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化范文

2024-07-07

工具化范文(精选11篇)

工具化 第1篇

一、知识的教化与工具化

1. 知识的教化

“教化”是解释学大师加达默尔所倡导的,其根本属性是人的精神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人外在的自然属性的变化,而是一种“自我造就”。即教化不仅是对知识和文化的普遍性占有,而是要与其对话,在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语说:知书明理。知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化人。

知识的教化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真,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人”是指具有完善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能力的人,是指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知、为真理而奋斗的人;达善,斯宾诺莎说:“知识包含了一切善。”社会道德的进步,个人人生境界的升华,都离不开知识的作用;致美,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的创造和美的享受的前提。如果人们不具备有关美的知识,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人们也就不可能发现、获得、创造和享受美。

2. 知识的工具化

所谓的“工具意识”是指仅从掌握和运用工具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和文化的功能,并由此在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重视工具性而忽视教化作用。就是知识的个人修身养性功能越来越薄弱,而安身立命谋求利益的功能日益彰显,知识越来越成为追求利益的工具。

其实,知识具有一定的工具属性,只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教化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所表现的巨大作用,知识的工具属性被过分的放大,甚至成为唯一,使知识教育重实用而达到工具化的程度。在这种功利化意识下,使本来纯净的学术研究也逐渐走向一种畸形的发展趋势。

二、知识工具化的价值取向与学术失范

过分追求知识的工具属性,无疑与价值取向有一定关联。知识的工具化是价值观功利化的产物,在学术界也未能幸免。

1. 释义学术失范

学术是指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深刻的认知和思考。学术从其社会效用来说,是为着人类理性的提升,也就是对人类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总结,从而提高人类活动的理性自觉。

“失范”源于希腊文中,最初含义为“超出单纯规范意义”。在社会学领域,“失范”最早由法国的杜尔克姆提出,他解释,失范“是一种无规范状况,或是社会准则的缺乏和含混不清”。美国社会学家墨顿根据美国社会的实际,对杜尔克姆的失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修正和发挥。墨顿在阐述时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文化目标是指社会依据它的规范体系认定某些社会事物是值得存在的、有价值的东西。制度化手段是指被社会认可为合法的获得文化目标的方式。”当个人以正当手段去实现正统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反之,即为失范。

学术失范是指利用符合学术道德的熟练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在行为层面上表现为种种学术腐败,体现于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各方面。学术失范主要分为几类:一是浮躁而急功近利,求数量、追速度而不求质量;东拼西凑;求大而不求精;言之无物。二是缺乏学术道德,自吹自擂,借机炒作;抄袭剽窃,招摇撞骗;违背事实,不求实证。三是教条主义严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四是理论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无的放矢,脱离实际。五是缺乏健康的学术争鸣与批评,或相互吹捧,或相互攻打。

2. 工具化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无论是取向还是指向,其实质是以谁为价值主体,并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目标和理想作何理解的问题。价值取向的畸形功利化是诱发问题的根本原因。工具化的价值取向是指仅从掌握和运用工具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的功能,最终发展使知识越来越成为追求利益的工具。这种对知识的功利化价值追求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成员身上体现。

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功利”,但畸形的功利追求消解了知识原有的教化作用,导致人在主观意识或观念上出现偏差,改变了人们对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以致自我实现满足的方式出现失衡。

三、学术失范的解决方法

市场经济下的学术体制,使学术研究不仅是单纯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它使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术研究的经济意识、利益意识,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功利化。继而出现“文章发多少、核心期刊有多少”为评定职称和学术水平的标准,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评定方式导致了众多学术失范现象的出现。知识分子是被动地被纳入社会功利化思潮中的。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方面的,包括道德、制度等,还有就是价值观,因此解决问题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学者要自律、要有科学的知识观和价值观。现代世界发展在推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造成了人们道德性知识的缺失和价值世界的失落。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把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引进他们的价值世界,这直接影响了知识观的正常发展。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病症便是知识功利化的外显。如社会中非诚信意识已经开始渗透到知识领域,以致出现了一些非诚信的做法,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知识观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我们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自律,即用学术基本规范和学者行为准则约束学术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一方面学术界要逐步建立、完善学术基本规范,形成学者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学术界和学者在所有学术活动中要遵守、遵从这些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其次,改善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目前,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都对本单位的职称评审制定了许多硬性条件,例如,核心杂志第一作者论文需要几篇,EI、SCI收录需要几篇,省和国家级成果几项,专著几本等,学术成为谋利的工具。这种做法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致使不少人开始弄虚作假,以致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引入科研成果的发表、鉴定、评奖和职称的评审之中。古之学者,绝大多数是不以学术为谋生之途的,但是时至今日,职称、住房、津贴等利益使知识完全沦为一种工具。而计量考核迫使研究人员不得不在短期内匆匆制造平庸之作,急于求成正是学术剽窃、论文抄袭现象的根源之一。因此,改革完善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是改善目前学术失范的重要措施。

最后,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实行学术立法、设置相应的学术研究规范课程。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应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道德建设,培养求真、实证、理性等科学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惩治条例,对学术失范严厉惩罚。学术研究规范包括技术性规范和道德规范,针对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写作、发表和出版,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而且还有国际标准,对这些规范的了解同样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途径来实现。

总之,消除学术失范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全体从事学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学术研究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严于自律,相信一定能使我国的学术研究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巧翠“.功利意识”与“工具意识”的管窥[J].陕西教育, 2000 (11) .

[2]李铁映.关于学风问题的思考[J].学术界, 2001 (5) .

二维码去工具化 第2篇

现在看来,二维码在中国的爆发式发展,是大势所趋:

玩家从早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拓展到互联网巨头,且纷纷有加码投入之势;二维码的扫码功能,几乎已成为大众型应用的标配。

这个诞生已经十九年的“古老”技术,借由移动互联网,正浴火重生。与此同时,两三年前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原生扫码应用,也正经历着行业的洗牌、商业模式的转型重塑。

如何摆脱二维码的工具属性?

以灵动快拍为例,今年已经全面启动了以二维码为介质的移动电商平台新业务,弱化原有的工具性能。同期在进行类似“去工具化”尝试的,还有“我查查”、“拍够”等原生扫码类移动互联网企业。

在灵动快拍创始人王鹏飞看来,现有的业务,为企业提供二维码营销方案、产品防伪溯源方案等,缺乏足够的资本想象空间,而电商模式显然离钱更近。

移动电商,果真就是二维码企业的美丽新世界吗?

今年8月,微信5.0上线,“扫一扫”功能加大权重,有分析认为,借助二维码为电商提供扫码加入会员、扫码支付等功能,微信的本地生活闭环正在形成。这对于灵动快拍等希望以二维码为介质做移动电商的创业公司来说,会否是重创的開始?

