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2024-09-20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精选12篇)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1篇

1. 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 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 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 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 比如:92600000, 12亿.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 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 以旧引新式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 难又不十分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 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 如“一桶汽油倒出25, 刚好12升, 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 让学生计算, 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创设情境式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在课堂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先让学生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谣:“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看着学生趣味盎然的样子, 我声情并茂地说道:“听到这首童谣, 仿佛有一幅生动的鸭子戏水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让同学们也画一幅鸭子戏水图, 你准备画几只鸭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3只、5只、6只、15只……”我紧接着提出:“大家的想法多种多样, 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 精练地表示出鸭子的只数呢?”学生经过思考后, 得出结论:要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 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鸭子的只数……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被牢牢地吸引, 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并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 讲故事式导入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在故事导入中, 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一上课, 他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1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里时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这一问后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 积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 设悬念式导入

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不但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 过了12个生日, 可小华也是12岁, 他只过了3个生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疑问产生了好奇, 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以后就知道了,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又如,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我出示些算式:7+7+7+7+7, 5+5+5+5+5, 9+9+9+9+9+9, 让学生很快口算出来.学生面有难色, 而我很快地说出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佩服不已.我激励学生道:“老师用了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 你们想学会‘乘法口诀’这个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迫切地回答:“想!”此时, 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这样学生记忆深刻, 学习效果也很好.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2篇

教师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直观呈现,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教师于课前事先准备一个细绳,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图钉,然后将图钉固定于纸板之上,用一支笔将细绳紧绷并绕两点做圆周运动。最后,教师通过对作图过程的详细分析,引出“椭圆的定义”的相关数学概念。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例探求法

利用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是探求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常见手段。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胞分裂的实例进行导入,第一次分裂为2个,第二次分裂为4个,以此类推,当分裂第N次时,细胞数Y与N之间存在的关系,即Y=2N,而这个函数就是即将所讲的指数函数。这种导入法比较形象和直观,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深入的知识探求,同时又实现了学科交叉教学(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取长补短。

新旧类比法

在课堂导入时,新旧类比法能够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在掌握理论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对数的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在等式XY=N中,若是已知X和Y,求N,这属于乘方运算;所示已知Y和N,求X,则属于开放运算;所示已知X和N,求Y,那么又将如何计算,这就是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引史讲故法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入 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多种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实际情况,我浅谈以下几种课堂导入:

一、活动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把新课活动导入设计好(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活动导课),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活动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元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参与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尽量让他们发挥的最好。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年龄、性别、专业知识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兴趣爱好,运用教材语言表述的能力等等不同,扬长避短,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活动导入设计。

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师出示一枚一元硬币,定好正反面,准备抛向空中。问学生:“你们猜一猜,一会儿硬币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学生有的说正面朝上,有的说反面朝上。

教师抛出后,让一名学生来讲台看结果。他告诉全班同学结果。

教师请这个同学第二次抛币,先让学生猜一猜,哪面朝上。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币,分组抛一抛,抛之前先猜一猜,哪面朝上(生抛)。

让学生在抛后讨论:从中你有什么发现?是不是一定是正面呢?(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朝下)。

总结:抛一次硬币,抛的结果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正面、反面都可能出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本节课由抛硬币活动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新课活动导入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有趣味性

2、新科导入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

3、新科导入活动设计要有新颖性

二、激疑导入法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一旦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时,便会发生矛盾。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因而他们遇到矛盾、悬念时,会使大脑产生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这就促使了他们的积极思维。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求等活动,给予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始,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分桃子,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伸手指来表示分到的桃子数量。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伸出了两个手指。

师:“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顺利的伸出了一个手指。

师:“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该如何表示。

此时,学生到了欲达而不能的状态。这时,我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得的桃子,他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自己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新知的探索就显得迫不及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体验导入法

如教学“认识角”

教师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图案——五角星、红领巾,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亲自把它们剪下来,并用手摸一摸,通过触觉体验五角星、三角板上的角。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角”已经有哪些认识和了解。揭示课题:“认识角”。

针对学生生活概念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认知差异展开有效教学导入,使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的、生成性的状态。

四、谈话导入法

如,教学“统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物,想跟同学们做游戏,你们喜欢吗?”

