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范文

2024-05-16

胰岛素抵范文(精选5篇)

胰岛素抵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SPF级SD 雄性大鼠隔日1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EX)1 mg/kg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IR)、吡格列酮组(PIO,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042951,20 mg/kg)、丹参注射针组(DSZ,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301,12.5 mL/kg)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组(DSP,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0.5 g/kg),每组5只。同时NC组和 IR组予同容积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及剪取骨骼肌组织冻存于-80.0 ℃冰箱。

1.2 骨骼肌亚细胞膜的制备

取冻存的骨骼肌10 g在冰点Hanks液中进行匀浆,匀浆液以1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微粒子物质。上清液40 000 r/min,4 ℃离心1 h,结果得到的超浮游物(上清)代表细胞内的分离成分;片状沉淀物在0 ℃ Hanks液中超声萃取1 s,共7次,再40 000 r/min,4 ℃离心1 h。此时得到的上清液即含提取的膜成分[2,3]。

1.3 指标检测

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为脂酶法,自动生化仪测定。胰岛素放射免疫法,自动放射免疫仪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总NOS活性和NO 含量(南京汇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60901)。脂联素(ADP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Chemicon公司大鼠试剂盒,批号0611045021)。

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22.5;HOMA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INS×FPG)[4]。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采用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法。PCR仪检测大鼠骨骼肌细胞膜Glut-4 mRNA表达。

1.4 统计学处理

成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s t 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

FPG、FINS、HOMA-IR、ISI水平测定 模型对照组FPG、FINS、HOMA-I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IS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干预组FPG、FINS、HOMA-IR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IS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及丹参注射针干预组FPG、HOMA-IR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S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FINS与模型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复方丹参滴丸组与吡格列酮干预组的作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丹参注射针组与吡格列酮组相比较作用较弱(P<0.05)。详见表1。

2.2 各组大鼠BW、TC、TG、ADPN水平测定

复方丹参滴丸组对BW、TC、TG及ADPN的影响与吡格列酮组相同,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各组大鼠NOS活性、NO含量测定(详见图1、图2)

与NC组比较,1)P<0.01;与IR组比较,2)P<0.01;与IR+PIO组比较,3)P<0.05,4)P<0.01

与NC组比较,1)P<0.01;与IR组比较,2)P<0.01;与IR+PIO组比较,3)P<0.05,4)P<0.01

2.4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测定

模型对照组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经吡格列酮、丹参注射针及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大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复方丹参滴丸作用最强。详见表3。

与NC组比较,1)P<0.01;与IR组比较,2)P<0.05,3)P<0.01;与IR+PIO组比较,4)P<0.05

2.5 各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

mRNA表达测定 吡格列酮、丹参针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滴丸干预组胞膜Glut-4 mRNA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详见图3。

与NC组比较,1) P<0.01;与IR组比较,2) P<0.01;与IR+PIO组比较,3) P<0.05

3 讨 论

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障碍及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较高的胰岛素通过MAPK途径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使管腔狭窄、管壁弹性降低[5];同时PI3K途径障碍,引发骨骼肌糖代谢紊乱,而骨骼肌糖代谢在基础和高胰岛素状态下分别占机体的20%和75%~95%,其中由Glut-4介导的糖转运是主要限速步骤[6,7],可见其作用的重要意义。PI3K途径障碍还直接导致NOS活性下降,L-精氨酸(L-Arg)-NOS-NO通路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血管收缩物质内皮素增加,致最强的舒血管物NO生成严重减少、活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8]。

新近发现的脂联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唯一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可作为内源性胰岛素增敏因子预测、防治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9,10]。脂联素抑制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产生,抑制成熟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和分泌,抑制其激活核因子-κB达到抑炎作用,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及释放NO;同时抑制其转化为泡沫细胞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11]。在一项敲除脂联素基因的大鼠实验中发现基因缺陷大鼠可引发IR,而经补充外源性脂联素或其球状结构域后能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改善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促进骨骼肌细胞总Glut-4 mRNA表达及胞膜转位,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肌肉中脂质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血糖和血脂[12]。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脂联素表达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在一项有2型糖尿病倾向的高加索和印第安人群研究中发现[13],与肥胖和葡萄糖耐量程度比较,血浆低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更相关(P<0.05)。比较糖尿病个体和非糖尿病个体血浆脂联素水平时发现糖尿病病人体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人[14]。

糖皮质激素是用于研究IR的重要激素[15,16,17]。地塞米松(DEX)能引起大鼠产生IR状态。本研究观察到DEX诱导后,大鼠TC、TG 及HOMA-IR指数明显增高,而BW、ISI明显降低,表明IR模型复制成功。

