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综合征范文

2024-08-01

障碍综合征范文(精选11篇)

障碍综合征 第1篇

1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是仔猪生长缓慢和死亡率升高。母猪常常在分娩期间或分娩后不久还有奶, 仔猪哺乳正常, 一般在分娩后第2~3天, 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

1.1 仔猪的临床表现

当发生本病时, 仔猪不断反复拱动奶头, 吮奶时间很短, 吃奶次数增加, 但吃不饱, 吃奶后不能很快安定下来, 总围绕母猪乱跑, 追赶母猪吮乳;有的仔猪因饥饿显得焦躁不安, 不停尖叫;仔猪消瘦露脊背, 不活泼健壮, 皮肤苍白, 被毛粗乱无光泽。许多仔猪因饥饿和低血糖而表现无目的的走动、瘦弱无力、步态不稳、呻吟、怕冷、体温下降、嗜睡, 表现一系列抽搐、惊厥症状;有的由于能量已耗损, 极度消瘦虚弱, 当伏卧在母猪旁边时, 很容易被压死或踩死。个别幸存者, 生长迟缓, 成为僵猪。

1.2 母猪的临床症状

发热, 高于40℃, 往往随后出现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病;精神差、厌食或不食, 最终导致便秘。有的食欲无明显改变,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不见或偶而见到阴道排出污红色分泌物, 乳房一般正常, 少乳或无乳。此外, 还有各自的特征性症状:1.2.1急性乳腺炎。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 乳腺发热、肿胀, 急性和严重的乳腺炎出现坏死和化脓性炎症, 重症整个乳腺复合组织变硬。患病乳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 乳汁异常, 色黄浓稠, 含有脓样絮状物。有的母猪拒绝仔猪吮乳。1.2.2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由大肠杆菌、化脓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临床症状依病情、病程而异。多数病例呈亚临床感染, 体温、食欲、精神、尿液均无明显异常, 但排尿次数增多, 尿量减少。少数典型病例表现厌食, 尿中含有血液及脓汁, 氨气味浓。通常在排尿的后期可见到带血或不带血的脓性阴道排出物。1.2.3子宫内膜炎。原因是难产、产道损伤、助产时消毒不严、产程过长、死胎滞留、胎衣不下等引起感染, 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表现为阴门红肿, 不断从阴道排出粘性或脓性污、红色、腥臭、污浊液体, 先稀薄而后稠厚, 母猪常见努责做排尿姿势, 不愿哺乳仔猪。1.2.4产褥热 (产后败血症) 。致病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时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表现出一系列的败血症症状。高热稽留 (41℃~41.5℃) 、萎靡、战栗、废食、乳量骤减或无乳、呼吸急促, 多数从阴门排出恶臭、红褐色污物, 极度衰竭或者昏迷状。

2 诊断

本病多在产后3天内无乳或少乳, 仔猪生长缓慢和死亡率升高。密切观察仔猪的行为变化是早期诊断的较好方法之一。临床表现仔猪瘦弱, 频繁吸吮母猪乳房, 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 这些都是泌乳异常的表现。母猪体温高于40℃, 食欲减退、便秘、乳房肿胀, 尿频尿急、尿中带血、阴道不断流出污红色腥臭液体等。根据仔猪的临床异常表现和行为变化, 部分母猪的临床症状, 以及仔猪生长缓慢和死亡率升高可作出诊断。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选种工作和做好隔离、驯化、驱虫、保健、防疫和监测工作

3.1.1种母猪的选用必须母性好。泌乳力和哺乳性能好。3.1.2严格选留后备母猪, 至少要有12个有效乳头、均匀分布。腹部要有一定的弧线。3.1.3不宜过早配种, 达到230日龄, 体重120千克, P2背膘17~19毫米, 第2~3次情期配种。

3.2 切实饲养管理工作, 减少围产期各种应激因素

3.2.1创造良好的产房卫生和环境条件。母猪产前5~7天进产房, 以适应新环境, 加强生物安全, 清洗、消毒工作必须到位。产前要用0.1%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外阴和乳房, 用手挤掉乳头的头1~2滴奶, 使顺利排乳。分娩过程中不要过多干扰, 助产时要严格消毒。剪牙、断尾、断脐带做好消毒关。产房要安静, 减少噪音;要通风良好, 温度以18℃~25℃为宜, 不可过高。夏天防暑降温, 防止热应激。取暖灯不要直接对着母猪和乳房。3.2.2精心喂养围产期母猪, 防止便秘。临产前不换料, 一般在产前3天, 开始适当减料, 分娩前一天降到1千克, 分娩当天不喂料, 但绝对不能缺水, 产后第2天喂1千克, 以后逐渐加料, 每天可增加1千克, 一周后自由采食。切忌分娩后第1~2天过量喂, 加料过急易造成产后不食, 导致泌乳减少。3.2.3改善妊娠饲养管理, 采取前低后高的方式。随时按照体况调整喂量, 使大群母猪都处于良好的体况, 一般配种后限饲21天, 每天饲喂1.8~2.0千克;妊娠22~75天喂2.0~2.5千克, 75天至100天, 可增到2.5~2.8千克, 100天至112天增至2.8~3.5千克为宜, 为产后泌乳提供足够的营养储备, 防止过肥和过瘦。3.2.4保证产前产后充足饮水, 妊娠末期饮水量约每小时1升, 到分娩结束前12小时增至每小时2.6升, 整个哺乳期每天应逐渐增加到20~35升, 为此水流量每分钟至少1.5升。3.2.5临产前防止母猪便秘和乳房水肿, 要适当饮喂含粗纤维较多的饲料, 最好是青绿饲料, 地面要防滑, 增加活动量, 要保证大量饮水, 可起消除便秘的作用。3.2.6严把饲料原料关, 不喂霉变饲料, 适当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2.7临产前15~30天, 给母猪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15毫升, 对内毒素有一定保护作用。对有附红细胞体威胁的, 产前可注射强力霉素10毫升/头, 以减少病原数量。3.2.8做好驱虫工作。3.2.9做好产前产后一周的保健工作。

