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2024-07-02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精选12篇)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第1篇

新颖的网络阅读形式, 体现了教学信息的多样性、反馈的实时性、开放的交互性, 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拓宽阅读渠道, 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学好语文。我尝试让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索性阅读,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快速阅读

Internet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料库, 网络资源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音、迷人的音响、绚丽的色彩, 有机地组合融汇在一起, 一下子便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在网上阅读就像欣赏动画一样开心, 这比起单纯的文字阅读不知要鲜活多少倍!

当代信息技术导致我们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 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影片, 这就是信息时代“超媒体”阅读。对网络的浓厚兴趣是激活学生阅读的“导火索”, 是使学生乐此不疲、主体飞扬的绝佳“兴奋剂”, 是使学生饱食精神食粮的上好“调味剂”, 更是学生网络阅读能力培养的“催化剂”。为了适应网络阅读的速度, 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快速阅读的训练。无论通读、翻读、查读、跳读, 均要求其应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 帮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如在教《黄山奇松》时, 我采集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日出雪景”等网络教材, 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我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网络教材,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自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网络阅读, 能够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 去感受、品味课文。这种“超媒体”的阅读方式, 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 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题阅读

语文阅读要凭借教材去举一反三, 选择合适的材料扩展阅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体会到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 能促进学生加深感悟, 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引发合理而大胆的想象, 开阔视野。

主题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主提出主题的能力、借助网络工具展开阅读并完成主题任务的自觉性与方法等。其核心是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使用的探究和掌握, 以及对自主阅读模式的尝试。我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 带着任务, 根据主题去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 可以摘录原句,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整理, 进行广泛阅读, 同时根据自己阅读的主题创造性地完成阅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了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学会了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如学习苏教版第11册《游天然动物园》一文时, 我让学生登录“野生动物之家http://animal.ioz.ac.cn/”去浏览自己喜欢的动物, 了解其习性、种类等知识, 并下载描写小动物的文章。由于主题明确, 学生阅读时便发现了要抓住最能体现该动物特点的部位依序描写。此时要求学生为动物设计“身份证”自然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浏览雅虎动物网以及中国虎网等网站, 谈谈濒危动物的分类与保护, 学生的深切感悟让他们如数家珍, 阅读的德育熏陶功能尽在震撼人心的语言文字中。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比较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核心, 网络比较阅读是指对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分析的阅读, 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不同层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意识, 这样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网络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 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 此时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悟的升华。教《东方之珠》时, 我要求学生从网上阅读《海滨小城》、《井》、《美丽的香港》等文章进行比较, 学生凭借大量可感的语言材料, 形象地把握了文章的“命脉”, 这比起单纯地分析或孤立地自悟相比可谓是事半功倍。我还要求学生仿照《东方之珠》一文的写法, 进行仿写, 并鼓励其在网络BBS上发表,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 能激发起学生去探究的热情。

学习《长江之歌》时, 我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观看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下游洪涝灾害等画面引起学生共鸣, 结合黄河的变化让学生提出共同学习的任务:上网查找黄河和长江资料, 下载有关的图片、文字进行比较阅读, 交流学习体会,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我作为新世纪小主人, 应当尽快采取各种措施拯救我们的母亲河。”唤醒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长江和黄河的意识。

发挥军校优势 推动素质教育 第2篇

少年军校是青少年学习我军优良作风、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好阵地,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南山路小学为拓宽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于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团委、武装部及武警部队、青海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的大力支持下,与武警指挥学校联合创办了城中区少年军校,把国防知识军事化训练与培养少年儿童的“五自”能力,吃苦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欢迎,由于成绩突出被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先进少年军校。

下面,我就如何发挥好军校优势,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一、加强领导,健全完善组织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少年军校活动使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并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组建军校的办学宗旨。为切实办好少年军校,需做好“六个落实”。

1、落实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城中区武装部领导担任军校校长,武警西宁指挥学校的领导担任名誉校长。少先大队辅导员担任营长,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并聘请武警西宁指挥学校优秀官兵担任军校教官,担负教学训练任务。

2、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少年军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大纲,并集中编写了国防知识,内部条例、军校军歌,制作了少年军校校旗,分年级制定了各自要了解的国防知识和掌握的军体技能,人手一册,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质,评教评学,检查验收,考评登记等有

关制度;完善了各种制度,使教育活动目标化、具体化。

3、落实经费,坚持专款专用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学校实行经费单列,定期审核,专款专用。

4、落实营地,学员集训需要营地,我们的营地现设在环境优美的青海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可以提供所需的学习、生活和训练场地,保证集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5、落实教官,为确保少年军校的教学质量,消防教导大队专门挑选12名优秀官兵,担任教官和连、排干部,另派20名优秀战士任班长。在组织形式上完全是部队编制。

6、落实计划,通过少年军校活动,使少年儿童熟悉军营生活,只管形象的了解军事设施和军事训练,受到良好的军人形象影响、培养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从小树立起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

在狠抓“六个落实”的基础上,我们每年都组织了近三百名学生到共建部队进行了“军营一周”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家长的重视,社会的关注。

二、开展活动,多种形式常抓不懈

少年军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形式,把它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重要手段,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首先,结合学校常规活动,对少年军校学员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基于少年军校自身所占有的优势,学校活动和军校活动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比如,学校的常规检查、行为习惯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同样能激励军校学员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品质的形成。

其次,邀请部队领导对学员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成立的,讲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故事,讲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思想感情。

第三,把少年军校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活动中与友邻单位密切合作,从而使武警一中队、五支队、南门体育训练场、南川烈士陵园、消防教导大队等场地成为少年军校活动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参观军营、参观现代化军事武器、参观内务、认识军旗、军徽、军衔,丰富青少年的军事常识。每年清明节前后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红四方面军展馆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还利用各种节日同部队官兵一起联欢,联合排演节目,同看爱国主义影片,制作爱国主义教育板报等。

形式多样的活动,辅以军事常识和军事素养的培育,为少年军校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开阔了眼界,塑造了感性认识的丰碑,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为学员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建设,保证少年军校健康发展

随着少年军校建设的发展,《国防教育法》的正式颁布实施,这对少年军校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规范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实施德育教育的完整思想教育体系。

