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辑范文

2024-06-06

青年编辑范文(精选11篇)

青年编辑 第1篇

青年编辑业务素质优化的具体方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学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学报要生存、要发展, 就要努力提高学报的质量。青年编辑是学报的新生力量, 但其办刊经验尚不丰富, 一定要虚心向老编辑学习, 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选题策划能力、新闻捕捉能力、审读鉴赏能力、驾驭文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等。

优化业务素质的途径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编辑部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每一个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编辑要积极参加编辑学术研讨活动, 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编辑请教, 学习编辑技巧。通过科学实践, 培养科学的思维, 形成严密的逻辑, 提高对学术论文的审读能力。

参加业务进修培训。编辑部可以通过委托代培、在岗培训、聘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 有计划地组织青年编辑参加进修和培训, 鼓励青年编辑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学位。非科班出身的青年编辑要积极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接受正规、系统的编辑学培训。另外, 参加学术会议, 开阔眼界, 取长补短, 提高业务水平。

自身的努力。高素质的造就不是一日之功。青年编辑要抓住机遇, 认真学习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从中汲取营养;还要热心参与科研活动, 注重平时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 勤于写作, 注重分析、总结,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青年编辑应培养的几种意识

期刊的精品意识。树立精品意识, 不仅要求编辑把精品意识贯穿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面设计和文字校对等整个工作流程中, 还要求编辑树立自我“精品”意识, 崇尚执著的事业心, 鼓励竞争, 练就扎实的业务功底;除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语言文字能力和编辑规范运用能力外, 更要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做好约稿和组稿工作, 尤其是做好对学术权威及专家的约稿工作;还要能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 保证所有向主编推荐采用的稿件不会有大的偏差。此外, 还要做好稿件英文摘要部分的撰写, 便于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 提升刊物的国际影响力。

办刊的创新意识。编辑创新意识的本质是通过编辑工作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反映, 它包括一定的选择性和重构性, 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再现。树立编辑的创新意识, 就是要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发掘各方面的潜能, 做好每个子系统的协调工作, 通过高起点的策划、高附加值的智力劳动以及新颖独特的编辑创意, 将精品期刊奉献给读者, 促进期刊的发展。

组稿的新闻意识。品牌期刊的打造还需要编辑工作者具有新闻意识。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者在特定问题上要具有新闻意识的思维理念, 要对热点问题具有捕捉能力、鉴别和评判能力。为获得优质的稿件, 要像新闻记者一样, 采取主动灵活的约稿方式, 邀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撰文赐稿, 发表科技成果。为此, 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注科研工作, 对学术关注点和生长点要有深入的思考, 从坐等来稿的被动形态中摆脱出来,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稿, 使编辑转向主动开放的形态。

栏目设定的读者意识。期刊品牌是以读者为中心的, 其价值的源泉是对读者心理需求的满足。读者意识是科技期刊在迎接知识经济和市场挑战的实践中必须强调的一种编辑思想, 其实质在于树立并有效体现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强化读者意识是要在满足读者、引导读者、提升读者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读者, 使刊物在不断扩大和巩固的读者群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从而充分实现科技期刊的价值。为此, 编辑人员要练就把握读者需求的本领, 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来研究读者解读论文和接受信息的规律, 通过积极的构思、策划和组织, 以及对作者原始产品的选择、审查和加工等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 使所发表的文章在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读性等方面更加适应读者的需求。

编辑手段的网络意识。全新的网络技术赋予了编辑办公手段新的活力和内涵, 从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看, 编辑出版流程的全过程———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出版发行、检索、宣传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因此, 编辑要练就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功底, 熟练掌握编辑现代技术。

发行的经营意识。编辑人员还要树立市场营销意识, 要将期刊的编辑、印刷、发行各环节纳入市场营销工作, 站在市场前沿, 了解读者需求, 捕捉市场热点,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刊物影响力和发行量, 提高刊物的效益。为此, 编辑人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面向市场出新招、出奇招, 如通过建立网站, 扩大刊物对外界的宣传与交流工作;通过出外文版期刊, 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出合订本、光盘版等形式, 做好刊物的品牌延伸工作;通过将刊物封面制成明信片的形式赠送发放, 提高受众对刊物的认知程度, 使期刊更有品位, 实现良性发展。

青年编辑 第2篇

科技期刊,是发布研究成果的平台,是交流科技专业的阵地。通过阅读科技期刊,新人可以学习前辈们的研究经验,同行之间能够进行必要的学习交流。青年编辑,作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是编辑队伍中的主力军,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编辑学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编辑业务,因此,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对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起著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当前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的工作需要德才兼备,早已不单单是改改病句、纠正错别字、校对样张、排版这么简单了,它是集多专业、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脑力劳动。编辑人员既要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编辑出版的理论知识,既要掌握数字化出版知识,又要熟练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处理技术,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1]

1有效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闭门造车”的稿件编辑时代早已过去,编辑部不是一个封闭的个体,特别是在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背景下,编辑部作为一个组织,需要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密切配合,各部门之间也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够保证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有固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有着较强的个体性和独立性,相互之间是一种配合和协作关系,需要每个人在独立担当的同时与他人协作,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某一期杂志的编辑出版。在正常情况下,各部门之间都是按照时间节点和各自分工有序地开展工作,但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会有个例,即会有一些突发性的、临时性的工作加进来,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在每一个编校环节及时掌握各个部门的相关信息,若有冲突,要在第一时间沟通协调,妥善处理,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的有效进行。可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由于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或质量问题都是不应该的,如果期刊的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仅会影响读者对期刊的判断,更会影响到期刊的声誉。[2]

2明确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每个编辑部都有其自身的办刊宗旨,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定品牌文化,这些文化一方面能激励人心,另一方面又带有明显的制度规范性。只有在正确认识编辑部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其性质与任务,编辑人员才能对自身的工作做好定位,对编辑工作的细则、编排规范等领会、遵守、实践,把关学科知识,做好文字修改,规范审查把关,以保证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刊物的发展壮大。例如,《海军航空工程技术》杂志结合自身特点就制定了“办好刊物,服务部队”的办刊宗旨和“根植航空兵部队,服务维修保障一线”的刊物导向,切实努力做好“办刊源于部队,用于部队”,不断提高和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些办刊文化是鼓舞、激励编辑人员以刊报国、砥砺意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刊物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3培养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期刊编辑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因此,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决定了期刊的水平。俗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编辑人员,无论工龄多长,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对信息和知识的储备,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

编辑就是“文章的美容师。”编辑工作就是要让论文的每一个部分,如: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量和单位、图形图表、数字用法、数学符号等标准化、规范化。首先,编辑人员需要在熟悉编辑出版工作流程的同时,通过书籍、网络、文献等方式系统地学习编辑工作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了解学科相关内容,拓展知识面,掌握各类编辑规范和标准,如《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3]学习常见的编辑处理方法,以便高效率地做好本职工作。其次,青年编辑要向编辑部前辈和同行虚心学习请教,了解整个编辑出版的过程,从策划、选题、约稿、组稿、编辑加工、校审、出版发行,到最后的总结交流,通过日常的审、校、改大量稿件,不断思考、反思,明确努力方向,提升业务水平。第三,要加强自身的再教育。期刊界每年每个时间段都会举办各类培训和业务学习,青年编辑可根据个人的工作安排有针对性的参加这些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或专业学术会议,通过活动彼此交流取经,系统的了解编辑的职业特征和工作性质。与此同时,青年编辑人员可以自学《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等教材,力争通过全国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4]再次,青年编辑还要注重日常对知识的积累,浏览同类期刊的网站,了解他人的投稿要求、工作流程、论文质量标准都是如何规定的,虚心学习别家同类期刊的优秀办刊经验,以便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灵活运用到日常的编辑工作中。[5]

综上所述,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积累、实践、学习的过程,青年编辑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勇于发现,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钻研,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丽.自主学习: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编辑学报,-10:488.

[2]李恩昌,吉鹏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尽快成才的若干要点.编辑学报,2014-10:78.

[3][4]程利冬.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时间是青年编辑健康成长的关键.编辑学报,2014-10:486.