目前来看,面对蠢蠢欲动的巨头,灵动快拍选择了“求和”策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灵动快拍与腾讯方面正式合作,为SOSO搜搜提供条码数据库,微信用户扫条码所看到的商品信息内容,如果微信数据库里存在短板的空缺信息,则会借助SOSO平台通过灵动快拍的数据库来展现。

此外,二维码的主读市场与被读市场的界限正日益模糊,主读与被读二维码企业已相互渗透到对方的领地。

翼码被视为手机二维码被读业务模式的创造者。主读与被读的区域,以优惠券为例,快拍、微信的“扫一扫”等是让用户主动去拍二维码,而后靠软件的读码功能,生成文字版的优惠券,出示给商家,商家无需读码机来读取;翼码被读二维码业务模式是,用户被动接收到包含促销、优惠内容的二维码信息,商家用读码机读取,完成兑换。

翼码在二维码被读的电子凭证业务领域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现在也在开拓主读业务。而且在翼码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赵江看来,是主读还是被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二维码如何做服务。

在翼码人看来,手机二维码既是O2O的入口,又是O2O的出口。也就是说,手机二维码主读应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是现实世界去互联网世界的入口,而手机二维码被读应用(二维码电子凭证)是互联网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出口。

这期间,二维码行业,尤其是扫码应用行业,已经出现资源整合的趋势。

典型的例子是“蜂子二维码”。其所属的北京蜂侠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蜂侠飞”),成立于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时“蜂子二维码”的下载用户已超过200万,还曾获得千万元级别的融资。目前有消息称,蜂侠飞已经被深圳二维码整合服务商华阳信通收购。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具有二维码相关功能的软件超过160种。用灵动快拍王鹏飞的话说,扫码行业正在迎来洗牌年。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倾向及规避 第3篇

晒丑是当下网络的大贡献

当下, 丑闻连连, 遍布各行各业、各类群体。这与现阶段中国社会特殊的发展情境所产生的问题相关。实际上,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美国至之后的半个世纪里, 也有类似于今天中国的网络情景:揭丑报道层出不穷。揭丑报道又称“扒粪运动”, “19世纪下半叶, 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 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 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 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 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 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 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 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以至于最后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 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1) 。这即是对揭丑报道在美国产生的背景介绍。

上段陈述的美国历史上的黑幕报道盛况主要是由报纸这类媒体支撑、在媒体的从业者主导下进行的。在纸媒体时代, 因为媒体的运作实实在在是在层层“把关人”的控制下进行的, 所以起源于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揭丑报道基本上是媒体人在秉持新闻良心和固守专业精神情况下的作为。但是在今天的中国, 网络则成了揭丑的主力军。因为网络自身的大容量、即时互动、人人参与等特点使得揭丑正在成为一个公民行动, 而非过去的仅是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人所为了。如此, 通过网络揭丑不仅仅是媒体人在参与, 而且非媒体人也在行动, 故其传播效果迅速而广泛, 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使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拥有的高大形象被击碎, 由此身败名裂, 远扬全球。“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这一句源于古老中国的大实话正在被神奇的网络多次活生生地验证。

对于在新闻价值基础上进行运作的媒体来说, 丑闻就像炎炎夏日中浓浓的腥臭味, 而媒体就是那贪恋腥臭的绿头苍蝇, 只要闻悉哪里有此味, 便不顾前因后果地啃上去。30多年来, 急剧变迁的中国社会所引发的种种矛盾最终是以今天我们能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丑闻的方式爆发了。恰逢其时, 媒体也在再一次的技术革新中实现了升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民众表达意见、传播信息的通道, 这就是网络的出现。可以这样说, 晒丑成了当前中国媒体中的一大盛况, 往往由网络成全, 然后波及各类质地的媒体。

丑闻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 也经不起众人眼球的聚焦, 所以, 网络所提供的晒丑的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敦促中国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平台。可以这样说, 在中国老百姓畅想着可能出现的美好未来的征途中, 网络媒体的最大贡献在于:晒丑。当下的中国需要晒丑, 网络承载的媒体晒丑值得称道。这对于净化社会空气、舒缓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事务的透明度等都有着非凡的作用。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

自从网络成为民众便捷的交流工具以来, 通过这一渠道, 社会的腐败被大白于天下的事情并不少见。诸如孙志刚案、杭州飙车案、罗彩霞事件、王帅“诽谤”政府事件、天价烟局长、邓玉娇案等, 都是在网络的威力下, 公众将社会的浊流置于网络空间之中, 使它们成为一时间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不仅促成了当事人冤案的洗清, 而且还荡涤着这个社会既有的陈腐。网络正发挥着愈来愈巨大而神奇的魔力, 今天, 谁也无法轻视网络在促进社会风清气正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 网络空间揭丑信息中存在的打着“揭丑”之名实际上行着“被工具化”之实的现象正在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网络揭丑的“被工具化”, 往往是晒人者试图通过近乎无阻隔的网络空间上传非真实或者夸大的信息, 从而引发公众对于被晒者私人事件的关注, 达到晒人者晒人的真正目的:打压异己。此种情况下, 网络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斗争“工具”。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种情况是晒人者在辅之以甜言蜜语或者“金元宝”诱惑的前提下, 利用媒体工作者被麻醉的警惕神经, 向记者提供虚假的“事实”。在媒介伦理缺失的情况下, 虚假的“事实”偶尔会被当做真实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来, 经过媒体的热炒, 虚假的“事实”会迅速成为网络空间的公众热点话题——最后是在众议众非的情况下, 真假难辨, 黑白难分。当然, “此种情况下, 记者此刻保持报道的清醒与公正是绝对不可不记挂于心的。舍此, 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丑闻主角们斗争的牺牲品, 从而失去民众的信任, 留下骂名, 到后来追悔莫及” (2) 。

网络“被工具化”的另一表现形态是以子之“丑”攻子之“丑”。这一刻你揭我家丑, 接下来我抖你疮疤, 不仅自己上阵, 还找来各自的网络推手, 促成揭丑“白热化”。此种情况下, 网络“被工具化”更是毫无遮盖, 甚至真名真姓地“裸”骂、“裸”揭起来。网络“被工具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 其结果可能是导致“误伤”, 这种基于非真实事实基础上的网络揭丑常常会带给被晒者痛苦, 也会带来晒人者良心的不安。

网络是什么?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 它是聪明的人类为自己寻找到的一个便捷的交流媒介。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依据此理, 媒介是上苍借助某些人的特殊智慧送给人类的一份再好不过的大礼, 因为它可以让无数的人在相隔迢迢的情况下实现即刻和共时的交流, 它也可以使多少年来处于信息阻隔状态的人们因为无法有效沟通生出的种种苦恼终于得以消除。总之, 有了网络的支撑, 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了。但是, 网络同时还是把双刃剑, 它在让人类得到无穷的表达自由的同时, 也足以使他们陷入不尽的黑暗, 而一旦网络揭丑被赋予“工具化”的功能, 那么这种黑暗就会如影随形——它会给丑闻的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给原本平和而安宁的生活制造出魔鬼般的梦魇, 造成无数人的恐慌和不安, 甚至激起一些人对社会的失望和人性的怀疑。 (3) 不少人认同“新闻媒体揭丑自身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 (4) , 但是一旦揭丑被套上“被工具化”的魔箍时, 网络不仅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明天使, 反而成为某种灾难的策源地。

