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准则范文

2024-05-23

行业准则范文(精选11篇)

行业准则 第1篇

2014年5月28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了IFRS 15——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s (“源自客户合同产生的收入”) 该准则产生的背景是:原收入准则IAS 18和建造合同准则IAS11的规定过于笼统, 且两准则的应用边界不清晰, 难以应用于复杂的交易, 导致各行业收入确认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异。IASB希望通过IFRS 15减少不同行业、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法律体制下对收入确认的差异, 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按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原则, 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并于2015年6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修订后的收入准则与IFRS 15规定基本一致。

二、原收入准则下软件企业确认收入的方法

国内软件企业的业务主要有三类:软件开发与销售、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与服务, 收入确认主要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其中, 软件开发销售又分为通用软件销售和定制软件的开发销售。对于通用软件销售, 行业通行做法是比照商品销售处理, 在“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时确认收入。而对于定制软件的开发销售, 有的企业比照劳务收入确认原则, 采用完成合同法;也有企业应用建造合同准则,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在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企业中, 不同企业估计完工进度的方法也有所差别, 有的企业依据发生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估计进度, 有的企业根据项目里程碑节点估计进度, 也有企业依据工时占项目预计总工时的比重进行估计。

系统集成业务指软件企业根据客户需要, 提供系统的硬件、软件定制和后续的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等一揽子服务。对于此类业务的收入确认, 企业首先要确定各部分收入应当单独核算还是打包一并核算, 实务中不同企业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 是否单独核算取决于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当软件和硬件相互独立时, 应当使用建造合同准则打包核算;而当软件依赖于硬件平台时, 应当将硬件和软件分别核算。

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收入一般是软件企业与客户签订有明确期限的服务合同, 在服务期限内按照提供劳务取得收入的准则处理, 实务处理上争议不大。

三、新收入准则下的收入确认步骤

根据IFRS 15, 收入确认应当遵循以下5个步骤:识别合同、识别合同中的不同义务、确定交易对价、分配对价、确认收入。

(一) 识别合同。

根据IFRS 15, 合同必须满足如下特征:合同签订方均认可规定的义务且有意愿履行义务;合同必须有商业实质;合同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付款条款;销售方很有可能 (即可能性>50%) 收回交易对价。

(二) 识别合同中的不同义务。

IFRS 15强调, 一份合同中可能有多个不同的义务, 这些义务应当单独核算。一项单独的义务应当同时满足以下特征:1) 交付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单独使客户受益, 或客户很容易获取从该产品或服务中收益所需要的其它配套资源;2) 企业向客户交付商品或服务的承诺可以与合同中的其他承诺区分开来。

(三) 确定交易对价。

交易对价是指企业预计因交付产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所期望获得的对价。交易对价是可变价格时, 应当使用期望价格或最可能的价格, 只有当重大不确定性消除时, 才能确认该价格。交易对价不应当考虑融资因素, 也就是说融资利息收入不是交易对价的一部分。非现金对价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四) 分配对价。

当合同中有多项履约义务时, 企业应当给每项单独的履约义务分配一个交易对价, 分摊的依据应当是合同开始日每项义务单独履行企业将收取的对价。如果不存在单独履行的对价, IFRS 15要求企业应当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估计, 而不再像IAS 18那样允许企业使用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来确认收入。

(五) 确认收入。

企业每完成一项合同规定的义务可以确认相应的收入。企业可能是在一个时点确认收入, 也有可能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确认收入。对于在一个时点确认的收入, IFRS 15不再强调“风险报酬转移”, 而是强调“控制权”转移;对于在一段时间内履约的合同, 企业可以采取输入法 (input method) 或者 (output method) 估计收入, 输入法主要是根据已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确认收入, 而输出法主要是根据产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占预计总交付量的比重确认收入。

四、新收入准则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根据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的判断, 由于软件行业合同大量涉及捆绑交易, 且合同周期跨度长, 合同条款较为复杂, 因此, 受此次准则变革的影响较大。简单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 对定制软件开发业务收入确认的影响

首先, 在新的收入准则体系下, 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合二为一, 所有软件企业将应用统一的收入确认准则, 减少了行业内部实务处理的差异性。其次, 新收入准则明确了在“一段时间内履行义务”的业务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也就是说软件企业将不能采用完成合同法确认定制软件开发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上, 新准则未做统一规定, 软件企业仍在估计完工进度的方法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 对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确认的影响

如前所述, 在原收入准则下, 软件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单独核算硬件销售与软件开发收入;而新准则要求企业对每一项可以单独识别的义务分别核算收入。根据这一规定, 只要客户可以单独从该企业购买硬件或者定制软件, 那么企业必须对硬件销售收入和软件开发、安装收入等单独核算, 并在合同签订时基于每项服务在市场上的独立售价分配合同对价, 单独确认收入。如果没有独立售价, 新准则要求企业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估计, 并对估计方法充分披露。

(三) 对销售合同签订的影响

由于新收入确认准则要求将合同中的不同义务单独计量确认收入, 需要企业作出更多的判断, 增加了收入确认的不确定性。软件企业涉及的业务较为复杂, 一项合同通常涉及不同的履约义务, 需要分别确认收入。因此, 软件企业的应对措施之一是在合同中对不同的义务作出具体规定, 明确各项履约义务的报价, 从源头上减少收入确认的不确定因素。

(四) 对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的影响

与原准则相比, 新收入确认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在收入确认中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必须更新, 原有的信息系统如客户管理系统、企业ERP系统等应采集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财务人员作出符合准则要求的判断, 并将收入确认流程中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的部分固化到信息系统中, 减少人为判断导致的误差。此外, 新准则加强了对收入确认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强制披露的内容明显增多, 软件企业应相应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准则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IFRS15——原自客户合同的收入http://www.chinaacc.com/kuaijishiwu/zzjn/wu1412043756.shtml, /2014-12.

[2]李清阳.软件企业的收入确认[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4) .

[3]贺艳萍.服务型软件企业收入确认方法探究[J].新会计, 2016 (05) .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修订) (征求意见稿) [Z], 2015-12-07.

