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自动设计

2024-07-18

计算机自动设计(精选12篇)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1篇

该系统可以节省工作人员大量数据收集、录入、整理、查询、修改等手工操作, 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促进业务的规范化, 及时给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统计。开发系统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低的, 其运行与培训费用也不会占用太多资金, 可以预见系统完成后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经济上、管理上都是可行的。综上所述, 公交车查询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都是可行的。

1 系统综合要求

此设计为公交车查询管理系统, 采用ASP.NET为基础开发, 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投票管理子系统。前台要实现的功能:此模块只提供简单的数据浏览, 根据本次设计的需要, 设计重心是基于系统的后台。后台管理功能:要能够对网站绝大部分的动态信息直接操作, 尽量不改动页面。系统性能要求:数据处理速度要快, 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用户的请求。运行要求:为了使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要采用服务器版, WEB服务器要能够允许多人在线同时访问。

2 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通过以上各种技术的介绍和比较, 结合实际情况, 主要采用ASP.NET 2.0技术实现动态页面设计, SQLServer 2005 Enterprise实现数据库应用和数据管理的设计方案。

2.1 开发工具的介绍

系统采用ASP.NET进行构架, 数据库采用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来建立, 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采用Microsoft Visio 2007进行数据库建模。系统规划中, 采取了软件工程中的思想, 应用了数据库建模技术, 充分应用了面向对象, 面向服务的思想。

2.2 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

CPU:Intel Pentium III 800以上;

内存:250MB以上;

显示器:VGA800*600以上;

硬盘空间:10G以上;

键盘:标准键盘或兼容键盘;

鼠标:PC/2。

软件环境:

1)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Windows Server 2003 SP1/Vista;

2) 服务器:IIS 5.x/IIS 6.0/IIS 7.0;

3) 浏览器:IE6.0或与之等同功能的Netscape或firefox或Opera。

3 Web建站思想

3.1 WEB设计的方法

虽然Web工程包含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 且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原理, 但是,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与软件开发是不同的, 同样, Web工程也不同于软件工程。

3.2 Web工程过程

Web工程过程活动贯穿Web生命周期, 从应用概念的生成到开发、发布、不断的精化和升级系统。为了降低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的复杂性, 需要一个描述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系统阶段的过程模型。

3.3 Web设计的系统结构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 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 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 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 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 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 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实际上B/S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S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 由Web服务器单独组成一层来负担其任务, 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减轻了, 把负荷分配给了Web服务器。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4 数据库实现

4.1 数据库设计的实现

首先建立数据库BusInfo, 再建立表, 本文只列出了News表的部分结构。其中Id为标识列, 每次自动增加1。

4.2 数据库的连接实现

在设计中我采用的是ADO.NET连接字符串方式连接SQLServer数据库。

4.3 系统实现:前台浏览, 系统后台及显示

4.3.1 编码与维护

在Web测试中, 由于设计时是按功能模块进行开发的, 因此开始就进行自顶向下测试是比较困难的。我在单元测试通过的情况下, 然后再把它们整合到一起进行集中测试。对于少数的关键功能模块, 我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 以早期发现模块连接和功能实现上的错误。

由于Web牵涉的页面比较多, 并且大部分都涉及到页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 除了常规的测试之外, 我还要进行破坏性和强度测试。

4.3.2 网站发布和维护

在网站测试完之后, 我就要使它成为公共的站点。这主要是将我的网站上传到Web服务器上, 然后在Web服务器上配置好数据库, 并用预先申请的域名映射到这个Web服务器的IP地址。

与传统的软件系统不一样, Web系统是比较灵活的, 它需要经常更新的。这种更新包括细微的变化到大规模的变化, 可以是页面内容的刷新、也可以是整个页面结构框架的更新 (例如:整个主页结构的变化、增加或变更一个栏目) 。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是经常存在的, 所以大型Web应用系统的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每一种变化, 无论大小, 都需要以一种合理的、有控制的方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冯昊.ASP动态网页设计与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中国教育网.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www.eliu.info, 2005.

[3]论文网.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www.lunw.com, 2005.

[4]成晓静.文秘办公自动化教程与上机指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5]崔燕.办公自动化速成实用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6]陈杰.Access在企业管理与财务中的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试卷 第2篇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office组件包括: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及、、常用的六种办公应用软件。

2、word文档的默认扩展名为。

3、word提供了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和分散对齐五种文本对齐方式。

4、如要插入“页眉/页脚”则应单击下拉菜单中的“页眉/页脚”命令。

5、在word2003文稿中插入图片,可以直接插入了,也可以在或中插入。

6、在word2003分栏操作中,最多可分栏。

7、在打印“页码范围”选框中,输入“2,4,6-8”则表示要打印

B.关闭当前文档窗口,并退出Windows.C.关闭Word窗口连同其中的文档窗口,退到DOS状态下

D.关闭当前文档窗口,不关闭Word应用程序窗口

()

6、在Word 2000表格编辑中,不能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删除单元格B.旋转单元格C.插入单元格D.合并单元格

()

7、用鼠标拖动的方式进行复制操作时,选定文本后,________拖动鼠标到目标位置。

A.按Ctrl同时B.按Shift同时C.按Alt同时

()

8、Word 2003中,“样式”命令在________工具栏上。

A.常用B.绘图C.格式D.边框与表格

()

9、Word 2003 中,工具栏中“显示比例”图标的功能是________。

A.调整整个文档的窗口中的显示比例B.调整文字的实际大小

C.调整选取的某段文字的显示比例D.以上都不对

()

10、在Word 2003 编辑状态下,按先后顺序依次打工了y1.doc、y2.doc、y3.doc、y4.doc等4

个文档,则当前的活动文档窗口是________。

A.y1.doc 的窗口B.y2.doc的窗口C.y3.doc 的窗口D.y4.doc的窗口

()

11、Word2003中,在打开的多个Word文档间切换,可利用组合键________。

A.Ctrl+EscB.Ctrl+F6C.Shift + F6D.Alt + Tab

()

12、Word2003中,可在下列________对话框中为文档设置密码。

A.安全性B.自定义C.另存为D.新建

()

13、在Word2003中,退出全屏显示视图后,切换到________。

A.默认的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页面视图D.原先的视图

()

14、在Word2003中将文档中的一段文字转换成表格,该段每行的各部分必须________。

A.用空格分隔B.用键分隔C.用逗号分隔D.以上均可D.不按任何键

()

15、word 2003________。

A.只能处理文字B.只能处理表格

C.可以处理文字、图片、表格等D.图像处理

()

16、下列关于word的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________。

A.word是常用的字处理软件,但无法进行英文拼写与语法的检查

B.word支持超级链接功能,在Web向导的帮助下,能制作包含各种项目的Web页

C.word具有快速排版功能、所见即所得、快速图表制作、高度兼容性等特点

D.word可以进行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存储和打印,使文字的处理更为便捷

()

