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作文活动

2024-06-04

想象与作文活动(精选9篇)

想象与作文活动 第1篇

一、设计导入, 为幼儿创造轻松的氛围

精心设计的活动导入, 能够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欲望, 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运用以下导入技巧, 必定会收到一些很好的效果。

1.图像导入。 图片、音频、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可以将幼儿很好地带到教师希望的情景之中, 教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事物呈现给他们, 这样对顺利开展美术活动是有着很好的作用。

2.歌曲导入。 大多数幼儿都喜爱唱歌, 唱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幼儿对开展的活动有兴趣, 又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才能。

3.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幼儿园常见的导入形式, 教师运用新颖的故事导入活动, 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4.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用节奏鲜明的儿歌导入, 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有着不错的效果。

二、形式多元化, 为幼儿学习拓宽想象的空间

幼儿为什么会对绘画感兴趣呢? 是因为幼儿表现美的愿望, 幼儿富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需要在比较轻松的绘画氛围下进行。 所以,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 这样他们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在游戏中绘画。 在绘画活动中, 驱使幼儿进行活动的动力就是活动的趣味性, 因此, 活动中要将游戏融入活动之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绘画, 在兴趣的指导下创作。

2.在大自然中绘画。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比如:有一节美术课要画《春天的秘密》, 教师最好带领幼儿去野外走一走、看一看, 通过幼儿自己的眼睛发现春天的秘密, 这样比通过教师的嘴巴说出来有意义得多, 效果也好得多, 再请幼儿将印象深刻的东西画下来, 描绘更贴近真实的春天。

3.锻炼绘画的眼睛。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观看生动形象的图片、实物等, 让幼儿发现美、创造美。 也可以组织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 观察和欣赏自然美景后, 幼儿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经验, 绘画时想象力与创造力会有所发展与提高。

三、注重引导, 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

1.“线”的变幻。 幼儿绘画的特点是童真和童趣。 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样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 即使是单一的线条, 由幼儿表现起来也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的。因此,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注重对幼儿线条的训练, 用夸张和变化的手法表现不同的线条。

2.“形”的多样。 幼儿的绘画不必要纠结是否与现实的实物相符, 只需要将自己所希望表现的事物表现出来就好了。 在活动中, 教师应多鼓励、多肯定, 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下次创作出更有想象力的东西。

3.“色”的自由。 孩童时期, 每个人都有一个涂鸦期, 这就是幼儿希望创造的本能。 鲜艳的颜色就是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 在创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颜色?”这样幼儿的想象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想要创作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

四、多感官调动, 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有利条件

幼儿只有对现实事物有真切的体会才会有美好的想象, 由一个事物引申到另一个事物。 想要有想象, 就必须对于原来基础的事物有很好的体会。教师调动幼儿多个感官体会一件事物, 必定比单一的体会要深刻。

1.“听”的效果。 在绘画活动之前可以让幼儿先听一段音乐, 然后用笔描绘出听完之后的感受。 例如:听《梁祝》的音乐可以给幼儿什么样的感受, 可能是放松欢快的感受, 要让幼儿自己想象如何将这种感受用笔描绘, 这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声音是虚拟抽象的, 绘画是具体实际的, 将抽象的实物具象化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

2.“看”的技巧。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官, 人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大多是由眼睛获得的。 要想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提高, 首先, 要让幼儿学会观察, 这就用到了看的技巧。 观察时要仔细, 不能有遗漏。 其次, 观察的时候要分层次, 幼儿观察得多了, 对于要绘画的事物自然就容易多了。

3.“触”的感觉。 在幼儿创作中, 假如要让幼儿描绘一个事物, 将这样事物拿过来让幼儿感受是最好的。 美术活动中, 绘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折纸等手工是另外一个方面。 锻炼幼儿对于事物的触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将现实的事物更好地描绘出来,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说”的作用。 想要幼儿绘画一个事物, 就要先了解哪一样事物, 有的幼儿或许见过, 或者也接触过, 但是只是一看而过并没有仔细观察。 要想幼儿仔细观察, 就必须给他们下达一些任务, 这样就需要让幼儿将看到的东西用语言描绘出来。 将看到的事物描绘下来, 就是他们思维的过程。

总而言之, 教师在幼儿绘画创作中要抓住指导的时机, 抓住重点, 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路、更多的想法, 从而创作出更多新的事物,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促进他们终身受益。 幼儿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展示空间, 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李睿明.儿童美术与成长[M].北京: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1.

