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节水论文

2024-07-15

农业灌溉节水论文(精选12篇)

农业灌溉节水论文 第1篇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 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 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 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旱作物。

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灌、涌泉灌等。滴灌又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滴灌和重力滴灌;根据设备铺设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地下灌溉和地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 通过灌溉控制、过滤系统及管道和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喷水器 (滴头、微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带、喷水带等) , 将水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

3、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混凝土衬砌、浆砌、石块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推进, 膜料衬砌的比重日益增强。美国已实现从开挖渠床、铺设塑料膜直到填土或浇筑混凝土保护层都由机械完成。

在我国, 渠道衬砌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 梯形断面向弧形断面发展。探索出许多结构新颖、省材、抗冻、抗变形, 防渗效果好的衬砌方法。

4、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 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田间对农田灌溉。水进入田间后仍属于地面灌溉的范畴。

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易管理, 灌溉渠道管道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发展趋势。美国约有50%的大型灌区实行了输水的管道化。日本土地有限, 因此非常重视发展管道输水, 70年代初, 先在旱地灌溉系统中用渠道取代斗、农渠;70年代末开始用大口径管道输水干渠;到80年代中期, 全国新建灌溉渠道的50%以上都实现了管道化。东欧各国也十分重视发展管道输水技术, 罗马尼亚的灌溉系统中, 斗渠以上采用V型渠槽, 农渠以下全部采用管道输水。除新建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外, 亦有不少国家将旧灌区改建成管道输水系统, 加澳大利亚南部伦马克灌区, 灌溉面积0.412万公顷, 1975年改建为管道输水系统后, 节约灌溉用水量33%, 年运行费减少约22%。国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已趋成熟, 今后的方向是开发性能更好, 价格低的新型管材和各种先进量、放水设备及适合于多目标利用的系统与形式。

5、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农村已有的农用动力机械兼作灌溉动力, 配套使用的灌溉设备, 以增加流动灌溉的适应性。行走式节水灌溉机不要求田间工程设施, 只要有水源就可以实现灌溉。该机都是组装的, 装拆方便, 所以那里干旱, 就可以迅速组装一批灌水机具、配套使用的拖拉机, 就可以实施行走式灌溉, 以达到补水灌溉的目的。

二、灌溉制度

1、充分灌溉制度

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 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 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 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 即称为充分灌溉。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 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 显然不节约水量。

2、非充分灌溉制度

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 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应用也不广泛, 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 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 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

三、田间辅助措施

1、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 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 保护土壤表层结构, 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 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2、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农业节水灌溉与合同节水管理 第2篇

1.农业用水情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多年来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措施不配套等原因,使得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灌区大部分道路窄而不平,田间桥涵较少且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灌溉以宽长畦大田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加之灌溉水源的不稳定,灌溉困难且成本较高,抗旱排涝能力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条件的制约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渠(沟)系建筑物老化,渗漏损失大;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些地区甚至不收水费;用水计量设施不全,无法准确统计用水量;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理手段落后等等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灌溉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相对较少。同时,在农业节水推广方面也存在许多技术问题:(1)区域性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还未形成,缺乏农业节水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与控制。(2)农业节水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对农业节水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在农田尺度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优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够,影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节水效益。(3)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研究的单项农业节水技术较多,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仍然是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4)农业节水设备与产品功能单

一、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严重影响其大面积的应用。(5)农业节水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节水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的可靠性差,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生节水效益之间的不匹配,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常规节水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障碍。(6)农业节水发展政策和制度研究方面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节水的必要性与意义

1.建设必要性(1)符合国家政策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着力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着力创新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着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农田水利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发展农田水利,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专家们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水利部正在实施四大节水灌溉工程:一是东北节水增粮工程,覆盖农田3800万亩,投资380亿元;二是华北节水压采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3000万亩节水高效灌溉,投资313亿元;三是西北节水增效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2600万亩,投资361.6亿元;四是南方节水减排工程,涉及16个省市,到2018年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0万亩,初步测算总投资1180亿元。

(2)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增强优势农产品的竞争能力,稳步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选择适宜有效的灌溉方式,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和谐统一起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使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内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新设备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及科技的嫁接,全面提高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农业节水项目成为科技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使项目区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展示基地、辐射源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课堂。

2.意义

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对供水保障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建设民生水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为了更好的管好用好现有的水源,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水利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介绍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商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对特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实质上也是募集社会资本,集成节水技术,投入节水改造,用获得的节水效益支付节水改造全部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一种投资方式。合同节水管理能够有效的突破原有节水工作瓶颈,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府、市场及用水主体三方共赢。

合同节水管理属于第三方节水服务,是节水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其核心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社会资本先期投入资金和技术,开展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待项目完成后收回治理成本,分享节水效益。

中国合同节水管理网是全国首家生态化互联网合同节水服务平台,致力于开启“互联网+合同节水”全新市场化商业节水模式。

中国合同节水管理网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节水产业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服务内容贯穿全产业链。从项目挖掘、信息发布、技术咨询、金融支持、运营维护全部环节提供服务保障,真正实现节水产业集成。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优质的金融服务产品。配合合同节水管理合同期限较长的特殊情况,我们将提供完整的长效运营服务,对合同期内的节水改造运营维护提供全方位的后期保障。

