对本区域的垄断, 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各省市地区中考、高考独立命题所导致的教材区域化现象明显加大, 使得与教材相匹配的教辅图书出版处于行业转型的重要时刻。本文针对目前宁夏教辅图书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对教辅图书出版未来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可为教辅图书出版发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辅图书,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银霞.教辅图书出版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预测[D].湖南师范大学, 2011年.4-6

[2]张悦悦.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网络出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年.3-4

[3]梁爽.教辅图书内容呈现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0期.31-37

[4]郭斌, 杨军.教辅图书市场过度竞争的“柠檬市场”效应及对策[J].科技与出版, 2010年02期.15-19

图书出版现状 第2篇

陆 丹 出版发行研究

多媒体印刷读物(Multimedia Print Reader,英文简称MPR)技术的发明在我国出版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它把先进的数字技术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结合,有效地解除了人们阅读图书所遇到的语言文字障碍,让纸质图书“开口说话”,创造性地实现了纸质图书的有声听读,从2008年至今的三年,MPR出版物在我国快速发展,2010年4月1日我国颁布了MPR出版物国家标准,而国际标准已由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标准委联合成立的专项工作组开始申报。MPR图书集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特点,使它特别适合教育类和少儿类图书市场的需要。笔者认为少儿图书是MPR图书最具市场潜力的品种。

一、MPR少儿图书出版现状

根据“MPR读书网”()①的信息显示,目前已经出版的MPR图书共有401种,其中少儿读物有256种,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是相比纸质少儿图书,这个数量还很少,也反映出MPR图书在传统少儿图书向数字图书市场转型的道路上还有很大的待开发空间。笔者统计了该网上已经出版的少儿读物,并根据出版社来源将这256种图书进行了分析:

一是选题内容结构单调。MPR图书主要集中于少儿文学、少儿卡通、古典启蒙、低幼启蒙这几种,而常见的少儿科普、少儿艺术和游戏益智比较缺乏。②

二是同质化倾向明显。同一选题版本众多的弊端在MPR图书出版中依然存在。中外儿歌、中外经典童话故事的出版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样的内容选题,使得MPR少儿读物虽然具有了有声有形的多媒体读物优势,但是技术上的优势不能弥补现有MPR少儿读物内容上的贫乏和缺乏创新。

三是尚未脱离纸质图书固有模式。目前的MPR少儿图书在形式设计上,还停留在对纸质图书进行真人分角色的“声音演绎”阶段,除了MPR阅读器自身的科技属性外,MPR少儿图书本身还未展现出多媒体书籍的优势。

四是价格高。目前MPR图书的价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纸质出版物,一个是MPR阅读设备。MPR图书纸质版的价格和传统少儿图书没有区别,但是购买MPR阅读设备需要一笔不算小的投入,现有的MPR阅读器最便宜的也要590元。所以MPR图书的价格,特别是MPR阅读器的价格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还是很贵的。

五是销售网点少。笔者对MPR读书网中介绍的销售网点进行了统计,目前深圳天朗公司经营的MPR图书共有销售网点29个,其中一半集中在广东省,从图书销售地区上看极不均衡,这可能和MPR技术本身属于深圳天朗公司发明的有关系,但是作为一项图书科技成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文化科技产业发达地区市场销售点还是空白,说明这项图书科技的推广工作还亟待完善。

二、MPR少儿图书发展策略思考

今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文博会”发布了MPR数字出版新成果,不仅包括纸质印刷的MPR出版物,还包括脱离纸质载体或不作纸质印刷的MPR电子出版物。读者只要使用MPR识读器点触图书,图书不仅能够开口说话,播放音频文件,还可以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上看到与之关联的影像内容。不仅是纸质的图书可以植入MPR编码,MPR编码同样可以植入到电子文档中,将MPR电子文档与音、视频等文件结合,实现图文、音频、影像等不同形态的阅读内容在同一电子载体上关联呈现;同时将MPR电子文档和与之相关的音、视频文件传至网络平台,实现各种手持移动电子终端对内容的通用关联呈现。[1]基于这样的技术优势,MPR少儿图书未来可以纸质媒介、网络媒介和手机等掌中媒介为载体,让家长和少儿读者自主和个性化地选取纸质文本、电子文档和音频、视频内容,进行全媒体阅读联想,享受同步呈现的复合阅读乐趣。那么如何利用这样的技术优势呢?笔者认为在MPR少儿图书发展策略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展现MPR少儿图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首先,在图书选题内容上,要结合MPR少儿图书的固有特点来进行组稿,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少儿图书上。例如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MPR图书《飞鸟集》,内容选取了泰戈尔的著名散文诗《飞鸟集》中的50篇,由成年女声朗诵了书中的诗歌。笔者认为这本书的内容选题对于少儿来说理解难度有些大,吸引力不够,缺乏少儿图书生动活泼的特点。这种经典诗歌选题内容的图书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看是否适合做成MPR图书的形式,如果是充满童趣和幽默的儿歌,可以用MPR形式出版,如果是类似《飞鸟集》这样提高诗歌修养的内容,纸质版基本就可以实现效果了。

再如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的《金牌宝宝第一书:世界国旗》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世界上190个国家的国旗和首都,其纸质书印刷画面色彩鲜艳,文字简明扼要,非常适合儿童阅读,但是其MPR图书的形式是:成年女声和男声分别介绍各国的首都名称。其实介绍各国国旗知识的重点应该在于对国旗色彩和图案形状象征意义的说明,这本MPR图书的声音部分如果改成对国旗色彩和形状意义的解释和分析,其阅读传播效果就会比单一的首都介绍好得多。

其次,在装帧设计上,可以跳出纸质图书形式的束缚,结合MPR全媒体的优势,设计出更适合少儿阅读的新图书形式,多借鉴一下儿童玩具和网络游戏的设计创意,让少儿在阅读MPR图书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游戏的快乐,以及互动参与的快乐。例如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的MPR图书《金牌宝宝第一书:儿童安全宝典》的选题很好,书中以对话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安全题目,做好防范、远离危险。笔者认为这样的内容完全可以设计成游戏内容,让幼儿参与,比如遇到抢劫该怎么办,可以设计几种选择让幼儿去体会,而且每种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游戏结果,由此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认知,在玩的过程中锻炼生活能力。

2.多渠道营销和政府扶植推广相结合前文分析过现有的MPR图书在销售方面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目前MPR图书在华南地区销售点比较多,这还远远不够,应该积极开拓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除

了传统的教育书店和购书中心外,还应该关注学校及幼儿园、早教和亲子教育的场所、临近学校及幼儿园旁边的商铺等销售地点。

另外,MPR少儿图书网络销售还可以适当增加游戏和体验功能,吸引一些当地没有销售点的远程客户购买。目前MPR少儿图书的价格对于普通国民来说并不便宜,特别是MPR阅读器的价格多在数百元以上,对于众多家庭来说还是消费较高的。

少儿图书承载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MPR少儿图书文字、声音、视频合一的特性,可以改善少儿教育水平在我国地区间不平衡的现状,例如少儿的语言教育问题,贫困边远地区的教师可能在语言发音方面不够标准,MPR少儿图书中的标注化发声能够使这些少儿获得和经济发达地区孩子们相同水平的教育示范。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投入到对MPR少儿图书的推广中去,可以依托现有的类似“红孩子书屋”这样的公益图书推广活动,用政府资助的形式,让农村的少儿也可以分享高科技创新成果。

3.培养专业的复合型MPR少儿图书创作队伍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策略的实际运用,最终还是要依靠专业的MPR少儿图书创作队伍来实现,除了传统的少儿图书出版过程中应有的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创作者,MPR少儿图书创作队伍还应该有儿童游戏设计专业人员、视频和音频效果设计人员的加入。只有多方面创作队伍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MPR少儿图书从选题内容、装帧设计到全媒体效果的有效整合。

注释

①MPR读书网是深圳天朗公司MPR项目之一,是MPR成果进入出版与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是实施语音阅读和语言学习的运行平台。作为MPR出版物语音文件的资料库,它将囊括全世界所有MPR出版物的声音文件,从而成为连接出版单位与读者的枢纽。

②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划分标准,少儿图书可以分为少儿文学、少儿文艺、少儿科普、古典启蒙、低幼启蒙、少儿卡通、游戏益智、少儿思想教育和其他(包括少儿英语、卡片挂图)9种类型。

欧盟25国图书出版现状 第3篇

这种调查虽然属于首次,但“报告书”既不偏重于欧盟主要国家和主要出版企业的调查,又不仅仅是过去数据和过去情况的简单汇总。“报告书”从宏观的角度,鸟瞰了欧盟25国的出版现状;对出版产业处在新媒体不断产生的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应当采取什么对策提出了建议。

图书分为四大种类

一是面向消费者的一般图书(虚构小说和非虚构小说、教科书和教学辅导书、学术书);二是面向职业人、技术人员的图书;三是儿童图书;四是宗教图书。儿童书包含在一般图书,宗教书包含在教学辅导书之内。

欧盟25国的图书销售总额

据推算,2000年度欧盟25国的图书销售总额为266亿欧元。按国家排名次,德国、英国分列第一和第二,这两个国家的图书出口额也很大;在英国之后,分别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各销售部门在图书销售额中所占比重

