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放射治疗论文

2024-05-10

西医放射治疗论文(精选5篇)

西医放射治疗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贝母瓜蒌散,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笔者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贝母瓜蒌散加味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6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6例,女20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病程3~15 d,平均6 d。其中肺癌30例,食管癌18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4例。入选病例标准:(1)患者均有胸部或肺部放射治疗病史,照射剂量45~60 Gy。(2)临床上出现咳嗽、咳痰或有咯血,胸闷或胸痛,气急,或伴有发热,发热体温37.4℃~38.5℃,平均37.9℃。(3)肺部听诊可听到干、湿性啰音或摩擦音。(4)本组病例均经胸部X线或CT确诊为急性放射性肺炎。胸部X线表现: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漫性模糊阴影,边缘不整齐,如同支气管肺炎或肺水肿;病变的范围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1]。胸部CT表现:急性期多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影,边缘较模糊,其中有时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病变的发生部位与照射野一致[2]。(5)患者为急性期,无严重的心肺其他疾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1.2治疗方法基本方剂:贝母瓜蒌散加味,药为贝母15 g,瓜萎15 g,天花粉10 g,茯苓18 g,桔梗10 g,橘红5 g,西洋参5 g。加减:痰黄量多加桑白皮10 g、鱼腥草15 g;痰白量多加苏子6 g,白芥子10 g;咽干明显加玄参、沙参、蝉蜕各10 g;痰中带血加仙鹤草15 g,栀子炭10 g,三七粉2 g(冲);发热≥38℃加石膏20 g,柴胡10 g;干咳无痰加五味子8 g,炙百部15 g;大便干加生大黄、生地黄各10 g;气虚明显加黄芪、党参各10 g。水煎服,1剂/d,7 d为1个疗程;最长服中药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糖皮质激素用法:甲泼尼龙40~80 mg静脉滴注,1次/d,5~7 d。

2 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复查X线或CT肺部炎症吸收;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咳嗽、咳痰、胸痛等),复查X线或CT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X线或CT检查肺部炎症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愈4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愈率73.2%;总有效率96.4%。治疗时间5-14 d,平均8 d。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农民,患者以右肺中心型鳞癌于2006年8月26日入院。入院经常规检查后行EP(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1周期。继行60 Co胸部外照射,放射剂量为60 Gy/30次/6周(2Gy/次,5次/周),照射面积120 cm2,放疗结束后第10 d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无痰、胸闷、气促、发热,大小便正常。查体温37.8℃,咽部稍充血,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2×109/L,中性粒细胞为0.534,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计数248×109/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肺上叶根部团块密度增高影。右肺弥漫性模糊阴影,边缘不整齐,和正常肺组织有明显分界,病变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初步诊断:急性放射性肺炎,右肺癌。治疗:中医治以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药为贝母15 g,瓜蒌15 g,天花粉10 g,茯苓18 g,桔梗10 g,橘红5 g,西洋参5 g,鱼腥草15 g,石膏20 g,柴胡10 g,玄参10 g,黄芪10 g,沙参10 g,党参10 g,炙百部15 g。水煎服,1剂/d,西药: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5 d,症状明显好转,中药继服,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2d。中药服用14 d。患者症状消失,查体无异常。复查胸部X线提示:右肺上叶根部团块密度增高影(与前片相比弥漫性模糊阴影吸收)。急性放射性肺炎痊愈。

4 讨论

放射性肺炎为肿瘤患者胸部放射治疗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剂量、照射野的大小、照射时间(速度)。多数患者于停止放射治疗后1~6周出现临床症状,此期间应及时随诊,给予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一旦发生放射性肺炎,西医即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和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用量比较大(泼尼松每日每千克体重0.5-1 mg),疗程比较长,全程约3~6周[1]。基于体质较弱的肿瘤患者,给予上述治疗后,使许多患者常因免疫功能低下继发细菌性或机遇性肺炎,使病情复杂化。放射性肺炎临床以刺激性干咳,咳痰粘而少,伴气急、胸闷、胸痛、低热或高热表现为主。应属中医“燥咳”范畴。该病病因为燥热邪毒,病位在肺,故治当清热润肺,理气化痰,生津止咳,方选贝母瓜蒌散加味治疗。方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瓜蒌助君药清热润燥之力,并通胸膈之闭塞;天花粉、茯苓、橘红有清热生津、化痰之功;西洋参可补肺气、养肺阴;桔梗引经并可宣肺利气,诸药合用,则肺燥得润,痰自得化,使肺清肃有权而咳逆自止。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贝母、瓜萎、桔梗具有抗炎、镇咳、祛痰、解热等作用,西洋参、天花粉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加速病情的康复。同时瓜蒌和天花粉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肺损伤、防止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起到了增效作用。与西医治疗相比明显缩短了疗程。经临床运用未发现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柏蔷.呼吸内科诊疗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85—286.

