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2024-07-26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第1篇

一、立足于文本资源, 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

综合性学习包括学生的生活实践、书本内容学习、课程之间的沟通、写读说听能力的发展和运用语文知识的结合。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资源, 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在上课之前, 首先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出相关的材料;课堂上,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新旧知识对学生进行施教;而在课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价值观和知识点进行拓展。只有这样, 才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逐渐掌握知识, 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还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乌鸦喝水》这篇具有很强故事性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拿一个瓶子装半瓶水, 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思考, 怎么样才可以让水满到瓶口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思维。而针对高年级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古诗收集和整理起来, 然后用舞、唱、诵、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充分展现我国古代诗歌的文化魅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 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

对小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 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者和调控者, 开展富有乐趣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过拥有语文的生活, 因为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当然, 学生在校本资源的指导下, 可以开辟实践活动的新天地。学生只有真正地融进大自然, 才可以切身地发现并表达美, 开阔语文视野。家庭和学生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条件, 让学生带着语文走入社会中, 参与到实践活动的教学中。

三、结合地方特色, 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

早在古人的眼里,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语文资源, 语文教师对语文资源应该有很强的资源意识, 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分析该地域具有的文化特点, 对现有的资源还要积极地利用好, 努力尝试开发蕴藏着的语文资源, 对实践活动教育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根据地区不同的区域特点, 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

四、分组合作, 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教学时, 学生可以自主地组合成一个小组, 然后选择一个最想讨论研究的课题, 根据自身的特长可以在小组里担任不同的职务, 承担一定的任务。这样的分配方式不仅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还有效地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力量。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 让学生自行地去探究、调查和收集资料。如果哪个小组先完成分内的工作, 教师还应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其他的小组成员, 协助其他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让他们体验自己动手实践探究的乐趣。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

学生是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题, 他们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他们不能只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研究或者只研究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他们最重要的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综合实践中应该起“支架”的作用, 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思考和研究, 而不是去干涉学生的思想, 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展新的认知, 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

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顾问和协助者的身份, 不能占主体的地位。因为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更贴切地走进生活, 调查研究,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整理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或者求助别人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方法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胆量变大了,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就是教师想在一堂课内传授全部的知识给学生, 却很少看重学生自身的发展。综合教学实践,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学生交流时, 教师把评价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 而是根据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合作默契、参与人数和热情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水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水”这一单元主题,加深对水的认识,理性地对待水。

2、增强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

3、通过赞美水、亲近水从而发出“珍惜水”的呼唤,深刻地体会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调查周围世界的水,并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为理性地对待水及节约用水奠定基础。

三、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与水有关的诗、词、文章、歌曲等,并练习背诵、积累。

2、布置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收集关于淮河水质污染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赞美水

1、同学们,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世界没有比水更重要的了。这节课我们就以水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与水有关的图片。

2、(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复述:

①这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

②夕阳映照下的水面如火一般的绚丽。

③气势磅礴的浪潮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④瞧,快乐的小溪让人心情愉悦。

⑤五彩池的水是那样的神奇。

3、其实,古往今来,与水有关的诗词文章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你们还记得其中的哪些呢?

4、学生交流收集的古诗、词语、文章片段、故事、歌曲等„„(教师出示“五彩池”相关段落,学生朗读、欣赏。)

5、看来,水给了大家不同的感受,或柔和、或磅礴、或多彩、或动听,其实,在我们家乡,也有许多这样的水,你们看:(多媒体出示珠园、龙湖、张公山公园、淮河四个地方,学生指认。)

二、亲近水

1、在这其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为什么喜欢?课前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请先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练说。

3、指名说。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用词准确,抓住地方的特点等。

4、学生表达完后,教师小结:

是的,是水滋养了我们的土地,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是,现在的淮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曾经的淮河和现在的淮河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呢?我们班的同学上个星期对此展开了社会调查活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珍惜水

1、指名小组代表交流收集的资料。

①交流网上收集的关于淮河水质污染的状况。

②交流实地考查的见闻,如:在淮河边看到的情形。

③学生展示收集的图片。

④学生交流收集的简报。

⑤学生出示取来的淮河水。

⑥学生展示拍摄的淮河污染照片。

2、为了更好地了解淮河污染状况,同学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有的上网进行了搜索,有的进行了实地考察,还有的拍摄了照片,听了同学们的调查结果,看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表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珍惜、保护水资源的重要。

