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2024-08-12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精选10篇)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1篇

关键词:高温颜色釉,陶瓷,油彩作品,艺术形式

高温颜色釉装饰瓷器并非出现在现代, 在我国古代便已出现了此类瓷器。在当时, 每一件瓷器作品的诞生均意味着独一无二, 因此, 具有极高的收藏性。经过长时间后保留下来的瓷器仍能凭借自身的裂纹证明其制作年代。在现代陶艺中, 高温颜色釉的表现形式越发趋于多样化。

1 高温颜色釉陶艺制作的工艺特点

高温颜色釉陶艺作品的主要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色彩多样性, 与油彩表现力存在共通之处, 同时,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现代陶艺作品制作中, 陶艺作品通常凭借高温窑变条件下釉的多样变化性获得极具天然性的肌理效果。由于高温颜色釉陶艺的整体制作难度较大, 其表现出的色彩景象又极具特色, 因此, 也被人们当作集神秘性与风险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高温颜色釉的创作与油彩作品的不同在于其工艺性极强, 坯料、釉料、烧成等各个工序均极为规范化, 每一道工序对于作品创作思想的表达均极为重要。创作风格确定后, 会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在充分掌握颜色釉发色效果的基础上进行“试照子”操作。所谓“试照子”, 是指在一些小的坯片上平整地涂抹各类色釉, 并将其放置于窑炉中烧制, 查看其最终的发色效果。在整个实验活动中, 均需对釉的基本状况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名称、厚薄度变化和发色效果, 从而更好地把握釉的内在发色规律。

2 高温颜色釉在现代陶艺中的表现形式

2.1 作为背景在现代陶艺中的表现

2.1.1 高温颜色釉在现代陶艺中的背景表现

高温颜色釉的类别较多, 其入窑烧制后的色彩表现也较为丰富, 这对创作中思想的肆意发挥极为有利。

颜色釉在现代陶艺中的背景表现主要分为2部分: (1) 将颜色釉作为单一的背景, 使其与陶艺作品的主题间形成鲜明对比; (2) 将颜色釉作为主体和背景两种元素。

多数颜色釉与天色、水色等自然色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部分颜色釉的纹理较为鲜明, 可作为绘画创作的载体, 给予陶艺创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

2.1.2 结晶釉在现代陶艺中的背景表现

在高温颜色釉中, 有一种极具特点的品种, 即结晶釉。该釉种具有极为独特的晶体变化之美。结晶釉的形态、大小各有不同, 主要包括花朵状、扇状、云母状和浮萍状等。比如菊花状的结晶釉, 由于其自身对光线的反射力在各个方向上均不同, 因此其立体感极强。将结晶釉作为背景的现代陶艺作品就像菊花、星星一般。

虽然结晶釉在烧制中已极具美感, 但陶艺创作者并不认为其是一种已完成的艺术, 创作者对结晶釉的定义更趋于艺术媒介, 一种集陶瓷和绘画于一体的媒介。将结晶釉作为背景的现代陶艺, 其釉面灵动性极高, 属于极为特别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2.2 作为绘画在现代陶艺中的表现

2.2.1 作为绘画表现出的国画效果

国画作品在创作中追求的主要是意境的创设。在现代陶艺中, 颜色釉的应用能充分展现出国画的意境。颜色釉在表现绘画效果时, 其釉色几乎不见笔性, 乍一看好像是随意为之, 其实却包含着颜色釉装饰元素构造出的强大张力。在一些陶艺作品的创作中, 运用了国画的方式对高温色釉进行绘画, 并充分汲取了国画中包含的极其绚烂的色彩关系, 对其设色技巧进行了创新。

2.2.2 作为绘画表现出的油画效果

油画的主要构成元素为色彩、明暗、质感、空间和肌理等, 与高温色釉的装饰效果存在极大的共通之处。油画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运用色彩, 借助其充分展现体积感、空间感和整个作品的情感基调。高温色釉的迅速发展使各类具有缤纷色彩的现代陶艺作品得以诞生。色釉窑变后的色彩丰富化与油画材料的质感较为相似, 均极为鲜明、光亮。在一些高温色釉作用中具有油画效果, 色釉的表现力极强, 其装饰性特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油画中的色彩、肌理等组成元素在色釉作品中均得到了充分展现。色釉入窑烧制后的综合效果更是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前后关系, 整个作品表现出一种繁花似锦的感觉。

2.2.3 作为绘画表现出的水彩画效果

水彩画与其他类型绘画作品的不同在于, 其主要特点集中在“水”字。如果缺少了“水”, 则“彩”就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陶艺作品创作中, 要想充分运用将“水”表现于绘画中的水彩画形式的难度是较大的。高温色釉自身具有极强的覆盖性、流动性, 与在纸上用水作水彩画具有较大的差别。在纸上用水作画时, 画纸的吸收度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湿润的状态中, 柔和感会较易产生。如果高温色釉想要在陶艺作品中获取到此种效果, 则其绘画的工序、技巧完全不同。由于高温色釉在入窑烧制前、后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最终的绘画效果也无法直接展现出来, 因此, 需要完全掌握整个色釉的性能特点, 且重复多次的实验操作。

3 结束语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 高温颜色釉的应用越发广泛化, 其表现形式也较为丰富。在陶艺作品中, 常会看到高温色釉的身影, 其风格和表现形式极为独特、新颖化, 充分发挥出了极佳的艺术效果。相信在高温色釉未来的发展中, 将会迎来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魏媛鹤, 赵宏, 刘琴, 等.当代高温颜色釉在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运用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 (6) :66-67.

[2]刘胜利.高温颜色釉的现代表现形式初探[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 48 (6) :70-75.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2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陶瓷艺术;色彩;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05-1

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纵观民间艺术的长河,民间艺术的发展,来源于百姓的生活与风俗中,往往通过某些物种来表达吉祥的寓意。制陶艺的人们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他们追求着淳朴无华的艺术语言,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塑造艺术形式,从而产生了陶瓷艺术。然而当陶瓷艺术已经作为一种独具品格的艺术种类,逐渐地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并受到了东西方人们喜欢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艺术形式发展越来越依靠着民间艺术形式。

一、民间艺术的内涵

民间艺术顾名思义是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具体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所创造的,再经过人民大众的集体凝集、传承与积累,逐渐地形成一种形式则称为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有剪纸艺术、塑雕艺术、皮影与民间绘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所以民间艺术历史也是很长久的。民间艺术通常表现和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因此倘若一件作品通过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则它的精神境界就就会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民间艺术的发展本就承载着历史的发展,体现着民族文化深层次的东西并且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这就为其他艺术的表现多样性创造了机会与灵感。

二、民间艺术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陶瓷艺术既是生活之所需,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用品,生活特征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因此陶瓷艺术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民间艺术在色彩、图案和蕴藏的寓意等方面,都是陶瓷艺术创作的丰富供给。

(一)色彩上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民间艺术的色彩可以说是五彩斑斓,而陶瓷艺术创作特点表现的主要方法是陶瓷色彩的冲撞。所以陶瓷艺术对色彩的应用主要取决于民间艺术对色彩的“感悟”。色彩的感知是多方面的,无论从是表面的感官还是内心深处的感悟,都是可以从色彩中体会出来,比如蓝色给人静谧的感觉、红色给人喜庆的感觉、紫色给人神秘的感觉等等,所以民间色彩为陶瓷艺术的色彩提供了表达语言支撑。