肺癌放射治疗 第2篇

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治疗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结论:肿瘤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反应小等优点。

【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

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恶性肿瘤称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简称肺癌。

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

治疗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放疗期间应加强支持治疗措施,积极处理放射反应,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1]。

我院~对肺癌病放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肺癌病60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

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

病理分类:鳞癌26例,腺癌 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7例。

1.2 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应有完整的诊断、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的资料,并及时处理相应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肺炎、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

1.2.2放射剂量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剂量通常为:鳞癌55~65 Gy/6~7周;腺癌60~70 Gy/6~8周、术前放疗或亚临床处治疗剂量可控制在35~45 Gy/3~4周。

肺野内实质性肿瘤实际受照剂量比软组织中的肿瘤照射剂量大10%~20%(因射线经过的肺组织厚度不同而变),临床上应特别注意。

近年来也有采用48 Gy/4次/4天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报道。

小细胞肺癌,以往认为小细胞肺癌的合适剂量为45~50 Gy,超分割放疗或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1.5 Gy,每天2次的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26%。

CALGB 8837的研究发现常规分割70 Gy合并化疗的6年生存率高于30%。

1.2.3射线选择 适合的射线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其在肺内的位置而定,对巨大且贴近胸壁的肿瘤,用相对斜野照射时,15 MV以下X射线,因其70%剂量区可大于野间距的1/2,故剂量分布明显优于10 MV以下的X射线。

对位于肺内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射线能量则不宜选择太高,以免在肿瘤表面形成二次剂量建成区会影响肿瘤的受照剂量。

1.2.4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 定位CT的扫描范围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肝下缘。

GTV应在肺窗勾画,包括肺癌原发灶、短径大于1.0厘米的淋巴结。

鳞癌CTV为GTV外放6毫米,腺癌需外放8毫米。

并发肺不张患者应事先进行葡萄糖代谢显像,以准确确定GTV的范围、减少正常肺体积的受照射剂量。

2 结果

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3 讨论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颇大,近年来的疗效有所提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接受50~60 Gy/5~10次/1~2周立体定向放疗,其中18例在立体定向放疗之前接受常规放疗40~60 Gy/20~23次/4~6周的常规放疗。

术前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

多项随机研究标明手术切净的仅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需要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会使2年生存率由55%降至48%;但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

Ⅳ期病例都有转移[2]。

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骨转移患者应首选放疗,尽快缓解患者症状,然后化疗;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首选化疗,适当辅以小范围的姑息放疗。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局限期20世纪70年代的随机研究证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放疗疗效优于手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4%,手术组为1%(并且这一例也是起初选择手术,后来改为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是:首选放化综合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也优于单纯化疗。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耐受该方案足量化疗和同步50~60 Gy放疗;化疗期间早加放疗优于晚加放疗;化疗后放疗的照射范围以化疗后的病变范围为主;放化疗后胸部完全缓解的患者应接受全脑预防性照射,荟萃分析表明脑预防照射把3年生存率提高5.4%。

广泛期以化疗为主,配合放疗可以较快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十年来最基本的照射方法是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1.8~2 Gy。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有效率大约30 %~40%。

近年来基于对肺组织属于放射迟反应组织的认识,有的单位采用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总疗程时间不变,总剂量增加的超分割射照方法,旨在保护肺组织免受过分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受照剂量。

通常采用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2~3次,间隔4~6小时,每次照射1.1~1.2 Gy,该方法早期放射反应比常规分割重[3]。

加速超分割照射主要是期望通过缩短疗程时间,克服分割放疗期间肿瘤细胞的再增殖,而又不增加正常组织的后期反应。

方法是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并缩短疗程时间,增加总剂量,称为加速超分割照射。

例如采用每周治疗5 d,每天大野照射2次,间隔8小时,其间针对肿瘤灶局部补充小野照射1次,每次各1.1 Gy。

分段照射在疗程中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2~3周;意在便于减轻前一阶段的急性放射反应或中间插入化疗。

但若仍按常规分割,则疗程时间延长,故放疗进度或总量应作适当调整,才不致降低生物效应。

大剂量少分割照射对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姑息治疗病例,可采用每次照射3~5 Gy,每周2~3次,个别情况下可1次给予10 Gy,每周1次,2~3次结束,以减少往返搬动病人的负担。

也可用于术前放疗。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07-1111.

