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产范文

2024-07-04

知识资产范文(精选12篇)

知识资产 第1篇

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已经来临了,而且它正在全球范围呈现威力,各主要经济体内外知识产权政策的博弈如火如荼。

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制度是在知识经济之上为知识经济提供保障服务的法律形式,知识产权制度也应该以知识经济和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为依据。

法律在某件事物之上为人们设定权利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该件事物的属性及其对人们———包括将因此享有权利的权利人和权利人的相对人———意味着什么,即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否则,设定什么样的权利和给予什么样的保护就不能合理解决,权利的设定将失去意义。 财产权的设定和保护正是这样,所谓“ 一种产权制度的绩效依赖于产权客体的属性, 资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产权安排的不同,而同样的产权安排应用于不同的资产,其绩效是不一样的”。

二、知识产权客体的资产属性

在经济学上,财产与资产并不是一回事,财产是对有价值的物品的静态称谓,资产是对投入生产经营的有价值物品的动态称谓,财产投入生产经营时就是资产,所以,资产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财产。 资产属性就是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物质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经济活动特性,财产属性就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限资源特性。 资产属性与财产属性的根本区别在于,资产属性是动态属性,特性显示在过程中;财产属性是静态属性,特性显示在静止事物上。

属性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所固有的特性,由该事物的构成材料和内部结构决定。 权利的属性则由构成权利的客体和内容决定。

1、知识产权客体——智慧财产

《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8)》 用列举的方式指出 “ 知识产权”包括“ 关于文学 、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等在内的八类应当予以保护的知识产权,但知识产权客体是什么和如何称谓,在学界有不同观点,主要有智力成果说、信息说、无体物说、知识说、知识财产说和知识产品说等。

相对而言,台湾学界用的“ 智慧财产”称谓比较妥当, 理由与知识财产说一样,即该称谓涵括知识产权客体的思想性、财产性特性,同时与国际上通行的英语称谓“ Intell ectual Property”一致 。 但不用“ 知识财产 ” 一词 , 因为“ 智慧”与“ 知识”是不同的,“ 智慧是一种能够睿智及有效地整合、选择和利用各种不同知识的内在能力”。 该词很容易因为“ 知识”与“ 智慧”的不同而使人对知识产权客体的认识产生误解或混淆,另外“ 知识财产”的称谓并没有约定俗成,更没有到不必要更改或不能更改的程度。 所以,本文将用“ 智慧财产”一词称谓知识产权客体。

2、智慧财产的财产属性及其价值构成

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即物质、能量、信息。 智慧财产就是以信息形式存在的,内容是思想,即以信息形式存在的创新思想,或曰蕴涵创新思想的信息。

智慧财产作为一种客观事物,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而生产出物质资料并最终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或者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所以,智慧财产是有使用价值的,因而是一种资源。 但是,这种资源只能通过人类的智力劳动产生,凝结了人类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因而是有价值的和有限的。 所以,智慧财产具有财产属性,这一结论已经是共识。

但是,作为一种财产,智慧财产的价值是如何构成的呢?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争论较大,并已经造成经济实践和司法实践中诸如财产价值和损失评估方面的混乱。

我们知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用公式表示,即:价值 =C( 原料等不变资本)+V( 物化劳动) +M( 剩余劳动)。 那么,智慧财产的价值就应该是凝结在智慧财产中的智力劳动。 智力劳动相对于体力劳动是复杂劳动,而且是有差别的。 所以,不同的智力劳动可以分解成不同数量的无差别的体力劳动。 如此一来,智慧财产的价值似乎可以直接度量。 其实不然,除了智力劳动难以分解和以无差别的体力劳动度量外,首先,在智慧财产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还要发生物质资料的投入。 这些物质资料是生产它们的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是有价值的,只是在智慧财产的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智慧财产中了。 这种转移是通过物质资料的消耗转化为人的经验或最后的智力成果,是有形财产通过人的劳动向无形财产的转化。 所以,应当把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作为智慧财产价值的构成部分。

其次,智慧财产的生产仅有生产者的智力劳动是无法完成的。 智慧财产的创新性要求其必须是区别于人类已有知识的新思想信息,这就进一步要求生产者必须知道和利用人类某个、某几个或某几类知识,智慧财产的生产者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创造性人才是知识的生命载体,他们依靠前人积累的知识为劳动资料,以抽象的知识产品为劳动对象进行精神生产劳动。 ”而被依靠并利用的前人积累的知识正是来自于人类唯一的自己建造的庞大的公共财产库,来自于前人或他人的智力劳动,是有价值的,但却是没有所有者的( 这一点与物质性资源截然不同,人类目前对几乎所有的可控物质性资源都划分了所有权归属) 。 这个被利用的人类公共知识资源,因为它与智慧财产具有的同样的无形性而被忽略了。

既然公共知识作为劳动资料被利用,那么,应当将被利用的公共知识价值作为智慧财产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样,智慧财产的价值就由被利用的公共知识价值、生产者的智力劳动价值和被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三部分构成, 用公式表示为:

智慧财产的价值 = 被利用的公共知识价值 + 生产者的智力劳动价值 + 被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

3、智慧财产的资产属性

在智慧财产价值的三个构成部分中,被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因为其本来的物质形态存在形式而容易度量,但是被利用的公共知识价值和生产者的智力劳动价值部分因为它们的非物质存在形式而无法度量。 同样,作为智力劳动结果的智慧财产的存在形式是信息,其价值也是无法直接度量的。 信息量的度量须借助物质,智慧财产的价值量的度量同样要借助物质,即借助智慧财产所转化的物质的价值度量智慧财产的价值。 而智慧财产向物质转化的过程就是利用智慧财产生产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过程,所以, 智慧财产的价值度量必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才能完成,智慧财产的价值度量体现了智慧财产固有的无法回避的资产属性。

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人类的消费需求从消费对象的存在形式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消费和非物质消费( 精神消费) 。 从消费层次角度看,非物质消费高于物质消费,一般要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才开始。 物质消费需要生产活动提供可供人类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智慧财产是思想信息,不是物质产品,不能直接消费。 智慧财产要想实现其使用价值就必须通过经济活动转化为可供消费的物质产品。 非物质消费通过读取信息而直接进行, 智慧财产可以不通过任何转化而被消费。 但是,由于智慧财产必须借助物质载体进行储存和传播,人们在消费时必须持有某个智慧财产的物质载体才能读取、消费。 所以,智慧财产产生后要想成为人们的消费品,就必须进行物质附着为一个个载有智慧财产的物质载体,这个“ 物质附着”过程正是智慧财产进入经济活动的过程。 可见,为了实现智慧财产的使用价值,智慧财产必须进入经济领域实现思想信息向物质产品的转化或附着,智慧财产具有天然的资产属性。

所以,智慧财产具有静态的财产属性,更具有动态的资产属性。 而且资产属性是根本属性,财产属性是派生属性,财产属性源于资产属性。 智慧财产的使用价值就在于通过经济活动转化成为人们的消费品,不能通过经济活动转化为消费品的智力成果不具有任何财产价值,就不能称为智慧财产。 资产属性是智力成果获得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和根据,财产属性是智力成果取得知识产权的结果。

三、知识产权内容的资产属性。

从《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8)》 列举的八类应当予以保护的知识产权来看,所有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都是独占、使用( 实施) 或许可他人独占、使用( 实施) 智慧财产的专有权利,看上去,这些权利与物权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客体与物权客体在使用价值实现方式上的如上所述的根本区别,智慧财产的纯粹占有没有实际意义,知识产权的全部意义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智慧财产产生可供消费的物质产品并实现经济利益。 知识产权的的所有权能都是对客体的经济过程的控制权。

正是知识产权内容具有直接的资产属性,知识产权才能在国家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 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工具,甚至本质上就是国家经济政策工具。 而其作为经济政策工具的基本作用机理就是:通过赋予智慧财产生产者以一段时期独占使用智慧财产的权利, 鼓励智慧财产的生产,同时通过对其权利时间和范围的限制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公共财富的增加。

其中,前者是对权利人利益的保护,保护方式就是给权利人一定时间内实现垄断利益的权利。 后者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保护方式是限制权利人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范围。 显然,这两者之间需要平衡,正因为需要平衡,知识产权才能成为经济政策工具。

经济政策工具的法律体现就是相应的法律制度,也就是知识产权制度。 这样,智慧财产因为其固有的资产属性催生了知识产权制度并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而在法律上确认和彰显了它的财产属性。 智慧财产成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极其重要的财产。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知识 第2篇

一、什么是森林资源资产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内涵的资产,它仅是森林资源中具有资产性质的一部分经济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资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定 的标准和程序,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和未来进行 多因素分析,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以至预期收益进行评定估算。

二:什么样的经济行为需要评估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

(二)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者合作;

(三)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者联营;

(四)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

(五)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

(六)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

(七)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

(八)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

森林资源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根据需要进行评估:(1)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

(2)(2)盗伐、滥伐、乱批滥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

(3)(3)占有单位要求评估。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关法规有哪些除林业行业通用的相关法规及评估行业的评估准则以外,林业评估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一)、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发布实施的财企[2006]529 号《森林资源资产 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评估范围、评估机构和人员、核准与备案等。

(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于 1996 年 12 月 16 日发布实施的国资办发[1996]59 号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三)、国家林业局于 2008 年 5 月 1 日发布实施的 LY/T 1721 —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评估规范》,主要规范了森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体系和方法。

第四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有那些要求?

