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2024-09-13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精选12篇)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第1篇

1 我国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煤炭行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一系列的资源短缺问题, 各地区环境内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煤炭质量持续性下降更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问题。国际煤炭市场交易混乱, 国内诸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持续性的遭受限制与影响, 面对如此形势, 国内煤炭企业急需在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突破与创新[1,2,3]。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先进技术及生产工艺水平的推动下, 煤炭洗选工艺应运而生。

国内煤炭洗选行业的迅速起步, 极大地降低了煤炭行业的运营问题, 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帮助企业单位提供了经济效益,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煤炭资源紧张的问题情况。国内煤炭洗选行业在生产与技术领域属于初级阶段, 技术人员与相关科研机构仍旧缺乏相应的发展与操作经验, 很多企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 这就给国内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地阻力[4]。遍观国际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在煤炭洗选工艺领域普遍开始进行新型处理的工艺革新, 而我国受技术水平的限制, 仅仅抓住了生产数量上的优势, 在技术角度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我国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遭受扼制。煤炭洗选相关企业单位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深层次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内煤炭行业的运营与发展, 例如, 生产力过剩、创新存在问题、规划存在问题、企业聚集度过低等等。国内煤炭洗选行业在今后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 仍需在生产技术与运营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与提升[5]。

2 我国煤炭洗选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1 环保意识不足

国内煤炭洗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情况。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在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单位难免会出现煤炭资源处理与洗选过剩的情况, 部分企业单位的副产品利用率过低, 间接导致了煤炭洗选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致使企业资源回收力度不强等。虽然, 我国相关部门早已颁布煤炭洗选工艺操作的环保法案, 但由于执法力度不严, 监管措施难以实施到位, 政府部门对于很多煤炭洗选企业的污染行为听之任之, 这进一步增大了煤炭洗选行业对我国社会环境的污染情况[6,7]。

2. 2 缺乏资金投入

很多企业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 对煤炭洗选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相关技术过于轻视, 这就导致煤炭洗选工艺的发展遭受限制, 进而影响到煤炭企业的整体运营与发展。政府部门对于国内煤炭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往往直接等同于企业的发展效率, 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煤炭洗选工艺的创新与优化就会遭受遏抑, 洗煤设备长时间无法进行相应的维修与更换, 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人员及相关部门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 这更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 影响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

2. 3 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不足

针对煤炭洗选行业, 我国政府一直欠缺一套完整的煤炭洗选政策扶持, 国内很多煤炭洗选企业在缺乏政府部门扶持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自主经营与自我发展, 煤炭洗选企业缺乏市场管理, 不同规模的煤炭洗选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更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种种情况极大地干扰了我国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国内部分煤炭洗选企业在技术装备落后, 煤炭洗选技术滞后的情况下, 企业自我管理水平较低, 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性较差, 政府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督, 更导致质量层次低、设备型号落后的产品大量流通于国内煤炭产品市场。很多煤炭洗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只生产一种型号的产品, 同样的性能价格差异较大, 这更给国内煤炭洗选市场造成的极大地干扰。

3 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的具体措施

3. 1 大力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通过科学渠道解决煤炭洗选行业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优秀技术与先进科技成为国内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当下的发展情况, 促进国内煤炭洗选工艺的创新与优化, 相关煤炭洗选企业单位利用从科学技术角度着手, 通过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 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满足煤炭企业煤炭洗选工艺发展的需要, 力求运用更加先进的选煤方法与技术手段解决煤炭洗选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内煤炭洗选企业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 更需要对原有的煤厂与设备进行改造, 充分实现采取矿井与选煤厂的同步建设, 借助新技术、新设备充分提高煤炭洗选企业的产品质量, 改善煤炭品种, 充分转化煤炭洗选企业的经营机制, 提高煤炭洗选企业的产品质量, 从源头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3. 2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认识

提高企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认识, 是满足我国煤炭洗选行业现阶段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认识, 能够帮助国内众多煤炭行业在发展和运营的过程中实现煤炭生产工艺及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认识工艺的优化, 促进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只有提高了对煤炭洗选工艺的认识, 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才会将煤炭洗选加工工艺作为重点来抓, 以此逐步促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 帮助煤炭企业更好地将煤炭洗选加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与改善的规划方案, 并未解决煤炭洗选企业运营问题提供可行性依据。转变思想需要从基础入手, 提升相关部门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重视程度, 需要企业管理部门与政府监管部门充分认识到煤炭洗选工艺对于国内煤炭行业的重要性, 充分开展相应的煤炭洗选技术创新活动。

4 国内煤炭洗选行业的发展方向

4. 1 煤炭洗选分选加工工艺及干湿法的研究与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煤炭洗选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关企业单位理应从技术角度入手, 就我国现阶段优化与创新的煤炭洗选分选加工工艺以及煤炭洗选干湿法进行实践创新, 充分实现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实践应用。煤炭洗选企业在今后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应加大对煤炭洗选干湿法的应用与研究, 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选用直径较大的无压产品作为选煤工艺的核心, 为了更好地发挥煤炭洗选干湿法的应用效果,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低密度的悬浮液将煤炭原料当中的矸石有效分离出去, 实现全程不脱泥的人工洗选方式。在煤炭洗选加工工艺的实践操作过程中, 企业应充分提高煤炭与煤泥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通过实用独立的煤泥分选技术, 将煤炭材料当中较大的颗粒进行回收利用, 并将多余的煤泥与细灰泥进行排除, 以此提高煤炭洗选加工工艺的整体效率。

4. 2 优化与改革煤炭洗选加工方式

在优化与改革煤炭洗选加工方式的过程中, 企业首先需要制定优惠的价格, 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约束与管理下制定出合理、科学化的产品销售价格方案。政府部门应对洗选煤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提高选洗煤的价格,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 对煤厂炼焦煤以灰分计价, 动力煤以发热量计价, 对使用洗选煤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拉开不同品种、不同质量的煤的价格。其次, 企业单位还需要积极修改燃煤排污标准, 达到提高燃煤排污标准的目的。企业应制订强制性用煤标准, 要求电厂、工业锅炉、窑炉使用洗选后的优质动力煤,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环保能力,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最后, 相关企业单位应当完善运输政策, 铁路、公路要优先安排对洗选煤的运输, 而且严禁提高对洗选煤的运费, 制定不同品种煤分装的规定。

5 结语

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工艺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洗选工艺能够极大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加企业单位运营的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煤炭洗选工艺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北京华宇工程公司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煤炭工程, 2014, 55 (07) :389-390.

[2]郭牛喜, 等.我国特大型现代化选煤厂设计的实践与展望[J].煤炭工程, 2011, 70 (23) :149-150.

[3]叶吉文, 等.我国选煤工业及选煤方法发展浅析[J].煤, 2014, 66 (12) :86-88.

[4]吴式瑜.中国选煤发展三十年[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5, 33 (02) :71-73.

[5]吴式瑜.中国选煤迅速发展的25年[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4, 55 (07) :54-55.

[6]叶大武.2006年中国选煤和煤炭质量概况[J].选煤技术, 2015, 70 (23) :149-150.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第2篇

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

测报告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一次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2000年以来,煤炭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在73%以上,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中国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煤炭工业的发展带动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从新建煤矿固定投资构成来看,煤炭机械设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约为35%。细分产品方面,煤炭机械的核心装备为综采设备,而综采设备主要由“三机一架”构成,即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液压支架,以“三机一架”为核心的综采设备占煤机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75%。其中,液压支架价值最高,在综采设备中的占比约为50%。采煤机和掘进机合计占25%左右,刮板机约占10%。

前几年,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及下游行业对煤炭的旺盛需求,煤炭行业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加至2012年的36.6亿吨,同期在高景气度的带动下,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速,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23%以上。在煤炭行业高景气及固定投资的拉动下,煤机产品需求旺盛,煤机行业总产值实现快速增长。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未来几年煤炭机械的需求将主要来源于新增煤炭产能、煤矿企业整合拉动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现有煤炭机械设备的更新替代所引致的需求。到2015年,国内煤炭机械行业需求将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约20%。其中,新增需求、更新改造需求和机械化率提升带动的投资需求所占比重分别为25%、70%和5%,更新改造需求将成为煤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煤矿机械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煤炭机械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煤炭机械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煤矿机械行业产业链简介

第二节 煤矿机械行业上游供应链分析

一、钢材市场分析

二、减速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三、电动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四、液压元件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五、机床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三节 煤矿机械行业下游产业分析

一、煤炭资源开采及其影响分析

(1)煤炭资源概况

(2)煤炭开采方式分析

(3)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分析

(4)煤炭资源开采对煤矿机械行业的影响

二、煤炭行业运行及其影响分析

(1)煤炭产销分析

(2)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三、煤炭行业投资及其影响分析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规模分析

(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资金来源构成(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项目建设分析

(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资金用途分析

(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主体构成分析

(6)煤炭行业投资对煤矿机械行业的影响

四、煤炭行业整合及其影响分析

(1)煤炭行业集中度分析

(2)煤炭行业整合趋势分析

(3)煤炭行业整合对煤矿机械行业的影响

第二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背景分析

第一节 2013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按月度更新)

一、国民经济增长

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三、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四、中国房地产业情况

五、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第二节 煤矿机械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

二、煤炭行业相关政策

(1)《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3)《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

(4)《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5)《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

(6)《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

(7)《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8)《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

(9)资源税改革将全面铺开

(10)《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11)《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

三、煤矿机械行业相关政策

(1)《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2)《山东省煤炭机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3)《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4)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