[2] 马胜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放射治疗.中国癌症杂志,,15:224-227.

[3]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92-1095.

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进展【2】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放射手段应用于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进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勾画靶区和分期中的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超高放射线(HLET)及呼吸门控技术放射治疗;局部小细胞肺癌包括掌握治疗的时机,放射治疗的分割方式和剂量、预防性脑照射、照射靶区方法,使局部晚期肺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局部晚期肺癌 放射治疗 进展

肺癌为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显示,在美国癌症死亡的总人数中,肺癌分别占女性(25%)与男性(31%)。

在癌症死亡人数之首[1]。

因患者在就诊时大部分已属于肺癌晚期,治疗效果不佳,Naruke等报道采用外科治疗局部晚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仅为5%[2],主要认为局部晚期肺癌侵及邻近的器官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且扩大切除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使实施完全性切除的可能性不大。

西医放射治疗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其中,男性36例,女48例;年龄在35~86岁,平均为(51.4±4.2)岁。男性患者中,15例为食管癌,8例为肺癌,2例淋巴癌,2例为鼻咽癌,9例其他;女性患者中15例为子宫颈癌,17例为食管癌,7例乳腺癌,2例肺癌,7例其他。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中医治疗组(中医组)、西医放射治疗组(西医组)与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组(结合组),每组28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中医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中医抗肿瘤治疗;西医组常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组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放射治疗相结合进行治疗。3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疗程均为3个月,3组的辅助治疗方案均完全一致。结束治疗后常规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判定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降低程度。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复查,3组患者均随访3年,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存活率及生活满意度。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经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为46.43%(13/28),存活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为76.92%(10/13);西医组的3年存活率及生活满意度分别为53.57%(15/28)、73.33%(11/15),结合组分别为82.14%(23/28)、91.30%(21/23),结合组3年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单纯中医组与单纯西医组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肿瘤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中医治疗肿瘤具有独特优势,主要原则为辨证论治,强调审证求因以及治病求本,注重内因对于疾病的作用。应用中医治疗对患者无损伤,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以及生长,通过攻补兼施以及扶正赔本等治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肿瘤患者应用中医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因放化疗及手术等所引起的并发症,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等对于患者脏器功能的损伤。通过以毒攻毒以及活血化瘀等治则可起到消减或者消除肿瘤的作用。尤其是对晚期肿瘤患者而言,应用中医治疗不仅能够控制肿瘤生长,还具有调养以及增强免疫等功效,可延长生存期[2]。

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可有效治愈肿瘤,并可保护肿瘤周围组织及器官等,这些优势都是中医疗法所不具备的。目前,西医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肿瘤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但应用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合并症相比于中医更多[3]。三维适形放疗是西医放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能够有效提高生存率,并可改善生存质量。因该疗法能够在病灶部位形成较为理想的放射形状,剂量分布均匀,从而增加了靶区内的放射剂量,提高肿瘤根治效果。局部放射还可降低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护病灶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功能[1]。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临床研究发现,中医与西医放疗联合治疗能够实现中西医疗法的优势互补,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对于肿瘤患者,在西医放射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治疗,可有效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功能,还可有效控制因放射治疗所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例如在应用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法进行乳腺癌的治疗时,能够获得与根治术相当的局部长期控制率,并可保持患者的乳房组织形态完全正常或者接近于正常,从而消除患者的担忧。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放疗结合疗法在治疗直肠癌方面亦具有显著疗效,对于经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或者癌症晚期而不宜进行手术治疗者,均可经中医与西医放疗结合疗法获得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因盆腔神经受肿瘤压迫而产生的疼痛,改善直肠出血状况或者获得治愈,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后生存质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与西医放疗结合组肿瘤患者的3年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单纯中医组与单纯西医组。提示中医与西医放疗结合疗法对于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可有效控制肿瘤病程的发展及肿瘤细胞的扩散,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放射治疗组与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组,每组28例,对比分析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组、西医组、结合治疗组的3年生存率依次为46.43%、53.57%、82.14%,存活者的生活满意度依次为76.92%、73.33%、91.30%,结合组3年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单纯中医组与单纯西医组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放射结合疗法用于治疗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西医放射治疗,肿瘤,临床疗效,优势

参考文献

[1]任金山.浅谈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1,3(6):115.

[2]吕星旺.中医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3(15):336.