17、Word 2003窗口中,利用________可方便地调整段落的缩进、页面上下左右的边距、表格的列宽。

A、标尺B、格式工具栏C、常用工具栏D.表格:【具栏】

()

18、Word 2003文档中,选择一一块矩形文本区域,需利用________键。

A、ShiftB、A1tC、CtrlD、Enter

()

19、Word 2003中,现有前后两个段落且段落格式也不同,当删除前一个段落结尾结束标记时____。

A、两个段落合并为一段,原先格式不变B、仍为两段,且格式不变

C、两个段落合并为一段,并采用前两个段落中的前一段落格式

D、两个段落合并为一段,并采用前两个段落中的后一段落格式

()20、要快速选中一行文本或一个段落,首先将鼠标移到文档左侧的________中,当鼠标指针变成向右倾斜的箭头形状时单击鼠标可以选中一行,双击鼠标可选中一个段落。

A.选定栏B.工具栏c.符号栏D.标题栏

()

21、要一次性保存或关闭多个文档,按下________键后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全部保存或单

击【全部关闭】命令。

A、ShiftB.CtrlC.Alt D.Ctrl+Alt

()

22、要绘制圆形、正方形,其最关键的步骤是,在绘制时需要按住________键不放,再拖动鼠

标即可。

A、ShiftB、CtrlC、AltD、Enter

()

23、在Word中.如果菜单的某个命令选项后面有省略号(…),当选择该命令选项后,会出现________

A、一个子菜单B.一个对话框c.一个空白窗口D.一个工具栏

()

24、关于word文档窗口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

B、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被打开的窗口都是活动的C、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D.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窗口是可见文档窗口

()

25、Word的“文件”命令菜单底部显示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________。

A、气当前被操作的文件B.当前已打开的所有文件

C、最近被操作的文件D.扩展名是.doc:的所有文件

()

26、Word的窗口”命令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________。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B.当前已打开的所有文件

C、最近被操作的文件D.扩展名是.doc的所有文件

()

27、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后________。

A.选择的内容被复制到插入点B.选择的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C.插入点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中D.光标所在的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

28、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设置了一个多个行和列组成的表格。如果选中一个单元格,再按Del

键,则________。

A、删除该单元格所在的行B.删除该单元格的内容

C、删除该单元格,右方单元格左移D.删除该单元格,下方单元格上移

()

29、在Word中,选中一个单元格,执行“拆分单元格”命令,则________。

A、将单元格拆分为多列,列数由用户指定

B.将单元格拆分为多行,行数由用户指定

C.将单元格拆分为多行多列,列数和行数由用户指定

D.默认将单元格拆分为三列一行

()30、在word文档中,对于插人的来自文件的图片,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只是把图片拷贝到剪贴板

B、只是用鼠标移动图片

C、图片是由其他应用程序生成的,在Word中,不能改变图片的大小

D、可以删除图片

()

31、在Word编辑状态下,如果果设置了标尺,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

________。

A、普通方式B.页面方式c大纲方式D?全屏幕显示方式

()

32、如果想在Word的文档中插入页眉和页脚,应当使用的菜单是________。

A、“工具”菜单B、“插入”菜单C、“格式”菜单D、窗口菜单

()

33、如果想在Word主窗口中显示常用工具按钮,应当使用的菜单是________。

A、“工具”菜单B、“视图”菜单C、“格式”菜单D、“窗口”菜单

()

34、在Word中,要使用公式编辑器Equation来编辑复杂的数学公式,应选择“插入”菜单中的________。

A、“图片”命令B、“文件”命令C“文本框”命令 D、“对象”命令

()

35、中文Word编辑软件的运行环境是________。

A.DOSB.WPSC.WindowsD.高级语言

()

36、段落的标记是在输入什么之后产生的________。

A.句号B.EnterC.Shift+EnterD.分页符

()

37、在编辑状态下,操作的对象经常是被选择的内容,若鼠标在某行行首的左边,则选择光标所

在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单击鼠标左键B.将鼠标左键击三下C.双击鼠标左键D.单击鼠标右键

()

38、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文档中有一行被选择,当按Delete或Del键后________。

A.删除了插入点所在行B.删除了被选择的一行

C.删除了被选择行及其之后的内容D.删除了插入点及其前后的内容

()

39、下列操作中,不能关闭Word的是________。

A.双击标题栏左边的“w”B.单击标题栏右边的“×”

C.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关闭”D.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

()40、“文件”下拉菜单底部所显示的文件名是________。

A.正在使用的文件名B.正在打印的文件名

C.扩展名为.DOC的文件名D.最近被Word处理的文件名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操作有哪些?(写出五种选定方法)

2、word的文档视图有哪些?(写出五种)

3、段落的缩进有哪些?(写出五种)

4、在word中,如何做页眉/页脚的奇偶页不同。

四、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什么是首行缩进?什么是悬挂缩进?(如何设置)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3篇

关键词:监控系统;原煤运输;主胶带运输系统

引言

公司的需求是提升原煤的产量,同时将主运系统运输原煤的水平增强。河北唐山煤矿在2005年和煤科总院的某自动化研究所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对井下主胶带运输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研发;同时该矿业公司将其应用在了井下胶带运输系统中,以此结合地面计算机连锁技术来控制所有的煤矿井下胶带运输机,然后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系统和计算机来监控井下运输原煤的每一个环节。

1.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监控系统

本文将两台研华科技生产的610H型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安装在了地面集中控制室中,然后通过CIMPLICITY组态工程软件的应用同时结合井下对胶带输送机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公司合作的自动化研究所对可视化操作界面进行了设计和研发,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集中自动化控制,通过该界面,上位机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示出统计报表、事故记录、数据分析、曲线分析和运行状态等,并可以控制操作井下胶带输送机。如果操作人员想要查看上位机是否与井下的各台控制机分站拥有正常的通讯,那么就能够通过界面中图标显示的颜色来进行判断。远程监控井下主胶带运输机的工作状况就是这样通过地面工業控制计算机来实现的。

1.2 监控系统的组成

地面工业控制计算机、KJJ14数据传输接口、KJD5矿用本质安全型可编程控制器、电源继电器箱、数据传输电缆、多种保护传感器和信号联络装置等多种设备构成了监控系统。

2.监控设备的功能

KJJ14数据传输接口:对于地面工业控制计算机来说,其信号不能直接被井下的胶带KJD5控制器进行接收和读取,他们之间需要一种设备来传输和转换信号,这种设备就是KJJ14数据传输接口,她能够完成地面工业控制计算机与KJD5控制器之间传输控制信号的任务,而且这种信号传输是双向的。

KF1006A型电源继电器箱:对于KJD5控制器中所有的关联设备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死KJJ14数据传输接口,该接口能够将直流12V的电源提供给控制器,同时能够自由的转换本安与非本安隔爆信号,控制器通过该继电器箱可以实现对隔爆电器的控制以及对相关信号的接收。

