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2024-06-16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精选11篇)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1篇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观念淡薄, 这就要求班主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名成员, 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整个集体。从那些集体观念差的学生入手, 多给他们以帮助、关心和鼓励,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 使他们在一点一滴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多给予其学习指导和表扬, 找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们讲解习题,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 自然而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 班干部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但一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 班干部要做到平等、自律, 要有竞争意识, 能以身作则, 以自身的行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作为班主任, 应该信任他们, 指导他们如何做得更好, 让他们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 不断完善自己,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班级其他学生,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这样,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组织活动,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定期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 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又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学习之外的特长, 使他们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 通过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让他们更真实地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赢得荣誉, 更能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及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让学生知道, 荣誉来之不易, 是全班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样学生会自觉地更加爱护珍惜班级体, 提高了班集的凝聚力。

摘要: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而好的班集体需要学生用集体荣誉感建立和维护。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2篇

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

感,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树立人人为班级主动服务的意识,从而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增进对班集体的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中的一员。认识到班级就是他们的家,从而使每一个同学都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做点贡献,把班级建设得更加优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又使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认识自我,增强认同感。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使他们融入集体,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感受自己是集体一员的重要。正确认识自我是一项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在进行自我认识的同时,班主任要及时鼓励学生,只要树立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三、营造氛围,强化荣誉感

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和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班集体建设同时,强化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发展学生正直顽强、责任心强、关心他人、努力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个性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需要班主任自身是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人。

我们都知道,集体活动和学校的各类评比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的最好的教育资源,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很重视这些活动,在班级参加这些活动失败或者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时,班主任就难以正确对待,就会与学生一样出现消极情绪。如果班主任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发展,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真正的教育工作,就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相一致。这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能更好地团结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学校工作。当班主任真正懂得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并能正确有效地开展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时,学校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就能得到较大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第3篇

【关键词】学生;集体荣誉感;重要性;策略

学生在校园环境学习中,往往以班级作为单位。在学习当中,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够实现其沟通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能够相互促进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这也正是班集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也就能够在学习心态和精神面貌上有极大的进步。对于当前许多学生存在缺乏集体荣誉感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通过适当、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提升,逐步拥有并提高其集体荣誉感。

一、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积极意义是,学生能够主动关心集体的荣誉,能够热爱并关心集体,对于集体的事务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同时,拥有集体荣誉感,学生会积极主动为集体争得荣誉,面对赞赏和表扬时,能够以自豪和光荣的心态积极面对,并享受自身对于集体的积极意义。当自身因过失或错误造成自身的缺陷或集体受到损害时,会产生羞愧和自责的心理。集体荣誉感,会让学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在与他人相处时,也会进行换位思考,而不是时刻从自身利益出发。另外,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能够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主要策略

1.加强对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关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集体荣誉感的含义,了解自身在集体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让学生明白,所谓集体荣誉感,就是自身对于集体的荣誉和集体的利益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又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或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集体利益的实现。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通过直观的影片感染,使其了解集体荣誉感的含义,并能实现自身行为和价值的有效规范。同时,可通过主题演讲或辩论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于集体荣誉感的思考和讨论中来。

2.有效结合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

在每个班级当中,往往存在着个别纪律性和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由于其在个性发展和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其在集体荣誉感上较为缺乏。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时,应当将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对于个别存在思想落后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具体化的教育和引导,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问题的特性,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使得其感受到班集体的热情和关爱,并在与同学和教师的进一步相处当中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行为规范上也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将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有效结合,使得学生集体荣誉感得到有效培养。

3.明确班级和个人的奋斗发展目标

为使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使班级发展能够以共同发展目标为奋斗方向,为形成良好班集体做准备,应当明确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奋斗发展目标。班主任应当结合班级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让整体班级的发展拥有明确指向。包括班级在学习环境的创造、学生学习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提高班级卫生水平和班级荣誉等,使得目标具体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应鼓励学生个人针对自身情况和未来理想,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结合班级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机结合。

4.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另外,集体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不断进行相互间的磨合,实现相互间默契水平的提高。同时,拥有较强趣味性的集体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的乐趣,并在过程中产生对集体的热爱,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明小组竞赛或才艺展示大赛,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和娱乐的巨大乐趣,还能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比拼,实现个人沟通交流能力、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使得整体班级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更为强大。

三、结语

集体荣誉感不仅能够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行为约束,还能使其通过追求集体利益而使自身不断努力和拼搏,实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班主任应当通过加强对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明确班级和个人的奋斗发展目标和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集体荣誉感的概念,并能通过明确的个人和班级发展目标,经由集体活动和个人的奋斗,实现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提高,并以此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为自身学习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天敏,高軍.浅谈中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05)

[2]海玉娟.如何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8)

[3]王其华.培植集体荣誉感的六个“生长点”[J].班主任.2012(04)