[5]普华永道.遇见未来——深入分析新收入确认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6]段倩.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财会学习, 2016 (03) .

[7]岳奕宏.新收入确认准则解读[J].经济师, 2015 (03) .

督导行业准则及工作职责 第2篇

行为规范

(一)坐班行为规范 上下班准则

1.遵守上班时间。因故迟到和请假的时候,必须事先通知,来不及的时候必须用电话联络。

2.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迅速踏实地进行。

3.工作中不扯闲话,不打私人电话,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私人事务。4.电话24小时保持开机,无特殊原因必须接电话。

5.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下班时,文件、文具、用纸等要整理,要收拾桌子,椅子归位。

6.考虑好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并记录在本子上。

7.下班后关好门窗,检查处理火和电等安全事宜。

工作方法

1.接受上级指示时,要深刻领会意图,虚心听别人说话。2.听取指导时,作好记录,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问。3.做事时,需按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而去安排先后顺序。4.须准时完成上司布置,完成后须向上司报告。5.善于纵向沟通及横向沟通,要沟通到位。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

2.努力愉快地工作,工作中自己思想要活跃,通过工作让自己得到锻炼成长。

3.相互理解、信任,建立同事间和睦关系,团结友爱。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懂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

5.互相帮助、相互讨论,在集体讨论中,要有勇气敢于发表意见。

(二)出差行为规范

1.出差前办理好出差手续,准备好出差的各项工具,交待好工作事宜,保证工作衔接。

2.出差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出差在外期间应保持与公司的联系,准时汇报工作情况。

4.出差归来及时向上司汇报出差工作情况并准时上交工作总结。

5.出差归来三天内报销旅差费。

二、形象规范

1.着装统一、整洁、得体.2.服装正规、整洁、完好、协调、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

3.衬衣下摆束入裤腰和裙腰内,袖口扣好,内衣不外露。

4.着西装时,打好领带,扣好领扣。上衣袋不装东西,并做到不挽袖口和裤脚。

5.鞋、袜保持干净、卫生,鞋面洁净,在工作场所不打赤脚,不穿拖鞋,不穿短裤。

6仪容 自然、大方、端庄

7头发梳理整齐,不染彩色头发,不戴夸张的饰物。

8男士修饰得当,头发长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嘴上不留胡须。

9女士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

10颜面和手臂保持清洁,不留长指甲,不染彩色指甲。

11保持口腔清洁,工作前忌食葱、蒜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

12举止、文雅、礼貌、精神。

工作职责

(一)市场督导的概念

市场督导就是对终端卖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及引导,也就是代理商的顾问。

(二)市场督导的作用

行业准则 第3篇

尽管我国C2C仅占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2.3%,尽管C2C的服务商多年来不能盈利,它还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互联网领域的重磅企业加盟。

在这块“一亩三分田”上,先后涌现出易趣、一拍、淘宝网、拍拍网、123拍和百度“有啊”等电子商务市场的强手。他们各有千秋,而又盛极一时。随着一拍的并入淘宝网,123拍位于珠三角腹地,并未进入主流的市场竞争,C2C的“四国格局”正式成形,演绎着热闹非凡的“四国大战”。

10月28日,百度C2C网络交易平台“有啊”beta版高调上线。

至此,C2C电子商务市场从淘宝网、拍拍网和易趣的“三国鼎立”过度到“四国大战”的格局。

高手过招,胜负只在一招一势。

eBay中国通过“eBay谷歌”的合作模式,一度在我国一家独大,而马云一招“免费模式”就成功地将eBay中国掀翻,使淘宝网占据我国C2C市场70%以上的份额。10月30日,百度有关负责人放言:“有啊”三年内必超淘宝,成为我国最大的个人交易网上平台。

暂且不去考虑百度是否在有意炒作,这种从易趣到淘宝,或许以后会是百度的“轮流坐庄”状况清晰地表明,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处于脆弱和不健全的状况。

追溯易趣

纵观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易趣为C2C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看到eBay在线拍卖模式在美国的蓬勃发展,邵亦波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直接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C2C电子商务网站易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也开启了我国C2C的先河。

2002年3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公司注资3000万美元,与易趣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正是这个时期,奠定了易趣的C2C霸主地位。

当其他的互联网从业者正在经历互联网寒冬,邵亦波凭借巨额融资,有条不紊地做着C2C的市场推广,培育了大量的资源,从而占领了90%的市场份额,也成功将易趣迅速升华到巅峰。

2004年9月17日,易趣与美国eBay平台成功整合。自此,eBay易趣的用户能与来自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各国的1亿多用户进行网上跨国交易。

2005年1月13日,eBay易趣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大关,继续在国内网上拍卖市场保持遥遥领先地位。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指出,此次突破1000万,不仅对eBay易趣,而且对中国的网络交易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价值。

2006年6月6日,eBay 易趣与TOM在线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基于 WAP 技术的手机购物平台,并向其网站2000万用户提供免费的交易信息短信服务。

2006年12月,eBay与TOM在线合作,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并于2007年下半年推出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在线交易平台——易趣。

现如今,易趣凭借先入为主而聚集的资源,依然是我国C2C市场的强势服务商。然而,其一家独大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马云和他的淘宝网。

马云的C2C天下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悄然上线。

和易趣不同的是,淘宝网表现得相当低调,毕竟当时的C2C是邵亦波和易趣的天下。

2003年7月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投资1亿元开办淘宝网。

在短短的时间里,淘宝网为什么能打败易趣,坐上“第一”的宝座呢?

