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外经贸论文

2024-07-12

江苏外经贸论文(精选9篇)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1篇

在目前动荡的国际市场中,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趋于疲弱, 并通过贸易渠道传导, 使我国外贸企业所受冲击首当其冲,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我国出口已连续8个月下降。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数据整理得出。)

此降幅为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 真实反映出外贸企业现在的“危”境。而处于开放型经济的长三角之一的江苏省也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据江苏省外经贸厅统计, 目前省内重点企业中有63%的在手订单下降了20%, 占江苏省出口60%的IT、化工、钢材、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出现量与价同时下跌的现象。今年1月份全省进出口212.4亿美元, 下降32.2%, 其中出口144.8亿美元, 下降19.1%, 进口67.6亿美元, 下降49.7%, 出现了近八年来的最深跌幅。而2月份江苏省的出口、进口跌幅更是分别比全国总体跌幅还深10%和1.3%, 尤其是对欧、日、美三大市场的出口急速下滑, 跌幅分别高达41.8%、36.9%、18.9%。是选择放弃还是迎难而上, 成了许多江苏外贸企业面对的难题。而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无论处在怎样的历史时期, 外贸都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放弃外贸就等于放弃未来。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就必须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 充分认识到外经贸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形势下, 江苏外经贸作为全国外贸中的领军队伍之一, 更应“危”中寻“机”, 化压力为动力, 思考和探求在新经济调整期如何更稳妥地持续发展。谁能抓住机遇, 超前进行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并落实到发展实处, 谁就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周期中抢得先机。

一、坚持创新和升级, 适应市场新竞争

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在2008年温州企业对话世界500强的大会上发表了一个适时精辟的观点, “中国的企业只有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坚持稳步创新和升级, 才能够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对处于新经济调整期的江苏外经贸企业很有启迪性。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来临, 外贸企业要想基业常青, 就必须紧跟时尚, 不断变换视角, 做到敢想、敢做、敢试。目前江苏省拥有25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品牌数位居全国第三, 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这些出口名牌产品的江苏企业就更应吐故纳新、创造特色, 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来提高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 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 使品牌产品成为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 真正发挥出名牌效应。对于外贸企业而言, 国际市场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源, 而创新是企业壮大的动力, 只有顺应市场规则, 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才能真正占领市场、赢得市场, 契合“适者生存”这一真理。

二、充分发挥“江苏制造”的优势

在经济危机中, 消费者会减少高档商品和奢侈品消费, 中低档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存在刚性需求, 这一现象即经济学中的“土豆效应”, 它为“中国制造”占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以江苏省为例, 今年省内IT产品连续下跌, 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等产品出口量价齐跌, 苏州工业园区中重点监控的半导体企业有60%受到严重影响, 而江苏省的一些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却接到了很多低价服装的新订单。这说明在危机期间, 我国劳动密集性产品竞争力强的优势较为突出, 因而在现今的外贸结构调整中, 就应从国情出发, 发挥比较优势, 重视加工贸易。实践证明, 通过出口“中国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引进国内所需的稀缺资源与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的最佳结合体, 也是典型的间接出口劳动力的有效载体。加工贸易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从缓解就业压力的角度来看, 在目前形势下保持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江苏的外经贸发展也应该将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逐渐淘汰低水平发展的加工贸易, 在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同时, 充分注重保护资源环境, 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结构, 稳妥地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使“江苏制造”本身就能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声誉度的大品牌。

三、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2008年以来, 金融海啸和经济不景气使国外进口商面临融资困难, 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 许多欧美买家出现了破产、拖欠的迹象, 这些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所带来的客户风险以及美元、欧元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都造成了外贸企业收汇结算风险的增大。一些外贸企业为保持销售运转, 只求一味的接单, 而忽略了必要的风险防范, 使境外不法商人有了可乘之机, 造成的损失不仅无利可图, 甚至血本无归。有资料显示, 江苏的多家外贸企业总裁在近几个月来都集中反映公司的贸易收汇结算风险明显加大, 部分中小外贸企业还因贸易风险可能导致破产。这些都说明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已是当务之急。首先, 企业应对新老客户重新评估, 进行信用评级, 并拿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其次, 企业在签订外销合同时要仔细研究合同条款, 在结算方式选择、国际贸易术语选择、运输环节等各方面都应更审慎, 条款的制作也应更严谨;最后, 外贸企业要投保出口信用险, 确保既不影响接新单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2008年1—10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5993.2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3.5%。一些外贸企业也是在中国信保的专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指导下, 躲过了因进口方破产拖欠带来的经营危机。因此, 江苏的外经贸企业要提前具备风险控制意识, 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从而有效地保护好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 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然而从较早有影响力的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 发展到今天的安全环境、人文环境、公益慈善等一些社会责任来看, 企业社会责任已然代表了一种新的企业业绩评估工具及利益方沟通交易的途径。在1993年底, 全世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只有23家, 到2007年底, 财富500强的前200强中已有163家企业进行了第三方验证, 欧洲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江苏的外贸企业有很强的启发和深远的意义。江苏外贸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6亿美元, 发展到2008年的实现进出口总额3923.8亿美元, 其崛起步伐之迅速令其他省份由衷称道,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伴随江苏外贸30年的一路前行, 以大量出口为导向的加工业出现了劳动安全问题、基础工业能源使用低下问题、污染问题。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中, 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已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 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 更需要注重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就提出“企业应该把应对金融危机看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机遇”, 面对危机, 不负责任的企业难逃危机重创, 而负责任的企业却能有效地应对冲击, 将自身引领到一个更宽广的发展平台上。故而, 所有的江苏外经贸企业都应积极承担起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通过公开化的自我承诺与约束, 培育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五、推进和完善产业链连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 提出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维———产业集群, 现已被全球许多国家接受并作为思考经济、发展产业、评估地区竞争优势的新方式。产业集群较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产业链上相互配套的企业在特定空间的大规模集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国外的进口商为了提高采购效率, 更加注重采购产品的当地配套能力。这就要求集群内的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之间形成相得益彰的共生系统, 有效加强主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循环模式, 促使和推进产业链连接, 兼而整合价值链。放眼全球, 著名的产业集群运作机制有意大利普拉特的毛纺业集群、德国法兰克福的化工业集群等, 就江苏而言, 较有影响力的是吴江盛泽的丝绸纺织产业集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知名产业集群的基础上, 综合各集群的成功经验和江苏的外经贸发展特色, 设计了一个典型的适于江苏外经贸企业的新型产业链连接模式 (见图1) , 希望能抛砖引玉, 给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期盼着江苏的外经贸通过新经济调整期的磨砺, 在前行的道路上有更长足更稳定的持续发展。