从事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并有 2 名以上(含 2 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参加,方可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评审认定。经认定的森林资源资 产评估专家进入专家库,并向社会公布。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须经 2 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与 2 名森林资源资产评 估专家共同签字方能有效。签字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应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报告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委托评估机构进行森林资产评估需准备哪些材料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至少需准备以下相关资料:

(一)、评估委托书的内容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时间等。

(二)、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即小班因子表),是指以具有相应级别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 计单位编制的、以小班为单位的资源资产清单。

(三)、其他有关资料

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立项审批文件。

2、森林资源资产林权证书。

3、林业基本图、林相图、作业设计调查图。

4、森林资源产出量的经验数据及相关资料。

5、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种类、数量和质量材料。

6、当地森林培育、森林采伐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

7、按照评估目的必须提交的其他材料,如森林景观资产资料等。

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程序有哪些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包含以下基本操作程序:

(一)、评估项目的核准(仅限于核准制项目)(二)、项目洽谈与签约

(三)、委估森林资源资产现场调查(或核查)(四)、评估相关资料的现场收集

(五)、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六)、评定估算

(七)、提交评估报告书

(八)、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备案 注:关于评估项目的核准或备案制度,请参见财企[2006]529 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中“第四章核准与备案”部分。

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总体、森林类型或小班为单位进行评定估算,主要方法有市价法、收益现 值法、成本法、清算价格法和其他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根据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评估对象、评估目的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评定估算,综合确定评估价值。林木资产评估要根据不同的林种,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进行 评定估算,评估方 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价法包括市场价格倒算法、现行市价法;

2、收益现值法包括收益净现值法、收获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

3、成本法包括序列需工数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格法。林地资产评估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费用价法。

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的有效性 资产评估报告书是评估机构在完成评估工作后,向委托方提交的说明评估目的、程序、标准、依据、方法、结果及其适用条件等基本情况的正式法律性报告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需加章评估机构公章,所在评估机构的两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两名森林 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评估机构法人同时签字盖章后,方可产生法律效力,以上六项缺一不可。并且,有效评估报告的附件中应有评估机构评估资质证书、营业执业及相关签章人员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以备委托方及相关审查部门查验。

九:森林评估结果的核准与备案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其他地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实行核准制,由国务院林业主 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对其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由省级林业主 管部门规定。对其中实行核准制的评估项目,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 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 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 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十:森林资源抵押评估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哪些森林资源资产可以抵押? ⑴、林木资产,单位或个人投资的,通过林权证或相关租赁协议,明确产权关系的林木资产,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苗圃,均可以进行抵押。⑵、林地使用权资产,单位或个人已一次性付清未来若干年租金,并且通过办理林权证,明确 产权关系的林地未来若干年林地使用权资产,可以进行相关抵押。

2、森林资源资产银行抵押贷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出具评估报告的评估机构资质要符合国家规定,评估报告中相关附件要齐全。⑵、评估值与实际可贷款额度存在差异,一般根据银行风险控制评价的不同,可贷款额一般占 评估值的 30%~70%不等。⑶、对于有林权证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后,应在林权证上注明抵押事项。

十一: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主要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指采用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及社会公共数据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的实物量与价值量评估。主要适用于毁林评估、森林灾害评估、森林资源征占评估等经济行为。

从数字资源到知识资产 第3篇

[关键词] 数字资源 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 e-learning

1 前 言

太平洋邻里协会(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PNC)源起太平洋周边国家公立大学校长联合会,由已故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田长霖校长及该校哈迪克教授(Professor Curtis Hardyck)发起并正式命名。PNC成立的宗旨是为推广网际网络及透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促进太平洋沿岸地区国家咨询的交流。使太平洋沿岸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生活密切相关的近邻,将太平洋沿岸地区变为太平洋邻里。PNC协助学者及研究人员更快捷地使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典藏及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支持其教学研究,通过相互的沟通形成区域性的研究社群。每年于不同国家举行的PNC年会,邀请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数据库以及教育部门专家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交流。

2010年的PNC年会于当年12月1日至3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From Digital Content to Knowledge Asset。会议旨在讨论当今科技发展趋势下,海量的信息资源如何被人类所获取使用从而变成知识资产。笔者代表东南大学图书馆有幸参加了本次年会的图书馆员海报竞赛环节,因此得到可以亲身体验本次年会的精彩内容,分享各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成果的宝贵机会。

来自中国台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为大会开幕式做了主题报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他认为图书馆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获取到信息资源和所需要的知识,CADAL作为中国数字联合图书馆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当数字图书馆进化为智能图书馆的时候,读者可以获得一个有效的阅读环境,包括计算机设计服务、计算机协助分析和研究服务等。数字图书馆是管理海量信息的关键工具,它可以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是发展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的桥梁。

来自美国、日本、泰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图书馆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一同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使用问题。各国和地区的图书馆学者和各种信息机构的学者们为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王范生教授展示了TELDAP数据库;来自日本的Takashi Takekawa学者为我们展示了专门为电子档案所设计的存储平台Manaba-Folio[2];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媒体创造中心的Jeffery Shaw更是为我们演示了信息资源的立体存取平台。除此之外,与会人员也集中讨论了知识资产的管理、e-learning、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等目前发展数字图书馆所涉及到的热点问题。围绕着信息资源到知识资产这一中心议题,交流了各自的新思想新理念,这些先进的思想让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驰骋之地,也将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导航明灯和借鉴佳例。经过笔者的研读和总结,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思想和成果总结如下。

2 多样化的数字内容存取

2.1 数字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目前以爆炸的规模增长,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信息和知识,数据库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仅限于纸质文件电子版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网络搜索的需求。数据库不再是将期刊、书籍、文献资源电子化,而是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的信息,包括经济、生活、气候、生物、文化等。

例如目前两岸三地都建立了关于鱼类的数据库。来自中国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Kwang-Tsao Shao学者在报告中提到:台湾鱼类资料库逐步取得良好的成就。中国台湾的一些学术机构已经将鱼类的标本信息成功整合,并通过与fishbase[3]的合作向全球提供台湾鱼类的资料,包括清单、标本信息、分布数据、文献、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信息,媒体数据。利用数据库整合优势,很容易就计算出来自中国台湾的93个种族308个新种类的鱼类被记录为鱼类标本。1 200个标本中有300个展放在国外博物馆内,并且这些标本的数据信息已经被台湾鱼类数据库所记录[4]。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春光教授也为大家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已经建设完成的统一的鱼类数据库框架模型。此数据库分为两大部分,即物种数据库和标本数据库。目前中国很多鱼类研究机构所拥有的鱼类信息将会被统一添加到鱼类数据库内。数据库将包含249个种族下的2 500多个物种,超过3 000多幅照片。而标本数据库将收集180 000多种已被识别的鱼类标本信息。这个鱼类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将面向互联网开放使用[5]。来自韩国首尔大学KIK研究中心的Soochang OH先生为大家介绍了Kyujanggak collection的数字化进程。首尔大学的KIK研究中心拥有韩国最大的关于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材料的数据库。该研究中心拥有超过170 000册古董书籍、50 000多册古文献以及18 000多册木质印刷文献。这一数字化项目隶属于“国民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工程,此工程已经在网络上开设了“Korea Knowledge Portal”网站,涉及到包括文化、技术、历史、科学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古文献也将以各种方式展现在“Korea History Online”这一网站上[6]。来自日本的以学生电子档案为内容的Manaba-Folio数据库是一个通过对学生电子档案的统计和测评来加强和辅助引导学生学习的开放式数据库[7]。来自德国Mainz欧洲历史研究中心的Andreas Kunz给我们展示了“数字地图集欧洲自1 500年史数字地图集”项目,这一项目被称为“欧洲历史上自1 500年空间研究”。该图集与GIS基础测绘制图相结合,创造一个反映具有1 500年历史的欧洲国家制度的视觉及互动平台。截至目前,约有250多个地图被置于互动在线[8]。未来将发展成为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1 500年来欧洲国家领土信息系统[9]。

2.2 数字内容存取的高科技化

除了数字内容的多样化以外,数字内容的提取也逐步展现高科技化。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检索框和单一的检索渠道,各种交互传感技术的应用也让数字内容的存取充满了便捷和新鲜感。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媒体创造中心的Jeffrey Shaw 研究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交互式数字平台系统,这个系统有助于诠释文化遗产,并让人类在身临其境的数字环境下有了全新的体验。该研究采用跨学科实验,提供了大规模、互动性的电影环境。这些身临其境的架构和其相关的视觉、声音和算法技术提供了引人注目的关于文化和历史文物的有形、无形和抽象的数字映射[10]。在视频展示中可以看到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创造中心建立的6个独特的显示系统,文化和古文物的数字信息被投射在环形的屏幕上,演示人员并不需要触摸屏幕,只需要在屏幕不远的地方挥动手臂或点击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便会自动根据人体的动作切换信息。除了提供图片、文字等基本信息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同时收录了古文物的3D建模,人们可以通过点击古文物的图片,获得古文物的3D模型,并且可以通过人体动作调整模型的各个角度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观察文物。这一先进的数字交互系统无疑为数字内容的存取开创了一个先河。除此之外,中国台湾的TELDAP数据库的检索和显示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信息技术和人文学家跨部门合作的台湾数字学习及数字典藏计划(TELDAP),旨在积极促进保存、解释和重新演示台湾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化环境[11]。TELDAP数据库采用了先进的手写检索,检索者可以在页面提供的手写框内通过手写来输入检索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ELDAP收录了包括行书、隶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字库。当检索者输入一个汉字,根据需要数据库会显示出这个汉字的各种字体图片供检索者选择。这为一些艺术家或者设计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搜索功能。

3 不断完善和被赋予新意义的e-learning

来自香港教育研究中心数字信息部门的Siu Cheung KONG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将继续依靠其正规课程教材教学,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数字学习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育。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平台所建立的强大的数字学习环境,将对当前的学校教育产生挑战[12]。对此,来自各国的教授学者纷纷表示赞同并深有体会,不少学者也带来了他们关于e-learning的研究成果。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的黄荣怀教授提到“电子教科书”:电子教科书是电子书的一种,它需要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并在未来代替印刷书本。从阅读方式和学习模式来看,它更适用于“数字一代”。电子教课书的应用是教学和学习改革的基础,也很可能成为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之一。电子教科书的设计涵盖了电子系统的逻辑框架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与分析、开发技术分析与设计、终端仿真和学习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问题,还必须考虑合适的呈现方式和电子教科书的内容难度水平,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理机能[13]。

来自香港教育城的Mei Mei NG先生为我们展示了由香港教育城公司开发的一站式专业教育门户网站www.hkedcity.net。他指出,该门户网站整合了信息、资源、互动社区和在线服务,并强化了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此门户网站作为课程相关的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学的网上互动,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作为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此网站可以与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商业供应商交流互动,把新的教学和学习经验、方法带进教室,并且方便学生在家里学习。香港教育城致力于打造一个利于交流经验方法、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优越坏境。最终,让未来一代的学习更有趣、有魅力和个性化[14]。

来自中国台湾台北市蓬莱小学(PLPS)的Tsung-Che WU教授介绍了2004年由中国台湾微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台湾“中华民国教育部”共同创建的“学习搭档”工程。中国台湾微软有限公司自2004年以来已经开展此工程下属的三个项目,分别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学生。2008年,有三所创新型学校被台北市和“教育部”选中。其中一所就是PLPS(蓬莱小学)。它设计了5个部分:数字环境、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技术管理和专业团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介绍管理的原则和在学校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方法,希望所有的校长能够利用好自己学校的机会,建立一个独特的创新型学校环境[15]。

从各种汇报和演讲可以看出,e-learning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再是以往的网络在线学习,而是结合了各种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媒体技术的一个综合学习模式,所涉及到的对象也从教室和学生扩展到学校、环境、管理等,这为内地高校的数字内容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4 图书馆数字内容向知识资产的转变

数字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是本届会议的核心内容。大会的目标是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深度、广度以及服务价值。加强图书馆员在知识产权法的范围内利用图书馆里的数字信息、创造知识资产的能力。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人员讨论了如何使用书目数据库的整合搜索、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数字出版、电子资源的获取和知识支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的Catherine Quinlan介绍了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数字馆藏和实体馆藏的双途径服务[16]。她指出,对于现在的学术研究图书馆而言,媒体和格式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要在对其学术价值、历史意义以及对研究交流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做出是否采集和保存的决定。南加州大学正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对各种形式的知识资产进行保存、维护和获取:①南加州大学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与南加州大学的Shoah基金机构进行合作创建了南加州大学数字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在服务的同时将建立一个为教学提供数字信息的平台。②由于知识资产介质的多样化,如储存媒体信息的磁带光盘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而许多珍贵的手稿,书籍不易于保存,数字化将使它们更容易被访问。南加州大学已经着手建立自动储存和检索设施,这个设施将有助于保存物理介质信息如媒体信息以及珍贵的手稿、书籍。③对实体馆藏的保存是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员也应该学习编目和元数据获取的知识,以便提高整个大学信息数字化的程度。