作者简介: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合作观,集体荣誉感,集体凝聚力

一注重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我认为, 学生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以下三个习惯: (1) 积极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 在合作学习之前, 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 (2) 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 形成解决方案。 (3) 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 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不仅要让学生肯听, 更要让学生会听, 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并加以思考, 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因此, 我每接一个新班, 常常在两周内便对他们进行初中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安全等要求的全面培训,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接下来安排他们针对这些项目制定相应的班规和奖惩制度, 以后便以他们制定的班规细则作为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核心则是“培养学生合作观, 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在开学第二周, 我开展了“集体荣誉, 我该负多少责任”的主题班会, 让每个学生上台演讲5分钟, 并录了音和收了讲演稿。第二天我上课前便大声问:“同学们!你们昨天说的是不是心里话?都能做到吗?”同学们的回答响亮而整齐:“是心里话!都能做到!”我抓住机会接着说:“很好!我相信你们都是守信用的好学生!学校3月18日到21日举行春季运动会, 有21个项目。我希望你们赛出水平, 赛出我们团结奋进的班级风貌!”接下来他们在体育委员率领下, 团结一致, 信心百倍地做着准备。我暗中观察, 很少进行指导。到闭幕那天, 我们班取得了全校29个班的团体总分第一, 冠军8个, 亚军7个, 季军5个。接着, 我指导他们写了一篇题为“春运会感悟”的作文, 让他们体会到了“精诚团结, 努力拼搏”的快乐。班风、学风一改往昔, 形成了宽容合作, 努力勤奋的势头。在下来的“五四”歌咏比赛中, 我们班取得了全校第一;“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会演”获全校第一。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 农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根据教参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因此面对新世纪的教育, 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学观, 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改革首位, 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 构建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如:目前我班不仅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 学习上互助的精神也令我欣慰。2009年4月9日, 按学校要求, 我又开了一月一次的主题班会, 题为“师生一心同舟共济, 大家共创优秀班级”。8位任课教师和学生倾心畅谈, 为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班会后, 老师们用“爱心、信心、决心、耐心”四心原则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习;优生则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展开活动。2011年7月, 学年末全县统考, 我班师生的努力得到了丰盈的回报:优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5名, 语文全县第二, 数学全县第一, 英语全县第一, 物理全县第三, 政治全县第四, 历史全县第六。大家共同努力, 团结奋斗, 我班实现了同校同级 (11个班) 综合第一的目标。

总之, 通过“培养学生合作观, 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实践, 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 树立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希望这篇拙文能给同行朋友以启示, 都能给班主任找到符合本班实际的管理办法, 使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 累有所获。

参考文献

[1]蔡登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7)

[2]葛红梅.有效小组合作“三步曲”[J].教书育人, 2009 (S1)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5篇

集体主义意识的具备是学生完善人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班级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坚强战斗集体的必备条件。孙子在《谋攻篇》中谈“知胜之道”时写到:“上下同欲者胜”。因此,班主任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教育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的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环节。

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集体荣誉感培养的方法

1、思想教育为先导

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从根本上说,学生应当服从的并不是某一个个人,某一个集体,而是某一条原则,某一条真理。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班主任必须通过令人信服的理论及实例让学生懂得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对于集体及个体的益处。

班主任应让学生明白,英雄的集体才能产生英雄的个人,英雄的个人往往来自英雄的集体。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只有搭上集体这条大船,个人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

2、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人格得到尊重,从而使学生力求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荣誉。班主任应注意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依据学生的能力所长、兴趣所在,尽量安排每一个学生参加到不同的活动中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班向心力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会体验到因自己的努力而为班级争得荣誉的愉悦。

3、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事务中的主体性

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活动方案的制定,班级事务的处理,应广泛征询、采纳全体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班主任工作)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当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时,自主管理的过程就会成为强化荣誉感的过程,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荣辱与班级联系在一起,处处维护班级的荣誉。

4、让学生不断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首先,每当班级在学校获得集体荣誉时,班主任都应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大力表扬,讲明集体的荣誉来自每一个同学的努力,告知学生每个个人都将从集体的荣誉中获益,都将获得全校同学赞赏的目光,使学生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

其次,班主任应建立班级的“闪光墙”。将班级集体、学生个体获得的各种奖状、荣誉证书、获得荣誉的过程性图文资料张贴在墙壁上,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让学生为拥有这样的集体而自信、自豪,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生发出更加向上的动力。

二、集体荣誉感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集体服从大集体

对学生来说,集体利益分为班级利益、学校利益、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班主任应让学生明白,一切集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小集体的利益必须服从于大集体的利益,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从集体利益中受益。

因此,当班级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班级必须服从学校,甚至班级要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做出牺牲。切不可纵容学生为了班级的“小我”而对抗学校的“大我”。“忠臣出于孝子之家”,反之,当学生养成了不愿为学校“尽忠”的习惯时,服从于班主任、服务于班集体的意识也会大大降低。

2、正确看待班级之间的竞争

对于班集体之间的比赛或竞争,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当本班暂时落后于其它班级时,要鼓励学生寻找差距,迎头赶上,绝不可着眼于其它班级的短处,甚至怀疑学校的公平与公正。这种做法不仅影响班级之间的团结,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一旦养成斤斤计较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

3、集体中的个体之间应互相赏识、互相帮助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大小不同,对集体做出的贡献、所获得的荣誉也必然不同。作为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多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会赏识集体中的其它成员,不但要把他人取得的成绩看作集体的共同荣耀,也要包容他人的不足,使集体成员在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中共同为集体奋斗。

4、集体活动班主任应躬亲参与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6篇

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小学各个年级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强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小学各个年级段学生都以不同的行为特点表现着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应分而治之。入学初期是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期,重在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而中高年级则是巩固期,培养的同时及时予以巩固。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培养和巩固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几条途径。

一、调整教师的行为和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什么能在精神上把学生联系起来,从而造就一个在思想上、道德上、精神上和心理上保持一致的学生集体呢?答案是教师。”教师在培养集体荣誉感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教师要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务必使自身切切实实成为集体的一员,在平时的一言一行,每一件小事中都表现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来。教师就像是一根指挥棒,集体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围绕着教师的情绪打转。教师在情感上的感染力如同一种奇妙的魔法,它带动着学生的情感。所以培养教师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关键一环。