我们在前期创办少年军校的基础上,力求扩大办学规模,使全体学生分层次、分阶段接受少年军校教育,扩大社会影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校素质教育更加完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出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军事训练这种有效形式,从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国防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今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之路的国防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今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之路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形象生动,我们于一九九九

年三月将这一思路正式拟定为我校素质教育的科研课题并向市科委正式申报题目为《少年军校在提高学生素质作用中的研究》,此课题已于二零零二年结题,并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

少年军校至今已进行十七期的军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学员转移兴趣快的特点,对军校表现突出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表扬,每完成单项训练后进行考核评比;每学期培训完后举行汇报表演,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运用激励机制,使全体学员对军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每期培训完后,对教员、辅导员、学员、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四、活动到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陶行之说:“习惯即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但我们现在的孩子最大的毛病却恰恰是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却忽视了习惯养成。殊不知习惯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其他方面无可替代也无法弥补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学校无论开展什么活动,成立什么组织,做出什么事情,其落脚点还是教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少年军校的创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一个抓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载体。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军校工作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第一要义,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豁达坚强,吃苦耐劳的习惯

军人的天性是服从。无论是多么苦、多么累的事情,他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完成,来不得一折半扣。军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没有什么苦和累可以品尝。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学习。但他们并不幸福。无休无止的学习,单调如一的生活,再加上父母的管束,老人的娇宠,助长了他们的种种劣性。他们有的任性,有的娇气,有的心胸狭小,有的意志脆弱……如果任由这种问题发展下去,我们的教育堪忧,我们的孩子堪忧。少年军校的创办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首先这种军人似的生活体验会为他们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进而反思自己的缺点;其次高强度的训练会在体能上磨练他们的意志,并达到逐步坚强的目的;再者军人的服从会约束他们的任性,让他们明白“人,不能总是以我为中心”的道理,从而心胸更加开阔。

2、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不是不想团结,而是独生子女的生活让他们“独”惯了,上下学父母接送,回到家就写作业,有时侯和小伙伴玩一会儿的工夫都没有。他们很渴望集体生活,但一旦融入集体,却不知道集体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团结”,缺乏合作精神成了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素质缺陷。他们习惯于把“自我中心”带到学校和社会中去,到少年军校也不例外。于是个人主义,小脾气都使出来了,有时侯互不相让,哭哭啼啼,打打闹闹,但军校的纪律严明让他们这个“病”无处可发,并逐步消除,因为在军校中任何人都是普通的一员,个人的行为与集体的利益与名誉密切相关,军纪就是生活和学习的规矩。要想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就必须服从军校管理,凡事从集体出发,为大局着想,那些坏毛病不改是不行的。

3、培养孩子永不言败、承受挫折的习惯。

少年军校的系统性、严格性使其有别于简单的军训。军校不仅要保证对学员体质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精神和意志上的磨练。军训只是军校的一个训练部分。还有很多激励和教育手段,它们在巩固和强化训练成果上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这些挫折会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并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弱化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引导学生根

据自身实际正确地判断自己能否克服所遇困难,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困难,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并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去战胜挫折,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4、培养孩子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习惯。

在家里,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关心者;在军校,他们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不仅要做好值日,为别的学员打菜、盛饭,在同伴生病、想家时还学会了关心、爱护,同时也享受着其他人的关心,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他们不仅是一个关心者,同时也是一个被关心者,这种双重身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感受,并让他们在集体中逐渐学会了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懂得了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树立了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意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这种意识内化为习惯。

少年军校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虽然,我们在开展少年军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各级领导也给予了很高的荣誉,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学习其他少年军校的先进经验,再接再厉,再攀新高,努力把我们的少年军校办得更好!我们相信,在上级党政军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少年军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少年军校的教育品牌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谢谢大家

西宁市南山路小学贾洪寿

发挥网络优势 拓展语文空间 第3篇

1.关心时事热点。通过新闻网页让学生每周至少在网上了解一件国际或国内大事,并在班上互相交流,让学生身在校园却能知晓天下,让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美国911事件,日本大地震,中国5.12大地震,动车追尾事件,南海问题……成为同学之间的课外话题,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在课堂上评论。纵观国内外现状和突发事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不能漠不关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能感受民族尊严;关注国家安危和命运,保卫祖国家园和神圣领土不受侵犯,能增强学生的爱国豪情;展望未来,企盼过上美好生活,可声高气昂地感悟祖国振兴崛起的骄傲和自豪,表明个人爱国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认识一个好人。认识一个好人是指认识在平凡的岗位上,或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其品质行为引起自己心灵上的震撼,对自己触动较大的人。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其事迹,知道他们之所以显得不平凡的原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称得上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节目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那种承先启后的内在精神、那种居安思危的忧患力量在打动着人们。良好的精神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时期抓起,只有国民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3.看一本好书。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人们需要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这个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积极有效的阅读可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磨砺思想,陶冶情操,进而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和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名著阅读要引导学生注重内容,调动他们自身的体验,感受真、善、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师可以参照百度文库上的“初中生好书推荐”的书目,教师自己先选择下载好十部左右的好书,再通过学校网络,每周用上一节的语文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用一个月或二个月的时间有选择性的阅读一部好书。中学生的人生还是晴空万里,而名著中的各种人生态度则使中学生们既不陷于美好梦想的夸夸其谈中,又给他们浇灌坚贞不渝的思想使他们不至于太过失望。让中学生们从悲剧中看到现实,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讽刺小说中体味正义的凛然,从人物传记中了解人生的追求与生活的磨砺。名著于中学生,尤其是对人生的概念还未澄清的中学生,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用浩荡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人生的奥秘就在这里。方便、快捷的学校网络,为学生多阅读名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观一部好影片。一部好影片,是指观看了解后能让自己扩大视野,获取知识的影片,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催人奋进的影片。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好那些有教育意义必须看的或特别好的值得看的影片,每学期下载好2至3部,通过学校网络,组织学生观看,如:《小猪宝贝》《勇敢者游戏》《永不妥协》《垂直极限》《心灵捕手》《黑暗中的舞者》《辛德勒名单》《圣女贞德》《当幸福来敲门》《勇敢的心》《阿甘正传》……并且写出观后感。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涉及面较窄,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好影片,可以让学生了解影片中的社会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使他们思想得到了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学校网络并不只是学校网络管理员的事情,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网络的优越性,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多动一些脑子,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精神花园,让他们从中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获取成长中所需的正能量,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发挥网络优势, 提高教研实效 第4篇