出示动物卡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你想知道有几名同学喜欢小白兔吗?小花猫呢?很显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须要进行调查、统计”。

出示课题:统计

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从学生喜欢动物这一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故事导入法

如,教学“观察物体”

教师播放动画,介绍“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在儿童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观察物体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发儿童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儿童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孩子们在明白“盲人摸象”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后,主动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六、电教导入法

电教导入法是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flash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的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此时引入新课迎合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三维空间的空间体,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在学习算法初步概念时通过学生玩野人过河游戏,给学生渗透按部就班的算法思想;在探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和角度距离数量关系时,通过几何画板来探究达到准确直观的效果。

其实,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种。如,实验导入、旧知导入等。总之,设计好课堂导入,一节好课就有了引领。新课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导入新颖有趣、恰到好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新知识的领域,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

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4篇

一、故事情境式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 老师设计出合理而又贴切的故事, 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 一定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好奇求学的心理, 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 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 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引起学生争论, 教师就要趁热打铁, 组织引导, 逐步导入新课。而且, 一定要在结束课堂之前要对这个故事提出的问题加以明确地回答,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旧知迁移式导入

所谓“旧知迁移式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 引入新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数学教材高度遵循了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 每一个新知识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教学五年级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 我注意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将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 不仅可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 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三、联系实际式导入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第5篇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 者:冀立忠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KEJI TANSUO)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堂导入 方法与技巧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第6篇

一、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二、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1)(8+27)+13(1)8+(27+13)

(2)85+17+83(2)85+(17+83)

(3)72+(28+57)

(3)(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三、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一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约数个数不同),一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师这样引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第7篇

1.通过复习基础知识, 导入新课学习

复习导入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数学学习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提升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 既是旧知识的发展, 又是新知识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指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每一次新知识的学习, 都必须建立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温故而知新”, 通过复习基础知识导入新课, 不仅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 更能为他们的新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笔者先出示了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 让学生计算。因为学生早已学过“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把分子相加减, 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所以他们很顺利就完成了这组题目。此时笔者出示了一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引导大家思考:“同学们, 这几道题目我们该怎样计算呢?”由此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学习。

2.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学习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 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能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情境包括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

(1)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学习情境。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的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认为,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课堂教学, 正是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学习, 正是上述生活化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 笔者一开始便提问:“你能说出你的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吗?”在学生回答后, 笔者又追问:“你同桌的座位呢?他 (她) 在你的什么方向?”这组极富生活味的问题非常简单, 所以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笔者立即顺势导入新课:“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刚才这个问题,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位置与方向。”

(2) 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等, 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多媒体演示等, 创造出有意义的语言情境, 引起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 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进行有效的观察、思考, 进而学习新的知识。以直接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导入新课, 就如同写作中的“开门见山”, 能使学生直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这种导入方法, 化抽象为具体,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使他们获得很深的学习感受, 取得“先入为主”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笔者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幅图: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坐着, 他们面前分别放了两只苹果, 一个蛋糕。笔者提问:“把每种食品平均分成2 份, 每人各分得多少?”学生稍作思考后, 马上给出了答案:“每人分得一只苹果、半个蛋糕。”笔者因势利导:“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 份, 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1/2。”由此便顺利地引出了新课学习。

(3) 讲述数学故事, 创设学习情境。小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 形象、生动的故事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所以, 生动的故事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迅速进入我们预设的教学情境中,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 利用游戏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 表现欲强。为了把他们的这股劲儿引到学习上来, 我们可利用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并在参与过程中逐步感受学习内容,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诱导到新课的学习中。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导入新课学习

皮亚杰指出:“智慧从动作开始,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 促使思维活跃, 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导入阶段即让学生动手操作, 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 笔者课前便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布置他们分别量一量它们的每条边和每个角。然后集体交流:“通过测量, 你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 引导他们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 这里介绍的只是几种常见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真正吃透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 科学确定、灵活运用新课导入方法, 就一定能成功地导入新课,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联系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 选择科学合理的新课导入方法,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让学生在灵动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索, 使数学课堂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8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 关键部分在于导入是否精彩, 导入环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等, 所以说, 一个好的导入对于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于学生而言,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 学生可能还沉浸在课前的兴奋状态当中, 如何能将学生迅速地带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呢?关键还是看导入是否精彩。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精彩的导入也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一旦他们对某种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便会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而且还能够将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上来。例如, 在探究“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时, 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学完这节课,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 就能够知道城市之间的距离与水渠的长度, 同学们想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做到吗?”这样的问题则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也都急切地想把“谜底”揭开了。

