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2024-07-18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精选12篇)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1篇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设计

农产品追溯系统是采集和管理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检验、储藏、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在农产品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系统利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环境因素监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采集农产品的种植信息、加工信息、储藏信息和运输信息等数据,数据通过WIFI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对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后存储至追溯中心数据库,使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轨迹以及实时分布情况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准确、实时地反映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客户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站、手机短信、超市扫描机等不同平台查询所需的信息。

1.2 系统功能设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对农产品流通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将所采集数据上传至追溯中心数据库并显示在追溯系统中,消费者通过各种查询终端,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农产品追溯系统需要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农产品的查询管理和系统信息管理的功能。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录入、修改和删除农产品的基本信息、种植信息、加工信息、检验信息、仓储信息、运输信息和包装信息;农产品的查询管理是通过网上、短信等方式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查询;系统信息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的分配,个人信息的操作,对农产品生产技术、检测技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的宣传管理和系统的还原与备份。

2 追溯编码设计

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基础是建立农产品追溯编码制度,可以对不同的农产品标识追踪,明确农产品的“身份”,是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的重中之重。EAN·UCC系统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经过近30年的努力而建立的标准化物流标识体系,是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语言,为贸易产品与服务(即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等提供全球惟一的标识。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EAN·UCC系统实现农产品追溯码进行统一标识,本系统采用全球主流的标识系统EAN·UCC系统,保证编码的通用性,使国内农产品追溯编码与国外编码制度无缝结合。

由于农产品具有地域、年份、季节等不同特点,因此农产品追溯码编码要以产地、种类、采摘日期、认证类型等作为特征编码。根据已有的可追溯码编码方案,本研究所使用的追溯码由产地码、种植区块、种植人编号、作物种类和认证情况组成,其中,产地码由市级和村级政区域码构成,既保证了产地的精确性,又精简编码长度,节省存储空间,加上种植区块和种植人编号信息可以快速确定相关责任人,便于确定相关责任。本追溯码编码方案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3 标识与识别技术

目前,标识与识别系统中常用技术有条形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码应用简单,但数据容量较小,也易遭到破坏。二维条码是建立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通过几何图形的规律分布来记录数据和符号,本身可存储大量数据,不但可以表现出中文英文以及数字等等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等信息来增强其加密功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具有快速扫描、抗干扰能力强、耐久性好、工作距离长、安全性高、和通讯效率更强等优点。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RFID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在现阶段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具有数量大、小包装等特点,RFID技术的使用会增加成本负担,这时候,加入二维码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可以把RFID标签中所存储的信息完整转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因此,对农产品的不同环节的标识需要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本系统中,在种植环节中,将地处同一地的同一种农作物加上标签,记录编号,并将农产品的种植信息记录在RFID卡上,之后并将其封装在运输箱中,在农产品的运输加工包装阶段,读取并识别封装在原运输箱上RFID电子标签中的相关信息,并加入运输、加工和包装信息,并将其转移相应的二维条码中,在销售阶段,将此储存农产品相关信息的二维条码粘贴在农产品的包装上,方便零售商和消费者查看。零售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和短信等方式查询该产品的二维码,获取该农产品各个阶段的详细信息,达到追溯农产品的目的。

4 环境因素监测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环境因素的监测中已是大势所趋。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各种各种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成分等物质现象,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反映观察者。

在农产品种植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传感器之间相互协作和感知,采集农产品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溶解氧、p H值、含氮量和农药残留量等农作物环境数据。传感器技术将环境数据进行信息化,能够更直观、快捷的感知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状况,避免了繁琐的人力采集,减少了采集误差,提高了农产品种植环境数据的采集效率,为农业品生产各个时期的提供了提前预警和高效管理,可以实现在生产管理的同时进行生产提示,给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节省了资源,提高了优质产出和生产效率,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信息化的脚步,使农产生产变得高效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5 地理科学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5]。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与地面接收装置组成的,用来实时进行当前目标定位、导航的系统。

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GIS和GPS以其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空间综合分析和定位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使用GIS与GPS技术,可以综合整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土地的自然属性,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分类,根据农产品的相对适宜程度和土地的各种优劣,选择合适的农产品进行种植,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同时在农产品种植时期的指导灌溉、施肥、喷药、除草等操作,还可以对种植基地进行产地划分,给每一个产地进行编号,使它们具有唯一的身份编码。而且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GIS与GPS技术构建一个运输定位系统,可以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监控与定位。

6 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和储存农产品从种植到零售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信息,不仅能让消费者方便高效的获取农产品各个阶段的详细信息,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还能在出现农产品安全突发事故时,迅速追溯到相关环节,及时找出并解决相应问题,实现产品的追溯与召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管责任,而且还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研究设计了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分析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利用条码技术,RFID技术,环境因素监测技术,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该系统不但能让消费者及时全面了解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而且提高企业和农户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系统,RFID技术,质量安全,环境因素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余冰.基于EAN·UCC的蔬菜供应链追溯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3(7):32-34.

[2]许竣,李密,夏炎.中河口镇农产品生产基地溯源编码方式设计[J].湖南农业科学,2013(24):47-48+51.

[3]佟树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4]张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5]张凌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6]于海军.北京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实现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 第2篇

天演维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主要是由农资经营管理系统、农业企业质量内控管理系统、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检测评估预警系统、农产品加工信息管理系统、诚信经营综合评价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消费者溯源信息查询系统等8个系统组成。

2.1 农资经营管理系统

农资经营管理系统主要供区域许可农资经营企业使用,经营企业可在本系统内记录我市准入农资的供销信息,从源头上记录农资的基本信息。包括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经营品目信息管理、农资销售实名制档案管理、统计报表、举报投诉等功能模块。

2.2 农业企业质量内控管理系统

农业企业质量内控管理系统主要供农业企业、合作社使用,实现企业农产品质量重点管控环节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和自主核查。包含企业基本信息管理、企业产地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企业生 产基地信息管理、农产品生产计划信息管理、企业农事作业信息管理、企业内审管理、企业投入品管理(采购、储存、使用)、统计报表等功能模块。

2.3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系统

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系统供区域农产品政府监管单位使用,系统以农业生产信息监管、农资经营信息监管、农产品检测信息监管、农产品防伪追溯码段管理等子系统为核心,建立多级多 层次的质量监管机制,可对农业企业的农事活动、农资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区域农业公共品牌产品的产品包装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督管控。