吡格列酮是目前临床常用的IR治疗药物。研究已证实,吡格列酮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不仅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强脂肪酸氧化,调节血脂;而且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及活性明显增强脂联素分泌[18],增强骨骼肌Glut-4 mRNA的表达和转位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实现胰岛素增敏作用[19]。本研究结果亦表明,经吡格列酮干预8周后,IR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降低,NOS活性和NO含量增加,胸主动脉肌层与管壁厚度的比值亦明显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 mRNA表达增加。同时还观察到复方丹参滴丸浸膏和丹参注射针干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NOS活性和NO含量增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降低,胸主动脉肌层与管壁厚度的比值亦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增加,促进骨骼肌细胞膜Glut-4 mRNA表达和转位;且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与吡格列酮两干预组上述各指标相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复方丹参滴丸浸膏具有较强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而丹参注射针作用强度明显弱于吡格列酮。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三者组成,丹参和三七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冰片清热凉血。近20年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复方丹参滴丸在发挥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变学状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肯定而独特的疗效[21,22,23];药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亦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氧化、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潜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24,25,26,27]。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了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不仅可以较好地改善脂代谢,而且有一定的改善糖代谢作用,因此认为复方丹参滴丸这种作用与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密切相关,其主要通过丹参,并辅于三七、冰片的协同效应,积极促进脂肪因子脂联素分泌,调节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生成和活性,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调骨骼肌Glut-4 mRNA 表达,从而全面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作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IND)审查的中药制剂[28],有理由预期复方丹参滴丸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隔日1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mg/kg诱导SD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丹参注射针组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组。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脂联素浓度及实时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减少,一氧化氮降低,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增加,脂联素分泌减少,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降低。而经上述3种药物干预后,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降低,脂联素分泌及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增强(P<0.05或P<0.01),且吡格列酮组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两组间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注射针组作用较弱(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通过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而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与其促进脂联素分泌、增强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 第2篇

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1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有2种同种异构体:GSK-3α(51KDa)和GSK-3β(46KDa)。GSK-3作为糖原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主要是通过磷酸化糖原合酶使其失活,从而阻止糖原合成,导致血糖升高[1]。早在1999年,ELDAR-FINKELMAN[2]等人就证明,GSK-3是胰岛素作用的关键负性调节因子。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SK-3还参与葡萄糖转运、糖异生及脂质代谢的调节[3]。特别是近年来因GSK-3抑制剂的治疗前景,使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4]。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有效的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方式之一。本实验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自然过程,通过饮食运动2种方式的干预,观察其对骨骼肌中GSK-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SK-3在胰岛素抵抗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料成分

SPF级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0只[合格证号:SCXK(鄂)2003-2005,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65~180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饮食组、运动组,每组10只,每笼3~4只。实验大鼠均饲养于标准环境,自由饮食与进水,12 h光照周期(6Am~6Pm开始照明)。基础饲料以玉米、大豆、麸皮、鱼粉为主,辅以复合维生素、骨粉、微量元素;高脂高糖饲料由基础饲料添加10.0%猪油,20.0%蔗糖,2.5%胆固醇,1.0%胆酸盐混合而成。

1.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GSK-3单克隆抗体(Upstate公司生产),HRP-羊抗小鼠Ig G(Pierce公司生产),DAB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胰岛素放免试剂盒(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1.1.3 实验仪器

CX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优越血糖仪AdvantageⅡ(美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HPIAS-1000型图像分析系统(同济千屏影像工程公司生产)。

1.2 动物模型

1.2.1 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制作

实验大鼠以基础饲料喂养1周后,正常组继续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饮食组、运动组改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连续4周。

1.2.2 饮食运动的干预方法

胰岛素抵抗模型形成之后,模型组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而饮食组改以基础饲料喂养,运动组则在高脂高糖喂养的基础上加以游泳训练:水温保持35℃左右,水深50 cm,每周游泳5 d,前两周每次游泳40 min,以后每次游泳60 min,连续6周。

1.3 指标检测及方法

1.3.1 BW、TG和TC、FPG、FIN S的测定

分别于实验第1、第5和第11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BW),并在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40mg/kg体重)麻醉,进行心脏采血。血液离心后,取上清用CX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优越血糖仪AdvantageⅡ测定空腹血糖(FPG),放免试剂盒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5]。

