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2024-06-28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精选12篇)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1篇

一、巧教乐学

思想政治教学贵在得法, 得法之妙在于巧。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同理, 无巧调动不起学生乐学的兴趣。曾国藩曾说:“有气则有势, 有识则有度, 有情则有韵, 有趣则有味。”如何才能教得巧, 而学生乐于学, 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灵气”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落实“学路优先, 因学巧教”。

“学路优先”是相对于“教路优先”提出来的。在我们习惯的教学中, 钻研教材, 准备资料, 制作课件, 都是精心设计“教路”, 以力求把自己知道的、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以“教路”作为思考点和出发点的教学, 往往忽视学习的主体, 导致学生游离于教学之外。“学路优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前的预设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路进行, 课中的生成始终围绕学生的习得和变化展开。因而在教学中, 我们始终会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概念、技能和态度?某一主题中哪一部分是学生较难懂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兴奋点在哪里?从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 把学生的乐学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

因学巧教, 是“致力于乐学的教学”, 在动态的课堂中巧妙地激励、唤醒、鼓舞, 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 在具体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可以导语巧设, 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 激发学生心海的波澜, 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兴趣巧启, 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简便易记的歌谣、各式各样的活动,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巧提,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知识的重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卡壳处、练习错误的疑难处等选择启发点, 巧提问题, 开启学生的心智,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难点巧破, 如信用卡是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难点, 布置学生看看父母的信用卡, 在超市、银行用用信用卡, 比纯粹讲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巧排, 对各类活动周密计划、科学组织、灵活安排;收尾巧收, 通过提纲挈领、构建知识框架, 概括总结、强化重点难点, 问题讨论、引发课外探究等多种方式, 圆满结课, 使教学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二、少教多学

初读余文森先生《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 精赞“少教多学”高瞻远瞩。深入研究, 才知道“少教多学”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300多年前,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2004年, 在新加坡国庆大会上, 总理李显龙要求全国教师教得少一点, 以便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 即“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确实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富有睿智的教学理念, 也是根治应试教学顽痼的良方。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 漠视学生主体地位, “满堂灌”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不少教师霸占讲台, 擅长于滔滔不绝, 点点面面都要讲。唯恐不讲学生就不知道, 考试就考不好, 认为不讲就是教学失误, 常常感叹我都讲了, 殊不知, 教与学不一定成正比例, 教师辛辛苦苦地教, 学生不照单全收是一种常态。特别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和知识, 更需要智慧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是学生因学养成的, 而不是苦口婆心“教”出来的。

“少教多学”, 要改变传统教育下存在的教师作用“半径”过长, 侵占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时空的问题, 合理勘定教师作用的边界, 为学生留下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构建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保障机制。要确立“洗课”意识。一“洗”目标, 精心筛选最重要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扎扎实实解决一两个问题。二“洗”内容, 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把那些讲不清的内容删除、讲了对学生无益的内容删除。三“洗”形式, “洗”去表演的成分, 重视课的实质, 克服教学“华而不实”弊病, 提炼课的含金量。“简约而不简单”, 只有“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朱熹语) , 通过对课程的化繁为简、深度挖掘, 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还学生的操作权、猜想权、思考权、表现权、计算权等, 才能形成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保护学生求知的天性和探究的本能。

三、不教而学

最好的教是不教, 最好的学是自学。2009年教师节, 温家宝总理强调, 教育教学要“坚持启发式教育, 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用心, 善于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奋发向上,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 他们才可以离开教师, 才可以超过教师, 才可以成为人才”。

教学的最高境界, “是为了不教”, 要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叶圣陶语)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志向。爱因斯坦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然的精神, 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但是如果渴望达到这个目标的信念是强烈地活跃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 我们就不会缺少干劲去寻找达到这个目标并且把它作为行动的方法。其次, 要善于“铺路搭桥”, 让学生掌握“自决”“自辨”“自奋”“自探”的方法, 激励学生在自学中完成教学目标,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搭好合作学习的平台。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次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并表现为一种可贵合作的品格。合作学习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形成, 需要学校、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或在课堂上随时养成。合作学习能力培训到位, 小组集体学习的优势才能有序发挥。同时, 生活处处有学问。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 要读自然、人生这浩如烟海的无字书, 要把自己的脚印投放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 去观察、去体验、去顿悟、去历练, 以增进经验, 取得知识, 丰富人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第2篇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改革中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学科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教学开放活动,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以下课堂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应注意情感运用。