2.4天演维真农产品质量检测评估预警系统

农产品质量检测评估预警系统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能与各区域现有的检测系统、检测设备实现有效对接,实现区域专业检验检测机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检测数据的实时传递和采集汇总,通过建立科学的检测信息评估预警机制,基于对检测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风险评估,实现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预警和处置,防患于未然。

2.5农产品加工信息管理系统

农产品加工信息管理系统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主要用于采集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信息。主要包括原材料管理员工健康信息管理、加工环境检测管理、农产品加工信息管理、农产品包装信息管理、成品检测等功能模块。

2.6诚信经营综合评价系统

诚信经营综合评价系统主要用于对区域农业企业、农资经营单位的诚信等级进行综合评价,适时公布有关生产者、流通者的诚信状况,并实行失信惩罚机制,以起到“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作业。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评价指标管理、信用状况发布管理、惩罚处置信息管理、投诉举报等。

2.7 移动执法管理系统

移动执法管理系统主要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使用。相关执法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农业企业的基本信息、农产品的生产作业信息、产品检测信息、产品销售信息等查询 功能,日常监管巡查和现场核查等功能,以及案件审批和信息提醒等事务管理功能。提升质量监管和执法的便捷化和网络化,提升监管的效率。

2.8 天演维真农产品溯源信息消费者查询系统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第3篇

第二条 农业部门要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保鲜)、销售等各个环节登记制度,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创造条件。

第三条 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蟲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加强产品监测,并建立产品合格把关制度,完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对产出的农产品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记录。

第四条 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要有追溯记录,农产品销售者在购进农产品时应当索要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并向农产品购买者出示有关农产品质量的证明。建立进销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第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监管,保障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可追溯。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4篇

农业部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意见,提出了建立追溯管理运行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强化农业部门追溯管理职责、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加强政策扶持等要求。

意见指出,目标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逐步扩大追溯范围,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农产品安全追溯推广难在哪? 第5篇

直接原因贴标产品太贵

[记者走访]

农户市民都不买账

眼下依然是坑塘鱼池捕捞上市的季节,但涉农区县一些水产养殖户却不愿意把自己池塘的鱼虾贴标送往超市销售,而是直接卖给了等在池塘边的水产品收购商。一位养殖大户告诉记者,卖给超市麻烦多了,首先要自己送货到超市,雇车雇人运送成本很大;超市给的价却不高,几乎没有啥钱赚。

记者发现,在一些超市,不但贴标的鱼虾少见,贴有可进行质量安全查询条码的杂粮、猪肉、小包装蔬菜也几乎成为空白。河西区一家超市店员介绍,两年前他们和山东、北京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开辟专门卖场销售贴有可进行质量追溯的二维条码的蔬菜、杂粮等。本以为会受到顾客的青睐,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小包装的粮菜果备受冷落,后来就撤掉了。原因是价格较高,普通市民买不起。比如辣椒,贴标的每公斤6元,而普通散装辣椒每公斤只有3元,价格相差一倍。

[现象探究]

贴标产品到底贵在哪

华明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告诉记者,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安全可追溯行动,市农业主管部门给他们生产基地免费配备了价值10多万元的检测仪器、电脑等设备、应用软件等,就连二维条码也是免费的,应该说政府部门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依然较高。首先是种植成本较高,包括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人工投入也较大,因此售价自然要高些。蔬菜贴标上市,第一步是要把蔬菜粗加工然后用保鲜盒包装。一个保鲜盒只能装半斤蔬菜,材料成本平均每个0.1元;再雇人贴标,每天每人工资最少也要200元以上。建立一个蔬菜检测室,需要雇一个掌握检测技术的人员,月工资最少也要2000元。进入超市后,顾客要扫描条码就需要购置相应的触摸屏,每台最少2万元。虽然目前政府部门给配备了一些,但从长远看,企业贴标产品要想进入更多市场,就需要自己购置更多的设备,这也需要一笔费用。

贴标农产品进入超市等卖场的流通成本也很高,这是造成很多贴标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武清区一位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想把优质蔬菜进入超市,但十几万元的进门费把他们吓回来了。张国强说,他们贴标的蔬菜进入超市先要缴纳门槛费、店庆费,再加上每天送菜的油费、司机费用,卖不掉的蔬菜企业还要拉回来,把这些都算进菜价去,成本自然就高了。

[各方声音]

降低成本需多方合作

张国强说,降低成本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也需要超市、卖场降低门槛费用。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专家建议,降低成本要注意开展规模种养殖,通过公司加农户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的人工、农资等投入成本,同时开展农业机械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整体效益。

深层原因伤不起的信任缺失

[记者走访]

市民担心花冤枉钱

日前,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个贴标可追溯有机生态鸡蛋的销售区,每个鸡蛋的售价高达7元,虽然有不少市民不时来驻足观看,但真正留下来购买的却很少。一位姓刘的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听说贴标认证机构太乱了,给他们钱就可以颁证,所以她不太相信所谓的优质农产品,也不太相信贴标的农产品,也许又是一个把戏而已。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竟然有约一半的市民不太相信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绿色食品包括贴标可进行追溯的农产品,他们认为那是企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些市民不知道贴标的农产品是不是货真价实,担心自己花了冤枉钱。

[现象探究]

是什么让市民担心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介绍,市民对贴标可进行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产品在内的优质农产品缺乏信任,原因包括前几年一些个别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名不副实,伤害了市场信誉度。第二是在产地和市场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为此,企业要和卖场联手积极扩大宣传,有条件的还应该邀请市民到产地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实地观看来增加可信度。

记者采访发现,贴标农产品要想进入市场并被市民所接受喜欢,自身条件也要提升改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负责人介绍,贴有可追溯条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而不是把产品放到超市就万事大吉。菜上贴二维条码毕竟是个新事物,市民还很陌生,企业可以制成大型展牌、灯箱及播放视频短片等,增加宣传力度。另外可追溯条码上的短信、网站要真实有效。

一家超市店员介绍,以前他们这里卖过外地一家企业的小包装蔬菜,当时有一位顾客按着上面的手机短信发过去,提示根本没有这个短信号码,网站也连不上,让顾客很受伤,超市也背黑锅,说进货把关不严。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可以现场扫描,但他们又不拉触摸屏来,让一些顾客很有意见。还有一些二维条码内存的东西太少,即使查出来了可提供给市民的信息太简单,比如只有产地、名称、合格,顾客感觉是一种游戏,没有太大意义。

