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2024-08-10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精选12篇)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保险,互联网,国十条,金融创新,行业分析

保险业是现代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没有保险业的同步发展, 中国经济就如同在没有保护措施下的高空走绳索, 发展水平很“高”但也很“险”, 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是不言而喻和无处不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国家各项重大利好的政策之下, 保险行业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 多家新兴保险公司不断产生, 金融行业中交叉业务逐渐增多。在大众的保险意识日益提高的过程中, 面对如此大的潜在市场, 老牌国有保险公司和新兴保险公司将面临怎样的竞争与合作, 各自具有哪些优缺点与潜力, 将成为本文的重点讨论对象。

一、历史背景

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产生于19世纪末期。在李鸿章的倡导下, 由官督商办的招商轮船局集资承办了保险招商局。至1949年, 新中国解放后, 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它标志着新中国以国营保险业为主导的保险市场的建立, 揭开了中国保险业新的一页。后因多种政治、经济原因, 保险公司一度“两起两落”, 直到1980年, 保险业务才全面恢复, 此后便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截止2013年底, 全国共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0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8家, 保险公司291家, 足可见保险业发展之迅速。

二、宏观形势

(一) 政治形势

保险业的政治形势目前来看一片大好, 国务院连续出台多项文件, 要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国五条”“国十条”相继推出, 开启保险大时代。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 人社 (厅) 局、卫计委等多个部门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开展政企合作业务。随着“新国十条”出台, 传统保险费率市场化等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 保险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刚刚过去的2015年, 中国保险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数据显示, 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 2015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3万亿, 同比增长20%。

(二) 经济形势

从宏观经济来看, 尽管GDP增长率近年呈现下行的趋势, 但总量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外汇储备充足, 我国成为最大外汇储备国, 投资扩大, 挑战多。老百姓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 多余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进行投资。由于股市不景气, 老百姓资金可投入的领域变少, 则会更加关注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 其中就包括车险、人身险、财产险、健康险、养老险等各种商业保险, 为了获取保障个人相关利益。近几年实体经济的周转率降低, 基础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趋于下降, 风险上升, 吸引力不足。因此, 很多资本渴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扩展、实现从实体产业向金融产业的跨越。带着这种战略意图, 同时也可能是着眼于保险企业较大规模的现金流, 近年来有大量新入场资本进入保险业, 也导致业内主体数量快速增加。一方面, 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竞争压力交织, 企业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的冲动难以抑制;另一方面, 资本对保险业的“青睐”也在事实上为行业的粗放式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如此看来, 行业模式还未走出“传统”, 更大程度上还是阶段性的问题—土壤犹在, 这只是市场主体做出的“理性”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 保险业运行模式的彻底转变, 还有待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利润回报的鸿沟能够得以消弭。

(三) 社会形势

从社会形势来看, 保险行业在过去30年间的发展是畸形的, 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经营问题层出不穷, 也导致社会总体对保险认可程度并不高。由于近些年, 政府的推动和商业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改革和内控监察, 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秉承诚信为本的原则, 在社会重大事件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 也赢得了大众的口碑。可以说, 保险行业正逐渐从前30年的阴霾中走出来, 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特别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年轻一代, 保险成为生活中如柴米油盐般不可缺少的产品。

(四) 技术形势

从技术形势来看, 有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购, 甚至是移动终端的网购。而支付方式的创新则更是推动了这样一种趋势, 出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诸多工具, 与此同时, 金融创新更是整个时代的特色, 如余额宝等。在如此的技术背景下, 保险营销亟待转变思路, 从线下变为线上, 从人海战术变为高技术局部战争。如今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开设了网上商城, 并进驻淘宝、苏宁等多家网商平台。

另一方面, 是保险产品自身的技术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多种多样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 面向各种不同需求人群的产品逐渐增多, 如老年险、自驾险, 甚至还有高温险等。这种技术创新在产品差异化的同时, 也加剧了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

三、市场结构分析

(一) 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的保险业属于金融行业中的组成部分, 因此准入门槛较高,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公司应采用国有独资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太平洋保险三家占据了中国寿险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仅中国人寿一家就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应该说在保险行业中, 竞争的主体是这几家大型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异化并不十分明显, 主要是由于其金融性质所导致的。但随着近年来的金融创新和各种技术的发展, 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如中国人寿偏重于个人营销模式, 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 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二) 市场行为

在市场行为方面, 各家保险公司各自为营, 基本有属于自己的销售群体, 未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等情况。但在涉及到收益率等方面, 仍存在一定的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出现。曾经有某些保险公司打着存款的旗号在银行中从事保险销售, 并导致了很多纠纷, 也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 市场绩效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由于保险公司数量激增, 抢占销售渠道的情况十分明显。在过去十年中, 保险公司很大一部分保费收入来源于银行、邮储等金融中介机构, 而这些机构的稀缺性导致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异常激烈, 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中介机构通过提高手续费等方式攫取了很大一部分保险公司的利润。甚至在一些保险公司中, 为了确保市场占有率, 一度提高手续费, 使之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渠道成本, 成了亏本经营。这实际上极大地不利于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各家保险公司有了新的渠道, 即通过电商或自己的官网进行销售, 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新渠道不但符合了购买者的网购欲望, 同时也为自己的品牌进行了宣传。应该说, 互联网保险将会成为未来20年各家保险公司的主战场。

四、市场竞争分析

由于保险公司属于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 因此潜在竞争者对当前现有市场构成的威胁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是在闭门造车, 宏观政策的影响导致国外保险公司无法直接、全面地进入到中国市场, 因此, 在政策之外存在着一些虎视眈眈的国外竞争者。一旦国外保险公司突破壁垒进入到中国市场, 由于其先进的管理水平、高质量的金融运作能力, 国内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各家本土保险公司可能会显得不堪一击。

此外,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不仅仅是金融行业内部业务的交叉, 甚至还有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威胁。在阿里集团不断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之后, 各家金融机构都如坐针毡, 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内部改革迫在眉睫, 否则在如此强大的互联网大潮中很可能被非金融领域的佼佼者击溃。

对于保险产品的购买者来说, 由于保险产品逐渐褪去其神秘的外壳, 凸显其本质, 并且不再进行基于亲缘关系的保险销售之后, 产品的差异和成本会更加透明, 投保人也会更加关注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如何针对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设计开发出符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产品, 也将成为未来保险公司立足于市场的重要保证。

五、结论

行业重大形势分析 第2篇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强势崛起,网民的数量也开始与日俱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指尖上的商机将吸引更多眼球,而在这股大浪潮中,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的微信发展尤为迅速。

微信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

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

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

2013年8月15日,微信海外版(WeChat)注册用户突破1亿,一个月内新增3000万名用户。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而随着今年春节的“红包”活动,其用户量更是大量增加,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微信正在演变成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微信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应运而生,开始成为各行业一种营销趋势,更成为诸多企业打响品牌,与受众进行互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优选方式。携带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更打破了传统网络营销手段的局限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信息和最新动态;并且能够实现企业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有效沟通,让企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收集到准确、有意义的回馈意见,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优化。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3篇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额90.0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7.59%,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5.6%;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数量和价格均大幅超出同期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平均水平。总之,今年以来,工程机械出口额连创新高,出口量价大幅飙升,形势喜人。而同期工程机械进口额33.06亿美元,同比下降36.31%;进口数量同比下降49%,进口价格上升了25.99%。工程机械产品进口额、进口数量呈现较大降幅,也远超全国机电产品进口平均水平,而进口价格涨幅之大却大幅超出了全国机电产品进口水平,出现了明显的量价背离现象。