(5)《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四、煤矿机械行业相关标准

第三节 煤矿机械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行业技术发展历程

二、行业技术水平现状

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2009-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09-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统计

二、费用统计

第五节 2009-2013年中国矿山机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四章 2009-2013年中国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84303100)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3年中国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进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

二、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中国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数量分析

二、出口金额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中国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第五章 2009-2013年中国其他非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84303900)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3年中国其他非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进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

二、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中国其他非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数量分析

二、出口金额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中国其他非自推进截煤机凿岩机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第六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煤矿机械行业特征分析

一、煤矿机械行业区域性分析

二、煤矿机械行业周期性分析

三、煤矿机械行业季节性分析

第二节 煤矿机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煤矿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二、煤矿机械行业产值分析

三、煤矿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四、煤矿机械行业利润水平分析

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第三节 煤矿机械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际煤矿机械行业竞争分析

二、国际煤矿机械企业在华竞争分析

(1)美国JOY公司在华竞争分析

(2)比塞洛斯国际公司在华竞争分析

(3)德国艾科夫公司在华竞争分析

三、中国煤矿机械行业竞争分析

第五节 煤矿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一、煤矿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煤矿机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采煤机市场分析

一、采煤机产量分析

二、采煤机市场竞争分析

三、采煤机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四、采煤机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五、采煤机发展趋势分析

六、采煤机市场前景预测

第二节 掘进机市场分析

一、掘进机市场竞争分析

二、掘进机主要生产企业

三、掘进机发展趋势分析

四、掘进机市场前景预测

第三节 刮板输送机市场分析

一、刮板输送机基本概念

二、刮板输送机市场竞争分析

三、刮板输送机发展趋势分析

四、刮板输送机市场前景预测

第四节 液压支架市场分析

一、液压支架产值分析

二、液压支架产量分析

三、液压支架主要生产企业

四、液压支架市场竞争分析

五、液压支架技术分析

六、液压支架发展趋势分析

七、液压支架市场前景预测

第五节 带式输送机市场分析

一、带式输送机产量分析

二、带式输送机市场需求分析

三、带式输送机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四、带式输送机技术分析

五、带式输送机市场前景预测

第六节 其他产品市场分析

一、矿井提升机市场分析

二、竖井钻机市场分析

三、单体液压支柱市场分析

第八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山东省煤矿机械市场分析

一、山东省煤炭供需平衡分析

(1)山东省煤炭资源储量

(2)山东省煤炭供给分析

(3)山东省煤炭消费分析

二、山东省煤矿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1)山东省煤矿机械产业政策分析

(2)山东省主要煤矿机械企业分析

(3)山东省煤矿机械产业基地建设分析

三、山东省煤矿机械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山西省煤矿机械市场分析

第三节 河南省煤矿机械市场分析

第四节 河北省煤矿机械市场分析

第九章 2013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

第一节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717)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582)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526)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七节 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八节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章 2013-2018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煤矿机械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煤矿机械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准入壁垒

(2)资金壁垒

(3)技术壁垒

(4)品牌壁垒

二、煤矿机械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三、煤矿机械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中国煤矿机械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煤矿机械行业政策风险

二、煤矿机械行业技术风险

三、煤矿机械行业竞争风险

四、煤矿机械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五、煤矿机械行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六、煤矿机械行业其他风险

第三节 中国煤矿机械行业投资建议

一、煤矿机械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煤炭行业 资产证券化提速 第3篇

煤炭行业地位提升

2001年起我国煤炭行业终于摆脱了多年亏损的困境,近两年行业景气度更是在下游相关产业强劲需求、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带动下持续上升.2004年1-10月32户煤炭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同比增利超过100亿元,前10个月累计实现利润163.6亿元,增长1.8倍。预计煤炭未来市场价格可能短期会有所反复,但中长期仍将呈波动上升趋势,煤炭行业整体效益将得到持续改善,煤炭资源项目投资前景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壁垒逐渐消融,各方资本对煤炭行业的投资热情目前十分高涨,代表我国经济最高市场化程度之一的证券市场,煤炭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也正在加速推进。

由于行业效益的逐步好转,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不少业内优势企业已经达到国内主板上市(IPO)的要求。2004年相继有开滦股份、恒源煤电登陆我国A股市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生产技改、收购或新建煤矿项目,凭借证券市场这一良好的融资平台,煤炭企业有望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实现企业的跳跃式发展。据了解,目前山西省的大同、潞安两家煤炭尖兵的首发申请已经过会,成功上市后又将为现A股市场的煤炭板块增添新的生力军。

就2004年煤炭板块再融资情况来看,7月份兖州煤业完成2.04亿股H股的增发配售,8月份金牛能源7亿元可转债成功发行,兰花科创于今年9月底提出拟10配3的再融资议案。除此3家以外,目前煤炭板块还有上海能源、西山煤电、神火股份、煤气化、国阳新能5家企业均满足2005年度再融资条件的要求,部分公司正在加紧再融资筹备工作。

"非煤"公司积极介入

行业的高景气状况也吸引了一些原本不是从事煤炭经营的一些上市公司,如抚顺特钢、健特生物和*ST长风等均有介入煤炭产业经营的意向。出于对煤炭资产的盈利能力、未来稳定经营现金流的良好预期,许多公司拟以不同形式涉足煤炭经营领域。健特生物拟收购一家焦炭公司(港陆焦化)75%的股权,并且按收购协议该焦炭公司未来三年将实现2亿元以上的净利润,若收购成功将成为公司的一大新利润增长点。抚顺特钢和ST长风则是原大股东拟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预计新大股东入主后将使公司原主业经营转向近年盈利情况较好的煤炭产业,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想像空间。其中抚顺特钢拟受让方为实力雄厚的晋煤集团,并拟对抚顺特钢实施整体资产置换,而ST长风拟受让方为甘肃靖远煤业,靖远煤业是甘肃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之一,该股权转让尚处意向性接触阶段。

事实上,国内曾有部分上市公司早已悄然介入煤炭行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只是未能引起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如爱使股份(600652)在2002年12月出资4.15亿元收购泰山能源56%的股权,2003年实现煤炭收入88121万元,占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0.6%,实现煤炭主营利润3924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82%;宝光药业(000593)于2003年12月出资1901万元收购习水富邦煤矿有限公司90%的股权,并于2004年3月出资11900万元组建宝光能源投资公司,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做好了战略性资源储备。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第4篇

(一) 总体生产情况

由于2007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 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 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但是, 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 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07年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64.48亿元, 同比增长28.06%, 增速比上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增速达到下半年以来的新高水平。

在煤炭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 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7年,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3786人,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1.485。2007年,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预计为0.38, 与波兰、印度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基本相当。

(二) 产品销售情况

2007年以来, 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电力、化工、建材等下游行业用煤需求继续上升, 煤炭价格上扬, 煤炭行业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1~11月, 煤炭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65.83亿元, 同比增长31.66%, 增速比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近5个百分点。

(三) 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2007年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的一年, 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回升阶段,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2007年1~11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871.88亿元, 同比增长49.08%, 而上年同期的利润增速只有19.91%, 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明显提高。与此同时, 煤炭行业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2007年1~11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6.37亿元, 同比增长9.78%,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3.5个百分点。

(四) 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影响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截止2007年底,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 同比增长14.36%。其中, 火电55442万千瓦, 占总容量77.73%, 同比增长14.59%。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4.44%。其中, 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 占全部发电量82.86%, 同比增长13.82%。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全国供电煤耗为357克/千瓦时, 比2006年降低10克/千瓦时。全国共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5492.9亿元, 新增火电发电装机容量8158.35万千瓦。2007年, 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80亿元, 同比增长26.5%。建材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0亿元, 同比增长58%。水泥产量13.6亿吨, 同比增长10%;平板玻璃5.3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12%;陶瓷砖、卫生陶瓷分别增长20%。建材商品全年出口153亿美元, 同比增长18.6%。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95亿吨, 同比增长11%,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5.1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12%。吨水泥综合能耗115千克标准煤, 同比下降4%;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7千克标准煤, 同比下降9.7%。预计2008年水泥产量14.7亿吨, 增长8%;平板玻璃产量6亿重量箱, 增长15%。

二是成本上升趋缓。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7092亿元, 同比增长23%, 利润总额677亿元, 同比增长22.7%, 行业利润总额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煤炭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在多数时期保持一致, 2006年以来, 煤炭行业的收入增速明显超过利润增速, 表现出了较好的成本消化能力和转移能力。进入2007年, 供需形势变化使国内外煤炭价格步入牛市, 成本向下游渐进转移的顺出机制比较顺畅。2008年, 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 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尽管煤炭政策性成本两金一费在2008年一季度集中体现出来, 但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冲击将不会十分明显。

三是国际煤炭价格和原油价格上涨提供增长动力。2008年1月份, 澳大利亚动力煤现货价格达到了92.5美元/吨。同时由于中国受雨雪天气的影响, 对整个煤炭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预计将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煤炭价格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使得煤炭继续具有向上的动力。2007年以来, 原油与煤炭比价关系不断加大, 2007年初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与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按相同热当量计算, 比价为3.28:1, 到11月中旬, 该比值上涨到4.93:1。与国际能源比价相比, 布伦特原油价格与国内市场交易煤价格比值在2007年初时约为4.93:1, 到11月中旬, 扩大至7.51:1。这表明, 国际上等热值的原油与煤炭之间的价格差距正在扩大, 而国内这一差距增加幅度更大。原油价格的不断攀高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煤价上涨的一股支撑力量。

