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范文

2024-07-24

胶囊内镜范文(精选11篇)

胶囊内镜 第1篇

该驱动装置大致分两个部分:交流磁场的发生与控制装置及微型机械 (即小型磁铁与“尾翼”) 等组成的。当把微型机械置于交流磁场中, 磁铁会发生振动而带动尾翼, 像鱼一样游动前进。通过改交流磁场波形, 可以自由改变微型机械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把微型机械安装在胶囊内镜中即可制成从外部自由控制其活动的胶囊内镜。动物实验使用了以色列Given Imaging制造的小肠用胶囊内镜, Given Imaging的小肠用胶囊内镜的尺寸为外径11mm, 长26mm。安装微型机械后, 动物实验使用的胶囊内镜的尺寸为外径14mm, 长48mm。只需改变安装于胶囊时所用的插口大小, 该微型机械就可以应用于各种胶囊内镜。

控制该胶囊内镜在胃内运动需要事先饮水, 使其在水中游动。

动物实验证实, 施加的磁场未对摄像头摄影和图像收发产生负面影响, 摄影图像的显示未受到体外监视器的干扰;胶囊内镜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从外部远程自由操作;胶囊内镜找到了事先置于胃中的四个止血夹并可拍摄图像。

胶囊内镜作业指导书 第2篇

一. 预约

受检者到院后,检查医生为其开好检查处方,填写检查申请单。请受检者或其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 解释

操作者需向受检者做好解释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关程序。先生/女士您好:胶囊内镜室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是无创的、连续的可视性检查。检查当天您将吞服一颗小型的智能胶囊,该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穿戴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您的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病情做出诊断。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在8-72小时内自然从体内排出;在极少的情况下,它不能自然排出,需使用内窥镜或外科手术进行取除。按约定时间到达医院,并穿着宽松。

三. 肠道准备

先生/女士:为了您的整个检查能顺利完成,您需遵循以下医嘱:

1.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24小时禁烟(吸烟者);

2.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两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

检查结果,开始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3.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日中午11:00后进食无渣食物,18:00后进食全流

食物,20:00后禁食(除必须服用的药品外)

4.禁食后2-3小时开始服用清肠物品

取恒康正清俩盒交待受检者服用方法

(1)每盒内含A、B、C各一小包,将盒内各包药粉一并倒入带有刻度的量杯中,加温开水1000ml(俩盒药共用2000ml),搅拌使完全溶解。

(2)第一次一口气喝进600ml,剩余1400ml每10分钟喝250ml,一个小时内喝完2000ml溶液。

(3)停1小时后再喝白开水3000-4000ml(一个半小时内喝完)。直至服完排出清水样便。

四.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1.准备好以下物品;

胶囊

图像记录仪(前一天充电12小时)

消泡剂(二甲基硅油)、饮用水、餐巾纸、消毒手套

2.穿戴图像记录仪

1)取一瓶清肠剂加入30ml的温开水用力摇,使其完全溶解

先生/女士,您心情放松,请把这一瓶消泡剂喝完,这一瓶消泡剂是为了使您的胃肠道内泡沫中储留的气体得以排出,可更清晰看到您胃肠道黏膜的情况。

2)给病人穿戴记录仪背心,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位置。

3.系统准备

1)用USB通信电缆连接图像记录仪和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开启图像记录仪。

2)运行影像工作站,在登录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影像工作站。

3)进入“系统准备”界面,为待检病人创建新纪录,录入基本信息。

4)输入待检胶囊的序列号,选择通道号。(胶囊序列号和通道号在胶囊外包装及胶囊功能包装中间的密封条上)

5)校正图像记录仪时钟,影像工作站用当前时间更新图像记录仪的时钟,作为该病人吞服胶囊的时间。

6)用“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命令,清空记录仪中的图片数据。

7)完成待检病人的信息创建,系统准备完成,切换到工作站的监视界面。

4.吞服胶囊

1)撕开胶囊功能包装上的密封条,带上消毒手套从功能包装中取出胶囊。

2)先对准病人的脸部拍摄一张图像,请病人将胶囊含在嘴里,严禁咀嚼。

3)此时可在影像工作站的监视窗口内看到图像(正常的图像),且图像记录仪上的“ACT”和“USB”指示灯处于闪烁状态,可让病人辅以少量的温开水吞服胶囊。(智能胶囊的正常工作时间为6-8小时,经食道进入胃部通常只需10秒钟左右)

4)病人吞服胶囊后,观察影像工作站的“图像监视”窗口,胶囊经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10分钟后若胶囊未进入十二指肠可断开病人穿戴的图像记录仪与计算机的连接。

5)先生/女士:您好,您先到外边快步行走20分钟,可让胶囊能尽快地进入十二指肠。

6)20分钟后,待病人返回连接其穿戴的图像记录仪,观察影像工作站,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可让病人离开医院。

7)病人离院时交代病人吞服胶囊后的注意事项(在注意事项的空白处填写返院时间:8小时;在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4小时可进少量干性食品,少喝水。)

5.数据处理

1)检查结束,病人在约定的时间回到医院,用USB线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

像工作站的任一USB端口,打开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在图片下载界面下,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

2)检查医生对导入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解读报告后打印报

告。

五.系统维护及保养

1.图像记录仪的保养

1)图像记录仪应存放于温度-40~70°C,湿度不高于90%的干燥环境中;

2)存放前应确定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3)在使用或存储时,应远离火源;应避免渗入水或其他液体;

4)在图像记录仪长期不使用时,应每月对图像记录仪充电一次,每次充电

时间不少于8小时。

5)用75%的医用酒精拭图像记录仪、各天线单元的包装壳及连接线;

6)定期对图像记录仪背心消毒(拆洗)。

2.影像工作站的维护及保养

1)注意防尘、防潮、防静电干扰

2)其他保养措施请参阅“计算机用户手册”

3)影像工作站工作环境:温度-20~50度、湿度低于90%。

五.适应症和禁忌症

胶囊内镜适用于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用胶囊内镜:

1.经检查证实(或怀疑)患有消化道畸形、为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狭窄或瘘管者禁用;

2.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禁用;

3.有严重吞服困难者禁用;

4.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缺铁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

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禁用;

5.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禁用;

6.18岁以下、70岁以上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胶囊内镜 第3篇

45岁的刘先生几年前开始出现黑便,去过不少医院就诊,胃镜做了,肠镜也做了,甚至还做了腹部CT,可就是没有查到黑便的病因。前阵子,刘先生去当地一家大医院做了一次小肠内镜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空肠起始部位有血管畸形伴出血。经治疗后,刘先生的黑便消失了。

