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循环范文

2024-08-30

企业投资循环范文(精选8篇)

企业投资循环 第1篇

循环经济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 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多种界定。当前, 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 即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笔者认为,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将经济活动组成了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反馈式流程, 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

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是指企业在运用传统投资评价方法时, 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 充分考虑环境成本、资源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最终做出全面的决策。在循环经济条件下, 由于涉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因素的投资资金具有数额较大、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等特点, 同时与循环经济投资项目有关的成本和效益均存在不确定性, 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使企业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投资决策的失误往往将影响企业较长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 企业如何将生产、经营带来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同企业的效益联系起来, 进而做好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投资决策,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循环经济模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要求

(一) 投资决策的目标范围要求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 与企业投资决策有利害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企业股东, 还包括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情况的社会公众, 这一主体所要求的信息决策目标范围不仅限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要求企业在有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 这与传统经济条件下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很少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的投资决策目标有很大的不同。

(二) 决策过程所需的会计信息要求

循环经济投资决策要求企业将如何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循环经济思想, 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账户设置、成本核算方法到报表的编制等均融入其中, 提供与循环经济有关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和收益等会计信息, 以满足企业投资决策的需要, 充分反映资源、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三) 投资决策计量属性要求

传统经济投资决策采用历史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预测为主的货币计量方式,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收益、支出计量单位, 其决策过程所反映的内容也仅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投资决策需考虑的内容, 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和不确定的特征, 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便不能客观地反映投资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影响, 因此需要将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 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

(四) 投资决策者的受托责任要求

循环经济投资决策需考虑的受托责任, 既应适用于“财产托付论”, 也应适用于“资源托付论”, 即除了实物财产的保管和使用之外, 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 决策者有义务和责任向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主体充分履行其责任, 这种责任既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 也包括以体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

三、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的特点

(一)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投资决策从其产生的背景和动因来看, 最终目标不仅与经济发展相关, 更注重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要求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从而更能符合社会的要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体现为经济效益提高有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在履行环保等社会责任的同时, 还可获得政府补助、税收减免等可计量的收益, 以及较好的公司形象和职工满意度提高等社会效益, 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 利益关系人进一步拓宽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包括任何拥有企业利益的个人和群体, 这些关系人或能够影响企业的活动, 或受到企业活动的影响。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可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群体, 内部利益关系人包括企业的经理人员和雇员, 外部利益关系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当地的群众组织和公众等。循环经济模式下, 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资源的利用、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毫无利益关系的一些周围的居民产生影响, 因此这些居民也成为了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外部利益关系人,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其反应;传统意义上的利益关系人不包括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 但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环境法规的约束, 因此循环经济投资决策也必须考虑这些组织的影响。

(三) 成本及成本分析的范围扩大

传统的成本极少包含环境、社会成本, 随着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导致的成本已不容忽视甚至占到了重要位置, 这就要求循环经济投资决策将成本及成本分析的范围扩大,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四) 投资评价时间范围延长

循环经济模式下, 投资损益多数无法得到量化, 常常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并且在短期内其投资收益率往往低于其他投资, 因此投资评价需要扩大时间范围以更好地反映投资的全部成本和效益。

(五) 非经济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循环经济模式下, 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其风险甚至可能随着环境法规、社会公众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投资项目的风险性评估与规避就显得更为迫切。除了需要利用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之外, 更需要充分考虑非经济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四、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一) 全部成本评价法

全部成本评价法 (TCA) 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 指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进行的长期综合的财务分析。全部成本评价法对传统资本评价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评价时间的延长及成本和收益范围的扩大, 并采用财务指标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该法并不能提高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 但可以使管理者对成本和效益的形成具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从而使一些有益于环境的项目能够与其他投资项目一起竞争资金。例如, 对于项目周期较短的污染预防投资项目, 全部成本评价法下的结果相较于传统资本预算更为有利, 使得这些项目的可行性增强。

(二) 多准则评价法

多准则评价法 (MCA) 是指通过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计算投资方案在各准则下的前景值, 并通过加权平均获得方案的前景值, 最后根据前景值的大小给每个方案排序并得到最优方案。多准则评价法可帮助企业系统地根据不同的或不可计量的多重标准评价方案, 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成本、社会、产品、可靠性、风险等不同目标进行比较, 并帮助决策者进行选择, 确定所偏好的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多准则决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有助于企业在无法将全部环境和社会影响加以货币化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 也可帮助企业在环境和其他目标之间进行权衡。

(三) 投资风险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法

可通过敏感性分析对投资项目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该法可判断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 还可利用方案评价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模型即决策树进行评价。实质上, 方案评价法向决策者提供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以帮助决策者根据各方案的相对有利程度来采取措施;蒙特卡罗模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一种特殊方法, 可模拟各种随机变量的变化反复进行随机抽样, 通过计算获得投资项目的风险系数的大小, 进而进行项目投资决策, 为解决不确定性项目的决策提供了简便方法。

(四)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SVA) 是指在决策中预先考虑利益关系人为方案所定的价值, 综合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 为决策提供支持, 了解方案的全部价值从而避免不确定性的影响。该法分别计量不同成本和收益下的风险, 克服了传统贴现财务指标评价中将所有成本与收益风险视同的不足。同时在权重的确定中考虑了利益关系人的期望, 使得在与环境有关的长期投资项目中, 财务指标的权重相对有所下降, 而资源效率、环境业绩指标的权重有所增加, 从而使决策结果与利益关系人的要求更趋于一致, 保证了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全部成本法通过扩大成本范围和延长时间跨度来充分反映环境成本与效益;多准则评价法将财务指标评价和环境指标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指标结合起来, 为决策方案的排序提供了定量依据;投资风险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法使投资者能够更清楚地把握不同变量条件下的方案价值;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将财务评价、多准则评价和风险评价等方法综合起来形成了决策模型, 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战略性决策。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方法有助于弥补传统投资决策工具的不足, 为项目评估、决策及经营管理提供了更为客观、有效的分析结果, 即在保留传统投资分析方法货币时间价值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 突破了其固有局限性, 增加了投资决策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五、循环经济投资决策在我国的应用

