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科技馆范文

2024-08-07

中小型科技馆范文(精选12篇)

中小型科技馆 第1篇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一类极富发展潜力的企业组织形式, 无论是保持这种“小”而高赢利的组织形式, 还是作为一种发展为大企业的过渡形式, 制定高瞻远瞩的人力资源战略, 都是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进程的加快, 一方面, 国际上大型科技企业和集团控制全球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 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 其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另一方面, 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短周期化的趋势, 给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其提高竞争能力。同时, 外资的大量进入, 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这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所要面对的国际背景。中小型科技企业虽然资本少、规模小、风险大, 但是由于机制灵活, 富于创新, 贴近市场, 活力倍增, 只要战略得当, 管理到位, 极易做大做强。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 紧邻长三角, 现阶段, 上海和江浙等发达地区正面临产业转型的问题。对于安徽企业来说,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实现快速发展, 是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正面临的大好契机。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从事高新技术范围内一种或多种高技术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小型科技企业既然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那么, 其中的员工大多是知识型员工, 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大多与知识员工密切相关。知识员工是指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并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从对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广泛调查情况分析,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对知识员工的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对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认识还很肤浅。只有尽快克服这些不利发展的方面, 才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二、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单一化, 管理方法缺乏立体化。

经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招揽知识型员工时, 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渠道狭窄、眼光短浅。从皖南、皖北、皖中、皖东、皖西五个方位各取20家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经归纳整理后, 可以看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有以下规律:

从表1可以看出, 75%的企业都是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 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工作。不知道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不拘一格网罗优秀人才。其它一些新的吸引人才的方法用得很少, 目前比较时兴的网猎招聘竞然在安徽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发现。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短期行为, 或者只使用不培养, 或者不舍得在人才培养上花大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上制度僵化, 不能因人而异, 因项目而异, 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 真诚的沟通十分匮乏。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的深刻认识, 认为只要凭借一定的薪酬, 再加上一份聘用合同, 就能够控制好员工。缺乏对人才有厚度的培养, 久而久之, 知识老化, 知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造成人力资源贬值, 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上步履维艰。

(二) 人力资源本土化现象严重, 近亲繁殖偏多。

安徽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人才使用本土化现象严重, 某些企业本地或本省人才占90%以上, 还有些企业全是本地人才。很多企业领导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大多认为, 企业有人干活就行, 哪管他来自哪个地方。笔者认为,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 知识型员工较多, 脑力开发极其重要, 可以说创新思维的活跃程度决定着公司的发展空间。人才本土化或者近亲繁殖, 都将严重遏制创新思维的产生, 难以产生不同思维的碰撞, 难以有新奇思想的出现。不同地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对企业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更多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眼光, 对国外优秀人才的招聘开发和利用严重不足。很多企业没有推动自主创新的机构或组织没有制定长期的自主创新规划, 缺少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计划, 没有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从很多统计资料上也可以看出安徽企业与外地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表2是安徽与北京、上海区域技术能力的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整理。

(三) 激励机制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合理。

一是在物质激励方面:经常存在内部分配不合理现象, 很多企业没有一整套的激励机制。经常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 有些企业某一部门做得好些, 业绩高些, 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 就发特殊奖金, 这些政策实际上是奖惩不明, 造成负面效应, 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即使是有一些激励措施的企业, 其激励措施也是很老套, 没有创新性的激励手段。二是在精神激励方面:很多承诺不能及时兑现, 领导缺乏感情投资, 没有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环境, 忽视非货币性激励 (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突破激励) 。三是在竞争激励方面:过分强调职工内部的竞争, 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极易造成内部矛盾和内耗, 甚至导致恶性竞争。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 采取惩罚性的监督机制, 不但没有起到真正监督的作用, 反而使效率降低, 企业内部员工摩擦增大, 造成员工逐渐对企业疏远, 离心率加大。

(四) 文化氛围欠浓厚, 凝聚人心力度弱。

在调研中发现,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文化氛围不是很浓厚, 有些企业认为等企业做大了才搞企业文化, 这种思想是不对的,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经常归因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就企业特定的内涵而言, 企业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 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需求, 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 否则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具有超个体的独特性, 融合继承性。强势、健康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和变革, 而弱势、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则可能导致企业的不良发展。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忽视凝聚人心的工作, 经常遭遇职工跳槽。凝聚人心的手段不多, 领导的思维中存在着对人力资源重视不够和对金钱作用过分看重的态度;传统的管理是将人物化, 更多强调物质激励;而现代的人本管理, 强调柔性管理, 强调凝聚人心, 强调点亮人性光辉等方式。

三、对现阶段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性质的剖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也越来越多, 在这类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性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一)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他们虽然工作在中小型科技企业里, 企业规模不大, 但这些知识型员工志向大, 要求发展空间大, 要求企业提供的舞台要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人类具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是随着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改善而逐步得到实现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在满足基本的生存安全需求之外, 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 对他们来说, 成就激励远远大于物质激励。

从表3可知,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把发展空间看得很重要。作为企业, 要千方百计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施展才干的空间, 就能留住人心, 他们向大企业跳槽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角色具有不确定性。从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来看, 知识型员工因为拥有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 从而在企业的权力博弈中占有相对优势, 使其他企业成员对他们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作为下属, 因为他们拥有知识和专业技能, 使得上级对他们具有依赖性, 在决策中需要他们的智力帮助来减少决策的失误率, 即他们承担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角色;作为同级员工, 相互交流合作也逐渐增多, 面对多变的环境, 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团队来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跨职能跨部门的知识员工的依赖性和渗透性也大大增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员工之间的角色将逐渐变得模糊, 这使得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也带有一定的难度, 有时一个员工将承担几种角色, 作为领导者, 知识型员工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将变得不确定, 因为跨层级团队的形成, 使得上下级之间的界限不再像过去那么分明。这些都增加了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三) 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复杂性。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员工之所以能为企业创造出超额附加值, 就在于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 这种知识因为流动性差, 不易编码, 可以为知识员工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决定了知识员工在企业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这些员工不会像一般普通工人那样会屈从于领导, 他们为了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而工作, 而不是为领导而工作, 所以他们表现为对工作的忠诚度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低。这一点, 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但是企业如果能为他们提供很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他们就会对企业保持很高的忠诚度。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使得企业在评判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时也需要用多重标准来评价。

四、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建议

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 资本的本性是增值性。当代社会资本、劳动、土地不再是稀缺资源, 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重要, 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一)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实行人才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战略有三个特点:一是着眼全局;二是虑长谋远;三是属于区域或组织总战略的派生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本质上是对区域或组织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 包括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和调整。中小型科技企业虽然相对于大型企业规模较小, 人员也较少, 但一种良好规范的管理模式是必需的, 粗陋的管理常常成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很多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发展中忽略了这一点。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施规范化管理。要突破地缘、血缘的束缚, 取而代之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以现代法律为约束的、以利益目标为共同体的现代契约关系, 以及支撑这种契约的文化系统。而这个系统的维持必须领先规范。因此,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和用人机制;公正、公平的考核制度、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当一个科技企业做到有章可循、赏罚分明时, 才能真正步入管理的殿堂, 企业发展才有后劲, 做精致、做规范, 才可以可持续发展。

(二) 树立“双赢”理念, 全方位培养企业凝聚力。

现代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契约的关系, 是委托代理关系, 双方应该是一个互利的共同体,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 必须达到双赢的结果, 否则企业如一盘散沙, 难以为继。从目前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来看, 大多数企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想阶段、将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 片面相信金钱的刺激作用, 这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人”, 是“复杂人”, 是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复杂综合体。在不同时期, 人的主导要求不同, 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谋求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企业来说, 关注的是人才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而员工关注的是企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集体的必然, 是相互满足、相互利益, 否则, 无法组成利益共同体。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员工收益, 关注员工的需求, 这样形成的雇佣关系才能稳固, 劳资双方才能达到双赢, 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在一点一滴的关注中逐步形成。