内需低迷外需旺盛

一方面,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是终端用户群固定,产业发展受国家基建投入规模影响较大。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较大,投资规模同比下降较大,因此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振,部分内向型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半年工程机械出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喜人局面,也为很多内外贸兼顾的企业在产品营销方面拓展了较大的空间。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中,超过1亿美元的商品22种(包括17种主机和5个编码下的零部件,占81种商品的27%),其出口总额达到75.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84%。

17种主机产品出口总额为47.62亿美元,占全部主机商品出口额(60.36亿美元)的78%。其中,起重机、挖掘机、搅拌机和自推进的截煤机、凿岩机及隧道掘进机的出口额和出口数量均超过了50%,对提升上半年出口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主机产品中基本都是出口额、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同涨。其中自推进的截煤机、凿岩机及隧道掘进机出口额增长53.12%,出口数量增长达到205.48%,但是出口价格却同比直落49.88%。由市场波动、产业规模、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方面原因导致的价格下行属于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但由于恶意竞争、降低标准等造成的价格下行则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否则,长此以往必将对行业发展和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5个海关商品编码下的零部件产品出口总额合计为28.28亿美元,占全部零部件出口额(29.69亿美元)的95%。

进口下滑喜忧参半

上半年,工程机械的进口额和进口数量下滑明显,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平提升较快,产品品种不断丰富,替代进口的产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相当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有了明显的上升,这反映出国外高端产品技术附加值高,在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仍然处于优势地位,甚至是垄断地位。

上半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口额33.09亿美元,其中超过2000万美元的商品有22种(包括17种主机和5个编码下的零部件,占81种商品的27%),22种商品的进口总额达到30.33亿美元,占所有工程机械进口额的92%。17种主机产品进口总额为17.86亿美元,占全部主机商品进口额(19.99亿美元)的89.35%。5个海关商品编码下的零部件产品进口总额合计为12.47亿美元,占全部零部件进口额(13.1亿美元)的95.19%。

17种主机产品中,除前铲装载机、载客电梯、自推进的截煤机、凿岩机、隧道掘进机、戽斗、铲斗、抓斗及夹斗进口额同比为增长外,其他主机商品进口额均为负增长,平均降幅达37.82%。

在进口额同比增长的上述主机商品中,除载客电梯进口数量增幅达到75.56%外,其他几种主机商品进口数量均大幅下降,平均降幅34.56%。但是上述主机商品除载客电梯降价8.89%外,其他商品进口单价均大幅上升,平均涨幅达到93.7%。

市场格局未发生改变

目前,亚洲依然是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最大市场,以38.27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列第一,占全球工程机械出口总额的42.4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45%。我国对亚洲的出口价格依然偏低,这既有地缘原因,也有与东盟国家贸易互惠的原因。日本以4.54亿美元位列第一,各项出口指标均稳步增长。印度虽然以3.12亿美元位居第二,但是出口价格下滑22.56%,直接导致出口额同比下滑15.05%。印度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改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作为“金砖五国”之一,或许“含金量”不太足。印尼是个颇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虽以3.02亿美元的份额仅位居第三,但是出口额、出口数量和价格同比分别增长了64.53%、24.95%和31.68%,市场气息欣欣向荣。韩国虽然以2.57亿美元居于第四位,但是紧随其后的泰国更值得关注,对泰国的出口额、出口数量同比竟然分别增长了127.4%、89.67%。经历了前几年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一个安定、健康、发展的泰国需要稳步建设。

欧洲以17.35%的市场份额居第二位,出口额达到15.6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8.72%。机械出口仍然以传统欧盟15国和俄罗斯为核心市场,其市场份额达到了14.56亿美元,占欧洲市场的93.21%。欧洲国家当中俄罗斯又以5.49亿美元居首,俄罗斯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51.61%,虽然出口数量下降了9.76%,但是出口价格却上涨了68.01%,足以说明俄罗斯市场的巨大潜力。事实上,俄罗斯地产价格攀升,投资不断涌入持续刺激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另外,不断攀升的国际原油价格使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油气、矿产开发工程设备需求量也大增,产业迅速发展,而俄罗斯建筑及工程机械折旧率已达45%~75%,使用中的机械设备有50%源于进口。德国以1.73亿美元的份额紧随其后,各项出口指标均有稳步增长,说明德国的实力依然雄厚。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市场份额均过亿美元,但都有小范围波动。

nlc202309031542

拉丁美洲市场以13.18%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出口额11.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84%。委内瑞拉以4.01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雄踞拉美首位。巴西为拉美第一大国,以3.60亿美元位居第二,奥运会、世界杯两大世界体育盛事引来的150亿美元建设投资也是一个极其诱人的大蛋糕,今年对巴西工程机械出口的持续增长也印证了这一点。

非洲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土地。上半年我国对非洲工程机械出口11.15亿美元,占全球工程机械进口总额的12.38%。

北美洲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大市场,上半年出口额为9.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北美洲市场以美国为主,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33亿美元和1.4亿美元。

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对中东出口7.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06%,传统市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朗三国就占到了70%的份额,除伊朗外,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均有大幅增长。

对大洋洲工程机械出口额3.40亿美元,同比增长71.01%,澳大利亚即以2.99亿美元占据了87.64%的份额,澳大利亚市场成长良好,工程机械出口稳步大幅增长。

通过对重点市场的监控,前两年和今年前6个月出口额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联邦、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伊朗、德国、南非、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哈萨克斯坦16个国家市场份额一直稳定,增长稳定,并且排名前20位的国家市场份额超过了出口总额的一半。除去上述16国,委内瑞拉、越南、尼日利亚等国市场起伏较大,但是表现不俗,至少隔年就会进入前20名一次,并且增长幅度很大,如果抓住时机,将是极佳的开拓机遇。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工程机械自身的特点使得代工门槛相对较高,因此来料加工和出料加工规模并没有出现像电子、纺织品等其他产业那样占据行业比例过高的情况。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如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广西柳工、山东山推、福田雷沃等品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多年不断的努力使“中国制造”的形象在国际市场中稳步提升。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视野也越来越宽,我们看到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三一并购德国大象、徐工集团并购德国施维英等国际并购案例,通过对工程机械领域顶尖企业的并购,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步子迈得更稳、更快,也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过去5年的海关数据显示,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除2009年受金融海啸影响大幅下降外,其余4年均大幅增长,并且2010和2011年同比增幅均超过50%。2012年前半年的海关数据显示,工程机械来料加工出口额为17.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72%,出料加工出口额为18万美元。一般贸易出口额为6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来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分别占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额的19.68%和70.49%。虽然来料加工所占份额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高,但是今年的同比增长幅度却很大,比一般贸易高出32.92个百分点,说明国内市场的不景气使得部分产能迅速转向国际市场,我国在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有了好的产业基础,就能相对快地进行产业升级,国家、商协会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出台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税收、金融、外汇等各项支持性政策,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能过剩增量不增利

从海关数据上看,目前国际市场形势红红火火,一片大好。传统市场、新兴市场需求双双增长,但是国内出口厂商的利润率却在持续下滑,据了解,有些企业的利润下滑超过15个百分点。

由于近年来的重复建设,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比如挖掘机行业,目前我国的产能已经超过40万台/年,而全球每年挖掘机的需求量尚不足40万台。过剩的产能必然引发低价竞争。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激烈的低价竞争是造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营增量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求不足仍将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2011年已经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但是从去年起由于国内市场规模收缩,整体下滑严重,企业经营困难,虽然国际市场需求强劲,但是其略高于1000亿元的需求规模难以消化国内工程机械产业庞大的产能。

