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2024-06-30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精选11篇)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1篇

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原则

本着“全面、适用、经济、动态”的管理原则, 我们应该吧实验室各类设备都纳入管理体系中, 用适合实验室规模、设备数量、适用频次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法, 而且讲究节约成本, 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成本较小的有效管理方法;随着管理对象的数量增加、报废、降级、故障、维修等情况的变化, 适时的做相应调整。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验收等管理

实验室在进行设备管理时, 必须制定管理程序和相应的购置计划。各科室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验收、建档、校准、使用、标识、维护与定期检定。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论证, 分管领导负责审批。财务负责安排购置设备的资金和验收后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各科室按工作要求配置正确进行检测 (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需的抽样、测量、检测设备 (包括软件) 及标准物质, 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 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加“停用”明显标识, 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并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检测所造成的影响。

在检测活动中, 特别是现场检测, 如果使用本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租用、借用或利用客户的设备) 必须在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殊的检验设备的范围, 且保证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 并在其结果或报告中给予注明。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经培训考核后, 指定 (授权) 持证上岗。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技术资料应现行有效, 且便于相关人员取用, 并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1)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2)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惟一性标识;

3)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如果适用) ;

4) 当前的位置 (如果适用) ;

5) 制造商的说明书 (如果有) , 或指明其地点;

6)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7)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8)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适用时) ;

9) 设备的任何损害、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 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 具体标志为:

合格标志 (绿色) :

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 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的。

准用标志 (黄色) :

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 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 (即受限使用的) , 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 某些功能丧失, 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 且检定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 但检验 (检测) 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降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

停用标志 (红色) :

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 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 不是实验室不需要的废品杂物。废品杂物应予清理, 以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停用包含:

1) 仪器设备损坏者;

2) 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者;

3) 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4) 仪器设备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者;

5) 不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者。

3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应按要求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包括:检测、校准使用设备的人员、设备计量校准管理人员、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人员等。一般有一个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主持设备的验收、检定、期间核查、量值溯源等工作, 各科室有兼职设备管理员, 负责各科室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另外有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的收集、入档管理等工作。如规模较小可一人多职, 精密或大型设备需指定专人操作使用, 且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

4 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 确定需要第三方计量认证还是自检的设备

按照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结果由重要影响的仪器和关键的量或值, 应制定校准计划”。即对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值有影响的设备, 都应该校准。如温湿度表、游标卡尺、钢直尺、量筒、容量瓶、微量进样器、秒表、案秤、台秤、天平和大型仪器都应该校准。而需校准的设备和器具, 可分周期校准和一次性校准。对使用频次高的外出携带型设备, 还可一年两次校准, 而对使用过程中计量特性极稳定的设备和器具, 可以进行一次性校准, 在校准证明符合工作要求后, 就可以不再进行校准了。对于大多设备, 由于不是定量测试, 其是、测试结果不能以数值表示, 则不需要校准, 但需要列入周期检查、核查计划中。

2) 完善设备校准管理

完善《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的管理, 包括设备编号、型号、分辨力、生产厂家、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位置、管理人、校准周期、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校准机构名称等, 对本年、本季、本月哪些设备需要校准能一目了然。

设备进行周期性校准的目的是使仪器准确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的周期可以节约校准成本, 对于对外承担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实验室来说, 如果属于检定设备, 则检定周期已由检定规程规定并由检定机构写入检定证书。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2篇

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及管理

1.目的:为更好的规范GMP实验室设设备的采购及管理制度。2.范围:GMP实验室等。

3.责任人:中心主任、实验室主管、技术人员等 4.制度内容:

4.1申请、采购及验证程序

4.1.1仪器的购买申请需根据实验室需要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出并向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书面汇报。

4.1.2由实验室负责人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通过科主任批准后,上报实验室采购处统一进行购买。

4.1.3仪器采购到货后,在采购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共同陪同下由厂家到实验室进行安装。4.1.4仪器安装后由厂家工程师进行培训并通过采购人员确认后,填报仪器安装表,设备管理处和实验室各备份一份仪器维护使用档案后,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生效。重大型仪器,须由厂家安排进行安装和校正实验后,并出具相应证明后方可投入使用。4.2 建档管理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4.2.1仪器设备的一般情况:名称、制造商、型号或序号、接收日期、接收状态(全新、改装、原件调拨)、启用日期、目前放置地点、接收人员签字等。

4.2.2仪器设备的相关文件:仪器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保修卡等,有关文件(极品复印件)的文件序号、名称、保养方式,实验室使用人等。

4.2.3仪器设备的损坏、故障、修理须作如下记录:日期设备名称、设备标记号、损坏或故障的表现、损坏或故障的原因、维修人员及单位、维修的结果、记录人签名、实验室负责人签名等。

4.2.4有问题的仪器设备加贴明显的红色停用标识,标识上应有停用日期及原因;可搬动的仪器移至设备处保修,不可移动的设备原地使用布罩封存待修,直至修复校检后重新标识。4.2.5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因使用寿命,损坏,故障导致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需要时,该设备即行报废。由使用人填写报废申请,实验室负责人核实,报总经理审批后注销。4.3仪器设备实行严格的分区专用。

4.4 为保持仪器设备工作状态的稳定,应对其进行定期的、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具体见相应

甘肃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的SOP。

4.5 为使扩增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该电脑上不得使用外来存储介质,在使用本室存储介质进行资料备份时,需在报告系统电脑上预先杀毒方可使用。5.校准

5.1 移液器、流式细胞仪、离心机、CO2培养箱等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检验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并每年送计量局校准1次。设备管理人员联系省、市计量局统一校准,出具相应校报告。详细记录校准仪器的名称型号、以及校准时间、有效期和校准单位,建立统一的校准记录手册。一些测量设备(如温湿度计、温度计)可只校准一套,校准过的测量设备可作为实验室其他该种测量设备的参照。移液器也可以只校准一套(需涉及0.5 ul至1000ul范围),校准过的移液器可作为实验室其它移液器的参照。实验室具有相应的设备校准能力后,才能开展比较校准工作。校准后要做相应记录,出具相应校正报告。

5.2 一些仪器设备(包括冰箱、干式恒温器、CO2培养箱等)每天都要用校准过的温度计进行测定、记录,以确保其精确性,保证实验质量。5.3附则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设备,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合理与否,不仅对教学、科研水平有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办学实力及发展潜力。