摘要: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期。在动荡的国际市场中, 美欧日疲弱的经济态势通过贸易渠道传导, 使我国的外贸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陷入了危境, 处于开放型经济的江苏省外经贸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形势的挑战。但“危”中往往孕育着“机”, 本文针对性地从五个方面着力思考与探求江苏外经贸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所触及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与措施。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工作简报

第7期

党院办主办

2010年6月2日

“教、学、做”一体

“产、学、研”结合

——我院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式运营

江苏经贸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于5月28日正式运营。该基地位于南京市光华路106号“现代服务大厦”内,运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从调研、规划到建成历时5年,总投资近亿元,是校企合作的结晶。

基地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引入(华润)苏果大型连锁超市,结合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品牌、模式,集经营、教学、培训、科研于一身,旨在打造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基地设有“(华润)苏果光华路购物中心”、“(华润)苏果发展战略研究所”、“江苏经贸连锁经营培训学院”、“中国商业联合会店长培训中心”、“(华润)苏果员工培训中心”。

基地运营后,能同时满足“商贸流通的认知实习”、“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就业直通的毕业实习”,每年安排的实习学生数量达10万人次。同时,承接“苏果”店长培训、“苏果”发展战略研究、连锁经营研究等培训研究任务。

基地近期建设目标为:(1)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各专业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教学工场”;(2)连锁经营领域高级职业经理人、职业店长、中高层业务主管人员培训中心;(3)江苏省连锁经营研究基地;(4)(华润)苏果连锁超市旗舰店、样板店、示范店。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是集批发、配送、物流、加工、零售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进入中国连锁业前十强。在南京,苏果超市占据着超市业态6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江苏省超市零售业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校生15000人,录取分数线和就业率连续多年走高。57年来一直在在商贸流通领域耕耘不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营管理专门人才,曾赢得“江苏商界黄埔军校”的称誉。

江苏经贸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启用,既是学院加快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业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校企紧密合作,引企入校,建设“校企共同体”,互利双赢的硕果。对江苏经贸而言,解决了困扰学院多年的两大难题,一是商贸流通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和有效培训方式”,二是在校企合作中“如何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对(华润)苏果而言,解决了大型连锁超市在发展中,为确保臵身行业前列,不断培训各类专门人才,研究经营和业态创新所需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平台。此外,(华润)苏果在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方面,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目前,江苏经贸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的大型校内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尚属首家。

江苏经贸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正式运营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5月28日上午10点18分,学院在光华校区“现代服务大厦”正门广场前,为江苏经贸与(华润)苏果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式运营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出席庆典活动的省、市、区有关领导有: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何国平,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蔡云清,省商务厅副厅长潘宪生,省教育纪工委书记蒋吉生,省教育厅原厅长王炳泰,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受文,市政府副秘书长牟小玉,市商务局局长李利江,白下区政协主席陈斌。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嘉樑、副总经理崔百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家华、院长王兆明、副书记副院长薛茂云、纪委书记李建国、副院长谭忠、副院长崔建宁、副院长李畅出席庆典活动。

参加庆典活动的还有苏果超市有限公司的高、中层领导、员工代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各部门、系(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

院党委书记周家华、苏果超市副总经理崔百强为庆典活动致辞,省商务厅副厅长潘宪生、省教育纪工委书记蒋吉生在庆典仪式上讲话。

苏果超市董事长马嘉樑、院党委书记周家华、院长王兆明与省、市、区有关领导一起,为“江苏经贸〃(华润)苏果生产性实训基地”、“江苏经贸连锁经营培训学院”、“苏果员工培训学院”、“苏果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商联商业职业经理人(店长)江苏培训考试中心”揭牌,为“江苏经贸光华校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暨“(华润)苏果光华路购物中心”开业剪彩。省、市、区有关领导还应邀视察了位于 “现代服务大厦”一至三层的“(华润)苏果光华路购物中心”。

