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范文

2024-07-18

森林公园范文(精选12篇)

森林公园 第1篇

1 森林公园现状分析改造目标原则及综合评价

随着驻马店市房地产开发, 公园周边居住区突增, 出口少, 满足不了人流的要求, 门区广场和建筑周边广场铺装较为陈旧, 部分场地遇雨雪天路面湿滑, 给游览带来安全隐患。另外, 全园现有植物长势基本良好, 各类植物近百种, 上层的乔木生长健壮, 郁闭度较高, 为公园塑造了优美的植物景观奠定了基础。

1.1 存在的问题

全园的骨干树种不明确, 缺乏特色, 场地识别感不强, 个别地段植物配置混乱, 群落式组合种植缺乏层次感, 中下层植物数量较少, 局部黄土裸露, 绿地中多处出现因游人踩踏造成黄土裸露地块, 缺少水生植物, 园内公用设施体系不建全, 缺乏与公园文件特色相适应的整体风格, 休闲服务设施少等问题。

1.2 改造目标和原则

森林公园更新改造后, 最终达到旧地新貌, 即:文脉性、时代性。通过更新改造, 更有效地发挥综合公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打造以生态效益为前提, 经济效益为基础, 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综合性公园。在更新改造过程中, 要遵照整体性、保护性、地域特色性、以人为本、以生态性、时代性为原则。

1.3 综合评价

公园缺少统一规划, 整体风格不一, 空间形态均质化, 景观缺少亮点, 建筑布局过于分散, 相应的原有山水骨架保存完好, 园内绿化基础较好。

2 通过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

在明确功能分区的基础上, 围绕公园的总体地位增加和调整原有的部分景点, 以提升公园的整体景观品质, 进一步突出公园的主题。

3 安静游览区的设置

安静游览区主要以休息、游览和观赏为主。其安静游览区包含亭、廊、花架、游船码头等。为了达到良好的游览和观赏效果, 安静游览区选择设置在练江河边, 此处树木茂盛, 风景优美, 绿草如茵, 可以为游人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色, 在坡地上设四角攒尖亭, 综合植物配置和散置的山石, 为游人创造迷人的园林景观。

4 儿童老人及文化娱乐区的设置

4.1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包括:钓鱼池、鸽子园、溜冰场、鬼屋、探险洞、马场、沙地等, 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4.2 老人活动区

老人活动区包括:休息、观赏、晨练、散步等活动。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公园内游人中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 所以老人活动区的设置不容忽视。

4.3 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包括:水上娱乐项目, 靖宇广场、郭楼遗址广场、草坪剧场、杨靖宇纪念林等, 主要为游人提供活动的场地和各种娱乐项目的场所。

5 道路及出入口的设置

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径。主园路贯穿了置地公园的各个景区, 路面宽4~6m, 次园路是分景区内联系各景点的道路, 路面宽1.5~4m, 公园内小径的宽度为0.8~1.5m, 为了满足游人的需求, 对原出入口进行了变动, 因为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是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公园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出入口位置的变更, 既满足了功能上方便游人进出公园, 又满足了保持城市街景面貌的要求。

6 公园绿化配置

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 植物是组成公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公园景观构成最基本的因素, 植物具有净化空气, 调节气温, 防护遮荫, 美化环境、组织景观, 为游人观赏等重要作用。公园内植物配置与建筑、园路、小品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 使建筑更壮丽, 地形更生动, 园路更蜿蜒, 小品更精致, 在植物改造方面要做到完善公园的景观功能, 结合公园总体目标和布局, 使植物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与各功能相协调, 塑造富有特色的、优美的植物景观, 公园的骨干树种为黄山峦、香樟、各功能区的骨干树种为紫荆、黄山栾、水杉、柳、国槐、臭椿等并根据各功能区的特色分别确定。

7 新建翻新和拆除部分建筑物

拆除布局不合理的建筑, 将公园的核心位置让给游人。因老化陈旧对公园景观造成不良影响的建筑要逐步改建翻新, 使建筑风格与公园整体相协调。对新增建筑选址要边缘化, 尽量选择靠近市政道路, 既方便经营管理, 又对游人游览影响较小的位置, 建筑风格应以简洁现代化为主, 且与公园环境良好地融合, 层高控制在2层左右。

8 服务设施人性化

新增服务设施考虑与公园整体定位协调, 以体现现代、简洁、创新为主。因公园的老年游客多, 在原有座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座椅, 特别是花林下要增加座椅, 同时相应增加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 增加庭院照明灯具和草坪灯, 增设园林建筑夜景照明, 景点导游。森林公园水上乐园、休闲美食吧、水上演绎台、冷饮吧、大型刺激的水上滑梯、丰富多彩的戏水城堡、休闲保健养生水疗池等。为驻马店市人们提供集休闲、娱乐、健身、饮食于一体的大型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9 增加防灾体系

在城市防灾体系中,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主要开敞空间, 在应急避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灾时公园一些场地的使用功能发生了转变, 公园中原有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建筑、游憩设施都可根据需要转化为应急防灾设施, 设有救灾指挥中心, 物质集散中心和救护中心, 救援及疏散通道, 棚宿区、配套齐全的防火设施。

摘要:对驻马店市森林公园的更新改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森林公园更新改造方案, 本文从森林公园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议更新的基本原则, 对景观品质的提高, 安静游览区的布置, 新建、翻新、拆除部分建筑物, 园内设计服务设施人性化, 道路系统的完善, 防灾体系等方面均有阐述, 为森林公园更新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森林公园,更新改造,策略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慧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干问题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06

[2]李大鹏, 沈守云, 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 2008, (12) :11-12

[3]刘骏和, 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孟刚, 李岚, 李瑞冬, 魏植.城市公园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森林公园 第2篇

太平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户县太平城内,是大秦岭山的风景之一,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旅游胜地。

我们坐着小火车到达了山脚下,开始徒步登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汩汩的溪流和山涧,顺着山路向前走去,我们遇到了一张“虎嘴”,顾名思义,前方犹如一张老虎嘴稍稍张开,需要我们弓着腰行走,离开了“虎嘴”,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桥下的风景:湖水清澈见底,一块块形状怪异的石头坐落在湖上,偶尔有几只小鱼你追我打、东躲西藏,玩得不亦乐乎。当我们走到山顶时,正是中午的时候。一缕阳光照耀在彩虹瀑布上,折射出一道彩虹,美丽极了!

“卖福带了”我挤过人群,看了看卖福带的小摊,对爸爸撒娇说:“爸爸,你最好了,给咱们一人买一条福带吧。”爸爸痛快的答应了我,我握着福带暗暗许下心愿,把它绑在一旁的参天大树上!

我们欣赏完了彩虹瀑布后,便徒步下山。走到半山腰时,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正所谓是石壁上写的:“上山一身汗,下山腿打颤”。

这时候,爸爸提议玩滑索,胆小的妈妈一听脸都白了,倒是我兴奋地说:“好呀好呀,这样还可以省力气,不用跑啊!”

爸爸给我买了票之后,并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开始了!我坐滑索飞快地向下滑去。低头一看,在高空之下,竟然是来时欣赏的湖泊。顿时,我就有一些害怕了。好在滑索又高又快,“嗖”地一下,就到了终点。我把双腿弯曲一蹬,“咚”的一声,我又让安全弹回来了。我赶紧解开身上的安全带,朝爸爸妈妈走去。至今回想,我都还有些害怕呢!