●打造网络教研平台

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搭建一个区域性的包括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互动平台,构建以“教研在线”、“学科教研网站、学校教研网站”为主阵地,“教育博客群、QQ群”为主要交流途径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在线”是一个综合性的官方网站,由教研部门主管,以指导区域网络教研为主要宗旨,版块设置上要有“教研信息”、“教研计划”、“教研方案”等等。“学科教研网站”是基于该学科的信息平台,由学科教研员主办,以学科教学为本位,以“交流、互动、共享”为宗旨,深入开展网络教研,努力发挥引领、示范、推广的作用。在版块设置上,除学科教研的一般栏目外,还要增加具有学科特色的互动内容。如“高中化学教研网”栏目有“化学教研”、“教案、学案、课件中心”、“同步试题”、“实验园地”、“竞赛之窗”、“课改咨询”等。“学校教研网站”以学校教导处为主管部门,以开展学校网络教研、突出学校个性为宗旨,所有学科都可在网站上建立教研专栏,所有教师都可参与网站建设。“教育博客群、QQ群”以开展网络交流为宗旨,内容和形式活泼开放、充满个性、张扬活力。教研平台的建立,为教研员、教师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完善教研运行机制

为保证网络教研的正常运行,要努力建立两种保障机制:一是技术保障机制。通过网络技术保障小组来完成。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网站建设的技术指导等工作。要及时对网络进行升级维护,保证网络畅通;二是教研网站建设机制。由网站建设小组规划和建设。教研网站建设小组由教研部门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教研网站的规划和建设。为使网站内容丰富,切合教学实际,每个学科都可成立网站建设队伍,由教研部门各学科的教研员组织本学科网站的规划建设,吸收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栏目管理,定期更新上传内容,保持教研网站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满足教师网络教研需求。

●推行三种应用模式

一是名师引领,广泛交流。

为充分发挥名师专家的引领指导作用,学校建立由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队伍。在组织结构上,由教研员牵头,以名师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网络教研指导小组。在活动方式上,通过同步互动的博客建立区域教研博客群或QQ群。名师经常性与专家在线接触,关注学术前沿、传达教学信息、宣传教学理念、推广教学经验;同时建立个人主页及博客群,帮助一般教师建立“成长博客”;定期利用博客群、QQ群开展网络备课、网络议课、网上讲座、网上答疑、主题研讨、专题研究等课题研究和交流活动,并做到主题明确、交流及时、追踪跟进、共享成果。在教研员和名师的引领指导下,学校建立起个性化的博客群或QQ群落。

二是开展活动,全员参与。

为推动网络教研的开展,教研部门通过“教研在线”及时将教研计划、教研方案、教研动态、新课程标准、优秀教研成果等进行发布,指导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在自己的教研网站上适时发布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工作安排和本校教研成果等,指导和引领全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学科教研员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科教育教学专题教研、示范课观摩、教师研讨培训等活动,并将活动过程录像后存放在网站上共享,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市、乡、校定期逐级组织优秀网络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内容包括教研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博客之星、精华论坛、优质课、教案、学案、课件、试题、论文等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技能比武活动,内容可涉及网络教研与教学、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多个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三是课题带动,增添活力。

为使网络教研更具活力,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相应的研究课题,让更多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与研究。以此带动和引领网络教研深入开展,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实验的良好氛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开展“网络教研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区域教师博客社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建立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障网络教研的开展,市、乡、校都要设立技术保障和教研应用两支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可由市县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的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技术指导等工作;教研应用队伍可由教研部门教研员和部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网络教研、业务技能培训、网站建设指导等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素养。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才能提高网络教研的水平和实效。为使培训工作有实效、针对性强,教研部门成立了业务培训机构,负责日常网络教研业务培训。可通过教研网站发布培训菜单,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定学时的培训任务,内容可以自主选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和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网络教研水平。

3.表彰激励,激发热情。

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市、乡、校可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单位、教师个人网络教研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情况。定期表彰在网络教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将教师参与网站建设情况、上传资源情况、发表贴子数量、参与网络教研交流次数等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化考核,并及时总结评比,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

4.制定标准,科学评价。

建立长效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网络教研的关键。市、乡、校要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网站建设、资源建设等几个环节实行多元化评价,不同类别的内容都要有相应的评价办法。采用专家评审与一线教师参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合理,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第5篇

做好特色动作 将“三严三实”体现到宣传报道全过程

中国水利报社党委

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报社党委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把专题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修行的磨砺过程和干事创业的实践检验来抓,结合媒体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边查边整边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突出“三严”要求,持续改进报道

作为水利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把“三严”要求体现在工作上,落实到办报办刊办网的全过程。一是严把宣传导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到旗帜鲜明不动摇,主题突出不偏废,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严守宣传阵地。坚持党管宣传原则,牢牢把握行业主流媒体的话语权,用事实说话,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严明宣传责任。坚持新闻宣传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加强个人修为和自我约束,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四是严肃宣传纪律。按照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坚持讲政治、讲规矩,做到既注重正确引导,又遵循传播规律;既坚持原则和程序,又把握节点和时效。

二、坚持“三实”标准,务求教育成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务实更是取得宣传实效的根本。报社坚持问题导向,以“三实”标准查找解决问题,边整边改、狠抓实效。一是新闻策划实。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超前做好新闻策划,提高宣传报道的预见性、前瞻性。及时推出“粮食丰收背后的水故事”“防汛抗旱进行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巡礼”等栏目,有力配合水利中心工作的开展。二是采访调研实。报社继前两年开展“深入基层报道年”活动后,第三年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并进一步制度化,对社领导、中层干部下基层采访调研的时间作出规定,倡导党员干部积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水利援藏、江苏水生态文明、贵州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甘肃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一线专题采访报道中,推出了《扬名天下水当先——扬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实践观察》《血脉——写在甘肃加快精准扶贫全力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之际》等一批“接地气”、质量高、有深度的稿件。三是干事创业实。坚持说实话、做实事、创实绩的价值导向和用人导向。采访时扑下身子,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最需要关爱理解的地方去,扎实了解采访,全面掌握素材;写作时深刻解读,剖析现象,反映规律,提出建议;编辑时全身心投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四是活动效果实。把开展专题教育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结合起来,用新闻宣传报道的效果和质量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果。专题教育开展之时,恰逢防汛抗旱进