1.1关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内容中,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热情,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激情,有对生活的甜美憧憬之情,有对革命先烈的感激之情,有对回馈社会的报答之情,有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手足之情,有对祖**亲的热爱之情,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之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要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自己先要进入“角色”。在课前准备中,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把它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些感染,也体验这些。”

1.2关注课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师生情感的和谐又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融洽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情感投入源自对学生真挚的爱。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爱”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对于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达成与当代高中生的情感共识。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上的认同能促进学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融洽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中。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新课标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课程重要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这些精辟论述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笔者认为,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使政治课失去生机和活力,成为一潭死水。不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改革,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同时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现在的政治教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构思,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探究,这样学生就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4.关注时政热点,拓宽知识面。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3篇

一、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学生情感

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和行为动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学生的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情感的活动、和谐的氛围、愉快的情绪,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事。例如,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堂课,教师免不了要有一段开场白。有的教师的开场白成了心理沟通课:和蔼可亲的笑脸、循循善诱的话语、大方得体的动作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理上接纳了老师,使政治课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有的老师则出于便于以后对学生管理的目的,将政治学习动员课变成一堂“法制课”,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无限的威严,其结果是使学生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或极其反感。

创设和谐氛围,还需教师有大度之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长过程中的学生难免要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场合,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诚心改正错误。而尖刻的语言、粗暴的手段,不仅会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无能,伤其自尊心,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1.运用成功激励,激发学生兴趣

动机源自于需要。正常的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正当的动机导致一定的行动。学生尝试成功,才能保持学习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内在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的成长环境的差异,学生在学业发展上呈现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分层教学,并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亮点,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2.创设情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个体的发展只有通过学习的参与才能完成。不参与或部分参与都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要想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动参与。具体做法如: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所要讲授内容,设计各种课前导语,如激情式、启迪式、悬念式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设知识“悬念”。平淡无奇可能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急于消除悬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时政点评,此活动不仅能养成学生关注时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启发学生思维,尝试创新

1.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质疑是创造的种子,也是创新的起点,前苏联学者鲁宾斯坦说:“思维总是起源于问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这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如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可引导学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作答。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整合了基础知识、开拓了解题思路,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实际、明理导行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政治课教学就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社会,初步培养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如:针对近几年日本篡改历史,日本首相等高层领导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等不利于世界和平的行径,可引导学生揭实质、谈危害、献策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小议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4篇

1 认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结构

思想政治课既遵循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又要遵循中学德育的基本规律, 具有德智双重性。因此, 思想政治教学的外延更广,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显得非常灵活, 我们把这种灵活的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两点双线圆圈式”。“两点”为知行两点, 即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两个内容;“双线”为情意双线, 即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练道德意志要始终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它们不单独组成一个教学环节;“圆圈”表明知情行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多端性, 任何一种心理成分都可以做教学的开头, 也可以是教学的结尾。当前思想政治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品教学结构, 它明显地体现了知行两点, 但要注意:千万不可忽视激发情感和磨练意志的有机渗透, 否则, 上课就会枯燥无味。

2 掌握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一堂课中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的确定和语数课教学重点确定是有区别的, 语数课教学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则是由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决定的, 因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源除学校之外, 还有社会和家庭。因此, 每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前, 学生对将要接受训练的道德法律观念既不是完全掌握, 也不是完全陌生, 而是处于一种知行矛盾阶段。这种知行矛盾有时表现为有知无行, 有时表现为无知有行, 有时表现为无知无行。因此, 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阶段, 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 进而确定教学重点。若学生是有知无行, 则教学重点要定在导行上;若学生是无知有行, 则教学重点要定在明理上;若学生是无知无行, 则教学重点要定在知行并重。