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实验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科研必备的条件之一。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教学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直接影响到科研、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仪器设备管理的核心。因此,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更加精密、精确,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实验室作为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担负着附属医院手外科的临床实验课题,在实验实践中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随着江苏省卫生厅和南通大学加大对本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投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日趋完善,同时,加强实验室的仪器采购、维修及信息咨询等管理工作日趋重要。

一、仪器设备采购

根据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科研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使用率和科研使用率的预测和分析,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做出该仪器的先进性、适用性、效益性、可行性的评估。最后通过学校制定的招标管理办法选择合适的厂家。购买的仪器进入实验室后,设备管理科与实验室共同进行严格的验收,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性能是否合格,零配件、说明书及其他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特别在购入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尤其是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更要加强技术验收,把好仪器设备的质量关,避免重复、错误、低质量购置事故发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仪器设备不是越先进越好,对一些基础的、对仪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即可,过高配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

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我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2.建立仪器设备的资料档案

建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依据。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评价每台仪器设备的技术依据,是衡量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基础,是进行技术管理和以济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料。按照“统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就仪器设备的现有状况、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维修情况建立档案真实记录,使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科学化、完整化、制度化。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完整记录并保存下来。当有管理人员调动时,做好管理人员调动的帐、物交接手续,保证所有资料的完整性。通过仪器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推进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优势建设仪器设备管理主页,配合Web版管理系统并辅助适当网络管理,使仪器设备帐目、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供求信息和共享信息等上网。系统管理员和实验人员通过浏览器界面对本部门的所有设备数据直接参与管理,为各用户分别建立帐户并设置权限,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不同,随时可以查询本部门的设备帐目、统计表等情况。管理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统计本部门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的台件及金额并能打印出报表,还可随时输入仪器编号提交信息变动单据,取消了手工填表、建卡等手续,保证提交的信息反应设备原本信息,帐、物、卡一致。管理者保留对设备信息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输出、系统维护、数据上报等工作的权限。对仪器的基本参数设置,比如编号、名称、类别、级别、RS-232参数等,不用在每个终端PC上重复设置,都可统一放置数据库中,各终端直接调用接口,这样可以对所有实验仪器进行统一管理,有序使用。

4.加强使用过程的管理

(1)做好使用前培训工作。新仪器使用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技术操作规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模拟操作,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定期检查、保养。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咨询、定期保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技术人员定期保洁,防尘、防潮、防静电,保证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仪器设备都要涉及水、电、气(包括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等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操作培训中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项。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每次使用前后的安全检查,实验室全体成员都有责任就发现的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加强了安全管理,本实验室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仪器设备的维修

搞好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减缓仪器设备的老化速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品种、性能做好每日的维修保养工作:清除表面尘埃、保持清洁、坚固松动的螺丝和部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对仪器设备的运行中磨损和老化程度进行检查,以便于工作早期发现有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修复。仪器设备修复后必须进行登记存档,以便查阅和供下次检查参考。实行微机录入管理。

6.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测达不到要求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单》,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随后,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三、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的决定因素。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使仪器设备得到良好保养、维护、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予以表彰,提高设备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服务为中心,科学、专业地管理。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同时树立公仆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勤和专,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树立职业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中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脚踏实地地干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措施和手段,保持仪器设备最佳的技术状态,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实验室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化管理是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延长了仪器设备的寿命,节约了经费,给仪器不断更新创造了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日趋完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逐渐将实验室发展成为高标准智能型的医学科研基地。

参考文献:

[1]黄志良.实验室管理[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2]方玉禹.实验室管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3]张淑玲.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158-159.

[4]王琦,陈辉,闻星火.采取措施,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23(9):139-14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和建议 第4篇

1.1 领导要亲自挂帅, 任命一名懂仪器设

备管理知识, 内外协调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牵头, 成立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仪器设备的购买、维护、保养和报废等工作。

1.2 每季度安排一次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的

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 更新和合理配置仪器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测试对象日趋复杂, 测试范围越来越广、测试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必然越来越快。既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求, 又要考虑本单位的经济条件, 合理配置仪器设备, 确保监测仪器设备更合理、更加充分利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以监测项目和科研发展为依据, 认真填写购置计划, 组织有关人员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论证, 提出参考意见, 报办公室审批, 然后编制购置计划, 上报主管领导批准。

3 仪器设备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使用人和本室主任及时开箱清点验收和安装调试, 办公室和管理人员监督检查。

3.1. 对进口仪器设备, 合同规定由外商安装调试的, 必须在外商技术人员和商检人员在场时, 共同开箱接收。

3.2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接收, 必须

做好现场记录, 验收应以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 检查主机、附件的分类和数量, 并逐件清点核对。并仔细核查主机和所附配件的型号、编号与装箱单是否一致。

3.3 设备安装完后设备操作人员和本站监

测人员一起按标书及合同要求, 对仪器设备各项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并填写测试报告。

3.4 设备仪器合格填写《唐山市仪器设备

验收》报告和《固定资产卡片》, 并由技术室、办公室和监测使用室有关人员签字, 并存档管理。如不合格, 须立即提出书面材料, 由办公室与供方联系退、换事宜。

4 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 要有厂家或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设备使用、维修的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 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4.1 建立规范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 明确

唯一标识, 这样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价值, 而且更能反映出本单位实际管理水平。

4.2 凡属归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

机技术文件, 仪器设备说明书、样本、图纸、技术操作规程、合格证及安装调试等材料若系一式二份, 应留一份存档;只有一份的, 将原件存档, 复印件随机使用。

4.3 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 不得随意乱放, 以免丢失。

4.4 仪器设备档案由设备科负责保管, 应有

专用的柜橱, 做到完整安全, 存放有序, 查找方便, 不得随意堆放, 严防毁坏和散失。

4.5 仪器设备档案的原件一般不外借, 如因

特殊需要, 必须借用时, 应经设备科领导同意, 办理借阅手续, 借出的档案材料, 借用人要妥善保管, 不得毁坏和遗失, 按期归还, 如有损坏遗失, 由借用人负责。

5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掌握仪器的性能

培训能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 并加强管理, 实行“持证上机制”避免仪器设备的损坏。仪器设备配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层次, 应以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益为原则。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人员心须经过培训和考核, 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5.1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 对技术人

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高,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不仅要求每位技术人员有监测方面的知识, 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 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技术指标;提高技术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方面的能力。

5.2 凡属首次购入的仪器设备, 使用前务必

详细阅读说明书及有关资料, 切实掌握其结构原理、性能指标、操作程序、维护保养及有关注意事项。并制订操作规程和维护管理程序,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