来自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张晓林馆长为大家作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如何融入知识资产”的报告[17]。他指出,目前图书馆界面对的是一个数字图书馆的剧变。研究中心转移到在日益开放和可计算的科学e世界内密集数据与知识发现的第四范式。在这个e世界里,所有的数据都变成一个网络知识实验室。当用户知道他们所需要的真正信息和所使用的技术时,演化就会发生。知识不再是一个静态和被动的内容数据包,而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数字图书馆必须变成这个E世界新游戏中不可缺少的、固有的、积极的一部分。这样就需要数字图书馆进行自身的转变,引入知识嵌入的模式。捕捉(不一定是传统图书馆的)丰富的、动态的 e科学知识并形成一个语义的背景环境,用生动的检索工具查阅,研究人员也可以在电脑上播放工作流程。要做到这一点,新兴的技术比如SOA、语义Web、可视化、嵌入信息等是不可或缺的。e科学世界正需要数字图书馆提供一个开放的、可重复利用的用户知识系统。

来自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的Karl Min KU馆员探讨了书目系统对于信息管理和知识资产的影响和作用[18]。他指出,在21世纪,“中央图书馆”进入数字化领域,通过增强书目的管理,揭示内容资源,积累知识资产来使馆藏日益丰富。全球化带来了国家间的竞争,竞争需要创新,而创新则基于知识银行。图书馆是一切知识银行的基础,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国立中央图书馆”的使命就是促进全球信息交流,保护台湾地区的信息资产,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终身学习和汉文化的传承。目前,该馆已经开始调整管理结构,使用数字内容的采集和管理政策,提供数字知识服务。尤其着眼于用户需求与台湾的信息技术政策,开拓图书馆员的视野,建立下一代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也将规划一个新的数字环境,汇集信息技术、云计算、媒体技术、电子阅读和版权管理等,共同促进读者对于数字信息的了解和利用。

5 结 语

本次会议在历时三天的探讨和学习中完美地落下帷幕。期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所展示的成果和提出的创新概念让人印象深刻,为大陆的图书馆学者带来了思考和启发。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相比,大陆的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建立还处在单纯的数据收集和保存的初始阶段,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技术比较单一,对于数字信息转化为知识资产的引导和普及还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发展上有很大程度的可塑性。如何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政策的数字图书馆之路,如何建设我国的数字信息,引导国民进行知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探索的过程。在此,笔者衷心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数字图书馆事业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he digital library.[2011-01-20]. 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2] Manaba-Folio.[2011-01-20]. http://manaba.jp/en/

[3] Fishbase.[2011-01-20].http://www.fishbase.org/

[4] Research and status of Taiwan fishes diversity and database.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5] Fish collections in China and digitization of fish collection at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6] Accomplishments and pathfinding in the digitization of Kyujanggak collectio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7] Examples of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in e-portfolio:Manaba-Folio.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8] Digitaler atlas zur geschichte Europas .[2011-01-20].http://www.atlas-europa.de.

[9] The“digital atlas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500”——A progress report.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0] Immersive strategies for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e and heritage.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1] TELDAP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f Taiwan.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2] E-learning in schoo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3] Towards the applicability in designing e-textbook for K-12 schools.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4]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2011-01-20]. 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5] Design an innovative elementary school. [2011-01-20]. 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6] The fundamentals of preserving knowledge assets: USC's dual approach to digital services and physical collections.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7] Embedding digital libraries into knowledge processes of the e-science environment.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18] Complex bibliographic systems: Integrating content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assets. [2011-01-20].http://www.pnclink.org/pnc2010/english/index.html.

浅谈知识资产会计的程序问题 第4篇

1 知识资产概述

1.1 知识资产的含义

知识资产, 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价值、发挥作用、能够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以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源。因为知识资产和物质资产有着本质方面的一致性, 因此,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原理, 知识资产可分为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同时又因为知识与劳动联系紧密, 因此知识资产直接关联着劳动本身, 也就是说, 知识劳动者以及劳动者本身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也属于知识资产的组成部分。

1.2 知识资产的性质

“知识资产”的性质在某些地方与“知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知识”所具有的某些特性也是“知识资产”所具有的。一般知识资产具有以下特质:

(1) 可重复使用性、无限增值性。该特性可以让知识在扩展与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的递增与无限增值。

(2) 可共享性。该特性让知识资产具有外部特性, 即有可能导致知识资产出现价值溢出的情况, 进而导致知识价值的贬值或者流失。

(3) 不可分性。该特性主要是指知识资产具有完整性, 不完整的、局部的或者残缺的知识片段不具有知识资产本应具有的价值。

(4) 不可加性。该特性主要是强调知识价值的整体性, 因为知识资产价值不是单纯存在于单个资产中, 而是更密切关联企业整体价值。

2 知识资产会计的程序问题

依据知识资产会计的处理顺序, 可以将知识资产会计的一般程序分为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

2.1 会计确认

首先, 目标确认。知识资产确认目标应当是尽可能广泛和详细地辨认出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知识, 并将其纳入会计核算系统或会计报告系统, 从知识的角度扩大资产的认定范围、金额, 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另外, 根据复式记账的一般原理, 对于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知识资产, 在确认一项资产的同时, 还应当确认另外的对应项目。这个项目可能是所有者权益, 也可能是负债, 还有可能是收益。所以, 知识资产的确认目标还包括确定相关知识资产的权益主体。

其次, 标准确认。作为一种特殊资产, 如果采用传统的资产确认标准很难对知识资产进行确认。根据笔者的经验, 将长期性和盈利性看作确认知识资产的基本条件是比较恰当的。总之, 一切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并在创造经济效益过程中长久发挥作用的资源均可以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由于知识资产符合上述标准, 因此企业资产也包括知识资产。

2.2 会计计量

首先, 计量目标。会计计量包括表内计量与表外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认为, “计量就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内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整个需要报告的会计信息中, 应当尽可能增加表内信息所占的比重, 表内会计信息占整个会计信息的比重是衡量会计实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表外计量可以是货币计量, 也可以是非货币计量。货币计量的原理与表内计量的原理相同, 非货币计量可以采用货币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对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事项进行恰当的计量, 并将计量的结果纳入会计报告的表外项目之中。

其次, 计量模式。不同的会计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所构成的不同组合形式便会形成相应的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单位主要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 主要用来解决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还是名义货币单位的问题。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是指计量对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相关特征, 也就是将被计量对象数量化之后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相关特征, SFAC No.5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五号) 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 主要包括:现行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2.3 会计记录

知识资产的会计记录主要包括表内记录和表外记录。表内记录主要是指依照会计报表的相关编制要求, 认真记录已经确认与计量的经济业务, 记录形式主要包括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 其中表内记录的核心内容是编制记账凭证。表外记录主要是指设置专门的账簿, 并利用该账簿来详细登记知识资产的存在状态尤其是价值的增减变化。

2.4 会计报告

知识资产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表内报告与表外报告。表内报告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 并要求遵照会计记录结果来进行编写, 但是表外报告通常没有具体和固定的格式要求。依照会计系统的总体设计精神,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之后的必然结果与自然延伸便是会计报告, 尽管如此, 会计报告也不只是以上3个环节的单向延伸, 这是因为会计报告本身可以对知识资产会计进行有效的检验。

总之, 知识资产会计的一般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4个环节, 每个环节均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做, 需要进一步完善。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 在部分领域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传统投资。当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要素时, 研究知识资产会计处理问题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知识资产会计的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知识资产,会计处理,程序

参考文献

[1]聂顺江, 陈鹏, 周晓惠.论知识资产会计的一般程序[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2) :130-134.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2[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43.

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工作总结 第5篇

XX年10月31日,由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主办的“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这标志着历时半年,覆盖全国电力行业的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圆满结束。受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委托,笔者对本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整体情况作一总结。

一、本次大赛工作的基本情况

1、以宣传贯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宗旨,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构建新型资产管理体制。XX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资委随后制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这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们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行业作为国有支柱行业,各家电力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的领导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XX年12月,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组建后的第一次会长联席会就做出决议:作为下学会工作的重点,定于XX年10月举办一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XX年5月24日,电力分会发出通知,对竞赛组织、竞赛内容、竞赛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做出了详细安排,以宣传贯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宗旨的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就此在全国电力行业轰轰烈烈地展开。

2、积极准备,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组织工作。按照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的文件要求,本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前后分为两个赛程。第一赛程是预赛阶段,采取分区选拔的方式。选拔赛赛区分为16个:华东电力会计学会、华北电力会计学会、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华中电力会计学会、西北电力会计学会、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代表队由各赛区自行选拔产生。第二赛程是决赛阶段,采取集中决赛的方式进行。16个赛区产生的16支代表队,决赛地东道主单位可单独组队直接参加决赛,这样共有17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后国电集团公司代表队因故未能参赛,所以最后是16支队伍汇集于北京,角逐总冠军。为了充分做好此次竞赛的准备、选拔、组队等工作,电力企业各单位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此次竞赛活动,16个赛区都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层层选拔工作,经过多次选拔赛,选出了最优秀的选手。10月中旬,各赛区将代表队人员名单报到学会秘书处,选拔赛基本结束,第一阶段赛程圆满结束。

3、奋勇拼搏,成绩显著,各队选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风采。10月29日,“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决赛阶段的笔试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16个代表队共64名选手参加笔试,通过专家阅卷、评分,华东代表队的徐帅、吴建琳、杨仁标,华北代表队的杨艳玲、韩婷,华中代表队的叶黎慧等6人获得笔试个人单项奖。30日,16支代表队分组参加了两场现场答题阶段预赛,经过激烈竞争,华北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西北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华能集团公司、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等8支代表队进入了最后的决赛。31日上午,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经过三个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华北电网一队技压群雄,以总分285分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西北电网、华电集团获得了二等奖,华北电网二队、华能集团、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南方电网代表队获得了竞赛三等奖。东北电网公司、大唐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获得了本次竞赛组织奖。西北电网公司的张瑜获得现场答题个人单项奖。在整场比赛中,选手们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充分展示了电力行业财务人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他们文明的举止、精彩的回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得到了莅临赛场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和各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本次竞赛的圆满成功,将学习贯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值此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之际,极大地振奋了电力行业职工的精神,鼓舞了士气,而且扩大了财务和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使财务工作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本次竞赛工作的几个特点