其次,教师平时要有密切留意班级内的一些小群体动向的意识。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入学初就开始组建,但是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自身思想、兴趣的不稳定,他们所组成的小群体同样具有不稳定性。但到高年级后学生开始成熟,他们所形成的小群体也有了一定的团结性。此时教师就应该开始注意,因为当私人的亲密联系超过整个大集体的联系,那么集体的团结性将可能受到损害。教师的责任是善加引导、驱利避害,发挥小群体对大集体的正面作用同时又压制其负面影响,使整个集体保持稳定。

二、开展大量活动

活动这一概念的范畴很广,平时班级的评比,校内的演出,以及运动竞赛,甚至学生的劳动都可称其为一种活动。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运行包含了集体内的每个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活动的目标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荣誉。这个鲜明而充满诱惑力的目标能让整个集体更加团结,从而促进集体荣誉感的提升。

1.运动竞赛的开展

现在小学平均每年都有两次比较重要的运动竞赛,这是培养集体荣誉感的大好时机。竞赛是竞技同时也可说是游戏,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才能发挥竞赛这项活动的最大效能。竞赛取得的成绩是让学生最为荣耀的东西,及时总结,让每个学生知道最新的动态能让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同时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做了大量后勤工作的学生也要大力赞赏,竞赛的意义是使全班同学懂得成绩的取得是整个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班级的光荣浸透着每个成员的辛勤汗水,集体的荣誉同样也是每个个体的荣誉。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就随着集体取得荣誉的过程而被同步增强了。

2.高年级活动的开展

对于中、低年级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大体是让人满意的,但是高年级集体活动的开展却不得不让人担忧。由于高年级学习压力增大,某些学校会以减少或取消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集体荣誉感下落正是这些行为产生的恶果。让学生在没有强迫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型的活动不但能激发灵感、取长补短同时还能增进友谊,增进集体意识进而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满足学生对于集体的需求

活动是集体荣誉感的奠基石,但是光有这块奠基石还不能完全构建起整座大厦。我们还需要一根纽带,这根纽带能使集体同集体中的个体紧密的联结起来,这就是学生的需求。集体要尽可能的满足其成员的各种正当需求,这样个体才能感觉到集体对于他们的巨大吸引力,才能建立起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个人的禀赋和才能也因人而异。一个健康和谐的集体要给予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以幸福感和成就感。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这一花环上的一朵独特的花,而不是上面的一根枝条,知道本集体的强大和多姿多彩和自己的独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此时他就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传统

一个具有良好集体荣誉感的集体一旦建成那它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将持续不断的影响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称为从众心理,集体中的个体在集体对其的压力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学生即对班级产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班集体务必在低年级就建立起这种优良的传统然后在中年级把它进一步巩固,这样在高年级后它就可发挥其巨大的潜在作用,使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事半功倍。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小学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趋向,针对各个时期的特点辅以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使集体荣誉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笔者针对小学各阶段集体荣誉感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探析 第7篇

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 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学。而儒学讲究天、地、人的和谐, 人并非独立存在于一定环境中, 每个人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来看待一切事物, 凡事首先要想到别人, 关爱他人, 要摒弃私心杂念, 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角度分析, 人是社会的人, 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 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学生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 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 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 个人具有自我价值, 要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 要融于集体。

然而, 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时期, 社会上的理念和观点鱼龙混杂, 充满了各种诱惑, 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另外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 这更加助长了“我不为人人, 人人应为我”的观念的滋生。

经了解发现, 在大学中, 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人是不同的, 与一学期的同班同学没有说过话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当今大学生看来, 只要出于个人意愿, 完全可以不住在学校寝室中, 不参与任何班级事务活动, 甚至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旷课, 逃离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中期间, 学生们大都处于高压状态, 生活和学习都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安排下完成, 老师和家长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学生人格、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 学生缺少自我管理和集体教育。而进入大学后, 思维发生巨大的变化, 且相较于中学更难管理, 此时急需建设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以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并由此更加有力的管理好整个年级。由此可见, 建设集体荣誉感对于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呢?我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十种方式。

1 以优异的成绩感召学生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从学校到学生, 最为关注, 最具有可比性的, 仍然是学习成绩。一个学习成绩较高的集体成员, 很容易注意到自己所在的集体与其他集体不同, 类似的, 其他方面的成绩也是一样的。这样的集体若加以适当的引导, 很容易形成拥有广泛认同感的集体荣誉感, 并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同等学习内容下, 该集体成员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参加实践活动, 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从而使整个集体变得更加优秀, 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因此, 提高整个集体的学习效率, 培养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集体成员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对于建设集体荣誉感非常重要。

2 以良好的管理培养学生

选拔和培养年级、班级干部, 实施人性化的精细管理。班干部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落实班级常规管理, 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深刻转变和良好习惯的自我养成。年级、班级干部建设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 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 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班主任没注意到的问题, 协调师生关系, 加强自我教育。一个管理效率高的集体能够在各项评选中脱颖而出, 取得优异的成绩。身处于这样集体之中的成员, 更容易向集体靠拢, 更容易感受到集体协调合作的力量和集体所取得的成绩, 从而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3 以积极的竞赛激励学生