青年编辑的五种选择 第3篇

选择了做编辑,就是选择了内心的修行。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成就的是作者、读者,甚至是出版社,编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远远不能和通讯、电力等行业相比。但每编辑一本好书,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读好书编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交流。这是内心的修行。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否创造伟大的事业,就青年编辑来说,应该做好如下五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做案头型编辑。此类编辑就像高楼的地基、大桥的桥墩,在如今的出版社有悠久的传承。

第二种选择,做策划型编辑。作为编辑,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坐井观天,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做故纸堆里的老学究。一样东西,在一个时代被人们嗤之以鼻,在另一个时代可能就被人们认为是“酷”。编辑就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策划出真正的好作品。201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精心策划了“农家书屋九九文库”,为全国农家书屋量身打造10个系列100个品种的系列读物,《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价“这种针对农家书屋,专门研发、权威審读、整体设计、时尚包装而推出的成系统、成规模的图书在全国独树一帜”。笔者有幸参与其中的编辑工作,深刻体会到策划者一个智慧的金点子创造出的巨大价值。

第三种选择,做市场型编辑。如何做好市场型编辑,这是青年编辑要努力培养把握市场的能力,要学会把更多的人力资源变成生产力,把更多的出版资源变成人民币。要做到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按照一般的操作流程,编辑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工种,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什么种子种什么,但种出的东西也不管怎么卖、卖给谁。江西教育出版社的傅伟中社长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弊端,就拿市场图书开发部进行试点,采用项目制,实现编印发一条龙,给编辑提供更多的锻炼和考验,效果十分明显。

第四种选择,做专业型编辑。所谓术业有专攻。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他们只会嫉妒比自己混得好的乞丐,因为乞丐和百万富翁不是一路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更好。编辑也应该根据出版社的特色,结合自己的擅长,有专业化的追求。作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就要深耕文教图书,因为文教图书是教育社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教育社基业长青的路径依赖。因此,编辑要致力于编辑“师生中叫得响,市场上销得动,考试时用得上”的文教图书,要为“打造中国教辅领先品牌”添砖加瓦,要让每一本出版物都要传导一种极致的企业追求——经得起读者的检验,受得住市场的挑剔,无愧于时间的打磨。

第五种选择,做学习型编辑。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才能。记得郑渊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没有大家承认的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大家承认的能力。我们追求的是学习后的能力而不是文凭。有一种人,他区别盐和糖,可能会用三天化验,五天观察,七天分析,九天研究,但就是不知道用嘴去尝一尝。如今的时代不需要这样的编辑。

最后,引用一本图书序言中的话结尾:

期待这本书,如同我们初恋时解开爱情的衣扣,既心怀忐忑,又充满期待。

无论奶牛有多黑,奶总是白的;无论我的表述如何,我对编辑工作的爱是永恒的。

青年编辑 第4篇

一、青年大众期刊求异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1. 理智性。

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 它依靠理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和事实的力量来评判稿件思想观点的合理性、合法性。它理智地遵循期刊的市场定位、读者定位和风格定位来组织稿件, 相对稳定地保持自己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求异是一种求深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猎奇。它理智对待被审稿件, 客观地评价其思想观点, 为作者提供建议。同时它也容忍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己不同, 不会以自己的理论倾向和情感好恶作为稿件的取舍标准, 具有观念宽容精神。

2. 精准性。

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借助科学的定义、分类、限制、概括、典型分析等方法, 帮助作者进一步审查其所使用的概念术语, 使其尽量明晰化, 并使同一概念术语在同一文章中具有单一性和确定性。这种求异既可以启发作者扩大思考和议论的范围, 更有效地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质, 从而把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到原则的高度, 也可以启发作者更合理地限定思考和议论的范围, 帮助其更有效地认识事物的特殊性, 从而把笼统的认识具体化。

3. 严格性。

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尊重学术权威, 但不盲从和迷信学术权威。它对所有待审稿件的理论观点都持理智的怀疑态度, 对权威者的思想观点也进行批判性考察, 防止可能出现的对具有过激的言论或有不良政治倾向性的稿件因出于对学术权威的信任而未加防范的情况发生。但这种怀疑和批判不是进行粗暴的干涉和简单的否定, 而是为了使作者的观点更加合理、简洁、明晰和有效, 方法更加完善, 更有启发性。

4. 凝炼性。

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能够帮助作者删繁就简, 把无关的、多余的东西和凡是于增强文章整体效果不利的东西去掉, 以便抓住主要的、关键的因素, 使所编发的稿件完整、紧凑、脉络分明, 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多的内容, 节省宝贵的版面资源, 同时也能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5. 互动性。

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也是一种对话性思维。它通过同稿件及作者本人富有成效的对话来帮助作者进一步澄清思想, 排除谬误;能够通过编辑和作者的相互沟通达到对稿件观点的修正与完善;需要编辑对作者的思想脉络和逻辑结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然后从旁观者的立场、观点出发与其进行理性的对话, 这种对话不仅能够使所编发稿件的观点更合理、更严密、更精致, 而且也有助于编辑本身的理论素质的有效提高, 达到类似“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编辑求异性思维的评价标准

一般讲, 编辑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作者的初创精神产品进行评价, 做出选择。评价自然要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对评价应以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文化积累性和可读性作为基本标准。在满足基本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这种评价的具体标准具有多样性。有人把言论性文章划分为四类:一是用别人的语言说别人的话, 二是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别人的话, 三是是用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话, 四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话。还有人把言论性文章的评价标准表述为五个方面:是否有一种新的解释原则, 是否有一种新的概念框架, 是否有一种新的提问方式, 是否有一种新的知识背景, 是否有一种逻辑关系的转换。参照学者们的有关论述, 本文把言论文章编辑的具体评价标准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 创新标准。

言论文章是处理已有信息, 获取全新信息的探索性活动, 言论文作为用来对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剖析与评价的手段, 必然要以创新性为特点。因此, 编辑对文章进行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看作者能否做到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

2. 逻辑标准。

包括文章的理论系统内部无矛盾性以及与公认的正确的背景知识的相容性、前提预设的完备性、理论的精确性和解释力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体系往往采用公理化演绎方法, 以最基本的观点与原则为公理, 构成逻辑前提, 经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事实上言论文章也与此类似。作者一般均以或明或暗的前提预设为理论原点展开论述。其逻辑框架一般都包括提出并分析问题、阐释基本概念、对观点进行证明等基本环节。其成文过程均是在逻辑思维的框架内完成的。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的或多或少地参与。但即使是灵感思维和形象思维, 其思维结果要想被人接受和理解, 也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帮助。因此, 优秀的言论类文章应该同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一样, 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不允许有内部逻辑矛盾。

3. 实践标准。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 实践标准是更为基本的标准。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是否面向现实、面向社会热点选择话题, 是衡量言论类文章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文章所探讨的问题对社会的发展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 那么作者的一切劳动都是无用的劳动。因此讲求言论类文章的社会效益是编辑求异性思维的首要的评价标准。

4. 审美标准。

一篇高水平的言论类文章同时也应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其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论文的语言优美结构和谐等行文表述方面。就是说用词要恰当、贴切, 专业术语含义确定, 语句顺畅, 不堆砌华丽词藻, 采用恰当的修辞方式等等。在结构方面则应做到完整和谐。和谐的结构模式并非千篇一律, 但一般均要满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观点、材料和论述能够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无形的思维以最佳的组织方式物化等这些基本要求。

摘要:言论栏编辑的求异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 它依靠理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和事实的力量来评判稿件思想观点的合理性、合法性。本文作者从青年大众期刊编辑角度出发对“求异”编辑思想进行了探索。

青年编辑 第5篇

【摘要】新形势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文章探讨了要培养创新型编辑人才,数字出版形势对编辑人才的新要求,以及青年编辑人才坚持在职学习的途径方法。青年编辑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年编辑成才需要外界提供必要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付出和牺牲精神。青年编辑需要注重人格修养,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现代科技期刊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科技期刊 ; 青年编辑培养 ; 数字化时代的编辑人才 ; 创新型编辑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84-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把人类带到了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期刊编辑对提高期刊质量,办好期刊,将起到核心的推动作用,培养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是编辑部生存的基础,是科技期刊编辑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青年编辑将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这就要求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部必须培养出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人才,编辑出高质量、适用性强的学术期刊。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青年编辑培养、提升青年编辑素质的途径等方面着手,对科技期刊编辑部如何培养编辑人才进行了讨论。

