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范文

2024-08-18

土壤肥料范文(精选11篇)

土壤肥料 第1篇

古语有言, “民以食为天”, 说的便是人类与食物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食物, 而食物的原材料是由农民辛勤耕作出来的, 耕作则需要食物生长的基础, 肥沃的土壤。从近年来的耕地数据来看, 我国耕地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4, 但是人均耕地面积排名却在100名以后, 人均耕地不到933.3m2。因此, 为了满足更多人对于食物的需求, 国家必须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和养分, 肥料的正确施用就是最直接, 也是最有效的办法[1]。现在以贵州金沙县为例进行说明。

1 土壤肥料施用现状

金沙县耕地从所含的肥料量来看, 大部分以上是属于中低产田, 养分都比较缺乏, 其中有70%是缺氮, 50%是缺磷, 35%~65%是缺钾, 绝大部分土壤都是缺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微量元素。从金沙县的肥料构成来看, 随着时代的变迁, 农民所施用的有机肥比重越来越低, 从50年代的95%降到了现在的40%;但是化肥的比重却在逐渐上升, 从50年代的5%到今天的60%以上。但是由于农民不会正确施用化肥, 不仅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还导致金沙县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土壤的养分, 要对农民进行土壤肥料施用相关的培训, 让农民能够合理施用有机肥, 科学施用化肥, 也可以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耕地进行测试后, 再根据土壤养分结构来制定配方施肥[2]。

2 土壤肥料施用优化措施

2.1 合理施用土壤肥料

合理施用土壤肥料主要是增加有机肥的比重。有机肥是农民将自己身边的所有有机物质都作为肥料施用到耕地中去, 这些有机物质就是有机肥的来源。科学家根据有机肥的来源对其进行划分, 第一类是指粪尿肥, 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海鸟粪、禽类、厩肥以及蚕沙。对于人粪尿, 农民可以等其发酵腐熟后, 就直接倒在耕地中让耕地吸收;也可以把一些土壤加进去搅拌成大粪土当作追肥来对耕地使用。第二类是堆沤肥, 包括堆肥、沤肥、沼气池肥, 还有就是在农田收割后直接焚烧秸秆进行还田利用。堆肥是农民将杂草和垃圾堆积在一起, 然后在将稻谷种下去之前就施到田中, 作为底肥施用。第三类是绿肥, 主要是指栽培绿肥和野生绿肥。农民主要是将绿肥施用在种植豆类作物的耕地中, 因为绿肥可以利用根部的瘤菌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2.2 科学施用土壤肥料

科学施用土壤肥料主要是科学的施用化肥。化肥是科学家应用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制作出来的可以满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几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如果只含有1种营养元素, 就被称为单元肥料, 如果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就被称为复合肥料或者是混合肥料。但是由于农民对于化肥的认识不足, 也不知道耕地所缺乏的元素是哪一种, 就胡乱施用化肥[3]。为了避免破坏耕地的原有养分结构, 并提高土壤的肥力, 农民要科学的施用化肥, 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

2.2.1 正确施用单元化肥和复合化肥

化肥施用到土壤中, 利用化肥中的化学元素将作物中的有害生物消灭, 但是这些化学元素却也会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 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 生物活性持续下降, 土壤肥力也随之下降。比如在江南地区, 农民施用的大多是氮肥和尿素, 而且是大量施用, 导致很多的氮肥没有被植物吸收, 反而是侵入了地下水, 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让周边的居民中的地下饮用水也出现了大量的化学要素, 无法饮用。而尿素所包含的氧化亚氮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 导致了温室效应。不仅如此, 化肥所含的无机盐含量过高, 如果频繁施用就会使土壤中的盐分增加, 在干旱季节, 就会使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 这时候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 就必须进行大水洗盐或换土工程, 不仅耗费大, 而且成效也不高, 依然会使土壤肥力下降, 减少产量。

2.2.2 平衡施肥

不同地区的土壤, 养分流失的元素不同, 为了能够科学的提高土壤的肥力, 科学家要先对该地的土壤进行诊断, 再根据所种的植物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化肥, 并制定合理的施用量, 进行科学施肥。

2.3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手段, 把作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间联系起来,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 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的效应, 以有机肥为基础, 在产前提出肥料的适宜用量、比例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它包括测土、配方、施肥三方面的内容。

测土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的理化性状、供肥性能。配方是以历年产量作参考, 以测试数据为依据, 结合田间试验, 提出目标产量, 预算产前所需的各种肥料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施肥是实施配方施肥的措施, 在确定肥料的品种、数量和比例后, 再根据土壤条件采取深施或浅施、灌水措施等。并根据作物生育规律, 分配基肥、追肥比例和品种, 使有限的肥料投入, 获得高产优质的收益。

3 结语

土壤肥料的施用包括有机肥、化肥以及配方肥的施用, 在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能够使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数量增加, 改善土壤中水、肥料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还能够在不伤害土壤结构的前提下补充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 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和肥力, 就必须合理施用土壤肥料、科学施用土壤肥料、测土配方施肥, 而且通过实践证明, 将有机肥和化肥进行综合施用, 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宜伦, 张许, 谭金芳, 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11) :278-281.

[2]尚海英, 祁居仕, 毛森煜, 等.临泽县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11 (23) :35-36.

土壤肥料习题汇总.. 第2篇

1.土壤水吸力 2.土水势的概念 3.风化作用 4.土壤热容量 5.土壤的供肥性 6.土壤热扩散率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8.土壤容重 9.可塑性 10.土壤质地 11.最大分子持水量 1213.矿物 1415.土壤导热率 16.17.土壤结构 1819.潜育化过程 2021.养分归还学说 2223.枸溶性磷肥 2425.混成肥料 2627.冷性肥料 2829.异成分溶解 3031.氮肥利用率 3233.厩肥 3435.生理酸性肥料 3637.生理碱性肥料 3839.反硝化作用 4041.闭蓄态磷 4243.水溶性养分 4445.质流 4647.扩散 4849.基肥 5051.追肥 5253.堆肥 5455.离子拮抗作用 5657.同等重要率 5859.潴育化过程 60 .可变电荷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钙化过程 .机械组成 .永久电荷 .复混肥料 .热性肥料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离子拮抗作用 .有机肥料 .矿质营养学说 .作物营养临界期 .生理中性肥料 .硝化作用 .根外营养 .不可替代率 .交换性钾 .截获 .灰分元素 .种肥 .堆肥

.必需营养元素 .同等重要率 .铵态氮 .白浆化过程

61.灰化过程 62.盐化过程

63.碱化过程 64.土壤水平分布规律 65.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66.土壤肥力 67.土壤保肥性 68.土壤粘结性 69.土壤粘着性 70.土壤下塑限 71.土壤上塑限 72.土壤塑性值 73.土壤吸湿水 74.土壤膜状水 75.土壤毛管水 76.萎蔫系数 77.自然肥力 78.人工肥力 79.潜在肥力 80.经济肥力 81.物理风化作用 82.化学风化作用 83.生物风化作用 84.原生矿物 85.次生矿物 86.高岭石 87.蒙脱石 88.水云母 89.同晶替代 90.硅氧四面体 91.硅氧片 92.铝氧八面体 93.铝氧片 94.酸胶基 95.碱胶基 96.岩浆岩 97.沉积岩 98.变质岩 99.离子交换作用 100.基质势 101.压力势 102.渗透势 103.重力势 104.原始成土过程

二、填空题

1.土壤、、和 是土壤的物理机械状。2.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为 是土壤有效水储量的。3.阳离子交换量为 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差。4.砂质土矿质养分少,土壤保肥力、肥效、不持久。5.按土壤肥力的发生作用上看,土壤肥力可分为 和。6.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处向水势 处运动。