西医放射治疗论文 第4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5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 男性294例, 女性206;年龄22~87岁, 平均年龄51.2岁。所有患者经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检验证实为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83例, 小细胞肺癌67例;患者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发生脑转移, 转移病灶为1~5个, 转移病灶的直径为1~4cm;患者中鳞癌327例, 腺癌34例, 颅外转移5例。所有患者都没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显示血象表现均基本正常。所有患者的预计生存期均大于3个月。患者均出现了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161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出现了偏瘫和轻度昏迷的现象, 9例患者表现出现运动障碍, 11例患者出现思维和意识障碍。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部位多为额叶、顶叶、颞叶或小脑等部位。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伽马刀放射治疗或全脑放射治疗。放疗设备包括玛西普旋转式头部伽玛刀, 25个钴源, 定位扫描系统采用美国GE1.5T MRI, 计划系统采用SUPER PLAN3.0。316例患者接受伽马刀放射治疗, 治疗时先使用计划系统经由计算机勾画出患者肿瘤轮廓并计算出治疗肿瘤体积后, 使用伽马刀进行一次性治疗。使用伽马刀进行放疗时对肿瘤边缘的放射剂量为12~18Gy, 平均放射剂量为15.6Gy, 边缘等剂量曲线为33%~78%, 平均为51%。184例患者接受全脑放射治疗, 治疗时使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全脑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为200~210c Gy/次, 每周放射治疗5次, 放射总剂量范围在3000~4000c Gy。接受放疗的患者颅内肿块较大, 先使用全脑放疗使肿块缩小后再进行局部放射治疗, 局部补充剂量约为1500c Gy。所有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都使用甘露醇30~40mg/d或地塞米松5~10mg/d以及适当利尿剂进行配合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力。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明显, P>0.05, 具有可比性。

1.3 疗效评价

本次治疗共持续2个月。治疗结束后2个月内, 对患者给予MRI影像学诊断以及颅脑CT检查。对伽马刀放疗组、全脑放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进行观察, 同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评估方法为RTOG放射反应评价方法) 以及死亡情况。随访期间失访的患者, 按照末次就诊日期, 以死亡进行计算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当中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结束后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在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96%和78.53%,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 伽马刀组2例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和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经过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最后消失;全脑放疗组19例患者出现顽固性脑水肿和骨髓抑制, 17例患者经过脱水剂、激素等药物支持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2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在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比率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 也是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后约有20%已经发生了脑转移, 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尸检中发现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以上[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约有30%会发生脑转移, 癌细胞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居多, 鳞癌次之。研究报道发生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如果不接受相关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4周左右, 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5个月, 全脑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3~6个月[3]。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主要是由于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直接经过心脏、颈动脉转移到脑部进而发生脑转移[4]。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性格和脾气发生改变等现象, 这可能和肺癌转移到脑部进而引发患者颅内压升高或脑神经受损有关。头痛为此类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 患者多伴有喷射性呕吐,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障碍说明肿瘤已经影像或压迫到视神经[5]。患者除上述比较典型的症状外, 还可能出现复视、阵发性黑蒙、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等,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甚至发生脑疝、呼吸停止等生命危机的现象。

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常见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由于肺癌脑转移瘤多数为比较清晰的圆形病灶, 其放射生物学特性也显示为早反应组织, 因而比较适合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射波刀、伽马刀、X刀等技术, 放射外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显著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 因而正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主要方法[6]。

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使用全脑放疗或伽马刀放疗。伽马刀放射治疗一般适用于任何脑部出现单发或多发瘤的患者, 也适用于有手术禁忌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如果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可以再次接受治疗。据报道, 伽马刀放射治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约为9个月。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治疗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无直接治疗死亡风险等特点。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不良反应, 经过对症治疗后一般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全脑放疗一般适用于患者颅内出现弥漫性转移瘤因而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情况。研究报道, 全脑放疗可以使50%左右患者改善症状, 患者接受治疗后存活时间可达1~6个月, 平均存活时间为3个月。全脑放疗的疗程比较长, 放疗的总剂量一般不超过3000c Gy, 放疗一般可以分10次照射完成。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会受到总剂量增加、或者是分次照射的方式而出现明显的提升, 且不利于治疗效果的保障。接受全脑放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脱发、厌食、恶心、呕吐、闭经、发热、听力丧失、急性放射性脑病、视神经萎缩等不良反应现象。这两种发射治疗方法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一般而言, 全脑放疗主要用于对脑膜瘤生长的预防和控制上, 伽马刀放疗由于可以进行定位治疗, 因而对孤立的肿瘤治疗效果良好。由于脑肿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方法[7,8]。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 还经常使用激素、高渗脱水剂进行辅助性治疗。这些药物一般用于出现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对于出现癫痫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要配合使用抗癫痫类药物[9,10]。