四是海上煤炭运力的供求已经趋向平衡。2007年12月中旬之后, 国内各条航线的海上煤炭运价逐渐在高位趋于稳定, 其中秦皇岛至上海方向2~3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10元/吨左右;秦皇岛至宁波方向2~3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15元/吨左右;秦皇岛至广州方向3~4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65元/吨左右。这种状况显示, 国内市场海上煤炭运力的供求已经趋向平衡。

(五) 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

煤炭行业具备采掘类行业的属性, 价格上涨, 是2007年煤炭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 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2007年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的一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投资增速加快, 其下游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产能快速增长, 煤炭需求转旺, 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回升阶段, 2007年以来, 我国煤价基本保持高位运行, 并稳步上涨。各煤种平均上涨5%以上。

2008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增幅有望回落。但下游行业在未来两年景气度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将继续保持对煤炭的高需求, 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使其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同时国际煤炭和石油价格的上涨预期使煤价在2008年高位运行的态势不会改变。2007~2010年煤炭行业仍将保持总体平衡, 预计2008年煤炭行业仍将保持总体平衡, 供给增量为2.34亿吨左右, 电力、钢铁、建材、化工4个主要耗煤行业需求合计增量为2.25亿吨左右。同时, 在运费上涨、产业集中度提高、煤价市场化、国家提高煤炭资源税等成本因素的背景下, 煤炭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二、煤炭行业热点问题

(一) 全国电煤缺口2000万吨

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 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 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 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 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截至1月30日, 全国存煤低于三天特别警戒线的电厂有86座, 涉及发电容量达到8030万千瓦, 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1.3%。其中, 安徽、湖南、江西、四川、京津塘的电煤供应形势已非常突出。而由于“无米下锅”, 目前全国范围内被迫关停的机组总数已上升至4212万千瓦。在国内5大发电集团中, 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电投公司均因电煤短缺, 出现100多万至400万千瓦不等的关停情况。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 造成电煤全面告急的情况固然有极端天气、铁路与公路运输瓶颈形成的限制, 但“煤源供应总体吃紧”已成为最大的原因。造成煤炭供给乏力, 除了部分大型煤炭企业减少产量以及恶劣天气给电煤的公路运输带来一定影响外, 一些产煤地区的中小煤矿大量关闭也成为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 由于目前我国电力装机规模和用电量和去年相比均呈现大幅增长, 因此, 即使煤炭产量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长均无法改变当前发电企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二) 2008国际焦煤价格将大幅上涨

分析家预测, 由于需求旺盛及供应吃紧, 焦煤供应商寻求2008年度焦煤价格涨一倍多。一供应商期待对亚洲的合同价格为2 1 0美元/吨 (FOB) , 比2 0 0 7年度的96~98美元/吨 (FOB) 上涨逾116%。从现货价格来看, 去年12月份澳大利亚煤公司对印度的现货出口价约200美元/吨, 比11月份涨11%。焦煤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新投产的采矿能力不足, 另外澳大利亚港口运输等其它因素也使供应受到限制。据说有46艘船在澳大利亚港口等候装船, 而且最近的暴风雨又使昆士兰受灾, 一些煤矿被迫暂时关闭。在独联体地区, 因煤矿发生爆炸,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焦煤供应下降, 俄罗斯政府已限制用量以及出口。在亚太地区,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 中国将关闭几家小煤矿, 贸易商称, 当地钢厂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确定的焦煤合同价约190~200美元/吨 (FOB) 。煤价的大幅上涨也将导致2008年焦炭价格上涨, 最新的焦炭现货价格约450美元/吨 (FOB) , 上涨逾120%。反过来, 焦炭价格大幅上涨可能进一步推高2季度钢价涨50~60美元/吨, 即使拥有自己资源的钢厂亦将跟随依赖外购资源的钢厂提价。

(三) 中国将建设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指出, 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 (华亭) 、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 (东北) 、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煤炭产业政策》是指导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 对推进煤炭工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产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生产力水平、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煤炭产业政策》包括10章, 共50条, 分别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 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 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煤炭产业政策》强调,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 按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矿区总体规划, 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煤炭产业政策》指出, 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 加强中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快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和适度开发。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 (华亭) 、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 (东北) 、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

此外, 大力推进煤炭、煤层气等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 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按照资源禀赋、运输、水资源等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区域煤炭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 在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鼓励建设坑口电站, 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 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 鼓励在中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 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 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国家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四) 高硫煤制甲醇破解资源和生态困局

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 由于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国家出台了限制开采高硫煤政策, 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高硫煤也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成为高油价下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正在开展的利用高硫煤制造甲醇的产业化探索, 为我国高硫煤的开发利用展现了广阔前景。

一是煤制甲醇是石油替代的现实选择。甲醇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轻纺、国防等领域的基础化工产品。由于甲醇燃料的清洁性和经济性, “煤制甲醇”是目前解决我国车用燃料替代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对甲醇的需求连年保持在20%。2007年, 我国甲醇消费量为900多万吨, 其中进口量在136万吨左右。由于世界甲醇需求量不断递增, 甲醇生产的竞争已向原料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近年来, 发达国家加快了将世界甲醇的生产中心向南美、沙特、伊朗和中国转移的步伐。近年来, 我国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并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 国家车用甲醇汽油标准即将出台, 甲醇是替代石油的重要清洁燃料。从汽车工业发展来看,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1.5亿辆。有专家认为, 我国应发展高硫煤制造甲醇、二甲醚、甲醇重整富氢气 (简称醇醚氢) 等清洁汽车燃料, 走中国资源特色的汽车发展道路。

二是高硫煤制甲醇具备资源条件和技术保障。以煤为原料建设大型甲醇生产装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但是, 用其他常用煤种制甲醇势必在一次能源结构上出现减量态势, 这在能源安全上有拆东墙补西墙之虞。而用高硫煤制甲醇, 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目前, 我国高硫煤资源探明储量达620亿吨, 约占煤炭总储量的1/4。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煤炭, 高硫煤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我国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较少的南方地区, 在北方煤矿中下部煤层中也有分布, 仅山东兖矿高硫煤储量约10亿吨。山东兖矿集团在国内首家成功开发出以高硫煤为基础原料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低压羰基醋酸合成、煤炭间接液化、低热值硫化床燃烧发电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成为国际上惟一同时拥有粉煤气化和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企业, 为高硫煤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实施煤制甲醇必须要有产业化规模。2007年12月28日, 年产5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在山东兖矿国宏化工公司投产。这是全球首套以高硫煤为原料的5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 这一装置投产后年可消化高硫煤1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硫烟尘四万多吨。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兖矿集团着眼于解决资源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企业改变资源枯竭后走向衰败的命运,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路径。在实施高硫煤综合利用的规模化方面, 兖矿集团取得重大进展。在年产24万吨甲醇和80MW燃气发电的煤基多联产系统示范装置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以国宏化工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为新起点, 加快步伐抢占60万吨、100万吨和120万吨“煤制甲醇”单套产能高地。随着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的投产, 兖矿甲醇产能规模已达110万吨, 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 占华东市场的40%。

煤炭行业ksf分析 第5篇

行业特征分析

一、行业规模:2009年中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同比增长12.7%,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煤炭企业9213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1%。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2005-2009年间中国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0.8%。

二、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性煤炭行业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运用波特的行业竞争理论对我国煤炭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说明煤炭行业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性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三、煤炭行业一体化:我国煤炭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四条条产业链“煤—电—材”“煤—焦—化” “煤—气—化 ”“煤—路—港”。

四、煤炭行业资源性: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五、生命周期 处于行业发展的成长期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一、识别KSF 满足顾客需求-举个例子:每家每户都需要煤炭来取暖,这就是顾客的需求,能源的需求。传统经济模式下,生产者以获得稀缺的或垄断的优势资源来直接获得经济利益。2.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煤炭是垄断竞争性行业。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建立规范的煤炭市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还须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煤炭企业经营者要转变经营和管理观念,将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作为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创造经济优势,以适应市场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二、煤炭的KSF 与资源有关,一煤炭资源的1稀缺性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储量有限,而其价值又是不言而喻的,2不可替代 煤炭在国内是不可替代的一次性能源,工业的血液3 有限性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虽然储量丰富但是稀缺性资源比如焦煤资源稀缺性远胜稀土。二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较高。三 政府干预

不同行业KSF

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市场形势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 现状 市场形势分析

一、我国煤炭行业之现状

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能源中不可替代的能源之一,虽然煤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它的基础性地位仍然不可替代。虽然我国的煤炭行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已经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经济的发展。

1、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能源结构都不会太大的变化。想让国民经济的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煤炭产量的增速就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煤炭行业在我国一直都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的产量翻了一倍,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就是煤炭资源在不断快速的发展。煤炭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煤炭行业也面临着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先进行生产,导致了很多矿区的社会发展都很落后,矿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煤炭行业一直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控制,煤炭产品很单一,高科技的产品很少,煤炭价格失调。矿区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很多矿井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所以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煤炭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煤炭企业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煤炭行业分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能源方面的供应比较紧张,所以政府就随之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政策。煤炭资源的发展模式就变成了小型、中型和大型煤炭企业并存的局面。在煤炭发展过程当中地方自主权在扩大,所以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小型煤炭企业就变得越来越多。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专用性相当强,涉及到大量人员分流安置的问题,而且,如果煤炭企业想转变为其它相关的企业也很不容易。煤炭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员工的思想观念落后,煤炭企业受到制度以及体制的限制,大部分的职工有严重的落后思想,重投入以及轻产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煤炭行业的管理方式粗放,仍然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在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煤炭资源严重浪费,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煤炭企业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与运行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为的控制煤炭资源,很多大的矿山都不能被开采。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煤炭企业大量消耗资源,超量生产,但是这是以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的,让煤炭资源出现了不合理损失的严重情况。近年来煤炭企业对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瓦斯爆炸以及特大恶性事故等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在煤矿开采当中的事故造成的损伤是巨大的。尽管近些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的趋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二、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的形势分析