入关键时期。面对突发汛情和灾情,党员干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据统计,截至目前,报社累计派出一线采访记者78人次,社领导参加防汛会商28人次,推出一大批一线抗灾报道和七篇系列述评,有力配合了防汛抗旱防台风的中心工作。

三、运用四大媒体,围绕主题发声

发挥角色优势,引导健康教育 第6篇

本文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四方面阐述了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引导,以期能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优势,及时的为学生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中职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与中职生朝夕相处、最熟悉学生的班主任来说,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将自己的工作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相互结合,及时的为学生指点迷津、拨正方向,才能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情感交流的渠道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首先是要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才能打开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正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新课改下,班主任既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益友,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组建新班集体时,身为班主任要留心摸清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日常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日常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常去学生宿舍,多关心、多了解学生平常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在处理问题时,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生硬的口气,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此外,班级管理事务繁多且琐碎,光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主任还应重视民主力量的发挥,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安全和温暖。另一方面,学生民主选举的班干部也能成为班主任的“耳目”,帮助班主任能够及时洞察班内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健康的集体舆论,有利于抑制学生中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下,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也是作为班主任的一项根本任务。中职学生是一群不同于普高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多学生都存在自卑、人际关系障碍、自控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冷静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例如,可以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各类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等方面容易遇到的困惑及问题进行讲解和开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心理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倾诉和寻求合理的排解途径,缓解内心的压抑。同时也懂的善于向同伴、老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求助,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在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也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带领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进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例如,中职学校开展的校园文体周、五四风采展、文明礼仪大赛、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这些学校资源都可以成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丰富的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多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再比如学校每年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性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人格,为今后进入生产实习和工作岗位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健康的成才观

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5-18周岁,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期。虽然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但是他们依然是可塑造的,只要教师不对他们放弃,他们一样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科学全面的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更能促使学生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一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班主任应积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对口升学,继续深造。即使不能深造,只要自己能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样可以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准目标,不懈奋斗,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I can do”的信念。

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中职班主任,更应提高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并有针对性的指点迷津,利用自己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机会,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思.班主任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J】.时代教育,2015(8)

发挥支教优势助推教育发展 第7篇

一、高度重视, 提高意识

学校分层次召开领导班子、中心全体教师和村小校长会议, 要求大家高度重视, 提高思想意识, 善于挖掘支教资源, 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 将先进理念与农村教学实际相结合,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支教老师的作用, 让她们感受到我校对她们的重视, 在生活上, 学校尽可能以农村现有的最好条件免除她们住宿、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考虑农村冬天冷, 学校专门租住有火炕和床的楼房, 购置了崭新的床垫和蚕丝被, 专人烧暖气炉, 夏天为教师购买电风扇;为了安全, 学校给窗户安装了铁栅栏;为方便她们学习, 学校给教师的住处安装宽带;为方便她们到庄河市内商场买日用品, 学校每周三租专车接送;肖霞老师孩子生病, 自己患腿疾, 学校立刻安排老师看班, 给她时间回家治疗。在工作上, 学校对她们高标准严要求, 布置任务——压担子——汲取精华, 共同制定帮教计划, 安排肖霞老师担任二年一班班主任, 任教语数, 徐一楠老师任教五年一班数学, 董淑清老师任教三年级两个班音乐, 高媛老师任教四年级两个班体育。

二、多措并举, 充分利用

1. 结帮扶对子。

为发挥支教老师对中心校老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安排这4名支教老师每人带2名“徒弟”:肖霞老师带低段姜宁老师和郑红娥老师, 徐一楠老师带中高段孙梅娟老师和刘宏伟老师, 董淑清老师带两个音乐老师施玉霞和王稳, 高媛老师带体育老师宋书彬。

培养对象:大郑镇中心小学的中青年教师, 年龄在24岁至38岁之间。

培养目标:王稳是新上岗的年轻教师, 使其尽快胜任音乐教师职务, 其他老师使其成长为我校或庄河市学科骨干和教学能手。

培养内容:要求我校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批改、辅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师德建设、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取经”。

培养策略:指导备课、互相听课、诊断跟进、同课异构、交换班级上课、查作业、看教案、学制课件、学说普通话、学生评价和测试、同开一个班会、同看一本书、同吃一桌饭, 做到多模仿、勤动嘴、细观察。

2. 举行教研活动。

(1) 中心校:学校要求中心校教师在没课时都去听支教老师的常态课;每月举行一次支教老师在中心校的观摩课活动, 同时所带徒弟也要上一节汇报课。全校老师评议、研讨、互相切磋。

(2) 村小:为发挥支教老师对全镇13所村小老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全镇“大连市支教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 让180名村小教师也近距离地学习大连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足不出户领略大连名师的教学风采:徐一楠老师的数学课平和自然中透着严谨的逻辑性, 肖霞老师“我欣赏你”的让我们受用不尽的课堂评价语, 董淑清老师将情感真正融入音乐之中, 高媛老师执着的敬业态度和专业的体育素养让人敬佩。

每次听完支教老师的观摩课, 中心校要求各村小结合听课精神开展跟进课活动, 先由村小校长组织校内听课, 再每校推荐一名老师参与中心教导处的评选, 最后选出6节课上全镇展示课。上完展示课, 上课老师自己说课, 主要说自己在本节课中融入了哪位支教老师的什么可取的地方, 依据是什么, 达到什么效果及没达到的原因, 再由支教老师现场点评, 互动交流, 使支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 召开经验交流会。

学校每隔一月召开一次支教老师经验交流会。中心校老师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困惑 (如某一个知识点的解释、某堂课难点的确定、课标的解读、学生某一能力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学生的思想教育等) , 小问题随时咨询, 重要问题集中记录在本上, 在经验交流会上与支教老师一起探讨。在交流中, 与支教老师进行思维碰撞, 引发思考, 解疑释难, 切磋经验。