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

美国揭黑幕时代媒体的所作所为为美国后来的政治平静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 今天谁又能否定网络晒丑的狂热对于中国未来走向的好的影响呢?但是在网络晒丑过程中, 揭丑者因为情况把握得不充分而导致对于被晒者的伤害不可小视, 所以, 有理由也很有必要呼吁一种真正健康的网络揭丑, 那就是完全去“被工具化”状态的揭丑。只有这样, 真正丑陋的东西才能及时被发现并清除, 社会躯体的疾病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网民嫉恶如仇的正义感, 打击违法犯罪的热情, 都值得肯定, 但在信息不对等、事实未经证实的情况下, 很可能‘冤枉他人’。”“如今, 网上传播文字、图片和影像信息很是便捷。各式各样的曝光更为网民所热衷, 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在道德层面上, 不少实际已对他人造成伤害, 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机制, 很难保证网民的做法不会突破道德范畴, 演变成法律问题, 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等权益。” (5) 所以, 网络揭丑去“被工具化”任重道远, 而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公众要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涵化他们的思想, 使他们能文明地使用网络这一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 而不能期待网络的“被禁止”, 因为由权力而引发的网络的“被禁止”只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于事情本身并无多少补益。

当然, 对于网络所揭出的真正的丑恶, 就不要指责网络的揭丑干预了。此时, 重要的是关注晒人者和被晒者, 寻根究底, 把握其来龙去脉, 最终挖出丑闻的要害, 进而达到除却社会毒瘤的目的。当然, 对于公众来说, 他们利用网络所进行的揭丑只是有着制造话语喧嚣和引人眼球的效果, 而如何处理丑闻事件的当事者, 并不是公众的事情, 更不是网络的事情。 (6)

注释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831.html

2 (3) 以上话语是作者本人所写, 发表于博客:敏知视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210880100e96x.html (2006-10-19)

3 (4)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4/09/content_13325943.htm

4 (5) 《网络“揭丑”岂能无度》,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80405/u1a3510796.html, 2008年4月5日。

站长工具难道要PK百度工具? 第4篇

而笔者最近也发现了2个极有趣的现象,下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一、查询排名多次提示重试

以前笔者用站长工具查排名的时候,都是很方便的,但是最近查排名的时候多次提示重试,无法正常查询成功。这种情况我估计是站长工具被百度屏蔽了,所以才导致了站长工具数据无法正常查询,

甚至最近站长工具还直接出现查询排名和实际出名出入很大的问题,可见我的预测是正确的。

二、站长工具直接屏蔽百度域名

对此,笔者个人观点是:站长工具因为它的实用性,简易性。自推出以来,几乎是SEO必用的一个工具,在业界内具有广泛的口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度看见了它在站长查询市场的领导地位,或许想直接收购站长工具,又或者是直接投入站长工具资金,进行某种深度合作,把站长工具融入某一些百度产品。但因为站长工具的拒绝,所以百度直接屏蔽了站长工具查询,才导致了它的数据目前极度的不稳定性。无奈站长工具只好直接屏蔽了百度域名。

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第5篇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这一类的东西,我们通常叫作工具书,也就是说,它们是帮助我们克服阅读障碍的工具,如果没有遇到障碍,我们就想不起它们,就可以完全不理睬它们。它们只是辅助性的工具,用不着的时候就不用,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难道工具也会有感情,觉得使用者都很实用主义,觉得自己常常遭受冷落?

其实工具书并不仅仅是工具,它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书,一点也不张扬地包含着丰富的能量。你如果把它们看得很低、很简单,它们所散发出来的能量也就很少,你能够从中得到的也就很少。如果你把一部词典仅仅当作一本发音指南和释义手册,你当然也就不能认识到词典里含有在语言的生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富有启发性的历史知识;如果你使用百科全书就是为了查证一些简单的事实,无疑大大降低了它的效用。

这种特殊类型的书,可查,也可读。一般人会觉得读词典、读百科全书是不可思议的事,那多半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益处。曾经见过一篇题为《百科全书之恋》的文章,那个作者就乐此不疲地翻阅工具书。文章说,百科全书或百科全书式的辞书最大的特色是包罗万象,具体而微地将诸多知识系统浓缩在一起,让你“一翻解万难,俯仰终宇宙”。它们是附有千万把钥匙的宝库,让你从一个个钥匙孔窥见天下,随时可以得其门而入,寻宝而回。“我觉得人太容易被日常的琐事所厌烦,被已知的经验所囿限,正需要百科全书这类的钥匙,时时为我们开启求知之欲、快乐之门。”

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或个人的特别爱好,这种类型的书不必从头读到尾,单是你感兴趣的部分,就够丰富的了。假设你对音乐感兴趣,翻看的是大英百科全书,那么贝多芬就有六十多页,莫扎特七十多页,巴赫父子一百多页,读一个条目跟读一本小册子差不多。

不过毕竟喜欢“读”词典和百科全书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用”它们。但怎么用,由于认识不同,也就存在很大差别。你在用的时候是不是就只把它们当作工具呢?如果只当作工具,会因此而忽略、错失什么吗?忽略、错失的,是不是基本的、重要的东西?

词典和百科全书追求反映基本的事实和知识,追求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所以显得面目漠然,看不出喜怒哀乐,看不到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很多人据此认为这样的书是单调乏味的“死”书,是没有和人的“活”气相连的书。实际情形却是,这些特殊类型的书的编纂者,以牺牲和藏匿自己个性和特征的方式隐身于书中,为的是使书更好地为你所用。

有一位翻译家慢慢领悟到了这一点。他说:“在我看来,词典是名副其实的活词典。当我翻查词典,我并不是在翻查一本工具书,而是就一个疑难或初步想法向一位专家请教。译者的疑难或初步想法经过与各位专家的讨论,得到专家明确或较可靠的回答之后,便获得一种客观性,译者再在这个客观性的基础上,权衡、掂量,最后作出决定。”

这位翻译家看到了词典当中有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这个发现使得词典的使用者和词典之间建立起了亲切的关系,像人和人之间一样的亲切关系。

“当专家回答不明确和不可靠甚至有错误的时候,译者便加入讨论,并邀请另一个或多个专家小组(借助另外的词典),伸张意见,反复磋商,作出修改:这也是译者不照搬词典的时候。即使译者不照搬,事实上也已吸取了专家们很多有益的初步意见和想法。”

和词典、百科全书建立起亲切的关系,在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上是理解那些隐身其中的编纂者,他们保持沉默,他们的原则和美德是奉献而不声张,他们是被选中的文明的维护者、文化的承传人。

“如果我有什么值得张扬的自以为是,那就是,我对各种词典尤其是英汉词典的编纂者,常怀感恩之情。偶然翻至版权页、前言,尤其是编纂者名单,我总会不自觉地看下去,读下去。有时我想,当我的目光徘徊在这些名字中间的时候,尤其是当我的目光被一个个在编纂过程中病逝的、用长方形框框框住的、像墓碑一样的名字所吸引的时候,我心中响起什么样的声音?它包含着什么样的讯息?我想,是感恩。”