1.培养创新型青年编辑

1.1创新型青年编辑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新型编辑人才成长的基本目标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已不成为疑问。 知识经济需要一大批能够编辑出版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各类科技期刊的新型编辑人才,这恐怕也已不成为疑问。关于提高编辑素质及提升出版物质量的对策和路径,是到目前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之外去寻找呢?还是坐下来,塌下心来认真地从具体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来寻找呢?比如我们能否从策划选题的报告书,从审读报告等几个环节来评价编辑的工作能力,从市场营销与专家的评审来评价编辑的工作业绩等,而不是让他写一些关联度不高的所谓论文来作为评价的依据。再比如,早些年刚到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同志,没有一到两年的校对、编辑业务历练,没有负责传帮带的老编辑的认可是不可以做责任编辑的,而今天,一分配到科技期刊编辑部便有了以经济效益为硬性约束的任务指标,就开始超负荷的文字编辑任务,这种模式如何调整?还有,一位真正的、比较成熟的编辑出版人,它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担当的同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質、修养,也值得业内讨论和研究。他的文学接触、史学积累、哲学悟性、艺术灵性、科学理性、伦理德性,究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达到应有的水准等,都应成为编辑学会和行业认真考虑并加以实践的课题。简而言之,如何在多出精品的同时培养出名编辑,或者叫做编辑大家、出版大家、学术大家、思想大家、文化大家,也应纳入我们的议事日程,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1.2明确社会责任,坚守职业道德

一个新青年编辑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观察和模仿其他老编辑。老编辑必须通过言传身教明确地帮助青年编辑提高专业水平和编辑技能以及培养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编辑是广大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编辑的工作要为作者服务,尊重作者的权利;要为读者服务,尊重读者的权利。编辑工作不是青年编辑的自我满足和表演的舞台,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作者和读者对作品进行取舍与加工的平台。

1.3夯实文字功底养成严谨作风

青年编辑一定要以良好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这个背景条件下,再对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进行拓展、学习,做到先“专”后“博”,逐步提高专业水平。青年编辑对稿件的文字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出版高质量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夯实文字功底,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编辑加工时做到认真细致、反复推敲、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编辑参考书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要多向老编辑请教。新编辑要将“常见错别字”“常见语法错误”“常见句法错误”“常见逻辑错误”“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编辑出版术语”掌握,作为实际编辑工作的基础。

1.4锻炼沟通能力积累人脉关系

青年编辑的成长过程中,锻炼沟通能力至关重要。青年编辑要逐渐建立起广泛的的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等广阔的人脉资源。这就需要培养青年编辑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平时,青年编辑一方面要多与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媒体宣传人员、期刊发行人员沟通,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并将其作为改进编辑工作的出发点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与审稿专家和作者进行沟通过程中,要密切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关系,了解他们各个方面的情况,如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合作伙伴等,得到他们的信任。而且,对于审稿专家和作者提出的疑问和难点,要及时解答并极力排除,保证不能耽误正常的出版周期。在现代的出版环境下,要加强与优秀的审稿专家和作者的沟通,这也是青年编辑社会活动能力的一种体现。

2.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

2.1数字出版编辑的要求

与数字出版业务流程相适应,新型业务管理模式以及排版、印刷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通用标记语言和数字内容与数字资产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大量出现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因此,除了必须具备的传统编辑技能之外,数字出版编辑还面临着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技能要求。

2.1.1数字出版编辑工作的特点

项目特性强在数字出版产品的策划、生产过程中,数字出版产品不仅要通过许多不同的输出格式和形态(纸质图书、电子书、网站、数据库),还要载入许多不同的电子书阅读系统。在电子书这种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数字出版编辑既要认真考虑电子书的容量、导航和浏览设计、多媒体和超文本的植入、互动和检索的便捷性等一系列技术设计因素,更要全面综合软件、硬件、内容、市场、传播机制、版权管理和产业链特性等内容之外的因素。endprint

2.1.2数字出版编辑工作流程复杂

如在数字出版的产品发布环节中,数字出版编辑要考虑数字出版产品在不同媒体平台的呈现,包括平面媒体、磁介质媒体、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等,主要的流程包括产品入库、DRM封装、产品测试、试运行、产品發布及更新。在与传统出版业务流程完全不同的产品运营维护流程中,数字出版编辑必须对所发布的数字出版产品开展运营和维护工作。

2.1.3数字出版技术含量高

随着各种媒体、多交互的数字出版模式的产生,使得新的出版过程变成了一个高度协作的过程,更像是创作拍摄一部电影而不是图书,包括策划文案、交互设计、绘图补帧、音效剪辑、动效加工、代码编写、版权加密与跨平台发布等多个步骤。

2.2数字出版编辑如何培养

考虑到国内互联网公司和新媒体公司相关数字出版编辑已成为一个庞大从业群体的事实,数字出版编辑素质和能力培养正成为产业热点。

2.2.1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

创新数字出版产业是一个需要彻底改革的产业。改革的第一步是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首先需要克服传统编辑对技术的陌生感、距离感和恐惧感。同时,在作品的策划、组织、编校和出版过程中,应认真考虑作品和流程如何与新媒体及新平台融合,确立内容可复用思维、作品多形态思维、服务可定制思维是创新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基础。

2.2.2数字出版编辑的技能要求

在目前出版产业环境下,合理地配置现有编辑力量、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服务,使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出版业务团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最优化的数字出版编辑只要具有综合性的编辑、技术和营销3种基本的业务技能,便可以以此建立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字出版编辑业务技能评价模型。基于编辑业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营销服务能力的数字出版编辑基本技能的融合,即数字出版编辑模型将能正确反映数字出版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

2.2.3数字出版编辑的技能培养

数字出版编辑的技能培养既需要研究如何通过树立新型的数字出版编辑理念、优化师资和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实验室建设等举措构建新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出版单位和管理部门创造一定的条件,比如必要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同时,在数字出版流程再造中则需要打造一个适合数字时代发展的产品与服务一体化、编辑与制作一体化、编辑与营销一体化的出版流程。

数字出版编辑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决定性因素。为适应新媒体的快速演变及其与传统出版业务的融合发展,应改革高校的数字出版教学课程和相关教材,完善企业的数字出版编校业务流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继续教育和管理的保障体系。

3.青年编辑应坚持在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3.1过培训讲座学习

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编辑部经常邀请本单位以及外单位的技术专家、业内知名学者举办学术技术讲座,讲述某些领域的技术最新发展动态,这是青年编辑学习的好机会,辅导青年编辑成长,这是快速提高青年编辑专业水平的好方法。

3.2在平时的工作中学习

青年编辑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业技术讲座、浏览专业技术网站、阅读专业科技期刊等方式,了解、掌握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初审、编辑稿件时,提高自己的专业视野水准。

3.3向作者学习

科技期刊稿件作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文字叙述能力,在编辑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经常与作者保持联系、进行沟通、向他们请教有关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助于青年编辑的提高专业水平。

4.结束语

青年编辑是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新生力量,是科技期刊编辑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科技期刊编辑部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青年编辑人才的成长需要外界提供必要的帮助,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付出和牺牲精神。青年编辑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格修养,充实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逐步积累编辑工作经验,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支撑现代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于红.创新青年编辑培养途径及方法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0(9):24-26.

[2]徐云鹏.科技图书编辑应具备哪些素质[J].青年记者,2011(20):16-18.

[3]王绍来.浅谈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新闻传播[J].新闻传播,2010(11):19-21.

[4]潘学燕.论科技编辑类学术期刊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03):34-36.

[5]邢爱敏,郑晓南.青年编辑成长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以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4(07):36-38.