民间艺术的色彩又是对民间观念的一种表现,因此在传统的中国观念中色彩呈现的不仅仅是景象之美,还是人民群众的内心观念的一种形式,所以民间艺术的色彩又可以体现出强烈和质朴的情感。而陶瓷艺术情感观念的表现也是通过色彩的使用,最终达到“以色达意”的效果,与观赏者产生内心深处的碰撞。

(二)民间艺术图案的表达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民间艺术是从生活中走来,因此民间艺术对形象的塑造是生动活泼和丰富多样的,并且每一形象的塑造都是与艺术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在民间艺术中图案的采用都是具有一定深层含义的,比如说貔貅的描绘是象征着财源滚滚,每一种形象都有独特的表现含义。而陶瓷艺术对形象的塑造就是借用民间艺术对形象的塑造方式,把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植入在陶瓷上面,从而使陶瓷在雕花和打磨中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具备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质。

三、民间艺术对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

民间艺术是本土文化最鲜明的代表,尤其是在当代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开始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越来越回归本土文化,所以说民间艺术促进着陶瓷艺术的发展,又补充了陶瓷在发展中的空白处,使民间的艺术形式与陶瓷的设计紧密地结合,紧密的结合表现在创作思维、风格语言等多方面的结合。

陶瓷艺术从传统民间艺术中走来,使人们有意识地去挖掘它独特传统的品质。无论是在传统的陶瓷艺术还是在现代的陶瓷艺术中,都缺少不了民间艺术的影响,现代的陶瓷艺术是在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加上民间艺术的具体形式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未来陶瓷艺术的发展中,民间艺术将为其提供创作的灵感,是陶瓷艺术的指向针。

四、总结

五千年的民间艺术史所体现的丰富文化积淀,是我们的丰富遗产,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的陶瓷艺术,取决于如何看待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民间艺术是艺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的淳朴和纯真的感情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们。所以在任何形式的艺术中我们都可以看见民间艺术的存在,当然陶瓷艺术也在其中。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陶瓷艺术可以完成对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媛媛.中国传统剪纸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艺苑,2012,(01).

[2]吴维娜.浅谈日用陶瓷美术设计的主导思想[J].卷宗,2013,(10).

[3]高娜.民间艺术元素对现代陶艺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3篇

书法艺术由古及今绵亘发展, 是一门非常成熟的独立艺术, 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很早以前即为陶瓷艺术所引入与运用, 在陶瓷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工艺性和装饰性的影响, 陶瓷艺术中的书法运用形式与其他书法表现具有显著区别, 它使陶瓷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以一种鲜明而独有的审美特征既在陶瓷艺术园地也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

1、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运用的源流概谈

早在原始社会, 在陶器中即已出现陶文表现, 这可以看做是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运用的最早发端, 其后在各代陶器中均有表现, 但其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则兴起于唐代。唐代长沙窑工们创造性地在瓷器上以高温色料书写具有浓郁民间文化特色的诗歌, 以诗书结合的形式在瓷器上酣畅淋漓地表现着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 以磁州窑为代表的民间瓷窑继承了唐代长沙窑这一传统, 并以白地黑彩的装饰形式而更具书法墨韵之美。在元代时, 陶瓷中的书法表现趋于弱化, 但亦有罕见经典, 如高安窖藏一只元青花高足杯上书写有一首诗歌, 极具名家风范。

明清时期, 书法元素逐渐摆脱了民间性质, 宫廷与文人性质的书法表现开始现身于陶瓷当中。明代时期的官窑瓷开始书写年号, 以中规中矩的宫廷馆阁体书写, 使得宫廷书法进入到陶瓷艺术。特别是清代, 宫廷书法在陶瓷艺术中变得颇为风行, 清康熙时期出现了写有大量文字的青花书法笔筒作品, 书写有《圣主得贤臣颂》 (如图1) 、《出师表》、《兰亭集序》等整段诗文作品, 字迹工整端庄、方正遒劲, 因康熙帝喜爱董其昌书法, 故有浓厚的董书韵味。清乾隆时期, 宫廷书法在瓷艺中运用更为广泛, 大量乾隆帝御制诗被书写于各种官窑瓷器上, 由于乾隆帝对赵孟頫书风之偏好而具有鲜明的赵书风格, 秀美清润、严谨细致。

晚明时期, 文人性质的书法表现开始在陶瓷艺术中大行其道, 突出地表现在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当中。当时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到紫砂陶壶的制作当中, 与良匠雅工合作, 将书法刻于壶身, 使紫砂壶具有非常浓郁的文人气质, 也将书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地位推向高峰, 甚至有“壶随字贵, 字随壶传”之说。而在同时期的青花瓷中, 颇具文人风范的书法亦开始流行。清代民窑中, 文人书法亦多有表现, 特别是晚清时期, 一部分文人参与到浅绛彩瓷画制作当中, 在瓷画上题写大段诗文, 书与画同辉, 颇具特色。这些陶瓷艺术中的文人书法表现挥洒灵动、自由飘逸, 与陶瓷艺术中拘谨僵化的宫廷书法表现在审美趣味上迥然有异。民国时期的新粉彩名家具有较高的古典文化修养, 在瓷画中亦均有精彩题诗, 与文人书法同出一辙。

当代陶瓷艺术中, 书法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并且早已不拘泥于书体本身的壁垒, 而是充分发挥着陶瓷艺术本体材料语言的特性, 尽力营造出陶瓷书法作品新的审美境界, 使之既突破了传统陶瓷书法运用形式, 也显著区别于其他书法作品。各种新材料、新技法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空间, 并在运用中创造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形式, 使其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形式

纵观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演变历史, 其运用形式非常丰富, 随时代而不断发展, 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审美趣味的变化, 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 书法元素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大致来说, 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运用形式。

首先是直接运用形式。这种形式就是陶瓷艺术家运用彩绘颜料或刻刀将书法艺术直接移植到陶瓷中, 书法本体不进行任何其他修饰与变化, 而是尽显陶瓷书法家的精湛书法功底, 与其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性上并无本质区别。如图2即是一件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直接运用的范例。作品将《陋室铭》诗词运用釉上艳黑颜料, 以飘逸刚劲的行书笔法书写于瓷板上, 其书写体例、结构笔法等完全依照书法作品的要求, 和纸上书法在外观视觉上保持一致。当然, 由于工艺材质的不同, 其书法表现仍会产生显著的视觉差异, 如运用彩绘颜料进行书写的陶瓷书法作品, 青花书法作品使人产生深沉肃穆之感, 釉上彩书法作品则显明快清丽, 而以刻划技法创作的陶瓷书法作品, 也会因刀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如半刀泥刻划书法与刻瓷书法在艺术性上即有较大区别。这类直接运用的形式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创作者具有较强的书法功底, 同时兼备对陶瓷工艺的把握。