要谈到我国煤炭市场的形势预测,就要从长期形势和短期形势两种情况分析。我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内仍热会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注定了我国的煤炭市场将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说我国的煤炭市场从长期形势看是向好的。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由于我国在煤炭行业的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了煤炭产业的发展缓慢,煤炭经济只能依赖第二产业的低水平加工工业大发展。所以,煤炭行业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下降,对煤炭市场来说,这无疑是好的消息。2011年的第四季度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一直趋于平衡,除恶劣天气外。

我国由于受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下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同时,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能源的政策下,我国将会实施能源消耗总量限制,这必将给我国煤炭需求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煤炭供应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国东部地区煤炭增产潜力逐渐喪失,陕西省的煤炭增产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内蒙古、陕西煤矿的兼并重组,很可能会影响煤炭产量。因此,我国煤炭产生阶段性供应紧张的可能性很大。我国的各大电厂和供热企业在冬季会储煤,也由于煤价较高,储煤量可能不足。尽管一些地区出现电煤紧张,但电厂大量补库存的可能并不大。今年初以来,由于气候原因,水电发电能力进一步下降,到年底前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善。为提高电力供应能力,政府集中核准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火电项目,这会增加煤炭需求。总的来看,今年年底到明年,除非国家调整发电价格,否则电力企业电煤需求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态势。因此,电煤需求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铁路运力是对我国煤炭价格影响最大的。我国的煤炭生产能力明显西移,“三西”煤炭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1.4%,但我国煤炭运输布局尚未做到西移。目前,大秦线、朔黄线的铁路运力已接近饱和,京藏高速公路的大堵车也已说明“西煤东运”的能力不足。由于京广、京九、焦枝线根本无法承担起“北煤南运”的任务,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华中地区年年存在电荒,能源极度紧张。尽管近两年铁道部在西部开工了一些煤运线路,但很多项目已经因为缺乏资金而停工,大大延缓了铁路建设的速度。由于今明两年煤炭铁路运力不会有较大提高,铁路运力制约将依然存在,煤炭供给能力难以提高,这也就决定了煤炭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市场供给依然偏紧。

从去年底到今年,预计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也会给煤炭市场带来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从煤炭供应能力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华中、华东等局部地区可能由于运力短缺而煤炭偏紧。今年我国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主要增量将来自“三西”地区。随着煤矿兼并重组逐步完成,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我国煤炭产量总体上可以满足市场供给。综合上述分析预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性、阶段性偏紧和结构性过剩将会继续存在。

今年国际煤价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回升,当然也有可能继续维持窄幅震荡。如果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欧元区实体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并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话,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必然会出现下滑,届时,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也将会出现回调。但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将更加有能力协同救市,所以这种假设成为事实的概率相对较小。相反,国际煤价上涨的概率反而较大。为了给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当前主要经济体仍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经济体甚至再度启动了量化宽松,这给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埋下了隐患。此外,从目前来看,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远未结束,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之后,叙利亚和伊朗局势又在不断升温,伊朗作为全球重要产油国,未来如果因其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油供应受到影响的话,在投机资金炒作下,国际油价必然会大幅攀升。如果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煤价必然受到影响,国际煤价上涨会通过影响进出口传导至国内,带动国内煤价上涨。

因此,综合来看,单从国内市场来看,今年煤价上涨动力不足,国内煤价走势或将更多的取决于国际煤价走势。

参考文献:

[1]吴见,曹代勇,张继坤,魏迎春,李晶,杨柳.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3)

[2]侯世宁,程建远,朱英丽.深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02)

[3]张增奎,相莹.关于在北方地区推广型煤及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4]卢清峰.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5)

[5]王卓理,耿鹏旭,刘嘉俊.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山西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困境分析 第7篇

1 煤炭行业低迷对工伤保险运行的影响

山西省从2004年6月开始, 对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工伤保险实行单独统筹管理。统筹单位包括同煤集团、阳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晋煤集团等十八家企业, 参保人员有62.85万人。10年来,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运行平稳, 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实现了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建立了应对煤炭突发事故的快捷高效应急机制, 并连续九年提高了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但是从2013年开始, 受山西煤炭经济低迷的影响, 工伤保险工作遇到了较大困难。

1.1 企业缴费能力不足, 基金收入减少

山西国有煤炭行业从今年起, 工伤保险基金减收较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企业销售收入减少, 货款回收困难等原因, 企业资金出现困难, 缴费能力明显不足。尽管国有企业很重视参加社会保险, 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缴纳社会保险费, 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因资金难以到位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2014年上半年, 煤炭企业应缴保费5.94亿元, 实际征收4.03亿元, 欠缴1.91亿元, 征缴率仅为68%。二是煤炭行业从今年2月份起采取了降薪措施, 一般人员工资下降20%, 管理人员下降30%, 年薪人员下降50%。煤炭行业职工工资水平普遍下调, 造成缴费基数降低, 工伤保险基金也相应减收。

1.2 基金支付能力不足, 部分单位推迟发放工伤待遇

2014年1-6月份, 煤炭社保机构应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6.34亿元, 实际支付5.58亿元, 应付未付7600万元, 支付率88%。在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 只能根据基金收入情况, 优先伤残待遇支付。但仍有部分集团公司出现推迟发放伤残津贴的情况。

1.3 省级调剂困难, 难以应对

今年上半年, 基金收支出现严重失衡, 缺口达到2.3亿元, 工伤保险基金运行困难。对此, 煤炭社保中心动用了历年结余进行缓解。截至2013年,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42亿元, 2014年上半年已动用2亿多元的历史结余基金。但只是解决了一时之需, 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今年预计支出14亿元, 如果征收情况依然不乐观, 到2015年工伤保险历史结余基金将用光,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的支撑力会变得更加脆弱。在煤炭行业工伤保险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情况下, 省级工伤保险调剂金也无法发挥作用。山西省工伤保险从2009年开始建立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 2009年、2010年共征收了1900多万元。2010年以后由于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财政要下拨资金, 因此没有让各地市上缴调剂金。即使按规定将调剂金全部征缴到位, 也只有3亿元, 无法满足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的资金需求。

2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机构自身难以应对困境

面对当前基金遇到的困境, 一般来讲可从两方面应对, 一是“开源”, 即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征收到位。二是“节流”, 即确保基金支出合理。目前看,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既要“节流”, 更要“开源”。“节流”是必要的, 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预定的, 不可能减少支付项目或降低待遇水平。只能通过加强监管, 减少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防止基金流失。最重要的是“开源”,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基金大幅减收, 导致基金收支失衡。如果基金收入到位, 基金收支平衡将不是问题。传统意义上扩大基金来源的途径, 都难以有效解决工伤保险基金大幅减收问题。

一是企业缴费能力制约征缴率的提高。山西煤炭社保机构目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提高工伤保险的征缴率。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经济状况普遍不好, 许多企业出现亏损, 造成企业普遍缴费能力较弱。调查中, 煤炭企业对行业未来的发展预期并不乐观。有人判断煤炭行业是10年一个周期, 2002-2012年是煤炭的黄金期, 目前正处于煤炭的低迷期, 而且周期不会太短。因此, 在短期内通过企业经济好转提高缴费能力, 进而提高征缴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二是煤炭行业提高工伤保险费率虽有一定空间, 但可能会加重企业负担。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现行的费率是2.2%, 低于国家规定的煤炭行业费率, 从理论上说有一定的上调空间。但是, 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影响的不是个别企业, 而是整个煤炭企业。如果此时提高费率, 将会增加所有煤炭企业的经济负担, 可能会造成缴费率的进一步下降。

三是进一步扩大参保人群的空间有限。山西煤炭是行业自我统筹管理, 参保对象单一, 覆盖范围只是国有煤矿企业。经过10年的参保扩面工作, 基本上实现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职工应保尽保, 可扩面的空间非常有限。

四是省级工伤保险调剂金无法起到根本性作用。在煤炭行业自身无潜力可挖的情况下, 通过省级调剂金注入方式, 增加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规模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 从山西情况看, 现有的工伤保险调剂金规模对煤炭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 无法解决甚至缓解今后一段时期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困难的问题。

五是通过提高统筹层次, 恐难解决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山西是资源型省份, “一煤独大”, 可以说煤炭经济好, 山西经济就好。现在煤炭经济下滑, 山西经济较好的地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因此, 此时实行省级统筹, 且不说时机是否合适。仅从地市间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看, 山西除了太原少数几个经济较好的地市基金结余较多外, 其他大部分地市基金收支基本持平甚至已出现当期收不抵支。这种情况下, 省级统筹不但难以解决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 恐怕还会影响到全省的工伤保险基金平衡。

3 建议

3.1 继续关注和追踪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的运行情况

煤炭行业的低迷, 不仅仅影响到山西, 内蒙、陕西等煤炭大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国家和各省市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但是这种局面恐怕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 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对工伤保险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期。因此, 建议要密切跟踪煤炭大省的工伤保险运行情况, 包括参保人数, 基金收支、待遇发放等情况, 并根据事态的变化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帮助煤炭大省早日走出困境。

3.2 挖掘工伤保险自身潜力, 保基金征收, 保待遇发放

积极主动和参保企业进行沟通, 采取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 提高工伤保险的缴费率。进一步挖掘扩面潜力, 对于企业非稳定用工人员可采取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 用工稳定后再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方式, 扩大参保人群。要保证伤残职工伤残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其生活稳定。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控制不合理支出, 防止基金流失。

3.3 实行“体外输血”, 助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渡过难关

目前山西煤炭行业工伤保险面临的困境, 主要是受煤炭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因此靠工伤保险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 需要社会及更广泛的力量支持和帮助。面对山西煤炭工伤保险基金的困难, “体外输血”是可行而有效的办法。一是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注入。该基金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为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 目的是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弥补煤炭开采给山西造成的历史欠账, 综合解决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解决工伤职工待遇支付困难应属于该基金的范畴, 可弥补工伤保险基金的不足。二是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储备金不足支付的, 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按照法律规定, 地方财政承担着工伤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 所以在必要时可通过财政资金解决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不足的困难。

3.4 积极探索提高统筹层次, 增加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 各省市基本上实现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 一定程度提高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但从山西的情况看, 规模小的市级统筹基金仍难以抵抗大规模的工伤风险。因此, 提高统筹层次是必要的, 应积极鼓励各省市探索省级统筹模式。尤其是市级职业劳动人口较少的省份, 各地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 更要积极实行省级统筹, 以更大的基金支撑能力, 抵抗大规模的工伤风险。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报告[R].