四、农业节水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的优势 1.行业分析

水利部正在实施四大节水灌溉工程:一是东北节水增粮工程,覆盖农田3800万亩,投资380亿元;二是华北节水压采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3000万亩节水高效灌溉,投资313亿元;三是西北节水增效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2600万亩,投资361.6亿元;四是南方节水减排工程,涉及16个省市,到2018年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0万亩,初步测算总投资1180亿元。另外,通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力缓解肥料与节水农业设备间的对接障碍,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再次提速。水肥一体化项目的体量大约在2000多亿,它的实施必须以农业节水灌溉实施为前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农田水利条例》就有效动员组织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投入保障,使工程得到良好的维护,保障良性运行作出了规定。专家分析,条例的实施会带来两方面的利好:一是鼓励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并组织灌溉排水试验研究推广,能够使节水灌溉企业将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运用到实地。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提供农田灌溉服务、收取供水水费等方式保障合法经营收益,此举将使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有助于真正形成农田水利“有人建、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的运行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实现政府、群众、企业共赢。

2.合同节水管理优势 合同节水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节水模式,对于农业节水项目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从用水户来看,可以享受专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和长效节水管理服务,降低节水技术改造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风险,产生节水减费的效益。从节水服务机构来看,可以使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产生投资效益。从政府来看,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弥补财政资金不足,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从全社会来看,可以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目前,善治合同节水公司已经整合了产业链,与近千家节水企事业团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覆盖合同节水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相关单位,包括咨询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单位、节水服务商、节水产品企业、金融方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组织并筛选各类优秀合作伙伴,建立强大的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为项目提供一体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 引言

(1)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2.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3.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

(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4.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4.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 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4,3.

简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第4篇

1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技术

农业用水水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以及经过处理符合水质标准的回归水、微咸水、再生水等。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1.1多水源联合调度技术。通过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控制和合理调度,达到高效使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的技术,达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分配与使用水资源的目标。主要代表技术是“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及其灌溉水管理技术,它可实现“大、中、小、蓄、引、提”工程联合调度,提高灌区内的调蓄能力和反调节能力。

1.2适水种植技术。根据当地的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以高效、节水为原则,以水定作物,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灌溉规模,使农作物种植制度和技术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主要目标是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

1.3井渠结合灌溉技术。主要技术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技术,达到目标是“井渠双灌、渠水补源、井水保丰”,这一技术的难点是地下水采补平衡。

2高效输配水技术

农业用水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所占比重很大,提高输水效率是农业节水的关键。

2.1渠道防渗技术。技术要求:对支渠及其以上渠道优先防渗,井灌区无回灌补源任务的固定渠道及提水灌区渠道全部防渗。防渗材料:防渗工程中采用经济适用的防渗材料,传统的材料有灰土、砌石、混凝土等;现代的材料有高分子复合土工膜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土壤固化剂等。防渗渠道断面型式:大中型防渗渠道采用了坡脚或底面为弧形的非标准断面,小型渠道采用了U型断面。复合材料防渗结构形式:柔性膜料作防渗层,刚性材料作保护层的防渗结构。防渗工程防冻害技术:“适应、削减或消除冻胀”的技术措施。施工的机械化:U型渠道的开渠机、小型U形渠混凝土浇筑机和喷射施工法;混凝土预制块压块机;轻便型泥浆成套设备等。

2.2管道输水技术。较小流量输水采用低压管道输配水技术;在高扬程提水灌区和有发展自压管道输水条件的灌区,采用了自压式管道输水系统。

2.3渠系动态配水技术。加强灌区用水管理,开发出了动态计划用水管理和实时灌溉预报技术。

2.4灌区量测水技术。开发出了精度高、造价低、适应性强、操作简便,便于管理和维护的小型量水设备。

2.5输水建筑物老化防治技术。研究出了输水建筑物老化防治技术、病害诊断技术和防腐蚀、修复、堵漏技术;开发出了输水建筑物加固技术的产品。

3田间灌水技术

田间灌溉水技术既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最后环节,又是引水、输水和配水的基础,改进田间灌溉水技术是农业节水的重点。

3.1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开发出了小畦灌溉、细流沟灌、波涌灌溉的灌溉技术。技术的重点:合理确定沟畦规格和地面自然坡降,缩小地块;技术的难点:推广高效平整土地技术,特别是激光平整土地技术;技术的要点:科学控制人畦(沟)流量、水头、灌水定额,改水成本等灌溉水要素。

3.2稻田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开发出了稻田“干湿交替”、“浅湿浅”灌溉技术,无水层控制灌溉技术,育苗时旱育稀植技术等;开发出了水稻灌区大格田化技术和水稻泡田与耕作结合技术。目标:淘故水稻长期淹灌技术,杜绝稻田串灌串排技术。重点建立稻田适宜水层标准、土壤水分控制指标、晒田技术及相应的灌溉制度。

3.3喷灌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城郊农业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地区开发了喷灌技术,在山丘区和有自压条件的地区开展了自压喷灌技术。目前轻小型成套喷灌技术与设备应用较多。

3.4微灌技术。在果树种植、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中采用了微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开发出了微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水肥同步供给等农艺技术有机结合灌溉技术;在山丘区利用地面自然坡降开发出了自压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技术;部分地区结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开发出了低水头重力式微喷技术。

3.5坐水种技术。在春旱严重、后期天然降水基本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地区开发出了坐水种技术。

3.6精准控制灌溉技术。其特点是适时适量灌溉;技术难点是分析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和需水规律,并计算出需要补水的时间与水量;技术重点是研究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养分,空气湿度、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3.7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就是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重要生长发育期灌“关键水”技术。技术重点:试验研究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的经济灌溉定额和最优灌溉制度,研究非充分灌溉和调亏灌溉技术增产机理及运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