森林公园骑行 第3篇

森林公园里蝉鸣阵阵,处处蛙声,此起彼伏。翠绿的树叶迎着阳光闪闪发亮,树干上爬满了正“滴答”吹响“夏日进行曲”的喇叭花;道路两边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紫红色的酢浆草星星点点点缀其上;湖边有些人在静静地垂钓,湖面上几只野鸭在悠然自得地嬉戏玩耍;碧空如洗的蓝天与湖面相接,胖乎乎的白云就像一团团棉花糖,要是能够得着的话,我真想尝尝它的味道。

清风拂面而来,夹杂着湖水、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岁半的妹妹用软绵绵的声音说:“风好痒痒呀。”听得我们心都融化了。前面是个小斜坡,爸爸身子前倾用力地蹬着脚踏板,我也使足了劲往前蹬,妹妹嚷嚷着:“爸爸加油,姐姐你最棒!”妈妈得意扬扬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屁孩真不错,再用点劲,你行的。”爬上坡后,接着就是下坡,前面的道路空无一人,我和爸爸交换了一个眼神,突然蹬得很快,我感觉到后座上的俩人猛地向前一倾,妈妈赶紧说:“慢点慢点,别把我俩给颠翻了。”我和爸爸哈哈大笑。

骑到一半,我们决定稍做休息,只见旁边有好几顶帐篷,露营的人们席地而坐,有的在打牌,有的在闲聊嗑瓜子,有的在做游戏……有个阿姨在水边采摘野菜,妈妈好奇地走过去,那个阿姨还热情地给了她一大把呢,那是野生的水芹。大地像有吸力一样,我忍不住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游走的白云,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在身上,真想睡个长长的午觉。爱玩爱跳的妹妹,静静地躺在我身旁,指着树叶说:“那是绿色的。”

休息过后,老爸发出集合的指令,我们继续前行。前面的凉亭里,游玩的人们正在歇息,我抬头一看,原来亭子名叫“厚德亭”,两旁还有一副对联“厚载千秋清风明月归大岭,德生万物湖光山色养新莲。”从这里,可以远眺观音寺、莲花山,这里真是一处好地方。

咦,静谧的步道上突然传来轰鸣声,我转头望去,原来是环卫叔叔用风炮在清扫落叶,旁边的阿姨则用铁钳把树丛中的水瓶、废纸捡出来。我们享受的山清水秀,背后是他们默默的付出和维护。妈妈说:“以前的长安是一个工业小镇,休闲娱乐的地方并不多。现在的长安漂亮了很多,我们要好好爱护环境,才能让长安变得越来越漂亮。”

我默默地踩着单车,心想:长安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523861)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

指导老师 陈康和

森林公园 第4篇

林相改造是指对现有人工森林群落或退化的自然植物群落,通过适当人工促进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某一地段森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及其外貌、外观等。科学合理的林相改造,可以增强树种多样性和植物景观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1,2]。位于城市郊区的森林公园,适应时代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林相改造,有利于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研究地概况

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江北岸、南京西北郊,前身是创建于1916年的老山林场,境内多为经济林。1991年在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老山森林公园,占地8 000多hm2,成为江苏省成立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老山森林公园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落叶阔叶林。老山森林公园内主要道路长达34.9 km,但道路两侧风景林植物模式杂乱,部分道路两侧甚至是荒林荒地。为达到山、林、路的自然和谐统一,对现有的道路景观林进行改造建设。

2 老山森林公园植被现状分析

老山森林公园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落叶阔叶林。主要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杂灌木林、竹林等[3](表1)。

老山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森林特点,但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不同地带森林群落结构差异较小,缺乏层次和变化,如阔叶混交林郁闭度较高,冬季和秋季景观较差;2)林分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生长表现不良,自然演替进程缓慢,生态效益低;3)主要森林植被树种单一,常绿、彩叶树种和观花树种较少,景观效果差;4)森林群落稳定性差,林下杂灌木较多,影响林分生长和林相景观;5)原生的常绿阔叶林植被遭到破坏。

3 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1 指导思想

老山森林公园道路景观林的建设,以老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总体目标为方向,以景观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合理调整和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体现道路景观林窗口和导向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2 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道路景观林建设应着眼整个森林公园、以维护本地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充分遵循森林的地带性演替规律,大力选种观赏价值高、寿命长的乡土树种,突出地域特色,使整个森林公园植被群落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合理[4,5]。使其可持续发展演替。

2)因地制宜。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山水构架,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植被和水体等景观元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林与整个森林公园植被的关系,避免森林景观纯林化、植物景观园林化。

3)突出特色。老山森林公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厚。在部分路段道路景观林可按一林一景、步移景换的要求,突出“形态、色彩、风韵”的鲜明特色,以提高森林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彰显森林文化品位与特色。

4)体现森林景观。从形、色、香、质、群几个方面分析森林景观元素[4],更好地利用与展示森林景观,创造形态、质感自然,季相色彩丰富,富有自然芬芳的森林群体景观。

5)循序渐进。林相改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道路景观林的建设与完善亦如此。要做到远近结合,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各类植物并合理配置其数量和规格[6],人工促进自然更新与演替科学有序的运转,以逐步,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与建设实践

4.1 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

道路是森林公园的骨架和脉络,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森林公园道路不同于一般道路和公路。森林公园道路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其联系风景区域与风景点外,还具有引导游览、隔离空间、资源、观赏等功能[7]。园区道路所经之处,两侧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赏,自然多变,使游人有步移景异之感。道路风景林的植物配置模式在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园区的道路又有主次之分。主路是森林公园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用于连接园区内主要景点、功能区及综合性服务区,通常游人量较大,往往设计成环路。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植物配置,根据道路沿线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好、观赏价值高、兼有森林防火功能的树种。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是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步道,是组织各景点、景物的纽带。因此次路要给游人以必要的视觉体验与冲击,使路融于自然景观之中。次路需要给人以亲近的感觉,种植形式可灵活多样,以观花小乔木、花灌木为主。小路则用于各景点中宁静的区域,供游人漫步,或富有野趣,或曲径幽深,需要营造特殊的意境。

根据各地段沿线森林景观的需要,各级道路确定合适的植物配置模式(表2),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图1~6)。

表2中推荐的配置模式,满足了优化森林植物群落、丰富季相变化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道路沿线森林景观价值的目标。

4.2 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方法

1)对原有植被的保护与利用。清除道路两旁部分无利用价值的杂草灌木,保留生长健康的高大乔木和有观赏价值的小灌木、藤本和草本。要特别注意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对生长条件较差、受到人为或病虫害危害的古树,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2)确定科学的栽植密度。道路景观林更新改造初植密度不可过密或过疏,立地条件好的,阔叶树种200~220株/667m2,针叶树种250~300株/667m2;立地条件较差的,阔叶树种220~250株/667m2,针叶树种320~350株/667m2。

3)栽植形式丰富多样。紧靠路边可选择一些小乔木、灌木和地被,采用带状种植;开阔地点也可采用自然式种植,林带不宜过疏。离路边较远处应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植株距应以主栽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 m。

4)合理安排硬质景观。道路沿线布置的路灯、置石、观景台、休息亭、观鸟亭等硬质景观,要与道路景观林自然协调,融为一体,而不能突兀和生硬。

5 结语

林相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分步进行、突出重点,避免短期行为。老山森林公园道路景观林部分地段已完成更新栽植,改造后的地段景观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观花树种和色叶树种明显增多,植被种类比例得到合理调整,大大丰富了森林景观的层次和多样性,区域特色也更加明显。

摘要:道路景观林是山林景观的窗口和向导,道路景观林的建设是森林林相改造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案例提出道路景观林改造模式,以实现森林公园由经济林转变为景观生态林的改造目标。

关键词: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景观林,改造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荣盛.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5.

[2]中国林学会.森林抚育间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91.

[3]南京市老山林场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市老山林场志[M].南京:2002:19-23.

[4]李锋.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景观生态原则[J].林业资源管理,2000(5):31-32.

[5]Angus J.Carnegie.Fungal damage recorded in eucalypt plantat ions during forest health surveys and their management[J].Austral asian Plant Pathology,2007,36(3):225-239.

[6]郝日明.植物群落学方法用于城市绿地分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A]//.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05-308.

森林公园 第5篇

600字六年级关于公园作文:共青森林公园

在这周的星期二,我们北蔡中学预备班的全体

到了第二天早上,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心情都十分的激动,希望马上能飞到“共青森林公园”,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一睹共青森林公园的美丽景色。

不一会,导游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我真想对导游说:“导游!我们快走吧!我们快走吧!”导游好想看穿了我们急切的心情,对我们说:“我们排队上车吧!”于是我们赶紧排好了队,跟着导游像涌动的潮水一样,涌出了教室,

接着我们又开始了勇敢者道路的游戏,游戏首先让我们爬过麻绳桥,在麻绳桥上,我两步并一步就过去了,可第二关有点难度了,因为展现在我们满前的是一排排斜的木桩,但是我们还是努力的想办法穿越了这些木桩。第三关,难度越来大了,要爬着麻绳上斜坡,但我还是征服了这些困难,爬上了最高峰。

玩完了游戏,我又跟宁昂一起乘上了小火车,领略了一下乘火车的滋味。

今天的秋游活动,对我们来说是很短暂的,可是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舒畅,也是多么的珍贵,我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一些!让我们的成长过程能多一些放松!