学校、学院以及年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比赛, 辅导员要高度重视, 和学生一起精心策划和准备,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争取胜利的机会。特别是像5.4评优等全校级别的大型评奖评优活动, 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各班和年级的准备当中, 以自身参与的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便很容易形成。即使没有成功, 大家也一起并肩战斗过, 虽败犹荣。

4 以集体的平台影响学生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年级也建立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平台。平台将定期发布年级、班级的活动报道以及图片, 播报正能量的小故事和短文, 转发和本院专业有关的轶事。师生们通过手机即可全天候便捷登陆浏览, 无障碍地在网络平台上留言交流。这增进了全年级同学的交流和感情, 无形之中将年级、班级的集体形象浸润在了同学们心中, 强有力的推动了集体荣誉感的建设。

5 以亲身的实践示范学生

辅导员还要把自己真正当作集体中的一员, 用真情实感感染每一位同学, 用实际行动带动每一位同学, 传达出“我也是集体的一员”的信息。在操场上亲自训练入场式的方阵;在运动场上为运动员鼓劲加油;在寝室卫生打扫中, 下到寝室, 积极参与同学们的卫生打扫;坚持早到班, 有错误在年级大会上道歉认错。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学生认同辅导员, 更会认同所在的集体。

6 以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

这包括两个层面:外部环境 (寝室的布置和美化) 和精神环境 (和谐人际氛围的营造) 。保持寝室卫生清洁、桌椅摆放整齐。张贴标语, 悬挂字画, 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让学生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从细节处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温馨。辅导员与学生坦诚相见, 互相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欣赏和表扬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共创宽松和谐的年级、班级气氛, 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7 以集体的进步鼓舞学生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展示自己的才华。个人的进步也是集体的进步, 个人的光荣也是集体的光荣。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成绩和学校的表彰, 只要正确宣传、悉心引导, 就可以让每位同学更加热爱年级、班集体, 对年级、班集体充满信心。最近我年级因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 尤其是特色工作和活动开展方面赢得了高年级同学的好评, 鼓舞了学生高昂的士气。

8 以自我的觉醒教育学生

学生是善良而上进的, 需要教师制造情境唤醒。我的做法有:编制问卷调查, 既摸底也有积极暗示的作用;推荐书籍, 比方说思考自我的《沉思录》;批评与自我批评, 表扬与自我表扬。通过这种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从而自我反思、自我约束, 既有归属年级、班级的愿望和要求, 又有归属年级、班级的动力和压力, 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养成, 加强了集体荣誉感。

9 以协作的团队帮助学生

集体荣誉感的组成因素在于: (1) 成员之间的信任; (2) 成员对所在集体的深刻认知。师生之间只有经过在困难面前的配合与合作后才会加强信任, 集体荣誉感才会更加强烈。这种协作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干部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大家彼此尊重, 互相支持, 帮助了别人, 自己也得到进步。对同学的认同和对班级的认同无疑强化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

10 以先进的典型带动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超过了一切说教。年级要善于多渠道多层面发现、培育、表彰先进, 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 学习刻苦努力方法得当的, 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的, 善于交际助人为乐的, 遵规守纪活动积极的, 施展才华完善自己的……其实成功就是比别人优秀一点点。年级及时准确的表扬, 既培养了优秀学生的集体意识, 又让同学们明辨了是非, 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的工作过程中具体实践的总结。经过充分准备, 合理运用,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集体荣誉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 绝不会一劳永逸, 需要不断的添加催化剂。但只要用心待人, 用心做事, 一定是办法比困难多, 最终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形成优良的年级、班级学风。

摘要:一个学习成绩较高的集体成员, 很容易注意到自己所在的集体与其他集体不同。这样的集体若加之适当的引导, 很容易形成拥有广泛认同感的集体荣誉感, 但是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 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缺失现象严重, 对于传统的集体观念是一个较大的冲击。

关键词:高校,集体荣誉感,方法,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宏艳, 徐文新.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12) .

[2]陆新源.培养集体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J].中外教育研究, 2010, (1) .

[3]李新华, 周宪斌, 徐健.论学分制下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J].哲理论坛, 2009, (3) .

[4]张卫平.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1) .

基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教育 第8篇

一、幼儿行为的特征

1. 自制力差

幼儿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纪律观念, 他们刚出生时拥有的最基本本能是饿了吃、困了睡, 稍大一点学会了玩, 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所具有的共同行为特征是爱玩、好动, 精力旺盛,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自制能力差。

2. 求知欲强

好奇是人的一大天性, 尤其是幼儿, 世界万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神奇的魅力。河水为什么会流动?汽车为什么会跑?三个轮子的车子为什么不叫汽车?绿色的苹果能吃, 为什么绿色的小球不能吃?他们什么都想知道, 什么都想尝试, 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

3. 容易受外界影响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 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 也容易被污染。也就是说, 幼儿因为他的无知, 特别容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影响幼儿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来到人世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父母甚至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方式, 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像笔者所处的农村乡镇的家长, 对孩子的普遍态度是比较放任, 不让孩子饿着、冻着, 孩子不生病就好, 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基本不考虑, 也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孩子的教育更没有长远的规划。城里家长那一套胎教、幼教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还未在这里形成。