另外,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的国际贸易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但受国际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制约。在目前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国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过去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均不能和国际大公司抗衡,所以各国、各大企业并未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行为加以限制,但是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性价比越来越高,中国制造越来越得到认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对国外产品直接造成了冲击,甚至出现了逐步替代的趋势。加之金融风暴、欧债危机等,国外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抑制中国企业、保护自己的市场和产业,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关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到了企业业务量的提升,部分国家甚至利用一般贸易问题制造贸易摩擦。各种技术壁垒也越来越多,产品认证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

非洲一些国家对进口中国产品设置了很多贸易壁垒,造成通关手续繁琐,既延误了通关时间,又付出很多额外的费用;巴西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的关税,导致中国产品竞争力降低;东盟某些国家虽然应该在“10+3”框架内取消进口关税,但是仍旧对从我国进口的机械类产品征收约5%的各种名目的附加费用。

汇率和货币风险因素加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据了解,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企业出口利润就会缩减一个百分点,造成成本上升,失去竞争优势。另外,在一些对美元实现管制的国家,中国企业在当地施工和产品销售的回款困难。

因此,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半年出口额有望保持15%增幅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海关数据,在业内专家对今年全行业产值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会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预计2012年下半年工程机械出口额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幅度,工程机械产品进口额的下滑趋势难以改变。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长期向好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技术附加值,将产品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第4篇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 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

1.1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 主要包括砖、块、板, 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 但数量较小。

经过近20年来自主研制开发, 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 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 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 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 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 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 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

1.2 保温隔热材料

我国保温材料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

(1) 保温隔热材料在国外的最大用户是建筑业, 约占产量的80%。

(2) 生产工艺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3) 科研投入不足, 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滞后, 特别是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来进展缓慢, 严重地影响了保温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保温材料有些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 保温材料工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全国各地蜂涌而上, 几年间上百条生产线投产, 而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却投入不多, 造成了目前投资效益低, 供大于求的局面。

1.3 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 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 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1.4 装饰装修材料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 虽然起步较晚, 但起点较高。目前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 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95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年产值约为400亿元。目前三星级的宾馆装饰装修基本帮到自己生产, 四至五星级宾馆的装饰装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企业规模偏小, 产品质量不稳定, 款色旧, 档次低, 配套性差, 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 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弱,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低档产品比例大, 高档材料比重低, 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

2 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 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 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 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 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 制砖毁田约12万亩, 耗能8200万吨标煤, 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所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 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 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提高抗震能力, 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 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2.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 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 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 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 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 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 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 以推广应用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 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3 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

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 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

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预测:

(1) 防水密封材料。到2000年, 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 市场占有率达到20%。到2010年, 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2.5亿平方米, 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

(2) 保温隔热材料。到2000年, 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 岩 (矿) 棉40万吨, 玻璃棉5万吨, 膨胀珍珠岩30万吨, 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 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 (矿) 棉60万吨, 玻璃棉10万吨, 膨胀珍珠岩40万吨, 硅酸铝纤维8万吨。

(3) 矿棉吸声板。到2000年, 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 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 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

(4) 装饰石膏板。到2000年, 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 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

(5) 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 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 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 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

(6) 塑料异型材和门窗。到2000年, 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 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 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 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

(7) 塑料地板。到2000年, 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 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1.5~2亿平方米。届时, 各种塑料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档次将有显著地提高, 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8) 塑料管道。到2000年, 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 (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 。预计到2010年, 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

(9) 壁纸、墙布。到2000年, 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2.5~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 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 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 并有部分出口。

(10) 化纤地毯。到2000年, 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 预计到2010年, 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 品种基本可配套, 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

摘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新型建材行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其中包括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等;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根据我国现在的特点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 详细分析各种建筑材料2000年及预计到2010的产量及全国的规模。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5篇

“十二五”期间,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种有利因素都将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际方面,尽管还笼罩着世界金融危机和欧盟债务缠身的阴影,但各国都在探索摆脱危机、促进增长的途径,必然会保持必要的房地产建设规模。装饰建材行业仍面临着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

1、装饰建材业需求持续强劲,装修规模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十二五”期间,仍然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时期,将有1300万左右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直接拉动装饰建材业需求。

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在提高城市功能水平,特别是交通、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及“惠民生”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福利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加,也将为装饰建材业提供大量的发展空间。

2、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将继续进行,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改变。

“十二五”期间,虽然国家将继续利用金融、税收、行政等手段,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限制过度的投资性购房和制止投机性购房,并以建设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调整社会供给结构,但房地产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住宅开发建设中,成品房、小户型、经济型住宅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将带动社会钢性需求的增长;高档商品房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虽会放缓,但购房群体的经济实力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势必会减少成品房的空置,对住宅装饰装修市场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次、个性化住宅装饰装修需求会日益见旺,配套服务的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由住宅装饰装修到包括家具、布艺、绿植、家电、日用品等在内的整体家居环境营造的需求将会更加明显。

随着存量住宅数量的增长和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成熟,既有住宅整体及局部的更新改造性服务需求将会不断加大,将构成未来住宅装饰装修企业的主要市场。

3、环保、节能、减排、低碳,以及更加严格的工艺标准,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经济框架、初步建立低碳经济运行架构的重要时期。社会、国家对建筑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建筑装修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升级正当时 第6篇

但就纺织行业来看,前三季度情况不容乐观。从长丝织造行业来看,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国内外需求不足,企业投资意向低靡,产品价格难以提升,都使得行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行业形势压力大

集群产量负增长

据各集群地区统计,今年1~9月,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七都、柯桥八地化纤长丝织物产量累计为230.08亿米,同比下降0.23%,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3.91%。

从表1可以看出,龙湖、七都、泗阳、柯桥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柯桥化纤长丝织物产量相对增长较快。但是,长兴、秀洲、平望地区的化纤长丝织物的产量同比均有所下降。

企业利润率低位平稳

在经历了二季度的经济下行之后,三季度我国化纤长丝织造行业各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回升状态。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化纤长丝织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增加较为明显,三费增速下滑,使得利润率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为893.30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累计为44.53亿元,同比增长8.72%,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17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30%,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35个百分点。各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为增速放缓。

另据各产业集群统计,今年1~9月,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七都、柯桥八地合计化纤长丝织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04%。

盈利能力低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造及长丝织物染整行业利润率为4.98%,同比增长0.2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06个百分点;另据各产业集群地区统计,今年1~9月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七都、柯桥八地合计化纤长丝织造行业利润率为3.78%。

库存压力不减

今年1月以来,我国化纤长丝织造及长丝织物染整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低位徘徊,增速平稳;图2显示,从二季度开始,我国化纤长丝织造及长丝织物染整行业产成品库存每个月都呈现上升态势,企业库存压力没有得到缓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企业产成品库存为69.80亿元,同比增长3.28%,化纤染整7.31亿元,同比增长6.27%。

据各产业集群统计,今年1~9月,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七都、柯桥八地合计化纤长丝织造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为97.11%,同比增长1.84%。

困难企业依旧困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造行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9040万元,同比增长17.16%,亏损面达到13.71%,比去年同期缩小0.77个百分点;单个亏损企业平均累计亏损额为192.32万元,同比增长1.15%。

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行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5225万元,同比下降43.49%,亏损面达到13.41%,比去年同期扩大0.57个百分点;单个亏损企业平均累计亏损额为237.48万元,同比下降53.37%。

投资积极性严重不足

截至2015年9月底,我国化纤长丝织造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233.11亿元,同比下降18.12%。施工项目数同比下降32.82%,新开工项目数同比下降35.73%。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化纤织造企业对于新的投资项目不积极,多数采取观望维稳态度。

