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大学生

2024-09-13

河南高校大学生(精选12篇)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2015年,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发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 之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文件、政策、制度。加上就业形势日益严重, 高校大学生们开始关注创业, 很多大学生也走上了创业之路,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专业的培训, 大学生们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创业成功的案例虽有, 但并不多, 类似于“硅谷的现象”[1]也没有形成,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 因此, 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必然的[2]。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 就业压力尤其突出。对于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时期的河南来说, 要把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力资源大省, 更加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因此,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状况, 以期对河南省大学生高校的创业教育有所借鉴。

1 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本文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由17个问题组成, 设计到6个方面: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知识的认识 (1-5) ;大学生创业能力自我评价 (6-10) ;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与目的 (11)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客观因素 (12-14) ;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志力表现 (15-16) ;当代大学生崇尚和渴望创业能力的培养 (17) 。

2 调查对象

为了探讨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现状, 本文选择河南省的4所高校: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机电高专来进行调查研究, 他们分别有本科、专科, 有公办高校、民办高校, 有工科、商科、医科、文科等众多学科。本调查于2016年4月份进行,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284份, 有效回收率94.6%。具体情况见表1:

3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表3。

4 分析讨论

4.1 河南省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知识的认识

目前,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在起步阶段, 创业成功者也不是很多, 但是通过表3不难看出, 大学生们还是比较看好创业, 对创业兴趣较浓, 也有创业的意向, 但是当前纠结的是创业知识比较欠缺, 希望学校能开展创业教育, 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在调查中发现, 当问到学生“你想过自己创业吗”问题时, 回答“想过”、“没想过”、“无所谓”的同学分别占78.4%、14.5%、9.6%。在被问及“对创业的兴趣”时, 64.1%的同学表示感兴趣。但在问及学生“你了解多少创业知识”这个问题时, 选择“很了解”、“不了解”、“一般”的同学分别占5.3%、31.4%、63.3%。在问到“如果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 你是否会选修”这个问题时, 66.7的学生选择了“选修”。另有88.9%的大学生认为学生很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这些都说明了河南省大学生有很强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意识, 并且渴望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4.2 河南省大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的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 河南省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信心不足, 压力较大, 缺乏创业精神。对于“你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如何”这个问题, 只有5.1%的学生选择了“很强”, 12.5%的学生选择了“强”, 57.5%的学生则选择了“一般”这个选项, 另有14.5%的学生选择了“较差”, 5.9%的学生选择了“差”, 4.5%的学生选择了“很差”。对于“如果让你管理一家公司团队, 你感觉能胜任吗”这一问题, 只有44%的学生选择了“能”, 一半以上的学生则是信心不足。对于“如果让你去自主创业, 你感到风险压力大吗”这一问题, 23.2%的学生选择了“很大”, 58.6%的学生选择了“大”, 两者相加高达78.8%, 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惧怕创业的风险和压力, 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对于“你对自己实现自主创业的前景预测有何感觉”这一问题, 只有14.4%的学生选择了“自信”, 85.6%的学生选择了“迷茫”和“有压力”。

另外, 在调查中发现, 当问及学生“如果你想创业, 你希望得到学校哪些帮助”这一问题时, 依次排序是创业能力训练 (占84.3%) 、创业实践活动 (占82.6%) 、创业知识 (占68.9%) 、创业政策支持 (占65.1%) 、创业资金支持 (占63.3%) 、专家咨询指导 (占52.8%) 、创业场所支持 (占46.8%) 。说明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能力训练、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知识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 有必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创业教育。

4.3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与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创业目的和动机出现多样化,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 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富有理想, 志存高远。在大学生创业目的与动力的调查中, 42.7%的学生选择“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 35.4%的学生选择“发财致富”, 19.4%的学生选择“理想抱负”, 20.4%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 12%的学生选择“谋生”, 5%的学生选择“出名”。

4.4 河南省大学生对影响创业原因的认识

由上表可以看出,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主要是创业资金和创业能力。对于“如果你不想创业, 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 33.6%的学生选择“资金缺乏”, 29.9%的学生选择“经验不足”, 25.1%的学生选择“能力不足”, 其他选项较少。对于“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 41.3%的学生选择“创业资金”, 39.3%的学生选择“创业机会”。对于“你认为影响大学生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 37.8%的学生选择“创业能力” (占37.8%) 。说明“创业资金”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创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4.5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意志力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意志薄弱, 承受风险能力较低。在调查中, 对于“如果有较好的工作单位时是否选择创业”这一问题, 61.7%的同学选择“工作单位”, 22.9%的学生选择“创业”。但是对于“假若有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又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岗位摆在面前, 你会选择哪个”这一问题, 则有59.5%的学生选择了“创业”, 只有24.8%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这一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创业和就业的矛盾心理, 选择创业, 信心不足, 顾虑重重。选择就业, 心有不甘, 随波逐流, 这也是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态的。

4.6 河南省大学生崇尚和渴望创业能力的培养

综上,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兴趣浓厚, 创业动机多元, 但是创业意志薄弱, 创业信心不足, 创业精神缺乏, 因此, 渴望学校加强创业教育, 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对于“你觉得以下能力中, 哪十项是创业必备的能力”这一问题, 依次排序是:人际沟通能力 (78%) 、领导决策能力 (76%) 、组织管理能力 (75%) 、创新创造能力 (68%) 、捕捉机会能力 (66%) 、投资理财能力 (64%) 、团队合作能力 (60%) 、抗压抗挫能力 (54%) 、市场营销能力 (54%) 、业务谈判能力 (53%) 、计算机操作能力 (53%) 、口头表达能力 (52%) 、不断学习能力 (47%) 、外语能力 (42%) 。这说明大学生渴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 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 不难看出, 当前河南省大学生虽然创业热情不断, 创业兴趣浓厚, 创业动机多元, 但是, 也存在创业能力信心不足, 创业意志薄弱等问题。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总结如下:

第一,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兴趣浓厚, 创业意向明确, 但是创业知识比较欠缺, 希望学校能开展创业教育, 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第二, 河南省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信心不足, 压力较大, 缺乏创业精神;

第三,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目的和动机出现多样化,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主要是创业资金和创业能力。

第五,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意志薄弱, 承受风险能力较低。

第六, 河南省大学生崇尚和渴望培养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程贵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 :73-74.

河南大学是双一流高校吗 第2篇

河南大学是双一流大学。该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3月经教育部批准,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设立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同年9月河南大学获批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9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河南大学的院系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补充材料: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校徽是1994年由该校工艺美术系青年教师,北京多样达品牌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顾问肖红教授设计,该校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与内圆为蓝色,象征理想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间黑体英文字母与下方的创校年号为绿色,代表教育与勃勃生机,蓝底下的“河大”两字为由右至左的篆书题,下方的水浪,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河南大学历史久远。校训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校风是团结、勤奋、严谨、朴实。

河南大学要多少分能录取

参考的数据,河南大学理科分数线是586分,全省考生最低录取位次是36819名;文科分数线是59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7239名。

录取分数最高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分数线为619分,口腔医学受市场需求影响,在全国都是热门专业;师范类英语分数线为618分,紧随其后;计算机科学受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影响,热度不减,位居第三;临床医学和会计学的分数线同为614分,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分数线同为613分;经济学、法学、生物科学分数线同为612分,在河南大学10个热门专业之列。

河南大学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1、河南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都是河南大学最好的专业,具体名单如下:

经济学、地理科学、英语、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体育教育、化学、历史学。

2、教育部双一流学科:生物学。

3、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河南大学有7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分别为: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工程科学。

网友对河南大学评价

1.河大医学院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学校环境挺好的,学风很浓,考研、就业都挺不错的,今年5%的毕业生被北大录取,还有好几个考上协和的,外校保送名额很多。

2.百年老校,当个景点逛不错,吃饭住宿都很便宜,氛围很好了,去铁塔公园可以看看。

3.不错!河大的文科比理科要强!在理科中最强的当然是化学了!现在里面有博导!老师很不错!水平高师德好!