庆典活动以学院艺术团热烈奔放、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场演出进入尾声。

5月27日,学院举办答谢晚会。对外合作处、基建处、科产处、保卫处、财务处、光华校区管委会等部门,邀请给予“现代服务大厦”建设落成和“江苏经贸〃(华润)苏果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式运营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苏果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省、市、区教育部门,南京市建委、质检、安检、人防办、防水办,白下区政府,白下区公安、消防、安监、城管部门,白下区月牙湖街道,工商、南京、宁波银行分行或分理处,建设合作方、建筑有关单位代表,参观“现代服务大厦”,参加答谢晚会。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兆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百强在答谢晚会上发表了热情、感人的致辞。答谢晚会由副书记、副院长薛茂云主持。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党院办、组织人事处、对外合作处、科技产业处、基建处、财务处、保卫处、光华校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答谢晚会。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江苏,外经贸,上海自贸区

引言

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以来,至今已整整三年了,形成了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可以辐射周边的创新制度。江苏省是我国的外经贸大省,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为3.3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但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2.2%。江苏省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的重要交汇点,在新常态背景下,要抓住机遇,服务国家战略,江苏外经贸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改革经验,在深入发展的道路上有所为。

一、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改革经验

上海自贸区突破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束缚的经验上,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

(一)投资管理制度创新

投资自由是市场准入的基础,也是自贸区开放度的重要体现。上海自贸区最早提出建立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更加透明开放的备案制投资管理体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以清单形式列明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让外资企业对照清单进行自检,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即“非禁即入”模式。上海自贸区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2013版、2014版、2015版负面清单,2014版清单里的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条调整为139条,缩减幅度高达26.8%,2015版清单又再次减少17条[1],调整为122条,并全面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从中足以可见上海市政府在经济管理思维意识上的转变。在投资审批制度上,上海自贸区建立“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办事”的服务模式,实现向“一个部门、单一窗口集中受理”模式的转变。在准入方式上,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制,并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已向全国复制推广。

(二)贸易监管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为提高区内贸易活动的自由度,加速要素跨境的流动,创造透明便利的环境,不断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加快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创新监管方式,并积极构建科学且便捷、以“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为导向的货物贸易监管体系,极大提升了贸易监管水平。上海海关推出19项举措,实施了试点区内企业凭舱单“先入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卡口智能验放”等制度,推行了“即时进出、集中申报”和自动审放、自主报税、联网监管、优化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了贸易监管的便利化、法治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安全化。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是在前期出台23项监管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现共已推出44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和便利化措施,其中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无纸化、分线管理、进口货物预检验、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进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全球维修产业监管8项制度在2014年10月就已被批准可在全国范围进行复制和推广,极大方便了外经贸企业。

(三)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开放创新是复杂系数较高的制度改革,在国际资本频繁流动的当今,无疑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何均衡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和有效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亟待突破的难点。上海自贸区在积极探索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主要包括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四大重点。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下,上海自贸区已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支付结算、资金管理创新、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机构聚集、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以在上海市已通过系统接入验收的金融机构开设并使用自由贸易账户,并且上海自贸区也已建立了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评价:上海自贸区内“已形成离岸金融市场”,这也为进一步测试风险,大胆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探索了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在自贸区带动下,2015年上海市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1 463万亿元,相当于五年前的3.5倍,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

(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

自贸区制度创新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正是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抓手。政府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宽进严管”,当然这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控制好风险,自贸区推进了内部监管信息共享,把工商、税务、口岸和金融等几十个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形成部门协同和综合执法制度。同时,开通了公用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了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为每个市场主体建立了诚信档案,针对其信用情况进行评定分级,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2]。并创设了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建立了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的工作机制,探索出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事中事后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二、对江苏省外经贸深入发展的启示

江苏省作为距离上海较近的外经贸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进出口规模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亚军。但江苏省的外向型经济经过前一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后,亟需新的动力推动,尤其外经贸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变增长方法、提升国际贸易质量已经成为江苏省外经贸发展的迫切任务。因此,江苏省应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汲取其制度创新改革经验,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浪潮同频共振,以加快实现外经贸的转型升级。

(一)赋予外经贸市场更多的创新空间

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上海自贸区的五大任务,其中第一大任务即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简政放权,正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点。上海自贸区通过简政放权增强了经济活力,也带来了改革红利。仅2015年,上海自贸区就新设企业1.8万家,一年新设企业数量相当于浦东开发开放25年来新设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外企数量占比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活力四射的自贸区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3]。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对于江苏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江苏省要想进一步扩大经贸开放领域,就应积极推动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优化简化职能清单,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赋予外经贸市场更多的创新空间,进而提升市场的整体开放水平,在顺应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基础上,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新型开放格局激发江苏省外经贸的新活力,学习上海自贸区在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上的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以活力促发展,使管理更规范、更高效。

(二)大力推动外经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步入新常态,就意味着我们已告别了靠拼规模、拼成本支撑高速发展的外贸阶段,逐步由要素驱动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结合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方能取得新成效。上海自贸区正是在不断的制度创新改革中获得新优势,江苏省也已出台了《关于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意见》。为了支持服务江苏省外经贸稳增长,我们应在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商品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条件等多方面因势利导地培育新优势,并加大力度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江苏省的外经贸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加快绿色化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江苏省现已开展了“出口品牌提升”专项活动,不少外经贸企业参加了商务部出口品牌系列海外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扩大贸易企业的品牌产品出口。江苏省可以学习上海自贸区在打破惯性思维上的创新经验,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外经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外贸的稳增长。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惠及外经贸企业