在法国,零售店占70%(包括书店、超级市场、多媒体商店);图书俱乐部占20%;其他(比如访问销售)占9%。在德国,零售店占63%;图书俱乐部、通讯销售、直销占21%;因特网销售占5%。在英国,大型书店及其连锁店占43‰超级市场占5%(其他国家的数据没有)。

图书出版品种数

从1995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出版品种数多的分别是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在新加盟的东欧各国中,波兰比较突出,年出版图书约2万种,其后分别是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假如把各国的人口同出版品种数结合起来考虑,在出版品种上得到实惠的国家有丹麦、芬兰,拉脱维亚和英国。

出版产业的企业数量

2001年,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分别有出版企业3000家左右。在新加盟的国家中,波兰比较突出,出版企业约2500家;其他国家都在300家以下。

每个出版社年出版品种数

英国排第一位,平均每家出版社年出书40种;其后是葡萄牙、奥地利、芬兰、丹麦,这些国家平均每家出版社年出书30种左右;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出版社年平均出书20种左右。

各国出版物销售额排名

在1995年至2001年之间,排名靠前的分别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

出版社的从业人员

2001年,原来的欧盟15国出版社从业人员,合计为14万人。在英国、丹麦、荷兰,从业人员呈增加趋势;而在法国和意大利,从业人员呈减少趋势。按国家分,英国和德国的从业人员最多,分别超过3万人;在其后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分别在2万人左右。在新加盟的10个国家中,波兰的从业人员最多,为1.5万人;其他9个国家分别在2000人以下。

出版社从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

从业人员的年收入,原来的欧盟15国平均每人为4万欧元。按国家分,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平均每人接近5万欧元。

各国出版社的利润率

在各国出版社销售总额中的利润率,达到20%的有奥地利、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与之相比,葡萄牙、西班牙、丹麦少一些,德国为10%,法国为7%。

公共图书馆数量和出租图书册数

按国家分,以各国人口计算,图书馆的人均藏书册数,芬兰、瑞典、丹麦三国最多,排名并列第一;其后是爱尔兰、比利时、荷兰、英国、德国和法国。

从图书馆租借图书的册数来看,图书馆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丹麦,荷兰、瑞典、英国次之;意大利、德国、法国在其后。按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平均租借图书的册数,最多的是芬兰,20册;其后是荷兰,10册;法国为3册。租借图书册数的平均值,因新加盟国家的增加而提高。波罗的海三国或斯洛伐克在6册以上,其他东欧诸国每人每年平均租借5册图书。

读书的实际状况

根据2002年的统计,在欧盟25个国家中,按总人口计算,2001年度人均阅读图书册数为零册或1册的占15%,年人均阅读图书册数2至4册的占39%;年人均阅读图书册数8册以上的占13%。另一方面,按总人口计算,日人均收看电视的时间:58%的国家日人均收看2至4小时;6%的国家日人均收看6小时以上;13%的国家日人均收看1小时以上。因特网的使用时间,50%的国家日人均上网不足1小时6%的国家日人均上网2小时以上。从以上可以看出,蚕食读书时间的,以电视为主,使用因特网的时间增加也值得注意。

图书出版业面临的课题

欧盟各国出版社可以利用的优势,在于全体欧洲人的识字率高、接受教育的程度高、文化水平高。图书是各种思想、信息、娱乐的源泉,每个人从孩提时代接受教育,都是从图书中提高文字的拼读理解能力,因此,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充实新的图书。欧洲对美国、中国、日本,乃至亚洲的出版物出口量大,各国的出版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也很大,具有世界水平的出版社也很多。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欧洲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中国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现状及展望 第4篇

一、数字出版基本概念

数字出版是指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 借助计算机、手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 即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它包括原创作品、编辑加工、印刷复制、发行销售以及阅读消费等出版环节的数字化。其主体是从事数字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个人或相关企业。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 数字出版的概念还会随之不断地发生演变和更新。

数字出版具有五个明显特征。 (1) 数字化。数字出版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所有环节采取的是二进制这种数字技术手段。 (2) 网络性。数字出版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生产和传播, 数字出版可以选择互联网或者手机等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来进行其生产和传播的不同环节。 (3) 交互性。数字出版的作品可以在网络里进行作者和读者的实时互动, 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也可以随时发生转变。 (4) 多媒体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数字出版商可以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更加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体验和服务。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5) 个性化。数字出版环境下的受众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小众化的趋势, 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 数字出版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

二、美国数字出版发展及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是国际互联网的发源地, 也是世界上信息软件技术最为发达的地区。美国是图书出版和图书对外贸易的强国, 近年来美国在数字出版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传统出版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数字化的变革。2008年, 有着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著名IT杂志《PC Magazine》先后宣布停止印刷版的制作与发行, 开始提供网络新闻资讯服务, 这些事件对于国际数字出版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一定程度上, 我们也可以预见到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主流方向。当今,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美国图书出版业探讨的主要议题之一。很多公司纷纷开展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例如亚马逊开发的kindle电子阅读器拉动了电子书的销售, Google公司研发了一项新业务“图书搜索引擎”, 读者可以直接在出版商的网站上搜索查看感兴趣的选题。

此外, 电子图书、按需出版、自助出版等数字出版形式近年都在美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微软研究人员的调查及预测, 到2019年, 90%的新书将发行电子版。目前, 美国的按需出版图书总量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美国还出现以自助出版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每一本自助出版的图书都有一个合法的ISBN, 并且被收入到《在版图书目录》中。作者如果按照规定交纳一定费用, 国会图书馆可对该自助出版的图书进行登记与编目, 其地位等同于传统出版, 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很多作者和出版者更加青睐这种简便易行的数字出版方式。

目前, 美国的数字化出版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数字出版方面, 美国的出版集团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日益深入, 互联网公司为出版集团的出版、发行以及数字出版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服务, 从而获得了双赢的局面。在这一方面, 非常值得我国的出版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关注和思考。

三、中国图书数字出版及贸易发展现状

面对国际出版市场的数字化浪潮, 中国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也开始关注到数字出版对于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2006年以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几个纲要都把数字出版技术列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此外, 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 新闻出版总署也明确提出, 要充分利用书报刊等传统媒体、音频视频媒体和各种网络媒体等一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 对新闻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全面开发利用。2008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在沪签署, 7月16日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至此上海张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十二五”期间,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 加快新技术应用,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新闻出版总署把数字出版作为“十一五”期间以及“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通过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加紧实施国家数字出版工程, 推动数字出版基地建设, 积极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可见,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此外, 在企业层面, 数字出版在国内起步已十多年。与国外出版社主导数字出版的局面不同, 我国的数字出版主要由技术提供商来主导。1995年, 书生自主研发的SEP数字纸张技术诞生;1996年, 北京书生公司成立;1996年6月, 清华同方开建“中国知网”, 因其为数字内容的整合, 可看作为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开端;2001年, 方正集团旗下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数字内容事业部, 研发数字出版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 此为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的前身;同年, 超星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

在中国数字出版以及数字出版贸易领域, 我国的方正集团无疑是该行业的领跑者。目前, 中国90%以上的出版社在应用方正阿帕比 (Apabi) 技术及平台出版发行电子书, 每年新出版电子书超过12万种, 累计正版电子书近70万册。全球8000多家学校、公共图书馆、教育城域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用户应用方正阿帕比数字资源及数字图书馆软件为读者提供网络阅读及专业知识检索服务。2011年4月, 方正阿帕比正式推出了阿帕比云出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以方正阿帕比核心技术为基础, 面向出版商和渠道商推出的在线数字出版综合服务平台。方正集团在打造自身技术实力的基础之上, 还积极地利用国际书展向国际出版业展示我国的数字出版实力, 大力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对外贸易。2009年, 方正集团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了“以中国的名义”为标题的系列发布活动, 向全球发布集团最新制作的中国数字出版产品。此外, 方正集团还积极与美国East View公司、英国企鹅出版公司等国际出版集团洽谈沟通, 在数字出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战略合作。方正集团国际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代表着中国数字出版产品已经开始进入“走出去”的阶段, 中国图书数字出版对外贸易已经初见端倪, 这在我国图书数字出版的对外贸易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四、中国图书数字出版及贸易展望

我国学者张立认为:“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在今天已不复存在, 即使纸质出版物, 其出版流程也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可见, 数字出版将代替传统出版成为未来出版的主流方向,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出版变革必然带来未来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发展, 图书贸易产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交易方式等相对于传统出版贸易必然发生质的变化。图书数字出版贸易即为, 图书作为贸易的交易对象, 其制作生产、交易发行以及阅读消费的全部贸易过程均通过二进制数字技术所完成。我国的出版社应该尽早地增强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意识, 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与相关技术企业合作开发适用于海内外市场的图书数字产品。一方面, 发展中国图书数字出版的对外贸易有利于克服和解决我国目前在图书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 数字出版特别是图书数字出版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学习借鉴国外的技术和发展经验有助于发展我国图书数字出版的后发优势, 使我国在国际图书数字出版贸易中占有主动地位。

在发展我国的图书数字出版及其对外贸易中, 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应该注意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数字出版是一个崭新而又发展迅速的事物, 因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 或者建立了又跟不上业态发展的需要, 不能及时修改。这一问题不但困扰着中国政府, 同样困扰着很多书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我国政府应该密切关注数字出版的最新发展动态, 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我国数字出版提供良好的法规生态环境。

(二)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

技术格式的不统一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之一。电子书没有行业的通用标准和格式。技术服务商们各自开发,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 使我国技术服务商们的资源能够形成合力, 一致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主导地位。