3 平等着待学生,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 渴望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 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 平等待人, 反对教师对某些学生偏爱, 要求师生间的平等, 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 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 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平等竞争, 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 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 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 虽然也讲究讲和练的结合, 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 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因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因此, 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 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 在讨论中各抒己见, 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 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4 理论联系实际, 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心灵交融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 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 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 会碰到许多矛盾, 诸如代沟问题、好心反得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 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 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 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 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 观点不尽相同, 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 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 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 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 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 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 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应给予他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 不压制, 不讽刺, 以理服人, 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 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5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 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 在尽情地灌输, 即使让学生讲, 也不能与自己意见相左。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 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 目不斜视, 不得随便乱动, 不许私下讨论,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体现?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 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 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 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第5篇

3.1多媒体教学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讲解“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系列李嘉图的图片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入的作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与李嘉图相关的,另一方面,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外拉伸到课内,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2探究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大都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3.3“导师式”教学法: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实现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可以采用“导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负责一个课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课文预习、教案撰写以及PPT制作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抽到该课题的小组的学生完成整节教学内容的讲解,由其他组的学生负责补充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及补充。这种师生互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营造舒适、欢乐、轻松的教学环境。

4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语言艺术等问题,教师分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导师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变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2]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6)

[3]田丽萍.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教育革新.2008(11)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探析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探究学习,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这也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因此,创设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情景,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而感性认识则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此外,教学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增知长才。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而又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后衔接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以便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由此可见,只有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而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恰恰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根据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政治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图文声像”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

图文声像作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等特点,诸如音乐、故事、漫画、视频等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课题、活跃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易于理解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呈现真实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政治知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和漫画呈现的,并且音乐、漫画、图表、文字也成为考察学生能力试题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图文声像作品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以“语言动作”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也能够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教师通过运用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平淡为生动,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而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深刻,而且把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不易遗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辅之以姿式,通过打手势,能够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也能够使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以“模拟实践”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

模拟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创设模拟实践情境应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模拟实践环境,然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之教师的指导评价,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实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巩固了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实践能够亲身体会实践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

(四)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其中以“热点问题”效果最佳。众所周知,政治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社会热点问题涵盖面广泛,包含社会生活热点、社会时政热点等等,所以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贴近生活实际,不枯燥,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也有利于理论联系于生活的实际。

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上述类型并没有穷尽教学情境的外延,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7-01-0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戴汝潜.情境教学——情境教育[J].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

[4]翁祖乐.课堂教学要营造情境教学氛围[N].中国教师报,2003-02-23.

如何激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7篇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有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动态的体系,难免会出现种种不和谐音符。而教师凭借教学机智,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在擦黑板,粉尘弥漫,不少学生大吵大闹、跑来跑去。我本想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是讲环保问题,便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看,这里风景独好,粉尘飘飘洒洒如飞雪,教室吵吵闹闹像闹市。”学生不知道我的用意,便默不做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说:“这种环境下学习能行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行!”“那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环保问题。”

二、引进时事新闻,让课堂活起来

比如有一个同学介绍了有关超级女生的新闻。关于超女各大媒体早就进行报道,炒得沸沸扬扬,同学们也非常关注。在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有些同学是超女的热心fans,有个别同学甚至非常迷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排斥,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地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超女?”这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问题,全班同学都加入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我引导学生看到超女积极的方面。许多同学认为她们积极乐观,很有个性,但我们应该把握住现在的有利时机,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才不会错过,才能把握住。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调整教学战术,让课堂动起来

有一次上复习课时,我让学生看书识记主要知识点。那天天气阴沉,很多学生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迅速改变“战术”,让学生自由组合,二人一组,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检测彼此记忆知识的效果。结果,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还有一次,在评讲一套试卷试题时,我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相当被动,等到老师点到名字时才站起来,而且声音很小。这样,既影响了试题评价进度,又不易于发现学生解题思路中存在的问题。我马上宣布了一个比赛规则,分成男生、女生两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的解题思路更清晰、回答问题更积极、声音更洪亮。谁正确地分析了一道题后,我就在黑板上划上一面红色小旗,下课后计算出比赛结果。我还煽动性地作了赛前动员:“男生们,努力吧,失败了怎称‘男子汉’!女生们,加油吧,‘巾帼不让须眉!’”结果,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为同性群体增光添彩,争得荣誉。一个男生刚回答完毕,马上就有女生举起了双手,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所以,当教学活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应变力、组织力,转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追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