[各方声音]

提升信誉需从头做起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建议,提高贴标农产品质量、树立市场信誉度需要从头开始——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方式进行整合提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进行集中种植管理,这样就能避免因种养农户太分散与监管人员少造成的不对称、监管缺失的情况——通过集中连片方式的种养殖,从硬件软件全面提升,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组织生产,贴标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检测要步步精心,确保贴标农产品质量真正达到优质安全水平。

国家农业技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软件工程师李龙告诉记者,现在的二维条码里最多可以存放50个汉字,但目前存放的信息文字只有20多个,企业应该加入更多一些对市民有用的生产信息。

种检结合确保市民餐桌安全

[监管方面]

四级监管层层把关

在市农业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办公室,来自北京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软件工程师李龙正在认真地设计天津40万亩放心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四级监管技术平台系统。

他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将比过去的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更加全面,涵盖的内容更多、操作也更便捷。这是一个市—区县—乡镇—基地四级监管平台,可以将本市未来40万亩放心菜基地的生产信息、质量检测信息以及可追溯信息进行统一整合,便于各级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基地建设,进行动态实时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他打开第一个页面是基地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可采集每个放心菜基地环境控制、种植种类、品种及肥水、植保管理、采收、初加工等生产流程以及农业投入品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信息,并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化录入管理,对辖区内基地实行实时网上监管。第二个页面是检测信息采集及预警系统。基地产品上市前要进行速测自检,乡镇和区县级监管部门不定期对辖区内基地产品进行抽检,上述检测数据要通过该系统实现同步上传,检测数据不允许变更。第三个页面是产地准出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基地产品依据“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和产品检测报告(自检),可加贴印有追溯条码的“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准出”防伪标识上市。

[种植方面]

科学种植保质量安全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主任王学忠告诉记者,真正的放心蔬菜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检测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科学种植,才能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首先要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升蔬菜生产水平,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从产量、抗性、品质等多方面、多渠道地引进推广新品种,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强新品种的示范和宣传推广,并针对引进品种的特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让菜农在应用新品种上得到更多实惠。

为严格规范农药使用,对规模大、基础条件好的基地政府将鼓励建立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其农药等投入品统一由市主管部门审定的企业负责配送经营。企业负责所售农药的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同时提供安全使用、科学使用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咨询、指导和培训等工作。为确保40万亩放心菜基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每个基地配备至少1名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填写和监管日志,产品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录入,随时排查隐患。基地生产投入品供应由经过市主管部门审定的农资经销企业进行配送,杜绝伪劣农资流入生产区。

津城40万亩菜田

将实行质量安全

可追溯管理方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国外早已实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行农产品在内的食品生产、销售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并已经成为该国进口食品的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方式之一。

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本市大力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方式。按照规划,到2015年,本市将建成放心菜基地40万亩,占到本市年蔬菜播种面积的25%左右,年产240万吨优质放心菜将全部贴标上市,做到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今年将建成10万亩,贴标的优质蔬菜将通过超市或者专卖店销售。

相关链接

放心菜标签

怎样出炉?

记者跟随华明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走进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区的蔬菜质量检测室,26岁的史占宝正在进行蔬菜的快速检测,在检测台上放着番茄、辣椒、黄瓜、豆角、菜花、茄子等10多种被检测的蔬菜。只见他先逐一刮取番茄、黄瓜外皮,分别放入2个三角瓶里加入清洗溶液,再把每个三角瓶震荡2分钟。然后把溶液过滤,取出中间的一段溶液分别放入2个10毫升的比色皿细管中,小心翼翼地滴入2滴检测溶液。同行的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薛彬告诉记者,小史不但操作熟练而且还非常专业,完全符合检测技术规范。停留10秒钟后,小史把两根所要检测的蔬菜溶液试管和另外两根对应检测的试管一同放入蔬菜农残检测箱中。一分钟后,电子检测箱自动打印出两张检测报告。小史拿起一张检测条看了一下递给记者说,番茄的抑制率只有1%,农药残留几乎等于零;他又拿起另外一张告诉记者笑着说,黄瓜的抑制率也很低,完全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薛斌告诉记者,这套快速检测仪器是他们配送的,除了快速准确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监测数据自动同步上传到市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平台;如果检测数据不达标,企业也无法更改,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张国强告诉记者,作为无公害蔬菜基地,他们从2008年就专门建立了蔬菜质量快速检测室,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每天都进行快速检测。史占宝说,他每天很早就要到周边蔬菜温室采摘蔬菜样品,一次要摘10个品种,还要选择不同种植区域的蔬菜,这样才可以确保样品蔬菜的种植区域全面,检测数据完整可靠。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进展 第6篇

关键词 追溯 ;茶叶 ;质量安全 ;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03

茶叶是中国重要经济作物,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技术标准制定、法律法规颁布和监管体系构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5],茶叶质量安全得到显著改善,茶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以质量安全为中心的新阶段。但是,局部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茶叶质量安全的信心,茶产业受挫严重,茶叶质量安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追溯系统可降低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召回效率,保障公众健康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追溯系统引入食品工业以来,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建立了农产品及食品追溯系统,管理模式、法律法规、关键技术以及基础设施都已比较完善[6-8]。中国在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也陆续开展实现质量可追溯系统,取得了有效的成果[9]。在茶叶中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对提高茶叶质量管理,加强消费者信心,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日益受到重视。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能识别和收集有关茶叶种植、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信息、记录质量安全各项指标的检测、建设储藏和销售信息传递的体系[10]。笔者从技术角度简述中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茶叶追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 溯源系统关键技术进展

农产品溯源技术体系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给农产品标上号码、保存相关的管理记录,能够追踪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整个过程的相关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个体标识、中心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3个基本要素[9,11]。

1.1 追溯编码

溯源码编码是茶叶溯源系统运行的基础和核心,为保证溯源系统有效运行,溯源码编码应具备完备性、简洁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国外多采用EAN.UCC系统对农产品进行追溯编码,欧盟已在牛肉、蔬菜等开展食品跟踪研究[12]。中国参考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出版《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和《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之后又制定NY/T 1431-2007《农产品追溯编码导读》[13-15]。