(三) 内容资源开发。

在未来, 出版业与其他传媒产业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图书的内容将成为重要的销售对象。由于数字产品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 图书数字产品非常适合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国外的出版集团目前正致力于将图书的产业链扩展至电视、电影、游戏等一系列领域。我国的相关企业也应当重视图书衍生品的开发, 如可以把图书的内容开发成电影、电视剧、玩具、网络游戏等商品, 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四) 盈利模式创新。

传统图书的出版及贸易的付费机制比较成熟, 然而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图书贸易方式目前尚无成熟的机制可言。在美国, 出版商们根据长尾理论的原则以及专业图书和教育图书具有需求的“必然性”这一特点, 对该类图书数字产品进行网络运营和网络营销,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日本, 出版商们利用手机具有相对成熟收费模式这一特点, 大力开发手机阅读市场, 同样获利颇丰。目前, 图书数字产品贸易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未来肯定还将会有很多新的盈利模式出现, 我国的相关企业也应该广开思路, 加大对图书数字产品盈利模式的创新。

(五) 资本重组。

相对于传统出版, 数字出版及贸易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依赖性。未来的出版除了是图书内容的竞争之外, 还将是技术的竞争。在下一阶段的国际图书出版竞争中, “技术为王”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国外的出版商正是发现了这一点, 因而纷纷通过资本运作对原有出版业务进行重组, 通过对技术类公司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力量, 为新一轮的图书数字出版竞争打好基础。我国的出版社也应该开始关注到这一点, 通过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力量找到适合的技术类企业, 进行相应的资本重组, 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华.2008北美数字出版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出版广角, 2009 (4) :23-27.

[2].资料来源于http://www.apabi.cn/about/1/.

[3].资料来源于http://tech.qianlong.com/33443/2012/12/10/7144@8371032.htm.

图书出版合同 第5篇

著作权人(甲方):通信地址:邮编:

联系方式:

出版社(乙方):

通信地址:邮编:

联系方式:

作品名称(及作品所属丛、套书名称)

甲乙双方就以上图书的出版达成如下协议 :

第一条甲方享有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乙方享有上述作品在中国大

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纸质图书(包括各种版本形式)和

电子图书形式出版发行的专有使用权(包含信息网络传播权)。

第二条甲方保证具备著作权人主体资格,享有作品著作权,有权授予乙方专有出版权。

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乙

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三条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将上述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或将其

内容稍加修改以原名或更换名称或以其他载体形式授予第三方另行出版和传播。甲方若违反

本规定,应赔偿乙方全部经济损失,乙方可解除本合同。

第四条甲方须在出版前一个月内前将须出版作品的书稿交给乙方,书稿必须是完整、清

楚的定稿。甲方不能按时交稿的,应在交稿期限届满前10日内通知乙方,双方另行约定交

稿日期。乙方在收到书稿后一个月内出版该作品,如若延期乙方应履行通知义务。

第五条甲方保证上述作品符合下述要求:

1.作品中不含有以下内容:(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

领土完整的;(3)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

惯,破坏民族团结的;(5)泄漏国家机密的;(6)宣扬淫秽、迷信或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

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7)侮辱或诽谤他人的;(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作品必须符合出版质量要求并做到:(1)齐、清、定,即正文与附件(如序言、后记等)

一次交齐;用统一规格的稿纸誊写清楚;其中图稿(纸制品稿或电子文稿)要符合图书出版

印刷的要求;正式定稿。(2)全书体例统一。(3)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量

和单位国家标准》。(4)引文注释必须符合出版规定,即依次注明编著译者、作品名称、版次、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第六条

1.甲方负责上述作品的录入、排版、出片、打样工作,所需费用均由甲方承担。排版的体例

格式应符合乙方的规定,软片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2.甲方按每千字人民币三元稿费计算方式向乙方支付上述作品的编校费用。

3.甲方负责上述作品的封面设计、出四色软片、打样工作,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4.甲方负责上述作品的印刷工作,且承担印制费用(晒、上版费、印刷费、装订费、材料费

等出软片后的各项费用)。甲方可自行选择上述作品的承印单位,经乙方考察认可后由乙方

监印。乙方应在上述作品中每本图书出版的同时向甲方开具图书异地转印证明、印制委托单

及图书发行委托书、增值税发票。

5.上述作品的作者稿酬由甲方承担。

6.乙方不得自行印刷合同约定的上述作品,上述作品中每本图书出版后,如果乙方从甲方调

货,折扣、账期另行商定。乙方发行渠道按双方约定为新华书店系统及图书馆配送,甲方不

进入乙方发行渠道。

7.甲方享有在上述作品中每本图书首次出版后,根据市场形势和相关内容的变化对图书进行

修订再版。如若涉及到图书定价、封面、内文进行的修改,并且修改幅度大于百分之三十时

甲方应向乙方通报告知,乙方向甲方收取修订再版管理费按总码洋的百分之二收取,并免费

更换条形码,除此之外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甲方任何费用。

第七条为支持上述作品的出版,甲方支付乙方出版资助费人民币每本元。乙方在收到

款项后相应开具增值税发票给甲方。

第八条图书首次出版后,甲方应赠乙方样书册。以后每修订再版赠样书册。

第九条如乙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允许第三者以摘编、选编、翻译和购买出版权形式出版上述

作品的纸制品书,应事先征得甲方同意,将与第三者签订的合同及其他有关文件的复印件寄

给甲方,并将从第三者所得报酬的40%付给甲方。

第十条如一方认为对方违反合同条款,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向双方同意的上级主管部门

或省级出版管理机构调解,或向甲方公司注册地法院进行起诉。

第十一条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0年。任何一方要求延长合同期限应由

双方商定后决定。

第十二条 本合同签订后:

1.由于甲方的原因不能出版或不能按时出版上述作品或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时,甲

方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拾万圆整,本合同终止。

2.由于乙方的原因不能出版或不能按时出版上述作品或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时,乙

方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整,并将上述作品的所有书稿归还甲方,本合同终止。

3.甲方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出版上述作品时,应向乙方说明情况,本合同终止。

第十三条本合同条款需补充、更改,由双方商定。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乙方:(签章)(签章)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开户行:开户行:

帐号:帐号:

图书出版现状 第6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图书;现状;数字化出版;策略

【作者单位】史小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严定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概况

1. 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的历史及现状

相较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新闻传播学兴起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学图书的出版进入新的时期,1982年,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新闻学术著作。随着新闻传播学从国外引进,新闻传播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研究所兴起,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数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各大高校,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新闻传播学重镇,陆续出版了新闻传播学系列理论研究著作和教学用书,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取得了颇多成就。21世纪,新闻传播学教育蓬勃兴起,新闻传播学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每年皆有数百种相关图书出版。新闻传播学的迅速扩张使其学科的影响力和声誉广泛提高,并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热门专业。

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数量的增长既有现实的因素,又有历史的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数量的增长适应了新闻学教育对图书的需求。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已有800余家,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正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对新闻传播学出版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图书出版既反映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又为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引。再次,新闻传播学作为舶来品,其研究的建构和基础理论直接来源于国外的相关成果。新闻传播学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新闻传播学图书的出版既表明新闻传播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创新研究,学科结构建设发展健全,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建设步伐加快。只有推动新闻传播学教育,大力发展传媒产业,提高学科研究的热情,才有利于新闻传播学研究工作和图书出版工作的开展,进而建立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体系。

2. 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的特点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迎来繁荣景象。以1997年为界,在此之前,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图书虽然在数量上出现了显著增长,但总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类较为单一;在此之后,新闻传播学被确立为一级学科,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此外,传媒产业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1)图书出版渐成体系,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开设初期,相关图书出版较少,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及复旦大学等新闻教育水平较高的几所院校出版的教材为主;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学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开始重视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在多所高校设立硕士、博士点,这直接促进了大量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新闻传播学研究专著的出版积累颇丰,新闻传播学教材体系也已臻于完备。此外,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质量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寻求理论新突破和实践新认识。比如陈力丹先生自2002年起,每年都发表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学出版的概述,对当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在新闻传播学教材出版方面,刘鸿英先生通过对中美两国新闻学、传播学权威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指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学和教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1]。总体来看,我国新闻传播学出版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系列教材,都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入。

(2)“译著”与“专著”平分秋色,教材类与学术类旗鼓相当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初在西方兴起,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发展初期,学者们曾大量翻译国外著作,一方面用于高校教学,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图书出版提供一定的参考。一些学者由此成为研究国外理论和领域内著名学者思想的权威,其翻译的著作也成为出版界的标杆。例如何道宽先生翻译的麦克卢汉等学者的系列著作,对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影响深刻。随着国内研究水平与国际的接轨,国内学者的研究著作大量出版。从2015年新闻传播学类畅销书中译著和国内学者专著各占一半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国图书市场“译著”与“专著”数量大致相当。早期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是为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大量同类图书竞相出版,整体质量并不理想。随着市场和研究的发展,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新闻传播学图书显著增多,在教材类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依旧占据大量市场的同时,学术类新闻传播学图书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两者在市场竞争中大有旗鼓相当之势。