分析人士认为,淘宝作为我国本土服务商的代表,采取了免费竞争策略,在用户消费习惯尚不成熟的时候,对收费的易趣形成了极大的打击,从而将人气聚集到了淘宝网。

2005年4月25日,淘宝网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第一季度商品交易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稳居国内个人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一位。

这也是我国个人交易电子商务网站第一次单个季度成交量突破10亿量级。

马云认为,电子商务的C2C交易是中国电子商务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领域,对这样一个领域,免费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式。而他也曾对媒体表示:淘宝说好是要免费三年,我们就一定会免费三年,至于第四年收不收钱,我不知道。

这也恰好符合了马云“推崇免费者”的形象。

至少在现在看来,马云的“免费模式”是成功的。淘宝网占据全球C2C电子商务市场60%的市场份额、国内超过70%的份额,就足以说明。

对于淘宝网的日益坐大,易趣并没有自暴自弃。为了对抗淘宝网,从调低店铺费到今年的5月5日起终身免收包括高级店铺和超级店铺在内的店铺费,也不再收取商品登录费、店铺使用费等传统项目费用。

易趣副总裁常琳表示,终身免费只是易趣诸多产品和服务的第一步,相应其他产品服务也在紧锣密鼓地上线和完善中,例如易趣客服中心全面升级了客服系统功能。此外,易趣还上线了站内即时通信工具易趣通、购物车等新产品。

而依托于腾讯QQ超过7.417亿的庞大用户群以及3.002亿活跃用户的优势资源,拍拍网于2006年3月13日宣布正式运营,试图在潜力巨大的C2C领域分一杯羹。

尽管易趣和拍拍网各自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还是被淘宝网远远甩在了身后,没有撼动淘宝网的C2C霸主地位。百

度强势出击

百度“有啊”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包括淘宝网在内的C2C服务商的密切关注,触动了C2C电子商务市场的神经。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收购中国雅虎时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将是专业搜索加上电子商务。按照马云的说法,百度“有啊”代表了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无可厚非,淘宝网的第一劲敌就此诞生。

2008年10月8日,淘宝突然宣布,将在未来五年之内投入5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网络购物市场,而在三个月前的淘宝五周年庆典上,马云宣布的数字则为20亿人民币。三个月,增加了30亿,马云将自己超人的嗅觉和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淘宝网强大的攻势面前,百度表现得沉稳有余,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前行方向,“三年内超淘宝”就是他们的目标。

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认为,百度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一项重要优势为,百度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广告客户以及国内数量最为庞大的网站联盟,这些联盟网站将为百度进行网络购物平台推广提供便利的渠道。

而且,市场上主要C2C交易平台超过40%的流量是从百度获得的,百度将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获得发展电子商务的极大优势。

“和百度其他产品一样,百度C2C交易平台对用户而言将是商品最多、速度最快、使用最方便、运行最稳定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说。

在俞军看来,凭借百度的自身优势,百度C2C平台能快速获得用户并抢占市场份额,实现既定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百度“有啊”的加入,C2C市场的服务商自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对其寄予厚望。

TOM易趣的副总裁常琳表示,她非常期待百度C2C的面世,并期待百度C2C给目前的市场带来一些新鲜的元素。

淘宝总裁陆兆禧表示,淘宝并不害怕竞争,越是有竞争,中国电子商务的蛋糕就会变得越大。

腾讯公司副总裁、拍拍网总经理刘春宁也对媒体表示,只有真正了解网民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健康发展。因此,拍拍网欢迎同行的加入,并希望与同行伙伴共同把市场做深做大,更好地满足网民各类丰富的在线交易需求。

塑造健康的C2C

专家建言,要使电子商务市场做大做深,健康稳定地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打造行业博弈规则,实现服务商和消费者的双赢。即塑造行业准则,服务商向此准则靠拢。

而如何塑造行业准则?

这位发言人表示,这就需要C2C领域的服务商群策群力,或者其中一家通过绝对实力站出来,成为“意见领袖”,扭转“轮流坐庄”的局势。这样,服务商可以从中获取利益,而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既能顺应行业的发展,又能使多方受益。

目前,我国的C2C服务商均处于不盈利或者亏损的状况,而行业则处于发育阶段。我国C2C占零售商业的比例不到1%,而美国是4%,韩国是12%。

这种不稳定的格局意味着市场份额随时可能出现急剧变化,正如淘宝取代易趣,而淘宝有可能又被百度颠覆一样,简单的“改朝换代”,最终受害的还是整个行业和消费者。

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咨询师何潇表示,C2C市场的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服务商就能够获益,事实上,中国C2C服务商正面临来自市场竞争、产品服务及盈利模式等各方面的严峻考验。

在何瀟看来,“增值服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服务商而言,增值服务收费可以丰富自身的产品体系,为买家与卖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好的增值服务产品可以有效区分卖家群体,方便服务商对于C2C平台的管理;增值服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匮乏的危机。

而要实现“增值”,包括淘宝网和百度“有啊”在内的服务商首先要积极吸引新卖家,做好增量市场。目前,网络购物在我国的普及率为26.2%,而在美国高达67.8%。预计中国网络购物普及率到2012年将达到10000亿的市场规模。

创新信用体系也是一条不可忽略的正途。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信用欺诈、信用炒作问题是服务商聚集人气,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行业准则 第4篇

◎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动向

(一)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置疑和指责。随着危机向国际金融领域的不断扩散,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也随之传播到了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和国家中,修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银行业和金融监管界强大压力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原有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也纷纷对本国或本地区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并且采取与IASB类似的做法。在G20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上,改革会计准则被纳入到了增强金融体系的框架中,从而揭开了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大幕。可以说,会计准则的修订已超越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范畴,几乎涵盖所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会计准则。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构成了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动力,我们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也应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经济发展的高度。

2009年4月伦敦峰会上,G20领导人联合声明中呼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相关监管机构一起共同改善有关公允价值和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准则,并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在2009年年底之前,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完成以下目标:一是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易理解。二是结合可获得的更广泛的信用信息,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三是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共同合作,考虑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持有期限,来改进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四是继续大力推进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在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五是在会计准则的独立制定过程中提高审慎监管机构和新兴市场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

(二)各界对会计准则重点关注的问题

1.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估值的可靠性。

按照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金融工具按照管理意图分类后,对于交易性、可供出售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银行业纷纷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将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了次贷衍生资产巨额减计,产生了大量的账面损失,造成实体经济恶化和银行信贷违约率上升的恶性循环,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者放大了金融危机影响。他们认为,受打压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够反映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财务报告过于迅速地反映已经恶化了的财务状况,为市场提供了错误信息。