上海自贸区通过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大幅提升了贸易监管水平。而其“便利化”成效更多得益于“智能化”和“信息化”。上海海关和国检都依托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与云端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和运用了高科技移动终端,实时记录查验通关进展情况,随时了解相关信息并提交报告。以高科技移动终端的运用为核心的通关模式不仅让企业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也因为物流时间的节省而实实在在增加了盈利。在江苏省,我们也要加速运用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纸质媒介流转传递的做法,用平板电脑代替单证资料,用智能手机代替对讲机,减少企业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之间的来回奔波,整合企业在不同部门间重复的申报、查验及放行手续,有效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真正做到解放人力、提高效率,运用高科技手段惠及外经贸企业。

参考文献

[1]肖林.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2]季明,何欣荣.从上海自贸区建设看深化改革六大理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4/21/c_1118699132.htm,2016-04-21.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4篇

2013年11月4日,江苏经贸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校一食堂门

口举办对经贸学院青协微信的宣传活动,向来往学生宣传青协微信。

经贸学院青协公众账号于本月3日正式对外开通,其包含了活动

查询、部门简介、加入青协等内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干事及会员在本月4日于校一食堂门口举办对经贸学院青协微信的宣传活动,青协的成员们手捧着印有青协微信二维码的宣传板,耐心的向来往同学们

解说、邀请关注并送上附有青协祝福的气球,同学们也表现出出人意

料的热情,仅一个中午,便使青协微信得到了超过270的关注量!

青协微信,是青协办公室创办并的继腾讯微博后又一个官方宣传

媒体,它不仅仅起到向同学们宣传青协组织的作用,更能向同学们展

现志愿者风采,吸引更多热血青年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去,长远而看,青协微信必将与青协腾讯微博一样,成为志愿者队伍补进新力量不可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与探索 第5篇

一、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特点和障碍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具体策略, 须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前提下, 结合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具体特点, 以及分析江苏对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具体障碍后, 有针对性地科学规划,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 分析全球化格局下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特点和障碍非常重要。

(一)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特点

利用当前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型国际贸易模型—GTAP (一般均衡的全球贸易定量分析模型) , 再结合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相关对外贸易数据, 可以分析出加入WTO以后,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 江苏对外出口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贸易顺差规模扩大, 对外依存度显著提高, 同时, 对外出口产品的质量等级低、增值空间狭小, 获利程度低于欧美的贸易伙伴;第二, 纺织品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江苏较具国际市场竞争力、能获益的出口产品;第三, IT等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但由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逐步深入, 高新技术产业将由于成本的降低而获得较快发展;第四, 外资出口企业在江苏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加工贸易仍是江苏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式;第五, 随着江苏国民经济的发展, 江苏对外经贸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能源的限制,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程师、机械师将非常短缺;第六, 江苏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 贸易纠纷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 对外出口的风险进一步显现。

(二)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障碍

1、对外出口的产品结构明显缺乏自主核心竞争优势[2]。

据表1可知, 江苏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依然占主导地位, 其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较大, 而高新技术产品数额依然有限。究其原因, 从国际贸易比较成本优势理论角度可看出,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仍是江苏主要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竞争成本。同时, 江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不具规模, 绝大多数对外贸易企业只能停留在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中间制造环节上, 丧失对研发、营销等资金、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核心环节的控制力,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江苏外贸企业没有把握国际“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2007年年鉴

2、对外经贸合作层次较低。

江苏对外经贸合作仍以有形的商品贸易为主, 无形的技术、服务贸易比重依然较低。同时, 占江苏省对外出口产品主体部分的工业制成品, 其技术含量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在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中, 逐步把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而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等资金及技术密集型环节, 从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控制[3];二是江苏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缺乏比较成本优势, 在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过程中, 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技术、服务贸易等资金、技术含量较高的对外经贸合作方式份额不多。

3、对外经贸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根据2005、2006年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江苏对外经贸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距较大。苏南、苏中、苏北的进出口总额差距明显, 导致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比如2005年江苏省对外进出口总额为2279.4亿美元, 同比增长33.4%, 苏南进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长率为34.1%, 而苏北仅为26.3%。

4、与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有关的法制仍不完善。

我国加入WTO后, 江苏所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关经贸法制已不能适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江苏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等方面的贸易纠纷不断增加。

二、江苏对外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 努力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江苏要增强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必须把发挥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相结合[4], 通过实施各种相配套的中短期策略, 形成江苏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1、科技兴贸策略。

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 要循序渐进地实施科技兴贸策略。在此过程中, 政府相关部门要扮演好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中间人”角色, 为他们牵线搭桥,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直接产品, 提高科学研究的经济效益。比如政府可以举办一些公益性的科研成果展览会、商业洽谈会等, 增进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了解与合作;各级地方政府与企业可以共同设立专项基金, 鼓励科研部门、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各种急需的实用先进技术进行研究, 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2、“归核化”策略。