以一次有趣的活动为题目的想象作文 第2篇

动物们决定开展一次有趣的活动。

我们干什么好呢?动物们想啊想,最后统一拔河。

大象当裁判,其余的品均分为两组,共五局,采用的.是四局两胜。大象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以老虎为首的队拼尽全力拉,而以绵羊为首的队则有口令的叫:“一二一,一二一!”他们齐心协力,终于把老虎队打败了。老虎队的成员们纷纷大叫:“等着瞧吧!我们一定会打败你们的!”

第二局,老虎队更加用力,仿佛都达成了默契似的。绵羊队敌不过,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小红旗向老虎队靠近……随着一声哨声,老虎队获胜了!场地上尖叫声,庆祝声响成一片。

第三局,最后一局,场面十分紧张,绵羊队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有的甚至起泡了,汗珠滚滚。但他们还是使劲地拔着,他们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只是可惜,还是输了比赛。

这时,老虎队说:“裁判,这次比赛我们让给绵羊队。”裁判不解的问:“为什么?”老虎队说:“绵羊队他们本身实力就弱,这对他们不公平!”狮子校长想:这可怎么办?他想啊想,最后提议:“要不你们两个队都成第一吧!”大象觉得这也合理,于是,两个队的队长都等上台领奖,大家纷纷为他们祝贺。

想象作文的训练与指导 第3篇

关键词:作文;想象;积累;培养;触发;激发

作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新课改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以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作文中发挥想象力,使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拓展思路,复活心中的生活积累。可见,想象作文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最有效的训练。

一、积累中感知想象

厚积才能薄发,要写好想象作文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积累。人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知识基础上的。知识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决定想象力的强弱。只有贮备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才会有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比较,才会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深刻的见解,想象力才可能新颖、独特。孤陋寡闻,缺乏知识,就可能是胡思乱想,想入非非。如,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假如我会克隆……》对于“克隆”这项科学技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更何况是小学生。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有什么作用,发展前景怎样的。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想象,写出来的作文才合理。对此,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学生多走进图书馆,引导他们广泛阅读童话、科技、科幻等图书,把学生带进想象的海洋,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2)推荐一些优秀的想象类的文章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学生头脑里有了想象作文的“蓝本”,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3)支持学生参加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电脑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它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脑海,而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特别是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农业、能源、空间利用、高能物理、电子计算机、激光、材料、遗传工程等,更要了解它的新动向、新成就、新信息。只有扎根于今天的科学,才有可能通过推理,想象出明天更为奇妙的科学。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

新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我在教改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1.发挥插图作用,在体会中训练。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角度去理解和判断。例如,《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其中关于郝副营长对电灯的憧憬写得很生动感人,并配有一幅与之相呼应的插图。我引导学生以《如果郝副营长还活着》为题,仔细观察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环境和人物的身份、语言、动作等描绘出来。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不但写出或说出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突出画面上反映的内容。可见,利用插图既有效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续写课文内容,在发展中训练。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讲完了,实际上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对此,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续写课文。如,《穷人》一课,结尾处留下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空白,可用《拉开帐子以后》为题,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悟出作者留空白的用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样续编故事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发挥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特定情境中触发想象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一般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冲动。如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说说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响声,学生根据声音复述故事,或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在半娱乐性教学氛围中积极性倍增,编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整節课从始至终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好。

想象与作文活动 第4篇

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绘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观察物象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 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 初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绘画作品中美的欣赏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初步掌握使用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而传统的绘画教育忽视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 便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使幼儿头脑里只有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线条, 只是记住某物体应先画这一笔还是先画那一笔的绘画步骤, 而对这个物体的整体形象缺乏认识和情感, 离开教师的示范, 幼儿就毫无独立创造、想象的能力。他们认为幼儿学画是建立在临摹技巧的基础上的。由于技能训练是一种机械训练, 所以尽管幼儿技能熟练、画得逼真, 但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缺乏认知和情感, 也就降低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应允许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对物象的认知和情感, 允许他们大胆想象, 按自己的理解去画, 或者在画面上添枝加叶。下面就谈谈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添枝加叶临摹画

