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

2024-05-29

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精选6篇)

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 第1篇

意境首先是出现在诗歌领域中,后来经过逐渐地发展才出现在了绘画和舞蹈领域中。而在当代,深入挖掘其它门类艺术的意境要素,对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推进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笔者根据舞蹈艺术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作,将会对舞蹈艺术内涵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舞蹈意境”的理论主要包括下面的几个内容:

1、主客统一 ——舞蹈的情感世界与肢体审美形式的内在贯通

“意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的客体的审美对象在人们的主观头脑中的统一,因此,对舞蹈意境来说,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也是其基本的内在理论构成。”在舞蹈意境中,它不是仅仅指人的主观情绪,也包括与客观现实的紧密结合,它们二者从而形成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就像庄子在梦中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物化,这也是舞蹈意境形成时人们的感受。例如:我们可以从舞蹈《轻·青》中看到这种主客观相互统一的特点,在这个舞蹈中表现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充分表现出了舞蹈所要传达出的意境。“为人们吟唱起一首美丽的四季歌,通过舞者那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动律之中,人们仿佛感受到春的明媚艳丽,夏的繁华热情,秋的悲凉萧杀,冬的严肃宁静,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相互冲突与统一,进而也让人感受到自然阴阳变化、相依相存的法则和生趣”。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雀之恋》也可以看出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了一种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和追求。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舞蹈意境的基础是主客观的统一,它是意境产生的基础。

2、情景交融——舞蹈内外本体世界的圆融相交

舞蹈意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情景交融,这种境界的实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表演,唤起观看者内心的某种情感,二者相互碰撞激发,从而构成了一个情溶于景,景溶于情的充满情感和美的空灵世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探讨的舞蹈意境与传统意义上的意境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舞蹈意境的形成是以舞者的肢体动作作为基础的,它是不能脱离人存在的,而传统意义上的意境,文字、声音和线条都可以独立存在。而且,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幅度和力度、现场的灯光配合等,都使得舞蹈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它可以通过情与景的相互融合,充分表现出舞蹈的深远、空灵的艺术价值。

3、虚实相生——现实的舞蹈世界与宇宙元气的超越融合

在中国美学史上虚实相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既是主客观的融合,也是一种创作方法。此外,它还是舞蹈意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宗白华先生对此的解释最为精到,他把意境解释为“以宇宙人生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是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宗白华先生的解释同样适用于舞蹈意境。一方面,舞蹈意境的产生是以人生经验和自然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心灵的转化才有可能形成。转化的基础那就是舞者在表演中的各种造型、节奏的力度和速度,只有通过这些才有可能把观赏者引入到那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地。例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舞者为观众表现出了一个小溪逐步壮大,逐步成长的故事,表现了一种凝聚力、一种精神。

二、根据舞蹈的形式美和情感进行创作

1、形式美的导引

舞蹈形式是舞蹈意境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舞蹈创作的重要一环。舞蹈形式的表现是通过不同强度和力度的肢体动作来完成的。它还通过不同的造型,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具象的,把舞蹈直观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展现出舞蹈深层的内涵,使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舞蹈的生命形态。“舞蹈作为与人身体相关的运动的形象符号形式,其体态运动的张弛、快慢、起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受内在生命情态的力的张弛、快慢、起伏的节奏律动激发和影响的,两者由此形成了律动,形式上的某种同构关系。正因为舞蹈体态的律动形式是对内在生命情感律动的抽象,它才成为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表征性符号,人们才能通过舞蹈体态表达内心的生命感受,并通过舞蹈体态品味其中蕴含的生命情态”。

2、情感的渗透

舞蹈创作的另外一个一点,那就是需要有情感的渗透,它是舞蹈的生命力,失去了情感,那么舞蹈也不存在了。正是有了情感的存在,舞蹈才成为人们精神情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观赏舞蹈,从自己有限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一个情景交融的空灵世界。而舞蹈意境的实现是离不开情感的支持的,因为只有在情感的支持下,人们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拥抱舞蹈所要表达的意蕴。

三、舞蹈创作应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情感本质

1、促进舞蹈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彰显中国特色

舞蹈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代我们可以通过舞蹈这个载体来传达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入侵,在舞蹈领域表现为传统意蕴的减弱,西方的舞蹈理念开始处于重要的地位。这虽然是不可变的历史大潮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和文化理念的迫切性,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民族特征和民族性。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我们的民族很可能消亡,就像印度文明和墨西哥文明那样。因此,我国现代的舞蹈创作应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

2、凸显舞蹈本身的艺术性,使舞蹈艺术回归情感本质

在当代舞蹈艺术中,越来越依靠现代的高科技技术手段,这一情况的出现也是后现代文化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舞蹈中那种看重技术,轻视情感的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倡导舞蹈意境,将舞蹈艺术表现的重点重新拉回到情感的表现上。舞蹈艺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空灵美妙的世界,它是一个情景交融的世界,它超越了所有的形式,深入到人的内心。当然,我们不否认身体技能的训练对表现意境的影响,我们应该跳出原来的那种标签化的思想,把眼光投入到更大的世界中去,使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的艺术影响力得到彰显,使它能够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中学生舞蹈创作[范文] 第2篇