(三) 打造优质工作环境, 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一是在观念上, 一定要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把人力资源管理置于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位置, 并且在管理实践上努力实现企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 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保持有序的状态。二是努力打造优质工作环境, 如营造积极公平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竞争环境、培训环境及文化环境等, 以求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人才成长和自主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人才在企业中既能充分自主、充满活力地工作, 又能紧密地围绕着企业的目标、任务, 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努力工作。对待创新人才探索中的失败, 以及由失败造成的损失, 正确的态度不是求全责备, 而是要以宽容失败的胸怀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继续探索或另辟蹊径, 直至成功。企业要努力打造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创新人”的新理念, 转变观念、转变管理为服务的工作作风, 提高对下属的关心度, 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拓宽下属成长空间, 增强企业凝聚力, 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 灵活借用“外脑”, 实现人才虚拟配置。

安徽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在实际运作中, 大多数企业存在优秀人才匮乏的局面, 而由于财力有限、地域知名度不高等因素, 不容易招聘到优秀人才。但是, 只要拓宽思维渠道, 办法还是很多的, 虚拟配置就是一种好方法。虚拟配置是指对企业资源配置的虚拟化。虚拟技术是计算机术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 它是指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住处 网络及通道、提高数据存储和存取的一种方法。把虚拟技术引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就是借用“外脑”, 整合外部人力资源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 突破企业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 达到全方位借用外力的效果。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虚拟化使资源配置的范围从内部伸展到外部, 使各种优势相互结合,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除了对周边和国内人才进行良好的开发和使用外, 更要有广纳中外贤才的气魄, 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敢于在国际市场上用优秀的理念, 高薪高酬、实职实权竞聘一流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所需的其它人才, 使其与本土人才实现优势互补, 成为企业高效运作的核心动力, 使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超常规地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洪忠建.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 2006, 16

科技馆与中小学教育的调查研究 第2篇

需要的具体资料如下:

一、以学校为单位的团体参观活动

1.以2010和2011为例,共有哪些学校到馆参观?

2.哪些学校属于主动参观,哪些属于博物馆邀请?

二、馆校结合1.科技馆与哪些学校有共建协议?

3.馆校结合的社会影响。学校收获了什么?科技馆收获了什么?

三、科普剧场

1.科普剧场进校园(以2010和2011年为例,科普剧场进校园的次数和具体学校)

2.实验魔术秀项目开发的目的?是否考虑送进校园?

四、科普大篷车到过的区县和学校?

五、从开馆至今开展的夏、冬令营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主题?

六、科技馆开展的主题教育(如“真爱生命之水、编织绿色梦想”)的次数?主题?

七、科技馆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

八、科技·人文大讲坛全年共开展几期?

九、科技馆的临时展览全年约开展几次?

十、“2010对主城区部分中小学师生进行‘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调研”活动简要介绍,调查结果中哪些项目受到师生欢迎?

十一、科技馆观众调查活动,青少年观众占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十二、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开展的主要活动?

十三、科技馆志愿者队伍

1.志愿者总人数?青少年志愿者数量?

2.是否考虑建立“小志愿讲解员”队伍?

浅析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趋势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方式;上市;融资趋势

一、企业融资概述

(一)企业融资概念

企业融资理论也称为融资结构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决定问题。根据企业所选择的融资结构对产权分配、融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从而判断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性。由于现代企业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产品生产主导型转化为资本经营主导型,因此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融资决策很重要。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函数和成本约束函数来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最大化企业市场价值。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是两种主要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主要包括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信用担保融资、上市融资等。内源性融资是指和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企股东、业主、合伙人或业主的亲友等向企业提供的债务或权益性质的资金。

(二)企业融资的理论

在企业融资理论中的MM理论、融资的平衡理论的影响力较大,下面我们来做详细的介绍。

企业融资的MM理论前提是假设,企业不存在破产的风险、不存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而且资本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在这样的前提假设的基础上,美国学者米勒(Mine)和莫迪利业尼(Modigliani)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最终得到结论:企业采取发行股票方式融资和发行债券方式融资都对企业的价值无影响,即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不相关,并将这一结论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虽然MM理论为融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框架,但这一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脱节,受到实践的挑战。因此,MM理论后来引入企业所得税进行了重新的修正,并重新得出结论:即企业最优的融资结构是发行100%的债务,因为此时企业融资成本最低,价值最大。

企业融资的平衡理论引入了MM理论的修正模型,早期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梅耶斯和斯科特认为,MM理论是只有在完美市场条件下才能成立,而在实践中市场的不完美性客观存在。因此,他们认为企业最佳的融资结构是在债务上升带来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与负债最大化之间找寻平衡点。后期的平衡理论在早期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将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方面添加到负债成本的范围内,他们认为企业债务的增加可能会大大提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为企业带来风险和额外费用,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税收优惠。因此,他们认为企业最佳融资结构是在负债的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现值之间取得平衡的合理配置。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融资理论偏向于债权融资,但从目前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来看,主要的融资手段是上市发行股票。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与经典的企业融资理论的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规模较小,而且存续时间短,寿命大多数在5~10年。因此他们可抵押资产少、收益不确定、所面临市场风险大、信息内部化,这些与MM理论和平衡理论的前提假设不大相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风险等级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

(一)风险等级不一致

中小科技企业的风险可以概括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风险等级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投资项目的未来投资收益具有特定的风险折现率。技术风险指的是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时,因存在着因技术失败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企业开发出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被市场接受、何时被市场接受,以及该产品的销售量、市场竞争地位、产品周期等都存在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指的是当企业中债权融资过多,融资成本提高时,产生财务危机。

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小科技企业风险等级是不同的。风险等级在创业初期阶段最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风险等级会逐渐降低,显著的风险等级有不一致的特点。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等级,外部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等)一般无法获得完全信息,这会间接影响科技企业的融资模式。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中将信息不对称定义为: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对中小科技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经理)和委托人(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原因是委托人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行业前景、具体开发情况、资产的真实价值、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难以获得充分信息,造成企业信用评级等级低、贷款困难。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趋势分析

(一)上市选择地点和上市方式的趋势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海外上市上市地点选择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吸纳中国中小科技企业海外上市最多的两个市场是香港证券市场和新加坡证券市场。

1997年之前,直接上市是主要方式,买壳上市的间接方式还未出现。自1998年以后,买壳上市开始增加,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是,2006年下半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颁布改变了红筹上市的规则,中小科技企业以往采取在境外买壳上市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9月8月开始施行。再度使红筹上市之路变得困难重重,红筹上市的变数也随之增多:成本相对加大、上市时间延长、门槛提高。相关学者预测,该规定将对中小科技企业海外上市造成一定的障碍。

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模式在《规定》中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条款受到限制。第一,境内公司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的公司,应向商务部申请办理核准手续;第二,在其并购境内公司时也要向商务部申请批准;第三,该境内公司要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中请上市的文件;第四,向商务部中申请批准证书。《规定》不但严格了限制了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审批,而且公司必须保证在一年内海外成功上市。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市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过程,一年的期限对谋求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上市主要行业和地域趋势

我国上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所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统计资料表明,科技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集中度较强。其中,综合类、机械设备仪表、商业等12大领域占上市民营公司总数的80%左右。在直接上市的公司中,数量最多的是机械设备仪表、综合类、医药生物制品的科技公司。房地产、商业、金属、非金属、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所占比重较高,在买壳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当中。

另外,中小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所处地域也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超半数的科技企业上市公司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其中,浙江、广东、上海、海南、福建、辽宁、江苏、山东8个沿海省份的科技上市公司占全部科技上市公司的50%以上,即超过半数的科技上市公司是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三)中小民营企业从资金需求到价值提升的转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小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募集到所需资金后,这些企业普遍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大幅提高了企业业绩,迅速扩大了规模。同时,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建立和完善,企业运作渐趋规范,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中小科技企业上市公司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到,中小科技上市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不仅是局限在募集资金量,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其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量,企业利用上市这一大好时机,从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升自己,从制度上规范自己,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小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意义。

从文章分析可以看出,在方式选择、市场选择、行业和区域方面,中小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都呈现出较明显的趋势。但应该看到红筹规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趋势。同时募集资金不再是中小科技企业的上市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大大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将逐渐完善境内资本市场,吸引中小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块。

参考文献:

[1]周斌.重构中国资本市场[J].上海经济,2007,(2).