4、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人们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5、学生用笔创作自己的作品。

①写倡议书。

②写公益广告用语。

③画简笔画。

④写节水小窍门。

6、学生上台展示,全班交流。

四、教师总结,憧憬未来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现状;教学能力

现阶段中小学生的课程改革成为当今的首要问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考验一个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否强而有力。在学生自主实践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课程实践化,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多种弊端

1.教学内容单一,教育体系落后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往教师都会忽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一般年纪都在6~12岁不等,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中往往比较容易分神、好动等。通常在小学教师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话,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更会忽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同时在教学中大部分对小学生的教学管理没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自主制订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有效地对学生展开积极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动力可言。

2.缺乏互动沟通的弊端

在当前,由于大部分教师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只是一味地对学生传输知识,使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中,一个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整个学科产生厌倦,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语文在小学中是基础知识,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偏离教师心中所想的位置,同时虽说有的教师在小学语文中设置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实践环节不合理,实践方式与生活实际中联系不密切,在种种原因下导致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锻炼能力

不强。

3.滥用科学造成的弊端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也进入到校园中,虽说会对整体的教学背景增加教学效果,但在这华丽的背后也导致了教师过分的依赖,渐渐改变了整个教育教学的初衷,使书本体现不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设施教学,忽略了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不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会导致整个教育模式变得呆板,使教育教学缺少了灵活性,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探索性,降低了学生语文方面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实践教学的运用

1.组织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完善分析

语文既是一门文字知识,也是一门语言运用的知识。在语文课上,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了解语言的精妙,不断完善语言知识的运用方式。通过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文献资料,适当的时候组织临时的小辩论赛或者是角色扮演等交流活动,例如,在小学中学习的《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等,适时提问些可以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的辩论团体。在小学,孩子的对比心理是非常严重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的分析思维,将实践加入到语文当中,整个课堂会因为实践变得丰富多彩。

2.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小学教育中,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学生分析学习中,可以运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的团队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分析与创造中,可以结合现有的例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与团队协作

精神。

3.组织实践活动,在竞赛中引导学生学习

竞赛是语文教学最好的实践手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竞赛是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的另一种途径。竞赛比的是一种思维而不是一种表面形式,在学校中围绕着一个特定的思想主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可适当加入一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快速抢答、小实验的制作等。可以利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比较,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实践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素养。

三、完善语文实践教学设施

在学校中不仅要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还应当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图书馆文件查阅室等多个配套设施,合理安排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做成卡通等多种PPT为学生讲解与教学。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使之成为一个爱思、考乐于研究与探索的学生。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与引导能力,同时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尽量避免在实践教学中发生意外等情况。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字双重培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多运用实践教学,以防止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进入到学习的死角,变成真真正正的“书呆子”。提高整体语文实践教学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还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节假日等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语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扬自身的个性,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教学初探 第4篇

一、在综合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1.提高搜集处理语文资料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在“语文天地”中, 根据单元主题拓展需要安排“综合活动”栏目, 内容和形式多样, 但大都涉及资料的搜集和处理。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活动主题是“作一次关于抗日战争的调查”。抗战的史料可谓汗牛充栋, 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找、筛选、分类、剪辑等来完成本次调查任务, 其语文资料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2.提高语言文字运用与实践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内容和形式的语文综合活动, 对于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无疑是立竿见影的。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活动主题是“让我们来开故事会, 讲讲以往的故事。”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听别人讲或读别人的故事、自己的个性讲述,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书面表达, 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有效促进。

3.提高语言文字创新与艺术升华能力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不仅有利于夯实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 许多项目更是将目标定位为促进语言文字的创新, 实现艺术升华。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活动主题是“用小话剧的形式展现美丽的心灵, 揭露丑言恶行”。要完成这个活动项目, 学生就要学习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再创造和艺术加工, 无疑会是难得的学习体验。