1.3.2 GSK-3的表达

在最后1次游泳结束48h后,将实验大鼠断椎处死,迅速分离其右后肢骨骼肌。每1 g骨骼肌组织置于10 m L缓冲液中,在4℃下进行机械匀浆。缓冲液成分如下:10 mmol/L Tris-Hcl,p H7.5,1 mmol/L EDTA,10 mmol/L Na F,1mmol/L DTT,0.5 mmol/L sodium orthovanadate,10μg/m L aprotinin,20μg/m L leupeptin,0.2 mmol/L PMSF,0.5%Triton X-100。匀浆液于-80℃分置冻存。匀浆液在室温下以15 000×g离心5 min,收集不含脂肪的上清液,-20℃保存。取含等量GSK-3蛋白的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100 mmol/L Tris-HCl,p H6.8,200 mmol/L DTT,4%SDS,0.2%溴酚蓝,20%甘油)煮沸10 min,经10%SDS-PAGE分离后,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薄膜(NC)上,室温下用含(Tris-buffered salin、3%nonfat dry milk和0.05%Tween-20)的封闭液封闭NC膜约1 h,然后加入小鼠抗大鼠GSK-3单克隆抗体,4℃孵育过夜,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小鼠Ig G室温下孵育1.5h,洗膜后用DAB试剂盒显色。最后,经Bid-1D型凝胶成像系统扫描,应用HPIAS-1000型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结果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即q检验。

2 结果

2.1 饮食、运动对大鼠BW、TG和TC、FP G、FINS及ISI的影响

基础饲料喂养1周后,各组大鼠各个指标均接近(P>0.05)。模型组和饮食组、运动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饮食4周后,其BW、TG和TC、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ISI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FPG水平的差异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大鼠FINS升高,FPG却无明显降低,故ISI下降,说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即高脂高糖饮食已成功诱导模型组和饮食组、运动组产生胰岛素抵抗。造模成功后,饮食组与运动组经过6周的干预(运动组意外死亡1只),饮食组与模型组相比:FPG、FINS水平均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表1);运动组与模型组相比:FPG、FINS水平也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表1)。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1

2.2 饮食、运动对大鼠骨骼肌GS K-3表达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骨骼肌GSK-3表达(222.99±72.66)明显高于正常组[(131.02±82.41),P<0.01],饮食组GSK-3表达(171.22±72.60)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运动组GSK-3表达(162.24±36.57)也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两者均较正常组高(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2)。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重大要素,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应减弱。骨骼肌糖原合成占全身葡萄糖代谢的90%,骨骼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糖尿病发展的早期事件和重要因素[6]。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成功模拟了2型糖尿病发展的自然过程,迅速形成大鼠全身特别是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7]。

GSK-3是糖原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细胞和组织内广泛分布,在基础状态下它是有活性的,但在EGF、FGF、INS、Wnt等作用下,GSK-3α和GSK-3β分别发生Ser-21和Ser-9位点的磷酸化而失活。GSK-3失活参与启动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转运、加强糖异生及增加脂肪形成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的啮齿类动物模型中,其骨骼肌GSK-3的过量表达和过度活化,均与胰岛素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和糖原合成受损密切相关[8]。本次实验重点研究饮食运动干预后,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GSK-3表达的变化。

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首选方案。有研究显示[9]:热量限制的大鼠中,胰岛素刺激引起的葡萄糖摄取能力较正常组高;RING等[10]的实验也证明,GSK-3抑制剂CHIR99021可以促进ZDF大鼠骨骼肌细胞膜上GLUT4转位。本次实验的饮食组大鼠,在胰岛素抵抗模型形成之后改以基本饲料喂养6周,结果显示,其GSK-3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大大降低。因此可以推理,GSK-3表达的下降可能与葡萄糖摄取能力的提高相关。对于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的动物,运动可以增加其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而DOBLE和KING等研究发现,运动不仅可以增高肌肉糖原合酶的活性,还可促进骨骼肌上转运单位的转运和激活[11,12]。本次实验的运动组大鼠,在胰岛素抵抗模型形成之后给予6周的运动训练,其GSK-3水平比模型组有明显下降,而GSK-3可凭借其对GS及IRS-1的磷酸化,使得GS失活,抑制糖原合成,同时阻碍IRS-1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削弱了胰岛素细胞内信号传导,包括转运蛋白的转位。故GSK-3表达下降可促进糖原合成,加强葡萄糖转运,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即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均增强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抵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 清洁级, 体重 (220±20) g, 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合格证书编号:100026) ;灯盏花素注射液 (运城石药有限公司, 批号:20140604) ;大鼠胰岛素 (FINS) 试剂盒、TG试剂盒、FFA试剂盒、长链脂酰辅酶A (Lcco As) ELISA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 ;FAT/CD36抗体 (Santa Cruz公司) ;CPT-1抗体 (Santa Cruz公司) ;引物设计 (上海生工) 。