(2) 社区环境的影响。乡镇的环境看起来简单, 实际复杂, 它不像城里一家一户老死不相往来, 它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邻里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 张三李四的互相谩骂, 甚至打架, 都有可能在家长带着孩子串门或闲聊之间展现在幼儿的眼前, 耳濡目染, 幼儿容易养成骂脏话、讲小话、爱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3) 幼儿教师的影响。3~6岁的幼儿蒙昧无知, 缺乏是非判断能力, 在他们的心目中, 老师是非常神圣的, 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家长在管不了孩子时说的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再怎样怎样, 明天告诉你老师, 这句话往往比打孩子一顿还管用。

因此, 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 并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 笔者尝试通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做好幼儿启蒙老师。

二、培养集体荣誉感的途径

1. 在故事中熏陶

讲故事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让集体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灵上扎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筷子的故事”, 告诉孩子们, 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 而一把筷子为什么就折不断?那是因为每一根筷子都是集体的一部分, 只有团结成一个整体才更有力量;讲“拉车的故事”, 天鹅、龙虾、狗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累得喘不过气, 可车子前进的速度还很慢, 因为天鹅按照它的习惯向天上拉, 龙虾按照它的习惯往海底拉, 只有狗用力的往前拉, 三个动物各自为政, 劲不往一个方向使, 才拉不动车, 所以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 并且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使劲, 才能使小车快速前进;讲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每次做完好事人家问他名字的时候, 他都说我叫解放军, 他的行为为解放军争得了荣誉, 让老百姓把解放军当作了亲人, 当作了最可爱的人。在这些故事中, 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要做集体中的一员, 并且不能为集体丢脸, 逐渐培养起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2. 在游戏中领悟

游戏也是幼儿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而且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游戏的趣味性, 决定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能接受新知识, 更容易受积极因素影响。一个40多人的班级, 我们可以分成4个小组, 在“蚂蚁运粮食”“小兔种萝卜”这一类游戏中, 来比一比哪个组粮食运得多, 哪个组萝卜种得多, 每个小朋友都很关心自己的小组, 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表现最好, 因此在游戏中每个人都很努力。在一次拔河游戏中, 我把40多人分成两组, 每组的拔河人数是12个, 其他的当拉拉队员, 拔河的小朋友使出了吃奶的劲, 拉拉队员也使劲地为自己的小组加油。在这些游戏中, 每个小朋友都在为自己的集体出力, 完全能够领悟到集体荣誉感。

3.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幼儿教育除了课堂教育, 每天还有许多活动, 比如吃饭、午睡、做操等。吃饭的时候, 可以按桌子分小组, 看哪桌的小朋友吃得最干净, 既能养成幼儿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午睡的时候也可以按床位比赛哪边床位的小朋友睡得最安静、起床衣服穿得最整齐, 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动手能力;做操的时候, 比赛哪个队伍排得整齐、动作标准。在这些比赛中, 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努力争取自己小组最好, 在一次排队做操的时候, 一个小朋友鞋带松了, 系了好久没系好, 他同组的一个小女孩主动帮他系好;有些小朋友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改正自己的缺点, 比如吃饭会掉落的孩子, 会主动把饭粒捡起来;有些不分场合爱闹爱说话的小朋友, 会受到同组小朋友的指责, 几次以后也能自觉改掉, 这些都是集体荣誉感的功劳。

4. 在环境布置上渲染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 是幼儿园班级课程的一部分, 环境布置得好能够有效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每个班级都有主题墙, 我们可以把前面提到的“拉车的故事”制作成漫画贴在墙上, 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 可以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参与制作, 天鹅可以折纸, 龙虾可以自己画, 狗可以拿个小玩具狗或从书上剪, 小车大家画, 他们对这些作品比较在意, 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 指着这稀奇古怪的作品, 得意地说:“看我画的龙虾, 看玲玲折的天鹅, 哈哈, 它们不会拉车。”我们可以制作集体荣誉栏, 给表现好的小组贴上小红星。小朋友们特别喜欢驻足在主题墙前, 看自己组的红星, 看自己的杰作, 在制作和观看的过程中, 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加深了对集体荣誉的理解。

5. 在小组评比中强化

我在班级主题墙划出一块用于小组评比, 具体是这样的:把班上幼儿分成4个小组, 每个组占一行, 周一至周五5个空格, 最后一格命名为“星级”。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前15分钟, 给小组进行“贴星”活动, 要小朋友们根据一天的表现自己决定给每个小组贴不贴“星”, 某个小组小朋友一天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大家会一致同意给他们贴小红星, 如果某个小组有小朋友表现不好———有上课讲话吃饭浪费、乱扔玩具、做操拖拖拉拉等不良习惯, 大家就讨论能不能给他们贴星。有的小朋友会当堂表示改正, 如果大家能够原谅还能同意给他们小组贴小红星, 一周下来, 表现最好的小组就能在最后一格贴上5颗星, 成了五星小组, 四星、三星的小组在下一周会努力表现, 有时候一周下来全是五星小组。类似这样的评比, 能够强化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大多数幼儿能够为了集体荣誉改正很多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幼儿教师担负着神圣的职责,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通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6) .

[2]敬瑾之, 郑燕.现代信息传递手段与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J].东南西北教育观察, 2011 (20) .

[3]夏冬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操作[J].科教文汇, 2010 (5) .

[4]李晶.对调皮幼儿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 .

[5]冯静.谈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培养[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0 (6) .