4结语

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第5篇

系统概述: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从空间上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地区差异明显;从时间上说,雨季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而旱季又经常造成不成程度的旱灾。

为了提高农业抗旱管理水平,快速掌握旱情动态,科学指导抗旱救灾,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实时土壤墒情监测及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水利管理部门的任务之一。

我公司致力于水利信息化应用服务,根据多年来的实际项目经验,研制开发了实时监测系统,并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系统目标:

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公司研制的一套专门用于灌溉环境监测的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灌溉设备的监视、控制,以及环境数据的不间断采集、整理、统计、制图。它有着与WINDOWS相一致的界面风格,完善的内存管理和友善直观的操作方式。功能特点:

 节能设计:设备基于低功耗设计方案,主控制器功耗小于2W。且主板集成多路电源供

电功能,使用较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 监视功能:可实时监视各个灌区的当前状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湿

度、二氧化碳、土壤PH值、水流量等的信息采集以及各个设备的开关状态。

 设定功能:可自由设定各个灌区的运行参数,如土壤湿度目标值、灌溉水量目标值、电

磁阀启动时间和设备的关闭时间等等。

 强制手动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强制手动控制各灌区内的设备的开关状态。手动/自动切换功能:它可以灵活快速地实现各设备地手动/自动控制地切换。

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对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研究,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科学研究和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发展农业节水的重要性

1.1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

1.2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长远稳定地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土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水,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

1.3发展农业节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加快推广先进实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节水、节地、节能、节肥、减排、省工等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1.4发展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极端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加剧、现代农业发展对水的依赖和敏感程度提高,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极为迫切。

2.农业节水灌溉的作用

2.1节水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普及节水灌溉不仅要研究作物需水与灌水,还要研究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普及节水灌溉为农作物创造了比较适宜的水分条件,通过水的作用,影响土壤的肥、气、热等因素,促进作物稳产、高产。

2.2节水灌溉省时省工

无论是比较简单的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还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喷灌、微灌,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用于平地、挖渠、灌水的劳动强度和用工,节省出大批劳动力转向乡镇企业和其他行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3节水灌溉可以促进淼优化配置

普及节水灌溉,还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省出的部分水资源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缓解了城市和工业用水供需矛盾,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4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用水量

普及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提取量,缓解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用水矛盾,增加保护环境所需用水,是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力措施。

2.5节水灌溉措施可以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普及节水灌溉,还有利于促进人们在用水方面的思想观念更新,有利于水费改革,提高用水管理水平,促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供水、用水、节水、管水新机制。

3.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

(1)节水灌溉规划和节水工程设计必须进行经济分析,注重投入产出,做到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工程要讲求实效,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承受能力。

(2)自流灌区和泵站灌区要考虑配套和完善渠系建筑物,搞好渠道维护,减少运行中的水量损失。输水系统的节水以渠道防渗为主,衬砌形式和结构满足节水和抗冻胀的要求。

(3)扬水灌区以及井灌区可对该灌区进行技术改造,应以发展渠道防渗或低压管道为主。

(4)田间工程应采取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

(5)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区和经济作物区,可适当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

(6)各类节水型灌区都必须加强灌溉管理,研究优化合理的灌溉制度,做到节水示范。

4.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4.1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总体情况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善了我省相当一部分的灌溉农田面积,而且使得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的水资源实际状况,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系统规划能够与当地的水资源有机融合起来,促进自然降水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例如,水资源相当缺乏的区域,不仅干旱少雨,而且储水措施和工程少之又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成了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辽西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完善雨水的集中、储蓄措施,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调整农作物的结果,大大促进了高低区农业的高效发展。

4.2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

据了解,目前还有不少地区使用的是五千年前的传统灌溉方法,垄沟过水或者大水漫灌,这样的灌溉方法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百分之五十之下,利用率不高。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灌区使用更加有效的灌溉方式,例如滴灌、喷灌等等。政府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低耗水灌溉设备的可以借助于水费体制予以一定的鼓励,对购买或者使用低耗灌水设备的农户采取水费赊欠或者折旧的办法。也可以给予农户部分的优惠价格甚至低息贷款。

4.3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4.4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5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结语

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树立起全民的节水观念。有领导的重视,有群众的支持,又能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技术,我们相信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金肥沃.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J].水利工程建设,2010,9.

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 第7篇

1 我国农业节水潜力

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挑战。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

一是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 平均利用率仅为45%左右;二是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低, 仅达到56%;三是水分生产率不高, 仅有1.0 kg/m3左右, 旱地农田水分生产率为0.60~0.75 kg/m3。而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水分生产率达到2.0 kg/m3左右。因此, 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很大[2]。

2 工程节水措施

节水灌溉措施划分为工程类措施、农艺节水措施和管理类措施三大类, 其中工程类措施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类:渠系输水节水措施、田间灌水节水措施和渠井结合节水措施。渠系节水措施通常又分为渠道防渗措施和管道化输水措施。田间灌水节水措施通常又可分为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推广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

工程性节水措施可具体分解为:一是建设防渗渠道区, 灌渠用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硬化, 如支、斗渠采用砼护坡板, 农、毛渠采用砼“U”型槽;二是建设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喷灌区, 起示范区作用, 主要用于高效农业;三是新建、改造机电灌溉站, 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3 农艺节水措施