(一) 完善循环经济会计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

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 首先应建立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规范相应簿记方法。其次, 应建立披露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 规范各种循环经济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及填列方式, 规定企业循环经济会计报告的披露渠道。提高企业的循环经济意识, 实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监管部门应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制企业进行循环经济信息披露, 以避免企业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不利于资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 提高企业循环经济意识, 注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在资源严重匮乏、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 企业决策者不应只关心投入产出或投资回报率等问题, 应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站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知识教育, 增强职工节约资源、实践环境管理的自觉性,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促进环境保护、经营效益与社会发展多赢局面的形成。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使循环经济投资决策有章可循

循环经济投资决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基本保障。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可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 综合考虑企业环保投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社会影响的情况, 促使企业管理层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四) 制定正确的投资战略, 合理选择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的投资战略是将有限的企业投资资金,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评价、比较、选择投资方案或项目, 获取最佳的投资效果所作的选择。企业只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模式, 合理选择和应用投资决策方法, 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选择。循环经济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做到多目标决策,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投资决策评价的总目标, 构建企业投资决策的多目标评价模型, 从而达到将宏观的循环经济模式与微观的企业投资决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 加强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管理, 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探讨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其实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经济生产中生活中通过对能量和物质的不断循环,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尽量最大化,从而使人们的经济生产达到生态化的效果。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中,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大致可以归分为三种运行模式:首先是单独存在的全公司或者说企业内部的资源高校循环利用与清洁干净的生产;其次是产业间或者是共生企业所建立的生态环保的工业网络系统;最后就是整个区域或者就是整个社会所建立的资源再生体系与废物重新回收的体系。

二、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分析

1、单独的公司其内部的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这种循环经济运营的模式是处于微观层次的运营模式,一般应用于公司内部的废物的回收利用与产品的清洁生产中。其具体的运营模式是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首先经过简单的分类处理,然后加入适当的处理原料再次进行原先的加工生产流程或者是用于加工为其他的工业产品。这种生产模式最开始由美国的杜邦公司率先提出并投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所以该种生产模式又被叫做杜邦模式。这种模式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运用该种生产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工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还能够保证生产流程的清洁,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达到零排放的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一些矿业企业也纷纷采取了这种生产模式,比如山东的某矿业集团在煤炭的利用与开发中,将煤炭资源的中和利用与其的生加工作为企业生产的突破口,并成功的将其延生到产业链当中,最后形成循环经济的经济系统。

2、共生企业生态环保的工业园模式。所谓生态环保的工业园模式,即也就是在企业群这一生产层次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在丹麦的卡伦宝,卡伦宝工业生态园是个不仅和谐而且高效的工业生产区,在这个工业生态园内,各个不同的企业通过对各自不用的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从而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由于这种经济模式最先运用于丹麦的卡伦宝,所以这种经济模式又被叫做卡伦宝模式。后来,随着这种经济模式的不断完善,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该定义为:为保证各种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各个企业或者地方的生产合作社进行互相合作而形成的产业共同体,这种产业共同体能够保证企业与地方的经济效益共同增加,同时也能够保证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能够显著地得到改善;有目标的实施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关于生态系统,能够保证资源的消耗与损失达到最小,由于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与有害物质亦达到最小,并可以形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区域循环的运行模式。区域循环的运行模式是指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对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进行利用与回收的体系。这种模式中最被人们称道的是双元回收体系与社会循环体系。双元回收体系是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中,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和其他的小循环相互进行结合,从而使矿业的经济循环曾相出多种模式。比如如果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其消费的方式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矿业资源的开发速度。

三、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使企业的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需求相互契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能够达到这个契合点,着重取决于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所采取的运行策略。就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而言,主要采取的运行策略包括以下三种运行策略:技术支持策略、管理约束策略、政策保障策略。

首先是技术支持策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国家企业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以及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将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做严峻的问题就是我国企业的技术不成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最主要就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环保的生产流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开拓资开发空间与延长资源使用时间的一有效手段。所以,只有解决了技术这个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的,我们国家的企业才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

其次是管理约束策略。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资源市场的管理方法与对资源的管理手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对于企业的管理方法亦存在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国家实行地方与中央互享资源的策略。对不同国家对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其管理的内容大致有:对资源所有权进行管理,对资源的开采情况与污染程度进行管理,对资源的含量实施战略上的管理。将我们国家对于资源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不难发现我们国家对此的管理还是有待改善的。随着资源市场的逐渐开放,完善我国对于资源的管理措施将显得越来越必要。

最后是政策保障策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采取的成功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保护矿山企业或者个人的切身权益,我们国家的企业才能够顺利的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企业中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才能保证在企业生产中真正的发展循环经济。

四、结语

昆明投资5亿元做循环经济改造 第3篇

近年来, 杨林工业园将环保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没有一味强调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保护。据介绍, 在提出实施“零排放”以后, 园区区域环评已成为企业建设的严重制约, 对园区规划建设, 乃至全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现都产生了影响。

在此形势下, 杨林工业园区制定出台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改造示范园区创建实施方案》。该方案于近日通过省级验收, 并作为2013年云南唯一一家申报园区, 上报国家发改委。

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将要实施的12个重点项目, 涉及园区污水处理扩容工程、园区燃气清洁能源替换工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 以及重点企业循环技改项目。除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园区道路照明改造工程外, 其余11项改造工程都计划在2013年内完成。

企业投资循环 第4篇

作为宁夏唯一的自治区级再生资源循环经济试验区, 以废旧汽车、家电拆解和有色稀有金属回收利用深加工为主, 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为一万亩, 其中一期规划建设为5 000亩。