4.播音主持这个行业还不错,现在的节目种类很多,各个领域的都有,你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做,只要有兴趣再加上持之以恒 绝对不是问题 学校环境和专业的传媒学院不能比 但还是不错的。

5.要看你什么专业了,有些专业特别牛。河南大学虽然不是211工程院校,但是在省内还是非常出名的,在省外也是小有名气。

6.我是11届播音考生,河南的(但不是河南大学的)。河大在河南很热门,因为不用单招,使用统考成绩就可以。所以说,你要是河南考生,如果文化课达不到本科线想考上就很难了。外省应该比较好考吧。河大播音据说在综合类大学里还不错,校园环境什么的都很好。祝你成功。

7.河大的历史课相当好啊。楼上的说的对,我也是河大的,老区的专业比较好河大历史系不错的。

8.还不错,在河南,是很优秀的大学,20整整一百年。学校环境优雅,文科实力雄厚,学风在河南是最好的,开封虽破,在河大能让你心平气和,少一分大城市的浮躁,多一份做学问的情致。管理上,你应该明白,国内的大学管理都是官僚化体制,都差不了多少,师资方面,河南大学是藏龙卧虎之地,有才之士云集。

9.说实话,不错,至少氛围都不错。尤其是老校区的氛围,古老的建筑,很多的树木,还有就是美女也不少。如果你来开封上的话,至少比在别的地方省钱,物价底,而且这里的饭实惠又量大。哈哈补充一点啊,河大的艺术系可是河南最好的,全过都能排上名次。据说年后郑州到开封要修轻轨,你是郑州的,要来开封上学很方便的。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3篇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石品、本刊主编高杨为年度大学生社团颁发奖牌和发展基金。

2.本刊副主编韩家清、赵冬冬为年度大学生社团颁发奖牌和发展基金。

3.河南财政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刘慧韬、安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翟传增为百佳大学生社团颁奖。

4.优秀大学生社团代表。

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石品为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6.部分大学生社团代表座谈交流。

7.“大学之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发言。

5月30日,本刊与“大学之大”微信公众平台联合举办的2015河南高校百佳大学生社团评选活动,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为评选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全省高校的相关领导以及大学生社团负责人共400多人参加颁奖典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石品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词。他首先介绍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对此次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这场持续近半年的评选活动,为大学生社团展示发展成绩、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社会中成才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次活动点燃了全省大学生在社团发展中实现价值、绽放青春的激情,推动了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在颁奖典礼上,本刊主编高杨详细介绍了举办此次评选活动的背景以及各个评选环节。她说,大学生社团是学生由于共同意愿和共同兴趣而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是一个承载青春、张扬梦想的舞台,所以每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都有着天然的热情。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传播能量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此次评选活动正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举办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现优秀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成绩,促进大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此次评选活动自2014年年底开始,在全省高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来自全省高校的400多个大学生社团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经过评委会初审、网络投票、大学生评审团投票、评委会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河南高校最具人气大学生社团10个、优秀大学生指导教师10名、活动优秀组织奖10个、年度大学生社团10个、百佳大学生社团100个。在颁奖典礼上,分别为各个奖项获奖者颁发奖牌、证书,并为每个年度大学生社团奖励发展基金1000元。

“此次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大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为河南大学生社团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参加颁奖典礼后,很多大学生社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创新活动方式,展现社团大舞台,传播时代正能量。

河南某高校大一学生手淫行为调查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对河南某高校大一本科生的手淫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 340 份,其中男生1 132 名,女生1 208 名; 农村生源1 451 名,城市生源889 名; 被试年龄范围为16 ~ 21 岁,平均年龄为( 18. 34 ± 1. 15) 岁。

1. 2 方法

1. 2. 1调查工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手淫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包含18 个题项,内容包括有无手淫、手淫动机、手淫频度、手淫后心理负担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测量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SCL - 90 包含6 个质性因子: 焦虑、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敏感,采用5 点式记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SCL - 90 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各项信度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4]。

1. 2. 2施测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讲授至“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一章时,各任课教师利用2 节正课时间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学生隐私问题,将男女生分开施测,第1 节课施测男生,第2 节课施测女生。学生就座时尽量保持最大间距,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问卷。

1. 2. 3 轻微手淫、频繁手淫的界定性学专家认为男、女生手淫行为分别以天和周为单位[5]; 故本研究对“轻微手淫”“频繁手淫”界定如下: 男生平均4 d或更长时间发生1 次手淫视为轻微手淫,平均3 d或更短时间发生1 次手淫视为频繁手淫; 女生每周手淫平均次数≤1 次视为轻微手淫,每周手淫平均次数≥2次视为频繁手淫。

1. 2. 4 生理健康受损的界定征求临床医学专家意见,设置包含特异、非特异临床症状的调查题项: 手淫后是否出现生殖器隐痛、排尿不适、身体酸软乏力、记忆力下降、性梦频繁症状。若被试报告3 项或以上阳性,则界定为生理健康受损。

1.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分析; 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大一学生频繁手淫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手淫行为的发生率调查发现,男生手淫发生率为70. 3% ,女生为27. 5% ; 且男、女生轻微手淫、频繁手淫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2. 2 手淫学生的手淫史、手淫动机及心理负担表2显示,有手淫行为的学生中,男生、女生手淫行为始于高中阶段者分别占24. 1% ,37. 3% ,始于大一阶段者分别占47. 7% ,32. 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男女生手淫动机基本相同: 主要出于“满足性欲”,其次为“抵制负面情绪”。手淫后“内疚自责、有罪恶感”的男生仅占10. 7% ,女生则高达29.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注: ( ) 内数据为构成比/% 。

2. 3 大一学生频繁手淫的影响因素以被试是否频繁手淫为因变量,以性别( 0 = 女,1 = 男) 、有无异性伴侣( 0 = 有,1 = 无) 、生源地( 0 = 农村,1 = 城市) 、性格( 0 = 偏外向,1 = 偏内向) 、对手淫危害的认识( 0 = 无损健康,1 = 有损健康) 、体育锻炼( 0 = 经常锻炼,1 =较少锻炼) 、季节( 0 = 夏季,1 = 其他季节) 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对手淫危害的认识、体育锻炼是大学生频繁手淫的危险因素( P值均< 0. 01) ; 非夏季是大学生频繁手淫行为的保护因素( P < 0. 01) 。见表3。