5.3 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保证经

常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对新参加工作和换岗的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保证持证上岗。对开展新监测项目和接受新监测任务的人员进行适时培训, 保证他们熟练掌握所使用仪器的性能、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

5.4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按规定制订所管设备的安全及操作规程, 并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初次操作的人员上机前必须经过培训, 考核合格后发给上机证, 凭上机证上机操作, 无证人员不准擅动仪器设备。

6 建立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

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定期校验。

6.1 对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 应编写自检校准程序, 按程序步骤随时校准。

6.2 对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 每年四季度编

制下年度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报领导批准后, 采用集中送检和来单位检定的方法进行, 在周期受检两次之间至少进行一次自检。

6.3 对精密度、稳定性差的大型仪器设备要

请检定部门在线检定;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应在到货 (安装完毕) 半个月内送检或自检。

7 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必须按规定将仪器放置在专门的房间, 房间要保持通风、干燥, 建立在使用人和管理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使用监测室所制定的维护保养制度之上。

7.1 主要设备以“主动维修”为主, 有目的地

对易损部件进行改造, 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 降低维修费用, 提高使用效益, 坚决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7.2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一般低档

设备 (2万元以下) 以“故障维修”为主, 随坏随修, 保证日常工作的进行;对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以“预防维修”为主;应对设备运行作随机监测, 对故障作出科学的预测, 有计划地定期检查。建立维修卡片, 并归档管理。

7.3 当仪器设备发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必要

的措施, 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申请, 经室主任同意后报办公室, 涉及到关键技术问题时, 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 提出方案报有关领导。

7.4 仪器设备修理应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实

施, 可采用招标的形式签订协议;修复后必须经过校准或功能检测, 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并将所有材料存档保管。

8 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制度

8.1 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 由仪器设备使用

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 说明报废理由, 经室主任签字后报办公室, 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8.2 确定报废的仪器设备, 使用单位应填写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 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财务办理注销手续, 并通知使用单位。

8.3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置由办公室组成处

置领导小组,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收益。

总之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有关领导认真思考, 解决好上述问题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一定会做的更规范、更完善。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5篇

摘 要:为了提高我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实现了数据的迁移,完成了系统软硬件的全面升级。本文详细记录了数据迁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其他相似的业务系统数据迁移、跨平台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据迁移;跨平台;跨版本;Oracle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44-03

一、引言

本校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是一个基于三层结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教学、行政办公、生活后勤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等固定资产的管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运行环境为x86架构的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物理内存总数为4G,使用Oracle 10G数据库存储业务数据。近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设备管理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服务器的硬件性能已经严重落后。另外,系统架构也存在纰漏,Tomcat应用服务和Oracle 10G数据库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导致频繁产生资源竞争。以上软硬件环境影响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常出现宕机现象,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对服务器硬件升级以及对软件系统的优化是此次数据迁移的主要目的。系统优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应用和存储分离。应用系统和存储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这样既避免资源竞争,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②操作系统平台的更换。生产数据库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选择较为稳定的Linux系统作为后台操作系统。③数据库版本的升级。11G版本的Oracle数据库为DBA和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特性,并且提升了数据库的稳定性。

二、数据迁移准备工作

1.硬件服务器的规划

目前虚拟机技术在许多应用环境中取代传统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极大地节省了成本,简化了管理,维护方便。因此在迁移之前,利用虚拟机技术对硬件服务器进行规划。我们准备了四台Dell PowerEdge R910服务器,采用Raid10方式构建冗余磁盘,安装Vmware Esxi 5.5U2,使用Vcenter组成群集,提供统一管理的虚拟机服务。构建两台虚机服务器,一台作为应用服务器提供对外Web服务,另一台作为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日常业务数据,实现应用与存储的分离。应用服务器虚拟机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部署Tomcat应用服务,第一和第二块网卡连接内网Oracle数据库,开启vmotion以及管理流量选项,第三和第四块网卡提供对外的Web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虚拟机安装Oracle linux 5.10操作系统,部署Oracle 11.2.0.0版本数据库,开启vmotion功能。VSphere 5.1[1]以上版本支持无共享存储的在线迁移功能,即使主机只有LOCAL DISK,没有挂载共享存储,也可以通过vmotion的网络来迁移虚拟机,将虚拟机在ESXi主机上的“内存数据”及“本地磁盘数据”通过网络迁移至其他ESXi主机上。利用这个特性,当主机发生硬件故障或者需要升级主机硬件配置的时候,也不会对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确保业务不被中断。硬件服务器的规划如图1所示。

2.制定迁移方案

为了尽量减少停机时间,计划在2小时之内完成全部迁移工作。正因为如此,需制定详细可行的迁移方案,确保迁移成功。万一迁移失败,要能及时恢复。

(1)迁移前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迁移方式的选择。

Oracle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数据迁移的方式:EXP/IMP逻辑导入导出,数据泵,Rman备份恢复,表空间传输,高可用性dataguard、stream等。本校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作为一个业务系统,为教职工提供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如果数据迁移导致长时间停机,会严重影响用户开展日常工作。利用Oracle传输表空间(Transporting Tablespaces Between Databases)[2]的特性能够满足需求,在较短时间之内快速完成数据迁移,同时也满足跨平台(Windows到Linux)以及跨版本(Oracle10G到11G)的技术要求。

②安装数据库服务器,配置Oracle 11G数据库,编写好Rman[3]备份恢复脚本。

③提前安装配置Web应用服务器,程序指向新的Oracle数据库,并且做好测试工作。

(2)迁移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在迁移当天夜间,停止源端服务器的Web服务,设置数据库的表空间状态为只读。

②此时业务处于停止状态,然后从源数据库中导出表空间元数据,拷贝元数据和表间数据文件到目标数据库,拷贝完成之后导入表空间元数据到目标数据库中。

③最后设置目标端数据库表空间为读写。

④测试Web应用是否正常。如果出现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就进行简单的回退工作:重新更改源数据表空间的状态为读写,启动源端Web应用,恢复正常业务。

三、数据库迁移实现

1.系统字节码的确定

跨平台迁移表空间,需要查询视图V$TRANSPORTABLE_PLATFORM,确定源系统和目标系统ENDIAN_FORMAT是否一致。ENDIAN_FORMAT是系统平台的字节码,表示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顺序。运行命令如下:

Select * from V$TRANSPORTABLE_PLATFORM;

此次迁移工作中源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和目标端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 x86的ENDIAN_FORMAT都是Little,那么就省去了使用RMAN命令转换数据文件的步骤。

2.自包含检查

源数据库表空间进行自包含检查,确定需要迁移的对象是否引用其他表空间。使用数据库自带的PL/SQL包进行检查,拥有EXECUTE_CATALOG_ROLE 角色权限的用户可以运行PL/SQL包:

EXECUTE DBMS_TTS.TRANSPORT_SET_CHECK('表空间名称', TRUE);

如果发现违反条件的对象,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结果:

SELECT * FROMTRANSPORT_SET_VIOLATIONS;

如果无返回数据说明表空间是自包含的。

3.生成传输表空间数据集

用户必须拥有EXP_FULL_DATABASE角色的权限,才可以生成传输表空间数据集。以下为操作的详细步骤:

① 设置数据表空间集为只读。

SQL>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称” READ ONLY;

Tablespace altered.