青年编辑 第6篇

1 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1 医学知识

医学知识是医学期刊编辑必备的专业背景知识。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的编辑如果不懂医学是很难从事编辑工作的。因为编辑若没有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判断其价值所在,无法评价其创新性,更难以对其进行编辑加工。现代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编辑不仅要有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密切关注医学学术的新进展,了解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新动态。故医学期刊编辑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医学专家,且在医学研究方面也是行家里手,熟悉医学研究的设计、方法和评价,尤其要熟悉掌握医学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1]。

1.2 编辑知识

编辑知识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要想成为医学期刊的优秀编辑,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编辑理论,熟悉编辑流程及编辑出版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2]。编辑工作已成为一个专业,有许多规范[3],如名词术语应用要规范,量和单位的使用要规范,图、表的设计安排要规范等。编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保证医学期刊的编辑质量。

1.3 语言文字能力

语言文字是进行编辑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4],期刊编辑应高度重视稿件的文字加工,力求从逻辑、语法、修辞、语言规范化等方面发现问题,修改文章[2],使之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1.4 外语水平

目前,许多中文医学期刊都有外文目录、外文文题、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及外文参考文献等,要求编辑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其中包括公共英语和科技英语,这也是医学期刊走向世界,加强对外交流的需要。

1.5 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21世纪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编辑部工作流程也趋于网络化,即计算机组稿、排版、校对、改稿、图表处理,以及网上投稿、约稿、退稿等,基本改变传统的在纸上编辑文稿的工作方式。同时,网络也为编辑、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等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流平台。

2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大多是来自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在校学习系统地掌握了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并有一段时间的临床实习经历,具备了医学编辑的专业背景知识。但现代医学在学科方面越分越细,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显得青年编辑在学校学习的那点医学知识就比较单一[5]。而且,青年编辑没有经过系统的编辑学专业的学习,无编辑学的基础知识,需长期学习和实践方能胜任编辑工作。

3 青年编辑提高业务素质的途径

3.1 编辑出版中的沟通和交流

3.1.1 编辑部内部的沟通和交流

老编辑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青年编辑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虚心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编辑部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也是青年编辑学习的大好机会,大家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升华知识,开阔视野。例如,在校对过程中,青年编辑应认真阅读老编辑已校对过的文稿,熟悉校对的方法和原则,同时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他们沟通,虚心请教,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1.2 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

医学期刊所接触的作者一般是医学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医学科研人员或医务工作者,他们往往是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青年编辑可就文章中的某些问题与作者交流、探讨,必将拓展知识面,受益匪浅。

3.1.3 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医学期刊的读者多为医学专家,青年编辑应积极主动地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3.1.4 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交流

编辑部所聘请的审稿专家一般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水平都很高。青年编辑应认真研读他们对稿件的修改意见和学术价值评价,同时就自己不熟悉或有疑惑的内容向他们请教,如此可显著提高文稿的审读鉴赏能力。

3.1.5 与同类期刊的沟通和交流

青年编辑要经常翻阅同类期刊,尤其是那些影响因子高的核心期刊或办刊特色突出的名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主动走访同类期刊,面对面地与诸位同人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借鉴他们先进的办刊经验。

3.2 继续教育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继续教育有短期培训、学历教育和进修等方式。短期培训包括各种专业培训班、专业知识讲座、学术讲座等,是一种短期的、补救性教育方式[6]。学历教育包括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撰写科研论文,在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又加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青年编辑应到高校去进修,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

3.3 参加学术活动

青年编辑要积极争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结识学科专家,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从而增加编辑的专业知识积累,获得对学科的全面认识[6]。

3.4 临床实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医学期刊的青年编辑,深入临床实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5]。因此,青年编辑应定期去医院参加查房、病例讨论,与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开展科研活动。了解医疗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才能更好的在医学编辑活动中运用自如[5]。

3.5 自学

由于几年的在校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青年编辑应具备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学习医学专业教材、科研报告,阅读同类期刊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4 结语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要求青年编辑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好新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医学发展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邓传祥,张万仙.医学期刊编辑素质刍议[J].医学信息,2006,19(9):1591-1592.

[2]冯婧,冯光卉,闫涛.新时期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素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8):13015-13016.

[3]李贵存.医学期刊优秀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编辑学报,2008,20(4):375.

[4]徐自超.论当代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6):504-507.

[5]赵邦,潘明志.医学科技期刊应加强对青年编辑能力的培养[J].右江医学,2005,33(5):550-552.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定位与自我调适 第7篇

一、青年编辑的不适表现

(一)对未来的困惑。初步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编辑,处在人格的稳定初期,对社会以及编辑工作的认识不足,对未来产生困惑和迷惘,无法进行很好的人生规划。

(二)职业压力大,心理焦虑。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枯燥、单调且精神高度紧张的专业工作[1],青年编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年轻人的工作激情容易减褪,精神疲惫不振,易发脾气,焦虑不安。

(三)与人沟通的困难。青年编辑熟悉电脑,更大程度地依赖网络方式与人交流,对于日常工作中与同事、作者、审稿专家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适应,待人冷漠,难以与人沟通,部分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四)竞争激烈,强迫性思维。学报众多编辑中,高层次人才多,竞争激烈。部分青年编辑积极要求上进,表现为做事忧虑紧张,事事追求完美,为了保证学报的编辑质量,自觉和不自觉地担心稿件是否出错,反复检查稿件,造成心理紧张压抑。

二、青年编辑不适的归因分析

(一)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负面思想影响,外界对于编辑工作理解也处于肤浅的表面水平上(常常被认为仅仅是文章的校对或出版),忽略了编辑工作的精神内涵。外界社会对编辑精神内涵的不正确认识(或认识缺失)影响青年编辑工作热情,最终造成了青年编辑对于当前状态困惑以及对于未来前景的迷惘。其实,编辑工作是对社会文明的传承,它记录了人类所有的意识思维和生产实践经验,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编辑工作有着为他人作嫁衣的性质,不能用物质或金钱来衡量其劳动成果,这与社会上一些以经济为导向片面的思想存在着矛盾,造成了初步走上作岗位的青年编辑的心理失衡。

(二)编辑工作肩负着发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历史使命,它赋予每一个青年编辑以高度责任感。随着科学领域的细分,知识向精、深方向发展,这对编辑统筹全局,海纳百川的整体科学观提出了自人类历史以来的最高要求。而当代的青年编辑,特别是工科学历的编辑,其学历越高,专业越是往精、深方向发展,越是在某一个狭隘的领域内归于一个问题点,难以涉猎到其他领域。由于全局经验的缺失给青年编辑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而编辑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给青年编辑树立了一个崇高但难以达到的标准,这个崇高的标准又给青年编辑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当代社会的“数字化生存”拓宽了青年编辑的视野,部分提高了对新事物判断和评价能力,给编辑工作带了便利。但“数字化生存”特别是因特网提供的虚拟空间,减少了人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虚拟娱乐消耗了人们情感,造成了人与现实的部分脱离,人与人交流的本质发生了异化,其结果是导致青年编辑与人沟通之间的障碍,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无法充分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之中。

(四)随着整个编辑领域水平的逐渐提高和人事待遇改革,使每个人都意识到工作的紧张性和不稳定性,部分青年编辑面临着岗位竞争的压力。稿件的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工作量不断加大,渐渐形成了“编辑工人流水线”。编辑工作加班加点,给编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编辑心理处于相对不稳定的变化期,存在着较高的自我期望,对于工作的本质认识不深入,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但青年编辑经验和能力的相对欠缺,意志力不够坚强,一旦遇到挫折,又很容易自我否定,产生消极心理。

三、结合青年编辑的优势进行自我调适

通过对青年编辑的不适表现的分析,可以结合青年编辑自身的优势进行自我调适。其优势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青年编辑有着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当今社会,知识、观念、思维方式、编辑技能与编辑手段日益更新,青年编辑具有良好地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新出现的事物、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技能,敢于对老问题、老论断从不同的角度去怀疑和思考。

(二)青年编辑熟练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工具[2],并且可以熟练操作Word、Visio、Photoshop、方正排版等一系列的编辑、画图、排版软件,做到编辑“多面手”。

(三)青年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专业知识的结构与层次相对完善,对于与本专业相关的稿件具有较好的判断力、理解力和把握力。

(四)青年编辑拥有一门或以上的外语能力,能够更快更新地了解国内外的最近的科研成果,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领域,提高知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3]。