矿用本安型可编程KJD5控制器(PLC):对于主胶带运输洗头膏来说,其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矿用本安型可编程KJD5控制器(PLC),其不仅能够检测整个系统的信号,还能够控制胶带主机、机尾给煤机等各种设备,同时还可以显示出胶带机的各种状态,其选择及其丰富,有就地控制、远程控制、连锁操作和手动操作等。如果想要在现场统一的打开或者停止井下胶带输送机,那么就选择就地和连锁控制。如果想要将打开或者停止井下胶带输送机的作业放在地面完成,那么就选择远程和连锁控制。

对于矿用本安型可编程KJD5控制器来说,其工作方式一般来说是循环扫描,而每一个扫描周期都可以视为一个完成的整修处理过程,115s是该周期的最大时长,CPU板处于通讯处理时期凭借串行口与显示板完成数据传输,并对操作员通过键盘发出的相关命令及时做出反应,同时液晶显示屏上的内容也完成实时的更新。当矿用本安型可编程KJD5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为编程时,对用户程序和输出信息完全忽视,而其工作方式为运行时,对用户的有效程序进行相应的执行,并对通过输入端进入的开关量和频率量进行扫描读入,在此过程中,存储器也存入了相关的状态,而且存入存储器中的内容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不会随着输入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当完成一个扫描周期以后,该内容才会发生改变。执行完用户程序后会得到相应的结果,该结果通过输出处理与输出锁存器进行数据传输,锁存器处于输出板中,同时控制信号也会凭借着隔离电路输出到外面,矿用本安型可编程KJD5控制器输出的实际值就是该控制信号。处理用户程序的顺序是一条一条的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执行。通常情况下,本文会在现场完成对设备的调试、使用或者维护工作,此时就需要对程序进行编写和修改,这些工作本文可以利用键盘或者图形编辑器来完成。

3.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本文将25台KBA4型本质安全型矿用光纤摄影仪安装在井下所有的主运胶带上面,对视频信号进行获取,所得到的就是监控系统信号,公司调度室中的光端机凭借光缆收集该监视系统信号后转变视频信号格式,758同轴电缆将转变之后的视频信号传输到胶带井上集中控制室MJJ型视频矩阵切换器上,然后井上集控室中的8台工业电视通过KJ2028A型配套控制器完成自由切换视频信号的工作,井下胶带采集到的所有视频信号都能够通过任何一台工业电视进行显示,这样一来井下主运胶带运输系统的状况就可以通过8台监视器来了解和掌握,进而实现统一的安排原煤的运输。

地面计算机环网监视系统:为了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矿业公司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提升到了1000M。其网络实行的拓扑结构为环形光纤以太网,同时为了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井下主胶带运输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本文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连接到了其光纤视频信号。

4.结论

唐山煤矿应用井下主胶带运输系统以后,完善了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将公司的自动化管理能力进行了强化,并且实现了统一的自动化控制井下主胶带运输系统,以此为基础本文公司的全面自动化控制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无人操作。将公司自动化的程度提升了一个层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过去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许多设备故障,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了原煤产量。

参考文献:

[1]秦邦振,秦杰,葛春喜.基于PAC的煤矿主扇风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J]煤炭技术 2010.12:15-16.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4篇

自动作曲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少的研究成果以理论的方式被提出来。然而在声音信息的表达层面,已有的自动作曲系统只能生成MIDI文件,而MIDI只能记录乐谱信息而离高质量的商业音乐作品还有相当的距离,完成MIDI到高质量音频文件的一般方法是由虚拟乐器演奏MIDI乐谱再进行专业性的人工混音以保证声音的质量。根据国内音乐制作网站MIDIFAN.COM和著名音乐制作工具软件品牌Cakewalk公布的数据,国内编曲———相当于自动作曲软件生成MIDI的过程———一般价格在300-1000元内,而录音混音则需要500-2000元,国外的价格比例也相差不多。混音在唱片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成本,甚至有时超过乐谱本身的成本。为机器生成的乐谱耗费大量的人工混音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而自动混音系统则是为节省这种不合理的支出做出的一个尝试。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结构

在这一部分将主要论述自动作曲系统的混音系统的主要结构。

图1指出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及构成系统的3个部分:

(1)基于MIDI文件的自动作曲系统。实验系统采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的iBeethoven系统产生的MIDI序列,作为整个系统的起始输入。

(2)MIDI分析模块与虚拟演奏程序,此部分处理MIDI序列,为每轨音符调用VSTi进行虚拟演奏生成高质量的乐器音色。

(3)DirectSound虚拟演奏室与混音器根据David Gibson建立的混音理论创建几种常用的混音模式,对得到的多个分轨音频进行虚拟置位与混音,最后输出成品音频。

试验系统主要实现后两个部分。

2.2 MIDI序列处理

输入自动作曲系统得到的MIDI文件,将传递给MIDI格式[8]分析程序抽取必要信息包括轨道(Channel)数、乐器(GM音色表)、每个音符事件(Note Event)的力度、声相。然后可以使用VSTi生成对应乐器的音频文件。该过程可以实现为:

(1)使用操作系统I/O控制接口读文件,如fopen(U-NIX)、CreateFile(Windows API)来读取文件。分析文件并创建相应的音符事件。

(2)创建事件响应并送往虚拟乐器开发包(VST SDK)中提供的AudioEffectX接口进行处理。

2.3 虚拟演奏室及混音器

2.3.1 David Gibson的空间混音理论与DirectSound音效

人在听到一个音响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空间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可以通过听觉确定发声体的位置。根据David Gibson《The Art Of Mixing》[1]一书中的理论,影响人心理的听觉感受的参数包括频率、响度与声相。可以通过寻找这些参数与DirectSound提供的音效接口参数建立关联实现混音器。

DirectSound提供2种音效接口、3D音效和FX音效,系统涉及的FX音效为EQ:

(1)DirectSound 3D音效编程接口

DirectSound面向程序员提供一个3D虚拟音效编程接口,可以通过三元组(x,y,z)来控制声音响度与声相。

(2)EQ音效

均衡器(EQ)的作用是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突出或削弱声音的某一特定频率,在DirectSound中有三个参数调节:中心频率M、频宽W和增益G。这些参数可以控制声音的频率。

David Gibson对于乐器的最佳音色表现的频率、距离(响度与声相)做了归纳,只需要调节不同乐器的参数使其达到这个数据就可以获得专业混音效果。因此只要建立坐标三元组(x,y,z)以及EQ(M,W,G)与这些参数的数学关系,混音系统就可以通过程序实现,且对于新加入的乐器参数有扩展能力。

2.3.2 对接口所需参数的建模

(1)距离与音响的关系

DirectSound支持最远与最近空间范围的自定义,音量与距离表示成非线性关系,近似一个对数关系。DirectSound在内部实现了这个函数变换,在这里可以设该函数为V(d),其中d为距离,函数V用于换算音量大小。由于距离d可以通过球坐标(x,y,z)代表的向量和求出,对于V(d)的定义可转换为V(x,y,z),此函数已由DirectSound直接实现。其中,x轴指向听觉者的正右,y指向正上,z指向正前。