[2]黄山,张中正,韩捷.中小企业境外及香港上市融资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刘鸿儒.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何嘉恒.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5]管毅平.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和合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文杜芳.关注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7]赵红梅,张雷.企业海外上市路径选择[J].经济论坛,2004,(2).

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障碍及解决对策 第4篇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分析

近年来,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的高增长性”和“经营的灵活性”发展迅猛, 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企业本身薄弱的经济基础与发展高新技术所需资金的条件——高投入之间的矛盾, 使得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困难, 既有来自企业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也有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 内因分析

1、企业资产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 缺少抵押担保物和合适的担保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项投入是以智力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 而固定资产相对缺乏;加上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成立时间短, 资产规模偏小, 没有能力为银行贷款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物, 如房产、地产和可变现的储蓄凭证等。另外在担保方面,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信用体制的缺陷, 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2、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脱胎于一些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 主要成员大多是科技方面的专家而非管理企业的专业人员, 因而这些企业往往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专业的财务人员;同时这些企业往往重研发而轻销售, 缺乏大量合格的营销人员和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 销售资金回笼慢。

3、经营上的高风险, 收益上的不确定性。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技术型的无形资产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构成的智力资产是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最主要动力, 但由于知识的不可储存性和创新收益溢出效应, 使得科技中小型企业经营具有较高的风险, 收益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进而降低了投资者和贷款人信心。

(二) 外因分析

1、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还没有成立, 无法实施对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和分散。另外, 缺乏为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资信评级机构和专业队伍, 很难为信用优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金融机构服务嫌小爱大。

对于银行而言, 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较小, 即“零售信贷”, 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 审批环节大致相同, 从而使银行发放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利益的差异, 决定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银行必然是“嫌小爱大”。

3、资本市场不发达, 货币市场落后。

现阶段许多处于开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不到某些硬性条件, 难以在深沪两大主板市场上融资。另外, 我国目前严格控制债券的发行规模, 特别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不利的额度要求, 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4、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专门管理机构缺乏。目前在我国有关科

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有科技局、科协、发改委等等, 既重叠又分散, 缺少专一性和权威性, 且职能多有交叉、重复, 很容易产生政出多门和权责不清的现象。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解决途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企业经营与管理。首先, 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 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 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 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再次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各项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的法律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政府要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信用评级公司, 定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同时要建立国际性或区域性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定期发布各市场信用评级公司所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金融机构要多渠道、多形式来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 拓展担保业务, 扩大担保规模, 优化信用评级, 加强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健全金融组织服务体系。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来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甚至是民营金融机构, 以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出路问题。主要途径是:由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的特定项目;抓紧进行民营银行试点, 尽快设立民营地方性银行;着力培养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是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担保机构;健全再担保基金制度, 建立担保体系与银行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强化行业协作与自律。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强化政府作用。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除了要加大对创新基金的投入外, 还应采取切实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 用于增加对科技人员创业基金和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通过财政贴息、设立政府信用担保基金等方式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 主要用作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权威管理机构和政策性服务机构,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调好担保、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罗亚非、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 2005 (5) :74.[1]罗亚非、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 2005 (5) :74.

[2]于静静.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 :40-41.[2]于静静.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 :40-41.

中小型科技馆 第5篇

■∑∑~~(^o^)/《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投稿邮箱:chinaqikan8@126.com(来稿请注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投稿)

■∑∑~~(^o^)/工作QQ: 1585617365联系人:鲍编辑

■∑∑~~(^o^)/咨询热线: 0531-62321053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http://●★☆●★☆●★☆●★☆●

■∑∑~~(^o^)/《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投稿邮箱:chinaqikan8@126.com(来稿请注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投稿)

■∑∑~~(^o^)/工作QQ: 1585617365联系人:鲍编辑

■∑∑~~(^o^)/咨询热线: 0531-62321053

突破中小科技企业瓶颈 第6篇

突破资金瓶颈

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各级政府都在努力探讨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中小企业的融资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中小科技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突破融资困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积极申报争取,这是企业低成本,甚至无偿取得资金的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进行社会融资,主要是在银企合作中,坚持信用原则,不断提升信用等级,以信用度的提升来弥补实力不足的缺陷,获取银行贷款支持。另一方面,与担保公司合作,争取银行贷款。

突破人才瓶颈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原有的创业团队能力往往难以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但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又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制度,利用经济条件,如年薪制、股票期权等,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为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优越环境。

突破管理瓶颈

中小型高科技环保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第7篇

环境资源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环境资源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作用下遭受巨大消耗甚至破坏,为了保证环境资源的再生和永续供给、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强环境资源的治理和修复[1],环保投资不断快速增长,但资金供需矛盾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如何解决环保产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发展我国保护环境资源包括环保产业的首要问题[2,3]。

1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获得融资支持能力

环保企业在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的过程,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现代营销观念、技术创新、经营者素质和决策水平等方面做工作[4]。

1.1 科技创新,争取政府资金

国家政策要发展要支持的主要是科技创新企业。对于中小环保企业来说,高新技术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和竞争能力。拥有专利、核心技术、一流设备、一流人才,坚持科技强企,才能走出一条从“制造”到“智造”之路。

1.2 健全制度,提高融资水平

建立和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由高水平的经营团队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共同搞好项目融资和资金运作。建立健全则务制度,增强则务透明度,有利于银行更清晰的了解企业的则务状况,增强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

1.3 诚实守信,争取融资支持

环保企业更要规范自己的信用行为,树立重诺守信的良好形象,优化银企合作的诚信基础。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建立优质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1.4 统筹规划,规范经营管理

进行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在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后,应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观念、提高管理人员水准、改进管理工具等。

2 企业融资博弈的关键因素分析

企业融资博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的状况,信贷市场紧缩时债务融资成本增加;(2)销售的稳定性,销售稳定就能通过举债方式融资;(3)管理层的稳健程度也影响其资本结构决策;(4)在控制权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倾向于权益式融资;(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运营杠杆越低,就越能够利用举债融资;(6)信贷机构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7)资产的结构,如易作抵押品的资产越多,就越能利用举债融资;(8)高速成长的企业必然更多地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撑;(9)更多地借助留存收益扩充业务;(10)举债融资。

3 企业融资运作途径

中小环保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采用不同的融资对策,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融资组合,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相匹配。

3.1 风险投资融资

让企业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的作法是:对市场和自己产品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出充分准备的企业更容易吸引投资商。首先企业要从思想上做好面对风险投资的准备,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清晰的定位,企业能做那些产品,未来的市场会出现那些风险,这些企业都要做足功课;其次企业要寻找到自己项目与市场的契合点,制订一个比较好的商业计划,并且组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保证公司战略得到正确高效的执行。

3.2 民间借贷融资

随着企业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状况稳定,企业信用提高,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幅降低,融资渠道有了大规模的拓展。可采取票据贴现、典当、融资租赁等民间借贷融资手段。

3.3 国内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对中小型高科技环保企业客户的贷款申请首先要进行适宜的风险评价,所以中小型高科技环保企业要主动与各类银行建立业务联系,让银行充分了解自己的业务情况,在银行面前显示自己一贯的存款水平,那么银行在接受企业的贷款申请时会容易得多。

3.4 股份融资

股份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增资扩股融资、国内上市融资、境外上市融资等渠道。企业可利用国内深沪股票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甚至国外境外股票市场实现上市融资。或者通过股权流动和股份转让而设立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股份融资。

3.5 产权交易融资

企业通过并购或收购重组资产,加强企业间技术与资产的整合。通过股权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分散风险,增强整体金融系统抗御风险能力。

3.6 发行债券融资

债券是一种获利稳定、风险较小、具有一定期限结构的有价证券。债券基金一般定期分红派息,适合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3.7 信用担保融资

完善中小型高科技环保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合理利用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企业的资信况和偿债能力评级,为企业贷款提供可靠依据。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高科技环保企业融资难题和企业融资博弈的关键因素,给出了企业融资运作的几个途径,对于我国环保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黎,李华友.我国“十二五”环保产业的展望与发展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1.4:38.