结合青年编辑的优势,对于青年编辑的不适表现从一下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1、树立编辑职业道德观念,道德是人们心理的先验模式,是指导人们行为规则的综合观念。树立青年编辑工作的道德观念可以不断完善青年编辑的思想意识,阻止物质之流的侵蚀,保持自我本性。高校学报是展示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4],正确认识编辑的本职工作,给人们提供新鲜的精神食粮,在工作中发挥新时代奉献精神,充分激发自身潜能的动力,更好地为社会、学校、读者、作者服务。

2、调整自我期望,青年编辑注意自我期望的调整,凡事不能无所追求,但也不能过度,更不能把紧张枯燥的工作当成生命的全部,变成单一的工作机器。快乐是生命的本质权利要求,在工作里外都不能排挤快乐意识的存在。编辑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艺术。

3、强化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5]。因此,强化人文素质就是促进青年编辑全局观、系统论。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期,科学素质受到普遍的重视,青年编辑特别是自然科学杂志的青年编辑较为偏重于科学素质,如果人文素质不保持同步,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青年编辑长期发展的问题。因此青年编辑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编辑技能,更要在各个方面加强人文素质的考虑,增强文化修养、语言修养。

4、提高交流能力,青年编辑需要强化自己的自信心,把友好情感带入日常交流,善于站在对立面观察和思考问题,视作者和审稿专家不仅是工作同事,而且还是共同完成富有创造性工作的朋友,建立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在工作中融入和谐发展观,富于耐心的和快乐的心态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轻松优雅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情感,促进交流能力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5、完善思考方式,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竞争的激烈,青年往往有强迫思维的症状,在工作中患得患失。这是由于观察事物距离太近,容易把精力集中于一点,造成钻无谓的牛角尖。因此青年看待事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待事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太近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而且容易引起人和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尽量避免自己的偏见,要往高处远处看,开阔自己的心境。

6、加强学习和提高,编辑的思维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就要求青年编辑不断的学习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发展动向,同时还需要学习和了解其它方面的新知识以填补自身的某些方面的知识盲点,从而保持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提高统揽全局的思考能力。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青年编辑工作的动态观察,集中概括了青年编辑在工作中的不适表现,并且结合青年编辑自身优势,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使青年编辑尽快完成工作的认识和定位,并针对自己的不适表现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在工作中完成自身角色转变,成为学报的中坚力量。因此,本文对于初步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编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在工作初期中的一些不适表现加以分析,并结合青年编辑的自身优势,提出了一系列自我调适的方法和建议;使青年编辑树立对编辑工作的深刻认识,并使他们确立自身定位,争取尽快适应学报的编辑工作,成为学报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定位

参考文献

[1]石俊梅.学报编辑职业心理特点及其调适[J]理论研究,2005,17(2):146-147.

[2]平怡.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之我见[J].编辑学报,2006(S1).134—135.

[3]马黎.编辑职业倦怠归因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3):91-93.

[4]周丽萍.高等学校学报编辑角色定位之探析[J].嘉义学院学报,2006,18 (4):127—130.

军队综合性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 第8篇

一、军队医学期刊聘用青年编辑的现状

(一) 来源专业多元化。

《临床误诊误治》和《解放军医药》均为综合性医学期刊, 一本偏重基础和前沿, 一本偏重临床实践, 要求编辑具备三维立体的知识结构, 即临床医学经验、基础医学知识、驾驭文字的能力, 但鉴于军队刊社的特点和编辑行业的现况, 实际上很难聘用到具备上述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优秀人才, 于是所招聘的青年编辑来自不同专业, 有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 有临床医生转聘的, 有基础医学或中医药专业的, 有医学编辑专业的, 这就存在带教和培养需要个性化和多种方式结合。

(二) 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理论上讲, 来自各专业的青年人各有所长, 但有不同的短板。临床医生把握临床类稿件嗅觉灵敏, 但对期刊编校规范的了解如一张白纸, 文字功底也相对薄弱;医学编辑专业对编校体系较为熟悉, 但课堂上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远远不能替代临床实践经验;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对科研方法的了解较多, 但缺乏临床知识, 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欠佳。

(三) 职业精神相对淡漠。

由于军队医学期刊编辑部基本上由在职军人干部、返聘退休干部、合同制聘用人员组成, 年轻人往往缺乏强烈的主人翁精神, 编辑职业精神淡漠, “临时工”、边缘化的心态往往影响年轻人的理想, 对自我职业规划没有长远打算。

(四) 长效培养机制薄弱。

医学期刊编辑部往往是主办单位的“小”科室, 往往不被重视, 也容易形成用人而不育人的现象, 较少有针对年轻编辑的长效培养和激励机制。

二、军队医学期刊聘用青年编辑的培养

(一) 夯实从业基础。

1. 体会出版工作的服务本质。

在入职初期, 做足基础性业务的功课, 当好编务, 熟悉流程。编务工作贯穿期刊出版各环节, 是稿件组织管理、期刊出版发行的具体执行者, 是联系编、作、读三者的桥梁和纽带[2]。编务工作又是编辑岗位的准入阶段, 而能让其对新工作尽快建立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方法即是参与编务工作。要求所有新入职编辑一律进行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编务实践, 同老编务一同工作, 每天接听电话, 稿件收发, 支付费用等, 事务性工作打交道, 这些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不高, 却是帮助年轻编辑了解期刊出版工作的服务本质的快捷方式, 有助于培养谦逊务实的职业精神, 树立为读、作服务意识“试金石”, 可以视为对新聘编辑是否符合编辑行当的准入考察。

2. 熟悉出版工作的工作模式。

按流程操作, 是期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新聘编辑而言, 了解流程则可将期刊社复杂繁多的工作内容条理化、简明化、概括化, 循序渐进, 快速入门[3]。刊社实行“投稿—收稿—审稿—刊用—出版—发行”工作流程, 要求青年编辑在入职3个月内基本掌握出版流程上各项工作内容, 如从“投稿-收稿”流程中, 掌握投搞数量、稿件的学科分布、作者队伍现状;从“审稿-刊用”流程中知晓组稿、稿件走向, 了解期责任编辑的职责和义务, 加工整理、定稿、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等;从“出版-发行”流程中, 搜集专家、学者、读作者的反响。通过了解工作流程, 指导青年编辑建立起有节有序、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

3. 培养严谨求证的职业习惯。

科技期刊对文章内容的科学性、文献、计量单位、版式编排都有严格规范和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习并掌握各项编校规范, 是医学期刊编辑的基本功, 需要从入职抓起。在入职时即要求他们学习各种编辑实务知识、各项编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国标, 关键内容强化记忆, 形成概念储备。在正式进入编辑岗位后, 通过自学、培训班、讲座、交流等多种方式, 强化规范的应用, 要求年轻编辑必须培养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

4. 构架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在年轻编辑逐步了解期刊基本规范和流程后, 通过多种方式, 强化知识。订阅出版类期刊, 输送短期编辑培训班, 鼓励青年编辑岗位充电, 对编辑规范和标准掌握的不系统、在摸索中产生的困惑和不解, 通过短期的编辑业务培训班加以提高。对本地组织的各临床医学专业的年会, 干部带队组织学习观摩,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拓展作者队伍。在编辑部内部, 开设人文科学讲座, 邀请编辑行业和文献情报行业专家来社授课。与此同时, 提高学术期刊的编辑的文字素养, 是保证期刊编校质量的关键, 也是保证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基础[6]。我们要求青年编辑加强文字基本功训练, 提高“谋篇布局、提纲挈领、拾漏补缺”能力, 开设封面导读和封二、封三策划、编者按语等板块, 带教老师给出选题思路, 由青年编辑遴选、加工、排版, 再由带教老师辅导修改, 有意识锻炼他们的采编和策划能力。

(二) 强化编校质量管理机制。

1. 师生同步编辑制度。

机制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为保证青年编辑培养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持续性, 我们始终坚持练、教、学相结合。修改加工稿件是做一个称职编辑的基本功, 而培养青年编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青年编辑参加编辑实践活动, 边干边学,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期刊社现有专职审稿编委均是从优秀编辑中选拔任命的, 他们大多有十几年的编辑工作经历, 熟悉期刊编辑规范, 又有丰富的审稿经验, 且全部取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编辑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 , 由他们担任新入职编辑的带教老师, 能够将编辑实务与出版理论相结合, 更好地把握稿件修改加工要点及规范。