四、善用趣味案例,讲活理论知识

我在讲解“新时期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洛克菲勒与一毛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的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9亿5千万。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悉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分钱。服务生不禁埋怨起来:“如果我像你那样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这位亿万富翁对金钱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通过这个精彩的故事,我是要让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知道“积少成多,万涓成河”的道理,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但约翰·洛克菲勒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不要忽视一毛钱——这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表现,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伟大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五、结合当地实情,跳出书本圈子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实践性,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一课时,我结合我市开展“争创国家文明城市”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收集家庭、社区、街道、商业区、景点等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整理邮寄给相关单位;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青少年如何为家庭、校园的环境保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怎样为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做贡献”等讨论。这一系列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情感体验机会,学生反应强烈,讨论气氛热烈,学习兴趣高昂,决心向陋习告别,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升华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实现了知行统一。的确,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对书本知识理解透彻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懂得了要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必要性,从而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渴求,并对学生将来的行为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摘要:笔者认为一堂没有激情的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上得激情澎湃。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激活课堂的具体方法。

给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8篇

但是,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 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 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 缺乏主观能动性, 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 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那么,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怎样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给力, 这就需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 使课堂鲜活起来, 让学生生动起来。

趣味导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时, 引用了一个笑话:小弟从电视上学了一句话:“是, 老大!”如爸爸叫他端茶, 他说:“是, 老爸!”妈妈叫他吃饭, 他说:“是, 老妈!”一天, 外婆从乡下来看我们, 带了大包小包, 叫小弟帮忙, 他爽快地回答:“是, 老外!”学生们哄堂大笑, 顿时明白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时候,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 让同学们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寓教于乐并且印象深刻。

悬念期待。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唤起学生兴趣, 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学到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有些学生不求甚解, 为此, 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 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 这样, 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到困惑的地方, 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 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先让大家议论再告之答案, 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唇枪舌战。可谓理不辩不明, 事不说不清。例如在讲到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中的金钱观的时候, 开展了辩论会。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热情备战, 跑图书馆、上网查资料。虽然大家搞的辩论会在形式上不够规范, 但他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 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并且融洽了师生关系, 密切了同学关系。最重要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了科学的金钱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让大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完成了课堂的知识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情感培养目标。

情景再现。当课堂上需要举某个故事作为例子时, 不是教师口述, 而是让同学们来表演。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以让其增强主人翁感, 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 则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创设“虚拟剧场”, 开展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 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 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时候, 可以让同学们模拟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在请其他同学对每一种心理加以评说, 这样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 什么是错误的消费观, 大家马上一目了然。

激情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入情入境, 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从而在思想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教师强烈的情感, 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开启学生情感的心扉。当然教师的这种情感必须是真挚的, 只有真挚的情感才是感人的;虚情假意的情感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 在讲到哲学常识中“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时, 一部分同学虽然嘴上不说, 但心理的确在想“人性自私论符合历史现实”。为了让大家情感上有认同, 当时讲了唐山十三位农民的事迹:2008年初, 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没有上级号召, 也没有组织要求, 河北唐山十三农民兄弟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 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救灾8天, 花了近3万元。5月12日下午, 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商量后, 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 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同学们见此情景, 深受感染, 深刻的认识到“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 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情怀顿然而生。从而, 达到了知识教育同情感教育的“双赢”!