② 导出源数据表空间元数据。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结构的信息,实际数据并没有导出,所以即使表空间的数据量巨大,导出也能很快完成。

SQL> HOST

$EXPDP system/password DUMPFILE=sbc.dmp DIRECTORY=sbc_dir_source

TRANSPORT_TABLESPACES = “表空间名称”。

DUMPILE定义元数据文件的名称,DIRECTORY定义了dmp文件存放的位置,在使用导入导出之前必须先定义DIRECTORY对象,并且赋予read和write权限给public。

③ 完成之后,退回到SQLPLUS命令行

$ EXIT

如果系统字节码endian不一致,此时可以使用RMAN命令来进行转换。

4.传输表空间数据集

数据文件和表空间元数据需要拷贝到目标数据库。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实现拷贝:

①Linux操作系统从远程Windows系统主机拷贝文件,可以使用SCP命令;

②使用Oracle提供的 DBMS_FILE_TRANSFER程序包,可以方便地从本地数据库和远程数据库之间传输文件;

③使用SecureCRT、FileZilla等FTP工具实现远程拷贝。

5.导入传输表空间数据集

导入操作不需要用户拥有特别的权限,直接运行如下命令:

IMPDP system/password DUMPFILE=sbc.dmp DIRECTORY=sbc_dir_target TRANSPORT_DATAFILES=/路径/数据文件名称.dbf。

DUMPFILE参数定义导入的元数据文件名称。The DIRECTORY 定义dmp文件存放位置,TRANSPORT_DATAFILES参数定义数据文件所在路径和文件名称。

命令运行成功之后,源表空间所有数据已经拷贝到目标数据库。查看导入日志是否有错误发生,同时更改表空间的状态为读写。至此,数据迁移操作全部完成。

四、数据迁移工作思考

数据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过程,它要求设计与实施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否则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一个完整和成功的数据迁移解决方案包含六个部分:①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②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③稳健可靠的流程和方法论;④交付前实验室模拟验证;⑤高效的迁移工具;⑥应急的回滚措施。任意一个条件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数据迁移不成功。[4]

本次数据迁移使用传输表空间特性实现,整个迁移过程并不繁琐。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数据迁移完成之后,应用系统某些模块发生错误,通过查找原因,发现目标表空间中存储过程、程序包、视图、触发器等都没有生成,这类对象并不是数据段的对象,都是属于SYSTEM表空间,传输表空间不能对SYSTEM表空间的对象进行迁移。因此,与字典信息有关的对象,没有数据段的对象是不会在目标端生成,需要重新做一次exp/imp row=no导入导出,重新导入导出对象结构,这样可以快速在目标端生成SYSTEM表空间的对象。

Oracle环境中,传输表空间是快速数据迁移的一种技术手段,理想情况下传输速率可以达到近似网络直传的速率。[5]相对于其他手段,传输表空间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不需要进行繁复的抽取和还原过程,并且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迁移。但是使用传输表空间特性是有限制的,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否则迁移过程中会发生问题。

①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必须使用相同的字符集(CHARACTER SET)和国家字符集(NATIONAL CHARACTER SET)。

②源数据库表空间的名称和目标数据库中的表空间名称不允许重复,如果相同,需要预先更改表空间名称。

③表空间中对象如果有引用其他对象,那么所有对象必须在同一个表空间中。如果引用对象在其他表空间,那么这些表空间需要一起迁移。

④不能移动SYS用户拥有的对象以及SYSTEM表空间中的内容。例如PL/SQL、Java 类、视图、同义词、用户、权限等。

⑤传输表空间需要系统平台的字节码(endian_format)相同。

迁移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很重要的,花费时间仔细参阅官方技术手册和官方文档还是非常值得的。

五、结束语

数据服务将成为高校信息化核心驱动力。数据无疑是最核心的驱动力。[6]数据的存储以及数据的迁移成为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降低数据迁移对系统的影响,我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使用传输表空间特性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整个应用数据的迁移,并且快速地恢复了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新的应用平台配置使用高性能的机架式服务器,采用更为稳定的Linux系统运行Oracle11G版本数据库。系统在新的运行环境下,整体性能得到增强,系统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都得到大大的提升。数据库能够处理复杂事务,使业务系统的运行更加流畅。数据迁移为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VMware.VMware vSphere 5.5 文档中心[DB/OL].http://pubs.vmware.com/vsphere-55/index.jsp.

[2]Oracle.Database Administrator's Guide 10g Release 2(10.2) B14231-02[DB/OL].http://docs.oracle.com/cd/B19306_01/server.102/b14231/toc.htm.

[3]Oracle.Database Backup and Recovery User's Guide 11g Release 2 (11.2) E10642-06[DB/OL]. http://docs.oracle.com/cd/E11882_01/backup.112/e10642/toc.htm.

[4]数据迁移助力鄂尔多斯政务智能化[DB/OL]. http://www.sxjdw.org.cn/Details.aspx?pn=22&id=2311.

[5]朱有存,杨晓蓉,罗丹,郭平彩.用传输表空间技术升级Oracle数据库[J].医疗卫生装备,2012(7):39-40.

[6]宓詠.数据服务将成为高校信息化核心驱动力[J].中国教育网络,2015(8).