实行教学稿件师生同步编辑, 在编中练.将待编辑稿件作为“教学稿件”, 分三步完成教学过程。以病例报告为例, 第一步, 由带教老师按照写作体例对文章布局、结构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按照科技期刊编辑规范, 介绍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中图号撷取要点和方法;第二步, 新聘编辑依据文章布局依次对论文按照不同体例的结构进行逐一修改;第三步, 带教老师对稿件进行再审改, 嘱其领会审改要点, 如此反复多遍, 直至掌握修改要领。

2. 全员出版后审读制度。

坚持出版后质量深度, 每季度进行一次, 由带教老师在已出版的期刊中指定审读文章, 每人审读找问题, 全体集中会审讲解问题。针对文章文题、前言、临床资料、讨论内容、参考文献等要素提出评判, 从语言文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图表加工、中英文摘要的书写和修改等方面对文章的编辑规范、校对质量提出建议,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版后审读统一规范, 讲解疑难问题, 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 是提高编辑实务能力, 保证期刊编校质量一种快捷、有效的在职培养途径。

(三)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薪酬体系。

完善薪酬结构, 建立学历、资历、能力三结合的聘用等级, 实行年度考评, 并与工作、编校费挂钩。帮助年轻编辑制定长期职业目标,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设置为基本上岗条件和奖励上岗条件, 要求聘用编辑任职2年内必须取得国家出版专业执业资格初级证书, 否则解除劳动合同。对任职期间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证书者, 实行奖励工资制度。由于薪酬待遇与资质等级挂钩, 大大激发了年轻编辑的学习深造热情, 目前在聘青年编辑均通过了出版专业初级或中级执业资格考试, 使得年轻编辑看到前景, 放下杂念, 稳定心态, 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四) 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一家期刊社具有怎样的文化, 就培养出怎样的员工。而刊社文化的建立, 一方面在于制度管理, 更重要的是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日常工作中, 所有在职干部以身作则, 严以律己, 无论是带教过程中, 还是与作者的交流, 都体现优雅、谦和的风度, 展示出良好的编辑职业形象, 也是一种必要的带教。此外, 通过各种活动, 不仅让年轻编辑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严, 更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每年组织健康体检, 每年的员工生日蛋糕, 夏季的降温水果冷饮, 冬季的御寒马甲, 员工本人及直系亲属生病住院, 支部一班人例行探视。每当期刊取得了荣誉、进步, 读者、作者、编委对编辑部工作的肯定, 我们都在例会通告, 鼓舞士气, 使年轻人看到刊社的未来与发展方向, 更加热爱岗位、珍惜眼前、敬业爱岗。

以带促学培养青年编辑, 保障了期刊建设的稳健发展。尽管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建制和管理模式差异很大, 但只要从期刊长远发展为基准, 以编辑个人职业规划为中心, 立足期刊社, 建立适宜本行业期刊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徐瑛.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 (3) :595~597

[2]陈晓红.科技期刊编辑部审稿流程[J].报刊之友, 2002

[3]白秀云.学术期刊编务工作优化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2 (11) :180~181

[4]丁滨.传统科技期刊与网络出版的互动与嫁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 12 (3) :197~198

[5]丁滨, 赵会懂, 戴志强.打造以稿件为中心的医学期刊生态圈[J].科技与出版, 2012, 6:80~82

[6]华晓红.学术期刊编辑文字素养与期刊编校质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 18 (2) :107~110

[7]马叡.策划先行——打造精品期刊的必由之路[J].新闻爱好者, 2014, 6

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9篇

一、业务能力培养

业务能力是青年编辑胜任编辑工作的关键。编辑部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编辑进行业务能力培养,促使青年编辑了解编辑知识,熟悉编辑工作,掌握编辑技能,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编辑知识培训

大多数青年编辑在入职前并没有正规学习过编辑学科知识。因此,首先要对青年编辑进行系统的编辑知识培训。

第一,要求青年编辑系统学习编辑学方面的理论和教程,如《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等,以对编辑出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编辑基本业务知识,能进行简单的编辑工作。

第二,要求青年编辑学习图书馆学、信息学、传播学、情报学等学科知识,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潮流。

第三,安排青年编辑参加各类编辑业务培训班,定期邀请资深编辑来讲座,营造积极学习、相互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编辑部氛围。

第四,组织青年编辑审读文章,针对每位青年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强化其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编辑实务培训

“实践出真知”,让青年编辑尽早参与编辑工作,边学边干,在实践中掌握编辑实务,提高业务水平,增长业务经验。

第一,组织青年编辑学习《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等有关期刊出版的政策及法规,吃透各项政策规章,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工作习惯。

第二,指定老编辑对青年编辑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校对出版等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让其熟悉本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及风格特点。

第三,给青年编辑压担子,让其多加工稿件,在实践中熟悉理解科技期刊编排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第四,编辑实务的学习和掌握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不是短时能够做到或者做好的。应给予青年编辑充足的时间,为其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编辑技能培训

编辑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业务,二是人际交往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青年编辑技能培养方面,编辑部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编辑部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编辑的选题能力、策划能力、来稿先进性的判断能力、稿件审理能力、稿件编辑加工和排版校对能力。

第二,青年编辑要增强服务意识,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能够与作者顺畅沟通。要尊重作者,真诚为他们服务,与作者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使期刊拥有更为广泛的优秀作者群和源源不断的稿件。

第三,向青年编辑推荐诸如《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等比较优秀的编辑类刊物,使其了解编辑知识的发展动向,掌握最新的编辑技能,并在实践中运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四)培养体系构建

传统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其主要方法包括参加短期业务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攻读在职学位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例如,短期培训的“充电”式学习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长远性。

鉴于此,编辑部应构建切实可行的青年编辑培养体系,分析青年编辑的优缺点,“缺什么、补什么、如何补”,即研究要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怎样将培训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构建培养体系要紧贴时代脉搏,符合时代潮流。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制订对接应用计划;尊重青年编辑的意愿,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培养方式。

二、思想素质培养

受成长环境的影响,青年编辑具有鲜明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勇于创新,但思想状态不稳定,协作意识差,抗压能力弱。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培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职业精神培养及心理素质培养等。

第一,引导青年编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让他们真正理解编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在工作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

第二,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波动和压力困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辅导和干预。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和青年编辑的意愿制订培养计划,将青年编辑培养成自己刊物生存和发展的主力军。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调动青年编辑的积极性,为其提供锻炼机会,适时将其推到第一线挑大梁,使青年编辑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早日成才。

三、职业规划培养

青年编辑从业时间短,不清楚编辑生涯的发展路径(职称评聘、岗位竞聘及职位升迁),也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奋斗目标。编辑部要对其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引导,使其明确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对关系到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的岗位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评聘方面的细则,编辑部要主动帮助青年编辑制订实现计划,并提供所需条件。

第二,要鼓励青年编辑申报不同等级的科研课题或项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参加各种评奖活动,为今后升职晋级铺路。

第三,营造良好的编辑部环境氛围,使青年编辑感到集体的温暖,使其衷心地为本刊的繁荣贡献力量。

摘要: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未来希望。本文根据新时代青年编辑的实际情况,从科技期刊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工作业务、思想心理、职业规划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青年编辑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新时期

参考文献

[1]崔金贵,盛杰,谈国鹏,等.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70-974.

[2]黄明睿,袁丽霞,吴开宝,等.对科技期刊编辑地位及其作用的重新评估[J].编辑学报,2013,25(6):511-513.

[3]宫福满.对提升科技期刊编辑阅读能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91-192.

[4]黄政,郝希春.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考核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1,23(4):291-293.