临摹画是对初学绘画或对该事物较难直接感知到的, 教师可提供范画, 但提供范画不等于让儿童模仿, 照画无误, 而是积极鼓励幼儿“添枝加叶”。临摹画关键是选材, 要选择幼儿容易发挥想象力的事物。如范画提供一只帆船, 让幼儿联想到二只, 三只, 联想到海、水、鱼、海鸥、人等。

二、主题明确的命题画

命题画 (亦称主题画) 它是教师根据《纲要》的要求, 按难易程度预先规定好绘画的内容, 要求全班幼儿都按规定的内容来完成一种绘画。要想在命题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是出好题目, 要选择好幼儿熟悉的、喜欢的事物, 要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如命题画《大街上》, 孩子们把贮存在头脑中的大街景象, 人物、车辆、商店、街道、树木、广告、电话亭都组合起来了;也有画“夜幕中的大街”、“繁荣的商业街”、“雪中的大街”等, 有声有色, 表现出孩子们对大街的认识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深厚感情, 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再造想象”的记忆画

“再造想象”的记忆画, 是指教师将幼儿头脑中储存的事物表象, 通过想象的过程表现出来。其形式有:“记美术日记”——以画代字, 让幼儿把一天所见所闻, 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记忆添画”——教师画出一部分, 留下主要的方面, 要求孩子凭记忆积累的表象, 通过再造想象, 创造出形象。

四、“创造想象”的意愿画

“创造想象”的意愿画 (亦称自由画) , 它是在教师的辅导下, 由幼儿自己确定内容的绘画。这种画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意愿画的内容是反映幼儿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其形式有 (1) “色彩联想画”。提供某些色彩, 让幼儿根据颜色产生联想, 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2) “故事添画”。教师讲故事的开头, 让幼儿编故事的结尾, 画出有故事情节的作品。 (3) 图形添加画。教师给出简单的线条或点,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点线发挥想象, 进行添加创作, 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运用语言、谈话、问答激发幼儿进行想象。

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 认真倾听幼儿在绘画中的言谈, 当幼儿的想象在绘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 要及时帮助幼儿突破, 开拓其思路, 教师的一句话, 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如命题画“小熊”, 如果没有教师语言的反导启发, 不少孩子的画面上恐怕就会出现干巴巴的一个小熊, 教师的一个提问“小熊在干什么呀?”那么, 幼儿的想象即处于活跃的状态, 于是小熊推车, 吹泡泡, 耍杂技, 小熊请客等富有幻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2. 及时给予技能上的指导。

幼儿在绘画时的想象, 往往带着很多的随意性和夸张的手段, 画“我到天上去作客”, 倘若把到天上搭建的天梯改为大树,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还有的幼儿在表达想象时, 画不出整个形象, 创作被卡住,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帮助, 使他的想象得以流畅地展开。

3. 尽最大努力, 取消示范画, 避免示范画影响幼儿的想象。

无论是命题画, 记忆画, 想象画等, 教师不应用示范画局限幼儿的想象和创作, 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 逐渐克服绘画的模式, 运用示范, 可画局部不画整体、示范抓重点, 示范后取走示范画教。

4. 要在多种绘画活动中综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多种绘画活动中, 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把绘画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理想与想象作文 第5篇

我的思绪飞到了20xx年,我读完了大学又读完了硕士研究生,终于踏上了工作岗位。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走上了向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无数双晶莹透亮的眼睛注视着我,那期待的目光,那甜美的微笑,神奇般的驱散了我内心的紧张。我的心很快和同学们的心贴在一起了。

啊,这就是我的第一堂课呀,我要献给同学们一条清澈的小溪,她潺潺地流着,时而掀起朵朵小浪花,扣击着一颗颗童稚的心;时而泛起水波涟漪,让人陶醉。我要让那一颗颗心懂得,生活就是这么美好,祖国就像母亲一样可爱。

染着壮丽明媚色彩的教学生涯,就像一首长长的叙事诗,开始了第一页。

一个又一个的计划,在脑海中闪现。我要一步一步的实现。

我要教同学们朗诵一首诗,《理想》。

我要领着他们去看科技电影,让他们热爱科学。

我要教他们雄浑奔放的红歌,看他们饱蘸激情的写下作文《祖国,我爱你》。

讲台上,我为大家讲李白、杜甫的诗,讲冰心、老舍的散文、鲁迅的小说,让同学们领会大文豪们那汹涌豪迈的气势,那清丽婉约的风格,那刚健深沉的笔触,那浓郁醇厚的爱国诗情;我为大家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勤奋读书,做国家栋梁。