3.3 注射前列腺素诱导母猪提前分娩

注射后一般24小时左右顺利产仔, 可缩短分娩时间, 避免产道损伤及感染。由于母猪产后起保胎作用的黄体没有被完全溶解而使黄体酮浓度升高, 或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不足, 抑制泌乳, 而使用前列腺素药物, 可引起产前黄体酮下降和彻底溶解残留的妊娠黄体, 终止内源性孕酮分泌, 使催乳素浓度升高而有效保进泌乳, 降低PPDS的发生率。此外还可促进子宫收缩, 帮助排出胎衣、死胎和恶露, 促进子宫恢复, 预防子宫炎, 防止PPDS发生。

3.4 预防传染性因素引起的PPDS

3.4.1产后立即对母猪注射一次长效抗生素, 长效土霉素或强力霉素, 1次/日, 连用2天;有条件的也可配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福乃达。3.4.2产前5~7天至产后7天, 每吨饲料中添加如下抗菌药物:10%氟苯尼考1.5千克+300克强力霉素;利高霉素2千克或80%泰妙菌素200克+15%金霉素2000克。

3.5 加强兽医卫生和生物安全

定期消毒, 特别抓好配种前和分娩前后的消毒工作, 认真做好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等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和定期监测工作。

4 治疗

原则:强心补液, 防止酸中毒, 补糖, 补钙, 控制炎症。乳房饱满而无乳排出, 催产素20~30单位, 10%葡萄糖100毫升静脉滴注;乳房松弛, 苯甲酸雌二醇10~20毫克+黄体酮5~10毫克+催产素20单位肌注, 1次每天, 连用3~5天。

4.1 乳腺炎的治疗

4.1.1用温肥皂水毛巾按摩乳房, 每天3~5次, 每次10~20分钟, 排净残乳有助于消除肿胀和炎症, 缓解疼痛。4.1.2肌注:青霉素1000~1200万单位+链霉素200~300万单位+地塞米松10毫克+催产素20单位, 2次/日, 连用3~5天。4.1.3乳房基底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青霉素320万单位, 0.5%盐酸普鲁卡因50~80毫升, 乳房基底部封闭注射1次/日, 连用3~5天。4.1.4对症疗法:病情严重有全身症状的, 除用抗生素配合地塞米松病因治疗外, 还要强心补液, 解除酸中毒、退烧等对症治疗。2.5%氧氟沙星30毫升;5%糖盐水500毫升, VC20毫升, VB120毫升, 鱼腥草30毫升;NaCl500毫升, 头孢噻呋钠10克地塞米松25毫克, 分别混合静脉滴注, 同时, 肌肉注射催产素30单位, 连用3~5天。

4.2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4.2.1抗生素+福乃达+催产素。4.2.2 5%碘酊5~10毫升溶于500毫升生理盐水后灌入子宫冲洗 (不要用高锰酸钾) , 但冲洗后及时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 促子宫炎性分泌!物排出, 最后用20~40毫升注射用水稀释青、链霉素各200万单位, 灌入子宫。

4.3 产后败血症的治疗

全身应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 补液时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100~150毫升, 防止酸中毒, 还可应用安钠咖强心及子宫收缩剂;加用钙剂可改善全身状况, 增强心脏活动。

4.4 中药疗法

障碍综合征 第2篇

外科护理学

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一、A1

1、①诊断ARDS时,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2/FiO2为

A、<100 B、<200 C、<300 D、<400 E、<500

2、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必须是

A、三个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

B、—个系统的两个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

C、一个系统的两个以上器官急性功能障碍

D、一个系统或(和)器官为另一个系统或器官的发病原因

E、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在急性疾病过程中相继出现急性功能障碍

3、①引起“肾前型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挤压综合征

B、感染性休克

C、大面积烧伤

D、盆腔手术误扎双侧输尿管

E、缺水、休克、血容量减少

4、①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DS的重要指标是

A、BP B、MBP C、CVP D、PAWP E、CO

5、①病人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征兆是

A、咯血

B、便血

C、易出现鼻出血

D、皮肤出现出血点

E、血液不易抽出,容易凝固

二、B

1、①A.大面积烧伤 B.严重挤压伤

C.双侧肾盂输尿管梗阻 D.重度低渗性缺水 E.血容量减少

<1>、肾型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A、B、C、D、E、第1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2>、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

A、B、C、D、E、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的诊断标准为氧合指数PaO2/FiO2<300,故选C。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69】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定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故选E。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53】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依据发生原因不同分为肾前型、肾型和肾后型3种类型。所谓肾前型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疾病如休克、脱水等造成循环衰竭,继之影响肾血流量,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故选项E正确。选项A、B、C为肾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选项D为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因此答案为E。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52】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动脉楔压(PAWP)正常值为0.8~1.6kPa,其值若在1.6~2.4kPa间则提示急性肺损伤或ARDS。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14】