青年编辑 第10篇

青年编辑主要指出版单位中44岁以下的编辑群体,包括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图书编辑和网络编辑。出版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青年编辑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全国青年编辑队伍庞大,传统编辑大约有75万人,网络编辑数量高达600万人[1]。他们是推动我国出版产业成功转型、迈向国际的坚实力量,是出版企业竞争和效益创造的最终依托。因此,吸引并留住优质编辑人才,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出版产业人才供需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数字化和信息化使得出版企业对于编辑,尤其是复合型编辑需求迫切;另一方面,许多出版企业面临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困境。

面对这种情况,出版单位要想吸引青年编辑,培养编辑忠诚度,首要任务是知己知彼。知彼,即出版单位要了解青年编辑对职业本身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职业期待,探索他们对组织的满意程度。知己,是指出版单位结合编辑反馈,认识到自身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谋求改进,以实现出版单位和青年编辑在心理上的契合,实现出版单位与编辑的共同成长。而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归属感研究正是帮助出版单位实现知己知彼的有效工具[2]。

2 概念提出及研究缘由

职业认同指个体对于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3]。之所以研究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是因为职业认同是青年编辑职源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来源,它与编辑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4]。研究青年编辑职业认同感可以初步了解编辑的心理状态,完善编辑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让编辑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满意度主要是指工作者对于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是工作者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要素的满意感受[5]。之所以研究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是因为一方面可以了解青年编辑群体的职业现状与期望的差值,探索他们的职业诉求;另一方面,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深入了解目前单位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度量单位管理成效,扬长避短,吸引并留住人才[6]。

组织承诺,又称组织归属感,是个人对组织肯定的态度或内心倾向,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赖并且乐于接受组织目标和价值观;二是对组织的各项工作乐于投入尽可能多的精力;三是对能够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充满了自豪感。之所以研究青年编辑组织归属感,因为它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相互联接的纽带,是预测雇员流失率的指示剂[7]。它能够帮助出版单位分析人才流失原因,探索增强归属感的策略。

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归属感,三者都是从心理上探索青年编辑对于职业要素感知的积极程度,三者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出版从业者和管理层认知青年编辑职业心态的基本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心态积极与否的深层次原因,为出版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

3 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面向青年编辑,其中传统编辑占绝大多数,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共设计27个变量,分15个维度对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进行考察。其中,职业认同度表主要参照克雷默和霍夫曼(Kremer & Hofman)的职业认同量表,将职业认同分为四个层次:向心性(Centrality),即职业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互相连接;价值(Value),指职业的价值和吸引力;团结(Solidarity),指与其同事分享共同命运的准备;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指被别人认同为职业者的意愿。另外,借鉴国内魏淑华的职业认同理论,量表中加入职业行为倾向作为考量维度,即对待工作的行为和态度。最终本问卷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积极团结度和职业行为倾向5个维度作为职业认同考量指标。

工作满意度参考了保罗 ·E ·斯佩克特(Paul E. Spector)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分别从工作内容、人际关系、薪资福利、晋升奖励和制度规定5个维度、9个变量进行考察:一是工作内容维度,即工作本身(Nature of Work)满意度;二是人际关系维度,包括对领导(Supervisor)、同事(Coworkers)和交流(Communication)的满意度;三是薪资福利维度,包括对薪酬(Pay)、附件福利(Fringe Benefits)的满意度;四是晋升奖励维度,包括晋升(Promotion)、或有奖励(Contingent Rewards)满意度;五是制度维度,即政策规定(Policies)满意度。

组织归属感主要借鉴了波特(Porter)(1979)和凌文辁(2000)等人的组织承诺问卷,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和理想承诺5个维度进行测度。

本研究问卷发放方式采用偶遇抽样。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732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699份。问卷回答方式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非常不满意得1分、不满意得2分、一般得3分、满意得4分、非常满意得5分。回收结果显示问卷信度(克隆巴赫系数α)为0.902,表现出非常高的内部一致性。效度KMO值为0.914,也达到了理想水平。问卷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青年编辑职业心态影响因素,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研究和工作满意度研究分别选取11名对象,组织承诺研究选取20名对象进行访谈获取数据。

4 初步结论

通过对数据筛选分析,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均值为3.93,达到较高水平。这说明青年编辑对于编辑职业价值比较认可,对于编辑职业有较高的忠诚度。编辑工作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团结度比较高。他们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大多数编辑还会在工作之余关注业界动态,增进专业学习。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均值为3.28,稍微高于一般水平,但并不满意。这可能与当前青年编辑面临的薪酬福利水平不高、分配方式不均、晋升和激励机制缺乏有很大关系。青年编辑组织归属感均值为3.03,属于一般水平。这说明青年编辑总体对单位没有很强的归属感,不太信赖或不太乐于接受组织目标和价值观,为组织作贡献的意愿低。面对薪资或晋升诱惑时,很容易跳槽。这也与当前出版单位没有提供令其满意的薪酬水平、晋升机会、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

从三者相关关系看,在99%的置信水平下,职业认同度与工作满意度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8,这说明两者之间有中等相关关系。出版单位要想提高青年编辑的工作满意度,首先要做好青年编辑的职业认同工作。所以,在人才招聘时,出版单位应该招聘衷心热爱编辑职业,愿意将编辑职业作为终身奋斗事业的应聘者。对于在职员工,可以开展职业教育相关培训,让青年编辑深入认知编辑职业价值,增强职业归属感。在同样置信水平下,职业认同度与组织归属感相关系数为0.407,近似0.4,这说明青年编辑职业认同与组织归属感呈显著弱相关,即一个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度高低并不会过多影响其组织归属感。同样置信水平下,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归属感相关系数为0.594,近似0.6,这表明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归属感呈显著强相关。因此,出版单位想要提高编辑的组织归属感,首先要提供编辑工作满意度,这可以通过提高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增强部门间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完善薪酬福利和奖励体系,完善晋升机制等,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从三者的均值可以看出,青年编辑职业心态积极指数均值为3.38,表明青年编辑职业心态积极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尚未达到比较积极的程度。造成职业心态不够积极的因素较多,但是提高青年编辑工作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无疑是提高职业心态积极程度的有力方式。这一点出版单位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积极的职业心态能提高青年编辑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抗压能力,让编辑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坚定编辑职业信念,全身心投入工作,充分激发青年编辑工作的创造力。

注 释

[1]持万HR俱乐部编. 新编常用人力资源管理词典超级实用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443

[2]朱宏琨.国内IT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1

[3]百度百科.职业认同感[EB/OL].[2015-12-15].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NNp5topa777iKOg2KkF_lzG_bK5kSPdCY-bhc1gUa-vs5QQQtgqBnrqsd7-s-5c6Yw-RZqDKwvAHsZS9XahWa

[4]王鑫强,张大均.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启示[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 5(4):62-67

[5]Hoppock R.Job Satisfaction[M]. New York:Harper&Brothers Publishers, 1935

[6]Bruce W M, Blackburn J W. Balancing job satisfaction & performance : a guide for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J]. Quorum Books, 1992

青年编辑 第11篇

一、编辑的心理特征

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脑力劳动, 工作比较单调、烦琐、枯燥, 具有长期性、时限性、复杂性、严谨性、艰巨性的特, 要求严肃、认真、细致对待。编辑是默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名英雄”, 其隐匿性较难体现编辑的自身价值, 造成编辑的成就感低, 对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编辑群体的自身特点可归结为:一是过分追求完美, 俗话称的较真, 对人对事对己较为苛刻;二是大多人格独立, 不易妥协顺从, 不愿依附他人;三是习惯封闭性思维方式, 遇事敏感, 不轻易向人求助。这些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因素, 易使人情绪波动, 产生烦躁、抑郁甚至危机感。由于受个体特质、职业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 青年编辑在工作过程中, 难以体验到自身的人生价值, 难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因而容易产生职业困惑, 对职业前景感到无望。尤其是在新旧出版体制的特殊期, 由于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碰撞, 青年编辑面临并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和社会压力, 包括人际关系压力、身心健康压力、家庭情感压力等。这些压力和心理状态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年编辑的未来发展, 而且还制约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对出版事业的追求。当青年编辑徘徊在重新确定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时, 必然产生情绪波动。