出口市场不景气

化纤长丝织物出口负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纺织织物累计出口273.82亿美元,同比增长0.88%。其中化纤长丝织物累计出口86.49亿美元,同比下降0.55%。

长丝织物出口价格下跌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物累计出口85.81亿米,同比增长1.39%,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5.98个百分点;出口平均价格为1.01美元/米,同比下降1.94%。今年1~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物出口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

从具体产品来看,今年1~9月,我国涤纶长丝织物累计出口74.56亿米,同比增长 0.69%,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5.85个百分点,价格同比下降2.91%;锦纶长丝织物出口保持增长,出口量为2.41亿米,同比增长26.41%,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13.83个百分点,平均价格为1.29美元/米,同比下降4.44%。

nlc202309011646

国际市场变化多

从主要贸易地区来看,2015年三季度我国化纤长丝织物各主要出口市场与二季度相比较变化不大。受到价格影响,对欧盟出口额增速仍处于下降状态,同比下降0.03%,价格同比下降6.55%;受订单、运输周期等因素影响,对阿联酋和俄罗斯的出口出现量价双降,对巴西的出口延续了二季度的低迷状态,出口金额下降33.64%;1~9月,我国化纤长丝织物对越南出口累计金额同比增加27.14%,将来受TPP协议影响,越南可能逐步抢占我国纺织出口份额,与此同时,大量外资企业在越南建厂,越南的纺织企业自给自足性增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这将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冲击。

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整体温和复苏,由此带动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1~9月,我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364亿美元,同比增长8.34%,较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高13.0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9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服装出口272.27亿美元,同比增长7.67%。

长丝织物进口持续负增长

今年1~9月,我国长丝织物累计进口额12.27亿美元,同比下降12.42%。其中,涤纶长丝织物进口5.5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52%;锦纶长丝织物进口4亿美元,同比下降10.92%。

内销市场仍不乐观

原料价格波动下降

农业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9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报告数据显示,受纺织品服装出口下滑、棉花需求持续不振、新棉上市棉花供给过剩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短期国内棉价仍将呈震荡下行态势。全球棉花供给宽松,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需求无明显好转,新年度印度可能继续实施收储给国际棉价带来一定支撑,预计短期国际棉价仍将低位震荡。

从图4可以看出,2015年三季度锦纶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涤纶价格有所下跌,幅度相对较小,棉花价格相对平稳但仍呈现下降趋势。原料价格的不景气将对下游长丝织物面料的市场造成持续影响。

市场成交量略有回升

如图5所示,东方丝绸市场成交量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大幅度波动及下降后,9月份出现回升。图6显示我国化纤长丝面料景气指数相应的也在9月份开始提升,但是价格指数仍低位徘徊,成交价格依然不景气,企业利润率难以回升。

长丝面料价格低位平稳

长丝面料拥有很强的替代性,仿棉、仿毛、仿麻等长丝面料均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品上。虽然长丝面料面料在价格上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但受到原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等,长丝面料的价格处于低位平稳状态。

全年展望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经济一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不景气、劳动力成本增加、电力价格偏高、原材料价格波动、需求不足和同质化产品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企业选择了“走出去”,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以便获得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之业内人士公认的“金九银十”转瞬即逝,预计在2016年3月之前不会有太大好转。

我国纺织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对投资驱动的依赖,转为依靠科技、品牌、管理的创新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长丝织造企业仍需坚定信心,完善企业创新机制,提升产品附加值,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 第7篇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 全球消费市场需求萎缩, 我国茧丝绸业仍将面临严峻考验。为此, 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 继续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同时也要坚定信心, 看到促成行业回暖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集聚。

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仍不可忽视。首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 市场消费信心低迷, 特别是近几年来茧丝原料供大于求, 茧丝价格波动较大使国外丝绸经营客户屡遭重创, 信心严重受挫, 部分客户仍处于观望状态, 将会继续影响丝绸出口, 丝绸消费市场信心的整体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且存在较大困难;其次是国家政策很难惠及中小型企业, 目前大多数规模偏小的丝绸企业融资仍然困难, 半开半停现象比较严重, 行业经营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第三是各类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对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投入不足, 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潜力。

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重视行业内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茧丝绸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调整过程中蕴含的机遇, 特别是中国茧丝绸产业具有的竞争优势并没有丧失, 各种有利因素正在发生集聚作用, 有利的政策环境, 茧丝原料供应偏松的状况有所改善, 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将有利于茧丝绸行业止跌回稳走出困境, 下半年茧丝绸行业回暖的趋势比较明显, 但由于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 其转化过程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过程。为此, 提醒市场各方要认清当前丝绸行情, 理性判断产销形势, 谨慎采取应对措施;要加大信息宣传和引导力度, 切实按照国家指导性计划做好蚕茧生产和收购工作;各蚕茧收购单位 (包括缫丝企业) 既不要蓄意打压茧价, 影响蚕农收益, 也不要盲目抢购, 哄抬价格, 尤其在当前茧丝价格倒挂的情况下, 既可能会给蚕茧收购企业带来损失, 更会造成蚕茧短缺的假象, 误导蚕农盲目发展, 给行业稳定发展带来隐患。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8篇

1 2016年1~6月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2015年7月以来, 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宏观调控政策, 2016年1~3月,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回升, 建材工业增长速度终止了2015年8月份以后持续下滑局面, 生产增速和产品价格止跌趋稳, 行业经济效益在2016年4~6月扭转持续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1.1生产转入中低速增长

2016年3月, 建材工业扭转了生产增速持续下滑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年1~3月,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2016年1~6月, 同比增长7.6%, 2016年1~6月, 建材增速比2016年1~3月回升0.2%。2016年1~7月,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4%。

2016年3月, 全国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终止了2015年年初以后持续负增长局面, 2016年1~3月, 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3.5%, 平板玻璃增长0.5%。2016年1~6月, 全国水泥产量11.09亿t, 同比增长3.25%;2016年1~7月, 产量13.2亿t, 同比增长2.8%。2016年1~6月, 全国平板玻璃产量3.8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1%。2016年5月以后全国平板玻璃产销量继续缓慢稳定回升, 2016年7月, 全国平板玻璃产量6 377万重量箱, 同比增长6.7%。2016年1~7月, 全国平板玻璃产量4.5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2.2%。

2016年6月以后, 商品混凝土、砖、瓦、石膏板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以后也摆脱下滑局面, 转入中低速增长。

1.2价格低位趋稳

2016年初, 建材主要产品出厂价格再次大幅度下滑, 截止到2016年2月末, 建材及非矿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2%。2016年3月以后, 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止跌环比缓慢回升, 2016年1~6月和2016年1~7月建材产品平均出厂价格比2015年同期下降3.5%, 下降幅度比2016年1~2月收窄0.7%。

全国水泥月平均出厂价格在2016年2月下跌至每吨248.6元, 2016年3月份以后环比缓慢回升, 2016年5月份恢复到每吨260元以上, 2016年6月份对比2016年2月份最低价位每吨回升14元。2016年3月份以后全国平板玻璃价格企稳回升, 2016年6月份全国建筑用玻璃出厂价格比2016年2月份每重量箱回升2元。

1.3 利润增长由负转正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 规上建材实现利润持续负增长, 2016年5月从下降转为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年1~6月, 规模以上建材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 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1 371亿元, 同比增长6.2%。2016年1~7月,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2.8万亿元, 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预计1 620亿元, 同比增长6.5%。

