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识别论文

2024-08-27

建筑物识别论文(精选10篇)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1篇

“城市增强现实是当前增强现实的应用热点,在城市增强现实中往往使用提示信息来为用户做出与城市内建筑景物等相关的提示”[1],这些提示信息可以用作公共信息服务或者户外广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要实现城市建筑物的增强现实信息提示的关键点是要实现建筑物的识别。在城市增强现实应用中的典型场景是用户手持如i Phone这样的移动设备,将其摄像头对准场景中保持一小段时间,应用程序则需要根据摄像头捕获的视频帧与预先获取的建筑物的参考图像匹配,并根据匹配的结果,在移动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实现图像匹配,可以利用SIFT、SURF、ORB等算法抽取图像的特征点。其中SIFT、SURF算法准确度较高,但执行效率较低,不适合应用在实时运行的环境中。而“在计算速度方面,ORB是SIFT的100 倍左右,是SURF的10 倍左右,可以满足实时的特征匹配”[2]。因此,在建筑物识别时,可以利用ORB[3]算法抽取图像特征点,然后使用汉明距离匹配视频帧图像与参考图像。

在建筑物识别时,应用程序会预先生成具有兴趣点(POI)的若干建筑物的ORB特征。如果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建筑物较多,那么进行ORB特征匹配时,需要匹配检测的图像太多,会严重拖慢匹配速度,用户体验不好。而i Phone这样的移动设备具有GPS芯片,可以得到自身的GPS信息,所以,可以利用GPS信号对建筑物参考图像进行筛选,只匹配移动设备周围有限的建筑参考图像,提高匹配速度。

由于移动设备的性能限制,也为了便于更新系统中各建筑物的信息,在是建筑物识别系统时,应该分为服务器端及客户端应用程序。如图1的活动图所示。

2 服务器设计

如图1,服务器需要不停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识别信息,并做出响应。因此采用高效的服务器模型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给使用者带来较好的体验。在目前的网络通信开发库中,BOOST.Asio“以其良好的性能,灵活的用法,支持高并发的IO处理,以及强大的跨平台支持,逐渐成为C++网络库的工业化标准,被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作为基础框架”[4]。因此服务器通信层的设计可以采用BOOST.Asio开发库作为底层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并利用其异步通信机制创建一个高效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层[5]。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协议表1所示:

服务器程序需要先提取待识别的建筑物的ORB特征。其方法是创建Open CV视觉库中的ORB特征检测对象,如:Ptr<Feature2D> orb = cv::ORB::create(); 然后利用该对象的detect And Compute方法提取预先拍摄好的建筑物图像的特征点序列k1 及特征点描述序列d1,并将这些信息与相应的GPS信息及建筑物提示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

因为在建筑物识别系统中可能有很多建筑物,如果要遍历匹配所有的建筑物的ORB特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从而导致用户体验不好。为此,可以将系统所包含的区域划分网格,根据用户的GPS信息,确定在用户视觉范围内的已注册的建筑物,如图2所示:

图2 将系统所包含的区域划分成网格

图2所示网格是将系统所包含的区域按同样宽度及高度w划分成网格,将用户的GPS坐标整除w就可以快速定位到网格中的某一个单元格上。假设p是用户GPS定位到的单元格,那么系统只需要用p周围的8 个邻域中的建筑物进行特征匹配,而超出这8个邻域的其他单元格中的建筑物因为距离p较远而不用考虑。如图2,只需要匹配建筑物A、B的ORB特征,而C、D、E因为距离较远,不需要计算,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如表1,客户端还会上传当前视频帧的特征点数组k2及特征描述数组d2,服务器要用这些信息与数据库中记录的p点附近的建筑物做特征匹配,其方法是遍历p点附近的建筑物参考图像,得到它们存在数据库中的特征点k1 及特征点描述序列d1,利用Open CV库中的cv::BFMatcher对象的match方法按照汉明距离做匹配d1、d2,得到匹配点集合matches。将matche按照汉明距离做升序排序,取一定数量(假定100个)的匹配点放到集合good_matches中。在good_matches中还有可能存在错误的匹配,为了剔除这些错误的匹配,可以使用RANSAC算法对good_matches中的匹配点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对于正确的匹配,在good_matches集合中还能保留较多的匹配点,而错误的匹配在good_matches集中中只能留下很少的匹配点,如图3所示。而具有较多匹配点的参考图像即当前视频帧中所包含的建筑物,将该建筑物相应的提示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3 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基于i Phone设计。其步骤如下:

1)客户端的功能首先要打开摄像头捕获视频。在IOS平台可以使用Av Foundation类库中的AVCapture Session对象打开摄像头捕获视频。在AVCapture Session的委托方法capture Out put里将捕获到的数据转换为Open CV中的Mat对象vm,便于下一步处理;

2)同服务器,用Open CV视觉库中的ORB特征检测对象提取vm的特征点序列k2,特征点描述序列d2;

3)使用IOS定位服务得到GPS信息,即使用Core Location framework中的CLLocation Manager对象开启定位服务,在其委托方法中得到GPS信息g;