农艺节水措施包括田间径流拦蓄、土地整理以及耕作与栽培技术三方面。

3.1 田间径流拦蓄

节水农业的径流拦蓄工程只局限于农田田块的全部天然降水, 以及部分边缘坡地的来水。一般说是由山地丘陵地区坡耕地上的坡面治理, 坡水疏导拦蓄, 以及少量的支沟沟道与塘坝工程, 共同组成一个包括有土建、生物措施在内的水保工程体系。

3.1.1 坡面治理工程。

主要是改变地面坡度, 拦蓄地面径流, 增加土壤入渗, 改善土体构型,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3.1.2 坡水工程。

主要是拦蓄、疏导和调蓄在大雨条件下土壤不能完全接纳的地面径流, 包括当地降雨和外来水。

3.1.3 塘坝与沟道治理工程。

工程规模较一般田间水池水窖为大, 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汇水量。工程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地形与水源条件, 以小型分散为主, 切忌修大弃小, 弃旧建新, 着重旧塘改造, 浅改深, 小改大, 死改活。

3.1.4 植被与生态建设。

植被与生态建设在节水农业体系中通俗的讲就是种树种草这一部分, 通过种树种草保持水土,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实现节水增收、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内容包括农田林网、周边防护林体系、专业性林木基地以及饲草种植。

3.2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工程是节水农业的田间工程部分, 介于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之间的一个结合点, 是在节水灌溉工程或水土保持工程基础上对农田作业田块引进整治, 充分发挥工程的节水效益, 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可以简单地分为土地平整与田块规划调整两部分。

3.2.1 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是最常规的节水农业措施, 有旱地土地平整、水浇地土地平整、水田水地平整, 但主要还是用于灌溉农田的水浇地与水田上。根据作业田块的地面坡度, 田面高差、土层厚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 以保证进入田间的灌溉水和降水充分入渗, 减少水分流失与深层渗漏, 并提高灌溉的均匀度, 缩短灌水时间, 进而降低田间无效蒸腾, 降低灌溉定额。

3.2.2 田块规划调整。

田块规划与调整也是节水土地整理的重要方面。如把坡耕地修成梯田, 改大畦为小畦等。

3.3 耕作与栽培技术

节水农业中的耕作与栽培环节, 即狭义的农业节水, 或称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田间耕作与栽培管理措施, 降低作物生长期间的田间耗水量 (也包括部分在输水过程中的地面蒸发损失) 。是在兼顾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情况下, 减少田间的无效水分损失, 即降低田间的净耗水量, 提高天然降水与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这一部分节水才是真正的资源性节水和效益性节水, 是整个节水农业的核心部分。

3.3.1 土壤蓄水工程。

任何来源的水, 都是经过土壤这个特殊的载体, 为作物生长提供水源, 所以土壤实际上是一个看不见自由水面的浩大水库, 而且具有极大的蓄水容量。粗略计算, 1 m深厚度的土体的蓄水量可相当于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全年降水量, 其调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人们把它当成继地面水库、地下水库之后的第三大调蓄手段。

3.3.2 耕作与覆盖保墒。

这是传统旱作农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农业节水措施。抗旱保墒技术, 即通过地表土壤耕作或增加地面覆盖, 切断土壤毛细管作用, 减少地面蒸发、控制田间杂草和田间湿度, 特别是其所降低的棵间蒸发部分, 恰好是农业节水目标所要降低的田间蒸腾蒸发量中的无效蒸腾蒸发量的部分, 所以是降低田间耗水量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通过耕作与覆盖保墒, 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 提高天然降水与灌溉用水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3.3 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这也是当前节水农业措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着优质高效的市场效益原则, 以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选择并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在资源性缺水地区, 适当压缩并控制灌溉面积, 恢复部分旱作作物, 减少部分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栽培。各地区可根据自己地区的条件, 选择最理想的模式。

3.3.4 节水栽培技术。

所谓节水栽培技术, 其内容比较广泛, 大多是与农作物生物学特性有关的综合性农艺措施。如品种特性、生育期、群体性状、植物营养等。这几个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3.3.5 抗旱保水化学制剂应用。

我国自从成功地从腐殖酸中单独分离出黄腐酸 (FA) 以来, 化学抗旱保水剂的应用发展很快。已在包括大田作物、瓜菜及果树上大面积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进行选用。

3.3.6 节水灌溉制度。

在所有的农业节水措施中, 科学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可以说是综合性的终端成果。它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 也是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根据一个地区周年或一个生长季天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农作物对灌溉的需求进行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通过土壤水分的调节和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充分挖掘节水潜力, 以获得最佳经济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灌溉方式。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很大差异, 并非全生育期都需要充分的水分供应和土壤湿润。科学节水灌溉制度设计的内容包括:每次灌水日期、全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周期 (间隔) 、灌水定额、灌溉定额、每次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与上限指标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湿润深度等。所有节水措施的节水成效, 最后都要落实到上述的各项灌溉指标上来, 体现在新的灌溉制度与老的灌溉制度的对比上[3]。

4 管理节水措施

管理环节节水属节水农业的软件部分, 也是目前最为薄弱和亟待加强的部分。通过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可以充分发挥工程与农艺措施等硬件部分的效益, 并保证整个系统不断完善、有效和持续的运行。管理节水措施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4.1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由水源工程、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管理以及工程维护计划四部分组成。

4.1.1 水源工程管理。

侧重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如地下水井灌区, 对地下水位、地下水开采量、水质等的控制与管理。