2015年3月以后, 规模以上水泥和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持续负增长。2016年1~4月, 水泥全行业亏损, 2016年5月份转为盈利, 2016年1~6月, 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95.5亿元。2016年1~2月, 平板玻璃全行业亏损, 2016年3月以后转为盈利, 2016年1~6月, 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29.9亿元。

2当前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巨大下行下滑压力

当前建材工业和全国工业一样, 虽然出现了好的态势, 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出现拐点, 建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 建材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巨大下行下滑压力。2016年5月, 全国投资增速的再次下滑, 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 建材产品价格再次走低, 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低迷。

2.1 2016年5月份以后建材生产增速再次下滑

2016年5月以后,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下滑。2016年1~5月,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 是2000年12月份以来16年的最低增长速度。2016年1~6月,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滑到9%, 2016年1~7月, 继续下滑到8.1%。2016年5月以后, 建材生产增速回升趋势明显放缓, 2016年3月、2016年4月, 规模以上建材增加值同比增速都在9%以上, 2016年5月, 当月增速滑落到8.1%, 2016年6月, 急剧滑落到6.4%, 2016年7月, 继续下滑到5.8%。2016年1~6月, 规模以上建材同比增速比2016年1~5月份回落0.3%, 2016年1~7月, 回落幅度扩大到0.5%。

全国投资增速的再次回落, 使建材投资驱动类产品增长速度再次回落, 陷入低增长通道。2016年1~6月, 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速比2016年1~3月回落0.3%, 2016年1~7月, 又比2016年1~6月回落0.5%。2016年4~6月, 全国水泥当月产量同比增速都在3%以下, 2016年7月同比只增长0.9%。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受雨季、台风影响, 每年7月份全国水泥产量都比6月份下降, 但2016年影响程度更大。2016年6月份以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泥市场需求也有所下降。

2016年6月,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砖产量同比再次出现负增长, 2016年7月, 全国防水卷材产量同比下降。2016年5月以后, 商品混凝土、建筑用石板材、玻璃纤维纱、纤维增强塑料等建材产品产量增速都比2016年5月回落。

2.2建材出口持续下降

2016年以来建材及非矿出口持续下降, 2016年1~6月, 出口160.8亿美元, 同比下降10.5%。

2016年6月, 建材出口再次大幅度下降。2016年2月, 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 2016年2月建材出口同比下降38.5%, 2016年1~2月同比下降26.1%。2016年3月以后建材出口下降幅度逐步收窄, 2016年1~5月收窄到4.8%。2016年6月份建材当月出口同比下降30.2%, 2016年1~6月同比下降幅度比2016年1~5月扩大5.7%。占建材出口近半数的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出口数量同比2016年1~6月分别下降5.4%、8.4%。

2016年1~6月, 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仅增长1.7%, 其中陶瓷砖主产区和主要出口地广东产量同比下降5.3%。2016年1~6月, 全国卫生陶瓷产量同比下降6.6%, 广东和河北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4.6%、3.6%。出口数量的下降, 是国内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3建材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及水泥价格再次下降

建材产品价格整体水平仍然处于低价位。2016年7月, 建材及非矿出厂价格回升停滞, 2016年3~6月, 建材及非矿出厂价格同比下降幅度逐月收窄, 2016年1~7月, 建材产品平均出厂价格同比降幅与2016年1~6月持平。水泥价格再次下降, 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比2016年6月下降8元, 2016年1~7月, 平均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4.4%;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回升, 建筑用玻璃全国平均出厂价格回升到每重量箱57元。

2.4 经济效益持续低迷

价格低位仍是建材效益回升乏力的根本原因。2016年5月以后, 建材利润实现正增长, 并不表明行业效益已经扭转下行下滑态势, 2016年1~6月, 规模以上建材利润比前年同期仍然下降2.8%;水泥全行业扭亏为盈, 也不表明水泥行业已经走出困境。2016年1~6月, 水泥制造业利润同比仍然下降26.6%。3 0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 亏损面40.4%, 亏损企业1292家, 亏损额121.8亿元, 同比增长8.5%。水泥销售利润率只有2.5%, 在2015年同期3.2%的低水平上继续下滑0.8%。

2.5建材投资下降影响行业补短板和转型升级

建材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2016年1~7月, 建材工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8 060亿元, 比2015年同期下降3%, 其中非国有投资下降4.2%。

2015年以来的建材投资, 无论传统产业、产业链延伸产业、新兴产业投资的下降或停滞, 不仅将2016年规上建材L型的增长态势延续至“十三五”时期前3年, 而且将严重影响建材在“十三五”时期的补短板和转型升级。

2.6水泥玻璃企业贷款授信额度减少

2016年以来, 资金不足仍然困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企业的兼并重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根据统计局提供的行业财务数据分析和信息部向企业了解情况, 2016年水泥企业短期贷款额度比2015年同期减少320亿元, 减少5%, 玻璃企业减少40亿元, 减少4%。

2015年以来, 技术玻璃行业投资下降, 主要原因是资金掣肘。我国福耀、南玻、信义等汽车玻璃生产企业集团目前规模只有百亿元, 而高技术水平玻璃生产线投资动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没有金融支持, 玻璃行业补短板和转型升级难以实现。

3 2016年7~12月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形势预判

2016年5月以后,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再次下滑, 表明建材工业和整个工业部门面临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当前水泥以及混凝土水泥制品占全部建材工业销售额38%, 加上墙体材料等行业, 60%以上建材产业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全国投资增速的下滑, 抑制了建材工业增长速度的回升。

在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背景下, 建材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弱化, 当前出口对建材产业增长的驱动作用已经大幅弱化, 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等建材主要商品出口数量对国内产量拉动作用已经是负数。

建材消费需求从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2016年5月以后, 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也在回落。2016年1~6月, 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6%, 增速比2016年1~5月回落0.4%, 2016年1~7月同比增长15.5%, 继续滑落0.1%。目前全国装饰装修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 但受房地产市场影响, 已经从前几年井喷式增长进入中低速平稳增长。2016年以来, 运输车辆、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增长速度的回落, 也表明建材下游产业消费需求转入平稳增长。

2016年7~9月, 建材及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增长速度还将继续回落。如果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金九银十”扭转下滑局面, 预计2016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7%左右, 2016年水泥产量恢复超过2015年水平仍低于2014年水平, 年增长率在3%左右。2016年1~5月, 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低速增长, 成就了2016年5月以后建筑用玻璃市场产销量和价格的回温, 而2016年5月以后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再次负增长, 2016年7~12月, 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增长速度将再次下滑, 2016年产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3%。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9篇

2015年以来, 工程机械行业在前两年连续下滑基础上继续低迷, 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足,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普遍超出预期。经过连续几年的下滑和调整, 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据协会统计, 2015年1-11月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下滑25%, 主要产品销量统计见表1。图1~图4是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主要产品的月度走势。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72.15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5.90%。其中进口金额26.58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21.2%;出口金额145.57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2.44%, 贸易顺差118.98亿美元, 同比扩大3.53亿美元。1~10月出口159.40亿美元, 同比下降2.82% , 出口呈小幅度下滑态势。2015年1-10月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区域分布见图5, 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4.4%。

2 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 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普遍超出预期;

2) 国家稳增长措施落实缓慢;

3) 企业资金紧张, 一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相对突出;

4) 经过连续4年的下滑和调整, 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

5) 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 出口呈小幅度下滑态势。

3 发展走势预测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下行态势是暂时的, 我国具有发展潜力大、韧性大、回旋余地大的优势, 我们对经济惯性下滑风险应有充分的估计。