[摘要]舞蹈是人们表达生活感想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中学生舞蹈应是能够反应中学生所处年龄层的精神生活的,但是目前各校中学生在艺术节表演舞蹈节目时,所选取的舞蹈往往不能够切实地反应中学生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关键词]中学生 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们借以舞蹈的曼妙舞姿来抒发其内心情感。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是能够使舞者在舞动中不经意流露其真实情感的,是能够使观众在台下与舞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而那些无法在精神层面上与舞者本人以及观众产生交流的舞蹈动作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在中学校园举办的各类艺术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舞蹈节目。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显得蓬勃而有生机,他们充满热情、积极向上,但是这些精神面貌却很难从中学生所表演的舞蹈节目中看到。这是因为目前中学生所选取的舞蹈节目往往是与其年龄段所脱节的舞段,使中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无法将自己融入,而观众自然也无法从单一机械化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青春的蓬勃朝气。要知道,合适的舞蹈练习是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社交礼仪,并提升其自身气质的,所以如何选取适合中学生自己的舞蹈节目就成为了中学生在舞蹈创作之时的关键问题。就本文看来,中学生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融入以下几个要素:

1.将生活体验融入舞蹈主题

舞蹈的主题将是整支舞曲的灵魂,一旦舞蹈的主题确定下来,整支舞的风格也便确定下来。不同于写作与唱歌,作品的主体能够通过文字以及言语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舞蹈艺术中,每一个舞者必须清楚自己所表演舞曲的中心主题,而后才能在肢体语言中向观众透露这个信息。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理应确定一个与中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主题。例如对于中学生而言,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在其舞蹈创作中可以以友谊为主题,描述一个一对同伴如何相互扶持,积极向上的故事;又例如中学生在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倡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么我们亦可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设立为舞蹈主题,在中学生通过其肢体表演想大家传输中华美德。只有选取了与中学生的身心生活紧密贴近的主体,才能让中学生在其舞蹈表演中自然地流露情感,并从表演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2.针对中学生特征设计舞蹈动作

在有些中学学校的艺术节目中,我们发现一群中学生敲着鼓在舞台上表演秧歌节目,虽说艺术互通,秧歌表演也是舞蹈节目的一种,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让中学生扭秧歌就好似于让老年人跳街舞,都是与其本身年龄特征不符的节目选择。不同于老年人跳街舞可能会扭伤筋骨,虽然说中学生在表扬秧歌节目时不会伤身,但是这类中老年的舞蹈节目着实会为中学生蒙上一层垂暮之气。

舞蹈动作的编排是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环节,舞蹈动作不仅要能够展现舞蹈主体,也是要在舞蹈表演者能够完成的基础之上设计。例如让缺乏舞蹈功底的中学生在舞台上盲目表演翻跟斗等动作就是不合实情的过度动作设计,又例如让没有芭蕾基础的学生表演《天鹅湖》也是缺乏考虑的安排。而另一方面,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可多加入较为活泼、激昂的动作元素,以与中学生其年龄层特征相符。舞蹈编排者需事先了解表演者的舞蹈功底,根据中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其年龄特征制定相关的舞蹈动作。

3.选取与主体呼应的舞蹈配乐

观众在欣赏中学生的舞蹈表演时,将会同时结合来自舞蹈动作的视觉效果与来自现场配乐的听觉效果,因而如何选取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的配乐也是中学生舞蹈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古人云琴瑟和谐是一种来自两种乐器的和谐,而在舞蹈表现中,也必须达到“舞乐和谐”,让舞蹈跟着音乐走,音乐同时也与舞蹈动作齐步。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唱明星,例如几年前几乎全国中学生都比较痴迷于台湾男歌手周杰伦,另外他们也有自己较为钟情的音乐作品,因而在中学生的舞蹈创作环节中,编舞者可以事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的音乐喜好进行调查,尽量地安排广受中学生欢迎的音乐曲目作为其舞蹈配乐。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中学生处于其喜爱的音乐背景下,他们更能够舒松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敞开心扉地融入所要表演的舞蹈节目,从而能够向观众表现一场真正属于中学生自己的舞蹈。

尽管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舞蹈作品数不尽数,但是真正能够触发到观众心底,引起观众真正共鸣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虽然我们不能够保障让中学生的舞蹈作品成为触动观众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相信只要中学生在舞蹈节目中能够真正地做到表现自己、表现青春的蓬勃力,那么观看其节目的在场观众一定能够受到这种来自青春的冲击,将会感慨青春的美好。另外,对于中学生的舞蹈创作过程来说,除却精心选取合适的主题、配乐以及动作之外,编排者还应提高中学生对于舞蹈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热情的表演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