5、【正确答案】 E

第2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答案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为高凝期,此期在促凝物质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最早的征兆是护士抽血取化验标本时,发现血液不易抽出、血液易凝固。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74】

二、B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内源性肾毒素、外源性肾毒素以及生物性毒素可造成肾实质性损害。最常见的原因是挤压伤,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引起肾小管阻塞、坏死。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76】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脏本身没有原发性损害,因各种原因导致尿路梗阻,出现继发性肾损害。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三章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77】

障碍综合征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具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的MODSE患者150例, 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非老年 (年龄<60岁) MODS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基本信息、临床体征、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内镜检查、CT检查、实验室检查、预后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 以率 (%)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老年MODS患者223例, 其中150例患者存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表现, 发生率为67.3% (150/223) ;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08、42例;平均年龄为 (81.7±10.3) 岁。同期共收治非老年MODS患者260例, 其中150例患者存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表现, 发生率为57.7% (150/260) ;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12、38例;平均年龄为 (45.6±9.7) 岁。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诱发因素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诱发因素分别为:感染95例, 脑血管意外19例, 心血管急症15例, 大手术后10例, 创伤3例, 其他8例。对照组患者的诱发因素分别为:大手术后和严重创伤80例, 感染64例, 其他6例。

2.3 各消化脏器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中, 12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6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 17例患者发生非结石性胆囊炎, 4例患者发生胆囊穿孔[2]。对照组中, 91例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70例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 9例患者发生非结石性胆囊炎, 2例患者发生胆囊穿孔。实验组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在肝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消化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分析:

(1) 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衰竭前期, 实验组患者的表现主要为进行性黄疸加深,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为上腹胀痛、发热以及寒战等;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均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肌紧张、反跳痛以及右上腹压痛。胃肠功能障碍衰竭期, 实验组患者的表现主要为无痛性柏油样便, 对照组患者则主要为腹部胀痛不适。 (2) 肝功能障碍: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 首发表现主要为生化检查异常, 对照组患者则为体征变化, 黄疸加深, 腹水征加剧。

3 讨论

老年人群在年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各个脏器功能开始逐渐降低, 包括消化系统。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81.7±10.3) 岁, 本研究中, 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并没有关系, 而和病情的自身发展有直接关系。

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MODSE和胃肠功能障碍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两组患者的早期症状并没有显著差异, 而在进入到胃肠功能障碍衰竭期后,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血便或者无痛性柏油样便、进行性腹部高度胀气,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为腹部胀痛不适。对于老年患者来讲, 因为发病隐匿, 不具备典型性临床体征和症状, 所以如果患者发生血红蛋白不明原因的持续降低或者粪隐血试验表现为阳性, 则应警惕胃肠功能障碍[3]。通过内镜检查能对患者进行确诊, 但是内镜检查可能诱发脏器衰竭或者导致其加重, 所以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用诊断性治疗。本研究中, 在肝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当发生MODSE时, 肝功能障碍的发展变化快, 病情危重, 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 所以在病情发展过程中, 临床医师应具有一定的预判性, 进而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 让患者预后得以有效改善。

总之, 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E) 患者消化系统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 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进而才能让MODSE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提高,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曙明, 郑松柏, 张伟, 等.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消化系统障碍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 10 (1) :36-39.

[2]王仁萍, 赵新秀, 王伟, 等.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高危因素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 48 (5) :439-440.

障碍综合征 第4篇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PPDS)也称为乳房炎一子宫炎一无乳综合症(MMA),也称泌乳失败、产后菌毒血性无乳症.该病是规模养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造成母猪产后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如水,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引起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低血糖症、下痢,死亡率增高,严重的甚至整窝死亡.部分母猪子宫内膜炎造成产后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没规律,产胎间隔延长,产仔数减少,严重的引起母猪淘汰.

作 者:刘东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148团农业科,新疆石河子,832048 刊 名:吉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JIL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S858.28 关键词: 

障碍综合征 第5篇

[关键词] 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围产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29-0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一般肺先受累,次为肾、肝、心血管、中枢系统、胃肠、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功能障碍[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导致产科危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科的危重症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科感染性休克、重度子痫前期等均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因[2]。近年来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的孕产妇逐渐增多,这也增加了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风险。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43例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围产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43例在我科进行救治分娩的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孕周29~41周;②合并有产科危重症,包括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③符合MODS的诊断标准;④临床资料完备。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同时给予监护和急救治疗,针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发病、诱因给予对症治疗,加强胎心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改善脏器功能,保证血流灌注,预防感染。

1.3 研究方法

分析不同危重症孕产妇的围生结局,妊娠合并症包括慢性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病、重症肝炎,妊娠并发症包括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子痫、双胞胎、羊水栓塞、急性脂肪肝、前置胎盘大出血等。不同衰竭脏器数、孕龄、分娩方式患者的孕产妇死亡及围生儿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产结局

43例孕产妇均为单胎,孕产妇死亡5例,围生儿死亡7例。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情况见表2。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比例均显著高于妊娠合并症。

2.2 不同病因和诱因患者围产结局

见表3。妊娠合并症患者孕产妇无死亡患者,其中慢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有1例围生儿死亡。共有5例孕产妇死亡,均为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羊水栓塞2例,子痫1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胎盘早剥1例。妊娠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围生儿死亡,其中胎盘早剥3例,羊水栓塞2例,子痫1例。