二、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编辑部大多隶属于相关科研机构, 是非独立法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编辑在以科研为主的机构中被边缘化, 且不受重视, 难以申请项目, 职称和待遇及学术评定等方面相对滞后。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讲究又博又专, 称为“内行中的外行, 外行中的专家”。作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感觉有点“两头不到岸”, 即不是本行业的专家, 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编辑家。两边都沾点, 但两边都不是。从而导致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下降, 缺乏工作激情, 组稿和约稿积极性不高, 真正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意识不强。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面临晋升职称、评优方面的尴尬位置。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前编辑出版类的评奖、评优, 主要是针对出版社或知名的大期刊社的编辑人员而设, 而科技期刊编辑所占的比例很少, 甚至没有资格参加。二是从评审资格、评定条件来说, 是更向出版社和知名的大期刊社的编辑人员倾斜。因为, 以出版发行量和影响范围及经济效益来看, 科技期刊毫不占优势, 科技期刊编辑的业绩成果难以与出版社和知名的大期刊社的编辑相比衡量。三是获奖的通常是主编、社长等领导人物或资深年长编辑, 青年编辑的获奖机会微乎其微。从职业因素来看, 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 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 使青年编辑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青年编辑会产生因工作超负荷及知识业务能力不足而产生职业困惑和创新无力之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 网络数字化出版发展势头迅猛, 环境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 这不仅对青年编辑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考验, 而且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编辑除了提高专业水平, 还要熟练掌握数字化编辑技术。新时代的青年编辑应该是集编辑、策划、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三、青年编辑提升职业素养的应对策略

既充分考虑科技期刊的特殊性, 又兼顾青年编辑追求自我成才和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心理渴求, 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希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省区新闻出版广电局, 在制定或出台考核办法、职称晋升、评优获奖等文件或政策时, 应尽量做到平等、公平, 甚至在政策上向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倾斜。另一方面, 所在单位在对待科技期刊编辑的待遇或奖励等方面, 要等同于研究所科研人员;或者是以不同的评定标准去衡量编辑人员的工作量和业绩成果。编辑的许多工作体现在对作者文稿的创造性加工上, 工作考核难以量化。最好能建立“定量考核 (包括工作时间、编辑校对论文和文字数量、差错率等) +定性评估 (作者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发表论文数量等) ”相结合的科学考核激励机制。编辑是个学习型的职业, 可谓干到老学到老。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 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并发展和壮大自己。

(一) 传承和创新

青年编辑不仅要继承前辈谦虚的态度、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科学严谨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而且要善于学习几代出版人努力积累所总结的经验, 并传承优良传统和品质。青年编辑还可依托“传帮带”的传统优势, 虚心接受前辈的指导和帮助, 使得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编辑部可借助退休专家发挥余热, 以座谈会或专题会等多种形式, 请他们传授经验, 并指导青年编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换阶段, 只有创新, 我们自身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才能赢得未来, 才能持续发展兴旺。青年编辑要树立不断求新、求变以及更高的科技、信息和文化含量的意识。立足并借助于编辑出版科技期刊的平台, 刊发和传播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等与时俱进的内容, 从而达成集聚一批学科精英、突破一批产业技术瓶颈、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说,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他会用心思去创造, 是不是创造, 要看是否用了心思, 用了心思便是创造。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策划、组稿、改稿、校对等各环节都带有创造性, 进行选题脑力激荡, 集体思考和讨论, 引出更多的意见或想法, 再加以组合或改进, 每一个环节都有编辑创新的痕迹。青年编辑要持续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除密切注意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之外, 还要积极参加专业团队的学术活动。适时掌握编辑行业的动态和最新信息, 随时关注最新版本的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发布。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科技领域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技期刊刊载内容所包含或涉及的学科和专业越来越多, 学科的交叉、细化和渗透越来越快。因此,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与时俱进, 强化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专业特长的培养, 不断学习更新, 扩大知识面, 并且将所学应用到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去。青年编辑应坚持不懈地充分发挥自己的巨大才干和热情, 在做好编辑出版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 努力创新编辑出版的新理论或新方法。

(二) 改变和融合

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讲, 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出版工作要求编辑具有基本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科学的思维方式、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先进的学习能力。知识积累是作为青年编辑最基本的能力和功夫。采编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要求编辑通晓各方面的知识, 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 都要有所涉猎。“有容乃大”, 尊重对方意见, 博采众家之长。著名新闻工作者黄远生提出, 新闻记者应具备四能的素质, 即四能说:脑筋能想, 腿脚能奔走, 耳能听, 手能写。简单地说, 就是脑子要活, 要快;要勤于跑动, 没有实践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马上就可以由这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上去;同时写出的文章还要具有耐读性, 对新闻事件的描述要清晰、生动, 这样才可以吸引受众。

笔者认为, 对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四能素质是:良好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能力, 较高的外语水平, 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编辑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栏目策划能力及较强的独立编辑和撰写能力, 而且还要善于沟通协商、责任心强。青年编辑要学习与作者、读者、编委、审稿专家做好沟通, 还要学习与排版印制、广告人员、发行人员、新闻出版管理人员、网站和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青年编辑需培养对现实世界敏锐的洞察力, 养成良好的社会兴趣和交往技能, 建立良好的作者、读者等各种关系。青年编辑要善于交流且有开放包容的“道行”, 自以为是, 只会将自己封闭在个人搭建的堡垒之中, 阻碍自己的发展。还应注意不能以自己的超前意识和主观意志去指导作者写作。

大数据时代, 新媒体无处不在, 出版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做好编辑的同时, 尽可能参与所在专业的科研工作, 努力提升自我。把握三个原则: (1) 协同性原则——个人发展目标与期刊定位和目标相结合, 协同一致。 (2) 全面渗透性原则——编辑素质是全方位和长时期的熏陶训练过程, 要重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灵活创新的思维方式。 (3) 可操作性原则——目标要明确, 不能“假、大、空”。具体化为可观察评定的和可训练培养的。具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性, 能够适应今后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 坚守和坚持

古人言:“天下无难事, 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 有恒者得之。”作为一名编辑, 有时候似乎需要无穷无尽的激情和耐心, 或者说, 起码也要有奉献一生的准备。青年编辑应树立起自己的事业观和价值观, 锁定目标和方向, 心无旁骛, 还要具有甘于寂寞、俯首案头的职业精神。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和自我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讲, 在每完成一篇稿件的编辑加工、校对修改后, 在每写一篇文章和报道后, 也会收获到一份成就感。作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不要觉得自己没做科研工作, 不能拿到科研项目, 看着其他同事凭着科研项目, 职称晋升快, 然后就觉得自己选错了, 亏了, 没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既然选择了编辑这一职业, 就要努力使这一职业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 成就事业突进的平台。

荀子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点滴创造世界的精彩。要做好编辑工作需要多积累经验, 特别要掌握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中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也一定会有倦态期的出现。我们会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未来发展产生怀疑。对于这些疑问, 笔者在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话找到了答案。他说:“并非所有人都会成名。但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 因为伟大是根据你为他人服务多少来界定的。”无论你做了多少事, 有多么成功, 前面总还有更多要做的, 要学的, 要去实现的。要以饱满的热情, 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坚持坚守, 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四、结语

正如《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所言:没有什么是上天注定的, 因为我们总能就掌握的信息和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大数据预测结果也并非铁定, 而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要我们愿意, 结局可以改写。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坚守, 让社会和行业发展因为有我们编辑的出版物而变得更加美好。[本文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30605c) 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清海.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的战略思考[J].编辑学报, 2011 (6) .

[2]杨庆华, 冯英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就复合型编辑人才[J].编辑学报, 2012 (2) .

[3]郑筱梅, 佟建国.科技学术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质4项基本观念及其培养建议[J].编辑学报, 2012 (2) .

[4]孙树江, 史庆华.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编辑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 (1) .

[5]夏爽, 游苏宁.科技期刊编辑多途径培养的实践[J].编辑学报, 2012 (1) .

[6]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学[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7]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张培弛.怎样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

[9]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10]百度百科.黄远生[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 PWIPNu Ijux Fm8Nq6rtoqy G7WHILRay Oyf2cl Knt7b Tg16d QC6641_tltzv Km Fp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青年编辑】相关文章:

编辑与编辑意识06-30

试析图书编辑的编辑力培养策略09-12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09-12

编辑特色05-05

编辑思想05-12

编辑人才05-14

编辑艺术05-16

新闻编辑05-17

采访编辑05-18

校报编辑05-22

上一篇:业主方管理下一篇:社会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