时事现报。所带班级内有大部分同学是住校生, 住校生在学校又看不上新闻, 对于时政题目很是茫然。所以每天以跑校同学作值日生为大家服务, 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述当日的国际国内重要新闻。点滴积累, 水滴石穿, 这样, 既可以让大家能随时把握时政热点, 又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与胆量, 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深受大家喜爱。

总之,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持久地吸引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榆次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怎样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给力, 这就需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 使课堂鲜活起来, 让学生生动起来。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第9篇

1. 备课

这是每个教师上课之前都必须做的事情,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等等;有人说教师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下面我就具体说说这几个环节。

1.1 备《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模块教学内容目标与考核要求》(以下简称《目标》)。

我们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的就是《目标》,从实用性上来讲,他指出了高考的命题方向,从教学上来讲,《目标》编写的基本理念首先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与学提供明确的目标要求。通过对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的解读,根据教学实际和新教材要求,精选学习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1]。比如说经济常识的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旧教材对这些知识点要求很高,从含义、特征到影响都必须理解,但经济生活中要求了解特征选择题能选出来即可。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减轻了学生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备《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2 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研究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决本课时的知识点问题,过程与方法是通过确立要着重探究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通过本课时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有什么样的道理,情感上有什么升华。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认为此目标的落实不一定要在课中,可课后总结时,在导入时也可以用,政治课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可以根据恰当的时事或故事实现此目标。比如在讲《多变的价格活》这一框时,我就讲了一个小女孩离家出走后饥寒交迫,因为一个陌生阿姨的一碗馄饨感动不已,从而认为自己的妈妈不如一个外人对自己好,陌生人说我的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动,你妈妈为你做过多少碗馄饨,多少顿饭,你有想过吗?你有和自己的妈妈说过谢谢吗?然后我总结人要懂得感恩,经过一番教育之后,我说爱无价,但商品是有价的,而且价格是多变的,过渡到本堂课的内容,学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所以备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1.3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我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生命核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孔子指出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们在上课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哪些知识点他们可以掌握,哪些理解时有困难,这样“对症下药”,详略得当,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有些学生实在理解消化不了的知识点,可以在讲解习题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摸索。比如说哲学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通过做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再总结归纳,教师再补充完善,效果一定要好于课堂上的讲解,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更主动,热情更高涨,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所以,备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2. 兴趣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直以来,学生都认为政治课是枯燥、干瘪的,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高,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呢?

2.1 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都知道理科生是不太喜欢学习政治的,但是用新教材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喜欢看政治书。因为新教材真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色彩鲜明,丰富多彩,有漫画、故事,学生可以把政治书当课外读物般欣赏,教材本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新教材这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2.2 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在新教材这个宽大的平台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一味地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课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讲《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框时,我就采取了学生自己探究的方式:首先学生自愿来演讲———我想当校长,然后每排派代表来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校长候选人,然后教师再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后就清楚了什么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最后学生看书总结出每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如果不全面,教师就再做补充,这堂课真是寓教于乐,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就结束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很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增强了自信心,一举多得。

2.3 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总要求发挥想象力。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政治课虽然不需要夸张的想象,但是需要一定的联想,有些靠教师说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东西,多媒体就可以实现。多媒体以它形象、直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图片、漫画、视频,快捷的传播方式,使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课生动起来。政治课教学具有时效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比如说我在讲《依法纳税》时,就引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学生最喜欢《武林外传》中的关于税收重要性的一段视频,学生哈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深化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势在必行。它直观易见,以极富动感的特点吸引着学生。在这种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才真正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4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比如在讲“信用卡”这个知识点时,我拿出农行卡、建行卡、校园卡,然后问学生哪些是信用卡,在校园卡是不是信用卡的问题上有了分歧,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就有了极大的好奇心,开始寻找答案,但是设疑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问题要严密,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在讲《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时要讲理性爱国,当时正好是圣火传递的时期,藏独分子捣乱破坏,达赖的反动宣传,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等等,举国上下十分愤慨,此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大的是非呢?我当时设置的问题是:当这些毁坏中国形象的记者或者藏独分子出现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怎么办,大家都说:“揍他”。然后我讲了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打人事件,他打得很过瘾,学生的情绪也被他调动起来,但结果是这个留学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此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理性爱国。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大教育家孔子为什么至今都被世人景仰,认为是因为他以一种博爱的心境传播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希望让世界充满爱,人活着不能没有爱,教育也不能没有爱,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要你真心的付出,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就一定会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回馈师恩,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回到主题,到底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呢?千万条措施汇成一句话:爱你的学生。做到了这一条就做到了上述的一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校园更和谐,让我们的国家更和谐。