4.1.2 骨干工程。

骨干工程管理是在取水、输水、水量分配等工程环节, 通过提高输水效率、制定配水计划、合理组织供水以及科学管理、水量计量等途径减少取水量和水量损失。

4.1.3 田间工程管理。

组建用水者协会,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支渠以下和田间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使用、维护, 并根据用水户的用水申请制定用水计划, 水机构 (WSC) 签订供用水合同, 负责协会内的灌溉调度, 平衡会员之间的利益, 制定工程运行维修计划、用工计划和集资计划, 负责水费收缴工作[4]。

4.1.4 工程维护计划。

制定工程维护计划, 建立健全工程维护制定, 保证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实现节水目标。通过工程维护计划, 推动产权改革及产权确认, 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及工程管理单位的职责, 制定科学的维护标准与操作程序, 以及机构建设、资金筹措、人员培训、制定奖惩办法监督机制等软件部分, 全面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 保持工程处于很好的运行状态。

4.2 水量计量

水量计量是灌区节水管理的一项最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措施。量水可以使供水部门按计划要求向用户定量供水, 用水户按计划科学节约用水, 是灌溉管理的必要手段[5,6]。

4.3 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是节水农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评价跟踪项目工程及财务进度、运行状况, 以及对项目效益与影响进行评估, 为实现项目目标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5 结语

党中央、国务院曾明确指出:“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通过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措施的应用,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可有效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EB/OL]. (2008-04-17) .http:∥blog.163.com/blqfb@126/blog/static/71193263200831725551818/.

[2]隋家明.农业综合节水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3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

[4]湖北省水利厅,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灌区用水者自主管理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3.

[5]孙雨祥, 岳明生.关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12) :88.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第8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重要性

1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温室作物的种植越来越普及, 其中灌溉是温室作物栽培中的重点[1]。通常灌溉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具有较大的消耗量。相比于温室之外的农作物, 温室中的湿度、水分、风速、空气、风速及植物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式的空间, 在这一循环模式下, 探索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 实施有效的温湿度控制对策, 可缓解高湿度对温室作物所带来的影响, 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灌溉用水量, 这对于温室作物生长而言, 有着极大的作用[2]。另外, 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实现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 进而改善农作物的质量, 提升粮食产量。

2 设施节水灌溉技术

2.1 传统方法

所谓的传统方法, 即是指传统的沟灌方法, 这种方法大多数应用于灌溉设施农业的宽行距作物, 比如黄瓜、西瓜、豆类及蔬菜类作物。通常传统的沟灌方法应用于透水性较为一般的土壤中, 其主要特点在于灌溉方法比较便捷, 不需要高额的费用, 基本上只需要花费一些水费。因此, 这种传统的沟灌技术, 在现如今的蔬菜类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 接受度也比较高。

2.2 畦灌方法

畦灌方法, 主要适用于蔬菜行距整数倍的农作物中。比如, 黄瓜、茄子等蔬菜作物的宽行距大部分都是2倍, 甜椒等蔬菜作物的宽行距大约为3倍左右, 莴苣等蔬菜作物的宽行距大约是4倍左右。另外, 其他类型的蔬菜作物的宽行距倍数相对比较宽松, 并未严格地限制宽行距。大多数蔬菜作物, 其畦宽距在1~2 m范围内最适宜, 一般畦长为7~10 m为最佳, 这样可使水灌溉更加的平衡均匀。此外, 畦埂的底宽应约为25 cm, 高度10~15cm。畦宽的设定, 应当符合耕作器具的工作范畴。

2.3 膜下灌溉方法

这种灌溉技术, 即是指使用地膜覆盖的方法, 对地面水资源蒸发量予以有效控制。在大棚中, 这种膜下灌溉技术的使用最为普遍。膜下灌溉技术, 在冬季、早春、深秋季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膜下灌溉方式下, 为农作物种子创造出湿度、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覆盖地膜时, 其灌溉一般采用膜下沟灌、膜下滴灌2种方法, 可有效控制灌溉用水量及灌溉的水温度。

2.4 滴灌方法

滴灌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也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灌水方式。我国的滴灌技术是从墨西哥引进的, 通过输水管中的压力, 将灌溉水转变为水滴, 滴入作物中, 从根本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其中, 膜下灌溉法与滴灌技术相互结合, 是将滴灌管覆盖于膜下实施灌溉, 能够使作物棵间水资源的蒸发量得到明显减少, 确保环境的湿度。此外, 受到灌溉和排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降温严重, 使环境中的湿度条件、温度及土壤等具有较好的通透性。

2.5 地下灌溉

渗灌技术、地埋式滴灌都属于节水灌溉技术。其中, 地埋式灌溉是将通过土层中的滴管管线, 使灌溉水能够被直接运输到农作物中[3];渗灌技术则是为了能够确保水资源灌溉的合理均匀, 通过无数小孔的微孔管或多孔管实施灌溉, 其灌溉速度较为缓慢, 可使作物根部有足够的水资源, 其作用原理是充分利用土壤毛管力来湿润土壤。

2.6 微喷灌溉

该灌溉方式是将化学药剂或水通过微流量低压的方式, 利用喷头喷洒在枝叶或地面的灌溉措施。通常喷灌系统支管要与农作物种植方向相同, 但在连栋式的温室中, 支管多数与大棚方向一致[4]。若是在棚间地块使用, 还需考虑地块的尺寸。

参考文献

[1]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孙伟.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2.