其次是抽象肌理形式。这类形式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任由陶瓷艺术家即兴创作, 追求的是一种随机性和偶然性, 并不刻意在书法上达到艺术高境, 而是借助陶瓷工艺材料在色泽、质感、纹路等各种肌理上的特点生发出一种抽象美感, 以创作者主观性的情感表达来激起观者的共鸣。如图3所示, 作品以瑰丽多彩的高温颜色釉为地, 以具有强烈肌理感的釉料书法“精气神”三个大字, 颇具陶瓷材料特有的工艺美感, 产生一种令人震憾的视觉效果。这类作品具有强烈的突破传统的现代精神, 其目的不在于书法本身, 而是以书法为元素, 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多变化创造抽象形式, 为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伸展空间。这类形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注重情感的表达, 笔法纵横, 自成一体, 任由釉彩飞动融合, 具有强烈的动感;另一类则注重材料的表达, 在潜心探索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和利用材料的肌理特性, 产生一种不清晰的朦胧美感, 包含有一定的设计元素。

最后是图案装饰形式。这类形式是陶瓷艺术家将书法元素作为一种图案装饰元素的一部分, 通过事先精心巧妙的安排, 以书法为核心, 使书法与其他装饰元素一起, 共同构筑成一件完整的陶瓷艺术作品。如在明代时即有缠枝花围绕吉祥词语的青花瓷, 共同组成吉祥寓意。而在当代, 陶瓷艺术家采取的方式更加丰富而多样, 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与个性化的形式, 书法的秩序性被完全打破, 充满了艺术家新颖的创意设计。如图4即是一件颇具创意的陶瓷书法作品。该件瓷板作品将“香远溢清”四字以非常别致的手法排布, 极具创新意味。这类形式主要注重的是作品的装饰性效果, 同时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而对书法本体艺术水平的要求则大为淡化, 从而为更广大的陶瓷艺术家参与到将书法元素运用于陶瓷艺术中创造了有利条件。

3、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既发挥着具象的形式之美, 又有抽象的意趣之美, 是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审美方面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表现性特征。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性特征体现在各个方面, 从艺术表现性来看, 其表现出中国独特的各种书法美感, 篆书的古朴、隶书的端庄、楷书的雄浑、行书与草书的飘逸等, 各具审美特性;从工艺表现性来看, 其表现出各种彩绘、色釉、刻划以及其他各种陶瓷装饰类型的工艺美感。

第二是民族性特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已经成为极具传统审美特征的文化符号, 有着广泛的民族审美基础, 陶瓷艺术家将其运用于陶瓷艺术中可以使作品产生一望可知的民族审美感受。艺术家无论运用何种形式, 中国书法独有的东方意象审美仍是作品不可失却的审美核心。

第三是创新性特征。陶瓷工艺材料和器型的复杂丰富性, 既加大了陶瓷艺术家运用书法元素的难度, 但同时又为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陶瓷艺术家可以利用与引进不断变革与进步的新材料、新工艺, 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新意和现代感的陶瓷书法作品。而西方不断涌入的各种现代艺术理念与创作技法也为陶瓷艺术家在运用书法元素时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一些陶瓷艺术家将书法融入到现代陶艺的创作当中, 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审美视觉效果。

第四是独立性特征。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是无法采取笔、墨、纸、砚的常规方式的, 材料上的区别决定了从一开始, 创作者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法来寻求在陶瓷载体中表现书法, 而其所产生的审美感觉显然也就不相同, 存在着一定的变异, 而随着创新手法的不断涌现, 其审美变异还在随时代而不断深化, 从而使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日益形成独立的艺术体系。

第五是趣味性特征。作为工艺美术的陶瓷艺术, 可以采取较宣纸书法灵活得多的形式进行创作, 使创作成为一种颇具趣味性的活动。陶瓷艺术家能够将各种图案纹饰穿插融入到书法当中, 并且可以根据抽象的书法语意设计适合的形体和情境, 从而形成抽象与具象融合的奇妙画面, 妙趣横生。

最后是适型性特征。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远较其在宣纸上的表现要复杂得多, 不仅面临选择何种材料的问题, 还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立体与平面器型。陶瓷艺术家在运用书法元素时, 必须使书法适合于所承载的器型, 使之与器型融合为一体, 相得益彰, 互相映衬, 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

4、结语

作为国粹的书法与陶瓷艺术的结缘由来已久, 并形成了丰富异常的运用形式, 显现出日益独立的审美体系。在全球化不断扩展的今天, 中国陶瓷艺术的国际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而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 如何保持独立性是摆在中国陶瓷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而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说一种成功的示例, 其是书法与陶瓷艺术的完美融合, 极具民族审美特色而又能与时俱进, 当代陶瓷艺术家必将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流光溢彩。

摘要:书法元素在陶瓷艺术中运用的历史非常悠久, 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其运用形式主要有直接运用形式、抽象肌理形式和图案装饰形式等, 具有表现性、民族性、创新性、独立性、趣味性、适型性等审美特征。

关键词:书法,陶瓷艺术,运用形式,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安维.论书法与瓷艺装饰[J].中国陶瓷:2005, 41 (01) :76-78.

[2]沈文中.陶瓷书法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陶瓷:2007, 43 (04) :54-58.

[3]叶民.中国古陶瓷与书法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 (01) :65-75.

现代构成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构成 形式美法则 变化与统一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可见,爱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同时美也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会因经济地位、文化素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地域等因素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视觉的感官出发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心里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受,来自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积累,如盛开的花朵,雨后的彩虹、黄昏的夕阳等等,可见共识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这也是所有的艺术形式必须遵循的法则,无论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等等,其艺术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自由运用和创造。比如现在风行的“人造美女”。整型医生所依据的比例,就是符合大众心理对人五官相貌美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简称“构成”,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核心和基础。点、线、面、材料、色彩、结构、肌理等这些构成知识,为设计提供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但是手法太过于繁多,往往会令人无从下手,甚至表现过火,这时,就有必要应用适当的方法和规律来控制画面。因此从构成和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形式美法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更好的运用它。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规律、总法则。变化是指将两个以上不同事物放置在一起,所体现的差别和对比,美术形式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方向、黑白、明暗、色调、疏密、虚实、开合等,都可以形成对比。统一就是和谐,是指不同的或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致或具有一致趋势的感觉,是指在差异中求取一致性和共通性,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如:由点构成的画面中,可通过点的大小、虚实、疏密排列使画面富于变化,但又同时以点的方式构成整个画面中;还有平面构成中重复、渐变和特异等也都是变化与统一在构成形式上的应用。

变化与统一是同一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布鲁诺认为,整个宇宙的美就在于它的多样统一。他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部分构成的,就不能是美的了,因为美感体现于各种不同部分的结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找变化。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都是达到画面平衡的方式。对称是以静感为主导的平衡,指以对称轴线为表现,中心线左右或上下的形态呈现出同形、同量的,完全对应重合的对称形式。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古人所制造的粗糙石器,其形状大体上就是对称的。这说明,人类初期就已经发现对称的美并把这种原理带到生活当中。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许多形态都是对称的,如叶子、五官、汽车、羽毛等。对称所构成的形态关系,有利于表现庄重、稳定、严肃、严格、成熟、安静等视觉意境。但处理不好也能显现出一种处于极端平衡状态中的保守、拘谨、刻板意味。