3.1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三阶段

2009~2011年上半年快速增长阶段:GDP高增速和高固定资产投资额拉动, 2009年政府发布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政策, 上述两大因素引发了2009年~2011年工程机械快速发展。

2011年下半年~2015年振荡期:国家经济转型时期, GDP增速放缓和投资减少, 房地产建设开工率下降, 市场需求下降, 加之企业高库存、市场高保有量导致厂商产量下降,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6年~2020年 (十三五) 稳定增长期:“一带一路”等三大发展战略将逐步受益于工程机械行业。因此, 工程机械行业一定会走出低谷, 进入一个新的良好发展周期。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增长规模虽有所减小, 但仍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 小规模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增加, 现有基础设施 (市政建设项目、城市维护保养等) 维护保养需求增加, 将带领工程机械市场稳步低速增长, 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入差异化竞争阶段。

3.2 全球化对工程机械产品的要求

加强立法:国外成熟市场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要求更高, 而大多数中国制造商尚不具备开发符合Stage ⅢB和Tier 4 Final等标准产品的能力。

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成熟市场对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较高, 而大多数中国制造商仍很难满足这方面要求。

多样性客户需求:发达国家客户有着多种不同于中国客户的要求, 简单操作和易维护是关键。

技术创新要求:提升整机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从而提高运营商和制造商的投资回报率, 对动力系统混合化和电气化有较多要求。

3.3 “一带一路”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历史机遇

2015年1~10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新承揽对外承包工程2677个, 新签合同额645.5亿美元, 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3%, 同比增长21.6%。其中新签合同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40个, 累计合同金额547.9亿美元, 主要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筑、通讯工程建设、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1~10月我国企业对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49个国家直接投资131.7亿美元, 同比增长36.7%。

2015年1~8月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6.94亿美元, 占同期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44.1%。出口额同比增长3.59%, 增幅高于出口总额增幅5.34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目前正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和若干海上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惠及沿线65个国家, 而且将重振全球经济, 未来这一区域将贡献80%的全球经济增长。

4 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战略目标

1)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夯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 集聚培育高端技术人才队伍, 提升产业竞争力。

2) 以质量和性能为重点, 增强产品可靠性、耐久性, 发展绿色、智能、高端的工程机械产品。

3) 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 加强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 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瓶颈技术。

4)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 推动产品、制造、服务和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和产业集团。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10篇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我国每年生产的原料药90%用于出口, 其中欧盟是我国原料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其次为印度和美国。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 2011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20亿美元, 占医药保健品总出口额的49%以上, 可以说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但是, 众所周知, 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 随着我国人力、原料和环保成本的上升, 原料药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 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通胀”压力不断增大,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对我国的原料药市场无疑于雪上加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我国的原料药行业该如何选择?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国原料药行业的内部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以及面临的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进行综合分析 (即SWOT分析) , 给国内的原料药企业提供策略选择支持。

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1 国际方面

(1) 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

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 (IMS) 预测, 至2015年, 全球医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6%, 同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1000亿美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居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 但是市场增速放缓。与此同时, 以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崛起, 成为拉动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力。

(2) 仿制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化学制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2011-2015年, 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 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专利到期后同一种药物将由四五家医药企业生产, 仿制药市场扩容, 对原料药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此外, 各国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 控制医药费用支出, 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仿制药的开发和使用, 也将极大地促进仿制药销售的增长。例如, 在欧盟仿制药经常作为一线药品成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标准;此外, 欧盟政府还出台政策给仿制药企业提供拨款或低利率的贷款、给出口药品企业减税等。

(3) 产业整合呈现新趋势。

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发展迅速, 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临床资源丰富、综合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的重要基地。并购重组活跃, 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 专利药公司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大力发展仿制药。去年以来, 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等纷纷成立合资公司, 瞄准专利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品;今年初, 阿斯利康发布仿制药战略新投资, 将在江苏泰州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

总体上, 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 有助于稳步提高医药出口和加快国际化进程, 另一方面, 跨国医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主导专利药市场的同时, 大举进入仿制药物领域,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我国医药工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1.2 国内方面

(1) 医药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 医保体系不断健全, 人民群众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升高, 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 药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

2010年10月1日, 新版药典实施, 2011年3月1日,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实施以及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 均对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

(3) 环境和资源约束更趋强化。

原料药行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 2010年7月1日,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 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节能要求的提高, 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 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 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 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 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药品价格仍有降价趋势, 医药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2 我国原料药企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产业规模大, 生产成本低。目前我国约有3600家医药工业企业, 能生产原料药近1500余种、24大类,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具有规模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人力资源、原材料以及环保成本较低, 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2)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国际化速度加快,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熟悉国际环境,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认证,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 截至2009年9月12日, 我国原料药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 (EDQM) 颁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 (COS) 206个;截至2011年1月12日, 我国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登记的原料药药物管理档案 (DMF) 数量达到674个。

(3) 以规模小、种类多、附加值高为特征的特色原料药崭露头角, 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大宗原料药相比, 特色原料药技术含量高, 环境污染小, 市场需求大, 是原料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利益。据了解, 海正药业生产的他汀类系列特色原料药, 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约占世界同类产品1/3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海正药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主要就是受益于辛伐他汀等专利药的专利过期影响。截止到2012年6月, 我特色原料药出口量同比增幅为46.71%, 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18%, 比较优势明显。

2.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1)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产能过剩。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 原料药的利润率及增长速度不如制剂, 但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 仍然要高出许多, 而且原料药生产投资小, 其生产过程与化工过程基本相同, 因此国内不少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入到原料药的生产中, 从而使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呈现出“多而不优”的状态。大宗原料药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低价竞争, 使我国原料药出口陷入两难境地。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 2010年全球V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 中国总产能已接近18万吨;国内VC出口11万吨, 而国际市场需求约8万吨左右, 产能过剩使近3年VC价格跌幅近70%。

(2) 产品质量标准未与世界接轨。

我国生产的原料药90%主要供应国际市场, 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质量到体系认证方面都必须与世界接轨。但是, 虽然中国新版GMP已经实施, 但其在软件管理等诸多方面仍与欧美GMP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并不被国际市场认可。在体系认证方面, 我国的原料药必须取得欧盟的COS认证或美国DMF文件方可“合法地”进入欧美市场。原料药生产的环境保护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标准。

2.3 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经济增长和政策保障将继续促进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 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药物制度广泛实施, 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以及“以药养医”体制有望得到改革等都将促进原料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 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

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仍存在刚性需求, 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短期内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以维生素C、青霉素盐为代表的大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特色原料药将依靠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生产转移。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近年来, 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大调整, 纷纷把原料药的生产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或是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药, 这一趋势为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提升制剂工艺水平带来新机遇。

2.4 威胁 (Threat) 分析

(1) 世界经济不景气, 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放缓。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今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接连重创世界经济,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容乐观, 我国原料药出口风险加大;

(2) 原料药竞争优势被削弱。原料药生产工序多, 原材料利用率低, 产生大量的“三废”, 且排放物成分复杂, 污染治理难度大。2010年7月1日,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 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加上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 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增加, 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 而人民币却仍面临升值压力, 我国原料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3) 贸易摩擦频发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对我国原料药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以欧盟为例, 新指令2011/62/EU出台, 要求出口到欧盟的原料药不仅要通过严格的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符合性现场检查, 还需要我国的药监部门对出口的原料药产品出具书面证明, 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相当于对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增加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3 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知道在新形势下, 我国的原料药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下面采用SWOT矩阵 (见表1) , 寻找适合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4 结语与建议

(1) 加强原料药产品质量管理, 优化产业结构。

这样既可以优胜劣汰, 减少原料药企业内部间的恶性竞争, 又可以提升我国原料药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原料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2) 应进一步巩固大宗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 提高特色原料药出口比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大国, 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如抗生素、维生素传统优势产品的地位, 也要开拓创新, 顺应时代的潮流,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上。接下来几年内, 专利药到期和仿制药物市场的到期为特色原料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应把握机会, 注重原料药生产的技术投入, 提高特色原料药的出口比重。

(3)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 推动EHS管理体系及其他各项标准与国际接轨, 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摘要:对新形势下我国原料药产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以此为基础, 采用SWOT分析法, 分析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为我国原料药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及投资机会分析[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f837e0100zv8b.html, 2012-06-21.