[2]山焦社保局工伤保险工作汇报材料[R].

[3]太原市工伤保险工作情况汇报[R].

[4]李新民.煤炭行业或将深度洗牌[EB/OL].http://www.ccoalnews.com/101773/101786/249597.html, 2014-7-28.

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8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 我国经济总体走向下滑, 尤其是15年以来, 房地产、煤炭、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随之而来的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失业率增加, 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受到影响。本人想对煤炭行业目前的状况进行浅析, 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以及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稍加预测, 仅供参考。

一、当前我们煤炭行业状况

煤炭一方面是一种经济战略资源, 另一方面煤炭也是污染环境的资源, 再有开采煤炭由于是与自然环境作斗争, 所以安全风险隐患极大, 为了确保人员生命的安全, 国家要求安全风险措施及设备投入成本很高, 这样导致吨煤成本加大。综合因素导致煤炭目前状况是高开采、低利用、排放高、污染重, 因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一些政策进行整治煤炭行业。又加上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及进口煤炭的挤压, 造成煤炭行业目前的状态不容乐观, 具体如下:

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首先由于煤炭行业属于地下作业, 所以安全隐患多, 国家对煤炭行业加强了安全整顿, 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都加大了力度, 如建立了井下避难硐室、投入全自动井下监测仪等, 这样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由于煤炭污染严重, 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 尤其是华北地带, 产煤大区, 这地区的雾霾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国家下大力量砍掉小产能, 限制大产能企业, 这样使煤炭行业的产量受限, 进而影响其企业的经营。再有新能源的出现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 也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

2. 受到世界煤炭市场的制约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们就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 那么在世界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 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 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质量高、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市场, 实践证明国外的煤炭等非常适合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我国也有少量的煤炭出口, 但是净差额为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这对于国内煤炭行业来讲, 已经是雪上加霜了。

3. 供大于求, 产能过剩

环境的污染, 导致国家政府的打压;新的替代品——新能源的诞生以及进口市场的挤压, 导致煤炭的需求量迅速减少;尤其全球式的经济低迷导致煤炭行业的下游钢、铁、电用煤量减少。这样依据经济原理则出现了供大于求, 产能过剩的现状。这种现象诱发了人员的下岗、劳动力的富裕、失业率的上升, 影响了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宁, 更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二、对于目前煤炭前景的展望

煤炭行业的现状摆在我们面前, 让煤炭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得不放下“以产补价”的做法, 寻找着煤炭行业走出逆境的道路。那么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控制产能, 提高质量, 优化产品结构, 力争早日研发出新产品, 打造产品的绿色发展渠道。

1. 提倡集中生产、砍伐关掉一些落后的产能

国家从2013年开始, 放松了煤炭经营许可证的门槛, 其理念是让许多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煤炭行业的公平竞争, 这样让一些设备老化、矿井深远、产能低下的老矿井从公平竞争中退出煤炭历史的舞台。另外国家提倡煤炭行业的整合与转产。在整合过程中, 国家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关掉“高投入、低产出的矿井”, 其人员通过整合作为现代化矿井的新生力量。转产的理念是让一部分人转入非煤炭行业, 但是也依托于正在生产的煤炭行业。并且在留下的现代化矿井中, 要统一摆布, 集中生产, 限产限量, 严谨随意开采、以产补价的错误理念。

2. 优化产业结构, 推行绿色产品

我们知道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国家不能停止对煤炭的开采, 关键是如何开采煤炭, 怎样利用煤炭资源, 使之成为“绿色产品”。深化产品的结构成为煤炭产品的今后走向。目前已有人提出对煤炭进行二次再开发与利用, 如生产出我国十分紧缺的煤油与煤气, 这样大大缓解了我国在上述能源中的不足, 同时还使煤炭产品成功转型。另外企业通过高科技手段与核心技术人员, 对产品的深加工进行研发, 推出绿色产品, 研发出洁净煤技术, 并用其联合发电, 使煤炭的污染大大减少, 这样可以增加煤炭行业的产业链条。更提升了煤炭的价值空间。总之, 煤炭作为一种产品进入市场, 它的存在一定要符合价值规律, 那就是提高质量, 增加附加值, 符合客户的需求。

3. 做好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我们知道在开采煤炭的时候会附带一些副产品。如瓦斯、煤矸石、井下用水。我们是否也可以像深加工煤炭那样, 对上述副产品也进行开发与利用。使之变成对人们有利有用的新型产品。如将井下瓦斯综合排放抽到井上, 在通过技术处理, 使之应用在民用、工用变废为宝。另外洗选出来的煤矸石, 用来制作建筑材料或者烧结砖, 这样即减少了浪费, 又新生成新产品。再有井下用水, 尤其是深井矿水, 其水质近似于矿质水, 抽到地面之后, 经过加工处理, 可以做为工业用水或者多次加工后成为民用用水。

三、总结

总之, 煤炭作为国家发展的能源之一, 困难是暂时的, 国家是永远支持这个产业的。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与决心, 勇渡难关。随着产业链的延伸, 煤制油、煤制气的不断开发, 煤炭的开采前景将更加辉煌。让我们一同努力, 研发新产品, 随着绿色煤产品的不断涌出, 煤炭行业一定会走出“寒冬”, 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佳俊, 张向阳.浅析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J].陕西煤炭, 2010, 29 (4) :132-133.

煤炭企业安全投资决策与效益分析 第9篇

近年来, 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矿难频发, 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社会安定。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固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虽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 每年均有一定的安全投资, 但是投资策略不当。这就迫切需要应用价值高的投资模型来改进现状。

安全投资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工伤亡、消除事故隐患、治理作业区的全部投资费用, 即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企业进行安全投资, 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本文引入了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模糊非线性规划, 分析了煤矿安全投资及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 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和计量方法, 在最佳投资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安全投资决策、分配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实例验证等充分保证了模型的科学性, 同时采用非线性规划的模糊处理使结果更具实用性。

安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保障必要安全、减少损失, 以便集中投资, 获取最大的安全效益。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有人认为, 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减少了收入和利润,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 安全投入所产生的绝不是一种负效益, 适当的安全投入减少了企业事故造成的损失,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这在安全投资方面业界已有许多研究, 比如采用FTA法, 用其分析安全所具有的功能与所耗成本的关系, 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安全投资效益模型, 再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方法对某石化企业的安全投资状况进行评价。但大部分的研究偏理论化, 理论模型不能很好的拟合出实际情况, 本文运用模糊非线性规划, 更加接近实际且把界限模糊化, 所求得的解与其他模型相比更优。

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本的形式为:Y=A (t) LαKβμ。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 (X1, X2, …, Xn) 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在经济学分析中, 通常只使用劳动 (L) 和资本 (K) 这两种生产要素, 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 (L, K)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本文希望通过优化投资模型来确定最优的投资总额, 并且指导企业进行制定最优投资方案, 并评价相应投资效果。

二、安全投资指标分类

对与煤炭企业来说, 安全投资项目种类繁多, 在本文中我们参考相关文献, 将煤炭企业安全投资项目分为五类, 即安全技术投入、卫生措施投入、安全教育投入、劳动保护品投入以及日常安全管理投入: (1) 工业卫生投入指煤矿污染治理费用、改善矿工劳动条件费用等。 (2) 安全教育投入指购买劳动保护书刊、宣传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费用等。 (3) 辅助措施投入指安全管理部门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 日常办公费用等。 (4) 安全技术投入指保采矿设备的安全防护费用, 矿井安全通道标志费用等。 (5) 劳保用品投入指保护矿工的防护品费用, 普通职工安全保障品等。

三、建立模型

1. 安全投资策略模型。

假设投资总量为C, 在确定企业投资总额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各投资额的比例, 即安全技术、卫生措施、安全教育、劳保用品、安全管理费用各需投入多少。

把Cobb-Douglas生产函数引入安全经济领域, 形式如下:

其中:Y表示该煤炭企业的安全损失, Xi (i=1, 2, 3, 4, 5) 表示该煤炭企业的各项安全投入, C为安全投资总额。

分配安全投资可使得事故经济损失达到最小值, 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常数来解决, 即:

Y取最值的条件为其对X1, …, X5的一阶偏导数为0, 最优解为:

2. 安全投资最优化模型。

(1) 模糊非线性规划。模糊非线性规划相对于普通线性规划来说约束条件带有弹性, 即资源限量bi可能取 (bi-d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 这里的di>0, 它是决策人根据实际问题选择的伸缩指标。这样的规划称为模糊规划。