1、规模大,范围广,要求高本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由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主办,学会成立了以陈月明会长为主任的竞赛组委会。陈月明会长对本次竞赛非常重视,对竞赛的宣传发动、专家人选等方面做了明确指示。学会也专门发文,明确了竞赛组织方式和内容等。为做好竞赛辅导材料的编写和命题工作,还成立了由多名财会专家组成的竞赛专家小组。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全国电力行业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的热潮,其参赛人数之多,覆盖面之广,均为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成立以来之首次。本次大赛命题范围以《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为主,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8个法规,并结合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中有关资产方面的内容,综合考察参赛选手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说本次竞赛是对全国电力行业财会人员的一次大练兵、大比武。对于每个参赛选手来说,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要熟知各项法规条文之外,还必须具有极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广泛参与,竞争激烈本次竞赛是在全国电力行业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分为16个赛区,基本覆盖了两大电网公司、四家发电集团公司、四家辅业集团公司以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各赛区历时3个月,从最基层单位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层层选拔,最后选出了16支代表队共64名选手进京参加决赛。从决赛阶段的笔试、现场答题的情况看,各队选手均是优中选优,水平很高,基本代表了所在参赛单位财会人员的最高水平。比赛竞争也很激烈,获得个人单项奖的选手实力相当,水平在伯仲之间,前6名选手的得分依次只有0.5分的差距。

3、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历时半年多,遍及全国电力行业,是一次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意义深远的一次活动。它不仅仅是一次竞赛,同时也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要活动。通过竞赛,选手们充分表现了电力行业财会人员过硬的业务本领,展示了新时期电力职工勤于学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通过竞赛,电力行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对于构建电力企业新型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竞赛,电力行业各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流,财会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广大财会人员依法治企的观念和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竞赛我们还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将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依然保持强烈的学习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状态,把书本知识变成工作智慧,将法规条文变成政策水平,为提高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每个职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出新的贡献。

三、关于本次竞赛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各方支持,是竞赛成功的根本保证。为了做好竞赛的组织工作,电力分会成立了以陈月明会长为主任,黄佳武、魏云鹏常务副会长为副主任,各发电集团公司、辅业集团公司以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财务负责人为成员的竞赛组委会。陈月明会长对本次竞赛非常重视,对竞赛的组织工作多次做出指示,使得此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各会员单位认真落实电力分会文件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在组织机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充分体现了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对财务人员的关心支持。各赛区做了大量工作,精心组织,层层比赛,选出了最优秀的选手。各参赛队的领队、辅导老师、选手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的劳动,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为决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竞赛还得到了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远光软件股份公司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为本次竞赛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2、广泛动员,积极参与,是竞赛顺利进行的坚实的基础。为了真正达到宣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目的,将竞赛活动在全国电力行业中深入地开展起来,我们电力学会进行了广泛动员,各会员单位也都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层层选拔工作,并广泛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了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答题活动。东北电网公司要求所有财会人员都必须参加答题,从中选拔人才。华东赛区多次组织到电视台进行实地热身赛,积累比赛经验。华北电网公司组织集中培训,除请专家授课外,还采取行之有效的结对子问答、拓展训练、模拟竞赛、心理辅导等措施。其它各赛区也是各有高招,组织周密,培训系统,集训严格。这些都是竞赛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

3、周密部署,精心准备,是竞赛获得成功的关键。整个竞赛活动历时半年多,涉及面广,参赛人员众多,组织工作复杂,要想取得圆满成功,一方面要高屋建瓴,整体把握;另一方面要关注细节,周密安排。根据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领导的指示和竞赛组委会的总体部署,我们及时下发关于竞赛工作安排的各种文件;召开秘书长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竞赛的有关议题,修改《竞赛方案》;组织专家编写竞赛大纲和辅导材料,并以最快的速度将14000册辅导材料分发到各分赛区;编写竞赛简报,及时沟通信息,督促落实各阶段的工作;派员观摩部分赛区的选拔赛,积累经验等;决赛阶段更是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从会场的布置、设备的安装调试到参赛队伍的吃饭住宿比赛等各环节,以保证竞赛顺利进行,不出意外。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以竞赛为动力,以学习贯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这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已经圆满结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对大家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和最好回报。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我们电力企业而言,学习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必将对提高依法治企和依法办电的能力,推进企业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希望大家抓住这次竞赛成功举办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竞赛为动力,以学习贯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契机,抓好财务管理,抓好经济效益,将电力行业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财会队伍素质。财会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的质量,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本次大赛,我们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选手都是各单位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业务尖子,并不能完全反映电力行业财会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开展业务培训,促进电力财会人才成长,是我们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的基本职能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着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使电力行业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3、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需要好的环境和好的机制。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公平竞争、合理使用的良好企业环境,建立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学合理的使用选拔机制,促使优秀财务管理人才脱颖而出。====================================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拼搏进取共创佳绩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推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按照国有资产监管要求,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制,落实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以下简称电力分会)《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华北电力会计学会、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部,组织了全网范围的国有资产监管知识普及和竞赛选拔工作,组织集中培训,并在电力分会组织的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过程介绍:六月下旬,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通知》,接到通知后,华北电力会计学会会长许山城亲自作了批示,要求学会及财务部认真组织、抓紧落实,学会及财务部迅速做出反应,部署分公司、子公司和直属单位财务部门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各单位积极收集资料,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全网财务人员中掀起了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的热潮。八月上旬,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部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会计学会秘书长参加的华北赛区选拔赛筹备会,会议通过了成立由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竞赛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评委会和命题小组等,确定了竞赛规则,暂定了网、省两级的竞赛活动时间安排。会后,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按照会议要求组织选拔赛和集中培训。十月十日,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举办了华北赛区选拔赛,华北电力会计学会会长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许山城、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总会计师、财务部负责人等领导出席并接见了参赛选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队、直属队、北京电力公司代表队分获第一、二、三名。十月十三日,组织通过选拔赛选拔的9名优秀选手,组成集训队,进行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集训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承办,组建由财务部综合处处长任总协调、培训中心管培部主任任集训项目负责人、集训班班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全过程策划、组织和管理。培训期间,许山城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领导观摩了模拟竞赛并对培训作出具体指示。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电力分会主办的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两支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团体第四名的成绩,笔试个人获第二名、第四名。赛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桢、副总经理钱遵培、总会计师许山城接见了选手和培训中心工作人员。

二、活动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本次竞赛得到了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领导、分公司、子公司领导、培训中心领导和基层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桢、副总经理钱遵培、总会计师许山城接见了选手和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华北电力分会会长)许山城多次作出指示,出席华北电网选拔赛和电力分会竞赛,并在培训期间亲自指导和观摩训练,公司财务部领导和培训中心领导亲自参与选拔、培训、竞赛的策划和组织,指导培训中心开展集训和竞赛中技战术的确定。财务部综合处处长作为整个活动的总协调,事必躬亲,注重细节,从整体上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在电力分会决赛现场,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领导、电网公司财务部领导和财务部各处室领导全部亲临现场为选手指导和助威,极大的鼓舞了士气。领导的重视是大赛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保证条件。

2、参与程度高本次竞赛的选拔过程也是华北电网财务人员集体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的过程,为了提高公司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和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公司层层落实,认真部署,积极组织各级单位财务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在最初未指定教材情况下,大家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普及作用。选拔赛和集训得到了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集训阶段,集训队员均为各单位财务工作骨干,在抽调出来的20多天里,各单位克服了很大的困难,为参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3、组织周密有序为了参加电力分会的竞赛和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的普及,华北电网公司财务部综合处统筹规划,协调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组织培训、选拔,主办华北赛区选拔赛,组织集中培训,整个过程与电力分会的部署保持步调一致,组织工作高效、有序,保证电网内最优秀的选手以最佳状态参加比赛。

4、选拔合理科学如何选拔出最有实力的选手参加最终的决赛,是最终取胜的关键,选手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比赛时的表现,对于通过选拔进入集训班的选手,通过反复观看选拔赛录像,分析每个选手的现场表现特点;通过学员学习经历和集训过程中的测验成绩把握选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培训期间请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心理研究所的教授对集训队员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员心理素质。结合各项指标,集训工作组反复论证,确认上场选手和两个队的队员组合。合理、科学的选拔确保了比赛最终的胜利。

5、培训系统、有针对性对于备战大型的全国范围的专业知识竞赛,系统、有针对性的赛前培训尤为重要,在选拔赛前,各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自主培训,培训范围广,普及程度高。选拔赛后的集训中,在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与电力分会竞赛中内容比例相匹配,师资方面,聘请首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师资,在培训形式上,除授课以外,还采取行之有效的结对子问答、拓展训练、模拟竞赛、心理辅导等。

6、集训管理严格在集训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集训工作组领导和老师与选手朝夕相处,积极与选手沟通,了解选手的心理动态,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定针对集训的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听课制度、作息管理制度、模拟竞赛管理制度等),并认真执行。由于集训时间短,任务重,培训管理严格得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例如不打电话、不看电视、统一安排体育活动等,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期望、选手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组对选手的感情投入,确保了相比普通培训严格得多的管理制度得以顺利执行。

7、学习热情高这次竞赛是近几年财务人员参加的级别最高的专业知识竞赛,每个选手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带来荣誉,大家学习的热情非常高,集训时间短,内容多,要求严格,但没有选手叫苦、叫累,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

三、竞赛的收获

1、竞赛成绩优异参加本次比赛的队伍共16支,分别来自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南方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和各水利水电公司,比赛竞争非常激烈。华北电网两支队伍经过笔试、预赛和决赛,最终取得第一名和第四名,个人笔试获第二名、第四名。

2、展示了华北电网财务人员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华北赛区选拔赛,还是参加电力学会竞赛,选手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尤其在决赛中,在激烈的较量中表现出了不畏强手、敢于胜利的心理素质,为华北电网公司赢得了荣誉。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的领导和员工都表现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体现了电网职工爱网如家的精神。

四、问题和不足

1、个人成绩不够突出虽然我们获得了团体第一名,但在个人成绩方面,笔试仅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虽然与其他队伍相比排在前列,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决赛现场的最佳选手也未能取得,这也是我们将来的工作应该着重解决的方面。

2、集训时间过短集训的效果上虽然明显,但迎接这样的大赛,就一般的规律而言应集训更长的时间,使设计的培训项目更从容的进行,选手的水平和应赛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按照计划和部署顺利地完成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并应用到下一步工作中查找不足,把公司和电力分会的工作做好。========================团结一心赛出风采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总结□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家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法规、条例,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紧跟改革的步伐,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及时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全国各区域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公司和辅业集团公司等参加了这次竞赛。西北电网公司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积极备战,在全国的总决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回顾这次比赛,有艰辛也有喜悦,有紧张也有振奋,但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比赛,使广大电业职工对国有资产监管知识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使财务人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大力支持西北电网公司领导和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电力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这次竞赛,西北电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肇绍批示:“认真组织、取得好成绩”。从基层单位逐级选拔到西北赛区选拔,各级领导都多次批示,在过程中多次询问进展情况并悉心指导。由西北电网公司、西北电力工委主办,西北电力会计学会承办的“中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10月14日在西安举办,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肇绍、副总经理张嗣兴、工委主任史高社亲临比赛现场观看并讲话。在赴京参加全国比赛前,副总经理张嗣兴、副总会计师戴天利等公司领导又到集训现场探望队员,给队员缓解压力,教导大家以平常心态上阵。在北京参加完预赛后,副总经理张嗣兴发来短信,告诉大家“再接再厉、保二争一”,决赛刚刚结束,副总经理张嗣兴立刻发来贺信:“向代表队表示热烈祝贺、向参赛选手表示敬意”。为搞好西北赛区的选拔赛和参加全国比赛,公司副总会计师、会计学会会长戴天利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西北选拔赛方案的设计,专家组、组委会的人员组成以及竞赛现场的布置等每一环节,无不事必躬亲。在带队参加全国比赛期间,他为节约费用,住在公司办事处,通过电话和短信关心队员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成为代表队的坚强柱石。学会秘书长陈鹏冲自始至终与集训队员同吃同住,了解队员思想动态,关心队员衣食住行。