(3)出版内容趋于多元,学术引领作用增强

在早期出版的新闻传播学图书中,新闻类或传播理论类的书籍明显偏多,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涉及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的内容较少。在当今的新闻传播学著作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经普遍应用。比如苏新宁先生对CSSCI 中 2000—2007年新闻传播学论文引用图书的情况进行统计,选出本学科中被引次数相对较多的 197种图书,该研究对于分析新闻传播学图书的学术影响力很有意义[2]。此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般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困境

nlc202309081713

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持续变化,使得我国图书出版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已成必然趋势。随着网络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数字出版物的市场需求快速扩大,但当前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并不能与读者阅读需求相匹配。数字化出版潜力巨大,但优质数字阅读产品短缺的现象,在新闻传播学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中同样存在,业界面临着许多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1. 认识不足,人才与资金难以满足数字化出版需求

首先,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集中于传统领域,现有的出版人才大多数不具有数字化出版的意识和能力,难以满足数字化出版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现有的出版程序和工作规范也明显不适应数字化出版需求。其次,数字化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缺乏资本运营模式的传统出版部门难以支撑。再次,数字图书出版的收益中互联网广告占有较大份额,电子书付费所占份额相对较低,这对传统出版观念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由于观念改变迟缓,以及缺乏人才和资金,新闻传播学图书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缓慢,要真正实现转型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数字化出版模式单一、转变形态有限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数字化出版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出版社与电子阅读器开发商合作,将图书内容与电子阅读器一起投放市场;另一种是出版社与网络平台开发公司合作,开启在线学习模式,提供数字内容服务。在国内,大部分数字化出版的方式不外乎对纸质内容进行复制,相对于国外“互联网+”模式,国内流行的“+互联网”模式要落后得多。比如新闻传播学图书,其数字化出版只是单纯将内容转变为数字形态。同时,纸质图书数字化业务收益甚微也让出版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

新闻传播学专著、论文等学术成果通常是纸质出版与电子出版捆绑销售。例如,中国知网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图书出版数据库,优质期刊一旦出版,中国知网便会对其文章搜集、编辑,进行数字化出版,但这种数字化出版方式过于单一。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出版资源分散、市场主体缺失、网络化程度低、集成度小,数字化出版能力较弱。相对于国外数字化出版的立体化开发、多种模式发展,我国数字化出版的线性结构需要改变。

3. 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目前,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的一个明显障碍是版权保护不力。由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拷贝和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同时,由于相关法律对数字出版物内容复制缺乏规范和限制,使得一些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另外,数字化出版涉及的利益方远多于传统出版,除作者和出版商外,网络运营商占有较大比例的出版利益份额,这是导致数字化出版转型困难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出版领域倘若没有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对内容直接生产者和出版者的利益保护不到位,必然会使数字化出版转型缺乏动力。

三、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的未来趋势与发展策略

1. 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的未来趋势

(1)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化出版并驾齐驱

当今的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市场中,纸质出版依旧占据较大比重,数字化出版则面临多重困境。传统出版虽然受到冲击和挑战,但不会迅速被替代。首先,在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中,教材教辅类图书的市场需求较大,其纸质图书因内容编辑全面、合理,比电子书更受追捧。其次,数字化图书出版数量逐年增加,其作用是对纸质图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纸质图书的市场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再次,当前数字化出版只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图书出版的内容,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字化出版链条,其盈利能力相对于传统出版方式要差得多。但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的格局将是并驾齐驱、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的革新和进步。

(2)优势资源聚合,垄断数字化出版市场

我国传统出版资源比较分散,相较之下,数字化出版呈现集中化特点,数字图书市场被几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数字出版集团垄断,其凭借人才、资源、平台的优势,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这种格局一时很难打破。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这些大型数字出版集团会不断扩大其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市场份额,强化其地位。规模化的数字化内容生产是确立垄断地位的前提,要形成规模化的数字图书生产,一是要具备强大的网络信息搜索、传输能力,二是要具备高效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而后者正是传统专业出版社所具有的优势。内容生产利益链上的良性互补合作,势必是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一种合理结构,其为催生数字化出版的业内翘楚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发展策略

(1)创新数字化出版流程

传统图书的出版流程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出版要求,必须进行出版流程创新。首先,要重视数字内容的选取,重视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扩展数字出版来源,扩大可选择的范围。其次,要依靠数字网络技术,开发数字出版编辑系统。再次,要把先进的印刷技术融入数字化出版中,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数字化印刷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将“+互联网”思维转换为“互联网+”思维。网络是一个大平台,是集生产、服务、管理、销售于一体的终端,单纯地把互联网作为平台的延伸难以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的革新,只有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数字化出版的内在模式,优化出版结构,重视出版内容,创新数字化出版流程,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化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优势整合,实现数字化出版与营销一体化

新闻传播学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不仅能满足受众对网络阅读的需求,同时为出版拓展了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出版的目的在于拓展销售平台,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数字化出版与营销的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实现一体化,就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资源,统筹传统的营销手段,在保留传统营销优势的同时,创新数字化营销方式。此外,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营销要实现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4]。受众可以随时了解新闻传播学图书的出版信息,出版社可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以此改善出版质量、优化出版流程。在数字化营销过程中,可以开展图书分众化销售。互联网时代,自媒体高度发达,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各异,新闻传播学图书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根据现实的市场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数字内容服务是数字化出版的营销方向,也是实现数字化出版与营销一体化的前提。

(3)构建多元化商业模式,拓展数字出版产业链

经济学家Elliot认为,商业模式简单而言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盈利=收入-成本”[5]。目前,我国大部分数字化出版仅仅是传统书籍内容的数字化转换,模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新闻传播学图书数字化出版应该将产品和服务定位于开放性、综合性的内容平台。首先,新闻传播学图书要打破单一的数字化出版模式,解决渠道平台障碍,利用互联网的用户资源和平台资源,创新模式与渠道,寻找数字化出版的新出路。其次,构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降低硬件成本和内容成本。数字化出版的收入不仅要从产品销售方面着手,更要在数字服务、增值服务以及广告等方面下功夫,建构合理有效的利益结构模式。再次,要创立多元化平台,聚合优势资源,拓展数字出版产业链,将出版机构身份由出版社转换为数字出版商,建立集内容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于一体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提升出版社的品牌价值,获得最大的盈利空间。

新闻传播学图书的读者,大多数是专门从事现代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高校学者、学生和媒体从业人员,他们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征有着更为深刻而独到的领悟。因此,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为引导,用“互联网+”的理论与技术重构数字化出版的模式与结构,唯有如此,才能打造新闻出版学图书的数字化出版特色,引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1]刘鸿英.中美两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及教材的比较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10.

[2]苏新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903-959.

[3]张景,高晓晨.我国高校教材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出路[M] .学报编辑论丛,2012:215-220.

[4]梁艺.探索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营销之路[J] .编辑学刊,2008(5):27-29.

[5]祖湘莎.图书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存问题与对策[J] .知识经济,2014(13):122-123.

旅游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旅游图书,数字化,市场

1 前言

进入新世纪, 中国旅游市场上升速度加快, 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 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与此同时,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旅游图书出版的繁荣, 从20世纪90年代末旅游类图书开始跻身图书零售市场开始, 经历了十几年的不断发展, 旅游图书类型不断丰富、制作水平不断提高、营销手段不断更新, 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进步。旅游类图书市场已进入成熟而稳定的发展阶段。

2 旅游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通过图书出版的一线实际工作经验, 以及客观具体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旅游类图书的出版市场呈现以下现状和趋势:

2.1 码洋虽略有下降, 但总体发展平稳

本月全国总体市场监控码洋为862635943.64, 上月为587420158.26, 去年同期为888888305.37。图书市总体码洋基本保持不变, 旅游类图书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发展现状。其中, 中国旅游出版社的旅游类图书市场占有率为13.89%, 在全国旅游零售图书市场中排名第二。

指南类图书的主体位置保持不变, 境内游图书的占有率仍在整个旅游类图书中保持第一。

境内游和境外游两大类构成了旅游指南类图书这个主体, 从目前市场在销和畅销的图书来看, 按不同目的地划分、按不同旅游方式划分的旅游指南类图书仍是最主要的畅销书来源。虽然有时我们会感觉,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很多读者会通过互联网搜集旅行信息, 图书的需求量会变小, 但其实网络的发展虽然对指南类图书有一定的影响, 但优质的指南类图书仍为读者所需要, 内容翔实、信息全面而系统的旅游指南仍能成为旅行者的必需品。所以指南图书仍是旅游类图书的主题。此外, 出境游的游客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加, 但境内游的游客数量更多也更广泛, 我国的人口基数, 以及迄今为止一些出境游的相关规定与手续的办理, 奠定了我国境内游的游客数量仍超过出境游的游客数量。《中国自助游》、《自助游中国》等图书多年位居旅游类图书销售榜首, 就连一些大品牌的境外图书出版机构, 也敏感地着手制作中国国内的旅游指南, 开辟境内游图书市场, 抢占境内游图书市场的现有商机。

2.2 绝对的细分时代已经来临。

细分包括目的地的细分和主题的细分。之前的出境游旅游指南, 大多以国别为划分, 并且都集中在超级大国或东南亚的国家, 而如今, 一些欧洲的小国或者非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旅行者的关注, 从而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境外游目的地图书。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沙巴”是马来西亚面积第二大的州, 因岛屿资源从2011年开始为很多旅行者所青睐, 以沙巴为唯一旅游目的地的指南图书意外跟随大卖, 市场反应积极, 成为目的地细分的一个实例。境内游也是如此, 之前的按省份分类的同时, 某些中小城市的指南也被制作出来, 其装帧和内容的制作都力求精美, 并确定准确的读者人群, 也收到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除了根据目的地进行的细分, 还有根据主题进行的细分。其中“地铁游”、“自驾游”、“单车游”等属于已经很常见的细分方法了, 而“徒步游”、“海岛游”等也开始兴起, 这种细分之下的旅游指南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进而成为畅销书榜单上的常客。