4. 做专题讲座。

结合我校老师在教学中生成的困惑汇总后形成的共性问题或引起她们思考的问题, 支教老师确定专题内容, 进行专题讲座。如上学期11月, 肖霞老师做“农村低年级识字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专题讲座, 董淑清老师做“让情感真正走进农村音乐课堂”专题讲座, 本学期4月, 徐一楠老师做“赏识从细节开始”专题讲座, 高媛老师做“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组织调控的方法”专题讲座。讲座解决了老师的困惑, 也为老师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5. 开通支教教师QQ群。

学校为满足全镇老师随时向支教老师学习的需要, 扩大支教资源的利用率, 开通了支教老师QQ群, 老师们可以就教育教学上的问题与支教老师随时交流, 同时消除陌生, 拉近距离, 促进了解, 增进友谊。

6. 建立支教资源库。

每次开展的支教老师参与的活动, 学校都将相关的文字 (支教老师上课教案、课件、讲座材料、经验介绍、学校相关报道等) 、图片照片、视频等保存, 同时也要求支教老师每周上传自己本周的精品教案、课件、点滴想法、经验总结等, 在大郑镇中心小学网站建立支教资源库, 以供老师资源共享。

7.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 不仅带来了教育新思想, 也促进了城乡校际间的交流。上学期沙区东北路小学和北甸小学的领导和部分教师来我校看望支教老师, 对于教育教学上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本学期初, 我校领导带领骨干教师到东北路小学参观学习, 该校浓厚的书香氛围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令我们一行人大开眼界。东北路小学体育老师高媛把她们学校的体育特色跳绳和呼啦圈带到我校, 不仅使我们原来枯燥的体育课变得生动, 还丰富了我校的体育活动, 带动了我校体育特色的发展。

三、发现问题, 亟待解决

支教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 支教资源的辐射作用利用得还不够。支教老师在中心校任教, 考虑到她们的工作负担以及地域限制, 全镇型教研活动不能频繁举办, 导致村小教师还没“解渴”。其次, “支教不是输血而是给我们受援学校形成造血能力”, 因此给她们压的担子还不是更合适, 如果让她们兼任教研组长或教导主任, 那她们发挥的示范主导作用就会更强。再次, 与支教老师所在学校的沟通还是不够, 她们学校的优势资源我们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

四、提出设想, 展望未来

一年的支教工作即将结束, 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联系还在延续。她们优秀的个人风采让我们难忘, 她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我们留恋。我们会将这段经历永远地珍藏在心里。

发挥网络优势 开辟德育新天地 第8篇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德育开展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自2003年建成校园网并投入使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 我校于2008年学校创建为“潍坊市数字化校园”。学校实现了任何一台终端电脑直接连通因特网, 校园网站提供了充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为学校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信息科技的平台。

我校校园网站有专人负责, 通过不断的对校园网进行全面的资料、新闻、动态系统的扩容, 积极有效的提升了网站在教师、学生、家长中的地位。校园网的建设将网络技术和艺术设计充分结合, 网页布局合理、色彩赏心悦目, 背景音乐悦耳动听, 进入网站便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网站环境, 陶冶人的情感, 净化人的心灵, 校园网络成为以美育人的载体。使学生在欣赏校园网的美的同时, 发掘内心的潜意识, 开启心智, 激起感奋, 引起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网络交流中, 教师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 都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这样一个优美和谐的网络环境下, 学生感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格的尊重。

我校校园网的建设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在各级网站评选中获得过寿光市一等奖、潍坊市一等奖、山东省教育网站一等奖和全国教育主题网站三等奖。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更好地借助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前提, 同时稳定的访问对象使德育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一、利用校园网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及时报道学校新闻, 使学生更加关心学校的各项活动, 以达到爱校的教育目的

对于学校来说, 如何更有效的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 及时的反馈学校各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但在平时的操作中经常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很难, 交流的途径很少。我校校园网的新闻系统除原有的新闻快讯外, 还开通了学生天地新闻系统, 还在各职能部门, 如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专门设立新闻发布员, 第一时间报道学校的新闻, 及时发布各处室的通知, 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学校新闻系统中的新闻, 其每条新闻的访问量都平均在200人次左右, 成为宣传学校的窗口, 让学生家长足不户就能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这种形式的反馈对于学生和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提供了方便。

校园网的静态资料中提供了学校各部门的详细资料, 同时通过校园网扩充的新闻系统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的各项活动, 包括教师的各项活动。通过访问校园网会促使自己更多的关心学校的事情, 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 以达到爱校园网、爱学校的教育目的。

二、在校园网中通过开设论坛等互动平台, 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校建设

论坛是我校校园网站的一大特色, 校园网开设了“师生互动教学论坛”和“心理在线论坛”, 论坛的建立为校园网稳定了访问的人数, 论坛主要面向的是在校学生和教师、家长, 论坛的坚持开办体现了我校宽广的人文精神, 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场所, 学生不但可以在论坛上自由交流还可以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校长信箱中提出, 参与学校建设。目前论坛已经形成了一股良好的言论风气, 而且部分板块相当成功, 如心灵相约、文学园地等。心灵相约板块由学校心理教师主持, 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倾诉的场所。文学园地由学生主持, 在这里出现了很多学生的原创文章, 还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原创文章比赛, 很受学生的欢迎。

论坛的使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场所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又一阵地, 政教处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德育工作发布”等栏目, 实际上在学生发帖的同时, 教师就和学生有着交流, 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

三、通过建设网络文化, 规范学生上健康网、上文明网, 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校园网站建立后, 基本上吸引了大部分学生, 充实的新闻内容, 即时的交流使得很多学生关心和参与到校园网站的建设中, 通过长时间的努力, 积极树立健康向上的网站内容, 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的上网倾向。学校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网站过滤软件, 用技术手段来净化网络环境, 在上网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上健康网的良好习惯, 通过论坛来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 养成学生文明、诚信的网络用语和网络行为。

四、利用校园网可以方便快捷在组织大型的德育专题活动

结合校园网可以组织大型的专题活动, 利用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网上活动、借助网络的宣传优势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