[2]张凌燕.我国中小企业依靠外部获得融资的建议[J].管理观察,2009.5:96.

[3]李亚.环保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J].中国环保产业,2009.9:39.

中小型科技馆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一、研究背景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总数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之上。现如今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增强了竞争力,科技创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其他行业相比,高科技企业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形资产被称为是企业的“幕后力量”并不亚于有形资产的“台前力量”。但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始终只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他们认为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多少,而忽视了这个“幕后力量”。高科技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不断探索,呕心沥血。但是,一旦一项科研成果诞生,却由于缺乏无形资产的自我防范意识,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使得企业的科技成果白白流失,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这些问题正制约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现状及原因

笔者的走访调查南京部分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后发现,很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状况严重。可从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客观因素是无形资产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无形资产不像固定资产等有形实体可以采取定期盘点、核查等保管措施,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很少能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并且在一般的财务审计中很难发现其流失状况。再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无形资产实际价值随时间、社会环境、经营状况、管理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在主观因素方面,笔者对南京的十几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了采访调查,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与管理部门。

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企业没有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只是自我评估,这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监控与保护造成了重大影响。企业有专人对有形资产进行保管,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几乎无人负责。正因如此,商标被抢注的事常有发生,人员流动带走无形资产现象比比皆是,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不予评估或低估的现象屡见不鲜。

2、缺乏知识产权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

调查采访中八成以上的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往往凭着老经验或是传统的观念进行市场经营,缺乏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对品牌或是技术的保护和防范意识也很有限。没有在一项科技成果研发出来的时候就及时的用知识产权去保护它,结果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这样造成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受到外界的侵害时无法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高科技企业和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创新性、科技性,维护好知识产权对于高科技企业至关重要。知识产权可以引导技术创新方向,由于它是以公开技术内容为代价的私权,会使企业及时获知自己从事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状态和技术的法律保护状态。由此在企业对比分析以后,便可以已公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产品开发方向,确定技术开发路线,避免重复研究。

3、高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在采访的企业中90%的企业称遭遇过人才流失的情况,并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损失。商业秘密的外泄有70%是通过员工流动渠道泄露的。现如今“跳槽”成为员工增值和获得自我肯定的标志和手段。此外,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也是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失,使企业原来所投入的研发费用付之东流,使企业的一些有利计划无法开展实施,发展战略也可能需要调整,并且使企业丧失许多新的发展机会,从而使企业的发展速度减慢。更严重的是高科技领域的人员跳槽,可能会带走企业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造成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发生流失,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高科技领域,人才的流失就意味着员工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双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预防无形资产流失的措施

1、企业自身重视对无形资产的防范。

第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要改变观念,要摒弃只有大型企业,国外知名企业才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思想。第二,中小型企业要加强从内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的核算和评估。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的无形财富。第三,企业应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对企业的专有技术、配方、特殊工艺等无形资产要配专人专管,以防丢失和被窃。在产权交易中,应注意无形资产的安全防卫,加强对专有技术、营销网络等商业秘密的保护,学会用高科技手段来维护自己无形资产的安全,以防止泄密而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

2、加强国家立法保护。

法律具有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国家一方面应该针对目前市场上一些无形资产流失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进而对现有法律规范进行推广应用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应紧跟形势,制订新的法律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国内的同行业,还有来自国际上的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加紧出台有关保护无形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国际化进程迫在眉睫。

3、关心员工,减少人才流失。

首先,留住优秀人才,不仅靠高薪,还要让员工看到公司和个人都有一份很好的发展空间。企业要对每个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工作,激发员工的激情和潜力。再次,建立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一种核心精神能唤起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制度。企业可以在平时给员工一些奖品或是职位晋升作为对表现优异员工的奖励;与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对其加以约束;在涉及无形资产的交易中,要注重人才的合理安置,防止人才流失和因跳槽带走重要的技术、客户等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罗时万.WTO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4.

[2]、关于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探索与争鸣

中小型科技馆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家素质,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小型科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其成长和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它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与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起的作用相比, 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平均寿命短、死亡率高”最为突出。当然,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企业家数量少、素质低。实践证明,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快速形成并迅速实施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 而这依靠企业家来实现, 所以分析企业家素质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通过对山东省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企业家素质构成, 检验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差异, 并据实证结果提出建议。

1 企业家素质构成与测量

首先界定企业家素质的内涵, 然后运用仿生学分析企业家素质构成,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设计问卷进行调研, 识别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素质的关键维度, 从而为深入分析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素质差异奠定基础。

1.1 企业家素质构成

自企业作为一种实体形式诞生以来, 学术界就致力于企业家素质研究, 并以成功企业为对象, 从中总结了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彼得·杜拉克 (Drucker, 1995) [1]认为, 企业家应专注机会、不断创新、关注市场、善于组建管理团队。汤姆·彼得斯 (Peters, 1997) [2], 革新型领导应当尊重员工、赢得信任, 是一个“不懈地开发人类潜能的建筑师”。安德鲁 (Andrew, 2000) [3]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 提出领导者应具备7方面的能力, 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言出必行。我国学者对企业家素质研究主要观点有:郑海航 (2033) [4]指出成熟企业家应具备感冒风险能力、创新能力、能结合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具有战略眼光、人际交往能力。崔万田 (2004) [5]认为, 企业家应对事业有激情, 永葆正直和诚实, 具有永不抱怨的传教士精神。贾良定 (2004) [6]通过对23位中国企业家的实证研究指出, 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心智能力是远见、洞察力和聪明, 并必须寻求产品和市场间的平衡。上述观点主要是以对成功大企业的企业家为对象, 对企业家素质进行研究, 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 本文从仿生学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素质构成。

仿生学是仿照生命系统的或那些与生命系统相似之系统科学。将仿生学应用与企业研究, 称为企业仿生化, 企业仿生化主要研究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是生命体的观点已被多数学者认可, 类比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 有助于从有机联系的角度分析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素质构成问题。在生物学上, 通常将相互联系的、共同执行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集合称为器官系统, 像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作为生命体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它也是由不同系统构成, 通过不断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实现成长和发展。在这整个过程中, 决策和判断起着关键作用。人的生命中决策和判断指令是由大脑掌握和控制, 人类的大脑是包含数以千亿计的神经细胞, 构成了一个特别复杂、高度有序的、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有机体。它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 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起着判断决策作用, 它是人类思维、创造和认识世界的充分条件。那么, 在中小型科技企业中谁起着“大脑”的作用?显然, 企业家是承载这一功能的主体。这是由于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形成了企业的学习和判断能力, 以及其对企业的有意识控制, 就好比是大脑的上皮质、皮质和下皮质三种基本构成的生理机能。

综合上分析, 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家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综合,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决策判断能力、领导协调能力。由此得出, 企业家素质构成因素应当包含决策创新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和企业家素养三方面的关键内容。