茶叶溯源编码主要考虑产地、种类、等级、包装、生产日期等作为特征编码。杨君等[16]采用“生产时间+农户+加工负责人+纸箱编号”编制蒸青绿茶的溯源编码。邓卫武等[17]采用“鲜叶+初制+精制+包装”的方式编制溯源码。这些编码都基于产品、企业或者基地的需求独立设计,严重依赖数据库,虽然能够满足企业或者产品特殊需求,但与已有的物品编码系统完全不能兼容,茶叶身份标识软硬件系统独立于现有的物品编码之外,容易引起混乱和浪费,同时遇到质量安全问题时不能迅速溯源。栾汝朋等[18]结合江西靖安白茶基地的生产情况,采用EAN·UCC-128编码体系设计“组织机构代码+地块编码+生产批次+校验码”的追溯码。毛烨[10]采用“组织机构代码+地块编号”编码种植环节,EAN·UCC-128系统编码采收、加工、包装、检验和分销环节的模式进行溯源编码。上述2者基本能够实现茶叶的快速、准确溯源。

1.2 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为追溯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不同标识技术具有不同特点。与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码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抗破坏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同时制作成本低[19]。条码技术只能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近距离读取,无法实时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因此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20-21]。

由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区别,产品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对茶叶进行标识是追溯系统构建中信息流与实物流关联的基础。栾汝朋等[18]采用一维条形码技术对茶叶生产地块及茶叶加工过程进行溯源标识。杨君等[16]建立条形码标识产品结合RFID标识包装箱的溯源系统。由于条形码防伪性差,张世龙等[22]综合应用RFID身份识别技术、二维码加密技术和一维码技术设计了具有茶叶原产地防伪标识溯源系统,提高了茶叶追溯标识的真实可靠性。黄叶珏[23]结合NFC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设计具有产品防伪验证和合法产品的信息追溯功能的溯源系统,不但防伪可靠性提高,同时降低RFID读写成本。

1.3 基于物联网的溯源节点信息采集

茶叶溯源节点主要包括茶叶生产、物流和销售,各节点信息多,采用传统人工采集方式,信息实时性差、工作量大、成本高。物联网技术已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初步应用,通过物联网的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能够高效地提供精准丰富的信息,使消费者、厂家、监管部门全面了解产品信息。

目前,茶叶环境信息主要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采集和传输数据系统,该系统能实时、快速地将茶园内的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远程传输到终端用户。刘小虎等[24]采用环境信息传感器监测茶园风速、雨量、气温、土温、气压、辐射、风向、土湿等环境数据,实现对茶园环境数据的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同时在茶园中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对茶园的远程监控。

便携式设备具有成本低、普及率高、易于携带和使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便携式信息采集系统可提高采集效率、规范采集流程、减少采集误差[25]。张世龙等[22]在茶叶加工分合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采用手持RFID读写器采集数据,实现了茶叶生产、物流信息的快速采集、储存与处理。

茶叶的合理储运,能有效保护和提高茶叶成品质量。天方茶业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储存环境参数,同时利用GPS定位系统、车厢温湿度监测设备及智能箱柜技术对运储过程进行监控,有效保障了茶叶在储运过程中的品质,减少损耗[26]。

1.4 溯源数据查询

随着追溯信息的不断丰富、追溯手段的不断完善,通过多平台快速查询和获取多源追溯信息是提高追溯系统应用的重要手段。杨君等[16]构建了支持手机短信、网络、电话多种查询方式的溯源信息系统。郭少杰等[27]采用WebGis技术,将茶叶的生产、流通信息与基础地图结合,构建了基于B/S构架的茶叶图形化溯源系统,更直观地展示溯源信息。黄叶珏[23]设计的基于NFC防伪溯源系统,用户可快速通过手机NFC功能识别溯源标签,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追溯手段。

2 追溯系统集成框架与实现

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茶叶生产特点开展了追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杨君等[16]通过对蒸青绿茶追溯关键点的研究,开发了基于条码技、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全程质量追溯系统。严志雁等[28]根据江西绿茶质量控制关键点,将生产加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Internet/Intranet、采用C/S方式,以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实现绿茶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天方茶业综合采用无线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定位技术、远程联网视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茶叶的多平台追溯系统[26]。张世龙等[22]以有机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茶叶安全产销体系,不仅能对茶叶安全追溯,同时能实现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智能控制、行为模型分析。

3 结语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追溯系统向深度、广度和精度方向发展,从技术角度构建符合茶叶追溯系统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追溯编码、产品标识、基于物联网的溯源节点信息采集、溯源查询技术等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溯源系统框架提出,为构建茶叶供应链追溯系统奠定了基础。

茶叶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目前存在建设成本高、溯源平台单一、溯源信息量少且不完整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从技术角度促进追溯的应用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突破:①开发适用于茶叶供应链各环节包括栽培、加工、仓储、物流的低成本快速采集设备,降低系统开发与应用成本;②将农业智能决策模型,如生产过程预警、物流货期预测模型等应用到茶叶供应链环节中,实现对茶叶质量的过程控制;③将基于云技术服务客户购买行为分析模块引进系统中,实现对茶叶消费行为的分析;④建立各级部门与组织的统一追溯平台,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壁垒,提供高效可信的追溯渠道。

参考文献

[1] 张文锦,王 峰,翁伯琦.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4):27-31.

[2] 韩文炎,鲁成银,刘 新. 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2):12-15.

[3] 刘 新,张颖彬,潘 蓉,等. 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2):16-19.

[4] 尹军峰,傅尚文,刘 新,等.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2):20-23.

[5] 丁 勇,张必华,周 坚. 茶叶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的构建[J]. 广东茶业,2010(Z1):10-14.

[6] Dalvit C, De Marchi M, Cassandro M. Genetic traceability of livestock products:A review[J]. Meat Science, 2007, 77(4):437-449.

[7] hanahan C,Kernan B,Ayalew G,et al. A framework for beef traceability from farm to slaughter using global standards:An Irish perspectiv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9,66(1):62-69.

[8] Bevilacqua M,Ciarapica F E,Giacchetta G.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a supply chain and a traceability system: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9,93(1):13-22.

[9] 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 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学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964.S.20140729.1015.004.html.

[10] 毛 烨. 基于互联网的茶叶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系统建设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3(7):17-19.