一般形式如下:

这里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b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取 (bi-d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

同样, 用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d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不大于 (b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而用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d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不小于 (bi-di, bi) 内的某一个值。

(2) 最优化模型。一般情况下企业增加投资则损失减少, 企业减少投资则损失增加,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投资额与事故损失之和最小时企业投资策略达到最优。

在上面投资策略模型的基础上, 构建最优化的模型, 利用模糊非线性规划建立方程如下:

其中C=∑Xi, minY和maxY由煤炭企业历史数据得到, k取不同的值此方程可以求出相应的投资总量和各投资分量, 并且存在定值k使minL=C=∑Xi+Y在所有k值范围内最小。

3. 安全投资效果评价模型。

安全投资不是直接投入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 而是投入安全保障过程, 间接起到经济节约的作用。安全的经济效益包括“减损”和“增值”两方面。本文所述经济效益为最优化模型为企业带来的额外效益, 即:

安全经济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

安全投入=最优化投入-实际投入

安全产出=减损产出+增值产出

安全减损产出为在相同投资总额的情况下, 最优化模型所产生的事故损失与煤炭实际投入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差值, 安全减损产出计算了最优化模型相对于企业实际投资产生了减损效益。

安全减损产出=实际投入损失-最优化投入损失

安全增值产出是安全投资对生产产值的贡献, 由于安全投资除了减少损失之外本身并不产生收益, 所以在相近的损失额度条件下, 投资越少煤炭企业能用来进行生产投资的资金就越充足。

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公式为:

安全增值产出=实际安全生产贡献率×总产值-最优安全生产贡献率×总产值

安全生产贡献率=安全投资总额/生产总值

本文采用投资比重来计算安全的贡献率。安全投资占生产投资的比重作为安全增值的贡献率系数取值的依据。用煤炭企业实际安全投资所产生的增值与最优投资模型所产生的增值产出差值来计算投资模型所提高的生产产出。用这种处理方法, 使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好。

由上述本定义计算最优化模型为煤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若企业经济效益大于零, 说明最优化模型为企业带来收益, 相反, 则为企业带来损失。

四、实例分析

某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及事故总损失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Cobb-Douglas生产函数: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

用Eviews软件对表中十年数据进行回归得:

代入最优化模型:

根据不同的k值可求出相应的最优值。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 将结果绘制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对该企业来说, 如果按照安全投资最优分配投入13.75万元时, 可将控制损失在17万元以内, 并实现安全负担最小化, 即30.606 7万元, 各分项最优分配比为 (0.104, 0.559, 0.198, 0.051, 0.087) 。从图2可以看出安全负担最小时对应一个事故损失, 即转折点, 这也是最佳投资点。若该企业能够把损失控制在17万元左右, 则企业安全负担可达到最小。

根据表2数据计算企业经济效益。

其中每年的减损产出差额=相应k值所对应最优化模型所求出的事故损失-实际事故损失。k值取当年事故损失取整数所得的值。

以第一年为例 (单位:万元) :

减损产出=13.8-13.47=0.33

增值产出= (0.98+2.5+27.3+13.75+20.08) ÷4 516×12 369.59-18.05÷4 516×12 369.59=127.54

安全产出差额=0.33+127.54=127.87

安全投入差额=18.05-64.61=-46.56

经济效益=127.87- (-46.56) =174.43

以企业事故损失为基准, 根据本文提到的模型计算最优化模型相对于该企业实际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如表3所示:

单位:万元

从中可以看出本文所建模型得出的最优策略产生的经济效益均为正, 均优于企业实际投资, 该企业投资无效率。最优化模型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五、结论

1. 在一定损失的范围内企业要进行相应额度的投资, 投资额度与分配根据损失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存在最小负担总额;而对于不同的损失, 相应的最小负担总额也会发生变化, 不过对于不同的损失也同样存在最小负担。

2.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考虑安全投资总额, 也要考虑制定最优的安全投资分配策略, 以达到最好效果。如果企业安全投资分配不够优化, 没有达到最优分配, 产生了无谓损失, 就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最优化模型能很好地指导企业进行安全投资。

3. 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改造, 重视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 运用先进技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提高安全投资效果, 使各项投资达到更好的安全保障作用, 提高企业安全投资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梅强.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10

[2].郑爱华, 郑晓华, 冯晓芸.煤矿安全投资结构优化研究.财会通讯, 2008;7

[3].罗云.安全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谢季坚.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5].汪赛等.基于安全效益分析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决策模型.统计与决策, 2009;5

[6].陈全君, 何学秋.论安全投资及其在组织安全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师, 2005;3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第10篇

一、煤炭企业的环境经济特征

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有着广泛的环境影响。首先,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影响:煤炭连续不断地被开采,使得采空区不断的扩大,造成地表的塌陷。其次,矸石山对环境的影响: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矸石,含有大量的炭和硫等有毒物质,长期堆积往往会引起自燃,排放大量的烟尘、SO2、CO、H2S等有害气体,并且矸石山淋溶水含较强的酸性以及大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渗入地下,会严重污染了周围土壤和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第三,矿区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排放量最大的一种废水,矿井水排出后,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第四,矿井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煤炭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煤层气(瓦斯),使用炸药和柴油机设备产生CO和NOx等有毒气体以及煤炭自燃产生的CO、CO2等会对地表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我国每年排入大气中的CH4达100亿m3,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3。CH4及CO、CO2、NOx、H2S等废气污染导致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还会形成酸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另外,排出的废气还是煤矿井下开采的灾害因素,由它引起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数占矿井事故的1/3左右。第五,矿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矿井生产中普遍使用矿井主通风机、地面空气压缩机、主副井提升设备、风动或电动凿岩机等,这些设备都是矿山的主要噪声源。其噪声级达90dB(A)以上,有的高达120dB(A),远远超过国家工业卫生标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噪声污染已成为矿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长期的噪声能使人的听力机构受损、能引起失眠、疲劳、头晕、记忆力衰退等不良症状,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同时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二、外部性与小煤矿的生产决策

(图1)中DD为需求曲线,S为产业的供给曲线,EMC是与煤炭行业产出相关的边际外部成本曲线,它是把每个人在每种产出水平下受害的边际成本相加得到的。ESC为边际社会成本曲线,代表所有煤炭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即:MSC=MEC+MC。当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存在的负外部性能够得到社会的补偿时,有效的煤炭产量与价格应该在需求曲线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的相交点,即此时的产量为Q*,价格为P*。然而,由于小煤矿生产过程的环境监管难度较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矿主不会主动考虑外部成本,他们生产经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至少小煤矿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要远远低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大型煤炭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这就意味着,小煤矿的生产经营决策不是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的大煤矿的决策方式进行,而是按私人边际生产成本进行决策。如果国家将煤炭产量总额控制在Q,那么小煤矿由于缺乏污染治理成本因而按照其私人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之间的相交点③来确定煤炭价格,此价格低于污染补偿后的价格,即P2

此时的社会福利状况为:

消费者剩余:Δc=(a+b+e+f);

生产者剩余:Δp=(c+d+g+m+n);

社会所承担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成本:Δw=n+d+e+f+g+h

社会总剩余(Δs)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再减去外部性成本,即:

与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得到补偿时相比,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的变化量分别是:

消费者剩余变化量为:

消费者剩余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支付较低的煤炭价格而节省的消费支出部分,即价格下降购买环境管制时的消费量所减少的消费支出,如图1中的(6+e)。这部分福利实际上是环境管制政策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的分配效应,即将生产者的福利部分地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并不增加效率收益净值,分配效益使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而生产者的福利状况变坏。其二,产量扩大带来的消费收益部分,即(f)。这部分福利从反面说明了环境管制的配置效应,即环境管制政策虽然可以纠正煤炭市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管制政策也是有成本的,或者称之为管制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环境管制导致煤炭产量下降或煤炭消费机会的成本。

生产者剩余变化量为:

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也主要因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没有支付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成本而节省的费用,即(d+g+n),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特征;其二是由于价格下降而让利给消费者的福利部分,即价格变化对环境管制的煤炭产量的影响,图1中的6,这部分同上面的环境管制分配效应。

社会总剩余变化量为:

社会总剩余为负说明,如果小煤矿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强制性治理时,社会福利总水平下降。

三、环境管制与大煤矿的生产决策

假设煤炭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函数,如果市场最初的价格为P1,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为S,,有正的经济利润(图2)。高收益会诱使投资者从其他行业退出而把资源投入到煤炭行业。随着新进入者的加入而增加的产量会使供给曲线右移。如果煤炭行业无进入壁垒,则供给曲线将移至S0,长期均衡在E点实现,此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0、Q0。但是由于煤炭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出于对消费者和社会环境的考虑制定了严格的污染治理程序和详细的环境标准,以解决煤炭行业的负外部性。如果厂商进入煤炭行业就必须遵循政府的环保法规和达到政府的环保标准,由于每个厂商的人才、科技和财力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出台的这些法律法规在事实上起到了市场进入壁垒的效果。由于环境管制的存在使得煤炭市场从最初的完全竞争市场转变为有进入壁垒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供给曲线可能只能移至S2而达不到S0,此时的均衡点为M,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依次为P2、Q2,与没有进入壁垒的市场均衡相比,进入限制使得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价格,而且获得的煤炭产量减少了。煤炭行业的环境管制减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提高了厂商的利润。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政府环境管制虽然可以纠正市场的负外部性,但是政府管制也是有成本的,政府管制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提升了厂商的利润。政府环境管制目的是为了矫正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效率损失,而环境管制本身也会造成对完全市场的偏离,管制过松或管制过严都可能会导致管制政策的失灵,因此,就要求我国政府只有对市场全面了解并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采取此项制度,而且还应该根据需要矫正的不完全信息的性质,恰当地界定环境治理标准,尽可能将进入壁垒降到最低。