2. 4 频繁手淫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统计不同性别、不同手淫频度被试健康受损阳性、阴性人数并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手淫频度与健康受损情况的列联相关系数分别为C男= 0. 56 ( P < 0. 01 ) ,C女= 0. 29( P < 0. 05) ; 表明轻微手淫对生理健康危害不大,而频繁手淫对生理健康危害很大,尤其对男生。见表4。

2. 5 频繁手淫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被试SCL -90 各因子总均分,结果频繁手淫组得分最高,其次是轻微手淫组,无手淫组得分最低; 三组男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女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进一步就三组女生得分进行事后检验,无手淫组与轻微手淫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频繁手淫组与另外两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 05) 。见表5。

2. 6 手淫动机、心理负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手淫动机( 1 = 满足性欲,2 = 抵制负面情绪) 、心理负担( 1 = 轻松、无精神负担,2 = 内疚自责、有罪恶感) 为分组变量,对SCL - 90 各因子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发现,情绪动机组多数因子得分高于性欲动机组,偏执、敌对、人际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 05) 。有负担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负担组,其中焦虑、抑郁、强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 05) 。见表6。

3 讨论

大一男生、女生手淫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0. 3% ,27. 5% ,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6 - 8],表明手淫主要发生在男生身上。男生在夏季更容易频繁手淫,究其原因: 夏季女生衣着比较暴露,对性欲旺盛且意志不强的男生构成强烈刺激,甚至产生非分之想,由此激起的性冲动、性紧张常通过手淫来缓解。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性欲的能量源泉( 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 遵循热量守恒原则,里比多既可以本能冲动宣泄,也可以运动等方式排解[9]。体育锻炼有助于里比多的及时宣泄,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手淫发生率较低。

适度手淫无损健康,频繁手淫有害健康[5]。有研究指出,大学男生适度手淫可有效缓解青春期的性紧张、性冲动,且能有效舒缓课业及学业压力[6 - 7]; 医学研究发现,男性长期频繁手淫容易造成阴茎动脉血供应不足及静脉闭合功能减退,致使前列腺持续不断处于充血状态,容易诱发或加重前列腺炎[10 - 11]。调查中发现多数男生认为手淫“无损健康”; 男生频繁手淫与其对手淫危害性的认识片面、肤浅有关[12]。

本研究发现频繁手淫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危害甚于男生。中国社会文化相应的性别角色期待似乎更难容忍女性手淫,频繁手淫的女生相对男生要承受更多性文化、性道德带来的精神压力; 女生频繁手淫容易导致处女膜破损,可能会对其以后的恋爱与婚姻生活带来影响。本研究证实,手淫后的精神负担是手淫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威胁源。很多人特别是女性手淫后会产生较强的负罪感,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衰弱理论[9],手淫所伴随的沉重的心理负担是导致手淫者精神衰弱的原因,而手淫行为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精神衰弱; 权威医学专家也认为手淫的危害来自手淫后产生的担忧和负罪感[13]。频繁手淫女生在手淫之后的这种担忧和负罪感更为严重,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情绪动机的手淫具有自虐性质,对手淫者心理健康危害甚大; 大学生失恋后不愿面对现实而实施的高强度手淫多属此类。情绪动机手淫组被试在偏执、敌对、人际敏感得分上高于性欲动机组,揭示心理健康与手淫动机存在某种关联。相比性欲动机手淫,情绪动机手淫是非常态的; 以自虐性手淫方式发泄消极情绪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音乐欣赏、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性欲动机手淫对心理健康危害相对较小,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经常伴有与异性接吻、拥抱、性交的幻想,带给当事人强烈的性愉悦,故易致手淫成瘾,尤其对于具有“强迫”倾向的个体更是如此。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5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及其他有益的活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工作,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模范遵守和执行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获得过校级“三好学生”。

(二)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标准

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热心承担社会工作,切实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成绩,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获得过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三)普通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评选标准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篮球社团 现状与对策

随着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兴起和迅速发展,高校篮球社团的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通过篮球运动来扩大交往,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篮球运动的参与来加深对篮球的理解和自身在这方面的权威性。然而由于我省民办高校篮球社团自身和外在的原因等因素,篮球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次数较少,再加上经费和场地紧张,民办高校篮球社团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省民办高校篮球社团为研究对象,对篮球社团运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河南省民办高校篮球社团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出些合理化建议。

分析与讨论我省民办高校篮球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一、篮球社团管理现状

由于河南省民办高校多数是2003年以后成立的,篮球社团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也为学校的活动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由于篮球社团成立的时间短,加上管理者的能力有限,所以在社团内部管理和对外交流上还有些缺陷。对内主要表现在篮球社团内部成员的协调配合和内务的管理上,诸如社团内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和财务的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对外主要表现在与学校社团联合会和外校篮球社团的联谊上,诸如不能有效及時地与社团联合会沟通以及不能流畅地与外校的接触。

二、篮球社团活动资源现状

篮球社团的活动经费有限,主要来自于社员在加入社团初期缴纳的会费。活动的场地和器材主要是社团内部出资购买的,这些资源受制于社团经费,因此社团资源很受限制,很不利于社团活动的开展。尽管社员也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的活动,但这些资源的短缺是很多社员由最初的满腔热情慢

慢地转化为心灰意冷,以至于后来不愿意参加社团日常活动。

三、篮球社团宣传力度不够,社员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我省民办高校篮球社团规模小,篮球社团的活动内容单一,还没有形成面向广大学生内容丰富的规模体系,这就不能有效地社员成员的篮球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篮球社团的发展。篮球社团成员流动性大,多数社员一般是身体素质较好,文化素质较低组织意识淡薄,做事情多是凭借一时的冲动和热情,有的社员组织性差,对待社团活动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加上社员来至于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在行动上没有约束力于是就出现了社团初期各种活动红红火火,慢慢地就陷入冷冷清清的局面。

四、社团管理者能力有限

目前我省民办高校各种社团是在学校团委来管理的,但主要进行宏观管理而不干预社团内部具体事务,因此篮球社团只要符合基本的社团要要求,申请人便可以该社团的负责人,虽然大多数社团管理者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但部分学生受功利思想的支配积极地成立或加入社团的目的更多的是满足于自己的一己私利或者为自己头顶上多一顶桂冠而已。多数篮球社团负责人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但在社团建设 发展后续接班人以及在整体上推动社团上确能力有限。

五、篮球社团指导老师缺乏

篮球社团训练活动一般是在篮球水平较高的学哥或本校专业老师来进行的,由于社团指导工作量大,占有指导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并且本校专业体育老师平时教学任务都很繁重,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很难持久地投入到社团工作中去,这就造成,老师的指导不很很及时和到位。

篮球社团发展的对策

1.要充分发挥高校篮球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改善篮球社团负责人及骨干培养机制。篮球社团负责人的选用对篮球社团的活动策划及篮球社团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选用和培养具有较强个人能力和具有大局意识及长远眼光的社团负责人能使社团工作顺利地以开展,同时又有利于篮球社团的不断发展。因此,在选用社团负责人的时候,要综合全面地考核,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同时也要对篮球社团各部门的骨干精心考察,提高骨干分子在工作中的效率。

2.不断加强和改进篮球社团金融资源管理,增强社团运作的自主性与高效性。篮球社团的经费是篮球社团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现在我省民办高校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对篮球社团经费的管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是篮球社团收纳的会费来维持的,但社团的会费还要上缴学校社团联合会大部分,这就造成了篮球社团自身的经费在利用上很受局限,再加上篮球社团内部的原因,篮球金融的问题是阻碍篮球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障碍。因此要加强篮球社团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要大力宣传,增加社会资金的吸收。

3.丰富篮球社团各种信息资源,使社团组织的活动多样化。高校篮球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源于篮球运动的自身魅力,也得益于高校这种良好的氛围。因此篮球社团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大篮球活动的举办,与此同时,篮球社团要加强与校外资源的结合,扩大本校篮球社团与外界篮球的接触和交流,是篮球活动多样化。

4.协调好各种关系资源的运行机制,处理好篮球社团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在内部要处理好社团各部门的配合,特别是财务与宣传上,要做好规划,在项目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是活动准备做到充分和精细。外界因素主要是要协调好篮球社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关系,在学校职能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要不断地扩大本校篮球社团与外校篮球社团以及与社会资源的相结合,增加篮球社团的社会适性。

参考文献:

[1]周景辉. 体育产业化与体育要数市场的开发[J]. 江汉大学学报,2001(2):28-29.