66岁的林老伯近半年消瘦得很厉害,还伴有很严重的贫血。医生怀疑他患了消化道恶性肿瘤,可肠镜、胃镜都做了,没发现什么问题。上星期,医生让林老伯做了一次胶囊内镜检查,终于在其小肠部位发现了一个直径1.5厘米的肿块。

小肠内镜和胃镜、肠镜是一回事吗?胶囊内镜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胃镜、肠镜查不到的病,小肠内镜和胶囊内镜却可以发现?既然胶囊内镜那么好,是否可以取代胃镜和肠镜?诸如此类的问题,请专家来回答大家。

小肠疾病曾是“诊断盲区”

在我国,每年因消化道出血而就诊的病人约有120万,其中2%~10%为小肠病变。由于小肠位于腹部深处,远离口腔和肛门,长(3.35~7.85米)且弯曲多,普通检查手段基本“束手无策”,胃镜、肠镜只能到达消化道内0.8~1米的地方,传统的小肠钡餐透视检查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仅为 40%,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肠被视为检查盲区。医生只能间接地通过X线造影或当小肠病变累及到其他脏器时,做出推测性诊断。胶囊内镜和小肠内镜的陆续诞生,使小肠疾病的精确诊断成为现实。

见识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见图1),又名无线胶囊内镜,大小为11毫米×27毫米,重约3.7克。由光学区、内置短焦镜头、发光二级管、摄像机等部件组成,外壳防水、抗腐蚀,对人体无毒、无直接损伤。

检查时,患者只需将电极贴于腹部皮肤上,系好带有记录仪的皮带,空腹吞下一粒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进入消化道以后,会随着胃肠的蠕动而移动,直至自然排出体外。无线记录仪接收并存储下胶囊内镜拍摄到的肠腔内的图像信号,最后由医生用电脑软件作数据分析。

胶囊内镜检查的优点有:体积小、易吞咽;可携带,检查期间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不需要住院;全消化道检查,图像资料可反复阅读、分析;一次性使用,卫生安全,无交叉污染等。但胶囊内镜也有一些缺点,如常规内镜可通过充气将肠壁撑开,能很好地观察黏膜表面的微小病变,但胶囊内镜无此功能;胶囊内镜不能进行病变组织活检;胶囊内镜的图像为随机摄取,视野有限,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胶囊内镜检查对肠道清洁要求较高。

见识小肠内镜

小肠内镜的结构与胃镜、结肠镜基本类似,常见的小肠内镜为双气囊推进式小肠内镜。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可选择经口或经肛门进行检查。术前应用麻醉药或镇静药,病人一般可以耐受。小肠内镜可达到小肠的任何一个部位,医生在直视下可对常见的小肠疾病的病因、范围及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图像较胶囊内镜清晰,还可以进行活检、黏膜染色、标记、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等处理。唯一不足之处是该检查操作时间长,有一定的痛苦。

谁需要做胶囊内镜或小肠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第4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胶囊内镜检查共37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8例。年龄31~73岁, 平均55.6岁, 病程6周~5年。其中腹部疼痛不适10例, 黑便7例, 便潜血阳性5例;小肠充血水肿糜烂10例, 小肠克隆氏病2例, 小肠动静脉畸形2例, 小肠癌1例。

1.2 检查方法

以色列Given诊断系统由M2A胶囊内镜、无线数据接收记录仪和工作站3部分组成。胶囊使用寿命6.5~9.5 h, 为1次性, 不能重复使用。首先检查前1天患者应半流质饮食, 检查前8~10 h禁食, 并口服肠道清洗液 (20%甘露醇250 m1加5%盐糖液500 m1) 。

将接收芯片贴于患者腹部皮肤的指定位置, 并与数据记录仪连接, 记录仪应挂在包绕病人腰部的腰带上, 然后, 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饮半杯凉开水服用M2A胶囊, 在床上平卧30 min后方可下床活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检查前向患者讲解胶囊内镜的临床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诊断意义, 多与患者交流减轻其恐惧感。并告之此项检查无痛, 安全性高且舒适, 使之愉快地接受检查。

2.2 检查时的护理

吞咽胶囊后至少2 h不要进食或饮水, 4 h后可少量进食, 检查结束后可正常饮食;从服用M2A胶囊到排出前不能接近任何电磁源区域, 防止所摄取的某些图像因为电磁干扰而丢失;配戴记录仪时, 护士每15 min检查一下记录仪上部的绿/蓝灯是否闪烁, 在胶囊内镜工作8 h后停止闪烁, 如果它在8 h内停止闪烁, 说明内镜在肠内记录不及时, 影响记录效果。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随意断开检查设备的连接或移动腰带, 由于Data Recorder TM数据记录仪实际是一台小型电脑, 避免敲打或突然动作而损坏它。同时可在室内做轻微活动, 在大小便时, 指导患者注意不要弯腰屈体做较大动作;检查时可在室内做轻微活动, 防止肠道动力不足, 使胶囊无法在6 h有效时间通过全小肠导致检查不全面等;当检查结束后腰间记录仪不再闪烁时, 护士从患者腰部取下数据记录仪, 尽快将所有设备交给检查医师, 同时嘱咐病人次日将所排胶囊交还医务人员。

3 讨论

胶囊内镜的出现, 填补了全程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 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新的革命, 它预示全程消化道一次性可视性检查时代的到来。

胶囊内镜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无创性, 已被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我们发现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可清晰地拍摄图像, 对肠腔内的溃疡、粘膜病变等均能清楚的显示。尤其是对黏膜局灶性糜烂、充血、水肿、浅溃疡以及绒毛的改变, 具有其他检查不可代替的优越性。

在本组37例患者中, 消化道有意义的病变35例, 食管病变4例,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8例, 小肠病变15例。说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诊断最有意义。同时对食管、胃及结肠也具有观察价值。

由于这项检查是一项全新技术, 目前临床应用经验有限, 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特别要注意避免某些影响检查诊断质量的因素。影响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因素有气泡、小肠液、血液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所以肠道的清洁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献报道, 检查前应禁食12 h, 一般以能满足检查时小肠的清晰度为准, 但我们在检查时, 发现有2例患者单纯禁食回肠部位仍有不少粪便, 影响观察, 后来采用检查前10 h口服肠道清洗液的方法, 所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胶囊内镜解决了多年来人们对小肠疾病和胃肠道隐性出血诊断方面的难题。可以预料, 随着胶囊内镜及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 必将对消化领域尤其是对小肠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产生革命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第5篇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护理

我科对一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检查,而且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之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1月,我科对45例患者采用国产0MOM胶囊内镜检查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岁(21-83岁)。其中消化道出血12例,腹痛15例,慢性腹泻15例,健康体检3例。检查前均经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未发现病变,符合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1]。