江苏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有规划地推行“归核化”策略[5], 逐步把企业的经营重点归拢到技术和资金密集度较高、增值空间较大的研发、营销等环节。此外, 要大胆地走出国门,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把制造等能耗大、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狭小的中间环节, 通过多种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方式向国外转移, 比如向劳动力丰富且低廉的非洲、中南美洲等转移。

3、国际化的品牌策略。

通过国际化的品牌效应产生国际化的经济效应。国产吉利汽车的董事长曾说, 品牌效应来自于产品高含量的科学技术、人性化的营销管理、优越周到的售后服务。江苏外贸企业要积极创造具有经济效益的国际化品牌, 除了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拥有自主核心竞争优势。

4、国际化的人才策略。

江苏企业应实施国际化的人才策略, 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大量引进国内外科研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

5、国际战略联盟。

江苏较具一定实力的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 与一些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公司结成研发、生产、营销等国际战略联盟, 实现战略优势互补。

(二) 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领域

江苏要提高对外经贸合作的层次, 必须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领域, 实施对外经贸合作方式多元化战略。

1、优先发展国际技术贸易。

目前, 江苏基本上实现了从引进国外成套设备为主到以软件技术转让为重点的战略性转移, 但在国际技术转让方面的质量与规模仍不能适应江苏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必须从本省具体情况出发, 务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做好国内外市场调研, 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及企业实际发展需要, 严格做好引进国外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报告。企业应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要以及发展情景, 引进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适用技术;二是要选择正确的国际技术贸易的交易方式。许可证贸易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方式, “十一五”规划期间, 江苏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 但江苏相关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因此, 江苏发展对外技术贸易宜采用特许权费用较少的普通许可贸易。此外, 还可以采取比较灵活多样的其他交易方式, 比如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交钥匙工程等;三是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后, 在充分掌握、利用的基础上, 要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 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江苏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落实在国际技术贸易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扶持我省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技术贸易。

2、重点推进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江苏在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合作方面, 业务量增长较快, 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我省企业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举措, 推动我省国际承包业务的发展:

一是结合内部、外部因素, 正确定位目标市场。我省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力还较弱, 生存空间较小, 而在发展中国家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 我省相关企业应将目标市场重点定位在发展中国家, 比如东南亚、中亚、非洲等;二是要对目标市场、发包商及承包商进行严格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宏观经济、内政外交、发包商的资信程度、承包商的技术实力等;三是政府要严格规范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招标、投标、施工等各项程序, 加强地方政府间的法律合作, 保障发包商、承包商的合法利益。四是尽快建立完善的国际工程承包保险制度,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面临难以预料的经济、政治风险, 为转移风险, 减小损失, 我省应着力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国际工程承包保险制度。

3、积极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作为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大省, 积极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江苏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江苏在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时, 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要加快国际劳务合作的规范化进程, 防止非法劳务输出与输入, 保障出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要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扶持力度, 并且与它们加强合作, 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等。

4、大力发展国际租赁业务。

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与其相关的机械设备也逐渐转移, 这些设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因此, 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租赁方面的合作对改造资金短缺的江苏企业的设备改造、升级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除了以上的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领域, 江苏还可以与国外机构加强在国际发展援助[6]、BOT项目融资[7]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以促进自身发展。

(三) 大力促进苏北对外经贸合作的发展

根据江苏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经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苏北地区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促进江苏省对外经贸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

1、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苏北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建立支持外商投资的有效机制:一是引进外资要与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比如要注重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与外商加强在高新技术、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二是要积极拓展、规范引进外资的渠道;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资的宏观监督与管理。

2、培育优势支柱出口产业。

苏北地区要结合自身优势, 培育和创造优势支柱出口产业。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 苏北应以优势农产品资源为基础, 加强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建设 (比如优质棉花出口基地) ,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龙头出口企业。同时, 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提高整体竞争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优良海港的建设。

苏北有较多具备建设优良港口条件的地区, 由于缺乏资金而被搁置。苏北各级地方政府可以考虑通过BOT、国际发展援助等方式从国内外进行融资来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的建设。

4、促进苏南苏北协同发展。

苏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援助, 形成苏南反哺苏北、苏南苏北协同发展的和谐格局。苏南可以加大对苏北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援助;苏北也要结合自身的具体优势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积极发展与苏南出口工业相适应的配套产业, 苏北苏南要分工协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摘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对江苏省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日益突显,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江苏经贸发展特点与障碍的同时, 对新形势下江苏对外经贸的进一步发展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核心竞争优势,多元化,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幼文, 金芳.世界经济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25-27.

[2]王伟峰.美国公司为什么赢[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5:184-203.

[3]赵长茂.路径与对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104-106.

[4]何干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321-322.

[5]王长胜.2004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75-83.