(节选自张新颖《读书这么好的事》,有删改)

【练一练】

(1) 关于工具书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扫除阅读过程中的所有障碍,查证读者所需要的事实。

B. 工具书内容丰富,既可以满足查阅的需要,也可以使人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C. 工具书可以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拓宽视野,开启求知之欲、快乐之门。

D. 工具书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读者可以体会到编纂者奉献而不声张的美德。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工具书不是工具书”,并不是说工具书不再是工具,而是说除了工具属性,它还包含其他更为丰富的内容。

B. 一般来说,工具书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真实、准确、客观、公正作为自己的追求,但有时不同的编纂者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

C. 翻译家在查阅工具书时,心中有“我”,不盲目相信工具书,同时向专家、权威请教。

D. 工具书的编纂者隐身其中,奉献而不声张,他们是文明的维护者、文化的传承人。对他们,我们应心存感恩。

(3) 作者认为,工具书是一本“活”书。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作者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A (“扫除阅读过程中的所有障碍”这一说法是无中生有)

(2) C (原文将参照其他工具书——“借助另外的词典”比喻成“向专家、权威请教”,而不是真的去向专家、权威请教)

工具化 第6篇

这种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早在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发表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中就有所体现。该小说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甚至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重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该小说反映了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状况, 它向社会发出生态危机的警告, 让人们关注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愤怒的葡萄》是较早揭示土地和生态伦理的小说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小说中反映的土地、动物和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 来揭示滥用土地和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 让人们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1 土地之“背景化”和“工具化”

《愤怒的葡萄》描写了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以乔德一家为代表的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被迫西行, 前往加利福尼亚谋生的种种惨痛经历, 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不满及愤怒。当时, 美国在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后没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反, 在经济利益驱使下, 无论直接耕作的农民还是银行资本家和商人, 都缺乏正确的生态意识, 只把土地当作谋生或图利的工具, 把土地沦为一种“背景”或“工具”。他们滥用土地, 违背自然规律,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浪费。从《愤怒的葡萄》中我们得知, 俄克拉荷马州的农田最初是良田, 农民有较好的收成, 正如乔德跟凯西提及的“……我爷爷说起初种的那五次, 地里还有野草, 收成倒是挺好。” (26) [本文对小说《愤怒的葡萄》的引用均出自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胡仲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 本文其他来自该小说的引用不再一一注明, 仅出现页码。] (斯坦贝克, 2003) 但是,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农民过度开垦土地, 没有换茬轮作, 种植方式也不合理, 例如大量种植棉花, 榨干土地所有养分, 造成地质破坏, 土地贫瘠。为了谋生, 他们忘了“土壤的退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曾经间或成为人类最大的环境问题。即便在当代它也十分棘手, 因为土壤比水和空气更容易长时间地聚集有害物质。” (约阿西姆·拉德卡, 2004) 土地肥力问题在西方20世纪资本主义农业中普遍存在:“佃农倾向于避免任何的耕作改良, 因为它们的改良付出在土地租种期间得不到任何回报。”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2006) 小说里农民们自己也懂得:“他们知道, 天也知道。如果他们可以轮种各样的庄稼, 那也许可以给土地输回血液吧。” (30)

这里, 斯坦贝克不仅批判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而且指责当时社会的错误导向。农民为了生存, 必须种植能够换取更多价值的作物, 而忽视土地养分的蓄积和农作物种植的轮换。人们不是把土地当作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是当作任人使用的工具。当业主准备将农民从其几代人生活的土地上赶出去的时候, 农民为了劝业主回心转意, 竟然这样说道:“明年也许是个丰收年。天知道明年棉花的收成会多么好。况且还有打不完的仗——天知道棉花的市价会涨到多高。人家不是用棉花做炸药、做军装吗?只要老打仗, 棉花的价钱就会涨上天。” (30) 为了守住家园, 农民期待战争不断, 棉花涨价, 但却无视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给人类自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可见农民的耕作行为和生存状态受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

小说中, 银行资本家和商人视土地为榨取利润的对象和赚钱的工具。大量土地被银行和公司收购、兼并, 传统农业被机械化和产业化。拖拉机逐渐代替原始的人力, 机械耕地取代了传统犁田方式。小说中, 拖拉机不仅耕田, 并且还捣毁农民们的院落和房屋。人与自然斗争的同时, 人与人的斗争也逐渐加剧。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不仅是导致土地“工具化”和“背景化”的重要原因, 也是导致小说主人公乔德一家及其他农民们背井离乡, 从俄克拉荷马州西行至加利福尼亚的重要原因。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叹道:“土地在铁的机器下受苦受难, 在机器底下渐渐死去;因为既没有人爱它, 也没有人恨它;既没有谁为它祈祷, 也没有谁诅咒它。” (34) 除了俄克拉荷马州, 小说中提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量农田也被滥用和开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农业分工过于细化。“农场上没有种菜, 没有养鸡, 也没有喂猪。他们只种一样东西——比如说, 棉花, 或是桃子, 或是莴苣, 另外一个地方就光养鸡。他们可以在门口种的东西, 却偏要花钱去买。” (242) 农业领域产业化后, 分工过细, 大的农场主资本家重视的只是利润最大化。小的农场主的土地被大的农场主吞并, 大的农场主的土地被更大的资本集团收购。绝大部分土地被少数人瓜分。

斯坦贝克通过小说清晰揭示当时美国社会中人与土地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工业发展至上时代牺牲传统文化观念, 忽视人与大地的归属关系, 忽略对土壤的保护和尊重, 土地沦为人类的背景和工具。人与土地之间的问题也引发更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例如对土地的争抢让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社会不公、部分人流离失所等等。当人失去了对土地的尊重时,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不复存在。

2 动物之“背景化”和“工具化”

除了从土地入手描写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利用之外, 斯坦贝克还象征性地从小动物着手, 来表现人类对非人类自然有意或无意的干扰甚至破坏。故事开篇, 主人公汤姆·乔德对自然界动物的态度是轻视傲慢。乔德从监狱出来, 回家路上搭乘顺风车, “一只蚱蜢蹦进窗子, 落在仪表板顶上, 坐在那里, 开始用两只弯成大角的腿搔着翅膀。乔德伸过手去, 用手指掐碎了它那硬邦邦的脑袋, 让它在窗外顺着风势飘去。” (11) 那只蚱蜢在乔德眼里只是一种没有痛感的低等生物, 它可以随意任人宰割。汤姆的弟弟奥尔跟哥哥一样, 对自然界的他者也是随意对待。奥尔开车与家人从青草镇收容所前往胡珀农场的路上, “一条蛇一扭一扭地溜过了暖烘烘的公路, 奥尔把车斜开过去, 碾死了它, 又回到原来的线路。” (384) 当汤姆说是草蛇, 不应该压死时, 奥尔回答说“我恨它们……各种蛇我都恨。一见到就恶心。” (384) 这里, 奥尔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对待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再例如, 在小说第三章中, 乔德在路上遇到陆龟, 便随意将它抓起、观察, 然后把它当成给小兄弟的见面礼卷进衣服里带走。