此外,环境管制政策的市场执行效果还受消费者的成熟度和经济条件等其他因素影响。假设消费者在产品价格与环境保护之间均选择了前者,那么市场将面临巨大的环保政策执行压力,如果,消费者情愿多支付一些价格以换取优美的环境,那么小煤矿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将面临市场缺失的可能。在经济基础好的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往往较欠发达地区的环保工作执行得更加顺利和更加富有成效。特别地,消费者、政府及其监管机构虽然都能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动机最为直接、监管范围最广、监管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还能较好地避免厂商对政府及专门监管机构的寻租行为。因此,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对于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造成了种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特征。负外部性可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时产生偏差,对于环境监管难度较大的小煤矿,由于其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将会导致小煤矿过度生产;对于环境管制比较严格的大煤矿,政府实施环境管制虽然有助于纠正市场失灵,但政府管制也是有成本的,政府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分配效应和转移效益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损失和生产者福利提升,因此,我国在制定煤炭行业的环境管制政策时还须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与预测,争取以最低限度的福利损失来矫正市场的失灵。

参考文献

[1] 王颖,郭惟嘉.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煤炭技术,2007,5.

[2] 马昕,李泓泽.管制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嫚.环境管制与企业行为间的关联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4.

[4] 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森.经济学(英文版,第16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徐波,邹东涛.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的类型与选择[J].人文杂志,2003,1.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新能源;煤炭行业;经济缩水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详究煤炭的发展,发现对中国来说,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下,市场的需求量操控着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新能源的的开发和应用也冲击着煤炭行业的需求量。在去年,我国煤炭的生产量相对市场所需来说一直处于超额状态。在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中,对煤的需求量最主要的行业是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4大行业,通过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力行业的年消耗煤的吨位占全社会煤消耗总量的50%以上。但是在2012年和2013年间,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景气,仅2013年我国电力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2012年降低了5.1%,对煤炭的消耗也降低了5.3%。在2011年我国煤炭产业的产能过剩现状早已凸显,并且这种状况随着新能源的使用会日渐明显,煤炭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将会随着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需求现状是供大于求,同时也离不开产能过剩。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还会持续发酵。并且我国长期从国外进口煤炭,仅2012年我国进口煤炭的总量为28851万t,同比增长29.8%,这种现状是的我国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严重影响煤炭市场的企业效益。

(二)煤炭生产投资成本过高。从我国频发的煤炭生产事故来看,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亟待解决。我们国家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安全费用政策,各个企业加大了对安全费用的投资;2005年至2006年,国有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投入总值达到了378亿元;到2011年年末,我国主要的产煤省份和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总值为2120.07亿元。安全投入的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国家队企业征收税费过高。煤炭的开采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相应的国家就以税收的方式来保护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根据我国《加快推进我国煤炭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研究报告》,我国目前对企业征收的煤炭税费项目总共有109项,除了现行规定的21个税种之外,还有不少于88项的各种规定费用。因此,税费就扎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30%左右,制约着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二、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的预测

(一)煤炭产业的高收入时代基本结束。前文已经分析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并且由于宏观市场经济的不景气,煤炭行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期,既要支付高额的安全生产费用,又要顾及到国家队企业所征收的各种税费,因此煤炭企业的纯经济效益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煤炭的高额收入时代已基本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煤炭行业的市场化。

(二)突破瓶颈期后的第一次“回暖”。2013年由于气温的降低,冬季煤炭的使用量呈现出一定的增加额度,对煤炭的需求量有了一定的要求,煤炭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煤炭市场实现了经济缩水后的第一次“回暖”。一组数据就足以证明:2013年我国煤炭的年产量为37亿吨,而全年的消费额度为36.1亿吨,煤炭的使用率达到了97.6%。

三、对优化我国煤炭市场的建议

针对煤炭市场的经济缩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对油画我国煤炭市场提出以下的优化建议。

(一)建立健全煤炭的流通市场。良好的流通市场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举措,因此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要合理的规范煤炭的使用制度,以行政干预的手段实现煤炭的发售量;对企业来说,要实现对客户的定点销售计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供需收支平衡,实现互惠互利。流通市场将决定着中国煤炭产量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煤炭的质量监管。针对煤炭市场的短板效应,企业应该把控好对劣质煤炭的监管力度,并对劣质煤的生产产量进行一定的削减与防范。随着煤炭用户的高质量的需求,煤炭企业应加大洗煤力度,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量,提高煤炭本身的价值和减少因煤炭运输而支出的大额度费用,为此需要制定好合理的营销策略,实现煤炭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当今世界煤炭的蕴藏量和生产量是属于世界的前列的,虽然有新能源的冲击和国外进口煤的制约,但是煤炭的主力市场并未受到大幅度的影响,因为我国煤炭还在支撑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需求,只要能够合理有效的开拓煤炭市场,采取合理有效的煤炭营销策略,煤炭经济虽然没有以前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中国市场中依旧会担任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全英.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展望[J].管理世界,2013(1).

煤炭行业证券投资分析 第12篇

据笔者粗略统计, 整个产业出现低潮, 一般主要有四种情况:供过于求, 过度竞争, 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 (如钢铁) ;国家政策的限制和打压, 如考虑维护社会稳定控制价格上涨 (如火电) , 考虑人民健康限制销量 (如烟草) , 导致行业出现普遍亏损或者市场不断萎缩;产业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需求被替代, 市场需求不断萎缩 (如胶卷相机) ;受到国外质优价廉产品的巨大冲击 (如甲醇) 。

要研究“十二五”期内煤炭行业可能出现低潮的情景, 也必须从上述这四种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由于第一种属于普遍情况, 下文将进行重点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较小

第一, 煤炭限价政策。2010年,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6.8%和70.9%。煤炭价格的高低对工业和消费品价格的涨幅有不小的影响作用。在目前国内CPI较长时间维持高位的情况下, 国家决不允许煤炭价格, 特别是国有企业销售的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 这种情况在2008年煤炭价格飞涨期间已经得到验证。但煤炭行业除了有合同煤 (易受政府限价) , 还有市场煤。这就决定了煤炭行业的成本增支因素可以较为顺畅地传递到下游行业, 保证行业一定的利润率。从目前的情况看, “十二五”时期, 在国内经济和社会不出现巨大动荡的情况下, 国家的限价政策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较小。

第二, 煤炭限量政策。中国目前日益增大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安全压力决定了国家对煤炭产销量的控制在不断加强, 国家已经加大行业兼并重组力度, 加大新建项目的核准难度, 准备对区域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能源局也在进行煤炭产量天花板课题的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 国家的限量政策是从产销两方面同时考虑的, 也就是说, 国家希望煤炭市场维持总体平衡, 略显紧张的局面, 不允许限制产量政策导致煤炭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煤炭市场总体平衡, 略显紧张的局面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 也有利于保证一定的行业利润率。因此, “十二五”时期, 除非国家对煤炭产量的控制失控, 否则国家对煤炭产销量的控制政策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较小。

二、在可预见的二十年内, 能源行业技术突破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较小

随着未来煤炭开发外部成本和资源税的不断上升, 以及碳税的征收, 新能源、水力和核能的价格优势会不断增大。但从发展潜力看, 国内石油、天然气 (包括页岩气、煤层气) 等化石能源的资源赋存状况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主体地位。

在可预见的未来20年内, 水力发电空间有限, 风能、太阳能等技术会有所突破, 所占比例会有所增大, 但总体比例仍将较小;可燃冰在10年内、核聚变在20年内实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核能 (核裂变) 可能会发展较快, 但受严格的选址条件限制, 所占比例不会超过15%。因此, 在可预见的20年内, 能源行业技术突破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较小。

三、煤炭进口导致国内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不大

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行业要构成重大冲击,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进口煤炭价格性价比高;进口煤炭数量足够大;国家进口政策允许。

从性价上看, 大多数时期, 沿海地区进口煤炭与国内煤炭差别不大, 中亚西亚地区进口煤炭的性价比相对较高。在国内煤炭需求紧张时期, 沿海地区进口煤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内煤炭。而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中西亚地区的进口煤炭数量不大。

从数量上看, 中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比例持续上升。2000-2010年, 中国煤炭产量从13.8亿吨增加到32.4亿吨, 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29.4%上升到48.3%, 占同期世界煤炭产量增量的72.1%;煤炭消费量由14.1亿吨增加到32.9亿吨, 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比例由30.7%上升到48.2%, 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可以说, 全球煤炭的产量增量和消费增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目前全球的煤炭贸易量总共不过8亿多吨, 即使“十二五”期内每年进口3亿吨, 与中国2010年32.9亿吨的消费量相比, 也不过占比9%, 数量上难以对中国煤炭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因此, “十二五”时期, 煤炭进口导致国内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不大。

四、“十二五”时期煤炭市场将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由于煤炭供过于求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不大

下文从煤炭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预测“十二五”期间的煤炭市场状况。

(一) 需求方面

未来5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和城市化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7.5%, 假设未来每年1个百分点的增长, 达到发达国家65%左右的城镇化率仍将有大约2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 一个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是一个较长的经济周期, 发达国家重化工阶段一般持续15年-20年。中国经济重型化是从2000年开始的, 未来还有5年-10年的发展时间。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较小。除非发生大的政治和经济事件, 中国经济新一轮持续较快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改变。当然, 受世界经济整体疲弱以及中国政府主动转型影响, 未来数年, 中国经济将很难出现“十一五”时间的高速增长。