1. 借助网络的宣传优势, 扩大德育活动的影响

校园网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 学生不但可以在校内访问, 也可以在校外访问, 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的浏览有关于“法制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对于像黑板报比赛、班级主题活动等这些涉及范围较小的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宣传, 将优秀黑板报、活动花絮、活动内容等上传到网上, 组织班级统一学习, 以扩大活动的影响。

2. 组织全校性的网上法制知识竞赛

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人数较多, 我校现有1500多位学生, 同时开展全校性活动的难度大, 鉴于此, 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中我校借助校园网采用网上竞赛程序, 在同一时间全校28个班级通过班级电脑进行网上竞赛, 形式以班级为单位, 由一人操作, 班级集体参与答题。这样的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同时参加到比赛中去, 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 借助网络及计算机快速准确的优势, 可以第一时间的在网上公布竞赛的结果, 激起同学们更高的参与热情。

3. 利用网络的广播功能, 以点对面的传播形式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

“班会”是实现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班主任和学生们为了准备一节班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开展班会评比活动的时候。笔者所在学校在开班会的时候, 学生们都会精心准备, 设计一些诸如辩论会、情景剧、小品、访谈节目的形式, 并且配以多媒体资料或背景音乐, 效果非常好。利用校园监控设备和校园网的广播功能, 对班会进行实况转播, 就可以实现教育同年级所有学生的目的。通过网上点对面的传播方式, 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教育效果。

4. 将网络德育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在校园网站中设立班集体和个人主页, 将信息技术课的作业内容与网站内容规划结合起来, 可以把网页上有待建设、有待更新的内容当作业布置给学生, 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在网上作为作品直接发表。其它学科教学活动中, 可以安排一些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料就能够解决的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在校园网中建立学生电子档案, 运用校园网络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的电子档案中, 强调个性化发展, 突出个人成长的主体目标设计。纪录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所思所得, 对学生的每一步进步都进行肯定和表扬, 让学生人人有目标, 时时有追求, 进行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学生电子档案的查询实行分级管理制, 管理员为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不同的访问权限只能查看相关的内容, 保证信息安全。

六、在校园网上开辟德育表扬栏, 弘扬正气, 肯定学生的进步, 引导学生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德育表扬栏把好人好事, 德育教育的成果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 弘扬学校正气, 让学生们学有榜样, 随着表扬栏的版面越来越大, 学校的风气也越来越好。德育表扬栏能发现学生的长处, 揣测他们的能力, 了解他们的程度, 考验他们的天资, 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 并帮助他们发展, 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在网络上开辟德育教育天地, 不但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 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避免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这高新的科技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使之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令学校德育更为高效、及时, 影响力更深, 渗透力更强, 覆盖面更广。事实证明,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 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运用现代技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 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 网络是德育的一片新天地, 网络德育与学校其它多渠道教育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 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公开与隐蔽、相互交融的立体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岳伟.利用技术帮助学生获得21世纪技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3:82~83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第9篇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坚持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血液循环”一节知识既抽象又难理解。人的血液从这里流进,从那里流出,这样出出进进,循环往复。它益遵循着什么规律书本上虽然作了详尽的介绍,但那是抽象的、摸不着、看不见,于是我用“flash动画”制成课件,用不同的颜色显示血液的流程图,播放时美妙的图像出现了:流动的花纹仿佛是一股血液,肺循环、体循环一目了然。在学习“鱼纲”一章时,为了更好地了解鱼,我特地买回一条,先让学生观其外部,对照书本逐字逐句地理解领会,再让学生将鱼剖开观察其内脏,这样经过动手动脑,鱼的结构便了如指掌了。

二、多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为师生创造了思维和能力的空间

先安排以形象思维为特点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等内容,后安排较多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假设、解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一下,一些认识就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了。因此,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1.重视探究,加强实践。在“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技能训练”中,就巧妙地直接告诉了学生观察方法,即从相似之处观察不同点,以差异之处找出相同点,例如:“观察一对十分相似的双胞胎”为辅助性引导,通过师生之间直白的对话,让学生初步明白“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求,初步掌握思维入门的钥匙,打开提高观察能力的大门。教师应沿着“训练”中的思维活动特点所指引的方向去诱导、引发;运用观察和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让他们有所依据,又有发挥的余地。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内容要求,运用知识迁移原理,通过计算表格中“小麦发育各个时期需水量”,用直方图的形式加以表示,然后与书中“不同时期小麦的需水量直方图”相比较,分析相同点和差异显著之处的原因,使学生对获得“实验数据的直方图”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要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观察和实验中汲取知识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田地的一片田野里,看到绿油油的秧苗上滚动着晶莹的露水。当俯下身来,仿佛会听到“咕嘟”一声响,一株秧苗上的露珠不见了。啊!这不就是植物体运用叶和根来吸收水分,供给植株的需要吗?我找来试管、玉米种子,一切准备好了,我把玉米种子放进试管里,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烘烤,于是我让学生观察:试管壁上出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试管上有许多小水珠。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都与玉米的种子一样,不管怎样晾晒,总是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水份。

再接着做实验,取一些烘干的玉米种子,放到火上烧,一会儿,种子就变黑了,再继续烧下去,变成了炭的种子,就会燃烧起来了,如果时间长了,燃烧的物质都能烧完,剩下的都是一些灰。由此,让学生再次明白:水份和石灰质都是植物里含的无机物。

最后,我把玉米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用手揉挤,随着揉挤,让学生认真观察:有白色的物质从纱布里挤出来,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取一些这样的液体装进试管,烧开放凉,加几滴碘酒。让学生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液体变成兰色。继续在清水里揉挤这个面团,到淀粉完全挤出以后,打开纱布包。学生会观察到:只剩下一些白色具有黏性的液体物质。

再将小麦用火烘烤后,切下胚,放在纸上压挤,纸上就出现透明的小点,这就是油迹。

通过这三个实验,让学生懂得植物的种子不但含有无机物,还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因此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求异中获得兴趣。

四、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学习,为创新蓄势

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实现创新“蓄势”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运动土壤,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生物知识包罗万象,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课外阅读“蓄势”形式多样:举行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举办生物小论文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便会翻阅大量资料,以此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涉猎知识,汲取营养。这对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无裨益。

五、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多思”