[6]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04-107.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6篇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 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教师队伍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式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促进师资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阐述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解决的措施。

1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中外合作办学概况简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52年, 至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 前身是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主要面向商贸和现代服务业, 培养应用型人才。被誉为:“江苏商界的黄埔军校”、“现代经贸人才的摇篮”。学校有江宁、光华两个校区, 占地面积1048亩, 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设有10个二级学院1系1部, 连锁经营、国际贸易、会计、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老年产业管理、食品检验等13个专业群、48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的全日制学生12000多人, 继续教育学生7000多人, 合计2万人。近几年来, 在江苏的同类院校中, 招生录取分数始终位于第1位, 也远高于本科第三批的录取分数。学院当选为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及研究会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商会和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单位。2010年, 学院被遴选为国家示范 (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早、抓住了发展机遇, 规模大、省内领先。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中外合作办学为抓手, 围绕重点专业的建设展开, 推动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已开展与澳大利亚、荷兰、英国、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美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包括领导互访、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学生交流等各种形式, 并有越来越多的各国院校期望建立、加强和该院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师团队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多元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形成了“2211”合作办学教学团队:选派了200多位教师赴国外院校进行一月以上的培训, 具备双语课程教学能力;20多位海归教师, 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近100人次外方合作院校教师, 每年来校讲授专业课程;10位常聘外教负责合作项目学生的语言教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重视和投入程度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学校的亮点和面子工程, 目前停留在“有”的这个阶段, 离追求“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 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合作对象的资源质量不够高、学生招生规模少、项目没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就不会也不可能去重视中外办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师资队伍在建设中的投入力度也就较弱。

2.2 双语教师教学团队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近几年, 通过选派教师赴国外培训、招聘海归教师等方式, 建设了一批双语师资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双语师资队伍不够稳定:首先, 双语教学面对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的入学分数比较低, 这样造成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低, 双语教学的备课量大, 对老师的要求高造成一部分老师双语课程仍然回归中文教学, 不能很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要求;其次, 学校没有针对双语教师的强制机制;最后, 对于双语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基本等同于普通课程的教学管理评价。因为双语教学跟普通教学过程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限于各种原因, 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双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 不能对双语课程的教师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2.3 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使用英语教材, 开展英语课前准备、写教案、布置作业等一系列双语教学系列活动。对于参与双语教学的中方教师来讲, 双语教学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有待提高;而英语教师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则不够深刻全面;同时兼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合格双语教师严重匮乏。对于外方教师, 由于缺乏和中方老师的汉语沟通能力, 也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

3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正确区分不同国家项目对师资要求和管理的不同

该校中澳合作项目, 是与维多利亚州的Gordon TAFE职业院校开展的。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体系, 遵循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对课程的要求比较高, 可以国内课程互认学分的余地小, 所以对授课教师的需求比较大。该校连续派出5批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澳方教学体系的构成、教学方法及评价、课程概览等内容。我们与外方前来授课的教师进行沟通, 在专业内容上, 以外方前来授课的教师为主导, 与中方授课进行沟通、培训, 明确授课内容。

3.2 做好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优化结构

制定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标准。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是要靠有技能水平的教师, 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标准, 规定没有达到要求的教师不能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职的要通过培训、访问工程师、企业挂职等限期达标, 不能达标的予以转岗。

对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教师的生涯规划设计。对教师在参与国际教学交流项目开发和学术研究合作等方面投入和支持还有待加强。学校要根据整体发展要求, 合作办学专业要服务于骨干专业建设。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放到国际平台起点上。

3.3 扩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努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 加速国际化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要配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随着我国企业向外求发展步伐的加快, 为配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该院在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留学生的基础上, 也在尝试探索一条走出去到海外办学之路, 希望通过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合作联办等形式建立境外办学分校。利用1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扩大国际影响力, 努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 加速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蒋春霞.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8) .

[2]李传彬.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刘红委.高职院校国际办学师资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5) .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7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初期阶段的必修课程, 是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系列的第一门课, 它的教学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应当尽量淡化《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 逐步加深信息技术对各专业的渗透, 强化课程影响力。同时, 该课程也是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二级) 的必备课程。

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有三点。一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 (2013年版) 为指导,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根据本课程的需要, 在全国等级考试对本课程的要求与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教学项目。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 “工程化”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工作场景导入→工作实训+知识链接→知识评价为主线推进学习进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设计开发课程。三是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乐趣, 引导并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探究知识, 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教学资源“中粒度”构建, 教学内容灵活组织。

课程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这部分主要是利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对计算机数据文件进行有序管理,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过程、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Windows 7的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Windows 7控制面板的操作、Windows 7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今计算机上安装的主流操作系统已经由Windows XP转为Windows 7了, 此外最新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对操作系统的操作也已更改为Windows 7。第二部分包括Office2010系列的三个软件: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主要内容包括Word2010文档编辑、复杂表格制作、长文档排版, Excel2010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的创建与效果制作。Office系列的三个软件应用程度比较高, 大部分的新生在以前或多或少都接触过, 但是对其中的知识和应用技巧并不能达到熟练和掌握。以word2010举例, 在长文档编排中对文档内容进行分节, 设置文档目录, 设置奇偶页页眉页脚等在实际使用中都很重要的, 但很多同学未必了解。另外在excel2010中, 填充柄、函数的配合使用以及一些数据的处理功能, 有很强烈的实际利用价值, 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第三部分内容为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应用包括熟悉计算机发展史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和防范等。第四部分内容包括利用Internet查询有关资料、收发邮件, 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这部分主要是学会使用一些网络工具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有四种。一是企业调研法, 深入学校合作企业一线, 了解企事业单位所需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而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实训任务。二是教做学一体化法, 把教、做、学各个部分环节结合在一起, 形成新的结构和系统, 具备新的功能。三是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计算机基础实训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实践技能和经验。四是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培养乐趣。