2.3 品牌的优势依旧保持, 个性化游记开始引领畅销榜。

近些年, 众多有旅游类图书编辑室的出版社都致力于品牌图书的打造, 无论是通过引进版权的方式, 还是原创的方式, 都力争进行系列性的开发, 也就是制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套书, 其目的就是抢占市场份额, 树立品牌观念, 培养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这其中有很多做得非常好的品牌, 如“中国自助游”、“走遍全球”、“孤独星球”、“**玩全指南”、“搭地铁玩**”、“中国最**的地方”等, 品牌效应凸显, 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 产生了连续的销售成绩, 并实现了出版-销售-再出版的良好运作, 经济效益明显。虽然这个过程中曾出现不少效仿和跟风的现象, 甚至产生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造成很多图书同质化严重, 但经过近2年的大浪淘沙, 优秀品牌真正保留了下来, 而那些跟风赚吆喝的图书也逐渐淡出市场, 毕竟, 市场是最公正而严肃的, 跟风不怕, 有品质、有区别、有深度的跟风会促进图书市场的发展, 而怕的是, 混乱、盲目的跟风, 虽然表面看上去风光, 却实则经济消息甚微, 也必将会被市场淘汰。常常关注畅销榜的人, 都不会对《走吧》、《哪里那里》、《背包十年》、《再忙也要去旅行》这样的畅销书陌生, 在过去的一年里, 这些个性化的游记占据着各大排行榜旅游类图书的前几位。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我们说凡事必有前因后果, 正是读者群的变化才产生了旅游类图书市场的变化, 70后、80后、甚至90后构成了旅游类图书的主体读者群, 年龄的偏轻化, 催生了个性化游记的热卖, 接下来的畅销榜, 将是传统与个性的博弈, 出版社应时刻把好市场的脉, 兼顾品牌与畅销榜, 实现名利双收。

2.4 设计重视功能性, 风格趋于时尚清新。

如果说以前的旅游类图书的版式设计重视展现, 那么现在的旅游类图书的设计则更重视功能性。从读者的使用功能出发, 装帧形式、版式设计应便于阅读与检索, 将景点介绍与实用信息, 甚至地图、贴士相结合, 给读者提供最直观的切实可行的旅游资讯, 是版式设计的追求所在。旅游类图书尤其应重视功能性, 读者购买图书的目的, 除了了解目的地风景资源以外, 更重要的是希望拿着书真正出去旅行, 所以图书要制作得实用, 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风格上, 由于读者群的偏年轻化, 所以可以设计得时尚清新, 传统的元素众多的封面设计也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针对某些主题, 或者特定读者群的书则可以量身定制, 为图书的整体效果锦上添花。

3 旅游类图书出版趋势

旅游是种极富个性的行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个性化出版物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多。每个旅游者都有不同的意趣和爱好, 传统的纸质出版比较被动, 它的版式、内容固定, 图书一经出版, 读者只能被动接受图书所提供的信息内容, 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 极大妨碍了出版社与读者之间信息的交流互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化是旅游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 一个以网络内容为中心的多媒体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电子旅游图书拥有信息更新快、互动性强、个性化等特点, 将大大提高旅游图书对读者的视觉冲击,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旅游信息的时效性问题。旅游图书出版者可以通过设立旅行知识专栏、旅行专家在线和读者社区等形式参与到旅游者旅行前、旅行中与旅行后的各个阶段。全程参与旅游者的信息行为, 为旅游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这也将成为今后旅游图书出版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晓春.浅谈自助游类图书的网络出版.中国出版, 2005, 6

[2]孔德蕴.旅游图书:小切口, 大发展.出版参考, 2005, 27

[3]易晓春.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 编辑学刊.2004, 6

图书出版现状 第8篇

1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发展分析

1. 1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含义

所谓的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主要是根据出版形式和语言方式上所体现出的主要特点。指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及在一些考试中,理解和巩固教材的内容以及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学习辅导用书。

1. 2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基本特征

( 1) 考试类图书大部分根据人教社的统一教材而编订的,也是全国通用的,但是品种丰富,除了早期的期刊、报纸、练习册以外,还有很多考试类图书涌现在教辅的市场上,并且效益和销量都是很可观的。

( 2) 考试类图书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练习册以外,还有习题集、教材精讲等各种形式的辅导书。

( 3) 大学生对于考试类的图书大致有了解,对辅导的用书开始大大的重视,于是就有了老师推荐买书的高潮,而学生自己也会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书籍,来提高自己考试成功率。

( 4) 考试类图书大部分由出版社独占,其中教育出版社和师范出版社的作用很大,很多人在出版社进货,在市场上销售,但是也有不少的民营书商与出版社合作出书,从而在辅导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 3全国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概况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中国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英语,这一世界性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良好的英语的考试成为了一项主流。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因此必须对英语的学习抓起,抓好英语学习是每个大学生想要通过考试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教育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考试的大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考。再到大学,英语都是一门必须要考试的科目,在大学的学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想出国必须通过托福、雅思的考试,考研究生要通过研究生的英语考试,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以及专业的英语,这些考试给出版社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考试图书市场。考试图书出版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的统计,全国英语类考试用书达到73. 5亿册, 总定价59. 3亿元, 其中英语考试类图书占33. 36亿,总定价为159. 09亿元。分别占图书发行量和总定价的49. 6% 和35. 6% 。全国的大学中因为考试需要购买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大约有8296. 2万人,这个数字足以告诉我们,英语类考试书的重要性,全民都在消费。

1. 4全国大学生英语考试类图书市场需求状况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逐渐接轨,那么在接轨的必要手段就是英语水平的掌握也成为重要的因素,所以也给出版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进而,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把英语教学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上来了,也强烈的使英语辅导的需求的激发,国家对英语的重视度下,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社会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加强,那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大学生对英语考试更加重视, 在市场上出现的考试用书越来越多。根据我们对大学生需要考试辅导书的调查来看,学生使用考试用书的主要目的是在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考试的实际目的。

由于大学中对于考试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辅导,只有自主学习,通过自己对考试用书的选择,来深入地去学习, 因此学生使用考试用书可以对考试起到很大的作用。综合的分析,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市场需求很大,需要出版社出版高品质的图书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 1同质化的现象严重,跟风的图书太多

市场激烈的竞争,市场的主体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从图书出版的情况来看, 英语考试类的图书同质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容方面。所有的出版社对于英语考试类的图书都是千篇一律,有的甚至连内容和版式都是相似的; 第二,出版社经营管理方面。各个出版社管理手段同质,营销运作也大致相同。图书的同质化危害很多,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者的利益,同样,也使得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考试类用书从原来的习题、练习册到现在很多品种的速成、速记等,虽然品种在不断的翻新,一方面是极大地丰富了英语图书的市场,开拓者也在增加,但是这种跟风的情况始终不能禁止,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还会削弱开拓者的地位,很难推出新品种的书。

2. 2品种泛滥,图书的质量有待提高

书店里书籍的种类很多,进去书店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在这些市场中关于大学生英语考试类的图书一种都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很多辅导的书籍的质量低劣、内容大部分雷同, 同时还会有错位的单词出现,使得购买者在对教辅市场中的混乱现象失去了信心。在这些考试类书中,真真假假地会出现名校名师的字眼,利用名师的宣传使辅导书取得好的利益,但是并不能保证长久。另外,英语考试类的图书在所有图书中的资料占的比例很大,形式丰富多彩,工具书、辅导用书等,由于英语的品牌效应,加上广告宣传的力度,英语辅导书有些出版的质量还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利益较大,出现了很多浑水摸鱼的人,从而使市场中的品种泛滥,质量差。

2. 3图书的营销渠道缺乏有效的管理

由于图书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英语考试书的发行还需要采取较为传统的模式进行,多层次分批发行,渠道也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具有一种典型的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层次多,渠道长的因素,阻碍了出版信息的及时交流,对图书的顺利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

3解决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 1对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创新

创新是每一种图书出版的灵魂,只有通过创新,图书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使命。从目前来看,英语考试类图书的种类繁多,创新是重中之重。 英语图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内容创新,内容的创新主要从内容、功能效用、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创新,只要对其中的一点能够掌握,那么就能为购买者提供新的使用价值,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完成图书的有效创新。形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纸质形式,可以将内容转化为数字和网络媒体的形式,积极地投入此类专业数据库的开设和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图书推向市场。

3. 2建立图书品牌,提高图书质量

品牌高度化建设,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新的品牌,提升品牌的价值,使购买者树立更高的认知度和审美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中,与其他品牌可以竞争,从而以独特的品牌占据有利的地位。品牌的广度建设,英语考试图书的品牌普及,其核心就是要扩大大学生,满足购买者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要制造需求,引导购买者,不断地在保证图书的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去扩大品牌的传播面,从而使得品牌深入购买者的心。

3. 3加强图书销售渠道的管理

管理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管理不一定非要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结合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就为管理有效。首先推动出版体制的改革,引进现代的企业制度,明确出版企业的经营主体是什么,从而根据具体事项需求管理的根本出路。其次应该采取统一渠道经营的方式,根据各批销售和零售店的经营特点,按照比例确定数量和合理安排区域分布,扩大图书市场概率,最大化发挥图书的品种优势和渠道优势。