7.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处向吸力 处流动。

8.一般来说,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空气中CO2质量分数,O2质量分数。

9.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 和。10.土壤耕性的好坏包括、以及 三项标准。11.土壤干燥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

12.过磷酸钙的溶解过程为,即溶解后的成分与原来成分的不同。13.土壤固相部分质量多的部分是。

14.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和 三种。15.磷肥按其磷酸盐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分为、和。

16.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17.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18.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 和。19.草木灰是植物熏烧后的残灰。熏烧时“见烟不见火”,草木灰中的钾为,若高温燃烧(>700℃),钾则以 为主。

20.复混肥料的有效养分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其中,是用N:P2O5:K2O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如:“3:1:1,45%”,将其转换为分析式为:。

21.在饱和土壤水运动是指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的运动。22.氯化钾和硫酸钾均是生理 肥料。

23.物理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和。24.土壤热容量越大,土壤增温越。

25.根据有机肥的来源、特性和积制方法,一般把有机肥分为:、、和。

26.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常将氮肥分为三种类型,尿素属 态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在 作用下 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27.土壤容重数值 于土壤比重。

28.某复合肥料有效成分为10-20-15,表示该复合肥料含 10%,20%,3 15%。

29.配制16-6-6的混合肥料1000kg,需用尿素(含N 46%)千克、过磷酸钙(含P2O512%)千克、氯化钾(含K2O 60%)千克及填料 千克。

30.植物吸收的磷主要以 为主,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吸收。

31.水汽从气压 处移向气压 处,从温度 处移向温度

处。

32.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为、、、。33.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和 等。

34.土水势包括、、重力势、压力势等分势。35.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主要的氮肥品种是。

36.一般根据磷肥中所含磷酸盐的溶解性,可将磷肥分为三类,即,和。

37.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 和。38.从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吸收状况来看,有两个极重要的时期,一个是,另一个是。如能满足这两个重要时期作物对养分的要求,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

39. 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

40.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41.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 的百分数。

42.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43.、和 都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状。

44.草木灰是植物熏烧后的残灰。熏烧时“见烟不见火”,草木灰中的钾为 ;若高温燃烧(>700℃),钾则以 为主。45.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

46.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 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47.阳离子交换量为 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

48.旱作土壤耕层总孔度以 适宜于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49.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50.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常用的氮肥一般可分为、和 三类。

51.复混肥料的有效养分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其中,是用N:P2O5:K2O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如:“3:1:1,45%”,将其转换为分析式为:。

52.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和 三种。

53.草木灰是植物熏烧后的残灰。熏烧时“见烟不见火”,草木灰中的钾为 ;若高温燃烧(>700℃),钾则以 为主。

三、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选出的正确答案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完全属于无效水的是()。

A.毛管水 B.膜状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2.粘质土特征为()。

A.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大 B.宜耕期短 C.保肥性强 D.通透性差 3.植物之所以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是由于()。

A.根水势大于土水势 B.根水吸力大于土壤水吸力 C.土水势等于根水势 D.根水吸力低于土壤水吸力 4.许多试验证明,进行根外喷施肥料效果最好在()。

A.早晨有露水时 B.中午烈日下 C.傍晚无风时 D.雨后晴天 5.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

A.南酸北酸 B.南碱北酸 C.南碱北碱 D.南酸北碱

6.作物缺锌时,首先从()开始表现出缺乏症状。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7.物理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特征为()。

A.化学组成发生改变 B.化学组成保持不变 C.产生了次生粘土矿物 D.具有胶体性质

8.某定量土壤风干状态重90g,干状态重80g,则其土壤含水率为()。

A.10.5% B.9.5% C.11.5% D.12.5% 9.土壤中最有利作物生长的结构是()。

A.团粒结构 B.块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核状结构

10.缺少微量元素Mo时,某些植物的典型症状为()。

A.豆科“杯状叶” B.十字花科“鞭尾状叶” C.油菜“花而不实” D.苹果“簇叶病” 11.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形态存在是()。

A.硫酸钾 B.氯化钾 C.硝酸钾 D.碳酸钾

12.果树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时,幼叶变小直立,由于节间缩短而呈簇状和丛生,称“小叶病”,这种微量元素是()。

A.锌 B.铁 C.硼 D.钼 13.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A.起主导作用 B.针叶林形成碱性土壤 C.草本植物易形成酸性土壤 D.木本植物形成土壤多呈碱性 14.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

A.有益元素 B.品质元素 C.营养元素 D.生命元素 15.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中()。

A.土壤质地越粘重,粘结性越强。

B.2:1型粘土矿物粘结性小于1:1型粘土矿物 C.腐殖质含量越高,粘结性一直增强 D.土壤团聚化程度越高,粘结性越强

16.在下述化肥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

A.碳铵 B.硝铵 C.液氨 D.硫酸铵 17.配制16-6-6的混合肥料1000kg,需用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12%)、氯化钾(含K2O 60%)及填料各()千克?

A.350、50、100、500 B.50、100、500、50 C.350、500、100、50 D.500、350、50、100 18.与其它微量元素不同,在酸性条件下容易产生沉淀,降低有效性的元素是()。

A.锌 B.铁 C.钼 D.锰

19.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它们从难到易的风化顺序是()。

A.石英,黑云母,白云母 B.石英,白云母,黑云母 C.黑云母,石英,白云母 D.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20.在水稻与旱作物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的原则是()。A.旱重水轻 B.旱轻水重

C.水旱并重 D.水旱均轻

21.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土壤有效水的()。

A.上限 B.下限 C.最低含量 D.中间含量

22.许多试验证明,进行根外喷施肥料效果最好为()。

A.早晨有露水时

B.中午烈日下 C.傍晚无风时 D.雨后晴天

23.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的大小是()。

A.酸性土壤高 B.酸、碱性土壤一样 C.碱性土壤高 D.无法判定 24.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

A.有益元素 B.品质元素 C.营养元素 D.生命元素 25.粘质土特征为()。

A.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大 B.宜耕期短 C.保肥性强 D.通透性差 26.土水势的主要分势与溶质有关的分势是()。

A.基质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重力势

27.与Cu、Fe等微量元素不同,在植物体内不参与化合价的变化,也不是酶的成分 或活化剂的微量元素是()。

A.钼 B.锰 C.硼 D.锌 28.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主要有()。

A.土壤空气中CO2的含量高于大气 B.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高于大气 C.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化性气体 D.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29.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主要包括()。

A.土壤粘结性 B.土壤粘着性 C.土壤保肥性 D.土壤可塑性 30.缺少微量元素Mo时,典型症状包括()。

A.豆科“杯状叶” B.十字花科“鞭尾状叶” C.油菜“花而不实” D.苹果“簇叶病” 31.胡敏酸具有以下性质()。

A.溶于稀碱 B.不溶于稀酸

C.不是腐殖酸的主要成分 D.是黑腐素的同素异构体 32.钾素的生理功能包括()。

A.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B.增强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 C.促进酶的活化 D.促进脂肪代谢

33.化学性质不稳定,常温下也易分解挥发,有强烈的氨臭味的铵态氮肥是()。

A.碳酸氢铵 B.硫酸铵

C. 氯化铵 D. 硝酸铵

34.在下述化肥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

A.碳铵 B.硝铵 C.液氨 D.硫酸铵

35.()与Cu、Fe等元素不同,在植物体内不参与化合价的变化,也不是酶的成分或活化剂。

A.Mo B.Mn C.B D.Zn 36.下列有机肥料中,属于热性肥料的是()。

A.牛粪、猪粪 B.猪粪、马粪 C.牛粪、羊粪 D.马粪、羊粪 37.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胶核 B.决定电位离子层 C.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扩散层 38.适合于一般旱田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