作者通过这样细腻地刻画人物对待动物的态度, 向读者暗示了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的轻视、控制和占有, 在一定程度上, 暗示了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动物也是有自主意识和意向的主体, 作者在第三章用了大部分篇幅描述这只乌龟被抓之前的一系列自主活动。跟人类一样, 乌龟在行进中有目标、有方向。它执着地朝着目标奋进, 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危险, 它都顽强耐心地克服。即便被人捕获, 只要一有机会, 它就会试图逃走, 向着原先既定的方向——西南方向努力爬行。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似乎也打动了乔德, 他的态度开始转变。乔德为自己开始想把乌龟当作战利品送给弟弟作为礼物的想法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最后决定放走乌龟, 让它自由。

有些学者认为故事中的乌龟是生存的象征 (何野萍, 2009) , 还有学者认为象征着与其命运相似的乔德一家和千千万万的农民 (杨波, 2011) , 但笔者认为乌龟也是自然主体身份的缩影, 是非人类自然独立身份的象征, 是对自然之“背景化”和“工具化”的讽刺。小说中, 乌龟不仅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目标和意志力, 而且比人类更加目标明确和意志坚定。乌龟始终朝着既定目标进取的行为与小说开篇牧师凯西的萎靡不振和许多其他人的精神困惑形成鲜明对比。牧师凯西对于自己和人们精神世界的迷失是这样描述的:“我现在不常布道了。现在人们不大相信圣灵了;更糟糕的是, 我也不信了。” (18) 牧师本应带领大家追寻上帝的启示, 像牧羊人带领和照看羊群一样。如果牧师都困惑了, 那么谁来照看这群迷路的羊羔呢?这里斯坦贝克通过牧师的困惑道出人们当时普遍存在的迷惘, 揭露人类所面对的精神荒原。并进一步与沦为“背景”和“工具”的自然对比, 强调自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小说作者对乌龟锲而不舍的坚定意志的描写隐含地批判了人类世界中存在的精神状况。人类为了满足物质欲望, 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压榨自然, 他们忽略精神食粮或内在心灵需求, 企图用金钱来满足一切。随着自然家园的丧失和荒芜, 人类心灵也成为荒漠。另一方面, 人类对自然的不尊重也造成人类对自己的不尊重;人类对自然的压迫加剧了人对人的压迫。这是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等优越感所导致的恶果。在斯坦贝克笔下, 人类还得从非人类自然中领悟和学习许多人类自身欠缺的东西, 才能走出困惑。反之, 将自然“背景化”和“工具化”的人类只能走上恶性循环的“不归路”。

3 自然“背景化”和“工具化”之后果

小说作者通过描述自然“背景化”和“工具化”的多种后果来警告人类要尊重自然。例如, 非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除了对土地造成了破坏和浪费, 也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关怀和同情。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曾这样谈到“在某些方面, 如教养、关心体贴人和献身精神, 人的文明与过去相比反而有所倒退。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分工的越来越细。因为分工越来越细, 对人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单一化。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点时, 往往就使作为整体的人的个性丧失殆尽, 至少也是越来越无法跟客观文明的蓬勃发展相媲美。人被贬低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在庞大的雇佣和权力组织面前成了一粒小小的灰尘。” (格奥尔·格·齐美尔, 1991)

除此之外, 土地的滥用和生态的破坏还导致大批农作物浪费和经济衰败。历史事实证明, 美国在30年代金融危机下, 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的水平;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大跌, 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卖不出去, 或者所卖抵不上投入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等的成本, 因此只好让葡萄烂在果树上, 只好把大量橘子埋进地里, 甚至将大量猪宰杀销毁扔掉。另一方面, 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流浪者, 许多孩子和体弱者被活活饿死。在产业化利益驱使土里长出的果实被大量浪费, 这其实是对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个体果农最终被淘汰, 葡萄园落入银行家手中, 大业主经营起罐头厂, 因为水果制成罐头后可以保存几年, 延长货品在市场流通的时间, 增加水果的市场价值。结果, 大量农民和小农场主失去土地, 颠沛流离。一面是大量农民无地可耕, 食不果腹;一面是大资本家闲置、浪费大片土地。人与土地的关系失去平衡。在那个年代, 土地已经失去了独立而圣神的主体身份, 沦为人类的背景和工具;而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社会关系也变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为了进一步反映自然“背景化”和“工具化”的后果, 斯坦贝克还着力描写当时美国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 警告美国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不要忘记自然环境保护。正如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中提到的, “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 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 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 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 导致环境急剧恶化”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2006) 。例如, 在《愤怒的葡萄》开头, 作者就详细描述俄克拉荷马州肆虐的狂风、黑压压的沙尘和干旱的田地等恶劣生态环境:“地面上的各种活动都会把尘土扬到空中:步行的人把薄薄的一层尘土扬到齐腰一般高, 大车把它扬到篱笆顶端, 汽车则在后面滚起一阵尘雾。这尘土很久才会落下来。” (2) “风越刮越猛, 在石头底下吹过, 卷起稻草和枯叶, 甚至还卷起小土块, ……夜里, 风以更快的速度掠过地面;它在玉米的跟脚间灵巧地掘着, 玉米用它软弱了的叶子与风搏斗, 直到根部被猛撬的风刮松了, 于是每一根茎秆都横倒在地上, 标志着风向。” (2) “男男女女都挤在自己的家中, 出去的时候都在脸上扎了手帕盖住鼻子, 还戴了风镜保护眼睛。一到夜里更是漆黑一团, 因为星光没法穿过尘沙找到地面, 窗内的灯光甚至还照不出院落。” (2) 但是自然被“背景化”和“工具化”的恶果并不只是人类自己在承受, 非人类自然物“他者”也在承受。例如“马儿来到水槽边, 用鼻子拨开水面的尘沙喝水。” (3) ;又如乔德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只看羊的厚毛黄狗顺着路跑来, 低着头, 舌头搭拉着, 滴着口水。它懒洋洋地卷起尾巴, 大声地喘着气。乔德对它打了个呼哨, 但是它只把头略微低了一下, 就匆匆地向一个确定的目的地跑去了。” (19) 在这里, 动物也是环境恶化的受害者。连牧羊犬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变得无精打采。