同学们,六年级关于公园作文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小编老师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写出一篇好的

相关推荐:

六年级有关新年的作文:新年的红包

森林公园的经营与管理 第6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经营;管理

0.前言

森林风景资源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又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其如何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即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又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公园以其环境优雅、风光奇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和生态景观被游人所共识,满足游人郊游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方便,以及闲暇时间增多,人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娱乐方式的档次也相应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度假旅游的首选项目,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特点分析,浅析了如何进行森林公的经营与管理。

1.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及特色资源进行可持继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

1.1区位条件

森林公园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与其所有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但也与后天人为创造息息相关,交通条件便利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衔接周边多个城市不仅能带动旅游人数的增加,而且能与其他景区相结合形成多景观的几日游,对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起到一个宣传、促进作用。

1.2森林特色资源的利用

森林公园大约有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林草型、冰川型等10余种。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一定要注重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的四季变化,按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旅游观光景点。利用森林公园中的优势资源进行可行性的经营管理,如利用动植物可观赏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人们的好奇、新奇的心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用山峰之秀、之奇、之险、之雄及峡谷、洞、湖、瀑的幽、暗、静、动调动人们猎奇的心理。如张家界市(原名在庸),位于湖南西北部。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天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公里,区内以世界罕风的石英砂央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路、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1.3进行科学合理的可持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可持开发利用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即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性的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1]。旅游的发展追求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的原则,保护人类的旅游资源,由外延型、数量型的发展向内延型、质量型的转变,实现旅游开发的生态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2.打造仿自然景观增加游人滞留时间创造经济效益

2.1充分利用自然特色打造景观

近年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随之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的越多,竞争越发激烈,而为了更好的发展森林公园,增加经济收入,就应在森林公园整体环境上下功夫,在人为不过多的改变环境的同时应依附自然,利用自然特色打造景观。如:黑龙江省汤旺河国家公园该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南麓,范围包括汤旺河原始森林区和汤旺河石林区。此区域是松花江一级支流汤旺河的源头,植被覆盖率在99.8%以上。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亚洲最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红松生长地,同时分布着冷杉、云杉、白桦、椴树等多达110余种的珍贵树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野生动物61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0种:野生动物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物40余种。区域内自然景观独特,百余坐花岗岩石峰构成了奇特的地质地貌,是国内唯一一处造型丰富、类型齐全特征典型的印支期花岗岩地质遗迹。黑龙江省汤旺河国家公园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风灾遗址和火烧基地。风灾遗址,这里原本有一片红松林母树林区2008年8月5日,一场大风把这里的所有红松都要拦腰截断了,无一幸免,其中最粗的一棵红松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红松是东北的珍贵树种,很难通过人工种存活,这片母树林的消亡损失重大。“他们把这个现场围了起来,不去动它把它的原始状态保留下来。让在家知道森林人为过度砍伐破坏后,形成孤岛效应,没办法和自然抗衡”。汤旺河区区长刘进学如是说。这样的警示风景,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

2.2景区线路和各景观的科学布局

森林公园景区旅游路线的科学合理的布局不仅关系到公园整景观效应,而且关系到人们在景区的滞留时间而给公园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去过的很多森林公园大多是一日即可将整个景区观看一遍,不能很好的滞留下游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森林公园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特色的项目建设和游览线路合理布局,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如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公里大峡谷的峡之奇水之秀,高山奇观游览区,每个景观都让游人留恋难返,而每个景区的观光都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大大的提高的游戏客的滞留时间,这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3.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大多数森林公园对自身的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只是单纯的登山观光游览,游客在区内停留时间短,大多数游客是当天往返,制约了客源市场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2环境保护设施落后

森林公园内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与安排,更加缺乏对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行的监测、评估及改进体系与反馈机制的设置,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3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森林公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从事旅游工作的人才缺乏,特别是从事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奇缺,建设管理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服务经验,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快速、健康发展。

3.4旅游商品缺乏

森林公园的开发仅局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上,与该地的资源特征的协调相差甚远。特别是旅游商品较少,几乎没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

4.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对策

4.1注重管理创新 以管理脱颖面出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总体效率低下,迫切需要要现代化管理模式。森林公园管理者要采取刚性化的管理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使其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为游客提供舒畅的环境。

4.2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缺乏制约了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使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森林公园从业人员,从事游泳的志专业人才很少,人才问题将制约森林公园的发展。搞好人才培养,应当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例如通过和专业大专院长校合作培养,通过培训,提高森林公园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于公园从业人员多承担着具体事务,因此进行培训这种方式较好。

5.结论

总之,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越来越多的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这也就给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的对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形成个自独特的景观,才能使森林公园旅游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John swarbrooke.Sustainable tourism management.UK:CABI publishing,1999:45.

森林公园 第7篇

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位于义乌市西北部的后宅街道境内,地处后宅街道西北面,由德胜岩、湖西塘和黄檗山3个相邻区块组成,总面积2586.28hm2。森林公园境内峰峦稠叠、山翠水碧、风光旖旎、胜景天然,是一处以独特的峰岩景观和丰富的宗教文化为特色,集游览观光、森林休闲、康体健身、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具有“奇、幽、秀、古”的特色,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赏景游玩。根据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资源分布状况、地理位置及规划性质、定位等特点,遵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便于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划分为六大景区进行分区建设,分别为湖西塘管理服务区、德胜岩登高揽胜区、天公山森林休憩区、石剑坑古道游览区、黄檗山宗教文化区和朱高尖生态保育区。

2 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资源分析

2.1 源远流长的登高文化

森林公园境内的德胜岩,因其山峦稠叠又称稠岩。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义乌称稠州,就由此岩得名。稠岩海拔高383.0m,岩虽不高,但登岩远眺,群山连绵不断,景色蔚然壮观,是古往今来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德胜岩是义乌的开端,也是义乌精神的象征,每逢重阳佳节,方圆百里的义乌人都会登上德胜岩,开展登高活动,登高文化源远流长。

2.2 古老厚重(底蕴深厚)的宗教文化与古道文化

森林公园内有胡公庙、济公寺、上岩禅寺、红云禅寺、净居禅寺、西崮寺、乌龙殿等10余处古刹寺庙,寺庙景观集聚,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古老厚重的千年古刹,森林公园内还有历史悠久、环境清幽的杭金古道、戚宅岭古道。

2.3 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生态文化

德胜岩森林公园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浙西山地青冈、苦槠林分区。枝叶茂盛的常绿阔叶林、挺拔苍翠的松柏类针叶林、满山遍野的花草灌木,形成了层次丰富,生机盎然的森林植物景观。据统计,森林公园内木本植物有66科33属202种,其中,花榈木(OrmosiahenryiPrain)、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J.Presl)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森林公园内既有苍松林海,也有茂林秀竹;既有山花烂漫,也有野果飘香;有经人工大面积种植可观赏而又能养生的南方红豆杉林,也有古老苍劲、郁郁葱葱的古樟树、古榆树和古罗汉松等。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构成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同时,清幽宜人的森林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游人在此可经常看到飞鸟翔集,松鼠跃枝的景象,充满灵性的野生动物在森林里自由穿越,为森林公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森林公园内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有4纲16目25种,其中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Unnaeus)、草鸮(Tytocapensis Smith)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风景资源,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璀璨迷人的人文景观,是特殊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历史资源,富含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化建设开发潜力巨大。

3 建设原则

3.1 教育为先,社区共建原则

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以教育为先,联合本地社区居民、相关利益群体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可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提高游客生态文化意识,以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森林公园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附近社区,特别是街道范围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以确保各生态保护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通过社区协作发展,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3.2 特色化发展原则

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本身生态文化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文化产品,树立与众不同的生态文化形象,打造能反映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效益,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

3.3 产业化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本身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产业化发展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来源,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等生态产业,以此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艺术等其他生态文化要素发展。

3.4 持续滚动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园保持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投入,因此必须遵循持续滚动发展原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创新,才能保证生态文化不断发展,跟上时代步伐。

4 建设布局

生态文化建设布局主要是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形成以尊重自然、关爱生物与生命的生态伦理与道德为核心的生态精神文化;构建“人—社会—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文化;核心是建设繁荣与健康的生态物质文化,形成大量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健康愉悦、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规划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在德胜岩登高揽胜区、黄檗山宗教文化区和石剑坑古道游览区,按照“一心,两区,多点”进行布局。

一心:以“登高文化”为中心的德胜岩登高揽胜区。规划建设登高民俗文化馆、登高游览步道、久久亭等生态文化设施,将其打造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核心。

两区: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的黄檗山宗教文化区,规划建设养心廊、佛教文化游览步道、佛教植物园等生态文化设施;以“古道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石剑坑古道游览区,在区内设置休闲长廊、古道交通民俗馆,修复剑门亭,重塑石剑,展示古道文化。