2.会计准则的亲周期性。

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原因时,金融监管机构普遍认为,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亲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波动性,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必须采取措施缓解这种亲周期性。英国金融服务局认为,当前会计准则坚持向股东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而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向金融体系中注入了系统性的亲周期性。目前,会计准则的亲周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亲周期性。

在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型方面,IFRSs采用的是引致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减值准备计提的前提必须是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项资产已经发生减值,根据减值事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进而计提减值准备。金融稳定论坛(FSF)认为会计准则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所运用的引致损失模型具有亲周期性特征,建议FASB和IASB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应考虑可能导致贷款损失的所有因素,在信用周期的前期争取确认更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充分反映信贷活动潜在的经济实质。同时,还建议重新审视BaselⅡ,降低或剔除不利于建立贷款损失准备的限制性规定。英国金融服务局在《Turner报告》中建议,在财务报告中应包括一个能预期未来潜在损失的缓冲器,如可以建立“经济周期准备金”。

二是会计估值的亲周期性。

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具有亲周期性。经济上行期,公允价值未实现收益的确认使得银行利润和资本过多增长,从而助长了信用过度扩张,同时也为更长期、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留下了隐患;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价值的下降导致银行利润和资本过度减少,从而进一步限制了银行信贷规模。FSF建议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研究建立估值储备或者其他估值调整,来有效规避估值不确定所引起的收益高估。FSF还建议信用产品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应受到严格审查,同时,简化套期会计处理,以有助于鼓励银行采用套期会计处理管理风险,减少公允价值的使用。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困难

我国财政部前不久表示,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均不作调整。原因:一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投资银行等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监管机构疏于监管。会计准则反映客观事实,公允价值计量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即使金融产品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FASB和IASB先后公布的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只是迫于压力所作的调整,而且明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财务报告已被各国广泛认可,不可能轻易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改变会计的计量属性。三是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坚持了适度谨慎原则。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财政部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和提示企业,应当慎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鉴于上述情况,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均不作调整。

我国银行业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目前,除农村信用社和资产管理公司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执行新会计准则,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银行业资产的比例达到90%。

多数金融机构尽管按要求实施了会计准则,但执行新会计准则仅停留在数据转换和报表列示层面,核算流程、经营模式、信息系统、管理理念均未发生大的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公允价值估值难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公允价值的确定,尤其是一些复杂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取得较为困难。这些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没有活跃的市场报价,需要通过模型计算或询价才能获得,而国内这方面的服务或体系尚不健全,确认这些产品的公允价值比较困难。不同类别资产的公允价值获取方式不尽相同,如一些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没有活跃的市场报价,公允价值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如何正确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尚需进一步探讨,特别对非市场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诸多争议。如何把握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估值结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新准则对套期会计的使用规定了三个严格的条件,套期有效性该如何持续评价,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很难确认。也正是基于此原因,有些银行对衍生交易做了套期保值,但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后仍显示为负值,影响了套期保值会计的的运用。

(二)减值准备计提难

新准则采取了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由于新方法对银行历史数据、管理模型以及贷款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不是像五级分类法那样按照固定的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准备的复杂程度相应提高。如,现金流入的时间、金额和担保物可变现净值难以预计,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测算尚欠客观、准确。从历史数据的合理性和可比性来讲,历史数据并不能完全体现贷款未来可能出现损失的情况。同时,由于各机构起步基础不尽相同,对历史评级和损失数据情况均可能存在不完备的情况,数据差异较大。此外,按照新准则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金额小于最低监管标准(指关注类贷款余额的2%+次级类贷款余额的25%+可疑类贷款余额的50%+损失类贷款余额的100%四项之和)问题,是否还应该继续计提,或如何计提,目前争议较大。

(三)金融工具分类难

由于目前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如何对金融工具界定与分类是机构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由于资产的分类不同,采取的计量原则差异较大,对机构的经营业绩影响也较大。按照新准则需换算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传统信贷业务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但新准则中有例外:对于金额影响不大的,可以按照名义利率进行后续计量。对此,在实际处理中较难把握差异金额。特别是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频繁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对业务核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

(四)会计核算及系统改造难

由于准则条款及应用指南过于原则,造成会计准则的运用存在过多的人为判断,从而使得许多会计处理不得不同时依赖系统和手工操作,完全依赖于系统生成财务报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核算问题。如何对信托投资公司报酬进行确认、计量,目前没有明确的会计制度,各信托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货币经纪公司应收账款是公司的主要资产,但是在报表科目里,此类资产全都概括在其他资产项下,不利于真实反映经纪公司的资产状况。目前租赁行业服务费的确认方式不统一,由此造成各家金融租赁公司损益表缺乏可比性。二是外币折算差额的调整及会计处理问题。如记账本位币变更使实收资本按即期汇率折算会出现变更后的实收资本人民币金额与验资报告上的人民币等值金额不相符的情况,可能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且与实收资本有关的合规性指标的计算,以及监管费的计算均会受到影响。三是系统改造的难度和风险较大,成本很高。长期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手工汇总计算差异金额,再通过报表层面调整,实际影响了数据整理及计算的准确性及效率,同时亦影响到新准则的实施。

(五)信息披露难

新准则带来了更详尽的披露要求,如新准则要求披露银行金融资产按未经折现的合同现金流量的剩余到期日分析等问题。信息披露的工作量加大,操作起来有较大难度。新准则未明确对委托业务的列报披露方法,如有的财务公司将委托业务以全额法反映在表内,有的财务公司将委托业务以净额法反映在表内。同时新准则实施后出现了机构内部管理协调以及信息的可利用性问题,按照新准则提供的财务报告主观因素较强,内部管理协调及信息的可利用性尚待提升。