2护理体会

2.1检查前的护理

2.1.1详细查看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胆囊内镜的整体完成率以及胃肠有效蠕动及胃肠道的通畅程度有较大关系,所以检查之前要详细地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有下面情况者,禁止行此项检查:①胃肠穿孔以及狭窄的患者;②食管狭窄或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③怀疑肠道梗阻的患者;④身体内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电子医疗设备的患者;⑤痴呆的患者;⑥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

2.1.2心理护理由于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所以检查之前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方法、仪器的性能、检查的目的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检查。

2.1.3肠道准备内镜检查之前患者要禁食8小时以上,清洁肠道方法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甘露醇、硫酸镁口服。清洁肠道完成之后再检查,患者在术前要清洁肠道,做好肠道准备,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检查前一个小时可以进食少渣饮食,晚餐的时候最好进流质饮食,手术当日早上5点时口服20%甘露醇250ml,30分钟之后口服10%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在8点时候进行检查。

2.1.4患者准备患者在检查前24小时之内禁止吸烟;如果是男性患者,在前一个小时要剃除腹部肚脐上下周围15cm范围的体毛,放置传感器粘贴不牢,影响传感的效果;检查当日尽量不要穿束腰过紧的内衣裤。

3.1.5知情同意书在手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告知患者签知情同意书。

2.2检查中的护理

2.2.1饮食护理患者在吞服胶囊之后的2小时内禁食水,过了2小时后才可以喝少量水,当胶囊进入患者小肠4h后方可进少量食物,比如:饼干、面包等,不能喝水。

2.2.2注意事项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不能自行脱下穿戴在身上的图像记录仪;而且不能移动记录仪的位置;患者在检查期间,可以正常的活动,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

2.3检查后的护理胶囊排出前护理如果胶囊在72小时之后还未排出,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进展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并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做好治疗准备,胶囊排除后应及时回收处理。

3讨论

胶囊内镜也有它的适应症,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者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没有阳性发现者;经内镜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以及各种炎症性肠病,但是不含肠梗阻者和肠狭窄者;无法用医学解释的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但是胆囊内镜也有它的禁忌症,如果经检查证实有消化道畸形、狭窄或瘘管者;以及体内有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者其他的电子仪器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吞咽因难的患者;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18岁以下、70岁以上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胶囊内镜比较安全、可靠,而且护士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精心护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顺利地完成所做的检查,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可以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林娟,周翠萍.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的探讨[J].《青海医学杂志》,2006,36(8):64-65.

[2]霍燃.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626-627.

[3]戈之铮,陈海英,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26-28.

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门诊和住院病人26例, 男17例, 女9例;年龄21岁~65岁;12例为不明原因腹痛, 6例为腹泻, 3例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5例消瘦。

2 胶囊内镜操作过程

2.1 吞服阶段

吞服前, 按照天线分布给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 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并连接至工作站 (计算机) 。打开计算机中的影像工作站软件, 输入用户名及密码, 进入检查向导:“输入受检者信息”/下一步, “下载通道号”/下一步, “时间校准”/下一步, 系统准备完成, 请先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 “是否清除”, 此时务必要点“是”, 待图像清空完成, 点击“直接进入监视”。

拔出胶囊, 当看到胶囊内镜拍摄的图片后, 拍摄受检者的面部或手。让受检者快速喝水50 mL ~100 mL (清洁食段分泌物) , 然后让受检者吞服胶囊 (可以用水服, 也可以直接吞服) 嘱咐不要让受检者咀嚼胶囊。吞服后, 拔下数据连接线, 让受检者走动, 每隔15 min让受检者回来监视1次, 待胶囊进入小肠后, 可以让受检者携带记录仪及充电器离开。胶囊内镜检查持续大约8 h, 根据医生指示确定是否结束。在此期间不要脱下图像记录仪, 避免图像记录仪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记录仪电量维持8 h~10 h, 如出现电量不足且报警的情况下, 尽快给记录仪进行充电。

2.2 图片下载回放

待受检者把记录仪送归医院, 打开记录仪电源并连接到工作站, 先选中受检者, 通过功能选项中的下载设备中的图像数据功能, 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相关位置。为当前受检者选择读图路径, 即可进行浏览回放等操作。

3 结果

本组26例病人仅有1例因腹主动脉瘤, 在吞服胶囊需要胃镜下协助将胶囊送人小肠, 其余都可以自己吞服胶囊并在72 h内顺利排出体外。5例消瘦病人中有2例曾行传统检查没有确诊, 而通过胶囊内镜检查2例是钩虫病, 2例是慢性结肠炎, 1例是克隆恩病。12例腹痛病人, 其中5例是十二指肠溃疡, 4例是慢性胃炎, 2例是胃溃疡, 1例胃窦炎。3 例消化道出血病人, 其中2例是小肠隆起病变伴出血, 1例是十二指肠降部出血;4例腹泻病人, 其中3例是慢性结肠炎, 1例是小肠肿瘤。

4 护理

4.1 检查前护理

告知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检查方法, 病人不了解, 且费用昂贵, 病人往往担心检查过程不顺利和检查不出疾病原因。此时护士要耐心解释, 向病人讲清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应用原理、检查步骤、安全可靠性及检查目的和配合方法。争取赢得病人的信任。有必要时行采用现身说法, 让已接受检查的病人讲述其切身体会, 以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最终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检查。

嘱病人检查前2 d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1 d进无渣饮食, 晚餐进食流质。20:00后至检查前禁食, 检查前1 d 20:00嘱病人将2包或3包福静清加2 000 mL温水, 1 h内服完。检查时需亲属陪伴 。检查前24 h禁烟[2], 以免咳嗽影响检查。男性病人检查前1 d剃去腹部脐上下15 cm范围体毛, 以免影响传感效果及检查结束后阵列传感器粘贴体毛引起不适。病人应着装宽松, 以利于穿戴记录仪腰带。做好物品准备, 如电池充电、数据记录仪初始化, 检查腰带、胶囊内镜及电池质量等。

4.2 检查中护理配合

服胶囊内镜8 h内尽量少喝水, 不吃食物, 如有特殊需要可在胶囊进入小肠后进食干性食物, 如饼干、面包类等, 并告知病人需等检查全部结束后方可恢复进食。观察病人如有腹痛、恶心、呕吐或低血糖反应等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予以处理。