4)将g、k3、d3 按照表1 所示通信协议打包数据帧,使用socket发送给监听的服务器,等待服务器返回匹配结果;

5)如果匹配,则在屏幕上用标签或者文本框等控件将服务器返回的提示信息显示出来,否则不显示任何信息。

客户端设计时要注意,特征匹配比对是耗时的,所以在客户端不能在每帧都发送待匹配的信息,可以采用标记来记录服务器匹配是否完成,在已经完成了匹配验证的情况下,再发送新的视频帧。

4 结语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2篇

5类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就是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

1.高处坠落。人员从临边、洞口,包括屋面边、楼板边、阳台边、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等处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在安装、拆除过程坠落;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

2.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3.物体打击。人员受到同一垂直作业面的交叉作业中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

4.机械伤害。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机等对人的伤害。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识别;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48-02

随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持续增长,住宅建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多数情况下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且由于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入人员流动性大,加上在建筑竣工后期,一些购房者急于参观自己的新房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能减少甚至消除建筑施工时所出现的伤亡和损失,则非常有必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识别系统,以保证人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谈谈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识别管理系统。

1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

1.1建筑施工队伍素质的不稳定性

目前,从建筑市场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操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临时工、外包工,文化程度总体较低,绝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素质总体较差;建筑施工队伍、操作人员受年限长短的影响,素质极不稳定,加上其流动性很大,也就造成其本身不稳定。另外,由于现实中一些建筑承包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管理和监督稍有薄弱的情况下,非法转包和招聘一些不能胜任作业的队伍、人员,致使大多低文化技术水平、无任何现代安全生产观念的临时工大量涌入高危险性施工现场。

1.2复杂的建筑设施管理

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巨大,在有限的施工现场上集中大量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如塔吊、井架、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多,无型号、无专门标准、自制和组装的中、小型机械类型数量多,手持移动工具多;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等。并且在施工中,其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这就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1.3复杂的承包关系

建筑施工实行多层次、多行业、多部门承包的管理体制,多种承包商同时进入现场又各自组织作业,而每次施工地点变化时承包商也有变化,这就造成特别难以协调的不稳定的管理体系。

1.4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意识

目前,大多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或是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或是质量管理人员兼任质安员等,致使由施工质量引发的建筑物倒塌的恶性事故很多。由于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而质量管理却侧重结果,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需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密切相关,扩大了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同时也使安全管理需要与材料品质、工艺方法、工序组织等管理相衔接,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技术难度。

2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2.1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2.1.1安全与危险并存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但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与危险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静相处。随着现场运行情况的变化,安全和危险也在时刻变化着,并不存在绝对安全或危险。要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有效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不安全行为,纠正和弥补管理的缺失,从而有效控制危险。

2.1.2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在建筑施工现场过程中,只要保证了安全,才能继续施工;没有安全就不能施工。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则应理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及安全与生产之间又存在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安全至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

2.1.3安全与质量的包涵

安全是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两者应互相包涵,交互作用,互为因果。

2.1.4安全与速度互保

安全与速度成正比关系。一味强调速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当速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速度应以安全作保障,安全就是速度。

2.1.5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就是生产力,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既要保证安全施工生产,又要考虑到施工投入的适度性、建筑材料选用的合理性等,以期能保证安全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

2.2坚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2.1坚持生产与安全同时管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且从两者的目标来看,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明确各级各类人员业务范围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并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达到生产与安全同时管的安全管理目标。

2.2.2坚持目标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保护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坚持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性。

2.2.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施工生产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2.2.4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尤其是对施工过程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应将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过程中就予以控制,从而保证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

3安全识别管理系统的建立

3.1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是一个建立在人的认知和行为调整阶段的事故致因模型。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是指对人的认知和行为的一种管理。因此,通过建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则表示,在遇到潜在危险的情况下,可因个人因素的作用,使事故发生或避免。

3.2安全识别系统

3.2.1SVI系统

安全识别(SVI)系统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行业安全标准及企业特性,结合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形象等内容,综合利用一切有效的视觉符号营造企业安全的环境氛围,从而引导形成安全习惯的良好行为模式的一套企业安全方面的识别系统。

3.2.2SVI系统的构成

SVI系统是由统一的识别形象标识、企业安全标准色、确定的空间或媒介、规范的安全标志、基本信息、信息的传递途径、明确的理念、文案及依存的文化基础等因素构成。

3.2.3SVI系统的功能

(1)指引规范行为:其通过视觉效果的传播,对受众的行为进行规范指引,使其能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做是安全的;如何使用安全设施;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如何应对等。

(2)传播安全知识:其通过多种形式或载体,向受众传播普及最基本的安全理念、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最实用的安全技能。

(3)补充安全硬件系统:其通过对受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行为规范的指引,可很好的教育人们正确使用施工现场完备的安全硬件系统,使安全硬件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4)SVI系统的建立,施工企业可通过视觉符号向受众传递安全理念。

(5)避免企业重复定义安全视觉效果:其以标准化为前提,结合企业的安全理念,在企业内统一安全视觉效果,将避免企业对安全视觉进行重复定义。

(6)展示企业安全形象:其不仅体现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水平;还展示企业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等,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7)美化企业环境:其解决了以往标牌、旗幅、招贴杂乱无章的问题,从而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氛围起到了美化作用。