参考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浅析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创造力、身心健康的发展等。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乃是教育之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素质教育之灵魂,只有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实现教育之目的。

2.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行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中国21世纪发展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而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在中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功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课必定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3.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不同于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它具有自身学科的独特性。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必然要求探究课堂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并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感。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的过程中,如何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实现效应递增,是我们面临并将要长期面临的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究,在科学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是丰富教学技能、技巧的不二法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路径选择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教各门课程,其终极目的在于实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够自己探索,自求解决。因此教师的课堂教授,不是要全盘灌输,而重要的是诱发启导。”其认为真正实现人发展的课堂应该是思想自由的天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内驱力。

(1)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把问题看作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动力,通过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可以把精力专注于课堂。因此,当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2)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说理性、情感性的特点,是对学生知行统一的一种实践性德育课。所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就成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要求所在。为此,教师要以昂扬的精神风貌、生动风趣的语言、自然和谐的面部笑容、辅助以恰当的手势,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的人文精神得到提高,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拴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

2.“教育即生活”,要求教学生活化

(1)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现实生活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作为课程教学模块的主线。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改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教材内容的编写,都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但在现实授课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则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教材,并关注生活热点,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教材和用教材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上升为一门教学艺术。

(2)教学过程生活化。在导入课时,要从实际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用生活中的知识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应用知识,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用教育服务于生活。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新课堂应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杜威曾说:学校必须体现生活的影子,像他作为一个社会人所经历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目的的生活实践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建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环境常态下与学生共同建构生命的意义。

3.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的新理念和亮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处处是学问,思想政治教师只要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运用得当,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就足以点燃学生对生活的渴望,推动思维的发展。

(1)充分利用活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灵活运用好教材更是教师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新课改理念也强调:教师应由教材的奴隶转向教材的主人,摆脱以本为本的状态。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使用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解读教材,把握好三者的关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根据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适当的丰富或调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真正的校园,应该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民主的校园制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建校历史以及培育的优秀学生,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创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同时注重校园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广播室等设施,丰富校本资源。

(3)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本地特色。利用好区域资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的特色资源,整顿已有的课程资源,例如城市学校附近的社区;农村地区的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资源等。

4. 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动力。枯燥的理论说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精神灵魂,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好奇心、判断力和自信心以及对知识及广阔视野的追求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体验教学内容的参与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要要求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因此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消除唯我独尊的传统形象,强化引导者角色,发挥出学生参与主动性,同时还要增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索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从而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力,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持续的学习欲望。

(2)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品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知行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来源,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政治老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把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上不仅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学思想政治知识,同时也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也使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 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发展的趋势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中,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为了追求新奇、独特,而忽视课程标准、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而失去了课堂的生命力。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当传授一般性静态知识时,可以制作幻灯片课件,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减少说教式教学的枯燥;在讲授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时可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音频资料,通过视频播放、录音资料带着学生走近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

(2)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坚持适度原则。多媒体与课堂的结合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唤醒课堂生命力。但在一线教学现场,有部分教师整堂课都是视频播放,把政治课上成了视频欣赏课,甚至美术课,课后,学生回忆课堂内容时,除了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图片以外,什么也不知道。这就要求教师们在遵循课程改革理念所提出的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握好使用的时间、播放的频度以及教学媒体的组合,使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前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当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使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素养,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更加有益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生活

当代的中国,一切均处于变革之中,教育也正在接受改革的洗礼。教育回归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当引入生活化理念, 注重把政治理论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入手谈谈做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基于上述思想,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及知识背景出发,以“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生活、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践层次上的一次课堂革命。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做到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1.基于国内外教育家关于生活教育的观点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认为不通过各种形式或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便形式呆板,死气沉沉。”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的观点。显然生活教育成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理念。

2.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于许多教师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说教,忽视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缺乏生命教育。

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鲜明的方向,其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生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倡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