病人已做过胃镜检查, 希望增加胃动力, 使胶囊内镜能尽快通过胃部, 争取胶囊内镜有更充分的时间在小肠内。遵医嘱在吞服胶囊内镜后立即予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 胶囊内镜通过胃部时间缩短10 min~15 min。内镜检查期间, 病人可日常活动, 但避免剧烈运动、弯腰及移动腰带, 切勿撞击腰带上的数据记录仪。避免受外力的干扰。不能接近任何电磁波区域, 如MRI、手机、电脑等, 因电磁波干扰而使某些图像丢失, 从而造成需要重新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 医生将建议留院观察以符合胶囊检查期间的要求, 从而避免同样问题发生。有时由于无线电干扰, 也有可能造成图像丢失。在极少数的情况下, 你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 医生将建议你留在特定的区域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以避免图像丢失。期间还需15 min观察1次记录仪上的绿/蓝指示灯, 如闪烁变慢或停止, 则立即通知医生, 并记录当时的时间, 同时也需记录进食、饮水及有不正常感觉的时间, 一起交给医生。

4.3 检查后护理

指导病人在检查8 h后观察到记录仪“ACT”指示灯不再闪烁时, 再等待10 min左右, 如确定“ACT”指示灯不再闪烁, 长按中间黑色开关按钮3 s以上, 当所有灯都熄灭时, 脱下记录仪, 小心保管, 合适时间送回医院。注意胶囊内镜排出情况, 强调胶囊排出前切勿接近强电磁区域, 勿做MRI检查。一般胶囊内镜在胃肠道内8 h~72 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若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呕吐等肠道梗阻症状或检查后72 h仍不能确定胶囊内镜是否还在体内, 应及时联系医师, 必要时行X线检查。

5 体会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 传统检查仍有一部分诊断不明确, 特别是小肠段的病变。胶囊内镜在临床的应用以其安全卫生、舒适、无痛苦、操作简单、视野广等优点, 已被大多数病人接受。通过对26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的护理, 总结出做好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护理是病人检查成功的关键, 同时要求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 耐心做好病人的指导。26例病人通过胶囊内镜检查, 能明确诊断, 从而让病人及时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戈之铮, 胡运彪, 方云杰, 等.胶囊内镜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病杂志, 2003, 23:8.

胶囊内镜检查前后的临床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共有240例病人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 其中男163例, 女77例;病人年龄22岁~70岁, 平均52岁。所有病人均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 检查原因为消化道出血61例, 慢性腹泻22例, 腹痛78例, 腹胀35例, 健康体检44例。

1.2 方法

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国产OMOM胶囊内镜、图像记录仪、图像分析软件以及计算机。检查前确保病人禁食时间>8 h, 并使用磷酸钠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接着将CF卡放入图像记录仪中, 将携带有天线阵列的检测背心让病人穿在指定部位, 同时将计算机与图像记录器的通信连线接好, 进入实时监控状态, 确认检查胶囊的功能正常。在病人服用胶囊内镜之后确认病人已被监控, 允许病人进行自由走动, 待胶囊进入人体位于小肠后, 非住院病人无需继续留在医院。胶囊在消化道蠕动时不断推进, 并且按2 s/1帧的速度对所经过的胃肠道情况进行拍摄, 并且将所拍摄到的信息储存在图像记录仪器中, 待检测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取下记录仪和背心, 并下载信息数据交予影像工作站, 最后由医生完成图像的处理分析诊断工作。

1.3 结果

240例病人都一次性完成了检查, 没有并发症以及仪器信号中断的状况产生, 病人均在3 d内将检查胶囊排出。检查结果显示有109例病人的小肠发生了病变, 炎症性肠病、小肠息肉、小肠血管畸形、小肠癌病人分别为25例、18例、7例、6例, 其余病人并未发现异常。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病心理护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检查手段, 很多病人对于胶囊内镜检查不太了解, 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利情绪[1, 2]。因此, 护理工作者要将胶囊内镜检查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对病人进行详细阐述, 要将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简单、无创等优点告知病人, 同时对于胶囊内镜检查存在的缺点也要让病人清楚, 如因病人胃肠道潜在狭窄, 胶囊不能顺利排出体外需要进行手术取出胶囊解除梗阻。护理人员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帮助病人消除顾虑, 积极检查。

2.1.2 掌握病人禁忌证、适应证

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腹胀、腹痛以及消化道出血均为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所有妨碍胶囊顺利通过的疾病均为胶囊检查的禁忌证, 如消化道运动障碍、假性梗阻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在手术进行之前要对病人的过往病历进行详细了解, 在确认病人无相关禁忌证时要告知病人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关费用, 经病人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2.1.3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1 d食用半流质食物, 晚餐做到5分饱, 在20:00让病人口服1盒磷酸钠盐以清洁肠道, 在检查当天06:00病人还需再服用1盒磷酸钠盐。另外, 术前检查好电池电量以及检查相关用品;协助病人在0.5 h前服用二甲硅油散;检查病人血压、心率。

2.2 检查中护理

病人在穿好固定记录仪背心后伴随着开水服用胶囊, 胶囊不能咀嚼;在胶囊吞服2 h之内禁止饮水, 吞服4 h后病人可以少量进食。在检查进行时护理人员要提醒病人不移动背心, 不能接近强电磁场。护理人员要15 min~30 min对记录仪器观察1次, 确保仪器正常。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不良症状时, 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实时监测胶囊是否顺利进入肠道, 对于2 h后仍未进入肠道的病人进行注射10 mg的甲氧氯普胺, 在注射后观察胶囊进入盲部时完成检查[3, 4]。

2.3 检查后护理

8 h后记录仪器指示灯熄灭, 将仪器开关关闭, 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将背心脱下, 同时要避免冲击、震荡导致的信息数据丢失。护理人员要交代病人仔细观察在3 d内是否将胶囊排出, 若病人在3 d内未将胶囊排除则要及时联系医生, 观察病人有无呕吐、腹痛以及肠道梗阻等症状[5-7]。本组240例病人均在3 d内将胶囊排出体外, 病人平均排除胶囊的时间为28 h。同时, 护理人员在数据处理时要帮助医生将仪器记录保存的图片资料导入工作站硬盘内, 为医生提供分析、诊断资料, 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4 讨论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 其操作简便、创伤小、不会引起交叉感染, 因而在引进之后得到了好的推广。因为胶囊内镜检查是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 很多病人对于胶囊内镜检查不甚了解, 同时胶囊内镜检查对于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在检查前、中以及检查后需要对病人进行精心的护理。在检查前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 掌握病人的禁忌证, 做好肠道准备以及其他准备工作, 检查中协助好医生进行检查, 在检查后帮助医生进行数据处理等工作。因此, 内镜检查前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要点。[方法]对24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病人进行检查前的积极准备、检查中的积极配合以及检查后精心护理。[结果]240例病人均成功地完成检查, 未出现检查仪器信号中断的情况, 病变检出率较高, 病人满意度高, 检查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积极的检查前准备以及检查中合理配合是胶囊内镜检测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护理

参考文献

[1]黄春美.OMOM胶囊内镜检查3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0) :64-65.