3.3住宅建筑SYI系统建立的具体措施

(1)各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都应进行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并及时提交工程监理部和工程项目部,由监理部和项目部进行评议、分析并进行汇总,然后统一发放到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手中,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危险源的预防工作。

(2)工程项目部和监理部按照国家标准“安全色(GB 2893-2001)”设置统一的标准,并要求各施工单位要统一安全标志牌的悬挂位置。另外,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佩戴统一的安全帽等,以便于辨别。

(3)各施工单位应在其负责建设的标段主入口处设置“五牌一图”,并根据各自条件,提出安全管理目标,实行并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

(4)在小区现场各个主要的通道边树立安全宣传牌,对小区现场内所有使用的安全标志牌的涵义进行解释,并画出详细的小区内的道路交通示意图,以方便进出小区的人员能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

(5)在小区沿着主干道的施工围墙上书写上安全标语;以图画的形式反映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危害的严重后果等,以给进出小区的人员提醒。

(6)在小区内每一施工区域内设置安全宣传栏,对施工现场每月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安全生产的奖惩情况进行公布等,以更好地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童道龙.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识别管理系统初探[J].现代商贸工业,2007(05)

2 夏建喜、赵满乐.如何认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五种关系[J].安徽建筑,2001(4)

Discuss Lightly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curity of the

House Discerns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Li Yong

Abstract: This text discerns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basic principle and security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residential housing mainly Setting-up these piece respect carry on explain.

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4篇

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特点, 建筑业一直是一个高危行业。如何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防范对策、措施, 及时有效地预测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确保安全生产值得广大学者探讨和研究。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以及类型

2.1 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 系统、有序地识别危险源范围, 划分不同的作业和活动类型, 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

(1) 工地地理位置、水文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资源和交通条件、工地外环境条件、自然灾害条件等。

(2) 工程总平面和功能分区 (如施工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管理区、生活区等) 的布局, 易燃易爆、有害物料及设施的布置, 有害源的布置, 施工生产流程线的布置, 建筑物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留置, 运输及道路布置等。

(3) 工程临时建筑、生活临时建筑、办公临时建筑、强度、采光、通风、防火、防风、防雨、防雷、防汛, 建筑设备的防漏、防触电等。

(4) 汽油、柴油、酒精、油漆、丙酮、氧气、乙炔、水泥、粉煤灰, X或τ射线, 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粉尘性等有害物料。

(5) 施工机械、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人货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

(6) 油库、危险化学品仓库、乙炔站、氧气站、锅炉房、配电站等。地基处理、基础、结构、装饰、设备安装等工程。

(7) 地下、高空、起重、运输、带电、明火、粉尘、噪声、辐射等作业。急救、防暑降温、防冻防寒、生活卫生等设施。

(8) 孔洞盖板、安全防护栏、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识等。

2.2 风险的类型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即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 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1) 存在于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 悬挑架、爬架等) 、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 人工挖孔桩 (井) 、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意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2) 人工挖孔桩 (井) 、隧道凿进、室内涂料 (油漆) 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

(3)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 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及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 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从可能危害社区的重要角度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和监控。

(1) 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 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 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 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坍陷、爆炸与火灾等意外。 (2)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 倒塌等意外。 (3) 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 (街) 作业面, 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 造成外脚手架、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打击人员等意外。 (4)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方法与控制

3.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危险源) 识别具体方法

(1) 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2) 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 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 获取危险源资料。

(3) 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 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 获取危险源资料。

(4) 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 到现场进行检查, 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 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5) 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 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

3.2 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1)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 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地方 (城市) 政府规章、制度体系, 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 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2)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 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 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3) 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目前市、区两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4) 制订和完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 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不竟价费用、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 降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5) 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

测制度。

(6) 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 (地段) 、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

救援预案 (工作) 。

(7) 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 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8) 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 (政府的) 和项目施工安全 (企业的) 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9) 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 (评价) 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建筑安全事故屡有发生, 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和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 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 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控制原则及基本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业,风险因素,控制原则

参考文献

[1]魏安能,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想, .建筑安全, 2005.

[2]吴小刚, 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文字识别:在线OCR识别更轻松! 第5篇

一、注册会员

要使用该网站提供的服务,我们需要先注册。点击首页上十分显眼的“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填入各项相关内容即可。此处要注意的是,在“邮箱”一栏中,请务必填入正确的电子信箱地址,以便网站将识别结果发送到你的信箱。注册完成后,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至用户文件管理页面(图1),在这里进行图像的在线OCR操作。

图1

二、上传图像

在本地硬盘上准备好需要OCR的图片文件,单击管理页面中的“识别”按钮,进入如(图2)所示的“上传识别”页面,在此点击“浏览”按钮,选择硬盘中欲识别的图像文件,而后依次选择好需要识别的文件语言、输出文字的格式、识别要求等基本选项。如果勾选“显示其他选项”,还可进行识别方式、设置内码类型、导出格式、发送识别文件至用户信箱等更多方面的设置,可按各人实际需求选取。最后单击“上传识别”按钮,即开始OCR识别工作,