图2是函数V(d)曲线的示意图。

(2)频响(Frequency Responding)与垂直定位

不同乐器需要通过调整EQ控制其在y轴位置上的音色表现力,可自定义以音量V、音色号vn与y轴坐标为参变量的函数来定义EQ函数,定义EQ函数包括3个成员:中心频率M、频宽W、增益G。根据David Gibson提供的乐器频响与垂直方向的关系,以对数将垂直方向划分给特定频段。归纳出其关系公式,使M可通过关于y的指数运算式(1)得到,见逆运算见式(2):

频宽W可根据音色编号查表得到

有些乐器只有最佳表现频段,由于是连续数值,需要计算在频段W上的积分,由此,根据式(1)与(2)做出积分式:

其中与为频率积分区间,且,式(3)将连续频段上的转换为与空间参数y相关,可以构造一个虚拟乐器的垂直尺寸。

增益G也可以通过查表得到,但是这里要加入音量V作为参考,将原来表中的数值与V做比较得到音量的相对增益。

(3)多普勒效应

可使用发声体与接收者间的相对速度参数v的函数确定发声音频的变换。DirectSound在内部实现了多普勒的模拟,不需要程序员介入。

2.4 实验效果

通过对上述模型做软件实现,并比较实验系统自动混音所得音频与手工混音成果,结果如表1。

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混音系统可以节省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但在成品质量上与手工混音作品只存在一些细微差距。但是实际上不同混音师的技术好坏会对作品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自动混音系统的性能相对稳定并且适应性较强,低廉的成本非常适合用作自动作曲系统或不懂混音技术的作曲家。

3 结语

通过实验系统证明,混音工程是可以通过软件模拟的。然而,由于只是一次尝试,混音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成品音乐的响度不均匀、接口不友好等问题,可以通过对最后的音频做压缩音效(Compressor)处理和重构工程并抽象出外部接口调用等方式改进。

摘要:自动混音系统的研究从David Gibson的理论依据入手,建立了实现该系统的软件模型及数学模型,并构造一个三部分基于MIDI文件的自动作曲模块、MIDI解析及虚拟乐器演奏模块和基于DirectSound技术的混音模块组成的实验系统。研究还将就实验系统本身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自动作曲,混音系统,MIDI事件,虚拟乐器,音调与频率,声音效果,DirectSound,API

参考文献

[1]David Gibson.The Art Of Mixing.Published by Mike Law-son,1997.

[2]Francis Rumsey.Midi Systems and Control,Addison Wes-ley,Focal Press,1994.

[3]僇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Microsoft.DirectSound3D Listeners,Microsoft DirectX SDK,2008.

[5]Charles Petzold.Programming Windows,Microsoft,1998.

[6]Jeffrey Richter.Programming Applications for 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1999.

[7]马少平,朱小燕.人工智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建设 第5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管理

1 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形式。

2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2.1 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

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

2.2 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2.3 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2.4 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

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形态应该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

电子政务将使得政府纵向结构趋于扁平化而横向结构趋于整合化。

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自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

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1 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

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的业务增长需求。

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

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

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4.2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

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

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4.3 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

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

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

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4.4 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

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5 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5.1 全面把握办公自动化的内涵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把基于不同技术的各种先进办公设备有机地组合起来,具有高效综合处理各种办公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质量及决策水平的综合性技术。

电子政务建设中提到的办公自动化,是政务主体在提供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中的自动化,凡是常规事务均由计算机事务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办公设备在政务部门内部、部门之广泛使用,与公众的交流更加顺畅便捷。

5.2 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技术在政务部门的应用,主要依靠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通过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来提高政务主体和各相关单位、个体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包和符合政务办公流程的专用软件两大类。

通用办公软件包是解决诸如与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处理有关的通用办公问题的软件,软件包中的软件模块具有相似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初学者只要系统学会其中的一个模块,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其它模块的使用方法。

6 结语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需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规范要求,对现行的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和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透明、高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探析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对策 第6篇

关键词 计算机 办公自动化 网络 构建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各个行业的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更新发展,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更新换代。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以前的纸质化为主的办公方式正逐步转换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办公,不断促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的构建,对企业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的今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系统安全是移植困扰着人们许久的问题。首先当网络的建立以后若是遭到黑客的攻击,任意给内部计算机传播病毒,不仅会造成计算机的损坏,还会导致机密文件的外泄,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常常有一些文件具有极大的作用和具有极强的保密性。在进行网络运行时常常无法进行对信息进行保护和保密;其次在对办公模式进行更新换代时,与传统模式的摩擦会加大,这种摩擦也会引起新进人员以及原企业员工之间的间隙。因为许多办公人员对传统的纸质化为主的办公模式非常熟悉,一旦发生改变,让其采用计算机取代纸质化模式进行工作,会使一些老员工产生一定的抵触。因此需要加大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普及度,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要不断增加,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2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的对策

2.1加强内部网络的构建

办公自动化是由公文事务的整理和解决办公问题两个部分组成的,要想对内部网络进行构建,就必须促进信息处理自动化能力的提升。企业或政府单位在进行办公时,工作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行政事件、人际关系处理和个人事情等,因此在进行内部网络建设构建时,要正确处理职员的每天的工作量,不同类别的事务要分清轻重缓急。特别是在文件的整理、文化的宣传、资料的管理等方面,要进行分门别类,为工作筛选有用的信息。另外由于互联网对办公的重要作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的内部网络构建的完善。

2.2分布式框架架构

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的过程中的分布框架管理属于归档管理的重要部分,并要根据档案特点不同和时间的不同,在框架结构方面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分布框架管理要先将用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要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而不能被其他事情干扰,最后根据信息的特点进行档案整理,可以有助于信息的存储效率的提高以及数据库的信息的更新,方面数据的操作。框架管理不但保证信息储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有助于数据库信息的有效管理,便于后续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2.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架构的对策

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网络架构进行处理时,要配套采用相应的应用服务器。而要对应用服务器进行应用,就要对于一种部件中间的通讯协议的内涵进行命名,命名为 MRTP。此种协议可以在计算机的 HTTP 和 FTP 等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增加了在信息方面的建立、收集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数据库的操作上也可以另行添加。操作模式的既可以基于数据库进行运作,也可以对兼容性较好的应用进行开发,其优点在于不需要重新安装对应的端口,可以直接使用数据库。其功能是可以在文件信息处理、图像信息处理和多媒体应用操作等方面进行操作,对应用框架进行完整的权限定义,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也可以保证对用户进行自定义以及内部使用权限相符的许可,促进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的进步。

2.4办公自动化的网络的维护

办公自动化其中一个优势进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发展,减少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会利用自身的高超计算机技术进入计算机内部,使机密资料外泄,甚至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影响了企业的运行。为防范黑客的入侵,保护资料的完整,就要构建健全的维护系统。数据库可以对文字信息、文件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储存与使用,使用要使用新式保护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另外要根据软件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选择,在保证信息进行完善管理的同时,也要保障整个办公系统的安全性。在日常工作中,对没有见过的软件进行安全性监测,不要随意使用陌生软件,防范黑客通过软件进行入侵,在防范措施方面要使用网络防火墙的保护,若是分析到电脑运行有异常,要小心应对,以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3结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系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架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想更好地构建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就要对各种各样的内部资料进行整理,加强自动化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的保护,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管理,防范机密资料外泄,保证办公系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莹.浅议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5):12-19.