二、在综合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与合作精神

1.学会自我调控, 促进自我成长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因其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对于提高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 促进其自我成长将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以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活动主题为例:本次活动内容是“举办公益广告大赛, 宣传自己认为应该珍惜的事物”, 许多孩子在参与本次活动后“, 珍惜”和“感恩”的种子肯定能在其心田生根发芽。

2.学会相互包容, 培养合作精神

而对于现代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们来说, 学会相互包容、培养合作精神, 应该说是迫切的。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活动主题是“以看电视为例讨论‘怎样对待矛盾?怎样化解冲突’”, 学生既是活动的主体, 又能兼有“旁观者”的视角, 便是一堂生动的生活辨析和伦理道德教育课。

3.学习活动策划, 提高组织能力

每一场语文综合活动, 其实都是一次难得的组织和策划能力提升的机会, 从主题的选定到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再到人员分工、多方协调, 锻炼意义是极大的。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活动主题是“策划、召开班级或年级运动会”, 便是一场全方位的组织策划能力的演练, 对于学习管理和被管理实效显著。

三、在综合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1.学习沟通与交流, 提高人际公关能力

在综合活动中, 最重要的资源还是人, 不管是什么内容和形式, 都要学会怎样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 以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或帮助。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活动主题是“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生活乐趣吗?”, 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相互沟通,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以获取信息并说服、感染他人。

2.搭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培养生活情感

语文的大课堂在于生活, 而语文综合活动许多主题的设计思路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 语文能力提升和验证的最佳途径也在生活实践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活动主题是“走近普通人, 发现普通人的高尚品质, 以“高尚”为题办一期墙报”, 孩子们要完成这个主题就需要真正融入生活, 寻访生活中的普通人,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生活情感的培养将水到渠成。

3.了解国家与社会人文历史, 培养人文情怀

对于小学生来说, 人文历史的渗透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必须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这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而通过语文综合活动来完成应该是较好的途径。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活动主题“举行朗诵会, 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以及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的活动主题“实地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 都能在实地考察和拓展延伸中很好地进行历史人文传承和教育。

四、在综合活动中建立开放、多元、先进的学习模式

1.在活动中实现跨学科学习、跨领域成长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往往不是一个领域、一门学科, 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是在活动中自然达成的。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主题是“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描绘生命、感悟生命”, 整场活动中渗透了语文、科学、历史、美术、品德与社会、少先队活动等领域和科目。

2.在活动中开阔思路、创新思维, 优化学习模式

因为小学语文综合活动都是全方位的, 所以为了达成任务, 参与者的创新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这对于优化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有较大帮助的。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活动主题是“科学精神是现代人必需的精神品格”。面对这个相对抽象化的主题, 学生就要学会如何更具体化表现、更生动化表达, 以达到活动效果, 而这种创新意识也会直接形成学习品质。

3.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现实中的小学语文课堂往往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无法真正构建“语文大课堂”, 而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中, 在活动目标和任务驱动下, 学生往往需要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活动主题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 各国人民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世界的对接, 任何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都将会被打破, 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直接拓展了学习空间, 让学习更加立体化、开放化。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第5篇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作者/浦海虹

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而一些老师尽管对“实践性”和“活动性”的表征还比较清楚,但对“综合性”往往不甚了了,以为这个课程像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那么,如何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上下足工夫,取得实效呢?

一、知识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1.知识的萃取要精当明了。孔德认为:“在知识的每一分支中,若要使我们的各项研究具有实证性,那就必须把它们的范围加以限制,只去研究实际存在的事实,而不必努力地去了解这些事实的初始原因或最终结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学生现有最近发展区和现需最近发展区;综合考量学生语文知识需求的多与少、难与易,确定好研究的范围,避免出现学生因知识太易而感觉索然无味或因知识太难而望而却步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之后,设计了“走进成语世界”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对这一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形式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但由于成语的类型很多,不可能一下子穷尽所有,也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成语逐一探究。所以,我和学生一起选取了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研究,如广告中的成语,含反义词、近义词的成语,含数字的成语,AABB、ABCC、AABC形式的成语。