反之,均衡则是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保持以心理感受为依据的知觉平衡。平衡的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特征,呈现变化丰富的动态美。就好比我国的杠称原理,画面中形态、面积、色彩不一定相等,但是每个元素的位置和彼此对比的关系,决定了它们在整个画面中的力量互相牵制达到平衡。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均衡比对称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和形式,更容易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其实就是变化统一的具体体现。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等图案构成因素的差异。如形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质感的干湿、空间的远近、排列的疏密等都会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其变化规律,能丰富设计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但是过强的对比会给画面带来混乱,这就势必要采取某种调和的手法使不同的形式统一起来,使其协调。如在色彩构成中,当一个画面形态、色彩变化太多时,可以通过统一的色调进行调和。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借用的是音乐中的概念。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节奏与韵律是所有艺术最基本的力量所在”。节奏指各因素持续的、有秩序的、重复的律动形式。日常生活中,节奏形式普遍存在。如人的呼吸、心跳,时钟的滴答声、叶的轮生、四季的交替更迭以及潮汐的涨退等,无一不体现出节奏的美感。节奏能给人一种平稳、持久、规律、单纯的心理感觉。视觉艺术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因此,在视觉艺术中,可以将节奏理解为一种空间的次序。在构成艺术设计中节奏常以点、线、面、及相互关系体现。不同形态、色彩、大小、空间等有条理、有规律、有反复的变化和组合搭配都能产生不同的节奏。反之,单个的、孤立的、偶然的元素,不能构成节奏。

韵律一般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产生于按一定规律而变化的节奏之中,也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如水中的涟漪,天边的流云,摆动的柳枝,起伏的沙丘,层叠的梯田等,都呈现不同的韵律美感。对应于构成设计中,韵律指各视觉元素具有明显规律性的和谐的组合,表现的象诗歌一样抑扬顿挫的优美情调和趋势。节奏与韵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节奏决定着韵律的情调和趋势,韵律是节奏的丰富和发展。在特定的情调和趋势中,节奏与韵律相统一,才能在整体中形成完美的视觉效果。在立体构成中,单个形体的累积、或疏密排列常常体现出很强的韵律感。

今天,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审美标准、设计手法也在不断发展,对美的形式法则的认识将不断深化。现代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不能孤立和片面地理解,因为一个美的设计,往往要综合利用多种法则来表现。这些法则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穿插、互相重叠、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总之对于形式美法则来说,要灵活体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在艺术设计中发挥它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敬良.现代构成艺术.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第9页.

[2]毛溪.平面构成.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第44页.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5篇

所谓民间艺术就是指在历史的发展中, 由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根据自身需要所创造出来的, 一种通过集体传承以及文化积淀不断建立起来的艺术形式。包含着很多比如:民间雕塑、皮影、民间剪纸、民间绘画。其中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民间艺术保留着“本元文化”的基本性质, 传承和发展着我国的民族文化, 其象征着我国的文化的深层含义。我国民间艺术, 所包含的种种色彩和图案特点, 为陶瓷设计行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财富。

二、民间艺术的色彩

(一) 色彩的特点

说起色彩, 它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增加陶瓷艺术品的感染力和作品冲击力。对色彩的设计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记忆、感知、情感等心理方面, 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色彩的这一作用已经慢慢成为大众的共识。色彩包含着很丰富的创造元素, 它与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是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 比如:红色就感觉比较活泼热情, 绿色就让人感觉清凉滋润, 白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洁纯净, 蓝色让人感觉静谧清新, 粉色就感觉温馨可爱, 而黑色感觉比较端庄等等。其实民间艺术中的色彩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这些, 其通过视觉效应, 会给人带来欢喜, 忧伤, 悲痛, 欢快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而且色彩带给人的感觉会根据民族、地域和文化的差别, 产生很大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认知水平的差别, 行为习惯和观念的不同。使得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人群眼里感觉是不一样的。总之, 色彩不仅仅表现着事物的本来颜色, 而更多的是具有整个民族的审美形式和精神诉求的内涵。色彩在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应用十分的广泛, 比如剪纸、年画等。在其中呈现了绚丽多彩的内容, 其中所饱含的民间艺术符号, 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其内涵远远超越了色彩本身的颜色所提供的审美功能, 为我国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提供的丰富的基础资源, 特别是陶瓷艺术行业的发展。

(二) 民间色彩在陶瓷艺术品种的体现

我国的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 因此, 色彩更是观念上的。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得民间艺术中色彩表现出了很强的审美特征和感情特征, 这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所谓观念,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被淳朴的理解为吸福纳祥, 消灾辟邪等传统的世俗目的。从而形成了民间艺术中火红喜庆的特色。很多的词语如万紫千红表现着喜庆吉祥的含义, 还有很多描述色彩的词语, 一般来说都是图个吉利, 很多的描述色彩的词汇已经成为观念上的造型语言, 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在陶瓷艺术品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可以通过陶瓷设计将本民族的观念和信仰加之其中, 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大大超出单纯色彩所能传达的信息, 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色达意”的效果。

三、民族艺术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对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和促进作用。比如:剪纸、漆器工艺、编制、绣花、彩绘等等都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 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发展。

民间艺术中有非常多的图案, 每种纹样, 每一幅画都不是单单存在着的, 其能够流传至今, 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色彩图案, 而是蕴含在其中很厚的文化气息,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中, 其不断被传承和发展, 一路上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坎坷经历, 与外部民族交流的成果。就像一本历史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其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和文化内涵还需要广大的科学工作者挖掘。在陶瓷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 设计人员通常将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图案植入其中加以利用, 以提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通过刻、划、剔、釉色等传统工艺程序, 让陶瓷艺术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感召力。这种将民族美术语言与价值实践统一起来的活动是一种装饰艺术, 是民族艺术图案的传承和创造应用, 充分体现了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精神。

所谓剪纸艺术, 其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 有着很多的表现手法, 比如:阳剪法、阴剪法、剪影法等,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些美妙的神话传说。剪纸艺术中多样的题材包罗万象, 其中很多不单单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和描绘, 而是具有很多特定的含义, 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将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设计中, 最早是出现在晚唐时期。通过两次釉色而烧制成的陶瓷制品, 呈现出有层次感的花纹, 具有剪纸的效果, 其画面有层次感, 视觉效果很好。现代艺术家们通过一些新的方法将剪纸和陶瓷结合到一起, 然后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创造出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巧妙结合了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 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思维途径。

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语言更是艺术的语言, 人们可以将感情寄托其中, 将生活中感情物化。成为劳动者和造物者通透的桥梁和纽带, 把人类的创造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民间艺术是一种和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创造方式, 可以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社会生活。民族艺术的创作和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方式也独具特色。一般来说陶瓷艺术和民间艺术史同根的, 在原始社会中陶片上的各种图案、符号, 具有标记某种意义的作用。由于民间艺术所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 其可以为陶瓷艺术品的设计提供极其丰富的养分和经验借鉴。

四、吉祥图案的寓意

所谓吉祥, 意为美好的预兆, 吉就是福善的事情, 祥就是嘉庆的象征。吉祥的图案可以使用花鸟、走兽、人物以及一些吉祥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是吉语、谚语甚至是一些神话故事为题材,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比拟、象征、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 形成“一语一图”的民族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展现人们的幸福快乐, 还可以寄托愁思, 表达对长寿的向往, 以及各种吉祥喜庆的理想。可以这样说, 吉祥在我国是一个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 同时在陶瓷艺术的设计中吉祥必须体现出来, 很多艺术家通过谐音、比拟、寓意等表现手法, 来展示现代陶瓷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现代活力特征。

所谓象征, 就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态、色彩、习性等, 使用其相似或者相近的含义。比如:鸳鸯象征着爱情, 牡丹象征着富贵, 竹子象征着君子, 莲花象征着高洁等等。谐音原本是文学中的语言表达形式, 民间通过谐音的方式表达吉祥, 比如:在结婚的时候, 会有枣, 寓意为“早生贵子”, 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通常会有鱼, 其寓意为“年年有余”, 年糕的糕与“高”谐音, 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五、结语

我国民间艺术可谓是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陶瓷艺术工作者, 通过不断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探索, 将民间美术和陶瓷艺术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而且创造性的将现代特色元素植入其中, 充分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摘要: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民间艺术, 能够涉及到人们的感情、思维、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从群众生活中产生的民间艺术, 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根基和乡土气息。其朴实而真挚的美的内涵, 物质和精神完美结合, 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古代民间所创造的图案和色彩的特点, 以及一些吉祥寓意成为陶瓷艺术用之不尽的资源。

关键词:民间艺术,思维,陶瓷艺术

参考文献

[1]万媛媛.中国传统剪纸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艺苑》, 2012 (01) .