图2

提示: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识别效果,用户上传的图像最好为TIF格式,分辨率越高识别效果越好,不过图像文件变大会导致上传速度变慢。注册用户可以免费在线识别999幅图像,但一天之内不超过99幅图像,且提交的识别图像总空间也不能超过50MB。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三、输出结果

从图像中识别出文本字符,由于图片大小、网络速度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识别需要一段时间,当识别工作完成后,识别出来的文字会显示在“识别结果”文本框中(图3)。

此时文本框中的文字已经变成了纯文本文字,你可以将文本复制、粘贴到Word或WPS等文字处理软件中进行编辑。如果你先前选中了“显示其他选项”,此时还可选择将文字以RTF、HTML、PDF三种文件格式导出,或者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自己的邮箱。

提示;现在不少网站都加强了网页的保护,不允许保存网页或者在文字中夹杂了无关内容,通过在线OCR,我们可以将这些网页抓图再识别,这样再高明的网页保护也不攻自破了。

上一页 1 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6篇

引发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 有来自于客观世界的客观因素, 也有来自于主观方面的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能敏感地识别这些因素, 并做好安全危险防范工作, 采取科学、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控制风险发生概率, 减少风险损失, 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

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引发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安全防护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施工机械、设备等能否正常运行,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是否佩戴到位, 施工现场的条件状况与施工环境等等是否达标, 例如:照明条件、施工场地面积大小、环境规范度、通风状况、道路交通通达度等等, 施工程序安排是否得当、各项施工工具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工程项目施工时期的天气状况、气象条件等是否有利于施工, 一些特殊天气状况是否会引发不良灾害事故, 例如:暴风雨、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等。因为这些外界因素都可能酿成施工安全风险。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可能面临的客观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是根据长时间的施工建设总结出的主要客观因素, 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与规避, 控制客观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与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方面。

施工人员包括管理者与第一线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水平, 是否具备合格的施工能力, 是否掌握了安全施工规范和科学的施工技术, 在进入施工场地前是否做好了各项安全防护准备, 是否达到了各项机械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操作能力等等, 施工人员因素是引发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主体因素。

施工技术、图纸设计以及施工材料等是否有不合理、不科学现象出现, 安全教育落实是否到位, 安全培训力度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的主观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科学地预测、分析。控制一切不良因素, 解除由于不良因素引发的风险。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当预测、估计出工程项目有潜在风险, 而且风险很可能发生的情况下, 自主抛弃项目, 改变建设计划, 从根本上杜绝风险, 规避一切与风险相关的条件。这种方法通常适合用在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类型中, 它能够彻底规避风险, 完全消除损失, 相对于其他方法, 风险回避方法具有完全消除风险、维护工程项目利益的优势, 然而, 这也意味着建筑企业彻底失去了工程项目的获利机会, 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消极的风险方法策略, 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2 风险缓解

鉴于风险回避法具有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更多建筑企业采取风险缓解策略, 风险缓解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控制风险损失率, 缓解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具体体现为:

2.2.1 控制风险发生概率

通过采用工程法、教育法等来控制风险发生, 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工程法就是依靠工程技术来削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危害, 常见的工程法体现在:高危施工项目中配设安全保护系统, 例如: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施工机械、设施等设置专门保护, 根据相关法规在施工场地搭建防护棚, 开通安全出口、设置安全警示标等等, 监督施工者佩戴安全帽、穿安全防护服等等。

教育法:专门针对人为风险因素实施的教育、引导、约束与监督的方法。从众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验得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疏忽、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是引发项目风险的主要原因, 所以, 要想有效规避风险, 就要从施工人员入手, 加强安全教育与引导, 要展开针对于全体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并实施考核监督, 考核通过后才允许上岗。

2.2.2 降低风险损失

降低风险损失意味着风险损失已经出现, 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来缩小损失的影响范围, 控制损失数额, 确保损失达到最低程度。

例如:对高危施工中受伤人员及时救治, 并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抚恤和安慰, 编制出事故处理方案, 减少不必要麻烦所酿成的风险与损失。

2.2.3 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就是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数量, 各方共同分摊风险从而减少单方承担率。通常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扩、兼并等方式来分散风险, 减轻自身的承受度。或者实施安全责任制度, 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身上, 由某一部门或某一岗位负责人集体承担责任, 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2.4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建设方试图将风险酿成的损失以及承担风险的责任转移给第三方, 第三方通常为正规的经济组织或团体, 通过这种风险转移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自身的风险负担, 减少自身经济损失。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转移策略, 绝非能从根本上解除风险。通常这个第三方经济组织为保险公司, 建筑施工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高危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办理安全保险, 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通常由建筑施工企业向保险公司交付一定数额的保险费,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或意外事故引发施工人员伤亡时, 作为第三方保险公司则要提供保险补偿。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安全保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强制性保险。

另一种风险转移策略则体现为:依靠合同条款、条约等明确不同方的风险责任, 或者通过工程项目分包的方式来转移风险, 也就是施工中单位将一些风险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2.2.5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简单说就是将风险与损失留给施工单位自己, 由自己承担、化解与处理, 这是又一种风险处理方法。