2.知识的整合要适可而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没有现成可以拿来用的教材,知识的整合要靠师生量体裁衣,适可而止。许多老师操之过急,巴不得把自己所懂的或从参考资料上搜集的所有知识都传输给学生,这可能带给学生的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从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对围绕“成语故事”研究主题的参考专题作了适当的整合,如可就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的来历、成语故事中名人、不同时期的成语故事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3.知识的授受要自然顺畅。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给所在小队取名、成语即兴表演、成语快速接龙等形式,寓教于乐,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成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对成语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二、能力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1.能力的培养要拾级而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老师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希冀一步到位。如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要重点关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度,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低年级可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做起,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职责,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一开始就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不让一个同学游离于组织之外,让所有的组员在这门课程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历练;让学生学会合作,如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发言;引导学生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

2.能力的整合要因课而异。(语文教学论文 )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我们要善于整合学生的能力要素,以使整个班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全面均衡。而搜集、整理、设计、策划、组织、协调、总结、评价等诸多能力的整合发挥要视具体课型与内容而定,横向上要全面推进,纵向上要分层规划。如在《走进樟园》校本课程“我与香樟共成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搜集有关香樟的资料,了解香樟的习性、品质、用途,认领班树,提炼樟树精神,给樟树命名,观察测量树的总高度、树干高度、树围……在香樟成长册上,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呈现的方式也百花齐放:合影、小报、作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活动的乐趣,还能够深刻领悟到香樟所具有的坚韧、向上、无私、高洁等品质,启迪自己也要做一个像香樟一样有用的人。这样一个亲历亲为的过程,自然整体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能力的提升要突出重点。能力的提升应该循序渐进,但并不是说总得平均发展。某一个阶段对学生某一项能力的提升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加以凸显,强化训练,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提升专项能力。比如“我与香樟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参加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同学,最主要的是要提升他们探究的能力。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有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课文,学生经过对樟树的一系列探究后,再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就更能深悟伟人的崇高品质了。

三、方法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障

1.方法的选择要匹配得当。研究确定方法要师生共同商定,采用何种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科学实验、资料统计等)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而选定,与活动的类型、形式相匹配,做到用得其所、富有实效。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有所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体验山区生活的艰苦,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励和引导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坚定信心跟党走,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从小做起的责任感,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再赴红色会宁”“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活动之前要了解甘肃会宁那边的情况,活动中要对山区的民俗风情观察了解,就选择了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等学习方法,这是与本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息息相关的。

2.方法的整合要自洽裕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用到的研究方法不止一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式的独立运作,而是需要整合,发挥其整体功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能生搬硬套,在实际运用中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如上述“山・海牵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是孤军作战,而是要“联袂出击”:网上查询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现资料与实情的有效对接与补充,理性与感性相互促进与升华,从而留下可靠的“真实”;社会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个别访谈是重要的直接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有效方法,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兼容并包,相得益彰。

3.方法的创新要符合实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一般运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方法,便于活动更好地开展,利于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方法的创新要与实际需要相吻合,体现在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上的方法创新更具价值。例如该校在开展“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商量,今年的这次活动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以便经过讨论制订出完整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学习可以使很多人“成绩”优秀,创新却是个体间差别的最佳裁判。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要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手中有方案,才能有机促进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健康情感得以培养,人生态度得以端正,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树立,从而达到全面和谐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之目的。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99-01

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是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获取语文知识,并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综合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让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实施策略的分析。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资源,及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栏目中,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方法,在找找、做做、谈谈、说说、想想、写写等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及时组织活动。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是一次制作交流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大小不等的圈形彩纸片、胶水、剪刀和尺子。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三幅图,互相说说图形像什么,每个图形是用什么拼成的。并适时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学生会争着介绍:“还可拼成小鱼”“还可拼成帆船”“也可拼成太阳”……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画,并告诉学生在拼图上添几笔,可以使拼图栩栩如生,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拼图,想拼什么就拼什么,拼出后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交流评比,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样拼成的,评出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在观察、想象、摆拼、介绍、交流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过去的语文教学长期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之中。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派,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澡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地的徽育资耳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致使学习效率不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组蔽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抓,要有强烈的资源愈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无疑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展活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突破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时空,把学习!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确定相关主题,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人景象,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所感兴趣的知识。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读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到网上搜索一部名著或一个作家的资料;在网上练习写作,发表文章等。使网络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习得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相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加强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沟通与整合,让学生吸取多方面的营养,用“大语文”观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春季设计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让学生到校园里或田

野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风”“春雨”;语文课上,让学生读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美术课上让学生画春天;音乐课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数学课上编春天植树应用题;科学课上学“种子”,让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写进实验报告,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课外阅读有关“春天”的故事,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文等。这样,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熔各科知识于一炉,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要注意做好思维方法与情感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开发的智慧之人。

参考文献:

[1] 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7~188.