1.2 样本描述与变量测量

选择山东省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样本特性, 识别前述理论分析得出的企业家素质构成, 并检验企业家素质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间差异。

(1) 样本描述

大样本调研之前, 随机选取中国济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的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预调研, 根据预调研结果完善问卷。正式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148份, 回收率达37%。按一定标准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 剔除无效问卷后, 得到有效问卷136份, 有效率为91%。样本涉及电子信息 (29家) 、先进技术制造 (29家)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 (13家) 、新材料应用 (10家) 、现代农业 (6家) 、新能源高效节能 (14家) 、环境保护 (16家) 、其它 (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19家) 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中型企业67家, 小型企业69家;国家级技术水平企业29家, 省部级技术水平企业39家, 地市级技术水平企业47家, 其它技术水平企业21家;国有或集体企业19家, 民营企业101家, 外资或独资企业13家, 其他性质企业3家;创办期企业16家, 成长期企业71家, 成熟期企业29家, 衰退期企业9家, 二次创业期企业11家;技术密集型企业103家, 劳动密集型企业21家, 其他产业类型12家。

(2) 变量测量

本文从决策创新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和企业家素养三方面设置观测项, 构建企业家素质观测量表。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 按照特征值大于1, 且贡献率在85%以上提取主成分。企业家素质量表信度系数, 即α=0.9。效度检验中, KMO=0.9, 且Bate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 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观测项聚合为3个因子, 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 分别命名因子为领导协调能力 (N11) 、决策创新能力 (N12) 、企业家知识素养 (N13) , 所提取的主成分的总方差贡献率达到88.118%, 且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74.123%, 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家素质。

(3) 因子赋值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分别对主成分领导协调能力、决策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知识素养赋值, 从而使其生成为3个可观测变量。具体赋值方法为, 对每个主成分所包括题目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 权重根据相应的因子载荷系数计算得出,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被调查样本企业的领导协调能力的均值为3.90, 决策创新能力的均值为4.06, 企业家知识素养的均值为3.83。以上表明, 在中小型科技企业内部, 对企业家的领导协调能力、决策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家知识素养均有较高的需求, 其中对企业家的决策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也吻合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实际。

2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是以其成长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 该评价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得到。其成长机制评价以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生命体假设为基础, 运用仿生学、生态学等理论从内生和外生机制两个层面构建的三级评价体系。其中, 外生机制包括政策法律环境、产业演化与行业发展、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网络、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内生机制包括企业家素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融资能力、产品与市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按照该评价体系, 首先用模糊评判法计算成长能力。然后, 以样本的评价能力为依据, 通过SPSS16.0软件对样本聚类。

2.1 成长能力计算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层次、多因素并且难以度量的特点, 在计算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时, 本文采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模糊综合评判在处理难以用精确数学方法描述的复杂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它是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 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分析和评价模糊系统的方法。

(1) 对于评判因素集合U, 按某个属性c, 将其划分成m个子集, 使其满足

{i=1mUi=UUiUj=0 (ij) (1)

从而可以得到第二级评判因素集合, 如式2

在式2中, Ui=[Uik], (i=1, 2, …, m;k=1, 2, …, n) 表示子集Ui中含有k个评判因素。

(2) 对于每一个子集Ui中的k个评判要素, 按照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如果Ui中诸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i¯, 其评判决策矩阵为Ri, 则得到了第i个子集Ui的综合评判结果, 如式3。

Bi¯=Ai¯Ri=[bi1bi2bin] (3)

(3) 对U/c中的 m个评判因素子集Ui (i=1, 2, …, m) , 进行综合评判, 评判决策矩阵为:

R= (B1¯B2¯Bm¯) = (b11b12b1nb21b22b2nbm1bm2bmn) (4)

如果U/c中的各评判因素子集的权重分配为Ai¯, 则可得到综合评判结果

Bi¯=Ai¯Ri (5)

在式5中, Bi¯既是对U/c的综合评判结果, 也是对U中所有评判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公式1至5是两层评判模型建立步骤, 由于成长机制评价体系是三层指标体系, 即U/c含有很多因素, 需对其进行再划分, 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多层模型可看作多个两层模型的叠加, 具体评价步骤与两层评判模型相同。

此外, 本文的评判决策矩阵Ri取隶属度矩阵的形式。结合中小型科技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其三级指标隶属度的求法如下:

a*ij是对于评价指标U*ij而言, 从属于上级指标的隶属度。其中U* (max) ij为三级指标U*ij的最大主成分得分, U* (min) ij为最小主成分得分。

(4) 成长能力计算。按照公式1至公式6, 首先计算样本的隶属度。然后, 设定最优评价指数为100, 则根据式7可计算出所有样本企业的成长能力评价指数, 限于篇幅原因, 略掉具体的计算结果。

其中, Pi为样本的成长能力评价指数;Pir为样本指标的实际隶属度;Pm为最优隶属度。

2.2 样本聚类

运用SPSS 16.0的样本分层聚类统计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 结果显示全部样本可以被分为3类, 根据样本均值的情况, 将其按照成长能力强弱分别命名为强成长能力类、中等成长能力类和弱成长能力类, 见表2。

3 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素质差异分析

依据成长能力计算和聚类结果, 本文将对分属不同成长能力类别样本企业的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以及企业家知识素养进行比较, 分析其变化特点, 并考察是否有显著差异。具体分析思路为:首先分析企业家素质的3个维度在不同成长能力企业的均值变化趋势;然后,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检验不同类之间的企业家素质的均值变化是否有显著差异;最后, 采用多重比较检验方法, 检验具体差异所在。

3.1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

前述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包含企业家管理协调能力、员工对高层决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家社会交往能力等指标。这些指标表明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 不仅体系在企业内部, 企业家在企业外部也应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表3是对不同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从上表3的均值变化可以看出, 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增强,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变量的均值变化显著, 均值从弱成长能力企业的2.81增加到强成长能力企业的4.37, 表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越来越强烈。

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Levene统计量为1.721, 在当前自由度下的p=0.183>0.05, 不显著, 所以可以认为样本所在的母体方差具有齐性。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表3-2) 结果显示:F=72.514, sig.=0.000, 表明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上, 在不同成长能力的样本间具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进行多项比较, 由于方差具有齐性, 多项比较方法采用LSD方法 (表3)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内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均值差比较结果表明,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在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具有最高水平, 在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平均水平最低。

注:表中的星号“*”表示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

3.2 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

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反映出企业家善于把握机会和不断追求企业成长的动机, 也是企业家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思考能力的反映。类比人脑的功能, 企业家的决策创新能力如同大脑的上皮质机能, 形成了企业学习以及对整个企业有意识的控制。表4是对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4的均值变化可以看出, 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增强, 企业家领导创新能力变量的均值变化显著, 均值从弱成长能力企业的3.24增加到强成长能力企业的4.46, 表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烈。

同理, 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检验结果中Levene统计量为5.598, 在当前自由度下的p=0.005<0.05, 显著, 所以可以认为样本所在的母体方差不具有齐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5) 显示:F=25.395, sig.=0.000, 这表明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上, 在成长能力不同的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进行多项比较, 由于方差不具有齐性, 多项比较方法采用Games-Howell方法, 分析结果见表6。检验结果表明, 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均值差比较结果说明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在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具有最高水平, 在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平均水平最低。

注:表中的星号“*”表示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

3.3 企业家知识素养

企业家知识素养, 指企业家所具有的相关管理学知识、营销知识、经济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一系列作为其进行决策和管理所必须的知识。企业家知识素养反映了企业家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间接反映出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等的高低。表7是对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知识素养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7的均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增强, 企业家知识素养的均值变化显著, 均值从弱成长能力企业的3.04增加到强成长能力企业的4.31, 表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知识素养越来越高。