[3]苏荟.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3.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水做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 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的粮食, 由于水资源的匮乏, 干旱已成为农业面临的重大灾害, 农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 灌区应从加强经营管理入手, 练内功, 上硬件, 以增加灌区活力为目标, 科学配置, 大力的推广节水灌溉。我国农村分布不均, 自然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种类有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农田水利的高效发展。

1 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在我国, 灌溉效率低下和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在导致农田无法达到灌溉的要求, 再加之农田水利设施陈旧, 无法与农业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缺乏有效的管理。面对这种形势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已显尔易见,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对干支渠道配套并进行防渗衬砌改造, 改善工程面貌, 减少灌溉水损失,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降低水费成本, 减轻群众负担, 为灌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创造必要条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进行, 不存在占用耕地、移民问题;灌区经过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 对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2.1 工程节水措施

2.1.1 渠道防渗砌护

从国内外灌区多年的实践来看, 要想增加灌溉率就要从渠道防渗砌护工作来做起, 这种办法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的浪费, 况且农村水利设施引进的资金不足, 渠道防渗砌防也是最经济, 最有效的一种灌溉办法, 从而值得在灌区全面的推广。渠道防渗砌护主要采用土料防渗、石料防渗、混凝土砌护防渗、水工膜防渗等方法, 能有效的减少灌溉损失80%左右。现在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整治项目、灌区改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都要求对斗渠以上级别渠道进行防渗砌护, 个别项目甚至要求砌护到农渠, 直接入田灌溉, 灌溉效率大幅度提高, 灌溉时间缩短, 农民用于水费的支出下降。

2.1.2 管灌

管灌是以地埋管道代替明渠, 将低压水输送到田间灌溉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新技术, 俗称田间水龙头.据实践证明, 管灌与土渠相比, 可节水25.50%~40%, 平均为32.80%节地1.30%~2.90%, 平均为1.90%节省浇地用工和因为提高浇地效率而减少的用工两项合计可省工32.50%~65.20%, 平均为47.40%.由于节水, 浇地周期缩短, 经济上比较可行, 再加上施工难度不大, 取材方便, 技术容易被群众掌握, 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唯一的缺点是对水质要求较高, 泥沙含量过大容易造成堵塞, 特别适合井灌区。

2.1.3 畦灌

畦灌是将平整好的田块, 用田埂将其分成一系列长条形格田, 叫做畦.水从农渠或输水垄沟引人畦田, 形成一个薄薄的水层, 沿畦面均匀往前推进, 使全畦均匀受水的灌水方法。畦灌的田面比较窄, 在这样窄的田面上, 水流主要是向前流动, 基本上不横向扩散。入畦的水流对畦面土壤冲刷轻微, 一边流动一边慢慢下渗。可以通过合适的入畦流量设计合理的畦面宽度, 控制灌水时间, 使全畦面受水均匀, 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均匀度达到92%以上。灌水效率高, 可以达到0.90, 一般可节水30%左右。这种方法已被普遍采用。

2.1.4 滴灌与渗管

地面灌溉通常只能由高处向低处灌, 要求有一定坡度, 田块要相对平整, 特别在新灌区, 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很大, 滴灌和渗灌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滴灌:滴灌水由输水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 滴头将水均匀而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 借重力作用使水渗入作物根系, 使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态。其优点是省水, 不破坏土壤结构, 随时补水, 作物可长时期保持最佳水、肥、气、热状况。因作物周围杂草无法生存, 避免了杂草和作物争肥。缺点是成本高, 对管理水平要求高, 管路易堵塞。

(2) 渗管:渗管也是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 它将渗灌灌水器埋入地下,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 将水直接送入根系。其操作技术要求不高, 投资较低, 其缺点是管道容易堵塞, 须严格控制水质, 经常冲洗。这两种节水技术比较适合经济作物使用, 施肥方便, 不影响采摘, 尤其适合设施温棚种植安装使用。

2.1.5 喷灌

喷灌就是通过加压设备, 经输水管道把水从喷头喷出去洒向地面的灌溉方式。常有固定式喷灌系统和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良好的喷灌系统必须注意几个主要技术要素, 否则就成了洒水车。在喷灌强度、均匀度、雾化程度等方面要综合考虑, 精心设计, 使系统设备既不能浪费也不能小马拉大车。其优点是喷洒均匀, 避免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 水利用率高, 可节水30%~50%对田面平整度要求不高, 对土壤不会产生机械性破坏, 施肥方便, 省工省时。其缺点是一次性投资高, 对管理技术和使用者有一定要求。

2.2 非工程节水措施

国内外实践表明, 可利用此农业区内的水源清, 地形落差大的有利条件, 选合适的渠段实施暗管输水;田间继续推广小畦灌溉, 实现节水、省地、省劳、增产、增收, 推行农业节水, 建设节水型农业区。

3 加强管理, 完善机制

3.1 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优化配置。

一方面, 通过价格杠杆, 采用阶梯水价, 严格控制用水量, 既保证了作物正常需要, 又防止了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发生;另方面对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 严格监督, 使节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实用新技术的开发, 尤其在特色优势产业节水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土壤保水性、作物的灌溉制度、需水量等方面越来越精细。

3.2 在现在的农村中, 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管理, 水资源没有有效的管理利用起来。

要想合理的利用农村的水资源, 必须打破现在的格局,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把现有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有效的统筹起来, 建立合理、有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 参与水权、水量分配和水价制定, 实现灌区末级渠系农民自主管理, 提高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节水意识。

4 结束语

我国绝大部分水田水利的灌溉还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 这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灌溉率, 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农村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 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在农村建立起节水灌溉的服务系统, 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 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宗尧.节水灌溉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7-66.[1]李宗尧.节水灌溉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7-66.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论述 第10篇