A.1.1~1.3g/cm3 B.1.3~1.8g/cm3 C.0.5~1.0g/cm3 D.1.8~2.3g/cm3

39.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无法判断

40.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无法判断

41.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A.非活性孔隙 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 D.无效孔隙

42.果树缺()时,幼叶变小直立,由于节间缩短而呈簇状和丛生,称“小叶病”。

A.锌 B.铁 C.硼 D.钼 43.下列属于水力运积的母质是()。

A.冲积母质 B.残积母质 C.黄土母质 D.塌积母质 44.尿素含有少量(),因而不适合作种肥。

A.游离酸 B.游离碱 C.缩二脲 D.尿素甲醛 45.能够产生红色绣斑的成土过程是()。

A.碱化过程 B.盐化过程 C.潴育化过程 D.潜育化过程 46.作物缺钾时,首先从()开始表现出缺乏症状。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四、判断题

在题后的括号内对的画“√”,错的画“×”。

1.铵态氮肥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2.缺钾的典型症状是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呈灼烧状。()3.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4.土壤当量孔径是土壤孔隙的真实孔径。()5. 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全部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6.作物缺磷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有的作物茎叶呈紫红色。()7.土壤盐基饱和度越大,土壤pH值越高。()8.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大。()9.植物缺Mn后叶片失绿并出现黄褐色或赤褐色斑点,而叶脉保持绿色。豆类作物出现“褐斑病”。()10.氮肥深施比表面撒施的利用率高,肥效稳定,后劲足。()11.对于粘质土而言,松散状态比分散状态好。()12.土壤热容量随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增加而增大。()13.根外喷肥是一种经济、有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方法,常用的浓度是0.1%~0.2%。

()14.土壤通气强度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之一。()15.冻后聚墒利于早春作物生长。()16.通气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17.草木灰除不含氮外,含有作物体内各种灰分元素,其中含钾、钙较多,磷次之。因此,草木灰的作用不仅是钾的作用,而且还有磷、钙、镁微量元素等营养的作用。

()18.土壤容重越大,土壤越紧实。()19.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20.决定植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21.在华北的褐土及栗钙土中2:1型胀缩性层状铝硅酸盐蒙脱石的含量较多。

()

22.钼酸铵是二元复合肥料。()23.土壤通气良好,Eh值上升,土壤通气不良,Eh值下降。()24.土壤中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所以,易施于水田。()25.溶解作用属于化学风化的一种方式。()26.硫酸铵施于水田效果比氯化铵好。()27.所有方法测出土壤有效态氮含量都相等。()28.土壤生产力等同于土壤肥力。()29.硫酸铵施于水田效果比氯化铵好。()

五、简答题

1.土壤水分的调节措施有哪些? 2.简述创造土壤良好结构的措施。

3.简述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4.土壤液态水具有哪些形态,其有效性如何? 5.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6.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

7.为什么说粘质土“发老苗不发小苗”,而砂质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8.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9.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10.简述创造土壤良好结构的措施。11.简述土壤空气组成特点。

12.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有何不同? 13.简述土壤酸碱性调节。

14.简述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因素。15.简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6.试述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的调节措施。17.土水势包括那些分势。18.土壤腐殖质的组分有哪些? 19.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 20.化学风化的四种作用? 21.土壤胶体的种类是哪三种? 22.毛管水可分为哪两种? 23.土壤孔隙三大类型?

24.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包括哪两种? 25.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26.见的成土矿物类型有那两种? 27.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哪四种作用。28.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什么? 29.说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30.母质因素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性质? 31.为什么说没有生物的发展,就没有土壤的形成。32.温度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3.潴育化过程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34.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35.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36.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37.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有哪些特性? 38.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哪些特点?

39.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40.土壤胶体表面分哪几类? 41.某土壤,已测得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为42%,(﹥1mm)的石砾含量为4%,用苏联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查出其质地名称。42.土壤结构有哪些类型?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是什么? 43.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44.耕性包括哪些内容? 45.说说土壤酸碱缓冲液作用的重要性。46.土壤盐基饱和度与酸碱性有何关系? 47.土壤缓冲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48.什么是土水势?它由哪几个分势组成? 49.容重有什么重要性?

50.“冻后聚墒”和土壤的“夜潮”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1.何为土壤呼吸? 52.简述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53.如何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 54.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中要提倡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55.简述有机肥料的种类 56.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57.人粪尿贮存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8.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59.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措施有哪些? 60.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有哪些? 61.为什么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62.人粪尿贮存过程中需要采取哪些保肥措施? 63.怎样合理施用钾肥? 64.简述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65.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有哪些? 66.简述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67.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有那些?并做简单介绍。68.怎样合理施用钾肥? 69.如何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 70.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区别。

71.进行根外营养应注意那几个主要环节? 72.根外追肥时配置营养液的浓度范围值。73.土壤pH值与土壤养分之间有何关系。74.土壤Eh值对哪些土壤养分影响最大? 75.水、旱田土壤的Eh值大致是多少? 76.对“发小苗,无后劲”土壤的科学解释。77.提出土壤养分供应强度和供应容量问题的依据。78.为什么不把有机氮肥例入有机氮肥? 79.常用的化学氮肥有那几类?

80.请写出常用氮肥的化学式及有效成分含量。81.施用硝态氮致酸氨态氮致碱的原因? 82.尿素中缩二脲有何毒害作用? 83.追肥尿素为什么要比其他氮肥早? 84.为什么尿素不宜作种肥宜作追肥? 85.作物供磷过多的症状试解释之。86.为什么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低于氮肥?

87.写出各种磷肥的化学式并指出他们的有效成分。88.过磷酸钙质量的国家标准。

89.写出各种磷肥的化学式并指出他们的有效成分。90.过磷酸钙质量的国家标准。

91.过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转化途径。92.作物缺钾与缺氮缺磷的区别。93.写出常用钾肥的化学式及含钾量。94.草木灰中钾的形态及含钾范围。95.pH值与土壤有效硼的关系。

96.一般根外追锌(ZnSO4.7H2O)矫正缺锌的浓度是多少? 97.铁肥的用法与用量。

六、论述题

1.试述腐殖质的基本性质。

2.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试述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4.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5.试述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的调节措施。6.试述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7.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有那些? 8.栽培植物前应考虑哪些土壤性质? 9.谈谈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0.试述如何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11.论述如何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12.论述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优越性? 13.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4.以事例解释氧气分压、气温、光照等对养分吸收的影响。15.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应期再作物合理施肥中的意义和作用。

16.试述土壤全量养分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什么作物产量与全量养分无显著正相关?

17.用不同(提取)方法测定的同一养分测定值判定出的分级值能否通用?举例说明。18.看土壤养份化验単时注意那些问题?结合化验单内容谈谈如何能配好肥。

七、计算题 1. 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若土壤密度(土壤容重)为1.25g/cm,土粒密度(土壤比重)为2.50 g/cm3,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请计算:(1)耕层土壤的总孔隙度;(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4)土壤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的比例。

2.某土壤每公顷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g/kg,该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0,含水率为80%,问每年每公顷至少施入多少紫云英才能维持该土壤有机质的平衡?(该土壤容重为1.2g/cm3,耕层厚度为30cm)

3.某一公顷的麦田耕层深30cm,其容重为1.2g/cm3,田间持水量为30%,灌水前测得含水量为20%,测后灌水600m3/hm2,10天后测得同一根层含水量19%,期间降水5mm,问小麦的日耗水为多少mm(需要判断灌水后有无渗漏损失)? 4.欲配置1吨 10—10—5的混合肥料,现选用尿素(含N 46%)普钙(含P2O5 20%)硫酸钾(含K2O 50%)进行配置时,每种肥料各多少用量?