灵武市力争通过3年建成“一区四园”和“五大主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再生资源示范区。“一区”即再生资源交易区, “四园”是有色金属再生园、金属型材加工园、电子废弃物处理及废旧塑料加工园、报废汽车拆解和二手车交易园。“五大主业”为: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业, 电气设备制造业, 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业, 电子废弃物处理加工业, 报废汽车、机械设备拆解及二手车交易业。

循环经济试验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招商政策: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年度起, 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入园企业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供水、排水按现价90%征收;入园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劳动密集型项目, 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二年的30%~50%贴息扶持, 并实行一事一议的土地价格。

企业投资循环 第5篇

近日, 赛迪投资顾问在京发布了《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申报指南》。本刊记者就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作采访了赛迪投资顾问城市投融资部分析师成宇涛先生。

记者:我国园区循环化改造势在必行, 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

成宇涛: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了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加快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因此, 一年多来, 国家关于园区循环化改造也在加快推进。

2011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率先在甘肃、青海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 选择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部分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以加快转变两地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此次共选择了8家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12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组织推荐201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备选园区的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 申报对象为各类动脉产业园区。动脉产业园区是建立以动脉产业为主导的园区, 动脉产业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 是资源-产品-消费过程。

3月, 两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总体要求、原则、工作目标。同时, 还提出要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 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7月, 财政部公布了201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拟支持单位名单, 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内的共22家园区成功获批。

记者:园区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有什么意义?

成宇涛:首先, 对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在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中, 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由依赖土地、劳动、资本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完善、制度创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第二, 申报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后可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被确认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园区, 不仅能在项目审批、政策倾斜及资金等方面获得支持。以2012年获批的22家示范试点园区为例, 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浙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获得29740万元、27460万元和15820万元的补助资金, 其余园区各获2000万元启动资金。

第三, 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打造园区新形象。园区循环化改造注重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 共享资源, 共同使用基础设施, 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达到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污染物, 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 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 打造园区新形象。

记者:园区编制申报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要突出哪些方面?

成宇涛:在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申报过程中, 实施方案是示范试点申报的必备材料之一。其包含园区基本情况和循环化改造思路等内容, 是园区能否获批示范试点的关键要素之一。编制实施方案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突出园区当地基础条件, 从社会、园区和企业三个层次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如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 突出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特色, 同时注重产业横向耦合、纵向延伸;

二是重视对现有主导产业进行补链/延链拓展, 完善主导产业体系。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键补链项目既是国家重点支持内容, 又是循环化改造的重要载体, 一定要重点突出此部分内容。如已获批的张掖工业园就针对性地培育了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体系;

三是强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园区内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升级改造项目、废物交换平台项目、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项目。

四是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注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都选择了与当地产业基础相吻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

记者: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避免?

目前我国园区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产业链关联度低、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不高等四个问题, 在示范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努力避免。

首先, 要提高园区产业链关联度。我国的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体是园区内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行业。这些企业本身的资金投入有限, 而提升产业关联度又需要大量资金, 因此当这些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时, 主要选择支撑行业重点项目的补链工作, 这对提升整个园区的产业链关联度意义较小。

其次, 要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由于园区产业链关联度较低, 多数企业追求的是自身的清洁生产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加上园区内缺乏不同企业间的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水分类利用及循环利用项目和资源共享等设施, 致使企业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横向链接机制, 一企业产生的副产物很难成为另一企业的原料, 同样一企业废弃的余压余热也不可能被其它企业循序使用, 最终导致园区内资源能源利用率难以显著提高。

第三, 是要避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产业建设。多数园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现有路网、管网、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物流、信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导致园区投资环境不尽人意。而一些园区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 往往忽略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点选择那些短期内可以快速提高本园区经济总量的项目, 违背了循环化改造的初衷。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第6篇

一、化工企业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要求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品链为依托模拟自然生态规则和运行方式, 分析和构建化工产业体系。以创新化工过程及能源利用模式为核心手段, 采用成组技术 (GT) 、柔性生产系统 (FMS) 、能量集成及梯级化网络化利用系统等一系列有效管理技术措施, 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构建类似于食物“链”、“网”的网络化的物料循环和能源流动的协作共生关系, 化工过程产生的“废物”、“废热”转化为资源延伸化工产品链。化工循环经济体系中, 实现了物料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多样化、产业构成成份和产品的多样化, 化工产业系统内各种物料 (产品、中间品、副产物、废物等) 和能量 (各种品位的能量、回收热量、废热等) 达到动态的“生态平衡”, 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长效统一。

(一) 长风化工循环经济体系规划框架

长风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充分考虑了企业资源、产品和行业技术特点, 从物料和能量两个层面构建互补共生网络化的循环经济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于“链”、“网”结构涉及企业外部的相关组织, 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必然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形成与供应商和客户互利共生的局面。多元化多品种规划和与供应链上下游互利共生的资源市场延伸方式, 成为长风化工循环经济框架下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体系规划试图为化工行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提供有效的微观解决方案。

(二) 以模块化和网络化方式构建循环经济生产过程组织系统

1、以产品链为依托构建物料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网络框架。

长风化工循环经济体系按照产业生态原理以产品链为依托构建物料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网络体系。第一, 在物料层面上系统构建“原料链”、“中间体链”、“产品链”、“剩余物及副产物链”、“废物综合利用链”等, 构建物料“链”、“网”系统。该体系中, 原料链天然气中的氢和碳, 通过“中间体链”环节全部平衡地分别转化为产品链中芳胺系列和碳酰氯衍生物系列, 同时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剩余物或供应链上下游的副产物等转化为资源循环至相应的原料链端, 或以副产物、“废物”等的生产延伸产品, 构成新的产品链及其物料网络系统, 改变原来单一的产品结构, 形成系列产品的协调发展。第二, 能量层面上, 把产生于不同的产品体系中的高、中、低不同档次的能量, 在整个企业内在不同的装置间按照需要进行整体优化配置, 实现能源的层级管理和互补共生, 梯级用能、按质用能、按需用能, 形成热能的网络化体系。