课下,我和同学们促膝谈心,一起在校园打球锻炼;节假日,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看大自然的秀丽美景。同学们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每一个年轻人,都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我要用心中热情的火,去点燃同学们心中的理想之火。

生活与想象同飞作文伴孩子成长 第6篇

一、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体验自主作文的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开放的教学材料、开放的教学过程,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引导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创精神。这种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导学——点拨——修改——评议——再次修改——成文。这一教学程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每一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进行开放式启发,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真正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

如“多写一文”(即命题作文),也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就拿写一种“小动物”来说,可以先让学生课前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上课时,再通过多媒体画面将学生们观察的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请学生每人选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外形特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都行。没有固定的框框和过多的束缚,以引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学生说完后,师生共同赏析。再如“一文多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感悟来写“雪”。有的同学赞雪,赞美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有的同学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揭露雪的凶恶,倚仗狂风,耀武扬威;揭露雪的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理解。

二、变“书本作文”为“生活作文”

——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离开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和思维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过“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学生对生活有了丰富的感知,才能通过想象产生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从再造想象提升到创造想象。

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的珍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等,并要求学生以社会小主人的身份对待社会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周围发生的种种变化,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写成日记,积累鲜活的作文材料。另外还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挖掘丰富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就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来设计教学。通过巧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生活场景,组织开展表演、比赛等实践活动,相机安排说写训练。就拿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来说,上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巧妙设计了“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的童话式活动,使报道“现场”“微型化”了,训练内容显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表演活动中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使现场解说的模拟活动充满了欢乐、真实的气氛,全班学生积极投入,情绪高昂,说写训练效果呈现出最佳状态。

三、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

——体验成功作文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要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作文的乐趣。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集体教学中,优等生具有优越感,学习动力系统有障碍的学困生有失落感,更易产生自卑感,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越来越怕学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应实施“特别服务”,更多地去关注他们,把“微笑…‘鼓励…‘成功”带给他们,让他们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以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尊重差异,树立自信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作情况,我们要制订适合各自学习的“差异目标”,确立难易适度的习作要求。教师要将习惯于“补短”转变为习惯于“扬长”。分层制订的目标要在每一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经努力可以达到目标。比如,在集体练说时,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通顺、连贯”基础上,还要提出“如何表达得精彩、生动”等表达技巧上更高的要求;而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只要达到“通顺、连贯”这一目标就及时给予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目标迈进。

3.小组合作,交流激智

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差异是一种资源”。在目前我国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并通过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和利用,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使“优势更优,弱势填补”。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行之有效的差异教学法之一。我们可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作文教学中可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产生新设想。讨论中要求做到: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重视批改,体验成功

注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还必须重视作文的讲评和批改,特别要加强作文的面批,使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教师特别要注重在个性、特色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说,要用慈母般的爱,用理解的态度,用多样的尺度评价他们的作文,对于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文章,只要有微小的不同点和闪光点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老师都发现了,从而人人都品尝到“成功之乐”,盼望下一次作文有更大的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爱上写作。只有在不断应用中,孩子们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成长的点滴,让作文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想象与作文活动 第7篇

进行想象作文具有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独特优势, 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摆脱固有的写作束缚, 能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但强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并不排斥必要的指导和暗示, 越是要创造自主宽松的想象习作氛围, 就越要加强科学严谨、合理有效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往往把“想”无限放大, 希望学生能无所粉饰、无所遮掩, 一任才情, 任意挥洒;学生也认为“想”的天地是无限的, 可以天马行空、异想天开, 往往忽略了要建立在一定的“象”———生活逻辑和原型基础之上。

在一次全省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 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八时, 创造性地改编了习作教材, 让学生写自己的奇思妙想。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2300年将在月球上举办未来世博会。现在要举行世博少年“奇思妙想”大赛, 你想设计什么物品拿到世博园去展出呢?

生:我想设计一支神奇的钢笔。

师:好, 说说你设计的这支钢笔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

生1:我设计的这支钢笔不仅能写字, 还能当钥匙, 放学回家时就用它开门。

师:不错, 用钢笔当钥匙是个好想法。还有谁想得更奇妙呢?