5.取田间湿土115g,烘干后质量为100 g,测得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0%,该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多少?是否需要灌溉,如果需要灌溉,每亩需灌水多少m3(土壤容重为1.20t/ m3 , 湿润深度为1m)

6.现有一容重为1.2g/cm的潮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7.容重为1.2g/cm3的潮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8.土壤容重为1.2g/cm3,计算其含水量为25%时的固、液、气三相比。(比重2.65)

土壤肥料 第3篇

关键词:高产稳产田培育;低产土壤形成原因;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93-1

1 高产稳产田的培育

1.1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培肥土壤最基本的措施,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降水等)对土壤肥力因素的不利影响。各地应根据本地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整修田地、造林绿化等基本建设项目。

1.2 深耕改土

深耕改土是农业措施的基本环节。深耕可加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增加蓄水保肥能力。如果深耕配合施用有机肥料与合理灌溉,改土培肥的效果更好。

1.3 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各種作物都有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栽培特点,对土壤肥力有不同的影响,如果把用地作物与养地合理轮作或间作套种,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培肥地力,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1.4 合理灌排

为使土壤水分既能及时供给作物需要,又不使土壤水分过多而影响作物吸收水肥,就应合理灌溉排水,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充分发挥土壤增产潜力。应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推广喷灌、滴灌和地下渗灌等先进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物理性状,防止次生盐渍化,省工,省水。不但能够灌溉,还要能够排水。只灌不排易抬高地下水位,引起盐碱或渍水。特别是低洼、黏质土地区更要注意排水。排水方法目前仍以明沟排水为主,也有不少地方正在推广暗沟、暗管、暗洞排水,成效显著。

1.5 科学施肥

施肥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以培肥地力供应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科学施肥应做到:增施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化肥,根据土壤特点和肥料性质,正确选择施用。根据不同作物和各种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肥料种类与数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

2 低产土壤形成的原因

2.1 盲目开荒,滥伐森林

地表生长的自然植被(如森林、草地)在改善气候保护土壤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方盲目开荒,滥伐森林,滥垦草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条件恶化,风蚀严重,水、旱灾增多,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砂化面积迅速增加。

2.2 灌水方法与灌溉系统不合理

以往人们采用大水漫灌,有些地方只有灌水系统,没有排水系统。长期不合理的灌水造成地下水位抬高,不仅容易引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和潜育化,还会使土壤空气不足、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养分转化慢,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2.3 只用地不养地

有些地方,由于片面地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以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结构变坏,耕层变浅,土性发僵发硬,土壤肥力下降。

2.4 土壤污染

由于现代工业和工矿区的发展,大城市的兴建,机动交通工具的增多,以废气污水严重污染农田,使土壤的利用降低。为此,对防止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3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措施

3.1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料,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肥料的长处,补其短处,使改土和供肥、速效与迟效、单一养分与多效养分相统一,从而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增进肥效,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3.2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配合

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作用,各种营养元素之间不能互相代替。作物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利用的,如果土壤中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种,即使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再多,也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发育。目前在氮肥施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必有十分重视配合施用磷、钾肥,才能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氮、磷、钾化肥用量的增加,也要重视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3.3 直接肥料与间接肥料的配合

直接肥料供应养分,间接肥料改良土壤,二者配合施用,可使直接肥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大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使土壤pH值由4.5提高到6.5时,然后再施用过磷酸钙,磷的利用率可提高17%~18%。

3.4 各种肥料要正确混合施用

正确的混合施用肥料,可以同时按比例地为作物供应养分,提高肥效,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也有些肥料不能混合施用,根据肥料的性质,各肥料间能否混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可以混合,另一种是可以随混随用不能久放的,第三种是不可混合的。

3.5 改进施肥方法

根据肥料性质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氮肥改地面撒施为深施覆土,将氮肥与细土或加入有机肥、磷肥、农药等制成球状肥施用,都能有效地防止氮素的挥发损失。磷、钾肥采取早施,集中深施根系附近,即可提高磷、钾肥的利用率。

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 第4篇

1 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的概念

1.1 绿色产品

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各国对全球环保战略回应的产物, 绿色产品主要以不污染环境, 不对作物产生不良后果为其主要评判标准。目前, 有关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准, 但仍然是不完善的。

1.2 土壤肥料

所谓土壤就是指以由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之下而形成的与地表岩石物同异共处的可以生产绿色植物的物质。土壤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固体、水分和气体三种成分。在土壤中, 矿物质和有机质等肥料的比例直接决定着土壤的肥沃程度。一般而言, 要合理补充土地营养和施肥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须研究土壤中所含肥料的关系。

2 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的关系

土壤肥料对生产绿色产品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换句话说, 肥沃且无污染的土壤才能真正生产出绿色产品。大体来说, 其主要的关系是生产绿色产品的前提是无污染的土壤, 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是生产绿色产品有效手段, 生产绿色产品必须灌溉无污染的水。

2.1 无污染土壤是基本前提

作为绿色产品及其原料生长的最直接依赖的物质, 则要选择无污染的土壤进行生产。无污染土壤是进行绿色产品生产的前提。因此, 在确定要生产绿色产品之后, 在土地的选择上就要特别注意要远离污染严重、废气废渣排放的工厂。如果是要进行大规模的绿色产品生产, 则要事先采集好土样之后及时送到具有检验资格的单位进行化验。一般而言, 检验的指标主要是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的含量。在对金沙县的土壤进行检测发现, 每千克土壤中, 镉的含量要小于0.08mg, 汞的含量要小于0.06mg, 砷的含量要小于8.3mg, 铜的含量要小于21mg, 铅的含量要小于16mg。这大大低于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绿色产品生产的标准。

2.2 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是有效手段

绿色的营养来源主要是靠有机肥料来提供, 然而在土壤中由于有机肥料较少而难以满足绿色植物的发展, 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一个重要的办法。有机肥料是经微生物分解或者天然发酵而形成的一类自然的肥料。一般来说, 有机肥料主要包括人畜粪便尿液、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染等。对于绿色产品的生长而言, 有机肥料因为富含有机物, 除了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改良土壤之外, 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较低, 分解有着较大的困难, 因此可能难以及时满足作物生长和高产的需要。由此, 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有机肥料的缺陷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增施微量元素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据相关研究发现, 微量元素在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上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必须得特别注意的是, 增施微量元素会导致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增加, 而微量元素的缺乏则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和质量, 微量元素的过高则很可能会导致微量元素的中毒。但是在微量元素的施加上, 缺乏、适量和过量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小的, 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要特别注意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量的微量元素。

2.3 灌溉无污染的水是灵魂

作物的生长必须依靠于水, 水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 因此水的品质也会直接关涉作物的品质。在对作物进行灌溉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选用无污染的水。如果灌溉的水存在着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农产品, 而且也很有可能会污染在农田中使用的其它水产品。在研究中发现, 金沙县的灌溉水分属乌江、赤水河两大流域、县境河流属山区雨源型, 由降水补给河川径流, 其水质优良, 完全能够满足绿色产品的生长。

3 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的展望

绿色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 而土壤肥料又对绿色产品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先进的农业工艺、机械、仪器使用在农作物的生产中, 这给绿色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相信, 只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种植养殖技术, 必然可以充分处理好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民群众对吃喝住行的安全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 绿色产品作为一种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有机产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土壤肥料是绿色产品生长的基础, 正确处理好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之间的关系对于生产绿色产品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长英.绿色农产品与土壤肥料[J].河南农业, 2003 (01)

土壤肥料学研讨式教学的实践 第5篇

【摘 要】《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种植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肥料学课程进行3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对土壤和肥料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水平,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研讨式教学对于深入推进农业院校种植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农业