[2]吴维娜.浅谈日用陶瓷美术设计的主导思想.《卷宗》, 2013 (10) .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6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陶瓷艺术,色彩,图案,吉祥寓意

1 民间艺术简述

民间艺术,特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由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美术形式。它是包含了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剪纸、皮影等在内的一个相当广泛的范畴。真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愿。著名画家潘鲁生曾说:“民间艺术折射出来的是民族情愫和乡土精神,在艺术创作中解读传统文化,能增加作品的文化厚度”保留着“本元文化”基本性质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象征民族文化深层的含义,它的生存方式及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使得其造型元素呈现着“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元文化和本元哲学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图案的特点、吉祥寓意、内容题材上等方面是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和丰富给养。

2 民间艺术色彩的认知

2.1 色彩的特性

色彩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是陶瓷艺术设计作品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色彩设计会起到影响人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特定的心理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色彩是含有丰富意念性的造型元素,其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如蓝色的静谧清新,绿色的清凉滋润,红色的活泼热情,白色的清洁纯净,黑色的凝重端庄等等,但色彩所传达的不止这些,它们还会给人喜庆,悲伤,欢快,忧郁等不同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则会因地域,民族和文化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认知的差异则在于文化的异质性,即色彩不仅仅表征自然物质的固有颜色,更多的是具有民族精神诉求和审美程式的意味。色彩在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饱含着民间的艺术符号,其内涵和寓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色彩审美功能,为陶瓷艺术的色彩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语言。

2.2 民间色彩在陶瓷艺术中的折射

因为中国民间艺术是观念的艺术,其色彩的应用更是观念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下,民间美术的色彩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审美特征。这种观念含义,在百姓的心中则被朴素的理解为喜庆纳福,驱邪消灾等世俗的功利目的,从而造就了民间色彩的红火喜庆。民间画诀“红梅结子,绿竹生孙”“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鲜明的表达出民间色彩语言的观念性特征,这些观念性色彩已成为识别性极强的造型语言,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因为其折射出鲜明的民族观念和识别特征,能够传达远大于颜色本身的含义和内容,从而达到“以色达意”的效果。

3 民间图案的特点及在陶瓷中的应用

民间图案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每一个纹样,每一种形象,每一幅构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即反映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生,发展与流变,同时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它就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叶小舟,可能还负载和积淀着那些尚未被认知的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种文化气息与符号象征,人们称民间图案“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意思是说民间美术图案中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民间图案特点是除了用文字来表达长寿的观念外,更多的是借象征物来表现对生命的渴求。陶瓷艺术创作者将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等传统图式中的内容或者构成形式加以借用,在陶瓷艺术中植入已塑造好了的规矩型坯体上,刻、划、剔、颜色釉是呈现民艺传统程序的操作工具,使得陶瓷艺术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雕花镂刻上都呈显出丰富的艺术感召力。这种重建语民间美术语言和价值的实践是一种倾向纯粹的装饰艺术,是一种图案化的移植与创造,体现了作者对民间美术语言的直承与定位,但不是一种简单的认同,更多的是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征。

4 陶瓷艺术中的吉祥图案及其寓意

吉祥的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易·系醉》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深化故事为题材,通过隐喻,比拟,双关,象征等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寄托人们多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中国民间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这些吉祥主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改变生存环境和征服困难的意志,可以说,吉祥是一个绵延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在陶瓷艺术设计中体现吉祥是一种必然的手法。艺术家通常以象征、谐音、寓意、比拟等民间图案的表现手法注入现代陶瓷艺术活力和文化内涵。

象征:以事物的具体形态,习性,色彩,取其相近或相似之意。如牡丹表示富贵,鸳鸯表示爱情,莲花表示高洁等待,吉祥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谐音:谐音本是文学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民间俗称“口彩”,用谐音的方式表达吉祥的象征意义,是吉祥图案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枣与“早”谐音。寓意早生贵子;糕与“高”谐音,寓意高升;石榴的“石”与“世”谐音,因此,用石榴表示“世代”,形成“世代繁荣”世代相传“世世代代”之寓意。

我们可以从姚永康的《世纪娃》中窥见一斑,在作品《世纪娃》中,作者吸收了民间艺术中“莲生贵子”等意象组合的思想,然后又予以解构和重新诠释,体现了中国鲜明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情趣。姚永康一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进入这一传统主题,挖掘出更多方面的事物,表现文化渗透、扩张的力度,及对现代陶艺文化观念借用民间艺术这一传统主题的追索。

何炳钦教授的生肖猴盘中,借用三只灵猴从大到小的摞叠,以蟠桃相衬,构成“蟠桃千千寿,吾门辈辈侯”之美好寓意。

在陆斌陶艺作品《都市系列—年年有余》中,借用的“鱼—喜喜”的组合在民间艺术中都是“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之意,但象征物已大大超过“年年有余(鱼)”内涵的本身。

当然,陶瓷艺术设计对吉祥图案谐音寓意的借鉴不能只是从形式上做图解式的套用或单纯的图形再现,更应加强对其形象的提炼,从吉祥图形及其本质中所蕴涵的情感特征来更好的诠释其艺术内涵。

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以民间艺术中寓意:以物托意来传达其美好祝愿,如松鹤表示延年益寿,蝙蝠,佛手表示幸福,又因石榴多子,故托以多子多福之意。有民谣“石榴作莲盆,金童玉女进了门”。这些在中国陶瓷艺术中,运用最多的是牡丹花图案,它寓意富贵荣华,牡丹花与不同的物体搭配有不同的寓意,同白头翁鸟搭配有富贵白头之说,寓意结婚之人“白头到老”的含意。牡丹花与花瓶一起寓意“富贵与平安”。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民间美术作为本土文化最鲜明特征一直在深深地诱惑着中国陶艺家。中国陶艺家的深层意识中也无时不刻地流露出对这种富含乡土哲学意识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眷恋,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反映出对民间美术朴原风格、意象造型符号象征特征的模仿与追索,从而找到了他们向往的质朴、敦厚的亲情与温馨、率真、洒脱的情感。

5 民间艺术形式与陶瓷艺术设计的“融合”

“民间艺术”这中语言既是生活的语言,又是艺术的语言,更是情感的语言,物化在生活造物中的情与美是劳动者与造物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所表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造物方式,直接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它不仅表现在功能与审美的一体化,还带有母体文化的性质。另外,其创作思维方式、艺术风格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可以说民间艺术与陶瓷艺术是同根同源的,我国原始社会陶片中的刻画符号,图形,推其原始作用,都是标记某种意义的图形,由于民间美术更广泛的应用,为陶瓷艺术设计的借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相互的应用和借鉴,促进了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也为陶瓷艺术开拓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6 结语