风险自留属于财务性技术, 施工企业事先预留出一部分财政资金, 为解决风险问题做准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 也能够实现企业的结余增收。

3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必须加强对这些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 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 减少风险发生概率、控制经济损失, 从整体上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属于高投资、大规模的工程项目, 需要一定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支持, 同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危机, 必须加强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识别,防范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查普曼著.李兆玉译,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张德新, 等.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实施评价fJ1.科学与信息技术。2011 (1) :19.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项目风险,风险控制,风险管理

1 绪论

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中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加之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因而是一项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项目。无论是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还是设计师、材料供应商等,都面临着风险。为了减少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就要求我们要降低风险,对风险做出一定的防控和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班子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监控预防,以最小代价,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项目目标的科学和艺术。近年来,由于工程质量事故不断发生,建筑市场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暴露出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的工程风险管理体制还显得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大型工程为主导的今天,我国的风险管理水平就更加显得捉襟见肘,这就使得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并探讨将之运用于当今的工程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需要,针对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对实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及其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其决策程序进行探讨。

2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及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风险的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称为风险源。风险的识别就是对存在于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是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依此制定出对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

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过程可用图1来表示。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是处置风险的前提。为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重要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通过对风险的关注、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的目的。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风险责任分析。

3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避免事故发生,最终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风险管理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种持续活动。随着项目的成长,风险会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而预期中的风险也有可能会自行消失。良好的风险管理措施能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信息,使风险防患于未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所采用风险应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通过变更工程项目计划,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从而消除风险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是保护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地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虽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能全部消除的,但借助于风险规避的一些方法,对某一些特定的风险,在它发生之前就消除其发生的机会或其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还是有可能的。

然而,回避风险也有消极的一面。首先,回避某种风险可能意味着同时放弃某种获利的机会。当潜在的损失明显大于潜在的利益时,采用这种方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所涉及的主要风险通过项目方的细心管理确实是可以控制的,而且细心的管理又确实可以增加利益,那么项目方就应该把项目进行下去。其次,回避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风险,回避一处的风险可能使别处产生风险或加大某种已存在的风险。最后,有些风险是无法或很难回避的。总之,回避风险自有它可取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当某种特定风险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的程度相当高,或者应用其它风险控制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时,可采用回避风险技术,否则不宜采用。

3.2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在承包商不能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来承担,但转移风险并不是转嫁损失,有些承包商可能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在其他主体那里却可以得到控制。

转移风险并不一定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它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最普遍的风险转移方式是购买保险。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

3.3 施工工程风险缓解

工程项目风险缓解,又称减轻风险,是指将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后果降低到某一可以接受程度的过程。风险缓解既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避免风险,而是减轻风险,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风险缓解要达到什么目标,将风险减轻到什么程度,这主要决定于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管理的要求和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已经明确的风险,工程项目管理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控制。如对某工程项目,经分析,已经明确其进度已经滞后了,此时,该项目管理者,在资源供应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活动逻辑关系、压缩关键路线上关键工序的持续时间或加班加点等措施来缓解工程项目的进度风险。

在制定缓解风险措施前,必须将风险缓解的程度具体化,即要确定风险缓解后的可接受水平,如,风险发生概率控制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或风险损失应控制在什么标准之内,这些是制定缓解风险措施的基础。一般而言,早期采用缓解风险的措施,比在风险发生后再亡羊补牢会有更好的效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分散风险和采取一定的后备措施等。

3.4 施工工程风险自留

工程项目风险自留亦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意味着工程项目主体不改变项目计划去应对某一风险,或项目主体不能找到其它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而采取的一种应对风险的方式。恰好相反,其完全是可以通过保险或非保险等方式处置风险的,但出于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考虑,将风险自留。采用风险自留应对措施时,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一旦风险发生时,将这笔费用用于损失补偿,如果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是最适合于自留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转移,或者说,将这些风险都转移是不经济的,对于这些风险就不得不自留。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自留一部分风险也是合理的。通常承包商自留风险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和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因为对于微不足道的风险损失,自留比转移更为有利。

4 结语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探讨一个较新的课题,落实与推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尽量考虑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建设项目的相关方在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工程风险防范系统及相应措施以防范和消除风险,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风险控制把工程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参考文献

[1]乔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2):14-15.

[2]陈竟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建筑设计管理,2010,(5):26-29.

[3]唐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4,(4):49-52.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张爱琳,袁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包钢科技,2006,32,(4):61-62.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8篇

1 DXF文件格式

1.1 DXF文件格式说明

DXF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用于AutoCAD与其他软件之间进行CAD数据交换的CAD数据文件格式,是一种基于矢量的ASCII文本格式[1]。DXF文件的结构如表1所示。