2.3 不同脏器数目、孕龄、分娩方式围生结局

脏器衰竭数≥4个的患者孕产妇死亡和围生儿死亡的比例均限于高于脏器衰竭数2~3个的患者。围生儿共7例死亡,均为孕周<34周的患者。

3 讨论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称多器官衰竭(MOF),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一般肺先受累,次为肾、肝、心血管、中枢系统、胃肠、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的特点是继发性、顺序性、和进行性。感染、创伤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促发因素,而机体炎症反应的失控,最终导致机体自身性破坏,是MODS的根本原因[3,4]。炎症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异常释放、组织缺氧和自由基、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和细菌和(或)毒素移位均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表现,构成了MODS的炎症反应失控的3个互相重叠的发病机制学说——炎症反应学说、自由基学说和肠道动力学说。

产科是发生MODS的高发学科,产科的危重症如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科感染及并发的休克、妊娠期脂肪肝等均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前提,但是目前专门针对产科的MODS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采用2008年的MODS的诊断标准。

对产科MODS的治疗主要是治疗病因、器官支持治疗、炎性介质的控制等。病因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产科出血的患者要立即止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促进宫缩。妊娠高血压要解除血管痉挛,合理控制血压。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积极抗感染,去除感染灶。在病因治疗中终止妊娠是重要的方法。对于严重的产前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脂肪肝、宫内感染等,终止妊娠是治疗的根本方法[5]。在对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能否耐受剖宫产手术和麻醉,或者顺产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然后根据胎儿情况、胎儿成熟度、孕周等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以及终止妊娠的方法,以改善围生结局。顺产对孕妇的氧耗和体力消耗大,患者多不能耐受,因此一般患者采用剖宫产方法终止妊娠,但是麻醉、手术等也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器官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血液净化、循环支持、对症支持治疗等[6]。肺是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容易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肺功能障碍的患者要积极使用机械通气改善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保证孕产妇和围生儿足够的供氧。心血管系统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是最容易受累的系统之一,多种病因均会导致心功能不全、休克。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流动力指标,合理维持血容量。快速液体输入、选用合适的血管加压素、血管活性药物,增加心脏输出量,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冰冻血浆等成分血,增加血液的输氧能力,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净化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以及毒素,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炎性介质在MODS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控制炎性介质能够阻止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血液净化外,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氮氧化物阻滞剂等均有控制炎性介质的作用。

产科危重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多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加重了病情的复杂性和凶险性。在本次对产科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围产结局分析中,虽然均给予了积极主动的治疗,但是仍然有不良结局发生。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妊娠并发症的例数显著高于妊娠合并症的患者,并且5例死亡的孕产妇均为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围产儿的死亡率妊娠并发症的患者也显著高于妊娠合并症的患者,说明妊娠并发症的病情较妊娠合并症的患者严重,通常合并症病程长,在孕早期或中期就已发现,因此会给予相对性的控制和治疗。而妊娠并发症往往病情急、病情危重,容易导致不良结局。脏器衰竭的个数≥4个的患者孕产妇死亡比例显著高于2~3个的患者,因为脏器衰竭的个数越多,说明病情越重,患者越容易出现不良结局。胎龄<34周的患者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34周的患者,说明胎龄越小,围生儿的生存能力越差。

综上所述,产科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在临床上应加强孕产期的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帆,刘洪涛.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638-1639.

[2] 王红. 72例老年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24.

[3] 张兵华,刘秋平,胡平,等.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高龄不宜气管插管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疗效评价[J].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10-1411.

[4] 单平. 老年内科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9:136-137.

[5] 张桂芳,邹敏芸.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J]. 江西医药,2012,47(9):792-793.

[6] 段玲,范永会,邓跃平,等.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吸附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1):55-56.

浅谈动物四肢机能障碍综合征 第6篇

一、造成四肢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不合理的饲养管理, 特别是不合理的骑赛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饲料中矿物质的缺乏和比例失调等, 可造成骨关节代谢紊乱, 引起跛行。还有就是某些机械障碍, 如关节僵直、软骨化骨等, 此外, 脊椎的畸形, 增生、损伤常常压迫神经, 影响四肢的运动。

二、跛行的诊断

跛行可发上于一肢, 也可能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发病。有的是突发性的, 有的是续发性的。有的是运动前严重, 运动后减轻, 有的是运动后加重。跛行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需要收集病史和临床症状, 仔细反复的观察比较, 加以综合性的分析, 找出发病原因和部位。

三、跛行的种类

分为悬垂跛行、支柱跛行和混合跛行。

悬垂跛行的基本特征是抬不高和迈不远。患肢前进运动时在步伐的速度上和健肢比较常常是缓慢的。因患肢抬不高和迈不远所以前方短步, 运步缓慢, 抬腿困难是确定悬跛的临床依据。抬不高的原因:由于运步的第一个时期, 各关节顺序屈曲的时候, 某个关节的屈肌或关节的屈侧发生疾患时, 被屈曲的关节, 就会屈曲不完全或完全不能屈曲, 造成该肢的抬举困难。患肢迈不远的原因:在各关节伸展的时候, 某个关节的伸肌及其邻近组织和关节申侧有疾患时, 就会影响到该关节伸展活动。