[2]付文惠, 章静, 刘玲, 等.胶囊内镜的临床护理[J].四川医学, 2011, 32 (8) :1311-1312.

[3]杨琴, 汪晓媛.胶囊内镜检查2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4) :68-69.

[4]蔡珊菁, 陶晓雁, 汪茜雅, 等.胶囊内镜的临床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4) :325-325.

[5]刘淑贤, 马金凤, 高秀丽.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6B) :1564-1565.

[6]叶红芳.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检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2B) :438-439.

健康教育在胶囊内镜检查的应用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 女38例, 年龄18~83岁, 中位年龄46岁。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49例, 健康体检16例, 腹胀11例, 腹泻10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重庆金山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研制的OMO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 检查时间持续6~8h, 在此期间通过护士有效的健康教育, 顺利完成检查。

2 健康教育

2.1 检查前教育

2.1.1 谈话与签字:

让患者详细了解胶囊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真询问病史, 排除禁忌证。如怀疑有胃肠梗阻、畸形、穿孔、狭窄及瘘管, 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 吞咽困难或严重贫血等患者禁忌做此检查。患者同意检查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2.1.2 心理教育: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检查方法, 且费用昂贵, 患者往往当心检查过程不顺利和检查不出疾病原因。仔细地向患者介绍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应用原理、检查步骤、安全可靠性及检查目的和配合方法, 赢得患者的信任。有必要时使用现身说法, 让已接受检查的患者讲述其切身体会, 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积极配合检查。

2.1.3 肠道准备:

嘱患者检查前3d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1]。检查前1d吃少渣半流质食物 (如粥、牛奶) , 忌蔬菜、水果、油腻食物。晚餐进医师所规定量的流质。晚10点后至检查前禁食, 检查当日4∶00嘱患者将2盒恒康正清加至2000ml温水, 首次口服500ml, 以后每隔10min服200~300ml, 1h内服完。或者口服20%甘露醇加至2000ml温水。检查当日, 早餐禁食。检查前2h禁服用任何药物。如有长期便秘者需要提前清肠, 大便排出清水样时来医院检查。

2.1.4 患者准备:

嘱患者检查前24h禁烟[2], 以免咳嗽影响检查。患者应着装宽松, 以两件套上衣为佳, 以利于穿戴记录仪腰带。

2.1.5 物品准备:

检查前准备好物品, 如电池充电、数据记录仪初始化, 检查腰带、胶囊内镜及电池质量等。

2.2 检查中教育

(1) 患者在吞服胶囊后, 2h内禁食、禁水。2h后可喝少量清水。在胶囊进入小肠2h后可进食干性食物, 如饼干、面包等, 告知患者需等检查全部结束后方可恢复正常进食。观察患者如有腹痛、恶心、呕吐或低血糖反应等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师, 及时予以处理。 (2) 部分患者已做过胃镜检查, 希望增加胃动力, 使胶囊内镜能尽快通过胃部, 争取胶囊内镜有更充分的时间在小肠内。在吞服胶囊内镜后, 遵医嘱立即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10mg, 通过同步视频观察胶囊内镜通过胃部时间缩短至10~15min[3]。 (3) 检查结束前始终要穿戴记录仪背心。胶囊内镜检查期间, 患者可日常活动, 但避免剧烈运动、屈体、弯腰及移动腰带, 切勿撞击腰带上的数据记录仪, 避免受外力的干扰。要远离较强的磁场、电场等环境, 不能接近任何电磁波区域, 如MRI或业余电台。 (4) 检查期间需15min观察1次记录仪上的绿/蓝指示灯, 如闪烁变慢或停止, 则立即通知医师, 并记录当时的时间, 同时也需记录进食、饮水及有不正常感觉的时间, 一起交给医师。

2.3 检查后教育

(1) 胶囊内镜工作8h后可由医师拆除设备, 如检查者是自行解下设备归还, 应详细指导受检者在胶囊内镜工作8h后, 如果看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 长按中间黑色开关3s以上, 当所有灯都熄灭时, 脱下记录仪, 小心保管, 不要重压, 按照要求时间送回医院。检查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4]。 (2) 在持放、运送、自行拆除所有设备时要避免冲击、震动或阳光照射, 否则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 (3) 嘱患者观察胶囊内镜排出情况, 强调胶囊排出前切勿接近强电磁区域, 勿做MRI检查。一般胶囊内镜在胃肠道内8~27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若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呕吐等肠道梗阻症状或检查后72h仍不能确定胶囊内镜是否还在体内, 应及时联系医师, 必要时行X线检查。

3 结 果

通过健康教育, 取得了患者积极配合, 顺利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86例患者中, 小肠出血性病变11例, 回肠出血3例, 小肠血管畸形12例, 炎性肠病5例, 小肠溃疡8例, 胃溃疡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 小肠息肉2例, 结肠息肉7例, 回肠隆起性病变10例。同时伴有胃炎11例, 未见异常者5例。

4 讨 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交流、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胶囊内镜是一项新型检查技术, 患者不甚了解, 容易产生疑惑和恐惧心理, 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感, 通过护士对患者实施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患者的积极配合,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无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 所得图像清晰。由此得出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健康教育对顺利地检查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 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 讲解仔细, 和蔼可亲, 态度诚恳, 让患者感到检查的放心、安心和舒心, 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满意度。既能提升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又可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卫炜, 戈之铮.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 26 (5) :519-522.

[2]陈孝.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 21 (2) :152-153.

[3]关静、金西、李萍, 等.胶囊内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J].西南军医, 2010, 12 (2) :393.