二、游戏导入, 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爱好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精心地准备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 比如, 播放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视频, 有时候也是一个较为上策的教学方法。

例如, 在探究“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内容时,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卡通片进行热身, 学生也会看得很开心。教师可以趁热提问:小老鼠聪明吗?聪明。同学们想变得和它一样聪明吗?刚刚的影片中, 小老鼠用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来对付厉害的猫, 这些好方法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策略。在日常生活中, 还有很多很多的难题, 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 也就是掌握了一些好的策略, 就能够把这些困难一一地解决掉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学生也能够在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当中, 这样的教学学生也会学得很开心, 而且还能够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导入——入情入境

新课标中也指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要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然后再进行有效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帮助小学生获得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 在教学时,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对于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

例如, 在探究“利息”的相关内容时, 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相关的情境, 将新知识迁移出来。

师:我现在是银行的工作人员, 同学们是银行的存款者, 讲桌就是银行柜台, 欢迎大家都到我这里存钱、取钱。

生1:我想存200元, 期限是一年, 到期后, 我能够取多少钱呢?

师:可以取206.85元。

生2:我想存180元钱, 两年后, 我可以得到多少呢?

师:可以取193.5元。

生3:老师, 您是如何得知我们能取出多少钱的呢?

师:这就是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究的“利息”的知识了。

这样, 教师可以很顺利地将新知识迁移出来, 学生也更乐于接收。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 既能够很好地摆脱师生之间单方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束缚, 而且还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便于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利息内容产生兴趣, 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新课标也倡导:“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 数学教师在教学时, 也可以借助提问、做练习题的方式等组织学生一起复习过去所学的一些知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 及时地做到“温故而知新”, 自然连贯, 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旧知识, 又能促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做到水到渠成, 一气呵成。

总而言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精心地设计导入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还是很有帮助的, 导入教学也是数学整个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出来, 利于学生在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 为接下来的新知识的讲解进行了有效的热身。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 我们也可以得出, 精彩的导入对于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罗珊珊.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数学研究, 2007 (10) .

[2]年敏.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情境创设[J].吉林教育, 2011 (10) .

刍议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9篇

一、游戏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式进入课堂内容的教学之前,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做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愉快的心情之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当中.如学习“可能性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进入课堂教学之中.上课前,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两人为单位,让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并记录获胜的情况.等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统计,获胜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多少.随后,教师可列出两人组双方出“石头剪刀布”的所有情况如下:(石头,石头),(石头,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剪刀,剪刀),(剪刀,布);(布,石头),(布,剪刀),(布,布).

可以看出,一共是九种情况,其中平局是三种情况,双方各有三种情 况可以获 胜,即获胜的 概率为三 分之一.学生就会好奇,为什么两个人玩,但是获胜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呢?教师就可以顺利进入课堂的学习之中.

运用游戏法导入时需要注意:第一,学生做游 戏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加;第二,游戏的进行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注意控制好,否则不仅耽误课堂时间,对学生及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有不利影响;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对气氛的控制,游戏的目的本身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活泼愉快的氛围,不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过于较真,以免影响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此外,游戏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单的游戏,尽可能通过游戏就进入当堂课的学习中.

二、开门见山法

有些教学内容可能并不适用于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或者是内容偏向 于概念性 的,就不必太 费心思进 行游戏,而可以选择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这里的开门见山并不是指传统的教学中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做好引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取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部分,引导学生从对课题的分析入手.这种方法可算作是上课前的热身,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又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很好地突出中心和教学主题,对学生的思维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问题 的研究中 来.如学习“数据 的分析”一课,本节课偏向概 念理论,主要通过 了解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常用的统计量的概念及算法,学习对这些数据的使用与分析.按照教材安排,第一节课便是讲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这三个概念虽然很简单,教师做好引导,才可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上课时,教师可直接在黑板上写出这三个名词,然后让学生针对三个名词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问:我知道平均数,但是中位数、众数是什么?也有学生会好奇 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当学生结合三个名词提问结束后,教师就可进入正题,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意义.