支跛的基本特征是负重时间缩短或避免负重。因为患肢落地时感到疼痛, 所以站立时呈减负体重或两肢频频交替。在运动时患肢接触地面为了避免负重, 所以对侧的健肢就比正常运步提伸出的快, 而提前落地, 所以健蹄蹄印量患肢所走的一步时, 呈现后一半步短缩。这些都是判定支跛的临床依据。

混合跛行的特征。混合跛行的发生一种是在肢上出现支跛和悬跛的两个患部, 另一种是某一发病部位负重时有疼痛, 运步时也有疼痛, 所以呈现混合跛行。

四、跛行的程度

运动机能障碍的机能和经过不同, 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程度, 所以当跛行诊断时, 除了确定跛行的种类还得确定跛行的程度, 以便治疗。分为三类:

1. 轻度跛行

患肢驻立时蹄可以全部着地。运步时稍有异常, 病肢在不负重时不明显, 而在负重运动时出现跛行。

2. 中度跛行

患肢的蹄不能全面的着地, 只能用蹄尖着地, 并关节屈曲, 减轻患肢对体重的负担。运动时明显的看出提伸有障碍。

3. 重度跛行

患肢驻立时几乎不着地, 运步时有明显的提举困难。

五、跛行部位的判定

通过问诊、视诊、系统检查和特殊检查, 初步得出引起跛行的疾病和部位, 将还要收集到的材料和初步结论进行综合分析, 判定跛行的部位, 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诊断。

1. 解剖学变化和疼痛

疼痛是机体的一种反射现象, 可能在疼痛的部位有解剖学变化也可能没有解剖学变化。反之, 有解剖学变化的局部, 不见得就有疼痛现象。因此不能单方面的就得出跛行的结论。

2. 局部和整体

诊断跛行是在机体上进行的所以要充分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注意有机体的反射调节。有些疾病是机体全身障碍的局部反应, 若是单纯的着眼于某些局部的问题, 临床上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3. 局部疼痛程度和跛行程度

在患肢上找到局部病理过程, 其疼痛程度和跛行的程度相应。不一致时必有可以之处, 应当进一步检查。

4. 病变新旧和跛行发生的时间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诊断防制 第7篇

1 蓝耳病

1.1 流行特点

在我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途径多, 传播迅速, 常可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多数猪场或地区。病毒的传染性强, 只要很低的剂量, 经鼻腔或注射途径侵染猪上呼吸道和咽部即可引起感染, 一旦感染后, 病毒即可出现于尿、唾液和精液中。经免疫接种的公猪可以减少或预防精液带毒。多种禽类如野鸡、珍珠鸡等对本病有一定的易感性, 感染后在其泄殖腔内就含有病毒, 说明禽类在本病流行病学上占有一定的潜在地位。

1.2 诊断要点

发病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及弱仔;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 有的表现神经症状, 死亡率可达80%;成年猪表现为厌食、呼吸加快, 轻度发热。有些病猪在双耳、外阴或腹侧出现一过性 (数小时或数天) 青紫或蓝色斑块, 公猪不表现明显症状。

1.3 防制措施

严格检验监测, 采用自繁自养、整进整出。发病场要加强免疫注射。灭活苗:初产母猪和停产母猪在配种前免疫注射2次, 间隔21 d。弱毒苗:3周龄以上猪每头2 m L。阴性猪场最好不用弱毒苗。筛选药物对症治疗。

2 猪伪狂犬

2.1 流行特点

在我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天气寒冷和产仔旺多发。除猪易感外, 其它动物牛、羊、犬、兔、猫等均可感染;哺乳仔猪感染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2.2 诊断要点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主要侵害公、母猪和仔猪。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 产死胎、木乃伊, 但以产木乃伊为主。初产和经产母猪均可发病;新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断奶仔猪发病率20%~40%, 也有表现神经症状, 拉稀、呕吐, 但死亡率较低, 为10%左右;母猪感染后屡配不孕, 易返情。公猪睾丸先肿胀后萎缩, 失去配种能力。

2.3 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 主要依靠疫苗预防。灭活苗:有全病毒灭活苗和基因缺失灭活苗两种, 仔猪断奶时注射1次, 育肥猪直到出栏, 种公、母猪第1次免疫接种后, 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 以后每半年再免疫接种1次;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弱毒疫苗:种猪第1次注射后, 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 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1次。育肥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至出栏。

3 猪细小病毒病

3.1 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均可感染;以头胎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的较多。在我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发生于产仔旺季。

3.2 诊断要点

受感染母猪本身无症状, 怀孕早期感染, 胚胎、胎儿死亡被吸收, 仅见母猪的腹围变小, 再度不规则地发情;妊娠中期感染引起胎儿死亡, 表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 分娩推迟等;妊娠30~50 d感染主要产木乃伊, 妊娠50~60 d感染主要产死胎, 怀孕70 d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 但产出仔猪终身带毒。

3.3 防制措施

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应以预防为主。细小病毒油乳剂苗:后备种公、母猪于5月龄以后至配种前进行免疫;母猪于分娩后或配种前2周进行免疫;种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 每次颈部肌注2 m L。猪细小病毒活疫苗:后备母猪、种公猪均在配种前1~1.5个月免疫, 每头剂量l m L。

4 猪圆环病毒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和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

4.1 流行特点

在我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 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 但在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 10~14日龄的断奶猪也有该病的发生, 病毒可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 经消化道传播, 也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染仔猪, 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 呈地方性流行时,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但急性爆发时, 发病率可达50%, 病死率达20%~30%。如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时, 死亡率会更高。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危害生长育肥猪, 死亡率为15%~20%, 耐过猪发育不良,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不表现任何症状和病变。