生2:我设计的钢笔更奇妙,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它做不到的。你饿了, 咬住它的笔头吸几口就不饿了;你想去旅行, 只要一摁按钮, 它就可以像火箭一样把你载上去, 停在你想去的地方;要是下雨了, 你还可以钻进笔芯里避雨……

师:你设计的钢笔实在太神奇了, 你的想象太丰富了, 真棒!

以上片段教学,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鼓励学生大胆“想”是值得肯定的, 但对于“想”与“象”之间没有暗示彼此之间的联系, 没有引导学生由原型钢笔的这个“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地创生, 完全抛却了原型的启发作用, 没有由此及彼地建立与“想”的联系, 显然是不科学的。把钢笔想成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笔固然很“奇”, 但不能由笔的原型特征进行合理构想, 抛却了笔的本质属性, 就不“妙”了。如果可以完全不顾原型特征, 那用其他事物来替代钢笔同样可以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那么设计未来的钢笔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如写未来生活的习作“二十年后的我”, 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 乘坐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奥秘;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著名的医生, 攻克疑难病症救死扶伤等, 就很大胆也很合理。但也有不少学生把神话般的内容搬进“未来现实生活”中, 如20年后, 想象自己到月球上找到了嫦娥;想象自己到一座孤岛上和鲁滨逊一起过漂流生活;想象自己、村长和喜羊羊一起改变了懒羊羊的懒毛病等等, 显然不符合未来现实生活的情理。这种幻想型神话化的想象失去了未来现实生活的本质。这种漫天撒网的“想”变得无所依托, 与现实生活基础的“象”严重脱节。

以上所举意在说明:在想象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想”与“象”之间的联系, 合理搭建“想”与“象”的桥梁, 让学生的“想”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与“象”和谐创生。因此, 想象作文教学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表象, 增加储备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 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 由单薄变为厚重, 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加工改造而不断生成。因此学生头脑里的表象积累越充实丰富, 想象的空间就越舒展开阔。而学生“象”的积累要靠生活实践, 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的知识, 通过知识经验交流来了解“象”, 使遥远而陌生的载体能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善于从生活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型进行合理创生, 为学生的“想”建构出广阔的背景。这样习作时就会有根有据, 而不至于胡思乱想, 胡编乱造, 就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想象。如编写童话故事, 以气球为原型, 学生就能编写出傲气十足、无限膨胀、飘然自得、自我毁灭等童话形象;以手术刀为原象, 学生就会创生出凶相毕露、冰冷残酷、血迹斑斑却救死扶伤,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新形象……在这原型的启发下, 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让学生推开想象的大门, 往往学生既能很好地实现“想”与“象”的有效对接, 又能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 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使“想”与“象”齐飞共舞。

二、激活表象, 有效催生

想象作文指导的关键不是如何表达, 而是如何激活表象, 让学生在原型的启发下催生创想。很多想象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之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 就是因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激活学生的表象, 而只是让学生克隆他人所想或以例文范之。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有效的策略, 利用相关的图片、音效、情景再现、资料链接、实验操作等等, 来激活学生的想象, 多层面、多角度地从原象中构建出新的表象, 这样的表象不仅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催生“想”的内容。

三、平衡收放, 注重表达

想象能力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基础, 但想象能力不等于想象作文的能力。想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 而想象作文则要把头脑里的想象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想象作文同一般纪实作文一样, 也需要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技巧来说真心话, 抒发真情实感。在想象作文教学指导中, 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激活学生表象, 催生创想上, 而不要做过多的习作方法与材料选择技巧的指导, 学生动笔时只要提示大致的习作范围即可, 这便于让学生放手去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做到“放”。但如果只“放”不“收”, 那么教师指导下习作的增量和效率便无从谈起, 因此, “收”同样重要。教师在学生习作生成、直接点评和互评赏析的过程中,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想”与“象”的合理对接, 又要及时指出学生语言或表达方式上的不妥之处, 既要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及表达方式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恰当运用, 又要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言语表达参照, 达到共同分享、相互提高。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想象与联想 第8篇

然而, 在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破解这一难题,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开自己心灵的眼睛, 而打开它们, 则要乘着想象和联想的双翼,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2, 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方能拓宽写作思路, 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想象、联想对于写作的意义