[6]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荣誉感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荣誉感是构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职业荣誉感就是即将从事某一职业的社会人对从事某一职业有一种极大的主观渴望和自豪的精神状态。高职院校学生一旦对某一职业产生极大的职业荣誉感, 那么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就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又是学生产生和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往往过多地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长期轻视对学生职业精神, 特别是职业荣誉感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职业精神, 特别是缺失职业荣誉感的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 常常会流于形式, 并不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荣誉感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开展专业认知教育, 发展学生的职业认知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和职业的无缝对接, 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的全部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进入岗位。专业认知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整个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体系, 也就是说, 专业教育不是草草地走个过场, 让每个学生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和师资力量,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 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这个就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体系。如果专业认知教育没有最终进入引导学生进入认识自己的职业体系的地步, 那么专业认识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要求, 教育所对应的职业体系也应该越发明确, 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体系没有认识, 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一定不能够将学生引导到职业成长的正常轨迹中去。因此, 专业认知教育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去接触和认识自己专业的职业体系。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体系。职业体系是一个职业内部稳定的上升通道,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上升通道, 就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空间。

(2) 帮助学生锁定自己在整个职业通道中的位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应该有目标, 帮助学生锁定自己在职业通道中的位置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准确和清晰的努力方向。

(3)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锁定了职业通道中的位置, 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案, 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案, 整个职业认知就不算完整, 因此进行职业认知就是要凝聚学生的主观努力方向, 并不断地激发学生为整个在职业院校中的学习而不断努力。

2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描绘学生职业成长蓝图

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体系有所了解后, 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很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自我设计的教育实践,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规划, 这个规划有理想设计的成分, 同时也有目标设计的内容, 更有学生对职业体系的科学反应和主动追求。职业荣誉感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2.1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内在逻辑是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 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规划, 让后为了这个人生理想规划的实现, 找寻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路径, 这个路径是非常科学的, 也非常严谨。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落脚点, 这个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脚到职业发展规划上来, 也就是说, 为了这个人生理想的实现, 学生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理想设计其实最终就依赖着职业发展的实现而最终完成的。

2.2 帮助学生描绘自己的职业成长蓝图

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努力, 不断成长成为某个行业和领域的专家, 最终自己全部的人生理想才能够与实现的基础。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是科学的, 也才是反应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最终也才是对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正确回应。

2.3 职业成长蓝图应该具有明确而清晰的操作性

职业成长蓝图应该具体, 不应该抽象, 因为职业成长蓝图其实就是学生职业成长的具体路线, 职业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按照自己职业蓝图不断奋斗的功能和内在效果, 教育是有期限性的, 而人的成长奋斗是没有期限的, 这个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所有教育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是否能够承载这个不同之处, 就是职业精神教育中一个很大的课题和余地。一个职业人如果只停留在自己所取得有限成绩内, 不知道进一步往前争取更大的职业发展的话, 不论是从个人而言, 或者说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内心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蓝图的话, 那么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有可能是连续性的, 不间断的过程。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荣誉感培养对策

3.1 开展成功职业人案例教学, 聚力学生榜样效应

3.1.1 建立成功职业人案例库

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成长规划后, 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开展成功职业人的案例教学, 从每个成功的职业人身上汲取自我成长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广泛的成功职业人的案例教学库, 这个教学库中应该按照专业有严格的区分, 又能够反应这个每个职业人的一般职业精神。建立成功职业人案例教学库是一项浩大的教学工程, 一方面是成功职业人案例教学库应该反应职业的一般性原则, 所谓职业的一般性要求是指隐藏在职业人成功奋斗中的一般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导学生从学生身份向准职业人转变的关键因素, 是职业精神在社会范围传承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典型意义的各个专业的成功职业人案例库, 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对于学生树立职业认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2 成功职业人案例库应具有广泛性

专业成功职业人案例库的建立是学生职业化过程榜样效应最强的一部分, 专业成功职业人案例库起步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中的各个专业是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搜集案例, 也就是高职院校职业成功案例具有的广泛性, 这种广泛性往往是那些在整个社会被媒体与舆论广泛传递的具有标本化特征的案例, 这些案例书写的格式比较固定, 往往造成说服力不强的尴尬局面。专业成功职业案例库应该具有更多的个案性质, 但是由于对整个职业精神教育的不重视, 也就缺少这个方面的资料搜集和实例研究。这个是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中的重大缺憾。要改变这样被动的局面, 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 应该大力开展个性化的成功职业人案例调查和研究, 最有效的是, 从自己的毕业生中找寻成功案例的典型, 用典型的例子去影响学生, 构建起学生代际之间的精神传递纽带, 这样对于整个职业教育来说都有不可低估的效用。

3.1.3 增强职业人案例教学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成功职业人案例教学更多地应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更加开放, 更加包容地引导每个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 在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要不断挖掘案例中的关键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成长的内在规律, 并引导学生树立能够按照这个内在规律内省自己学习和成才过程的主观意识, 这个主观意识其实就是榜样效应在起到作用的明证。

3.2 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建立职业荣誉感的真实效应

3.2.1 生涯人物访谈的长期性

生涯人物访谈是邀请在某个职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职业人到学校开展现场访谈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生涯人物访谈, 更好的帮助学生建构起职业人成长的内在轨迹, 让原先空洞的职业体系认知、职业规划、职业榜样串联起来, 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链条。生涯人物访谈最重要的特性是现场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体现在生涯人物可以就现场参加生涯访谈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现场的解答和互动, 这样使得整个过程更具有教育影响的力量, 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增加了真实感。