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第6篇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替换, 因此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完整的材料主要是指仪器设备在申请购买、市场调研、审核批复过程形成一定的记录和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价钱都比较昂贵, 有的部门甚至提前一年做预算, 因此申请购买的相关部门要根据现在的需求撰写申购报告和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 申购报告就是写明购买此次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单位当前的发展有何作用。市场调研报告主要是写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市场价格、市场反应和市场认知度, 以及购买的风险分析和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申购报告撰写完毕后就要进行审核批复, 这就包括各级审批的文件, 而且文件里就有申购部门及各级审批部门的意见和批示, 这些都是完整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妥善保管。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价格的确很贵, 因此很多仪器设备都需要签订购买的合同和重要的协议, 有的甚至需要招标和投标, 因此招标和投标的相关文件需要妥善管理, 中标的文件更需要妥善保管, 这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仪器设备不单单有国产的, 而且有很大部分是进口的, 因此在进口仪器当中附有限代理的进口协议以及报关单等, 另外有的还需要附有采购过程的相关的商务文件、最重要的还要有发票以及其他的财务结算的凭据, 这是购买的重要的凭证, 不仅仅是档案管理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把采购单位内部仪器设备的入库形成的文件材料等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样就能有效地保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相关档案。

(二)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安装和调试, 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要形成完整的文件材料, 这些文件材料也是重要的档案, 因此要格外注意。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保存文件的主要内容, 通常为开箱验收的记录、安装调试的记录 (必须是双方进行签字认可) 、验收的报告单等。而且还包括安装调试的各个技术指标、测试数据既性能鉴定的记录等, 这些都是评定仪器参数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订购合同的重要要求, 同时也是今后维修和使用的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实验室仪器设备通常也随机配备了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保修凭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内容, 因此都需要妥善地进行保存, 这些实际上也反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是今后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更新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是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 从安装验收到正式启用、从开始启用到正常运转、从正常运转到降级报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记载和文件记录要妥善管理。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的规程及维护的计划, 并且要随机存档并有效保存, 这样也能进一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要对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仪器设备升级改造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周期的检定、校准和确认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停用或降级使用及报废审批的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总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维护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材料。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

(一) 分类组卷进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 因为它隶属于科技档案, 因此从建档到分类都要符合科技类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国家计量认证的要求。同时建档和分类要按照专业或属性进行必要地统计、精确地排列、详细地组卷和编目, 而且要根据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总目录和分类目录,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该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统一进行管理, 要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以总索引为组卷,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总索引是仪器设备档案的总体说明, 因此一定要做好。

首先, 对仪器设备建立档案, 一台一档, 进行编号并制作仪器设备档案卷内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内容。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①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卷内目录;②仪器设备名称, 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③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④仪器使用说明书;⑤历次鉴定证书或校验报告;⑥仪器设备接受/启用日期和验收报告。

其次, 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购置申请及验收登记阶段、使用维护和维修升级改造阶段以及期间核查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要根据阶段的情况、阶段的性质形成文件材料和档案组卷, 其中仪器设备收购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材料的组卷, 包括仪器申购阶段各级审批形成的文件记录、安装调试以及验收阶段形成的记录和存档, 并且要把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报告也当成组卷的重要部分。

再次, 要把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及升级改造记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卷, 也就是说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有相应的记录, 记录操作规程及维护、维修的计划。同时也要记录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各种环境条件, 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 总之只要使用、维护和维修以及升级改造都要有相应的记录, 包括每次使用仪器设备的时候开关机的时间也要有详细的记录、每次仪器故障的维修的情况也要有详细的记录, 不管什么时候产生新记录就要列入仪器设备的组卷里。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或校准记录也要独立成卷, 一般情况下,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宗卷应该根据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列出实验室强检仪器的强检目录和自校目录。

(二)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的其他重要要求。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归档除了以上分类组卷进行档案管理以外, 还要合理归档及书写保存, 这样就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及技术改造, 同时也能为仪器设备出具准确、有效和公正的测试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 凡是属于建档仪器的设备都要归档, 凡属于仪器设备的随机材料都要建档, 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维修记录、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验确认表都要每年归档一次, 仪器设备在调拨时都要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才能正式建立档案。

三、结束语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对于相关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档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各种技术要求来进行, 所以要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阶段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阶段要形成完整的材料。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也为推进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因此要认真剖析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认识到当前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并按照国家计量认证规定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进行探讨, 推进实验室仪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伟, 林少波, 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02) .

[2]赵美泽, 王立志, 杨玉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7 (07) .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7篇

1 仪器设备的购置

1.1 采购申请及审核

各检测专业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购买仪器设备时,由各专业室负责人填写《采购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数量、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并递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内容进行审核,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采购。

1.2 供应商的评审

对提供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仪器设备的供应商,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室对其进行评价,供应商评价包括以下内容:a.被提名供应商的资信能力,b.供应商的质量保证,c.价格,d.交货情况,e.服务情况。并将评价结果记录于《供应商评价表》,经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审核后,由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列为合格供应商。各专业室将评价资料交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然后用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将合格的供应商登录于《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1.3 采购的实施

设备采购人员应按《采购申请表》中填写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日期,向供应商清楚、详细地说明,并跟催采购进度,如有延期,需及时通知申购人员。

1.4 仪器设备的验收

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相关专业室对设备包装、外观是否完好,型号、部件跟说明书是否一致,是否有生产厂商出厂检验合格证等,有合同或协议的还需校对合同或协议条款,必要时要进行现场试用检验。

设备验收后,由验收人员将结果记录于《仪器设备验收报告》,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及时与供应商联系。

2 仪器设备的计量(量值溯源)

2.1 使用前计量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2.2 周期性计量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按照量值溯源关系,编制年度《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内容包括:a.计量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b.原检定证书编号、有效期;c.使用部门;d.定点检定机构名称;e.检定时间。《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在检定时间前15天,将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通知各专业室,各专业室主任做好检定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送检。

2.3 计量状态标识

对计量仪器设备计量状态进行“三色标志”管理,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计量状态,标志要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

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

准用证(黄色):用于自校验合格的设备和部分功能或量程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而其他功能或量程有不合格的多功能或多量程的设备。

2.4 期间核查

为保证实验室在用所有仪器设备在两次计量检定周期之间,保持着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对于:a.新购置的仪器设备;b.重要(关键)仪器、使用频次高,易漂移的仪器设备;c.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d.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仪器设备等,可以a.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b.采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多次重复测量;c.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方式进行期间核查,并填写《期间核查记录表》。

3 食品设备的建档

3.1 建立食品设备台帐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实验室动态的《仪器设备一览表》,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商的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购置日期、统一编号、性能状态和设备责任人等,并要定期整理。

3.2 给仪器设备统一编号

除了某些常用量具(如钢卷尺、塞尺等)以外,大多数仪器设备在出厂时,都有出厂编号,但每个厂家的编号方式不一致,有便于实验的统一管理和查找,因此应按照实验到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定对每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给出唯一性编号。仪器设备的唯一性编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可以简单的按“实验室简称+流水号”来编制等。