1 农业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指用最低限度用水量得到最大收益或产量, 最大程度的提高灌溉水量农作物产值及产量, 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水运行方面。通过灌溉, 农田需水得到一定补充, 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条件, 提高产量。灌溉水运行有3个环节:一是经管道或渠道将水源送至田间;二上作物利用田间水分;三是田间灌溉水通过种种方式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和输配为节水灌溉的主要内容, 此外, 还包括作物生长的水分转化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可遏制淡水资源利用状况恶化, 充分利用水资源;结合作物生长期不同需水要求, 给予适量、实时科学灌溉, 可使水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灌溉用水大幅节约;节省畦埂及渠道占地面积, 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大大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可促进农业耕作技术及种植结构变革, 实现农产品质量、产量及效益的综合提高, 实现农民增收及农业增产;促进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及机械化水平, 进一步促进生产力。

实际工作中, 需结合地区各方面条件, 如土壤、水利工程、地形、水文地质、地貌、水资源量和种植结构等,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节水措施及方式, 切忌强求一律。

2 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

2.1 喷灌

此技术属于高效机械化技术, 采用专业设备将水加压, 送至田间, 或者将有压水借助水自然落差送至灌溉地段, 经喷头喷射至空中, 形成细小水滴, 均匀散布灌溉。喷灌灌水较均匀, 均匀度达80%~85%, 与地面灌溉比较, 用水量可节省30%~50%, 节约用水;作用产量明显提高, 较地面灌溉增产约10%~30%, 土地利用率提高, 提高约7%~15%[2];技术适用于各种地形及土地, 适应性较强, 常用于蔬菜、大田作物、园林草地及经济作物等灌溉。在缺点方面, 喷灌蒸发损失较大, 受风影响较大, 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 耗能, 易造成底层湿润不足。

2.2 微灌

将有压水采用微灌系统输送至田间, 用灌水器采用较小流量湿润农作物根部的附近土壤, 此方法属于局部灌溉。微灌分渗灌、滴灌、小管灌、微喷灌四种。该技术全仅管道输水, 无蒸发损失及沿程渗漏, 灌水时为局部灌溉, 不会引起深层渗漏及地表径流, 较地面灌水节省50%~70%, 较喷灌节省15%~20%, 压力控制方便, 压力均匀, 达80%~90%, 可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条件, 与地面灌溉比较, 增产15%~30%, 作物品质较高;节约劳力, 管理简便, 节能, 可控制用肥及用水;病虫害和杂草易控制, 可适应复杂地形, 机械化埋设较简单, 但存在投资高、易堵塞缺点。

3 渠道防渗技术

该技术可有效减少或避免经渠道渗入渠床的流失水量。统计显示, 渠道是我国农业主要的输水方式, 约占80%。常使用刚性材料和PVC、PE、改性薄膜材料等修建防渗层, 断面常使用U形断面。刚性材料有沥青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土料和水泥土等。通过该技术, 渠道粗糙度大大下降, 且流速明显提高, 渠系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 渗漏损失减少70%~90%, 节省运行费用及投资, 避免渠道冲刷、坍塌、杂草丛生及淤积等;同时还对地下水位起到调控作用, 避免次生盐碱化。

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利用混凝土及塑料等低压管道替代水土渠, 直接将水输送至田间, 进行灌溉, 可有效避免水输送时发生蒸发及渗漏。该技术系统有半固定式、移动式和固定式, 材料常选择水泥沙管、PVC管和现浇混凝土管, 具有灌水及时、节能增产、输水快等优点, 管道输水的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省工省时省地, 管理方便, 投资少。

5 农业节水技术

常用技术有抗旱品种、耕作覆盖保墒技术、土壤保护剂、节水农作制度、作物蒸腾控制等。耕作保墒可增大活土层, 疏松土壤, 避免降雨径流的流失, 增强雨水的入渗量及速度, 切断毛细管, 避免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水利用率。覆盖保墒指在耕地的表面加盖秸秆、塑料薄膜等, 使地表径流减少, 土壤蒸发受到抑制, 蓄水保墒, 达到增肥地力和提高地温效果。研究指出, 覆盖塑料薄膜能增产约30%~40%, 节水约20%~30%;秸秆能增产约10%~20%, 节水约15%~20%[3]。在作物的生长期间, 合理选择使用土壤保护剂, 如复合包衣剂、抑蒸抗旱剂、保水剂等, 避免过度蒸腾, 减轻干旱, 避免奢侈耗水。

6 结语

只有做好节水灌溉, 从根本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 才能确保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 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生态环境。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 对农业节水灌溉措施进行探讨, 极具参考价值。

摘要:现阶段, 我国城镇化社会发展较快, 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用水矛盾更加尖锐。加强农业节水灌溉, 可有效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对促进农业持久发展、保护及恢复生态有重要意义。简单对农业节水灌溉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一些实用性技术措施。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参考文献

[1]蔡晓莉, 韦顺凡.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8) :20-21.

[2]张会茹.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9) :44-45, 53.