二、精心组织、层层选拔从基层单位开始组织考试,层层选拔,西北电网系统为组织参加这次竞赛,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准备工作,甘肃、宁夏电力公司早在7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在电厂和供电局开始比赛,选拔出的选手再参加省公司的比赛。西北五省(区)在9月中旬基本完成省公司的比赛,对选拔出的选手,又进行了集中培训,还聘请专业教授进行辅导,10月16日西北赛区选拔赛,10月29日全国总决赛,仔细算来,历时4个多月,最终能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每位选手都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西北电力会计学会从发通知、拟方案、定规则、出考题,并组织培训辅导,发挥了专业学会的协调作用。在XX年财务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的情况下,各级财务部门克服工作困难,组织人员参加比赛,并精心安排,严格筛选高素质的选手参加比赛,充分显示了大家对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视和关注。

三、团结一心、敢于拼搏西北代表队选手相对年龄较小,缺乏比赛经验,而且都来自基层单位,他们能以平常心态去比赛,以充分发挥西北电力财务战线的实际水平为目标,在大赛中表现得沉着冷静、敢拼敢抢,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批选手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就勤奋刻苦,为上台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集训期间,选手们能以大局为重,密切协作配合,取长补短,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西北代表队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西北电网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经济落后,管好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要借国资委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东风,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积极研究和探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和方式。选手们在竞赛中的精彩表现,展示了西北电网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展现了西北电网管好国有资产的能力,彰显了西北电网管好国有资产的决心和信心。====================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学习掌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侧记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按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的总体部署,由东北电力会计学会主办的东北赛区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总决赛于XX年10月10日落下帷幕。东北电网公司总会计师、东北电力会计学会会长黄佳武,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副会长耿占东,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副会长赵东升,中电财东北分公司总经理、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副会长李范祥等领导及网、省公司和中电财东北分公司财务负责人莅临比赛现场。各参赛队通过笔试、现场口试的激烈竞争,辽宁电力有限公司代表队、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代表队、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名,并产生了蔡明玖等六名个人单项奖,评出了优秀组织奖和精神文明奖。这次竞赛活动是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系统赛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电网公司及辽、吉、黑三省电力公司、中电财东北分公司各分会的领导给以了大力支持。各单位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全面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并开展竞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地处理好工作和竞赛的关系。通过学习,广大财务人员对国有资产监管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东北电网直属学会还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参加了考试。这次竞赛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行政与学会密切协作;二是组织周密,准备充分,竞赛秩序严谨;三是现场竞争激烈,参赛队员意志坚强,奋力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四是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竞赛经验,为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参加系统竞赛提供了人才基础;五是通过竞赛,激发了广大会员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的积极性,检验了学习成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达到了竞赛的目的。根据各参赛选手在东北赛区决赛中的表现,选拔蔡明玖、张丽、韩丽娟、高晶四名选手,组成代表队,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刻苦训练,深入学习,丰富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为发挥应有水平,克服困难,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10月30日在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中,取得了笔试总分第五名、现场比赛小组预赛第六名的成绩。同时东北电力会计学会获得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中瑞华恒信杯”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组织奖。通过各级会计学会成功组织这次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提高了会计学会的组织力、增强了会计学会的凝聚力,东北电力会计学会号召广大会员继续加强学习,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作好工作:

一、以这次竞赛为契机,掀起学会活动的新高潮,增强学会活力和广大会员的凝聚力。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竞赛的成功经验,集思广益,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学会活动,比如新企业会计制度竞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赛等等,希望学会秘书处认真研究策划,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会活动,调动广大会员积极性,激发学会的活力,不断增强学会组织的凝聚力。

二、以竞赛活动为动力,切实掌握和理解国有资产监管知识。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监管条理》,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了严谨的国有资产监督约束机制,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作为直接从事资产管理的财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国有资产监管条例,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知识,要懂法、知法才能更好的执法。

三、各级行政领导要继续支持学会工作,特别是各位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关心和重视学会工作,带领广大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学会活动。正如学会会长黄佳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的那样::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要以这次竞赛为动力,大力提倡学习精神,树立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东北电网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提高电网资产质量,实现国有资产保植增值作出更大贡献。===============竞赛有终点学习无止境———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总结□华东电网有限公司XX年10月31日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代表队有三名选手获得笔试个人单项奖,取得笔试总分第一名和团体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评价这次竞赛活动的意义,正如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会长陈月明所说的“这次竞赛不仅标志着电力企业贯彻国有资产监管法规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了新的台阶;而且意味着,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实际意义。”回顾这次竞赛工作,华东电网公司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整个竞赛活动过程,都体现了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财务人员的积极参与。现将这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成立竞赛组委会,制订竞赛办法。5月20日在收到中国会计学会电力分会《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通知》后,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及各参赛单位都成立了竞赛组委会,组委会由总会计师担任主任,副总会计师、财务部主任、会计学会会长都分别担任组委会副主任及竞赛办公室正、副主任。组委会立即制订了《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华东赛区选拔赛办法,华东所属各参赛单位也立即制订了竞赛工作计划。

2、召开会议,编印文件汇编。XX年7月8日,华东电力会计学会召开四届三次理事会,会上专题研究了开展《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的实施计划。XX年8月5日和8月30日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财务部和华东电力会计学会先后二次召开《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华东电力赛区竞赛工作准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竞赛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联络员、网内各学会秘书长。赵义融副总会计师主持会议并对华东赛区的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各参赛单位在会上汇报了竞赛工作的进展情况,讨论了竞赛进度日程安排及有关问题。9月7日还召开了专家组工作会议,研究编写选拔赛题目。为了配合这次竞赛活动,满足广大财务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监管方面政策文件的需要,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财务部和华东电力会计学会根据电力分会指定的竞赛内容范围,在最短的时间内加班加点编印了《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文件汇编,并在7月20日前送到了华东四省一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建公司、中电财华东分公司等单位的全体财务人员手中,人手一册,组织学习。8月上旬在收到电力分会编印的《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辅导资料专刊》后,各单位都迅速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员进行学习,并进行集中辅导。

3、团结协作,目标一致。本次竞赛采取分区选拔,集中决赛的方式进行。华东作为一个赛区组织选拔赛。华东各省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建公司、中电财华东分公司和华东电网公司直属单位都能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各参赛单位都提出要淡化仅为本单位夺取名次的观念,而是要认真训练和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华东的选拔赛,产生华东的代表队,要确保华东在全国电力系统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浙江、江苏省电力公司为华东选手集训做好后勤工作,对集训队员的学习和生活作了细致、周到的安排,为选手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为提高选手的训练质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4、艰苦学习,科学训练。这次竞赛活动从7月份开始,各参赛单位就组织了选拔赛。通过选拔赛,选出优秀选手进行集训。华东赛区在9月24日举行选拔赛,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12名候选选手分别在湖州和南京进行了集训。在历时三周的封闭式集训中,举行了两场模拟比赛。通过模拟比赛,使选手们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参赛选手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程度。在集训期间,选手们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整整一个月时间,没有假期,放弃休息,每天学习到深夜。选手们都抱着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一种不负重托、力争最好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每个集训选手,选手们体现了激发潜能、超越自我的精神。在这次集训工作中,以王生根、杨荣华、陈俐、张林茂、陆富斌、朱玉仙等专家组成的教练班子,制订了科学的培训计划。由于参加集训的选手,都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在集训期间,重点是理论强化训练与拓展知识应用,使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训练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如集体讨论、分组活动、自由组合等集训方式,针对每个学员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途径,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全班12名选手凝聚成为一个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集体。在集训期间,教练班子的工作十分辛苦,经常熬夜工作。为了华东电力系统全体财会人员的荣誉,每一位教练都为此次竞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华东竞赛组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本次竞赛活动的特点回顾这次竞赛活动,有以下特点:

1、思想上高度重视。电力企业是特大型国有企业。如何贯彻中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尽快按照国有资产监管要求,构建电力企业新型财务管理体制,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和必须认真搞好的工作。举办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是促进学习和探索,全面提高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网公司和各省市电力公司、电建公司、财务公司领导都对此次竞赛予以高度重视。各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部主任均亲自组织有关的会议,落实竞赛组织工作,从人员、经费、时间各方面都给予了有力支持和保证。各单位会计学会作为这次竞赛活动的承办单位,也将竞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认真作好各项筹备工作。

2、工作高效率。由于对这竞赛活动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全网在落实此次竞赛工作中,表现出了高效率、高水平。在8月初全网召开准备工作会议后,各参赛单位迅速完成选手选拔工作。华东电力会计学会作为承办单位,迅速落实竞赛的命题及其他组织工作,浙江省电力公司作为协办单位,更是全力以赴作好华东电力赛区选拔赛的各项筹备工作。

3、竞赛活动影响深远。此次竞赛参与面广。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习国有资产监管知识一时成了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可以说,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将使我们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使我们每个员工的素质得到新的提高。

三、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这次竞赛活动华东赛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是领导重视。竞赛活动一开始,王祥富总会计师就对竞赛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二是要有拼劲;三是要认真抓,措施要到位;四是领导要作为参与者,不作旁观者;五是要给优胜者重奖。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邵世伟总经理、王根和副总经理、王祥富总会计师以及各省市电力公司、电建公司、中电财华东分公司的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观摩了华东电力赛区的选拔赛实况。邵世伟总经理在华东选拔赛结束时的讲话,充分表达了电网公司领导对这次竞赛活动的高度重视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邵总说:“我们这次知识竞赛,强化了我们华东电力系统的学习氛围,也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的快乐,倡导了一种竞争精神,也给我们带了竞争后有所收获的欣喜。而且我还希望,在比赛以后通过我们的工作要把选手的竞赛水平变成我们华东财务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要把会议所体现的竞争精神、法制精神变成我们企业依法经营的一种自我约束。还要把我们的卓越的记忆力变成我们有组织的执行力,把我们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的工作智慧。这样就能够使我们公司,使我们的财务资产管理水平,使我们每个职工的素质得到新的提高。我想这就是我们竞赛的目的”。在选手集训和去北京参加决赛期间,王祥富、赵元杰、牛汝涛总会计师,赵义融副总会计师,冯新卫主任,肖桐青会长等领导都到现场看望选手,表达了对选手的关怀和鼓励,使选手们倍感亲切。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是这次竞赛取得成功的关键。