3.3 给仪器设备粘贴唯一性标识

实验室的食品设备有了唯一性编号后,就可以给仪器设备粘贴唯一性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商的名称、唯一性编号和设备责任人等。

3.4 收集、整理和保存仪器设备的档案

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每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制造商的名称、规格型号和唯一性编号;接收日期、启用日期;目前放置地点;接收时的状态、仪器设备验收单;使用说明书原件及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检定(验证)证书;维护的记录和计划;维修历史记录卡;仪器设备购置材料(保修卡、保养卡和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报废单等。

4 仪器设备的使用

4.1 人员培训及授权使用

实验室重要、精密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仪器设备生产厂家专业技术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并获得资格确认后,才能由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指定设备责任人、设备使用人,按操作规程使用,原则上重要、精密和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应有两个以上能独立使用。

4.2 食品设备的使用

食品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堆积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后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真实反映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仪器设备责任人应在每年初将上年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交到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处存档,并领取新的使用记录本。

仪器设备借用时,使用人员需填写《仪器设备领(借)用登记表》,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确认能正确操作方可签字借出,并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

4.3 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

设备责任人应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设备责任人、设备使用人按照计划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4.4 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定达不到要求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由专业室提出,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单》,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8篇

一、实验设备采购时进行管理

实验设备的采购是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有目的的采购, 并不是大手笔的买进一大堆器材。根据实验室实验的需要, 在进行添置基本实验器材的基础设施上, 谨慎选择需要购买的器材。

1. 实验器材设备的参数。

这是在进行选购时的硬指标——实验设备的技术参数与精度关乎到实验的最终结果。在实验中如果发生了由于实验器材导致的意外, 会造成实验失败。因此, 在进行对实验设备的采购时, 必须要求它们在质量上达到国家的相关参数, 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 选择信誉与质量过硬的厂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方可以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

选择这样的厂家不仅是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在产品出现一些问题时可以直接找到供应商, 双方进行协商, 友好解决问题, 减少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3. 在采购器材时, 注意他们的使用年限及注意事项, 做好相应的记录, 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或校准。

对于大型实验器材, 他们的保养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在购入这些仪器设备时, 要关注它们的注意事项, 派人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培训, 降低在以后的使用中对它们的损伤, 延长他们的使用寿命。有些实验器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的, 比如有的器材会带有磁性, 而一些测量用的设备对准确度的要求较高, 因此, 在摆放器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对于使用年限, 管理者必须要有明确的记录, 这对实验的准确性有重大意义。所以要对实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养护, 同时建立使用档案和手册。

二、溶剂

溶剂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比较高, 在各种实验中也比较常见。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对它们的管理与维护。不干净的溶剂或在溶剂瓶中长菌的溶剂会阻塞溶剂过滤器, 减低泵的操作性, 对实验来说会造成一些影响, 最终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想之间的误差加大或是导致实验失败。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对溶液的管理:使用无菌溶剂瓶避免溶剂长菌;用滤膜过滤溶剂去除微生物;每两天更换溶剂;避免溶剂瓶直接日照。在无菌瓶中的溶液比在普通瓶中的溶液更有质量保证, 大大减低了细菌的侵入与生长, 提高质量。在滤膜的作用下, 对溶液有危害的微生物被过滤除去,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溶液的纯度。在固定时间里更换溶剂, 是对溶剂质量的一种保证, 在做实验时减少不必要误差。日照对溶剂是大忌, 特别是一些容易挥发的溶剂, 更是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在对溶剂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到日照的问题, 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使用后的溶剂需要按照规定倒入相应的处理池中或者废液回收容器中, 不可以随便倒掉。

三、危险设备的管理

1. 放射性设备

对于这类设备, 我们需要单独进行管理。在管理时, 需要专业人员穿上具有保护的防护衣, 在确认检查无误后, 方可进入进行管理。在对这类设备进行管理时, 需要知道它们一般会在哪些地方有破损, 做好记录。检查完毕后, 退出实验室, 脱掉防护服, 进行身体检查后方可离开, 防止带走一些放射性的物质。

2. 腐蚀性设施

对于此类设施在实验室中大多以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存在并且自身的酸性或碱性浓度较高。对于管理此类设备, 需要专业人员带好手套面具及相关防护器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在进行管理期间, 不可以用肢体直接触摸此类物品, 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检查完毕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测试检测人员是否受到此类设备影响, 根据检查结果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建立管理与维护的分析档案

实验设备在进行使用时就已经开始有损坏了, 只有做好相应的管理与健全分析档案, 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些设备, 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因此, 在每次实验完成后, 清洗完实验设备, 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对设备的养护, 在日后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时也提供了方便。在建立了档案后, 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 方便日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

结语

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不仅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设备有效使用率;还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制定严格的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与维护的规章制度, 对保证实验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体现出来。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下, 人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没有测量, 就没有科学。在经过反复的实验证明后, 实验成果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作为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设备必不可少。实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因此, 我们就应该注意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本文围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进行分析。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1]夏石头, 萧浪涛, 曾可, 王少先.开放研究型专业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02) .

[2]何邦平, 陈杰, 钟如意, 刘小宇, 朱梅, 杨峰, 徐建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 (03) .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9篇

1 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制度

为了探究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制定检查和校准计划、鉴定过程控制、设备的量值溯源、设备报告和证书的审核、定期进行检修以及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这些日常管理工作较为繁琐, 容易在一些细节中出现问题, 影响了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

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指导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规章, 对仪器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主要通过明确个职位的工作责任来维护对仪器设备的申购、购置、采购、验收、入库、归档、使用、保养、维修、停用、报废等环节的工作秩序。帮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但当前很多水厂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尚不到位, 使仪器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纰漏, 对仪器设备的整体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 如何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1.1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评估采购制度

仪器设备的采购需要经过申购、购置和采购等环节, 离不开完善的评估和采购体系进行支撑。首先, 自来水厂等水质检测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提出要购买的仪器设备类型, 并递交相关的申请文件。申请中要明确购置设备的大致价格及主要的性能指标, 并尽量细化到数量、准确度等级、型号规格及供应商等细节。以确保要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水质检测的工作要求, 充分发挥其效益。其次, 在选择合适的设备时, 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 特别是对设备的供应商要有全面的评价。在采购设备时可以组织水质检测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和质量保证部门等一起对设备供应商的信誉、设备性能情况、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设备性能达标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资信能力高、质量可靠的供应商。最后, 采购的实施过程中, 设备采购部门要与水质检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实时跟踪采购进程, 以便出现延误情况时可以及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另外, 也可以选择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以增加采购行为的公平度和透明性。