(六)监管协调及技术支持难

新准则实施之后,税务部门不认可新旧准则差异,如公允价值、贷款损失减值等,执行新准则后的纳税调整工作烦杂,影响了银行机构实施新准则的积极性。同时,会计准则与监管口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有关统计报表口径、监管指标口径、税务口径等的调整尚未做到同步,对不同监管部门的数据报送或业务处理要求,难以确定何为最妥善的处理方式。如:贷款减值准备、非现场监管报表等尚未与新准则统一;又如机构面临如何将新准则中规定的三类金融资产划分为监管规定的两类账户问题。新准则实施中的技术支持问题,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影响了新准则的全面实施;另一方面,新准则实施工作其政策调整的力度很大,机构消化吸收相关政策内部调配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更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知识储备。

◎推进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建议

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吸收国际银行业实施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及时采取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协调措施,积极研究具有前瞻性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有效应对会计准则的亲周期性。

(一)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切实能够弥补机构的信贷风险

一是规范信用风险评估及减值模型。目前机构自行开发的信用风险评估及减值模型不具有相当的横向、纵向趋同性和可比性,而这其中会出现通过预计参数等主观因素人为操纵准备计提,进而操纵损益的情况。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交易平台。公正的专业机构或监管机构提供根据社会各行业平均损失率的数据,作为组合方式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基础,其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将更具合理性和可比性。三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监管根据机构状况差别对待。对已具备按照新准则计提贷款减值条件的,监管部门应着重监督机构使用新方法计提的准确性和充足性。对不具备条件的,建立新准则计提和贷款五级分类计提减值准备相辅相成、相互佐证的拨备机制,使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切实能够弥补机构的信贷风险。

(二)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

我国市场经济还在发展阶段,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得到。为避免银行业资产价值因市场非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异常波动,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变动处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明确具体准则政策的运用范围

一是提高实际利率法的适用性。二是在外币折算差额上,为保持实收资本的原貌,实收资本将仍按历史汇率折算至新的记账本位币,减少记账本位币变更对实收资本的影响。三是在套期保值有效性的评价上,对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多笔买入、卖出衍生工具后轧差套保的有效性的评价能进一步予以明确,推进套期保值的广泛运用。

(四)完善会计制度及系统改造工作

按照新准则要求进一步修订或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现有会计科目体系;完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建议推出信托业务采用新会计准则核算的具体方案。对核算系统不能按新准则直接生成会计报表的情况,应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措施,使系统改造在计划内完成。

(五)加大监管协调力度

缩小监管报表与新准则报表的差距,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中列示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对于信用风险系列报表,建议出台更明确的指导文件。完善所得税政策,如新准则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及实际利率法形成的计税基础差异等等,建议税务部门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协调,设立咨询平台,便于企业获得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以进行更准确地会计核算和有关新准则的执行工作。

(六)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新会计准则在银行业顺利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论文 第5篇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一个较特殊的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投资,油气行业的会计处理也具有显着的行业特征。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油气行业的会计准则规范,与国外的油气行业相比较,我国油气行业所使用的会计规范不适应油气行业的生产特点,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没有好处的。

财政部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使油气这一特殊行业有了基础准则体系,该准则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与国际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油气企业能够实现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 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准则将油气资源定义为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认为递耗资产是通过开采、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指出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如下推论,即设施和矿区权益是一种自然资源,这明显是不成立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并没有被纳入到现行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体系中,核算的只是人类劳动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然后再重新明确油气资源与递耗资产各自的含义。

2 有关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尚不明确

我国对于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类似于美国的油气准则,但是关于油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认定都和其他行业不同,不能简单地规定按资产减值准则处理。资产减值准则对特殊资产并未进行特殊考虑,企业无法直接按其规定的减值迹象判断油气资产减值与否。而且准则未详细规定井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减值问题,仅规定了矿区权益的减值问题。

3 披露要求过于简单

我国油气准则对油气资产减值的披露比较简单,仅规定披露其减值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的情况、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考虑: 另外,对油气储量的披露也比较简单,仅规定了企业应分别披露在国内和国外拥有的`油气储量的年初年末数据,对于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则没要求披露。而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而且全面,几乎涉及到了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我国油气准则披露方面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油气准则内容尚不全面

行业准则 第6篇

(一)金融资产、负债重分类带来的影响

资产负债分类的不同及分类的变更直接影响损益的计算。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以摊余成本计算,一旦该分类资产部分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结转,剩余部分的摊余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需计入资本公积,直至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发生减值时转出才能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价带来的影响

在利率和汇率波动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波动对当期损益影响也增大。比如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减计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金额,由于近期债券市场利率的下降,银行可出售类债券价值也相应下降。

(三)金融资产风险确认带来的影响

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将所有信贷资产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测算减值:单项金额重大的运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单项评估,非重大的贷款运用迁徙模型,根据风险特征划分不同资产组合进行评估。在新准则下比较优质的资产采用折现法在报表中会表现得较为有利,而质量差的资产则必须提取更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将对当年损益产生影响。

(四)金融资产减值确认带来的影响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扩大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如固定资产除按规定计提折旧外还应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五)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带来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可能给报表数据带来较大的波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较小,但可以预期,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对损益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六)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加大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强调信息的全面性,特别注重对风险的披露,包括对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披露,规定要对金融资产、负债做期限分析,判断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明确银行应当披露所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或敏感性分析及其选用的主要参数与假设,分析其对当期损益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对损益的潜在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波动性增大

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及时确认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权益,并且要求除交易性资产外其他各类金融资产均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从而使财务报告波动性增大,为分析财务运行趋势带来难度。

(二)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方法有:市价法、估价技术法等。市价法要求具备成熟的市场,存在活跃、公平的交易市场。但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其价格信息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法需要在选择和运用估值技术的过程中使用相当比例的人为判断,而使用不同的假设会产生不同的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从而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数据的可比性。

(三)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难度加大

在贷款、债券资产等业务核算中要频繁使用实际利率法。对于固定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确定实际利率相对容易,但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频繁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实际利率的计算要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

(四)商业银行的职业道德风险增加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在准备金计提、公允价值的使用等方面都赋予了商业银行较大的判断空间和自主权。损益波动的真实性或合理性上可能存在人为判断因素,增加了职业道德风险。

三、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

要组织全方位、各层次的培训工作,强化对新准则的学习,保证财会部门及相关部门员工熟悉新准则,理解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业务的实质影响,掌握新准则对业务操作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建立风险控制