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学生创作能力;教师主导作用

中国的舞蹈教育长期以来就是以口传身授的教学法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比较重视表演性,却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许多在传统舞蹈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舞蹈者,大都具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表演,唯一缺乏的就是创作舞蹈的能力,那么在就业中就学生会遇到实质性的难题——不管是进入学校当教师为学生们编排节目,还是在演出团体当演员进行创新性的演出,都很难去胜任本职工作。所以,高校舞蹈教育中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们要摆脱以往的教学方法,依据每个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舞蹈创作新思维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给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更多综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独立地去表现舞蹈,不断地创作舞蹈,不断地练习各种舞蹈基本技术,包括中国各民族的和各国的舞蹈基训,以伏化教学和创作训练上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勇于向传统知识和传统认识发起挑战。教师要确切的认识到,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具有表现美的强烈欲望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发学生艺术创造的潜能,使学生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每个学生创作的原因都不一样,或者是发自内心的,或者是出于应付,那么教师就要懂得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让学生将身体对外界敏锐的感受和内在的感受通过创作的形式,无所束缚地表现出来,要引导他们正确去进行思维创作。还可以对学生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实践性的教学和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最主要的创作能力都有所展现。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生理的视觉感受,它带有人的心理感受,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包含着观察着对客观对象的感受、理解、探索、到最终到表现的过程,科学的舞蹈观察是对形体的感知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观察过程中应强化学生对客观对象的认识、理解、和整体分析,正确的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加强整体观念。

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出发,对生活中的事物直接产生一种情感并进行想象。在学生们的舞蹈习作中,引导他们对艺术创作产生兴趣,欣赏完舞蹈或参加舞蹈演出后,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考察他们的观察力,了解他们对作品有何思考。引导学生们去听一段音乐,去看一幅画或去观察一种景象,也可以去感受一种东西,启发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懂得任何一种事物都是有活力的,都是可以进行加工创作的。还要引导学生们懂得生活的现象与创作有何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去听,去看,去感受,然后实践性地让学生自由自在去创作。在创作中学生们对周围事物有了一种灵感,就会努力地将它表现出来,并赋予活力,这样学生的创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即兴编舞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在训练中,他们会没有任何束缚地去跳舞,这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自己的意识,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创造出一些经典的动作。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运动性或情景性的小品训练,采用互动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对舞蹈的探索,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想法。

著名的编舞和作曲大师路易·豪斯特曾经说过:“舞蹈创作者就像建筑师要建造一座体现他自己风格的大厦必须懂得运用沙子、石膏、水泥、石头、钢铁……这些材料那样,应该从动作、力量、时间、空间入门来精通舞蹈。”所以在互动训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力量性创作的练习,如一个或几个同学做出不同力量的动作,另一个或几个同学来配合,这也很自然地产生了舞蹈动作。还可以做一些时间或空间的变化练习,引导学生去占据空间,感受空间。如队形的变化:曲线形、圆圈、8字形、横线、竖线等。所以,教学中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二、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创作。

1.创作舞蹈时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它分为理论方面和技能方面:①理论方面,学生要多学习文化知识。翻阅《艺术概论》《中国舞蹈史》《舞蹈教育学》《舞蹈创作心理学》等对舞蹈创作有帮助的书籍,并对其进行总结,加深学习。②在技能方面,首先,学生要有扎实舞蹈基本功和丰富的舞蹈语言,多了解各民族的民俗;其次,学生要懂得音乐的节奏、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及音乐对创作的帮助。

(2)较高的文学底蕴。文学是用语言、文字通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形式去表现生活的。而舞蹈则用人体的动作通过舞蹈诗、舞蹈小品、舞蹈剧等形式去表现生活。这是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存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情时,用舞蹈一举手、一投足等动作便一目了然。从一些欧洲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普希金、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著名作家的诗、小说等文学名著,所改编的舞剧中可以看到作品的主题在无言之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达到了人物性格的高度展示。好的舞蹈和舞剧,产生于好的文学。在舞蹈创作中,可以借鉴文学创作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激发情感创造形象。运用这个“思路”,往往就能把握住舞蹈表情动作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舞蹈创作也便用了文学作品中丰富生动的内容和严密紧凑的结构了。

2.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1)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仔细地观察,逐步地积累,挑选出比较典型的能够塑造舞蹈形象的素材进行分析、创作,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中认为美的东西,可以适当地夸张表现,使舞蹈更具抒情色彩,作品更打动人心,感染人心。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她通过手臂和指尖生动形象地塑出孔雀的雍容典雅和端庄高贵的姿态。正是由于能在生活中细细的观察孔雀,她才得以表现得如此完美。

除了对生活多经性科学地观察外,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对其进行选择的同时,必须要对生活有一定的判断力,周密的思考,正确的理解,并能广泛地联系历史,找到彼此的共同点,用舞蹈的手法巧妙地处理,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更加的切合实际。

(2)欣赏能力与模仿能力。多去欣赏一些有价值的舞蹈作品,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模仿能力,但不可以机械地模仿,要多动脑,巧妙地去学习。作品有反映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矛盾冲突的,还有表现自然界中花鸟鱼虫的,我们都要去学习,去模仿。当然模仿起来不能只在乎它的表面,最主要地是抓住其本质的东西。杨丽萍的《雀之灵》我们之所以百看不厌,首先是在于她模仿孔雀非常像,但最重要、最感人之处在于她融入了自己内在的情感,她捕捉到了孔雀的灵性。

总之,对学生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是极 其重要的,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表现意识与创作意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7).