1.2 DXF实体段及分析处理

实体段记录了每个几何元素的名称、所在图层名、线型名及有关的几何数据,其中实体类型有直线(LINE)、圆(CIRCLE)、文本(TEXT)等几十种。图元实体信息存放着相应图元实体所必须含有的各种信息。因此,通过DXF文件实体段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对应图元实体。在读取DXF文件时应考虑:(1)由于某一实体的定义数据顺序不固定。在编写DXF文件处理程序时应该按组码的出现来记录数据。(2)必须全面考虑图元信息的各种可能结构,避免出现图形读不出来或者缺少的现象发生。(3)读出来的图形出现多线或与原图不符的情况,主要是读取中把其他的类读入到自己的类造成的。(4)读出来的图形边界不完整,主要是在编程中没有考虑数据范围,导致只能读取部分图形。因此要使图形读入完整,采用导出前光滑后炸开,图形都变成小块后,降低读入错误。建立电气构件的图元信息规则,如某线图元信息表明其长度超过电气构件的最大长度或小于某个阈值,则舍弃该线图元信息,其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2 电气构件形状特征计算

2.1 不变矩

形状不变矩是基于区域的物体形状表示方法。基于区域形状的中心矩和归一化中心矩原理,Hu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旋转、缩放和平移无关的7个矩特征用于表征图像的形状[2,3,4,5]。

设一幅M×N的图像用二维离散函数f(x,y)表示,其p+q阶矩的定义为:

相应的(p+q)阶中心矩为:

对于二维图像,x0,y0表示图像灰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灰度重心。若一般矩已知,则中心矩可按式(3)计算得到,中心矩具有平移不变性。

由于μ00=m00为区域面积,利用零阶中心矩对其余各阶中心矩进行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的中心矩:

再利用2阶和3阶归一化中心矩导出7个具有平移、尺寸、旋转不变矩组:

某些图像在计算不变矩时可能会出现极小值和负值或矩值之间差距较小的现象,对相似度距离计算有很大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取对数加绝对值的方法修正矩值:

2.2 矩特征RTS不变性

从矩的物理意义上分析[6,7],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可以看成是图像的密度函数。由3阶以下的矩构成的7个矩特征具有旋转、平移不变性。当密度函数发生变化时,图像的实质没有发生变化,此时改变的只是各阶矩的值,计算得到的各阶矩仍具有旋转、平移不变性。在工程图绘制中,电气构件的位置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旋转。基于面矩灰度不变矩特征的计算包含了图像较多的信息,因此得到的图像特征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对三极暗插座进行旋转、缩放如图2所示,计算得到不变矩特征值如表2所示。

3 实验仿真

3.1 实验仿真流程设计

本文实验仿真在MATLAB R2007a上实现,实验仿真步骤如下:

(1)读入CAD工程图,转换为DXF文件,根据规则删除冗余信息;

(2)将DXF文件转换成图像文件;

(3)图像分割,计算分割后每个区域的不变矩;

(4)计算各区域不变矩与电气构件不变矩距离,分类统计电气构件。

3.2 DXF文件冗余图形信息删除实验仿真结果

读取原始建筑安装工程图纸并转换为DXF文件,然后导出为图像,结果如图3所示。对DXF文件实体段图元信息分析,删除与电气构件无关的冗余图元信息,再导出为图像则可获得如图4所示的分割的电气构件区域图像。

通过对图3、图4对比可作如下分析:(1)图3中的墙体、楼梯、文字标注、门等与电气构件无关的图形元素在图4中已经完全被删除了,图4只保留电气构件相关图形信息,如配电箱、插座等。(2)图4中的电气构件图形保留在原来图纸中的位置信息。(3)保留了各电气构件图形之间的拓扑关系,有利于将来进一步处理。

3.3 图像分割及目标表达

对DXF文件导出的图像文件进行图像分割,颜色空间由RGB转为灰度,则图像背景的白色与有意义的电气构件的灰度分割阈值θ很容易确定。通过像素8连通标记确定不同电气构件区域,满足分割区域互不交叉及特定区域的一致性[8]。

特殊情况考虑:如电话出线座,由“H”和外包圆构成,在8连通计算下会被识别成两个区域,一个为外包圆,另一个是“H”,这时应采用像素位置包含的方法将这两个区域合并成一个区域,这样就可以将图4分割成多个单独的电气构件区域并进行编号,然后再进行不变矩的计算和图像识别。

3.4 电气构件特征识别

3.4.1 部分安装工程图标准电气构件图不变矩

本文对构成建筑安装工程图的电气构件标准图像进行不变矩计算,部分电气构件的不变矩特征值如表3所示。表3中的电气构件来自工程图纸图例说明中标准电气构件图例。

3.4.2 相似度距离计算

(1)特征值归一和欧氏距离

同一特征的不同分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各自变化的幅度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进行归一化操作直接进行相似度计算就可能引起较大偏差。通过计算每一个电气构件特征值向量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进行特征归一化,数值落在[-1,1]区间的概率为99%[9],将超出-1或1的数值赋值为-1或1。然后根据欧氏距离公式计算两个电气构件不变矩特征值的距离。