[2] 黄贵晴.浅析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45-87.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7篇

1 电气比值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由于热力系统信息量较大, 对数据处理较为复杂, 以电气控制为主的数据采用系统较为复杂, 联锁保护会比较多。

电气控制系统具有采集量小、操作频率低、对象少等特点, 因此其对信息控制能力较好。

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由于可靠性较高, 处理速度较快, 因此能抵抗外界干扰。

2 常规ECS系统的实现水平

目前大多数DCS电厂及厂家对ECS的控制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完成:

2.1 控制部分

变压器、发电机组成的一次性设备单元电气控制、联锁, 发电机程序起停、ASS投切在电气厂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作用。电厂工作中变压器、电源、高低压厂的变化、电气系统管理、隔离开关控制、断路器等元件控制着电路。这些电路具有较大的电流变速器, 能收集大量的DCS信息, 并能将信息传输到DCS系统中, 因此导致资源费用增加。近年来, 随着设备功能多样化、小型化、智能化、信息量增加, 使得一些大厂家相继推出智能型、双核CPU、带现场USB接口等高端产品, 从而只需要保留少部分硬接线, 即能将通讯方式接连到一种全新的模式中。

2.2 监视部分

电气公用系统、中央信号、电气设备开关、励磁系统, 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及备用电源系统, 220V直流系统、UPS电源系统、事故报警, 事故记录及追忆功能。

本文介绍两种比值控制方案 (图表1) (图表2) 。

3 电气综合自动化计算机比值控制系统的功能

根据电气控制的特点和单元机组的运行, 应该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功能为:

(1) 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

(2) 380V低压厂用电源操作、监视、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3) 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4) 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 控制方式切换, 增磁、减磁操作, PSS的投退。

(5) 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6) 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7) 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8) 6kV高压厂用电源操作、监视、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4 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比值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随着互联网、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各变电站中的广泛应用, 并结合实际中积累的关于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发展经验, 使得智能化电气设备能快速发展, 并促使气在电厂电气系统中获得较好的发展。通过在电厂电气系统中应用网络控制除了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外, 同时还能与智能设备安装相连接, 并能减少隔离设、模拟, 从而节省安装维护费用, 控制电缆使用量, 降低安装成本。此外, 通过网络连接可与各装置功能相连接, 使得网络组态变得灵活, 确保系统功能可靠, 此外, 任何一个装置故障只会影响相应部分元件, 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 系统依旧能正常工作。

4.2 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可靠性高、安装费用低、节省材料、电缆的优点, 由于目前各种现场总线工作效率较低, 加之电厂中通讯量较大, 而远程监控则适合这种小系统监控, 因此能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4.3 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具有对控制站防护性低、维护便捷、系统设计简单等优点。当电气设备进入到监控范围时, 监控对象数量将大大增加, 从而导致主机出现冗余, 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增加投资以及电缆的使用量, 导致主机系统受到干扰。同时隔离道闸操作短路器以及封闭锁均采用硬接线, 由于隔离刀闸辅助点位置常不正确, 因此导致设备难以正常运行。这种连线方式复杂, 增加维护量, 同时还可能存在传动或查线过程过于复杂而导致操作难度增加。

本文将对自动化系统功能进行介绍, 并对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进行设计, 假设智能水平能提高现场准确率, 可让其发展成为数据传输发展平台, 展望了未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基于基成特点及PC控制系统特点而逐渐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辉, 陆学谦.电气监控系统纳入DCS的几点体会[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1, 21 (3) :52-54.

[2]张军, 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 (RCS) 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 2004, 21 (6) :66-69.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8篇

1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 计算机视觉被视为模拟人类智能并赋予机器人智能行为的一项雄心勃勃议程的感知组成部分开始被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 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于定量的图像和场景分析的更为复杂的数学方法, 这一时期, 探寻更好的边缘和轮廓检测方法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 虽然前面提到的很多主题都仍然在研究之中, 但是其中一些问题明显的更为活跃, 包括光流法、跟踪算法、图像分割、统计学习方法。

最近十多年, 见证了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相互影响的加深, 特别明显的是, 在基于图像的绘制这一标题下引入许多主题, 比如:图像拼接、光场获取和绘制以及通过曝光包围进行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捕捉, 这些主题被重新命名为计算机影像学。过去十多年第二个显著趋势是物体识别中基于特征方法的显现, 如场景识别、位置识别等。最后一个趋势是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问题中的应用, 这使学习物体类属更为可行, 而不用人的精心监督。

1.2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现状

目前, 计算机视觉主要应用在下述五个方面:

1) 程序控制。如工业机器人, 无人驾驶汽车。

2) 事件监测。如图像监测, 视频监测。

3) 信息组织。如图像数据库和图像序列的索引建立。

4) 物体与环境建模。如工业检查, 医学图像分析和拓扑建模。

5) 交感互动。如人机互动的输入设备。

计算机视觉同样可以被看作是生物视觉的一个补充。生物视觉与计算机视觉进行的学科间交流为彼此都带来了巨大价值。

2 自动扶梯的管理现状

自动扶梯的管理目前还是全人工管理, 只有在高峰时或人流超大时, 一些公司会安排管理人员在自动扶梯出入口专职管理, 平时则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只有当管理人员巡逻到此时, 他们会顺便看一下扶梯的情况, 如果正巧看到有乘客的不规范举动或动作时, 他们会则会指出。这种管理是粗放的、低效的和偶然的。

目前还有一些情况是利用红外感应器, 在自动扶梯入口进行感应, 当红外感应器感知有物体通过时, 开始播放录音, 提醒乘客“放慢脚步, 抓紧扶手”。但是这样的类似装置只有提醒功能, 并没有管理功能, 对防治乘客的意外伤害事故的作用有限。

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扶梯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设计主要针对两种在自动扶梯上的不规范行为:一是逆向行走或奔跑, 二是同向快速奔跑。

首先, 本设计方案先要得到的是空载的自动扶梯视频, 即自动扶梯上面没有乘客, 并且自动扶梯在匀速运行的视频画面, 特别的, 最好该视频中除了自动扶梯有运动外, 没有其他运动因素的干扰

这个时候利用帧间差分法, 得到视频中的运动区域, 这时, 可以肯定的是, 该区域就是自动扶梯的区域, 在这时可以给该视频加一个遮罩, 也就是说, 以后程序只会处理这个区域的计算和更新, 其他区域不再做任何处理, 也不关心其他区域是否有物体的移动或变换, 这样做的目地是加快程序的实时性, 为该系统的实用性做一定的保证。