由于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 了解,过于设置悬念反而不好.但学生又不一定解释得清楚这三个名词的含义,使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既可以为上新课节约时间,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也为学生理清了思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虽然简单,仍需精心 设计内容,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法

“温故”不止表现在课后的复习,更要能通过课后的复习,来完成新课的交接.温故知新的课堂导入方法即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内容,借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方法既能够巩固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也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深入地开展教学.如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就可以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先给学生安排几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如“3x+3=6”“6x-12=0”等.学生很快就会算出结果(分别为x=1、x=2).接着教师改变一下形式,变成“3x+3>6”以及“6x12<0”再次让学生进行解答.由于是新课内容,学生对于移项、变号等知识不了解,就容易产生困惑,教师便可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种复习导入,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同时也为学生获得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与思路做了铺垫,有利于新课的教学.同时,由于学生在现有知识程度上不了解的缘故,会产生好奇心理,有助于后续的教学.

摘要:导入成功是整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总结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10篇

一、温故知新

教师在引入过程中常常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出发, 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问题的条件稍加改变, 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问题。这种引入非常自然, 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 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

二、开门见山

有时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 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 可以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 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 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 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 (板书课题) , 这样导入, 直截了当, 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三、设置悬念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 或展示矛盾, 或让人迷惑不解, 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在讲指数函数时我这样导入: (准备好一张纸) 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1mm, 我们对折一次可以得到两层, 对折两次四层, ……如此这样下去, 如果纸张足够大对折27次, 你知道吗?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拉玛峰的高度, 如果对折42次, 踩着它可以登上月球……真的吗?学生顿生怀疑, 迫不及待地参与课堂。这正是孔子的教学之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四、叙述故事

在数学教学中, 合理引用一些生动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教“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前, 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人卖了一匹马得1 560元, 但买主反悔要把马退还, 可卖主又提出新的条件:“既然你嫌贵, 如果你能改买马蹄上的钉子, 我就把马白送给你如何?每个马蹄上有6个钉子, 共24个, 第一个钉子要1/4分钱, 第二个钉子要1/2分钱, 第三个钉子1分钱, 如此下去……后面钉子是前面钉子钱的2倍。”买主听后心动便答应了, 到底买主有没有吃亏?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产生揭示问题答案的渴望, 急切需要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

五、顾名思义

数学中的许多名词和课题在名称上都有特殊的含义, 让学生主动探索这些含义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促进作用, 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在学习《弧度制》时, 先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一类新的衡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弧度制。那弧度制中的“弧”是什么含义?“度”是什么含义呢?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 马上讨论起来, 最后得出结论是用弧长来度量角的大小的意思。教师再说:弧长和半径有关, 弧长和半径的比值和圆心角的大小成比例,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么样用弧长度量角的大小, 引入过程顺理成章。

六、组织游戏

新授课前,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简单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密切相关的游戏活动, 构建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二分法”的引入:在央视, 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 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 趁机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给定1~100这100个自然数, 让一学生背对黑板, 师给出其中一个数字, 让他去猜这个数。一声声“大了”或“小了”学生很兴奋, 立即进入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教师根据情况再适时抛出问题:“请问谁能在10次内猜出这个数?”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经过试验、探究和分析, 只要利用“对半猜”的二分法思想就能猜出, 进而引出了新课。

七、制作课件

教师可以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 用计算机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 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 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得形象直观、趣味横生, 此时引入新课迎合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相关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变化。所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课程导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出疑问导入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然后由学生帶着这个疑问去听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一些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后觉得不合乎常理。这样学生才能够继续认真思考,并且深入进去。教师应该明确问题设立点,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观点,同时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已经对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高中知识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可以用提出疑问的方式直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牵引出高中课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明确课程的主体,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

例如,教师在讲授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节时,真假命题的设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点,而在初中学生也接触过命题的一些基础知识,所以自身对于这一节课就充满了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时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包括初高中命题的异同等,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能够主动思考,明确教学内容,使自身充分掌握课程知识。