3.2.2 生涯人物访谈的针对性

遴选生涯访谈的人物是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的前提和基础, 遴选的生涯人物一定要跟所针对教育的学生在专业上一致或者有相近性, 否则生涯人物访谈的教育影响效应会大大的下降。生涯人物访谈的过程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 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设计的过程中, 要用学生的关切点来做好过程设计, 而不是仅仅聚焦在生涯人物的奋斗结果上。往往学生对生涯人物成功的关注点是有很大的特性的, 学生更关注的是这个生涯人物的成长过程, 对于成长过程的结果往往不太在意, 或者说是一种忽视的状态。因为结果已经在生涯人物的简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没有必要再次地强调生涯人物的结果, 而且对于生涯人物而言, 目前取得的结果也只是暂时性的, 这个结果也不能传递在学生之间可供借鉴的经验, 而生涯人物访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传递更多的可供学生成长的经验, 那么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并且产生建立荣誉感的真实效应。

4 结束语

总之, 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职业荣誉感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职业教育走出只注重技能培养的困境, 需要大力加强职业精神的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归宿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产生职业荣誉感, 一旦树立了职业荣誉感关键变量, 学生的学习和成才就将更加多地统一称为一体。而这个过程有四个重要的过程, 第一个路径是学生对职业成长体系的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毕业后, 能够从事的职业有哪些。第二个路径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拟定一个职业成长的蓝图, 让这个蓝图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通过第三个路径专业成功职业人案例教学和第四个路径职业生涯访谈教学过程, 让专业认知和职业成长蓝图交汇起来, 形成一个真实而有效的内驱力, 这个内驱力实际上就是职业荣誉感。这个路径有纯粹知识的输出, 也有学生的自身设计, 同时还有经验性的传递, 更有真实的生命力量的传递, 也就是说, 职业荣誉感的教育必须形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路径设计, 这样一定能够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明.浅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荣誉感欠缺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成人教育, 2015 (18) .

[2]郑玉清.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职教论坛, 2015 (05) .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 第10篇

1 户外拓展训练的特点

户外拓展训练在企业当中开展得有声有色。企业将户外拓展训练当作一种员工福利, 既能让员工在工作之余缓解一下压力, 也可以增加各部门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户外拓展训练在青少年中开展得并不是很广范。青少年在上学期间主要通过军训来锻炼青少年吃苦耐劳品质, 但是学校却很少组织团队训练。而户外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 同样具有发展身体素质的运动功能。户外拓展训练的典型特点是体验式学习。户外拓展训练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属性, 通过模拟各种场景、团队之间的紧密配合克服种种困难, 最终完成设定的任务过程。并且活动新颖, 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摄奇心理。同时户外拓展训练有严格且详细的游戏规则, 活动安全有保障, 青少年们在规则的底线下自行拓展思路、设计方案, 共同克服苦难, 从而完成任务。

2 户外拓展经典项目对青少年集体荣誉感的启发

户外拓展项目繁多, 不同的季节,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选择适合的户外拓展项目, 使青少年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 认识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断挑战自己, 从而提升青少年对团队协作的认识, 最终升华到集体荣誉感。

2.1 信任背摔

挑战者站在高台上向后平躺入队友手臂组成的安全网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挑战的勇气, 同时队友组成的安全网发扬团队精神, 互帮互助, 培养学员换位思考的意识。

2.2 蛟龙出海

所有队员脚相邻被绑, 共同前进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考验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

2.3 毕业墙

学员要求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利用人肉梯爬上4 m高墙。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团队成员同心协力、抛弃个人观念、以团队精神为重、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信念。

2.4 穿越电网

团队站在一个蜘蛛网绳的一面, 通过数量有限、大小不一的网口, 在不能触网的规则下, 通过网口将团队所有人员输送到网的另一面。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团队的领导力, 沟通协调能力, 工作的计划与严谨性时间与效率的控制, 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具备在规定时间内调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3.1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有利于提升青少年个人能力

青少年成长期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主要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青少年整日沉浸在题海战术中, 很少有独自处理事情的机会。随着年岁的增长, 需要青少年自己处理和解决的事情逐渐增多。新闻报道中经常涌现青少年处理事情过于极端, 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青少年遇事不能做到沉着冷静, 不清楚处理事情的底线, 没有责任感。通过参加户外拓展训练, 青少年在模拟的场景中, 不断培养这种意识, 等到将来遇到问题能够有经验、沉着应对。因此,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 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责任感意识, 培养青少年的勇气和信心。

3.2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有利于青少年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青少年成长期间, 主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成长。很多青少年只注重个人的得失, 从来不考虑集体的利益。通过户外拓展训练, 应该逐渐培养青少年在个人和团队中角色的转换。青少年应逐渐树立起个人的行为可能会给团队的整体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和坏处的意识。青少年应逐渐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团队是展现自我能力的一个平台, 仅仅是自我的成功是不被外界所认可的。只有团队的胜利, 青少年才能在团队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 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青少年成长期间、智育、性格、体能等发育也不尽相同。有些青少年性格胆怯, 不敢与人交往;有些青少年做事莽撞, 常常不计后果;有些青少年做事中规中举, 缺乏做事的勇气。在户外拓展项目中, 活动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建造的设施进行开展的, 模拟真实的场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迫使青少年们必须进行交流, 制作行动方案。虽然有些时候活动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和准则下完成。其结果对青少年来说不如过程更加重要。通过活动后教练的引导, 青少年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 认识自己的潜能, 熟识自己的身体状况, 了解自己的体能。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具有勇气, 不断挑战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3.4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有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现阶段的青少年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父母、祖父祖母的呵护下长大, 已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青少年缺乏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精神, 并且不会与人进行高效的合作。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是以青少年合作为主。青少年彼此之间出谋划策, 真诚沟通, 聆听他人建议, 查找自己的不足, 通过讨论形成方案, 在活动的进行中彼此之间相互鼓励, 共同完成任务。虽然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会有争执不断, 也会有一些青少年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导致任务失败。教练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积极引导, 使青少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再一次与他人合作时能很好地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因此, 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在青少年增强交往能力、学会倾听学会合作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4 户外拓展训练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