[2]王晓东,李宗浩. 论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及对体育传播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报,2003,(5):29-31.

[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7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新乡医学院10所高校的在校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907份, 回收率90%, 有效问卷813份, 男子443份、女子370份, 有效率90%;问卷信度的测验:采用重测法和折半法, 信度为89%;问卷内容效度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和测验内容的符合性进行判断, 内容效度比率CVR (Content Validity Ratio) 为0.89, 证实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1.2.2 访谈法

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面谈, 主要内容为, 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动机, 消费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方法等。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消费动机趋向多元化

2.1.1 健康是产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

对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11种动机进行调查、统计表明, 在被调查的813名大学生中有641名大学生认为增进健康是他们产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目的, 占总数的79%。这一结果和我国长期坚持“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当代大学生中已不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 为健康的身体进行消费、花钱买健康基本上得到认可, 调查表明有69% (558人) 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消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从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到愿意为健康付出金钱, 并通过体育消费使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这是一个理念上的飞跃, 这一飞跃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在以市场经济方式运作为主的体育锻炼模式下, 继续进行体育锻炼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的贯彻、落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2.1.2 动机强度排序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体育消费动机是在消费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发体育消费行为的直接动因和动力, 它具有发动和终止消费行为, 指导、选择、维持和强化消费行为的功能。

调查显示, 普通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内容依然是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导, 但作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参与、观赏、信息等类型的体育消费也日益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对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发现, 除增进健康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中表现出了重要的地位外, 体育消费对心理的“营养”作用也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认可, 65%的同学体育消费的动机包含愉悦身心。另外, 休

闲娱乐、锻炼意志、使自己的精力充沛等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

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动机强度的排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休闲娱乐之外, 男生更加注重的是提高运动技能和扩大社交, 女生则把减肥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被调查的370名女生中, 有169名同学把减肥作为体育消费的目的之一, 占总数的46%, 排在女生的体育消费动机的第4位, 仅仅落后于休闲娱乐7个百分点。

2.2 消费信息的收集渠道狭窄

消费者信息的收集, 即消费者着手于有关商品的质量、式样、价格、服务、地点等方面信息的收集, 可以使其消费行为指向集中, 标准明确, 简化决策, 避免盲目。体育消费决策过程中对消费信息的收集态度和收集信息的来源途径, 对最终消费的满意程度将有重要的影响。

被调查的813名大学生中, 有593人表示在决定进行体育消费时会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占73%, 另有27% (220人次) 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获取信息。对会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593名同学做进一步调查, 发现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网络 (534人次) 、同学朋友 (514人次) 、报刊 (269人次) 、个人经验 (273人次) 4种渠道, 通过体育教师这一渠道的仅有62人次。走出校园, 向专业人士咨询的更少至41人次。

体育消费者购买前都要对所消费的行为或商品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商品或所要消费的服务的属性或特征进行评价, 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

对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决策过程的评价阶段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显示, 普通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 对体育消费产品的属性最为关心的就是所消费商品的实用性, 其次才是物美价廉, 这说明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较强的针对性。调查还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产品知名度这一属性上, 男生则表现得更为关注, 仅排在物美价廉之后, 位居第3;女生则更注重体育消费给自己健康带来的益处, 而增进健康则被男生排在了第6位。显然, 体育消费过程中, 在商品实用、物美价廉的前提下, 品牌对男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商品的实用性和对健康的影响则更被女生关注。

2.3 消费行为易受到他人干扰

消费者在形成购买意向之后, 不一定马上采取购买行动, 也就是有了消费的意向到消费的行动之间还有一段时间, 消费者可能会做出一些购买的准备, 如决定到哪个商店购买, 购买什么样的品牌, 自己的支付能力能承受多少等, 而且从意向到消费行动, 这一过程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甚至导致消费行为不能得到实施。

在813名调查对象中, 201位调查对象表示在决定消费前别人的建议肯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占总人数的25%, 也就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建议终止自己的体育消费行为。另有316人和296人表示会有根本性改变和说不清楚, 分别占39%、36%。显然, 这部分同学在购买前, 其购买行为很容易在外界干扰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干扰因素基本上都是来自同学之间。

2.4 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评价较为被动

调查结果显示:813名被调查的普通大学生中, 只有11% (93人) 的同学经常对自己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回顾、71% (575人) 的人偶尔回顾、18% (145人) 的人从来没有进行回顾过。对经常进行回顾的93名同学进一步调查, 其中89%的同学的回顾源于被动回顾, 即对体育消费或服务的不满意回顾。结果显示, 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消费后的评价阶段处于消极地位, 不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评价, 为自己以后的体育消费行为积累经验。

消费者对消费行为的评价结果, 也即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比较结果, 认知的实际水平可能高于、等于或低于期望的水平, 当认知的实际水平低于期望水平时, 消费者就会表示出不满。

3 结论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但健康需要仍是产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动因;体育功能多元化是体育消费内容、动机多元化的内在因素。在消费动机强度排序上, 男生更加注重体育消费过程中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育的社交功能、女生更加注重减肥和使自己精力充沛;体育消费信息的收集主要集中在网络、同学朋友、报刊、个人经验4种渠道, 总体表现出, 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得到重视, 但收集渠道狭窄、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不强;体育消费决策的评价阶段, 在实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 男生更注重品牌、女生则关注消费对健康的益处;对体育消费后的评价表现出过于消极和形式单一。

参考文献

[1]王莉华, 郭敏, 彭宗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2) :157-159.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8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0年1月在北京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31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 稳居世界首位。其中30岁以下网民比例超过六成 (61.5%) , 学生网民群体比前些年虽有明显下降, 但仍踞网民人数的首位, 大专及以上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也已接近100%。这表明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稳定, 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剧烈变化的重要阶段, 因此, 和他们密切相关的网络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 更成为影响他们认知和观念的重要因素。然而, 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以其独特的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给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现象, 如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等, 这都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但受知识结构、情感特征和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局限, 他们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 无法准确地解读网上信息, 对数字化世界的虚拟性认识不足, 特别是不能正确、主动、有效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服务, 从而导致与大学生有关的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网络犯罪, 以及更为普遍的网络成瘾问题接踵而来。因此, 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 并有针对地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教育对策是必要且急需的。