二、设置悬念导入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可以设置悬念,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高中课堂上学生大多是处于青春冲动期,所以教师合理有效地设置悬念,可以加强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而帮助其树立自身的自信心。学生对于悬念的解答和深入了解,可以使自身掌握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并且能够牢记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设置悬念需要在课程准备阶段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教材,然后进行巧妙的设计,精心考虑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提出悬念,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授推理与证明这一章节时,类比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是基本的推理法,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就对学生叙述几道推理常识题,接着让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利用自己学到的推理方法解答教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更加用心和专心,使得自身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三、引用故事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上众多国家在文化的发展历史上都出现了许多与数学家有关的故事与趣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引入课程,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断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使自身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唯美的数学典故,会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产生共鸣,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同时还可以不断加强自身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使得国王很是高兴并且要重赏他,西塔跟皇上说,我不要重赏,陛下。我只是想请求您在我的棋盘上放一些麦子就可以了。第1个格子放1粒麦子,第2个格子放2粒麦子,第3个格子放6粒麦子,以此类推,下一个格子摆放的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一直放满64个格子就可以了。国王答应了,然后从第一个格子命人开始放麦子,很快到第一个袋子里的麦子就已經没有了,接着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抬到国王和西塔面前,这时国王已经醒悟,就算是拿出所有的粮食,也实现不了自己刚才答应西塔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指数函数的增长趋势是非常惊人的。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应该将课堂导入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只有课程导入方法合理恰当,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教师在课程导入时要依据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分析 第12篇

(1) 何为导入

顾名思义, "导"就是引导的含义, 而"入"字就是带入到一种学习的状态。而在导入的技能上的掌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 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导入的教学手段为新课程做铺垫, 同时利用精妙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是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2) 导入的作用

导入作为教师在普通课堂教学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在一定程度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指明了方向, 并且承前启后不仅复习了旧知识, 还引出了新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断的变化的, 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状态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而导入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首先是一定的凝聚的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为课程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其次, 就是一定的激发的作用, 对于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有利于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再次, 就是消疑的作用, 所谓的"消疑"就是通过已学的知识点的复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进而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最后, 就是铺垫的作用, 通过对旧知识的拓展来引出新的内容, 为新课程的带入做铺垫。

2 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分析

(1) 开门见山法

所谓的开门见山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接导入法。人们在谈话时或者是写文章的时候都非常的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重点可以鲜明突出的表现出来。就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中的教学的重点或者是难点中提取一些相关的信息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根据这个信息点, 庖丁解牛的开始进行更加细致而全面的讲解。启发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最终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设问或者是反问的方式来简洁明快的进入正题, 避免学生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例如, 在学习弧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的通过圆周角的度数来引入度的概念,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2) 类比式的导入

类比是世界上发现新知识的阶梯。是通向巨人肩膀的阶梯, 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在数学知识的教授中, 可以发现:数学中很多的知识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就需要开发大脑, 寻找二者甚至是多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进而在了解的联系之后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最后达到了旧知识的巩固以及新知识的开发。这类比式的方式引入新课在一定的程度上, 既引入了新课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从中提取方法不断的进步。所谓的类比可以从语文的排比句中获得灵感, 也就是在大框架相同的时候, 来对性质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迁移。在等比数列的学习就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通过"线与线之问的关系"、"线与面之间的关系"而类比到新知识的"面与面之间的关系"。这种类比方式的导入,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分辨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这样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进而形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 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以及旧知识的巩固。

(3) 讲故事式的娓娓道来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 而爱玩爱听却是孩子的天性, 那么如何将学生活泼和好奇的天性利用到逻辑性极强、较为枯燥的学习中去呢?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喜欢的事物中入手。每个孩子都是在故事中度过了童年, 那么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为了更好的数学教学, 那么就需要将故事与数学结合起来, 通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进而引入新课, 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让孩子们感觉到其实数学离我们并不远。例如, 在需要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时,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个动物园里需要给动物分发新鲜的水果, 但是由于动物园很大不能够一一的统计, 只是知道在编号由一到十的园中, 一个比前一个编号多500个水果, 然后让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买多少水果。最后通过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谁能算的最快, 方式最简单, 然后教师再讲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这样轻松之间就导入到了新的课程之中。

3 结语

一个完整的课堂是由多个环节关联而成的, 其中抛砖引玉作用的就是导入的环节。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就是上课之后十分到三十分之间, 而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则是知识接纳最好的时间。所以说, 作为从上课前到注意力集中的过渡阶段, 导入不仅需要引出新的学习内容还需要消除学生对上一节的延续性思维, 保证新课程的教学的效率, 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说, 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消费理论研究下一篇:企业如何让文化落地