2、竞赛培育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竞赛,不仅使财会人员学到了理论知识,扩大了财会人员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层层选拔中,培育了一种为了荣誉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训练了财会人员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树立了一种契而不舍的信念,提高了人的心理素质。正如有的选手说:“通过这次比赛,让我坚定了一种信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抓住机遇,不断学习,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会勇往直前,决不气馁。”

顾客资产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集成分析 第6篇

摘要:顾客资产管理是一种新的营销理论,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顾客知识的重視不够。本文认为企业要适应动态、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集成顾客资产管理与知识管理,以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来支撑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

关键词:顾客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

随着顾客角色的变化、竞争的加剧、营销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顾客关系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进入新的阶段——顾客资产管理阶段:该理论以顾客为导向,强调将顾客内化为企业的竞争性战略资源(即顾客资产),并以顾客资产为核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重视顾客满意/忠诚和资产价值的提升(保值/增值),自1996年Blattberg和Deighton首次提出“顾客资产”概念以来,虽然较多的研究成果得以涌现,但现有的理论和工具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例如,对顾客知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对隐藏在顾客消费行为中顾客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集成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知识管理,以实现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

1顾客知识的作用

顾客资产管理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知识在企业管理和战略制订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所认识,许多人在制订企业战略时,把知识作为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维度,David J.Skyrme和Debra M.Amidon根据企业行为对象划分,把企业知识分为七大类。他们认为,在一个企业拥有的所有的知识当中,顾客知识是第一位的。利用顾客知识来处理顾客关系,已经超出了顾客满意所能达到的境界,顾客知识在企业顾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包括:

(1)顾客知识有利于加强企业对顾客的了解,从而为顾客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提升顾客资产,顾客知识能够帮助企业了解:顾客为什么要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今后是不是还要继续购买此种产品或者服务?顾客的偏好和需求是什么?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是有利可图的?什么样的顾客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利润?通过顾客知识,设计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顾客的价值需要。而且,通过掌握顾客知识,企业还可以尽量去最大化每一位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衡量并且提升顾客所能够带给企业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潜在的价值。

(2)通过对顾客知识的直接使用来提高企业面向顾客的战术决策能力,而且,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的支持下。通过顾客知识的管理,最终提高企业顾客发展战略和总体战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帮助企业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传递持续、统一的价值,使企业有更灵活的顾客回应能力,从而增进顾客的忠诚度。为防止企业在在顾客服务过程中出现脱节与偏差,需要有一套良好的顾客知识分析系统,并且让这些知识在每次与顾客接触时都能充分运用。

(4)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是建立在对顾客数据的分析、知识发现的基础之上的。它使企业对顾客的决策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而不是定性的假设。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顾客知识的战略价值,借鉴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综合剖析顾客知识的特殊性,更好地全面管理顾客知识——不断强化对顾客特定经营环境的理解、持续提升顾客管理的经验与技能、深入挖掘与顾客的互动机会、主动开发和运用有关多层次顾客需求的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有,有关企业创新实践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实现商业化的新知识和创新中,许多都是由用户和顾客创造的。因此。为了实现更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企业迫切需要关注的就是顾客知识管理,培育和提开顾客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2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知识管理的集成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顾客资产管理源于几个相互重叠的流派,并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顾客知识管理是有效地获取、发展与维系有利顾客组合的知识与经验,具体的内容是指建立一套有效的顾客管理支撑体系,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产生顾客知识,扩展顾客知识的深度,并实现顾客知识的有效运用,考察现有的顾客资产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研究成果,可以说,通过对顾客知识的管理,可以实现对顾客资产现状的掌握,进而达到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提升顾客满意/忠诚目的。

(1)顾客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顾客角色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出,顾客已从被动的商品或服务的接受者逐渐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并成为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伙伴,这个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经营环境日益动态、不可预测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与顾客紧密的信息搜集与学习机制,不断地从顾客那里学习到关于颐客需求的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就要利用知识管理对顾客知识进行收集、组织、挖掘、传播和利用,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整个顾客资产管理体系结构中。

(2)顾客资产管理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应用平台。王德禄教授曾提出,很多知识管理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和业务流程密切结合,他认为顾客知识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顾客资产管理为顾客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3)顾客资产管理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必然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工具,通过对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高效的处理海量、分散以及非结构化的顾客信息,这个分析和处理过程实质上就是顾客知识的管理过程。

3顾客知识获取工具——商业智能(BI)

在企业界,数据资产的观念正在进入企业的资源规划(ERP)系统中,而把数据转换为资产的方法和技术也正在成为企业投资IT的热点。因为目前大部分大中规模的企业都是信息丰富的组织,而一个信息丰富的组织的绩效不仅仅依赖于产品、服务或地点等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依赖知识,显然,数据—信息—知识是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商业智能的本质正是把数据转化为知识,致力于知识发现和挖掘,使企业的数据资产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商业智能这一术语1989年由Gartner Group首次提出,它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商业智能的目标是将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决策准确性,其代表了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的总和:①BI是数据(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必要保障;②BI能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互动;③BI促进企业流程的改造;④BI提升顾客个性化服务水平。

对于商业智能,最关键的技术包括数据仓库(Dw)和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系统由业务数据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部分构成(如图1)。

数据仓库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技术概念。在金融、电信、保险和零售等数据处理密集型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数据仓库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在企业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理念和技术。美国著名信息工程科学家w.H.Inmon将数据仓库描述为: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订过程。

1995年,美国计算机年会上提出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并指出数据挖掘是一个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知识的过程。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是应用一系列技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这些知识或信息是隐含的、事先未知而潜在有用额,所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和模式等形式,从商业角度看,数据挖掘是新型的商业分析处理技术。它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忽略的因素,这些信息和因素对预测趋势和决策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4结语

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理论与路径 第7篇

一、知识资产的基本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今的企业已经融入在巨量知识的海洋, 其中有许多知识能够自由、免费地使用, 但这样的知识对企业经济几乎没有变革性的影响。而有些知识的形成与取得可能要花费大量人力通过长期而辛苦的劳动以及相当多的财力, 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获得独特的科技创新, 从而对企业的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这种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物形态、对生产和服务长期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就成了企业的财产, 它满足资产“能够交易、形成事项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定义, 因此称作智慧资产或知识资产 (Intellectual Capital or Knowledge Capital) 。知识资产中涵盖有: (1) 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版权、各种设计专用权和贸易服务的商标、技能、商业秘密; (2) 市场资产。包括企业各种品牌、长期客户和客户的信赖、销售渠道、专利授予合同协议等公司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 (3) 人力资产。包括企业领导能力、员工创造力、群体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管理机制; (4) 其他知识资产。包括使企业得以运营的其他技术工作方式与程序, 诸如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哲学、财务结构、市场、信息技术系统与客户数据库, 以及构成企业工作方式的各种成分。这种知识资产的基本概念不仅适应于大型企业, 也适应于中小企业。

二、知识资产融资理论

1.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这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精华。1986年罗默 (Paul Romer) 在“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一文中, 提出包含内生技术变化的、竞争性的、均衡的长期增长模式。在该模式中, 知识资本的积累及其外溢效应是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资本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 也能使资本和劳动等其它要素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保证了长期性的增长。在此基础上, 他于1990年提出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该模型的理论基础。卢卡斯 (Robert Lucas) 则在1988年提出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卢卡斯模型) , 把人力资本的形成考虑到经济增长模型之中。将经济增长归结为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 并进行内生化。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大进步。经济增长显然不只是单一的技术要素作用的结果, 至少还应包括物质资本的投入。所以, 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总产出Y是关于资本、劳动、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的函数, 表达式:Y=f (K, L, H, t) ;K——为物质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H——为人力资本 (无形资本) 存量;t——表示时间。

由函数式可知, 生产的总产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有关。这样, 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增加和教育水平提高, 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三项要素。人力资本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公共财政资金或社会公益资金的投入是正相关的, 企业则是物质资本投入的主体, 而社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又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当企业拥有初始的物质资本以后, 就可以借助物质资本从资本市场中融资, 这就顺理成章的使有形资产融资和知识资产的无形资产融资成为可能。

2.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经济与平时所说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概念表述具有同格性, 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具有全球性、低资源依赖性、高知识性、高资金依赖性、高风险性、长周期性和可学习性的特点。知识经济理论是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20世纪后期, 已经把它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 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众所周知的美国微软公司, 其资产只有9亿3千万美元, 但其市值却高达数百亿。这样的差距说明有很重要的隐藏价值没有被表现出来。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 知识、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 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机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报告已经把知识经济理论系统化, 并通过具体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

三、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的路径

1.银行机构方面。 (1) 设置中小企业知识资产客户部门。实行中小企业知识资产客户专业化、集中化管理。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在风险评估、信贷条件、信贷时效等方面都与实物质押信贷有很大的不同。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知识资产客户的信贷服务也应不同。银行机构在同时服务多种类型的企业信贷时, 很有可能考虑不够全面, 将可信贷条件不适当的互相置换, 影响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因此, 为不同于其他类别的中小企业知识资产客户设置专业部门, 可使中小企业享受适合于知识资产融资的专业服务, 也能够赋予该部门明确的职责, 促使其成为专业化部门。在众多客户中提供精细分工的、更加专业化的银行服务, 这也是专业化分工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体现。对于中小企业知识资产客户部门, 银行机构要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知识资产的信贷审批流程, 规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不良贷款容忍度, 以及适应中小企业知识资产信贷特性的考核制度。 (2) 强化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根据知识资产融资理论, 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融资。银行机构只有在与中小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专有的信息交流后, 才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也称为软信息。这种软信息在公开市场上是无法获得的, 是银行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 通过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和积累获得的, 只有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 才能不断深化对中小企业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3) 建立知识资产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知识资产融资, 风险的防范是很重要一环。但风险的防控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 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知识资产信贷的风险。根据知识资产融资理论, 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知识资产信贷风险防控, 最好的方法是充分掌握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即使是在信贷审批时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正常的, 企业的价值是超过信贷金额很多的,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 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知识资产的价值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银行改变实物抵押信贷前审批的习惯, 将风险防控的重点放在信贷前后与企业的软信息上, 通过现场考察、银行账户资金变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预测企业发展趋势等方法, 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 奠定知识资产信贷风险防控的基础。

2.中小企业方面。 (1) 强化知识资产管理。主要是做好知识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 掌握知识资产变动情况, 提供并维护知识资产的日常信息。既要重视日常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检索, 更要重视制定知识资产战略规划的制定, 为实施知识资产振兴企业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的依据。并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确定对知识资产进行转让、拍卖或者利用知识资产融资等活动。 (2) 强化员工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员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支配和应用各种专业知识, 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实现创新。科学评估个人和集体智慧, 根据外部和内部的不同情况, 灵活调整管理模式。加上地缘、人缘、家族关系, 使企业员工愿意倾其所能, 不断创新, 不断出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并获得丰厚的利润, 以积累更多的知识资产。持有的知识资产越多, 知识资产融资的概率就越大。