小说快结尾时还描写加利福尼亚州的暴雨和洪水:“溪流和小河泛滥到两岸, 冲击着柳树和树根, 使柳树深深地弯到急流里, 把白杨连根冲掉, 整个儿拖倒。” (458) “无情的雨稀里哗啦地下着, 溪流漫过了两岸, 泛滥到田野里。” (459) “一会儿, 暴风雨便向他们袭击过来了。大雨淋到了他们身上。他们从泥泞中艰难地前行, 爬上了那个小小的山坡。” (478) 斯坦贝克通过描述恶化的自然环境, 批判人类长期以来对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狂伐滥垦。事实证明, 美国在30年代经历金融风暴的同时也在经历生态风暴。各大盆地的河流, 如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哥伦比亚河等先后泛滥成灾, 大片的街区和良田被冲毁。中西部许多地区的地表呈现荒芜性侵蚀, 植被生态遭严重破坏。正如彭鑫在《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一书中提到:1934年, 全国资源委员会的调查表明, 全国有3500万英亩耕地完全被毁, 12500万英亩土地失去了表层土壤, 这势必造成大平原区随时即发的饥荒。忽然之间, “尘土坑”的面积一下扩展到19个州的756个县。 (彭鑫, 2009) 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给人实施的报复和打击让人类意识到自己并非自然的主宰, 根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去控制自然, 相反, 如果人类不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 就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摧残。

4 结语

小说第二十五章结尾提到:“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 在那里成长起来, 结得沉甸甸的, 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 (366) , 这里, 愤怒的葡萄寓意深刻:葡萄象征着自然, 它曾是果农细心呵护的对象, 包含着果农的心血和情感, 但在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榨取利益的残酷社会现实面前, 像其他农作物一样, 葡萄最后的命运却经常是烂在树上。对葡萄的浪费其实是对大自然的浪费, 生态的浪费。这种反生态的行为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在唯利是图的制度下, 农业被产业化, 生态环境失衡,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失衡。愤怒的葡萄便是这种失衡状态下的产物。它象征着被剥削的自然发出的愤怒呐喊, 也象征着被压迫的人们发出的愤怒呐喊。这种愤怒是被压榨和剥削的大自然的愤怒, 也是被压迫、剥削的农民们对整个社会不公的愤怒。当土地沦为背景和工具, 人类放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便不复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不复存在。人与自然的斗争转变为人与人的斗争, 而人与人的斗争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愤怒的葡萄》中反映出的自然长期被“背景化”和“工具化”有其传统“二元对立”, 诸如, 人类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等的优劣之分的根源。如果不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挖掘人类与自然的生态主体间性, 就很难真正认清自然的主体身份。缺乏对自然主体身份的清醒认识, 人类将继续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环境, 进而威胁整个生态系统, 也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格奥尔·格·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M].涯鸿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1:276.

[2]何野萍.理想的母亲——析《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大妈[J].文教资料, 2009 (11上) :24.

[3]霍依玛·V·狄特富尔特等编.《人与自然》导言[M].周琪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2.

[4]彭鑫.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109.

[5]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M].胡仲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6]杨波.《愤怒的葡萄》中陆龟的象征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 :146.

[7]约阿西姆·拉德卡.自然与权力[M].王国豫, 付天海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4.

[8]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 宋兴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 2006:154-155.

工具化 第7篇

(一) 金融工具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关于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 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第105号财务准则公告认为, 金融工具包括现金、在另一企业的所有权益以及如下两种合约: (1) 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 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 (2) 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

通常认为, 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工具, 是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也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二) 金融工具的分类

根据财产类型, 金融工具可分为债务型和所有权型两类。更普遍的分类则把金融工具分为现金类和衍生类。现金类包括证券和贷款、存款等, 衍生类分为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柜台 (OTC) 金融衍生品。金融工具具有表外风险, 不同形式其金融工具的金融风险不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衍生类金融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 衍生金融工具

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认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 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派生金融工具, 是在即期交易的商品合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一般包括股票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债券期货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4大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 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首先, 价格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 同时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风险,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增强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衍生金融工具的负面作用受到了人们的诟病。

二、金融危机与衍生金融工具关系分析

从2006年春季开始, 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显现, 2007年8月,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至今, 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全球。分析其形成过程可以发现, 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是直接原因。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 美国利率水平较低, 而住房市场持续繁荣。一些贷款机构便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银行给购房者放贷后, 商业银行便通过投资银行, 对贷款进行重新包装, 通过发行和销售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让债券持有人分担房贷风险, 以便使自己尽快回笼资金。

接着, 投资银行又推出了高风险的新产品CDS (Credit Default Swap, 信贷违约掉期) , 由于投资银行从CDO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保险金, 因此, 保险公司也加入其中。从此, 具有高风险的CDO全面进入美国金融市场。之后, 美国金融机构把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 从而开发出多种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衍生金融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复杂的风险管理, 又能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利润, 因此, 投资者纷纷加入到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中来, 其规模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而随着衍生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其风险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评判。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 加上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贷的还款利率相应地大幅提升, 这就使得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大大增加。当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 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从而广泛影响了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 金融危机便由此产生。

研究发现,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对冲风险, 但是独立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从衍生金融工具的4大特征可以看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的投资工具, 因此, 这就大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投机、套利机会。而从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 而次级抵押贷款、CDO、CDS等衍生金融工具则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 完善相关法律, 加强人才培养

从此次金融危机中, 各国均应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 加强探索和研究, 从而对衍生金融工具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同时, 各国还应完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法律, 使对其监管有法可依。另外,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专业人才培养也非常紧迫。

(二) 加强自身监管, 进一步防范风险

1. 金融机构应重点加强内部的自我监管

金融机构应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及行为准则, 着眼长远, 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从宏观至微观的控制系统, 规定交易种类和交易量等, 谨慎选择金融产品;重点加强内控, 严格监管交易程序, 实行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的分离, 并对业务授权进行严格的层次划分;对于机构的资产组合, 要定期进行审查, 从而对于风险过大的操作进行调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 合理地使用激励机制并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2. 交易所应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内部监管

作为组织者与市场管理者, 交易所要完善交易制度, 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比例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避免连锁性合同违约风险的发生和内幕交易等事件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清算制度, 加强清算、结算、支付系统的管理, 通过协调各市场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要完善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 改革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各国交易所还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3. 各国政府更应切实加强监管工作

各国应积极改革监管制度, 明确各机构的监管职能, 制定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 通过消除立法和管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及时关注国内金融市场及重要金融机构, 一旦发现问题及隐患, 要及时采取措施, 缓解负面影响;各国应出台有利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 从而抑制市场上过度的投机行为。

(三) 加强国际合作,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 国际间应加强合作。世界各国应在充分了解本国衍生金融工具现状的前提下, 积极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 从而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金融中的发展现状;国际清算银行应加强对衍生金融工作的调查研究, 并和各国政府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各国应积极与国际接轨, 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加强信息的披露,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各国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促进金融稳定。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 世界各国均无法独善其身, 因此, 世界各国应积极努力、共同应对, 从而更好地掌握衍生金融工具, 有效防范其引发的风险, 使世界经济顺利渡过这场危机并重新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IASB, 2008:《Re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Amendments to IAS39and IFRS7》, http://www.iasb.org.uk.