4结论

英语考试用书,由于具有稳定的利润,所以一直是市场中抢夺的主要对象,但是这个利润的可观也让考试类用书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市场的混乱,同质化的出现,等等。但是我们相信,不管以后的辅导形式是怎么样,其都将成为我们考试用书中的坚定力量。本文在梳理了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含义、英语考试类图书的特征、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概况, 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考试类图书市场需求状况,在深入分析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对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创新、建立图书品牌,提高图书质量、加强图书销售渠道的管理,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英语考试类图书取得了很大成就,很多的出版社、文化工作者纷纷加入其中,这使得我国的英语考试类图书的品种和数量飞速地增长,市场繁荣兴旺。文章主要是研究大学英语考试类用书,首先介绍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接着分析大学英语考试类图书出版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图书出版现状 第9篇

1 媒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一位教授提出, 狭义上的媒体融合是指各种不同的媒介形式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广义上的媒体融合指的是所有媒介要素的融合, 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方式、媒体所有权、组织机构等等各个要素的结合、融合, 可以将纸媒、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形式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集中处理, 生成新的产品, 传播给受众。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速度的日益加快和各种现代化先进科技手段的发展, 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成为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网络媒体形式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国内媒体融合进程, 目前国内媒体融合主要形式为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单向融合, 即传统媒体在其内部发展电子板块。

现代化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成本急剧降低, 网络传输系统的数字压缩技术不仅具有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传播功能, 还能承担大量的加载任务。同时, 媒体从业人员可利用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与特点, 进行对原始材料的整合、加工、精炼, 提高产品质量和创作效率。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新兴媒体形式是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网络媒体和以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手机媒体, 新媒体形式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个人向所有人传播信息的新型传播形式, 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终端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自媒体、独立媒体、草根媒体等新的传播手段的产生, 丰富了信息传播形态, 促进了全社会信息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新旧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也为信息内容传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用户产品价值等提供了新途径。

2014 年8 月18 日, 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表明了政府对媒体战略、媒体格局进行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决心。因此, 2014 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由于各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 新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兴媒体出现之前, 传统媒体形式也就是主要媒体形式, 在信息传播领域形成了垄断。而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 利用新型表现形式转移了大量信息受众的注意力, 吞噬了传统媒体过去曾经占领的市场, 使其优势消失殆尽, 造成了如今传统媒体地位逐渐边缘化的局面。此次政府发起的媒体改革意在顺应当前媒体发展趋势, 从宏观结构上调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市场份额, 解决传统媒体行业中积压多年的制度落后、思想僵化等问题, 从顶层政策开始盘活整个媒体发展局面。

科技手段的进步成就了新媒体形式的诞生, 迫使传统媒体逐渐告别历史舞台, 互联网的迅猛飞速发展, 创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新型关系, 在平等、开放的新媒体平台上, 广大民众能展开更加广泛、高效的对话与交流。而随着新媒体手段的普及和发展, 资本流向也迅速涌向新媒体行业。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5 年6 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68亿, 排名全球第一, 其中手机网民5.94 亿, 占总网民数的88.9%, 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 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许多大型广告商正是瞄准了手机终端这一最新媒体形式带来的巨大商机, 将大量广告投放到微博、微信、APP以及各种其他手机客户端, 而传统纸媒和出版行业的广告投入量正在大幅缩水。资本投入选择方向的改变, 进一步促使媒体发展方向向新兴媒体形式的转移。

2 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图书出版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对媒体融合政策及相关措施的广泛实施, 图书出版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新兴媒体形式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产生的冲击及其带来的机遇、挑战, 部分出版单位针对当前媒体发展趋势对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改进, 但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制约, 当前的图书出版业媒体融合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有关部门、单位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和不足, 并及时予以改正。

与新兴媒体形式进行融合是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合的主要方向取决于新兴媒体的技术手段, 因此, 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电子平台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在图书出版产业改革进程中被反复提及。而数字化手段正是传统出版产业的软肋, 大部分图书出版企事业单位严重缺乏新媒体运营方面的技术和人才, 目前国内新媒体主要从业人员基本分布在网络通讯行业, 即使市场上存在一些图书类的新媒体形式, 也大多是各大网站的旗下书籍类频道, 而部分传统的大型图书出版单位虽有数字化出版物的发行, 但其市场规模仍难成气候, 甚至成为新媒体产业的廉价原料来源。究其原因是图书出版单位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对新兴媒体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充分、不彻底, 在商业机遇的把握和市场份额的占领上缺乏主动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 导致图书出版业媒体融合工作发展缓慢、滞后。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群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 许多图书出版单位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把握不好改革的方向和政策, 对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准把控不够严格, 导致出版行业中屡屡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兴媒体周期短、节奏快的需求倾向, 部分图书出版单位将纸质出版物生搬硬套, 产生出质量低劣的电子出版产品, 这种出版产品缺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无法在受众中产生共鸣。甚至有些出版商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对其他出版物进行抄袭、复制、模仿, 或针对热点事件和焦点新闻进行短期快速写作, 出版大量快餐式书籍, 此类书籍在出版市场和媒体市场中无法长期停留, 迅速被淘汰, 并给文化审美倾向及社会舆论导向带来了不利影响, 导致出版市场发展走向浮躁、肤浅的方向。

新兴媒体形式的融入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与高度发展、不断变化的信息爆炸时代进行紧密连接的契机, 这种连接使得图书出版行业对外界资讯更加敏感, 反应也更加及时。但这种敏感对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专业性、高端性和指导性构成了威胁, 许多图书出版单位开始逐渐根据新媒体信息所传达的市场反应和市场导向进行书籍类别和课题的选择, 倾向于出版更加符合大众口味和世俗品味的书籍, 放弃经济回报较低的专业类书籍、学术类书籍、高品位书籍市场, 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长此以往, 劣币驱逐良币, 品味不高的大众类书籍数量越来越多, 甚至充斥整个图书出版市场, 而高端的学术、专业类书籍则越来越少, 导致市场变得庸俗化、娱乐化, 失去其本应具有的对民众阅读方向所起的指导、引导作用, 以至于社会文化氛围也逐渐走向低俗、浅薄, 对图书出版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虽然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正加快速度吸收、接纳新兴媒体形式的先进技术手段并与之融合, 但新媒体的出现势必对传统图书业的市场份额产生挤压, 除了个别畅销书籍, 大部分图书的纯零售销售额都呈负增长趋势, 我国图书出版业正陷入十分危险的滞涨发展状态, 面对与新媒体形式的激烈竞争, 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明显处于下风。当前图书出版的主要类别为名家名篇、经典名著、外版图书以及网络红文等, 内容陈旧、同一, 编辑质量参差不齐, 且鲜有创新内容出现, 给读者千篇一律的感觉, 缺乏吸引力。而图书出版流程繁复、冗杂的特点也导致其从选题策划到分级审批, 从约稿审稿到印刷发行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繁琐的过程, 当图书出版时, 读者早已对书籍内容失去了兴趣。而新媒体则具有快速传播的优势, 能迅速对捕捉到的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并给予满足。同时, 许多传统书籍篇幅过于庞大, 容易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 相比之下, 新媒体阅读方式轻松、简洁, 更具有吸引力, 而传统图书占据空间大、不方便携带的缺点在新媒体形式的衬托下也更加缺乏竞争力。此外,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图书价格持续走高, 相比于新媒体非常低廉的收费甚至是免费阅读的形式, 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弱势十分明显。

3 结束语

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方向讨论的焦点, 面临当前的困境, 图书出版业只有充分融入新媒体产业发展, 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图书出版从业者发挥自身优势, 追求品质, 把握市场脉络和读者需求,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将新媒体技术手段融入产业发展, 实施数字化战略, 在严峻的出版业发展形势中突出重围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莉, 刘子龙.互联网时代湖北省传媒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出版科学, 2015 (5) :8-13.

[2]杜都.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企业的崛起与传统出版单位的转型应对[J].出版广角, 2015 (11) :26-28.

[3]曹继东.2013出版业:转型、升级、变革、融合[J].出版广角, 2014 (3) :17-23.

[4]王桂科.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传媒的新思维[J].中国出版, 2014 (17) :17-19.

[5]吴尚之.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新未来[J].中国出版, 2014 (17) :6-10.

[6]李法宝.论全媒体出版产业发展策略[J].编辑之友, 2010 (3) :41-44.