1.2 动物处理与分组

4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 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30只, 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 (配方:普通饲料50%, 猪油30%, 蔗糖12%, 蛋黄8%) [5]。喂养12周后, 行葡萄糖耐量实验 (葡萄糖2 g/kg, 腹腔注射) , 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及各时间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 (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 , 以高脂高糖组各时间点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为成模标准[6], 高脂高糖组30只大鼠均成模, 剔除4只状态不佳和死亡大鼠, 将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 灯盏花素高剂量组8只和灯盏花素低剂量组9只。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0 mg/ (kg·d) 和100 mg/ (kg·d) , 灯盏花素, 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 四组均给药2周, 腹腔注射给药2周, 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进行腹主动脉采血, 分离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并称重, 取股四头肌组织, 液氮保存备用。

1.3 检测指标

1.3.1 腹脂指数、FBG、FINS、IRI的测定

14周末, 尾静脉采血并采用葡萄糖酶氧化法测定FBG, 采用ELISA试剂盒于酶标仪上检测FINS。IRI= (FBG×FINS) /22.5, 腹脂指数=内脏脂肪重量 (g) /体重 (g) [7]。

1.3.2 血清、骨骼肌中TG、FFA的检测

取骨骼肌组织0.1 g, 用90%的无水乙醇抽提, 3500 rpm离心, 取组织上清;另取-80℃血清, TG按照试剂盒测定、FFA采用铜试剂测定其铜离子含量推算其含量。

1.3.3 油红O染色

取OCT包埋骨骼肌组织, 置于冰冻切片机, -25℃复温20 min, 冰冻切片8μm, 室温放置10 min, 油红染色25 min, 60%异丙醇染色5 min, 蒸馏水清洗15 min, 苏牧素染核20 s, 电子显微镜采集图像, 方法同夏同佳实验[8]。

1.3.4 ELISA测定骨骼肌Lcco As含量

取骨骼肌组织0.1 g, 生理盐水研磨抽提, 按10∶1将样品与缓冲液混合, 于96孔板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

1.3.5 Western blot检测FAT/CD36、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

取骨骼肌组织0.1 g, 加入1m L RIPA裂解液, 冰上研磨, 离心取上清。BCA测蛋白浓度, SDS-PAGE电泳, 转膜, 封闭, 一抗4℃过夜 (FAT/CD36 1∶300, CPT-1∶1400) , 二抗37℃2 h (1∶8000) , 洗膜, 暗室曝光。

1.3.6 半定量PCR检测FAT/CD36、CPT-1 m RNA相对含量

采用半定量PCR技术, 用Trizol RNA抽提试剂盒, 提取骨骼肌总RNA, 利用试剂盒, 逆转录成c DNA, 采用PCR仪扩增, 琼脂糖跑胶, 仪器采图数据处理。引物序列: (1) actin正义:gtc cct gta tgc ctc tgg tc, 反义:acc gct cat tgc cga tag t; (2) CD36正义:gtg ctg tcc ctg tgt t, 反义:cag tga agg ctc aaa gat gg, 产物片段为145 bp; (3) CPT-1正义:gcc act gat gaa gga aga aga, 反义:cca gaa gac gaa tgg gtt tg, 产物片段为132 bp。以actin为内参基因, 采用捷达凝胶系统软件计算目基因相对表达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ANOVA) , 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腹脂指数、FBG、FINS、IRI变化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腹脂指数、FBG、FINS、IRI明显升高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腹脂指数、FBG、FINS、IRI均不同程度地降低 (P<0.05) ;与低剂量组比较, 高剂量组腹脂指数、FBG、FINS、IRI均不同程度地降低 (P<0.05) , 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灯盏花素低剂量组比较, P<0.05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灯盏花素低剂量组比较, P<0.05

2.2 大鼠血清、骨骼肌FFA、TG含量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血清、骨骼肌内FFA、TG均明显升高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FFA、TG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0.01) ;与低剂量组比较, 高剂量组血清、骨骼肌内FFA、TG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0.05) , 见表2。

2.3 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

正常组细胞核呈蓝色, 胞质未出现红色脂滴, 见图1;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光密度平均值明显增加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和光密度平均值均不同程度地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骨骼肌Lcco As结果比较

正常组Lcco As含量为 (3.26±0.19) nmol/g、模型组为 (7.18±0.17) nmol/g、灯盏花素高剂量组为 (3.10±0.05) nmol/g、灯盏花素低剂量组为 (4.95±0.05) nmol/g。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含量明显降低;与低剂量组比较, 高剂量组含量有所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A为正常组;B为模型组;C为灯盏花素高剂量组;D为灯盏花素低剂量组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灯盏花素低剂量组比较, P<0.05

2.5 FAT/CD36、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FAT/CD36表达明显增加, CPT-1表达含量明显减少,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FAT/CD36表达均明显降低, CPT-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灯盏花素低剂量组比较, P<0.05