工具化 第8篇

3A2班的入学英语成绩如下:

本文以对该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为例,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图形说明该成绩(总分)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

2. 描述统计工具

常用统计分析术语:对于一组数据,要想获得它们的一些常用统计量,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来实现。利用Excel提供的描述统计工具,可以给出一组数据的许多常用统计量,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区域、计数标、准误差、样本方差最大值、中值、峰值、最小值、模式、偏斜度、总和。

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从峰值和偏斜度都非常接近0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些数据来自一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呈正态分布)。

3. 直方图制作

对于上例中“总分”项的描述统计,用Excel可以非常方便地给出一组数据的直方图。步骤如下:

a.定区间。根据描述统计中“总分”项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先确定区间[62.1, 89.1] (组限通常取比数据的精度高一位,以免数据刚好落在端点上) 。这个区间能覆盖[62, 89],否则统计结果会将最小值和最大值排除在外。

b.定组距。将区间[62.1, 89.1]等分为9个小区间,即组距Δ=(89.1-62.1)/9=3。这样各小区间的端点从左至右依次为:

c.输入组限端点。在Excel表格中,把上面这9个表示组限端点的数字输入到区域N2:N11中计算出落在每个小区间内的数据的频数f。结果如下:

d.具体操作步骤。

操作完毕,得到直方图(图1):

4. 结论

由图1可以画出如下分布图形:

该图形说明:3A2班英语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题型比例设置合理。

摘要:本文以对3A2班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进行分析为例, 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

工具化 第9篇

一、CIMA战略计分卡

该计分卡是针对董事会对于战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处境的工具。计分卡主要是围绕企业的商业模式中的四个关键维度进行评估和打分。通过评分卡的打分, 可以有效地使董事会与管理层开展建设性合作, 确保公司战略得到高度重视, 并杜绝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应用的关键原则是“少即是多”, 即不要将计分卡的更新变成繁重且无聊的琐碎工作, 只需要突出重大变化即可。

二、风险热度图

风险热度图是此次《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中推出的全新概念, 是一种以可视化的、有效简洁的方法呈现风险评估流程结果的工具, 其本质还是一种风险分析手段, 在热度图中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反映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此外, 热度图还可以用简单的乘积关系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该工具的好处是能提供一个共享的关注风险的全景视角, 能够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度, 将风险管理嵌入到营运活动中。该工具使用关键点是要明确建立概率估算的术语, 并避免陷入根本原因分析, 同时考虑现金、收益等量化风险对组织的潜在财务影响。

三、CGMA职业道德管理反思清单

这个管理工具也是CGMA特有的工具, 反思清单涉及职业道德声明和行为准则、培训、职业道德数据的收集、报告职业道德问题, 以及在面临职业道德困境时给予支持, 这体现了CGMA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严肃性, 也借此约束CGMA的职业行为, 使其能真正合理且无风险地履行管理会计师的职责, 以确保CGMA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必须从CGMA的守则出发, 不对自己的职业责任有任何妥协, 且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避免贿赂等危险。

四、战略规划工具

该工具包含两项必要因素:一是培养对愿景、使命以及价值的认知;二是掌握内外部对战略选择有影响的因素现状, 并进行评估。该工具明确了企业价值、愿景声明、使命声明、S WOT、PESTEL等概念和其运用流程。该工具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是能够让组织确定优先次序、分配资源和使员工与使命和愿景保持一致, 形成有效的使命和愿景声明。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要花时间理解企业的价值, 制定清晰愿景和使命声明, 且避免让理论和抽象概念充斥战略规划, 并避免将战略的结果当成战略去制定。

五、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一种为了企业能够描述和传达自己的战略而制定的管理工具, 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企业可使用这些指标来监测战略执行和绩效情况。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 通过采取回答企业组织问题的形式, 对组织的战略加以描述。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为核心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该工具提供了一种方式, 向员工和相关利益者讲述企业的战略故事。掌握该工具使用的关键是要分解至业务和职能部门, 并且和举措行动、预算绩效连接起来;要避免作为一次性或“跟风”的行为, 避免忽视学习, 避免死板僵化的方式。

六、对标

对标管理, 此次官方定义为:“通过收集数据来建立目标和比较指标, 从而识别绩效的相对水平 (尤其是绩效表现不佳的领域) 。也称标标管理, 通过采纳已识别出的最佳实践提高绩效水平。”需要多方和多个合作伙伴的参与。对标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 组织还可以应用内部对标、职能对标、竞争对标、战略对标等。对标管理带来的好处是加快管理变革, 帮助组织将焦点放在外部环境上, 增进对世界一流绩效的了解。该工具的使用关键是, 需要具有渊博知识和充满激情的人物, 避免过分关注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对负面问题要避免防守态度, 目的是强化改进, 而非追责。

七、绩效棱柱模型 (PP)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开发出了绩效棱柱模型 (PP) , 并将它称为“第二代”计分卡和管理框架。该工具的突出特点是“关注他人”, 即将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出发点, 而非自身战略。绩效棱柱模型包含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涉及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贡献。该工具从他人角度体现关系的多重性和互利性, 多赢能较好地体现该工具的目的。该工具最突出的好处是使企业组织根据相关群体诉求来制定战略并实施。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出发点, 而非自身;不要遗忘监管机构的利益诉求, 不要忽视互惠关系, 要避免低估自身的能力重要性, 并且避免在小规模组织中使用该工具。

八、作业预算法 (ABB)

作业预算法不同于传统预算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作业活动框架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预算设置和偏差反馈过程中使用成本动因数据。该工具的好处是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并能将作业与战略很好地联系起来。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要有可用的支持该方法的管理软件, 且间接成本占运营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要避免未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组织采用该工具, 并不要忽视运营管理经理的参与和协作。

九、情景与应急规划

情景规划最初源于军队, 随后开始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等商业领域。企业和组织应制定降低场景中风险的流程, 对阻碍“正常经营”的事件提前预期并制订出备选方案。情景规划给企业组织带来的好处是提高对不确定性的选择和理解, 以取得更优质的战略规划和预算, 并清晰了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关键驱动因素敏感度, 形成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该工具的使用关键是要有高级管理层支持, 能定义创建出有效场景, 平衡使用定量定性数据, 定期更新;要避免开发过多场景, 避免试图制定完美场景, 避免沉迷于一个场景。

十、现金流模型

现金为王!现金永远是企业的命脉, 现金流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 帮助企业最最大化地产生自由现金流 (FCF) , 对它的管理能让企业拥有主动管理尝付能力。它还加强了企业对投资决策所造成的现金影响的认识, 给予资本提供者更多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能力。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开发出一个便于分析和报告的模型, 要协调长短期现金流, 进行滚动预测, 关注重大事项对现金流的影响;要避免盲目乐观;避免脱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模型;避免仅作为财务能力, 忽视相关企业文化的影响;避免人为设定偿还期限;避免对相关信用评级进行假设, 一定要基于客观实际。

十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 用以核算作业活动的成本并加以监控, 其中涉及资源消耗的跟踪和最终产出的成本计算。ABC关注作业活动驱动因素。作业成本法的好处是让企业可以制定出更准确的定价策略, 加强了对间接成本因素的理解, 还能改善其他管理工具的使用。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获得其他业务部门支持, 用以制定定价策略, 并由管理会计师来执行;要避免过多陷入细节和控制, 不能认为ABC成本与所有决策相关, 要考虑沉没成本。