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曾说:“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茹贝尔则更加直接地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想象是灵魂的眼睛。”诗人但丁通过创作《神曲》表达对“崇高想象的企仰”, 创作了中国文论史上第一部“创作心理”专论的《文赋》的陆机提出“立象以尽意”3, 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是智慧的象征。对于想象作文的研究, 我国语文教育家朱勋灿在其论文《第三部分:想象作文》界定了想象作文的定义, 将想象性作文分为幻想型想象作文和拟人型想象作文……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想象和联想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然而, 在当下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 却存在着忽视想象和联想作文的现象, 或因一些老师认为运用想象、联想写作容易陷入思想天马行空, 担心导致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 从基础而言, 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功底不够扎实, 加之侧重学习专业课花去很多时间, 而对作文阅读、素材把握等作文积累重视不够等原因, 使其作文出现“模板作文”, 文章缺乏新意, 文字和思想出现落差、词不达意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注重因材施教, 不断鼓励学生善于运用积极的想象和联想, 并在作文实践中练习和强化, 慢慢培养其想象和联想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在此, 本人根据一线作文教学实践经验, 并在学习借鉴朱伯石主编的《写作和作文评改》等书的基础上, 分别举例分析想象和联想的主要方式, 从而指导学生合理运用。

二、想象作文的主要方式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根据想象的途径, 想象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重现想象, 推测想象, 融合想象, 抒情想象等, 它们从不同层面丰富着我们的想象思维, 也使想象作文更加精彩。

第一种, 重现想象, 它是比较常用的想象能力, 比如, 我们看到“花园”两个字, 便会想象出种植美丽的花草树木用以供人们游玩休息的场所;而看到“道路”两个字, 便会想象出笔直或弯曲的公路或安静、通幽的小径。

第二种, 融合想象, 简单地说, 它是一种塑造“典型人物”的能力, 比如阿Q是以自我麻痹面对自己和他人, “阿Q就再一次地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4, 《后悔录》中的曾广贤是不断后悔的典型人物, 《篡改的命》中的汪长尺是不断“改命”的典型, 而《双份老赵》中的“老赵”则事事考虑备份, 时时预留双份, 他是一个人, 更是很多人……这些人物集中了生活中很多人的特点, 而成为了一个个新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第三种, 推测想象, 例如, 20多年前, 有个小说比赛, 题目是: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最后获奖的小说是:“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了, 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推测想象, 需要鼓励学生运用智慧的大脑, 挖掘潜在的想象能力, 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第四种, 抒情想象, 例如, 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另有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5。由此可见, 抒情想象将不可捉摸的隐秘的情感化为物形, 将情感更加直观地传递给读者, 抒情想象主要在于表达一种心绪与内心活动。

三、联想作文的主要方式

首先, 和想象一样, 联想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与想象不同的是,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或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但无论是想象和联想, 一般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物, 不能凭空胡思乱想。根据联想的事物与原物的关系, 可以将联想分为相似联想、关系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等。

第一种, 相似联想, 这种联想主要是联想的事物与原物状态相似, 例如, 风筝与飞机、蝴蝶等, 拱桥和彩虹等。

第二种, 关系联想, 联想的前后事物有一些相关点, 比如由渔网联想到捕鱼的渔民, 有盛开的美丽的莲花联想到莲蓬, 由三月的桃花联想到盛夏的桃子等。

第三种, 对比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回忆引出具备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如由光明想到黑暗, 由夏天想到冬天等。这种联想既反映出两种事物的共性, 又反映了二者相对立的方面。例如, 在曹植的《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都灵活运用了对比联想。

第四种, 接近联想, 它是指在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 在思维中容易形成一定联系, 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 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例子有:“桃花流水鳜鱼肥”, 再如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 由月色下的荷塘写到弯弯的杨柳、树缝里的灯光等。

由此可见, 想象和联想的种类比较多样, 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勤加思考, 善于总结, 在指导教学中综合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启发式”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并尝试让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寻找例子, 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师敢于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小组合作中提高认识, 参与作文实践, 加深对以上几种方式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总之, 如果想提高写作能力, 使写出的作文真正出彩, 就一定要重视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 那么在作文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四、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的途径——“四多”

(一) 多阅读, 建构知识库

作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阅读,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 从建构知识库的角度来看, 积极有效的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解释有效阅读说:“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 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教师应不断提醒和鼓励学生通过有效阅读, 按照一定结构将知识优化组合, 逐渐在大脑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宝库, 从而在写作实践中有足够的知识可以提取, 在知识宝库中筛选最合适的相关知识供自己参考, 才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状况。