图书出版现状 第10篇

1 我国青少年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及不足

1.1 原创性科普图书占比不高

从我国当前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市场销售情况来看, 大多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引入, 如少儿科普图书排行前列的《世界上脏脏的书》《昆虫记》等, 均为引进型科普图书。其中英国和美国图书引进的份额最大、数量最多, 在我国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市场的影响力极大, 弱化了我国原创性科普图书的地位。

1.2 本土科普图书创造性不强

我国本土科普图书缺乏创造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内容雷同率较高。虽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科普类图书形式丰富、书名繁多, 但是由于受到作者资源、图书原创性等限制, 图书的内容大多雷同, 存在“换汤不换药”现象。例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虽然版本不同, 但是内容类似, 缺乏创新性;再有, 很多书籍存在科普知识点落后、图片质量差、严重抄袭与模仿等问题, 这些都阻碍了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发展;其二,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原创作者匮乏。一方面, 作者资源有限。青少年科普类图书既要求作者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 也要避免书籍的内容偏向理论化, 应做到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这就对作者的专业水平、文学功底等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创作要求高、难度大, 但是作者获得的稿酬较少, 在利益的驱动下, 撰写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优秀作者越来越少。其三,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编辑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编辑水平的高低, 将对图书的内容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我国目前大多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辑的水平欠佳, 策划能力不强, 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原创型图书种类少、内容陈旧, 再加上缺乏营销推广意识, 严重制约了本土图书的发展。

1.3 缺乏趣味性且说教性明显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应用与推广, 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则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以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多科普类图书说教性过强, 语言生硬, 缺乏趣味性, 影响了青少年的读书兴趣, 再加上图书中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点的描述与灌输, 没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内容, 青少年读者不能深刻掌握科学内涵。

2 我国青少年科普图书出版的创新路径

2.1 提升本土原创性及竞争力

实现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出版的创新与发展, 必须注重本土原创性, 提升我国科普类图书的市场竞争力。第一, 鼓励优秀作者加入到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创作队伍中, 提倡原创与创新。出版社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支持科普原创, 解决以往青少年科普类图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实现图书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步化。第二, 出版社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和互动, 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普转化, 鼓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积极投入到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写工作中;第三, 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加入到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辑队伍中, 出版社要意识到图书编辑的重要性, 定期开展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培训, 帮助编辑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增强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 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编辑更多优秀的青少年科普类作品;第四, 注重青少年科普类图书选题的先进性、创新性。若想确保本土原创性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对于图书编辑来说, 要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话题, 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 对科学知识具有一定敏感性, 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素材, 准确定位市场需求, 才能编辑更多优秀的图书作品。

2.2 注重塑造科普图书的趣味性

首先,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出版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社会阅历、思想水平等, 注重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去成人化。图书的内容和形式尽量生动活泼, 如采用卡通连环画的形式, 做到寓教于乐, 吸引更多青少年读者;其次, 图书中的内容要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相一致, 遵循“深入浅出”原则, 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既不能过于浅显, 也不能过于复杂难懂, 否则将影响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利于传播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再有, 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 注重精美的装帧与设计, 对推广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具有重要意义。出版社应培养一支专业的美编队伍和绘画队伍, 提升书籍的插画质量、封面设计水平等, 还可摒弃传统静态的文字模式, 整合文字、图像及音视频等, 通过片段、影像、游戏等多种形式表达图书中的内容。

2.3 切实提高科普图书的推广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做好图书推广工作至关重要。首先, 注重图书出版的品牌优势, 如通过著名的图书作者进行图书宣传, 发挥大科学家的名人效应等, 获得更多读者对图书的认可与支持。其次, 掌握正确的图书出版时机。例如, 青少年在寒假和暑假期间时间充裕, 是阅读课外读物的最好时机, 因此可以选择在寒暑假、春节前后出版和销售科普类图书, 促进发行量和销售量。再有,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推广, 也要积极应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 邀请著名作家撰写书评、举办丰富多样的科普类活动等, 通过活动让青少年及其家长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促进科普类图书的推广与销售。

2.4 相关政策加大科普图书的扶持力度

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发展, 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提升青少年科学意识与科学素质, 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出版部门, 都要重视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出版工作, 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 如多举办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评奖活动, 对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出版中具有重大贡献的个人或单位予以表彰, 支持出版更多优秀的科普类图书, 增加图书出版经费, 保证图书出版的质量。

摘要:在新形势下, 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基本国策, 意识到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 对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而科普图书作为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灌输科学思想的重要渠道, 对青少年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青少年科普类图书为例, 深入探讨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科学素质,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郭燕春.反思少儿科普图书之困[J].出版广角, 2012 (10) .

[2]马桂琴.对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思考[J].出版与发行研究, 2014 (5) .

[3]谢琛香.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及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 2012 (8) .

[4]张平, 罗子欣.当前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思考[J].编辑之友, 2011 (6) .

[5]陈海珠.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图书出版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图书;现状;对策

【作者单位】葛雪珍,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我国体育图书出版市场并不兴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我国体育图书的出版热潮。不过,这股热潮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恢复了平静。体育图书出版的不稳定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探讨我国体育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寻求体育图书的发展道路,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体育图书的出版功能

1.满足人们的体育信息需求

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竞技体育。李娜、林丹、郭晶晶、姚明等都是优秀的竞技体育代表者,也是广受欢迎的体育偶像。体育图书介绍的体育明星、体育文化、体育艺术,都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获取竞技体育信息的精神需求和信息需求。

2.传播体育文化

体育图书有着显著的体育信息、体育文化传播功能,体育图书中的体育信息是体育出版单位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了解体育领域的种种信息,进而提高对体育观念、体育价值和体育道德的认识和了解。

二、我国体育图书的出版现状

1.传统竞技类图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较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图书出版仍旧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体育图书内容也较为老化,传统竞技体育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类型的图书仍旧在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以我国几家体育类大型出版社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多是体育理论书籍和体育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虽然很早就制定了完善的数字化发展策略,但是仍旧以纸质竞技体育类图书为主,只不过图书的类型更加多样,图解更加生动和到位而已。可以想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竞技类图书仍旧是专业体育图书出版社出版经营的重点,只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体育图书市场中谋取发展,竞技类图书的策划、营销工作会更加细化。

2.健身健美类体育图书异军突起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美健身类体育图书如瑜伽、健身操等体育图书也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身瑜伽》《减肥瑜伽》等瑜伽图书几乎每个月都要重印一次,人民体育出版社一本有关瑜伽的书籍也销售将近20万册。健身健美类图书的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3.时尚类体育图书更受欢迎

在体育图书出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时尚类体育图书也成为体育图书出版市场的新宠。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滑翔伞飞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单排轮滑》《山地自行车》,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休闲健身丛书》等,涉及滑翔伞、轮滑、高尔夫、攀岩、射靶等时尚户外体育项目,装帧设计别致,受到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欢迎。许多出版社瞄准商机,也开始进军时尚体育出版领域。

三、我国体育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体育图书出版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如许多出版社过度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降低了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只以图书经济效益来考核编辑及业务人员的工作绩效。此外,许多文化行政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出版管理规定,降低了出版资格审核标准,出版单位在体育图书出版发行的管理上也存在诸多漏洞,选题论证、责任编辑、责任校对、次品召回管理机制都不够健全。

2.专业人才缺乏

体育图书出版发行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是许多出版社在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上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资金支持。近年来,一些出版单位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机制和措施保障不完善,难以吸引、挽留住高素质出版专业人才。目前,许多体育图书出版单位的策划、编辑人员大都以非专业体育图书出版人员为主,体育图书出版创新动力不足。

3.图书质量和版权问题

在短期经济效益的诱惑下,许多图书出版社都走上了迎合读者肤浅阅读需求的道路。一些体育图书策划、编辑人员一再降低质量和选材要求,目光短浅,导致体育图书内容跟风现象严重。同时,许多图书出版社缺乏版权图书开发、管理经验,在体育图书跨文化出版上缺少市场化运作经验,常常发生版权纠纷。

四、我国体育图书出版的发展对策

1.健全体育图书出版管理机制

我国体育图书出版要遵循图书的发展规律,做好图书信息资源采集工作和图书管理规划布局,根据社会和民众需求制订体育图书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公正完善的体育图书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出版社首先要建立体育图书选题论证制度,在体育图书出版前,出版社应要求图书策划、编辑人员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读者群的喜好,形成开题报告,对图书的内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其次,实行稿件三审制度和责任编辑制度,强调图书出版、策划人员的审读职责,要求他们对作品精雕细琢,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再次,推行责任校对制度和样品检查制度,认真执行每一道出版程序。

2.走体育图书数字化出版道路

进入数字时代,我国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图书出版社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走体育图书数字化出版道路,以弥补传统体育图书出版的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出版社抓住数字化发展契机,利用数字化、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对体育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化编辑,研究体育图书数字化传播形式,同时加强体育图书出版数字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如出版社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体育信息进行深加工,并通过网络、手机等将体育信息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读者;建立相应的体育图书出版网站,通过诸多体育网站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拓宽体育图书发行渠道;将动画、辅助软件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形式应用于电子体育图书出版中,对图书文字信息进行补充,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

nlc202309030710

3.提高出版发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体育图书的出版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出版发行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具体来说,出版社要加大策划、出版、营销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图书策划、编辑能力突出且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体育图书出版发行需求。出版社要通过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参加短期培训、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等,提高编辑人员的图书策划能力和数字化图书开发能力。与此同时,出版社要进一步完善内部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内部专项培训、绩效考核结果与人员薪酬、晋升等直接挂钩,营造一个你争我赶、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出版人才队伍。

4.提高图书出版发行能力

读者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出版社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出版发行方向,生产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读者需求的图书。首先,出版社要考虑不同层次、职业、年龄段的图书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图书出版形式,制作更多深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其次,图书出版管理部门要树立国家化发展意识,加强版权贸易法制建设,促进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此基础上,出版社既要争取更多的图书版权豁免权,还要加强图书版权管理,以规范图书出版秩序,提高经济效益。

正如安南所说,体育是一种世界语言。体育图书的出版能传播体育知识,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同时,体育图书诠释着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彰显着体育的人文精神。研究体育图书出版的发展,能促进体育精神与主流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发展。

[1]刘锡梅,孙平波.论竞技体育战略抉择——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探骊[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

[2] 李宗浩,金宗强等.“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3] 陈玉忠.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农民工体育问题的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

[4] 苏小霞,吴贻刚.近十年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分析——对《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的内容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5] 张天彪,李庆友.社会体育专业技术课课程设置现状研究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E-Busines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Government (EEEE 2010) Volume 2[C].2010.