一、前言

土壤肥料学作为农业种植类各专业本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整个农业学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土壤肥料学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革,在众多教学改革创新“教法”中,研讨式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本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在难度、可研究性、可接受性、可讨论性方面均符合研讨式教学的要求。通过分析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并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为农业种类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与参考。

二、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土壤肥料学”作为种植类专业基础交叉型课程,涉及到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营养学等内容,显现出知识范围的广泛化和专业化。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导,以传授知识为方向,以学生学会为目标。课程设计一般为选定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编排拟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按教学大纲的设计做出课程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单纯的课堂讲授型理论,填鸭式满堂灌无法保证学生对“土壤肥料学”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如学生接受知识灌输被动,缺乏主观能动的思考,容易造成对本课程学习兴趣淡薄,对所学的知识大多停留在抽象、空洞的理论教条层面。

为有效解决“土壤肥料学”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土壤与植物营养教研室教师深入理论探索、研究了研讨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教法改革尝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目标,提出运用“研讨式”模式对课程体系部分内容进行构建,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三、研讨式教学实践

研讨式教学法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学生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知识面,激发能动性和创造力,达到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进行研讨时要确认研讨内容核心应该围绕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研讨题目中充分体现出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知识点。针对研讨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前人经验总结,“土壤肥料学”研讨式教学改革首先通过理论探索,理清相关关键科学问题,通过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贯彻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

将传统教学理念过渡到研讨式教学理念,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变为学生为主;由以课堂为主变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由以学会为目的变为以会学为目的。本课程教学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接触信息渠道来源丰富,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土壤肥料学”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首先是面向教学主体学生,按照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获得结论的原则重新建构课程内容;按照“基础—专项—专题”三个层次来划分内容和时序安排,使其在内容上全面系统、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相互衔接且便于学生学习。

(二)研讨教学实施过程

1、基础知识导入 研讨式教学建立在学生对研讨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基础之上。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精讲先行。通过课堂讲授,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土壤的形成、土壤的特性、植物营养、肥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发现研究、分析和讨论问题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上,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并能理解教材相关案例,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之间的运用联系。教师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对研讨选题做出具体要求。

2、研讨主题确定 在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相关基础知识上,选择适合研讨模式的选题,如土壤污染的治理、农业土壤的利用与改良、不同作物配方施肥设计以及新型肥料的利用等。确定主题后,学生分组根据每个选题的不同方向进行任务划分,自主选择相应分任务模块,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查找文献和收集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3、分组交流 课堂讨论 课下小组集中讨论交流,对选题有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比较统一的论点、论据和结论,初步完成研讨方案设计,并推选课堂讨论发言代表。在课堂进行研讨时,每个小组代表针对选题方向汇报陈述,小组成员可以对本组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对其它组的代表发言可以质疑。教师就选题引导、启发学生参与课堂研讨。出现不同观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题辩论,通过学生辩论,对选题认识更加深刻,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经过讨论、思考、分析、求证等一系列实践和思维活动,开拓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化思维的深度,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4、归纳总结 考察评价 完成讨论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讨论做阶段总结,并对选题做出客观的评述:对正确的部分给予积极肯定、错误的部分给予适度指正、不足的部分给予适量补充、对偏颇的地方给予及时引导。在研讨环节可以通过回顾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各组在得到指点和反馈后,修改总结并提交选题报告。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进行自我检阅、自我提高。在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考察评价,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堂发言与讨论中的表现、提交报告的深度、广度、合理性。老师对每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认真评判,给出结论与建议,以激励、监督学生积极参与整个研讨设计。评价最终结果直接作为学生期末成绩重要组成部分。

四、研讨式教学总结与思考

“土壤肥料学”课程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从实施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初步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学生课下学习自主性提高:如在进行土壤热点等内容主题研讨式时,学生在课外借助发达的媒体工具,完成专题研讨的设计,提高了自身探求知识的兴趣与能力,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新性;

2、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导下,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一改过去听课不敢提问和质疑的状况,台上台下互动频繁,在辩论答疑中促进了对教学内容主题的深入理解。

在进行实施“土壤肥料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后,对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58名学生进行了回访调查,90%学生能接受研讨教学模式,认为研讨式教学能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研讨热情,有力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新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土壤肥料学”由于受到课程培养方案、教学软硬条件以及实践对象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研讨式教学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科研能力不足 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研究领域接触较少,对研讨题目的理解不透彻,在进行研讨资料总结、探索与深入时未能与学科关系连接起来。出现了为完成讨论任务而查资料,整理资料,堆砌资料的情况。探究问题意识淡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主讲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有限也会降低说服力。造成研讨效果与设计的效果有一定差异。

2、学生参与片面性 经过调研,学生在接受研讨式教学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意见,如各个小组确认选题后,会重点只关注自己选题而忽略其它小组选题,在对其他组的观点进行质疑时,表现出对知识全面性的掌握有所忽略。

3、受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讨式教学的有序高效进行。如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设置在大二第一学期,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设置在第二学期,在进行结合农时部分内容研讨时会受到一定影响。

研讨式教学法在“土壤肥料学”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坚定了我们对常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信念。为达到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和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在研讨式教学中结合选题导入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根据理论结合选题,在查阅、归纳、总结、讨论和探索中形成对学科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能力。今后将在研讨选题设置、组织方式、提高效率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完善,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瑞珍,匡希龙,何赟泽.“高层结构与抗震设计”专题研讨式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26-127.

[2]. 郑惠玲,魏泽辉.《动物试验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家畜生态学报,2014,2(35):91-93.

[3]. 印敏,孙学金,梁妙元,刘凤. “大气遥测技术”课程研讨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34-135,137.

[4]. 刘振宁.“比较文学”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与省思[J].教育文化论坛,2016,(3):58-62.

[5]. 陈一良,陈子鹏,蒲忠勇.本科生研讨式课堂教学法现状和实施要点探析[J]. 高教论坛,2016,(2):47-50,101.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6ZD11)

作者简介:

试论土壤肥料与农业持续发展 第6篇

我国耕地只有1.30亿公顷 (hm2) , 即19.5亿亩 (1999年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 。人均耕地只有1.5亩, 而世界人均耕地4.8亩, 我国不到世界平均值得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 加拿大的1/20, 美国的1/8, 法国的1/3。在一千万人口以上国家中倒数第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12.95亿人。

人口密度分布为:东部地区452.3人/平方公里;中部地区262.2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51.3人/平方公里;东部为西部的8倍, 生存空间狭小。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 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土地资源概况耕地1.3亿hm2, 林地2.28亿hm2, 草地2.66亿hmsup>2。山地丘陵面积大, 约占国土面积的69%, 人均土地面积0.78hmsup>2, 世界平均值的1/3, 林地世界的1/5, 草地1/3。

2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50%发展中国家施肥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55-57%, 总产30-31% (FAO) 全国化肥试验网结果, 1986-1990年我国粮食总产35%是施用化肥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 。本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50%是施用化肥的结果 (Norman E.B.1994) 。停止施氮, 全世界农作物将减产40-50% (Hoeft R.G.1990) 。

3 我国土壤肥料面临的挑战

3.1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15-30万平方公里 (220-450万亩)

3.2 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54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左右。每年侵蚀掉的土壤总量33亿t, 占世界土壤流失量的1/5

3.3 土地沙漠化, 每年10万平方公里速度扩展

3.4 我国有70%农田由于缺水而减产

3.5 60%以上的耕地是中低产田, 养分缺乏, 养分资源 (P、K) 不足

3.6 20%左右土壤受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污染

农业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耕地破坏;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业气候环境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