[2]王宁宁,江东,杜小青.中国舞蹈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4]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11).

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 第4篇

一、当代民族舞蹈在创作中出现的弊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舞蹈创作的认识程度也提升了一个档次。来自西方的文化冲击使得我国民间舞蹈的创作有了新的进展。民间舞蹈爱好者的艺术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被充分调动起来。与以往相比, 我国民间舞蹈在创作及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是由于文化冲击的原因, 在民间舞蹈创作的道路上也出现了瓶颈。

(一) 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个国家民族舞蹈的发展情况和该国家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从另一个角度上看,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该国家民族舞蹈的基础1。只有完善传统文化, 才能使该国家的民间舞蹈迈上一个新的阶梯。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华民族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爱国人士把报效祖国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完善基本政治体制,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在特殊的年代中, 仅有部分专家学者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延绵至今。基于以上原因, 我国的民族舞蹈发展之路一直停滞不前。这种现象不光体现在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方面, 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阻碍我国民间舞蹈发展之路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底蕴根基不牢固。现如今我国从事民族舞蹈专题研究的人才相对缺失, 且研究人员的传统文化底蕴相对不足, 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研究结果形式化的现象出现。民族舞蹈的表演需要表演者和创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作为基础, 那么民族舞蹈的表现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2。

(二) 市场化运作形式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优化民族舞蹈艺术, 就要对民族舞蹈的运作形式做以相应的调整, 将民族舞蹈市场化运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民族舞蹈创作者和舞者对舞蹈的热情, 这也是增加民族舞蹈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民族舞蹈的市场化进程发展的还不完善, 原因在于当今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一些人为了追求名利, 对舞蹈的创作与研究也是敷衍了之。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民族舞蹈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创作, 而是通过寻找一些快速创作的捷径来创作民间舞蹈。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舞蹈作品过于形式化, 毫无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忽视和过分追求利益的现象, 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充斥着文化市场。还有一些人把原本两个风格迥异的民族舞蹈生硬的拼凑在一块。甚至有的人只为博得观众的欢心, 该现象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代民间舞蹈的创作和发展, 例如:当今在文化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将朝鲜族舞蹈和印度肚皮舞的“新舞蹈”, 朝鲜族舞蹈所表现的是朝鲜族妇女那种端庄典雅的庄严形象, 但是由于和印度肚皮舞的错乱结合, 使得将朝鲜族舞蹈中的精华严重挫伤。

二、延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对民族舞蹈的创作进行改革

保证我国民族舞蹈发展之路更加辉煌的方式就是继承与发扬。如果单单将民族舞蹈进行继承是不全面的。紧靠对我国民间舞蹈进行创新也不符合实际要求, 因此, 发展我国民间舞蹈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上, 要做到继承和发扬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民间舞蹈的发展之路。

(一) 民族舞蹈的创作应该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舞蹈艺术的表现是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的, 如果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 不能将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现, 那么民族舞蹈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不会被表现出来。不光是民族舞蹈艺术, 任何一种艺术表演都不能脱离文化根基的原因和要素。基于以上原因, 就要处理好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 绝对不能将民族文化因素抛开在外。民族舞蹈的创作是应该充分展现该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最终目标的。创作者可以在充分考虑民族文化背景的前提下, 借鉴其他与民族舞蹈相关的元素糅合到民族舞蹈创作当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我国的民族舞蹈历史同样悠久绵长3。传统的历史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 由于在这种影响作用下, 民间舞蹈文化艺术在很大长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因此, 民族舞蹈拥有了丰富的生长空间和群众文化基础, 这些都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 舞蹈的创作要和时代相接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性发展, 时间的推移对民族舞蹈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在现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民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也要和时代相接轨。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此同时, 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是民族舞蹈的发展根基, 这里的主要体现为:在民族的风俗习惯上的变化和在社会面貌的相关变化。所以说, 为了加强上述方面的变化, 要保证在任何时间都应该为这些变化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民族舞蹈的创作要想从根本上改革, 就要从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为基本点, 只有这样做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舞蹈与时代相接轨的原则。

(三) 舞蹈的创作要具有美感

民族舞蹈是一门通过身体语言, 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肢体的舞动的形式来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的, 因此民族舞蹈在进行创作时, 在把民族特点融入进民族舞蹈的同时, 还要符合观众的审美眼光。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该民族舞蹈特有的风格。所以说, 民族特点是一个民族舞蹈的区分标志。基于上述原因, 在舞蹈创作那种要把舞蹈的风格韵律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将民族特点加以充分的展现。另外, 民族舞蹈还要有一定的美感, 这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所以说要想在真正意义将民族舞蹈艺术进行发扬, 应该要将民族舞蹈创作充分的重视起来。

综上所述,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民族舞蹈的创作进行创新与改革, 最重要的是在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在民族舞蹈的创作中应该充分的将该民族的特点加以显示, 并做到与时代接轨;在突出了民族特点的同时还要保证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只要从以上三点作为基本出发点, 那么就能在真正意义上将民族舞蹈创作迈上一个崭新的阶梯。

摘要: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其发展情况已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如何把民族舞蹈这一优秀的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延续, 要从发展和继承民族舞蹈开始做起。本文结合实际情况, 对当今我国在民族舞蹈创作中出现的弊端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延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对民族舞蹈的创作进行改革的方式进行分析与概括。

关键词:民族舞蹈,继承,创新

注释

11 .鲍宇凯.“土壤与人民”贾作光蒙古族舞蹈创作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08) :212-213.