多主体系统的知识资产管理模型研究 第8篇

所谓科研团队, 是围绕某一科研项目或研发领域, 形成的知识技能互补、协同合作并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科研团队在协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成员间学科专业知识的壁垒, 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共享障碍。如何跨越学科壁垒, 建立高效流畅的知识传承、共享机制, 促进团队成员知识分享、重用, 进而创新, 是促进科研团队知识生产的关键。

科研团队是知识的加工厂, 应引入知识管理, 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提高其知识创新能力。早在1995年, Nonaka (野中郁次郎) 等学者[1]就提出了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2000年后, 国外学者开始探讨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问题。Thorn、Milam、Sallis等人[2,3,4]探讨了知识管理在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应用, Michel[5]研究了教育评价中隐性知识的管理, Cantú, F.等人[6,7,8]提出了高校知识信息网络管理模型, 并在蒙特雷理工学院进行了应用, 有效促进了科研人员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我国学者对于知识管理在科研团队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开始王明明[9]涉及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后, 殷国鹏[10]、翟伟希[11]、刘小玲[12]、杨振华[13]等人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的隐性知识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李艳红[14]阐述了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三类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的运作机理, 但没有进一步做实证研究;贺玲[15]构建了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并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实施了知识管理;芮明杰[16]则在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员工间知识传播的研究中, 建立了知识场模型。

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这些研究大多处于理论阶段, 停留于定性分析层面, 实证研究较少, 并且研究系统性不强, 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 有些在建立知识管理平台方面, 仅是对包含Blog、wiki、网摘等在内的当前流行网络技术的整合应用研究。对于科研团队来说, 其拥有的全部知识资产是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知识资产的价值功能, 以生产、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知识流是知识管理关注的焦点, 了解科研团队的知识流是开展知识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 本文在探讨科研团队知识流动的基础上, 应用多主体系统构建企业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管理模型, 从而排除和疏浚影响知识功能发挥的樊篱和障碍, 使科研团队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提高整体知识创新能力。

二、科研团队的知识流动及其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人们开始关注知识流的研究, 对知识流的内涵、结构、特点、转换模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知识流可以理解为各种知识在组织内外部各种载体上按照一定规则流动的过程和处理机制。知识流由知识节点、知识流的内容和知识拓扑特征组成。在知识产生、交换、分享与创新的生命周期中,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地被加工、整理和分析等, 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科研团队的任务在于围绕某一科研项目或研发领域进行科研活动, 在其研究的每一环节中, 都存在着来自团队组织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换, 从而创造新的知识。结合知识流的含义, 笔者认为科研团队中的知识流, 是指科研人员在依靠实验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有形网络和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无形网络的基础上, 进行知识的吸收、转化、扩散与应用的过程。其实质反映在研发工作中, 即科研人员借助各类实验基础设施, 将自身的隐性知识和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从而形成研究成果输出的过程。

知识流是不可见的, 在流动中显示出不减性、多变性和难以规划性等特点。除了具有这些知识流的一般特点之外, 企业研发活动的知识流还具有其特殊之处。

导向性。因为企业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所以在研发活动中的知识流完全是由知识需求者驱动的, 在网络中不会有较多的冗余, 其方向性较明确。

高价值性。在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各类知识的交流与转换都不断融入研发工作者自身的经验、技巧与智能, 形成具有较高智慧的研究成果, 并应用于社会其他领域中。因此, 企业研发活动中知识流所传递的对象是研发工作者高智商的产物, 具有较高的价值。

如果按照知识流动的区域范围划分, 可将企业科研团队的知识流动分为三种形式:

(1) 科研团队与外部的知识交流。为了完成科研项目, 除了需要应用团队成员和团队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外, 还存在大量的知识缺口, 需要与团队外部的知识进行交流。团队外部知识源主要包括各种数据库、知识库、出版物、个人和组织等, 例如来自团队领导职能部门的指令、计划和管理, 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法规, 用户的需求, 团队外部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其他团队的经验等。团队内部的知识需求是驱动外部知识流动的知识泵。

(2) 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交流。在吸收了团队外部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团队内部知识, 最终借助团队内部知识的流动, 完成知识的吸收、转化和共享。团队内部知识的交流主要表现为以团队两两成员之间知识的双向流动, 构成了的复杂知识交流网络。

(3) 围绕科研项目的知识交流。通过科研项目的知识交流, 将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流与外部知识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知识向导, 团队成员将团队外部知识, 获取、吸收到团队内部知识流, 然后通过知识转化、整合, 产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固化到项目成果中, 最后通过知识应用将项目成果扩散到团队外部, 完成知识的吸收、转化、扩散, 以及共享的全过程。

由此可知, 科研团队的知识流动是一个循环流动以及在流动中不断增值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组成了复杂的知识流动网络。

三、多主体系统知识资产管理模型的设计

1.多主体系统概述

多主体系统 (Multi-Agent System, MAS) 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 它利用系统中的多个主体的交互及合作, 在整体上实现问题的求解。MAS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它采用“自下而上”是思路, 对复杂系统建立模型, 其中的微观个体可以具有丰富的属性和接近真实的决策逻辑和行为特征, 通过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涌现出系统宏观特性, 从而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MAS系统是由许多具有自治性的主体构成的, 通过对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刻画和描述, 得到整个系统的行为表现。并且由于各个Agent具有更高的主动性、自治性和智能性, 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和分布计算能力, 很适合于诸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类社会组织以及复杂工程等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2.模型设计思路

人是自治的有复杂行为的个体, 且彼此间相互作用;一个由人组成的群落是一个复杂系统, 因此科研团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在科研团队中, 围绕科研项目存在着复杂的团队内、外的知识流动网络, 内嵌于各种主体与环境之中的知识是科研团队最重要的资源。结合科研团队知识流动的特点, 本文将科研团队的知识资产划分为三个层次。

(1) 团队外部用户, 包括个人和组织, 如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团队外部专家、其他科研团队、普通用户等等。

(2) 团队内部知识仓库, 包括团队成员、研究成果和研究源数据, 其中研究源数据是由团队成员提供的相关数据库文献、实验数据、笔记或者网站等原始信息。

(3) 团队研究环境, 包括各种专业数据库、仪器设备、E-mail服务、网络服务等等。

虽然将科研团队的知识资产划分为三个层次, 但不代表团队知识资产管理实践被三个空间所割裂。事实上团队知识资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围绕项目存在的动态知识流, 是连接三层知识环境的动力机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团队这种复杂的自适应性系统, 借鉴系统仿真学多主体系统的优势, 本研究构建了企业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管理系统模型 (如图1所示) 。本管理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用户层、知识仓库管理层、环境层, 分别对应着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的三个层次:团队外部用户、团队内部知识仓库、团队研究环境。每一层都由一组功能Agent进行驱动, 并采用本体语言 (Ontology) 规范各层面的功能Agents, 功能agents通常包括类别和动作两个属性。此外, 在此基础上设计主Agent (administrator) 以管理和协调各层面的功能Agents。

在这三层管理模型中, 知识仓库管理层是本模型的核心部分。知识仓库管理层主要由三个本体知识库组成:研究成果本体知识库、研究人员本体知识库、研究源数据本体知识库。针对每个知识仓库均设计了校对、订购和发布3个agent, 用户通过校对agent向知识仓库中添加信息, 通过订购agent向知识仓库订购感兴趣的信息, 通过发布agent浏览知识仓库中存储的各类信息。此外还设计了监听agent, 用来监听内、外部数据库的变化, 及时更新团队内部知识仓库中的相关信息;设计挖掘agent, 用来对知识仓库中相关信息进行挖掘。每个本体知识库的各功能agent由监管agent统一调配。

为了有效促进团队内部知识的共享和连通, 本模型还专门设计了Knowledge-Information解释程序, 即各类资源描述框架的映射数据库, 主要用来将团队内部本体知识库之间, 以及团队内部与外部本体知识库之间的本体概念进行映射和转化。

四、多主体知识资产管理模型的应用研究

1.模型实施的难点

笔者认为本实验模型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2个方面:

第一, 构建包含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研究源数据等知识资产在内的本体知识库, 并且设计各类知识库本体概念的资源描述框架的映射知识库, 即Knowledge-Information解释程序。这是本模型是实现团队内部知识的共享和连通的关键所在, 也是与现有机构知识库模式的最大区别。

第二, 制定不同层面agent的活动规则, 及研究各层面agent的交互和合作机制。这是团队成员有效获取、转化和共享团队内、外知识资源的引擎。虽然多主体系统强调各个Agent具有自治性, 但是更重要的是从整体上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则, 使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能够相互交互和合作。

2.应用实施计划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十多年丰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产品研发及工程经验, 长期与东南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 依托江苏省热工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领域省级软件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领先的新产品并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论文, 成果卓著。本文在科远公司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组实施了知识资产管理, 建立高效流畅的知识共享机制, 提高了该研究团队的知识创新力。具体实现过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

首先, 通过调研分析, 详细了解该科研团队内部合作、沟通和知识共享等状况, 深入研究科研团队中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的知识流动与转化问题。

其次, 理清科研团队知识资产构成要素的概念、范围等问题, 深入研究团队内部以科研成果、研究人员、研究环境为基础的科研团队知识资产问题, 以及其中存在的知识流动问题, 并构建各自的本体知识仓库。

再次, 通过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和分析, 构建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管理模型, 设计用户层、知识仓库管理层和功能层的agent, 并研究不同本体知识仓库之间的映射方法, 以及不同层面agent的活动规则。

最后, 搭建干熄焦余热发电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并通过对核心、细节问题的解决, 以实现该知识资产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同时为科远公司的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五、结束语

本文在深入研究科研团队科研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交流与转化现象的基础上, 借助多主体系统理论, 构建了以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和研究环境为核心的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管理模型, 以提高科研团队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 以及团队外部用户对团队知识产出的获取与转化。科研团队的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不仅是成员间知识交流的环境, 而且是团队成员自我学习的平台, 是提高团队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可预见的未来, 科研管理的职能将更多面向对高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知识资产的管理, 建构“科研机构知识仓库”, 以提升科研管理服务的层次, 从而维护和推动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摘要:为了突破科研团队成员间学科专业知识的壁垒, 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共享障碍, 本文利用多主体系统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资产管理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用户层、知识仓库管理层和环境层, 每一层都由一组功能Agent进行驱动, 并采用本体语言 (Ontology) 规范各层面的功能Agents。此外, 在此基础上设计主Agent (administrator) 以管理和协调各层面的功能Agents。

知识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 第9篇

一、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1.无形资产确认的现状。目前,中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是以新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为依据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只有满足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对无形资产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按照这种判断标准,只有少数几种自创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给予确认,而对于自创商誉、非专利技术等由于在其自创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因而未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此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也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都应该作为无形资产得以确认和计量。但现有准则和制度对他们的确认缺乏相应规定。