多点:规划建设森林浴场、湿地养生馆、药用植物园等展示森林“养生文化”;建设农耕体验园、农耕民俗展览馆、戚宅岭古道等展示“农耕民俗文化”;建设竹林幽居、隐逸轩等展示“森林休憩文化”;并在石剑坑古道游览区建开展湿地生态文化建设;建设湿地科普馆、植物生态科普中心等进行科普宣教。

5 建设内容

5.1 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5.1.1 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黄檗山宗教文化区建植物生态科普中心,使森林公园成为后宅街道及周边主要的生态科教场所之一,结合湿地科普馆、药用植物馆建设,将森林公园发展成为义乌市重要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重点建设佛教植物园、药用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项目,突出森林生态多样性文化。

5.1.2 民俗文化展示基地建设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过去,融合于现在及未来的动态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规划依托义乌市及后宅街道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结合森林公园现有人文景观资源,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建设登高民俗文化馆、古道交通民俗馆、农耕民俗展览馆等民俗文化设施,组织开展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将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当地民俗文化展示基地。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5.1.3 户外休闲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森林休憩、休闲游览小区,开辟森林浴场、森林野营基地、登山步道、休闲长廊,建设红豆山庄、上岩寺服务点、大方服务点等设施,发展生态康体文化、生态休闲文化和生态宿营文化,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兴趣。

5.1.4 生态宗教文化设施建设

结合森林公园黄檗山宗教文化体验区内现有的净居禅寺、乌龙殿、西崮寺开展宗教文化体验,建设香市服务中心、养心廊、佛教文化游览步道、山坞茶苑等设施;同时依托德胜岩登高揽胜区内的济公院、红云禅寺、上岩禅寺、岩南古寺、圣岩寺及赫灵行庙等宗教文化设施,整合发展丰富的宗教文化,打造森林公园的特色。

5.1.5 生态保护建设

规划实行林区植被保护,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保护,森林公园内水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并在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环保教育与监控,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效等形式让游客感知,体现森林公园以生态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增强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5.2 深化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森林旅游是发展生态文化的载体,生态文化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必要条件。森林公园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森林文化、登高文化、古道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湿地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开发成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提升森林公园的品位,扩大森林公园对社会的影响。规划组织开展地方特色的登高、斗牛等节庆活动、各种义乌特色美食大赛、寺庙生活体验、户外徒步探险等生态文化活动;举办森林文化节、森林摄影展、登高文化节、佛家文化节等;根据季节不同,推出森林公园“春之约、夏之梦、秋之韵、冬之情”系列旅游活动,按游客需求不同,推出“养生之旅”、“生态之旅”、“禅宗之旅”、“科普之旅”等主题旅游项目。

5.3 注重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全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对管理人员、讲解人员、接待人员及环保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提高森林公园内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的生态文化素质及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生态情感、生态美感、生态道德的,由“生态文化人”组成的生态文化人才队伍,让每位森林公园员工都认识到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应担负的责任,使他们自身成为生态文化的传播者;其次加强与外部合作,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等担任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顾问、讲解员;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生态文化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作为公园的生态知识义务讲解员、普及人员。要在森林公园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生态科普教育的人才队伍,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增强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6 结语

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建设生态文化必须有强大的林业生态建设为先导,森林公园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主要窗口,也是人们接触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以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为先导,有发达的林业产业为基础,有各种文化为底蕴,有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要:指出了森林公园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义乌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现有生态文化资源,探讨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中建设原则、建设布局、建设内容等问题,旨在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德胜岩

参考文献

[1]但新球,但维宇.森林生态文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李健,罗芬.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解说—基于花岩国家森林公园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唐建兵,黎忠文.反规划理论视域下森林公园综合体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4(11).

[4]胡春姿,俞晖.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调查与思考,2007(10).

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 第8篇

1 城郊型森林公园植被特点

1.1 森林资源优势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1.2 森林资源劣势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2 森林景观规划原则

2.1 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2.2 生态优先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 突出特色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2.4 分期规划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3 实例项目研究

3.1 项目概况与基地植被现状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规划区内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40%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裸露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3.2 森林植被恢复及景观营造方法

3.2.1 宏观规划。

宏观尺度规划首先注重园区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它作为城市背景的功能等,其次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做到先绿后景,分步实施。规划中利用GIS技术分类提取出植被分布现状、道路便捷程度、水域保护、视线因子、坡向及坡度6个单因子分析图,然后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角度对6个因子进行叠合分析,同时以隔离带的气候(风向、光照、地灾、土壤)为基础,利用GIS多因子叠加分析技术得到4个分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森林景观营造方法。

一是重点景观林区。将坡度、植被现状、道路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满足坡度小于25%、现状为农田、荒地及交通便捷的区域。该区植被状况较差、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景观视线通畅,规划为公园的景观区,植物景观主要是结合功能、景观风格来布置。二是林地保护及改造区。在GIS中将园区森林植被郁闭度高、景观效果好的林地提取出来作为林地保护区。将园区植被现状、坡度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小于25%、现状为荒地及景观效果较差的林地作为林地改造区。对基地中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区域采取保护措施;荒地进行补植套栽,营造常绿针阔复层混交林,创建多层次、多季相、多美学效果的森林景观;景观效果差的林地可以先对过于郁闭、老化、杂乱的林分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地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再对林下已有的幼苗、杂灌木等有选择地作保护性抚育管护。三是森林水土保持区。将坡度、植被现状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大于25%的荒坡地带,作为水土保持区。这些区域坡度较大、荒地较多,不适宜进行建设活动,因此把这些区域规划为水土保持区,主要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优化森林植物资源科学配置,恢复和丰富地带性植被类型。四是森林水源涵养区。将GIS缓冲区分析出的水体重点保护区域提取出来作为水源涵养区。该区域利用森林公园内现有的池塘、水库、汇水区等低洼处,选用耐水湿的乔、灌木及水生植物,营造林缘湿地植物景观,对水体进行保护。

3.2.2 中观规划。

中观规划是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以生态优先为准则,根据公园的性质、功能、立地条件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划分,利用划分的结果,因地制宜对各个区的森林景观进行打造。本次规划中的分区结果不仅仅是以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一般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模式是按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功能模式应该是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使用、美观三大功能合一的模式[3]。这种功能模式要求其空间格局不能仅以不同的使用者和使用功能来划分,而应统一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本目标。因此,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规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以保护、优化、恢复现有的森林景观为主,对适宜的区域进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证用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发挥出最佳效益,又可以快速实现森林公园的雏形,为以后的生态恢复打好基础[4,5,6]。此次规划为满足森林公园生态、科普、游憩的功能,结合基地现状,将隔离带规划为3个主要片区,即森林游赏区、森林体验区、森林培育区。

森林游赏区是全园核心区域,它分为5个小的景区。规划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展示各种与人相关的植物为主,如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植物、与文明相关的文化性植物及与气候相关的地带性植物等,进行植物展示与科普宣传。森林体验区主要发挥水源涵养的功能,游人活动较少。该区植物覆盖度较高,在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同时通过补植,对原有植被进行修复和改造。森林培育区地势陡峭,是连接交通要道及居住片区与公园的重要区域,为森林公园提供森林景观资源的同时促进片区生态系统稳定,承担城市的防护及卫生隔离功能。该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

3.2.3 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则是把植物景观的规划落实到每个小的景区及景点。本项目主要涉及森林游赏区的5个小景区,根据每个区的功能和主题不同,进行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以打造照母山孝文化主题为特色的孝源林为例说明。该区以寻觅孝文化之源为主题,以使游人了解孝文化内涵为目的,以集中展示与孝文化相关的植物为特色,并结合主题建筑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让人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了解孝文化的历史文脉。其中的孝文化植物园是以集中栽植蕴含孝文化内涵的植物为主的生态展示景区。园中主要打造“椿萱并茂”(古时以椿树象征父亲,萱草象征母亲),“槐荫留情”(以槐树为主要植物,配以其他植物种类,营造一个关于孝与爱的植物空间),“竹影婆娑”(竹类中有许多种类与中华孝文化有一定渊源,借竹之名传播孝文化)等景点;再结合基地上的水池,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摘要: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物质载体。根据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性质总结了该类公园森林景观的特点,并从系统性、生态优先性、突出特色、分期规划等方面提出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以照母山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例项目研究,指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作出景观规划设计,以提升景观质量,保证公园生态效益及景观效应尽快发挥。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植被特点,景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3]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吴秀英,刘海燕.大连湾森林公园生态恢复性规划[J].现代园林,2009(6):11-14.