接着, 可以将视频画面做二值化处理, 得到为数很少的特征点。然后在N帧之后, 继续在画面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这些特征点,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自动扶梯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运行方向非常重要, 为后面判断乘客的两种不规范行为提供前提, 而运行速度仅供参考, 因为这和摄像机的安装角度也有关系。

以上就完成了初始化功能。这个初始化功能不需要经常做的。因为一旦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摄像机获取的自动扶梯的区域和自动扶梯的方向都是不会改变的。

经过以上的步骤, 就处理完了该视频的背景建模工作, 这个系统就可以进行日常工作了, 此时若有乘客出现在该视频中, 程序被设计为在背景建模的基础上, 提取前景, 即含有乘客的画面, 并且该画片已经去除了背景、噪点等干扰因素, 然后在该画片中进行运动检测。

常用的运动检测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于光流的。光流反应了时间间隔内由于运动所造成的图像变化, 光流场是通过二维图像来表示物体点的三维运动的速度场的。光流是一种抽象, 是计算方法努力追求的典型类型。光流计算基于如下两个假设:1) 任何物体点所观察到的亮度随时间是恒定不变的。2) 图像平面内的邻近亮点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移动。但是, 光流的计算复杂度较高, 对系统的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系统来说, 比较少用。

另一种是基于兴趣点对应关系的分析。所有的序列图像中寻找显著点, 这些点与他们周围最不相似, 代表了物体的角点、边界或图像中任何其他典型的特征, 对它们可以随着时间进行跟踪。然后, 在不同的序列画面中, 寻找这些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匹配过程。这样就得到了一系列的速度向量, 产生了一个稀疏的速度场。因为以上的方法是在一个感兴趣区域的运动检测, 所以甚至可以用于具有相对较长的帧间时间间隔的情况。

本文设计使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前景物体即乘客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如果判断为逆行或者奔跑, 则通过无线网络通知工作人员的智能手机, 提高其管理效率。

4 总结

计由于研究工作不足, 以及计算机视觉算法本身的限制, 本设计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 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自动扶梯事故频发、管理人员人手不足、不可能时时在扶梯旁进行管理的现状,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自动检测乘客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如在自动扶梯上奔跑、逆行。一旦检测到这些行为发生, 则通过无线网络发提醒到工作人员的智能手机上, 帮忙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自动扶梯,兴趣点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R ichard Szeliski.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M.Sonka, V.Hlavac, R.Bolye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 (第三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章毓晋.计算机视觉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计算的探讨 第9篇

假定某场所属于中危Ⅱ级, 采用K=80标准喷头。

1) 喷头布置形式为正方形, 喷头间距为3.4 m, 见图1。

单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为11.5 m2, 参照自喷规范9.1.4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任意4只喷头围合范围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为8×85%=6.8 L/ (min·m2) , 则最不利点单个喷头流量q1=11.5×6.8=78.2 L/min, P1= (78.2/80) 2/10=0.096 MPa。据自喷规范5.0.1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 MPa, 0.096 MPa>0.05 MPa。作用面积长边为1.2× (160) 0.5=15.18 m, 与作用面积长边平行支管上的喷头数为15.18/3.4≈5个。则作用面积实际长边取3.4×5=17 m。作用面积的短边为160/17=9.4 m。作用面积内的支管数量为9.4/3.4≈3排。故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15个喷头的面积为15×11.5=172.5 m2。

水力计算过程 (为简化计算, 水力计算时异径接头及支管上的局部损失忽略不计, 不考虑喷头短立管的高差和水头损失产生的影响) :

a.管段流量q1-2=q1=78.2 L/min, 管径取25 mm时, 查钢管水力计算表1 000i=738, v=2.45 m/s。则h1-2= (738/1 000) ×3.4×9.8×10-3=0.024 6 MPa。

b.P2=P1+h1-2=0.096+0.024 6=0.120 6 MPa, q2=k (10P2) 0.5=80× (10×0.120 6) 0.5=87.85 L/min。q2-3=q1+q2=78.2+87.85=166.05 L/min。管径取32 mm时, 应用内插值法得1 000i=720.4, v=2.92 m/s。则h2-3= (720.4/1 000) ×3.4×9.8×10-3=0.024 0 MPa。

c.采用相同的方法沿管路计算, 得P6=0.214 MPa, q6-7=476.39 L/min。将6支管看做一个复合喷头, 流量折算系数Kz=q5-6/ (10P6) 0.5=476.39/ (10×0.214) 0.5=325.65。q7支管=Kz· (10P7) 0.5=325.65× (10×0.221) 0.5=484.11 L/min, q8支管=497.72 L/min, q8-9=1 458.22 L/min, P8=0.233 6 MPa。

经计算, 喷头按照图1布置时, 系统的流量为1 458.22 L/min=24.3 L/s, 系统起点压力约为0.24 MPa。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为1 458.22 L/min/172.5 m2=8.45 L/ (min·m2) >8 L/ (min·m2) (见表1) 。

2) 喷头布置形式为长方形, 喷头间距长为3.6 m, 宽为3.1 m, 见图2。

单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为11.16 m2, 最不利点单个喷头流量q1=11.16×6.8=75.89 L/min, P1= (75.89/80) 2/10=0.090 MPa>0.05 MPa。作用面积长宽边计算按照图1方法。得出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含15个喷头, 面积为15×11.16=167.4 m2。水力计算方法同上。

经计算, 喷头按照图2布置时, 系统的流量为1 425.60 L/min=23.76 L/s, 系统起点压力为0.23 MPa。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1 425.60 L/min/167.4 m2=8.52 L/ (min·m2) >8 L/ (min·m2) (见表2) 。

3) 喷头的布置形式为正方形, 其正方形边长为3.0 m, 如图3所示。

单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为9 m2, 在最不利点处单个喷头的流量为q1=9×6.8=61.2 L/min, P1= (61.2/80) 2/10=0.059 MPa>0.05 MPa。作用面积长宽边计算按照图1方法。得出最不利点处的作用面积内含18个喷头, 面积为18×9=162 m2。其水力计算方法同上。

经计算, 喷头按照图3布置时, 系统的流量为1 397.37 L/min=23.29 L/s, 系统起点压力为0.15 MPa。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为1 397.37 L/min/162 m2=8.63 L/ (min·m2) >8 L/ (min·m2) (见表3) 。

4) 喷头布置形式为长方形, 喷头间距长为3.4 m, 宽为2.4 m, 见图4。

单个喷头保护面积为8.16 m2, 最不利点单个喷头流量q1=8.16×6.8=55.49 L/min, P1= (55.49/80) 2/10=0.048 MPa<0.05 MPa, P1=0.050 MPa。作用面积长宽边计算按照图1中进行。得出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含20个喷头, 面积为20×8.16=163.2 m2。水力计算方法同上。