[2] 宁云萍.浅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56~57.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 第7篇

在活动中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必要也是必需的,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从而扫除学生学习和活动中的障碍, 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对学生差异的检测, 一般要包括个体间差异的检测和个体内差异的检测。 个体间差异的检测, 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外在表现, 从差异教学的角度来说, 如何引入合适的检测手段, 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个性、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同, 对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 差异教学目前已经较为成熟, 该理论强调要深入了解学生个性方面存在的不同, 可通过课内外活动的观察,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活动表现、老师与家长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访和社会评价等多元化的方式, 通过对这些方式进行综合运用, 能够基本上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体特征。

二、引入多元化方式,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带着兴趣去学, 才能有较高的效率。必须顺应学生的活动需求, 采取人性化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和激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探究过程中。 可尝试制定差异性、多元性的教学目标, 一般而言, 学生之间存在较多的个性差异,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要具备差异性和多元性。 因此, 采取措施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保证活动效果十分重要。 如果能够做到重视课程的开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强化学生成功的学习体验, 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让学生产生参与的欲望。通过创设富于生气的活动场景,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对于不同的学生, 可以有针对性地用其偏好的方式去激起他们的兴趣, 如对视觉偏好的孩子用图片、动画展现;对听觉偏好的孩子采用音乐的方式展现各种场景, 这样能够增强其活动印象。

三、引入协同教学模式, 提高语文实践活动效率

差异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 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然而多数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如果让单个教师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实现差异教学, 在目前小学的教学条件下显得不太现实, 教师往往会忙不过来, 这样就无法真正实现差异教学的目标。因此, 可以采取协同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大家互相交流和沟通各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关注, 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协同教学, 让老师能够真正协同合作, 将具备互补性的教师组成相应的协同教学指导小组, 组织开展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能够为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将差异教学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 更能够把握学生的个性需求, 通过开展差异化的活动手段, 推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 使综合实践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浅谈 第8篇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 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 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 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 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 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 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 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 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于是, 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的美景吸引了学生, 但文中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欲望。因此, 一个以“神秘的西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知识, 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 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语文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 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 或与父母在一起, 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 在电视上读广告语, 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 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 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 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 最恶心的广告语, 最有创意的广告语, 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康杰同学创作的广告语:“尝尽天下美味, 不如康师傅有味———康师傅方便面。”如此一来, 教学课堂开放了, 教学时间灵活了, 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三、激情导入, 开启兴趣之门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 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也会愈来愈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 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 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 如《七根火柴》《马背上的小红军》等, 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自选课题, 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 获得感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对“长征”时期官兵、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舍己救人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 为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因此, 设计奇趣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课前实践活动, 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自主活动, 深化创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们能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其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 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 学完课文后, 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 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 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 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 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受到了教育, 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 即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 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第9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增强学科趣味性。

许多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就是枯燥,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文章,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有限,另一方面,文言文文章相对于记叙文等文章而言,其内容亦较为枯燥,部分景物描写的文章更被学生视为“大敌”。教师在对文言文文章进行讲解时,往往也是先针对其中的重点语句、字词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翻译,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感到枯燥。

而实践活动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即使针对枯燥的文言文,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情景扮演、角色模拟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积极性。

2.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变。

语文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创新,这是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像数学等学科,趣味性较强,也不像自然学科,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变。诚然,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的内容,如各地的经典、各个时代的有趣故事,但教师难以实现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赏,因此,即使课程改革推行了几年,语文教学方式仍然难以实现创新。