2.1.2 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中的制度建设

在设备采购完成后, 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中的制度建设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仪器设备的验收、入库和归档。验收和入库时, 水质检测部门要和供应商的安装工程师共同完成。水质检测部门要完成对采购合同和仪器设备的清点, 确保每个入厂的仪器设备都是完整、无故障的。检查完成后, 要填好相关的验收报告, 以便管理层日后输入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是实验室的五大档案之一, 所以在归档时要将设备的各种报告和记录归纳到位。其内容除了验收报告外, 还要包括申购报告、评估报告和采购报告, 在日后的使用中还要逐步添加使用报告、维护报告、核查记录、校准记录等。使仪器设备的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查, 也可以用作日后相关仪器采购的参考资料。在对仪器的实际操作中, 除了操作人员要接受安装工程师的指导培训外, 还要制定全面的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在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行为的同时, 也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流动对仪器设备使用带来的影响。

2.1.3 健全仪器设备后期的维护报废制度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使用性能, 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至关重要。为此, 水质检测部门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全面维护是指厂方定期派遣专业维护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和检查。通过定期计量等方式及时发现仪器出现的问题, 排除故障。另外, 对于出现明显缺陷、计量误差较大而无法修复的设备, 要尽早停止使用, 并申请报废。科学的进行仪器的停用和报废工作能够及时清理无用资产、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但在执行报废工作时, 要严格做好技术鉴定工作, 对于还存在一定利用价值的设备要充分挖掘, 努力做到变废为宝, 最大限度挖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2.2.1 注重对管理工作员工们的培训

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起。一方面, 要提高工作员工们队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增强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 使其能够真正从思想层面重视这项工作, 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仪器设备的管理中要涉及到很多的证书和报告, 仪器设备管理者们要提高工作责任心, 对收到的证书及时进行核实, 保证证书的真实性后填写一式两份的表格, 保存到仪器设备档案中, 以便日后的查询和使用。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管理工作员工们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员工们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

2.2.2 加强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

做好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便于实现对相同类型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管理职责的明确。仪器分类时要严格遵从以下分类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创造检测条件的仪器设备, 例如空调、电脑和电炉等;第二类是可以直接得到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 例如分光光度计和色谱仪等;第三类是不能直接显示数据, 但可以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 例如空气采样器和干湿温度计等。在分类之后要为设备贴上标签, 标签不仅要注明设备的编号和购买日期, 还要标明设备的管理人, 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2.2.3 做好进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帮助所得的测量结果与国际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联系到一起的特性。水质检测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主要是通过定期检查和校准实现的。这要求实验室在制定检查和校准计划时, 要将仪器设备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进行自检和自校, 另一部分使用外部检查和校准。对于送检的设备, 在制定送检计划报告时, 要详细的列出溯源方位、期间审查时间以及校准周期等内容。通过定期检查和校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帮助仪器设备管理的责任分工, 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

2.2.4 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仪器设备

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涉及的工作环节较多, 工作量较大, 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对仪器设备的系统管理。将各种工作报告和记录保存到电脑中不仅便于日后的查询, 还可以实现对很多关键数据的处理。一般来说, 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对工作资料进行细化:证书内容是否属实、仪器设备的关键数据的比较、检定结论是否合格、评价仪器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等。

2.2.5 加强对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除了完善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时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外,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也要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为此, 水质检测部门要结合厂家意见制定设备维护的作业指导书, 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指导书内容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洗、润滑和紧固等工作。通过加强对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使设备仪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益, 帮助水质检测部门节约资金,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总结

水质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水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在不断创新和开发更加精准、高效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同时, 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水质检测部门所重视。相信随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日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质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将会做的更好, 为水质检测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1]马俊丽.提高水质检测水平促进水质管理工作[J].科技传播, 2011.

[2]贺红萍.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检验室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设备;计算机设备;故障原因;维护;管理

0.前言

加强对检验室电气设备;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检验室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由于检验室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电气设备故障原因

(1)大多数的电气设备故障都是过热引起的。由于电气的过载现象导致了电压升高以及电流变大的现象,比如电气过载时,电压升高,电流增大,功耗变大,最终导致了功耗超过了安全工作区,最后电气元件也会发生过热的现象;当电气绝缘变差时,元件内部漏电损耗也会造成过热现象,电源开关的接触不良,导致了接触电阻增大,当这些发热较轻时,一般不影响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因此,我们在此时通过积极地巡逻检查法发现问题,就可以在故障发生的初期阶段就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积极分析发热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处理,就能把许多设备电气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但是如果维修、检查工作不到位就会直接引起电气元件的不断发热,影响性能的同时还会加速发热现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热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

(2)检查人员对设备点检修不到位或形同虚设,对于工作不认真,使设备经常处于未检修状态;就会使设备长期得不到检查,最终导致故障发生或问题出现。

(3)设备一直处于长时间、高负荷的不间断运行,导致设备超过运行极限,从而出现故障,发生事故。还有就是运行人员误操作导致电气设备事故。由于操作人员技术不熟,或人员思想未集中,责任心以及工作态度不够好,再次,电气设备过于老化,长时期未进行计划检修,也会使设备遭到损坏。因此,查找故障原因,并制定合适的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规范,是有效地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4)工作环境的不洁净,潮湿,电压不稳定等都能造成电脑,打印机死机和损坏,使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2.电气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及现状

电气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定相应措施。

2.1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动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

2.2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单位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备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2.3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上层,由值班的设备维护人员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设备维护人员。

2.4管理现状

设备之间的质量是千差万别,设备的使用也是分门别类的,因此电气设备的管理较为复杂,并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实际的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维护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电气知识和电脑等附属设备知识,同时还必须要能够对电气设备的情况有着充足的了解。

3.电气设备检修维护

3.1过热

电气元件工作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发热现象。不过,设备电气要尽力减少它们的发热,如优化设计、选用微功耗器件、加强设备通风和散热等。电气元件发热越小,电气工作就会越稳定、可靠。任何电气元件工作时,其发热都必须限制在它的允许范围,否则电气元件就会过热。当过热时,我们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看出它们处于异常情况,进而分析它们的过热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避免电气元件发生过热损坏,就能达到设备电气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3.2接触不良方面的问题

由于在安装时,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造成了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中,电气系统安装时连接螺钉未拧紧,最后导致了电气接头的松动或者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造成了电气设备的连接件氧化。由于电气设备中使用了大量的材料,由于热胀冷缩现象的不同,很可能造成设备管脚出形成裂纹,最终导致了设备的接触不良。由于接触不良,想要联通整个设备的同时就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如果我们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就很容易检测到这些地方,就能及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许多接触不良引发的设备电气故障。