22 .刘晓真.从田野到舞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道路[J].舞蹈.2008 (12) :114-115.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第5篇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糊口内容有分歧的理解和感应感染,使用分歧的默示体例和默示手段,缔造出分歧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体例和名目,可以说舞蹈创作对舞蹈家有着很是宽敞宽年夜旷达的空间,任其自由遨游。可是,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缔造勾当,它又必需遵循舞蹈艺术.成长的纪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产物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在社会中阐扬必然影响和效益、给不美观众以审美传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成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折的失踪败命运。我们研究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其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这种舞蹈审美缔造勾那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纪律,把握斗劲科学的原则和体例,以更好地阐扬小我的怪异的缔造精神,能够顺遂地达到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路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根基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把握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以默示给舞蹈家的心灵以震撼、给舞蹈家命运以影响的熔铸了舞蹈家激情和思惟的糊口内容。年夜舞蹈作品的内容来说,主若是默示人的激情、思惟、感受、潜意识以及环绕着这些所形成的情节、事务、矛盾、冲突等等;而年夜舞蹈作品的形式来说,主若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说话以及各类舞蹈的艺术默示手段和默示手法的缔造和运用。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年夜总体上看,都是来历于糊口―直接的糊口或借居的糊口,有人把糊口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糊口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所以,让我们先年夜与舞蹈创作有最直接关系的问题的切磋起头。年夜糊口到舞蹈创作

在我国近40年舞蹈成长的历.史中,舞蹈和糊口的关系间题一向是舞蹈界所关注的,曾经进行过多次谈判的问题。年夜年夜都舞蹈家对“社会糊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舞蹈作者“液增强同人平易近群众的血肉联系”,观点似乎是斗劲一致的。在一个时代内,良多人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糊口的海洋,全力做到与人平易近同呼吸共命运。结不美观是一批年青的舞蹈家成长起来,他们创作出一多量优异的舞蹈作品,有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还获得了各类奖励。可是,也有一些人,在深切糊口中思惟收成颇多,可是在舞蹈创作中却建树不多,于是有人自嘲地说:“我被糊口给淹死了!”也有人据此对搞舞蹈创作要“深切糊口”发生了思疑„„同样是投入火热的糊口,有的人在舞蹈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有的人则生效甚微。这种现象,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虑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形成这样两种分歧结不美观的原因是复杂的,具有多种身分,每小我有分歧的具体情形,这牵扯到对糊口的熟悉、理解和归纳综合、提炼的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把握和默示手艺水平等等问题,所以,这分歧的原因只能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形去查找去总结。不外,这个现象也说了然对于一个舞蹈家来说,有了糊口并不等于解决了舞蹈创作的一切问题。糊口只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本,有了源泉、有了基本,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若有了土壤并不就等于能长出庄稼,就能结出不美观实一样。年夜糊口到舞蹈作品的形成和降生,还有一个很长的距离,还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舞蹈家的激情问题。糊口是一个浩瀚的海洋。糊口,既搜罗人们的物质糊口,又搜罗人们的精神糊口。社会更是万花筒般的丰硕多采。社会糊口中有各个阶级、各类职业、各类性格的千姿百态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有美、丑„„糊口中,有的人和事,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重;而有的人和事,虽然在你面前一闪而过,却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所以,我们说只有那些在你的激情上弓!起共震的社会糊口现象,激起了你激情的浪花、引起了你激情共识的人和事,才可能是供给你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根基糊口素材。也就是社会糊口进入舞蹈家小我激情世界的那一部门,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例如,刘英在《海燕》 创作体味》中写道:“我年夜戎几十年中,曾多次深切祖国边海防工作和进修,在海南岛、年夜连港、湛江口工作之余,我老是久酒揭捉望站在礁石上值勤的水兵战士,蓝天白云之中,有几只斑斓的海燕飘动双翅,它们正忠厚地陪同我们的战士日日夜夜捍卫祖国的边陲。当我加入快艇出航,我们的舰艇劈浪飞驰,一群强壮的海燕拍击双翅,上上下下冲询翻卷的白浪,面临这悦耳的气象,我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向着海上的绚丽气象欢呼。有几回我们远航在交邦的海湾上赶上了风暴。在暴风和海啸声中,茫茫的年夜海之夜,确实威严恐怖,然而在闪电中呼啸着穿浪迎战的却是一群小小的海燕,那闪电中的黑色勇士啊,给我留下了宽慰与力量,使我至今不能忘怀„„海燕这不屈的形象在我心中不时与站在礁石之上的水兵战士的身影同时呈现,多年来,我想把这个悦耳的形象展此刻舞台上,献给起飞的时代与人平易近,献给伟年夜的戎行。”刘英在深切糊口中,捍卫在祖国边防的水兵战士的形象,和在晴空中自由遨游、在暴风闪电中冲风穿浪立崖岸遨游的海燕的形象给了他强烈的糊口感应感染,引起了他情思的共震。在他的主体情思中,并进一步把海燕的个性特征与我水兵战士的精神风貌联系起来,年夜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引起了创作的感动。只有这客不美观进入统一于主不美观的部门,或者说是主不美观拥抱(把握)客不美观的部门,才有可能成为舞蹈创作的根基材料,这时才能起头进入舞蹈创作。