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如在预习:“关节的结构”时,其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名词,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位置所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众不同的行为得到的效果必然非同一般,其魅力就在于此。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想、空谈。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第10篇

●发挥网络视听优势,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所指的方向, 就是成功的彼岸”。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 生命中灵动的火苗便会暗淡许多。对于课外阅读而言, 学生的兴趣尤为关键, 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需求。如:在阅读《小蜡笔头》、《鸭子骑车记》、《爱心树》、《石头汤》、《壁橱里的冒险》、《今天的运气怎么这么好》等课外书时, 网络独特的视听形象将文字与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声情并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他们的阅读需求。网络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 既强健了儿童的骨骼, 也丰满了他们的血肉;既为他们打造了坚固的船体, 也为他们扬起了漂亮的风帆。在网上阅读, 孩子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开心, 这比单纯的文字阅读不知要鲜活多少倍!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网络媒体优于纸质媒体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 结合网络超强信息容量的优势,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一) 结合网络, 依托课本, 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课本所选择的文章, 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方池塘的话, 那么课堂之外就是汪洋大海。为此,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尝试着以课本为依托, 发挥网络优势, 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1. 根据文体, 选读同类型文章。

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 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以达到课内得法, 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后, 推荐学生上网搜索阅读《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拔苗助长》、《自相矛盾》, 可推荐学生上网阅读《寓言故事》。

2. 根据作者, 阅读系列作品。

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 可利用网络, 搜索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加阅读量, 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 引导学生上网搜索阅读《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引导学生网上搜索课外阅读《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3. 根据内容, 阅读相关的文章。

(1) 根据课文内容到网上搜索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詹天佑》之前, 布置学生查阅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詹天佑生平、京张铁路等有关资料。 (2) 课文是节选的, 就可以上网查找、阅读原著。如学习了《少年闰土》后, 上网搜索阅读鲁迅的《故乡》。 (3) 课文是历史白话故事的, 可以上网查找阅读故事的文言文。如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 可以上网阅读《三国演义》。

(二) 结合网络, 整合归类, 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庞大,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有时令人无从下手。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外读物进行归类阅读。

1. 根据同一季节或同一事物寻找同类作品。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物里, 很多都是描写同一季节或同一事物的文章, 学生可以上网搜索描写同一季节或同一事物的相关读物进行阅读, 这种系列性的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同时也开扩了学生视野。如:在课外积累古诗《春夜喜雨》时, 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描写春雨的古诗或相关的文章 (如果量多的话可以先下载收藏起来, 慢慢阅读) , 并进行适当的比读, 从而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

2. 根据作者归类阅读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作者的喜好, 搜索其相关作品进行系列性的阅读。如:阅读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这首诗时, 有些学生很喜欢她的作品, 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百度搜索了解她的背景, 并寻找她的相关作品进行课外阅读。

3. 根据内容主旨归类阅读作品。

每一学期, 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课外读物内容主旨的关键词, 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网上阅读, 如“爱心”、“感恩”、“自强”等。关键词的确定, 低段应以积极乐观为主;到高段时, 可以稍微涉及消极方面的, 如“感伤”、“孤独“等 (消极的关键词确定在数量上不能太多, 一般每一学期穿插1个左右) , 每一个学期课外阅读关键词的确定, 低段一般在2-3个, 中、高段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课外阅读水平适当增加。

4. 根据题材阅读类似作品。

文章的题材有很多, 如古诗、文言文、寓言、童话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协助其选择适合其实际年龄的课外读物。如:低段的可以以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为主, 而中、高段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进行阅读, 如一些中外名著, 还可以选读一些文言文等。

一言以蔽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确实为课外阅读打开了另一扇窗, 透过这个窗口, 学生们将会看到无限的光景, 收获无穷的希望。

●发挥网络互动优势, 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网络的互动性使课外阅读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自然, 解答质疑是必不可少的了。孩子只要在“阅读论坛”上贴上“问题帖”、“投票帖”, 写出自己的问题, 全校老师和同学 (甚至更多) 都可以看到, 会的浏览者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 解答后的答案大家能够分享。值得一提的是, 这样的解答有持续性, 不同的观者可以给予不同角度的解答, 所有的问题, 总在不断的补充与完善中。而那些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或是解答错的问题, 教师、父母, 网络上的朋友, 随时可以跟帖回答, 及时予以指导。

初探发挥学科优势渗透思想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学科优势;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53-01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政治、哲学、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等知识,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文中有道,道中学文,文道统一,二者水乳交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扣住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全过程,去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品质。笔者仅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一、根据不同的课文渗透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渗透思想教育。(1)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如《一定要争气》、《詹天佑》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理加以分析,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以写景为主的课文,如《海滨小城》、《美丽的兴安岭》、《林海》等可以通过分析内容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人意境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以状物为主的课文,如《赵洲桥》、《长城》可通过事物特点分析,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祖国复兴而努力学习。

总之,要因文而异。例如课文有的是托物言情,如岛大的皂英树》;有的借景抒情,如《东郭先生和狼》;有的以理表情,如《为人民服务》。教师要造成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要让学生学会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表现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受到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读文悟道。

二、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凝聚着作品文意的精华。从课题人手进行分析,就可能通过这个“窗口”深人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一篇文章的“道”不但寓于字、词、句、篇中,而且很多课文的题目就点出了道。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题目中的“珍贵”就是情感的凝结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教科书只是学习必备之物、平常之物,珍贵在何处?要从题眼上突破,弄清“珍贵”一词的意思和在本文中的内涵。把学生带人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推想当年的孩子们学习无书、抄书、盼书之苦,从而理解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印书之“珍”、指导员用生命护书之贵,使学生在揭题时受到珍惜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的教育和感染。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引导学生比较“壮士”、‘战士”、“勇士”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

三、抓住某些重点词句,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所谓重点词句,就是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的能牵动全篇的词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昧,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描写老班长“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教学时抓住“硬咽”一词,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硬咽草根、鱼骨头时的心理活动,感受到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树立学生关心他人的思想。