中国民间艺术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财富,而且,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艺术源自于民间,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它率真质朴的语言,雅俗共赏的特性感动着我们。正因为此,陶瓷艺术创作者不断探索民间美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的涵化整合,使陶瓷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转型为本土话语形式,把民间艺术的精神元素运用到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去以此保持陶艺创作具有民间美术形态的自主的性格,使现代陶瓷艺术做到合理的“折衷”也使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郭志华.论“福禄寿喜”民俗观念在剪纸中的体现.广西: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2007年4月

[2]梁玖.什么是民间艺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席兴利.吉祥观念与现代标志设计.河南: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26卷第6期

[4]宋梅梅.民间年画中的现代设计意识.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5]陆宇澄.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苏州大学学报

[6]赵曦.浅谈民间艺术中色彩的俗性.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7]刘忠红.试论民间美术中的审美意蕴.中州学刊,2002年7月第4期

[8]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2003年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7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陶瓷,城市景观,应用

城市雕塑的首要特点是,作品不能轻易移动位置,因为它只符合特定的环境。它不必要求去适应各种不同的位置,只是追求一种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 结合周围的空间结构、尺度比例、情调氛围、性质功能等,从而与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把作品与环境结合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形式感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应用,以蕴涵人文精神的美学风格、匠心独具的艺术设计、精工细雕的完美品质,巧妙地把景德镇工艺陶瓷与灯饰完美结合,赋予东方瑰宝全新的风貌与生命力。城市景观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时间意味及文化底蕴,即城市景观的历史感的典与雅。

通过城市景观所展现出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城市的历史及文化底蕴这些厚重的历史景观为我们回忆过去提供了一个载体,使得我们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思索着过去的历史。场既是代表城市景观“雅” 的典型案例,古罗马的文明相当一部分都凝结在大角斗场这座辉煌的建筑之中,大角斗兽场不仅是罗马城市景观的一个标志,更是象征着整个意大利文明。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古代木结构建筑——大屋顶铺陈华丽的斗拱。木构造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其结构充分造就了它的灵活性和随意性,由此创造出许多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其结构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它完全可以自由随意地充当园林景观的点缀物。不仅如此,它也可以化零为整,呈现出整体性的群体建筑景观——严整、对称、均齐,充分表现皇室宫廷建筑的整体感与韵律感。所以,它被赞誉为中华文明中文化纯正和品格高雅的典范之作。

城市中的雕塑作品。它很好地缓解了建筑物聚集而带来的那种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感觉,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城市雕塑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的永久性,它常用于记录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与历史、时代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构成了一部有形象的历史。许多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潮流的沧桑。有一些城市雕塑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切感,如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门前群像的“农林牧副鱼、工农商学兵”,他们的构思没有局限题材,也没有高诚拼奏罗列的作品,塑造出了朝气蓬勃,势不可挡的气魄和从容豪迈的形象。

对于城市景观中工厂厂区景观设计也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努力创造出一个绿色而优雅的环境这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厂区中的道路力求方便,实用。可以适当安置园林小品,设计力求在做法、造型、颜色上有新意,使其与周围的建筑、道路、 绿地相呼应,又能独立成景,使厂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陶瓷元素创作思维方式的特点城市景观美学,在表现出其形式美的同时,还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与空间的广延性。一个城市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逐渐发展与完善,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过去风格的建筑景观,也许这些城市景观相对于现在的形式会显得有些“落后”或 “陈旧”,但是它能使整个城市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

景观设计与陶瓷元素的结合方法、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人与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协调处理,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改善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的陶瓷艺术也应扮演改善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角色。

城市景观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推动当代城市艺术的创新力,着重发展现代城市景观,不仅是规划师的历史使命,更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走新路,挖掘城市文化,使城市景观艺术与城市文化相结合,让城市景观产生视觉和精神的美,让城市的历史神韵和当代风采在艺术角度中折射出来;要创新观念,把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品牌来打造,加速城市景观发展,使城市面貌与城市特色景观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要有创新,把城市景观作为发展环境来打造,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动力;要创新机制, 吸收大量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建设理念、规划理念,不断提高城市景观的文化艺术水平,使城市景观批审更加严格,投标机制更加完善,从而把城市景观打造成精品工程;要创新载体,把城市景观作为交流平台来发展,特别是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城市雕塑认识相交流,共同推进中国城市景观艺术的发展,弘扬中国特色文化,开创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艺术新的辉煌。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第8篇

关键词:形式,脸谱,珠绣,民间工艺,纤维艺术

一、纤维艺术是装饰画的形式美语言

纤维艺术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艺术世界中独树一帜, 其无与伦比的表现技巧和形式的美感, 极具视觉的冲击力、震撼力。透过鲜明、震撼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以纤维材质为媒介, 编织出艺术的光环。在艺术境界中, 独具魅力诠释出纤维艺术的创造性、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折射出纤维艺术的光彩。

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形式是在传统纺织品、染织品、编织品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它主要以各种动植物的纤维 (毛、丝、麻、棉) 或人工合成纤维 (化纤、尼龙) 、金属纤维为材料, 或直接使用各种纤维成品, 采用编织、捆绑、线缝、印染、粘贴、排列等各种制作手段创造既有平面观赏性又有立体触觉性的装饰作品。

正确地运用材质的特性和疏密等对比关系可以激发读者各种情感, 或欢乐、或宁静、或安详、或激动, 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这正是纤维艺术的魅力特点。对于人来说, 柔软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是最容易与人亲近的材料。人类对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 其柔软性、温暖性等, 能在视觉、触觉、情感上弥补硬性材料的缺陷与不足。

现代纤维艺术从单一对平面图形的追求中摆脱出来, 注重于表现材质本身的美。纤维材料的自然形态、丰富的肌理、不同纤维材料之间刚与柔、直与曲、杂与纯、明与暗、轻与重的对比, 正是纤维艺术独特而又丰富的形式美语言。

现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环境、室内墙壁、美术馆和画廊的现代纤维艺术品已不是人们听到纤维艺术时通常想到的“纺织品”“地毯”那么简单了。它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充满生命力的面貌传达着历史的古韵、新时代的气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传统纤维编织工艺和纤维手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现代纤维艺术由继承、开发、复兴开始, 不断地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现代艺术。这使得纤维艺术在形式、内容、技法、材料、表现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纤维艺术是形式绽放出的绚丽花朵

纤维艺术在形式感上强调变化, 讲究动感, 注重对比, 追求特异效果。以求引人注目, 具有视觉刺激和视觉冲击力。这些装饰形式在生活中扮演的是利用自身的形式变化展现独具魅力的角色。

而将传统脸谱艺术与传统珠绣工艺结合, 形成新的艺术创作手法是一个新的尝试。利用纤维艺术将传统民间工艺的脸谱和珠绣联系起来, 不仅产生柔美与刚强相对立的视觉触感又使得装饰画打破单一、呆板的效果, 因此也可称作触摸刚强的温柔。以下我们来看看两者是如何溶入到一起的。