要加强对银行的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核算,及时监测利率、汇率、价格等指标的影响因素,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真实反映经营风险。

(三)调整信息系统

要按照新准则要求调整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管理决策支持信息与会计报告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在对自身业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分别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环节结合具体业务内容加以明确界定,制定具体指引;建立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对于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信息收集,如有必要,建立相关计量模型;收集列报和披露方面的信息。

(四)完善协调机制

实施新准则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多,信息涉及的业务面也非常广,大部分信息需要业务部门提供,因此,需要将新准则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中,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同时要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按照财政部出台的新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从制度上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迎接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研究 第7篇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一个较特殊的领域, 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投资, 油气行业的会计处理也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油气行业的会计准则规范, 与国外的油气行业相比较, 我国油气行业所使用的会计规范不适应油气行业的生产特点, 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没有好处的。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使油气这一特殊行业有了基础准则体系, 该准则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与国际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我国油气企业能够实现“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二、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 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准则将油气资源定义为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 认为递耗资产是通过开采、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 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 同时还指出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即设施和矿区权益是一种自然资源, 这明显是不成立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并没有被纳入到现行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体系中, 核算的只是人类劳动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 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然后再重新明确油气资源与递耗资产各自的含义。

2. 有关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尚不明确

我国对于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类似于美国的油气准则, 但是关于油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认定都和其他行业不同, 不能简单地规定按资产减值准则处理。资产减值准则对特殊资产并未进行特殊考虑, 企业无法直接按其规定的减值迹象判断油气资产减值与否。而且准则未详细规定井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减值问题, 仅规定了矿区权益的减值问题。

3. 披露要求过于简单

我国油气准则对油气资产减值的披露比较简单, 仅规定披露其减值金额,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的情况、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考虑;另外, 对油气储量的披露也比较简单, 仅规定了企业应分别披露在国内和国外拥有的油气储量的年初年末数据, 对于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以及储量的价值则没要求披露。而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而且全面, 几乎涉及到了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 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对我国油气准则披露方面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油气准则内容尚不全面

我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油气会计准则, 但是在未探明矿区的评估和重新分类、勘探井和勘探参数井完钻时的会计处理、石油天然气混合产量的成本摊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成本风险的分担安排等方面, 我国的油气准则罕有或没有规定, 而这些问题恰是油气行业的重要问题。此外, 准则也未涉及石油企业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问题。

三、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1. 加强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准则的制定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准备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准则的准确性、适用性和逻辑性。在研究油气会计准则时应该发动理论界的力量, 深入研究我国石油企业的特点、所处的会计环境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从而制定出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油气会计准则。

2. 针对油气资产减值进行规定

我国应借鉴IFRS6和AASB6的做法, 对石油天然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确定做出专门规定, 而对其减值测试、确认和计量则按资产减值准则进行。

3. 完善披露处理

我国油气准则与美国油气准则在披露处理方面差距最大。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且全面, 几乎涉及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 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的油气准则在披露方面则显得较为单薄, 亟需尽快完善。

4. 增加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

随着国内各大油田产量的下降, 我国的许多石油企业纷纷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但在油气准则中, 却罕见石油企业涉外活动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因此应当改进矿区权益取得、矿区转让和交易以及披露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增加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规定, 以使我国油气会计准则更好地同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 指导和规范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英:新会计准则下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初探[J].会计师, 2008

[2]吴荷青:谈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 2009

煤炭行业应对新会计准则的一些思路 第8篇

(一) 新会计准则综述

新企业会计准则是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构建的体系, 其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会计领域, 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了规范化。与以往会计准则相比, 新会计准则吸收了诸多国外经验及国际关联, 如国际上的一些通用规则都被积极采纳, 同时又在关联方交易披露、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等方面保留了国情的特殊性, 总的来说符合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变化, 也同时在一些理念创新和业务突破了传统, 而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 煤炭行业的运营情况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煤炭行业也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煤炭行业已脱离了传统的专业经营模式, 而朝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在横向纵向各方面延伸, 形成了多条产业价值链, 为在传统资源开发企业基础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煤、电、焦、化综合开发经营, 煤、电、高能耗产业综合开发经营, 煤、煤气化综合开发经营以及煤、电、路综合开发经营等几种模式。逐步多元化投资经营的煤炭企业, 必然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 而需要考虑在会计准则下的应对策略。

(三) 新会计准则的对于煤炭行业的影晌

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的修改, 明确了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人及提供决策信息。对于目前煤炭行业来说, 企业的投资的多元化, 需要财务报告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对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2、新会计准则引人了“公允价值”动态计量模式, 对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 煤炭行业的日常运营业务因公允价值的运用而产生损益。

3、新会计准则在存货核算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大型煤炭企业最大的成本中是材料费, 也因此对煤炭行业的业绩评价有所影响。

4、新会计准则中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 也因此若煤炭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则可通过豁免债务来增加当期利润。

5、煤炭行业以往大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加真实可靠, 但也带来了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煤炭行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对煤炭行业来说, 新会计准则对煤炭行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预先确认并做计提准备的会计处理。从目前大型煤炭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 目前煤炭公司对于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执行得更为普遍, 且应收账款、存货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处理资产减值准备上, 也存在着应对新会计准则而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1、坏帐准备计提的随意性。会计准则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 才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这样就不必在每年年末再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从而减少了工作量。但是这一要求是建立在公司对减值迹象的客观判断上, 是需要根据情况准确判断, 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计提, 否则很可能产生提前或延迟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的时间, 进而操纵盈余。前部分煤炭企业在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对于年以上帐龄的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居然趋近100%, 显然是对会计准则未能真正贯彻理解而出现问题。而且由于各企业在坏账准备的计提上参差不齐, 使投资者难以判断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对企业真正经营情况难以把握。

2、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会计准则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做了更详细、具体的规定,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 由于各公司存货管理技术、存货余额、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 导致所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差异极大, 有的煤炭公司不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有的煤炭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却非常高。而在目前尚不透明、不完善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上, 企业往往又很难以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存货可变现净值, 这就使得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仍然缺乏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 各个公司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态度显然相比市场预计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有着更大的影响。