4.2 诊断要点

4.2.1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

病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糙, 皮肤苍白, 发育迟缓, 体重减轻, 进行性消瘦, 呼吸过速或呼吸困难, 嗜睡, 腹泻, 可视黏膜黄疸, 咳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常突然死亡, 体表淋巴结,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4.2.2 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

病猪主要表现为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隆起, 周边呈红色或紫色, 中央黑色, 以后融合成条带状或斑块, 有时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 轻者体温正常, 常自行康复, 严重者表现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4.3 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应早发现, 早确诊, 早治疗,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是较好的方法。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 (100 g/t) ,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粉 (500 g/50 m L) , 连用7 d。对病猪可用干扰素 (3万IU) 1瓶加黄芪多糖注射液10 m L混合, 哺乳仔猪每头肌肉注射3 m L, 断奶小猪每头肌肉注射6 m L, 育肥猪每头肌肉注射10 m L, 1次/d, 连用3 d。控制继发感染, 可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维生素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5 d。

5 日本乙型脑炎

日本乙型脑炎又叫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5.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染, 具有明显季节性, 在蚊子猖獗的夏季流行。猪、马、牛、羊、禽等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感染。6个月前的猪更易感, 病愈后不再复发。

5.2 诊断要点

该病的特征是母猪流产和产死胎, 公猪发生睾丸炎, 少数猪特别是仔猪呈现典型脑炎症状, 如高热、狂暴、沉郁等。怀孕母猪突然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儿.死胎、弱仔等, 但以死胎为主;死胎大小不均, 小的如同人大拇指, 大的与正常胎儿无大的差别;弱仔产后几天内出现痉挛、抽搐死亡。公猪可出现睾丸发炎、肿大、发红、发热, 触诊有痛感, 个别公猪睾丸萎缩变硬、丧失配种能力。肥猪或仔猪常高热40~4l℃, 稽留数日到十多日以上, 粪便于燥、尿深黄, 个别猪乱撞及后肢麻痹。

5.3 防制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 消除蚊子孳生场所, 同时选用有效药物, 在猪舍周围喷洒消灭蚊子。免疫接种:对6至7月龄以上种猪, 配种前或流行季节前1个月, 使用猪乙型脑炎油乳剂灭活苗或乙型脑炎弱毒苗, 免疫2次 (间隔15~20 d) 。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一次 (灭活苗2 m L, 弱毒苗1 m L) 。在本病流行严重疫区, 对其它类型猪群也应免疫注射。选择有关药物对症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第8篇

1抗炎和免疫治疗

严重感染所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及器官功能的损害, 其本质在于机体过度释放众多介质引起炎性反应失控和免疫功能紊乱, 由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MODS的必经之路, 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STRS, 通过调控炎性反应阻断其发展, 可能是防治MODS的关键。①及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②糖皮质激素能否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及脓毒血症存在很大的争议, 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2,3]。最早的研究显示, 短期、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但随后的随机双盲研究并没有证实这一点, 甚至发现会增加病死率;此后, 临床上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严重感染和脓毒症的方法显著减少。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应用小剂量的氢化可的松12周可以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 使激素治疗感染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目前一般认为大剂量、短程的激素疗法无效, 而疗程在1~2周的小剂量激素疗法初步显示出治疗作用[4];③免疫炎性反应细胞过度反应状态是免疫抑制剂应用的主要指征。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做为抗炎药物目前多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中。急性胰腺炎会因过度炎性反应和免疫异常而使病情恶化[5],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调低急性胰腺炎时免疫炎性反应细胞的过激状态, 使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乃至整个免疫系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态, 从而避免SIRS和代偿性抗炎性反应综合征 (CARS) 引起的继发损害。实验研究表明[6]5-氟尿嘧啶 (5-FU) 、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均可缓解胰腺炎动物血中过高的TNF-α、IL-1、IL-6、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 胰腺湿重和淀粉酶指标也明显好转, 说明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介质的过度释放和矫正异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来缓解胰腺炎的病理生理紊乱, 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目的。目前, 5-FU已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开始应用, 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疗效;④近年来, 人们开始将胸腺肽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试图改善感染患者的预后。Badamchian等[7]研究发现, 给动物和人注射LPS后, 其血中胸腺素β4水平明显下降, 外源性胸腺素β4能够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 提示胸腺素β4可能参与了早期的炎性反应级联和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应用胸腺素β4能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2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

血液净化治疗, 即清除炎性反应介质及细胞因子和循环中的内毒素, 减轻炎性反应阻断SIRS继续发展及MODS的进一步恶化。血液净化是近年来在治疗SIRS/MODS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新技术[8]。其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血液透析对面积大、弥散性强的小分子物质清除能力最强, 而分子量在15 000~20 000之间的大分子物质行血液滤过最好, 内毒素及与白蛋白结合的物质只有血浆置换才能清除, 而免疫吸附对特异性抗原抗体的吸附清除作用效果非常显著, 由于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有独特的溶质清除特点, 而病情不同的患者治疗目的和要求也不同, 故将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炎性介质和内毒素的吸附疗法, 与能有效清除小分子物质、调节内环境的经典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应用, 将可能成为重症全身感染及SIRS/MODS治疗的必然趋势。