[2]IMS2009Pharmaceutical market forecast[R].Diana Conmy, Cor-porate Director, Market Insight, 2008, (10) .

[3]“十二五”规划原料药市场呈现新特点[EB/OL].http://www.31yj.com/detail-5498692.html, 2010-10-08.

[4]特色原料药如沐春风[J].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 2004, (4) .

[5]国内特色原料药市场:赚足未来眼球[EB/OL].http://www.ewise.com.cn/Industry/201112/yuanliaoyao131605.htm, 2011-12-13.

[6]原料药结构调整需要国家“一把尺子量到底”[EB/OL].http://health.sohu.com/20110531/n308939311.shtml, 2011-05-31.

[7]毛吉军.我国原料药产业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经济研究要结合行业特点与宏观形势 第11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徐文英等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

王天凯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经济研究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进行研究,要进一步打开思路,要把行业的特点和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相结合进行研究和分析。

王天凯强调,行业在目前发展中依然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纺织经济研究不仅要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要进行延伸,特别是在品牌、市场、内销、创新体系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国内外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纺织经济研究的成果项目要利用相关平台,在行业内外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并促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徐文英指出,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是纺织原料市场形势复杂,国内棉花价格依然比国际棉花价格每吨高出3000元左右,同时化纤存在着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纺织市场形势不太乐观。另一方面是行业节能环保形势严峻,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纺织产业布局面临着新的问题,纺织产业转移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徐文英表示,新常态既给行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行业在新常态下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行业的水平,并加强技术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来开发产品,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在会上作了题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呈弱复苏态势,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态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速与金融危机前增速相比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受国内投资下降,产能过剩增加,进出口下行呈加速等影响,我国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建议,要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改革举措落地,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民生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培育新增长点等多方面措施来保障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据了解,在此次授予的“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济研究成果奖”中,《产业政策与纺织经济研究(2006-2010)》等7项研究成果为一等奖,《新疆机采棉发展战略研究》等11项研究成果为二等奖,《服装知识产权保护及侵权案例评析》等13项研究成果为三等奖,《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纺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29项为优秀奖。

建材行业形势分析 第12篇

12014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 总体表现平稳增长, 增长速度滑入中档区间。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 建材工业已从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阶段。2014年,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 同比增长9.7%, 增速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13.6%、上半年13.2%、前三季度11.5%相比, 增速回落态势明显。从目前趋势看, 建材工业增长速度虽然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但较之以往, 全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换档区。其中, 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仍占据着建材工业发展主体地位。

(2) 利润增幅收窄, 盈利水平下降。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356亿元, 同比增长4.9%。其中, 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80亿元, 同比增长1.4%, 占建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23.2%, 份额最大;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 同比下降64.9%。2014年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幅逐月收窄, 与一季度32.5%、上半年21.8%、前三季度13.6%相比, 回落速度呈加速态势。10月份以后已经从前10个月两位数增长降为个位数增长, 全年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减少15.5个百分点。2014年建材工业盈利水平下降,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 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回落, 水泥等传统建材产品产销低位徘徊。受宏观环境及行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传统建材产品增长速度大幅回落。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8亿吨, 增长1.8%;全国平板玻璃产量7.9亿重量箱, 增长1.1%。全国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产量增长率都在7.9%以下, 低于建材和工业增长速度。2014年水泥产品产销率98.9%,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销率96%, 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商品混凝土等低能耗及加工制品产业增速回落, 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工业企业产量突破15.5亿立方米, 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 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国技术玻璃、石膏板产量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4)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2年以后, 原本高速增长的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渐与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同。2014年建材工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 增速同比略升0.1个百分点。建材投资低于全国投资增速, 高于工业投资增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轻质建材制造业占据建材投资前4位, 水泥制造业投资由2009年第1位下降到目前第5位, 连续4年下降, 年投资完成额从高峰期占建材投资总额的23.8%降到2014年的7.4%, 卫生陶瓷制造业、平板玻璃制造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负增长, 建材工业产业结构将继续朝低能耗、低排放方向优化。

(5) 出口增速回落, 进口超过出口。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超过3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增速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 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实际出口数量同比仅增长5.3%, 出口增速放缓, 对建材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高速增长, 并于7月份以后形成贸易逆差, 这是自新中国以来, 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二次。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超过4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10.8%。其中钻石、宝石、翡翠、软玉四种产品进口同比增长225%, 占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的75%, 除去这四种产品, 其他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进口金额仅增长2.3%。

2 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及主要问题

(1) 建材工业运行呈现新常态特征。2014年,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 是2002年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传统建材产品生产增速低位运行。2014年9月份以后, 全国水泥、平板玻璃月产量同比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全年水泥产量增长速度从上年的10%回落至1.8%;平板玻璃产量增长速度从上年的13.3%回落至1.1%。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的年增长率是24年以来我国水泥产量最低年增长率。2014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年增长率, 也是新世纪以来少有的低增长年份。

(2)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建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明显加快。2008年以后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每年递增量都在2 000家以上, 2014年也增加了1 500余家。其中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300余家, 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建筑用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则大幅增加1 300余家。2014年建材工业增加的规模以上企业, 为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了65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和产值, 拉高增长速度约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增加约15万人。

(3)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建材行业中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持续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优化倾斜。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成为建材最大产业。2014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销售收入达到1万多亿元, 超过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 标志性地成为建材工业最大产业。2014年规模以上技术玻璃制品制造业销售额已经达到平板玻璃制造业2倍以上。建筑用石加工业已成为建材行业第四大产业。2014年, 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技术玻璃、轻质建材等为代表的建材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 销售额比重已经占建材工业48.2%, 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4) 主要产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平稳。新常态遏制了建材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增长, 落后产能淘汰持续进行, 新增产能势头被遏制, 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净增长量都趋于停滞。2014年水泥熟料新增生产线减少17条, 与此同时, 全年关停30条水泥生产线, 水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近400家, 减少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 500万吨, 减少水泥生产能力1.4亿吨, 水泥新增生产能力和关停减少能力基本持平, 这是水泥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的第一次, 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泥熟料能力利用率达到76%以上, 水泥能力利用率也??保持在75%以上的合理区间, 水泥熟料和水泥能力利用率都比2013年有所上升。平板玻璃2014年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减少5条, 减少平板玻璃生产能力1784万重量箱, 关停产能与新增产能相抵, 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增长基本停滞, 产能利用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