2.6 FAT/CD36、CPT-1 m RNA相对含量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FAT/CD36 m RNA含量明显增加, 而CPT-1的含量明显减少,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模型组比较, 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FAT/CD36 m RNA均降低, 且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而CPT-1 m RNA含量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图2和表5。

注:1为正常组;2为模型组;3为灯盏花素高剂量组;4为灯盏花素低剂量组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灯盏花素低剂量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 (IR) 被认为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核心, 其发病机制复杂, 尚未清楚。近年来, 游离脂肪酸 (FFA) 被认为是IR的独立危险因子。本实验大鼠高脂高糖喂养12周, FBG、FINS模型组显著增高,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出现明显的IR, 且血清、骨骼肌FF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FFA在机体脂肪代谢中起枢纽作用。外源性的脂肪以FFA形式, 经血浆运送至脂肪细胞, 内源性的TG, 在运动、饥饿时, 迅速分解为FFA, 进入各组织氧化利用。骨骼肌是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 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组织。餐后70%~90%的能量代谢发生在骨骼肌。研究显示, 脂肪酸摄入增加、氧化减少, 是导致骨骼肌脂质沉积、IR的主要原因[9]。安静或运动状态下, 机体主要有长链脂肪酸 (LCFA) 氧化供能, LCFA摄入需要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转运。FAT/CD36是细胞脂肪酸转运的一种重要膜蛋白, 特别是介导LCFA的跨膜转运[10,11]。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的研究发现, 在肥胖、IR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中, FAT/CD36与脂肪酸的相互作用可能为其发病原理[12]。进入细胞内LCFA需要转化为有活性的脂酰辅酶A (Lcco As) , 才能在线粒体进行â氧化。近期研究表明, 活性脂代谢中间产物Lcco As与肌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 是诱导骨骼肌IR的主要原因[13]。肉碱脂酰转移酶 (CPT-1) , 是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限速酶。CPT-1活性的少量增加至少在一定程度会导致肌细胞内脂质沉积减少[14]。另一项研究也发现, 通过超表达CPT-1, 可以改善脂肪酸诱导的IR,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了脂代谢中间产物, 激活了PKC, 进而促进GLUT4摄取利用葡萄糖有关, 这与最新的细胞研究相一致[15,16,17,18,19]。总之, 以上途径中任何一个酶活性改变均会引发脂质沉积, 导致骨骼肌IR。本实验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12周, IR明显, 长链脂酰辅酶A (Lcco As) 、FAT/CD36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CPT-1含量明显降低, 同时伴有肌内TG增加。这说明长期高脂饮食, 损伤脂肪酸的转运及线粒体氧化功能, 导致糖脂代谢紊乱, 引起骨骼肌脂质沉积。灯盏花素, 具有降脂、活血化瘀、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近期研究发现, 灯盏花素还可增加糖尿病肾病大鼠AKT的表达, 影响NF-k B的作用, 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 从而保护肾脏[20,21,22,23,24,25]。实验在IR模型基础上, 分别用灯盏花素200 mg/ (kg·d) 及100 mg/ (kg·d) 干预2周后, 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FFA、TG, 改善肌肉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和IR, 并且影响与脂代谢相关的Lcco As、FAT/CD36、CPT-1。

综上所述, 研究提示灯盏花素200 mg/ (kg·d) 和100 mg/ (kg·d) 具有改善肌骼肌脂代谢及IR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cco As、FAT/CD36表达, 增加CPT-1的表达有关。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脂质沉积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 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30只, 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 喂养12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根据成模标准, 筛选出成模大鼠30只, 剔除4只状态不佳和死亡大鼠, 将其余26只大鼠分为模型组9只, 灯盏花素高剂量组8只和灯盏花素低剂量组9只。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灯盏花素, 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 四组均给药2周, 2周后取所需组织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腹脂指数、空腹血糖 (FBG) 、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血清和组织内FFA、TG、脂滴面积/肌纤维总面积、光密度平均值、LccoAs含量及FAT/CD36均处于四组中最高, 而CPT-1处于四组中最低。结论:12周高脂高糖喂养成功诱导IR大鼠模型, 灯盏花素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改善骨骼肌脂质沉积, 其作用可能与CPT-1表达的上调和FAT/CD36的表达下降有关。

胰岛素抵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T2DM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2]。IR诊断标准参照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的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病)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辨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痰阻证。