三、脸谱是个性与共性统一的神韵精华

艺术作品中的一般人物形式, 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和概括化相统一的特点。据专家考证:脸谱的发明最早是中国北齐时代的著名大将兰陵王高肃, 可称为脸谱的鼻祖,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 大量发展脸谱。而我国古老戏剧剧种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脸谱形式, 各有风姿。孽乳为汉、唐的代面, 发展为宋、元的涂面, 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四、珠绣是高雅魅惑勾人眼

珠绣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风行的手工加工技术。据了解, 我国开始从事珠绣加工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

清代后期, 各地都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技艺特色的民间珠绣工艺。但长期以来, 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对各地出现的民间珠绣工艺极少关注, 更谈不上记录和评价。珠绣基本上处于与日常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普通“手艺”的地位。但正是这种生活的艺术, 才使得民间珠绣一代代自发地保留了下来, 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艺术中最精彩、最形象、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类。珠绣靠珠子、亮片的闪光色彩显示较强的表现力, 光彩夺目是它的一大特色。将珠片缀于毛针织物上, 毛料的无光更可以反衬珠子、亮片的耀眼华丽, 强烈的反差往往造成不凡的效果。

有些装饰画作品, 作者都会在已经画好的织物上, 以针引线, 以点为基础, 用点连成线, 用线形成面。根据珠型的不同, 片型颜色的差异以及珠绣疏密, 方向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层次轮廓, 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力强, 从远处观看, 利用灯光照射, 折射出颜色闪烁, 体现出作品高贵、华丽的一面。当我们发现可以利用的各种材料时, 就更加能创造具有独特材质感的作品, 就能认识到周围的世界实在是充满了具有各种表情的质感环境。我们要懂得运用材料语言来表达商品的特性及装饰或包装的美感。

五、民间工艺美术是纤维艺术的摇篮

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 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 民间工艺美术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制作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实用物品。民间美术的传承性和群体性很强。在当今机器生产的另一面, 软材料的柔和温暖使人有着一种心灵的慰藉。纤维艺术的执着追求者用他们的手、他们的心编织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粗糙却有生命的朴实, 简单却有自然的气息, 柔软却洋溢着人性的温暖。他们醉心于其中……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第9篇

关键词:装饰图案陶瓷装饰图案纹样运用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00-02

从彩陶文化至今,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一般是以花纸或手绘两种装饰形式出现。手绘形式我们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花纸形式是随着印刷技术地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地运用,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今天随着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不断发展,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也在不断更新,发挥它承前启后、丰富多彩的作用。

装饰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取材上它包涵了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和几何图案等:从组织形式上它可以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装饰图案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连接着绘画基础与专业设计,长期以来,在基础教学中占据之重要地位,同时学习装饰图案历来是陶瓷设计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因此从课程的设置及安排也可以体现装饰图案是陶瓷装饰的基础,它可以运用于陶瓷装饰艺术的创作之中。装饰图案的设计不仅仅是点线面、图形、色彩的组合,它的主题和内容决定了图案的气韵和文化内涵。它是一种艺术创造,也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和气质。传统图案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发展演变,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纹样形式与装饰风格,借鉴传统图案有效地运用到陶瓷装饰艺术中,是传统图案教学的一个目的。

陶瓷装饰的种类、手法包含非常广泛。装饰种类包括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和综合装饰;从装饰形式来看,一般情况下可分成手绘形式及贴花形式。装饰图案设计在现代陶瓷装饰中通常是运用于陶瓷花纸设计中,也就是以贴花形式出现在陶瓷装饰中。但装饰图案也可以用手绘的形式运用在陶瓷装饰的形式上。陶瓷装饰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性艺术品创作,它的装饰设计是在陶瓷器物的立体形体上完成的,因此必须服从陶瓷器物的形状和部位对装饰图案的题材、形式的特殊要求,符合从任何~个角度对其立体形态的陶瓷器物及附属的装饰纹样进行审视。使之达到合二为一的完美性,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陶瓷装饰艺术。陶瓷装饰艺术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装饰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与经济发展中,陶瓷装饰艺术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品是陶瓷文化传播使者。陶瓷装饰艺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

纵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装饰图案纹样的运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我们的祖先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续的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这一时期的图案以简洁、概括、充满活力为特征,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形四种,其中几何形图案的应用比较普遍。商周时期的陶瓷纹饰与同一时期的青铜器纹相似都以动物纹饰为主。宋代的陶瓷名窑荟萃,包括定窑、汝窑、钧窑、磁州窑等,它们以不同的工艺特点显示着自己的个性。宋代陶瓷的图案装饰清秀大方、十分讲究。尽管没有华丽的色彩,多为单一的色相,但制作极为精致,通常采用剔刻或单色绘制的方法,图案造型和构图完美,装饰内容以花卉为主,常见的有莲花、牡丹花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陶瓷装饰艺术到明清时期已发展到鼎盛时期,特别是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花图案以花卉为主,也有龙凤、禽鸟及其他动物、人物、风景等不同内容,极其丰富。图案造型舒展秀丽、密集紧凑,灵活而又不失条理。青花的色彩素雅、幽静,给人以清高而不失高贵。时至今日,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中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陶瓷花纸技术的出现,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陶瓷花纸是印刷技术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得以应用,它使装饰图案能更简练、更工整、更精致地表现在陶瓷装饰中。陶瓷花纸的装饰效果许多是手绘装饰所不能替代的,装饰形象完美、颜色均匀,装饰题材丰富。总之,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促进陶瓷装饰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与发展。

装饰图案的组织形式包括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及四方连续纹样。不同的装饰纹样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各有千秋,无论是工艺陶瓷、日用陶瓷、还是建筑陶瓷都能得到很好地运用。

单独纹样是图案中最简单的一种纹样,在陶瓷装饰中比较常用,因为它不受陶瓷产品外形的限制,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它可以独立完成对陶瓷产品的装饰,同时也能结合二方连续纹样对陶瓷产品进行装饰,这种结合经常运用在日用陶瓷的杯碟、碗、盘等装饰上,同时在工艺陶瓷的花瓶装饰上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结合性装饰。简单的一朵或几朵花、几片叶子的组合就组成单独纹样,同样简单的一只动物、一个人物等等。但要注意构图完整,结合要完美。

适合纹样的设计本身要求纹样一定要受外形限制,因此在陶瓷装饰上同样也要求装饰纹样必须适合产品的器型或安排在特定的开光形状内,所以在陶瓷装饰的运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陶瓷器型要选用一些圆形、方形、椭圆形、多边形、扇形、葫芦形等等,而且形状最好是扁形的,这样在构图上、彩绘上、贴花上比较方便,同时装饰纹样与产品造型的结合更能体现和谐完美。适合纹样也可以用开光形式出现在陶瓷装饰上,这样产品的造型就不是主要考虑对象,而开光的形状与产品造型的统一、和谐才是主要的。

二方连续纹样在陶瓷装饰上人们称为“花边”。在工艺陶瓷如花瓶的瓶口、瓶脚就采用二方连续纹样,日用陶瓷的杯碟、碗、盘也常用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不仅可用于辅助纹样,它同时也可以单独用于产品的装饰。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陶瓷上二方连续纹样地运用也越来越多,如墙面砖的腰线装饰、地板砖的装饰条砖等等。

四方连续纹样是满地构图形式,它的装饰风格就象花布形式一样,装饰纹样布满整个陶瓷产品,但一定要注意装饰纹样的安排要有规律性。随着科技地创新、新材料新技术地使用,工艺陶瓷的花瓶、日用陶瓷的杯碟对四方连续纹样地运用越来越多,建筑陶瓷地板砖的花纹设计也是运用四方连续纹样。印刷技术地发展、品牌形象的注重,陶瓷产品的装饰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要求陶瓷装饰图案与周围环境如:装修风格、家具、窗布、床上用品等等相协调、相统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艺术品地追求也不能同日而语。

谈陶瓷艺术中的粉彩装饰技法 第10篇

一、粉彩的特点

(一) 风格突出

1.