4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1 土壤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的基础是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地, 土壤中的养分提供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土壤根据其土质的不同, 可分为黑土、黄土、红土、碱性土等多种, 其中以黑土特别适当种植农作物, 因其养分充足, 蓄水性强, 所以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黑龙江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农业主产地, 主要是因其“黑土地”之称。统计资料表明: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 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和生存问题, 必须抓好以土壤资源为基础的粮食生产。

4.2 肥料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其自身的养分是一方面,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入土施加肥料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成长需要, 农业要想获得丰收, 就离不开肥料的支持, 肥料的施加是土壤养分来源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的施肥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能在有效程度上改善土壤中养分的结构, 改善土壤板结的状况, 合理施肥能减轻农业灾害, 如合理施肥使作物茎杆粗壮, 抗倒伏、抗病害等抗逆能力大大提高。

5 解决土壤肥料问题的对策

5.1 大力推广土肥技术,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耕地数量继续减少的趋势将难以逆转。同时肥料使用不尽合理, 利用率仅在30%左右。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农产品品质下降, 而且造成资源浪费, 直接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土肥技术的推广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建立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网络, 搞好农田环境污染监测,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 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对耕地质量实行动态监测与管理, 及时将调查成果应用于科学施肥、农作物的科学布局规划、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对提高农产品产量,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 要推广测土施肥技术, 科学用肥、合理施肥。积极研制和应用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肥料发展高浓度、复合化、专用化肥料。大力发展有机肥料, 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推广沼肥, 肥培肥地力, 有效改良土壤、降低土壤中的药物残留量, 从而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推广微生物肥料, 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发展生物肥料产业, 促进农业经济进步。

5.2 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

相对于我国的人口来讲, 我国的耕地人均占用率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目前耕地的数量还在锐减,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不利, 在耕地的立法上还不完善, 土地保护法许多时候落实不到实处, 导致实际生活中对耕地的保护不佳。应重视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 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 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 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建立健全有关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和破坏耕地, 强化耕地利用管理, 加强耕地资源的研究等。

5.3 增施有机肥料, 培肥土壤

耕地保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土壤均衡供应各种养分的能力, 增加土壤-作物体系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容量和强度。在低肥力土壤上要充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 建立科学的有机-无机结合的科学施肥体系, 因土因作物施肥, 向土壤-作物体系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加大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容量和强度, 提高土壤均衡供应各种养分的能力。高肥力土壤则要注意养分投入和产出的平衡, 加快农田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保持土壤均衡供应各种养分的能力。

5.4 研制新型化肥, 改进施肥技术

以缓/控释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 其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 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 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且对环境友好, 将是21世纪肥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3S (GIS, GPS, RS) 技术对农田养分精准管理和精准施肥技术, 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上的具体条件, 可以相应地调整投入物资的施入量, 达到减少浪费、增加收入和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2004年开始科技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因土因作物合理施肥, 既可培肥改良土壤, 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6 总结

目前,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 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 所以在农业的持续发展上我们要大力发展测土施肥工程, 提高有机肥料的推广和研制,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随着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 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 土壤肥料则是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基础, 关系到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壤,肥料,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道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科学施肥[J].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 (7) .[1]谢道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科学施肥[J].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 (7) .

土壤肥料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浅析 第7篇

一、质量控制的关键

1. 人员

人员是开展检测工作必备的要素, 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土肥实验室应配备具备土肥知识和分析化学知识, 熟练掌握土肥检测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 并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样品

样品是实验室工作的对象, 样品制备应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完成。制备时, 要清除石砾、作物根系和其它外来侵入物, 要保证样品全部逐级过筛, 不得随意丢样, 要保证制样工具清洁, 避免前后样品相互污染。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 严禁使用金属筛。

3. 设施和环境条件

实验室应合理布局, 保持清洁、整齐, 防尘、防振、防火、防盗、排污、采光、除湿、电路接地效果好, 彻底避免实验室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4.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资源, 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因此实验室应购置检测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合格产品和标准物质。仪器使用人应经常培训, 熟悉仪器运用原理, 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应按规定使用和维护。

5. 检测方法

检测和较准方法是实验室工作的依据, 也是重要的指导书。检测方法如有国标、行标的应采取最新的有效的国标或行标, 应定期对检测标准进行有效的查询, 及时更新作废标准, 确保使用标准和方法现行有效。

6. 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保证测量结果可靠的关键环节, 溯源的目的就是强调所有的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都能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应做到所有的仪器设备和玻璃量具提供的测量值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标准物质和工作标准溶液能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

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1. 加强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检测结果是通过检测人员获得的,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 人员起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对标准、操作规程的理解直接影响检测工作质量。检测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 具备相应的知识, 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 及时更新掌握新方法, 了解新技术。检测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不可频繁更换和调动。

2.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使用标准物质是验证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方法, 应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与待测液同时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证书给出的量值进行比较, 当标准物质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证书给出的量值在规定限度内一致时, 证明待测物质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若标准物质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证书给出的量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 则整批样品报废, 必须重测。并查明原因, 排除异常因素, 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3. 全程序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可消除实验室用水、试剂、器皿、仪器、人员操作等带来的误差。每批次检测必须进行空白试验, 且空白试验不得少于2次。

4. 留存样品再检验

通过对存留样进行再检测的方法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 属于重复性检验,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5. 采用方法对比、人员对比、仪器对比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1) 方法对比。通过同一样品不同方法进行检测, 可及时发现误差并及时纠正, 以保证数据地准确性。

(2) 人员对比。不同的检测人员采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测定, 比较检测人员的测定结果, 便于发现由于个人操作引起的误差。

(3) 仪器对比。能够检查和验证仪器设备的性能状况, 用于判断仪器是否保持着检定和校准时的准确度,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6. 玻璃器皿、试剂的控制

玻璃器皿、试剂的购置应选择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且达到相应等级, 计量玻璃器具应购置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厂家生产的产品。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应送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或经本单位具备检定资质的检定员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标准溶液的控制:实验室配制标准母液或标准滴定液所用的试剂或物质的级别应在优级纯 (GR) 以上, 金属元素标准母液的配制最好采用光谱纯或基准纯物质。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必须经标定, 明确其实际浓度值后才可使用。标准溶液使用时若需逐级稀释, 则吸取量和定容体积必须准确。标准液应规定使用有效期, 平时保存于冰箱中。实验室用水的控制:常规项目检测用水应达到三级水标准, 即蒸馏水;中微量元素、农残检测用水应达到一级水标准, 即超纯水。

7. 检测方法的控制

各项目检测方法有国标、行标的应采用最新的有效的国标或行标, 没有上述标准的, 应采用本行业公认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或方法应经有效性确认, 并随时收集相关信息, 及时更新标准或方法, 废除或过期的标准或方法不得采用。

8. 精密度的控制

精密度一般采用平行测定的绝对相差或相对相差表示。样品检测时, 各项目检测精密度应符合标准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若超出规定允许范围的样品应重新测定。平行测定可根据各项目测定的难易程度、人员熟练程度、仪器稳定程度等酌情增减, 但每批次检测所带平行量不要低于10%。

9. 准确度的控制

测定精密度好, 不一定准确度就好。每批次样品检测时, 必须带国家标样参与检测, 国家标样的实测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 (X±不确定度) , 则整批次样品报废, 重新测定。

1 0. 检测结果的控制

凡出现检测结果异常 (极低或极高) , 应自觉对该样品进行复检, 直至前后两次测定结果基本相一致为止。

1 1. 记录填写的控制

记录的填写要保证及时、清洁、工整、信息齐全, 不可涂改、叉摸, 不允许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凡是使用的单位必须为法定计量单位, 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禁用。