2、再造适应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

长风化工作为传统化工企业, 过去生产采用一个产品一套装置的产品专业化形式, 对外部变化的适应力脆弱, 缺少产品“链”、“网”的相互支撑, 造成企业产品单一且很难更新, 一旦市场变化就造成装置闲置, 进一步造成物料和能量流的中断, 对实行集成度较高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造成破坏;针对这一情况, 引进“成组技术” (GT) , 按化学工艺的相似性将产品归类分组, 系统地进行新产品开发, 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原料和工艺条件, 即可在一套装置上“分时”切换进行生产多个产品 (相似品种) , 比如有机脲类化合物 (N, N二甲基二苯基脲、N, N二乙基二苯基脲、四甲基脲、四乙基脲、四丁基脲等) 均用一套装置“分时”切换生产;更进一步是柔性生产系统 (FMS) 的引进, 即在成组技术 (GT) 的基础上, 把不同装置中的工艺单元通过组合, 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成组技术 (GT) 和柔性生产系统 (FMS) 的引进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使装置多功能化和高效运行, 避免了因个别产品市场变化造成装置停产而影响关联度很高的循环经济体系正常运行。

成组技术 (GT) 和柔性生产系统 (FMS) 的引进, 逐渐形成了物料能量的“链”、“网”相互支持系统、产品的“链”“网”结构, 以及副产物、废物等的延伸产品系统, 为在化工生态网络基础上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方式下通过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协同作用, 长风化工实现了与规模经济同等重要的“范围经济”。

3、实施循环经济改造的工具准备和应用管理。

(1) 循环经济单元模块研发和管理。单元模块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这座大厦群的“砖块”、“建筑材料”, 是贯彻循环经济3R (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原则的基础构件, 长风化工的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 这些基础构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保证体系建设及其质量的基础条件。长风化工的单元模块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 物料层面开发的模块系列有四类: (1) 化学反应催化体系模块 (用催化体系代替化学计量的物料耗费) ; (2) 化学反应循环单元模块系列包括“串级 (多级) 循环反应单元”、“反应蒸馏集成单元”、“无溶剂反应单元”等绿色化工单元模块; (3) 循环分离单元模块系列包括倾析分离模块、循环吸收模块、循环富集模块、水蒸汽蒸馏模块等低能耗分离单元模块; (4) 资源化处理模块即把副产物合理转化为有用产品。第二, 能量层面开发的模块有三类: (1) 热过程集成模块系列, 即把化工吸热和放热过程集成起来, 分别实现升温和冷却的目的, 包括换热介质双向热交换循环、时间匝配管理方法、自热维持等模块; (2) 反应热和工艺余热回收管理模块系列包括废热—水蒸汽转化、蒸发—冷凝联动、热容量缓冲等模块; (3) 废物处置—热能回收模块等。 (2) 单元模块组合及管理。对每一个按连续生产方式、成组技术 (GT) 和柔性生产 (FMS) 方式生产的化工产品和装置, 按照过程特点及需要, 将循环经济单元模块进行相应的组合并进行协同调优运行, 实现一个完整的模块组合功能并与主生产流程融为一体, 完成其对主装置的循环经济改造。在这一方面物料层面的功能模块组合有“源头削减”、“过程内部循环”等四种主要模块组合功能, 能量层面包括“热能梯级 (升级) 回收”、“热能梯级 (降级) 利用”、“能量层级管理”等。 (3) 网络化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规划和管理。在单元模块及其组合的基础上, 把装置 (产品生产线) 间、企业间的物料和能量进一步集成联动、系统规划和管理, 就形成体系化网络化的循环经济“链”、“网”结构。

这一网络化体系的“链”、“网”结构, 包括 (1) 物料的“在线循环”即装置间的循环 (如苯酚在聚碳酸酯和碳酸二苯酯生产装置之间的循环等) 、“企业间循环” (如向其它企业销售副产物或把用户使用长风产品产生的副产物循环回产品生产系统, 作为原料使用等) 。 (2) 热量系统实现梯级化网络化利用。长风化工根据过程特性对能源进行综合评估, 把热能体系划分出26个不同温位 (即温度档次) , 天然气蒸汽转化、高温导热油循环、反应热产蒸汽、蒸馏余热利用、冷冻和深冷系统进行跨系统集成, 把化学反应热和其它各类工艺余热进行回收, 并模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建立起多热源多用户的全厂热交换网络体系。用热系统形成以连续的化学反应热、工艺余热回收利用及部分公用工程为基础, 以间歇的生产过程余热利用作为补充, 满足不同需求的热交换梯级网络运行及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的特点就是“自热平衡体系”。网络化梯级化的“自热平衡体系”使热能体系实现稳定化, 不会因为某一装置的“退出”和“进入”影响整个热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为热能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蒸汽网络系统, 长风化工回收反应热和工艺余热建立的多级梯级蒸汽网包括四级压力的蒸汽供网和热水循环系统, 以用于不同的工艺目的。由于化学反应热和工艺余热的回收、梯级和网络化集成网络的有效运行, 长风化工成功地停用了全厂全部燃煤蒸汽锅炉, 实现“化工过程自热平衡”。

(三) 采用矩阵式动态管理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循环经济规划各子项目实施采用矩阵式动态管理。