色彩绚丽却不失稳重, 秀丽雅致且粉润柔和。

2.

笔锋轻转又不失细腻, 画工精湛, 表现的对象栩栩如生、立体逼真。

3. 分类明确。

粉彩瓷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普通粉彩。这类粉彩瓷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为主要装饰画面, 用色较少、纹样简单, 也很少有渲染和烘托, 大多是使用印子绘制图案, 比如“万寿无疆”等。第二类, 中级粉彩。这类粉彩瓷以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为主要装饰, 以手绘为主, 相较于普通粉彩, 其色彩丰富而淡雅, 且渲染也较多。第三类, 重工粉彩。从字面就可以分析出这类粉彩瓷的画面比较复杂, 内容和构图也更丰富, 比如加入了草虫、飞禽、走兽等图案。这类粉彩的画工更加精细, 色彩以及渲染都较多, 并且加用黄金等高档颜料, 技术要求高, 只有高级技工才能制作。第四类, 特艺粉彩。制作这类粉彩瓷不仅在技艺方面的要求更高, 而且要求制作者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因此其成品往往是艺术品, 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 形式多样

1. 通景装饰。

这种装饰形式类似于中国画的长卷形式, 画面中的各个图案可以随意拉伸, 直至铺满整个器形, 通景装饰常见的图案有人物、花鸟、山水、鱼藻等。

2. 开光装饰。

开光装饰是在瓶身部分 (大的瓶颈部) 开出圆形、方形、菱形、扇形的空白堂子, 四周布满图案, 一般为洋莲、万花、龙风、扁蝠等纹样, 堂内是主要画面, 堂子一般对称开, 如前后两个大堂子, 两侧再开四个小堂子, 显得装饰丰富、充实、活跃。

3. 散点装饰。

散点装饰是一种分散而有一定间隔的装饰, 以一个形象或一组图案为一个点, 均匀分布在瓷胎上, 空白处为瓷胎, 例如“白地万花”“摘枝花”“瑞梁图”“八宝图案”“飞天人物”, 内容分类统一, 颜色、大小、间隔要搭配有致。

二、粉彩瓷绘的填色技法

(一) 粉彩打底法

这种填色方法是用广翠、玻璃白、耐火红等颜料在绘制好的某些图案上打底色, 比如, 在画好的山水画的树木、山石, 花鸟画的花朵、枝叶等部分用色料打底, 要求所填涂的颜料薄而均匀, 趋于自然, 之后再根据画面需要, 填涂其他颜料, 这种技法可以使画面和谐自然, 浑然一体。

(二) 粉彩洗染法

洗染法是指陶瓷创作者根据器形画面的需要, 使用不同的颜料来渲染和烘托出画面的层次、明暗。这种方法常常用在打好底色的花朵上或者人物的衣裙上, 用颜料将画面中这些具体的事物进行层层渲染, 使花朵、人物的衣裙等呈现出明暗变化和立体感。常用的粉彩洗染法有两种, 一是用油洗染。一般情况下, 这种洗染方法会在“玻璃白”打底基础上进行, 先用画笔蘸一些煤油在上面涂一遍, 然后用洗染笔打色料敷于画面纹饰深色部分, 再用另外一支洗染笔蘸油, 逐步将色料由深及淡洗染开来, 洗出明暗转折、阴阳向背的效果, 使花瓣和人物服饰有浓淡明暗之分。比如, 粉彩瓷上的牡丹花的花瓣及其边缘一般会使用胭脂红的颜料来着色, 而花心部分会使用较多的胭脂红颜料, 颜色较深, 从花心到花瓣逐渐变淡。二是用水洗染。这种洗染法源自于中国画中的点染法, 具体的步骤为:先用洗染笔在已经打底的部分涂一遍水, 然后用另外一支画笔蘸上颜料, 按照画面的需要进行点染, 这样就能够表现出画面浓淡的变化。

(三) 粉彩平填法

这种粉彩填色技法是指用已经调制好的透明或者不透明的色料均匀地填涂在画好的瓷器上, 这种方法要求颜色标水适中, 薄厚均匀, 不干不稀。这里的“标水适中”是指颜料与水充分融合, 稀稠调和适度。

(四) 粉彩接色法

这种填色方法常常会用两种以上的透明颜料自然低结合在一起, 填涂画面中的同一个地方, 这样能够使画面的纹饰逐渐变淡, 衔接自然。接色法常用于粉彩山水、人物、花鸟画面中的树木、山石及花鸟之花叶等处的填色。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所填涂的颜料要均匀、薄厚适宜, 尽量不留或者少留笔痕, 最好能够达到“天然去雕饰”的效果。具体做法为, 先在器型的某一个部位填涂一种颜料, 之后用另一支或者多支不同颜料的画笔在需要接色的位置轻轻地、均匀地填色, 再将特制的瓷用扫笔来回扫平, 使数种颜色之间渐变过渡, 接色时要求色与色的衔接均匀, 色相过渡自然。

(五) 粉彩罩色法

罩色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 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 就可以用罩色法, 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 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比如, 粉彩花鸟瓷画装饰中的枝叶用一层薄薄广翠打底, 然后再罩上深绿色的颜料, 这样就能使枝叶的色彩更有层次性, 也能加强其厚重感。再如, 粉彩山水瓷画装饰中山石用广翠打底, 然后罩上水绿并用雪白接色, 使山石消失在云雾中。

(六) 粉彩吹色法

粉彩吹色法源于中国画中的吹色技法, 即先在纸上滴上色水, 再用特制的吹管或直接用嘴将色吹开, 用几种色交叠, 进而产生有趣的效果。比如, 粉彩花鸟瓷画中寓意健康长寿的寿桃纹饰就可以运用吹色法展现出比较细微的深浅变化, 使画面更加精美、真实、自然。具体的操作过程为, 绘画者先在寿桃纹饰上用玻璃白打底, 然后在桃子的顶端吹洋红色的颜料, 桃子的蒂部则用苦绿色的颜料洗染, 这样就能够比较真实地还原桃子原本的面目, 能够保证整个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

当前, 工艺美术创作借助市场经济大发展这一时机, 呈现出了非常可喜的发展趋势, 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而且随着现代陶艺的出现和进步, 使陶瓷粉彩装饰技法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并且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呈现出了多种形式, 为陶艺品增添了审美价值。我们相信, 粉彩陶瓷装饰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语言, 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必将引起更多的陶瓷鉴赏者和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浅谈粉彩装饰技法[J].景德镇陶瓷, 2007 (04) .

[2]王慧玲, 崔文剑.陶瓷粉彩瓷的装饰表现与创新发展[J].景德镇陶瓷, 2010 (03) .

[3]段吉安.浅淡粉彩山水画的装饰表现技法[J]..景德镇陶瓷, 2012 (4) .

上一篇:快乐对高考下一篇:调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