例如《粜米》一文,抓住夏秋两季不同米价,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不同态度,旧毡帽朋友面对米价大跌粜与不粜的心理矛盾等语句的描寫,揭露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詹天佑》一文第二段,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先是“阻挠”,后是“要挟”、“嘲笑”,这三个词语是理解课文时代背景的主导词。教学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理解,让学生不仅理解主导词的意思,而且对全篇课文时代背景要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当时祖国的积贫积弱感到痛心,对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感到愤慨,对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敬仰,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争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

四、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通过讲读课文,学生对于那个孤独、饥饿、寒冷中的小女孩产生了无限同情之心,为她最后冻死街头而流下同情之泪。此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出:这个小女孩子如果生在我们今天的新中国又会怎样呢?通过对比,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穷人》一课时,可抓住桑娜救西蒙两个遗孤时的矛盾心理,启发学生思考: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否矛盾?她既然担心丈夫“会揍我的”,为什么又宁愿“揍我一顿也好”呢?通过解疑,使学生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第12篇

一、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原则

教育实习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把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转换为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实践环节, 帮助学生理解、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动手能力, 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前掌握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的最好途径。因此, 选择好教育实习基地, 加强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工作, 提高实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教育实习基地应是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 能够提供学生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所以, 档案教育实习基地应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场所、设施要能满足教学需要, 具备学生实习、劳动保护、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等。外地教学实习基地还要求能满足实习师生的食宿、交通等方面条件。

其次, 高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应达成稳定性、长期性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的原则, 经友好协商确定各自应履行的义务、责任、具体工作事项等。教学培养单位要根据自己办学的定位、指导思想、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教学实习要求和通过实习活动所能实现的教学效果、目的等, 对合作的实习单位提出要求。实习单位应根据教学培养单位提出的条件和要求,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就实习项目、具体内容、实习岗位、指导教师、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鉴定、总结及实习师生的食宿、作息等作出具体安排。

第三, 教育实习基地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条件。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选择、确立直接影响教育实习质量、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时的心态、工作认知度、责任心和期望值等。因此, 教学培养单位寻求和确定一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 (包括环境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条件保障等) 的实习单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 我国档案学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校馆合作的综合型实习基地, 如各级综合档案馆等。其特点是:地点稳定、馆藏丰富、覆盖面广、门类齐全、专业化设施设备比较先进齐备, 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等健全完善;工作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学生到这种综合型实习基地锻炼, 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全貌和工作流程, 较好地提高自身管理档案的综合能力。另一种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型实习基地, 如科研院所、政府机关、职能单位、司法部门、建筑行业、公司企业等。其特点是:信息资源来源较少, 档案材料涉及面比较窄、内容单一、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学生从专业技能方面较易掌握, 档案管理内容具有连续性、深入性, 可以对专业性档案做纵深了解和研究, 利于培养专业性档案管理技能人才。

二、高校建立档案教育实习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专门人才的产业基地。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总量和巨大的资源优势,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环境优势。

有稳定的校址、广阔的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

2. 行业优势。

高校谙知教育教学规律、特点、原则、目标、计划等, 校际之间合作彼此更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3. 人力资源优势。

有稳定的师资、教辅和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拥有懂专业理论、有实际专业技能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教授、讲师、学术骨干以及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学术梯队。

4. 科研能力优势。

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 以及人员最优化配置的科研团队;有国家级、省部级、地方政府、国防以及各行各业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的有力支撑。

5. 教育管理优势。

健全的组织机构, 完善的育人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保障以及严密的安全保护和劳动保护措施。

6. 教学配套资源优势。

具有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设置的固定实验场所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教学实验设施。

7. 信息资源优势。

网络数字化校园的实现, 使高校已不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 其网络覆盖率、信息量、电子图书、激增的图书馆藏、档案馆藏、传媒介质等都发生了巨变, 信息资源被最大化共享。

8. 经费保障优势。

国家教育经费拨款、行业部门的资金支持、学科发展经费、科研项目经费、自主产业成果转化和来自于服务保障体系的盈利创收、学校自筹资金以及来自于学生的教育投资等。

9. 无形资产优势。

如高校品牌优势、学科优势、文化优势、行业特色优势等。

10. 档案资源优势。

第一, 高校的档案资源更多来自于基层教学单位和各个职能管理部门,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这就保证了实习培训的可持续性。第二, 高校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纸质档案和多种新型的介质档案, 这给档案专业教学实习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教学实践操作机会。第三, 高校档案馆虽然从馆藏、规模、行业覆盖面和特殊专业深度等不如综合型的省、市级档案馆和各专业档案馆, 但从其所产生的档案材料内容看, 它同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从培养档案专业学生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规程和现代化新型载体档案管理操作技能角度出发, 在高校档案馆建立档案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是切实可行的, 完全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校际合作, 不断创新档案教育实习基地的构建模式

从培养社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点出发, 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实习模式往往是校馆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等, 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 步入社会去体验、感悟和锻炼, 使他们早日成熟、融于社会。其实, 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 都是由一个个社会独立成员所组成, 学校同样具备社会性, 在这里学生一样可以得到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经验的锻炼。因此, 档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多渠道、多视角地发掘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高校的社会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以降低教育成本。

以我校为例, 从1953年建立的哈军工到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高校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 学校的环境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科研实验场所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配套设施、办公条件以及学生食宿条件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校档案馆将迁入刚刚建成的建筑面积近6 000平方米, 集现代化、高科技、多功能于一体的新馆舍。按照档案的专业特点、要求和长远发展规划, 设置了功能齐全的各类用房, 配置了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除湿仪、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密集架等种类齐全的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无论从环境、软硬件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和管理队伍, 都具备了良好的档案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培训条件。

此外, 建立档案教育实习基地应遵循就地就近、交通方便的原则, 依托实习学校影响大、信誉高、品牌意识强、物资实力雄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等特点, 进行校际联合更好地培养人才。

摘要: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在高校中建立档案专业实习基地, 以校际联合的方式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充分挖掘和拓展高校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档案,高校,教育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华林.戴挺.侯明昌.论档案学专业实践技能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作问题.兰台世界, 2008.7

[2].王丽红.对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几点思考.黑河学刊, 2003.5

[3].关虹.简论省级档案馆建立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档案学研究, 2000.3

[4].常莉娜.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率.兰台世界, 2005.1

[5].王琦.谈档案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7.1

上一篇:抱团模式下一篇:探索性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