胶囊内镜 第9篇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 主要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发生出血;正常情况下通过胃镜和肠镜可明确病因, 但是调查显示仍有10%的消化道出血通过常规胃镜肠镜难以明确病因, 且这些出血部位多为小肠[1]。传统的小肠出血检查方法主要为小肠钡餐造影、推进式小肠镜等, 但研究显示小肠钡餐造影对出血的诊断率仅为10%~21%[2], 推进式小肠镜虽可彻底检查整个小肠, 检查小肠出血的阳性率高, 但是创伤较大, 检查过程痛苦[3]。胶囊内镜是近年兴起的肠道检查方法, 通过胶囊内镜可以直视下获得全小肠的影像资料, 出血诊断率较高。该研究通过2012年10月—2013年6月间对该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从中选择胃肠镜检查阴性后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5例患者资料, 其中, 男41例, 女24例, 年龄21~68岁, 平均 (55.6±10.7) 岁。其中以便血、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大出血20例, 以黑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显性出血45例。

1.2 方法

采用以色列Given胶囊内镜检查系统, 主要包含M2A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器和后处理工作站, 全部受检查患者术前12 h禁食, 吞服胶囊内镜4 h后可可适当进食流质或软食, 胶囊内镜记录肠道影像数据10 h后, 下载信息至数据处理工作站, 由2名以上消化科医师进行阅片诊断。

1.3 观察指标

检查成功:胶囊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到回肠末端, 或胶囊未到达但已经检出出血原因。检查失败:胶囊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未达到回肠末端或胶囊内镜到达回肠末端, 但是未检出出血原因。病变检出率:胶囊内镜下显示出消化道异常病变例数占检查成功例数的百分比 (该病变不一定能解释出血原因) ;检查阳性率:胶囊内镜检查结果阳性, 发现可明确解释出血原因的病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Fish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全部65例患者检查中均耐受良好, 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检查成功61次, 全部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3.8% (61/65) 。

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5.0% (17/20) , 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7.8% (44/45)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检查失败4次, 3例为急性大出血患者因出血严重, 未完成检查即行手术治疗, 另外1例为慢性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胶囊未达到回肠末端导致检查失败。

检查成功的61例患者, 明确检出病变54例 (其中3例不能病变不能解释出血原因) , 病变检出率为88.5%;其中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阳性率为82.4% (14/17) , 慢性显性出血检查阳性率为84.1% (37/44)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具体见表1, 其中小肠溃疡或狭窄、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导致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 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全部患者检查假阴性率为16.4% (10/61) , 包括胶囊未检出病变7例, 小肠蛔虫1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1例、肉芽肿样病变1例。

注:与其他原因比较, *P<0.05。

3 讨论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临床常规胃肠镜检查未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情况, 文献研究显示引起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有血管畸形、小肠肿瘤、小肠憩室、炎症等, 病变部位多位于小肠[4]。临床常规消化道检查方法效果较差, 其中钡剂造影只能显示小肠的间接影像,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仅为10%左右, 推进式小肠镜虽可彻底检查整个小肠, 但一般难以确定其进镜方式 (经肛或经口) , 操作复杂, 检查过程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耗时长, 并有一定并发症, 且有一定阴性率, 不利推广[5]。

胶囊内镜是以色列今年研制出的一种无创性全肠道直视检查手段, 对患者影响较小, 无创、使用便利。研究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患者耐受良好。该研究中65例患者检查成功率为93.8%, 检查成功的61例患者中, 病变检出51例, 病变检出率为83.6%, 明确出血病因49例 (除外小肠蛔虫1例及小肠淋巴滤泡增生1例) , 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钡剂造影、小肠镜等, 因此国外学者推荐胶囊内镜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6]。该研究检查结果显示小肠溃疡或狭窄、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小肠肿瘤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与文献报道相符。组内胶囊内镜检查阴性7例患者中, 其中5例为间质瘤, 2例为腹主动脉小肠瘘, 均经手术和 (CT) 证实。胶囊内镜对小肠间质瘤的不敏感可能是由于间质瘤由肠腔向外生长, 镜下无法直视间质瘤整体, 仅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粘膜增生或溃疡。而腹主动脉小肠瘘胶囊内镜未检出的主要原因是术前肠道准备不佳, 胶囊在肠道通过时未观察到瘘口。

该组患者中急性大量出血患者及慢性显性出血患者检查成功率和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胶囊内镜的检查适用范围较广。检查失败患者3例为急性大出血检查中转手术治疗, 另1例长期卧床患者胶囊长时间停留于胃部导致检查失败。因此笔者认为胶囊内镜检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胶囊内镜视野存在盲区, 运行速度无法控制, 对一些微小病灶无法反复观察而漏诊[7];某些疾病本身特性导致其在肠腔内并无明显异常, 如间质瘤等;术前肠道准备不当, 检查中肠腔内有混作液体影响视野;患者本身胃肠动力学异常, 或药物导致肠道动力异常, 胶囊无法在肠道内正常运行[8]。

因此研究认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和病变检出率均较高, 可作为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检查前要尽量避免导致检查失败的因素, 认真考虑检查结果假阴性的原因, 进一步提高胶囊内镜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龙靖华, 陈耀华, 梁浓亮, 等.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1) :60-61, 193.

[2]赫晓磊.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医学综述, 2012, 18 (4) :606-608.

[3]陆恒, 汪芳裕, 路又可.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9) :3709-3710.

[4]颜綦先, 王军, 李丽, 等.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 2011, 40 (13) :1281-1282, 1353.

[5]黄文宝, 赖亚栋, 杨新星, 等.胶囊内镜对3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 :12-14.

[6]赵卫东, 朱建友, 李安庆, 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 2008, 36 (12) :40-41

[7]胡莉琼, 徐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5) :521-522.

胶囊内镜 第10篇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吉诺通(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以下简称吉诺通)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99例慢性鼻炎及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使用吉诺通组和未使用吉诺通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使用吉诺通组和未使用吉诺通组术后鼻腔功能恢复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使用吉诺通对鼻内镜术后鼻腔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术后应早期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吉诺通;手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Gelomyrtol in the surgery of nasal endoscope.M ethods the 199 patients from 2012 with nasal endoscope divided into use Gelomyrtol and not use Gelomyrtol,and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use Gelomyrtol group and not use Gelomyrtol group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Gelomyrtol have the important effective on the surgery of nasal endoscope.

鼻内鏡术后鼻腔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鼻腔通气,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本文对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对鼻内镜术后鼻腔纤毛活动促进剂的使用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于我院耳鼻喉科行鼻内镜术后的患者共199例,全部患者均为首次行鼻内镜手术,使用吉诺通组106例(术后第1日开始口服吉诺通,每日2次,每次0.3g,连续口服2周),未使用吉诺通93例。

1.2 实验方法 199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手术,术后4天进入本实验,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鼻腔换药及鼻窦冲洗。出院后第一个月每周复查一次,第二个月每半月复查一次,第三个月复查一次。每次复查,记录鼻内窥镜下纤维膜多少情况、鼻腔粘膜上皮化完成时间(上皮化标准[1]粘膜薄而光滑与骨壁紧密连接,骨壁在粘膜的紧密覆盖下显示清晰地各部隆起,窦口通畅)及术后复查鼻窦CT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的比较采用SPSS16.0进行四格表的X2检验。

2 结果

使用吉诺通组发现鼻腔功能恢复差患者5例,发生率为4.72%,失访5例,失访率为4.72%;未使用吉诺通组发现鼻腔功能恢复差患者15例,发生率为16.13%,失访3例,失访率为3.23 %。经检验,使用吉诺通组和未使用吉诺通组相比差率有统计学意义。X2=6.969 ,P<0.05,两组患者结果(见表1)(失访均剔出于本组)

3 讨论

鼻腔、鼻窦手术后影响了鼻腔纤毛的活性,进而影响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鼻腔通气,降低了手术的疗效,本实验吉诺通组的发生率为4.72%,未使用吉诺通组发生率为16.13%.