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为以证带考, 即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 获得证书从而获得课程学分。这种方式是希望通过等级考试更好得检验课程质量, 实现教考分离。在国家考试中心新发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 (2013年版) 中, 二级考试科目新增加Ms office高级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可以完全覆盖Ms office高级应用。因此也鼓励学生报考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

课程的展望包括三点。展望1:岗位能力需求驱动, 不断挖掘并更新真实需求。需要深度挖掘企业对招聘相关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真实需求, 根据高职教育规律, 按“实用性”重构内容, “工程化”贯穿始终, 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展望2:“信息处理能力”与“计算思维”双构建。课程应既满足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构建, 同时又致力于构建“计算思维”, 达到一种平衡。展望3:培养将计算机作为工具的“乐趣”。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实现很多靠原始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 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本课程应致力培养学生使用这种工具的乐趣, 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或技能这样简单而刻板。

摘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课程改革, 从开课依据、整体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展望等方面展开研究。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8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012级在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文件、书籍、论文。

1.2.2 问卷调查法:设计对我校在在籍学生的问卷, 共100份。

1.2.3 访谈法访谈了我院在籍学生15名, 并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归纳处理。

1.2.4 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数据用Excel2003进行了常规处理。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我院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强, 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受调查者中, 大家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绝大多数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或者有必要, 在调查者中仅有6人认为参不参加体育锻炼无所谓, 只有2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可见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但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在100名受调查者中, 身体状况为“身体健康, 精神饱满”和“容易疲劳, 精力不够”的受调查者基本上分别占了一半;平时的心理状况为“很健康, 积极向上”和“总体抑郁, 偶尔抑郁”的受调查者也基本上分别占了一半。所以可以看出是有一定因素阻碍大家参加体育锻炼。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调查研究显示, 阻碍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相对比较集中, 主要是两个, 分别为学业任务重, 没时间、自身惰性缺乏毅力、休闲娱乐选择面多。

2.2 我院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男女相差比较大

在受调查查者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男生、女生差别很大, 主要表现在锻炼目的、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时间上。在运动目的的一项调查中, 有“减肥、健美”目的的男生仅有8人, 女生却高达27人, 超过受调查女生的一半, 而且是男生数量的3倍之多。在调查者中选择“篮球、足球等集体性高强度运动”的男生为20人, 而女生只有一人;相反在选择“健美操等健美类运动”的调查者中女生为10人, 占受调查者的20%, 而男生一名也没有;在一周锻炼次数的调查中, 仅仅有两名男生基本不运动, 而有10名女生选择了基本不运动这个选项, 占了受调查女生的20%, 竟然是男生数量的5倍。在每次锻炼时间的调查中, 选择“每次一个小时以上”的女生仅为6人, 占受调查女生的10%左右, 而男生为10人, 占了受调查男生的20%以上。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 男女本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和渴求程度不同, 男生大部分比较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而女生则比较喜欢选择更安静的一些方式比如看书度过业余时间;二是, 传统观念作祟, 有人认为女生就应该文静, 不能像男生一样肆无忌惮的做运动;三是, 学校的相关锻炼设施不完全, 像许多女生喜欢像健美操、瑜伽这样的运动, 而学校却没有这样的场地供她们运动, 这也是阻碍女生运动的一个原因之一;四是, 女生本身的体力情况不如男生, 这也导致她们不能像男生那样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2.3 对于改善我校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的问题意见多而集中

针对我院在校生的体育参与现状的问题大家对于学校的建议比较多, 将近有半数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其他的还有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学校多组织体育赛事和加强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是, 我校的体育设施确实不足, 对于大家喜爱的羽毛球运动, 不仅场地不够而且还要收费;对于女生喜爱的健美操、瑜伽等运动根本没有足够的适合的场地, 这大大阻碍了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二是, 不少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对体育更是放任自流。三是, 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现状和体质状况的研究只有零星的纯理论性的文章公开发表, 而且往往是思考性、建议性、定性的研究, 可操作性差, 尚未见到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和身心健康状况的全国性研究。

3. 结论

3.1 我院在校学生大部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 认识到了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有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3.2 由于学业任务重缺乏时间、自身惰性、缺乏毅力等, 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施程度并不理想, 学生们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健康状况也并不容乐观。

3.3 在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性别有关系, 男女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 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对我院在籍学生进行了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 但锻炼量不够充足, 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 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以及室内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园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 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缺乏毅力”和“无人组织或陪伴”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锻炼,健康现状

参考文献

[1]邹宇华, 邓冰, 等.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8-56

[2]郭继志, 赵拥军, 徐凌中, 等.社会医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147-156

[3]刘卫峰, 田剑.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5 (3) 90-92

[4]赵殿军.在读高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7 (9) :27-31

[5]宋培东, 赵国武.我国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4) :73-74

[6]莫连芳, 宋建美.对开设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时间研究[M].2006 (2) :114-115

江苏外经贸论文 第9篇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具有较高素质、夯实的理论基础及创新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各自特点与优势,共同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厚理论、高技能、懂应用、会创新的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大势所趋。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专科与本科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专升本、合作培养和专本一体化分段式培养。就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表明,“3+2”分段式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理想的专本衔接模式。作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之一,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自2013年起,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合作培养“3+2”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层次学生,在原有专科重实操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力求打造“厚基础,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项改革在江苏省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中尚属首例。目前已招收3届“3+2”模式的电子商务本科班。