长风化工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规划实施是在已有的生产设施上进行, 涉及六十多个子项目, 并有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动态特征, 这就要求既要有整体的安排和控制, 又要有对各子项目专项实施的协调, 企业采取了分层的矩阵式动态管理。第一, 对涉及整体调整的项目, 在企业层面上采用矩阵式管理, 项目组在企业层面上组建, 主要的专业部门和实施部门均派专业人员参加。拿热能互补共生项目来说, 以停用全厂三台燃煤蒸汽锅炉, 建立“化工放热—吸热自平衡系统”为目标, 必须取消大量的用汽环节, 保留的用汽环节也要降低消耗, 项目组负责设计规划、拟定实施步骤、指挥具体实施等。第二, 涉及装置内的子项目, 则在统一协调下按照企业的整体方案, 按网络计划法确定时间进度等, 在各二级单位 (分厂车间、处室) 层面实行矩阵式动态管理。

在实施矩阵式动态管理中, 企业技术中心针对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难题进行试验, 包括研发循环经济单元模块、提出模块组合和体系化方案, 为实施过程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在必要时引入外部技术咨询, 与大专院校 (如重庆大学等) 、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相关企业合作攻关。

2、循环经济实施的洋葱演化模型 (构建化工厂内部集成网络) 。

长风化工把化工过程及配置构造视为洋葱, 按照洋葱模型从外向内可分为安全及环保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热交换网络系统、分离系统、化学反应及催化过程等几层, 洋葱模型要求有机协调各层次的相互关系, 并用逐渐生成方式构建起化工厂内部集成网络。2006年, 在内部集成网络中物料循环量达22000吨。

按照洋葱模型, 长风化工循环经济规划实施主要有几种方式:

(1) 洋葱剥层。这是比较传统的途径, 主要用于对现有系统的渐进式改进。开始的变革主要是迫于生存和安全、环境的压力, 从比较传统的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出发的, 总体上经过了从外围向核心化学反应不断深入改造的历程, 尤如剥洋葱一样, 每剥掉一层皮解决了相应的问题, 同时, 也成为下一个层面即下一次技术和管理变革的开端。洋葱剥层式的持续改进, 为长风化工培养技术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培训队伍提供了教育基地。

(2) 中心开花。该方式是从内核的化学催化过程着手开发无废绿色工艺、由洋葱内核向外实施的系统改造, 相对于洋葱剥层式的持续改进, 中心开花是更具颠覆性的“创造性破坏”方式。拿主导产品碳酸二苯酯 (也是聚碳酸酯生产的中间体) 来说, 原来采用的是消耗烧碱的方法来合成的, 产出大量的含酚污水和低档含盐副产物, 2006年底长风化工研发出催化剂系列“108”、“118”、“130”用于产品合成, 取消了作为原料的烧碱 (年用量约两万吨) , 同时不再产生含酚废物, 低档含盐副产物的产生量减少了97%, 这个过程从催化反应核心开始, 分离、热交换、公用工程和相应的管理系统及模式等均作了全面的重构, 形成了碳酸二苯酯生产的绿色催化工艺及大大简化的管理系统。这一绿色工艺的成功, 使我国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完整性获得突破, 长风化工万吨级聚碳酸酯示范生产系统成为2006年重庆重点新型工业化项目, 成为国内利用自创技术建立的第一条完整的商业化聚碳酸酯生产线。

(3) 双向兼顾。新的项目建设即使用这种方式。新的项目建设往往是在总结工艺技术和循环经济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不再以传统的方式运用洋葱模型, 而是采用预先进行内外层综合协调, 在设计阶段就保证内外各层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做到与网络的协同共生, 达到循环经济体系整体优化的动态“生态平衡”。长风化工正在建设的聚碳酸酯和芳胺两个新型工业化项目即是按该方式进行的, 在不增加水、电、汽等公用设施的情况下, 充分合理利用全企业的过程能源, 实现新装置与现有体系相互融合, 实现更大范围的“热能自平衡体系”。这一体系的实现, 使项目投资成本节约1/3, 两个项目完成后, 长风化工经营规模即提升到10亿/年。

3、供应链上下游融入循环经济体系 (与外部组织的一体化网络) 。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 长风化工采用了多种方式把供应商及客户的运行系统与企业的循环经济运行系统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互利共生的营销网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1) 副产物以贸易方式出售给客户。开发或找到副产物的外部用途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 副产物贸易是企业之间循环经济市场运行方式, 在贸易方式的基础上长风化工从技术上帮助客户建设合适的生产装置, 有时还帮助客户销售产品。副产物可能属于限制应用范围的产品, 长风化工形成了有别于其它产品的市场营销形式。第一, 进入特定的细分市场, 既满足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效益原则, 又符合特定法律法规要求;第二, 严格合同化管理, 副产物的销售必须签定包括特别要求条款的购销合同, 明确限制应用的范围和安全环保要求;第三, 日常将副产物销售情况提供给相应政府管理部门, 与政府管理部门合作完成监管。

(2) 与供应商和客户共建物料循环体系。长风化工把循环经济方案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的生产体系, 使方案的运行更加有效。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友好关系, 共同商讨联动的循环方案, 包括建立循环物料的技术标准、物流方式选择、供货节奏及开工停工协调等等。以下是建立企业间物料 (产品和副产物) 循环的主要运行方式。

与外部组织共生的循环体系的建立帮助供应商和客户解决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 使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关系稳定化、长期化, 使双方的运行效率在协调中得到极大的改善。

(3) 与供应商和客户分享循环经济方案。帮助供应商和客户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这是长风化工独特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方式, 也完善和稳定了企业的销售渠道。长风化工的一个客户使用企业提供的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 生产过程中因气味扰民的环境问题被停产, 长风化工通过全面了解该客户的整个设施情况后, 帮助客户针对原料和产品特点提出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摆脱了困境, 也为长风化工赢得了稳定的忠诚客户。

(四) 通过制度创新为推进循环经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把循环经济要求融入企业基础管理指标和激励考核体系。