本实验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和未使用纤毛活动促进剂,发现纤毛活动促进剂能有效增强纤毛的活动,促进鼻腔分泌物及纤维膜的排出,缩短上皮化完成时间,进而有效保证手术效果,其原因分析如下:

鼻腔粘膜表面附有一层粘液,此粘液层与鼻窦、咽鼓管、咽部及下呼吸道的粘液层连成一片,名为“粘液毯”,粘液来源于鼻粘膜的粘液腺、浆液腺及杯状细胞的分泌,这一粘液毯分两层,外层与上皮纤毛外端接触;内层为水样层,上皮纤毛运动其中,这就是呼吸道存在的一种特殊运输系统――粘液纤毛系统,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2]。纤毛的活动要求有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及一定的PH值(6.8-7.2)[3],鼻腔、鼻窦术后术腔粘膜炎症竞争转归和上皮化完成阶段,大约需要3个月[4]。在这段时间中术腔分泌物、凝血块、肉芽组织如不能及时清理,鼻窦引流受阻,均打破了这一系列的平衡。

吉诺通由桉油精、柠檬烯、22蒎烯3 种活性成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一种粘液纤毛清除系统恢复剂,其主要作用有调节腺体的分泌,改善纤毛的活性,促进粘液的溶解,对粘液纤毛清除系统的各个部分均有修复作用,从而重建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除其功能障碍,达到改善气道的转运能力和屏障保护作用。吉诺通能碱化、稀释粘液,刺激纤毛摆动,促使粘液的溶解与排出,保证气道通畅。吉诺通能碱化粘液, 恢复正常pH 值, 降低粘滞度, 调节呼吸道上皮中杯状细胞浆液分泌腺等的分泌, 恢复浆液、粘液层比例, 提供正常纤毛摆动空间, 有β-拟交感效应, 直接刺激纤毛运动, 加速纤毛运转, 加快粘液排出[5]。

使用吉诺通,增强了鼻腔内纤毛的活性,并恢复鼻腔内正常的PH值,调节杯状细胞的分泌,从而加快纤毛的活动,减轻了鼻腔粘膜的水肿,促进鼻腔分泌物及纤维膜的排出,缩短上皮化完成时间。由此可见,鼻腔、鼻窦手术后使用吉诺通可有效保证手术效果,术后尽早使用有利于鼻腔、鼻窦术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9:345 302-305

[2] 王启华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154

[3] 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 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57-59

胶囊内镜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9月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192例, 其中男105例, 女87例;年龄17~84岁, 平均52岁;健康体检18例 (9.4%) , 长期大便隐血阳性、黑便、呕血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77例 (40.1%) , 呕吐、腹痛、腹胀、腹泻97例 (50.5%) 。排除标准: (1) 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 (2) 吞咽困难, 可疑消化道狭窄或梗阻者; (3) 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检查者; (4) 孕妇[3,4]。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1.2.1 设备介绍

OMOM胶囊内镜 (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提供) 由智能高清胶囊、背心式图像记录仪、姿态控制仪和影像分析处理工作站4部分组成, 可实现胶囊在人体胃、十二指肠内的转动、仰视、俯视、水平移动。胶囊内镜形如胶囊, 大小13 mm×27.9 mm, 以2幅/s的速度拍照, 运转8~10 h, 可传输6万余幅图片。吞服后借胃肠道自身的蠕动顺利地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一路前行, 在自动拍摄全彩图像的同时向接收器传送图像至影像分析处理工作站。

1.2.2 检查方法

(1) 告知胶囊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2) 肠道准备:检查前1 d进半流质, 并给与舒泰清 (聚乙二醇) 行肠道清洁准备, 检查前1 h服用祛泡剂, 以确认清水样便为标志; (3) 操作:少量清水吞服胶囊后嘱患者禁食4 h, 不得远离检查场所, 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结果

2.1 胶囊内镜通过情况

192例中, 188例受检者胶囊内镜均能自行通过, 2 d内排出体外, 未发生梗阻、嵌塞等并发症, 检查成功率为98%。4例失败包括:2例因胃动力不足或排空延迟、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狭窄, 致使胶囊内镜在胃、十二指肠内停留时间过长 (>2 h) , 予以胃动力药、胃镜下直视送入后仍不能进入;胶囊嵌顿, 行手术取出 (1例回盲部肿瘤, 1例小肠克罗恩伴狭窄) 。胶囊内镜记录时间366~553 min, 平均568 min, 胶囊排出体外时间16~112 h, 平均33 h。

2.2 病变检出情况

192例患者, 共检出病变148例, 阳性率71.1%, 其中反流性食管炎2例 (1.0%) , 胃十二指肠病变42例 (21.9%) , 小肠病变92例 (47.9%) , 结肠病变12例 (6.3%) , 未见异常44例 (22.9%) 。腹痛腹泻等腹部不适检查97例, 阳性诊断78例, 病变检出率为80.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77例, 阳性诊断59例, 病变检出率为76.6%;体检患者18例, 阳性诊断11例, 病变检出率为61.1%。

3 讨论

小肠是最长的消化道器官 (5~7 m) , 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质, 传统的检查方法较难获得满意的结果, 曾被称为检查盲区。例如:小肠钡灌虽然对于肠管内器质性变形, 如缺损、扩张、狭窄及各种内外瘘有特殊的优势, 但常漏诊早期小肠克罗恩病, 其原因可能与小肠克罗恩病早期以红斑或者口疮样溃疡为主要表现, 其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有关, 诊断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5,6]。朱兰惠等[7]研究表明小肠钡剂造影诊断在轴膜炎症病变、扁平病灶及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与小肠疾病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的65.63%相比, 小肠钡剂造影检查仅31.25%, 而假阴性率高达46.88%。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低约占小肠疾病的3%~4%, 消化道内活动性出血及出血速度严重影响小肠血管造影的诊断能力[8,9]。文献[10-11]报道,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较大程度提高了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 解决了部分临床问题, 但检查费用昂贵、耐受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与普及。Jensen等[12]研究表明, 小肠CT、MRI等新兴研究诊疗技术的兴起为小肠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但目前设备条件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相关性研究样本量暂时难以确定其临床诊断价值。胶囊内镜对小肠独特的诊断价值除其优于其他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亦应体现在其较高的病变检出率、阳性预测值上, 国内外学者文献资料表明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数据可能因样本量、地域等原因不尽相同。Gupta等[13]发现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度分别为79%和92%;萧树东等[14]研究指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约67%。