而实践活动则使得语文教学方式有了灵活转变的可能,语文教材中为教师提供了许多的实践活动,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让原本单一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赋予教师更多的评价渠道。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渠道较窄,往往是通过最后的试卷分数直接对学生的一个学期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着许多的弊端。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赋予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更为丰富的评价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领悟能力等,对学生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为综合的了解,最终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1.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诚然,语文教材中已设置了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这是由于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一方面,语文课程教学的压力较大,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许多教师都倾向于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课时分配给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设计课程活动、观察学生表现等,在一次或几次的综合实验活动中难以发现学生的成长,必须通过多次的、长期的观察,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使得课程压力较大的语文教师难以同时兼顾。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教师选择放弃综合实践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学生的配合程度有待提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热情的。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如演讲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认为这种活动对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作用不大,选择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配合程度是影响教师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教师也会相应地减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仍然采取讲述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结合教学课程,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趣味盎然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趣的部分,对着部分进行着重讲述,并将其引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首先,加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如对于一个单元中涉及到的故事,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情节,既能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又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的景物描述性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并自行感悟文字描写的景象,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新的描写方式。

其次,加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五分钟或十分钟,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事情进行分享,并邀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热情。

2.注重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所获得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的提高。

我国有着许多传统节日,也有着许多的优良传统。首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涉及到传统知识的文章放在传统节日的前后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在课程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演讲比赛、阅读沙龙、作文比赛等,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的参观,通过组织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当地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评比,通过分组进行手抄报的绘画,让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分享,使得学生在巩固自身已了解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小组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针对课程作业,实现开放式作业的布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抄写课文、背诵课文、写读后感等内容,千篇一律的课程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出现草草了事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课程作业的布置中,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如在对学生进行了与植物有关的课文教学后,可布置学生自行进行对一株或一类植物的观察,发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最后通过课堂汇报或写作的方式来完成。又如对于传统的读后感写作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文章,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评述,甚至鼓励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开放式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完成作业,而不是进行任务完成般的写作,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关注学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往往会开展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学校活动的参与。

许多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指导。如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简单的指导,而对于学生在台上的发挥、表现则需要其自身进行摸索,导致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致不高。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活动的参与,并主动提供相关的指导。对于演讲比赛,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讲视频、优秀演讲稿让学生进行参考,并对学生的演讲表现进行指导;对于话剧比赛,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指导,还可以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对话剧的演绎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在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本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实验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对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将来的学习,甚至未来的为人处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观点,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第10篇

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兴趣激发

教师在语文课内外教学中, 自觉地与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无论是内容的选择, 还是方法的确定, 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努力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同时, 语文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 仍从学生喜爱的内容出发, 把其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唤起学生心中对生活的亲切感、好奇感。

例如, 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 通过教学, 当学生了解了青蛙、小燕子、蜜蜂是如何过冬的, 立即将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实际生活, 了解学生。“你家里养小动物了吗?你知道他们是如何过冬的吗?”在组内交流后, 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 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来, 学生的讨论还意犹未尽。他们扩大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又回到课堂上展示出来, 形成课上课下两相沟通, 各学科互相融合, 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任务驱动

1.带着问题进行搜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内搜集到的信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并且将课外搜集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 同时通过构建校园生活语文环境, 通过挖掘社会语文生活资源来达到综合提高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的目的。

2.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给学生若干个主题或确定一个调查方向, 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结成小组并确定调查方向。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 我指导学生任选其一进行调查, 制定出调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调查, 注意收集家庭用水的情况;调查结束后, 小组成员汇总资料, 有助于形成结论的信息;撰写出调查报告或总结。这种方法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 并能使不同层次、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所长的机会。在调查活动过程中, 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思考、查询、研讨等一系列语文实践, 激励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带着问题进行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他们要与人交往、要感受现实、要加强自身体验, 从而思索对问题的认识, 积累对人生的感悟。例如, 学习《春联》一课, 可让学生收集家中或邻居家春联, 也可以向家长请教春联的知识;鼓励学生把课堂听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家人过生日, 说一段祝福的话, 唱一支祝福歌, 画一张充满真情的画……

4.大环境中进行生活发现

社会是一个大学堂, 到处都充斥着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善于发现既能吸引学生眼球, 又在学生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内具有语文价值的内容, 挖掘社会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的兴趣点, 可借此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后, 我就组织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报道资料, 制作小报, 给费俊龙、聂海胜以及设计人员写信等。