1.2 纳入标准

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IR者;②符合消渴气阴两虚兼血瘀痰阻诊断标准者;③年龄25~70岁, 性别不限;④愿意接受临床试验且依从性较好, 便于随访者;⑤近期未服用其他与本病相关药物;⑥患者知情同意。全部满足以上条件者方可纳入病例。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09-12~2010-08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门诊及住院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两周, 使血糖水平控制在FPG4~7mmol/L, 2hPG7~10mmol/L。后随机抽取60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53.5岁, 体重指数 (24.74±1.5) kg/m2;对照组30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1例, 年龄54.5岁, 体重指数 (24.57±1.53) kg/m2。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 (健康教育,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祛胰抵胶囊 (由生黄芪50g、人参15g、生地20g、苍术15g、茯苓15g、玄参20g、黄精20g、玉竹20g、炙半夏15g、黄连20g、水蛭10g、蜈蚣10g组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制备) , 每次5粒, 每日3次, 饭后1小时口服;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胶囊 (与治疗组在外观、形状、大小、重量、颜色等尽量保持一致的淀粉对照胶囊) , 每次5粒, 每日3次, 饭后1小时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 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②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 (FPG) 及餐后2小时血糖 (2hPG) ;③血清胰岛素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 (FINS) ;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用广州伟之晨科仪器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BIO-RAD-D10血红蛋白A1c测定仪检测。各项指标试验前后各检查1次。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参数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样本t检验。

3 结果

见表1。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IL-6的水平与IR密切相关, 李欣[5]等发现T2DM伴IR患者中医各证型的IL-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并且气阴两虚证型的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从传统中医角度探讨炎症, 多数专家认为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本研究所用祛胰抵胶囊就是以痰饮、瘀血为作用靶点, 实现从基本病理状态入手改善低度炎症, 降低IL-6水平, 从而更好的发挥改善IR的作用。方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之功。此外方中的黄芪、蜈蚣、水蛭均对 IL-6的分泌有抑制作用[6], 为以上推论提供理论支持。据此, 中医治疗IR并不局限于某一脏腑, 而是从整体出发, 契合了IR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病机, 这是中医药治疗IR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IR作为现代医学的新概念, 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结论尚不统一, 且中医药治疗IR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 因此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规范的IR辨证分型体系, 充分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现代研究方法, 深入探讨中医药改善IR的作用机理, 坚持中西医结合, 发挥中医整体观的优势, 为中医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萍, 何岚.白细胞介素-6与胰岛素抵抗.医学综述, 2006, 12 (4) :227.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5.

[3]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病)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15.

[5]李欣, 姚定国.2型糖尿病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胰岛素抵抗及IL-6、IL-8水平相关性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 29 (12) :8.

胰岛素抵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建立

4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70~80 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适应性喂养7 d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基础饲料喂养组(NC,n=15)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F,n=15)。喂养10周后每组随机抽取5只行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试验以评估胰岛素抵抗模型[3]。NC组基础饲料由中国医科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质量比:粗蛋白22.60%、粗纤维3.37%、碳水化合物48.88%、粗脂肪3.37%、粗灰分6.88%、钙1.19%、磷0.80%、水分12.95%,热量比:蛋白质28.58%、脂肪9.59%、碳水化合物61.83%。HF组高脂饲料配方:基础饲料100 g加猪油75 g,热量比:蛋白质9.12%、脂肪71.16%、碳水化合物19.72%,每3~4d配制1次放置4℃冰箱。

1.2 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

具体方法参照文献[4]。实验前禁食14 h,称重后10%水合氯醛0.3 mg/kg腹腔内麻醉。分离左颈总动脉和右股静脉,黄色套管针插管于左颈总动脉,再接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同时黄色套管针插管于右股静脉,连接三通管后再接2只生理盐水注射器。静置30 min,颈动脉取血1 m L测基础血糖(美国强生公司One Touch Ultra血糖仪)、基础胰岛素,三通管与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的2条通路分别接50 m L人胰岛素注射器(40 m U/m L)和10%葡萄糖注射器,再分别接电子微量输液泵(JMS SP-500型)。首先输注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输注率1.67 m U/(kg·min),每5 min颈动脉取血1滴测血糖,血糖大于基础值±0.5 mmol/L时开始输注葡萄糖,输注率4~6 mg/(kg·min)。每5 min测血糖1次,调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使血糖保持在基础值±0.5 mmol/L,连续3次血糖都在上述范围内时鉗夹形成,再次颈动脉取血1 m L测钳夹状态下的胰岛素水平。共计2 h,每10 min推注射器1次冲管。颈动脉血样立即低温4 000 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置-20℃冰箱冻存。