3针对肠道屏障的治疗

有3种基本的治疗策略可以预防肠道损伤和功能障碍, 包括使用SDD、肠内营养 (EN) 和防止氧化酶介导的肠道损伤[9]。SDD治疗原理和最近一项Meta分析表明, SDD可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重患者的病死率[10]。由于营养、感染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内在联系, 这个研究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4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摄取

研究表明MODS患者自始至终都存在氧摄取及利用障碍, 其障碍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相关, 提高组织氧摄取, 改善氧利用则改善患者的预后[11,12,13]。山莨菪碱 (654-2) 应用于休克患者的治疗已有较长的时间, 大量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 应用得当可以明显提高休克的救治成功率, 其改善微循环、降低TNF-α等多种炎性介质的作用对MODS患者有利, 邢金燕等[14]对46例MOD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两组, 观察两者治疗前后氧摄取率的变化, 升压药的使用情况及肺氧合指数的变化, 以观察654-2对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 患者氧摄取的影响,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提示, 两组MODS患者治疗前氧摄取率均偏低, 经治疗随病情改善氧摄取率提高, 以加用654-2组更明显, 认为654-2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摄取, 减少升压药的用量及使用时间, 帮助提高肺氧合指数。在该研究中发现, MODE患者随病情改善, 氧增强比OER提高[15], 这可能与654-2能降低TNF-α、IL-6、NF-κB等多种致炎因子浓度[16]有关。

5基因治疗和抗凋亡治疗

基因治疗现主要处在理论探讨阶段, 可望通过干预炎性刺激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来改变SIRS和MODS的病程发展。炎性信号在免疫细胞内的转导过程十分复杂, 其中关键的控制“机关”可能是位于胞浆内的核因子κB (NF-κB) [17]。NF-κB犹如炎性介质基因转录的启动开关, 多种致炎物质均可解除其抑制而被活化。另外, 还可以通过基因修饰或插入目的基因等方式改变基因表达而影响炎性反应发展方向, 但如何进行目前尚无答案。基因治疗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前途将取决于相关领域更深入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18]。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治 第9篇

1 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呈球形。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稳定性受酸碱度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p H值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 H值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则缓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病毒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病毒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2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3 临床症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猪后易感猪群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d,最长为37d。该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3.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胎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仅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3.2 慢性型

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4 诊断

根据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3]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在临产猪崽中的病毒会很快失活,应尽可能迅速采样,分离病毒可采取肝脏,病毒培养较困难,可用中和试验进行诊断。

5防治措施

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病猪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对再次感染均有抵抗力,因此,在地方流行区域内给猪接种疫苗预防是比较有效的,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佳,在后备母猪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成年母猪接种效果较佳。灭活苗使用比较安全,可单独使用或与弱毒疫苗联合使用。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疗法,主要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和对症疗法,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4]。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猪用免疫球蛋白Ig G,按仔猪一次1支,母猪一次5支,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2~3d,每天2次。二是黄芪多糖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按1kg体重0.2m L混合肌注,1次/d,连用3~5d。三是莪术油注射液,仔猪静脉注射10~20m L,大猪60~80m L,1次/d,连用3d,怀孕母猪禁用。

摘要:介绍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出防制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症状,诊断,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素丽,孙惠玲,张平,等.山东某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3):92-95.

[2]韩慕俊,孟庆旺,罗永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06.

[3]葛建强,贺树平,张勇,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0):14711-14712,14744.

障碍综合征 第10篇

【关键词】 改良PPH 常规PPH 排便障碍综合征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89-01

排便障碍综合征是临床肛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盆底功能出现紊乱而最终导致出现便秘和直肠排空困难等症状,粪便在正常排出的过程中,由于下段直肠解剖学出现异常而遇到妨碍。本次研究对排便障碍综合征患者实施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排便障碍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1.9±1.6)岁;患病时间1-1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3±0.4)个月;直肠前突患者10例,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13例,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21例;治疗组中男性8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1.7±1.5)岁;患病时间1-13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4±0.6)个月;直肠前突患者1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14例,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19例。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 病情确诊为排便障碍综合征;② 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③ 发病时间在15个月以内;④ 以往没有接受过PPH术治疗;⑤ 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且身体状况能够耐受;⑥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肛肠及消化道疾病的可能;⑦ 能够充分配合围术期治疗,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 病情没有确诊为排便障碍综合征;② 患者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③ 发病时间超过15个月;④ 以往接受过PPH术治疗;⑤ 患者选择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或其身体状况很难耐受手术;⑥ 合并患有其他肛肠及消化道疾病;⑦ 围手术期不能充分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或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手术方式

采用常规PPH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改良PPH術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患者取左侧屈髋屈膝卧位,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联合局麻后,扩肛至能够容纳四指,对扩肛器进行固定,双荷包缝合处理。女性缝至直肠前壁时,用手指进行引导,防止穿透阴道壁。荷包每缝合完成1个,通过指诊方式检查缝线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完善的需要进行重新缝合处理。缝合完成后,置入吻合器,并旋开至最大程度,将两个荷包缝线分别轻度包绕中心杆打结。用引线器将线引出,移动吻合器,将两个荷包缝线拉紧,使吻合器黏膜仓槽中均匀收入脱垂的直肠黏膜。旋紧吻合器的过程中将缝线拉紧,同时将吻合器沿着直肠腔顶入至第1个荷包线的下方,完成环切吻合操作,保持关闭状态20s左右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情况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1]。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PPH术操作时间、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排便障碍综合征病情治疗效果、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排便费力、有疼痛感等症状彻底消失,排便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有效:排便费力、有疼痛感等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排便功能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基本没有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无效:排便费力、有疼痛感等症状表现没有好转,排便功能仍然存在明显异常,生活、工作、学习受到严重影响[2]。