2.无形资产计量的现状。传统经济形态下,无形资产计量方法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无形资产的取得并无确切的时点,所以其实际成本难以确切地计量。即使取得时其实际成本能确切计量,经过较长时间后,这一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甚远。

二、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缺陷

1.无形资产确认的缺陷。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够确认为无形资产。传统会计侧重于反映物质资产,入账确认的无形资产仅有两种类型:一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如外购商标权、外购土地使用权、外购商誉等,而自创无形资产往往不作为资产在账面上反映;二是特定类型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等,而像商标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通常不作反映,这样企业账面上的无形资产不是全部的无形资产。显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无形资产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于企业的会计系统中,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真正价值,也不利于投资人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

2.无形资产计量的缺陷。单一的货币计量方式不太合理,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规定有所完善,采用了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公允价值法等多种计量方法,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能更真实地被反映,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但在计量方式上,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事实上,企业中有些无形资产根本无法完全用货币计量,所以为了更真实准确地反映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状况,就呼唤其他计量方式的诞生。

三、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甚至超过了固定资产的比重。而中国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需要我们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摆脱无形资产会计滞后的状况。对于如何改进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本文将试着给出以下策略:

(一)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内容很少,如专利权、专营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过于狭窄的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显然与目前的知识经济不相协调,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应包括:

1. 市场资产。

能体现市场竞争力的资产,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长期客户、业务伙伴、长期信誉、供货渠道、销售渠道、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以及近两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诸如绿色食品标志、国际标准标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等的认证标志使用权。

2. 企业结构资产。

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使企业获得潜在利益的资产。如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3. 知识产权资产。能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即商标权、专利权、版权、配方、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

当然,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应该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范围也应不断地随之发生变化。

(二)表外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部分无形资产,如企业长期信誉、业务伙伴关系、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等并不能完全货币化。也就是说,这些无形资产都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但恰恰是这些不能被完全货币化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因此,应该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表外确认计量和补充报告。

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使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更加真实可靠,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甚至有些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重已经超过固定资产。现在的会计准则还不能完全反映这部分资产的真实状况,需要从全新的角度考虑,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表外确认计量无形资产是从实践出发给出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国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3).

[2]谢新安.论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2).

[3]袁竞巍.试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创新[J].中国商界,2008,(9):88-90.

[4]张莉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J].时代经贸,2008,(12):179-182.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 第10篇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一)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变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才能予以确认: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规定,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 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 无形资产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 《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以及购入的商誉, 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 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在高新技术企业, 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 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比如美国微软公司, 其账面价值远不及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账面价值, 但其产值和利润却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这不能不归功于微软公司的自创商誉。同样, 我国也有类似的高科技企业, 但由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 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除此之外,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还有很多新兴的无形资产, 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一)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购入的无形资产, 应以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入账价值;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应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和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等等。同时, 新颁布的《准则》还规定了对于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入账价值的确定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另外, 《准则》也指出, 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期末按准则规定的方法确认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后, 将摊余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中。

(二) 无形资产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必须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具有“控制权”, 而人力资源有其特殊性, 不能满足这一条件, 因而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 这点也是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缺陷。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据研究统计, 在现代社会中, 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存在两组简单的类比关系。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为1∶10∶100。即一个具有体能的人和一个兼具体能、技能、智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有近百倍的差距。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制约因素。目前, 绝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多, 如不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 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 没有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

虽然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划分条件和资本化条件, 在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 但没有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 只是给出定义。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企业出于各种目的, 会任意调整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 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 研发费用资本化规定的操作性太差, 企业难以判断哪些活动属于该范围, 由于我国经济不够发达, 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健全, 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因素, 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哪些属于研究阶段, 哪些属于开发阶段, 导致对研发费用划分有较大的主观因素。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

(一)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

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摊销期限的认定, 应当是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整个期间;摊销方法的选择, 应当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 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二) 无形资产摊销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准则虽然对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所需考虑的因素作出了规定, 但在目前尚不成熟的交易市场环境下, 很难找到可借鉴的经验可供参考, 企业往往在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或者干脆把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认定为不确定, 以达到期望的结果。另外, 无形资产准则要求在每年年度终了, 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 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这一规定也在另一面为企业随意改变会计估计埋下了伏笔, 企业的可选择性较大。

四、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策略

会计制度因会计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也因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拓宽无形资产项目核算的范围

如由于知识经济环境产生的诸如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新的无形资产, 应当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 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企业自创的商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 它是使企业长期存在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 因而必须正确计量。可以根据其带来的超额收益来计量, 即在企业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64页) 实际获得的净收益中, 扣除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净收益及非商誉因素 (政策优惠、特殊行业或垄断经营等取得的净收益) , 就是由企业的自创商誉取得的超额收益, 将该收益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 即可作为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

(二) 将人力资源列入企业无形资产

人力资源本身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独特无形资产, 它存在于人体并通过人的努力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人力资源纳入无形资产核算并加以计量, 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核算内容的延伸。将人力资源列入企业无形资产重要内容, 要遵循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项基本原则, 不需要将所有员工的所有信息全部纳入无形资产。对于主要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人员的有关信息如这部分人员的年龄、职称、流动情况和受教育程度、所拥有的主要客户和关系等, 纳入无形资产核算。人力资源的计价可采用服务期的总工资及福利的贴现值加上已发生的教育、培训等人力投资。

(三) 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 在技术竞争中获得优势, 将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准则应根据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及所处的程度, 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一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 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 以便于对研发费用计量的规范操作。

(四) 注意无形资产的摊销

应尽可能减少准则留给企业的可选择空间, 首先,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改变其不摊销的规定, 而由企业合理估计一个使用寿命, 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其次,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第三, 在每年年度终了, 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时, 如以前年度影响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估计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影响到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并且这种变化是企业无法合理预计的, 可以作为一种会计估计变更, 否则应作为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 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文章就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摊销问题, 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自创商誉,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朵.关于无形资产准则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经理, 2006 (6)

[2].黄晓艳.新旧会计准则有关无形资产的分析比较.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8)

[3].李敏之.浅析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摊销.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 (9)

[4].王丽.浅谈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财政监督, 2007 (9)

知识资产 第11篇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但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压力,生产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如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自主创新,走出融资困境,已引起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

此次论坛以“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与中小企业融资”为主题,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资产评估机构提供了一个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知识产权评估与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平台,共商中小企业融资对策。论坛重点围绕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融资与知识产权、中小企业融资与资产评估服务等展开讨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副巡视员吴宁燕参加本次论坛并指出:为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出台了各项政策。尤其是今年6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企业采取包括知识产权质押在内的多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这次论坛旨在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唤起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浅谈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计量 第12篇

1、无形资产计量上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本质特点是“无形”, 这一特点导致它的价值可能分布在零至很大的区间。并且其价值本身和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会进一步导致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的难度。

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下,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加, 有的已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若仍抱着稳健性原则的大旗, 无疑会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 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同时也违反了客观性和重要性会计原则。

2、无形资产计量缺陷带来的影响

(1) 难以满足高科技行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在现行会计理论中, 企业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 虽然也不排除无形资产, 但由于各种原因, 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源中始终只占次要地位。而当前, 企业在研发和销售阶段的巨大投入实质上主要是对无形资产的投入。这些资源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 也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不正视这一事实, 仍将无形资产特别是人力资源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 不加以反映和核算, 显然是与客观经济规律相背离的。

(2) 不能准确体现知识经济时代扩大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的现实要求

传统会计体制下, 无形资产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要求以事项的发生为依据, 这就使得无形资产在确认时遇到困难:企业外购和接受外部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可以确认, 而自创无形资产不能予以确认 (只认可) ;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由知识创新所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加和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无形资产地位的提高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确认方法, 扩大其确认范围, 使无形资产能够得到如实和充分的反映。

(3) 没有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目前, 会计只承认知识产品 (如专有技术等) 的价值, 没有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未来, 人力资源会计将变得十分重要。人力资源应被纳入现代财务会计系统, 成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核算方法, 建立人力资源核算的账户体系。将多种计量模式有机结合, 用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人力资本的价值, 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收益权, 应参与企业剩余利润的分配。

(4) 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计价方法多样化的要求

无形资产开发是企业长期战略的体现, 是对未来进行的战略投资。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无形资产的现实价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收益是不断变化的, 而历史成本恰恰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这种变化。因此, 我们不可能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方式来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所以, 应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知识型企业的价值。

3、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计量模式,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 并产生以货币定量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实质是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计量也要遵循这一特定标准:可验证性, 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其中结果可以互为验证。一致性, 无形资产的计量所使用的方法要前后保持, 不能随意变更, 若需变更, 要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资本化现值。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形资产的价值成为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财务计量方法应用于无形资产计量

(1) 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实现值。无形资产的价值实现值是指企业无形资产的真正转化价值。实际的无形资产价值可以高于或低于该数值, 我们可将该数值理解为企业市场价值与净资产价值 (股东权益) 之间的差额。

(2) 确定无形资产的内部构成。采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发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即那些对企业未来绩效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假定A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人力资产、市场关系型资产与结构型资产三个方面来分析, 并建立了一套无形资产指标体系。属于人力资产方面的无形资产有:员工竞争力、员工忠诚度、员工经验值、员工技能、创新能力;属于市场关系型资产方面的无形资产主要有:客户信息库、客户交往时间、客户类型、客户潜力、客户满意度;属于结构型资产方面的无形资产有:组织结构、组织进程、企业软件、企业数据库、合作者关系网;属于人力资产与结构型资产共有方面的无形资产有:组织学习能力、组织文化、组织科技;属于人力资产与市场关系型资产共有方面的无形资产有:客户关系;属于市场关系型资产与结构型资产共有的无形资产有:价值链、品牌、商标;属于三部分共有的无形资产有:综合关系、知识产品、专利技术、信息数据。

(3) 、根据实际经验确定无形资产各构成部分的权重。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当在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 研究各类无形资产的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从而设定每类无形资产的权重。

2、实物期权法应用于无形资产计量

传统的决策方法 (如:现金流量折现方法和决策树方法) 对投资者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在实际的市场上, 公司投资所面临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如果遵循这些传统的投资方法的结论, 经常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或者使得投资者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例如:在新经济时代, 一些公司经常要投资于一些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 (例如:风险投资家在项目的种子期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投资;投资一些还没有产生正的现金流的投资项目) 等, 我们已经无法利用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工具解释这些现实的经济现象。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缺陷。一是一些投资决策方法 (如现金流折现方法和一些模拟方法) 要求预测将来具体的现金流量, 如预测项目的具体增长率和具体利润。由于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 决策分析中只使用单一数据预测, 将原本不确定的投资变成了数字确定性的投资的假象。因此, 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二是未来所有的投资决策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管理者们不能更新和修改投资决策方法, 正像大多数方法所构造那样, 这种分析仅仅包括了初始的投资计划。随着时间的变化和项目的不断进展, 项目投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 但所使用的模型却是静态不变的。

上一篇:低山丘陵区下一篇:大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