3.1 胶囊的适应证

胶囊内镜主要应用于诊断小肠疾病, 其适应证如下: (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GIB) ; (2) 明显消化道症状如呕血、黑便、慢性腹痛腹泻等; (2) 初次诊断克罗恩病, 并监控其病情情况; (3) 不明原因贫血、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 (4) 小肠多发息肉; (5) 小肠吸收障碍; (6) 其他包括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正常体检及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者等[15,16]。

3.2 胶囊内镜优势

(1) 简单方便、无痛无创; (2) 一次性高科技诊疗设备, 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检查简单; (4) 无需麻醉、住院, 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5) 针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超过70%。

3.3 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诊断

(1) 食管:胶囊内镜对于中上段食道病变诊断率较低, 本研究中仅发现2例反流性食管炎, 原因大多与患者体位有关, 多数胶囊难以于食管长时间停留观察; (2) 胃部及十二指肠球部:胶囊内镜对胃部刺激小, 可避免传统胃镜操作引起的剧烈呕吐反应, 胃黏膜的显示较好, 对于胃部胆汁反流的观察更加有效。本研究通过胶囊内镜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病变42例, 其中浅表性胃炎10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 糜烂性胃炎6例, 胃息肉8例, 胃潴留1例, 吻合口息肉1例, 吻合口溃疡2例, 十二指肠 (球) 炎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 对于胃底息肉、吻合口炎、吻合口溃疡等疾病, 其缺陷在于不能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于隆起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怀疑肿瘤患者还需另外行胃镜下活检明确诊断, 但对于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的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及老年患者是一种适宜的检查方法, 可降低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3.4对小肠多发疾病诊断

小肠病变类型有炎症、血管病变、息肉、隆起性病变、憩室、溃疡、寄生虫及克罗恩病等, 其中以炎症、血管病变、隆起性病变及息肉为多。本研究中主要检出病变依次为血管病变、非特异性炎症、息肉、克罗恩病, 这与文献[17-18]报道基本一致。

3.5 对腹痛腹胀腹泻的诊断

慢性腹痛腹泻均为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 其原因可能与小肠黏膜炎症引起小肠痉挛有关。薛刚等[19]推荐胶囊内镜可作为长期腹痛腹泻患者的常规检查, 其诊断阳性率均高于70%, 常见疾病依次为小肠黏膜炎症、小肠多发溃疡和息肉。Bandan等[20]报道, 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胶囊内镜下所见病变如血管发育不良、黏膜糜烂并不能解释腹痛症状, 遂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后对症治疗有效。

3.6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OGIB多发生在小肠, 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 是指常规胃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异常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 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非常有限。传统检查方法通过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小肠镜等仅能明确部分出血原因, 有时需要通过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才能明确。例如小肠钡餐检查对OGIB的诊断率分别仅为5.6%;其他如血管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在出血停止时几乎无诊断价值;而小肠镜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OGIB检出率, 但也因过程痛苦及并发症而受到了限制;国外荟萃分析OGIB的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小肠镜的对比研究, 阳性率分别为62%和56%[21]。早在2005年国际共识会议上便已表明胶囊内镜能够动态、清楚地显示胃肠道黏膜, 可作为OGIB的首选一线检查方法[22]。有众多文献支持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出率高, 即使与小肠镜的28%~33%相比, 胶囊内镜的发现率仍然高达55%~76%[23,24]。李运红等[25]研究表明小肠出血原因较复杂, 其中血管畸形、肿瘤、憩室较为多见, 胶囊内镜对出血部位及病因诊断占55%~82%。本组研究胶囊内镜对OGIB的检出率与国内报道符合, 为76.6%, 明显高于传统的小肠检查方法。小肠往往是肿瘤少发部位, 大多数内科医师提及小肠疾病时, 经常考虑血管疾病或炎性疾病, 小肠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5%, 大多数是良性, 以往小肠恶性肿瘤经常被延误诊断, 因此预后差, 在小肠肿瘤中25%~50%的患者首先表现为消化道大量出血, 小肠肿瘤仅次于血管病变, 是小肠出血的第二位原因, 占据小肠出血的5%~10%,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手术部位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26]。

3.7胶囊内镜在小肠炎症疾病的诊断

小肠克罗恩病变占克罗恩病的1/3, 胶囊内镜在诊断克罗恩方面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优势明显。戈之铮等[27]研究表明, 胶囊内镜对于早期及轻型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诊断率为43%~77%,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89.6%和100%。

3.8 胶囊内镜缺陷

胶囊内镜检查存在以下问题: (1) 易受肠内容物和分泌物的影响, 内镜的诊断准确性依赖图像的质量, 气泡、食物残渣、深色液体或胆汁, 小肠液均可影响检查图像质量, 检查前1 h将口服二甲硅油散20 m L, 驱除肠道内气泡。 (2) 胶囊存在嵌顿、胃内滞留及排出延迟, 检查前要评估消化道动力, 减少胶囊嵌顿和停滞的发生率。本研究中188例中有3例胃内潴留, 给予肌注胃复安, 改变体位后通过而, 研究表明使用甲氧氯普胺10 mg可以缩短胃运行时间;有1例患者胶囊内镜无法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行胃镜辅助送入十二指肠。 (3) 不能进行病理学检查。 (4) 不能实行内镜下治疗。 (5) 定位性、控制性较差, 不能注气而难以发现隐匿病灶。

综上所述, 胶囊内镜是一种全小肠直视性检查, 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 胶囊内镜以其安全耐受、简便、并发症少及良好的定位性等优点, 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前景。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但其作为高分子耗材的高科技诊疗手段, 价格昂贵成为了近期内尚难普及应用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技术方面因其无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治疗功能等缺陷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近几年临床科研人员正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胶囊内镜也逐渐向低成本、实时监测、精确定位及精密可控性发展, 使其成为小肠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28]。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重庆金山公司OMOM胶囊内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性分析。结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分析后发现病变148例, 阳性率77.1%, 其中食管病变2例,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42例, 小肠病变92例, 结肠病变12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是一种无创检查, 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痛苦等优点, 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筛选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胶囊内镜】相关文章:

胶囊内镜操作规程09-06

内镜临床06-28

内镜分析07-18

超声内镜08-01

内镜微创论文05-10

内镜下注射06-28

儿童:内镜术07-04

消化内镜系统07-10

内镜室管理07-06

耳内镜下冲洗07-31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下一篇:RTOS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