三、结论

《土壤肥料学》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第8篇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课程,学习兴趣,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土壤肥料学》是将《土壤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三门课程浓缩在一起,有机结合,针对植物学、农学、园艺、植保、林学和生物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农业院校里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壤、肥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们从不同的利用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它,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对于生态中能量与物质循环的起始点、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种植业(植物生产)来说,只有全面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土壤和肥料的概念与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正确认识土壤肥料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种植业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贡献,所以这门课程一直是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缺乏对该门课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是被动的“灌输”对象。我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土壤肥料学》。

一、讲好绪论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绪论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绪论课作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开始,其地位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新学期伊始,经过了一个假期的放松休整,学生们返回校园,对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要有一个心理上的调整过程,如果直接进入教学,大量的概念、学说,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通过精心设计来上好绪论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老师的威信。第一次课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上这门课能学到什么知识?”“怎样学习这门课?”让学生们讨论,化被动为主动,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在他们讨论的基础上,补充课程特点、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为什么要上这门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我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骄傲,但这后面所付出的代价则少有人提:我们使用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肥料。肥料的过度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通过大量典型图片来加以讲解,如由于施肥不当而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品质低劣、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等,从而提出土壤肥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围绕“植物—肥料—环境”三者而进行。那怎么样才是合理地施肥呢?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教师要抛砖引玉,设置悬念,让学生听了以后,感觉到该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期待上这门课。

二、了解历史,结合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

在土壤肥料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比利时的Van Helmont所做的柳条试验,开创了这个学科领域里科学研究的先河。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所提出的“矿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已流行很长时间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所需要营养的本质;在实践上,导出了巨大的化肥工业,促进了当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等等。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土壤肥料学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除了化学、物理学、植物遗传学等基础学科之外,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了土壤肥料研究的一种新动态。第十七种必需营养元素“镍”的发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基因工程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能用海水浇灌的西红柿,等等。这些故事能让学生明白土壤肥料学领域的研究,不再只是传统的土肥研究,而有了更广阔的范围和新的挑战,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的优化,针对于不同的专业,不能千篇一律,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如跟园艺专业学生讲解时,可介绍多些通过肥料来调控花期和花色的内容;而对植保专业的人讲解时,则可结合药肥的研究与应用,介绍新型肥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发现,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实践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启发式教学[1]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提问形式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为什么水稻田不适宜施用硝态氮肥?”请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掌握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导致氮素损失的过程。在学习了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缺素症后,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在连续阴雨的季节,大棚生产蕃茄,容易出现脐腐病?”等等。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内容的逻辑性讲授,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讨论式教学[2]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合理施肥与保护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出家乡的农民在肥料施用过程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提出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实践教学[3]是《土壤肥料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包括实验和实习。在实验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更加全面和透彻。《土壤肥料学》实验中较多的是定量分析实验,溶液浓度的配制、量取,等等,如土壤有机质、水分、酸碱度、土壤全氮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测定等,这些实验方法在将来工作实践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上都能用得上。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基地,深入生产实际,去发现、解决生产中急需的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活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教学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演示给学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1)课件内容要丰富。多媒体课件不能仅限于教材,更不能只是教材的翻版,切忌整张幻灯片全是大量的文字堆砌,而应图文并茂,图占主,文作辅。如讲到缺素症状时,可用一些具体的典型图片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2)多媒体运用要适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可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要进行有机的组合,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用多长时间,要心中有数,而不是迎合学生猎奇的心理,频繁使用录音、图片、录像资料,从而忘却、剥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权利。如果没有把一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理解、交流、质疑,就会出现新的满堂灌,老师也容易照“幕”宣科,使老师思维受制于课件。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时,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绣腿之嫌。所以教学中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多媒体的信息要适量。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首先,老师的教学机制受到限制,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作出反应。其次,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信息适量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和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比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土壤肥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下学习和掌握土壤肥料的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车延东, 刘彩霞, 高艳萍.浅谈启发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7) :70.

[2]孙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讨论式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7) :54-56.

土壤肥料 第9篇

经过现行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实验课的改革和调整后, 现在已独立开设作为一门课程。将传统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尝试创建利于农业相关专业实践课程发展的新模式, 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趋势。为适应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 针对农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土壤肥料学实验》开展考核模式改革, 为农业类实践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

一、期末考试为“口试+操作”的考核方式

在公共平台课《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中, 成绩统计时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考勤、每个实验报告成绩总评构成, 占总评成绩的30%。学生实验报告包括书写的规范程度及报告内容, 包含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结果计算与思考题等相关报告内容。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两部分, 理论部分占50%, 操作部分占50%, 合计总分占总评成绩的70%。口试考核主要包括实验中的理论部分, 如实验中相关术语的定义、实验原理、试验中实验现象的变化及趋势、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覆盖全部的实验项目。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良好习惯养成、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选择与调试、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也有要求。实践操作考核学生掌握观察实验过程、认知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本能力, 考察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实验相关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对实验结果正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 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科学实验习惯的养成的情况。实践专业课程考核内容突出具有代表性、均衡性、综合性和层次性。

二、“口试+操作”考核方法

“口试+操作”考核以每位监考老师和考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每个班级由2~3名教师监考。“口试”过程考核由老师很据实验相关内容命题, 覆盖全部实验, 考试过程中由学生随机抽取其中3题, 根据抽取题目的要求以口答方式回答, 主考教师根据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评判后给予口试成绩。操作考试内容主要以课程中涉及实验规定考核范围, 由参加考试学生随机抽题选择考试内容, 由监考老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过程, 根据抽取题目同时有些实验要求提供最终测定结果, 由监考教师当场评定后给出操作考试成绩。

三、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实验实践操作考试的评分标准是监考老师衡量学生对本课程中相关实验的掌握情况及给出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依据。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应同时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考核内容和标准要简单明确同时简便易行。在口试考核过程中, 每题的满分为100, 将每一题的答案分为若干个, 每个答题点对应相对分值。根据学生回的答题点进行评分。在操作过程中, 每题满分为100, 将全部的操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关键步骤, 设定每个步骤的对应分值,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关键步骤的对应分值进行评分。口试+操作考核完毕后, 将口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各占50%核算成为100分。

四、《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本科教学工作中, 考试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 考核成绩也是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巩固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技能的掌握的重要手段课程考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口试加操作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改革后, 以平时成绩和口试及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本实验课程的期末成绩, 敦促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践性课程, 杜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抄袭实验报告等行为。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老师讲述实验后的被动操作逐步转变为在授课过程中主动练习操作技能, 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提高实践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 在专业教学环节中, 通过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环节中考试工作,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石河子大学国家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提供资助。

本文由国家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石河子大学大学一类课程《作物营养与施肥》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国家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摘要: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教学质量水平检验的重要环节。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技能课程《土壤农化分析》的特点, 以“口试+操作”的模式, 进行了课程考核改革,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课程教学更加规范, 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土壤肥料学

参考文献

[1]于群英.实验课程教学考核的深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谷思玉.农学专业土壤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土壤肥料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辣椒;连作障碍;产量;土壤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76-02

设施辣椒已成为池州市蔬菜生产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多年连作,致使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环境恶化,植物残茬及根系分泌物出现毒害作用,从而导致减产(一般产量降低30%~50%,严重可出现毁田)和品质下降,降低了菜农的经济效益。设施辣椒连作的土壤障碍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丰缺差距加大,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态结构不平衡,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菌类组成比例发生变化,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同一品系,导致病原菌侵染严重,品种退化,抗病力下降,一些土传病害如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日趋严重。目前对设施栽培土壤障碍的修复方法研究层面较多,对土壤中盐分累积的原位解决方法主要集中在施肥和水洗2个方面。有研究认为,在施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有机肥时,增加施用高含量生物菌的高品质商品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对土壤溶液中Na+、K+等盐离子的吸附,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群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土壤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以及调节土壤pH值,降低连作障碍的影响。本试验着重研究生物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时,对提高设施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连作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豆粕生物有机肥(山东宏信肥料有限公司生产,池州市汇丰农资公司提供),辣椒品种为新苏椒5号(微辣型品种,南京蔬菜研究所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