长风化工传统的企业基础管理指标体系, 是以历年来的实际完成指标为依据, 适当考虑技术和管理进步因素来确定的。产品物耗“年年有进步, 一直在爬行”, 实际上一直处于高物耗状态。物耗水平反映了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污染物的高产生量, 传统的历史消耗确定法只有“点点滴滴”, 不能实现质的转变。针对这一情况, 长风化工采用了加权式消耗定额指标确定方案:第一, 历史水平, 以近三年平均值为历史指标;第二, 行业内“标杆瞄准”, 选出行业内先进指标;第三, 理论值计算即按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理论消耗值。把历史指标、标杆指标和理论消耗值指标按各1/3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出当前消耗指标, 以此作为阶段性基础管理指标。

阶段性经济指标的制定过程也是指标执行单位参与管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找到差距, 探讨循环经济方案措施等等, 其后指标作为综合经济考核的要求进入业绩考核奖惩体系, 一个阶段消耗指标完成后, 在新的年度再按以上方式进行计算, 用这种方式推动先进合理的基础管理指标体系的进步。

2、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管理循环。

长风化工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过程管理中, 坚持持续改进和整体优化方针, 运用管理循环, 推动整个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1)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提出各局部的改进方案 (项目) , 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案评估和经济评估, 在技术和经济评估的基础上组织项目确认。

(2) 改造项目的实施, 对局部的、渐进的改造, 长风化工利用各装置化工生产中小修的周期局部停产实施;对需协调各装置和体系优化的项目 (如中间体碳酰氯即产即用、能源网络化等) , 利用化工生产大修的停产周期进行。

(3) 进行子项目的试运行, 以目标实现程度和与整体方案协调程度来评价其子项目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评价过程不是仅仅强调子项目的有效, 而是与整个体系的整体协调性。

(4) 持续改进和整体优化。在取得效益的基础上利用其盈利继续完成后续项目, 逐步实现更高一级和范围更大的循环经济“链”、“网”改造, 除建立化工厂内部的循环经济紧密网络外, 还与客户等外部组织建立基于市场贸易的循环经济网络, 建设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

3、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与企业管理体系和文化建设互动。

长风化工作为化工企业在重庆市率先全部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0) 、环境管理体系 (ISO 14000) 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18000) 认证, 并将三体系整合为企业管理体系, 在这一管理体系中, 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成为贯穿整个管理体系的一条红线, 把管理体系从分项松散状态向综合集成转变, 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从部门管理向综合集成管理转变。产品开发工作, 原来是单独拿出工艺技术方案, 保证品种开发和生产质量就可以了, 环保的问题交给环保部门去处理, 在循环经济体系框架下, 从一开始就把物料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放到重要的位置, 循环经济与产品开发做到“三融合”, 即“开发融合”、“施工融合”、“运行融合”。

艰苦奋斗的企业传统在建设和扭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层根据时代特点变化, 提出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文化理念融入长风化工传统的企业文化中, “科技长风、生态长风”总结了企业在艰苦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逐渐形成的崇尚科技、节约资源、注重生态环保的新型企业文化, 它是企业传统文化的自然发展和延续。第一, 加强宣传和交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各种会议、管理体系贯标、园林式化工厂建设以及报刊、广播等形式, 讨论、宣传和塑造“科技长风、生态长风”内隐价值观和外显形象。第二, 注重细小的个案处理。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把细小的资源和污染问题都解决好, 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贯穿在细小的事情上。洗包装桶在许多企业都是“小事”, 洗桶水原来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车间, 但从资源环保要求出发, 采用了更节约环保的方法:洗产品包装桶的水排放至该产品生产车间的物料回收池, 既回收了物料, 又不产生污水再去处理。在处理“小事”这种潜移默化中转变了职工的行为规范。第三, 做好外显形象的塑造。企业利用地处山区的特点, 积极推进园林式化工厂建设, 塑造掩映在绿树青山中的“生态工厂”形象, 把内在生态和外显生态有机统一, 从职工和社区居民内心认可文化理念。第四, 抓好相应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企业根据循环经济推进的需要开设电视课程, 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各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科技长风, 生态长风”正在逐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二、化工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效果

(一) 循环经济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有效推动业务拓展。

经过近几年持续努力, 长风化工产品结构由单一产品为主发展成芳胺类化学品、碳酰氯衍生物以及高分子聚合物三个系列相互支撑的产品结构, 基本形成精细化工产品“链”、“网”和实现节能减排的化工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框架下形成的多产品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为实现产品销售合理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创造了条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区域分布为“3个1/3”, 即川渝地区占1/3, 川渝以外的国内市场占1/3, 国外市场占1/3;产品进入不同行业, 包括染料、制药、军用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等景气周期有互补性的行业, 长风化工把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居同行业先进水平。

长风化工已基本建立起循环经济框架下的物料管理体系。天然气-产出比达到1∶40, 即1方天然气投入产生40元的销售收入,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7) ;实现碳 (CO2) 循环、有机物料的反应闭合循环 (包括苯、苯酚、苯胺、硝基苯、碳酸二乙酯等近十余种有机物料) ;副产氯化氢、副产氯化铝和副产氯化钠等得到回收用于生产下游产品, 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总计物耗年降低额约2000万元。

企业基本建立起循环经济框架下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清洁水循环、工艺水循环和水-蒸汽相变循环, 万元产值水耗由二十世纪90年代的500m3, 降至现在的约15m3;实现需热过程和放热过程集成联动, 化学反应热和工艺余热的回收利用, 建立起全厂能量梯级利用和热交换网络体系。2005年5月,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 长风化工3台燃煤蒸汽锅炉全部停运。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 从原来的3.2吨标煤降至2008年的0.4吨标煤 (如减去作为原料的天然气, 则为0.25) , 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能源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实施循环经济前的16.8%降至5.6%,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推进循环经济, 较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企业环境绩效得到显著改善。污染物产生量平均削减率达90%, 由于停用全部燃煤蒸汽锅炉, 温室气体碳排放 (以CO2计) 削减90%。末端治理费用 (含排污费等) 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3%, 只及行业平均水平 (约为4%) 的1/13。实施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减轻了末端治理的压力, 为环境安全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长风化工正在成为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园林式化工企业。