[11] 罗 斌.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3-6.

[12] 黄丹琳,廖小平,李 俚. EAN.UCC标准条码设计的实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B06):333-336.

[13]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EB/OL]. [2014-09-20]. http://www.docin.com/p-7002934.html.

[14]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EB/OL]. [2014-09-20]. http://wenku.baidu.com/view/06aa4dd5b9f3f90f76c61bae.html?from=rec&pos=3&type=onlyLink.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431-2007 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6] 杨 君,苏智伟,袁利鹏,等. 蒸青绿茶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 热带农业工程,2010,34(4):1-6.

[17] 邓卫武,陈孔华,朱振恒. 探讨茶叶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中的内容与做法[J]. 广东茶叶,2010(3):4-7.

[18] 栾汝朋,张峻峰,于 峰,等. 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37-140.

[19] 兰龙辉,邱荣祖. 二维码技术在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中的应用[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9):86-89.

[20] 侯春生,夏 宁. 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 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6(3):296-298.

[21] 嵇立安,朱春华.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粮油食品溯源信息系统[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221-222.

[22] 张世龙,沈玉利. 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茶安全产销体系研究[J]. 物联网技术,2013(2):82-86.

[23] 黄叶珏. 基于NFC的茶叶防伪验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3):152-152.

[24] 刘小虎,汪 兴,吴 蒙,等. 茶叶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6):5 305-5 308.

[25] Bange M P, Deutscher S A, Larsen D, et al. A handhel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facilitate improved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Australian cotton system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4,43(2):131-147.

[26] 木羽子,郑 孝,王慧莉,等. 茶产业链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与技术应用[J]. 安徽科技,2013(2):45-47.

[27] 郭少杰,陈大萍. 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6):208-211.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7篇

近年来, 由于食用农产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 特别是疯牛病、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的发生, 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加工、监管、检测、流通各环节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王蕾等从功能层次结构、结构-行为-绩效 (SCP) 两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可追溯系统实施的概念框架;王波等分析了国内外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 并对我国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闫凤超等搭建了一种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对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谭广巍等基于ASP动态网页设计方法开发了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对国内外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要建立一个优良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需要遵循一定得的原则,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 科学系统原则。建立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 来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使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所以建立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我们要从整个管理系统出发, 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般规律, 又要从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贮存等工作系统出发, 周密地进行系统设计。

第二, 经济效益原则。建立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应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效益大、数量多、价值高的信息。

第三, 适应性原则。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简便安全管理工作而提出来的, 如果所建立的系统不能适应目标的要求, 那就没有任何价值。

第四, 标准化原则。应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标准的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还应考虑与其他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结合问题, 制定符合国内国外的通用原则和标准。

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一) 系统的整体结构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立足于农产品信息体系, 以现有农产品信息网络框架为依托, 在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监督下我国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形成了“上下贯通, 横向相连”的网络体系, 国家-省-市-县四级梯度联网已趋于完善, 信息网络已经畅通无阻。横向方面, 目前的信息网络已经可以与大型数据库、高等院校、专家组织进行有效地合作和联系。但是这个四级梯度的构架只是延伸到了县级, 没有将乡、村、农户的有关信息录入系统。因此, 如何将四级梯度构架往下进行延伸, 即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农户的完整结构, 实现信息服务到基层农户, 是目前还需发展完善的环节。

根据我国农产品信息网络框架与系统功能的要求,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结构应该是一个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协调高效的整体的网络结构。各个层次之间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而且这个网络结构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能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整合, 降低系统资源的成本, 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有利于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换和共享, 以更好地实现各级政府对整个系统的监管和调控的能力。

(二) 系统的功能结构

农产品安全追溯是在全程质量监管、产品质量抽检、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生产记录档案、销售记录档案的全面规范管理, 建立电子档案, 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信息、汇总分析后构成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查询消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 发生农产品安全责任事故, 更可直接追溯到责任人, 从而分析产品的问题, 及时进行召回, 从而减少对社会和企业的危害。而根据目前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有关研究, 一个完善、有效的系统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的基本功能:数据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数据信息的导入、导出、备份等;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登录人员身份认证, 系统权限分配等功能;用户认证模块:能认证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登录追溯系统;系统产品认证模块:凡参与系统的企业的产品, 都应有相关的认证信息, 该模块主要负责认证产品信息;信息查询模块:能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方式查询产品的信息;客户投诉模块:记录客户反应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处理状况;系统的产品召回模块:根据客户反映的信息, 查询并分析产品出现的问题环节, 召回有问题的农产品。

四、小结

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当安全或产品不合格事件发生时, 通过快速撤回问题产品, 把影响控制到最低点, 能有效保护企业的名声, 提高企业的应急能力。此外, 通过追溯信息, 还可以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树立企业品牌。

参考文献

[1]、王蕾, 王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有效实施的经济分析:一个概念框架[J].软科学, 2007 (7) .

[2]、王波, 王顺喜, 李军国, 谢静.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0) .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8篇

为此, 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而这个体系应含盖对粮食生产、流通、储藏、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对粮食生产、流通、储藏、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管理是由不同部门进行的分散管理模式, 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管理极不适用。根据这种管理模式, 粮食在生产过程中是由农业部门进行管理;粮食的收购、储藏由粮食部门管理;粮食的加工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粮食的销售流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表面看似多部门管理且分工明确, 实际上各部门都有管理不到位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管理粮食职能的某些部门由于对粮食疏予管理, 一方面是有管理粮食质量安全能力的粮食部门缺乏管理权限。

从2004年开始, 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工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强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优势,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动态、开放式管理, 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可监控, 产品流向可追踪, 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 不合格产品可召回的从市场到田间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客户通过该系统, 可随时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情况、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动态监控检查, 使消费者实现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树立农垦企业质量安全、诚信经营的品牌形象。

首先,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之一。国际上, 欧盟、美国、日本、南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因此, 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符合国家保证食品安全的强制性要求。2006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 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2008年4月2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努力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因此,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的责任, 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

再次,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是控制粮食生产质量安全有效的手段。粮食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 是一个包括从种植、收购、储藏、加工到销售等多环节的生产链和销售链。ISO9000认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管理办法只能是对加工环节进行控制, 而追溯系统强调的是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跟踪, 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 在其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通过有效标识进行跟踪与追溯,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监管部门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 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将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粮食质量安全对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建立粮食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 可以及时对溯源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追究责任, 查处失职, 纠正过失, 完善管理。因此, 项目建设是提高企业声誉、扶壮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高经济效益之必需。