3、“资产组”引入的问题。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 主要针对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 可以组合认定为一个资产。尽管这一理念是与国际准则是接轨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 却面临着需要依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问题。因为资产组的归类标准具有一定任意性, 同一类型的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资产组分类方法, 这时会计人员对资产减值的测试和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显然目前煤炭企业的不少财务人员较难掌握和运用。

由于煤炭公司多为劳动密集型, 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执行度、程度往往滞后, 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公允价值的哪种表现形式, 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未来可收回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 多是依据实际经验进行判断。在实际调查中, 发现不少企业的财会人员对资产减值的具体的确认标准也不甚了解, 那又如何判断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会计处理业务呢。

三、新会计准则下煤炭行业的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领导的新会计准则意思, 以实施新会计准则为契机, 带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流程的再造, 努力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支撑。

2、新会计制度准则会计核算的原则性要求, 赋予煤炭企业很大的选择权, 提供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 如会计人员素质难以胜任, 则其会计判断可能有失公允, 造成会计决策的不当, 如部分会计人员的道德缺失, 则可能进一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危害较大的会计失真。因此注重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并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基本内容应成为煤炭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3、针对煤炭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性较大的问题, 这个与会计选择权未被正确运用有关, 也因此可能被滥用为盈余管理的工具。这需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和规范, 让煤炭企业计提资产准备做到有法可依。制定更加合理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比例、金额、项目变得更先进、更科学、更完美。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准则条款对煤炭行业的适应性问题, 做到特殊行业特殊对待, 这样可以有效的遏止会计信息失真和模糊处理的方法, 避免会计政策的主观意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加强信息披露。对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资产减值, 如资产减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应披露所在报表的金额和项目, 并分析造成减值亏损的原因。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应该鼓励煤炭企业自愿披露信息。同时, 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以能够有法可依。

5、按照有关规定, 煤炭企业也要做好财产清查工作, 盘店好存货, 对企业的资产做到清楚详细, 账实相符, 同时认真分析各项资产质量, 判断资产减值迹象, 合理确认减值损失金额。

6、企业要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规范业务流程, 缩短管理链条。同时要发挥审计监督的功效, 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工作。

总之, 在新的会计环境下, 煤炭行业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结合自身行业情况, 在仔细研究准则的基础上, 重新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和财务报表体系, 重新修订会计核算制度, 使得煤炭企业的经济事物和事项完全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芳.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和实施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

[2]、尚兆燕, 尚远红.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探讨[J].会计师, 2008, 77 (1) 。

论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 第9篇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后, 同年9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2007年开始在全行业统一实施新会计准则。同以往侧重于工商公司不同, 新会计准则扩展到了金融、保险、农业、石油等多个领域, 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重大飞越, 更为强调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而不再只是简单的侧重于公司损益。在其中, 专门针对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 对保险行业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今, 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实施已经有了6年时间, 并还在正继续深入的执行之中, 对我国保险行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 本文在分析新会计准则与我国保险行业现状的基础上, 就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策。

二、新会计准则最突出的变化

国家财政部所颁布的新会计准则, 共包含了39项, 其中与保险行业直接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再保险合同》对保险行业影响最大, 分析新会计准则, 可以看出同旧的会计准则之间有以下明显的变化:

(一)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计量和报告要求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要素的确认有着重大影响, 新会计准则引入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引入, 能更为标准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 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1]可以说,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为了避免公允价值被滥用操纵利润, 公允价值必须能够“可靠计量”, 主要限制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

(二) 明确了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中, 在借鉴并考虑了我国保险会计实务的基础上, 全面引入了保险风险的概念, 明确了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保险风险的保险合同的特征, 将是否承担保险风险作为判断与确定保险合同的依据。[2]要求对保险风险合同和其它风险合同进行拆分, 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这一点上, 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对保险合同的定义, 将财产损失保险、法律费用保险、寿险、养老金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内入保险合同范围, 而将投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自保等排除在了保险合同准则之外。

(三) 规定了保费收入计量方法与保险合同分类标准

根据不同种类的保险合同, 新会计准则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根据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延长期是否承担赔付责任, 将保险合同分为了非寿险保险合同与寿险保险合同, 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在保费收入计量上, 非寿险保险合同的保费收入计量, 根据规定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来确定;分期收取保费寿险合同则按照当期应收取保费确定;一次性收取保费寿险合同按一次性收取保费确定。

(四) 提出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与准备金确认和计量方法

在《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第12条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 应当对其充足性进行测试。当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时, 要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准备金充足性测试是为了真实的反应保险人赔付保险金责任, 在新会计准则下要求保险人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准备金充足性测试, 并按要求补提相关准备金。在保险合同准备金确认时点与计量方法上, 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非寿险保险事故发生时, 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 提取未决赔准备金, 计入当期损益……”

三、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

(一) 新会计准则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竞争机制

在新会计准则中采用了保险风险的概念以此判断和确定保险合同, 并明确规定对含有保险风险与其它风险的合同进行分拆处理。由于寿险合同通常含有存款成分, 因此这一规定对寿险公司带来极大影响, 但对于非寿险公司来说, 其非寿险合同主要建立在风险保费基础上, 影响相对较小。[3]相对于国外保险行业来说, 寿险产品主要从税收优惠中获利, 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在税前扣除项目、印花税、商业保险、企业年金等税收优惠等方面远远不足。在税收优惠政策不足的情况下, 使得我国保险商品种类需求弹性变化不大, 影响了我国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竞争力。

(二) 新会计准则影响了我国保险行业保险风险管理

保险行业本身就属于风险行业, 保险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保险行业受利率变化、股价变化、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极大,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标准的引入, 一旦期权与保证产品的估值发生变化, 负债调整将会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之中。因此, 保险企业必须加强保险风险管理, 制作更为详尽的风险报告, 如现金流灵敏度分析、风险集中度分析, 甚至必须通过一些业务的开展与投资战略的实施, 来减轻和回避潜在的保险风险。