(三)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循环分析 第7篇

一、企业发展能力财务指标

系统分析和研究企业的发展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基于财务状况的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主要包括:

(1)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资本的积累能力,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实收资本的增长和留存收益 (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的增长。实收资本的增长表示本期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长, 衡量企业外源性资本的积累能力, 留存收益的增长才能衡量企业本期通过自身经营给企业带来资本的增长, 衡量企业内源性资本的积累能力。

(2) 资产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幅度, 由于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的增长取决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和非流动资产的增长。由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强, 容易受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流动资产的增长侧重衡量企业短期资产规模的扩张能力及企业的短期发展能力;而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 周转周期长, 因而非流动资产的增长侧重衡量企业长期资产规模的扩张能力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二) 基于经营成果的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主要包括:

(1) 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经营业务和市场占有能力的拓展趋势, 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2) 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本期营业活动的经营成果, 也是形成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营业利润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在营业活动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

(3) 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 净利润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在净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

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循环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具有循环的特点, 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如图1所示:

(一) 第一环节:

营业收入增长率带动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的增长是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 虽然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因素也影响营业利润的大小, 但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的增长, 如果营业收入不变或者减少, 仅依靠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的减少或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增加, 难以形成营业利润的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 (-投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当营业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时, 本期营业利润率比上期营业利润率增加, 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营业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期营业利润率比上期营业利润率减少, 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即本期营业利润率>上期营业利润率

(二) 第二环节:

营业利润增长率带动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是形成净利润最主要、最稳定、最持续的来源, 由于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 因而营业外收支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营业利润的增长。

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1-所得税率)

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即: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的增长受营业利润的增长和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的影响, 当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大于营业利润增长率时, 净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利润增长率;当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小于营业利润增长率时, 净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即本期营业净利率>上期营业净利率

当净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时, 本期营业净利率比上期营业净利率增加, 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期营业净利率比上期营业净利率减少, 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三) 第三环节:

净利润增长率带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留存收益的增长可以衡量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 是所有者权益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而留存收益的增长依赖于净利润的增长, 只有企业获取较高的净利润, 才能提取较多的盈余公积, 形成较多的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所有者权收益率

当净利润增长率大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时, 本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上期净资产收益率, 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小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本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上期净资产收益率, 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四) 第四环节: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带动资产增长率资产的增长取决于债务资本即负债的增长和股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的增长, 其中所有者权益的增长是资产增长的基础, 如果资产的增长过度依赖负债的增长, 则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财务风险增大, 偿债能力减弱, 影响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即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

当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大于资产增长率时, 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 由于所有者权益比率=1-资产负债率, 期末资产负债率小于期初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债务负担减轻, 偿债能力增强;当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小于资产增长率时, 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小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 期末资产负债率大于期初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偿债能力减弱。

(五) 第五环节:

资产增长率带动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销售量的增长, 但销售量的增长需要企业生产量的相应增长。从短期来看, 需要企业增加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从长期来看, 需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项目, 只有资产的增长才能带动营业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

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即本期资产周转率>上期资产周转率

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资产增长率时, 本期资产周转率大于上期资产周转率, 表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 营运能力增强, 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小于资产增长率时, 本期资产周转率小于上期资产周转率, 表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减慢, 营运能力减弱, 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 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增强, 盈利能力指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的提高拉动第一、二环节, 即营业收入增长率带动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拉动第三环节, 即净利润增长率带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偿债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比率的提高拉动第四环节, 即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带动资产增长率, 营运能力指标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拉动第五环节, 即资产增长率带动营业收入增长率, 企业的整体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朱学义:《财务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蔡维灿:《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财会通讯》2010年第8期。

[4]朱维珊、杨磊:《构建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循环体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5期。

循环经济企业的制度突围 第8篇

我国循环经济制度与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 其制度建设应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我国循环经济企业面临的困境

“天下无废物”体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愿望和目标, 也揭示了高科技的伟大力量。任何废弃物和垃圾经过机器的粉碎、搅拌及高温处理后都能成为各种原料。很多国家对建筑工地必须具备将建筑废料再生成可用材料都在法律上做了规定, 建筑企业必须在拆解旧建筑时, 在工地就安装废料的粉碎机, 当场机械处理那些废料, 然后将之与新料搅拌后可用于工地的新建筑上。这不仅科学地处理和利用了废料, 节约了资源, 而且大大节省了废料的运输费, 避免了给社会带来废物运输的污染和影响。

这种建筑企业与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融合为一体的实现, 却是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在法律、政府政策、技术和产业链安排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配套。因而, 只有将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持鼓励和大力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才能实现这些设计。

目前, 我国循环经济及再生资源行业仍处于相当低的发展水平, 根本无法与国际企业抗衡竞争。大量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和利用而白白浪费掉。每年有大约3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80万吨废塑料、2000多万台废家用电器电脑没有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及再生资源企业没有得到制度上的支持, 再加上行业标准、资金、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行业发展缓慢, 步履艰难, 企业技术改造长期处于半停滞状态。废纸的机械分选设备寥寥无几, 废汽车的拆解没有正规流水线和设备, 大件废钢铁解体仍采用氧割和锤砸, 废有色金属多用人工拆卸, 工艺流程落后, 二次污染严重, 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低, 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状态。