1.3 标本的收集和检测指标

喂养10周后,NC组和HF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进行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估胰岛素抵抗模型。10周后HF组随机分出高脂膳食运动(HFE)组和高脂膳食非运动(HFNE)组,每组15只。运动组连续运动干预4周。14周后,各组再随机抽取5只大鼠以钳夹技术观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取材。喂养14周后用于取材的大鼠禁食12 h后,于次日9时经10%水合氯醛(0.3 mg/kg)麻醉,血样立即低温4 000 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置-20℃冰箱冻存。大鼠血清PAI-1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上海朗卡贸易有限公司)。大鼠处死后,提取肠系膜和附睾周围脂肪组织称重。

1.4 大鼠运动方案的建立

准备保证游泳时每只大鼠有200 cm2活动面积的方型容器,每周游泳5 d,休息2 d。首先对HFE组大鼠进行3 d的适应性游泳训练,随后开始4周的正式游泳运动,运动时间固定为40 min。当大鼠浮在水面不运动时用木棒驱赶,使其维持运动状态。本实验游泳池水温保持在(30±2)℃左右,避免因冷环境刺激引起动物的额外能量消耗。HFNE组大鼠下水即捞出,不运动。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所有计数资料均行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AI-1与脂肪百分比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结果

高脂膳食喂养10周后HF组大鼠的60~120min葡萄糖输注率(GIR 60~120)显著低于NC组(1.56±0.43)mg/(kg·min)vs(5.15±0.66)mg/(kg·min)(P<0.01),整个钳夹过程通过不断调整GIR以保持大鼠血糖稳定(见表1)。

注:覮与NC组比较,P<0.01

2.2 运动后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14周后HFE组(GIR 60~120)明显高于HFNE组(4.76±0.53)mg/(kg·min)vs(1.56±0.43)mg/(kg·min)(P<0.01),HFE组运动后GIR 60~120明显升高,但仍低于NC组(4.76±0.53)mg/(kg·min)vs(5.15±0.66)mg/(kg·min)(P<0.01)(见表2)。

注:1)与HFE组比较,P<0.01;2)与NC组比较,P<0.01

2.3 各组大鼠所测指标的比较

HF组PAI-1水平与NC组比较明显升高(0.64±0.15)vs(0.43±0.11)(P<0.01)。运动干预4周后HFE组大鼠PAI-1水平与HFNE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HF组肠系膜和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内脏组织)重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内脏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体重)显著高于NC组(P<0.01)。运动干预4周后HFE组内脏组织重量显著低于HFNE组(P<0.01),内脏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HFNE组(P<0.01)(见表3)。

2.4 大鼠血清P AI-1与内脏脂肪百分比的相关关系

大鼠血清PAI-1水平与内脏脂肪质量呈正相关(r=0.656,P<0.05)。

注:1)与NC组比较,P<0.01;2)与HFNE组比较,P<0.01

3 讨论

肥胖时体内脂肪细胞肥大及脂肪组织过多堆积,可作为IR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内脏脂肪过多堆积是IR、糖尿病、冠心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相比,对胰岛素不敏感,糖利用率较低,脂解速率快,脂肪转换率高,更易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生成三酰甘油。本研究中正常组与高脂组的体重无明显差别,提取肠系膜、附睾旁脂肪代表内脏脂肪,发现高脂组(钳夹试验证明存在IR)内脏脂肪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即IR时的内脏脂肪较正常时明显增加,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明显升高,提示出现了内脏型肥胖。GABRIELY等研究显示切除IR大鼠的内脏脂肪后,可明显改善肝脏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5]。KARTER等对人体的研究发现,只要内脏脂肪增加,即使体重不增加也会发生IR[6]。

目前研究推测PAI-1可能是肥胖、IR、动脉粥样硬化相联系的桥梁。PAI-1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主要来源于内脏及皮下的脂肪组织、血管内皮和肝脏,是纤溶系统的主要抑制物。HE等通过测定PAI-1m RNA的表达等方法,发现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合成PAI-1高于正常人,且以内脏脂肪组织增加为主[7]。内脏脂肪生成的PAI-1可能是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中PAI-1升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内脏脂肪质量与PAI-1呈显著正相关,体重与PAI-1无相关性,高脂组大鼠的内脏脂肪及血清PAI-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体外与体内的研究表明,PAI-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与IR有关,4G/5G基因片段比例升高易患肥胖和IR。血浆PAI-1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是互相影响的。国外学者认为IR导致PAI-1增加的可能机制是IR时高水平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可通过减少PAI-1mRNA降解,增加其合成达到增加内皮细胞及肝细胞PAI-1蛋白合成及其活性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PAI-1还可以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高胰岛素血症、IR和PAI-1活性增加相互联系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研究认为血浆PAI-1水平较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PAI-1过多可能是联系IR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桥梁。在“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研究”中,研究者认为PAI-1是独立于IR和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以外的预测2型糖尿病的指标。部分学者认为在糖尿病易感人群中PAI-1的高表达可能独立于IR而普遍存在。目前推测PAI-1很可能是一个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或Met S的危险因子。对于非肥胖者,PAI-1与IR也是相关的。NAKAMURA等研究日本的非肥胖者的PAI-1水平与HOMA指数相关,认为PAI-1独立于肥胖而与HOMA相关[8]。