(三) 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核算和费用资本化

目前, 我国保险企业的投资渠道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投资渠道上的突破一方面在于保险企业内部价值的公允性, 一方面在于保险企业整体价值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反映投资收益, 保险企业的保险资产也因此向多元化发展。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核算方面, 使得保险公司的资产价值能更为真实的反应出来。在新会计准则下, 要求对保单取得费用进行费用化处理, 不再作为递延费用计入损益的资本化, 这种费用化处理的方法能更好与国际接轨, 但由于我国保单获得成本较高, 使得我国保险企业在承保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亏损越大, 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形象, 也影响了确认收入与费用配比。

四、保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对策略

(一) 优化保险企业经营管理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保险企业财务报表带来了巨大的波动, 同时还引起了结构上的变化, 使得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与风险管理策略都必须进行转变, 以更好的应对信息披露所带来的风险。[4]尤其是保险风险与非保险的分拆, 必须更好的掌握财务再保险利润所掩藏的真实经营情况, 充分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不同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和反应的经济内容的不同, 要强化精算师报告制度, 充分考虑保险精算的假设和评估方法, 减小会计结算损益波动带来的影响。

(二) 加强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新投资组合设计

在新会计准则下, 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失当更为明显, 保险公司必须采用更多的金融套期保值措施, 而无法与金融产品进行配比的负债, 保险公司则必须考虑其它的方法来满足投资需求, 开发新的投资组合设计, 如债券组合、负债组合等, 以实现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平移, 避免出现巨大损失的情况。

五、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极为巨大, 其中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下, 我国保险行业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 资产与负债的统筹管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 仅选取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影响较大的几点进行探讨, 所谈的应对策略也仅局限于优化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与加强新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新投资组合设计两方面, 还有很多本文未能涉及到的地方, 希望能起到化龙点睛的作用, 供广大同行借鉴。

摘要:自2006年国家发布新会计准则以来, 我国保险行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已经有了6年时间, 并正在继续深入的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财务人员能力、监管以及对我国保险业本身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新会计准则, 就其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保险行业,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枫, 傅黎瑶.新会计准则对保险行业的影响[J].中国保险, 2007 (0)

[2]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Z].保监会新会计准则实施领导小组, 2006

[3]张丽娜.浅谈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实践与发展[J].金融保险, 2009 (11)

行业准则 第10篇

3勘探井与生产井的会计处理可求大同存小异

虽然油气勘探中的勘探井日后可转化为生产井, 采矿业勘探井没有其它用途, 但鉴于勘探与评价资产都是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 只需把油气勘探中建井所形成的那部分勘探与评价资产转入石油天然气资产, 即可解决勘探井和生产井转化的会计问题, 日后的折耗 (折旧) 处理都是相同的。

4维简费和安全费用取消后采矿业与油气业会计处理将进一步趋同

行业准则 第11篇

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1. 有利于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

国内主要石油开采业公司多数资产在境外上市的情况下,统一石油开采业会计准则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中石油、中海油等A股登陆问题,更重要的是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标准,有利于我国大型石油石化集团走出国门。可以看出,我国的ASBE27在内容实质上正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例如我国油气准则是就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进行规定,虽然从准则适用范围上说小于IFRS6,但从准则框架来看,ASBE27规定了油气生产上游活动的4个阶段,其可操作性却远远大于IFRS6。

2. 为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ASBE27参照国际油气行业最佳做法,引入了油气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将使石油企业在购建油气资产时充分考虑未来油气资产的处置和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融入到油气企业的生产中。同时,这一做法也保证了石油企业在未来承担义务时有足够的储备,增强了油气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3. 具体实施工作难度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从表面上看是个专业性业务工作,实际上它将影响到企业现在及未来生产经营决策、工作业务流程、会计制度设计、年度业绩考核以及经营理念更新等深层次问题。为了实施好新准则,企业需要制定新准则实施衔接方案,培训新准则,转换新准则体系下会计科目,清查资产负债情况,调整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预算和考核体系等,而且每一项工作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ASBE27内容不全面,其虽然借鉴了美国现行油气会计准则的做法,但在未探明矿区的评估和重新分类、勘探井和勘探参数井完钻时的会计处理、油气混合产量的成本摊销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以及成本风险的分担安排等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而这些问题对于油气开采企业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4. 会计信息披露不够

美国的FASB以及IASC采掘业委员会都选择或赞成“历史成本+储量价值”模式,即在披露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对油气储量价值给予补充披露。而对于储量价值的计算方法,FASB已明确了“标准计置法”。我国的ASBE27仅仅停留在对“非价值”披露的要求上,而且在储量信息的披露内容上还只是年初年末数,对于“价值”的披露在新准则中更是只字未提。这样的披露形式不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不够的。

二、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措施

1. 修订并提高我国油气准则的质量

虽然有美国油气准则体系可以借鉴,但我国油气会计的研究时间短和内容范围窄,决定了我国油气准则的不完善,例如关于减值的规定不明确、准则内容不全面、缺少石油企业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补充与修订。此外在准则的修订过程中,还必须前瞻性地考虑国际协调的可能性,IFRS6在准则范围、减值处理、披露方面有独到之处,我国在准则修订过程中应前瞻性地考虑,例如将油气准则扩展为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等,以保证与IASB的协调,以获得绝对收益和避免制度变迁成本。

2. 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ASBE27当前只规定披露其减值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的情况,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考虑;同时ABSE27没有披露油气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为此我们要求相关企业在其财务报表中指出其使用的关于企业发生的成本和资本化成本的处理方式和会计方法。同时上市油气公司还应提供相关补充信息,如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数量;油气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有关油气生产的资本化成本;矿区的取得和勘探、开发活动的成本;油气生产活动的经营成果;有关探明油气储量贴现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化计量。

3. 积极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油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努力探索审计监管新思路,制定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审计程序,及时修订各项与实行新会计准则有关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类型和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等。同时加强与石油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与信息沟通,制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各方协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惩处措施。

上一篇:现实诉求下一篇:放化疗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