三、情境创设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 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 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 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 降低教学难度, 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那么, 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1.网络情境

教师利用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情境。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的目标, 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 学生可以利用多种途径, 根据自我学习的需要, 在自主的时空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对问题做深入地思考。如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 我利用网络的优越性, 让学生随意点击, 欣赏、了解香港的衣食住行, 让学生在雪中, 对香港这一陌生而又向往的地方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发挥了小组成员的优势, 发挥其创造性, 获得集体的学习成果。

2.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 提出问题, 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 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活动发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方式,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模拟演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 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1.调查访问, 与人交流

社会因为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多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人打交道, 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这些都是课堂上很难充分发挥的技能。例如, 在重阳节“采访长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学做小记者, 与长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给长辈写一封信, 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学生通过调查访问, 与人交流, 归纳出了很多心得体会, 也学会了不少语文技巧, 还在思想境界上更进了一步。

2.扮演角色, 模拟现实场景

所谓模拟是指创设一个个物化的情境, 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分别扮演角色,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如在《狐狸和乌鸦》课上, 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以“狐狸和乌鸦再度相遇”续编故事。然后, 教师和学生对整篇课文一起共同协商人物角色, 如导演、演员、评委、顾问等;接着, 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汇报交流。最后, 由学生点评出最具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 最佳编剧等奖项。通过角色活动, 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毋庸置疑,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 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生活的墙垛, 淡化了学科边缘, 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 帮助小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 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翅膀翕然张扬, 自由飞翔。

摘要: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 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 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 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 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 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使课内外紧密联系, 活化语文课内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创新个性化

自三年级开始,《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除“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外,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相连

每次的综合性学习都会安排在特定的主题当中,与整个专题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相连。如《调查周围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爱护周围环境”的专题单元中,在学习《翠鸟》这一课后,学生对动物、植物及大自然产生了爱,这时在及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及环境,学生便能更加清楚的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对本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活动也不会无事可做。在学习了《燕子专列》一文之后,学生对动物、植物,对环境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有了一定的意识。此时,学生觉得了解了周围的环境还不够,他们感到了更应该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本次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本次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也以此专题展开,使学生有一个交流、展示在本次活动中的感受、体会及收获。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改革。

(一)、老师“放”,学生“拿”

一堂课中如果教师“拿”的多,如所教内容、步骤、方式等都由教师所“拿”那教师便是本堂课的主体,而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处处被牵着走,毫无自主可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教师放,学生拿”的教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扬合作精神、自主开展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提出相关资料;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共同商定评价指标。这里,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如:在“调查周围的环境”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第二组课文的学习,对环境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我便组织他们自由组成小组,在组成小组的过程中,有的是以学习小组为依据,这样便于总结和统计。有的是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为依据,这样在课外或周末的时候便于组织活动和调查等等。他们兴趣极高,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小组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形式也不限定,有小组为单位进行安排,根据每个小组自身的情况及地方的不同,自主设定适合自己小组的目标和计划。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前两年的合作经验,在加上前两次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组织起来有条有理。在调查和展开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去观察家乡的池塘、垃圾坑、公路及公共场所等的环境,有的去调查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绿化面,有的则就最近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如: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水沟里经常流出红色液体,将整条水沟全部染成红色,污染十分严重,污染源到底在哪儿?怎么来的?该如何解决等等。在调查和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之后,在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小组在池塘边设立了“保护环境”的标牌,还以小组为单位,在节假日进行守卫,有的在垃圾坑旁也设立标牌,并主动带头将垃圾坑周围的垃圾清理干净,还有的还学着做公益广告的样子,设计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救救家乡吧”等有意思的宣传单分发到村子的各家各户,动员大家一起保护环境等等。

(二)、增加参与性

参与性是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教学,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前一方面而言,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示范来进行。示范的方式有两种:

1、言语示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 能养成。”语言技能的形成尤其如此。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应处处重视自身的示范性,在自然的交流状态中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样本,并在言语中传递祖国语言的丰富与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示范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倾听的技巧,以什么语言参与集体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面对批评意见等。学生在这样的交往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可以直接获得社会经验。