[5]王艳,陈东田,侯可雷,等.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中的性质定位[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104-107.

汝阳城郊森林公园规划 第9篇

关键词:城郊森林公园,景观,景区,景点,文脉

近年来, 城郊森林公园在全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和其他类型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休闲绿地、自然风景区一同成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生态建设、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通过对汝阳城郊森林公园的设计部分加以分析, 以便和同行共同探讨这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以期能够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项目概况及场地分析

1.1 项目概况

根据《汝阳县城总体规划》中创建“山水生态城市”的构想, 同时也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和满足汝阳县城人民的生活需要, 拟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汝阳城郊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部汝阳县城郊区, 地理位置优越。规划总面积约为2 142 hm2。

1.2 场地分析

汝阳城郊森林公园处于低山丘陵区, 海拔高度在290~598.6 m之间, 公园最高点为娘娘山, 海拔598.6 m, 最低点为汝河滩。公园内地形坡度在10~30℃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霜期152 d。森林公园内的汝河属淮河水系, 是汝阳最大的河流。据实地调查, 规划区内物种丰富, 有80多科200余属500余种植物。

1.2.1 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汝阳县城自然景观资源以凤凰山、云梦山、瑞云山, 以及汝河、马兰河最为突出。可引用旧志所载“伊阳八景”即凤山朝阳、瑞云屏嶂、桃源胜迹、云梦仙境、岘山叠翠、龙崖夜雨、紫罗石潭和汝水拖兰来概括。随着岁月流逝, 沧桑变化甚大, 不少胜迹已有其名而无其实。

1.2.2 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公园的人文景观资源非常丰富, 相传, 春秋战国时期重要人物鬼谷子曾在汝阳云梦山栖身授徒, 山北的水帘洞, 为鬼谷子栖身讲学之处。云梦山至今尚存有孙膑演武的石八阵, 苏张比试的说泪井, 墨翟采药的卧龙山, 鬼墨赏月的宴月崖, 还有鬼谷墓、孙膑墓、王母坟、试剑石、镇奸石、演兵场、传书洞等20多处名胜古迹。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多处。

2 规划理念及规划原则

2.1 规划理念

围绕汝阳县山水布局, 构建和谐城区。规划把生态性与文化性相融, 整体性与特色性并存, 共享性与层次性互动作为3条核心理念, 并贯穿森林公园规划的始终。

2.2 规划原则

2.2.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观

公园内的绿化体现出生态功能、安全功能及景观功能等。构建了多种功能组合、多种效益叠加的绿化系统。

2.2.2 追求民族特色的文脉观

弘扬鬼谷子文化, 将中国园林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融合。

2.2.3 可操作前提的创新观

在充分发挥本土植物优势的同时, 重视新品种的引种及应用, 建立抗性强、生长健壮、结构稳定、养护低廉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配置做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 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常绿和落叶相结合;尝试节约型绿化的新模式。

3 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3.1 总体布局

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根据汝阳森林公园的资源内容、空间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将汝阳城郊森林公园分为4个景区:凤凰山森林休闲景区、瑞云山时代花韵景区、云梦山寻古探幽景区、侯樊线山体绚秋景区。

3.2 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3.2.1 凤凰山森林休闲景区

该景区位于县城西北部, 由凤凰山和娘娘山组成。目前是县城居民日常锻炼、休闲的场所, 具有一定的景观基础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娘娘山目前采矿较为严重, 荒坡裸露面积较大, 未开发利用。

本区规划思路重点开发娘娘山及两山之间的开阔平坦地带, 绿化上以适生树种侧柏为主, 使山体首先绿起来, 着力开发适宜健身锻炼、登山休闲、周末聚会的山体景观群, 注重游步道两侧的休息观景平台的设置, 提供舒适愉悦的休闲空间。

3.2.1. 1 引凤园

在凤凰山引人注意的地方片植梧桐树, 并建造凤凰的雕塑。以点明“凤凰山中有凤凰”的主题。同时也寓意着汝阳县优美的绿化环境将会吸引着更多的外地客商, 等待着海内外更多的“金凤凰”前来安居乐业。

3.2.1. 2 娘娘山森林氧吧

以“体验生态、健康休闲”为宗旨, 在娘娘山设立一些林中漫步、森林浴、森林吸氧等自然的、野趣的生态旅游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感受山野的灵气, 体会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祥和, 感悟一种生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和谐统一。

3.2.1. 3 植物雕塑园

运用松柏类植物耐修剪、易造型的特点进行修剪造型, 形成一个有生命力, 不断变化、成长的艺术品。将高雅的雕塑艺术融合在绿色的生态园林中。

3.2.1. 4 鸟语林

凤凰山现生态较好, 多种招鸟植物如:野山楂、柿树、猕猴桃等, 营造出人与鸟禽共乐的生态环境。林中禽类开放式养殖, 建造观鸟屋, 使一切观鸟活动在屋内进行, 避免惊扰鸟类栖息。

3.2.1. 5 揽胜塔

在海拔598 m处设计一个28 m观光塔构成本区的主景。揽胜塔以红色的钢结构造型, 突出植物群体中生命的强劲含义。其外形犹如许多盛开的花朵交织在一起, 突出森林生态的主题。游人从内部旋梯上去, 既可观赏下面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静听鸟语声声, 又可看县城全貌, 同时具有护林防火的功效。

3.2.1. 6 凤凰山欢乐谷

在娘娘山和凤凰山山谷之间设置游乐场, 以凤凰山为依托, 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快、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的综合游乐场。场内引进诸如飞碟探险、时空飞船、宇宙大战、太空历险、三角滑翔翼、空中飞人、高空弹射等高科技游乐设备。营造出“欢乐、时尚、惊喜、刺激”的乐园氛围。

3.2.1. 7 观景平台

在娘娘山视野开阔处建设3个观景平台, 游客从这里可以欣赏到山体美景, 又可观看到县城风貌, 感受到城市的巨大变化。

3.2.1. 8 翠柏亭

在娘娘山海拔520 m处规划修建一个五角攒尖亭。巧雅轻盈, 景色清幽。于亭中小憩, 更感林之葱郁, 山之幽静。

3.2.2 瑞云山时代花韵景区

瑞云山位于县城西南, 汝河之南、马兰河西, 虽然地形较缓, 但视野开阔, 现有植被以刺槐等阔叶和杂灌混交为主。

本区规划思路为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 利用大线条大色块, 构建整齐、开朗、明快、时尚景观空间;绿化上突出四季花灌的种植, 通过多样化的植物组合, 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 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意境, 烘托热闹欢快的环境气氛, 为汝阳县注入新鲜活力。

3.2.2. 1 时代广场

是一座具有文化气息的休闲广场。它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分布于时代广场中的十几尊富有“鬼谷子文化”的雕塑作品是时代广场文化内涵的力作, 而竖立在时代广场中心的9根花岗岩文化浮雕柱则为广场的点睛之笔, 整个雕塑作品形象生动、大气磅礴, 一根根石柱犹如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讲述着汝阳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情怀, 歌颂了汝阳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建设者们的丰功伟绩。

3.2.2. 2 四宜园

以花卉丽质天成, 应时而开为线索, 继承中国专类花园的优良传统, 以四季代表花卉为主题, 分别创造各具特点的意境, 突出地方特色, 形成四时之赏。让四季游客都有花可赏。

春花景区—以春花植物为特色花卉, 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方式, 通过地形的自然起伏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 形成虚实、疏密、高低、曲折各异的林缘线和轮廓变化, 创造出瑰丽多姿的园景。给人一种隆冬过后初春乍来的意境。

夏花景区—以夏天开花的乔木为特色树种, 孤植树、树丛、树群互相交错组合, 构图简洁, 并通过采用不同色彩的花草树林, 创造出“夏木荫荫正为青少年的野战训练场地。用绿篱圈定一个地块开可人的意境”。

秋花景区—以秋天变色结果的乔木为特色树种, 呈自然式配置, 错落自然, 林冠线高低起伏变化有致, 空间层次丰富。园内栾树花朵盛开, 飘洒着金雨般的花瓣, 硕大果序爬上枝头, 灿烂夺目, 展示出“春花秋实”的意境。

冬花景区—“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兼具寒冬秀色和早春风光。配植仿自然野趣为主, 以不加修剪, 不对称排列为原则。梅树的姿态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 高低错落, 曲直相间, 花色烂漫。