中国的能源赋存状况和能源科技可预测的发展进度决定了未来5年, 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难以发生大的变动, 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下文分别采用消费弹性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量法进行测算。

1、采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法测算

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反映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相应煤炭消耗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1981-2010年, 中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7。“十五”期间的煤炭消费弹性系数为1.04, “十一五”期间的煤炭消费弹性系数为0.68。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和转型升级、碳减排的大背景看, 预计“十二五”时期的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均值将降为0.6。按照中国GDP年均增长7%计算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数) , 煤炭消费均速为4.2%, 2015年原煤消费量将达到40.41亿吨。

2、采用下游行业煤炭消费量合并法测算

中国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四大领域。近年来, 这四大行业 (特别是火电、生铁、水泥和合成氨) 耗煤总量占国内煤炭总消费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十二五”期间的煤炭消费量可以根据这四大下游行业的煤炭消费量进行预测。

火电方面。根据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初稿透露的消息, 到2015年, 中国煤电规模将达到9.33亿千瓦。预计到2015年供电煤耗可从325克/千瓦时下降至310克/千瓦时。按照全国6000千瓦以上火电设备年均发电5000小时计算, 2015年煤电的原煤消费量达到21.17亿吨 (标煤和原煤折算率按照规划中38.2亿吨原煤和26.1亿吨标煤的比率计算) 。

生铁方面。钢铁行业主要用价格较低的喷吹煤替代价格较高的焦炭, 该过程对单位能耗下降作用不大。预计“十二五”时期生铁产量平均增速仍可达到7.5%。以2010年5.9亿吨生铁产量计算, 2015年生铁产量可达7.53亿吨, 按照生铁煤炭单耗0.66吨/吨计算, 2015年生铁行业煤炭需求量为5.59亿吨。

水泥方面。“十二五”期间, 多项长期重大工程项目将开工建设, 如3600万套保障住房建设投资、每年近4000亿元的水利投资、每年约7000亿元的铁路投资等。预计“十二五”时期, 中国水泥产量年均增速仍可保持8%。以2010年18.68亿吨水泥产量计算, 2015年水泥产量可达27.45亿吨。

水泥行业的能耗下降主要在于能耗较低的新型干法水泥替代湿法水泥, 两者的能耗差距约60千克/吨。“十二五”时期, 新型干法水泥的占比将从2010年的80%提高到90%, 预计水泥煤炭单耗可从2010年的185千克/吨降至2015年的175千克/吨。据此测算, 2015年水泥行业的煤炭需求量为4.8亿吨。

合成氨方面。根据《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 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重由65%下降至55%, 合成氨单位煤耗预计可从2010年1.8吨/吨下降至2015年的1.7吨/吨。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量5150万吨, 按照“十二五”时期合成氨需求年均3%的增速, 2015年合成氨产量将达到5970万吨, 煤炭消耗量将达到1.01亿吨。

综上测算, 2015年, 火电、生铁、水泥和合成氨四大行业煤炭需求量约为32.57亿吨。按照这四种产品占原煤消费量80%计算, 2015年, 全社会煤炭需求量约为40.71亿吨。

取以上两种测算方法的中间值, 2015年全国原煤需求量约为40.5亿吨。由于以上两种方法所用的测算数字基本采用可能出现情形的下限值, 因此, 2015年的原煤需求量很可能超过40.5亿吨。

(二) 供给方面

煤炭供给主要受煤炭生产、煤炭运输和煤炭进口三方面影响。下文逐一进行分析。

1、煤炭生产方面

近几年中国煤炭产能建设速度一直居高不下。有关统计显示, 截至2009年底, 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14423处, 总产能已经超过36亿吨。有业内人士根据部分产煤大省已经公布的“十二五”煤炭产能增长规划进行粗略预测, 到“十二五”末, 中国煤炭产能将超过42亿吨。

目前来看, 已获得采矿权的煤炭产能正好可以满足2011年煤炭需求 (36亿吨) , 规划的产能也已经能够满足“十二五”期末的煤炭需求 (40.5亿吨) 。“十二五”期间, 相对需求而言, 煤炭生产不存在大问题, 有较大的弹性增长空间。从目前看, “十二五”时期, 政府对煤炭产能的控制政策将不会放松, 基本可以保证煤炭产能按需求节奏有步骤地释放。当然, 如果产量管控不到位, 近两年新增和整合煤矿的产能很有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集中释放, 对煤炭市场构成一定的冲击。

2、运输方面

(1) 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煤炭有效供给

由于中国煤炭产地结构和销售地的不匹配, 煤炭铁路运输一直是制约煤炭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中国铁路运煤量占煤炭产量的比例超过60%。

随着中国煤炭产地大幅西移, 加上以前一部分煤炭输出省变为煤炭输入省 (河南、安徽) , 未来“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铁路运输压力进一步加大。

目前京沪、京广、京哈、陇海、京九等主要干线大部分区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 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三西”煤炭基地直达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少、能力不足。虽然未来“三西”铁路运力保持一定增幅, 但短期增长有限。北通道中的大秦铁路今后难有增加, 主要增量来自神朔黄以及在建的集宁-张家口-曹妃甸铁路;中通道主要来自邯长线;南通路增量则依赖改建的宁西、西康以及陇海线。

新疆“一主两翼”铁路要到2015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一主两翼”中的兰新客运专线以及北线建成要到2015年;南线进展较慢。2015年新疆出区煤炭有望达到1亿吨, 但对主流煤炭市场的影响不大。

2011年7月下旬发生的高铁事故对高铁投资、建设以及运行速度造成了较大影响, 目前对于煤炭通道建设的影响尚不明显。但高铁建设的放缓必将压缩货运增长的空间。

各方面情况显示, 煤炭铁路运力缓解至少要到2013年以后, 并且延后的概率较大。受煤炭运输瓶颈制约有效供给影响, “十二五”期间, 国内煤炭市场呈现总体紧平衡的概率较大。

(2) 特高压输电和油气通道对缓解铁路煤炭运输压力的作用不大

在煤炭生产重心不断西移, 铁路运输瓶颈难以缓解的情况下, 为了保障国内能源稳定供应, 促使能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 中国将加大能源就地转化水平 (坑口电站、煤制油、煤制气) , 加强立体式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在加大铁路运输通道建设的同时, 加快油气战略通道建设, 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 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 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能够直接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而油气通道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 提高就地转化水平, 从而间接缓解铁路煤炭运输压力。

“十二五”期间, 受水资源、技术成熟度、环保等因素制约, 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尚不适宜在西部煤炭基地开展大范围商业推广。但在西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厂, 通过特高压电网外送电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期间, 中国将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 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按照国家电网的计划, 山西、陕北煤电通过特高压交流外送, 蒙西、锡盟、宁东煤电通过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外送, 新疆、蒙东煤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向“华北、华东和华中”电网送电。根据国家电网的测算, 2012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后特高压输电能力将超过5000万千瓦, 每年可输送电量3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输送煤炭1.5亿吨。到2020年, 晋陕蒙宁新等西部煤电基地规划向中东部地区外送煤电2.34亿千瓦, 其中通过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外送1.97亿千瓦。按照上述国家电网所用测算数据折算, 相当于每年向中东部地区外送煤炭5.9亿吨。这将大大缓解未来中西部煤炭基地的煤炭运输瓶颈。

但从规划的建设进度看, 特高压输电网至少在2013年以后才能在西部煤电基地煤电外送中发挥较大作用, 对缓解“十二五”期间铁路煤炭运输压力的作用不是很大。

3、煤炭进口方面

如上文所述, 与国内庞大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相比, 煤炭进口量比例较小。目前煤炭进口发挥的作用, 是在一定额度内对中国煤炭市场进行有效补充。

中国煤炭进口数量主要受国际、国内煤炭价格价差影响。当国际煤价性价比高时, 进口就会增加;当国内煤炭性价比高时, 进口就会减少。

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等亚太主要煤炭消费国及地区需求锐减, 国际煤炭价格及航运费大幅下跌, 南方沿海电厂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国内。而当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了V型反弹, 净进口量一举达到1.03亿吨, 从传统的煤炭出口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0年中国净进口量继续上升, 达到1.46亿吨。而今年年上半年, 中国煤炭净进口6174万吨, 同比下降13%, 原因就在于国际煤价整体高于国内所致。

“十二五”期间, 受人工、材料、安全、环保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以及煤炭资源税改影响, 国内煤炭价格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受球经济缓慢复苏、美元贬值、海运费上涨、澳大利亚征收矿产资源租赁税等因素影响, 国际煤炭价格也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综合来看, “十二五”期间, 国内外煤炭价差不会太大。同时, 受全球其他产煤国煤炭产量和贸易量限制, “十二五”期间, 国内煤炭净进口量有上限限制。估计整体波动范围将维持在1亿吨-3亿吨之间。

综合以上对煤炭需求、煤炭生产、煤炭运输和煤炭进口的分析, “十二五”时期, 在政府严控产能和消费总量、存在进口上限、2013年之后煤炭铁路运输压力才能缓解, 特高压输电网才能在西部煤电基地煤电外送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十二五”期间煤炭市场将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由于煤炭供过于求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不大。

五、结论

“十二五”期间, 国家政策的限制和打压、能源行业技术突破、煤炭进口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四大因素导致煤炭行业出现低潮的概率均不大, 国内煤炭行业保持高景气运行属于大概率事件。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俱乐部教学论文下一篇:激情教学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