农场自承担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后, 按照项目的总体要求, 建立起包括产品追溯岗位责任制、追溯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制度、追溯系统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追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追溯产品应急预案、问题产品责任追究制度、追溯标识包装管理制度等七大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搭建起了以农场信息站为企业数据中心, 由10个种植作业区和2个大米加工企业组成的追溯网络系统。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信息采集数据录入人员, 并对各级人员进行了相关制度的培训, 完善了从种植开始, 经过收购、储藏、加工、成品入库等环节, 最终到分销商的追溯流程。以追溯信息采集为核心, 相互配合、协同推进, 形成了农场一套较为完善、全面、系统的大米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大米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 有效地增强了农场对水稻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生产部门可利用追溯系统, 实现对每一个农户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 提升了农场现代农业和标准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带有追溯标识产品的面市, 将使企业的整体形象得到广泛的宣传, 为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给企业带来商机, 增加销售量和销售利润, 使产品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得到市场的认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约束体系, 使各管理部门对在农产品生产质量中的责任有了进一步认识, 有效地促进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使广大稻农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 明确了自己在生产中所承担的质量安全责任, 促进了全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农场每公斤大米增加收入0.1元, 3.5万吨大米可增加收入700万元。

建立粮食质量追溯系统可使现有农业资源、科学技术和生态资源得以整合,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生态优势、规模化优势、产业化优势, 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和保障体系, 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监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 使生产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尽快占领市场, 得到社会的承认。

摘要:民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先, 粮以质为本。目前, 人们所用的食物80%以上都是由粮食直接生产或转化而成。粮食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说:粮食的质量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9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市民健康的大事, 而随着农业工业化学投入品的增加, 食用农产品受到各种污染程度加深,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为此, 市政协侨联界别在这份集体提案中呼吁,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查明责任, 防止不合格产品混入, 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作为提案主办单位, 市农委表示, 近两年我市部分地区和行业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但这些试点分散弱小, 追溯内容各式各样, 信息不能共享, 应有作用难以发挥。为此, 去年我市投入100万元搭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省级平台, 目前已进入招标采购阶段。该平台建成后将与国家平台无缝衔接, 实现信息共享。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10篇

1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和研究进展

1.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情况

在国际上,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研究开发采用了GS1系统(全球统一编码及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6]。这套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应用方案,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该系统对食品类产品进行跟踪与追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经正式推荐采用GS1系统对食品类产品进行跟踪与追溯。GS1系统是在商品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公开、公认、简单为原则。它由编码体系、可自动识别的数据载体和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协议组成。这3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编码体系是核心部分,实现了对不同物品的唯一编码;数据载体是将供肉眼识读的编码转化为可供机器识读的载体;然后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技术及电子数据交换,以最少的人工介入,实现自动化操作[7]。美国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的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USAIP),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在48h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8]。《美国2002农场安全和农业投资条例》规定:美国要求所有牛肉、羊肉、猪肉、鱼、容易变质的食品、和花生必须标上原产地,2006年9月30日后全面强制执行[9]。此外,美国还计划在2009年底将70%的牛包含在NAIS(National Animal Identity System)项目内[10,11]。日本政府已通过新立法,在肉牛业中强制实施销售点到农场的追溯系统,使最终消费者可以通过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号码,获取牛肉生产信息[12],逐步扩大到水产养殖业[13]。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该系统记录了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通过该系统的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新的家畜,查询其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是澳大利亚的家畜标识和可追溯系统,活牛采用经过NLIS认证的耳标或者瘤胃标识球来标识身份,牛迁移到新的地点时,养殖场或屠宰场的射频身份读取器将读取并在NLIS数据库中记录其迁移信息[14]。

从国外发达国家情况来看,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中都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评审、监督。其追溯系统多是先从家畜产品开始,特别是很多国家都是首先从牛肉产品开始的。通常使用EAN.UCC码作为追溯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溯源[15],切实保障消费者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2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情况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国内情况,采用全球通用的物品编码、商品条码和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16]。中心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17]。这些规范和指南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畜禽产品方面,在北京建立了“牛肉产品追溯应用试点”,在陕西建立了“牛肉质量与跟踪系统”,在福建建立了“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18]。通过建立产品生产管理系统和跟踪与追溯公共数据库,对养殖场、屠宰分割场以及肉类的各消费环节信息的录入、编码标志,为企业、政府和公众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19]。

在果蔬方面,建立了“山东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及“海南省热带水果质量追溯系统”等,对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收、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各环节建立有效标志,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流通效率,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终端系统实时准确地查到农产品的品牌、种植地、等级、田间管理、生产周期、检测、营养成分等信息[20]。

在茶叶制品方面,实施了“云南普洱茶信息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采用全球统一的编码技术标志茶叶制品跟踪与追溯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建立面向社会的信息查询交换平台,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监管手段,实现茶叶制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跟踪与追溯[21]。

在消费终端查询方面,建立了“上海市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22]。

农业部农垦局建立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择优扶强、示范带动,分级管理、逐步推进,强化监管、兼顾效益”的原则,借鉴国内外质量追溯管理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信息采集、分析和查询网络体系,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实施进程,逐步扩大可追溯农产品品种与规模,建立具有开放式、动态化、全过程管理特点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运行机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和保障能力,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目前,追溯信息采集、查询、监督等系统已初步建成。2008年8月已实现北京鸭400万只、肉猪33万头、肉牛2万头、大米1.28万公顷、茶叶0.18万公顷、水果0.39万公顷的追溯规模[2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较发达国家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管理措施、法律法规、追溯技术手段需要深入研究和完善,因此,我国可溯源技术和体系的研究及开发应用的发展空间很大。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知识、追溯系统的了解不够

消费者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农产品的了解主要通过指定的扫描仪,或者通过登录网站、发送短信等方式。虽然这些方法也很便捷,但远远不够,因为对一些习惯传统方式的消费者或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消费者来说,这些方式还是比较高科技的,缺乏相应的指导。况且,农产品都是快速消费品,从市场到消费者的餐桌,可能只有几个小时;即使消费者真的食用后发现问题再进行追溯,也可能出现“证据缺失”的困境,危害了消费者合法权利。