农业灌溉节水论文 第11篇

摘要:本文总结研究了几种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节水灌溉;集雨滴灌;污水喷灌;咸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54-1

1 概述

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环境的日趋恶化,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同时,为应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危机,集雨滴灌技术、污水喷灌技术、咸水灌溉技术等成为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

2 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

2.1 集雨滴灌技术措施

集雨滴灌技术措施是将雨水集蓄工程和滴灌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即先构建集雨滴灌工程系统,再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然后采用滴灌方法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

集雨滴灌工程系统一般由集雨场、截流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滴灌系统组成。集雨场即收集雨水的场地,应考虑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截流输水系统是指截流沟和输水渠,其作用是将集雨场上的雨水汇集起来,引入沉砂池,然后流入蓄水系统。蓄水系统是指储水体及其附属设施,其作用是储存雨水。

集雨滴灌技术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2.2 污水喷灌技术措施

污水喷灌技术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灌溉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措施。污水喷灌技术就是指将净化后的污水喷洒在大地田间,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农作物本身来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使一部分水蒸发到大气中,而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再循环利用。

污水喷灌技术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消除污染的有效途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作物生长必须的养分,科学合理地用于灌溉,可节省大量化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作为城市郊区农田灌溉的补充水源,在缓解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是指利用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灌溉农田使作物得以生长发育的技术措施,利用浅层地下咸水灌溉的同时还能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调蓄库容,有利于蓄纳雨水与非灌溉期的地表水,防治渍涝与盐碱灾害,促进地下水淡化。

咸水灌溉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形成宜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条件,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益。同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咸水进行灌溉,首先要有排水条件,以免因灌咸水而引起土壤积盐。其次还要咸淡轮灌或咸淡混灌,利用淡水洗盐。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成为缺水地区扩大灌溉水源的途径,有效的解决了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

3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灌溉用水浪费及水污染严重等状况下,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这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提高农业产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未来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向着细微化,可操作化的趋势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用激光平地技术和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技术;二是将计算机、3S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灌溉领域,对作物的土壤墒情和气候进行监测预报,采用精确的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有效严格地施肥和灌水;三是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就是只针对水资源的紧缺性与用水效率低下的普遍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4 结语

集雨滴灌技术、污水喷灌技术、咸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科学合理地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节约灌溉用水、提高农业产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黎星,蒋金狮.节水灌溉技术浅析[J].能源与环境,2009(02).

[2] 郑九华.咸水灌溉[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 夏桂敏,韩建平,迟道才.现代灌溉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及措施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备和技术方面

据调查,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重视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因此, 不注重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滴管、喷灌等多种高效灌溉技术只在经济作物的灌溉中得到应用[1]。因此,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着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配套设备不完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1.2 管理方面

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时,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导致企业、政府和单位等的权限不够清晰。同时, 监督激励制度的不完善, 使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出现调度难度大、各部门协调性不高等问题, 大大影响小型农业灌溉节水的整体效果。

1.3 经济效益反面

受到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地区在进行小型农业灌溉时, 没有对节水问题给以高度重视, 特别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 农业灌溉节水根本得不到有效落实, 给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不断推广带来极大阻碍。

1.4 可行性方面

现代化建设中,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推广, 给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机会, 但部分工程出现投入力度不够、不及时维修、灌溉面积不够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大大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可行性。同时, 部分节水技术和灌溉工程在推广和建设时, 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导致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在很多环节不能正常发挥效用, 最终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整体效益[2]。

1.5 工程建设方面

随着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有效开展, 在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中, 存在有设备选用不恰当、设备质量差别过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维修不及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降低了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工程的损坏率大大提高, 给节能灌溉技术不断推广带来消极影响。

2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措施

2.1 注重统筹规划, 推动可持续发展

根据传统农业生产中采取节水技术的情况来看, 它们很难在本质上改变农业缺水的实际状况[3]。虽然通过打井、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式来进行节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缺乏问题, 但无法真正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 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这个问题, 并注重统筹规划, 对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真正实现技术、工程、社会和经济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首先, 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 对节水灌溉、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种植效益等进行合理规划, 才能不断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其次, 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 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 最终根据各地区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实际情况, 推进节水体系不断完善。

2.2 有效落实整体规划

通常情况下, 在进行灌溉区的水资源利用时, 需要对区外引水、区内拦蓄等给以高度重视, 才能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以满足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过程所需的水资源量。与此同时, 灌溉区的地下潜水层一般被认为是整个区域的调节水库, 以便对各个种植区进行及时的补水[4]。目前, 补给的方式主要有排水渗漏、降雨、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渠道补给等, 而它们在补给的过程中会因为开采、出流、蒸发等造成一定损失。因此,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必须有效落实整体规划, 并根据均衡原则采取强制手段, 确保水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合理性, 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 比较常用的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最终实现小型农业水利节水, 是现代化建设中环保和节能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体现。

2.3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国家对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给予了高度重视, 以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真正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因此, 在进行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时, 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等方式, 确保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顺利建设, 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 不断加大农业生产过程中节水的宣传力度, 提高民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 真正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水的行动中。现代化建设中, 农业技术的合理运用、相关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 可真正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成本投入, 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5]。

2.4 低产田的节水措施

在环境、经济等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必须注重节水技术的合理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 并采取低产田节水措施, 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最终满足实际灌溉面积的用水需求。由于我国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多, 各种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合理利用, 已经成为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保障, 必须正确选用设备型号、灌溉方式等, 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 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技术的合理运用, 可有效促进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的不断完善, 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3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 只有对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制定出更完善的解决措施, 最终促进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生.对农业水利工程问题及建议探究[J].河北企业, 2015 (5) :60.

[2]山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2) :96-97.

[3]张景文.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及有效措施[J].城市地理, 2015 (10) :212.

[4]李鑫.小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15) :295-296.

上一篇:电子课件下一篇:建筑装饰墙纸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