网络素养起源于媒体素养, 其含义随着网络科技的进展而有所不同, 以往网络素养大多单指认识网络或使用网络的能力, 但是目前网络素养所包含的内涵越来越多, 除了指对电脑网络具备基本认知能力, 会使用网络搜寻正确的资讯外, 同时也应具备网络伦理的观念, 包括网络交友、网络理解、法律常识、能分辨网络内容的好坏, 以及认识到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正负面影响等。也就是说, 网络素养应包含网络知识、网络技能和网络态度三个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在于通过量化的方法衡量在校大学生 (以河南省高校学生为例) 的网络素养及其包含的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态度三层面现状, 并以此为基础, 研究相关的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在参考网络素养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整理出各部分经常考察的方面及较为常用的语句, 并请个别大学生试做问卷, 从易于理解和语言习惯的角度修正各问题的题项, 进而形成最终的量表与问题, 并投入使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最终得分为网络知识、网络技能与网络态度三部分的分数和。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便利抽样及滚雪球抽样法, 分别在网上及网下面向河南省内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30份, 回收有效问卷为317份, 有效率达96.1%。利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网络知识

网络素养三要素中的网络知识是指对网络及其有关信息的了解和知晓程度, 在问卷中这部分由涉及网络基本概念常识、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功能和网络安全四方面的16道问题组成。这四个维度所包含的题目是打乱顺序放入问卷中的, 以免被访者填答时出现一些主观错误。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值及各自的最低最高得分如下所示:

由上表可知, 四个维度中被访者关于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认知差别最大, 而在网络硬件设备认知方面, 被访者的认知差异相对较小。由于每个维度所包含题目数量的不同, 为了便于比较被访者在以上四个方面的认知差异情况, 用各个维度的平均值比上各自的题目数, 得到各维度每题得分的加权均值。通过比较可知, 在这四个方面的知识中, 被访者对网络功能, 特别是一些具体的使用功能的了解比较多, 而对网络的硬件设备、网络安全等方面了解不足。这表明受访者在互联网的使用中, 是充分以实用性为导向的。关于那些直接影响他们网络利用情况的知识, 他们了解较多;而另外一些基础的, 但不是直接影响他们利用网络的知识就相对了解不多。这表明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作为网络使用者所需的相关知识, 而对电脑的软硬件设备情况和网络的安全问题则不太了解。这种知识结构的不平衡性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会带来一定的障碍, 必须得到正视和解决。

(二) 网络技能

网络技能量表主要是从网络软硬件操作能力、网络沟通能力、网络资料搜索能力、网络咨询评估能力四个方面来考察被访者。这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值及最低最高得分如下:

由上表可知, 被访者在网络软硬件操作能力和网络沟通能力方面的差异最大, 而在网络咨询评估能力方面比较一致。究其原因, 可能是学校针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充分, 特别是就网络上充斥的色情和暴力问题, 一直是社会及学校关注和强调的重点, 因此学生对此会有着比较一致的反应和表现, 而对网络操作能力及网络沟通能力的教育则略显不足, 因此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依据自我的经历和经验, 自然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同样, 对这四个维度的平均值进行处理,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被访学生在网络咨询评估能力方面的得分较高, 表明社会和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成功和有效的, 而被访学生在网络软硬件操作能力方面的欠缺也值得关注。虽然各个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相关课程, 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但鲜有高校开设教学生如何上网的课程, 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 大部分学校是停留在精神层面, 特别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上, 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上网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当今网络素养教育的一个缺口。

(三) 网络态度

对于电脑态度的研究, 研究学者大多采用Loyd和Gressard的电脑态度量表的内涵, 包括电脑焦虑、电脑信心、电脑喜好、电脑实用性四个方面。同样, 在以往网络态度的研究中, 研究者大多会借鉴电脑态度量表的这四个方面。结合文献分析发现, 在网络素养中, 网络伦理的认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以往研究中, 已有研究者将网络伦理作为网络态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察。鉴于此, 在本调查中, 网络态度将分为网络实用、网络焦虑、网络喜好、网络信心、网络伦理五个方面。

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多是从实用角度出发, 探讨被访者的网络素养。但在媒介素养方面, 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而从上表可以看出, 被访者在对电脑实用、焦虑、喜好、信心、伦理五个方面的态度上, 在伦理方面的态度最为一致, 而对使用电脑及网络时的焦虑状态却差异较大。这固然和个人性格有关联, 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和网络知识及网络技能, 特别是后者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验证这点 (见下表) 。因此, 要消除大学生使用电脑及网络的焦虑感, 首先应当教给他们网络知识及使用技能。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下显著相关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下显著相关

(四)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的得分由网络知识、网络技能和网络态度三部分加权得出, 这三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本次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网络态度和网络技能方面表现较好, 但在网络知识方面不尽如人意。网络素养是由网络态度、网络技能和网络知识三方面构成的综合的表现, 任何一个方面的落后, 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网络素养。因此, 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首先应从对学生加强网络知识的角度出发, 坚实大学生网络基础, 使他们对电脑及网络的相关知识有正确且丰富的认识, 这是目前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当务之急。当然, 在此基础上, 着力去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使其建立正确的网络态度, 才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整体网络素养。

对本次高校学生网络素养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最后的网络素养的平均分值为70.6分, 其中最高得分为89.8分, 最低仅为49.13分。虽然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关于媒介素养、网络素养的调查也有一些, 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量表和标准, 因此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很难直接判别本次调查对象的网络素养水平是高还是低。但通过纵向比较, 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各层面的不足与缺陷, 若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则更能体现此次调查的价值。

此外, 调查结果还显示, 网络素养得分与人口背景资料关系不大, 即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情况都不能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状况。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活动却与网络素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上网历史还是上网活动的丰富性均和网络素养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即上网历史越久、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上网活动越丰富的学生, 其网络素养的得分就越高。因此如何平衡上网时间和网络素养间的关系, 也是媒介素养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教育对策

为了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结合此次调查中高校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及缺陷, 结合不同高校的情况,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具体的教育对策:

首先, 要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网络知识。媒介素养教育虽然是近年才兴起的热点研究问题, 但由于它与学生的媒介素养密切相关, 因此应当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开设网络素养的相关课程, 才能系统且规范地对学生的网络技能、知识和态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 而相关的培训能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或网络素养教育的必修课,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 避免个别学生由于焦虑感而导致逃避行为。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先开设公选课或者在新闻传播系内开设必修课, 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至全校。

在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中, 要结合各高校的具体情况, 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知识, 特别是学生比较缺乏的软硬件知识、安全知识和网络基础知识。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网络使用技能, 丰富他们的网络活动, 充分挖掘网络的价值。与此同时, 消除学生使用网络的焦虑感, 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 并对网络产生积极、健康的态度。

其次, 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上网环境。相关研究显示, 良好的上网环境会促使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 并加强学校教育的功能;而不良的上网环境则会消减学校网络教育的功能。因此, 各高校应大力为学生上网提供方便。如在学生宿舍安装宽带, 升级校内上网设备, 多开放一些上网空间, 降低学生上网收费等, 尽量多吸引学生在校内上网, 并利用校内网的优势, 进一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如开设网上课堂及相关教程等。总之, 学校用一定的物质投入来换取学生网络素养的大幅提高是非常必要且非常值得的。