2.2 追溯系统相关法律法规、技术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有关规定和标准缺失,滞后于国际标准和现实需要,使可追溯系统的实施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信息技术管理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为中小企业或分散农户,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的工业化规则建设在农业中基础薄弱,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方式较落后[24]。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难度大,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并占有相当大比例,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导致目前在全国范围实施可追溯系统困难很大。

2.3 进一步规范信息记录,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可追踪系统实质是一个档案记录系统,需要对追溯产品和参与各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与标识,信息记录内容应满足该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并通过信息记录情况能为产品预警提供基础信息[25]。目前我国大部分为散户农民种植,追溯信息记录参差不齐,记录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可追溯系统涉及到供应链全程,包括生产企加工企业、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群体等各环节,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追溯信息记录、追溯标识体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可追溯农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都在分头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工作,并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平台。但是,由于没有采用统一标志系统,各个行业、部门的数据库不统一、不兼容,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系统[6],企业无法通过系统化方法获取自己的真正需求及实施重点,造成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不安全的农产品不能及时预警,大大降低了可追踪系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2.4 追溯系统市场的信任度急需进一步提升

一旦企业建立起可追溯系统,它就面临着建立市场诚信体系的困难。消费者对系统持有怀疑态度:系统建立的科学标准所依据是什么、如何证明它是完全按照此标准建设的、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客观真实、企业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诚信体系建设严重缺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建议

3.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责任划分

我国应明确食品链中各项主体的任务:农资生产者、农民和食品运作者拥有对农产品安全最基本的责任。政府应当通过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监管体制,提供实施可追溯的体制保障,并执行该职责。消费者必须认识到他们对食品的妥善保管、处理与烹煮也负有责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将(包括饲料生产、初级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零售)所有部分的“农田到餐桌”政策都能系统和连贯地得到履行。应完善与农产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政策的强制、引导、激励等,提供实施可追溯责任划分的制度保障。

3.2 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

建立食品生产记录档案,以档案形式记载食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规模、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使用等情况,是实现食品质量可溯源的依据之一,也是培育现代农民的一条重要措施。生产档案应符合GAP、HACCP等质量管理要求,记录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状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产品生产规模、播种收获等基本情况。应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实施可追溯的技术基础。

3.3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及相关知识宣传培训

完善食品质量追溯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自动采集与过滤、自动内容分析、分类整理、信息发布与共享等功能,可有效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信息分散、重复及共享不足的难题,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建立起一整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警系统,意在通过对农产品安全隐患的监测、追踪、量化分析、信息通报预报等,对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发出警报,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应利用当前全社会都比较关注农产品安全的契机,加强可追溯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实施可追溯的社会基础。

3.4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

将国家标准限量类危害物中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例行监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农产品添加剂、工业污染物和生物毒素等,产品、区域重点可以有所不同,进而有效保障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对追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抽查。监督企业可追溯系统运行程序,及时向公众通报违反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可追溯标准的企业及产品,提供证实企业追溯系统及追溯过程满足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帮助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的市场信任度。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

经过对国内外相关追溯系统的研究对比,本研究以种植业为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框架(图1),系统的正向追踪由种植基地(从生产投入到销售环节)、监督部门、检测机构构成。其质量安全控制可由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编码技术标志进行。监督部门、消费者可以通过质量安全查询终端系统对产品进行反向追溯。管理者、消费者能通过追溯终端系统实时准确地查询到农产品的品牌、种植地、等级、田间管理、生产周期、检测、营养成分等信息。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基本可以保证我国种植业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控制。

摘要:分析了各国追溯系统的发展情况,归纳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以提高可追溯系统的生命力。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11篇

发展现状

成都是国际“美食之都”,也是川菜的发源地和中心,作为川菜主要原材料的猪肉日常消费量很大,全市每年猪肉消费总量约870万头,其中本地猪肉约770万头,外地猪肉约100万头,日均消费量2.4万头左右。

但是,由于生猪产品监管环节多,涉及5个环节监管部门,监管链条长,容易出现监管漏洞。传统的监管模式效率低、覆盖面窄,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和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期望。

对此,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民生工程,在人、财、物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提出了构建全市食品安全防控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打造“食品放心城”的目标,通过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开办方的食品安全责任,引导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大现代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推进了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的不断创新,以改革传统监管模式的弊端,提升管理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2008年底,配合食品市场准入的实施,由市食安办牵头,市信息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和市商务局、市农委、市卫生局5个环节监管部门共同参与,成立了9部门联合推进工作组,启动了全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自主研发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逐步建立健全了运行流程和规范,促进了这一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在屠宰环节,全市72家定点屠宰场(厂)供应中心城区的猪肉全部绑定溯源芯片;在生产加工环节,全市71家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进入体系,购买的猪肉均可溯源;在流通环节,中心城区168家农贸市场的猪肉全部实现溯源,通过使用电子射频秤可以打印溯源小票;在消费环节,卫生监管部门对1350多家各类食堂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发放了身份识别卡,市消协对9000多家餐饮企业进行了信息录入并发放了6766张身份识别卡;现在每天有1000多家餐饮单位和食堂已实行刷卡购肉,其余餐饮单位和食堂正在逐步推进。在117个农贸市场悬挂了745个消费提示牌,提示消费者购买生鲜猪肉索取溯源小票。

组织构架和溯源流程

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市农委、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按照分段管理职能分别负责检疫、屠宰和品检、流通、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和溯源监管,市消费者协会协助卫生局指导餐饮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市信息办负责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市公安局协助查处违法案件。

“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支撑,数据处理依托成都云计算中心。溯源设备是以电子射频秤为溯源终端,以电子射频芯片为溯源信息载体,以手持读卡器为传输介质和监管工具。

待宰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厂)后,在定点检疫点经宰前检疫合格后宰杀,宰杀后的白条猪肉经宰后检疫和品质检验合格后绑定已录入检验检疫等信息的电子溯源芯片;进入流通环节时,市场开办方使用手持读卡器识别查验合格后放行;消费者购买猪肉时,经销者使用溯源电子秤称量,并打印有追溯码的溯源小票。猪肉经营户、生产加工企业、餐饮单位和食堂在采购猪肉时,必须持配发的身份识别卡刷卡购买。