我们选取200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5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伽马刀放疗或全脑放疗, 结果显示, 伽马刀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 伽马刀放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比率明显低于全脑放疗组。可能和全脑放疗对患者的辐射面积较大更容易造成伤害有关, 但是对于部分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 建议先使用全脑放疗缩小肿瘤体积, 再进行局部放疗或伽马刀治疗, 其治疗结果应该会更为理想。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伽马刀放射治疗 (放疗) 及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5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伽马刀放射治疗或全脑放射治疗。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明显, P>0.05, 具有可比性。结果: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在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伽马刀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伽马刀放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结论:使用伽马刀放疗的不良反应率较小, 疗效较好, 因而整体由于全脑放疗,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应该考虑患者具体情况而决定治疗方案, 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可以将二者结合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伽马刀放射治疗,全脑放射治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碧云, 杨海华, 胡炜, 等.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递归分割分析2~3级的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 2011;17 (7) :500 ~503

[2]周迪.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史宏志.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4]蔡林波.肺癌脑转移瘤不同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

[5]范秋虹, 孙春花, 田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 2008;11 (3) :382~385

[6]洪芙蓉.肺癌脑转移同期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7]邹跃;张加望;马敏.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结合伽玛刀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1 (9) :1594

[8]薛岩.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单发脑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9]程岩, 王丽梅, 张雪彬, 等.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7 (6) :378~379

西医放射治疗论文 第5篇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二维放射治疗,临床疗效

鼻咽癌是位于鼻咽顶部及侧壁的恶性肿瘤, 由于我国饮食习惯及近年来吸烟人数的不断增加, 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鼻咽癌发病的重灾区[1]。临床病理研究结果证实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 因此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对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近年来随着对放疗的不断深入研究, 越来越多的放疗手段被临床所应用, 本研究旨在对比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患者年龄在22~69岁, 平均年龄 (44.9±5.2) 岁, 病理分期为Ⅰ期35例, Ⅱ期82例, Ⅲ期33例。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 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 符合放射治疗指征, 已排除远处转移及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耐受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期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二维放射治疗, 取仰卧位, 采用模拟机定位后分割计量进行放疗, 每周治疗5次, 每次2 Gy;观察组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法, 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并逐层勾画靶体积并根据体积计划剂量, 根据TPS系统制作放射治疗计划, T1和T2患者总量为69.9 Gy, 分30次治疗, 每次2.33 Gy, T3和T4患者总量为73.92 Gy, 分32次治疗, 每次2.31 Gy, 淋巴结阳性区域照射66~70 Gy, 阴性区域50 Gy。33例Ⅲ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 共进行4~6个周期、84~126 d治疗。

1.3 观察指标[2]: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根据常规RECIST评估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分为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总有效率 (CR+PR) 。随访治疗结束后3年无瘤生存率于3年总生存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 采用调强放疗方式治疗鼻咽癌总有效率高于常规二维放疗法, 并且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二维放疗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回顾与资料分析可知, 鼻咽癌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癌, 因而鼻咽癌细胞对放疗较为敏感, 但由于鼻咽癌病灶多呈不规则形, 同时病灶周围存在颅底、淋巴以及正常鼻咽组织等重要器官, 因此在鼻咽癌放疗中对脑干、腮腺、脊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剂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近年来对鼻咽癌的放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最大限度提高靶区内的放射生物效应且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中[3]。

适形调强放疗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一种精确放疗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 能够有效保护病灶周围的正常的重要组织器官, 应用安全性已获得临床普遍认可。在对鼻咽癌的放疗应用中, 可通过CT模拟定位手段采用逆向设计使肿瘤的放疗剂量达到最优化, 能够有效克服常规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衔接和计划评估存在的问题, 弥补了常规二维放疗中高剂量区与靶区形状的差异性造成的周围组织器官损伤, 既能够彻底的对病灶进行放射治疗, 也可保护周围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有效提高了放疗的安全性以及针对性[4]。

综上所述, 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案较常规放疗方案对鼻咽癌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率,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东, 赵兴, 丁国臣, 等.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3) :3725-3726.

[2]马文娟, 张金山, 曹卡加, 等.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 21 (4) :298-301.

[3]芦东徽, 费振乐, 郝文胜, 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的比较[J].安徽医药, 2010, 14 (2) :200-202.

上一篇:廉洁文化建设探讨下一篇:惠农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