按照舞蹈艺术的纪律特点,在无限宽敞宽年夜旷达浩瀚的糊口海洋中,以舞蹈的视角,以舞蹈思维来进行舞蹈默示题材的选择、加工和提炼,是舞蹈创作最关头的第一步行程。有了这个根底后,跟着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舞蹈形象的艺术构想阶段。在这个阶段,编导者首先要睁开舞蹈艺术想象的舞蹈形象在自己的心里视象中遨游起来。顺遂的时辰,可能是心里视象所发生的第一个舞蹈形象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而有时作者却要在各类各样的舞蹈形象的方案中经由斗劲和对照才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这一阶段有时很短,有时则要履历很长的时刻。据说,福金的《天鹅之死》舞蹈形象的构想就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胡嘉禄的《绳波》酝酿构想阶段就长达两年的时刻。

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想阶段,是一个捕捉和追求编导者心中最理想的舞蹈形象所必需经由的过程,也是舞蹈编导睁开舞蹈艺术想象的同党进行缔造的很是艰辛的过程。巴图创作《鹰》的过程,很能声名这个问题。当他有了这个舞蹈创作感动往后,他“在睡前也好,梦中也好,醒来也好,总想编舞,连吃饭、洗脸、上街时也在构想”。当他选择以鹰的形象来作为蒙古族平易近族英雄的象征,默示蒙古族人平易近性格和审美理想往后,在艺术构想若何把它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若何使这个舞蹈形象具有更深刻的内在意蕴,作者经由了一再的思虑,不竭地改削的过程。起头他在设计鹰的舞蹈形象时,“紧紧抓住鹰的特点,凸起它不畏强暴的性格和锐利的眼睛、有.力的同党、钢铁般坚硬的利爪为首要语汇”,但因为舞蹈只是经由过程幽暌闺暴风雨的奋斗来浮现鹰的勇猛气概,他感应这样的艺术构想还凸起不了鹰的真正性格,而且与其他这类作品有类似化的短处,因而显得一般化、概念化。后来他在一本《蛇岛的奥秘》的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一只强壮的雄鹰的利爪捕抓着一条毒蛇飞向空中。这个画面使他受到了新的启发,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他的艺术缔造想象也随即飞跃起来,捕捉和寻找到塑造鹰这个舞蹈形象的立意。于是他推翻了已有的艺术构想,把本滥暌鼓暌闺暴风雨奋斗的一般化的情节改为与毒蛇奋斗,以打破迷雾、战胜毒蛇、自由遨游在蓝天,塑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草原上的雄鹰的舞蹈形象。这种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所浮现出的善良战胜邪恶的寄意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舞蹈的主题,使得鹰的舞蹈形象塑造得加倍光鲜凸起。

面临统一个题材,分歧的舞蹈编导可以有分歧的视点、分歧的默示角度、分歧的艺术构想,年夜而发生出各有自己怪异个性的完全分歧的舞蹈形象来。例如按照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剧,芭蕾舞剧《雷雨》和现代舞剧《繁漪》就各有特点。对照来看,《雷雨》斗劲忠厚于原著,对原著有着怪异的理解,年夜而作了新的艺术构想和新的艺术默示。《雷雨》中四凤是作者着意描绘的首要夸姣的人物形象,周萍是一个既应批判又使人同情的.人物形象他既是害人者,又是必然水平的受害者;而《繁漪》则首要塑造了一个受周家两代人欺侮和损害的-页景M是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繁漪的形象。年夜舞剧的默示中,使不美观众可以看到:在蔡漪的眼中,周家父子(周朴园和周萍)是难兄难弟,都是实足的伪正人。周萍就是周朴园的影子,二十年前的周朴园就是此刻的周萍。这两个舞剧,以分歧的舞蹈形式、分歧的舞蹈默示手法,年夜分歧的角度,以分歧的视点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和新的缔造,塑造了各不不异的舞蹈形象。这两部作品,可以说都是具有分歧特点的成功的作品。年夜忠厚于原著的.角度,有人斗劲喜欢芭蕾舞剧《雷雨》;而年夜更好地阐扬舞蹈艺术默示力的拿手,深切描绘人物的心里世界,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上、有人则更喜爱《繁漪》。