经计算, 喷头按照图4布置时, 系统的流量为1 405.30 L/min=23.42 L/s, 系统起点压力为0.12 MPa。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为1 405.30 L/min/163.2 m2=8.61 L/ (min·m2) >8 L/ (min·m2) (见表4) 。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中危Ⅱ级时, 系统的设计流量根据喷头的布置间距不同也略有差距, 但约在24 L/s左右, 160×8=21.3 L/s<24 L/s<28 L/s。在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差别比较大, 系统起点所需要的压力也不相同。因此可以考虑设计初期采用简算系统流量值来进行设计。系统压力则需要根据喷头的实际布置, 计算在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 来具体计算系统的入口压力。

参考文献

[1]岳秀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兆才.常用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10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自动化控制开始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及现实生活。它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由于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因而发展迅猛, 现在已成为了高新科技产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起到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 使得社会生产率以成倍的速度飞速提高。自动化的出现, 使人类走上了省时省力、高效便捷之路。自动化控制理念的引入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使得社会生产力与九十年代相比提升了一大截。何为自动化控制?简言之就是非人工控制, 即不需要人亲自动手的情况下, 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

自动化控制体现在过程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管理自动化三方面, 例如我们常涉及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可编程控制及其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等领域。自动化控制已成为现代化实现的条件和标志。随着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自动化控制加快了它的进程, 十几年后, 工业方面出现了自动开关、自动作业、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仓库、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之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开始它从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领域, 应用最广泛的便属计算机辅助设计了。

2 计算机辅助设计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及应用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 即计算机辅助设计, 指设计人员在计算机、图形设备界面上进行设计工作。1972 年10 月,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 (IFIP) 在荷兰召开的“关于CAD原理的工作会议”上给出如下定义:CAD是一种技术, 其中人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个问题求解组, 紧密配合, 发挥各自所长, 从而使其工作优于每一方, 并为应用多学科方法的综合性协作提供了可能。

CAD功能强大, 多个行业、领域均有用到。如建筑工程、装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水电工程、土木施工中的工程制图;精密零件、模具、设备的工业制图;服装加工中的服装制版;电子工业中的印刷电路板设计等诸多领域。它有强大的、开放的用户界面, 以此为平台供用户发挥各自专业的技术特点。在建筑工程中, 应客户要求, 设计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各种文字的、图形的、数字的设计信息电子格式, 都需存储、修改、成图, 且能快速检索。设计人员通常利用CAD从草图开始设计, 将草图变为工作图, 繁重工作由计算机辅助完成;CAD可以完成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复制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由CAD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 便于设计人员快速作出图形, 并可及时快速修改完善。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实例———桩位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编号的实现

2011 年3 月河北神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平山县拟建神池商厦项目商业综合楼。高层部分设计采用框剪结构, 筏板基础, 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达到430k Pa;多层部分设计采用独立基础, 框剪结构, 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400k Pa。我公司承担了该工程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任务, 设计采用素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经计算, 确定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为9.5%, 设计总桩数为2632 根。设计方案需附《桩位平面布置图》, 其中每一根桩都需按顺序编号, 二千多根桩, 我们在CAD中使用编号命令, 仅用了一分钟, 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 准确、快速, 使设计人员从单调、重复的编号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关键参数的思考上, 快速交出用户满意的作品。而在该工程施工时,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 共完成素砼桩4083 根。如此大的变更, 我们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仅用4 个小时就完成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在CAD中重新布桩后仅仅一分钟即完成了桩位的重新编号。在CAD中调用一个“count”的程序小插件即完成了此项编号任务, 由此可见它功能的强大。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们所画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是通过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手工绘制的, 加班熬夜也需三四天才能完成, 若需修改, 只能重新再画, 远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计算机大范围普及,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运用三、四个小时便可完成《桩位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而当时给桩位编号时所用时间视布桩多少一般在三十分钟以内。其中所用的编号小插件如下:

该小程序使CAD实现了《桩位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的半自动编号, 即人工指定编号位置, CAD自动流水编号。虽是半自动, 但相比手工绘图编号, 已大大节省了人力。而我们现在所用的“count”小程序, 已实现了编号完全自动化, 编号完成时间快到以秒计算。

随着科技进步, 外部程序的功能提高、改进后, 仍可在CAD中调用。由此可见CAD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断提高自身以满足用户要求。

2.3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非常普及, 已到了缺之便无法工作的境地。CAD在设计领域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用。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是建设的灵魂, 是其必要的前期阶段, 施工则是人们理念、目标的实现, 是实体的建设。在建筑行业, 自动化控制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3 结束语

分析表明, 将自动化控制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强大工具应用到设计工作中, 会使得设计人员省时省力, 修改便捷, 作品准确、美观。因此我们应重视CAD的应用, 熟练掌握该项技能, 使其成为设计人员的必备技能, 让CAD为我所用。在现代社会, 高质高量高效, 就代表巨大效益, 而要实现此目标, 自动化控制功不可没。自动化控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 使我们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Sham Tickoo.万水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系列:Auto CAD命令详解与问题剖析[M].齐舒创作室, 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48-01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念

现阶段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及其内在的自动化水平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由电力变电站、发电厂、输电配电网络及电力用户组成,由于电力系统设计的范围较为广阔,应用面积较为广泛,因此,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电力系统。从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特点可以得出,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种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各种电力硬件设备为骨架,逐步实现电力系统操作的自动化、无人化,最终达到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电力服务价值。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优势

现代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自身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依靠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能够为用电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部分用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够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于某些电力设备的远程性控制,能够实现对于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电力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内部的自动化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比较灵活多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平台较为安全,内部采用的冗余方式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较为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多种界面及多种语言的在线切换,开放程度较高。

1.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整个各个行业内部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例如:各种商业银行内部的自动取款机、家用的全自动式洗衣机、全自动微波炉及全自动电冰箱等内部都嵌套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此外,在一些大型厂房及大型的集团公司内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 计算机与电力系统

传统的电力系统往往较多的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扩展,人工控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能够较大程度上实现电力系统在生产、调度、电力传输及电力营销等多个方面的自动化程度。在电力系统中通过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能够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电力系统服务质量的最终提升。此外,现代化的电网自动化系统与计算机核工具,实时信息收集、信息显示系统,能给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和为用户提供实时计算、 分析等工作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实现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系统服务器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服务器中的应用主要应用在中间件和应用逻辑两个方面的应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在该方面的应用更为广阔。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升级,整个自动化系统处理相关信息的可操作性及处理速度会得到较好的加强,能够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潜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所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间件是整个系统中自动化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连接的一个组件,其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对整个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和电力资源网络通讯情况的整体管理和监控。中间件在其实际的工作当中多采用分布式的方式进行,在工作的工程中起到自动化系统内部软件管理框架的作用。能够实现整个系统中相关数据的实时保存。通过该中间件电力系统内部可以实现对于相关电力资源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中间件电力系统前置的相关数据能够实现历史记忆,电力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随时对中间件进行访问,随时调用中间件储存的历史数据,以更好的完善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

系统内部的应用逻辑是整个系统中应用系统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作用是可以自动的实现电力系统内相关资源的安全。同时,通过应用逻辑程序可以实现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的随时更新升级。但是在应用逻辑系统中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实现对于任何系统的更改。

3.2 信息收集和处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在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及信息收集起着较大的作用。通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嵌入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逐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对于当整个系统中出现一些较为相似或者相同的故障性信息时,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迅速的识别,避免相关事故的再次发生。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据管理应用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整个电力系统中相关数据全部整理到一起,能够实现对于这些数据的集中性管理。

3.3 建设智能电网

在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际建设和运行的过程当中需要较多的计算机技术的参与,例如智能电网内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等,都需要有大量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参与。此外,现阶段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当中的智能电网通讯技术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参与,其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内部的实时性、双向性及可靠性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智能电网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参与。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再次飞速发展,国家和人民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体水平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作为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道齐.中国电力通信必须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兼谈信息通信产业与电力工业的相互依存性及相关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2003(5):1-7,32.