(2)电气构件距离计算归类结果示例

如图4经分割后的电气构件区域,计算该区域图像不变矩为t(7.105 6,16.093 4,25.589 5,25.229 2,50.388 0,33.305 6,51.017 1),计算各标准电气构件图像的不变矩特征值的欧氏距离得到与三极暗插座图的距离d=0.951 7;与白炽灯图的距离d=0.875 8;与电视出线板图的距离d=0.742 1;与单位单极开关图的距离d=0.795 0;与两位单极开关图的距离d=0.808 8;与两极加三极暗插座图的距离d=0.771 2;与单管日光灯图的距离d=0.702 9,与其他电气构件的欧氏距离均小于0.951 7。因此判断该区域图像为三极暗插座,实验显示该区域图像为,其他分割区域图像验算的结果也是准确的,由此可证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1)原始的安装工程图像包含墙体、楼梯、门窗、标注等多种构件图元,电气构件区域不易分割。本文通过读取安装工程图的DXF文件,根据自定义规则删除与电气构件无关的墙体、门窗等图元信息,能较好地得到独立的电气构件区域,如图4所示。

(2)对分割区域进行修正的不变矩特征计算,并将特征值归一处理,再与所有的标准电气构件特征值计算相似度距离。根据相似度距离大小可判断该区域图像属于哪一类电气构件,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无误。

(3)本文示例获得的分割区域的图像存储空间为1.25 KB、尺寸为43×67像素,由此得到特征值;采用标准电气构件图像存储空间为37.8 KB、尺寸为238×343像素,计算得到修正不变矩特征与本文方法得到的特征值差距很小,其他区域图像大小尺寸也相类似。显然本方法使计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准确、有效地识别安装工程图纸中的不同电气构件。

建筑工程图纸自动识别综合了建筑、计算机图形图像、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内容,是建筑行业信息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DXF文件实体段图元实体信息的构成及表示,并根据实际应用的建立删除冗余信息规则,设计了一个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对图像中的电气构件区域进行分割、识别、分类统计,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自动为工程计价相关软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摘要:针对当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识别的现状,提出一种计算机自动识别建筑安装工程图纸中电气构件的方法。首先利用DXF文件读取图形信息,根据电气构件图形特征,删除DXF文件中的冗余图形信息,并将DXF文件转为图像格式,在图像中利用图像分割技术读取全部的电气构件数据。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关键词:图形交换文件,图像特征,形状不变矩,图像识别,区域分割

参考文献

[1]龚清洪,常智勇,莫蓉,等.基于DXF文件的图元优化排序[J].计算机应用,2006,26(1):169-171.

[2]HU M K.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by moment invariants[J].IRE Trans.IT,1962(8):179-187.

[3]张伟,何金国.Hu不变矩的构造与推广[J].计算机应用,2010,30(9):2449-2452.

[4]刘进,张天序.不变矩构造方法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31(3):115-118.

[5]张坤华,王敬儒,张启衡.基于扩展目标的不变矩跟踪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14(1):6-10.

[6]董卫军,周明全.基于纹理-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4):12-14.

[7]杨杰,陈晓云,徐荣聪.利用小波进行基于形状和纹理的图像分类[J].计算机应用,2007,27(2):373-375.

[8]章毓晋.图像分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9篇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0年年底,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315万多人, 建筑业实现年总产值95200多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 比上年增长24%;但是, 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 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系统中仅次于采矿业的第二大危险行业。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安全事故总数虽然有下降的趋势, 但安全事故次数仍然较多, 而且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 安全事故发生率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 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2.1 坍塌事故。

此类事故大多发生在地基基础工程的土方开挖、换土回填碾压和基础与地下工程施工阶段, 尤其是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时。由于在设计前的地质勘测中, 地下土质情况只能是分区域的, 作大致了解, 而很多情况是未知的, 这给土方开挖和基础与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了坍塌事故隐患。再加上某些施工单在不具备放坡条件的情况下, 强行放坡且不加支护, 坑边又堆放土方、重物或停放各类运输车辆等, 都会大大增加坍塌事故发生的机率。在雨季则更应特别注意避免由于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滑坡、冻融现象引发的边坡坍塌。

2.2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是指操作人员在高处作业时, 由于人为的或环境影响的原因导致的坠落。这种危险源的突发和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伤亡率是很高的,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据有关部门统计, 2011年1月份, 因高处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就占当月全国建筑业安全事故总数的60%以上。高处坠落事故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洞口作业时高处坠落;攀登作业时从高处坠落;悬空作业时从高处坠落;高层操作平台作业时从高处坠落;交叉作业时从高处坠落等。

2.3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就是由于失控物体的运动惯性力对人身造成的伤亡事故。建筑工程一旦开工建设, 其施工进度一般都较紧迫, 甲、乙双方都希望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这就使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和材料、半成品等投入较多, 并且有时还需要夜以继日地连续施工和交叉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

2.4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伤害事故, 主要是指机械设备转动部分、工具、夹具等直接与人体接触而引起的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绞、碾压、切割等形式的伤害。施工现场在钢筋下料、木料锯刨、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各种金属切割和焊接等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大量电动机械设备, 对这些电动机械设备如果操作不当或机械本身零配件不全, 甚至带病工作, 极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易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和设备有以下几种:木工电锯、电刨, 钢筋弯曲成型机、切断机、调直机,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送设备, 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设备、通风及排水机械, 以及其他转动或传动设备等。