日本现代舞蹈家芙二三枝子向我们介绍她的代表作《桥》的构想缔造过程,对于我们在塑造舞蹈形象的艺术构想过程中若何更好地运用舞蹈形象思维,进行艺术的想象和缔造很有启发。她说:"1963年我创作过题为《桥》的作品,那是我第一次渡过关户年夜明日桥时,深受打动而创作的。这座桥架于日本本土和九州之间的海峡上,原本遥遥相隔的两地,经由过程一座桥毗连起来,并是以连地名也酿成了‘北九州市’,我的心为之一动,为年夜桥斑斓的线条倾倒了。那么,若何把这种感动的神色用舞蹈来表达呢?显然用‘桥头步来的汉子’,‘凭栏抒情’之类的题材,是不能充实默示这种神色的,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找来(建桥的)工作人员,在谈话中我知道了在桥梁培植中,有自重和负载两个量,自重就是桥的自身的重量,负载就是经由过程桥梁上的车马人等的重量,在计较这两个量和承受风雪及向两旁的拉力的基本上,方能建成一座桥。机关合理时,便呈现出斑斓的线条。作品《桥》就是经由过程自重、负载、拉力来默示的„„用二百张桥梁设计图贴在年夜画板上,作为布景。这个舞蹈由男女二十多个演员表演,他们身穿深蓝色紧身衣,头罩银色网罩,手戴银色手套„„’,年夜她的介绍中,使我们知道她的《桥》不是一个默示桥的建造过程的舞蹈,它没有劳动排场的模拟和再现,而是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以二十多名舞蹈演员所组成的舞蹈画面:队形和集体的造型默示各类力,如压力、拉力、承受力等的舞蹈形象来默示作者的艺术构想的。年夜这样的角度来塑造桥的舞蹈形象,就可以唤起不美观众宽敞宽年夜旷达的想象空间,给不美观众开创了一个很年夜的艺术再缔造的余地。可能会比用舞蹈直接再现桥的建造劳动过程自己,更富于艺术的悦耳魅力。

1983年朝鲜平壤万寿台艺术团访华时,表演的女子群舞《荡秋千的姑娘》对我们若何阐扬舞蹈艺术的默示能力,进行舞蹈艺术构想也很有启发。这样的舞蹈问题,按照一般常规,似乎舞蹈中必然要呈现姑呐缦闱荡秋千的形象,可是这个舞蹈却收支意料地没有这样的艺术默示。作者没有让姑呐缦闱去直接模拟再现荡秋千的动作,而是以朝鲜姑呐缦闱在不竭流动转变的舞蹈队形画面中若干好多为几人一组的横排的画面移动),在她们轻盈超脱的舞蹈动作姿态中给不美观众造成一种飘零的意境。它不是荡秋千糊口的真实的复写和再现,但它又经由过程演员们的舞蹈动作形象地默示出姑呐缦闱荡秋千时的激情和精神状况。这是一种不重形似而更重神似的,妙在像与不像之间的艺术构想。

中学生舞蹈创作思考 第6篇

在当今社会, 舞蹈已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也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 舞蹈的种类也愈加丰富起来。而舞蹈是一种表达方式, 是编导和舞者通过肢体在空间中的变化向观众传递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而舞蹈的创作是一个“孕育”和“生产”的过程, 包括构思、题材选择、结构编排、演出, 每个环节都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题材的选择却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选择了一个好的题材, 舞蹈的创编已成功了一半。

现当代舞是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结果, 特征上它不以“舞种风格化”为标志;形式上它兼容并蓄, 题材广泛多样, 内容注重写实。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同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 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编导往往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 在客观、写实地描绘生活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艺术手段, 使舞蹈作品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张力, 增加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使作品的内容更深刻, 形式更活泼。而现实主义强调从现实出发寻找创作的源泉, 这一手法更是经常被运用在当代舞中,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二、以指导学生完成双人舞《蜗居》为例

1. 双人舞《蜗居》的创作经历

选材:双人舞《蜗居》题材的选择是源于现实社会存在的“蜗居”现象。

道具:长凳

道具的作用:道具长凳在此舞蹈中是代表一个家, 一个拥挤的家。

舞蹈共分为三个部分:

⑴表现现实社会中的压力, 夫妻二人在家 (凳子) 的拥挤。

⑵楼价上涨的新闻广播从各方传来, 导致夫妻间的矛盾激化。

⑶面对现实很无奈, 但最终夫妻们想通了, 只要一个小小的家, 一个能遮风挡雨, 属于自己温暖的家就足够了。

在这三个部分中, 指导学生把重点放在了最后一个部分, 因为作品想通过前两个部分的压抑情绪, 夫妻间的矛盾等来铺垫来突出最后一个部分, 夫妻之间应该坦然接受现实, 用心去体验美好的生活。

音乐剪辑:第一部分要表现压抑的情绪, 选自, 杜普雷忧伤的大提琴

第二部分是用有关房价上涨的新闻报道剪辑起来, 逐渐加快

第三部分是用流行歌曲《蜗牛的家》

动作语汇创编指导:对于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 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动作要有浓烈的感情内含——感情充沛; (2) 动作要有具体的可感性——形象化; (3) 动作要精炼。在表现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中, 舞蹈动作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生活的, 但由于是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故事情节, 所以在动作的选用中, 不能直接把生活中的动作直接搬上舞台, 要把生活动作进行舞蹈化。