4.1 加强户外拓展训练益处宣传

相关部门应加大户外拓展训练项目相关宣传, 使青少年、家长更多地了解拓展运动, 从而参与其中。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也应加强团队合作的活动, 并向青少年宣传拓展活动的内容、知识、特点, 使这些正能量传递到青少年中, 为青少年科学、合理、愉快地参加户外拓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4.2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户外拓展训练的开展首先以青少年的安全为主, 因此, 基础设施上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给户外拓展训练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除此之外, 户外拓展训练已逐渐普及, 但是户外拓展教练稀缺, 并且根据上文的分析, 教练的引导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应加大力度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户外拓展训练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峰, 赵亮, 辛阳.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11 (3) :187-188.

[2]白亚峰.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 (24) :175-176.

幼儿集体荣誉感的探索与培养 第11篇

基于此,笔者在各类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为突破口,进行探索、实践,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了解幼儿行为的表现特征

1、自制力差

幼儿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纪律观念,他们刚出生时拥有的最基本的本能是饿了吃、困了睡,稍大一点学会了玩,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所具有的共同行为特征是爱玩、爱动,精力旺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制能力差。

2、求知欲强

好奇是人的一大天性,尤其是幼儿,世界万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神奇的魅力。河水为什么会流动?汽车为什么会跑?三个轮子的车子为什么不叫汽车?绿色的苹果能吃,为什么绿色的小球不能吃?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

3、易受影响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也容易被污染。也就是说,幼儿因为他的无知,特别容易受所处环境、人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来到人世接触的第一个场所,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长,像笔者所处的农村乡镇的家长,对孩子的普遍态度是比较放任,基本上不让孩子饿着、冻着,不生病、健康就好,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基本无法满足,也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更没有长远的规划,城里家长那一套子胎教、幼教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还未在我们这里形成。

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乡镇的环境看起来简单,实际复杂,它不像城里一家一户老死不相往来,它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邻里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张三李四的互相谩骂,甚至打架,都有可能在家长带着孩子串门或闲聊之间展现在幼儿的眼前,耳濡目染,容易养成幼儿喜欢骂脏话、讲小话,爱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三是幼儿教师的影响。3—6岁的幼儿蒙昧无知,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家长在管不了孩子的时候说的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再怎样怎样,明天告诉你们老师,这句话往往比打孩子一顿还管用。

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并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才是做好幼儿启蒙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途径

1、在常讲故事中熏陶

讲故事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集体荣誉感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灵扎下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筷子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为什么就折不断,那是因为每一根筷子都是集体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成一个整体才更有力量;讲“拉车的故事”, 天鹅、龙虾、黄花狗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喘不过气,可车子前进的速度还很慢,因为天鹅按照它的习惯向天上拉,龙虾按照它的习惯往海底拉,只有黄花狗用力的往前拉,三个动物各自为政,劲不往一个方向使,所以才拉不动车,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并且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使劲,才能使小车快速前进;讲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每次做完好事人家问他名字的时候,他都说我叫解放军,他的行为为解放军争得了荣誉,让老百姓把解放军当做了亲人,当做了最可爱的人。在这些故事中,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要做集体中的一员,并且不能为集体丢脸,逐渐培养起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2、在游戏活动中领悟

游戏也是幼儿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游戏的趣味性,决定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能接受新知识,更容易受积极因素影响。一个40多人的班级,我们可以分成4个小组,在“蚂蚁运粮食”“小兔种萝卜”这一类游戏中,来比一比哪个组粮食运得多,哪个组萝卜种的多,每个小朋友都很关心自己的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表现最好的,因此在游戏中每个人都很努力。在一次“救救小动物”游戏中,我把40多人分成两组,每组参与救援的人数相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使出了吃奶的劲,他们每个人都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障碍为最终救出小动物赢得宝贵的时间。在这些游戏中,每个小朋友都在为自己的集体出力,完全已经能够领悟到集体荣誉感。

3、在小组评比中强化

我们尝试在班级主题墙划出一块用于小组评比,具体是这样的:把班上幼儿分成4个小组,每个组占一行,周一至周五5个空格,最后一格命名为“星级”,我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前15分钟,给小组进行“贴星”活动,要小朋友们根据一天的表现自己决定给每个小组贴不贴“星”,某个小组小朋友一天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大家会一致同意给他们贴小红星,如果某个小组有小朋友表现不好——有上课讲话、吃饭浪费、乱扔玩具、做操拖拖拉拉等不良习惯,大家就讨论能不能给他们贴星,有错误的小朋友有的会当堂表示我明天就改正,如果大家能够原谅,还能同意给他们小组贴小红星,一周下来,表现最好的小组就能在最后一格贴上5颗星,成了五星小组,四星、三星的小组在下一周会努力表现,有时候一周下来全是五星小组。类似这样的评比,能够强化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大多数幼儿能够为了集体荣誉改正很多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幼儿教师担负着神圣的职责,正确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通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方式。

上一篇:数字X线下一篇:学前班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