2.5 触电伤害。

这种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后造成对人体内脏器官的伤害, 这种伤害后果比较严重,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电伤是由于电流的光、热、化学和机械效应而引发对人体外表的伤害, 电伤如果时间短暂、不很严重时, 一般不会造成人员生命危险。

2.6 起重伤害。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起重吊装时往往由于吊点、吊装索具、指挥信号、卷扬机、起重重量等因素而造成起重机械的整体失去平衡, 或者在吊装过程中被吊物料坠落、碰撞、抛撒等, 直接造成对人、其他机械设备和车辆等的伤害, 严重时甚至发生起重机械整体倾斜或吊臂垮塌, 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7 危险品。

在施工现场, 由于金属焊接、切割, 驱动、制冷等工艺需要, 经常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材料, 如乙炔瓶、氧气瓶、TNT炸药和雷管等。如果对这些资源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存放、搬运和使用, 就会在运输、搬运、储存和使用等不同环节上发生因泄漏或操作、使用不当而发生爆炸的严重事故, 势必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防范措施

3.1 人的行为控制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增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每道工序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学习, 熟练操作技能, 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危险源触发条件及其控制措施, 危险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等。 (2) 实施岗位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施工阶段和不同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及其特征, 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 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人员。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定期检查和适时修正。

3.2 技术控制措施。

常用的技术控制措施有:屏蔽危险源、加固防护设施、消除薄弱环节、避免靠近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触发因素、取代操作、警示警告、冗余技术、个人防护等, 其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1) 危险源控制技术是根据现有工艺技术的安全要求和标准, 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 如机械设备、物质材料等的危险属性 (温度、压力、强度等) 加以控制, 避免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引发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 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装置的执行能力, 如紧急过电保护装置、机械突发事件紧急停车系统等。 (2) 建立安全设施是指施工现场用来预防危险源引发事故的设备和手段, 如工地消防设施 (消防水源、消防车、灭火器及消防通道等) 、危险源监控系统、火灾检测报警系统和防静电设施等。技术层面的应急措施在开展危险源控制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决有能掉以轻心。

3.3 管理控制措施。

建筑物识别论文 第10篇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与现场环境影响因素是导致建设工程施工事故的根源, 为了控制和减少建设工程现场的施工风险和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影响,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并持续改进安全生产业绩, 预防发生建设工程施工事故, 需要对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与现场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辨识, 这也是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基础。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研究,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发生机理, 为我们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建筑危险源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危险源监控, 从而预防事故发生, 在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减少施工发生率、最小损失。

2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与内容分析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活动范围较广, 内容较多, 作业量也很大。为了排除施工的危险环境, 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谨小慎微, 做到慎之又慎。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危险源辨别的活动范围主要有施工现场、建筑活动的作业场区、建筑生活区、建筑办公区等。针对辨识与评价活的内容主要有:对工作场所设施的辨识, 包括:企业机关、基层单位、各部 (科) 室在辨识领导小组下, 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办公设施进行辨识;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相关科室负责对管辖的生活区域 (包括食堂、浴室、俱乐部、宿舍、厕所等) 等的设施进行辨识, 并监督项目部对办公区、生活区的辨识;项目部辨识小组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施工作业区设施的辨识;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企业自有的、企业租凭的、分包方自带的、业主提供的等均在辨识范围内。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及其他材料进行有效的辨识, 对常规作业和非正常作业活动进行辨识, 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源辨识。

3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基本步骤研究

针对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危险源,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 使其不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此, 要想解除危险源的破坏性就必须要了解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步骤, 做到了如指掌, 明明白白。

3.1 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辨识

辨识与各类施工作业和管理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 考虑谁会受到伤害或影响, 以及如何受到伤害或影响。因此, 应对施工现场业务活动进行分类, 编织一份施工现场业务活动表, 其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各类作业管理业务活动涉及场所、设施、设备、人员、工序、作业活动、管理活动, 并搜集有关信息。

3.2 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因素评价

在假定的计划或现有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 对各项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有关的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作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应考虑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控制失败可能造成的后果。

3.3 判定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程度

判定假定的方案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控制住, 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项目经理部自身的要求, 据此对危险源一环境影响因素按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 确定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

3.4 编制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和计划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项目经理部编制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控制措施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 以处理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 并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适用有效。

3.5 评审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 重新评价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 并检查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是否能足以把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控制住, 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项目经理部自身的要求。

3.6 实施控制措施计划

对已经评审的控制措施计划设计具体落实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过程中。

3.7 检查并发现新的危险源和环境影响因素

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要对各项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因素控制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的进行检查, 并评审执行效果;另一方面, 在工程实施的内外有条件变化时, 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处理方案。此外, 还要检查是否还有遗漏的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或者发现新的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时, 就要进行新的控制辨识、评价和控制条例。

4 建筑施工中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方法探究

针对建筑施工中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方法,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到各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 主要的方法有:现场调查, 对于施工现场的某些工作和作业人员的经验的人, 往往能够之处其所从事的工作存在的危险源, 从中可以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中的危险源;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任务分析, 可以发现危险源的存在, 但要求要求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具有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检查表, 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制定恰当的表格, 使其按部就班的照表查询。另外还有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及故障树分析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上一篇:山东沂水下一篇:民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