图书出版现状 第12篇

一、纸质图书的媒介形态不会被电子图书所替代

电子图书的媒介形态难以完全代替纸质图书,这是由媒介系统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不同媒介形态的独特功能所决定的。

1.媒介系统的发展规律表现为新旧形态叠加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主体符号系统是一样的,以静态的文字符号、图像符号为主,它们只因介质不同而形态有异。媒介系统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新的媒介形态、媒介工具对旧的媒介形态、媒介工具只会叠加,不会取代。“新的传播革命爆发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随之抛弃,而总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又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之中。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似乎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好像更符合互动互助、共演共进的原理。”⑤

任何一种新媒介技术推生的新媒介形态都对倚赖原有技术的传播媒介形成过巨大冲击,电视的新兴一度引起人们对广播生存的疑虑,网络的横空出世也对电视市场产生了一定争夺,无线互联网络的飞跃发展分流了固定互联网络上的访问量,但传播媒介的进化不适用丛林法则,每次媒介变革的结果都是共进、互补,有时一种新的媒介取代了传统媒介的某些使用领域,但也会激发传统媒介形态的自身演进。新的媒介技术也会给传统媒介的延伸提供新的机会,例如电视借助新的介质由无线电视发展到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以及网络电视,广播在网络介质上也找到了新的伸展空间。

纸张媒介经历了电子媒介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固定网络时代创造了出版量和销售量的双高,在移动互联时代,纸张媒介有一定的分化,但不会被简单地替代。在网络技术的耀眼光芒下,印刷工艺也在不觉中突飞猛进着。循着历史的经验和规律,我们相信:电子图书也许将分离纸质图书的部分占有域,但纸质图书形态不会因此而消亡,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将长期共荣、复线发展。

2.每种媒介形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所有新旧媒介共处共存,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不断丰富的媒介系统,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会带来媒介系统内媒介功能的调整和整合,但媒介系统内的每种媒介形态都由特定的技术手段为支撑,都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新的媒介迅猛冲过来时,我们容易看到旧有媒介的缺陷,而冷静下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它起着许多默默无闻、我们长期因习惯和想当然而忽略的独特作用。一种媒介的优势凸面,往往是另一种媒介的功能凹面。

具体到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使用,我们可以体验到它们不同的功能优势。纸质图书的优势面在于:稳定长久的保存、自然环境下无条件便携、能呈现高精度的图片、注解笔记方便、对书籍历史形态的承载等,所以在无电条件下的便携书,需要反复勾画、视觉消耗度高的学习书,以及精美度要求高的画册、电子文档的校对备份、古籍文献保存等领域,纸质图书具有它难以替代的应用地位。

而电子图书的优势面在于:信息密度大、存储空间小、可随机检索、可异地快速传输、自然物质消耗率低等。所以,需要方便检索的工具书,在有网络覆盖时的联机下载,有电条件下的多本次便携阅读,纸本书籍的备份存储等领域,电子图书具有它独特的应用地位。

不同的媒介满足了人的不同细分需要,使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了更贴近需求的选择。我们想快速检索时会求助电子书,陪孩子读童话时会选择纸质书,办公室的我们、城市里的我们也许常常在看电子书,而在自然野外的无电环境下旅行,我们恐怕仍然得用纸质地图。有戏剧意味的是,我们在生产电子图书的过程中,必然消耗多份纸质打印本用来校对和审读,正是不同媒质的独特功能带给了我们不同的细微满足。

二、电子图书出版仍然将遵循出版传播的固有规律和体制

电子图书所倚赖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具有多向发散性、交互性、传播便利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传媒机构的传播垄断,使得大众有了相对自由和平等的发表渠道。由此,网络媒介的资本方和网络传播的参与者都开始构建这样的理想:每个人都能成为自由发表的作家和出版者,个人将与机构一样成为出版主体甚至取代机构。这个理想真能成立吗?答案是否定的。电子图书的出版仍然将遵循出版传播的固有规律和体制。

1.完全的发表自由将导致信息泛滥,侵害公众接受合理信息的权利

发表自由、出版自由是在观念市场严重受禁锢的历史语境下提出来的,思想禁锢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是在表达渠道多元化、相对传播自由的环境已经建立的网络时代,绝对的发表自由所带来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

完全的发表、传播自由,意味着绝对的信息泛滥成灾。信息泛滥将致使真实的、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虚假的、无关的、无使用价值的信息所淹没;将致使大量为搜索、筛选信息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资源白白浪费;最终将严重侵害公众在合理的时间接受合理价值信息的权利。正如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⑥

学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对信息泛滥忧心忡忡时,他们面对的主要是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而这些上一代电子媒介所发射的信息与当今网络媒介所生产的吨量信息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藉由电子媒介的自我发表、自助出版、自由散播,张扬了个人表达的愿望,也产生了太多无用的垃圾。无用信息是泛滥之源,是对他人的侵害,遏制无用信息的产生需要传播体制的约束,需要媒介组织、传媒机构的过滤和协调控制。

2.单纯的媒介技术不会改变出版传播的固有规律,电子图书的出版主体仍然将以专业的出版机构为主

新的电子媒质为一直对传统出版体制、机构颇有微辞的社会公众进行门槛较低的个人发表提供了可能,而资本吸引能力强的互联网企业为了更多赢得原创的内容资源,也纷纷开发自助出版平台,如亚马逊公司的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平台,巴诺连锁书店旗下子公司推出的Nook Press平台等。

个人自助出版不同于简单的网络张贴发表,出版就意味着作者要保证内容的编辑质量,要精心设计制作版面,要制定价格,要维护版权,要市场宣传,要准确分发,要扩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事自助出版的个人也是微型出版机构,但个人代替不了出版传播组织所必须负载的公共功能、专业功能。

出版传播机构,无论是公营还是私营,它都是一个社会公共机构,动用了一定的社会制度、法律、经济资源,同时也必须负有社会效益责任,它起着对信息进行检查、评价、提炼、加工、导向等正确过滤的作用。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所倚赖的媒介技术不同、媒质不同,但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实质没有变。图书出版机构必须执行对文字、图片进行编辑、修正、技术规范处理的专业功能,还要遵循市场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宣传、推介图书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服务,协调这些功能并完善执行,需要专业分工、集体合作,这样才能生产高质量的出版作品,保证知识信息的有价值传递。

在自助出版发展的早先阶段,我们看到它的优势是——出版周期较短,作者有主导和控制权,作者最大化拥有版权,版税较高、支付较快,而它的劣势是——生产过程复杂使作者压力巨大,难以进行实体销售,质量不佳。⑦但随着自助出版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作者们发现自助出版的某些优势变得难以言说,比如以作者为主导权付出的代价是一颗操碎的心,作者的所谓最大化拥有的版权和版税其实处于网络平台日益垄断的阴影之下,不知名的普通作者即使付出巨额的营销费用,也难以让自己的作品不被淹没,而它的劣势依然严峻,“很多人还在庆幸进入平民出版时代的同时,自助出版行业的泡沫已经大量存在”,“因为自助出版的很多作品质量平庸,存在严重的虚假繁荣。”⑧过度的自助出版,就是一种新形式的信息泛滥。

自助出版是传统出版模式的多元化的有效补充,但个人化、去机构化不可能成为出版的主流。随着自助出版的发展成熟,可以预见,这种个人出版模式本身将越来越被专业机构所左右,单纯的媒介技术不会改变出版传播的固有规律和体制,电子图书的出版主体与传统图书的出版主体不会有什么本质不同。

结语

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性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电子图书的媒介形态能否代替纸质图书,二是电子图书出版能否形成不同于传统图书出版的模式和体制。实质上,这一是关联到社会生产力的问题,二是关联到社会生产关系的问题。媒介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没有脱离政治、经济关系的生产力,没有脱离政治、经济因素的媒介技术,新的媒介技术总是最终被控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力量所掌握,技术本身不能左右它的社会效用的方向。认为新媒介技术的交互性将带来媒介形态和媒介机制质变的观点,本质上是一种夸大媒介技术社会作用的类似电子乌托邦的思想。

从媒介形态和媒介机制两方面来说,电子图书出版都难于全面替代传统图书出版,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不仅是曲折而缓慢的,并且最终将是局部的,纸张介质和纸质出版将长期存在,电子图书出版将在传统图书出版的侧翼并行发展。

摘要: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性,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电子图书的媒介形态能否代替纸质图书,二是电子图书出版能否形成不同于传统图书出版的模式和体制。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不可夸大,从媒介形态和媒介机制这两方面来说,电子图书出版都难于替代传统图书出版。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不仅是曲折而缓慢的,并且最终将是局部的,电子图书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将长期并行、复线发展。

关键词: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出版

注释

1叶颖.国外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J].出版参考,2000(19):14

2(3)(4)[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M].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49,63,65

3(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

4(6)[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梅艳译,姚琮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

5(7)刘蒙之.美国自助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评析[J].现代出版,2012(06):63-67

上一篇:后备保护下一篇:校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