最后,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实践活动。在普及知识、培养技能、引导态度的同时, 各高校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实践活动, 如网页制作大赛、博客比赛、开办校内论坛、聊天室、设立FTP专区、播客大赛等, 来促进学生提高网络技能的兴趣。此外, 还可以开展媒介知识竞赛、相关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 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认识网络。既要内调, 又要外促, 从内外两方面下手, 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总之,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既重要又紧迫。高校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操作等各个层面, 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制作能力和控制能力, 教会他们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 树立起批判意识, 并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成为媒介的主人。各高校应该协调各部门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情况的媒介教育模式, 不断总结经验, 进行改革创新, 完善教学模式, 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校情况的媒介教育发展之路。

摘要: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量化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大学生网络设备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对网络软硬件操作方面的技能不够熟练;在使用电脑和网络时焦虑状态差异较大。针对以上情况, 建议各高校通过开设网络素养课程, 提供良好健康的上网环境, 鼓励学生多参加网络实践活动等方式综合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9篇

一、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时刻为考试做准备

学汉语先学汉语拼音, 同样, 英语学习亦是如此。但在英语学习中, 部分初中教师仅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且相当不重要的教学内容一带而过, 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中招、高考只考笔试, 不考口试, 既然不能拿高分, 要它何用, 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感情, 枯燥无味。既然中考高考不考, 那就让学生了解了解, 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点到为止即可。二是多年来为应试而形成的哑巴英语教学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 使英语考试重点仅限于阅读、完型填空等形式, 很早以前中招试题的第一道选择题“选出下列发音正确 (错误的) 一组单词”也废止不考, 取而代之的是词汇语法。既然音标学习不能拿分, 那就一切为了考试, 考高分入名校。音标学习就被忽略不计了。

二、强烈学习欲望下所隐藏着更强烈的功利性

民办高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方面由高昂的学费所致, 由压力变成动力, 另一方面与急功近利也有一定关系。以河南某民办高校为例:招收学生最好的专业是会计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 因为是这两个专业存在着巨大实用性。反观中文、经济学、管理学等过于宏观的专业报考者比之以往却寥寥不多。是因为专业宏观, 所学甚广, 学生不知学习何用。大学英语亦是如此, 学生学习只不过是为了过四、六级, 但对于为何要学英语一无所知, 就是知道大学英语为公修课, 必须学。学不会, 也得来上课, 否则惹恼了教师, 期末挂科。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显无耐, 往往形成“自己把自己感动的不胜涕零, 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场景。课文尚且讲不完, 更何况语音学习。

2016年3月, 在一次大学英语课堂调查中, 大学英语教师询问郑州某民办高校建工学院土木专业某班47名学生, 问在场的大学生谁会音标, 集体摇头, 又问谁记得一点儿音标, 只是10人举手。而在单词拼读的10次测试中, 真正会一点儿音标的学生一共4人。复习期间, 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不会音标, 学生答:教师没教过或音标学习有啥用, 放置于生活之中, 又不能挣钱。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功利性是大学生英语语音发音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建设性意见

英语语音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它是一个人的脸面, 好的发音, 就像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样, 会加深对方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和好感。有许多三本院校大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 从入学起, 摆在民办高校大学生面前最难逾越的一道英语坎, 既不是词汇也不是语法, 更不是阅读, 而是最基础的沟通技能:语音。大多数三本学生都有类似的感觉:单词难记、听也听不懂, 更别提要念出来, 话至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达。功夫在课外, 注意平时点滴的积累, 努力模仿、朗读、训练, 竭尽所能与同学们共同用英语去交流, 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实话, 语法、句型之类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总结。在学习语音初始阶段, 一定要“短其然, 不必太在意知其所以然”, 如果说的每一个单词都能达到标准正确, 其心则欣欣然也。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研究, 知其所以然, 则是事倍功半, 一切游刃有余。鼓励大学生多读多练,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并将课文改变成对话剧让大学生们参与进去, 共同进步共同改正语音错误, 大学英语教师认真引导并及时加以修正。同时, 也可以多听英文歌曲, 经典英文歌曲中包含了很多常用单词, 大学生可以听一些自己喜欢的经典英文歌曲并学着唱出来, 不知不觉间就锻炼了发音, 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 再者, 学会唱几首英文歌曲, 也是给自己增加了一项才艺。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也要时常训练自己, 使自己的发音更加地道, 所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只有如此才能教出语音方面有所擅长的学生。

四、结语

诚然,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吴青教授所言:“从一开始, 就要尽力用正确的口型、正确的音调、去努力发好每一个音!”听来不过是一句平常简单的话, 但细细品味, 道理颇深:语音的学习过程中, 总有遇到很熟悉或很简单的词, 或许习惯了初高中时的“不严谨、甚至错误”发音, 不会自我纠正, 即使每个音都发得标准完美, 但为什么读出的句子却显得生硬拗口。在日常诵读时, 并没有注意过哪些是必须重读的词, 哪些是必须弱读的词, 等等, 问题举不胜举。不积小流, 无以至江河;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对英语语音的学习及其语音偏误的纠正, 要持之以恒,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听音辨音, 纠正学生发音, 并加强学生的语音练习, 才能使民办高校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为今后的考研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民办高校归类为三本院校或划分为高职高专第二批, 如今, 随着各大院校不断降分录取, 为争夺生源, 民办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数线逐年递减。同时,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降至最低点。从学生角度, 追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发音学习的偏误, 探讨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发音偏误,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周晓玲, 张燕.高校应重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J].高教论坛, 2005 (06) :128-130+193.

[2]薛新东.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平原大学学报, 2005 (01) :79-84.

[3]段田美, 穆凤英, 赵玲, 方超, 刘尚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元音发音存在四种规律性的错误——基于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元音产出质量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38-43.

[4]郭建荣, 廖雪莲.新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与性别角色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 2014 (03) :60-64.

[5]唐姬霞, 廖桂湘.浅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发音策略[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112-114.

[6]刘金龙, 金圣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1) :64-69.

[7]金圣皓, 刘金龙.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成因与对策研究——以上海部分高校为调查研究对象[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5 (08) :164-165+167.

[8]张小玲, 徐文丽.英语学习者单元音发音偏误声学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21) :8-9.