(二) 多关心身边事, 做个有心人, 建构素材库

文学是关乎心灵的事业, 它要求写作者对世间人事持以悲悯之心进行思考和观照, 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写作, 当然也离不开指导其对国家时事、大政方针的了解和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关心身边大事小事, 日渐建立起丰富的素材库。这样, 当一个作文题目出现在面前, 这些素材库里的已有经验, 便会不自觉地与作文题目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佳作便轻易一跃纸上。

(三) 多思考, 浮想联翩有利于想象

鲁迅说得好:“倘只看书, 便变成书橱。”另外, “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 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 一切都只是养料。”6由此可见, 有效的阅读价值母庸置疑, 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从而建构起有效的知识库, 指导我们更好地了解时事, 理解世界,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把自我一并溶解在大师的作品和思想中, 因为, 对于我们, 知识只是打开世界之门的一把把钥匙, 而唯有在阅读中不迷失自我, 坚持多思考, 才能以独特的思想立于世界, 以独特的价值证实着自我的存在。

(四) 多练笔, 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师应通过幻灯、图片等, 引导学生观察, 激发兴趣;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同时, 加大对学生练笔的督促力度, 联系生活实际, 布置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写作的双翼——想象和联想, 进行高效地写作。例如, 可以出示一篇未完的微型小说, 请学生续写故事。或出示图片:一张凳子, 上面斜放着一封红色封皮的书信, 请学生自选角度, 发挥合理的想象或运用联想, 进行写作。在此,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作文评讲的时效性, 及时批改, 及时点评, 多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从而为下一次能顺利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中职学校的作文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而培养这两种能力, 需要指导学生在多阅读、多留心身边事、多思考和多练笔等四个方面, 平时多多下功夫, 只有这样, 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模板作文”的不良状况。

小结

在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中, 我们欣赏到大胆的而奇特的夸张;也曾为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比喻的奇巧而难掩惊喜;在诵读郭沫若的“你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邂逅了诗人创设的奇景……与其说这些作品不朽, 不如说它们因惊人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过目不忘。因此,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作为教师, 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在作文实践中要求和鼓励学生努力做到以上“四多”, 在写作的道路上, 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双翼奋力飞翔!

参考文献

[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华书局, 2009.

[3]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白杏珏.为生命松绑[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

[5]朱伯石.写作和作文评改[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大班借形想象活动:色彩大师 第9篇

1.利用多种材料进行玩色活动,感受不同色系所产生的画面效果。

2.乐于亲近、欣赏大师艺术作品,大胆尝试利用色彩进行创意想象。

3.在色彩所产生的块面上进行借形想象并感受色彩的美。

活动准备

每组提供水彩纸、海绵滚筒、毛笔、水彩颜料和黑色颜料、PPT。

活动过程

一、玩色游戏,感受色彩的魅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1.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感受色彩带来的视觉震撼。

2.畅谈色彩,感受所爱。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颜色呢?

3.情景游戏,共同玩色。

播放下雨的视频,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玩色。(喷洒底色、滴洒颜料、变现线的效果、变现面的效果、色彩添加)

二、赏析作品,激发丰富的联想,亲近艺术的真谛

1.归放材料,回味游戏。

师:下了一场色彩雨,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小结:这些色彩大大小小,有疏有密,在小工具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幅幅色彩大作!

2.介绍画家,亲近大师。

师:有一位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大画家,他也很喜欢玩色彩,被公认为“色彩大师”他就是我们的朱德群爷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作品,在欣赏时请你看看画面像是在哪里?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欣赏作品,激发联想。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发现了什么秘密?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小结: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无穷想象,通过每个人的想象,画面变得独一无二、丰富有趣。

三、借助色块,释放想象的空间,创作独特的作品

1.借助色块,发挥想象。

师:你们的作品和朱德群爷爷的作品不相上下,现在仔细看一看你们的作品,画面像是哪里?其中藏着什么有趣的东西?会有谁来?会发生什么故事?

2.借形添画,发挥创意。

幼儿自由添画,及时鼓励创意想象。

四、同伴互评,享受创作的乐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师:你们今天就是名副其实的色彩大师,我们也来举办一个小小的画展吧!

重点从色彩的运用、想象的物品、小组的合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上一篇:中介机构下一篇:交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