四宜园的园林小品以突出自然美为原则, 用材尽量选用自然素雅之材。花卉旁的茅草亭为草顶木柱, 朴素无华。园中小品、园路, 石矶均采用浅灰色色调, 以配角的角色出现。同时以雪松、黄杨等常绿树种为背景, 更能体现出四季花卉的艳丽及姿色。

3.2.2. 3 杜鹃园

杜鹃为中国传统名花, 它以开花早、花期长、花型俏、花色多、花朵茂盛硕大、花色富于变化被称为木本花卉之王。规划在四宜园西边建设一座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培育苗圃为一体的杜鹃专类园。它包括杜鹃观赏区、大苗区、标准实验区、病虫害实验区、隔离温室区, 人工气候室、科研苗圃用地等几大区域。

3.2.3 云梦山寻古探幽景区

景区位于县城东南, 马兰河以东, 全区南北绵延20余里, 山势雄伟, 沟壑纵横, 林深幽暗。北有水帘洞, 为鬼谷子栖身讲学之处。此外, 尚存有孙膑演武的石八阵、苏张比试的说泪井、墨翟采药的卧龙山、鬼墨赏月的宴月崖、还有鬼谷墓、孙膑墓、王母坟、试剑石、镇奸石、演兵场、传书洞等20多处名胜古迹。

规划以“发扬鬼谷子文化”为核心理念, 以“运动养身、山野养心”为特色, 为游人提供一个怀古凭吊、弘扬民族文化和山野游憩的场所。绿化上以当地适生阔叶树种为主, 尽快形成大面积森林植物群落, 利用较好的植物大背景, 开展登山探险、寻古觅奇。围绕人文特色, 利用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 开展丛林野战、森林拓展等刺激、新颖、野趣的户外活动, 感受古代演练场的氛围, 锻炼勇气、应变和思维, 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释放压力, 开发潜能。

3.2.3. 1 丛林野战场

云梦山野战地形沟壑纵横、林木繁茂, 适合作展野战, 通过不同颜色的军装区分敌我, 野战军营以树林为背景, 林中崎岖的小路, 起伏跌宕的地形为掩护, 在地形较平缓的地方适当布置大石头、土堆、草堆, 丰富战场地形, 让年轻的心在这里感受战场上的惊心动魄, 体验冲锋陷阵的激情。

3.2.3. 2 洞穴盐吧

云梦山现有自然矿洞较多, 运用盐疗法, 开发独具特色的盐SPA项目。运用国际先进的洞穴生态恢复技术对矿洞内外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在此基础上对矿洞的洞壁、地面等进行装修, 以白色的盐晶布满整个矿洞, 空气中弥漫着盐粒, 营造白色、具有盐特质的环境。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个性化、独特化设计, 让游客体验盐SPA的神奇, 通过自然的呼吸, 获得改善皮肤病、心脏病、血管疾病, 缓解疲劳、忧郁、帮助戒烟, 以及在冬季避寒保暖, 预防感冒的效果。

3.2.3. 3 神奇树屋群

在云梦山植被较好的区域引进生态环保优势较强的树屋项目, 打造河南地区绝无仅有的“树屋村”。“树屋村”由几十个风情各异的树屋单元组合而成, 各个树屋由森林空中栈道贯穿连接, 游客可通过树梯登上树屋, 亦可通过趣味提篮抵达树屋。屋内配置齐全, 且特色各异, 树屋里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与陆地酒店一样舒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使用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度假村环境清幽, 席天幕地, 在鸟叫虫鸣陪伴下, 人与自然浑为一体。

3.2.3. 4 森林拓展基地

利用森林这个大舞台, 开展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技能项目等。使游客学习到基本的野外探险技术和生存技巧, 并能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3.2.3. 5 植物八卦阵

传说孙膑、庞涓在跟着鬼谷子学习兵法时, 用石头布阵演习, 现规划一个用植物围合的八卦阵, 一方面用使游人能够体会鬼谷子兵法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也增加游赏的趣味性。

3.2.3. 6 逍遥亭

规划在丛林野战场附近建逍遥亭, 大小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为了突出原始古朴的特点, 就地取材建设。此亭主要供游客休息观景。

3.2.4 侯樊线山体绚秋景区

侯樊线是下高速后通往县城的一条主干道, 视野开阔, 依山傍水, 两边山体的绿化景观是进入汝阳的第一印象, 对汝阳县城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状景观岩石裸露地较多, 季节景观较为单调。

该区域规划应加大造林力度, 多植密植, 遮挡裸露地块为首要目标, 紫罗山上改造现有的林相, 清理景观较差的杂灌, 补充种植适生黄栌、栎类、刺槐、枫类等秋色叶树种, 和原有常绿树种合理搭配, 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树混交的植物群落, 提高植物景观效果, 丰富景观层次。云梦山上大力种植果树, 丰富果树品种, 间隙处种植土生阔叶乔木, 自然形成硕果累累的百果盛园, 丰富景观的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使紫罗山和云梦山南北呼应, 在秋季景观的大氛围下各有特色, 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视觉享受。

整个景区注意森林防火, 清理原有路基, 修善畅通道路系统, 在山体的至高点处设置防火瞭望台, 完备防火设施、设备。

3.2.4. 1 紫罗秋色

以侧柏、楝树、刺槐、油松为基调树种, 充分利用秋色叶树种黄栌、栾树、黄连木等特色树种来造景, 采用散点式配置方式, 疏密有致的分布在漫山的绿丛中, 强调点与点之间的呼应关系, 使之产生韵律美, 形成“彩叶满山, 秋水长天”的艺术效果;种植方式采用立体生态种植方式, 林下种植蔷薇科、木兰科的花灌木;林缘、路旁、石缝种植适合在瘠薄土壤生长的宿根花卉如:杜鹃、绣线菊、甘菊、野菊、毛华菊等。每到春秋季节的层林尽染的紫云山显得五彩缤纷、充满韵味。

3.2.4. 2 云梦金果

位于侯樊线南部的云梦山上, 光照充足, 现有一定的果树种植规模, 规划扩大果树品种及面积。使其成为一个山地果园基地。等到果实成熟时, 既可以远观, 又可以进行果实采摘。

4 结语

一个成功的城郊森林公园设计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 汝阳城郊森林公园虽然开发较晚, 但是充分总结和借鉴其他地区森林公园发展中的各种经验, 探索出了最适合汝阳城郊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特点的开发模式, 推进了本森林公园内旅游资源的开发, 避免了一些无效投入, 少走许多弯路, 真正形成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开发旅游资源的全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森林公园 第10篇

1 森林公园概况

森林公园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 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3°16′28″-23°18′09″, 东经113°25′07″-113°27′45″之间, 总规划面积531.8hm2。森林公园归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盛行,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霜雪稀少, 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温度为21.8℃, 极端最高温为38.1℃, 极端最低温为-2℃, 每年霜期10-3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0h,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1800mm。公园属陡坡低山丘陵地形, 地势最高处莲花顶海拔535.8m, 土壤类型属赤红壤土类。

森林公园总面积531.8hm2, 林业用地面积为531.8hm2, 其中, 有林地面积为515.2hm2, 未成林地面积16.6hm2。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处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 是华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隶属于古热带植物区, 其表征科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为主, 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樟科、芸香科、松科、大戟科、冬青科、梧桐科、无患子科等。森林公园内现有的林分存在树种单调、结构简单、生长不良等问题, 导致森林景观质量不高, 并出现受病虫害的危害的情况, 必须对森林公园进行森林景观改造。

2 森林景观改造的目标

通过森林景观改造, 促进现有森林群落的顺向演替, 形成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且有乡土特色的森林群落, 逐步建立起生长稳定、生态功能显著, 抗逆性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使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不断提高。

3 森林景观改造的原则[2]

公园内现有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重要基础, 须加以保护, 植物景观要以保护和利用为主, 改造为辅。

3.1 以改为主, 森林培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景观改造时, 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当改造。

3.2 突出森林美学和森林文化的原则[3]。

森林植被具有外形美、色彩美和风韵美等特点, 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景观改造应考虑游人对森林旅游特殊的审美追求, 寓教于游和舒心健体, 体现独特的森林文化韵味。

3.3 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 选择合适造林树种, 采用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 注重发展乡土阔叶树种, 积极引进适生的、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

3.4 生物多样性原则

按照植被区域分布特征, 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 建设多层次混交林, 增加森林物种多样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森林景观改造目标类型设计

为保持现有山林绿化面貌不受影响, 确保所栽树种能较快成活成长, 选用对现有林地进行补植套种, 通过树种本身的生存竞争自然演替的方式逐渐淘汰马尾松、湿地松和台湾相思等单调且过熟纯林。