[2]卢强,梅生伟.现代电力系统控制评述——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工作缩影及展望[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2(10):1207-1225.

计算机自动设计 第12篇

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采用变频串联谐振法,使被试品上的电压可以达到励磁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数十倍,大大降低了交流耐压试验对试验装置的要求,减小了试验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试验成本[1]。

理论上,试验回路产生谐振时,被试品上的电压远高于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因此当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很小时,被试品上的电压就可以达到试验要求值,电源所需提供的仅仅是系统有功消耗部分[2]。

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压高、不确定因素多[3],对试验条件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试验准备过程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对试验原理及试验现场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进行繁琐、复杂的计算容易出错,而且计算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存在非常大的出入。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在长距离高电压电力电缆耐压试验中,常常有升压不成功、无法完成试验的现象。因此,试验的自动化计算与方案设计软件就显得非常重要。

1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等效电路模型

串联谐振试验主回路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励磁变压器等效为一个有内阻的电压源;电抗器等效为电阻R2与电感L2的串联;R3为电缆的电阻,R3=ρ(l/s),其中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在交流电路中,由于集肤效应和“蒙皮效应”的影响,其电阻比直流电阻大,称为有效电阻。C1为电缆的等效电容,线路中的电纳(容纳)是由导线之间及导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容所决定的。单位长度电缆的等效电容C0可由数值计算的办法计算得到[4],在电缆长度已知的情况下,则C1=l C0。1/R4是电缆的等效电导,线路的电导是由介质中的有功功率引起的,主要是绝缘介质漏电所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以及绝缘介质中的有功功率损耗[5]。电导的存在,增加了试验过程中的无功损耗,也就提高了各项试验设备的指标要求,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R3消耗的有功功率可与R2消耗的有功功率一起考虑,故图1可以进一步简化,以方便分析计算,简化后的串联谐振试验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U1为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为电缆上的试验工作电压。为了工程中应用方便,在此将U2/U1定义为视在品质因数:

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视在品质因数反应了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效果,是最重要的试验参数之一。

2 试验方案自动化设计原理

待测电缆确定后,电缆的各项参数即确定了,需要完成的试验项目的试验电压U2是规程已经给定的,这些就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已知条件。

工程上交流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试验频率范围为30~300 Hz,即fmax=300 Hz,fmin=30 Hz。根据频率范围及已知的电缆等效电容,即可以得到电抗器电感值L2的可选范围为:

流过电抗器的电流等于流过电缆的电流,故电抗器的电流Il的范围为:

在谐振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电抗器的电压即等于电容上的电压,故电抗器的工作电压为U2。

综合考虑,电抗器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额定电压大于U2,额定电流大于Il,电感值满足谐振频率的范围要求。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从现有的设备库中选择出合适的电抗器。

选定电抗器后,电抗器的电感值U2就确定了,从而可以得到串联谐振的试验频率:

电抗器的电流:

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流等于电抗器的电流,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U1=(U2/Qv),其中,Qv为串联谐振的视在品质因数。因此,励磁变压器的额定输出电压应不小于U1,额定输出电流应不小于Il,额定功率应不小于U1Il,根据以上约束条件,就可以从现有的设备库中选择出满足要求的励磁变压器。

励磁变压器选定之后,可以得到变压器的变比k,从而可以得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电流为Ii=k Il,输入电压为Ui=U1/k。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电流等于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值,根据这两个值,并结合试验现场电源的限制条件,就可以从现有的试验设备库中选择满足要求的励磁电源。

经过计算与设备选择,可能没有合适的试验方案,软件即提示用户当前试验不可行,请求调整参数。也可能有若干个可选试验方案,软件自动对所有试验方案进行优选,优选的原则是:谐振频率尽可能接近工频50 Hz,试验电流和功率尽可能小,各个试验设备的体积、重量尽可能小。优选后按照优先级先后顺序将所有可选试验方案显示给用户。试验方案自动化设计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3 软件功能展示与使用

在第一次使用软件时,需要预先导入现有设备库数据,若设备有更新或损坏,也应该及时更新。

启动试验方案设计软件,第一步输入已知条件,如图4所示。设计电容可以查阅电缆的参数手册后直接输入,软件也可以由输入的电缆截面和电压等级,根据经验公式,自动计算出电缆的设计电容。

接着用户可选择性地人为指定若干设备,这是为某些试验场合出于特殊考虑需要使用某些特定设备而准备的,用户可指定一定要使用的设备库中的若干设备,也可直接跳过这一步,不指定任何设备。下一步即可生成试验方案,如图5所示。在该页中将按照优选后的排序显示所有可选的试验方案,并显示了每个试验方案的主要试验设备,谐振频率等重要参数。

用户选定试验方案之后,就可以查看该试验方案的试验设备,试验参数和试验电路图。如图6所示。详细的试验参数能够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4 结语

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原理简单明了,然而该试验设备多、电压高、不确定因素多,对试验条件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需要在试验前对试验进行准确的仿真计算,进而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法和手段。本文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动设计软件已在华北电网唐山供电公司投入使用,使用情况表明,该软件设计的试验方案全面合理,数据计算与实际情况能够较好的吻合,提高了试验准备自动化水平。

摘要:在分析串联谐振试验电路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试验的各项约束条件,利用枚举法,设计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试验计算与方案设计软件,能够根据已知参数及现有设备库数据,给出所有可选试验方案,并对试验方案进行优选排序。该软件节省了试验准备时间,避免了人工设计计算可能出现的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力电缆,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周良才.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2000,33(3):66-69.

[2]姚翔,陈林,李海生.高压交联电缆及附件的现场变频谐振试验[J].高电压技术,2005,31(11):61-62.

[3]IEC60840:2004Power cable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30kV(U m=36kV)up to150kV(Um=170kV)-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S].

[4]边晓燕,周歧斌,符杨.有限长同轴电缆电容的数值计算方法[J].高电压技术,2009,35(8):19201926.

上一篇:网络法律意识下一篇:动物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