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运动等)可改善IR。无论急性剧烈的还是慢性耐力性的运动均可以改善IR。本实验中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运动组与高脂非运动组相比,IR明显改善,但仍未达到正常组水平,说明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可能部分改善胰岛素抵抗。长期规律的运动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运动对PAI-1的作用与影响尚存争议。本实验中高脂膳食诱导的IR大鼠血清PAI-1水平较高,进行一定负荷量的运动后,运动组与非运动组相比血清PAI-1水平下降,但仍未降至正常组水平,说明运动在食物诱导的肥胖大鼠可能部分改善IR时升高的PAI-1水平,以上结果与RICHARD等研究一致[9]。干预性研究报道如IR改善,血清PAI-1水平下降。横断面的研究报道运动量大的人群较正常人血中PAI-1水平更低,而纵断面的研究认为运动对PAI-1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同的运动负荷下不同的个体运动后PAI-1含量与活性也存在差异。VAISANEN等研究在PAI-1基因启动子区域4G基因纯合子的个体进行中小负荷的运动后PAI-1活性下降,而在其他基因型中没有差异。部分研究报道性别差异使运动对PAI-1活性的影响不同,在同样的运动负荷下,男性血浆中的PAI-1活性下降,而女性其活性升高。

不同负荷的运动对PAI-1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大量研究报道中等负荷的运动可降低PAI-1的活性,而大负荷或力竭性运动反而使PAI-1水平及活性升高。长期大强度的训练易造成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活化,剧烈运动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但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大负荷运动后血液高凝可能与运动后心血管意外的高发有关。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会增加脂肪的氧化,但只有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脂肪供能的比例才增加。

近年来已研发出不同类型的PAI-1抑制剂,包括低分子量复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如IMD-1622、Tiplaxtinin(PAI-039)等,其中部分可以生物口服使用的,低分子量复合物在抑制PAI-1的特异性和效力方面要优于单克隆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各种PAI-1的抑制剂均证明可以抑制血栓形成[10]。DAVID等研究鼠模型发现应用PAI-039后HOMA-IR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11]。

综上所述,PAI-1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PAI-1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一些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通过减轻体重,应用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PAI-1水平。相信PAI-1抑制剂的出现将对预防与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ARIE CA,IRNE JV.PAI-1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Links,Causes,and Consequence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Biol,2006,26:2200-2207.

[2]BODARY PF,YASUDA N,WATSON DD,et al.Effects ofshort-term exercise training o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J].Med Sci Sports Exerc,2003,35(11):1853-1858.

[3]崔丽娟,都健,王娟,等.高脂喂养大鼠肝脏NF-kBp65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6):417-420.[3]CUI LJ,DU J,WANG 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NF-kappaB p65 expression in liver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high-fat diet fed rats[J].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Sinica,2008,16(6):417-412.Chinese

[4]都健,赵晓娟,刘国良.胰岛素抵抗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313-316.[4]DU J,ZHAO XJ,LIU GL,et al.On the endothelium-depen-dentvasodilation function in insulin-resistant rats[J].Chinese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03,19(4):313-316.Chinese

[5]GABRIELY I,MA XH,YANG XM,et al.Removal of visceralfat prevent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of aging:an adipokine-mediated process[J].Diabetes,2002,51:2951-2958.

[6]KARTER AJD,AGOSTINO JRB,MAYER DEJ,et al.Abdominalobesity predicts declining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n-obesity nor-moglycaemics: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lerosis Study(IRAS)[J].Diabetes Obes Metab,2005,7:230-238.

[7]HE G,PEDERSEN SB,BRUUN JM,et al.Differences i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in subcutaneous versus omentaladipose tissue in nonobese and obese subjects[J].Horm MetabRes,2003,35:178-182.

[8]NAKAMURA T,ADACHI H,HIRAI Y,et al.Association of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Japanwhere obesity is rare[J].Metabolism,2003,52(2):226-229.

[9]RICHARD L,BRADLEY,JUSTIN Y,et al.Voluntary exercise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diet-induced obese mice[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8,295:586-594.

[10]YUKO I,SATORU T,MASAOMI N,et al.Inhibi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Its Mechanism and Effectivenesson Coagulation and Fib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672-677.

上一篇:语文课程知识下一篇:创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