(5) 建材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产能过剩持续常态化, 建材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国际化市场拓展, “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并且步伐有所加快。华新 (343.75元/t, 0%) 水泥继2013年塔吉克斯坦亚湾项目投产后, 2014年开工建设塔吉克斯坦第二个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收购、控股柬埔寨卓雷丁水泥有限公司;海螺 (295.04元/t, -0.14%) 水泥印尼南加海螺项目2014年顺利投产, 缅甸项目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福耀玻璃俄罗斯卡卢加州汽车玻璃项目完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配套资质认证, 进入转产切换阶段, 美国俄亥俄汽车玻璃项目完成企业注册等前期工作, 购买PPG公司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计划进行升级改造成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6) 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营成本上涨幅度超过主营业务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费用”总额增长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与此同时, 由于建材工业仍没有摆脱规模数量型增长模式, 产品销售量和价格的持续走低, 使建材工业自2012年开始毛利率持续下降, 2014年建材工业毛利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厂价格全年平均比2013年上升0.2%。受2013年主要建材产品价格走势“前低后高”影响, 2014年建材主要产品出厂价格环比逐月下滑, 目前已经回到上年最低价位。水泥价格2014年前9个月持续快速下跌, 9月份以后全国当月水泥产量同比的持续下降, 水泥价格止跌趋稳。2014年末, 全国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厂价格比2013年每吨略微下降0.4元。平板玻璃价格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环比持续下跌, 2014年8月份以后止跌低位徘徊, 2014年末, 全国平板玻璃月平均出厂价格比2013年每重量箱下降4.1元。从目前趋势看, 建材主要产品价格短时间内仍将处于低位态势, 全行业下行压力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7)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产成品库存增加显著。2014年末, 建材工业应收账款近5 00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占主营业务收入10.4%。建材企业面临的紧缩的金融环境以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加大企业经营压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水泥制造业尤为突出。2014年末,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7%, 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2.8%;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与2013年末持平, 占水泥主营业务收入的7.7%。

2014年末,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3.2%, 增长幅度高于销售和成本增幅。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12.4天, 同比上升0.4天。其中产能过剩行业水泥制造业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同比上升1.0天, 平板玻璃制造业上升0.1天。

(8) 融资难问题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因素。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9%, 其中主要是利息支出增长。2014年建材工业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增长速度都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也是影响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建材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 对于建材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和长远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明显。

(9) 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凸显。面对形势变化, 建材大企业集团率先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某两家集团缩减平板玻璃产能, 致力发展加工玻璃, 实现利润占建筑技术玻璃行业利润总额30%。某5家大型水泥生产集团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近半数。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 2014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4.2%, 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近100亿元, 同比增长21.4%。平板玻璃行业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 由于产能释放较大, 价格、效益持续下滑。2014年规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业企业亏损面29.5%, 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近35亿元, 同比增长147%, 行业形势尤为严峻。

(10)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转变全行业发展方式任重道远。目前建材传统产业及传统延伸产业利润仍然占全行业利润75%, 建材新兴产业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 未成气候, 其在建材工业总量占比仅约10%, 还不能承担起支撑建材行业快速增长的重任。这也是随着投资增速的下滑, 建材行业增长速度、利润增幅也随之放缓, 仍然表现为明显的规模数量型增长特征的根本原因。而在新常态中, 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所形成的双重压力, 低速增长将是长期趋势, 建材工业发展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32015年全年趋势及一季度运行情况判断

从宏观环境判断, 建材行业平稳增长的基础面没有改变。国民经济仍保持增长态势, 工业化、城镇化仍将为建材行业提供市场增长空间, 新常态以来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及项目核准, 效应将会得到陆续发挥。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资产投资额超过50万亿元,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达到34万亿元。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 年完成投资额增加量将在7.5万亿元以上, 建筑安装工程增加量在5万亿元以上, 都远远高于以往20%以上增长速度所带来的绝对增长量。按建筑安装工程对包括钢材、水泥在内的建材产品消耗计算, 建材产品需求量年增长量在2万亿元以上。2015年投资增速拉动的建筑材料需求绝对数量仍然可观。

从行业内部分析, 工业化进程仍将推动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较快增长。建材行业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 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将为全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015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砖瓦及建筑砌块、砂石等传统产业的工业化进程, 将继续推动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保持中速平稳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 销售额超过水泥制造业, 但从混凝土与水泥的生产比例计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的销售额应该达到水泥制造业的2倍或3倍, 即2万亿元或3万亿元。2013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砖产量刚刚达到全社会产量的50%。全社会建筑用石和砂石企业都有1万多家, 规模以上建筑用石企业只有2 000多家, 规模以上砂石企业只有1 000多家。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但与此同时, 随着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化, 结构性矛盾与市场需求不足对行业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剧, 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凸显、新的增长点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 全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将持久存在。

综上所述, 建材行业2015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但增长速度将持续中档运行。全年建材工业增长速度预计增长10%, 与2014年增长持平。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产业仍将低速增长,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砖瓦、技术玻璃以及轻质建材、防水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行业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受季节因素及2014年趋势影响, 2015年一季度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继续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建材产品价格趋稳,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需要全行业加以警醒, 密切关注下行压力影响。

4 政策建议

(1) 加强相关市场的引导和开拓, 培育目标市场。与其给企业减免税, 不如给企业创造培育一个市场。“十五”时期的在全国大中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政策, 催生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这个庞大产业;“禁实限粘”政策, 促进了规模以上砖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建材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 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实施绿色采购、升级标准规范等措施培育和发展新兴市场, 积极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产品的科研投入, 加大对如低辐射 (Low-E) 玻璃、防水材料等既是建材行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产品的支持力度, 为企业进入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条件和相应的支持政策,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2) 呼吁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材产业特别是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愈加突出, 难贷、惜贷现象频繁显现, 部分企业甚至出现银行抽贷的情况。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利率不断提高, 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5~20%, 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呼吁对符合产能置换条件、技术先进和节能减排项目, 放宽贷款限制。此外, 优秀企业上市之路艰难。目前, 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许多领头羊还不是上市公司。呼吁加快启动股市体制改革, 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3) 培育健全市场机制, 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2014年建材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放缓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反映, 而经济效益增速的放缓, 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 更是建材自身产业结构问题矛盾的暴露。水泥、平板玻璃经济效益的下滑, 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更是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竞争力差异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国建材工业已经出现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先进企业, 但我国目前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 多数企业在技术、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解决建材工业健康发展问题, 关键还是提升建材企业竞争力。

鉴于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现状, 建议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做精细化微调。通过培育健全市场机制, 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并不等于“强”, 以产品能力或产量衡量的产业集中度是片面的, 过度追求产能集中度将会加剧产业产能过剩, 而没有技术和管理含量的产能集中度也是没有用的, 并不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新常态下, 应该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提高竞争力方向转变。政策调整方向应该是建立公平公正市场秩序, 让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4) 遏制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盲目新增产能应建立长效机制。当前行业下行压力不断放大,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问题, 表现为一边遏制一边新建;矛盾的焦点是41号文件的贯彻遇到了各种形式地方保护主义的杯葛。解决这些矛盾的突破点, 就是改进新建项目管理方式, 落实项目核准 (备案) 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 探索建立一套由政府主管部门、国土、环保、标准、金融税收和协会共同联手的、公平、透明、公正的制衡监管机制。对违规建成项目按有关文件精神要坚决贯彻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 坚决遏制并查处违规项目建设;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并严格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应提高标准和要求, 并更多的以质量、环保、能耗等国家强制性的标准、法规为依据, 加大淘汰力度。

(5) 支持争取和落实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 (发改环资[2014]884号) 。从国家层面上鼓励和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导向是明确的, 但在一些具体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方面还有待细化、完善落实。如建议比选焚烧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方案的优劣, 明确水泥窑协同处置享受垃圾焚烧发电相同的扶持和补贴政策。

摘要:总结了2014年建材工业的总趋势, 归纳了行业运行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判了2015年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第一季度的简要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上一篇:婚姻合法性下一篇:绿色财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