2、范本示范。简单地说,范本就是“样子”。当学生选定了学习课题,产生了学习、探究的需要,合适的范本便是极好的“学习导言”,学生门可以在模仿操作中实现方法、策略的迁移。除了文本之外,语言交流也能构成范本。比如,在“民俗”的学习主题中,学生们有的从服侍切入,有的从小吃入手,也有的对礼节感兴趣,等等,尽管选题不一,但在定期的交流会上大家都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结构安排、活动组织、成果形式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

就后一方面而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试教育把教师的躯体禁锢在教室内,把教师的思想束缚在课本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失去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教师便会“江郎才尽”,语文也就越教越死。教师只有深入生活,开拓视野,才能在学习指导中内引外联,挥洒自如。正是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过程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局外人”。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认同的前提。作为教师,也在身的学习中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个性化展示成果

在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请学生出建议。他们在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搜集之后,他们的手中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相关资料,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没有想到,没有顾及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小组掌握的资料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许多的小组在组织活动和搜集资料时都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展示的过程是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展示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便能自由的发挥,学生也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动他人。如在展示“父母对我的爱”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拿起曾经的照片向大家讲述这曾经发生过的感人事件,有的拿出了父母给她买的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向大家忏悔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有的则以一小组为单位为小组内特别感人的事进行分角色排练,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等等,在整个展示过程中,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爱”,他们的爱在相互传递着,在他们的眼神当中,在他们幸福的泪水当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爱。同时也将本次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许小军:《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合作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2002、5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第12篇

面对这一现状, 我校不仅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而且专门成立了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研究小组, 申报了相关课题, 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设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具体活动过程中, 我们根据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当前的课程改革精神, 设计了如下实践方式, 以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

1.“生活情境”方式。

构建学生生活板块, 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能力。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或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 造成悬念, 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激起强烈的表现欲, 或通过表演等形式再现生活, 达到融合活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 摈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 达到对事物、行为、情感的内省体察, 最终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培养情感、态度、观念等。

2.“三一制”活动方式。

设计小学语文综合活动, 应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更宽裕的时间, 倡导实行“三一制”。第一, 教学、活动、自学的时间各三分之一;第二学生阅读积累分三个层次要求:核心层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为最基本要求;紧密层要求, 面向大多数学生, 旨在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体现较高要求;松散层要求, 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 体现较高要求;第三, 书籍分三类:必读、选读、参考。在张扬个性, 尊重差异的前提下, 让学生自分自定。为学生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时空。这样, 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始终处于积极的相互合作而又相互竞争状态, 大家都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关注, 又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帮助, 自信心增强, 人际关系健康和谐, 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 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和积极的交往状态, 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 学生自我组织, 自行探讨, 交流研讨, 自我发展成为可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得以真正落实。

3. 小书房学习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 过分依赖教材, 照本宣科, 把很美很有生命力的一篇篇文章肢解, 蜕变成一个个僵化的问题或试题, 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苍白和学生视野的狭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 旨在让学生接触、领略祖国语言文化宝库的丰富浩大, 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小书房学习策略, 即由教师提供相应书刊让学生在相关内容领域中自由阅读, 互相切磋, 在与老师共同讨论, 共同参与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探索、寻觅、汲取知识。学习一篇教材, 一般提供3-5本相关书籍, 3-5篇相似文章, 甚至教材的作者身世, 创作背景、评价等, 包括利用网络技术, 向学生呈现数倍于教材的内容, 甚至几十倍于教材的内容, 由学生选择、自主组织阅读,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积累、如何运用,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 广泛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

4.“成功展示”方式。

在综合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成就感, 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组织开展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每天固定时间开设五分种新闻发布会;举办专题辩论会、演讲会、读书读报心得交流会;“我手写我口”每周佳作选评等。组织学生写新闻, 参与校报的编辑;成立“小记者团”, 自编小报;成立“小播音组”, 办好校红领巾广播等, 成立各班“佳作搜集团”, 评点佳作等, 为学生创造较多的语文综合活动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感悟, 在应用中提高, 让学生有选择地展示自己, 展示成功, 达到在展示中发展自我的目的。

上一篇:液相色谱仪下一篇:心电图T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