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检验结果中Levene统计量为3.496, 在当前自由度下的p=0.033<0.05, 显著, 这说明样本所在的母体方差不具有齐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8) 显示:F=33.747, sig.=0.000, 表明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上, 在成长能力不同的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进行多项比较, 由于方差不具有齐性, 同前所述采用Games-Howell方法, 分析结果 (表3-9) 表明, 企业家知识素养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均值差比较结果表明, 企业家知识素养在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具有最高水平, 在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平均水平最低。

注:表中的星号“*”表示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

3.4 不同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变化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企业家素质在不同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 根据均值变化趋势, 明显地可以看出企业家素质与中成长能力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 如图1所示。

4 结论与讨论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 普遍认为企业家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企业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依赖于企业家素质的高低。为此, 首先从仿生学视角分析企业家素质。然后, 运用统计方法识别企业家素质构成, 并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企业家素质差异。归纳前述实证结果, 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可以将山东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按照成长能力大小分为强、中、弱三类。根据成长能力强弱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样本企业成长能力在中等水平以下, 说明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处于谋求生存的较低层面。

(2) 从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来看, 领导协调能力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的均值变化趋势, 领导协调能力随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由弱变强, 逐渐由小变大, 说明在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要普遍高于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说明, 企业家领导协调能力在强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最高, 并与中等和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领导协调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3) 从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来看, 决策创新能力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决策创新能力的均值随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由弱变强, 逐渐由小变大, 说明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要普遍高于弱成长能力企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在强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最高, 同中等和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4) 从企业家知识素养来看, 知识素养在不同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知识素养的均值随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由弱变强, 逐渐由小变大, 说明强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家知识素养要普遍高于弱成长能力企业。依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企业家知识素养在强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最高, 同中等和弱成长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5) 从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和知识素养的变化趋势来看, 它们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无论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强弱, 决策创新能力在企业家素质中重要程度都是最高的。而在弱成长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中, 企业家知识素养的重要程度要高于领导协调能力, 这表明对于成长能力较弱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相对于领导协调能力, 企业家更应注重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清晰的看出, 当前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普遍较弱, 造成该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素质不高。我国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企业家的文化水平较低, 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家“短视”问题, 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同时, 文化知识的匮乏, 也使得企业家多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模式,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 改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 一方面要优化宏观环境, 塑造适宜企业家成长的氛围, 从而为企业家队伍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培育重视企业家素质提升的土壤。总之, 优化企业家队伍, 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不仅创造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 还有培育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内部机制。

参考文献

[1]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3-17.

[2]汤姆.彼得斯.创新理念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2:535-539.

[3]安德鲁.利, 迈克尔.梅纳德.完美的领导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112-131.

[4]郑海航.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5) :6.

[5]崔万田, 黄泰岩.企业何以持续成长——崔万田先生访谈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 (7) :52-53.

中小型科技馆 第10篇

目前银行对贷款企业采用统一的评分法, 运用该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价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给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间接融资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确定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更具可靠性。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板中选择了31家高科技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指标筛选的样本,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样本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计算, 得出基于财务指标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以及各个指标的权重。

1 基于特征选择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1.1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指标权重确定。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在对各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 使新变量的主成分为原来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组合系数就是原变量在该主成分中的相对权重。各个主成分是按方差大小排列的, 第一主成分代表的方差信息量最多, 其余依次次之。

1.2 确定指标体系

通过我国同行的研究和标准普尔等专业评级公司的意见, 本文选取了反映公司信用水平的10个财务指标构成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最核心的指标, 它表明公司股东投入资本创造收益的好坏程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通用性强, 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 是企业综合评价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指标, 也是证券监管机构在证券发行和交易监管中广泛运用的一个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总资产平均数的比率, 反映平均每1元总资产为母公司股东所创造的利润。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债的保障。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债的保障。由于剔除了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等流动资产, 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能更加准确地衡量企业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率是通过负债取得的。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风险程度和举债能力的重要判断标准。利息保障倍数, 又称已获利息倍数, 是指息税前利润为利息支出的倍数, 反映一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作保障。总资产周转率, 是指营业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量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 体现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性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总资产增长率越高, 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资本积累率即股东权益增长率, 是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反映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若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与充分重视。

2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中小板上31家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 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所得结果见下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 前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到达了78.884%, 因此选择前4个因子为主成分。为了更好地赋予所得主因子以合理的经济含义, 作因子旋转, 旋转因子载荷及共同度见上表。

从上表表中的主因子载荷可以看出, 第一个主因子 (F1) 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的因子载荷都较高, 分别是0.828和.838此因子可以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个主因子 (F2) 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的因子载荷都较高, 分别是0.636和0.538和0.638, 此因子可以定义为偿债能力因子;第三个主因子 (F3) 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因子载荷较高, 为0.565和0.837, 此因子可以定义为发展能力因子。这三个公共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很小, 不存在反映信用风险信息多余的问题, 各自从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本文计算出了各个因子的权重。

3 结论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对中小板上31家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消除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归纳出几个主成分, 依次总结为: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通过实证客观的信用风险评家体系的各个因子进行了权重赋值:净资产收益率, 0.35;总资产收益率, 0.36;流动比率, 0.29;速动比率, 0.005;资产负债率, 0.14;利息保障倍数, 0.18;总资产周转次数, 0.34;营业收入增长率, 0.10;总资产增长率, 0.01;资本积累率, 0.14。

摘要:本文构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小板上31家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进而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因子的权重, 并分析归纳出影响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型企业,信用风险,主成分分析法

参考文献

[1]ShanJ.R, MurtazaM.B.neuralNetworkbasedclusteri procedure for bankrupt Predition[J].American Business Review.2000. (June) .80-86.

[2]MertonR.C.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Journal of Finance.1974.29.449一470.

[3]方洪全, 曾勇.运用多元判别法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实例[J].统计与精算.2004. (12) .65一68.

[4]张玲, 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J].财经研究.2004. (06) .5—12.

中小型科技馆 第11篇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01-02

1 概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能过低的问题。以中小型煤炭企业为例,还普遍存在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平均水平、成本过高、环境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炭的来源由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组成,长期以来,我国为了鼓励出口,制订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煤炭的出口增长,但自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以后,我国的煤炭出口增长量远远小于煤炭进口的增长量。2012年一季度,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我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家。

目前,澳大利亚、南非、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蒙古、俄罗斯、朝鲜10个国家为我国煤炭的主要进口国,其吨煤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煤炭平均吨煤成本,以占我国进口煤炭份额最大的印尼煤炭来说,印尼煤的到港价格同我国中部大部分井工煤的成本价格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导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田地质构造、开采工艺、机械化水平等。

2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机械化水平、开采工艺等方面原因,造成其吨煤生产成本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型煤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快提升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吨煤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

(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仅具有其他行业科技创新固有的创新型、综合性和高风险,还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是由于产品以煤炭为主,也就不存在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升级改造,而是集中在生产工艺的创新上。

二是和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

四是由于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注重提高机械化率。

五是注重适合中小型煤炭企业使用的新工艺引进和革新。

(2)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9.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而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转化率又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3)绝大多数中小型煤炭企业科研投入不足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科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研发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其科研的低投入。

(4)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煤炭企业还面临着对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把握程度不高,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利用的现象。如在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中小型煤炭企业要远远落后于大型国有企业。

(5)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这是由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的性质、收入、待遇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3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1)积极利用国家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减按15%征收所得税。以企业年纳税1亿元人民币进行计算,三年即4500万元人民币。

(2)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对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为两方面: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对应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生产的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率、无息贷款率或减免税费,鼓励企业主动寻求本地科研成果。同时,鼓励企业将本单位科研成果进行推广转化,通过成果转让的方式,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是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固有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吸收,形成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技成果,进而推动本单位的生产力发展。

(3)由政府科技部门主导,利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基础,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同出资入股的形式,建立专业和综合性中试基地。通过此项措施,可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力量不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过少的问题。

(4)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改制,通过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或兼并、或破产、或退出等,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承接能力。通过实施该项措施,可有效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人员欠缺的

问题。

(5)重视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支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营造创新无大小,人人可创新,事事、时时可创新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6)加强企业管理者创新思维建设。通过利用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等培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训,进而改变创新思维,从领导层面改变科技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

[2]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S].