1.7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所得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P值比较结果小于0.05,则数据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便障碍综合征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接受常规PPH术治疗,10例排便障碍综合征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2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70.5%;治疗组接受改良PPH术治疗,14例排便障碍综合征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2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9%。该项指标数据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PPH术操作时间、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PPH术共计操作(93.28±11.25)min,术后(5.18±1.02)d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治疗(8.86±1.14)d;治疗组PPH术共计操作(68.05±10.33)min,术后(3.06±0.47)d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治疗(6.14±1.08)d。三项观察指标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改良PPH术是在临床传统PPH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该项治疗技术是将扩肛、黏膜切除、松驰组织收紧等操作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主要为:充分进行扩肛处理,使耻骨直肠肌肥厚或痉挛现象消除;荷包缝合增加一圈,将多余的直肠黏膜切除,使排便时黏膜滑动引起的内疝被彻底清除;缝合的实际深度达到黏膜下肌位置,吻合口疤痕愈合后,黏膜下层与肌层疤痕粘连,降低直肠黏膜顺应性,使直肠前壁力量增强,使直肠前突程度减轻[3]。

参考文献

[1] 黄华丽,孟祥鸿,黄晓东.PPH及其改良术治疗混合痔合并排便障碍型便秘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96.

[2] 童景飞,王业皇.PPH及其改良术对肛肠疾病的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1):64.

障碍综合征 第11篇

1 典型病例

1.1 病例一

金华某猪场于2006年11月从外地引进18头母猪, 没有隔离饲养, 到2007年3月零星发生母猪流产和早产的现象, 因数量不多, 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到5月几乎所有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乳水不足, 大批乳猪死亡;其他仔猪也相继于5月份出现发热, 呼吸困难、气喘急促, 眼、鼻分泌物增多, 不食、共济失调等症状。虽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但都无济于事。

1.2 病例二

2007年4月底, 金华另一猪场有2头母猪出现类似流感症状, 通过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饲喂、肌注抗生素后效果不佳, 后来该猪场有50%母猪出现停食、一过性高热, 母猪妊娠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 不食, 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根据以上症状, 笔者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该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 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 最短为3 d, 最长为37 d[2]。临诊症状变化很大, 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2 预防与治疗

2.1 未发病猪场的控制措施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病原体的有效办法,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 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复合醛类消毒剂, 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病菌的几率, 防止疫病扩散蔓延, 对控制“猪无名高热”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2 发病猪场的控制措施

当发生疫情时, 应及早在饮水和饲料中同时添加药物, 结合注射抗生素或生物制品对病猪进行治疗, 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发病猪场应全群 (包括健康猪) 投药预防和控制,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由于患病猪群采食饲料减少, 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 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 可使用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效的抗菌素和中药提取物复合制剂, 同时添加质量较好的可溶性多维添加剂。

2.3 猪场的日常的预防措施

全方位封闭猪场, 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1) 重点加强易传入疫病的装猪台、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管理, 保证生产区于外界环境良好的隔离状态; (2) 在猪场外设立密闭的薰蒸消毒专用仓库, 饲料产品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转入猪场使用; (3) 主场内应搞好文娱体育设施, 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 (4) 做好疫点和疫区内的灭鼠、灭蚊蝇等工作, 尽量避免猫、狗等动物进出猪场[3]。

2.4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建立稳定的种猪群, 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 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 此外, 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 阴性猪方可引入, 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 做好监测工作, 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 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 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2.5 疫苗接种

免疫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首先取决于是否选择正确的疫苗。疫苗选择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参数是: (1) 有效性, 对异源田间株有交又保护作用; (2) 安全性, 不引发临床病症, 无不良副作用[4]。Ingelvac PRRSMLV疫苗的安全性己经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实验证实。免疫动物的体温、增重不受影响;免疫动物与健康未免动物间无疫苗毒水平传播问题;10倍推荐免疫剂量, 注射靶动物猪无任何临床症状;该疫苗经70代连续继代, 毒力不会返强。有专家报道, 母猪连续免疫可以控制排毒, 稳定母猪群PRRSV感染状态。后备母猪群配种前免疫2次, 可以确保后备母猪进入母猪群前感染状态稳定下来, 不排毒, 减少对母猪群的威胁。

2.6 药物防治

本病重在预防, 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目前无抗病毒特效药, 一般是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促进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复制, 如干扰素、转移因子。防继发感染和逐渐退烧 (不要陡然降温) 。高热病一旦发生, 不要恐慌, 更不要以为灾难来临, 不要病急乱投医, 只要采取科学治疗方案, 改善饲养环境, 做好消毒工作, 让猪耐过10~15 d, 大多可自然康复。

参考文献

[1]高云, 杨汉春, 任慧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怔病毒分离株基因型的鉴定.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6 (4) :327~331.

[2]郭宝清, 陈章水, 刘文兴, 等.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 87 (20) :l~4.

[3]肖国生, 吕祖德, 张全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研究进展.中国兽医杂志, 2003, 39 (2) :32~35.

上一篇:自动化供水系统下一篇:标准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