根据规划区的立地条件, 结合风景区的建设需要, 共规划设计了四个目标类型[4]。

森林游憩型 (Ⅰ类型) :位于森林公园主要旅游景点附近, 是森林景观改造的重点区域。规划通过景观改造, 使现有的林分逐渐演替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南亚热带森林景观特色的阔叶混交林, 改造面积66.9hm2。该区域现有森林植被主要包括相思林和杉木林两种类型。规划重点突出森林旅游和休闲观光功能。规划采用一行相思, 二行其他树种随机混交, 部分区域采用采用树种、观花树种和浆果类树种以配合景点的需要。力求林木与景点的和谐统一, 相互衬托, 在突出景点固有的特点的同时, 形成层次分明、色彩多样、林相丰富、鸟语花香的阔叶复层混交林林分。具体混交树种有红花油茶、深山含笑、青果榕、仁面子、米椎、海南红豆、红苞木、千年桐、鸭脚木、格木、阿丁枫等20多个各具特色的观花、观叶、观果的乔灌木树种。

生态景观型 (Ⅱ类型) :位于石船和梅树下周边林地, 主要为相思林, 改造面积132.6hm2。规划用斜叶榕、火力楠、假柿叶、红花荷、枫香等10多种观赏性阔叶树种和原有可利用的阔叶树种配合, 以林为景, 营造特色鲜明、景色怡人并适于森林野营探险的新景区, 为今后开展森林旅游打下良好的森林景观基础。

休闲保健型 (Ⅲ类型) :主要规划打烂岗森林健身区, 改造面积10.4hm2, 改造区域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该区域已经具备丰富多样的混交林景观, 规划配合森林浴、森林保健的功能需求, 对游人活动密集的道路两侧、广场和建筑周边进行适度改造, 采用带状混交的种植方式, 通过种植樟树、阴香、黄樟、杜仲、土沉香、苦丁茶、柳杉、红豆杉、海南木莲等枝、叶、花香气的挥发性强、具有较多精气的芳香类树种, 突出景区的康体保健特色。

生态防护型 (Ⅳ类型) :改造区域主要规划在莲花顶、微波通信塔附近林地, 改造面积5.6hm2。改造主要以生态防护、绿化美化为主要建设目标, 进行补植套种。改造区域主要为杉木林和松树纯林, 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功能不强, 生态功能等级低, 景观性较差, 应伐除不良林木, 再采用补植套种的方式种上枫香、潺槁、仪花、山杜英、楝叶吴茱萸、鸭脚木、格木等树种, 增加主要建群树种和观赏性树种, 使林分向稳定性高, 抗逆性强, 火险等级低, 观赏性突出的方向演替, 并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和安全防护及森林景观功能。

科普展示型 (Ⅴ类型) :主要改造区域位于木兰园和植物科普园, 改造面积51.9hm2。规划根据景区科普功能, 分别种植观光木、红花木莲、香木莲、长梗木莲、厚朴、亮叶含笑、黄心夜合等木兰科植物和格木、铁刀木、蝴蝶果、秋枫、海南红豆、竹柏、南方红豆杉、观光木、花榈木、土沉香、朴树等珍稀植物或乡土植物。

5 主要技术措施

5.1 林地清理

为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在改善种植条件的前提下, 保留原有乡土树种, 采用带状清理的方式, 带宽2m。清除范围内的杂草、杂藤, 保留带内地径在2cm以上, 生长良好、有价值的乔灌木树种。

5.2 挖穴整地

为提高林地保水、保肥能力, 改善土壤环境, 从而保证造林成效, 快速促进林木生长, 而又尽量减少因整地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采用穴垦。采用60×60×50cm规格, 整地时穴土全部清理出穴, 表土堆放于植穴两侧, 心土堆放于植穴下方。

5.3 植穴布设

植穴行采用水平布设, 上、下 (前、后) 两行植穴“品”字形错开。但不强调严格的横直成行, 可根据实际情况 (如保存原有阔叶树、避开岩石等) , 可以允许适当的位移。

5.4 造林密度

每亩补植、套种64株, 株行距3×3.5m。

5.5 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上“师法自然”, 采用自然随机混交, 有的地方三五株成群, 形成小群落混交;有的地方株间混交, 要求最好是整片形成随机的混交, 最终形成小群落、大混交的格局。

5.6 苗木规格

采用2-3年生, 高100-150cm, 无病虫害, 容器培育的健壮营养袋苗。

5.7 回穴土与施基肥

在栽植前一个月左右回穴土, 先回表土, 后回心土。回土时要把泥土打碎, 清除石块与树根。当回土至穴的一半时施放基肥, 每穴施各林业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0.4kg, 基肥施放后与底土充分拌匀, 然后继续回土至平穴备栽。

5.8 栽植

栽植季节应充分掌握早春经1-2场透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有利时机进行。先在植穴中央挖一比苗木泥头稍大稍深的栽植孔, 去掉苗木的包扎材料或营养袋后, 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 扶正苗木适当深栽, 然后回填土至平穴, 把穴土小心压实, 最后回松土堆成“馒头”状。栽植后二周内全面检查成活情况, 发现有死株及时进行补植, 以确保成活率达95%以上。

5.9 抚育追肥

抚育设计连续三年5次, 造林当年的秋末进行第一次抚育, 第二、三年的春末、秋末各抚育一次。抚育工作主要内容是除草、松土、培土, 同时注意砍除周边影响苗木生长的杂灌或树枝。

当年秋末和第二、三年春末结合抚育各进行一次追肥, 每株追施复合肥0.3kg。方法在植穴周边开环状浅沟 (5-10cm) , 把肥料均匀的撒至沟内, 然后用土覆盖, 以保肥料不至流失, 提高肥效。

通过人工景观改造后, 森林质量将大幅度提高, 森林景观得以完美, 莲花顶森林公园将转型成为一个多树种、多层次、多类型、多色彩的生态风景型森林公园, 为进一步开展森林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景观改造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完善, 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大幅度提高。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走进自然的意识逐渐增强。本文对莲花顶森林公园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就森林景观改造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荣盛.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 2004 (.9) :94-97.

[2]赵忠宝1, 孙英杰, 魏国印, 等.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2) .

[3]郑小贤.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 (2) :94-95.

浅析城市森林公园发展旅游的方向 第11篇

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的生态型林业产业,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实现森林资源复合型价值的基础和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工作闲暇之余,人们更愿意走出写字楼,亲近大自然,拥抱自然,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森林公园环境优雅、风光奇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树木花草万紫千红、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已为人所共识,便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森林公园的兴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但我国现在的城市森林公园大多是在原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转制而来,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不能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设计,突出特色,发挥城市森林公园应有的作用。作为城市森林公园管理者中的一员,笔者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试就我国目前城市森林公园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做一粗浅探讨。

一、目前我国城市森林公园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

现在的城市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很不完善,各级管理机构从上到下很难起到一个协调作用。目前,由于一些地区对管理不够重视,出现林业部门兼职现象或者是多头管理的现象,管理的部门多,管理混乱。公园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方式落后,人员老化。管理上大多停留在以绿化管养为主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只强调对园林树木的管理,没有把森林公园放在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把提高人们的认知性、参与性、审美情趣等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加之体制原因,城市森林公园大多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领导大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指派,自主权不足,不能有效地创新。另外,领导的流动性大,在管理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工作的侧重点不一样,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多数领导为了政绩,注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敢进行有效的创新,求稳怕乱。

(二)发展规划和设计标准滞后

城市森林公园大多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设计规划方面由政府说了算,加之多由老国有林场转化而来,政府不想做过多的投资和做出更大的改变,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设计、作局部的调整变化,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前瞻性地、全方位地去权衡和考虑,因此设计标准不高,档次较低。

(三)总体资金投入不足,吸收民间资金少

对森林公园的管理在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原因,由于这方面国家没有专项投入,公园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同时,中央对这个行业管理力度也很低,宏观调控能力根本达不到其所应有的程度,盲目投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资金投入不当,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差,招商能力也大打折扣,只靠森林公园自身去发展改善是很难的。

(四)人才资源少,人员素质低

政府更愿意把钱投到房地产等高收益行业和住房、医疗等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方面,不能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森林公园。目前,国家规定一般的公园、绿地、红色景点的旅游参观多是免费的,因此大多数城市森林公园没有门票收入,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职工论资历拿着国家规定的死工资,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能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森林公园的教育科学考察、环境保护、旅游观光等功能,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目标和绩效管理