外地猪肉进入成都市场,须经成都农产品批发中心、成都春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个窗口企业之一抽检合格后,白条猪肉绑定可溯源芯片、分割肉批次抽检信息录入系统后,方予准入。

上述各个环节的流通信息均通过手持读卡器自动上传至系统数据库,经云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实时传输至“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的各相关子系统。农委、商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通过登陆系统管理平台进行网上巡查,并运用手持读卡器对管理对象进行实地抽查,两者结合实现监管的全覆盖。

取得了初步成效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实践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促进了监管方式的“五个转变”,提升了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实现了局部监管向全覆盖监管的转变。通过网上巡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各环节监管部门的市场巡查率由每月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0%。二是实现了部门监管向社会参与的转变。整合了部门监管、行业监管、消费者溯源监管多方力量,形成了全覆盖监管网络。三是实现了单向监管向双向监管的转变。既能从屠宰、流通到消费环节循序监管,又能从消费终端回溯倒查溯源信息。四是实现了人力监管向技术监管的转变。既降低了监管成本,又提高了监管效率。五是实现了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的转变。改变了只查验“两章一证”的单一、粗放的传统监管模式,详细、准确、实时的溯源信息保证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第一时间追溯到源头。

(二)促进了生猪屠宰行为和猪肉流通市场秩序的规范,提高了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一是遏制了私屠滥宰现象,促进了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和壮大。2009年私屠滥宰的举报量同比减少35%左右,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同比增长35%左右,生猪屠宰逐步趋于规范化、规模化,小、散、乱、差等逐步得到遏制。二是严格准入把关,促进了流通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规范化的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做大,成都农产品批发中心白条猪肉日交易量从不足百头增长至千余头;而不规范的批发市场将随着追溯体系在全域成都建成而自行关闭。农贸市场开办方自觉履行把关和巡查义务,消费者索要溯源小票的意识和习惯逐渐养成,促进了市场经营行为的不断规范。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不断提高,2009年,经成都城市调查队发放公众问卷调查统计表,较前一年提升了1.57个百分点。

(三)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九洲公司自主研发了用于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电子射频秤,并取得了全国第一张电子射频秤生产许可证,发展前景广阔。仅从我市来看,电子射频秤的初步需求就达9千台,手持读卡器1500台,每年还需电子芯片1500余万片。随着生猪追溯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延伸,还将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四)得到了广泛认同,社会反响良好。我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导组、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以及四川省人大、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支持和媒体、群众的赞誉。国家商务部已将成都列为全国“放心肉”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12篇

近年来,由于食用农产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特别是疯牛病、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追溯体系方面,Golan,Elisc(2002)设定了衡量可追溯体系的三个标准:宽度(breadth)、深度(depth)、精确度(precision);Diogo M.Souza-Monteiro针对追溯系统在啤酒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元成斌根据四川60家食用农产品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可追溯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周善祥等(2007)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安全追溯追溯模式;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方面,闫凤超等搭建了一种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屈晓晖等全面的探讨了蔬果农产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其应用。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追溯体系、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而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法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拟从5M1E信息追溯法和供应链追溯法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参考。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方法

当食用农产品发生安全问题时或者消费者、政府、企业等需要对食用农产品进行追溯时除了前面提到的追溯码外,怎样追溯查询食用农产品的信息,是人们面对的有一个问题,这里总结两种追溯的方法。

1.5M1E法:即人、机、料、环、法、测对查询进行分类。

人:即人员,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可查询的人员有生产人员、加工包装人员、质检人员、运输人员、销售人员,可以按照人员的类别对查询信息进行分类。

机:即机器设备,通常指生产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生产设备为对象,按照不同设备进行信息的分类,便于查询。

料:指食用农产品的原料也就是食用农产品本身。以食用农产品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的不同建立数据信息库,查询时按照食用农产品名称进行产品追溯。

法:即所用的方法手段。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采用方法和手段为对象建立数据信息库,按照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环:即环境,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环境为对象,包括食用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加工环境、运输环境、检测环境、销售环境等,进行产品信息分类,按照食用农产品不同的环境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测:包括测量方法和仪器。即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产品周期所涉及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2. 供应链追溯法

这种方法即按照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追溯,即按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分类进行追溯。

三、基于供应链追溯方法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威海金蚂蚁水产品养殖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按照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分为养殖信息子系统、加工信息子系统、水产运输信息子系统、批发市场子系统构成。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的追溯信息系统还要方便有关政府部门、质检单位、消费者等的追溯查询,因此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还有一个外部接口,便于这几类用户登入追溯查询,如图1所示:

1.在养殖环节,由于水产养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养殖环节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殖信息系统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种苗信息、养殖饲料信息、养殖用药信息、养殖水域信息、捕捞信息。同时公司采用的追溯标签记录相关信息,并采用射频技术进行信息录入追溯信息系统数据库,便于查询养殖环节的细节信息。

2.在加工环节,系统采用的追溯标签内含有与企业当地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如加工批号、加工日期、加工方法、加工人员水产品加工环节的信息,便于相关的管理中心查询,同时也要便于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查询,便于通过电子标签对水产品进行追溯。

3.在运输环节,运输工具的相关标签数据内包括的信息有:运输的水产品信息、运输的起始点、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所用容器、运输人员等信息。

4.在销售环节,系统的数据中将包含销售者的相关信息、销售的时间、保存的温度、到货时间、货源等。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水产品的整个养殖到销售的过程按照不同的环节进行安全追溯。这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已经存有各个环节的各种有关信息,当需要对水产品进行信息追溯时,只需要登入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根据各个子系统的特点就可以实现产品信息的追溯。

通过这个追溯信息系统,与该公司相关的有关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追溯对该公司的产品信息进行追溯。而且通过该系统的外部接口,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质量检验部门、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分别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监管、认证、检验和投诉。

四、小结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得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工作,从而可以在出事后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追溯方法来辅助该工作。本文所阐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好的达到确定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Golan Elise,Kaissoff,Barry.Traceability in the U.S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y[J].2002,(6)

[2]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Impla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r SupplyChains[J].Department of Resource Economic of University of Amherst Working Paper2004-6,2004

[3]元成斌: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的行为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9

[4]周善祥:供应链质量信息系统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闫凤超 杨博: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9,(4):39-40

上一篇:优化能源论文下一篇:产后康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