1.2 供试土壤 本试验安排在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谷潭蔬菜基地,总面积1 620m2,试验地块常年种植茄果类蔬菜,连作障碍较为严重。2014年8月6日,采用田间5点取样方法,取得试验地块各小区混合样,按不同处理综合为4个土样,贴好标签并风干后进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合计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35m2,3次重复。处理1:基施生物有机肥料0.375t/hm2(折合小区施5.05kg);处理2:基施生物有机肥料0.75t/hm2(折合小区施10.1kg);处理3:基施生物有机肥料1.125t/hm2(折合小区施15.15kg);对照(ck):不施生物有机肥。

1.4 试验实施 辣椒于2014年7月15日播种,8月15日假植,8月30日定植。8月10日各小区施入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30t/hm2、饼肥1.5t/hm2、石灰粉1.5t/hm2、甲基立枯磷2.25kg/hm2、敌克松3kg/hm2,深翻20cm,南北向开沟,盖上地膜,闭棚升温15d后于2014年8月25日各小区按试验要求施入生物有机肥、45%硫酸钾型三元缓释复合肥14.15kg(折合施入1.05t/hm2)、硼肥81g(折合施6kg/hm2)作为底肥,8月30日定植,株行距35cm×50cm,每小区各栽5行,每行120株共600株,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管理方式。

1.5 统计分析 9月10日定植活棵后选小区中间一行去头5株后按顺序选择20株,每隔7d调查辣椒生物学特性、产量及产值等;10月23日辣椒开始上市,做好各小区产量、经济效益统计;12月25日辣椒拉秧后立即取土、风干、化验(方法同前),调查有机质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辣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植株株高、开展度、果长等辣椒植物学性状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处理3最高。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辣椒营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株高增加、开展度增大等,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从而为辣椒增产奠定了基础。同时,各处理的辣椒单果重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处理3单果重最高,比ck2高15.9g,差异较显著;各处理病死株率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以处理3最低,表明生物有机肥在提高植株抗性方面也有一定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地促进辣椒果实的生长,提高辣椒的单果重,提高抗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对各处理的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见表1、表3)。从表1、表3对比可以看出,试验地土壤含有较丰富的土壤养分,是属于较肥沃的菜园土;在未施生物有机肥的情况下,栽培辣椒后土壤中有机质有所下降,但施用了生物有机肥后,在辣椒采收结束时,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及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处理2、处理3增加明显。

2.3 不同处理的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发现,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小区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见表4),分别比ck增产40.2kg、97.5kg、158.3kg,增效137.7元、340.5元、556.5元,其中尤以处理3增产增效效果最为明显,排除积温增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处理3与ck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1)在辣椒定植前施入生物有机肥作基肥,能促进辣椒的营养生长,增加辣椒的单果重,从而提高辣椒产量。其中以处理2、处理3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尤以处理3效果最佳,比对照增产158.3kg、增效556.5元。建议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75~1.125t/hm2为宜。

(2)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后,不仅可以促进辣椒生长,增加产量,而且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N、P、K等元素的有效养分,对改良土壤、改善后茬蔬菜生产条件、降低或防止连作障碍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

(3)2014年冬季积温较往年有所增加,对增加辣椒的产量有积极影响,建议来年再在同一块地进行相同试验,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玉明,叶自新.复合有机肥对大棚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4(8):42-43.

[2]刘姣姣,杨丽娟,李振涛,等.连作对设施栽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5):581-584.

浅析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关系 第11篇

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可以从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酸碱度及活性铝、锰的含量来分析, 这些元素是都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必要元素, 微量元素含量合理可以促进蛋白质、氨基酸在农作物中合成, 进而增加了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促进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成熟后的农产品营养也更均衡, 品质更高。而酸碱度对土壤也有影响, 酸碱度酸度过高会出现烧苗现象, 使农作物枯萎, 不同农作物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 这就要求在农作物种植前要根据土壤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得土壤适合农作物正常生长。

2 肥料的作用

2.1 无机肥料的作用

以氮、磷、钾等不含炭的营养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统称为无机肥料。氮肥是最常用的一种无机矿物质肥料, 它是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氮肥的肥效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作用, 如常用的尿素不仅可以调节作物开花期的花量, 还可以疏化花果、防治虫害等。

钾肥也是具有主要养分的肥料, 在农作物生长中能促进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形成, 并可以促进酶的活化功能, 钾肥的肥效具有增强农作物抗病、抗干旱、抗倒伏的作用, 在薯类或含糖类的农作物中, 适当施加硫酸钾、草木灰等钾肥, 可以提高农作物中淀粉和糖的含量。

磷肥对农作物的影响与氮肥、钾肥相当, 磷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过程都很关键, 施加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早熟、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无机肥料营养成分较简单, 但养分含量高, 且大多肥料都易溶于水, 肥效发挥作用快, 在施用和运输时也便利, 无机肥料适合绝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需要。

2.2 有机肥料的作用

含碳的有机物质被称为有机肥, 指动植物代谢产物或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而合成的含碳营养物质。它可以提供作物生长过程所需的全面营养,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提高肥料的肥效。合理利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可以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增加农作物的营养物质。

3 合理使用

3.1 保护土壤

对农作物最有效的生长方式是利用土壤的自然环境, 在自然条件下, 保障土壤水分的适宜, 遇到干旱时期可以人为灌溉, 采用水井或其他水源, 保证农作物生长必须用水;还可以采用梯田式或覆膜式保证水分不过多流失。对土壤中的酸碱度、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以实施不定期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作出相应调整措施, 以利于农作物的良性生长。

3.2 科学施肥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 生长环境、农作物生长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及土壤特点, 采用不同肥料以提高肥效的利用效果。

4 合理种植

在选择农作物种植时, 以先进指导理念为参照, 应先做好市场的前期调研或考查, 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根据土壤自然条件及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种植品种;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环境, 发挥本地区优势, 采用环保、健康的适合农作物生长方式, 依据植物生长习性、成熟周期, 合理种植, 科学管理。

5 减少污染

土壤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 势必会对生长的农作物产生直接影响, 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污染越来越严重, 减少污染, 避免污染也是当务之急。要减少工业的污染, 对于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 要进行合理有效处理回收, 尽量减少任意排放;农药的使用会使其大部分在土壤中残留, 从而影响土壤的原有环境, 使农产品的营养和质量遭到破坏, 因此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 应尽量或减少农药的使用。肥料施加的过多或面积过大也会对农作物产生污染, 肥料过多, 会使土壤营养过剩或盐分过高, 导致农作物枯萎。所以, 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6 结束语

肥料不仅对土壤的自然属性有着影响, 对农作物的生长也很关键, 因此合理利用土壤的先决条件, 在此基础上科学使用无机肥料及有机肥料, 采用现代的、先进的种植、管理、监测理念指导实际, 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 促进农业社会的健康发展。

摘要:农产品质量的高低与土壤及肥料的好坏息息相关, 人们一直在持续关注研究着农产品的品种及农产品的种植方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农产品质量提高, 农业也能得以迅速发展, 农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多方面详述了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如成.浅析丹徒区耕地质量现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J].农业装备技术, 2014 (6) :55-57.

[2]王静波, 周艳.土壤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初探[J].北京农业, 2014 (12) :141.

上一篇:骨科慢性疼痛下一篇:办公室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