[3]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S].

作者简介:王振宇(1985-),男,河南永城人,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王琰(1976-),女,河南安阳人,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中小型科技馆 第12篇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虽然许多国家努力增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生命力, 但因为其成长复杂性及成长机制、成本管理不完善, 企业依然“短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企业体如同活的有机体——“生物法人”[1], 企业的孕育、成长、成熟、衰退、消亡过程是一个周期性过程[2], 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模式分为研究与开发、创业、早期成长、加速成长、稳定成长、成熟等6个阶段[3],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考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行为[4]。传统的产品成本管理大多局限于生产过程[5], 常见的本量利分析法有着分析要素简略、成本假定、确定性假设、静态分析等局限性[6];变动成本法有着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影响对外提供成本和收益报告、不适应长期决策需要等局限性[7]。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极具现代特色[8], 具有常规成本管理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9], 既追求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 又追求寿命周期利润的最大化[10]。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一种实现其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方法, 它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发展成本, 贯穿企业全寿命周期各阶段, 从而实现科学的设计、合理的选择和全面的控制, 以实现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 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2 仿生学视角下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阶段划分及成本管理重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要素的支持, 其寿命周期是紧随着科技要素的成熟过程展开和延续的, 在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 中小型科技企业仍具有比较完善的寿命周期, 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企业特征、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 每个阶段企业制定的战略和成本管理的重点都有所不同, 根据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特征和科技要素的成熟程度, 对仿生学视角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阶段进行划分:

2.1 孕育期

科技人员提出高新技术设想或创意, 通过创造性的探索研究, 形成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发明或进一步开发的阶段, 企业从梦想到实际运作成功, 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立和诞生阶段。企业孕育期和其后发展阶段是投资企业前后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在企业构思投资和建设时就要非常充分地考虑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情况和问题, 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投资获得成功。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市场调研, 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筹建等。要进行企业长期投资决策, 制定企业产品发展战略, 整体考虑企业的风险成本, 选择企业的位置。该阶段一般靠自有资本, 或者合伙, 或者非正式融资渠道筹集资本。

2.2 婴儿期

是企业将其孕育期研究形成的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成果, 通过产业创业来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生产转变的阶段, 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初步进行生产的阶段。这一时期, 企业研发产品支出了大笔费用和成本, 推出的产品可能尚未得到市场的认可, 大量的成本得不到销售额的弥补, 企业往往处于亏损。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进行成本预算、研发和销售产品等。要进行成本预算, 对企业成立之初一系列成本问题进行决策, 实现产品研发成本的降低, 研究企业新产品定价策略。该阶段主要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 可以选择风险资本、非正式金融、其它企业资金或者各种政府支持性基金。

2.3 少年期

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经过艰苦创业, 实现科技成果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化后, 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开始进入正常成长发展时期。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等。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统一指挥。实行标准成本制度, 包含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在生产阶段, 主要通过技术手段,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等, 不断“挤压”成本, 同时采用降低消耗等各种措施, 对营销费用进行管理, 把成本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该阶段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依然是股权融资, 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风险投资, 企业应考虑其它融资方式的选择, 开始注重内部融资, 准备进行多元化融资。

2.4 青年期

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时期, 市场占有率高, 销售额逐渐增大, 盈利急剧增加, 实力逐步增强。市场中开始出现竞争者, 企业需要追加投入, 保持技术和成本上的领先优势, 提高发展能力。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优化成本管理方式等。随着企业成长调整成本管理幅度。采用差异化竞争方式。要做大量的宣传和营销, 让消费者形成识别产品和品牌的意识和能力。该阶段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资金来源主要是留存盈利, 其次是信贷资金和风险资本, 并可准备申请创业板上市。

2.5 壮年期 (或成熟期)

经过青年期的高速发展之后, 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不高, 约为5%, 达到规模经济, 步入成熟期。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等。采用低成本战略,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进一步降低产品或服务成本。注重全员成本管理。该阶段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主板上市、股权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本, 满足企业成长为大型科技企业对资本的需求。

2.6 老年期 (或衰退期、再生期)

壮年期之后, 由于市场竞争和技术更新等, 中小型科技企业失去活力, 规模开始萎缩, 进入老年期。该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有继续保持产品的低成本和实现企业退市成本管理等。注重企业退市成本管理, 此时企业机器设备磨损, 生产技术老化, 外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国家方针政策可能已经恶化, 为了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会产生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滞销等许多变化和情况, 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继续经营的风险很大, 需要以最低成本退出经营, 最好的成本战略是收缩, 尽早找到买家或进行破产清算。

3 南阳市科技企业寿命周期及成本管理调查分析

对河南省南阳市科技企业寿命周期及成本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 南阳市科技企业约有400多家, 规模以上科技企业100多家,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 其中10多家是大型企业, 其余均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该市89家科技企业先后被各级政府机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国家级24家, 小型企业61家, 处于少年期1家, 青年期6家, 壮年期19家, 老年期18家, 被收购3家, 破产14家;中型企业16家, 青年期1家, 壮年期13家, 被收购2家;12家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 完全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各约占20%, 一般的企业约占60%。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尚有20%的完全失败率, 可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活率远远低于传统行业。许多企业如河南省淅川利达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少年期、青年期成长很快, 迅速取得各种生产许可,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打开市场;一些新投资成立的企业如南阳普康化妆品有限公司和老牌国有企业如内乡风神橡胶软木股份有限公司, 在成长过程中, 遇到了诸如成本、质量、市场、改制等问题, 而提前结束了生命;被认定的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度过了孕育期、少年期、青年期, 进入了壮年期, 1/3的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 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调查显示, 在科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 中小型科技企业因受其技术和经济特性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寿命周期较短的现象, 特别是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婴儿期、少年期, 常常存在着“阶段性陷阱”, 导致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提前结束。绝大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的阶段特点是投入期 (孕育期、婴儿期、少年期) 时间长、成长慢, 青年期、壮年期 (成熟期) 时间短, 老年期 (衰退期) 快, 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以开发产品, 产品引入市场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在市场中持续时间不长, 由于技术变化快而造成衰退极快, 寿命周期曲线呈较糟糕的非对称“S型”, 这种寿命周期曲线很不理想, 企业不喜欢但却无法回避。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经过转型蜕变, 会成长为大型科技企业, 从而延迟老年期的到来。普通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曲线如图1所示。

普通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曲线的拟合函数为:

Y=e[a+ (b/t) ]

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估计参数a, b:

a=[∑lnYj-b∑ (1/tj) ]/n

b=[n∑ln (Yj/tj) -∑ (1/tj) ∑lnYj]/[n∑ (1/tj) 2- (∑1/tj) 2]

在孕育期, 中小型科技企业基本无利润产出, 企业规模基本为零。在婴儿期, 企业投资加大, 尚未在市场中立足, 利润产出值可能为负值, 企业规模呈上升趋势。在少年期、青年期, 企业增长较快, 利润产出值为正值并持续增加, 企业规模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壮年期, 企业达到规模经济, 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企业规模也保持稳定发展。在老年期, 企业开始衰退, 利润产出值为负值, 当企业资不抵债时, 生命周期终结。若企业蜕变再生, 企业则进入下一轮的增长过程, 最终成长为大型企业。