十二、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实现一系列业务活动所组成的链条,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 沿着这个链条, 价值被不断地添加到 (费用不断产生) 实体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价值链分析基于的原则是——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给客户创造价值。该项工具可以给企业组织带来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了解关键能力, 还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如何创造价值。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要将自身活动与竞争对手的活动进行对比分析, 要关注价值链中每个元素的关系;要避免侧重于内部活动而忽略外部视角。

十三、客户关系管理 (CRM)

CGMA官方术语将CRM描述为一种文化, 由适当的信息系统支持, 强调自身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在实体内部确保客户始终得到高水准的服务。当然这个观点也被认为可以运用到供应商领域。CRM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帮助企业研究如何衡量和提高长期客户的终生价值, 该手册提出新的观点是——最新发展趋势是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监控客户和目标市场在自有网站或大众网站 (如推特和脸书) 上对自身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如何, 企业能够确定改进机会和领域。更不可或缺的是, 企业应考虑客户反馈意见所产生的全球影响。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考虑对实施人员的影响, 考虑培训计划和预算;不要忘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避免将价值效率置于客户满意度之上, 不可低估低利润客户的潜力。

此外, 企业风险管理 (ERM) 、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关键绩效指标 (KPI) 、滚动计划和预测、质量管理工具、精益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日常中常用的管理工具, 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共十三类管理会计工具, 很好地阐述了执行《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所需的应用工具, 虽然管理会计无法单独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它可以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一种能够帮助研发和推广组织战略的工具。所有的组织都共有基业长青的雄心。而成功的组织都具有高效的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职能之所以高效, 乃是因为它是由可胜任的人、清晰的原则、管理良好的业绩及稳健的实践所构成的联合体。相信这些工具的推广使用也能使中国会计师们上升到更高的管理层次, 使会计师们不仅关注于数字, 还能理解数字背后各种鲜为人知的企业故事。

摘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于2015年10月15日携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中文版, 作者作为CGMA (全球特许管理管理师) 资深会员, 从工作实际出发, 并结合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形势, 对该工具手册重点工具做详细解读, 以使管理会计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以开放的信息、国际视野, 来学习借鉴国外最前沿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重点工具,解读

参考文献

[1]《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 (中文版) .2015-10-15.

[2]CIM A, AICP A.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2015-3.

[3]罗伯特·卡普兰, 大卫·诺顿 (著) ;刘俊勇, 孙薇 (译) .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6-1.

[4]李宗彦.全球视野下的管理会计原则及其应用——《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述评[J].财务与会计, 2015 (9) .

[5]崔建华, 万寿义.英美管理会计师职业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师, 2010, (5) :109-110.

生命的工具 第10篇

这些工具都是我的叔叔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祖父可以说是这个小镇的第一批建设者,这些工具为小镇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初夏时,叔叔家建了一个新车库,这些工具还被派上了用场。表弟轻轻地拿起一把扳子,我仿佛看到了三代人的时光从上面缓缓流过。

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用它们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温暖而好客的家。工具帮助我们实现理想,摆脱恐惧、偏见与穷困。

工具也可以有另外一层含义:我有一个朋友是教17世纪英国文学的,他居然拥有几本属于那个时代的很薄的书。这些可以作为研究工具的书被我的朋友珍藏在他的书柜里,从来舍不得使用。因为这几本书的所有权已标志着我的朋友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几乎出于同样的原因,我的另一位从事医学研究的朋友收藏着一本1886年出版的医学书籍,书中有一章竟是描述“吸血鬼”的。

记得我在他乡刚开了一间家具店时,父亲送了我一台电动刨床。刨床是父亲年轻时帮祖父母开家具店时买下的,由于年头太长了,已不太好用。它开动时发出的噪音居然把我们家的狗都吓晕了。

现在我完全有能力买一台最新型的刨床,但我还是坚持用这台旧的。每当开动它的时候,脑海中总浮现出童年时第一次拿起螺丝刀修自行车的那一幕,它使我永远保持着一种对工具的热爱。

端接工具 第11篇

1032B5工具 (如图1所示) 包括了采用EZ快干法或Epoxy传统加热法制作光缆或跳线的ST/SC连接头的所有工具 (包含了一个200A/120VAC电加热炉) 。若需要制作LC跳线的连接头, 则需要订购D 182925LC连接头升级工具套件。

1032B6是国际版的1032B5, 两者唯一的差别在电加热炉, 1032B6采用的是200A/220VAC标准。1032F1工具不包括电加热炉, 只能采用EZ快干法制作光缆或跳线的ST/SC连接头的所有工具。光纤连接头和光纤消耗品需要单独订购, 详细参数如表1所示。

2 ST/SC/LC光纤连接头迷你工具包:1032H

1032H (如图2所示) 迷你工具套件使用于采用EZ快干法制作单模或多模0.9mm光纤的ST/SC/LC连接头。这套工具不包含做跳线街头所需要的压接工具, 该压接工具需要另外订购, 基本参数如表2所示。

3 D-182959LC连接头升级工具套件

D-182959 (如图3所示) 升级包包含夹钳、加热管和抛光管, 与1032B5和1032F1工具配套使用后, 可以在施工现场端接900μm护套多模或单模LC头, 或1.6mm光纤LC跳线, 基本参数如表3所示。

4 110安装工具

788H1打线工具用来打线或者同时卡接五对线缆进接线块, 定位110C连接块。788H1手把采用橡胶护套, 方便紧握和操作舒适 (如图4所示) 。

788E (电子驱动) 工具是多功能、电子驱动的打线工具。和788H1工具一样, 788E可以同时卡接五对线缆, 稍微的改动就可以变换卡接三、四、五对的不同接线块。电子触发器上的安全器的安全锁扣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防止意外的发生。788E需要标准120V电源。

788卡接头由塑料填空而成, 作为788E打线工具的打线头, 也可用788H1工具的打线头。788工具和788P卡接头是作为788M1的替换品。

788工具包括两块刀头, 是788工具套件 (106981848) 的替换品。

788K1线缆导线工具是用来协助移除110连接块时按住线缆。

Spudger小弯头是铅笔尖形的塑料棒, 金属的尖头小钩用于钩拉110连接块凹槽里面的线缆, 详细参数如表4所示。

5 D-181755室外光缆端接套件

D-181755室外光缆 (如图5所示) 端接套件采用PVC护套端接OSP室外光缆, 套件可端接100芯室外光缆, 密封剂需要单独订购, 如表5所示。

6 D-183016分离套件

分离套件 (如图6所示) 包括分离室外光缆的器材, 同时含有包裹室外裸露光纤到900μm的护套耗材。密封剂需要单独订购, 如表6所示。

7 光纤消耗品套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具化】相关文章:

常用工具( 入侵工具)06-08

支付工具05-06

统计工具05-12

职业工具05-16

工具体系05-19

工具05-20

井下工具05-24

内部工具06-01

工具设备07-18

工具整合08-29

上一篇:慢性精神分裂下一篇:工业化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