2. 创作双人舞《蜗居》的现实意义

关于“蜗居”题材的作品, 有书籍和电视连戏剧。在书籍和电视剧中告诉我们, 小市民不配拥有爱情, 不配幸福。尽管现实很残酷, 只有傲然屹立的人才有资格幸福。幸福, 只属于能够不被现实奴役的人。属于无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的小市民如果还想拥有爱情和幸福, 唯一的出路就是, 无产阶级和行将破落的中产阶级要联合起来, 背水一战, 对资产阶级发起釜底抽薪之战, 就是要打破豪男们赖以豪起来的体制, 斩断豪男们掠夺社会资源的黑手, 当豪男们失去黑权和黑钱这两手之后, 他们就不会那么威而刚了, 而蜗居的人们就可以背着他们重重的壳, 一步一步往前爬了, 尽管辛苦, 但是为了小小的幸福, 为了壳里那属于自己的资产, 眼里便没有困难, 心中便没有黑暗。

关于房子, 是这几年中国人嘴里天天要谈论的重要话题。因为房子像一座大山已经压在背上, 因为更多的人都被房子按住了再慢慢揭皮, 因为房子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因为房子带给我们关于财富和安全感的人生初体验。

舞蹈《蜗居》中, 提炼出电影和书籍中最终要的一个点, 房子 (金钱) 对感情带来的伤害。作者想通过这个作品来表现这个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 有很多房奴们, 甚至是买不起房的人们, 因为这个问题而影响了感情, 生活, 工作。但在这个作品中, 我们以一个好的结果来作为结束。让观众有一种反思, 让他们对现实和感情不在那么的绝望。最终, 会是给观众一种感动, 一种感情胜于一切的感动。

三、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问题

1. 在创作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时, 最大的问题是“讲故事”。

舞蹈时的身体动作虽然是肢体语言, 它强于抒情而弱于叙事。假如编者把创作的思路主要放在叙事上, 则会非常的疲惫, 不仅编者费劲, 连观者都会觉得毫无新意可言。

2. 创作时的第二个问题是舞蹈动作语汇的“生活化”。

舞蹈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却要高于生活。过多的使用“生活化”的肢体语汇, 无异于哑剧表演。

3. 对舞蹈作品中人物情感关系与戏剧冲突的把握, 是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关键。

舞蹈创作更应发挥“以虚写实”的长处, 着重表现人的感情。

四、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价值

探索新形势下现实题材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要求, 更好地推动我国现实题材舞蹈艺术创作。对于现实题材作品而言, 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体现让人们通过作品, 悟出创编者所希望表达的宗旨。就如《海那边》中舞台的颜色变换是舞蹈延续的一大线索。主体颜色是蓝色, 象征着隔阻两岸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台湾海峡”;高潮时舞台颜色变为红色, 反映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音乐方面, 开始时“多年已不见……你是否还像小时候一样顽皮……”的歌词充分体现了大陆同胞对台胞的想念;急促的部分“本来就是血脉相连……为何隔海难圆……”配合以舞者一对一的奔跑拥抱, 则彰显主题:盼望两岸早日统一、团圆。只有这样通过颜色, 声音等等的刻画, 才能让大众更好地接受舞蹈以外更多的东西, 这便是人文价值的最好诠释。

五、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主体精神审美需要与客体世界的客观审美属性之间建立审美关系, 并自觉进行审美实践的结晶;是人类运用艺术方式对世界进行意识掌握和审美掌握的辨证统一的产物;是人类艺术地认识、体验和改造世界的结果;是以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表现。例如:作品《同学一场》中反映当代大学生活, 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四个舞者, 有四种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生活习惯。甲“臭美”, 乙有“洁癖”, 丙是“乐痴”, 丁呢, 患轻度的“抑郁症”。她们照镜子、擦地板、听音乐、犯郁闷, 这些都是大学生们生活的写照。这些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搬上舞台, 让观众获得了情感的共鸣。而当丁将心中的郁闷用“大喊一声”的方式宣泄出来时, 我们看到了舞者生活化的一面。四种个体之间的交流、磨擦, 让我们了解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也让我们对当代舞及现实主义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源于生活, 是高于生活的表现, 就是现实题材作品艺术价值的最佳佐证。

对于现实题材舞蹈作品, 是时代赋予每个有责任有思想的舞蹈创造者的一种使命。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意义, 都有其时代特质留下的痕迹, 现实生活传递给每个人都有不同方式的感受和教育意义。现当代舞蹈创作应该反映时代精神, 应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 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现实教育意义的作品。唯有此, 才能够把反映当代现实题材的舞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力度, 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摘要: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演出市场化日渐深入、艺术欣赏的选择更加自由、泛娱乐化倾向对观众审美趣味的影响不可忽视的情况下, 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感悟时代、创新艺术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需要新的表现形式和舞蹈动作样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在舞蹈课堂中指导学生创作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问题的解决, 关键一点在于要尊重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深刻认识创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心灵性活动, 努力增强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调查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