制定管理目标,充分利用人的能动性,进行有效的激励,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进行奖优罚劣,打破以往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对那些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人要委以重任。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制定合理的量化目标,做到权责清晰,责权明确,形成有效的激励。

(二)改变整体经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现有的城市森林公园大多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多由政府进行投资,而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房地产、医疗等改善民生见效快的地方,而城市森林公园大多是公益性的,强调生态效益的同时弱化了经济效益。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经营思路,可以部分转让经营权,采用出租或联合经营的方式,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又不增加政府的投资,通过外部资金的引进,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高效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森林公园档次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改革创新,理顺思路

理顺机制,完善管理政策,森林公园管理应采用以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进行归口管理,不能实行多头管理,主管部门多,造成哪个部门都想管,有利的事都想做,遇到难事就推诿扯皮,结果是管得一团糟。同时应加强相关的管理立法,从法律上保证管理体制的顺畅。通过规划设计,凭借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给人以心理上的美感,生理上的愉快体验,身体机能上的健康,使旅游者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满足其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高层次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改变内部机制,扩大对外交流

面对新的市场机制,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森林公园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找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endprint

(五)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

就目前的开发程度而言,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尚未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仍应未雨绸缪。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例如,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吸烟、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保护,应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等。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开发资金限制,部分离市区较远的森林公园景观开发时,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吃、住、购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交通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也有部分未能连通,游客进入不便,降低了旅游收入。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针对目前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为市民所熟知的现状,需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如拍摄电视片、宣传片、电影等,系统介绍森林公园风景。森林公园还可以将森林中的动植物标本或有特色的民俗特产制作成小饰品,作为森林旅游的纪念品供游客选购,可以随游客带出森林旅游区广为宣传;还可以定期举办节会,作为森林旅游的项目之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外,森林公园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邻近其他旅游区连网宣传,从而提高各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争取客源市场,使森林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八)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利用

依靠某种独特的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可以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华。森林公园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如果能够将森林公园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就可以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增色添光,也有利于森林公园树立自己的旅游特色,形成一种特色文化。

回归自然,走进森林,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来调节身心,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业。森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中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项目,发展森林旅游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森林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重视,在森林环境中,不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一些针叶林,含有大量的氧离子,能消除人们的精神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些植物的芳香物质还可以杀菌并治疗某些疾病。森林中的幽静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性情;森林中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美景,可以促使人们身心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1 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

1.1 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从本质上说,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任务并无原则上的区别,但由于我国现行体制,森林公园前身皆由国营林场或苗圃改建,从属关系不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是由建设部门主管,而国家森林公园则由国家林业局主管[1]。

1.2 森林公园的类型

森林公园按景观性质分为3类:第1类是自然景观类型的森林公园,公园主要是以森林、山脉、湖泊、瀑布、冰川等自然景观为主;第2类是历史名胜类型的森林公园,公园以森林景观为衬托,以历史遗迹、名胜建筑、革命历史等人文景观为主;第3类为综合性的森林公园,这类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游乐设施于一体,公园多位于大、中城市的近郊。

森林公园从级别上划分为3级:一是国家森林公园;二是省级森林公园;三是县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按其地理位置及功能差异分为3类:一是日游式森林公园,指位于近郊或建成区中的森林公园;二是周末式森林公园,指位于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在周末、节假日休憩、娱乐服务;三是度假式森林公园。

2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思想不明确

对森林公园的综合效益认识不清,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的理念。注重人为打造,忽视自然原貌的保持;历史名胜开发过于商业化,保护修复力度不够,综合效益发挥不好。

2.2 规划设计不科学

由于受人员素质、相关建设单位经济利益、投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森林规划中,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本单位利益,忽视群众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不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实际,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原有的规划,特色不突出,植物景观配植不合理,文化底蕴不厚重。

2.3 规划设计部门与建设单位沟通不够

认为建设单位内行少,规划部门的方案详尽、科学,忽视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3 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及其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规划设计应突出其自然野趣,以充分发挥游息保健、休闲度假、科普科考、运动娱乐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具有不同的景色,游人参与的形式也各有侧重,且每一个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都有其独特的方面。规划设计时必须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归纳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将这些风格和特点以文字加以浓缩凝炼,形成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指导思想确立后,总体规划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指导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确立相应的投资规模。具体地说,对于自然景观类型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应尽量做到保持原始的自然面貌,满足游客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观赏未经开发的自然环境;对于历史名胜类型的森林公园,应重点保护好园内的历史遗迹、名胜建筑,维护其自身的风格特点,以观赏学习历史文化或革命传统教育为主,不能凭空发展;对于综合性的森林公园,主要是满足游客的游息需求,如旅游度假、运动休闲等,并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乐项目。

3.2 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3.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总体现划。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是森林公园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规划设计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和计划,而这种设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要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有一个全局性的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规划。规划组成员由林业局、旅游、经济、园林、建筑、文化、环保、历史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参与,针对森林风景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按照森林旅游发展趋势的要求,优化组合森林风景资源,提出合理可行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按照旅游发展规划要求,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森林旅游项目,突出森林景观和地方特色,并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在景观资源利用上,要突出生态旅游的特点,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在建设重点上,要以旅游热点线路为主,老区与新区建设相结合;在景点开发上,要注意地方特色,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在客源市场吸引上,要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内游客与国际游客相结合;在旅游内容安排上,以科普教育为主,把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重庆市80%的森林公园已完成总体规划,这对森林公园协调有序的进行开发建设、克服开发建设中的盲目性、引导森林旅游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2.2 坚持分类指导。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项目是在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的,并与各森林公园的地域特色相融合。具体地说,对于自然风景类型的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应服务于景观保护的大前提,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在不影响自然风景之处进行,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或参考一些风景名胜区的做法,如九寨沟、黄龙等,实行“沟内游,沟外住”的原则,以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及利于旅游开发的永续性;对于历史名胜类型的森林公园,以局部环境保护为主,在重点保护范围以外,可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增添游人的娱乐性;对于综合性的森林公园,在不破坏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应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丰富娱乐项目的多样性,使游人在自然环境中充分体会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乐趣。为有效满足游人要求,规划设计项目应体现出超前意识,高起点、高水准,不拘泥于现时的短期效益,着眼于长远,使建设项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先进水平。

3.2.3 注重植物景观规划。

一般情况下,森林公园范围内天然林木繁茂,山清水秀,为此,规划人员在森林公园规划时往往侧重于基础设计规划,而忽略了植物景观规划或使植物配置不合理,造成部分地域林相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色叶树种少,植物景观协调性差。在森林公园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景区的植物配置艺术应以反应自然界植物群体美为主,给人以生命美、色彩美、壮观美的感受;确定景区的基调树种,达到“春花早临、夏荫浓郁、秋色晚归”的季相交替变化效果,给人以大自然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并因地制宜地选择姿态好,花、果、叶均有观赏价值,有季相变化的树种。使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树木与花草相结合,力求树态婀娜多姿、花期错开,四季有景可赏;不同景区要各具特色,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发挥乡土优势,在森林公园建设中应用不同的植物主题构成各景区的景观特色,特别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用植物的自然美构成风景美。在岩石裸露的地段,种植藤本植物覆盖因破坏造成的裸露坡地。

3.2.4 提高规划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

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森林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森林公园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使游人身在其中,能深深感受到环境的美好,心情舒畅。但是一些地方的森林公园建设仍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好的规划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时也可以完全照用,但这必须是以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相协调为前提;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后只会适得其反,使观赏效果降低,森林公园建设生命力不强,需要经常改造而造成浪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避免盲目模仿现象,另外,很多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与森林公园工程建设厂都是同一单位或个人,为了能使设计方案被接受而在设计中不顾科学,一味迎合领导的意图以及为了推销利润高的树种或自己的苗木而随意规划,已成为园林观赏效果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求设计人员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论证,坚持原则,避免给建设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3.3 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吸收企业资金为开发建设的主要资金是多元化投资建设森林公园的一个特征。企业资金建设森林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在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释放森林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并获取经济回报。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涉及的规划设计方案内容,必须与建设方充分协商、沟通,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意图。第一,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应在设计文件中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协调;第二,建设项目的年度安排上应与建设方保持协调,以利于其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第三,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建设方的建设意图,在总体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项目设计具有适当灵活性,以利于建设方的后续操作;第四,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4 结论

森林公园建设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广大群众的幸福安康,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主题,科学配置,统筹协调,为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传统工业企业下一篇:练就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