仅有的一部《循环经济促进法》, 又与其他法律既不接轨, 又宏观空洞, 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且也不是强制性的实体法律, 很容易与实体法律发生冲突。政府支持循环经济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度还处于临时的应付状态, 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化制度体系, 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更不能与国际企业接轨, 恶性竞争严重。而我国政府对废料进口环节的监管却达到了极为苛刻而又不规范的程度, 不科学和随意性导致很多具有官员权力的海外工作人员的违法和腐败。这令外国企业难以理解并进而质疑我国的法律制度环境, 给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国的法律政策制度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后盾。法律政策制度和政府执法行为应以效率最大化为基础, 任何没有效率与经济收益的制度和政府行为都是不存在公平的。在资源短缺的低碳社会, 任何耗费资源而不创造经济价值的行为不仅是不公平的, 而且是不道德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和产品也是基于其制度而打造出了国际竞争力。因而, 企业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步就是突破制度上的障碍, 进行制度创新。

目前, 我国循环经济领域中的法律制度体系不配套、不衔接和矛盾性越来越显得突出, 并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

进口再生原料的国内外企业和再生原料回收、交易、处理利用的企业的资质审批监管的法律制度应该是独立的法域, 这个法域的建立基础是资源法、环境法、贸易法等二级法律制度。这个再生资源概念项下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关键词“资源”而展开的, 其所有行为的一致目标也都是资源, 因而, 规范这个领域行为的法律制度也必然围绕着如何最大效率、最大效益和最大公平地利用再生资源, 使其为人类造福这个主旨上。但在我国的法律制度、政府政策、企业经营的监管和国际贸易交易上却将这个范畴的法律与规范危险废物的侵权法、民法责任等两个不同法域的概念完全混为一谈, 甚至将资源再利用和再生资源领域的规律性及规则性问题完全纳入废物侵权法的范畴之中。这就造成了法律定义上的误区, 给监管和经营都造成了重大的阻碍, 制度体系中的矛盾性导致了行政行为的临时性和低效率。

三、循环经济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

废弃物仍然具有使用价值是利用了闭路循环这一理论。电路板蚀刻液循环环保设备就是将系统内的成分经过多级萃取变为全部有价值的资源, 再次循环利用, 全面提高了电路板企业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下简称“《环评法》”) 与循环经济没有衔接, 没有规定循环经济产业的项目和设备如何适应《环评法》, 其分类管理对象和范围确定也很笼统, 这就造成很多政府环保部门对《环评法》理解的片面性和适用上的不恰当, 将环保高技术设备当作一般的设施对待而要求进行复杂的环评审批。很多环保部门机械片面地认为:只要防污措施有重大变化就必须进行环评审批, 而不管是好变化还是坏变化, 也不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 显然这种观念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

对环保设备再次做环评审批是毫无价值的重复工作, 而且还浪费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 浪费了纳税人的税收, 毫无意义地增加了政府的工作量。环评审批是基于可能产生不良的环境影响和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才实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60天的审批管理, 而企业就要为此付出很多时间的准备和协调, 需要很多时间和人力与政府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和安排, 环评报告编制费还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这就给环保设备企业和电路板生产企业都造成巨大损害和经济损失。这就违背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环评法》的立法精神, 给节能减排创新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

作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经济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以解决资源短缺限制的过程, 而且更是整个社会结构性转型的过程, 对于我国而言更是需要全方位转型的挑战, 这首先包括思想观念、制度环境、政府管理等硬性因素的转型。企业是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 如果没有对绿色产品、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技术的制度安排和鼓励支持政策, 那么, 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市场上将会是输家。

四、以制度突围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个政府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是透过其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体现和实现的。企业竞争力强的国家制度, 无一不是靠完善其法律制度体系、提高政府政策的价值水平而努力改善企业生存环境而实现的。我国循环经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低下, 甚至处于最低端。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表明:现存法律制度的漏洞及这些漏洞所造成的非科学、非理性、不公平、不透明的环境已给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严重阻碍和威胁, 因而, 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首先需要制度结构转型, 需要建立起能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完善而成熟的法律政策制度体系, 我国政府迫切需要制度创新。

企业深深植根于所在的环境中, 必须对许多力量, 包括作用于企业系统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力量做出反应。企业无法独立于它所在的环境而存在, 也无法主宰这一环境。只有企业更多地依靠自由市场机制, 禁止不必要的控制, 才能达到政府监管的目的。

如果现存法律不容许某种新制度出现, 那就只有进行修改;如果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用者阻挠修改, 那就只有进行破坏式的变革, 打破阻挠进行修改。只有这样, 才能实行制度变革。预期的制度创新收益对创新者和社会具有大于现存制度的经济动因, 且预期的成本小于预期的收益。在制度安排上, 创新是循环经济企业面临的急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要做出新颖且能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战略安排, 就要做到制度上的先进性, 就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可以说, 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打造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高端的技术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与行业门槛更加强势。依据技术创新与技术先进的优势, 行业与产品的国际标准将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创造和占有, 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的标准, 已成为法律制度体系的一部分, 而更加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 谁拥有标准和标准的解释权, 谁就成为竞争优势者。

政府需要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制度体系做出系统的、全面的、一致的重新安排。这首先表现在:对于技术创新的循环经济企业, 应予以政府服务、资金、市场、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还需要具有配套性的法律制度出台;还需要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出台等等。

政府在行政许可审批方面, 对循环经济企业要转变角色和态度, 从热心服务的立场实施行政许可行为, 以大幅度节省企业的成本。基于此, 与建立“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许可法》和相应的审批法规, 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 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运行效率, 解决我国制造业现存的困境。

摘要:我国循环经济及再生资源行业仍处于相当低的发展水平, 根本无法与国际企业抗衡竞争。大量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和利用而白白浪费掉。循环经济领域中的法律制度体系不配套、不衔接和矛盾性越来越显得突出, 并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政府需要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制度体系做出系统的、全面的、一致的重新安排。

关键词: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制度突围,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Z].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212/3572/3574/20021029/853043.html.

上一篇:坝体工程下一篇:产品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