3.3三相不平衡

设备三相不平衡主要指它的驱动电机。这些电机,通常为三相式。如果它发生三相不平衡,一方面可能由于电源不平衡,甚至缺相;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它自身原因,如匝间短路、绕组断路等。三相不平衡会造成电机相电流不平衡,电机发生异常振动和噪声,严重时电机会很快烧毁。当过热时,我们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看出它们处于异常情况,进而分析它们的过热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避免电气元件发生过热损坏,就能达到设备电气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3.4短接法

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

4.电气设备的保养

(1)电气设备的开关应该指定专人管理。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应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在摸不到的地方:否则应设置安全遮拦和明显的警告标志。设备应设有漏电保护开关或可熔保险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根据技术条件采取技术性接地或者绝缘措施。

(3)电线和电源相接的时侯,应该设开关或插销,不许随便搭挂,露天的开关应装在特定的箱匣内。

(4)电动设备和电气照明设备拆除后,不能留有可能的带电的电线。如果必需保留,应该将电源切断。

(5)检修时应先切断电源,如果必需带电作业时,应做好安全措施。电器或线路拆除后,可能来电的线头应有绝缘胶布包扎好。

(6)停电维护、检修开关柜所控设备及电路时,应将相应开关柜抽出在锁定位置,用挂锁将操作手柄锁定,并悬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

5.计算机设备的管理

5.1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检验室卫生环境的管理,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CPU、显卡、电源、机箱风扇等都会接触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灰尘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不良,温度上升,计算机内部电路元件会老化,至电脑死机和损坏。计算机应尽可能放置在灰尘少的地方,如果计算机表面有灰尘,可用潮湿的软布和中性高浓度的洗液进行擦拭,擦完后不必用清水清洗,残留在上面的洗液有助于隔离灰尘,下次清洗时只需用湿润的毛巾进行擦试即可。由于计算机在运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磁波和磁场,因此最好将计算机放置在离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器远一点的地方,防止计算机的显示器和电视机屏幕相互磁化,交频信号互相干扰。检验室也要勤打扫、勤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5.2计算机设备的用电管理

要做好检验室各种设备的用电安全。计算机等所有设备都是带电工作,而且许多设备都是同时运转,用电量大,检验室电路连接也是很复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计算机供电线路应配备独立供电设施,并备有交流稳压电源或UPS,不要与其它用电设备共用线路,并要定期对电源线路进行检修。

6.结束语

浅谈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管理

一、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化学实验室而言, 仪器设备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实验室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故此, 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无误。对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有助于确保实验室稳定运行。仪器设备不仅是实验室整体能力水平的标志, 而且还是实验室出具公证、客观检测数据的基本保障。为此, 必须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其二, 有利于降低成本。就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而言, 其涉及的内容较为繁多, 具体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质量验收、日常保养与维护等环节, 其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有效管理, 可以将相关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能够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三, 有利于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安全作业是化学实验室工作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技术管理, 能够确保所有设备在非人为因素下的使用安全。

二、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管理要点

1. 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对于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而言, 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借此来对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从而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其一, 做好设备购置前的调研工作, 确保投资合理可行。由于化学实验室需要使用到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 此类设备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 若是购置失误则会给实验室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所以要做好可行性分析, 避免设备闲置和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发生。做好设备购置前的调研工作, 是合理购置设备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当前化学实验室内缺少何种设备, 另一方面要了解并掌握市场信息, 尤其是购置大型设备时, 除了要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之外, 还要充分考虑设备厂商的售后服务情况, 并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计划论证, 按照论证结果进行审批, 防止论证不充分造成草率购置的现象发生。其二, 当仪器设备通过购置可行性论证之后, 便可对其进行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 除了要严格执行计划之外, 还应对即将购置设备的进行了解, 并在正式购置前与产品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在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联合需求部门对合同中的技术协议条款进行审核, 确保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各方面性能符合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要求。在采购合同中, 应当明确列出双方应当履行的义务及具有的权力, 并详细写明仪器设备的型号、安装调试等条款。其三, 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 是采购的最终环节, 在验收过程中, 必须确保三方同时到场, 除了要认真对外包装进行检查之外, 还应当按照采购合同的规定要求, 对设备的型号、性能指标等进行开箱检验,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签字。需要注意的是, 涉及现场安装调试的仪器设备, 应当在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并确认设备各方面工作性能完好, 方可认定其通过验收, 若是期间出现故障问题, 则应当及时联系厂家进行重新调试, 直至合格为止。

2. 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1) 标识管理。在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之后, 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做好标识管理工作。根据规定粘贴三色标志, 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仪器设备的不同状态, 所有标志全部应当粘贴在设备醒目的位置处, 并在标识上认真填写校验日期等内容, 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应当粘贴停用标识。

(2) 周期性检校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所以, 必须加强对相关仪器设备的周期性检校, 随时了解并掌握设备的性能情况, 以此来降低偏差和失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加强对技术指标的核查。通常情况下, 仪器设备两次检校的周期之间, 都间隔一段时间, 为确保设备的性能状态良好, 应当在该期间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核查, 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借此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为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3. 强化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1) 要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化学实验室内有很多精密的仪器设备, 为此, 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培训后应当进行相应的考核, 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对于部分大型、精密的设备, 要由专人使用, 其它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以免造成设备故障, 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行。同时, 实验室应当编制操作使用规程, 所有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

(2) 由于部分实验工作需要在现场进行, 故此要加强对设备的出入库管理。操作人员携带设备外出和归还设备时, 均应当进行登记, 并在借用时, 检查设备的技术状态, 归还时, 要保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3) 监督检查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为此, 应当建立抽检和统计制度, 借此来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为新设备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4. 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通过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不但能够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度, 而且还能延长其使用年限。为此, 必须将维护保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方面应当按照设备的环境要求, 确保其周围整洁, 在完成相关实验工作之后, 要对现场环境进行清理,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 在维护保养过程中, 若是发现设备异常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若是故障问题比较严重, 应当进行汇报, 并做好相关记录。

结论

总而言之, 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想要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就必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除了要确保采购的仪器设备质量和性能完好之外, 还应当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及保养维护, 以此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晓蓉.张元毅加强机制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2) .

[2]黄小斌.朱志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科学仪器.2010 (11) .

上一篇:规划要求下一篇:小区接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