4.基于高中生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

高中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入学校的。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比如商品交易、消费品市场等。这些生活体验对他们的学习将会产生无法替代的影响。这些知识与生活经验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1.精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要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的联系,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界限,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比如在《经济生活》当中,讲到《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内容时,我引入了“彭水一中一卡通”,这个例子学生会感觉到,信用工具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又如: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的教学中,我列举了个人所得税修改的相关材料,并结合我国的税收的性质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多角度思考,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关注时政的热情和信心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

平时的教学应充分注意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选取情景,在有机提炼、再创造、深加工的基础上,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和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引入了以下材料:小明的爸爸想买辆小轿车,理由是,有几位同事都买车了,不买显得没面子,再者回老家看望老人有车也方便,还是买了好。小明的妈妈认为,夫妻都是工薪族,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上有四位老人,孩子正上高三,明年就上大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夫妻俩上班地点都很近,买车实在没有多大用处。小明左右为难,一会儿认为爸爸说的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妈妈说的正确。

(1)他爸和妈各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2)怎样看待它?此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创设生活情境,将真实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的情感被真实的生活情境点燃,更易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实现启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3.采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

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就要去区分不同年龄层次,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让教学方法回归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生活与哲学》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举例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并于电视机内播放出来。学生在找和看的过程中思考老师出的相关的一些题目,如“嫦娥一号”的成功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人可以改变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这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是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明显高涨,问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我们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理解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只有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实际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丽芳.政治的魅力在于生活 [J].学生之友,2009(1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 第12篇

一、建立教学模式库

建设内容丰富的模式库是政治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的重要保障。所谓教学模式库, 就是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将各种适应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类、总结并存储的模式库。它通过有效统一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生成最好的教学模式组合方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 根据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 不断把优秀的教学模式收录到模式库中, 并对模式库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

建设教学模式库的重要前提是确定模式库里教学模式的划分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可分为以下四种教学模式:第一类, 主题教学模式, 包括程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第二类, 探究教学模式, 包括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等;第三类, 过程教学模式, 包括范例教学模式、对比教学模式;第四类, 情境教学模式, 包括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及问答式教学模式等。通过建立模式库, 教师可以对各种科学的模式进行对比分类, 并总结出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进行组合运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合模式的优势, 为顺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指课堂教学所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任务时, 教师应根据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设备, 确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主题性任务。同时, 科学任务的选择需要教师注意两点问题:其一, 教师应避免过度追求课堂的活跃, 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 没有实质教学内容的课堂只是一种形式, 是不可取的其二, 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 课堂教学还应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以第一单元第三节《多彩的消费》为例。本框题的主要任务目标有三。一是知识目标:识记不同的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理解贷款消费的作用以及对待贷款消费的态度、理解恩格尔系数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利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吸收理性消费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

三、整合教学模式

教师在确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后,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模式库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 生成一个科学的教学策略。在选择教学模式及策略时, 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 坚持综合优化的思想为指导原则, 在全面系统地规划教学系统要素的基础上, 选择一组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的策略。另外,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应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符合学生的情感特征。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并注意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配合, 发挥组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如对《投资理财的选择》进行教学模式的综合时, 教师应首先了解高中生的身心特点, 如高中生可支配的金钱很少, 从未考虑过理财的问题。教师就应利用本次课程, 让学生了解储蓄的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以及有关股票的知识, 并让学生树立起理财的意识。本次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用体验教学模式、角色教学模式和范例教学模式等模式的组合策略, 让学生在情境或者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各种储蓄手段的职能。

四、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之后, 分别按照不同教学模式实施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 检验综合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明确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顺利实施综合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 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最大限度地弱化教师的“权威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反之, 学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实现教学相长。

还以讲解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为例, 股票、债券和保险的知识点是本次课程的重点, 对于这部分的学习, 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如在讲解商业银行的业务时,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组合模式, 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小明掌握了理财的基本知识, 于是小明向爸爸要了500块钱, 想通过一定的理财手段向爸爸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是, 小明不知道股票、债券和保险哪种方式比较好, 陷入了思考。接着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 选出四名学生, 分别代表小明、股票投资人、债券经济人和保险推销员。要求三名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让小明把钱投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热情大为高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民族主义内在矛盾下一篇:阻燃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