[9]金慧敏.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偏误的实验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 2011.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10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休闲”、“休闲体育”及“大学生休闲体育”等为关键词,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资料;再通过图书馆查阅有关休闲体育的相关资料, 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郑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入问卷1000份, 回收986份, 剔除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共897份, 有效率为:90.97%。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调查数据通过计算计进行统计, 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特征分析

人的行为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 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2]。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文化程度使休闲体育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社会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休闲、宣泄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需求, 所以, 大学生还是比较乐于休闲运动的。从图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中“增强体质”排到首位, 其次是“娱乐身心”, 这说明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还是比较健康的, 各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动机需求多开展一些丰富、时尚、新颖的体育竞赛及组织活动, 休闲、健身的体育运动能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2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项目的特征分析

从图2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项目较为丰富, 既有传统的健身项目, 也是时尚、新颖的健身项目。这足以反映大学校园追求时尚、充满朝气的活力。从总体来看来是较突出健身、娱乐的项目较受欢迎。在对大学生的调查走访中发现, 在大学生休闲项目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 男生较喜欢对抗性强、有刺激性的大球类项目, 而女生则倾向于对抗性小的小球类运动项目, 且对塑造体形的健美操和时尚运动也备受青睐。还有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跑步也很受大学生的喜欢。众所周知, 体育运动中对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受挫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特别是一些团体项目的锻炼对其心理成长更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因此, 各高校要丰富学校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多增加一些新颖、刺激、好玩的休闲运动内容, 使大学生在健身休闲中身心得到放松, 从而吸引更的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2.3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形式、场所的分析

在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分析中发现, 有44.7%的大学生倾向于“临时结伴”;有34.6%的大学生选择“独自一人”;其固定伙伴为最少, 占20.7%。这也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场馆分析中, 有51.8%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内免费场馆, 其次是校外免费场馆的休闲体育运动, 占调查人数的23.4%, 再者是校内收费场馆的大学生占16.5%, 这些数字说明, 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比较倾向于在免费场馆的休闲体育运动, 这与大学生自身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 大学生的支出费用大都靠家庭的支持, 虽然有些免费场馆的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其体育休闲, 但面对收费场馆的费用支出, 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放弃。

2.4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频率、时间和强度的分析

由表1、表2、表3对大学生对与休闲体育运动行为的频率、时间和强度的分析可知, 河南省大学生比较倾向于“小强度不紧张运动” (占34.6%) 、每次运动在“31-59分钟” (占34.2%) 、及“每周运动1至2次” (占41.6%) 的人数为最多。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3]:“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及每次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 可以看出, 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运动的活动量还是可以的, 大都符合体育人口的锻炼标准, 但也有部分学生参与休闲运动或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 且运动量较轻参与运动时间又短, 各高校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休闲体育教育, 使其余暇时间的利用更加科学合理。

3 结论与建议

1.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多为“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其参与的运动项目较为丰富, 男生多倾向于对抗性强、刺激性强的大球类等运动;而女生多青睐时尚、健美运动量小的运动项目。建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多开展组织一些时尚、新颖的休闲运动项目。

2.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多采取“临时结伴”或“独自一人”的休闲方式, 且多去“校内免费场馆”较多。建议高校多开展和组织学生进行休闲运动, 增加相应的休闲体育设施以便更多的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进行了调查, 分析发现: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多为“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 其休闲方式多为“临时结伴”;休闲场所多为“学校免费场馆”。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李相如, 凌平, 卢锋.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1.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7.

[3]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9.

[4]刘海龙, 方吉泉.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 30 (1) :121-125.

[5]王健.大学生休闲体育特征与对策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 2012, 33 (3) :65-68.

河南高校档案工作调查及对策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工作档案利用档案开发高校

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科研课题《河南省高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6-7月份对河南省高校档案建设与工作通过实地访问、函询等方式对2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到有效调查资料19份。虽然相较于全省80所高校而言所占比重不大,但均是所处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的代表高校,基本反映了河南省高校档案工作状况,达到了调查的目的。

1、调查高校取样与内容设计

1.1调查高校取样。课题组首先通过网络对在各校网络上能够查找的档案工作的相关信息浏览下载,从而对河南省全部高校档案工作情况作初步了解。对于那些在网站上无法获取相关信息的高校一般视为档案工作相对较弱,这类高校一般不再作为调查对象。最后,筛选出本科办学层次高校中不同办学实力的19所高校。办学实力相对较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7所,共计26所高校为本次调查院校,其中本科院校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包括郑州师专、河南商专、河南财专等。

1.2调查内容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高校档案馆(室)基本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和对档案工作的建议三大部分:①基本建设。包括档案馆(室)的行政级别、人员配置、馆舍设备、馆藏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等;②档案开发与利用。包括机构建设、开放形式、服务数量与类型、各类档案利用情况等;③对档案工作的建议。主要从档案工作的体制与机制、经费、设备、人员等影响因素中选择各自认为较大的因素,并提出个人的建议或思路。

2、调查数据统计

3、河南省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3.1高校档案基础建设薄弱。①馆藏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调查中的16所高校提供了馆藏总量,共计272838卷(件),校均达17052卷(件)。但在分布上极不均衡,绝对相差高达30多倍。只有3所高校的馆藏量达到《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建馆标准,档案资源不足1万卷(件)的高校比例高达50%。②专职人员总体足够但高层次人员较少。调查中的17所高校提供了专职档案工作员数量,共计60人,校均3.4人,从人员安排上看能够满足基本工作需要。但从整体上看分布过于集中,仅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校就有20人,所占比例高达34.5%。现有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为31%,其中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校又占全部高级职称人员中的72%。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部门缺少高层次专职人员,难以承担编研等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③档案现代化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调查高校中除郑州大学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余17所高校都提供了详细的设备拥有情况,共有现代办公设备189件(不含中央空调),基本实现了办公设备的现代化。但在管理上,却不尽如意。不少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有时甚至成为摆设。如,虽然各高校档案馆(室)均配有电脑,但使用专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只有67%。利用网络建设相应网页的高校仅占33%,且只是通过网站宣传档案相关法规和基本表格,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基本为空白。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方面,只有郑州轻工学院和郑州电力专科学校提供了详细的数字化数量。总体而言,我省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

3.2管理体制不明,领导重视不够。①管理体制不明。《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这就表明,高校档案工作在行政上属教育厅或地方政府管辖,业务上却应受由地方政府档案局指导,这种行政和业务分离领导的局面造成“谁都管却又谁都不管”的局面,这从课题组从省教育厅和省档案局都无法获得高校档案工作的相关统计信息中就看出来,这就造成高校档案工作自行其事的局面,致使高校主管领导难以适从。从高校来看,存在档案管理体制多样的特点。调查中的基本全部都具备《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成立档案馆的条件之一,但只有4所高校成立有档案馆,其他高校只设立档案室,一般作为校办下属的科级机构。有5所高校的档案室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校图书馆,实际运行的是图书馆与校办的双重领导。

②领导重视不够。多数高校档案部门因不是相对独立的二级管理机构,也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预算和系统的管理体制,在业务工作中往往受到较为强烈的行政意志的影响,难以按照业务规律开展工作。在调查对高校档案工作影响因素中体制和机制占23%,经费占33%,其实经费来源也是取决于管理体制,可见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认为行政因素对档案工作影响较大。

3.3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单一,编研力度不高。被调查高校档案2007年度平均服务数量为2677次。其中网络信息服务不足10%,编研服务和定题服务不足1%,绝大多数为查询、复印和借阅等基础性档案服务,31%的高校档案馆(室)没实现定期开放或开放时间较少,总体来看,我省高校对于科技档案的提供利用还基本停留在一般性的目录检索,针对科研生产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的传输还比较缓慢;虽然利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却未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很多高校只使用单机版数据库或以档案目录形式上网;网络版数据库和数字化全文录入上网还处在启动阶段:档案编研量小而且滞后,编研质量和水平不高,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系统的开发利用体系。各单位之间编研工作交流甚少,档案的编研工作成了闭门造车,大多数的编研材料都是编多研少,编而无研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各高校档案服务合作意识较差,已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编研课题之间、档案工作人员之间、档案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实现交流和研讨。