南阳市中小型科技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管理主体不明, 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成本管理手段陈旧, 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成本控制能力不强, 企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技术能力较低等诸多问题, 导致中小型科技企业常常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成本瓶颈”问题, 甚至使寿命周期提前结束。南阳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着诸多缺陷, 根源就在于没有实行全员全过程系统性的成本管理, 需要进行新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4 设计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案

4.1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界定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中小型科技企业从企业寿命开始到终止整个寿命期间企业经营所花费的全部支出。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是一种实现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 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总成本最小化的理论体系, 是为了从各可选方案中筛选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最佳方案, 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 而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或活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特定的运营要求的同时, 评估和优化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寿命周期成本, 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各阶段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解为:

(1) 将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寿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 是一种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通过数学计算选择完善最优方案。

(3) 是一种实现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总成本最小化的方法, 能够审计跟踪的全寿命周期的经营成本管理系统。

(4) 最关键的是要实现中小型科技企业整个寿命周期经营费用的最小化。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整体效益为核心, 以人本和成本管理为重点, 以行为科学和价值工程为手段, 以全面质量管理贯穿全过程, 在战略上、宏观上和微观上对企业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 实现成本与效益、成本与质量、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具体包括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实现成本、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各成本中心要协同配合、推广应用价值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兼顾企业内外部成本、节约资源、动态财务分析、绩效考核公平、风险成本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等。

4.2 建立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的前提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者要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 是系统理论在现代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它要求建立如下系统:成本指标系统、成本责任系统、成本执行系统、成本协调系统、成本信息系统、成本检查系统。

4.3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心的设置

在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的原则下, 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和组织都必须明确地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 根据核算的实际需要, 工作中心与成本中心可以是“多对一”或“一对一”关系。根据成本中心在企业中发生成本费用性质的不同,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模型把成本中心分为10种类型:设计研发成本中心、管理成本中心、采购成本中心、销售成本中心、管理作业成本中心、服务作业成本中心、动力能源成本中心、生产成本中心、生产管理成本中心和融资成本中心。

4.4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心之间的价值链管理

中小型科技企业各成本中心的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 如原材料供应的计划性、及时性和协调性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有密切的联系。中小型科技企业各成本中心的采购、生产计划、库存优化控制等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业务流程和所拥有的资源, 更需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 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控制, 要将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成本中心的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做好计划、协调、组织、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各个成本中心既相互联系, 又具有处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技术流的自我组织能力, 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价值流通链。用系统的思想和综合的方法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一系列业务流程“同期化”, 从而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评价精确化和价值分配合理化。

4.5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模型的构建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模过程主要包括5个部分:成本结构分解、成本类型的选择、成本要素的选择、估计成本和得出结果。进行成本结构分解可以得到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细目, 形成成本分解结构。按经济用途的不同,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均可以归集到某一成本中心, 按照成本性质的不同,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系统模型结构图如图2所示。

一般而言, 全寿命周期成本可以逐级进行分解, 为了达到集中核算目的, 中小型科技企业需要设置“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一级账户, 然后分别按照企业寿命周期的六个阶段 (孕育期、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设置二级账户, 在二级账户下设置“生产成本”、“期间费用”三级账户, 在三级账户下设置“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融资费用”等四级账户, 进而将这6个成本项目下的具体成本内容设置五级账户, 根据实际成本发生明细, 分解到适当的层级。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按成本费用性质计入对应的账户。

假设第五级账户有n种具体成本, 第j种具体成本在某一时间t已发生成本为Ctj (j=1, 2, …, n) 。假设第m个成本中心总成本为Cm, 则全寿命周期成本LCC为:

LCC=C孕育期+C婴儿期+C少年期+C青年期+C壮年期+C老年期=∑Ctj=∑Cm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设i为资金的年利率, 某一时间t为第k年。则:

Ctj=C1j+[C2j/ (i+1) ]+…+[Ckj/ (i+1) k-1] (j=1, 2, …, n)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也可以通过把每种成本的现值相加的简单计算方法得到:

LCC=C总建设成本+C总生产成本+C总期间费用

其中:

C总建设成本=∑[C建设成本k/ (1+i) k-1]

C总生产成本=∑[C生产成本k/ (1+i) k-1]

C总期间费用=∑[C期间费用k/ (1+i) k-1]

4.6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的编制和运用

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为基础, 以控制为核心, 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实现成本与管理相结合, 以成本干预生产。不仅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 更重要的是做好成本预测, 进行成本决策, 制定目标成本, 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制定责任成本并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和考核, 以成本的最优方案来指导生产、建设、运营活动,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具体核算全寿命周期成本时, 可采用单轨制、双轨制和单、双轨制相结合的办法。单轨制是指把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和企业成本的核算融为一体, 以一套账提供两套资料。双轨制是指在现有企业成本核算系统之外, 另建立一套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 这两种成本核算体系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利用的作用。而单、双轨制相结合的办法便是对企业的一些特别重要的指标, 在单轨制下不便于处理或难以提供两方面指标的情况下, 分设两套账户予以反映, 而对一般性指标则采用单轨制的办法核算, 使两种核算方法在企业中同时存在。因此, 选择哪种核算方法重要的是看企业对成本分析和控制的需要。

账务处理完后, 编制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 该报告要包含成本报告和成本分析报告, 向企业内部的提供, 具体来说包括各管理职能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企业领导和职工等, 依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 改进成本管理方法, 确定企业最优运营方案。在编制报告的时候, 完全可以按照企业自身对成本资料的需要进行设计和编制, 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通过经济分析方法, 对生命周期成本的深入、定量分析, 对成本水平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够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变动原因, 寻求控制成本水平的潜力和途径。通过成本中心的费用统计, 能够辨认出顾客、产品和渠道是否有价值;能够量化成本中心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能够根据生产产量、组织结构、资源成本的变化, 准确预测成本、利润及资源需求;能够追踪产生成本的作业和流程;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促进生产;能够提高企业的产品定位和议价能力。

5 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理念, 建立学习型科技企业, 及时建立完善全寿命周期成本指标体系, 合理设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成本中心, 根据企业所处全寿命周期阶段, 有针对、有重点地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全员提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能力, 参与制定和实施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注重中小型科技企业各成长阶段成本管理政策的相关性研究和应用。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转化为行业政策及相关方法标准贯穿到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中, 注重可操作性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案和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监管, 如全寿命成本分析指南、全寿命周期设计规范、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规范等具体的技术标准, 将具体的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技术规范的方式进行明确, 确保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方法有效实施。

6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企业仿生学理论、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在仿生学视角下根据科技要素成熟程度等成长特征, 将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阶段进行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6个阶段, 说明了各阶段的属性、特征和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调查分析, 得出了南阳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及所处寿命周期阶段状况及其成本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发现中小型科技企业寿命周期曲线呈较糟糕的非对称“S型”。指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定义、作用和原则, 从认知推广、建立成本指标体系、设置成本中心、设置成本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成本报告、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并确定最优建设运营方案等方面设计应用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案。提出适应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些实施措施, 为社会各界提出一些推广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建议。

摘要: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一种实现其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在仿生学视角下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6个阶段, 指出各阶段的属性、特征和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调查分析南阳市中小型科技企业所处寿命周期阶段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现其寿命周期曲线, 分步设计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案, 介绍如何编制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并进行分析应用, 提出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Francis J.Gouillart, James N.Kelly.Transforming theorganization[M].New York, McGraw-Hill, 1995

[2].韩利红, 王立志.企业生命周期及成长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7, (12) :129

[3].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3:269~270

[4].陈艳莹, 高东.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5) :28

[5].金铮, 何霆.离散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 (5) :629~632

[6].许弘.本量利分析方法改造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7) :74~75

[7].杨蓉.公司成本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63~64

[8].蔡玉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10

[9].H.Paul Barringer, A Life Cycle Cost Summary[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intenance Societies, 2003

上一篇:全局与局部结构下一篇:黄金产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