二、“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基本形式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是指通过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考学生,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修完高职学段的课程,在获得大专学历的前提下,通过参加转段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转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完成相应的学分。满足学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可获得本科院校毕业文凭和相应的学士学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与进行“3+2”分段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前3年专科,依托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技能强势资源;后2年本科,借助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强势学科,着力培养具有鲜明的信息技术高职技能特色和经济与管理宽厚理论基础衔接的电子商务高端复合型人才,发挥既具有专科阶段实践技能强,又具有本科阶段理论基础宽厚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3+2”高本衔接课程体系存在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的扩散正日益深入到整个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成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共同研究制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形成科学的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目前,在构建高职与普通本科“3+2”课程体系出现如下难点问题:

(一)高职与本科两个培养阶段课程教学单元划分不尽合理,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实质上不是唯理论讲授的,而更侧重应用、实践,而本科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性。因而,其教学单元的划分、其内容和难易程度的把握为课程衔接带来一定的困扰。电子商务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急需具有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的高端人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占比扩大。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必将依靠电子商务高新技术推动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的优化,以此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通过课程单元的合理划分,适应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培养将信息化与商务运营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重大挑战。

(二)文化素质课程的衔接贯通和专业课程的衔接贯通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高职与本科衔接的接入口与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渠道

本科教育对基础学科的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的师资长期进行适合高职学生培养需要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在英语和高等数学教育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有所差距,同时,高职3年学段和2年本科学段的一些专业课程内容相似,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阻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持续学习。

(三)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具有高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现有的专科与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尽管也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吸收行业企业的建议与意见,但是企业的有效参与度不够,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工作人员脱离一线教学,尽管了解行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方向,可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设立却不了解,需求技能背后的理论、支撑性知识缺乏准确描述。特别是面对培养高技能、厚理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加合理,更好地区别于一般专科与本科的教学,通过课程的合理安排与设置,更好地将专科教学与本科教学合理衔接,企业方面缺乏经验。而学校方面,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运作过程的深入分析和所需知识的科学提炼,因此,如何将企业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效落实到课程中也存有问题。

四、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根据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的实际动态要求构建动态能力集

紧扣创新培养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技术高职技能特色向经济与管理宽厚理论基础衔接的电子商务高端复合型人才路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等特点,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动态要求,构建动态能力集。培养模式其核心思想为:依据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将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求的各种能力任务化、项目化,形成动态能力集;根据任务化了的动态能力集再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动态能力集中的模块化、动态的能力与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映射起来;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知行合一,构建出能在较长的职业生涯期间适用的“动态能力集”。形成与具备经济与管理学的宽厚基础,其知识应用贯穿于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报关结汇、检验检疫和信誉评价等岗位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并能够运用网络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商务运营、集成创新的高端技能人才所对应的培养能力全集。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专科与本科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对分段培养专科与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使整个项目的课程体系既自成体系,又能实现有机衔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具体细化到每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将课程目标分解在具体课程中,最终顺利落实培养目标。同时,要特别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梳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环节和运作过程需要,对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有效递进,明确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三)依托云平台功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对于“3+2”高职与本科分段式培养而言,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两所学校之间物理距离的客观存在,这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1)双方学校领导层以及教师层面共同坐下探讨课程设置与课程衔接的机会少,实际操作存在困难,难以做到经常性的研讨、切磋有关问题;(2)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实际课堂内容在教学深度上以及广度上存在差距,存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合性,思路的区别,由于两个阶段彼此独立分开,因而是否能合理的衔接,仍存在困难;(3)对于“3+2”分段培养的学生而言,区别于其他专科层次培养的同学,其在3年的专科培养过程中,需要融入南京财经大学的教学中,对南京财经财经大学的教学理念、要求需要有所了解。

依托教育云平台,两校之间推行空间开放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利用空间开放课程、空间群组功能,实现研讨式、案例式、翻转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设空间开放课程,利用网络云平台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授课计划、教案、PPT、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课程资源进行共享分。同时,借助云平台,可以打破物理距离,实现空间授课、空间上开展课堂讨论、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批改等功能。这种网络云平台的使用能够有效突破时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能够更好地密切“3+2”联合培养的学生于两校教师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解决学业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便捷与开放的条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参与学习资源的收集、分析、判断、创造,通过云平台及时互动,建立了非常便捷的空间联系,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

五、结论

实现电子商务“3+2”专本分段式培养是适应产业经济发展,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为了有效保证电子商务专业“3+2”专本衔接分段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进行“3+2”分段式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工作。在专科3年与本科2年的培养中,均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以突出职业性和应用型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职业面向岗位及工作能力需求分析,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本两个阶段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构建符合岗位需要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可通过云平台的媒介,进行课程教学与师生交流,更好地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厚理论、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培育更多将信息化与商务运营有机结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进行“3+2”分段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其中,从高职到本科的课程体系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的新问题。通过目前电子商务专本“3+2”高本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据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的实际动态要求,构建动态能力集;梳理课程体系、安排课程内容有效递进;依托云平台功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策略,推进电商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课程更好地衔接。

关键词:“3+2”高本衔接,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子文书档案下一篇:移动新媒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