4、河南省高校档案工作的对策分析

4.1争取领导支持,广泛收集档案材料,规范档案整理,为档案服务与利用提供信息保障。档案基础工作的良性循环是做好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与利用工作的基础。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主

动地向高校各级领导争取政策、经费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适时将科技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需领导出面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创造条件,推动科技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的不断发展。

馆藏丰富是开发档案信息的前提。档案部门要加大收集工作力度,打破传统的坐等报送的收集习惯,定时、定点、有针对性地收集档案,努力实现科技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鉴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档案材料的系统与完整、准确、安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资料完整的档案信息库,为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物质基础。

4.2完善管理机制,牢固树立信息服务理念。档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充分地开发利用,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破除传统重藏轻用和被动服务的工作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努力推动档案信息开发与服务。在高校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中,应考虑把档案开发列入档案工作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制度上摆正利用与管理、开发和服务的关系。具体说来。高校档案工作制度中应包括档案开发利用的工作原则、方法、检索工具的编程及其报道,档案的保密与解密的原则、方法、基本程序,档案利用的用户范围、手续、基本原则等,使档案的开发利用与现实需求相一致。

4.3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平台,拓展档案信息服务渠道。网络环境下,用户要求更方便、更快捷、更自由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为此,高校档案部门就必须对档案信息的存储、检索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效率,加强档案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所谓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就是将设置馆藏简介、馆藏目录、信息快报、查档指南等页面,同时与全国其他高校网站建立链接,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档案信息。建设高校档案网络信息平台,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和网络化,实现档案信息的主动推送和导航。通过网络平台。档案信息服务人员可以通过电话、E-mail、FTP、BBS、FAQ或网络视频等方式推送给读者或在网站上公开提供给读者使用;用户也能同时查找到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通过索取、复印或从网上下载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从而突破空间地域限制。

4.4完善检索系统,加强编研工作,提供便捷利用途径。档案能否方便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的整理是否科学合理,如果无规律可循、无目录可查,即使拥有现代化工具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档案整理要系统、编排要有序,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各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编目工作,进一步完善检索工具。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展档案编研,有针对性地对档案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摘编、汇集等二、三次加工,编制成各种目录、索引、摘要等多种参考资料或专题著述,对档案信息内容做深度加工,广、快、精、准地提供各类信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者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查找所需信息资源。

4.5加强定题服务,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校内外科技人才优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迫切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而我省高校档案专职工作人员整体层次较低是现实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就需要档案部门积极利用校内外整体人才资源。要想使专业人才资源为档案开发所用,在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同时。重要的是让广大专业人才真正了解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意义,感受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带来的好处。这就要求档案开发必须加强针对性和结合性。因此,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建立档案信息利用预测制度,通过对档案信息利用的可行性分析预测,从而掌握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动向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联系,掌握他们需求的重点。建立需求信息预测网络,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信息输出。

河南高校大学生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建议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定义可知,高校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任重而道远。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新技术转化,引导大学生个人成长,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2.1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科技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6%~8%,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0%,硅谷竟高达60%~80%,而在中关村这样人才密度远高于美国硅谷的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只有20%,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缺乏。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才能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为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2.2 开展创业教育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

当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优化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而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5.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人才,教育为本。因此全面推进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优化,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2.3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多年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所限,尤其在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缺乏,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创业教育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3 学生视角下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调查样本选取河南省12所(含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本专科院校,共计发放问卷2 000份,基本涵盖各个年级的学生。最后回收1 782份,问卷回收率为89.1%。问卷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视角,从创业教育理念层面和创业教育体系层面等几个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总结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创业教育贯彻程度不够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图中所示:54%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针对毕业以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有8%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商业学校里的学生,也有小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教育针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或者企业里的员工及管理人员,仅有23%的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针对某类群体的特殊教育,这说明创业教育程度的深入程度还远远不够。

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首先,学生所上创业教育课程是必修课的占24%,是选修课的占76%,这就是说创业教育在高校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选修课,只是一部分同学爱好或兴趣,一种知识的扩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这就导致学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它的模式、课程、形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课程体系为例,在创业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3.3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在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中,专业教师仅占27%,而创办过企业的教师的比重最大,占33%,认为创办过企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还是停留在培养创办企业的人上,说明学校层面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或者贯彻还不够彻底,党政领导和辅导员所占比例分别是25%和15%,说明创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亟待提高。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在创业教育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虽然教师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高校的党政领导,有专业的教师,有来自创业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也有来自高校的辅导员等人员,但不论是从人数上来看,还是从学科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能力等等方面来看,都还是说明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3.4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明确

创业教育是与传统专业教育一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校惯常的做法是把创业教育的部门挂靠在某个行政机构下面或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有的学校连个正式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有的学校只是辅导员在做此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管理都落实不到位。

3.5 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就可以办好是不太现实的,还需要建立社会支持体统,需要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其他的社会支持,齐抓共管,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有关教育部门在实际推行创业政策时缺乏明确的和强有力的措施,因此有时即使是鼓励性的政策在实践中也很难落实下去,统计的数据显示很多学生也都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使得这些政策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

4 学生视角下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4.1 学校方面的建议

4.1.1 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对其进行合理定位

相对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说,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护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不单单是针对就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策,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只有在理解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对象及性质的明晰,对其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创业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为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贯彻有关的政策和文件精神,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并从中获益。

4.1.2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一般定位为: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明确教育目标,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创业教育,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创业学课程。比如: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针对大三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则是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里品质;针对于大四的学生,高校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另一方面,分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通常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学生,创业教育要面向不同专业的全体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4.1.3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由于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可采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构建策略,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构建模式,高校的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力量,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成功的企业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是另一份力量,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传授创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达到高水平师资要求,为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1.4 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系统

为更好地完善创业教育,需要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一个反馈和评价,基于此,学校应该从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个方面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评价系统,外部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其他教育机构评价、专家评价等等;内部评价包括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而后两者的评价是重点,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通过全方位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全面地动态了解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及时跟进和完善,把创业教育逐步推向成熟。

4.2 政府方面的建议

4.2.1 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创业教育环境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河南省在推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也大力贯彻和实施,出台了较多的相关的政策,如《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青[2005]54号)等一系列文件,2009年3月20日,河南省工商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见》中,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大学生开公司“零首付”等政策。

但从调查中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对相关政策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致使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创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参与讨论,制定出真正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在政策出台后要组织专家或学者对相关的热点进行解读,既能使相关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引起更过的关注,贯彻起来就比较顺利,高校把这种关注和理解在向学生推进时就会顺畅得多。

4.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创业的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各地对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努力,设立相应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发放小额贷款,建立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另外,致力于创业的大学生在企业创办的初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政府社会可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邀请知名的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以专题讲座,专题论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借助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4.3 社会方面的建议

4.3.1 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在用人考核方面为学生做引导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社会方面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可以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招聘和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实践情况以及对企业内部人员能力、岗位技能、心理品质等的分析,给学校提供建议,使实践和理论有机衔接,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4.3.2 利用自身条件为创业教育服务,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创业教育实践,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这一个实践平台。高校和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做出努力和协调,不断寻找和创新适合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践模式,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才能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和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7.

[2]贾捷.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程翠.基于学生视野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粟芬.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5]刘娅.论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J].云南电大学报,2009,11(4).

上一篇:转移支付资金下一篇: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